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教育研究

中学教育研究

时间:2023-06-22 09:3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教育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教育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城市中学生;闲暇生活;闲暇时间;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的提出是以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为前提的,大量的闲暇时间,为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国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已成为现实,加强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既是适应国际教育环境的需要,也与闲暇教育的性质相适应。

一、中学生闲暇教育的含义

对中学生而言,闲暇教育就是指引导中学生如何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活动,它的主体是中学生,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传授中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使其对闲暇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度过快乐和有意义的闲暇生活,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选择GG市某中学的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对这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的每个年级各发放50份问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为96.6%。笔者还通过对这所学校的20名学生家长和20名教师进行访谈,归纳出当今城市中部分中学生的闲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虚假性

调查表明,在周一至周五GG市中学生平均每天拥有的闲暇时间情况中有60%的中学生有2个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但是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没有完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调查表明,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生活的内容比较单调,多数是在课程学习、看课外书、上网或者看电视中度过,没有完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同时,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生活没有计划,闲暇时间被课业所侵占,使闲暇教育的功能已被升学、加分代替。这就体现了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的虚假性。

2.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肤浅化

部分城市中学生仅把闲暇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不懂得选择闲暇方式。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场所的增多,使得部分城市中学生对选择闲暇生活的方式产生迷惘。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方式的增多和闲暇技能的缺乏之间的矛盾,使许多中学生仅把闲暇活动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

3.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强迫性

在对GG市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由父母安排。父母安排的闲暇活动中课程学习或看课外书的占55%,体育锻炼的约占10.1%,参加各种培训班的约占20.1%,上网或看电视的约占6.5%,外出的约占5.3%,其他的约占3%。同时大部分城市中学生认为父母安排的闲暇活动不是自己喜欢的,认为对于城市中学生自己的闲暇时间,父母应该采取适当干涉的态度。

(二)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部分学校缺乏对闲暇教育的重视

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学校很难开展完全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教育。在调查中发现,约39.3%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比较不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约41.1%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不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约17.9%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只有约1.7%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很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这就说明了闲暇教育在部分学校中的虚假。

2.部分父母的闲暇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孩子的闲暇教育

部分父母的闲暇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孩子的闲暇教育,也是导致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对部分城市中学生的家长进行访谈中发现,有95%的家长表示不知道闲暇教育,仅有5%的家长表示听说过闲暇教育。许多父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所以父母关注的主要是孩子的学习,很少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在闲暇生活上。同时父母又大多数是双职工,平时为了工作很少能够关注到对孩子的闲暇教育。

3.城市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基本观点所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人们提供闲暇活动的场所越来越多。如果城市中学生涉猎的信息中存在过多的消极因素,则会影响城市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城市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4.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意识低

对GG市中学生的调查表明,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意识低,闲暇知识缺乏,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在调查中发现有56%的城市中学生没有听说过闲暇教育,28%的城市中学生听说过闲暇教育但对其不是很清楚,12%的城市中学生对闲暇教育了解一点点,仅有4%的城市中学生非常了解闲暇教育,他们普遍认为闲暇活动就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这表明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意识淡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约89.4%的城市中学生认为闲暇活动可以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和开拓视野,约2.1%的城市中学生认为闲暇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消化课堂知识,认为闲暇活动对自己没有作用或者其他的只有8.5%,说明他们充分肯定闲暇活动的积极作用。

三、解决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措施

第2篇

一、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启发了我们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品质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关于能力培养,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相信学生,把时间还和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最大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足够的自由,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仅可以快乐地学习,而且学会了计划,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自主设计能力增强,自我规划优势明显提高。关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能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新课标实施前,关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争论很多,但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犹如雾里看花,笼统而又模糊,看似正确又不知如何下手,新课标的实施,为中学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让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让我们开始触摸到了教育教学的规律,随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积极的变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成为中学教师主动要做的工作。

1.领会课程标准,落实课标精神。国家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是指导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它的提出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反复实验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课标》以新的理念和视角,多方位、多角度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体系。三维目标的提出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融合,提高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方式、主观发展;课程目标详实地对各学段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施建议方面既注重了指导性,又具备了灵活性,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涵,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贯彻执行。

2.钻研文本知识,大胆实现整合。新课标下的教材版面繁多,内容各异,校选自主性强。但无论是哪一种教材,作为教师都必须深钻细研、吃准、吃透。每一堂课都要精心构思教学课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深悟领会文本中主旨,认真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把文本中蕴藏的知识、智慧、神韵、力量充分挖掘出来,让每位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启迪心智,受到教育。同时教师又不拘泥于文本,努力向更广阔的领域开拓视野,敢于把文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全抛弃传统的照本宣科,打造一堂堂思维深刻、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多元参与、极具个性的高效课堂。

3.关注师生关系,张扬学生个性。九零后的学生个性较强,思维多元,爱好广泛,不拘一格,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宽严相济、对症下药,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罚、沟通与交流、学习与休息有机结合,尊重其人格,尊重其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往往也就是学生他们今后的人生转折点。而善于观察学生行为的老师一般也会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在课堂上,老师并不只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另外还有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合作者、交流者、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

三、适应潮流,主动提高

从一定程度上讲,新课标的实施给予了一线教师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机会,新课标代表了我国目前教育的趋势,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标的精神就是我们应有的工作精神,新课标的理念应成为我们工作的理念,目标已经明确,方向已经清晰,我们自己要做的就只有提高,主动提高,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师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工作艺术,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成长为新时代的、富有人格魅力的、带有个人特质的优秀教育人才。

作者:付广林单位:枣强中学

第3篇

在江油市中学生中随机抽取2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阳光体育背景下江油市中学生体育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共收回问卷256份,其中有效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9%。同时在江油市中学体育教师中随机抽取35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阳光体育背景下江油市中学生体育安全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共回收问卷33份,其中有效问卷33份,有效回收率为94.28%。

2江油市中学体育安全教育现状

2.1体育设施场地检查情体育设施、场地是学校进行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的根本所在,体育设施、场地的合乎标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完成。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校(93.9%)会经常检查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3.1%草率检查,我们知道,体育设施、场地处于动态的环境中,可能每天、每星期都处在变化中,所以,经常检查体育设施、场地可以避免很多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此次调查中,只有3.0%的学校不对场地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可见体育老师对设施、场地的检查与上级要求有差异,而这可能与现行的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归责制度有关。所以体育老师对学校体育安全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

2.2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有研究表明,部分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体质过于羸弱或者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过于激烈而造成超过身体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因此,在问卷的设计别加入了体育教师对日常教学比赛、课外体育竞赛前参赛者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的调查。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参赛者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有21.2%的体育教师非常了解,51.5%的体育教师比较了解,了解的占到24.2%,只有3.1%的教师对参赛学生的健康状况不了解。说明体育教师对教学活动中或者课外体育活动中预防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比较重视的。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75.8%的体育教师表示学校已建立了完整的学生健康档案,有12.1%的体育教师表示虽然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但是缺少部分指标。只有9.1%的教师所在学校没有建立学生档案。在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或者课外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体质好的学生达不到适量的运动负荷,而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则承受不了统一安排的运动负荷的现象。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校因材施教地安排体育活动提供基础,在这一方面江油市中学还有待加强。

2.3体育教师教学安全培训状况

体育安全教育是预防在体育活动中发生危险的教育活动,具体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理论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生理作用、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预防体育事故、体育损伤的办法,树立安全运动意识,处理突发体育事故,明白体育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程度,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知识,为学生自发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做好一定的基础。只有体育教师受到过系统的安全教学培训,才能真正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接受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75.8%的教师表示自己接受过专业的体育教学安全培训,有6.0%的教师不太清楚自己有没有接受过培训,其中包括有的体育教师对自己接受培训内容的作用不太明确,只是掌握系统的教学内容,并不明确教学计划中有些内容属于教学安全培训的范畴。有18.2%的教师表示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体育教学安全培训。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继续完善对体育教师教学安全的培训工作。

2.4学生接受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状况调查

学生作为学校体育安全的主体,是否真正掌握了体育运动安全知识还要对学生接受体育安全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如表5所示,50.39%的学生表示经常接受安全教育,21.2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安全教育,但是仍有9.84%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可见江油市的安全教育依旧存在盲点。在对学生进行“你是否接受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接受过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如表6所示,学校采用宣传手段进行安全教育的占到36.61%,教师在课堂中全程进行安全指导的占到30.31%,其他几种方式分别占到一定比例。

3阳光体育安全教育取得的成效

就目前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具体的学校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始终是人们十分重视和关注的热点,作为学校安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在江油市中学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各中小学在抓稳定、求安全的体育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显现出了初步成效。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并且逐步完善了学生健康状况归档工作,笔者在走访抽样学校时,随机挑选了几个班级,要求查阅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其中大部分学校的健康档案都很完备,指标设置比较全面,时效性也比较强,并且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体质监测工作,为学校阳光体育安全保障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此外,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也都令人赞叹,个别优秀的体育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能掌握学生的体质特点,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学任务。这就保障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阳光体育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近年来校园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学校体育安全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督促学校完善相关工作,为给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保障,并在社会、学校和个人身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学校体育安全取得的成绩为体育安全教育的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相关制度法规的不完善的情况下,构建和谐、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并非一日之功,在学校体育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4阳光体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4.1阳光体育安全教育形式化

学校体育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偶发性,因此学校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提高学生预防事故的意识的目的。然而事实上,阳光体育背景下安全教育形式化比较突出,从体育课的教学来看,整堂课40分钟,前一部分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讲解运动知识技巧,这段时间由于学生集中,老师全程指导,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不大,如果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学生进入自由活动时间,各自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由于场地设施分散,教师无暇分身,就只能在形式上嘱咐一句“注意安全”了事,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课外体育活动来看,学生数量众多,体育教师人数有限,更不可能面面俱到。

4.2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存在的困难

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队伍建设是制约我国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出现意外,体育教师有责任,班主任也有责任,主管学校领导也有责任,没有固定的体育安全教育的专职老师,就会导致安全教育工作没有负责人,没有主心骨的情形。学校体育安全教育时间难以保障和实施路径存在困难。一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捉襟见肘,如果要加上专门的体育安全教育,就只能在热身活动和运动知识技巧讲解示范体验中渗透,时间上得不到保障。通过对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得出方法单一的结论,并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

5结语

第4篇

1.社会环境。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使得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即使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讲授,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也很难在中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得到认同和实施。经济的发展使得金钱和权利的地位凸显,加之长期以来,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的片面性的认识,使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课堂之内是一种情形:宣扬爱国主义、高尚品德、社会主义;课堂之外又是另一种情形:金钱至上,各种炫富、炫官层出不穷,使得思想品德似乎只是思想政治课上的作秀一样。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销,给学生留下的只是苍白无力的说教。

2.家庭环境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往往和社会大环境一样,与课堂中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而学生受言传身教的影响无疑更大,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家庭的言传身教面前不得不“甘拜下风”。

3.教育者水平有限。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加之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淡薄,在言谈和行为中都流露出对品德的轻视,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负面的影响。

4.教育手段的单一,教育内容滞后。我国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育来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说教和灌输,即使搞活动的话,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整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没有任何挑战性,也唤不起中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另外,教科书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到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不能与社会现实相连接,使得受教育者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5.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左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标准。从而来自社会、家庭的各种负面信息都会给他们的思想品德带来不好的影响。

6.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长久以来,我们都以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的形成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心理上的接受,如果学生存在心理腻烦现象或者具有病态扭曲的心理,那么是不能接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的,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在加强品德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说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即有“心理”之意,品德的发展是与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与我们的社会转型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者和教育手段的种种原因。因此,笔者看来,要解决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探讨和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都是极其重要和值得关注的课题。

作者:李丽娜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金矿学校

第5篇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就注定中学化学教育要适应时展的需要,要关注其实用性。在当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中,学生考试成绩又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依据,那么就导致一些中学化学教育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拿到书就教而不知它的实用性,只为提高成绩而大搞题海战术,这样的化学教育又有何用?实在可悲可怜,对学生也会容易造成误导。因为它既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实践性,又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化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只有弄清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沿着这个主线去教学,让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如何能够在注重化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增强中学化学教育的实用性呢?那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学科。

一、联系生活组织化学课堂教学内容

一切知识源于实践,一切知识为了实践,一切知识要靠实践检验和提高。高中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纯知识性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枯燥和累赘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从而活化化学知识,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很多的化学问题。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而金戒指不会?为什么说烧天然气比烧石油气更环保?为什么做鱼汤时可以把汤水做成牛奶一样白?为什么说用维生素C可以让氯化铁溶液褪色?如何处理水银温度计打碎后的水银等等。还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涉及中学化学,诸如酸雨、赤潮、瓦斯、苏丹红、硫磺生姜、毒奶粉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从科学角度理解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对引入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适的结合点来开展教学。

二、积极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初级阶段。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我以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开头,学生的兴趣很高,效果不错,接着一系列的演示实验使学生从中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探究、考察活动。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三、开展课外化学实践、体验活动

这主要是因地制宜,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考察,开发家庭小实验。精心组织安排学生到附近的氮肥厂、污水处理厂、电解铝厂、农村沼气池等地参观,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化学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考察,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水污染的成分及来源、食品色素状况考察及天然色素提取方法探究、雨水河水水果体液PH探究等等。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例如番茄电池。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增强中学化学教育的实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历史使命感,巩固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作者:菅雨乐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第6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美术新课改的实施,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加以分析,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学美术;重要作用;素质教育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己经提倡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使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它使评价方式对中学美术教育产生弊端。各个学校的教育都是围绕着高考来进行的,学校对非中考科目都有不同程度的轻视。科学和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教育的现实实施状况却与目标严重脱节,现行的中学美术教育评价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理念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越来越与其背道而驰,仍然是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忽视了学科间相互的横向联系,对中学美术教育延用简单的量化标准,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比较轻视,无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从中学美术教育的师资状况来看,地域差异使中学美术的师资配置不均衡,上造成了我国艺术院校的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工资额度造成了县乡一级中学美术教师的流失,应试教使,中学美术教师地位微乎其微;从目前中学美术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质量;从学生的状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惯性使中学生审美倾向产生偏差,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多元的文化使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中学生每天都要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使教育者所面临的学生状况愈加复杂。审美教育是宏扬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但当前美术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且社会上各类美术辅导班林立,使中学美术教育成为谋利的工具。从教育投入状况上来看,有限的教育投入大多偏重于应试科目,中学阶段的学校多年以来一直经费紧张,对美术学科的投入少的可怜,: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投入上的歧视性作法使学生不能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另外,学校的教育投入以应试科目为中心的作法,造成了有美术天赋学生的流失,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

二、提高中学美术教育观的策略

改进评价方式、课程整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整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之一,没有哪一个学科和专业是孤立的存在的,素质教育要求从人自身个性、兴趣和天赋等出发,美术学科也同其它学科一样,应该充分考虑这种个体的差异因素,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但美术学科又不同于其它学科,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方式一定不合适。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中学美术教育良好实施和发展,因此,其教育评价系统必须是灵活的,要提倡与被评价者的与动与交流。学校必须要提高教师素质,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调配中学美术教师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通过考核招收合格的美术从教人员,使中学美术教育的实施得到保障。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要求美术教师即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能够面对快速的知识更新,群策群力,对具体的问题不回避。弘扬民族文化,以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为核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传承、发扬和光大优秀的民族美术,这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美术是最早的文明传承手段之一,现代美术教育取代了古老的艺术传承方式,美术老师的任务要明确中学美术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群体是青少年,它要求美术教师善于采众家之长,保持自己本色,探索出符合本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对外来文化敢于包容,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最终都要以其母体文化为核心。中学美术教育不能,过分的强调技巧与方法的教授,要让中学生形成良好审美观,促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不能让流行文化的强势造成学生的盲从,这也是我们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急需解决的。中学美术教育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是多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定也是中止精英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要使教育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避免使社会上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辅导班成为强势。合理的投入是发展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面对目前我国城乡教育投入的差异,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解决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不良现状,使全民都受到均等教育;现在中学美术教育还在面临窘迫的境地,但合理投入能改善美术教学环境,能解决在学校内部的学科歧视问题,以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来说,要使素质教育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订相关的政策、步骤,实现中学美术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要深化美术课改方针政策,对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给予培训与提高,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组织提高教师各种素质的培训活动,引进美术教育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并不断加强美术教师师德行为培训,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要提高美术教师地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此正确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价值。加大投入,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良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环境。做到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注重网络资源的应用、交流和共享,充分肯定和正确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价值。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根据美术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使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三、未来发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进行美术课例开发研究,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了解,补充和辅助国家美术教材,通过艺术实践,更好的服务于美术教学工作。要继续开发自然景观,接近生活、深入生活,引导学生调、搜集、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必须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利用不断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使中学美术教育进入良性发展,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材。

作者:刘杨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 教育信息化 交互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61-01

当代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针对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认真研究,并结合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经过分析和研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研究背景

1.中学生问题分析

Erik H Erikson(心理分析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在《成长与“健康人格”的危机》中指出:“青春期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暴风雨期和压力期,一个此前确信的事情受到置疑,发展也不在有连贯性的时期。”[1]。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缺乏对是非的判断、问题的思考和事情的处理能力,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人格的丧失和自我迷失。缺乏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将导致他们迷失正确的前进方向,陷入不良诱惑当中不能自拔。

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教育信息化上加大投入与开发的力度。现存的教育信息系统(比如: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存储和管理的是与教学相关的“静态数据”。“教学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然而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格引导方面却无法产生功效。

3.交互管理概述

“交互管理”(TIM)理论,主要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对客户信息的管理效率与使用效果, 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改善客户关系,进而提高企业效益。交互管理的理论在企业的成功运用,为我们教育部门在解决中学生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学校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为社会和家长交付一个合格的“产品”。这一点与企业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学生家长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仅仅处于一个“从动”的接受和建议的客户的地位,而是可以主动的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格和自我的缺失。2)中学生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和引导来解决。3)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学校、家长、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平台。如何通过当前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搭建一个交互管理的沟通桥梁?这个桥梁就是以培养中学生健康人格和自我认识为根本目的的“中学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平台着力于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搭建了一个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流协作渠道。平台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三者的能动性,为解决当前的日益突出的中学生问题发挥作用。

二、系统主体功能

平台的建设目的是为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提供沟通桥梁,共同促进中学生顺利的培养起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学生的日常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以实现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交互管理。系统功能在考虑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在学生与家长和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达到消除误解、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的目的。

下面针对主要用例的功能进行描述。

1.学生信息管理

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可以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将学生的情况(包括课堂表现、日常表现、作业情况、纪律情况)及时的到平台上。

2.学生信息查询

家长可以通过登陆网站进行查询,结合老师的建议对学生及时进行教育与引导。学生信息的“透明化”将有助于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督导和教育。

3.学生情况交流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的重要地位,通常非常清楚的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当出现问题时可以从学生的性格和心理角度对老师给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对孩子的日常管教过程中,部分家长也存在由于采用不当的方法而适得其反。教师可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互通有无达到信息的充分共享。

4.家长学生意见交流

学生在与家长通过“背靠背”的交流方式,可以表达出彼此内心深处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相互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可以统一双方对问题的看法,消除理解上的差异,化解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5.教师学生意见交流

提供一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虚拟通道,以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

中学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从当前中学生问题出现的根源出发,以建立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自我意识为根本目标,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来解决这一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学生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哪一个群体的力量就能够完全解决了的。这个问题中,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发挥着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含的作用。中学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只是提供了一个客观上的管理平台,实际的应用效果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参与实体的主观作用。希望这个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模型,能够为解决当前中学生问题的最终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弗雷斯.W.帕克,格伦.哈斯.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M].谢等斌,俞红珍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简要分析了中学政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最后呼吁方法措施,大家重视中学政治教育。

1、前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作为普及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中学政治教育教学怎样把握和开展好就成了摆在每一位政治学科教师面前的不能回避且必须明确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中学政治教育和政治教学并不只是应采用什么现代手段来完成某一知识点某一节课的简单形式问题,而应看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政治教育应根据社会需要提出和规定政治教学的内容纲要和目标。面临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中学政治学科迫切的需要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改革中谋求发展。中学政治教师只有树立改革意识认清改革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建设政治学科。

2、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组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中学政治教育改革中政治教师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门角色发生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样也是知识的主导者其在教学中拥有独特的地位。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主体角色地位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逐渐由教学的带头人操纵者变为教学的辅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巩固与发展。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认清着一事实.将教学的主动权转让给学生.使得他们在教学中拥有更多的自主能力.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尤其重要。

2.2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要求。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主体发展规律符合政治学科的教学特点同时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发掘了他们的知识才能与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目标下的重要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实践通过教学获得经验.大胆尝试才能更好地推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3、中学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3.1中学政治教育的目标的明确

中学政治的升学成绩只能是政治教学活动情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侧面。政治教育目标达到的情况只能由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综合反映.它是几代人共同努力协同奋斗的结果。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应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造就信科学、懂科学、尊重科学、会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和探索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的活动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为中学政治教育的奋斗目标。并用这一思想指导政治教学和研究政治教学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摆正思路.事半功倍!

3.2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课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那么其基本教学目的将失去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强调对话教学。对话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一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关系,学生通过理解和“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我—你”的精神上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2)开展实践活动实施情感体验。这要求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强化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的世界观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3应当加强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

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因此,政治教师应当为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在有限的讲授时间里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关的故事、名言、谚语有关感兴趣的问题;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等等,都能引发学生注意焦点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4应当注重情感和道德实践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活动课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行为的正确性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道理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包括当地学校及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时事背景,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这些活动实际是学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

4、总结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性;探究

时代的不断发展赋予教师新的历史使命,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信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在当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依然存在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积极性不足等情况,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强大魅力,爱上现代科技。这篇文章针对当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了详细探究,对于当前教学中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紧紧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加强教学探究,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僵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经常出现其他科目教师占课的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登QQ,玩游戏,课堂完全脱离教师的掌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二)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学习,过分重视成绩。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虽有涉及,但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础不牢固,而在应试制度下,学生过分重视成绩,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存在偏见,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科目,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敷衍应对,这样的学习心理是不正确的。每一门科目的设置都有其合理性,学生应该在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新时展的要求。

三、加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及其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要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上花大力气、下狠功夫;要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教育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爱上信息技术。例如,教师在进行PPT方面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划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寻找相关的视频、图片去,自己设计幻灯片,小组内合作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一举两得。(二)改进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课程量比较小,因此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更加细致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该在课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划分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在沟通中,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交流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融洽的关系。

总而言之,加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配合。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紧紧跟随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希望文章可以帮助到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真正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吕强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 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师

新课改对中学数学教育中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传播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的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身体健康与身心健康的教育,等等.这样更全面的教育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对加快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笔者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途径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旨在为推进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

素质教育本质是指通过实践素质教育制定的方针与目标,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有更加全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的目标进行层层揭示. 素质教育通过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潜能激发和完善来为社会提供多结构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素质教育的特征多样化,主要包括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以及发展性. 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全面性是指学生无论在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还是在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发展性是指素质教育不能只顾眼前,而要以动态的眼睛去观察未来,看清事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现行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历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可以看出,中国队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好事,但其中也存在着问题,这类学生多是通过反复做练习题,对数学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从题海战术中培养出来的数学尖子,无法想象这类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我们需要的不只是高分人才,更需要具有高素质高创造力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体系,只教会我们规规矩矩去做人,老老实实去做事,而在国外教育中学生就会“随便”很多,我们的教育就是缺乏的国外的这种“随便”,这也是创新学生的关键. 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学数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 对非智力因素认识不够

很多的学生,还有部分老师,不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认为没有关系,这是个很大的错误. 数学是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科学哲理的学科,很多的问题都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物理化学或者是社科类经济学,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很多都是靠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重要性.

2. 中学数学在教材中与课堂的内容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

教育界有很多的人都认为目前的数学教材中重点编排是应用,基本原理的篇章明显不够,认为在编写教材上有取轻舍重的现象. 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基本原理进行重点介绍分析,只有基础打好了才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

另外,有必要提高教材的开放性,中学教材必须与高等院校的教材有机地衔接上. 为了能让学生长期对数学保证较高的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而教材的内容也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内容能不能吸引学生学习,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是否能在大学里学好数学.

3. 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我国目前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对很多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单单从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一张试卷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正水平,学生在数学能力以及价值方面的认识,不能完全在一张试卷中体现出来,要是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和教师来说会更加的公平.

三、实践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应端正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长远的教育观,抵制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 鼓励开设数学特长班,但在开设特长班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对文史方面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走上极端. 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奥林匹克数学专业班的做法已经受到专家与社会大众的批评,普遍认为其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到学生后来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副作用之大.

其次,丰富课堂教学. 所谓丰富主要包括如下两点:1.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有些时候,学生在学习时的一个思维练习比一个固定的答案要学得更多也重要得多;2.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不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种思路上. 有时候一个正确的回答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转变,同时还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会更僵化和固定,从其结果上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

再次,关注想象与灵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锻炼思维的前提,在数学思维中,想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也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数学领域中,许多非常高深的问题都是靠“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现的,这正是想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韩学锋.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9(3).

[2]董娟.刍议中国中学数学教育之弊端[J].科技信息,2009(8).

[3]戴丽梅.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5-0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同时,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尤其重要。但在素质教育推行初期,化学教育中的德育仍是薄弱环节,离大纲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本文总结归纳了个人关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的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动力所在。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介绍我国古代有关化学方面得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介绍我国某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如兖矿集团为我国的煤炭的生产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内蒙古的稀土矿也使我国在稀土的生产能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让学生感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让学生体会量变到质变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规律。如MnO2和Mn2O7两种物质是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但其性质差别是相当大的。

让学生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坟地中“鬼火”的出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在空气中自燃,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这种现象给予恰当解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因此,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其辩证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开展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在很大程度上讲,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如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大面积土地荒漠化,各主要流域水质恶化,煤和石油的危机,温室效应等问题。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因为人们长期缺乏环保意识,长期对环境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三废”问题严重,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如通过《硫、硫酸》一章得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产生、转化、危害及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讲解“过渡金属元素”性质时,让学生通过“水俣病”了解重金属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化学与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化学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引用身边触目惊心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在教学中,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和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有理、有据,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和较强的领悟能力,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兆先,张平.试论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96-97.

[2]李清林.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9-81.

[3]徐润泽.中学化学教育的德育功能[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32-133.

[4]刘建斌,许民.浅谈高校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江西化工,200,22:105-106.

[5]兰翠玲.化学教学强化德育功能的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16(6):47-50.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育;思维;能力

一、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一)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要想有效进行创新教育,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一种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和学生交流,要消除学生畏惧老师的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发挥到最佳,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二)注重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人文性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内在的动力。

(三)营造语文创新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氛围。例如,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名人名言,与学习园地、学习专栏等相互映衬,使艺术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在课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报刊杂志、讨论一些佳句妙语。教师还可组织一些语文知识抢答赛、辩论会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语文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氛围中生活,从而从内心深处乐意去学习语文,善于去学习创新。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成功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注意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笔记展评、默写比赛、书法比赛、背诵比赛、查字典比赛等活动。通过这种竞争,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而且,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能再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保持创新的热情。

二、强调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传统想教学都是传授式教学,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讲的去记忆,根本不去问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得很用功、很吃力,但学习效果不好。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产生困惑,才会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精心设置疑问,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然后以教材为依据,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设置恰当的问题。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培养学生敏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不盲从的品质和批判精神。

(二)训练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同一个问题。在学生阅读各种教材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给出合理的理由,自圆其说就行,不必要求答案统一。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有多个意向的题,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一种意向,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注意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扩展学生实践的空间

新课改倡导开放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场所不能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而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通过生活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里开阔视野,学习语文知识,丰富情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有所创新。

(二)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开放式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开展语文活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于课外时间开展语文活动,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期刊、报纸的摘抄、粘贴等活动,也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自我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投身社会实践,展望未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才能

教师可通过社会调查、游览、访问、报告会、展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培养学生创造、拼搏、开拓精神,同时让他们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勾画未来的美好前景。通过实践,学生充实了课本知识,训练语言实际操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创新能力。

作者:姚永霞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