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22 09:38: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二小学教育教学中缺乏德育教育的表现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三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用师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纽带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作者:黄惠婷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灯笼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过敏慧.林晓.“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08).

第2篇

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握当前中小学生的德育重点,使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增强他们勇于前进和创造未来生活的信心。

一、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的意义

一个国家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会形成一整套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文化传递工具的德育课程,是向中小学生传递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时展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德育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为德不立,这是人性的最重要的一种标志,也是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一种情操的追求与修养,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需求。对于国家来说,德育是一个国家理政的旗帜,也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向导,是民众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精神基础。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德育工作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中小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对中小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激励学生爱国、爱人、爱劳动。

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的方法

1.注重学校教育,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尽量避免理论的说教。中小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填鸭式”教育,对理论的说教或多或少有厌倦或逆反心理,教师可采用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教师也应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个人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老师以高尚的人格,博学多才的品德赢得学生的认可,共同在校园中营造一个文明、高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

2.强化理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德育艺术的“留白”不是说留下空白,什么都不说,而是把学生看成德育的主体,把他们当作动力之源、能力之源。他们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向善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当学生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时,要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指导学生结合现实,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教育学生以坚韧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挫折,追求理想,完善人生,实现卓越。

3.重视家庭教育

中小学生德育的开展,还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的成长,多与孩子谈心交流,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言传身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公平的现代意识。

三、结语

除学校的常规教育、家庭教育外,还要让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总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关系国之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高建国.科技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J].发展论坛,1998(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内容 实施途径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存在一些误区,比如重视智育而轻视了德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采取的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的方法。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写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教师在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后,学生的自尊心或者爱心有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一般不予关注。学生处于敬畏教师的心理,会在课文或者通过其它的途径进行摘抄,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复制,但是最后教师采取的都是默认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有所忽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学内容

1.人文主义教育。少年儿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想象与理想色彩编制而成的童话故事,应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想象,通过想象、模仿去慢慢感受和理解新的事物,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

2.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国家大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从课堂上、书本里或者生活中感悟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解《王小二》一文时,文章中塑造了王小二这个人物机智、勇敢的一面,更加具有说服力,要让学生从中理解小学生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可给学生播放申办奥运会的场景,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国家的强大以及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语文德育的核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这种道德教育观渗透到学生思想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让学生自己总结读后感,教师再进行补充,培养学生主动去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先人后己、遵纪守法和学会感恩等良好的道德行为。

4.理想情操教育。理想情操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小学生思维正好处于活跃的时期,对成人的世界会充满很多好奇,教师在语文德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5.行为规范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充满着幻想,知道上进和敢于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但同时令人担心的是少年儿童缺乏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身边各种思想和氛围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会讲诚信和讲道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探索和质疑的态度,独立自主,爱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教导孩子正确地认识电视与网络。家长往往担心孩子上网会学到很多坏的东西,所以不让看电视、不让上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是一个网络的信息时代,人人都离不开网络,通过上网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事情,可以与别人实现更近的交流。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或者由家长陪着学生一起看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实施途径

1.把握好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将德育渗透其中。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文本,因此,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德育的内涵。比如在学习陆游的《示儿》一文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人那种渴望家园统一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这种爱国之情。

2.设计一个正确良好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应该针对教师。只有在一个合格的考核机制下,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学机制。在语文教学考核中应该十分重视德育的考核。比如在学生的年终成绩考核中,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德育成绩按照比例进行打分;教师的年终考核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

3.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德育是在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单纯的一个人的德育是毫无意义的。教学实际上是两部分的结合,教与学,缺一不可。

4.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学生带去错误的信息,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好,就好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年儿童应该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校还是国家都应该注重德育的发展,为未来培养一批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昌花 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6,(5),56-58。

第4篇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重要性;优化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除了要对学生讲述语文知识,还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情况,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实际教学中要建立起语文德育教育体系。在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爱国情操加以培养,除了要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就这一点来讲,能够充分说明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一致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德育渗透,更是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外延的补充形式,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也是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二) 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相符

在现如今的环境下,教育目标已经从侧重人才文化知识培养转换成重视文化知识培养与道德精神培养并存。小学语文相关教学内容涵盖了包括德育在内的诸多教育内容。在整个小学教育中,语文课占据了大部分课时,由于语文课的先天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品德与社会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德育教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渗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对道德教育进行了良好的补充,可谓一举两得。

二、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性研究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性探究。教师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掌控课本内容,才能对德育渗透的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顺利的将德育渗透内容穿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凸显。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小学语文中《一夜的工作》时,要突出那种为了完成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向学生讲授《日月潭》时,除了向学生介绍美丽的风景之外,还要将我国大好河山向学生们加以介绍,进而让学生们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在讲授《诚实的孩子》这节课的时候,要想学生们讲述诚实的重要性等。将德育内容渗入到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有很多,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重点侧重在德育教育上,这对当代小学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

(二) 针对课堂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手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针对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实际教学。现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说有很多和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没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教学,会影响学生吸收德育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在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之后,能够让小学生们更加容易的吸收到德育知识。我们还是以上文提到的三篇文章为例子,教师在讲解《一夜的工作》时,可以搜集相关背景,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教授《日月潭》的时候,可以将文章分段,分层讲解,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美好的风景。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诚实的孩子》时,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诚实,进而来开展实际教学。另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课外扩展的方式对学生组织教学,如带领学生们参观英雄纪念馆等。

(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掌握适度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德育渗透工作充分的重视起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保证所渗透的相关内容在学生的内心中有一个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将德育渗透部分进行充分的侧重。不然的话,学生就不能在教师的讲授中感受到德育内容的存在,更谈不上感染。进而无法令德育渗透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真正的发挥。但需要注意的是,虽说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小学开设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令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在根本上加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要适度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要把语文课变成思想政治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很多德育教育内容。教师们可以利用德育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实际教学,这种渗透不是外在的,而是具有一定内涵的。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变,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快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内容;教材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认识不足,德育工作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缺乏强有力的措施

小学由于普遍存在“智育是看得见的硬指标,德育是看不见的软指标”的现象,各方面的评比主要看智育成绩。学校的主要工作重心还是放在智育上。虽然德育工作相关制度设置很完善,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根据上级规定设立的德育室大部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德育机构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甚者对具体职责不清晰,在德育教学的个别管理中出现与教务部门的“扯皮”现象。所以,品德课在学校中就成了“自由课”,想起来就上、忙起来就忘,高兴了上、不高兴忘,上课没教案、课后没作业。

2.德育内容空洞、课时挪做他用与教学方法落后、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

(1)教材与实际生活脱离。德育教材所讲的内容存在着一些空洞的说理性,虽然也有一些生活常识,但是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差距比较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小学德育老师大部分为半路出家,德育课授课往往又是采用“顺手牵羊”的方式来授课。大部分老师对德育教材不熟悉,对德育新课标的要求也把握不准,不能有效地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小学品德课的考核一般采取期末统考的方式,评判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通常是结合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情况确定学生的德育最终成绩。

3.德育师资匮乏,教育者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体现不出教学理念

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农村学校受到经济条件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很难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大部分德育老师是由语文老师兼职担任的。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德育课学习或培训,难以明确表现出德育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二、小学德育努力的方向

1.摆正德育的位置,把德育落到实处

(1)摆正德育的位置,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初级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要重视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为此,学校应改变重智轻德的传统,重视德育教育,认清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德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智育、体育、美育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加强对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

(2)理清德育机构的职责,加强德育工作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要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对德育的日常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日常的上课率、听课率、备课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这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前提和保障。针对目前的德育工作者没有专职化,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德育队伍的不稳定,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低等问题,要坚持选拔一批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的、有志于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人充实德育队伍。德育领导机构要不断加强德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调动全校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鼓励人人参与德育建设,人人乐于德育工作。对积极参与德育的老师进行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鼓励,改变德育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的错误认识。

2.注重对德育教材的开发利用,使教材更贴近生活

由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文本比较简约,给教和学都留下了较大的开发空间。所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教材的“空白点”,寻找教材的“生长点”。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倡“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家长、社会等实际生活中捕捉各种有利的德育资源,把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加工引入德育课堂,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教师还要不断根据当地实际拓展校本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地方的名人畅谈人生、漫画家乡的变化,甚至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种植养殖技术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感情,缩短小学德育教材与实际农村生活的距离。

3.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1)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作为德育的直接对象和主体,是开展德育的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宿点。因此,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学生,制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应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克服道德的说教和德育工作的“假、大、空”现象,在增强德育趣味性的同时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的爱好和学习。例如,农村学校有亲近大自然的优势,而大自然在赋予孩子灵性、陶冶孩子情操方面是很有作用的,农民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校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让孩子感受家园的美丽,让热爱故乡家园的情感在学生的内心中自然升华。

(2)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一方面,在课堂上德育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违背道德的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这样,不仅增加了德育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也使传统的德育方法更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同时,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解决现实道德问题的方法。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德育的目的是用于实践,实践在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创建实践的活动基地,为学生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宗旨,我们要组建德育教研小组,经常组织德育教师上公开课。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尽力给德育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开阔德育教师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05:73.

第6篇

一、当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主题性是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需要提前设定主题活动的形式,并根据实际发展形势确定教学目标。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将对当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1. 主题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主题性是德育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发展趋势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当前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中,存在活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预设的主题和实际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活动在实践开展中无法达到理想的实践效果,甚至出现盲目性德育教学。

2. 活动流于形式。根据现有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开展成果来看,为了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游戏和主题教学结合的形式。但是往往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主题性教学流于形式的情况,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游戏上,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忽视了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其次,部分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多是为了敷衍了事,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出现活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3. 忽视自身引导性作用。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应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但是仔细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存在吵吵闹闹、缺乏目的性的学习,教师没有发挥自身引导性的作用,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不全面。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的优化措施分析

针对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以下将对如何促进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发展进行分析。

1. 合理设计德育主题。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德育主题。由于小学生受到家庭、个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性,在德育主题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合理的设计形式。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德育教学中学到《爱家乡,护环境》,在主题活动设置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巨大变化,并知道家乡的为人和相关名人事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对家乡历史文化有深入的影响,进而在主题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弘扬历史文化,创新本土文化。

2. 创新活动形式。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必须立足于当前,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首先要创设鲜明、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其次要将健康向上的内容和教学主体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研究中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德育活动的主体新颖别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在实践中了解主题设计的目的,从中受益。

第7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实现小学德育目标的需要。同样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在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时候能够反过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众所周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学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能够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后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重要性所在。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这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认真的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猎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往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一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找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首要材料进行使用。

比如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上面,就可以找到这些材料来进行使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描绘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就掌握住这些内容,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国土面积的幅员辽阔,以及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特别是那些能够描绘出我国的美丽景色的内容,如《西湖》一文中对于西湖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的景色的描述,让同学们感受到西湖美丽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于西湖美景的向往,让小学生认识到西湖是我国名胜古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强这种对于国家景观的自豪感的教育。还有就是对于《长城和运河》这样的文章的描述,更能够有效的促进和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德育方面提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正可谓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开始,应该是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开始的,作为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有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的责任,教师要挖掘出日常的教材中那些能够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优秀材料,让这些材料能够深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坚持的力量,让他们明白成功往往来自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将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完善好,才能够使得自身的成长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的挖掘才能够找出来,同样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开展起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认真的总结教材内容,同时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领悟这种教学的内容,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相霞 单位: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学校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德育;重要性;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有许多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传统的品德教育仅仅是政治教师或者是班主任的事情,但是新课改下的品德教育已经在所有的小学学科中进行宣传和灌输,在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能够进行品德教育,而且学生的所有活动和教育都于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德育中出现的问题

德育在发展的初期是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其说是品德教育,不如说是政治教育,德育不是仅仅靠政治课程来表现他的价值的,德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以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来限制他的时间,而应该贯穿于小学生的所有教学当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品德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很薄弱,需要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灌输品德教育的知识,品德教育不能只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而应该加一点实际进去。德育只有付诸于实践行动,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才能够对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面就讲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二、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1.德育对小学生未来性格的形成以及良好的精神品质形成能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来,更加验证了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德育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与美学分不开的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是将人对生活的情感和认知融入图画里,融入美术艺术中,美术教育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审美,对生活充满信心,是将小学生的情感进行释放,小学美术教学是将小学生的情感自由放在第一位的学科。它重视小学生的自由观念和理念,而品德教育也注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重视小学生对生活中美的认知。

3.进行品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性格的形成,尊重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小学美术教育是很受小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成功,也是品德教育的成功,小学生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有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够对品德教育的知识有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品德教育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对小学生的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之所以能够对德育产生影响和作用,源于艺术家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不仅能够使作品反映社会的现实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却能够想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对生活做出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能够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当然也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作品中,教师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可行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1.美术教育教学时,注意语言中要加入德育的感情,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术教育有很强的动情性,小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美术作品中,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性。当学生喜欢这一课程时,教师的话语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是有很大的魔力的。

2.情感和行动都能够感染学生,都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生动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将德育适时地融入美术教育中,就能够使德育和美术教育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德育和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不管是心灵美还是景物美。

3.小学美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言传身教

品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有榜样的先例,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够胜任德育工作,小学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德育知识,要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发生人格魅力独特的美的气息,才能够在美术教育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才能够真正为德育工作做贡献,学生的品德才能够真正有所提高。

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接触社会很少,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坏,而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差,需要进行品德教育以改良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渗透德育,会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师也应该针对各科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内容对德育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孙继南.论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和谐校园:德育天地,2009.

第9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 小学班主任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2-02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步入成熟之前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道德等。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掌握德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加强德育教育。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班主任加强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小学阶段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的有着特别崇高的地位,他们在学生的灵魂塑造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可能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其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普遍提倡,在班主任长期、系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将德育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只有小学班主任认识到了德育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才可能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德育教学,从而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式下,为了能够与小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相契合,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而且还应该在实践中逐渐创新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

2.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2.1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班级,班级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首先应该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班级规定、要求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等方式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班级活动、遵守班级规定,这样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了使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主任还应该认真挑选班干部,让班干部协助其开展工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举办诸如演讲、小品、观看多媒体短片等主题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也得到了培养。

2.2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应该提高

小学生可能会质疑家长的意见,但是却会完全信任班主任的意见。很多的小学生都觉得班主任所讲的道理是真理,所以,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班主任必须提高其自身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的行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心态、言行和修养来影响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2.3将德育教学融入实践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应用于实践中,去帮助或者影响更多的人,使他们也能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通过“日行一善”、“献爱心”、“互帮互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将德育教学融入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2.4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小学生因为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其心理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如果教师对其采取了不恰当的批评或者其他行为,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会对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伤害。因此,班主任必须与小学生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不仅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关爱,这样他们才可能会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进行及时改正。班主任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进行个别谈话,但是在谈话之前,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学校的表现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机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以朋友或同学的角度进行,对学生表现出关怀,尽量保持真诚和蔼的态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还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教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应该和家长保持有效良好的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家长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学中的能效得以充分的发挥。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应该运用合适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班级管理;分析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引起重视,做好在德育教育中的工作。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而言,更应该认真组织,全面贯彻。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呢?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说,与学生接触的最为频繁,实施的教育活动也最多。同时,再加上小学生对教师容易产生崇拜心理,所以教师必须起到模范的作用。表现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必须增强德育教育的意识,将德育工作贯穿到班级管理当中,为小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拥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进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所以,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而言相向,甚至动用暴力,从而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创伤,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具体来讲,当学生做错事情后,班主任在批评时要注意言语的技巧性。首先,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然后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进而自觉改正。同时,在纠正错误时,教师的态度要耐心、和蔼,以此来让学生乐于接受。除此之外,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在私下进行,避免在大众场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给学生造成自卑心理。

3、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除了要依靠班主任的工作外,还要发挥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外,还要积极与学生家属联系,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采取解决办法,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学生――班级――家庭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班主任要与家庭的德育目标保持一致,以此来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班主任还要向家长积极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定期进行家访,给家长汇报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日常状态,进而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4、开展实践活动内化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宣教的层次上,还要将其认真落实到实践当中,以此来加深学生的感受,取得更好的效果。基于此,班主任要不断转变教育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进行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诚信教育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继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进而自觉接受德育教育。再如,教师还组织学生到郊区植树,捡拾垃圾,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奋发向上、艰苦朴素、保护环境的道德素养。

5、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除了班主任外,还要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德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外,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不足的地方。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规避其短处,从而使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能够紧密结合。只有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发展,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6、发挥优秀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协助作用很重要。班干部能够协助教师做好辅的工作,比如分发作业、组织活动、管理课堂纪律等。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首先,采用公开、公平、竞争的办法,选择出优秀的班干部。然后,根据德育教育的要求,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班干部的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优化班级管理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实施德育教育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比如,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开展实践活动内化德育教育;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发挥优秀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03:7.

[2]杨艳玲,法桂菊,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9.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课程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1-01

引言

探究小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思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特点,寻求开展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独立、健康的思想品格。

一、探究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下,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进步,用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对于人才的品德也越发的重视。能够良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不仅是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过关的个人素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形成自身思想品德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小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1]。应用合理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爱护同学,尊师敬长,热爱国家,从而才能够真正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保证德育教育能够真正的取得教学成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低,自制力和思想集中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必须专注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不照本宣科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是从小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从而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播放“大阅兵”之类的视频,激发小学生身为祖国工民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绪。同时,教师可以在小学课程中适当的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2]。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对于我国的文化的讲述能够引起小学生的聆听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在感受国家的强大的同时产生身为祖国公民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绪。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性的提升小学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可以通过要求小学生在上课前做好课前的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努力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且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良好的规范学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律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

(四)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

教师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学时,应当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榜样。教师是小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德育过程中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以身作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肢体动作以及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一名合格的教师的标准[3]。才能够在开展小学课堂的德育工作渗透过程中,引导学生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人格。

结语

试论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明确探究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通过思考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秀娟.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8:43-44.

[2]201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A].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河南科技大学,2015:217.

[3]邵青松.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21:300.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小学是人的性格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班主任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学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德育工作的理论及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一、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授予学生知识之前要教会学生做人。小学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灵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学班主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小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在班主任系统、长期的工作中应该处于首要地位小学班主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取得德育工作的突破性进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洛种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学班主任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扩展新的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德育工作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首位。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小学班主任素质

学生经常对家长的意见产生质疑,但却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意见完全信任。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班主任的话是真理由此可见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因此,学班主任一定要时刻关注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道德修养、言行和心态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成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认知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教学中要尝试开展“助人日”、“献爱心”、“每天做一件好事”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小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批评如果不恰当,不但不能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誤还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在感受教师关怀的同时从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进行改正。个别谈话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小学班主任在个别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谈话对象的学校表现、家庭背景等详细情况,为谈话内容打好草稿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所。在谈话过程中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始终保持和蔼真挚的态度。总而言之德育工作中切忌生硬死板的批评要善于运用艺术性的谈话使教师的教诲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小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小学生的品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河以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教育淇次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选好班级干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赴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再次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观看电影短片、编排小品、组织演讲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焙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及优秀道德品质。其次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当今社会网络无孔不入对学生封杀网络是不现实的。网络虽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小学生专属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有效方法在学校网站上设立班级专区展示学生的文学、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参与网络的积极性开设聊天专区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及游戏,方便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休闲娱乐。通过网站,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肩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还可以借助网站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小学生养成的性格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班主任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家庭及社会的力量。小学班主任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与家长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的双重教育效果。德育工作还要积极发挥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焙养学生辨别假恶丑事物的能力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批评。总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诲也离不开社会的正确引导。

作者:冯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