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5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质量优秀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10级护理专业5班和4班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均为参与中考,被本校3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录取。其中5班50人作为观察组,4班5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理专业的学生性别、年龄、人数、其他文化课成绩没有较大的差异性。
1.2教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课学习时间和学时相同,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教师采用讲授、讨论的方式进行。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对照组学时为2个学时,观察组的学时为10个学时,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职业防护实践学时。职业防护实践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讲授、模拟训练、规范操作训练等。
1.3教学效果评价
1.3.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和职业防护操作考核成绩:理论成绩为职业防护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行百分制,满分为100分;职业防护操作考核为医疗机械处理、手术机械的传递、药物配制、伤口处理,这四项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每一项25分,总分为100分。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学生实习8个月(2012.07~2013.03)后回校,对其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
1.3.2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教育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的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成绩优秀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中,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见下表: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课知识考核成绩和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中,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学生实习结束后的针刺伤调查数据
2.3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的是渗透职业防护教育,为此针对观察组学生调查,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度,具体结果见下表:从本调查的数据显示,护理专业的学生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满意。
3讨论
3.1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军,是明天的白衣天使。他们的护理专业意识、护理专业行为、护理专业习惯等,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会随着其护理专业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得到巩固,并影响着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所以在校期间,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行为习惯,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卫生学校的学习,《护理学基础》是第一门学习的护理专业课程,在《护理学基础》这门学科中,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了临床护理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开始教学时,教师就会将职业防护渗透到其中,让学生认识临床护理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本文针对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中得出,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考核优秀率以及职业防护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的优秀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2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
从当前卫生学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当前《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形式相对的单一,本次研究中,将职业防护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分阶段的对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深刻的体会临床护理中的最容易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危险性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在完成《护理学基础》学习之后,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和认识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措施,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护理意识加强。从本次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满意度调查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满意度非常高达到了94.0%,也就是说学生对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接受程度非常高,非常认可这种教学。通过渗透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在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实验组学生有32人,占总人数的64.0%,对照组的职业防护理论知识考核中,成绩在92分以上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40.0%,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优秀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3职业防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方法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的临床学科。它涵盖了基础、临床、检查、手术等范畴。怎样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授和示范,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进行有效的操作练习,使妇产科护理的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理解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课堂中,以教师和书本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单向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妇产科护理的知识点多且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得课堂枯燥无趣,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2教材内容与临床存在差距近年来,妇产科临床实践中,护理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现行教材部分内容与临床实际存在脱节,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存在差距,使得学生进入临床之初较难适应,需要对所学知识和技能重新进行整理和更新,带来较大的压力。
2提高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2.1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从单纯的文字、图案转向多彩的声音、动画、影像,资源丰富,教学信息量大大扩展,图、文、声并茂,活灵活现,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帮助理解和融会贯通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能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将临床操作视频重复演示,不但能加强巩固知识点,而且还能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临床。比如,教师在讲解枕先露分娩机转的理论知识、利用模型操作演示的同时,还可以结合3D动画将机转的每个步骤进行分解,再将全过程连贯起来。通过3D动画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画面,真正理解整个分娩机转的过程。
2.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教学模式与LBL有较大的差异。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比如,在教师对“自然流产”知识点进行简单讲授之后,将问题“不同类型自然流产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是什么,针对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发放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复习阅读教材还有相关参考资料,上网查阅信息;在第二次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还可以举出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鉴别,加深学生对各种类型自然流产的理解;最后,再归纳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PBL教学模式的优点毋庸置疑,包括: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进课堂交流和团队精神,提高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等等。调查研究显示[1],学生更喜欢PBL的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2.3应用“案例教学法”
比如,教师将“异位妊娠破裂”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案例材料,搜集有关的信息,积极思考案例的发展过程;课上,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案例中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方法及要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对案例中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治疗提出看法并分析,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学中互相学习,与教师教学相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真实的案例给学生带来真切的感受,形象直观生动,便于学习和理解。
2.4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妇产科护理学是临床学科,实践性较强,强化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至关重要。构建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训场所,开展“教学做”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之余,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参观学习。妇产科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和临床实际存在着差距。比如,产程的经过及处理与教材中传统的接生方法相比,临床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对潜伏期的定义、“无保护会阴接生”等。如果只是单一地学习书本的内容,容易与临床脱节。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若能组织学生到临床观摩见习,一方面能够认识临床的新理念新技能;另外,通过临床观摩,看到临床真实的操作过程,还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悟和理解整个接生的流程及护理要点。
3结语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即将迎来二胎生育高峰,母婴保健工作也将更加得到社会重视,医院对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现阶段,提升妇产科护理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优秀的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作者:庄佳娥 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 应用效果
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中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灵活运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教程中[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涵盖了临床各科常见救护理论和常用急救监护技术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2],为此,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各个实习基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我校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熟练,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尝试将案例分析法用于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204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所有学生均为国家统一招生,女生189人,男生15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1、2班,共103人)和试验组(3、4班,共101人),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分数、基础能力、授课内容及教材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①授课教师:两组均由同一位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且该教师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②教材及教学内容:两组学生所用教材均为周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按照学校规定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绪论、院外急救、急诊科管理、重症监护及几种常见急症的急救与监护等,教学课时数共为60学时。
③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按教材编排的顺序讲解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规定学生课后记忆学习的重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依托,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建构概念,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2.2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
①课前准备:在进行相应病例教学前,授课老师应预先挑选出比较典型的病例,收集该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课前做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案例分析法以基本案例为依托,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典型合格的案例是案例分析法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准备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该病例,并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前温习所学病例的理论课的重点内容。
②案例分析:在学生已经熟悉了该病例的基本病史基础上,授课教师根据该病例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确定护理措施。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和纠正错误的言论,对该病例的重点、难点部分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同一疾病举一反三。例如患者,女,26岁,汽车撞伤,伤后3h由外院转来,昏迷,血压为零。诊断颅骨骨折、骨盆骨折、左肱骨骨折,失血性休克。
1.2.3教学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笔试考核,检验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笔试成绩100分,成绩分为优秀(≥90分)、良好(80~89分)、合格(60~79分)、不及格(
2.结果
对照组成绩优秀者37例,良好者33例,合格者22例,不及格者11例,对照组良好率为67.96%,不及格率为10.68%;实验组成绩优秀者39例,良好者42例,合格者20例,不及格者0例,实验组良好率为80.20%,不及格率为0。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成绩良好率和不及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目前已成为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合格护理人员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各种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由于高等专科教学在对护理人员培养过程中,学制为三年,时间较短但所需掌握的科目较多,教学速度快,学习任务重。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急危重症的相关概念理解能力较差,对急诊或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存在某些误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总设计思想是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是最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们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尝试可发现,案例分析法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一种有利于急危重症护理临床课程教学的方法,值得各学校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存在的问题
护理继续教育是围绕着专科和临床进行的在职教育。虽然各医院都有教育组织,但继续教育管理标准低,临床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是注重教学任务完成,不重视教学效果,床旁实际教学明显不足,护士专业素质提高不明显,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论培训内容不能很好地和临床病例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和护士评优、评先、晋职挂钩,没有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不能体现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中培养护士职业责任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内容甚少[3]。
2本院护理继续教育的做法
2.1建立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规章制度继续教育小组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高级护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培训内容。护理部负责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学分管理,对院内科内举办的护理业务学习、自学等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相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分,全年学分不低于25分。建立护士技术档案,对外派学习、进修等,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继续教育工作纳入科室护理管理考核体系中,科室护士长负责安排检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两级管理,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确保护理继续教育质量。
2.2落实院科两级继续教育计划
护理部每年年初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临床需求和护士学习能力,制定院护理继续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制定继续教育内容和评价考核方法。科室根据院继续教育计划制定本科继续教育内容,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进步。
2.3教育形式多样化
护理继续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组织院内、科内的护理业务学习、专业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学术讲座、远程继续教育,阅读学术期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护理科研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继续教育以业余、短期、自学为主。
2.4临床继续教育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2.4.1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临床实践教学和护士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护士实践能力改革中,要注重教育方法不断优化,本院将临床病例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采取播放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在教学中告诉护士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并随机进行提问,了解护士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情况,必要时进行重复教育。通过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为有效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护理带教水平,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使带教老师掌握护士动态发展;明确自己带教目标和计划,充分了解每一位护士具体情况,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避免走弯路,达到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效果。护士普遍反映教学方法好,大家掌握知识牢固,能和临床实际病例结合,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测评由原来的94%提高至98.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率与知晓率、护士主动服务意识等提高得尤为明显。
2.4.2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标准化患者教学、案例式教学、临床实践教学。在临床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请低年资护士扮演某一疾病的模拟患者,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表现出某一疾病的心理社会特点。以此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护士的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等方式,训练护士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4.3教学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教学不单要注重疾病,更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为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开展护士心理护理培训、心理护理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护理礼仪培训、文明用语培训;注重护士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促进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培训提升教学效果,拓宽教育内容,不单单停留在专业知识上。
2.4.4培养全员的角色意识
护士是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可塑性大的群体,在教育中从以“护士长为中心”向以“护士为中心”转变,充分体现护士的教育主体作用,让更多护士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院开展小教员知识竞赛活动,科室选拔优秀的小教员参与竞赛,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调动护士的热情,并与护士年度评优评先结合。教育中增加护士授课的比例,除传统的讲授以外还积极推行情景教育、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床旁授课、口头报告等,提高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水平。
2.5继续教育评价与考核
2.5.1护理部检查考核每月科室护士长联查,总护士长专项查,护理部对科室教学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讲评,年底对科室教学完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对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杜绝科室完成任务的思想,将工作落到实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护理部年终进行总评。通过讲评与考核量化技能考评指标,使护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便于全面了解护士,使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护理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2.5.2院科两级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2.5.2.1院级的督促院里定期组织教学评比及科室间互教互学,对科室的学术活动、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进行打分及评教,提出科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开展科室间床旁教学及交接班的教学交流活动,结合床旁教学与交接班量化表打分,对于评分高、教学组织好的科室给予表扬,鼓励科室间互学互帮互带。
2.5.2.2科室教学评教护士长要对本科评教评学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教内容体现在教学组织完成情况、参加教学的人数、教学内容准备情况、学员发言情况、参加教学的人员精神面貌、教学达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措施。
3小结
前言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2)体态语言沟通能力方面:人类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除了说,“视”、“听”“微笑”等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在人类沟通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例如,对于聆听技巧的训练,按照五个步骤来进行:目光需要集中在当事人的脸上,对当事人点头会意表示认同,在适当的时候插问,最后还要训练学生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护士节活动护士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护士职责与使命,展现护理文化,我院护理部开展以“延伸护理服务,彰显护士风采”为主题的“5.12”护士节系列活动。
为推进健康中国科普助力活动,加强健康促进医院的内涵建设,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我院工会、党办、护理部于20xx年5月3日下午14时30分在六楼会议室联合举办了庆祝“5.12”护士节《健康知识宣讲比赛》。
此次比赛,由护理部主任高雁君主持,邀请院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护士长做评委,共有12名临床一线护士选手参赛,选手们从不同的角度精心准备,呈现出健康知识主题鲜明,PPT文稿生动形象,宣讲者精神饱满语言流畅,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激励和感召力。比赛采取评委现场按评分标准考核打分,评选出前三名,他们分别是:
精一科XX,她演讲的题目是《动动手指与老年痴呆说拜拜》,获得第一名;
外科XX,演讲的题目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健康教育》,获得第二名;
精三科XX ,演讲的题目是《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获得第三名。
副院长XX做总结点评:表示通过健康知识宣讲比赛,从中挖掘护士健康宣讲人才,提高宣讲健教能力,各病区开展对患者定期健康宣讲,惠及更多患者与家属,同时彰显护士的精神风彩,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医院的各项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节活动护士总结
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为了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传承护理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使学生稳固职业思想,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塑造职业形象,培育争先创优意识。护理系特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追寻南丁格尔足迹,弘扬人道主义精神”“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宣传口号: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立志做优秀护理人才。
二、活动内容
最牛女生评选活动;首届护理技能大赛;“大手拉小手,健康一起走”手拉手联谊活动;首届“天使载青春,梦想驻永恒”演讲比赛;首届“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主题班会大赛;首届护士礼仪大赛;文明之家;“生命因我而精彩”征文赛;“祖国在我心中”合唱比赛;“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晚会及“中国南丁格尔服务总队x分队”授旗仪式。
三、时间安排
20xx年3月1日—20xx年5月12日
四、组织领导
总策划:汤善钧
组长:李希科
副组长:朱仁书董凯霞徐明录
成员:王文生常风云耿秀双李风萍李银红裴丽霞全体辅导员
活动办公室:董凯霞徐明录李鸣捷张娟
五、具体活动
(1)护理系最牛女生评选活动
活动时间:初赛:3月9日
复赛:3月16日
决赛:3月25日
主办单位:护理系学生会
承办单位:体育部、文艺部
指导老师:董凯霞
责任人:张琳琳、游方子
参赛对象:全体护理系同学
参赛方式:由参赛人员报出自己所选项目、班级、姓名、联系方式。由班长或体育委员统计交给体育部。
表彰与奖励: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
(2)首届护理技能大赛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4日—20xx年4月30日
主办单位:护理系学生会
责任人:李鸣捷
活动内容和方法:本次大赛以护理学基础,常用护理技术为基础进行比赛。初赛以技能展示为主,采取试卷的形式,从初赛中造出5%优秀选手参加复赛。复赛以展示技能为主,内容为常用护理技术。
表彰与奖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组织奖若干名。
(3)“大手拉小手,健康一起走”手拉手联谊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3月至5月
责任人:郭晶晶、郭瑞阁、李鸣捷、张娟、赵曾曾、温海石、姜晓燕
指导老师:董凯霞、杨佳莹
活动内容:1.健康知识讲座
2.健康洗手七步法
3不可小视的刷牙
4.健康护眼齐分享
5.健康知识大讲堂。(具体实施方案见方案3)。
(4)首届“天使载青春,梦想驻永恒”演讲比赛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3日—20xx年3月31日
责任人:苗淦淦、王展、杨文景、魏香伟、魏花萍
比赛项目: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参赛对象:护理系全体同学
评分标准:所有选手的得分为评委打分的平均分;参与知识竞赛的选手酌情加。
表彰与奖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组织奖若干和参与奖。
护士节活动护士总结
在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五月,又一次迎来了护理工作者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5月8日下午,XX市妇幼保健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512护士节“护理最佳临床实践案例”竞赛活动,白衣天使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重温南丁格尔精神,交流护理技能,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让“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护理理念真正贯穿到护理服务的点点滴滴,以达到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本次竞赛共有10支代表队参赛,参赛选手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声情并茂地汇报了临床实践案例,其中产一科“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度子痫前期病例中的运用”、生殖医学中心“循证护理对辅助生殖技术失独患者的心理干预”、新生儿科“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性化喂养策略”、妇外科“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儿童保健科“构音障碍患儿的康复护理”、儿科“中药外敷贴对腹泻患儿的临床应用”等案例题材新颖,突出了我院的专科护理特色。
【关键词】
护理实习生;管理
护理临床实习工作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临床实习目的就是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溶为一体,实习效果直接影响将来的医疗水平好坏,而临床实习代教则是培养优秀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1]。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严把护理实习质量关,是我们护理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重要课题,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每年接受大量的实习生,并且来自不同的学校,2010年1月至12月接受的309名实习生分别来自7个大中专院校,其中大专218人,中专91人,现将我院的管理思路和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接受护理实习生共309名,分别来自7个大中专院校,其中公办学校4所,民办学校3所。大专218名,中专91名,年龄在17岁~23岁,女生294名,男生15名。护理部将309名学生分成9组,每组34名,并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大专和中专的学生插花式分组,起到相互取长补短的效果,根据实纲要求进行科室轮转实习。
1.2 方法 护理部通过岗前培训、科学分科、实习生科室技术档案的建立、定时集中培训、不定期座谈会及由实习生每月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最差带教老师并对老师进行奖罚等方法进行管理。
1.3 结果 实习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及管理
2.1 护理部的岗前培训
2.1.1 环境的熟悉
医院临床教学环境涉及到临床中包括学生在内的众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临床教学效果及质量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或从事一项新工作时,会由于不熟悉操作过程,不明确物品的陈列,对工作本身和学习目标感到紧张,担心实习单位人员是否欢迎等因素,以及学生对教学环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等因素,而使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临床实习,为了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护理部第一天会安排各科护士长分组带领实习生熟悉医院的布局及科室的病房、治疗室、处置间、换药室、医护办公室等的分布以及常用物品的摆放规则,并树立他们当一名合格实习护士的信心。
2.1.2 护理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部组织由院内护理专家集中培训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及职业操守。
2.1.3 法律意识与护理安全教育
集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他的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案例逐条分析讲解。
2.1.4 护士礼仪规范的培训
由护理服务质量办公室护士长进行为期一天的护理礼仪培训,方法包括看幻灯片、集中讲解、一对一指导等形式。
2.1.5 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
由护理部抽调各科室的护理技术操作示教老师对309名实习生分组培训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如:密闭式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吸氧等并逐一进行指导。
2.2 科学的分科及管理
实习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将309名实习生同一个学校的尽量分散分组,大专和中专分开分组,共分成9个小组,每组34个成员,按实纲轮转科室,每组设立两个组长进行管理。
2.3 科室设立实习生的技术档案
实习生分到科室后,由科室护士长为每个实习生安排带教老师并建立实习技术档案,实习中期和结束时护士长要对每个实习生进行本科室常用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和本科室常见病护理常规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继续轮转下一个科室。
2.4 定时集中授课及培训
实习满一个月后,实习生对所在的环境基本适应,护理部每月会组织一次集中授课,授课老师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讲课内容为各科室的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护理质量办公室护士长负责每月一次常用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成绩记录在实习鉴定册上。
2.5 护理部会不定时下病区检查实习生的综合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6 不定期座谈会
实习早期、中期和后期护理部会分别组织各学校的实习生进行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了解实习生的感受及在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由实习生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和最差带教老师并进行奖罚,由此督促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带教时要做到认真、负责,为护理队伍的良性循环起到一定的作用。
3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有目标的带教,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和护生对临床科室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及时不定期的座谈会,调节了教与学的双向行为,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对带教老师也产生一定压力,调动其竞争意识及责任感,促使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教学技能,显著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成效,实习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完善了临床带教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教育质量。
目的为了研究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势。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014年度脊柱外科患者120例,分别组成多媒体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和传统干预护理的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脊柱外科护理认知度、情绪平稳性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认识度高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情绪平稳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脊柱外科护理常识的认知度,平稳患者焦躁抑郁的情绪,有着显著优势,值得采纳。
【关键词】
多媒体;脊柱外科护理;应用效果;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自然灾害和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脊柱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因为涉及颈椎、腰椎、胸椎等部位,使得患者大都具有卧床时间长、心情焦躁抑郁及功能多等的特点[1]。如果不加以及时护理,会耽误患者的康复治疗。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多媒体干预护理引进脊柱外科的护理中。它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动画的形式,展示脊柱的发病机制,采用音频或心理辅导视频,舒缓患者心中的烦躁焦虑,有利于康复护理的顺利进行[2]。本文将选取120例脊柱外科患者,研究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度脊柱外科患者120例,随机组成60例多媒体干预护理的观察组和60例传统干预护理的常规组,男64例,女56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年龄35岁。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结构、手术时间还是脊柱外科手术种类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口头指导患者进行颈椎、腰背肌等的运动锻炼,对患者的情绪关注度相对较少。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媒体,具体方法:①护士通过制作PPT,并借助动画形式,在病房演示各种脊柱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如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让患者对脊柱外科康复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直观的增加对脊柱外科康复的认知度。②搜集全国各地多种多样的脊柱外科患者康复的案例,并以视频的形式直观展现这些患者采取的术后恢复方法,目的是通过这些视频案例,可以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和勇气。③制作康复体操训练,通过专家咨询,设计一套康复体操,每天早餐后一个小时及晚餐前一个小时播放给患者,责任护士在现场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指导,术后一周先进行上、下肢,呼吸和关节等体操,待腰痛消失后做全身运动体操。④增加心理辅导的音频或视频。脊柱外科患者常因为行动不便,会内心焦躁、心中郁闷,采用心理辅导视频的方式,可以平稳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经常在病房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心中的紧张情绪;还可以播放一些积极向上、轻松幽默的视频资料,发泄患者心中的压抑。
1.3观察指标:
经过1~2个月的护理后,对传统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的相关康复知识做出相关评判(一般划分“优秀、良好、不及格”等3种形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平稳性。
1.4统计处理:
文中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采用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柱外科患者对相关护理康复知识的认知度:
对两组患者自述或书写的脊柱外科相关的医学知识及护理常识,由医师做出优秀、良好、不及格的评价,发现观察组患者脊柱外科知识构成的优秀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平稳性: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P>0.05)。但经多媒体技术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明显比常规组平稳,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多媒体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转变了患者的被动地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康复知识的认知度。
多媒体“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通过PPT课件展示脊柱外科医学常识及护理康复知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还能了解其他脊柱外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增加了患者关于脊柱外科的资源信息,拓宽了患者的视野,促进患者康复,大大缩短住院时间。表1显示对照患者对医学常识的认知度显著优于常规组,说明多媒体的图文并茂课件对脊柱外科护理是很有帮助的[3]。
3.2多媒体以心理讲座、音乐、视频等形式,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
纵观表2脊柱外科患者的情绪体验,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多媒体以多样的视频、音频等形式,直观体现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心理讲座也解除了患者的多种困惑,使得患者的情绪逐渐趋于平稳,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因此,多媒体视频音频在脊柱外科护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4结论
多媒体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医学常识,将抽象难懂的医学康复知识形象化地展示给患者[4],而且多样的多媒体效果,平稳了患者的情绪,本次研究证明,观察组患者脊柱外科知识构成的优秀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情绪明显优于比常规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以看出多媒体的应用对脊柱外科护理效果明显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雅新 单位:厦门市第三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红,戴晓婧,卢慧芳,等.创伤性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值确定方法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4):77-78.
[2]苏艳桃,冯美娟,叶宇瑶.多媒体教学查房在顾客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76-377.
一:强化法律意识,严格制度落实,保障护理安全
1: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防范风险意识,新的《护士条例》颁布后,及时组织全员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及解读,5月份选派专人(护理部急诊室2人)参加卫生部在省厅组织的条例培训,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医,提供了依据,做到知法守法,更好地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他人利益,目前全院护士持证上岗率达100%。
2: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今年以来,护理部重点在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五项核心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护理部深入科室严格考核,现场抽查,实地进行医嘱查对和交接,掌握制度落实情况,通过两周的检查落实,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了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认真落实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展开缺陷文化分享,结合借鉴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进行讨论,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护理部对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缺陷、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所引起的缺陷、病人在转科及辅助检查途中存在的缺陷、医嘱查对环节上的缺陷这四件案例,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缺陷讨论会,全院护士都受益非浅。
3:在医院组织的医疗质量百日安全整治活动中,制定安全目标及考核细则,严格落实,层层签订护理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更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安全意任意识。
二:强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1: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年轻护士长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做到科科管理有特色。各科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长期医嘱治疗、处置、执行明细表,设计了化验单收送交接表格,责任护士建立起随身携带记录本,在观察、治疗和沟通时,随时发现问题做记录,使书写病例既避开治疗高峰期,又能保证文书记录的真实、客观、准确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无误。
2: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坚持护士长例会和护士长夜查房制,将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今年在以往护士长常规夜查房基础上制定"一日查房一重点",做到重点突出,督促有力,加大了例会精神的贯彻执行力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加大了对护士长目标管理的考核,明确护士长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有效提高了护士长预测—控制—改进工作的能力,同时悉心指导新上任护士长工作,帮助她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护理部深入科室督促引导护士长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制坚持一日四查房,重点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和危重及生活不能自理、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进行督导检查,掌握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情况,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全院一盘棋,护理部围绕“挖掘员工潜能、发挥最高效能、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细照顾,实施人性化管理,指导科室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休息日、中午及夜间值班期间,繁忙、易疲劳时间的护理人力配备,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相互协作兼顾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发挥其互补性,对一些家庭有特殊情况,健康状况差,待产和哺乳期的年轻护士,班次上给于照顾,使她们能工作家庭两不误。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工作的和谐氛围,增强了管理效能,有效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面对上半年我院外科病人居多不下,下半年内科病人持续增加,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护理部统筹调配护理人员10余次,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确保了护理安全。
4:强化护士长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今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中国,医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开拓思维,创新理念,开源节流,树立安全责任和危机意识,寻求科室发展之路,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三: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环节质量
本年度重新制定完善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既应急流程,科室下发了病人安全10大目标,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保证了护理人员有章可循。
1:制定了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制度及各类导管防脱落制度。
2:完善了查对制度打破了以往重形式轻落实的弊端,重新设计了新的医嘱查对登记表,严格一日三查二签字一审核,有效杜绝了医嘱转录、执行过程中的疏漏,护理部用了两周时间进行检查落实。强化了环节质量。提高了护理质量。
3:完善了各环节交接质量,设计了院前急救与急诊室、急诊室与病房、手术室与科室、产房与母婴同室病人交接记录表,危重病人电话预约,病人转运途中加强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准确记录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用药、处置、检查等,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降低了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风险,体现了治疗处置的连续性,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完善了护理会诊制度充分发挥各科室间的协作性、互补性,调动本院人才,解决了护理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5:完善了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健全了急救体系,提高了急救水平。
6: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部将9月份定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月,对运行中的病历和已归档的病历,开展了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组织全病区护士长,从各科抽取危重、典型、疑难病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叉点评,在认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共性、个性问题,召开全院护士专门会议,分析原因,进行讨论,院内统一规范,达成共识,强化督导落实,使护理文书质量进一步提高。
7:规范床头卡的设置统一了加床床号,治疗台设置了与病室床号、病历夹一致的编号,有利于查对,有效地避免了查对环节的差错,今年购置了腕带识别标志,在三起突发公共事件中,应用于急诊急救时快速、准确设别病人,保证了治疗及时到位。
四: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年内共招聘护理专科学历人员()人、本科()人,护理队伍梯队建设更趋于合理,我们对护理人员的培养以“年轻护士全科化”为导向综合培养,按计划进行科室轮转,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的提高,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从容应对紧急状态下跨科室人力资源的调配。
2:为适应护理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特色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今年选派神经内科、急诊科5名护士赴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有余人次护理人员参加了省内外护理业务和管理培训,为医院注了入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推动了我院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创新。
3:注重培养高学历年轻骨干护士,有意识的培养第二梯队,苦练基本功,加强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护理部通过提问、抽查考核等形式,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岗讲协作—发扬团队精神,下班忙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把学历价值转化为工作价值。
4:按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培训,全年共组织护理查房12次,护理业务学习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护患沟通技巧和专科知识。年内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了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操作等15项护理技能培训,在强化三基培训的同时,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抢救水平,对低年资护士又专门进行了急救知识技能的强化培训考核,和为期两周的礼仪培训,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进行了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5: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组织参与、竞争争优的积极性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全院开展了护理理论及技能比武,选派优秀者参加地区组织的5.12理论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郝黎杰取得了吕梁地区单项操作比武的三等奖,我院护理部被吕梁地区卫生局评为护理先进集体,被吕梁地区妇联会授予三八红旗手。全院对评选出的10名十佳护士和15名优秀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前三名的护士,进行表彰奖励。
6:继续实行在岗培训和多渠道学历培训和相结合聘请专家来院授课,医院组织业务学习。鼓励护理人员自修及参加各种培训,截止今年底已有人获专科学历,人获得本科学历,11月份我院16名中级护理人员参加高级职称考试,15人以优异成绩达标,我院护理人员扎实的理论技术水平得到肯定。
五:创新环境更好的提升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易
1: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今年急诊科与内科搬进新改造的楼,使住院环境更加幽雅、舒适。好的环境需要有好的管理,护理部加大对病区管理的检查力度。全院病区管理质量同步提高。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老年护理学 构建 应用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FA)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1986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主要指通过形成性练习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它具有反馈、强化、改进、激励等功能,目前已在国内外较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医学发展的趋势表明,医学生不仅需要笔试等终结性评价,更需要渐进的反馈性更强的形成性评价。目前,形成性评价已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护理学基础、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相关课题。但总体而言,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较少。鉴于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培养具备知识、技能、情感兼备的老年护理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研究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老年护理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科的应用与发展,也将有助于促进老年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选取我校2012级本科阶段2个班级护理学生111名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并以终结性考核方式进行学习评价。整群选取我校2013级本科阶段4个班级护理学生218名为实验组,以考勤、课堂测验、见习报告与反思、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等方法组织形成性评价,并以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学生均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授课老师及教学内容相同,理论、实践学时数一致。
1.2研究方法
1.2.1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查阅与分析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邀请老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护理教育资深专家,老年护理专家及学生进行2轮深入访谈,确定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实施方法:(1)考勤:满分10分。迟到5分钟内扣1分,5-39分钟扣2分。迟到40分钟以上视为缺课,扣5分。考勤由学习委员记录并评分。(2)课堂表现:满分10分。在理论和见习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酌情加1-2分(部分正确加1分,完全正确加2分)。理论课与见习课做其它与学习无关事情(如玩手机),一次扣2分。见习时仪表不整齐,一次扣2分。课堂表现由老师登记评分。(3)课堂阶段性测验:满分10分。教学中期由老师依据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进行测验,由老师评分。(4)见习报告与反思:满分30分。参照老年护理学见习手册完成老年护理学见习与见习作业(包括老年人的健康评估与健康教育、见习反思、护理计划等),由老师评分。(5)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满分40分。以小组为单位抽取案例库中的老年护理学综合病例,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案例,结合见习中的健康评估与护理技能,以PPT形式进行案例汇报。小组案例讨论与见习汇报的评分组成为老师评分占50%,小组互评占40%,小组自评占10%。
1.2.2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观察
(1)学生成绩:对照组采取终结性评价,即在课程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学目的由教研室命题,采取开卷考试方式,分值以百分制计算。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案,即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阶段性测验(10%)+见习报告与反思(30%)+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50%),分值以百分制计算。(2)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张喜琰等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量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质4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Liket量表的5级评分制,总分15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22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7883,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眭。(3)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满意程度: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与实施过程、授课计划与授课内容等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3y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老年护理学的最终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在老年护理学中应用总体满意率在80.74%-83.51%之间。可以认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形成性评价评价指标的构成与权重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总体方法等都较为满意。见表3:
3讨论
3.1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可以优化与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老年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成绩,与其他学者应用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科中的研究结果相似。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在学期的期末进行,以考试的方式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和修正作用是滞后的,而且考查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对学生的技能、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具备关注学习习惯、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能得到全面、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成绩。终结性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一卷定终生,学生往往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记知识点,却缺乏系统知识结构的搭建,自主学习意识明显薄弱。而形成性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见习反思、案例讨论与汇报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以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与考核中能更好地发挥积极自主精神,学得有趣、考得轻松,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
3.2形成性评价对老师的提升作用
终结性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评估、探索与改进。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使教师在评价时有了更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指标,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及时、有效地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馈,以及学生在知识、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作为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由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开始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思考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的改革。为了更好地应用形成性评价并增强实施效果,教师的教学思路、视野,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将进一步提高。在“教学相长、互为促进”的氛围中,有利于促进护理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以及建设整体素质优秀的教学队伍。此外,形成性评价还能够规范教师在授课中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3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形成性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为辅,以后可以尝试加重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比重,并进一步规范自评与互评的评分标准,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修订形成性评价指标与权重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按照教学安排,老年护理学的授课是大班模式,即4个班实际合为2个班,每班人数过百,宽大的教室和众多的学生人数是否会影响学习氛围,造成部分学生觉得缺乏老师关注,从而影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以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探讨。总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也将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4结论
【关键词】 护患沟通;门诊服务
门诊部是医院面向患者最直观最重要的窗口,大多部分患者都在门诊部接受诊治和服务。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要求和态度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护理人员要提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想法,以便提高护理质量。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基础,在临床护患纠纷中,约60%的原因是因为护患沟通不畅引起的[1],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的增强临床中护理工作的质量。
1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护患之间的关系,如社会发展的风气问题;医疗机构自身的问题;医疗工作者的问题;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的问题等等。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最终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护患关系紧张等。
1.1 护理人员欠缺服务理念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没有正确理解服务的概念,并且不能正确的给自己定位,认为自己有文化有学历,便对患者的问题不屑一顾,常常以权威者自居,态度傲慢,解答问题是不耐心、急躁、草草了事,导致患者反感且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延误临床治疗。
1.2 护理工作只注重形式 由于护理人员本身的服务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只注重表面工作,敷衍了事,而且工作态度不积极,对待患者不够热情,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加上自身护理知识的缺乏,所以在临床护理中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易增强患者不满意度。
1.3 患者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1.3.1 身体状况的不适应 病人在患病后,身体各项机能发生病变,导致出现多种不适症状,身体的问题最终影响到心态的变化,病人易出现急躁、焦虑、不安或更严重的情绪问题[2]。
1.3.2 求医心切的心态变化 病人在患病后,由于身体的不适,心态也会变得激动、焦虑,会常常发脾气和出现不满的态度。病人在患病后急于就医,会有强行插队、对医护人员提出过分要求、不满医院的相关政策、不理解护理人员工作等问题。
2 改善护患关系的措施
2.1 扩大护患沟通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以了解患者的需求,才能正确解决问题。在患者就诊过程中,都需要重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首先在接待处,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并配合患者进行相对的咨询服务;常常巡视候诊区域,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吸取患者给与的意见和看法,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从患者的角度帮助他解决就诊困扰。增强患者的信任度,保持与患者间的有效沟通。
2.2 正确理解护患沟通关系,端正服务态度 护士与患者之间关系的确立,是在以帮助患者解决身体问题的共同目标基础之上建立的。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人员作为病人健康的天使,应该积极主动的做好患者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要提高自身素养,在护理工作中应礼貌的与患者搭建沟通桥梁,细心认真的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2.3 尊重、同情和关爱病人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一颗视患者如家人的心。这是医学精神文化的体现。护理人员把为患者服务作为工作重心,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细心、耐心、用心,文明用语不离口,一切以为患者健康服务为主。
3 掌握沟通的技巧、技能
目前的门诊护理人员现状是,以年轻护士为主,这些护士大多步入社会不久,临床经验和护理知识还很欠缺,并且由于多为独生子女等等因素,护理人员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面对这些问题,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以便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果。
3.1 案例分析与讨论 要求护士记录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特殊事件,在开会时把案例详细论述与大家分享,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资深护理人员会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这种讨论分析的方法帮助护士认识自身问题,以提高其临床经验和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
3.2 学会倾听 门诊一般工作量比较大,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所以常常出现患者未说明情况,护士便急于给出方案,这造成了患者极其不满和多种纠纷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培养护士的倾听能力,医护人员应闹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和苦恼,要善于引导患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以方便临床诊治,而且善于倾听可为增强护患关系打好基础。
4 加强护患沟通的及时性
在临床门诊中,及时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患者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护患沟通的及时性。由于医院制度的特性,病人在入院就诊时,流程相对比较麻烦,挂号、候诊、诊断、交费、检查等等,很多环节都需要浪费很长时间,而病人正处在患病时间,身心都在承受疾病的折磨,因此,患者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及时的解答问题,并且耐心仔细的给患者进行解说,包括检查项目、药物费用、患者病情、复诊情况等等,都需要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诊治的基础上积极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通过两年的工作实践后发现,我院整体护理水平显著提高,门诊部的护患纠纷和投诉情况明显减少,其发生纠纷事故率较往年降低了50%左右,而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的增强临床中护理工作的质量,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朱莉雅,许波,孟雷.护患沟通技巧的若干问题[J].中国当代医药,2011(01):186.
关键词:中专护理;传统教学理念;护理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综合素质能力;社会需求
近年来,护理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变得非常缓慢,很多阻碍护理教育发展的因素逐渐浮出水面,比如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护理教育知识落后、教学手法单一等等,使得我国忽略了对护理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一致性。随着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实施的深入,社会各界对护理教育培养的关注度普遍上升,也一度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想要及早地改变护理教育现状,需要针对下面措施进行逐一实施,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护理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原有教学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形成了一种教学内容与实践课题相匹配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所谓的教、学、做三个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正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走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内容训练,将评判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或者角色扮演等,都是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例如,导尿、静脉输液、下胃管等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提供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实践操作训练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另外也可以借助一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带领学生感受病房氛围,体会病人感受,并且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综合经验教训。
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实习质量
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临床实习教学。它是护理专业学生转变角色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将一名优秀的护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三观及技能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护理基本的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
临床实习往往突显出学生的一些不足,比如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责任感、服务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淡薄等等。为此,护理专业教育要涉及对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教育,合理安排护生至少8个月的重点科室实习经历。同时,学校也要不断强化实习管理平台建设,对教师以及临床实习管理教师等进行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师资力量。
在校实习管理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临床新知识、新技能等培训,并同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实习医院护理部要详细了解实习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随时准备预防、处理紧急事项的发生。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临床管理体系,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综上所述,为强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要不断改革创新,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积极努力寻找发展机遇,应对市场挑战,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局面,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型人才,进而推进中职护理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