时间:2023-06-21 08:5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课堂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要在物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方面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关键词:物理;初中;导行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导致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知”和“行”脱节的现象。然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采取合理的导行活动,能够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努力反思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让学生置身于合理的课堂情境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思考。因此,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融于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课堂问题除了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来,也可以是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明确。这样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较为直观地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二是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虽然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与教材内容直接联系起来,但是其问题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作用。三是设置引导问题时需结合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明确提出教学目标,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据可循,教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学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并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便能够顺利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真正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水平。
例如,在学习“质量”时,老师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提出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初步掌握质量的概念,并且能够正确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理解质量的基本属性是不会因为物体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合理展开小组互动,有效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课堂导行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为了初中物理课堂导行活动更好地进行,便需要教师合理展开小组互动,有效落实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在进行小组互动课堂活动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主要是以“问题”教学为核心,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学习。其中,为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小组互动模式真正发挥效果,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让各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对问题提出质疑,从而共同解决问题;二是在分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优差互补组合或者同质组合的原则,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三是引导小组成员采取多种探究方式,从多角度探讨物理问题,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四是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扮演好导行者的身份。其中教师在扮演导行者身份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学生通过讨论依然无法得出正确答案时进行适当纠正和调整。
例如,在“串联和并联”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一串小彩灯,将其接通电源,让学生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其次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完成下列任务:(1)一个灯和一个电源连接,让灯泡发光;(2)两个灯和一个电源连接,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在各个小组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引导,让各个小组成员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串联和并联”这节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节知识点。
四、总结归纳课堂教学情况,反思课堂导行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堂导行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总结和归纳课堂教学情况,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其中,在总结归纳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对自我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收获。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导行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总结归纳课堂情况,反思课堂导行效果有利于在根本上实现学生知情行的统一。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主要扮演的是导行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因此,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将课堂教学交于学生,充分发挥导行者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研究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凸显成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思索的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普遍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存在着教学“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存在着师生交流的形式化、教学方式的固定化、课堂教学的垄断化等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20余年,一直致力于物理教学的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研究,并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值得推广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和好经验,现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具体阐述。
1 研究学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2 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2.1 创设情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适当的引入分组学习、自作实验、小组讨论、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等教学方式。
2.2 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功课,保持学生的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嫌物理课时少。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验提趣法,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发明性、探索性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2.3 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3 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3.1 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3.2 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3 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总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时代,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物理教学论》李新乡、张德启、科学出版社
[2] 《课程报告论坛》物理论坛组委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现代教育理念专论》杨德广,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课堂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大自然中各种神奇的物理现象,学习到更多的物理概念或基本原理,而物理学科这一强大作用的充分发挥却是得益于学生极强的问题意识的。新课改实施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改革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将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进行探讨。
1.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一定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积极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情境的同时,逐步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再者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提出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问题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课时,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白天海边的石头比海水凉,到了晚上就变成海水比石头凉了呢?”在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鼓励提出该问题的同学,因为该生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这个问题还十分适用于该课的引导语,而“凉”这一生活用语也可用于“温度”这一物理概念的引入,进而通过教师在对该问题的回答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热容。
2.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在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之后,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大胆提出问题,并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提出问题的同学以适当的鼓励,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学习信心。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融化与凝固》这一课时,教学大纲中给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习课程,如图1,要求学生在缓慢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烧杯中海波与蜂蜡其物质形态变化的同时,记录烧杯中各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选择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有的教师甚至会选择直接跳过,基本上没有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但学生都没有亲自动手如何走进物理课堂,又如何能够切身处地的感受到物质形态的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并在学生给出实验结果之后(如图2),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两个物质绘制出的图形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海波这一物质在BC段没有任何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晶体、非晶体这一基本物理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融化与凝固这两个物质形态之间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得以达成。
3.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反思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想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物理课堂,融入物理学习之中,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很难取得卓越的效果,而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不断的加深,并可以使其达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前“学案”、课后“学习反思表”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
1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初中物理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初中物理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学习物理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考试,取得好的分数。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只要自己能够背一背,记一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一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物理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教学理论化严重,学生不感兴趣;传统的讲授式理论课堂较多,缺乏充足的探究实践时间;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教师教书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较为严重;教学模式滞后,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等等。众多的问题当中,还是可以说明,初中物理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等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找到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构建更多的实践和探究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和实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初中物理教育的特性。
2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方法
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还是高等教育改革都有一个思路和方向,那就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足学生一定的探究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无论是出于基础教育的创新还是初中物理的课程教学优化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针对以上笔者剖析的问题,我们发现,要想提升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等等。
2.1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想学什么或者如何学好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都可以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对下一步的授课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在观念上就是让课堂实现回归,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
2.2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
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来说,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初中物理的教学不是说让学生记忆住学科的内容,死记硬背不是这门学科的目的,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解物理常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对物理的反思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堂导入、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到课后练习,都要转变以往的固定思维,更多的突出思维和实用性和有效性。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课程的优化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更加的多元化,尽量紧扣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授课的地方也不一定都是课堂,也可以是物理教育基地,电影院等,实现有效的针对性教学,这样肯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
2.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观念:
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让学生动起来,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是有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就目前的教育改革探究来说,更多的优质课堂教学倾向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参考更多的考虑也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用能力,必须让学生也具备这样的思想,在他们面前不断的倡导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开展的自主研究和探究,教师要给与鼓励,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可以结合课程教学或者自我兴趣,针对物理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和实践。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少一些枯燥的理论讲授和机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思维和实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将冬喜 单位:江西省都昌县第三中学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60-01
新课程新理念下,如何让自己的物理课上得更好、更高效,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下面是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1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生成
新课程关注课堂生成,倡导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意义得以展现的基本表现.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起来,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引发冲突,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例如:在《长度的测量》中,不是按造原来的步骤,先讲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然后再实际测量,而是分配给各小组任务,让他们先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认为非常简单。特别有一组测教室的长,他们在课桌过道中悬在空中测,就暴露了测量中的问题。当学生争先恐后的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满怀期待的等待老师的赞美表扬时,老师的一句“测量中只有一组数据正确”时,学生的表情由欣喜到惊讶到愕然,那种急于求得正确结论的愿望可想而知,这时让他们通过课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测量,当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而欢呼鼓掌时,这节课的难点也就攻破了,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发挥生生之间的帮带作用
新课改强调通过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开展课堂活动。所谓 “生生互动”,指的是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尽管初中学生在如何与同学进行合作互动方面还不成熟,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初中物理课堂中却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对子组方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即在已划分的较大的小组内,再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相互合作的问题。另外,要在小组竞赛的规则中,建立对对子组表现的相应奖惩机制。
3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设激励性的探究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期待,让学生获得充盈感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由此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决心、恒心、毅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从心理上达到抗挫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精髓,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兴趣保持持久,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物理学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师还要善于将探究问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探究活动兴趣盎然,必然想探究、爱探究。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4研究教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4.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关键词:提高 初中 物理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51-01
众所周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物理教学只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它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针对目前的状况,彻底突破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树立起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概念,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授课进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下便是笔者针对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所提出的方法之谈:
1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授课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本就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前精心的备课工作的前提下,还应该认真做好教学方案的规划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确定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检验和评价解决方案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学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和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好课本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等等。
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能在学生的思想、生活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两者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氛围才能热情高涨,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尽量和学生做朋友,理解他们,信任他们,从内心去帮助他们,那样孩子也会和你交心,喜欢你这个老师,爱屋及乌的喜欢你教的这门功课,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屁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一起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赏识学生,是学生成长中的阳光。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例如: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若其见解的内容中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也应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 不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针对这种差异想方设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这门学科。教师教的目的,不光是教会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初中物理课程最有意思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部分物理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践来得到有效的证明。初中物理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蕴藏的各种奥秘,能帮助我们揭开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神秘面纱。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利用物理学科这一特征,不断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授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各种奥秘,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水平,营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4 坚持开展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程教学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32
初中物理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打开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系统性和实验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学习难度较大,教学内容过于繁杂等,学生在面对物理课程学习时,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精力难以集中等问题,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关注和重物理课程导学案运用,采取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对策,对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众所周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对教师讲解的课程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切实改进课程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合理而科学的运用导学案,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突出课程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对于初中物理课程而言,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和运用,更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课程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应该从导学案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作用出发,根据班级物理课程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切实发挥课堂导入环节作用,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接收需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初步导入和渗透,在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导学案设计质量和课堂导入环节教学作用的发挥:
一、加强教师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研读和挖掘,提升导学案设计的个人化和独创性
在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导学案的生成过程来看,它是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内容之后,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学习兴趣点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之后,得出的相关结论和成果。同时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使导学案设计呈现出多样性和五彩缤纷性。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导学案设计理念的制约和影响,习惯于对几个现有的导学案模式进行简单的仿写和套用,或者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对教辅材料上给出的导学案设计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这种导学案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忽视了班级课程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使教师的导学案设计脱离了班级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将这种导学案运用到实际课堂导入环节中去,不但会影响导学案教学作用的发挥,还会给学生造成理解和认知障碍,更加不利于课程教学展开和质量的提升,最终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和低效性教学。与此同时,这种传统的导学案设计理念和方式,还会使教师产生一种教学惰性,对教师个人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技能的完善等,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针对这种导学案设计现状,教师应该从导学案设计本身所具的特性出发,以一种开放性和多样化的设计视角,改进自身对于导学案设计的认知。从而以一种积极勤奋的导学案设计态度,对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完善,突出导学案设计的个人化和独创性,在课堂导入环节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感受,提升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质量。
二、完善导学案设计体系,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导学案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导学案设计是一个完备的、相互引导和相互补充的统一整体,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连贯性,对于引导课堂教学展开、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收束课堂教学主题等影响重大。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导学设计中,教师往往教学导学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上,而很少关注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及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所发挥的教学作用和教学意义,从而导致导学案体系断裂的状况出现,不利于导学案作用的有效发挥。针对这种导学案设计状况,初中物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导学设计理念进行及时的审视和反思,加强自身对于导学案设计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感知和理解,完善自身的导学案设计体系,提升物理课程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质量,突出导学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带领和引导作用,从而有效的改进课程教学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关键词导学案设计法,即以一个能够带动课堂教学、概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词汇或者几个词汇,展开导学案设计,从而以关键词的形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有效的穿插和渗透,提升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三、导学案设计语言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突出导学案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一、问题与困惑
1. 评价与新课标理念如何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几乎都还是以学生成绩、升学率为主要标准,不可否认,考试仍然是教、学的导向和指挥棒,这无形中导致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却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评价上。我们知道,应试教育重视扎实有效训练,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师生缺少个性的张扬。新课程则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通过体验、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建构知识,由于课时有限,探究需要时间,加上选修模块增多,训练时间必然减少,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依然保持优势,除了进一步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是否也应该从考试方式、目标等角度考虑?
以往的教学绩效以试卷成绩论英雄,平时讲究稳扎稳打,现在讲究能力方法、探究体验,教学内容多了,选择性大了。那么我们的教学绩效如何得到合理的评价?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负担重、压力大,这是一个事实,班额过大,也是加重教师负担的原因之一。如何把考试、评价与新课标理念紧密结合,体现考试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是广大一线教师们困惑和关注的问题之一。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堂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当天及时消化巩固的习惯;遇到困难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遇到错题没有经常反思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在以往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家长管的太多了。尤其初中阶段,为提高重点高中录取率,课堂上教师拼命讲,留白的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养成思考习惯,课后已锻炼成做题的机器,甚至有不少学生到了初三已经有厌学情绪。到了高中,自然对自主学习陌生,方法缺失,给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学。
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看到一个教师发帖求教:“一个知识点我讲了99次,可学生考试时还是做错了,考试后学生们都又想起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也经常会抱怨:学生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多,思考的少,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少,知识理解不深,规律运用不活,常常反映在推理、分析、综合的过程中存在逻辑混乱、思维颠倒。
反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点时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讲,甚至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变成了“只讲不做”或“计算机模拟”,学生缺失了知识获得的参与过程,自主思考的时间太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知识建构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导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难怪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越来越远,学习兴趣降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怎样才能成为学生能自由的想、充分的问、大胆的做、自主的学、平等的交流的乐园?
3. 教学深度如何准确把握?虽然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很重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研讨,但在真正教学时,教师普遍有一种“宁愿多讲,不愿少讲;宁愿讲深,不愿讲浅”的心理,这似乎能防止考试出现偏差,但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理,“减负”势必会成为一句空话。加上有个别老师缺乏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或才从高三下来,凭老习惯上课,在新授课中一不小心超纲的高考题就出来了。参加集体备课,经常会听到对同一考点教学深度上的不同理解。比如,前不久参加高一物理集体备课,对考试说明中“有关向心力的计算,只限于向心力是由一条直线上的力合成的情况”这个说明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老师认为,类似圆锥摆运动,就可以不讲了;但也有老师认为,教材上有火车拐弯问题,向心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圆锥摆问题不能不讲。
为了更准确把握教学深度,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相信权威,不相信习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的变化,根据教研室、学科专家等的解读,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与深度。第二,集体教研,碰撞智慧。扎实进行集体教研,深度讨论,达成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教学深度不一的现象。第三,精选练习,避免因题加深。学生做前,教师要先做,对于起始年级难度太大的坚决删除,不作要求的坚决删除,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迅速分化。绝对要避免出现由所选择的教辅资料难度左右教学深度的现象。
4. 该坚守怎样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讨逐步深入,但在各级各类赛课中,经常会看到以下几种现象,值得反思。
(1)贴标签式的体现“三维目标”的现象。为实现三维目标,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在课堂上被人为分割成很多支离破碎、没有思维深度的小问题,学生轮番站起来回答,非常热闹。课堂看似很“活”,但实质也很“乱”,学生少了一次深度参与,多了一份信息混杂中的忙乱适从。更有甚者,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时来一段无病的“情感教育”,标签痕迹可见一斑。
(2)有了分组讨论、探究,就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不管课程内容需不需要,合不合适,课堂一定要搞几次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或是科学探究,表面上是热热闹闹,全员参与,实际很多时候,搞不清学生在讨论什么,探究到什么程度,教学多了几分随意性和盲目性。 抛弃虚假繁荣,追寻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学习,“真”讨论,应该成为共同的追求。
(3)教师少说话,学生多说话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为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教师都不敢说话了,有些学校还具体规定了教师每节课讲解的时间,似乎让学生说得越多,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个人认为,应该教师讲解的地方,就是给学生再多讨论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得出结果,该教师多讲时就要多讲,该让学生讲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这也许才是正道。
(4)不使用多媒体就体现不了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多媒体的滥用,可能导致教师教学能力退化,实验能力下降。长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兴趣缺失,视觉疲劳,思维迟钝。 有的教师上课放课件,感觉在给学生做讲座,甚至离开课件不会上课。实验规律该做实验时就进实验室,微观、天体问题该用多媒体模拟的就用多媒体,重要知识点、公式该板书时就板书,这才是高中物理教学该坚守的。
二、思考与策略
1. 知识与方法。香港《亚洲周刊》曾在题为“中国教育体制应进行改革”一文中谈到:“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来操练,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听讲和习题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提不出问题,不会做研究,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如何获取新知识远比知识本身重要。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来自专业知识,而85%则来自态度和能力。从这个角度说,高中物理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物理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学会学习,其目的就在于此。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唤醒、激活学生的潜能。
如在《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图1体验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传感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i-t图像。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将教材中预设的图2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实际教学效果很好。
不能只重视“教什么”,更要重视“如何教”,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来自实验探究和生产、生活实际,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才是物理课教学的本真。
2. 一步到位与循序渐进。客观地分析高中物理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学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高中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起始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衔接。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从标量到矢量,从简单到复杂等都是学生高一物理学习中首先面对的坎。如从初中的速率、路程概念对应到高中的速度、位移概念,面对首次出现的有方向的物理量,学生在理解上有较大困难,再加上高一物理从二力平衡到多力的平衡,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等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对而言,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所研究的课题一般都直接来自于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物理规律,比较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定量少,定性多,一般比较形象、具体、生动,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定性讨论减少,定量研究增多,还常常需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解决物理现象和问题,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此,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更应注意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上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再加上数学中三角函数学习的滞后,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完全推向考试,推向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高一物理教师作为高中物理的引路者,要有意识地降低学习的门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先将学生引进门,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3. 教书匠与研究者。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教学反思及其必要性,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有所体现,他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结果等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教师的反思可以随时进行,比如听公开课或上示范课后的随想,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或困惑;试卷作业批改后对学生出现的某个错误的反思;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等。
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一定来自于日常的实践中。有一次笔者和两位老师一起同题异构上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结束后我及时写下如下三点反思:
(1)学生实验时间还偏少。这节课是一堂实验课,但我最终留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和我预设的还有差别。可能是在一些实验操作的细节讲解上纠缠的时间偏多了一点。应该重点选择伏安法, DIS方法上花的时间还偏多。简单铺垫后就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对于学生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强调得还不够多。对学生实验中暴露的问题关注得还偏少了一点。
(2)课堂总结不够充分。在这节实验课中,学生数据记录、坐标标度选择、单位换算等方面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的。比如电压电流表读数时,根据所选量程,有学生未能注意到表的最小分度,有的读数错误,有的未进行估读;在作图时,有的学生纵坐标从0开始,使得U-I图未能展开在整个坐标纸内;有的在连线中电压电流表连接错误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在最后课堂小结时进行提醒和总结,以免学生对一些问题保留错误的认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感觉自己本节课小结得有些匆忙,有些问题未能给学生特别提醒。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高中 物理教学 衔接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5-02
前言:
物理学是理工科学习中重量级的学科,其不仅仅与生活知识、自然科学相挂钩,更与数学、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相互关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深入,初高中物理衔接不连贯的问题也逐渐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上不再感觉吃力,成为教师在新课标大纲要求下教学任务的重点。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大纲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降低教学难度,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课本而忽略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初中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知识,处理好高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主动删除《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知识点,对教学大纲中降低要求的知识点应该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清重点,有条理、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
根据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这些理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调节了,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教材差异
由于高中课本与初中课本对学生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课本的设置上便存在了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多从实验进行学生的课堂引导工作,授课环境比较活跃,而高中的物理课堂多以知识叙述性为主,知识量与信息量的增大减少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时间。其中较强的理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时很少遇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初中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接受高中的课程的过渡性时间,使学生产生不习惯的抵触心理,从而造成初高中教学知识的不衔接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高中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而忽视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听讲时并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脱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重点难点标识出来,一味的按照课本模式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分不清重点、难点。
由于高中物理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时采用叙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提醒与授课双管齐下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题目以及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以及乏味。高中物理与数学等科目关联紧密,在进行物理题型的计算时会设计到数学的计算问题,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只关注公式的使用状况,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够熟练掌握。
(三)思维定势以及相近概念的混淆问题造成的学习干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养成自身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的习惯很自然的便运用到高中的学习中,由于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学习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学生掌握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做题的技巧并不能够满足高中物理知识的接收,而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排斥感,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相同的物理概念,是学生在做题时经常搞混的,例如动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等问题,常常使学生迷惑,由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时还不能够对高中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以及归纳总结,造成学习思路跟不上,初高中的物理知识脱节。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的物理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知识连接不系统的现状,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传递。
(一)找出教材的共通点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的授课之前,应该进行初中的物理课程旁听,体验一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气氛以及初中物理课堂教授的重点。在课下对初中物理课本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试题进行总结,这样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授课中,教师便可以极快的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出初高中教材的共通点,利用初中的物理知识层层引入,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更加容易。
(二)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高中枯燥的叙述式讲学方式,加以辅课件的讲解。虽然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理解且任务繁重,而且不似初中课堂拥有众多的试验以及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高中物理课堂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变更式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氛围,使高中物理课堂不至于与初中物理课堂有太大的脱节。
(三)改变思维定势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不利于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高中物理的课堂。
相近的概念通过科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示范,并且列表进行分类比较,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不同,避免概念的混淆。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更加应该顺应大纲要求,重视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做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衔接,对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能力的鼓励,使初高中物理的教学与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怡.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师,2007,28(3):7-9.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62-01
物理是一门需要大量实验进行验证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演示,通过实验给他们直观学习物理的机会,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实验及实验的思想融入到学案中,让学生有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思想。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优化演示实验教学进行论述。
一、提升?W生学习兴趣,加强物理课堂学习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中心的理科科目,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课本内容与实验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进行书本知识点的印证,从而使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在做题的过程中通过回忆在课上教师演示的实验现象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在课堂上看到老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看生动新鲜的物理现象来理解课堂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们创造新颖的教课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电路连接,并给他们提供灯泡、电源、导线和开关,让他们根据老师在实验前给出的电路连接步骤,参考电路图(见下图)进行操作。
这类比较简单的实验,既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候的自信心,又能提高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对于一些危险操作步骤必须进行强调,保证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安全,保证课堂教学能顺利安全地进行。
二、创设生活相关情境,加强物理课堂学习效果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物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初中生刚刚开始正式学习物理知识,他们对于如何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所接触到的多是生活中的场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消除对物理课堂的陌生感,创设的情境要保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高效掌握物理知识。比如,在教学“自然光的组成”的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做三棱镜实验之前,对学生先进行有关知识的渗透,并启发学生回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阳光发生色散的现象。学生先自行了解课堂知识,可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没有依据的猜测。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了解自然光并不是单色光,是由多种单色光组成的,而且利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多种光。教师给学生很多的物理基础知识点,并让学生自主把这些知识点进行串联,学生很容易得出“彩虹”可以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的实验现象预测,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明白了物理的推测过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加强物理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物理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思考实验中的现象和原理。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问题进行主动探究,既能提升物理课程开展速度,又锻炼了思考探究能力。很多时候,物理现象仅仅凭借教师的课堂讲解是不够立体形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进行自发性的探索。学生在生活中对于课堂内容进行拓展性研究,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实验(如下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预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不同,有的学生则认为相同。因此,学生只有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有所思考,才能最大程度地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演示实验之后,针对自己所得出的结论,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思考,试一试能不能在实验现象以及自己的预测中取得联系,从自己的结论和预测实验的矛盾中进行思考,多问一问自己的猜测有哪些漏洞,并能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改进,认识到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强化物理课堂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能力等。同时,教师在推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中更加重视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物理;角色互换;合作型学习
一、变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意义
1.师生角色互换是新课改的趋势。课改不仅是变革课堂,更重要的是变革教学参与者。教师变传授者为启迪者,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进行物理实验,营造积极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模拟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听取其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参与小组活动时,发掘不同的见解,对于后进生可以多关注、鼓励,要做到不仅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
2.师生角色互换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传统物理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看教材,听讲授,机械地靠教师带着一步一步走。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限制了其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也使教育缺乏活力和生机。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步入讲台,走进实验室,主体地位真正体现,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角色互换很重要的方式之一。一旦学生走向讲台,他会得到一次锻炼,对所讲内容也会更深入地把握,不管所讲内容如何,都是一次特殊的体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出卷子、批作业、组织班级会议等方式,充当课堂的主角,有效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发挥主导作用,开发自己的潜能。
3.师生角色互换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日益竞争激烈的新环境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师者必须不断革新思想,变更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创新。在组织形式上,要打破学生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形式,把角色互换当做一面镜子,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形成师生互动的双向组织形式,经常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反思、准备和实施教学。把教师的作用更多地运用到课堂上,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和课堂的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变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步骤
传统物理课堂师生互换新教学模式的探求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教师布置课堂任务。每堂课开始布置本堂课的任务,给学生指明本堂课的学习方向。在此之前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清楚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
2.划分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
3.教学方案审查。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教学流程以书面形式递交给教师,教师进行审查,给学生以指导。
4.小组代表授课。小组选出教学代表进行授课和物理实验,教师应掌握总体流程并予以指点。
5.评价总结。教师根据每个小组代表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并给出分数,可将该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结合考试成绩作为本学期学生表现的最终成绩。
新课程追求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角色互换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物理现象,出于好奇心理,学生会有探求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开拓进取,大胆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芳琼.中学物理教学主体性反思理论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