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时间:2023-06-22 09:3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音乐欣赏 课程教学 重要性 改进措施

从古至今,音乐的艺术魅力是无人抗拒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音乐已经跨越国界、跨越时代、跨越空间,几乎覆盖并渗入到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边边角角,成为男女老少共同的娱乐、消遣项目。纵观音乐欣赏课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最早期的学堂乐歌还是中小学教育的音乐课,音乐对于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社会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无论站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还是站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角度分析,高职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越来越显著,教师应充分应用音乐欣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音乐欣赏课对高职教学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创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音乐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文艺术,但是通过书面语言的表达或者文字往往给学生的思维刺激并不强烈,音乐可以将社会或生活中的理性哲学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声音给人们听觉上的直观、生动刺激,这些感性的旋律更加深入人心,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1.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创造是体现人类智慧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首成功的乐曲都融入了作曲家自己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加工处理而成。不同的欣赏者对音乐创作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

1.3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前苏联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做过这样的评价,“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对于即将面临就业压力的高职生而言,心理上承受着巨大负担,长期的压力作用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使学生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著名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风清新、优美,可以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同时不同的曲风,或抑扬顿挫或轻松优美,或悲情慷慨都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当前我国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音乐欣赏课重视度不够的问题,导致高职音乐欣赏课的基础设备投入不足,音乐教师比较匮乏。有的院校甚至还没有建立专门的音乐欣赏课教室,加上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进而导致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其次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对单一经典作品的细节解析,比如作品的结构和特点等。然而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功底比较薄弱,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教师讲解的内容过于专业常会让学生失去音乐欣赏的兴趣,甚至厌恶。

3.改进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措施

3.1教师应充分了解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意义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理解高职音乐欣赏课开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非音乐专业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更应该注重音乐课程的辅助教学,在学生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气息。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快乐教学理念,不要强调学生真正听到的内容,或是否将歌词全部记忆,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欣赏和理解作品,了解音乐和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快乐的生活。

3.2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在日常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切实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及学生的音乐兴趣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科学的设计古典乐、流行乐、中外音乐、通俗民乐、声乐以及与器乐等内容的结构比例。灵活安排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乐曲体现的意义和内容,包括作曲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地位以及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到作曲者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次,应注意在教学结构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接受程度科学的设计教学进度,对于一些音乐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应注意设计一些普通音乐教育。

3.3适当引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设计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改变传统单纯以黑板和粉笔的枯燥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形象画面展示,让学生同时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经典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时,这首乐曲是由管弦乐演奏的,教师可以从多媒体搜集维也纳金色大厅当时的新年音乐会现场演奏情况,让学生专注的投入到由奥地利皇家芭蕾舞团配合表演的精彩画面,进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好事物,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也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高职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薇薇.试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育[D].中央音乐学院,2010.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欣赏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46-02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的一门艺术学科,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丰富自身生活,使原本单调的生活充满乐趣。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既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又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地聆听音乐,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交头接耳,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根本无从谈起。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喜欢音乐又不愿意上音乐课这种反常的现象呢?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使音乐欣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深化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地调整,在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是广大中职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条件。面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改进音乐教学的方法,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由于中职生大都来自各乡镇学校,不少乡镇中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升学率,基本上不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有音乐课也只是体现在课表上,实际上被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占用。再就是音乐课的教学设备奇缺简陋,不少学校仅有一台录音机,有的甚至连录音机也没有,音乐课的教学无疑受到很大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中职生音乐知识严重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欣赏、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需要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对学生补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如乐理知识。尽可能地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学好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把学生培养成终生喜爱音乐和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的爱好者,才能实现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创造、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价值,逐步提高民众的音乐素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民众素质。

此外,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当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观念落后、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活力,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等等。因此,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措施

1.各级领导和任课教师都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视。教师要充分认识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为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学校则应加大音乐教学投入力度,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改善音乐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2.综合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形式的综合,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音乐欣赏课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渠道,发掘各种潜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3.立足传统,向现代化迈进。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传授音乐知识时讲究循序渐进,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音乐欣赏课既要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又要把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音像、图画、文字等辅助教学活动外,还要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巩固、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运用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中职学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对现有师资开展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文化素养。

(2)加强理论讲解和音乐感知的训练。审美感知是审美感觉和知觉的统一。只有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从音乐作品中获取信息,得到情感的体验与精神层面的升华。音乐感知不仅需要敏锐的听觉,还要有丰厚的各类知识的沉淀。教师训练学生音乐感知的具体方法可从旋律入手,旋律具有表现音乐主体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欣赏曲目《二泉映月》时,其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学生认真聆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画面,仿佛与创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引导学生从旋律出发去感知音乐。除了旋律之外,乐曲的节奏也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部分。音乐作品的节奏是创作者精心选择与雕琢的,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节奏之时能感受到一种动态之美。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各个要素所占据的地位不同。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富有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尊重学生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增强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音乐发挥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例如,在《草原放歌》单元中欣赏腾格尔的蒙古民歌《天堂》时,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歌曲描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的画面,再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跟随范唱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来感受歌曲风格特点,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感共鸣。

总之,只有在分析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深化音乐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调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线工作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是具有较高职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高专课程建设必须以此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音乐具有的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人们还可以通过音乐获取多种信息。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音乐欣赏课程,音乐欣赏课程已成为高校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生不具备音乐基础知识,高职高专高校音乐课的功能徘徊在美育和德育的边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还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有的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单一。为此,我们对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

一、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激活他们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在智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创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音乐作品欣赏是一种主观感受活动,每个人的背景、性格、生活体验不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为了更好的促进交流和理解,加强思想的碰撞以及观点的共鸣,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自我的感知和体验音乐作品。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想象力,表达自我发扬个性,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畅所欲言。

二、实际演练教学模式

1.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如声乐大赛、器乐大赛、舞蹈大赛等。以赛代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2.组织学生承办各种演出。如迎新生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新年晚会等,锻炼学生组织、表演、合作能力。3.鼓励学生举办个人(或团体)演奏会、演唱会、音乐会等。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其自我表现的能力、增加表演经验。4.举办音乐主题研讨会,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可邀请有关专业的社会知名人士、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讲授知识、传授经验。5.建立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管乐队等实践团队。提供外出演出与交流的机会。6.建立艺术实践鼓励机制、艺术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期末和毕业专业汇报等。

三、更新课程内容,合理构建课程结构

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课的内容和结构安排上,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又要高度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方向,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与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体,以通用和够用为度,大大减少重复课的机率,节约课时以便增加实践课和选修课的比例。通过与音乐企业和培训机构的沟通,院校应该对音乐专业部分相近课程进行合并和删减,将原来大量的理论内容进行调整,修订技术标准和课时,突出讲练结合的实操性,并增加企业的特性课程。使学生以自己为主体,实现教学实践活动,培养综合性技术能力。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中可以采取越来越多的手段,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音乐欣赏课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良好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才能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校内:如音乐厅、舞蹈排练厅、数码钢琴室、音乐欣赏教室、琴房、多媒体教学系统、音乐制作设备、图书资料室等。校外:如教育专业应有所对应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践基地;音乐制作、录音专业应具备广播电视台、影视公司的实践基地;钢琴调律专业应有钢琴销售公司、维修机构的实践基地等。音乐教师也要转变现有滞后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但要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方式,而且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结合音像、图片、幻灯以及观摩教学等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与影视的完美结合中,更加直观真切地感知、理解和欣赏音乐,从而缩短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

总之,高职高专音乐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关系着现代复合型音乐技术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积极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作为高职音乐教师要抓住音乐欣赏课程的特点,不断摸索和更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课教学效果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中的美育

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很多的小学生平时很喜欢音乐,看过几期超女后觉得内地新一代年轻人的歌唱和演艺水平提高了不少,进步不小,风格也多起来,其中唱得不错的不少,是个好势头。

下面我说说我对这次超女比赛的一些看法,整体势力成都赛区应该是最高的。其中靓影和何洁比较突出。别的赛区也有个别突出的。在靓影身上可以看到玛利亚凯利的影子,连相貌和台风都有点象,最终要的音质和技巧。在内地充斥乖乖女唱法的现状能看到唱功如此的女生算是一股新鲜的元素,有些和上次的亚军王缇相似,女声女声,我就看好的歌手,属于绝对的个性实力派。我很喜欢,但是笔畅我觉得只是属于模仿阶段不时还带着属于王力宏的鼻音,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一听她的歌就会感觉她在模仿陶吉吉,只是模仿比较象,正如我说的内地乖乖女唱法充斥的今天为什么她和宇春的出现为什么会成为各自赛区的第一名,说明内地歌手的风格多元化和听众的接受音乐的多元化,再也不是女生就要温柔委婉形象好的乖乖女才有市场了,这是个好事,这才是内地真的在走健康发展的道路。至于易惠和以前的文瑶可以说是属于韩红一派的,只是我觉得她们的外型不够好,音质也不太好,爆发力到是足,在现在残酷的娱乐界在外型和实力都不是很出众的情况下当然不会走太远,可以肯定的说,她们会有空间但是走道最后的前3名绝对不会是她们,特别是在内地。

其他的女生我个人看来都不是很突出,以上说的是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个人觉得前5应该是①靓影②何洁③笔畅④叶一茜⑤黄雅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如果和我的不一致请别在意。我觉得论坛也需要个良好的氛围,中国人少点吵闹就好。再说说评委吧。我看过成都赛区和杭州赛区还有就是这次总决赛首轮的5强赛,个人觉得最好的评委是顺子,她对选手的意见很准确,对于选手有不少帮助,很有见地和指示性。柯以敏太过表现自己,有时候并没有太严肃的针对选手来评论,我怕有些会误导选手,至于那个夏什么的女评委我觉得她不太懂音乐属于纯粹外行评委。黑楠的评论还马马乎乎。希望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推动内地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不过我觉得演唱和原创词曲同样重要,内地的词曲原创我觉得80%属于垃圾,很少有真正好的原创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就连港台也大肆翻唱韩日欧美的歌曲,把词改成中文就算创作了,原创词曲创作已经山穷水尽江郎才尽了,特别是近些年,希望演唱和原创水平的提高共进。内地的流行音乐也能百家争鸣,遍地开花。到时候我们这些爱好音乐的人可以多选择属于内地自己的音乐。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和睦融融。

三、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校园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第5篇

一、教学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时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以唱歌、欣赏、器乐、活动四大类型为主体。对于这四类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1、唱歌课

在学习一首新歌前,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倾听一遍作品,熟悉歌曲旋律。然后让学生读歌词,了解作品内容。随后,教师让学生跟琴演唱,有个别老师会针对难点进行重点练习。基本学会歌曲后,教师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或拓展进行表演唱,也可能会针对作品的创作者或相关背景进行讲解。最后,学生能够基本学会这首歌曲的演唱,但普遍做不到演唱得优美、动听。

2、欣赏课

在对一首声乐或一首器乐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的基本流程为:完整播放全曲,介绍与作品相关的文化或知识,再让学生欣赏全曲或片段,体会作品的情绪;再次欣赏全曲或片段,根据其特点设计器乐伴奏或请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品表现的情景。同时,也可能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哼唱、记忆主题,随录音边欣赏边倾听主题出现的次数。最后,完整欣赏全曲,其中有可能设计随音乐进行表演环节。如果教学条理清楚,学生有可能掌握作品的结构,对个别主题有印象,但普遍做不到记忆深刻。

3、器乐课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的比重很小。器乐教学的内容多以竖笛和口风琴为主,在教学中多体现为随唱歌或随堂进行欣赏教学。进行器乐教学时,教师多采用教材中出示的小练习曲,首先哼唱练习曲的曲调,让学生熟悉作品,再让学生学习指法,然后进行演奏。反复练习几次后,教师会分小组或请个别学生进行演奏,部分老师会请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再请学生进行表现。最后,请全体同学共同演奏。总体来说,由于乐器配备或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少有学生能够在中小学时期灵活掌握一门课堂乐器。

4、活动课

活动课的界定在当今中小学课堂中不是特别明确,经常在唱歌和欣赏课中参杂进活动课,成为唱歌综合课或活动综合课。在活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对不同的分组布置相应的任务。但对于分组后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有效的引导,活动课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的形式大于内容,活动课效率过低。

二、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后的音乐课展望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多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基础性的普及教学。虽然一再强调音乐教学要关注每一个个体,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很难将关注点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此情况下,是否可以换变教学思路,将教学重点落实在客体身上。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人是学习主体,内容是教学客体,当对主体的把握与关注度不能够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是否可以将关注点转移到客体上,使客体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展现,进而影响主体的判断和能力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而实现音乐教学主体向客体转化,提升音乐教学课最大效应的方式正是细化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针对音乐要素展开教学。抓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教学,也必须实现教学思维转换,试想转换为关注客体后的音乐教学模式:

1、唱歌课

对于唱歌课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唱好歌。唱好歌的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具有准确的节奏、音高和让人愉悦的音色。如果转换思路,将教学重点定义为抓住唱歌教学中的音乐要素,那么唱歌课的教学情况可能转换为:教师针对不同作品重要或具有特点的音乐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对声音进行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相关练习,循序渐进完成练习的高质量反馈后,再深入展开教学,最后完成歌曲的学唱。

2、欣赏课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欣赏课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音乐特色。编者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多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不同类型的声乐、器乐作品都为了满足一定的欣赏目的而进行。如果能够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重点将转换为如何突出不同作品的特色,并结合一切教学手段体现作品的特色,将作品具有特点的部分进行充分地分解和剖析,进而欣赏完整的作品。

3、器乐课

器乐教学的根本是技艺教学,对于技艺教学,不应该回避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更多时间来练习的客观现实。教材中的器乐教学是依照教学进程,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相应小型曲目展开的。但教材中的展示受到版面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即便如此,依照教材的进展进行充分地练习,学生也是可以基本掌握课堂乐器的。转换为关注客体的音乐教学思路后,器乐教学的关注点将完全改变,教师只要强调每堂课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基本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能够熟练、完整地完成教材内容,就能够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4、活动课

针对目前活动课目标不清晰,活动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如果转换教学角度,应该会有很大提高。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活动课的音乐要素提出要求,对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定义,再结合此目标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引导和指导。学生为达到老师的目标作出的音乐上的努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判断,最终实现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抓住音乐要素

如果在中小学课堂上实现抓住音乐要素进行教学,那么势必要对音乐要素抓准确、抓具体,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可如何抓住音乐要素呢?

首先,需要明确音乐要素的内容。在乐理中,对音乐基本要素的定义为: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这是音乐的基础。在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扩大音乐要素的范围,使其更利于音乐教学的展开。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作品,篇幅不会过长。对于这些作品,如果仅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来进行教学要点的分析,会过于零散。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要素进行扩大化,定位为:以音乐基本要素为基础的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风格类别等较为广泛的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地分析与了解。这一点看似简单,并本应该是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深入地分析与了解,应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之上,而熟悉一定是通过多次聆听与分析曲谱来实现的。如此,可以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了解做出如下的程序:反复聆听――分析曲谱――阅读相关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时代性等。

最后,提炼音乐教学内容中属于作品特点或可以充分展示作品风格的音乐要素,围绕其进行音乐教学手段的设计。

四、抓住音乐要素后的教学实践

找准音乐要素,也就找到了课堂教学的基石。但只是找到基石,却没有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结合,就如同鲜美的食材被拙略的厨艺烹炒一样,会完全失去最初的美味。因此,抓住音乐要素只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教师需要怎样做呢?

1、分析该音乐要素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方法才最具有课堂效果

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常用的音乐课组织方式,比如视唱、律动、器乐等,也包括一些知名音乐教学法的方法,如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只要是音乐教育类的教学法,无论是针对普通中小学教育的,还是针对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法,都可以从中寻找利于中小学音乐基础教学的要素。

使用不同音乐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实现音乐要素作用的最大化,一定要强调课堂效果。教师经常考虑的是教学内容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展开后的效果。只有活跃、吸引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效果才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学习结果。所以,对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并需要对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的课堂效果做出预测。转换教师身份,从己身推及学生本体试想是否能够激发课堂热情,不断调整教学细节,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增加对音乐要素中传递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本体性的内涵。使音乐教学具有指引意义和厚重感

为音乐要素寻找到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是为其配上了初始的外衣,只有增加其中含有的深刻的时代性、历史性、风格性或音乐本体性的内涵,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指导意义,加重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进而对学生的审美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更深刻的意义是影响人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观,让人们不断修正自身,体悟人生。在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少有音乐教师能够认识到音乐具有导人作用,自然不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加深对音乐中传递的时代意义、历史厚重感及音乐本体内涵的认识,并融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3、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开阔教学思路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音乐课堂 生活化教学

音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视角审视教学,将音乐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序曲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题材,如苏少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歌曲《打麦号子》这一课,教学内容以劳动生活入手,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由于是表现生活中的内容,因此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生活化的歌词“哼哪,哼哪”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模仿劳动的动作……有的学生在表演中创造了劳动的声响,如打麦子的“刷!刷声”……如此,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顿时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前奏曲

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前,我们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在音乐欣赏时适时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的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联系起来,促进其对类似生活情境的联想,使其接受音乐、理解音乐,甚至欣赏音乐,这要求音乐教师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方式生活化。

如苏少版五年级欣赏《春》这首钢琴作品时,我先问学生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景象,学生是怎样发现春天来到的,然后播放一些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碧绿的田野、潺潺的溪流、漫山的野花等,让学生如置身在春天的美妙景色中,全身心投入到有声有色的画面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歌曲所带的感情及所在的情境,使学生将实际生活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相联系,使其产生相应的联想,接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进行曲

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光靠教师一张嘴、一架琴开展教学的话,课堂必然缺少生活化气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室环境的布置等方式,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如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歌曲《我和小提琴》这首挪威民歌,我给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氛围,让他们在欢快、轻松、优美的旋律中走进音乐教室,一坐下便能看到展示在大屏幕上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的幻灯片画面。然后启发学生看画面解说歌词,体会歌曲中反复运用前倚音,感悟作曲家的画龙点睛之笔;联想:拉小提琴时那种喜悦、温柔的心情。接着让学生演唱学会练习几遍后边演唱边配上简单动作表演,然后教师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时的兴奋和激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唱,提醒学生唱时应休止符和速度,用不同速度对比演唱,让学生真正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四、协奏曲

在歌唱教学中音乐教师有时候对歌曲情感细节的处理非常头疼,很多时候学生只停留在会唱了与唱对了的程度,常常忽略歌曲所带的情感,使歌曲失去“情”,致使声音再好也缺乏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启发引导,使其对所学歌曲所带的感情与意境有所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苏少版六年级歌曲《敲起小木鼓》,我通过念念锣鼓点、扭的方式引入教学,接下来歌词按照节奏读会之后,我打开多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范唱,在听到“咚咚咚咚呛”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使劲用手在小方凳上敲了几下,这一举动猛然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又可以增添课堂教学乐趣。听完范唱后,我提出要求:当你听到锣鼓声时,就用手敲一下小方凳。这样,教室沸腾了,很快静了下来。同学们都整装待发。第一次尝试时,所有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显得有些乱,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呛”字时才敲打一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生怕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要求“再敲一遍”。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生活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改变而灵活变化。

五、变奏曲

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它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提高音乐教育人才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修养课,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通才”式人才的必要途径。然而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大多是仿效音乐院校钢琴教学的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培养音乐教师的需要。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目前高师钢琴教学却存在着诸多与音乐教育革新脱节的状况,因此,对其进行教学革新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学革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师钢琴教学的内涵及其现状问题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从1920年以来,由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体专修科开始,至前,将近30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一直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仿效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教学模式。其内容大体上是练习曲、复调、小品、大型作品。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和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课,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鲜明的本质上的区别。但是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方式很难适应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必须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遵循钢琴基础课的方法,也要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鲜明的个性和特性;要继承专业钢琴课的经验,也要适应音乐教育技能发展的特殊需要。

在过去的钢琴教学中,曾一度对音乐审美、情感表现有所忽略,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单一的学科观念较强,不大重视相关文化的联系,学生知识面不广,难以表现乐曲的思想情感。现如今,在艺术教育中强调审美和情感表达,于是,有的就忽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有的则手足无措。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四个原因,也是当前钢琴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所在:一是没有把音乐审美、情感表达与知识、技能技巧的关系搞清楚。审美与情感表现是目标,知识、技能是手段,离开了知识、技能、技巧,情感表现就无法实现,音乐审美也不存在了。如果只讲知识、技巧,不管音乐审美、情感表现,犹如大海航船,没有目标,盲目行动;二是没有把握住动作技能的特征。技能技巧形成的特殊性决定其训练的艰难性、时间性。同时,应该把钢琴技能技巧的训练看成是为了表现乐曲的情感、为音乐审美服务的;三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钢琴弹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四是缺乏整合的教学观念。

二、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社会背景分析

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学习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和钢琴水平也相应地得到很大提高。现在很多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考入的学生大部分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同时,随着社会行业形势的变革,诸如因实习机会少、表演机会少而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达不到己弹奏乐曲的程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偏食”现象相当严重;学生在学习中求难求高而忽视了对音乐的理解。

2.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层面不断升温

当前社会的业余钢琴教学的师资匾乏,造成社会上教授钢琴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因此,社会业余的钢琴教育急需要大量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事实上目前有很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要从事钢琴教学的工作。这些毕业生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钢琴音乐教育的水准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3.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求的变化

社会的需求对音乐教育专业水平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新一轮革新,高师音乐教育也面临着适应新形势社会的需要。

4.社会及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满意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的单向行为,教学过程属于讲授式教学。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学生纯粹是客体。教学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的代名词。所以,社会及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满,也是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背景之一。

三、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革新目标与内容

1.高师钢琴教学的革新目标

高师钢琴教学的钢琴教学革新必须树立坚持高师钢琴教学的以美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这是钢琴教学革新的首要任务:

(1)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使我们将来的中小学音乐工作者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判断力,成为美的使者。因而高师钢琴教学不能片面地追求弹奏技能,而应把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2)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钢琴教育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在钢琴教学中,就要力求把钢琴课与其它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因为钢琴课不仅与伴奏、和声、视唱练耳等课程有密切关联,而且还与和声学、曲式学、音乐史等学科理论知识有深刻的联系。教师应掌握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钢琴课与其他技能训练、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史、艺术实践和教学实习等课程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者。

2.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革新内容

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革新内容涉及到教学大纲的各个层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变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姆式”教学,改变刚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改变重技轻艺的倾向,改变单科教学现象。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缺乏与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融合,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等;改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评价模式与评估体系:大部分高师院校的钢琴考试评价模式与评估体系不合理、不科学,亟待需要革新;.改善教学设备:大多数高师院校的钢琴以独立的小琴房为主要摆放方式满足不了多班级、分班集体授课的需要,更不能保证重奏、合奏等教学内容的落实。

四、高师钢琴教学革新的具体措施

1.选择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在钢琴教学中,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单一性的,分割性的。大部分学生只能上小组课,主修的学生才能上个别课;集体课只限于理论课;实践只有在考试和极有限的演出中才得以体现,而且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有限的演出。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弹奏技术上的具体指点,也没有机会得到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个别技术突出的学生没有集体合作的欲望与能力。这与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传授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应对钢琴教学实施总体优化,实行各种课程体系并存的形式:个别课解决基本的钢琴弹奏技能,解决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不同技术问题;集体课便于实施齐奏、联奏、重奏、合奏及伴奏等实用演奏形式;综合课可以讲授钢琴伴奏的和声、织体及伴奏中各部分的处理;实践课可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互相观摩和学习。有了多种课程安排,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率会更高。

2.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借鉴文化课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先探索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以与老师交流、共同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教学。(2)有数码钢琴教室的,尽量在教室练习,便于监控和辅导;没有数码钢琴教室的,老师要下到学生的各小琴房逐一监控检查、辅导。(3)大量增加合奏合作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演奏能力。(4)教师的乐曲示范速度要分原速与慢速两种。(5)钢琴教师应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在弹唱与歌曲伴奏的示范中有弹有唱,使学生明确人声与琴声的关系。(6)变一名为两名老师合作教授集体课。一个主讲,一个观摩并观察学生反映,找出并重点辅导差生,从而互相辅助、交流。(7)聘请专业院校或资深人士来校讲座,拓宽艺术视野,强化学术氛围。(8)每次集体课请1~2名同学到前边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自信心。

3.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即兴伴奏能力

为了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增强成人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势在必行,为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增强即兴伴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在教授钢琴技能课的基础训练时,在学生开始学习和弦的弹奏时,就可以让学生模仿伴奏音型再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力,利用几个和弦的转换,掌握初步的伴奏形式,在最初的教学中就重视能力的培养。其次,应在钢琴技能课的基础上,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键盘和声、钢琴织体写作、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功课,在教授键盘和声、织体写作过程中可采取集体课,批改作业可采取单独批讲,学生可直接在键盘中弹出自己的作业,教师在集体课上有重点的批改示范,使学生在学好键盘和声的同时,增强即兴伴奏能力。第三,在教授钢琴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应强调学生对乐曲体裁、作品风格的分析,充分发挥钢琴的优势,丰实的织体变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修养,从而提高即兴伴奏能力,为以后的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建立多项成绩综合评分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是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整个钢琴教学中具有其不能替代的功能,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客观标准。尤其钢琴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舞台演奏的质量和水平是评分的首要因素;其次,要考虑平时的学习进度和质量,然后分别制定出了评分办法和标准,注意兼顾期中和期末大考与平时测验的关系,得出钢琴演奏、伴奏与重奏、钢琴教学实践、艺术实践的各自分数,在把各项成绩相加除以四,得出钢琴主课的总分。将整个钢琴课教学内容细化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为将来的学分制改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自强.浅论高师钢琴教学的转型[J].钢琴艺术,2000,(06).

[2]李浪.论高师院校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朱振坤.高师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4]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05,(05).

[5]杨瑾.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第8篇

我们都知道,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办事。目前,师专院校的音乐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源素质较低,音乐素养差。很多学生来自教学条件不足的农村学校;或者在中小学阶段处于不受待见的差等生地位;或者艺术感知能力不足,悟性不好等。总之,给师专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另外,过于高深的教学内容也给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入学之初,学生们普遍对音乐课堂有着很高的期待。他们盼望着能在音乐课上轻松地欣赏乐曲、愉快地歌唱、优雅地弹奏。但是这些想象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专业教学中躲不开的蝌蚪谱、声乐训练基本功的科学发声法、音乐鉴赏不得不听的交响乐等,很快就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殿堂的高深和学习路途的艰难。此时的学生们或者因丧失兴趣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或者因挫折感而对音乐学习望而生畏、却步不前。面对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如何上好师专音乐课,培养出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教育人才,是每个师专音乐教师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的摸索和理论的思考,我总结了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

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解放,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知识,并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会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例如,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对各种记号逐个讲解,一一诠释。如果让学生得到具体的声音感知,则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在讲解渐强力度记号时,播放火车鸣笛由远及近的声像画面,当学生清晰感受到由远而近的鸣笛声后,再向他们出示渐强,学生们一定会得到强烈的印象和深刻的认识。不但记忆了乐理符号,而且对声音的表达和想象也会有所收益,这样的课堂教学比起繁琐的讲授自然更受学生欢迎。

过度的讲解不但无益于学生接受知识,有时甚至效果相反,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糊里糊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语言的精炼性上多下工夫,并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主动性,要尽量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样,在力度记号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分组体验,探索竞争,将声音与fp等符号联系起来。学生们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总之,只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站在使学生终生受益的高度开展教学

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音乐课堂本该具有这门艺术特有的活力和趣味。可惜的是,为了体现教学的知识性要求,很多教师把传授音乐知识这样的认知功能力当成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忽视了艺术教学的特殊属性。在这种认知主导下的课堂,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使学生记住了一些知识,却让他们失去了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兴趣。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音乐课堂,浪费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智力资源。这样的教学即便实现了认知上的目标,也无法弥补它造成的损失。只有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上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比如一节看似简单的音乐欣赏课,如果让学生记一下作曲家的姓名、曲目的名称,再走过场似的听一遍乐曲,似乎也算完成任务了。然而这样的教学不可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是混时间而已。如果教师深入领会了音乐的精髓,并用简练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引发学生倾听的愿望,带领他们感受艺术的美妙,解读作者的心声,可能对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强大的冲击,影响他们一生的思维和感受,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站在育人的高度开展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被教育者审美情趣、完善被教育者人格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不能只考虑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技能的训练,还要突出音乐育人的功能。完美的音乐教学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应该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自然之美,体会到人类精神的伟大,领悟文明传承的力量,激发出他们创造与奉献的动力,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

四、把实践作为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对学生而言,理论课往往是他们难啃的硬骨头。对于音乐涉猎不深的学生一般认识不到理论的作用,又感觉理论高深难懂,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与理论的自身特点有关,同时也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好形成的弊端。比如琴法课教学,年轻好动的学生起初会对琴法课兴趣浓厚,但是不久便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劲头儿不足。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理论学习不足,无法指导琴法训练的实践;也可能是理论学习过多、过快,消化不及时,没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无论哪种原因,结果都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解决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理论紧随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学生学到的理论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同时,学生的实践训练都能有相应的理论指导而少走弯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必然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也有很好的帮助。

第9篇

一、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内的活动,还通常分配给学生课后任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①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文森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①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特征为“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更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展示没有得到满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如何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评判指标。在课堂上有些活动的参与缺少了一定的音乐性。如画图谱的过程,让学生关注音符画线条的走向,花了很多时间,图谱的本身,我认为没有音乐性,对歌曲的演唱、对音乐的感受没有太多的联系。音乐的高低是音乐中流淌着的,只有把画图谱的过程置于音乐的聆听中,那么这个过程才是富有生命的。看音符画高低,也许有着说教之意,而且对教学的评价方式都是依靠与借鉴原有的课程评价模式,教师考核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并且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此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面临的急切问题。

二、提升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1.对音乐课堂进行科学的设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体现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采取适度原则,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水平。②提高程度适度、操作性要强,才能达成教学目标。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欲望。教师在创新设计音乐教学环境时,应注重音乐教学环境的布置,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多媒体等手段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学过程的设计在理想的状态下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独特的魅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感受愉悦——兴趣引路——融合艺术——想象激情——艺术审美——自我发展——即兴创作——创新创造,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体现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在教学设计中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应积极提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学习。在音乐学习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保持音乐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设计应该重视教学的情感性。音乐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性,创造愉快、和谐、融洽、振奋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有激情,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人,做到以情激情、以情育人,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2.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手段

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学生音乐能力存在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对所有学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学生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例如,在学《好孩子要诚实》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教完新歌后,我让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歌曲。五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竟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第一组是歌伴舞,第二组是讲故事,第三组是情景剧表演,第四组是配乐朗诵。通过这一活动,每个孩子在音乐课上都得到了快乐,也使每个孩子的特长都得到了发挥,同时孩子们也学会了互相合作。“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众,陶冶人的情操,荡涤人的心灵。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把音乐与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运用唱唱、跳跳、做做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悠扬和谐的音乐中自由翱翔,感受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3.改革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是提升音乐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该在各学段、各年级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领域中进行。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情况外,还应注意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与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感情的形成等。”音乐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与方法,并注重各种方式与方法的结合。要看重形成性评价,把音乐教学过程和学生音乐学习过程视为评价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要倡导定性评价,运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意识、交流合作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定性描述,给学生以鼓励,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更要强调自评与互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方面,以鼓励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音乐学习潜能,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③“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加音乐教学的魅力,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打破“一歌定成绩”的现状,构建多元化的学生音乐学习评价体系。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与学生密切合作,本着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全方位地进行自主体验与学习研究,这样才能上出一堂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升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陈玉琳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