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科研课题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学期,新气象,一切欣欣向荣。为了使教科研工作更加有的放失。现将本学期的科研工作做如下的计划。
在确立课题之后,从拆——选——做——研(梳理了问题)后,教师们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
现状:上学期开展了课题活动观摩,教师进行了观摩研讨,从中进行了自我反思,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可看到问题:1.个别班级开展课题不够扎实,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生疏。2.在课题活动中教师自身储备不足。针对上学期的研讨出现的问题。制定深入开展本学期科研课题活动。
1.做好开学初的课题计划,细致到每月发展的重点,分析幼儿的情况,同时有开展情况的图片记录。每月18号上交,与考核相挂钩
2.同一课题组研游戏的玩法,研游戏的层次性,研每一种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从而调整游戏设计。更好的扎实做好科研工作。
3.做好科研课题的观察记录,及时调整游戏活动设计。
4.做好之前课题研究的整理工作,以便延续课题的开展同时减轻课题结题工作。
5.做好六月分的课题游戏展示交流。
最终的目的,通过科研工作形成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引领每位教师具有自己带班特色。使每位教师有特色,让每一位幼儿获得发展。
幼儿园科研互动交流一、加强制度管理,以科研促教研,提高科研意识
几年来,我园领导十分重视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园长负总责、教研主任具体抓、教研组长日常抓,形成了层层把关,层层研讨,层层记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人人参与教研培训,人人有课题研究。三年来,幼儿园对立项的课题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由李翠平园长主持,我园17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十一五”市级课题《“魔力猴”思维游戏课程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在2013年10月完成结题工作,目前是此课题的推广及后续研究阶段;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现代礼仪教育实践与实效研究》已于2015年5月顺利通过结题验收,此课题由25名教师共同参与下完成的。研究成果有结题材料、数据采集、第一阶段集、第二阶段集、第三阶段集、成果展、论文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细则》、《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师用书》共计14本书装订成册并有4张教师的课业实录光盘。《现代礼仪教育实践与实效研究》结题报告被评为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实验校本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另外,2013年由园长主持8名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课题《礼仪品格教育促进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成果奖;近年来我园有3名教师的个人省级科课题已结题,有2名的国家级个人课题正在实施中。通过近几年的课题研究,我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增多了,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数量增加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提高。由此可见,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正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同时有效地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园本教研活动,成效显著
(一)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园本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专人负责。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我们安排在每双周二下午分组开展,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签到、有记录,保证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例如:朵朵教研组组长巩传莹老师为教师做的《科学“五常”法》的培训活动,分管领导到会作指导;园本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紧紧相连,使得活动有载体,同时课题研究保证落实到实处;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园先后4次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园后进行集中培训,达到全体收益的目的;开展公开课活动,我园根据“青蓝工程”方案安排老师上教研课,没有带班的老师都集中听课,而后组织相互评课,最后进行总结性主评。通过采用以上这种模式的园本教研实践,我园老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理论水平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4月上旬开展“踏青节系列活动月”;6月1日我园结合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开展“快乐儿童节、欢乐饺子宴”家园互动亲子活动。6月中旬我园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半日活动等。
(二)园本教研活动,突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几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工程。开学初,我园为提高教龄5年(含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科学保教的工作水平,共同促进我园教师队伍素质专业化进程,上半年我们开展“青蓝工程”系列活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年轻教师进行有计划、阶梯培养,效果比较明显。3月我园出台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师傅指导徒弟制定适合徒弟本身的个人发展规划,并根据徒弟个人发展规划制定指导计划,徒弟把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学习安排到每个月份里,以实现自我发展。2015年5月5日至20日开展了“青蓝工程”健康领域听课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为我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通过活动,明显看到青年教师幼教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了,整个幼儿园的凝聚力也加强了。
三、发挥省级示范园示范辅射作用,加强乡镇园间教研活动的互动交流
近年来,我园协助县进修学校的幼教部开展现场研讨和展示活动20多次,承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研讨2次,送教下乡5次,教师才艺展示10多次,教学研讨和培训讲座10多次,示范与辐射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内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更推进了我县民办幼儿园的迅猛发展。例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精神,7月3日,教育局基教科和进修学校共同组织了“省级示范园教学活动开放日”和“2015年全县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班”活动,为期一天的教研活动包括了现场参观幼儿园区域活动、听课、参与式评课、理论学习等内容,在听课活动中,我园从“青蓝工程”中选拔出3节优质健康教学活动,给全县城乡幼儿园教师做示范课,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在参与式研讨中,张恒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课后反思,成效显著,这就是我们平时教研活动的成果体现。同时通过这次观摩和研讨,老师们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健康领域的教学有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各乡镇幼儿园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舞台。
如果有人问我,你们园本教研有什么特色?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实”!务实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务实传递着积累与渐进的思想,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相信只要踏实每一步,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效,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曹莎,王秀玲,吕苹.构建教学、科研、管理的桥梁――创新型幼儿教师培养机制研究.教师教育论坛,2015,(06).
[2]徐兰.幼教课题研究常态化管理“四步曲”.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1).
[3]贾雯茹.以美育人:编织幼儿的多彩童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第五教工幼儿园特色幼教纪实.教育,2015,(06).
[4]黄荣.提高幼儿园教师管理实效的策略.宁夏教育,2015,(03).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一、有关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的提供)及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心理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我们课题研究仅涉及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
“互动”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它积极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沟通,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反应和创造。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背景:“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看却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创设内容上追求精致美观,缺乏教育性;布置的形式上单调,缺乏多样化;布置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的设想、愿望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研究的意义:通过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改变教师观念,不包办代替: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探索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以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的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目标:
1、改变教师观念,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引导教师提供适宜、适度的各类材料;提供足够的、开放的时间、空间,支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建构创设意识的内容、途径、指导策略,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积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幼儿互动环境。以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萌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在不断地反思教学中提高教师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第一、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第二、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
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指导幼儿欣赏扎染布艺。
2、研究扎染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技能、技巧。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扎染活动。
教室空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研究内容:
1、在环境创设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提出创设的意愿和动机。
2、研究如何在师幼互动地创设环境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积极参与性为主线,选择与安排相关合理、有趣的内容。
3、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指导策略,引发并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与现有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
(2)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情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幼儿如何更好地与之互动,为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索出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验教育过程的回顾、反思、总结,将教育措施、教育观察、教育效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由园长挂帅、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展开关于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现状调查。在研究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保证实验研究的效果,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20**年9月——20**年11月第一阶段:筹备阶段:搜集有关资料,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好观察记录及实验方案。
20**年12月——20**年11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从改变教师观念,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真正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20**年12月——20**年2月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最后出版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集,制作一套环境创设课例光盘和课题研究过程光盘,举办有关课题成果的展览并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园虽仅成立两年的时间,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被确立为徐州市一类幼儿园、市示范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优秀家长学校、徐州师范大学社区学院教育基地及青年路小学、公园巷小学、徐师附小、解放路小学等教育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实验基地。
在课题开展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调查幼儿对现有教育环境的反映、认知,写出观察记录;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创设才能与幼儿互动,掌握了环境创设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写出了实验方案;认真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如《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思考》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等,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专门组织教师到苏州、贵州等地方学习扎染工艺。
另外,我园将拨出专用经费,应用到科研课题上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调查与分析。
2、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方法与策略。
3、教师在课题中的观察指导个案及成长发展。
4、幼儿成果展示。
5、与课题有关的教养笔记和论文的发表。
6、关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实验报告与工作报告。
7、关于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重实证、重理性;合理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人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行动。
统筹全局的能力
首先,园长要运用统筹全局的决断能力。幼儿园园长从事的虽然不是“治国”,但也算是一种“理政”,是一种管理工作。园长要精通有关幼教工作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办好幼儿园。从全局出发,从行为的最终结果着眼,分清轻重缓急,理清主次关系,将幼儿园的发展主流放在保教并重,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方面,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其次,服从整体,兼顾局部是统筹能力的一关键。在服从全局的前提下,要根据本园实际,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强化制度教育,使教职员工树立遵制守制的观念。第三,善于把握时机是统筹能力的生命。这表现在能够充分听取园务会议和教职员工的意见,正确决策,机谋善断,科学制定本园工作计划。对计划的实施过程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将有成效的措施与做法逐步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
幼儿园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园长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注重人文关怀。幼儿园保教人员以女性为主,她们心思缜密,感性丰富,园长首先要摸清她们的思想“脉搏”,恰当地进行感情交流,充分挖掘精神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团队。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是幼儿园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如何在管理中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培养一支创新、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是幼儿园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要树立榜样典型,做到“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坚持用身边典型的人物和事情影响人,鼓舞人,教育人。这里的典型可以是师德上的标兵,也可以是教学上的能手或者家长工作的模范。她们的引领和示范,必将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提高;要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让她们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身为集体的一份子,主动为幼儿园的发展出点子、想法子,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打造团队精神,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凝聚人心。在这个集体中,要分享成长过程中失败的经历,在分享的过程中智慧进行碰撞,思想得到升华。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显示了对教师的尊重,让教师感到工作是一件幸福且快乐的事情。
提高教师素质,狠抓教育科研
21世纪的教师要努力从“教书匠型”向“学者型”转化,而要实现这个转化,教育科研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首先要学习理论,树立科研意识。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首位,努力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重点树立三个“观”:一是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全面的质量观,三是科学的教育观。其次,有的放矢,确定研究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可先组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选择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从而确定科研课题以及研究方法。再次,人人参与,发挥个体特长。最后,科学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在组织管理上,建立教研组,并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科研课题开展情况,及时分析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教研活动时要遵循一条原则:尽管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尊重你说每一个字的权利。真正做到人人参与,避免科研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能力
一个优秀的园长,必须胸中有大局,眼中有群众,不能满足于“管理人”,而要在“人的管理上”下功夫。园长应最大限度地把握好用人艺术,避免直接影响力,做到知人善任。幼儿园应健全能者上、适者任、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第一,职能相称,能级相应。第二,用其所长,人事相宜。着眼于个人的专长和特点,使之有用武之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贵在用其长、避其短,方能获取最大效应。园长用人时,一要注意避免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第三,用人唯贤,破石拔玉。对确有能力才干的人,应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第四,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幼儿园是一个整体,若能将每个人的长处融合一起,合理使用,势必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我园是扬州市唯一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每年寄宿幼儿人数均占全园总数的三分之二,目前寄宿幼儿有200多人。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利用寄宿儿童在园时间,为他们营造丰富而生动的社会生活氛围,让他们与日托幼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世明幼儿园每一个教职工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园所有寄宿幼儿。
(二)研究时间
2012年6月―2016年6月。
(三)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参观讨论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的始点,也是课程实施的归宿。根据幼儿阶段发展的特点,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在原有社会课程基础上,结合寄宿幼儿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建构、完善寄宿制幼儿园社会生活课程内容。
2.通过课题研究,为幼儿营造丰富、温暖、平等、积极的集体生活氛围,促进寄宿幼儿在我们创设或提供的良好社会场景环境中学会遵守规则、合作交往、自主自信、尊重他人。
3.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我园教师开发、研究、实施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E
第一阶段(准备设计):2012.9-2013.8。确定科研课题及方案。
第二阶段(启动实施):2013.9-2014.8。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制定课题总目标,认知、共育、节日、实践、游戏分类目标及各年龄阶段目标。根据这五个方面设计、选择各年龄段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阶段(调整提高):2014.9-2015.8。调整、充实社会生活教育内容,进行第二轮实践研究。
全面总结阶段:2015.9-2016.8。总结实验工作,撰写相关论文及报告。
(六)设计、选择社会生活课程的内容和原则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内容得以贯彻,课程内容也应充分反映课程目标,我们在研读《纲要》、《指南》里社会领域中儿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目标与教育建议,分析寄宿儿童在社会环境方面的缺失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寄宿幼儿创设一整套园本社会生活课程作为原有社会领域课程的补充,有重点、有系列地促进寄宿儿童社会性发展。
1.我们所设计、选择的社会生活课程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1)外出参观,拓宽寄宿儿童社会生活环境。寄宿儿童每天都生活在幼儿园,他们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少,我们利用学校校车的有利条件,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在各年龄段每学期都创设了丰富的参观活动。
(2)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协助课程实施。寄宿幼儿的家长大多工作繁忙,他们给予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我们各年级组每学期初就制定了每月一次的家长日活动计划,供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参与,并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活动等形式提前与家长预约,热情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中来,帮助他们摒除“寄宿就是全交给学校”的错误思想。
(3)节日庆典,园内营造丰富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于寄宿儿童来说,大部分节日是在园内度过的,而这些节日恰恰是儿童感受社会氛围、了解社会文化的良好契机,我们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端午包粽子”“团团圆圆庆元宵”等传统佳节庆典活动,一系列节日庆典活动让孩子们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感受到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为其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4)生活实践,亲力亲为弥补家庭氛围缺失。以儿童生活自理活动为基础,创设了系列自理活动,营造家庭般的氛围鼓励孩子们积极自理,此外,还特别创设了“宝贝厨房”,每周孩子们都可以走进“家庭厨房”,学习做菜,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在我们所提供创设的家庭场景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了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5)社会游戏,模拟社会生活真实场景。儿童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为了让寄宿儿童具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空间,我们将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迁移到幼儿园中,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年级组社会游戏长廊,并于2015年成功创设了混龄社会生活游戏长廊,儿童可以将日常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社会生活元素自由呈现在游戏中,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实际水平,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2.在设计、选择课程内容时,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
(1)具有补充性:如寄宿儿童普遍在“人际交往”中的子目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这两个方面比较缺失,我们在补充的社会生活课程中,就创设了“生活自理我能行”“我身边人的工作”“乘坐公交车”等系列活动,增加寄宿儿童来自多方面的社会经验,让儿童的社会性品质在原有的社会活动与补充社会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获得发展。
一、园本教研概述
园本教研是一种源于校本教研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将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针对幼儿园教学实践展开探讨,并且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可将幼教专家作为辅助者。
二、幼儿园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幼儿园教学实际
虽然目前幼儿教师的原本意识已经逐渐加强,且园本教研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研究与时间严重脱节的现。首先,园本教研已经逐渐成为幼儿园进行等级评比、定级的一项重要评估项目,因此部分幼儿园只是将园本教研作为门面,并未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其次,园本教研已经逐渐成为了考核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晋级的一种手段,并且与教师的薪酬直接挂钩;最后,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严重脱离本园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二)教研主体地位模糊
园本教研思想中将教师作为研究过程中的研究者和受益者,但实际上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未实现,甚至处于被动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园本教研中的管理者过于注重自身行政职权的实施,强调对教研活动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不注重与教研教师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其专业投入有限。第二,骨干教师往往是园本教研中的中坚力量,虽然骨干教师的专业性强,自主性高,但其自身的优越感和骄傲情绪会使普通教师逐渐处于被动地位。
(三)幼儿教师素质有限
教师是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主体,但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科研质量。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无法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价值较高的科研课题,并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受自身能力的影响,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以及研究能力有待增强,并且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三、幼儿园实现园本教研的方式
(一)重塑教研管理者角色
教研管理者是园本教研活动的规划者以及引导者,因此为了确保园本教研活动的可行性以及价值性,应该对教研管理者的角色进行重塑。教研管理者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体的教研活动进行详细规划,明确本园教研中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对教师的水平进行综合考量,按照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对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针对性区别对待。同时还应集中精力创造一个浓烈的教研氛围,指导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提高教师教研素质水平
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其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因此应鼓励教师将自己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鼓励其不断挖掘问题并寻找新的突破口,以达到激发教师问题意识的目的。不同的教师有着不用的教研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增强其教研能力,并且帮助教师形成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教研风格。同时教师之间还应该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分享自身的教研经验,共同进步。
(三)加强专业引领
幼儿园教师都是一线教育者,在教研活动中处于劣势,所以在教研过程中加强专业研究者的参与力度是提升本园园本教研活动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专业引导不仅能让教师在教研中有所感悟,还能帮助教师获得高质量的实践性知识。专家在参与过程中要对教师进行适时鼓励,并且积极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不断的进行总结提升。
(四)积极开展园际合作
开展园际合作不仅能将本地区间的各个幼儿园的教育教研资源进行更有效综合,还能帮助各个幼儿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园际间的具有合作性质的交流性教研活动,各个幼儿园针对教育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性研究,以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典型性。优秀的幼儿园应该合作建立区域性的原本教研制度,并且积极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以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实力较为薄弱的幼儿园应该主动吸取其他幼儿园的经验,不断充实自身教研能力。
结束语
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1、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管理能力,调动本年级各班班长的工作积极性,带动班级工作共同进步。加强日常工作,特别是细节工作的督导,教学管理人员经常下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制定专教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由专教组长负责本组日常工作的督导和本组人员的管理工作。继续开办美术、舞蹈、足球、国际象棋、英语兴趣班,满足家长和幼儿的需求,由专教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计划。
二、教研工作
1、围绕四个有序深入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
1)环境有序:从环境入手,充分利用好教室的每个地方,注重空间的运用,丰富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包括孩子和教师自制的玩教具和区域活动材料),幼儿作品表征的手段、方法和展示,各班增设一个角色区,为幼儿多提供真实的活动材料,加强幼儿扮演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2)学习有序:半日活动开展以“计划——工做——整理——回忆”途径实施,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调整计划内容,体现层次性。加强学科教学和小组活动的研究。
3)生活有序:教师组织各生活环节的过度自然、合理,减少孩子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喝水、穿脱衣服、洗手等自我生活照料)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以外伤害。
4)观察有序:各种检和核的目的性明确,做到能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
2、特色教育开展贯穿一日生活
1)全语文教育: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让幼儿认识主题活动中渗透的文字和网络中的文字,并作为主题检核的内容,增加阅读活动内容的时间和内容。
2)数学教育:丰富数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各班建立数学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操作材料,并加强数学活动的指导。
3)双语教育:加强日常英语活动的开展,提高带班教师英语水平和配班能力。本学期将进行配班教师英语活动观摩。
4)音乐教育:日常音乐活动也要有计划性,重点加强对唱歌教学和舞蹈教学的研究。
三、科研工作
我园所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为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服务的,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推进园本课程的深入开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为介入点。反思上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班成员与专家、教研组成员间的交流不够,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工作做得不够;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成员对实验的过程工作不太重视,实验得资料整理工作还应加强;
--实验班成员在工作中得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在教学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加强对科研方法的认识,认真阅读相关的科研文献,提升全体科研工作的专业水准。
为了促进我园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现制定计划如下:
1、根据园本课程发展的需要,及上学期实验情况,确定实验课题和课题负责人:
1)重点工作:市级课题试点的研究“幼儿发展评价”——穆文敏、陈俞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2)园级课题研究“园本课程的研究”——在全园展开;
3)“感受音乐,培养独特的音乐玩家”的试点研究——段帆、薛?指涸穑?绦?涎?诘难芯浚??nbsp;
4)“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试点研究——郑颖、王超琼负责(继续上学期的研究)。
2、研究工作要点:
--针对上学期出现的不足之处,在对三个实验班的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1)加强实验班教师与专家、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实验负责人加强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与参与,发现问题及有好的想法时及时与实验班教师交流。尽量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实验班教师的正式交流,每月进行一次有专家参与的阶段性总结。
2)科研负责人调动实验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实
验班排头兵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提供材料、资料支持等形式,参与实验活动。通过经常性结合实际工作的反思学习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3)抓好实验班“以点带面”的工作。教研人员要及时发现实验班中好的经验,并及时向其他教师推荐,可以通过实验班教师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经验文章推荐等形式,向全园推广实验班的经验,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各实验班的具体工作:
重点工作:将小一班的“幼儿发展评价”课题进一步深化。
上学期在科研工作中,在开学初期面临新生情绪的安抚工作,教师对幼儿有一个了解的阶段,三位教师因为是新的组合,需要一个磨合期,教师间、教师与幼儿间都需要一个相互认识、相互适应的过程。实验班教师虽然做了不少的工作,对原有的幼儿档案整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但是作为“幼儿发展评价”课题组的教师在记录、整理上所花费的心思、精力还是不够的。通过对上学期工作的反思,确定了本学期小一班的工作重点: 共2页,当前第1页1
1)提高教师的记录、整理意识和评价分析能力。三位教师对记
录时机、记录内容的把握,主要是要提高随时记录的意识,尝试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记录。使用适宜的言辞对幼儿的实际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调整计划。
2)在研究过程中对现在使用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即“58
条关键经验”进行调整,尝试整理我园特色的“评价指标”。
3)根据本班幼儿情况,设计适宜的幼儿发展检核表。
4)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理分配班级工作,有效利用工作时间。
教师定期将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整理、分析。
关于音乐和数学教育的研究:
1)继续在中三班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为幼儿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开展丰富的、有计划、有层次的音乐活动,以有趣的游戏、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玩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重点为丰富幼儿舞蹈语汇、肢体表现能力、唱歌等方面。并将通过活动观摩,向全园教师介绍经验。
2)继续在大三班探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上学期探索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小衔接方面关于数学活动的探索,将结合班级对班级幼儿
的观察分析,确定学期计划,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注重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并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丰富、有层次的数学学习环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师、幼儿、家长三方的共同成长。
所有科研课题都让教师自愿参加,课题负责人有权利自结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在学期初拟订研究方案和本学期课题研究重点供大家讨论,修改定稿后执行。其中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准备使用的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方法等内容。学期末召集各课题负责人进行交流,总结一学期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对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由科研工作负责人写出总结。对课题研究认真负责,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奖励或表彰。
四、大型活动:
1、 组织各年级编排早操
2、结合季节组织幼儿春游;
3、“三.八”以年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妈妈”亲子活动
4、四月举行“国际象棋月”系列竞赛活动
5、“庆五.一”家庭亲子环保小制作比赛
6、“幼儿园十周年园庆”庆祝系列活动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不断提高师资的质量,教师专业化自然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战略选择,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终身化[1]。所谓一体化教师教育,就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它打破了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隔离状态,把教师的培养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责任[2]。因此,如何加强高校与地方的联盟,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已显得十分重要。
一、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优质的幼儿教师师资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园教师,使用、成长在幼儿园,检验在幼儿园。所以,幼儿园教师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也是幼儿园的责任;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发展,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事情。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大学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其专业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注重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以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一方面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一方面把幼儿园教改实际问题再带回来进行理论研究,必然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与地方的合作,一方面能促使高职院校深入研究幼儿园,提高教育理论的针对性,让高职院校教师在研究者转向实践者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实践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得以有效地改变单纯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意义、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并通过课题研究等形式,给幼儿园带去新思想、新知识和研究问题的策略,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合作赋予了幼儿园从事教师教育的责任,强化了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幼儿园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实习生,必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原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同时指导过程也能激发教师学习的愿望,促进他们的教学反思和提高,从实践者走向研究者,幼儿园名师走进高职院校还会给教师职前培养注入新活力。因此,合作必将使双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得到共同发展。
(三)有利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实现,完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培训一体化问题是完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的关键。“一体化”的实质是要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使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加强沟通,克服各自封闭的倾向,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而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仍是分离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高校与地方,包括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形成统一的思想,设立专门的机构,才有可能达到幼儿教师素质目标体系的一体化、教育内容和教材建设的一体化、幼儿教师管理体系的一体化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
二、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我国在高校与幼儿园合作联盟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政策支持和相应的利益共享机制,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探索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并逐步扩展,使其成为培养新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的专家基地、学前教育的科研基地以及大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天地。
从我们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区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高校学前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改革脱节,缺少互动性与共生性;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钩,政府、高校、幼儿园各行其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完善,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幼儿园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师指导不力;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偏低,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就业。显然,要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的质量,必须加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改变我国传统以“大学为基地”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并逐渐用“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新型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所代替,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通过高校与幼儿园建立伙伴关系、以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为双主体的方式进行,明确幼儿园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基地,幼儿园与高职院校或学前教育专业签订培训合同,让学生在幼儿园中接受训练,从而促进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三、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探索
根据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点以及新《纲要》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结合中等师范学校的传统优势,改制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构建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模式,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既可以招收高中生进行职前培养,又可以开展在职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还能组建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与指导,使人才培养培训和教育科研、教学科研有机结合,使三者相互支撑。教研一体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与当今世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趋势相一致的。
(一)实行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办学模式
高校必须坚持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要借鉴教师教育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幼儿教师教育理念与特色。也就是说要明确为学前教育服务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面向幼儿园,实现综合性、师范性和学术性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培养与现代幼儿教育相适应的专业化幼儿园教师,实现幼儿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这就要改革以高校为唯一培养教师主体的办学模式,坚持高校与幼儿园共同作为培养主体的合作办学模式,注重高校与幼儿园的共生性与互动性,定向在幼儿园,定位在高校,按照幼儿园实际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致力与地方稳固联盟的建立,联盟的基础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双赢。合作的平台与方式:一是建立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幼儿园有关领导参加的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协商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二是统筹合作资源,建立名师联盟,通过名师互聘、开设专家讲堂等形式构建专家型指导团队,打造名师引领的平台;三是签订合作项目,开展共同的教科研课题研究,一方面高校教师指导幼儿园教师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聘请幼儿园名师来高校从事课题研究、研修课程教学;四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学科专家指导,努力提高合作幼儿园教师的素养,另外还可以开展带教活动、师范生拜名师活动等;五是建立高校师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合作组,使大家经常有机会在一起工作与研究。久而久之使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科研基地融为一体。在合作过程中致力于综合培养与专长发展关系的协调以及“度”的把握,达成培养理念的一致。
(二)保证职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由于幼儿园教师培养已由数量扩张型慢慢的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相比之下虽然高师院校有着更好的综合化培养基础和条件,但是不可忽视其他培养机构,比如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这几年也已经迅速成长起来,而且非常注重课程实训环节。在培养模式上体现与幼儿园的合作,突出幼儿教师培养与学前教育改革的互动,重点抓好几个环节: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将理论提升与幼儿园实际需求融为一体。应邀请幼儿园专家、名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制定,按实际需求确立起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教育实践课的合理比例。二是提升教师观念改变授课方式。职前培养应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灌输的过程变成训练和养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实践,并能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并掌握活动观察记录、教育调查、文献整理等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4]。三是加强实习基地与科研基地“两个基地”建设,着力提升教学实习的功能。聘请幼儿园名师专家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并按照“保育实习”“课程实训”“规范化集中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分层次实施,每次实习确定主题,比如在“保育实习”中安排“安全事故处理”主题,在“课程实训”中安排学生进行“活动设计和评价”、“个别辅导”等为主题,在“规范化集中实习”中安排入园适应、班级管理、家园共育等具体项目进行重点学习与研究,既有效提升师范生专业素质,又促进幼儿园的教学研究。
(三)保证培训模式和内容的科学性
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必须要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转化和实践性经验的提升。目前虽然有不少在职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已经展开,但培训效果不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保证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开放性与培训模式的科学性。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科学性,可分为教师素质提高型与解决实际问题型两类,据了解,目前最受欢迎的培训内容为幼教改革新趋向、学科业务知识、教科研知识和信息技术,注重培训前学习需求的采集和评估,根据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提供培训内容。二是实现培训机构开放性,对某一培训专题,由高校、地方各类机构列出培训内容、教师与形式,让参训的幼儿教师自主选择。三是追求培训模式科学性,职后培训应由过去单一的讲座式理论教学转变为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幼儿教师的参与学习,进行网上答疑、讨论、模拟、组织观摩教学等。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与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比如关于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新思想与理念的讲座,教学活动成果的学习与观摩,教学活动现场的讨论与点评,教改课题的研究,专家教师引领下的交流与对话等[5]。
(四)坚持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
一体化并不是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简单的合并,而是建立统一的教师素质养成的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使培养和培训的所有工作能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积极进行课程开发。这就必须改变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状态,由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建立关于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稳固联盟与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幼儿园为基地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一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明确双方在教师培养培训上的服务职责,形成幼儿教师教育共同体;二是成立研究小组,探索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互有区分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因此,融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由高校和幼儿园联合实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可以保证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内容的一致性,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共同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效果。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师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使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培训教研型的幼儿教师,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联盟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会日益科学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颖.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一体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09).
[2]王月梅.论美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335-337.
[3]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31.
【关键词】乡镇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但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乡镇幼儿园教师急需加强教研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本文以牙克石乡镇幼儿园为例,以此探讨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样本选择
样本从9所乡镇幼儿园中选取1年以下、2-5年、6-10年、10年教龄以上共抽取67名教师参与调查研究。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研究者自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内容一是幼儿教师目前培训情况;二是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的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67份调查问卷,回收67份,有效率100%。
3.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问卷问题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以封闭式为主。
三、结果分析
1.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点较低,学历、职称结构急需提高
乡镇幼儿教师迫切需要进行学历提高教育,职称比例也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考虑。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5.22%;未定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大,占28.4%。
2.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参与调查的幼儿园教师有35.5%“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欠缺的,23%的教师则认为“教育教学技能”是最为不足的;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优选什么的?”问题上,“多参与校本教研”的占47.5%,“多参与高端培训和交流”的占13.3%,而认为是“团队互助成长”的则占20.6%。对“日常教学业务学习的主要形式”的答复中,“浏览学习专业网站和图书”选择最多,达到50.3%,其次是“听评课活动”,仅有7.9%的教师选择“课题研究”。从以上调查可看到,乡镇幼儿园教师有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但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3.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上相差悬殊
乡镇幼儿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程度相差悬殊。能够经常上网查资料的仅占26.9%,不会发邮件的却占20.8%;城市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对乡镇幼儿教师来说,比较困难,29.8%的人不会制作课件。
4.乡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表现较单一
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偏低。从数量上来看,虽然有41.8%的教师发表过学术论文,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和教科研课题,但比例太小,远远不能体现专业化发展的水平。虽然学术论文获奖率很高(59.5%),但获奖级别较低。
5.教师培训质量急需提高
对培训的内容的看法,51%的教师认为“较有针对性,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理论太多,实践内容太少”的占了34%,15%的教师认为“内容重复、分散”。对培训教师的看法上,50.2%的老师认为“讲课内容有指导作用”,认为“理论较强,熟悉幼儿园课程改革”占了18.2%,“理论内容多,实践指导少”的占了29.1%,认为“讲课不生动,内容陈旧”的占了25%。
6.教师培训内容、方法、形式都有待改进
从数据和谈话反馈来看,幼儿教师最重视的就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性,而这正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主旨。在对培训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最受幼儿教师欢迎的培训形式是“既有理论讲述又有教学实践活动”,最受欢迎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策略与技能”则是乡镇幼儿教师认为最急需的内容。开放性问题中幼儿教师针对培训部门提出的建议包括:多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培训内容多实践少理论;重视农村乡镇教师的培训;多组织送教下乡活动;研训形式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等等。
四、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
乡镇幼儿园教师未定级的教师比例为28.4%,直接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另外,乡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急需改善。幼儿园培训经费很少,专业培训机会少,专业书籍杂志都很少见到。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连上网都难,29.8%的教师不能自己制作普通的多媒体课件,20.8%从不使用EMAIL。在教师培训方面,乡镇幼儿教师只参加当地教学技能、教材培训,基层很少教师能到市区、先进城市学习、观摩。园本培训较多,但由于乡镇幼儿园师资力量所限,园本培训促进专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可能在政策、物质上给予乡镇幼儿教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乡镇幼儿园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内涵认识,促其主动自觉发展
加强乡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首先要深刻学习明晰幼儿教师的职责和专业素质的要求;其次要积极参加园本学习,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成为既有特长又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再次要学会观察记录,学会反思,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撰写教育随笔,积累教育素材,进行课题研究,从而成为一名专家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3.建构切实有效的乡镇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乡镇幼儿教师最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迫切希望培训内容以专题式为主,切合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式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能够像教材培训那样,理论切合实际,多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尤其能进行现场点评。在培训层次上建立不用层次、不同形式的研训团体,通过互助交流、引领点拨来提高专业水平。
4.加强乡镇幼儿园园本教研建设
园本教研体现一个幼儿园的精神内涵。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发展首先需要幼儿园园长进行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精神建设指幼儿园园长要建立和谐向上的教研氛围,鼓励骨干教师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物质建设指要尽可能的给幼儿教师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提供“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观摩机会。其次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教研团队,注重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幼儿教师的设计活动、反思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3.
一、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方面:
本期我组教师将在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的基础上,努力将《纲要》有关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的各环节;组织带领本组的教师狠抓一日活动环节和常规教育工作,做好中班幼儿的入园工作。
二、具体安排如下:
1、九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就对中班的幼儿年龄、身心的发展特点,以及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教研组计划和各班班务计划;确定本期“绿色环保”“德育主题活动”“我爱家乡”“交通安全”“楼道消防安全”“大中型玩具安全”“健康教育”主题计划。
2、加强各班对“种养区”的妥善管理。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从常规工作入手,保教配合,保证一日各环节活动的工作质量。
3、定期将“每月生日宝宝”、月教育活动内容交给电教老师。 坚持积极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
4、 及时更换“家长园地”、“教学活动公开栏”的内容。
5、加强德育和安全教育,保证“主题活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6、编排一套中班新早操,做到动静交替,运动适度;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认真做好常规,消毒卫生和疾病防治工作。
7、 在秋冬两季加强户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冬季运动会。
三、教研工作方面:
充分发挥集体教研活动的优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充分调动本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好班组教育、教研工作,以《纲要》精神为指导,针对中班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找到突破口。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课题,结合各主题教育活动及科研课题的发展,及时提取反馈信息,调整本组教育教学进度,积累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确保教育教学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一)具体内容、措施如下:
1、本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进行。每周一次碰头会,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研要结合《纲要》精神,着力于某个问题、某个领域、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开展小型课题,在课题活动开展中组织讨论课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改进教学教育方法。
2、本期我组集体备课的重点存在于“讨论每日教学活动、德育活动、环保教育主题,交通、楼道消防、大中型玩具安全教育目的及具体措施”。
3、 本期我组教师将积极参加上级各相关部门和园内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学习参观活动;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
4、培养辅导青年教师(易 张)。
四、课题研究工作方面:
协助各课题组完成各阶段研究工作。作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支持课题组主研老师的每月研讨活动,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并形成文字。
五、家长工作方面:
1、好家教园地的宣传工作,保证园地内容和网上资料的及时更新,以及宣传栏目的多样性;
2、分利用家访、早操及户外活动、环境布置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争取家长支持、配合。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共建的目的。
六、本期我组每月开展的主要工作
1、九月:本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集体创编了一套新早操,召开了新学期家长会。主题活动:(安全、健康、教师节、饮食食品卫生、爱国主义)等活动的教育。
2、十月: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环保主题”教育。
3、十一月: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活动”“楼道消防安全”“大中型玩具安全”教育效果好。
4、十二月:组织开展幼儿参加“冬季亲子运动会”
一、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33名,其中男15名,女18名。有5名幼儿是今年新来的插班生。在这些新来的幼儿中,许亦凡调皮可爱,唐臻活泼大方,丁靓心灵手巧,陈宇老实善良,王磊活泼好动。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班级里原来的孩子比去年大了,懂事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的提高。进步快的有:钱钰辉,岳静宜,孙一等。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还是需要更多的照顾,如午餐:邓峥、宋晶晶等。午睡:肖喻丹、蔡浒卿等等。此外,受课题研究的影响,我班幼儿已有一定的手工基础,创造想象能力比较强。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是这学期的工作重点。
二、班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
(一)本学期工作目标
1、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开放教育为指导思想,学习最新的幼教理论,切实可行地做好科研课题,发挥试点班的带头作用。
2、给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体验学习的快乐。
3、加强各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
4、力求各项工作扎实、优异,建立有特色的良好班级。
5、强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工作内容与措施
1、生活方面
(1)开学初,提供机会让幼儿自领保洁任务,如:擦学具柜、操作架等,学习做保洁区的清洁工作,体会为班级做好事的乐趣。
(2)开设“发泄区”、“聊天角”,尊重孩子的心理,帮助幼儿释放情绪;在游戏中相互照顾;会协助老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能安静、认真、有始有终地进行自主游戏活动。
(3)在生活区,继续投放针、线等工具,学习穿针引线、打结、钉扣的方法;学习自制游戏用具,如:缝沙包、缝飞盘。
(4)天气转冷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将衣服挂整齐;会耐心、独立地将衣裤穿戴整齐,保持服装整洁;会将衣帽、手套、围巾等放在固定的地方并放整齐。
2、学习方面
(1)开展“读好书”活动,从各种途径收集好书,定期组织读好书的心得交流活动。
(2)在成人指导下,积极参加“小博士论坛”活动,给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看法的机会。
(3)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活动”、“整合”为主要课程建构形式,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主题活动。
(a)大主题如下:特别的我;追赶跑跳碰;叶子;惊奇一线;梦幻西游记等。
(b)灵活运用幼儿园及社会的本土资源,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继续开展生成活动,从多方面考虑设计主题活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c)主题指导要点: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季节时令等来确定主题。环境布置要符合主题内容,主要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人,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创设与主题教育相适应的区域,并随着主题的深入而变换区域材料。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
(4)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环保教育,以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a)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以及教玩具的制作。
(b)日常行为中培养幼儿的环境道德行为习惯。
(c)开展以环保为题材的系列活动,如绘画、表演等。
(5)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制作课件,进行现代化教学。
(6)多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情况,经常进行分析与反思。如制定个案观察记录表,可随时记录幼儿个性的发展,以便日后做个案分析,还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3、做人方面
(1)结合幼儿普遍存在的情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a)多给幼儿讲一些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故事,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当中。
(b)多开展合作性的活动,比如合作画、合作表演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性。
(2)学习制定班集体规则,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应该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3)在活动中,能基本独立完成交给的任务;会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主要的缺点和优点;学习恰当地评价别人,愿意学习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别人的缺点和缺陷。
(4)开展“做客”活动,学习做客、待客及和客人一起活动时的基本礼仪,练习餐桌上的礼仪。
三、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期,我班将延续原中班的研究课题《幼儿生活材料制作活动
创新研究》,选择生活中常见又吸引幼儿的内容,在材料、方法上将进一步体现创新,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去创作,发现和创造不平凡的趣味。详见本班“课题研究方案”。
四、家长社区工作
1、通过“家长园地”、“班级网页”、“家园联系单”等多种途径,促使家园教育协调一致。
2、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交流幼教新理念,使家长与教师一起转变一些教育看法,达成幼儿教育观念上的共识。
3、组织好每月家长开放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和本班工作的了解,取得家长对我班工作的支持。
4、继续组建“大一班家长委员会”,由家长相互推荐,委员会成员参与我班咨询或为班级决策提供依据等等。
5、定期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让家长依靠自身特长或职业特长参与教学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6、邀请家长参与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
7、发动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8、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协作完成物料、场地、信息、书籍等资源提供,商议活动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