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式与化学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主要考点及学习要求
1. 熟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2.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能理解含义,掌握应用。
3. 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二、中考命题重点及命题规律
化学式的含义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以及根据化合价确定化学式仍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通常的考查方式是: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给出陌生的化学式让考生分析它的组成,在分析组成里通常会出现有关化学式的含义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化合价等;给出几种元素的化合价让考生组合化学式。
三、典型例题及易错点分析
例1 (2006年•河南)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禽流感药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达菲属于氧化物
B. 达菲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
C. 达菲分子中碳、氮、磷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
D. 达菲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四氧化二氮分子和磷酸分子构成
点拨: 含氧的化合物并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许多酸、碱、盐和有机物中都含有氧),氧化物通常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以A错误;达菲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属纯净物,所以D选项不正确;C选项中的比值是原子个数比而非元素质量比。正确答案选B。
易错点分析:从表面看,达菲的化学式是由两部分构成的,所以许多考生就认定达菲是由C16H28N2O4和H3PO4组成的混合物,于是就机械地选D项。中间加“•”的化学式教材上没有出现过,这是造成本题失误率高的主要原因。但在学到硫酸铜晶体时,相信许多老师都会补充其化学式CuSO4•5H2O,并告知它表示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所以,不善于将知识迁移是同学们失分的另一原因。
例2 (2007年•河南理综)依据氯元素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为:① NaCl ② Cl2 ③ HClO ④ R ⑤ 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 KClO3 B. Ca(ClO)2 C. HClO4 D. KCl
点拨: 本题考查了化合价的相关知识――不仅要求考生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还要求考生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并写出化学式。根据题意,先找出有关物质的排列规律:按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HClO中Cl的化合价为+1,Cl2O7中Cl的化合价为+7,那么R中Cl的化合价应在+1 ~ +7之间,推出KClO3符合要求。正确答案选A。
易错点分析:① 一些考生不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 一些考生不会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对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理解不到位;③ 一些考生将元素的化合价计算错误。
例3 (2007年•河南理综)从给定化合价的 、 、 、 、 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一种单质_____;一种碱_____;一种复合肥料_____。
点拨: 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白单质、碱、复合肥料的概念,其次要会运用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给五种元素中只有Mg为零价,所以第1空为Mg;碱为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其阳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本题中只有钾为金属离子,所以第2空为KOH;复合肥料指的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三种的化肥,题中没有磷,+5价的N只能以的形式存在,与+1价的K结合就为KNO3(第3空)。
易错点分析:本题得分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试题从逆向思维考查知识,综合程度高,部分考生反应不过来,感到无从下手,也有考生知道填哪种物质,但把化学式写错。
关键词:物质;分类;化学式;单质;化合物;酸碱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16-01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它们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其中,纯净物又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物质已达到3000多万种,若一一去学习和研究是很不现实的,但若对这些物质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在初中化学中,很多知识我们都用到了分类学习的方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般情况下,由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如NaCl、MgCl2等)。在学习溶液是否具有导电性时,我们再次用到了分类学习的方法。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溶液具有导电性,若溶液中的粒子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则溶液不具有导电性。在学习酸、碱、盐的溶解性知识时,更是用到了分类的方法。由此可见,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进入高中、大学后,我们将用到更多分类的方法。
若将初中化学中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用框架图的形式来表示,可如下图所示:
知道了物质的分类,就要掌握正确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方法。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式的书写是他们最头疼的事。当学生书写化学式时,就像无头的苍蝇乱飞,没有头绪。通过课题研究,我认为化学式的书写只要仔细琢磨,分类记忆,并不难。以下介绍几种粗浅的方法。
化学式的书写包括单质化学式的书写与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而化合物又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无论书写哪一类物质的化学式,我们都应把握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1、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2、掌握并理解常见元素及根的化合价。
3、掌握书写化学式最基本的原则:一排顺序二标价,十字交叉写右下,数字约分作脚码,化合价规则来检查。
一、对于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金属,稀有气体,少量固态非金属(如C、S、P、Si),其化学式就是他们的元素符号(即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对于非金属单质,若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时,则先写元素符号,在其元素符号右下角加一个小数字“2”,如H2、O2、N2、I2、Cl2等。若每个分子中含有多个原子时,则在其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相应的原子数,如O3、C60等。
二、对于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首先,根据化合物的名称,将化合物进行归类,并找出每类化合物的化学式在组成上的特点,依据其特点,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最基本的三大原则(前文已描述)进行化学式的书写。我们可将常见化合物从名称上分为以下几类:
1、“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即氧化物)
其组成上特点: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书写化学式时,根据“正价前,负价后”原则,氧元素通常写在后面,其它元素写在前面,如H2O、Na2O、CaO、MgO等。所以有“氧化物,氧在后”的说法。
2、“某酸”(即酸的化学式)
其组成上的特点:酸H+酸根(SO4、CO3、NO3、Cl等),所以酸中一定有H元素。有很多学生初写酸的化学式时,往往误将酸根当作酸,如很多学生将“硫酸”写作“SO4”,将“碳酸”写作“CO3”“硝酸”写作“NO3”,这说明学生对酸的化学式在组成上的特点还不清楚,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总结。总结出酸的化学式在组成上的特点后,根据“正价前,负价后”原则,氢元素通常显+价,写在化学式前面,酸根显负价,写在化学式后面,根据化合价规则准确写出酸的化学式。
3、“氢氧化某”(即碱的化学式)[NH3・H2O除外]
其组成上的特点:碱金属元素+OH(NH3・H2O除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通过碱的化学式在组成上的特点,我们可总结出碱中都含OH,而OH显负1价,写在化学式后面,金属元素显正价,写在化学式的前面,根据化合价规则准确写出碱的化学式。
一、 化学式的书写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不同物质的化学式有一百多个。记忆和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绝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应掌握其书写要领,只要常写常练,便能较快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1.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相对较为简单,首先它与元素化合价无关,其次初中阶段一般只要求同学们掌握两类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 “X型”单质化学式书写
所谓“X型”,即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的化学式。这类单质情况之一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初中最常见的是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如单质铁的化学式为“Fe”、氦气的化学式为“He”,X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常温下为固体的单质(除碘单质),如硫单质化学式为“S”。
(2) “X2型”单质化学式书写
初中常见的有常温下为气体且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如:H2、N2、Cl2;另外还有碘单质I2。
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1) 名称中带有数字的
书写名称中带有数字的化合物化学式时,一般也不要考虑化合价,只要直接根据名称书写即可,当然要注意前后位置(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及数字的位置(直接写在对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如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等,需要注意的是,写在后面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时,名称中的“一”一般不省略,写在前面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1”时,名称中的“一”则省略。如CO2读成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一碳”,CO读成“一氧化碳”,而不是“氧化一碳”。
(2) 名称中不带有数字的
正确书写这类型物质的化学式,一是要熟练记忆元素符号,二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熟练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三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四是掌握书写化学式的一般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2.2.1:命名为“某1化某2”型的
如氧化铝、氯化钙、氢氧化钠等,书写化学式时,某2写在前面,某1写在后面,再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书写步骤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如氧化铝(Al2O3)、氢氧化铜Cu(OH)2等
2.2.2:命名为“某1酸某2”型的
这种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某1酸根”和“某2元素”。书写化学式时,“某2元素”写在前面,“某1酸根”写在后面,再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书写步骤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如硫酸铜是由“硫酸根“和“铜元素”组成的,不能认为是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认为是由“硫酸(H2SO4)”和“铜元素”组成的。
2.2.3:命名为“某酸”型的
这种类型的化合物往往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某酸根”和“氢元素”。书写化学式时,氢元素写在前面,某酸根写在后面,再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书写步骤写出对应的化学式。如硫酸(H2SO4)等。
需特别提醒的是:硫酸是由“硫酸根(SO4)”和“氢元素”组成的,初学者往往以为“SO4”就是硫酸的化学式。
二、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中考时,大都考查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它一般有以下几种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该构成物质的分子及分子的原子构成;还能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元素的质量比等)。
如“H2O”的意义有:表示水;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水分子或1个水分子;表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1个水分子是由于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表示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关数量关系等。
典型错误分析:
关于“H2O”的意义,有下列常见典型错误:
(1) 表示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原因分析水是分子构成的物质,不是原子构成的物质。
(2) 表示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原因分析分子是微观的,元素是宏观的,微观概念不可能由宏观概念组成。
(3) 表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2:1;
原因分析2:1表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对于不同元素来说,元素的质量比不等于原子个数比。
三、 中考链接
1. (2011南通)依据氧化铁化学式Fe2O3,某同学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氧化铁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
C. 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60
D.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2. (2011年盐城)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 竹炭纤维属于有机化合物
C. 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
D. 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3. (2011年苏州)下列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 酒精乙醇C2H6O
B. 纯碱氢氧化钠NaOH
C. 熟石灰氧化钙CaO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一些学生一接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就感到难学,就失去信心,就不想学了,所以学好化学用语对化学的学习,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学用语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
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标志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1、化学用语具有多重教学功能
化学用语,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化学学科“语言”。初中学习使用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学科角度来看,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工具。宏观元素、物质,微观原子、离子、分子都要用化学用语来表示,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计算要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由此可见,化学用语的教学承载着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多重功能。
2、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
化学用语,这些用拉丁字母或字母配搭数字组合而成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简便、准确地表达化学信息和知识,字简意赅,既抽象又严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运用化学用语这一教学资源,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简练、准确、抽象、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来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
3、化学用语是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成绩的第一个分化点
化学用语是由字母表示元素,再组成化学式,进而呈示化学方程式,不是字、不是词,但又有字、词、词组的含义,且字母带数字(如H 2、O 2)字母夹数字(Na 2O、Fe 2O 3)数字带字母(如2H、2H 2)要全面学会掌握,既需记忆理解,更需综合联想,融会贯通。这对化学启蒙对象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化学用语也就成为影响学生迈进化学殿堂的一道槛。纵观我校历届学生,凡化学用语学的好得学生,必然兴趣足,中考化学成绩必定优秀;反之,则处处被动、成绩较差,显然,化学用语教学几乎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化学既是启蒙教学,又是直面中考升学的教学。因此,要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知识体系及学生的认识规律,通盘设计化学用语的教法学法,制定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我的教学策略是:
1、提早识记,分点过关激活兴趣
做为化学用语基础的元素符号教学,教材安排在第四单元课题2进行。紧接着,就是课题3的“原子结构”、“离子符号”,课题4的“化合价符号”、“化学式”及接踵而至的“化学方程式”等,由于化学用语相对集中的相继出现,使很多学生掌握不好。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激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出发,我们采取了提早识记,分点过关的教学策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法是将表4—3所列的27种元素符号和名称前移分散到第四单元前完成识记。即从绪言开始,每周指导学生识记10种左右的元素,会读、写,达到符号和名称能互现。学会能互现27种元素后,即应用到化学式上,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起到防止先前识记的元素符号被遗忘。元素符号必需提早识记,常见,简单的常考或易错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我们同样指导学生提早识记。全面渗透,稳培基础。分点过关是激活兴趣的有效手段。
2、渗透与序进结合,关键与重点并举构建整体掌握化学用语的基础
在化学用语知识体系中,化学式是处于承前启后的核心位置——元素符号要通过化学式来巩固,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达。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化学式不放松,一抓到底。从绪言开始,紧扣教材出现的常见物质,我们就采取名称与化学式同现和名称与化学式互现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式的正确写法、读法。完成第四单元教学后,着力巩固和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能力的教学,趁热打铁,强化训练。
化学方程式综合度高、难度大、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教学策略应由简到繁、逐步渗透、层层推进。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由读——写——配平——计算的序进策略。从第二单元教材内容开始出现化学反应,就引导学生读、写化学反应,使学生初步产生感性认识。学习“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时,就分析指出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为后面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做铺垫。
3、关注知识的生成,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1)严格规范学生正确读写化学用语,培养学生严谨求真态度。训练学生规范化读写化学用语,如防止将Mg写成mg,把CO写成Co。把“铁跟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读成“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等。
(2)要有前瞻意识。化合价与离子符号都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且两者都支撑着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可教材没有呈现。故教师应有前瞻意识。教学化合价时,应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向前延伸一点,让学生明白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为化合价的记忆增添几分理解的成分,有助于理顺化合价符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和联系。
(3)要把化学用语与物质和化学反应有机结合起来。化学用语是对物质、概念,化学反应和现象的抽象概括。教材中化学式H2O的意义就十分简洁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关系。教学中应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它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化学用语的抽象概括,使其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更具体化、深刻化,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生成。
【关键词】 规范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教材,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可能学好化学。在每年中考后,专家进行考卷点评时,总会归纳出一条就是考生化学用语不规范。如Na2CO3写成NaCO3、Fe3+写成Fe3-或Fe+3、H2O写成H2o、CaSO4写成CuSO4、CO写成Co、“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注反应条件、不配平、生成物中缺少“”。这些学生明明会做对,但因为粗心,不注意细节,直接导致失分,反映出考生的科学严谨态度不够。由此可见规范化学用语很重要。
如何规范化学用语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实施:
一、运用各种形式过好元素符号的关。
初中化学用语是以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为主干的,突破元素符号关,是掌握初中化学用语的关键,否则学生将会产生知识上的第一次分化,突破的方法有:
1、作讲座,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觉性,有了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才能把事情办好,而自觉性又来源于目的、意义明确。通过课外讲座,我让学生知道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符号,是近代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产物,它具有简明客观、根据力强、确切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等优点,是其它各种语言所不及的,且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体系。讲座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引起了重视,认识到学习元素符号的重要性,从而能始终自觉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2、猜谜语,添兴趣,强化记忆。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学生背的时候既枯燥无味,又常常出现差错。为了让学生乐于记,记得快,记得准,我编写了一些均打一元素符号的谜语让学生猜。如捧着金碗的乞讨者―钙,水上作业―汞,抵押石头―碘,金属之冠―钾,这些谜语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认识元素符号的兴趣,而且有的还复习了元素单质的性质,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编顺口溜,分散难点,减轻负担。
心理研究表明:随着材料数量的增加,识记所需要的时间并不直接按照所识记东西的数量来增加,而是比这个比例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分布识记要大大优于集中记忆。另外,学生对有规律可循的知识更易记住。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第一课开始就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且要求学生最好能背。这样到讲“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常见的20多种元素符号。为了帮助记忆,我将大纲要求熟记的27种元素编成顺口溜“氢氮氧氯溴,碳硅磷硫碘,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再加钨和钡”。这句顺口溜不但包括了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20多种元素,而且将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开,并按金属活动顺序排列,为后读课程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实践表明,学生通过顺口溜进行学习更有劲,这是突破元素符号关的有效方式。
4、制卡片,指导方法,强化兴趣。
为了增强元素符号的记忆效果,我在讲完第二章时,布置学生在课外制作正面是元素名称,背面是元素符号的小卡片,以便及时复习、巩固。利用小卡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的练习,从而把一些易混淆的元素符号及名称搞清楚。如铝(Al)与氯(Cl)、钠(Na)与氖(Ne)、钙(Ca)与铜(Cu)。为了保持和强化学生识记元素符号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进行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口答比赛,从而使学生尽量过好元素符号关,防止学生过早地分化。
二、采用多种手段,过好化学式的关。
1、将“名”与“实”结合,理解物质化学式的涵义。
根据物质的名称尚不能知道一种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为了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化学式的涵义,教师可用模型、图式描述分子的变化、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同时用元素符号及其组合与之对照,这样就做到了“名”与“实”的结合,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形成化学式的概念,也就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奠定了基础。
2、运用化合价口诀和原则,写好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和原则是书写化学式的依据。为了快捷、准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教学中我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写成口诀:一价钾钠银氢氯,二价钙镁钡锌氧;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七锰冠群;二四六硫二四碳,二三四五就是氮;铁为二三铜一二,单质零价要牢记。
熟背化合价口诀为化学式的书写打下了基础。我运用化合价原则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很快就形成了化学式的书写技能,同时又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通过变式训练,过好化学方程式的关。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高级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好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还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分数法”。要通过反复训练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规范,一点错误也不能出,要认真检查,如是否要注反应条件,生成物的后面是否要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习惯,切实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防止学生出现严重的分化现象。因此,我也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要领,编成口诀:一写二配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另外,我和化学组其他老师协同作战,经常组织全班、全年级的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竞赛,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默写,并评出优胜者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积极性。
四、归纳小结,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小结。如学了化学方程式,就把前面的章节中出现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并按照反应类型加以整理,以后每学完一章,教师就要求学生把这一章新学到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找出来,并结合经常性的小听写,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用语。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整理出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举得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加热时,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CO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与CuO或Fe2O3的反应;“酸、碱、盐”这一章中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作如此安排。
五、加强练习,能会写、会读、会用。
1、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KMno4写成KMNO4,上下标书写不规范,如H2SO4写成H2SO4,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与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方法。
2、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常不够严谨准确,如把FeCl2、FeCl3全部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部读成“氯化铁”,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的差别,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学方程式
,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者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价的区别,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把化学方程式当成数学上的方程式了。
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反应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更多的不良习惯。
3、学生在会写、会读化学用语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就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写其名称,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鉴别和制取等。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以能达到会写、会读、会用,逐步熟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否则会增加学习障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后续的学习中螺旋式上升,不断进步。
化学用语学习情况的好差直接关系到学生中考的成败,中考复习时师生需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复习,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特别是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熟记,并且教师要检查落实,确保化学用语这一项少失分,最好不失分。
总之,只要教师们在教学上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控制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分化,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学好化学用语、规范化学用语,就一定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雄雄・浅谈元素符号之教学【J】甘肃教育,2006,(8)
[2] 马力・化学符号语言的特征【J】中学化学,2009,(6)
关键词:化学用语;化学式;教学方法
化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用于表达和交流的语言与文字,简称为化学用语。这是化学科学的一个特色。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由于化学用语本身的抽象性,它成为初中化学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因此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研究受到了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沪教版化学教材的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开始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用语。第三章中出现的化学用语包括:①元素符号,②原子、分子、离子的表示方法,③简单物质的化学式。鉴于这些化学用语的专一性和抽象性,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
一、 元素符号的教学
第一步:将这些看似无意义的识记材料(元素符号)变成意义丰富的材料
(1)适当介绍化学元素符号的起源。
(2)介绍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氧(拉丁名称为Oxygen)的元素符号表示为——O。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必须小写)以示区别。
(3)描述性的介绍元素符号。
向学生呈现所要掌握的27个元素符号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背景。如,氧元素,大写的O,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的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的;铁元素,大写的F和小写的e组成,走廊上的不锈钢扶手和家中用的菜刀和剪刀中都含有这种元素。这也是信息加工理论所强调的,承认人脑中智能和知识的存在,将无意刺激(要学习的元素符号)转化为与学习者已经具有的有意义的信息联系起来刺激,同时也充分利用“记忆多余性”原理,这样新的信息就可以有效地在长时记忆中编码,并在需要的时候容易提取。
第二步:帮助学生对元素符号进行有效的编码
编码是将学习者短时记忆中以知觉方式存在的信息转换成概念形式或有意义形式进入长时记忆。所以学习者必须具备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来使得学习得到的信息容易记住,并且将其迁移到学习者以后所遇到的各种情境中去,这就是编码策略。研究者就元素符号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编码策略,将要掌握的27个元素符号编成顺口溜:
元素符号有来由,拉丁名称取字头;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附加字母要小写。
碳是C,磷是P,铅的符号是Pb。
Cu铜,Ca钙,钨的符号W。
H氢,S硫,硅的符号Si。
金Au,银Ag,镁的符号Mg。
钠Na,氖Ne,汞的符号Hg。
硼是B,钡Ba,铁的符号Fe。
锌Zn,锰Mn,锡的符号Sn。
钾是K,碘是I,氟的符号是F。
氧是O,氮是N,溴的符号是Br。
Al铝,Cl氯,氦的符号He。
这样能使学习者头脑中原本零散的信息形成有一定联系的结构,有利于学习者在以后相关的情境中提取。
第三步:及时强化刺激
开展“元素符号背诵接龙”,以小组为单位,以最短的时间背诵完27个元素符号为获胜者。因为刺激得到了强化,并且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第一次比赛后,不同组的学生之间不服对方,斗志昂扬的积极要求我再组织第二次比赛。这次活动既有组内合作,又有组间竞争,学生们个个背的兴趣盎然,热火朝天。
二、分子、原子、离子表示方法的教学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原子、离子,包括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也是学生学习的弱项。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滴水成河的训练。
表1分子、原子、离子的表示方法比较
表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这样总结并列成表格,让学生在书写遇到困难时有案可查。
三、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化学式能准确地表示物质的化学组成。自然界复杂繁多的万物竟然仅由少数基本成分——元素组成。化学组成既反映物质内部各种元素的质的关系,又反映不同元素原子的数量关系。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式本身的意义,它是物质组成结构的真实反应和体现。教材中有三幅反应“化学式和对应物质之间的关系”的图片,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微观—符号—宏观三者间的联系。
其次是写化学式的方法。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可分为:单质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物质名称为几某化(几)某的书写;物质名称为某化某的书写;物质名称为某酸某的书写;物质名称为某化铵的书写。虽然书写方法简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特别是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边讲边练,循环反复。
要又快又好的写化学式,关键的一步是要熟记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的记忆的广度不在于信息的多少,而在于对信息编码的方法。把大量的要记忆的元素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是一种方法: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要说变价也不难,
亚铁正二铁正三,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要记牢,
莫忘单质都是零。
常见的原子团化合价也串成口诀:
负一氢氧硝酸根,
负二碳酸硫酸根,
还有负三磷酸根,
以及正一的铵根。
最后,对化学式的书写进行及时强化刺激。
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辨别很多事物,而每一次的检验又都是无意识进行的,速度很快。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会有意识的辨别不同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原子团的化合价。但熟悉了之后,就可以自动化,无意识的进行辨别了。笔者为了能缩短有意识的辨别到无意识的自动辨别之间的时间,调动学生学写化学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了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原子团化合价和化学式的背诵接力赛和默写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做好成长中人格品质的催化
教师的人格魅力、品德信誉、工作态度与学习相联系的,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第一堂课,教师要整理好自己的形象,向学生展现你的认真、庄重、随和,是高品质的教师,他们对你的第一印象是:你是他的榜样,你是他的偶像。教师再配以生动形象而切合实际的语言展现,这样会有效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很愿意听你讲的每一句话,很愿意看你做的每一件事,自然就会对你的化学课感兴趣,当然教师所讲的内容要客观实际,符合学生需要,切忌夸夸其谈。
我的第一堂课都要向学生讲下面两个问题,一是:“你现在读的书对你将来的生活有用没还是没用(这是学生最关心的)?我的观点是没有直接的作用!但书要不要读呢?必须要读!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读书的核心作用不是你获得知识,读书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学习,使你形成上进的思想、积极思考的习惯、做事认真的品质。只要你形成了这样的品质,你周围的人就会尊重你、欣赏你。你做事成功的可能性远远高出其他人。”二是一定要讲“化学与医药对疾病健康”,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生活质量,生活离不开化学。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用生活的需要回答学生对读书有没有用的疑问,与学生产生共鸣而提高化学兴趣。使学生朝着上进的思想、积极思考的习惯、做事认真的方向走得更远。
二、化学兴趣的持续催化
兴趣的持久性在于长期的培养和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生产和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去学。
1 讲挑战性问题,激活学生征服问题的欲望——创新的催化
我在组织学生探究完成H2O的组成和H2的燃烧后,讲述了以下问题:比尔盖茨发明了计算机软件,尽管计算机软件目前只有少部分人使用,但他们是当今世界首富。如果你能研制出以H2O为原料制H2的简单方法,我想比尔盖茨在财富榜上只能排第二了。现在科学家们寻求以H2为能源,但困扰人们的问题是:找到让水在一般条件下分解成H2和O2的催化剂、H2的贮存和运输问题。如果你能发明一种用H2O产生H2的便携设备,H2的贮存和运输还是问题吗?讲乙醇时我向学生讲了问题:科学预测,可供开采的地下矿物燃料已经不多了,地下矿物燃料用完后我们的交通运输工具用什么做燃料?如果你在酒精的酿造、酒精内燃机的研发上有所创新,能源还会成为世界性问题吗?学生听完后反应强烈,这些问题也许是学生将来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用H2O2制氧气实验中,要求回收MnO2。按教材上的实验,学生总是觉得回收不完全(用量少不好回收)。我就趁热打铁,问同学们能否想出更好的“妙”方?同学们想出很多的方法,其中可取的是:将4mm2的铜丝绕成螺旋状,表面涂上AB胶,在AB胶未凝固时粘上颗粒状MnO2,使铜丝表面粘满MnO2。用学生的“发明”做双氧水制取O2实验,回收又快又完全。
2 解决学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法的催化
刚接触化学时,因为对演示实验中产生的神奇现象所吸引,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基本知识时,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把化学当作“第二外语”认识,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大大影响学生的兴趣,原有的兴趣可能会消失。我的做法是不让学生产生“第二外语”的认识和“死记硬背”的自我暗示。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将某些问题描述得淋漓尽致,加深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水的电解时,学生很难记准正负节各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体积比等知识,我就用“父亲”(负氢)帮助记忆;水的化学式就告诉了水电解时气体体积比。讲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时就用:“气早出晚归,灯迟到早退”等学生敏感词语克服死记硬背,幽默风趣的语言有时使知识的获得与掌握就在谈笑之间。
学生认为化学难学,多是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开始的,写不出化学式,读不对名称,或者张冠李戴。教师要多设情境,让学生总结规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讲化学式之前我设下陷阱:“你能记准原子团和化合价的话,我能让你在五分钟内写出所有的化学式,并且能读能写”,这时学生都不相信,要和我打赌。上课时,我按规律写出化学式,让学生分析总结规律,学生大多能总结出:两种元素的读“某化某,某是元素名称,先读后写”。然后教学生书写方法:“根据名称确定元素,并根据先读后写将元素排先后,标出元素的化合价,约简后将数字作为对方的下标,”这就是我们要的化学式。然后进一步写出一种元素有多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对应的名称,学生很快得出有多个氧化物的都读出元素名称和原子个数。这时学生大多不认为不需要背,兴趣开始减弱,我设下第二个陷阱:讲故事——我学化学的故事。“一天化学老师来上课,让我们听写,写物质的化学式,老师念了很多“硫酸某”的物质,但我们一个也没写对,老师板书出听写物质化学式和对应的名称,问我们想到了什么?在教师的提醒下惊奇地发现读“硫酸某”都含有SO2—4,“含有SO2—4的都读硫酸某”。故事讲完后,我有规律地写出硝酸盐对应的化学式,让学生分析总结,学生在讨论中很快得出了:读某酸某的是由某酸根原子团和原子团以外的另一种元素组成的。这时让学生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一部分学生按写“某化某”的方法写出了化学式,(这时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查看只说“是”与“不是”。在学生自由发挥中,很快学生被“传染”,按写“某化某”的方法写出了化学式。然后教师再作含多个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轻松解决了化学式的读写难问题。
1.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 —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 6 : 1
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中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D.化学反应中一定会伴随着一些现象
3.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12
C.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
D.每1个分子由35个原子构成
4.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4HNO3浓 CO2+ 4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NO3 中 N 的化合价为5 价
B.化学方程式中 X 为 NO2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中,C 具有还原性
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
B.铝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3S2
C.上述元素称为第三周期元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D.ClCl— ,则 Cl 核内有 18 个质子
6.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 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为
A.H2S B.Na2SO3 C.CuSO4 D. Cu2S
7.下列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HC1+NaOH=NaC1+H2O B.2KMnO4 K2MnO4+MnO2+O2
C.Zn+CuSO4=ZnSO4+Cu D.CO+CuO Cu+CO2
8.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9.路边烧烤除污染环境外,在烧烤肉类食品时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有关苯并(a)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 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
C.它属于有机化合物 D.苯并(a)芘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
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
C.Zn2+表示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11.下图呈现的是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19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9 D. 相对原子质量是19
12.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3.前者决定原子种类,后者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核内中子数,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离子所带电荷数
14.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A、氢原子 B、1个氢分子
C、2个氢元素 D、氢气
15.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二、填空题
16.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化学实验小组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7.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铁元素 ②水 ③二氧化硫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⑤氨气
⑥碱式碳酸铜是由 元素组成。
18.(4分)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完成下面的空格。
(1)2个氮原子 ; (2)铁离子 ;
(3)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 (4)由生物细胞中含量占前三位的元素组成的酸的化学式 。
19.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③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
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0.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磷 ;铁 .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三、简答题
22.据浙江在线《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中充当了“油“的角色》报道:30米挂车在江南大道上一路撒“火种”13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这辆载有20多吨电石的大货车。据介绍,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产生乙炔(C2H2)气体和熟石灰,释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
23.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它们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1)图1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
(2)从图2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3)加碘盐所含KIO3中的I的化合价是 ;
(4)写出化学符号:①氟离子 ;②三个铁原子 ;③碘单质(双原子分子) ;
(5)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6)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写出一个由铁单质获得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
24.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
(2)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
(3)下图是回收利用废旧普通干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不考虑废旧电池中实际存在的少量其他物质)。
①分离回收铜帽,经净化处理后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滤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③实验室中在加热和固体b存在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氯化铵和尿素是重要的化学肥料,请简易鉴别氯化铵和尿素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分析。A、C2H6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正确; C、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46,正确; D、二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 :6 :1,错误。故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2.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正确,B、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正确,C、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D、化学反应中可能会伴随着一些现象,而不是一定,错误,故选D
考点:化学反应的特点
3.C
【解析】
试题分析:A、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毒性,正确,B、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相对分子质量为312,正确,C、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7×12:1×12:16×6=17:1:8,错误,D、每1个分子中的原子数=17+12+6=35,正确,故选C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4.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HNO3 中 N 的化合价为5 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方程式中 X 为 NO2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没变而分子变化了;D选项该反应中,C 具有还原性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的计算、还原性的判断
5.C
【解析】
试题分析:A.11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离子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B.铝元素与硫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3S2 是错误的叙述,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化学式为Al2S3 C.上述元素称为第三周期元素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是正确的叙述;D.ClCl— ,则 Cl 核内有 18 个质子是错误的叙述,原子转化为离子时电子改变而质子数不变;故选择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6.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分类是按照单质、氧化物、盐的顺序排列;化合价是由低向高排列,故最后一种物质 为硫酸铜;选择C
考点:物质的多样性、化合价的计算
7.D
【解析】
试题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属于复分解反应;B属于分解反应;C属于置换反应;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选择D
考点:化学反应的分类
8.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几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属于金属元素;D选项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可知,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
考点:元素周期表
9.B
【解析】
试题分析:由苯并(a)芘(化学式C20H12)的化学式可知A.它由两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 B.苯并(a)芘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4.4%; C.它属于有机化合物是正确的叙述; D.苯并(a)芘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0:1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B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B.CO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正确的叙述; C.Zn2+表示一个锌离子的所带的电荷数为+2;D.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择B
考点:化学符号的含义
11.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原子序数是19是正确的叙述;它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故选择A
考点: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为物质的运动状态,故选择C
考点:化学研究的范围
13.C
【解析】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中子数可以相同,所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14.A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则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四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不能说分子中含有元素、其它分子或其它物质。
知识点分析:考查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15.D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点分析: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6.物理 , O2
【解析】
试题分析:(1)活性炭的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得出X的化学式为 O2。
考点:水的净化、质量守恒定律
17.①Fe ②H2O ③SO2 ④N2 ⑤NH3 ⑥Cu、O、C、H
【解析】
试题分析:①元素符号的书写,铁元素:Fe
②化学式的书写,水:H2O
③二氧化硫:SO2
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N2
⑤氨气:NH3
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2(OH)2CO3,故碱式碳酸铜是由Cu、O、C、H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18.(1)2N (2)Fe3+ (3) (4)H2CO3
【解析】
试题分析:(1)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氮原子:2N
(2) 离子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铁离子:Fe3+
(3)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故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通过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能够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前面学过的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尤其是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是给出化合价的依据。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八章酸、碱、盐的学习。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教法建议
从复习NaCl和HCl的形成入手,探究MgCl2和H2O的形成过程。学生分组探究:据Mg、Cl、H、O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Mg与Cl,H与O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提出问题:(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3)在MgCl2和H2O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使学生明确: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元素间相互形成化合物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这种性质叫化合价。即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的一个原子在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数目。用表格展示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目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所以,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让学生明白,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联系。
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运用好化合价的前提。建议可采用顺口溜强化记忆。然后加强课堂训练,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联系中达到熟记的程度。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出元素的化合价。要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掌握好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式的相互关系,可摆脱以前死记硬背物质化学式的现象;使书写客观存在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能力,达到了一个飞越的程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化学研究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具体实验确知某化合物的存在和测定了它的组成成分,才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的化学式。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为什么是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氯原子结合?(从原子结构角度考虑)
写出镁,氯,氢,氧四种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
探究问题:镁和氯;氢与氧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Mg与Cl,H与O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
(3)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什么?能否随意改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小结:氯化镁失去镁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水分子中,一个氧原子提供两个电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结合时,原子个数是一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这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板书:
一、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注意: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阅读课本P62-63
思考讨论:
1、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实质是否相同?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与数值是如何确定的?
3、化合价的原则是什么?
板书: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小结上述问题的讨论并填写下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数值
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正价
一个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的原子
负价
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
电子对偏向的原子
原则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投影:课堂练习一
1、离子化合物硫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在硫化钠中,1个硫原子得个电子,硫元素为价。一个钠原子失电子,钠元素为价。
2、共价化合物硫化氢的化学式为H2S。在硫化氢中,1个氢原子与硫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1个硫原子与氢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共用电子对偏离,偏向,氢元素为价,硫元素为价。
3、已知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H2O,CaO,NaOH,H2SO4,Cu,H2S,K2O
板书: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化合物中,通常氢为+1价,氧为-2价,金属元素显正价
2、元素的变价: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例:Cu为+1,Fe为+2,+3
3熟记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
碳酸根:铵根:磷酸根:
顺口溜记忆:
一价氢氯氧钠钾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投影:课堂练
1.标出下列各元素的化合
O2FeSCOCO
SO2FeOFe2O3MgCl2
2.判断正误:
①在H2O中,氢为1价,氧为2价。()
②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
③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3.在FeO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在Fe2O3,铁的化合价为价,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四、化合价的应用
1.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一般规律:将正价元素符号写在前面,负价元素符号写在后面,在元素符号上面标出元素的化合价,将两个化合价的数值约简成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数值为1时略去不写)。
例:试写出+4价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①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标出化合价
②约简化合价数值为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投影]练习三,写出下列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例: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KClO3中,1+×5+(-2)×3=0
=+5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练习:①KMnO4中Mn为价,
②H2SO4中S为价,
③Na2CO3中C为价。
板书设计:
第六节化合价
一.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化合价的实质: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
③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三.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二三来铜二一,
二四六硫要记真。
合价的应用:
1.化合价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注意:不能根据化合价书写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③写法:正前,负后,约简交叉。
2.据化学式推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探究活动
氯化镁和水的形成过程
讨论提纲:
(1)Mg、Cl、H、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2)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化合物的?
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清化学用语在化学科学工作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教学获得好的效果,一般还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相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还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化学式教学中,可以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这样既巩固了元素符号的知识,又为学化学式做准备。提出根据物质的名称尚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的表示物质组成,为学习和研究带来方便,进而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再用形象图式描述原子、分子的变化过程,同时用元素符号及其组合与之对照,这样就做到了“名”与“实”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形成化学式概念,也就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
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二、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例如,当学完化学方程式,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反应时,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碰到反应物、产物的化学式,且能很熟练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那么即使是一个曾经学过的较复杂的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也是水到渠成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如学了化学方程式,就把前面课文中出现的化学反应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把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全部写出来,学完一章,就要求学生把这一章新学到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找出来,并经常性默写,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用语。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加热时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O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酸、碱、盐”这章内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可以作如此安排。
三、加强练习,达到会写、会读、会用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的层次。
首先,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KMnO4写成KMNO4,CO写成Co;上下标书写不规范,如H2SO4写成H2SO4,S2-写成S2-;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不写反应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与学生一起研讨弥补的办法。
其次,是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不够严谨准确,如把FeCl2、Fe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学方程式“C+O2 CO2”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物的区别,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把化学方程式当成了数学方程式。
学生在会写、会读化学用语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就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写其名称,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
在新课改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效率,为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化学用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首先,明确化学用语是化学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是系统的、规范的、严密的科学,化学知识的交流和传播需要以统一的文字符号为载体,这就自然形成了化学语言。掌握了化学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向化学世界的钥匙,要学好化学,首先就得掌握化学语言。
其次,化学语言是对化学世界的表现,掌握化学语言,能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掌握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如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我们从文字角度理解,不能清楚地看出其中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各个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分子质量和生成物的状态如何等,而通过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H2+O2,则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二、认清规律,掌握本质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工具,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具体的物质和其化学反应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化学式来认识事物,从而掌握其本质特征。如在2H2+O2点燃2H2O中,首先表示“质”,即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其次是在“量”方面,从宏观看,每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即氢气跟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这个化学方程式还表示了每2个氢分子跟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三、初中化学用语分类教学策略
1.元素符号
掌握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第一步,因此,在学习之初,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对元素符号的书写上认真对待,注意大小写之间的区分,如Mg不要写成mg,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在认读方面的要求,在会写会读的基础上理解其内在含义。
其次,在对元素符号的记忆上,要用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虽然初中化学中要求学生记忆的元素符号不多,但学生刚刚接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一下子累计记忆,势必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元素符号的记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散来记忆。如在学习镁的燃烧的过程中,教学生氧的化学符号,在学习氧气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硫和铁的符号。
2.化学式
如英语字母组成单词一样,元素符号是组成化学式的基础,而化学式又是方程式的基础,掌握化学式的化学语言,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反应方程式上的书写和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进行计算。
要提高化学式的学习效率,首先还得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不难发现,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在书写化学式方面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前后不分,特别是受化学式读的影响而导致的前后不分的现象尤为严重。如氢氧化钠写成HONa,氯化钠写成ClNa。此外,因对化合价的正负不分也容易导致书写错误,如硫化锌写作SZn,金属和非金属不分而写错,如五氧化二磷写作O5P2等;教学中还发现,一些学生因对元素的可变化合价使用不当而导致化学式的书写错误,如氯化铁容易写作FeCl2,碳酸钾则容易写作KCO3。
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中,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判断组成化合物的各种元素或者原子团;在书写化学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元素或者化合价按照正前负后的顺序来进行;要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书写。
3.化学方程式
掌握了化学式再学习方程式相对就简单了,但对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对方程式的教学还应注意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在方程式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同时,通过方程式能很好地掌握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其次,要正确掌握方程式的书写。如磷在氧气中燃烧,除了写出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外,条件为点燃不能少,最后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来配平。教学中,教师要将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观察法和奇数配偶配平法等方法教给学生。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难点不完全是由教师确定的,更准确地说是由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如:在讲授有关化学式的三种简单计算时,教学难点应该是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式求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却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若突破此难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就会显得非常简单。
二、学习环境的创建
现在孩子突出的优点是聪明,爱动,敢于表现自我,学习自觉性不强。根据这个特点,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搭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
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搭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应从两方面切入:(1)从课堂实验切入。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安全无危害性的实验,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时,实验开放,由小组讨论设计,设计的实验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个组在验证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时,他们并没有将制取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是将制取的气体先收集,然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澄清的石灰水由上到下依次慢慢变浑浊。学生设计的要比课本上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要好得多。倒入气体,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子在不断运动;证明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实例切入;如:我在讲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时,没有从课本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因为此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就是教师演示了学生也很难理解到位。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取材(石头、木条、蜡烛、火柴、玻璃杯、炭块)让学生设计并列的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所具备的三个条件。
三、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取舍与增减。如:在讲授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不能按课本所讲的概念进行讲授。利用多媒体采用图示法讲授。从微观入手,宏观引出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学生就会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从图示法总结得出:看分子长相判断混合物与纯净物,看分子中原子长相判断单质和化合物及氧化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即分子长相不相同)。纯净物:由同种(一种)分子构成(即分子长相相同)。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中原子长相不同)。氧化物:分子由其他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分子中原子长相有两种,其他原子与氧原子)。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优化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法,对于要讲的内容采用最有效的方法突破,这个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我在讲课外电子的分层运动时,不讲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现有九年级学生8人,七年级学生8人,一年级学生2人。要求同时开始跑;且都跑8圈,怎样跑?教师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设计。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学生都知道,首先确定圆心。围绕共同的圆心在三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跑道上赛跑。教师讲,电子和人一样,他们的能量也不相同,也像人一样,也是分层运动(排布)的。把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称为第一层,以此类推,第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将离核最远、能量最大的称为最外层。
学习方法的优化,则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做题时,要教会学生审题,审题时要求做到一快、二慢、三解题。如讲有关化学式计算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R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不会做。因为已知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求相对原子质量没讲。我就采用思维转化法进行讲解,将已知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求相对原子质量转化为:已知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三者之间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x。
五、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理解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生活中积累的知识,课堂再生知识。检测、了解学生对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再生资源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都很重要,需要及时收集与应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如:在讲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时,有学生发现,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不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这个问题学生提得非常有价值。从问题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的主动学习,课堂还能不高效吗?以上就是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