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音乐的基础

学习音乐的基础

时间:2023-06-22 09:3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音乐的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音乐的基础

第1篇

关键词:音乐基础;音乐普及;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26-1

〖HJ4.0p〗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基础、发展的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诸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习没有重要不重要之说,也不能谈有用没用之分。重不重要?有不有用?这两种观点都是没有把握学习的根本。音乐学习也是一样,它的学习与教学和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之,音乐演出的数量、质量提高,音乐文化的交流,音乐艺术的普及,也离不开音乐的学习与教学。

自音乐发展以来,研究的人不计其数,总结出了音符记录、各种演奏法的规定、各种节奏型、音程、调式等等规律。而这总结音乐的基本规律的,便是基本乐理。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始于有感而发,这“感”便是发自内心,但是心中没有音乐的基本语言,“感”便无从谈起,音乐中培养这种乐感的课程即视唱练耳这门课程。音乐学科的任何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两大基础课程。

基本乐理是音乐的基础,是人们从了解音乐到音乐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基本乐理在音乐学习中有三个性质:基础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乐理的基础性是说它揭示了音乐之间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任何音乐学习者都离不开这种规律的指导,都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

乐理的系统性在于它系统地介绍了乐学的原理,如音程、音阶、节奏、旋律等等。基本乐理可以说是音乐的一部文献,它来自于前人对音乐的长期探索,凝聚了众多音乐人的智慧。

专业性,故名思议,乐理是“音乐之理”,与“乐”的一切相关联的,都是乐理的范畴。乐理是一个桥梁,一个跳板,一个连接专业的音乐知识。但是,并不等于说掌握了乐理便了解了音乐的全貌。乐理是培养我们对音乐理性思维的课程,在这基础上便是要培养乐感。如何培养乐感,便是靠视唱练耳的学习了。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中也是一门基础课程,简单地讲,视唱练耳是培养音乐学习者看谱即唱、听音能记的技能。视唱练耳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是注重从感性的角度培养音乐学习者节奏、音高的听辨能力,是挖掘和培养人的基本音乐听觉机能。通俗地讲,视唱练耳就是培养我们的听觉能力以及对听觉的模仿能力。

那么,乐理和视唱练耳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可以这样认为:乐理指导视唱练耳训练,而视唱练耳又对乐理学习中的知识提供感性上的认知。视唱练耳也是乐理和专业学习间的桥梁。

理解了这些,我们便不禁要问,如何学习这两门基础学科?学习乐理和视唱练耳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乐理积累音乐语汇的方法,视唱练耳积累音乐语汇感性语言。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过分重视这样的积累过程。音乐从业者绝不是只知机械重复的匠才,二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视唱练耳让我们知其然,乐理则让我们知其所以然,二者不可或缺,也不能过分强调孰轻孰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片面地割裂开两者进行学习。

目前,社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的素质也要求向全面化发展。音乐艺术也是一样,音乐从业者不仅需要了解本专业的知识,更要熟悉音乐方面其他专业的知识。乐理和视唱练耳便是一个很好地连接纽带,他们是音乐的基础知识,普遍适用于音乐的各个专业。因此,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教学中,决不能持“有用无用”的观点。诚然,专业有所侧重,但是音乐学习者对音乐的基本概貌要首先形成。

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文化的普及,音乐也不例外,因此,乐理和视唱练耳便成为普及音乐的先锋。然而,在这两大基础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根源在于我们割裂了者两大基础学科和音乐艺术的关系,缺少了人文主义,将其视为“技”,却忽略了它的根本是为“艺”。以至在高阁中我们大谈特谈“技术如何好”,到“寻常百姓家”却水土不服,无人问津。我们音乐从业者或者忽视乐理,闭口不谈乐理的基础性,或者拿“专业”搪塞大众,这都是两个极端。我们理应担当起音乐的推广重任,然而却不知如何普及。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便是从基础开始,如果我们对基础视而不见,那就等于是让观众观海市蜃楼。所以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这样的基础,更要重视如何让大众对基础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第2篇

[关键词]兴趣 感受 鉴赏 评价 拓展 创编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中小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音乐课堂来说。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课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过分放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或者抑制学生学习兴趣都是不可取的。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领域。如何让学生在感受与鉴赏中获得情感态度体验与价值观,如何让学生掌握鉴赏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第一步:先听先看先感受

感受的基础来自鉴赏,鉴赏音乐就要先听先看。有人说,鉴赏以聆听为主。看什么?看不会分散学生聆听的注意力吗?其实不然,看什么听什么取决于鉴赏的内容,像作品的专题MTV、音乐会的演奏现场等。鉴赏的音乐作品一般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但是我相信结合一定的音乐画面的音乐让人聆听起来更容易产生兴趣。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才能吸引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理解水平有限,比较喜欢形象生动。简单短小的作品,结合了歌舞表演的音乐更容易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像动画片音乐、广告音乐、歌舞剧表演等,边听边看边讲,教学效果应该不错;高中生已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因为学习的压力,他们把音乐鉴赏与感受当做是一种休闲与享受,喜欢边听边看边想象边用审美的眼光去思考,如果单靠老师与同学一味的用语言去讲解分析,自然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处于形象与抽象思维之间,他们对动静结合、难易交错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展示了其既显单纯又不乏成熟的性格。当然,看还要结合老师的板书、配套的音像资料,先听先看学生可以对音乐作品的体裁形式、风格、情感等有了初步的感受,学生继续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也便产生了。

第二步:互听互评互相感受

这是鉴赏与感受的一个重要环节。讲什么、听什么、感受什么在这其中非常重要。音乐作品的作者、流派、创作背景等都是固定的,如果只是教师单独讲容易局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同时在初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互动交流,他们便能进一步对作品的情感情绪、风格主旨、音乐形象上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评价是没有对与错的约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因此,你可以自己评价。也可以听别人的评价,还可以让教师与你一起交流评价,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自然被完美地展示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第三步:再听再评再感受

前面的两步都做好了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心中的想象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乘着旋律的翅膀到音乐作品中去翱翔了。这一步也很关键,前面的初评初感只是对音乐作品基本要素表型的理解,而深入分析后再听再评再感受不仅给学生极大地自由去享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精神追求等,再次欣赏就能让学生完整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品评出音乐家们内心与旋律的撞击。而欣赏之后,再次感受与评价,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课后对音乐的感悟,用笔写下来,整理为心得体会。我想这样也能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鉴赏与感受的习惯。对音乐学习自然便产生了主动性和兴趣性。

第3篇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兴趣 激发 情感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老师机械地教。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因为: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重要。“学会音乐”发展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因此,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感情。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课若一味教唱歌曲,或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一些原本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就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是强化音乐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1.从生活中激发兴趣。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进行劳动动作、节奏、歌词创编,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

2.从视觉中激发兴趣。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比较体味中激发兴趣,如挑几张音乐类的光碟,取其中的几段,先不放图像中的音乐,让学生只见其形而不闻其音,然后加上伴奏、音乐再重放,让学生听后做比较,使学生明确音乐可以渲染各种气氛,如紧张、欢乐、悲伤等无不可借助音乐帮忙完成,眼睛受用的时候,耳朵也不敢怠慢,兴趣自然生了三分。还可运用多媒体动画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3.从游戏中激发兴趣。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唱游,根据乐曲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性表演,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让学生即兴唱、即兴跳,激发学生兴趣,还可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精神”。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歌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巧妙设计,并组织好学生进行游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导入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采用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2.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让学生参与表演,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和成效。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

三、管乐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第4篇

一、视唱练耳的内涵

视唱练耳是音乐素质教育训练当中的一个基础科目,是对学生养成音乐思维的教学过程。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视唱”指的是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调性等基本音乐要素,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音乐的旋律并能够跟唱出来;“练耳”指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锻炼在音高音准和节奏方面的听力要素,通常会由教职人员用钢琴弹奏音程让学生进行辨识。“视”旨在音乐基本要素训练基础,也就是学生的乐谱阅读能力,这是学习音乐的最基础的层面、必须首先达到的基础能力。“唱”是一种目的,为了能够达到唱的正确,必须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通常情况下,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式,也就是鼓励学生们大声唱出来,最大程度的达到歌唱的音准,并经过反复练习尽力使得唱奏一致。然而事实上,钢琴演奏中的模唱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音乐、表达音乐,从自身角度养成对音乐的一种习惯的态度,加深对音乐达到认知。而“听”则是一种教学手段,音乐是离不开学生的听力的,学生必须训练好自己对音乐的听觉分辨能力。由此,不难看出,视唱练耳是钢琴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技巧,培养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音乐习惯,促进积极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

二、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视唱练耳在幼儿师范钢琴教学当中具有基础性的音乐地位和作用,教职人员就更应该放大视唱练耳的实际意义,充分发挥好其应有的音乐基础作用,帮助幼儿师范钢琴学生更好的把握钢琴音乐知识,表达出更加优美的钢琴音乐。

第一,幼儿师范钢琴教学应从思维意识上重视视唱练耳训练。人的思维对行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在思想层面上达不到重视,那么很难在实际教学中予以重点指导,所以,从根本上重视视唱练耳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而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应当把视唱练耳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予以一定比重,让学生们通过视唱练耳养成良好的划分乐句的习惯。视唱练耳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对音准的控制能力,因此学生对划分乐句的把握是必要的,否则视唱练习的效果很有可能不理想。视唱练耳训练能够明确学生们的节奏感,节奏感的强弱也会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中手的调节力度。因此,视唱练耳训练过程当中,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们讲解这一些列的音乐学习背景,让学生们在演奏的中通过听力来判断如何书法音乐的感情,才能使得学生们所演奏的音乐更富有生命色彩。

第二,教学中应融入乐理知识。乐理知识的讲解本身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们大多没有什么学习兴趣,然而,一味地进行音乐演奏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的教学成果事实上也并不理想。乐理知识包括了音乐技术理论和音乐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们打下学习基础,所以乐理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面对幼儿师范钢琴类的学生们,应当有意识的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渗透一些乐理知识,而不能不对乐理知识予以重视。可以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列表等方法使得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所学的乐理知识在实际演奏上为学生们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们从多个角度认识到钢琴学习的重点,灵活掌握。

第三,养成良好的视唱练耳学习习惯。视唱练耳既然是钢琴音乐学习的基础所在,就自然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如果基础打不好,未来要接受的更多钢琴教学也不一定能够牢固掌握。因此,要让学生们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和判断作用,然后在发挥出手的功能。让学生们严格把握精准的乐理知识,养成严格按照乐谱上标注方法进行训练,同时还要使得演奏具有张力,无论是从演奏手法还是敏锐的听力以及丰富的内心,都能通过钢琴演奏得以诠释。长此以往,通过养成良好的视唱练耳习惯,必然能够让学生们的钢琴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是音乐的基础性学习,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趣,让学生们形成感性的音乐思维。作为相关教育人员,应当注重视唱练耳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钢琴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训练的音乐基础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荀雅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5篇

关键词:节奏;幼儿音乐;音乐启蒙

引言

节奏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音乐具有节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也都具有节奏[1]。节奏的轻重缓急有利于幼儿感受音乐律动,因此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及组织相关的音乐游戏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课堂参与度。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拓展幼儿的思维,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的音乐启蒙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路人,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2]。节奏有轻重缓急,包含丰富的韵律感,可以营造音乐学习的气氛,使幼儿更容易融入音乐。众所周知,幼儿的好奇心较重,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对枯燥无味的事物兴趣淡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节奏教育融入日常音乐教学中,启发幼儿感受节奏的规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幼儿可以随着节奏的律动摇摆身体,感受音乐,通过感受节奏与音乐产生共鸣。

(二)有利于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幼儿教师可以划分环节进行音乐教学,一个环节是在丰富的音乐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节奏;另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时自由发挥。这种环节划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听觉与感觉上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与潜能。但不是每位幼儿都有较强的音乐天赋,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之间的差异,制订不同节奏的教学方式。为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幼儿教师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与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将节奏运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课堂参与度,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3]。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幼儿对音乐缺乏兴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创新音乐教育方式,通过对节奏的感知进行对应的唱、跳教学,让幼儿亲自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从而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幼儿对音乐缺乏兴趣还可能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培养幼儿的艺术特长操之过急,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导致幼儿对音乐产生厌恶心理,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及家长都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幼儿的特点,从节奏下手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准备一些沙锤,选择有节奏的曲目,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摇动手里的沙锤,培养幼儿的节奏韵律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措施

(一)幼儿在不同阶段个性化的特点(1)小班幼儿在三四岁左右,刚步入幼儿园,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比较弱,表达能力有限,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全靠直觉,面对陌生的环境,情绪波动较大,所以学习音乐时很难专注投入。小班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较为简单的旋律,用简单、形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可在节奏感教学时采用朗读与打节拍的方式,使幼儿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朗读与打节拍的方法,从而学会儿歌。教师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可以根据节奏的律动设计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带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2)中班幼儿在四五岁左右,处于过渡阶段,逐渐产生有意识的记忆,面对新鲜事物能够进行形象感知。中班幼儿的思想发展更加成熟,在对事物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想象力渐渐开始萌生与发展。针对中班幼儿的音乐教学,幼儿教师应在简单的节奏与音乐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并激发中班幼儿的创造力,提高中班幼儿的课堂参与度。(3)大班幼儿在五六岁左右,与小班幼儿和中班幼儿相比具备较为成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大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够专心参与对节奏的学习。针对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探索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帮助大班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节奏感,树立大班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提高审美能力与音乐素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韵律感。

(二)幼儿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节奏类型幼儿能够与合适的节奏类型产生共鸣,合适的节奏类型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意义深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及时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筛选音乐节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幼儿的性格影响了幼儿喜欢的节奏,性格外向的幼儿偏向于欢快的节奏,性格安静的幼儿偏向于抒情的节奏。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师应创新教学的形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节奏,与音乐融为一体。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弹唱能力;教学模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91-02

目前,我国幼儿学习音乐的越来越多,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加强对幼儿培养弹唱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专业的知识能力,并且其专业性一定要强。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幼儿的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改革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弹唱兴趣为主,教给他们自己喜欢的音乐,要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不能一味地强加不喜欢的音乐。

1 对于“弹”和“唱”相关的教学

1.1 “弹”是指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

要想把音乐弹好,可以从两个方面教学生的弹奏:其一是歌曲的伴奏,其二是乐曲范奏。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能引起幼儿对教师的敬仰以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为顺利学习奠定基础。

1)歌曲伴奏。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幼儿演唱的伴奏。生动的现场演奏了音乐的动律,带动了幼儿对音乐的享受,让他们沉浸在乐曲的美好世界中。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消除之间的隔阂,使二者融入同一个音乐的天堂。可以采取“带旋律”的伴奏,节奏与曲调变化较大,速度要求较快。

2)乐曲范奏。乐曲的范奏是提供给幼儿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直接刺激学生感官,初步体念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虽然幼儿对音乐的感觉还不够成熟,但是音乐与其他知识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无论哪个阶段的年龄,只要选对自己喜欢的演奏风格,都能够激发对音乐的共鸣,逐步培养对弹奏的兴趣。

1.2 “唱”是指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唱在音乐中非常重要,好听的歌声直接触及音乐的敏感度。歌唱教学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陶醉音乐的过程,也是对专业音乐知识、识谱的学习过程。由此来看,唱是音乐很重要的部分。

1)准确生动的范唱。准确的唱是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体现,能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加一层。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主要的是培养音乐的兴趣,所以更重要的是生动地唱出来,最好有肢体语言的搭配。比如简单的舞蹈等,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加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试时适量唱。在唱的学习上,教师主要的责任是对唱起引导的作用,带唱几遍之后,让学生自己唱,在学生唱错误的地方及时指教纠正,要做到画龙点睛。教师在领唱时要注意发声训练,需要多次、反复地范唱,以强化幼儿确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相对于歌曲的学唱,范唱不宜过多,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此歌曲的瓶颈。所以教师要做好专业知识的训练。

2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对于幼儿的弹唱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幼儿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对于很多事物不能理解,在音乐上也是如此。

1)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可以带动学习的主动性,随着音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幼儿本身听到喜欢的音乐心里也会由衷地舒畅,提高自身的兴奋度,用音乐带动学习兴趣。然后,再对其针对本身歌曲进行弹唱的教学,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弹唱,进而才能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更好地掌握与弹唱相关的技巧和知识。

2)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歌曲教学开。如教节奏和音阶比较简单的《两只老虎》《小蜜蜂》之类的,并且在弹奏或者演唱时,一定要生动,语言幽默,对学生笑脸相迎。不能强求幼儿掌握太难的知识,要从简单的培养开始,逐步迈向更高的音乐台阶。

3)基础的容易理解的音乐知识。可以教学生一些以C、a或者以c(1=c)为主音的歌曲,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比如以a为主音(6=a)的歌曲,先教44或者42和CDEFGAB的节奏或者和弦等基本的音乐知识,使幼儿接触简单通俗易懂的音乐常识。

3 总结

综上,培养幼儿的弹唱能力,最主要的是以学生本身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弹唱的教学方法。首先激发其对弹唱的兴趣,其次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的讲解,最后是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更上一个台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培养幼儿弹唱的新型策略,争取为他们在音乐艺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幼儿歌曲弹唱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卢安克.与孩子的天性合作[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第7篇

一、树立正确观念,培养音乐兴趣

我们知道,初一学生从小学刚升入初中,对中学的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生活卫生习惯都还不适应,在性情上还未脱掉好动好玩的孩子气。音乐课是一门气氛活跃的课程,有的学生认为,上音乐课就是嘻嘻哈哈、吵吵闹闹的自由课。因此,教师必须要驾驭住课堂纪律,才能上好音乐课。

首先,要求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培养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1.学习音乐的意义

2.如何学好音乐

这些通过图表(见右图示),举例、板书、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逐一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得到理性和感性认识。

1981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人的左右脑功能高度专门化。左脑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功能,右脑许多方面比左脑优越,特别表现在形象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方面。科学家钱学森也呼吁“要重视学生右脑的开发,加强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教育开发的正是人的右脑,当爱因斯坦由一个迟钝儿变成一位当代杰出的大科学家,到后来发表震惊世界的“相对论”,都与他从小学习小提琴、钢琴有密切关系。他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音乐启发我的灵感。”

其次,音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之美是通过清晰的旋律、灵巧的节奏、丰富的音色、多变的力度、和声、复调、曲式等来表现的。不管是交响乐,大型合唱曲,还是坚定有力的进行曲,豪迈的颂歌,欢庆曲,抒情曲,儿歌,以及轻快、柔和的轻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过程中,人们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被引进更理想的境界。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人在长时间从事一种劳动,大脑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而如果懂得劳逸结合,反而对学习有积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尔听听音乐、唱唱歌,再反过来学习,效果极佳。

学生通过了解学习音乐的意义,知道学好音乐对自己有很多的帮助,特别是有的学困也想:爱因斯坦从迟钝儿都可以变成科学家,何况自己是健康人,也一定可以把学习搞好,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音乐对启发人的思维以及学习和生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再次,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好歌唱的前提,然后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其基本要求是:1.打开喉咙,打开口腔。2.学会呼气吸气(包括快吸慢呼,快吸快呼)。3.选好适当母音,学生开口发声。

二、重视节奏、视唱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虽然有的学生从小学,甚至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音乐,但有一些音乐理论、音乐基础知识还是不牢固,特别是一些边缘地区的小学生,更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训练。如节奏、视唱,从初一音乐教材的编写来看也能知道,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基础开始的。而且内容很丰富,连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顾教唱歌曲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介绍,笔者认为要非常重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了解有关词曲作者的历史背景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歌曲的演唱风格等,既增长了见识,又学会了简单地分析作品。这对以后的音乐学习和提高一个人的音乐素质乃至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三、搞好基础音乐教学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都开展第二课堂,如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经常有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节奏不对、视唱不准、发声不科学等。其实这与初一音乐的基础教学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节奏、视唱等,那么老师在训练的过程中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所以笔者认为,抓好初中基础音乐教学对开展第二课堂有极大帮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面向每中小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艺术实践和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要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巨大的差异。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也会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了广阔的舞台,,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独特的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二,教育理念的思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教育的主体,学生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学生往往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实践与,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学中,要学生对音乐的要素、手段整体性的反应,要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还要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现在受益,而且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学习,认识到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一门学科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时值“一拍”到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

等,教材都一一名浅入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音乐必需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实践与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学生的和实践,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学生体验、、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故此,要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实践的过程,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的教育价值,“结果”和“过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探究性、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的音乐感受、、的能力。中小学的音乐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为旋律的编创,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5.综合与渗透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综合。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相;感受、体验、、鉴赏与音乐文化相等。其目的是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拓宽音乐视野,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学科间的。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

第9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文化价值、创造性价值、社交价值以及审美体验的价值,主要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作为核心,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要素在音乐理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音乐理论当中融入音乐要素的教学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理论;音乐要素;教学效果

音乐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以及和声,在节奏的基础之上赋予一定的情调就会形成旋律。音乐教学并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且让学生从学习当中受益。教师要使学习内容有趣,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音乐学习当中,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音乐理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把音乐与人生紧密结合到一起。在音乐教学当中,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欣赏,要能够揭示节拍、节奏、力度、速度、音色以及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不能枯燥的讲解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体验音乐,把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的理论教学当中,把分散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注重艺术的完整性。

一、音乐情感变化中融入音乐要素的变化

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但是又有区别的心理形式,情绪比情感的范围更加广泛。每当我们体验到了某种情感的时候,总是会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是这种情绪色彩不像情感那样更加持久,更加稳定。情感有高、低层次的区别,也有深度和强度之分。情绪与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基本特征,而且,在音乐教育中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音乐的进行其实就是情感在不断展示以及变化的过程,是音乐要素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生动的心理语言,从艺术形式来探讨,音乐的表现力远远高于其它艺术门类,音乐的特殊性就是情感的抒发、撞击、宣泄、交流以及审美。在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抓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加深对音乐情绪与音乐情感的特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情感的强度、加深学生情感的深度,让人的情绪和情感与音乐的情绪和情感进行沟通。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不能仅仅留在表面的层次上,要进行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使人感觉震撼的艺术境界,通过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体验情感的时候,还要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音乐因素稍有变化,音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会变得截然相反。在对《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是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二、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在音乐欣赏的时候,首先听到的就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力度的强度,速度的快慢,然后才是考虑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在音乐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问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场面,学生们都会积极作答,然后教师也不会继续深入去了解音乐要素是什么。在《爱劳动》中音乐表现的场面是由很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音乐第一段音乐很轻巧;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音乐第二段音乐浑厚、低沉,而且很笨重,这就是通过判断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画面。

很多课程的教学只注重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场面,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只注重表现现象,不注重深层次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实践来让学生说出音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场景。比如,《三个和尚》中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音乐进行比较的时候和尚们睡觉和喝水的场面是那段优美的旋律;另外一段音乐很快,很紧张,所以是救火的音乐。通过乐曲的快慢和轻重的比较来体现音乐的强度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体现出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和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修海林.音乐美学的研究要引入文化视角 从美学的角度看世纪之交的中西音乐问题[J].音乐研究, 2000

第10篇

关键词 音乐 教学 职责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开展歌唱教学,让歌声陪伴学生成长

歌唱教学是义务教育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比重从低年级50%以上到高年级30%以上),是一切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在课堂内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每个学生产生浓厚的歌唱兴趣。对教唱的歌曲,教师要通过范唱、范奏、分析等过程,充分介绍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有步骤地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联想、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唱、练唱、表演,充分调动学生歌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尽快熟唱。要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唱歌的胆识和技巧,做到人人都能大胆开口歌唱,甚至独唱。技能训练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做到姿势正确、自然、美观,声音流畅、结实、圆润,提高歌唱的表现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通过歌唱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感情真切、声情并茂地演唱。

歌唱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教材,但教师也应寻找和积累教材外的教学资源,如把那些有优秀传统或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校歌或其它校园歌曲作为教材。歌唱教学不能变成单纯教唱一首歌曲的课,应将唱歌技巧、音乐知识和识谱能力、审美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在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唱歌,唱会、熟记了歌曲,形成良好的歌唱爱好和习惯,自然,歌声就能陪伴学生的一生。

2 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师要摒弃只教唱歌,不教音乐知识、能力的做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学段教学要求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但是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也易于遗忘。教师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掌握相应的深浅度,循序渐进,有所取舍,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先感知、后理性,先分散、后集中,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与具体的音乐曲谱相结合,与唱歌、音乐欣赏、视听练耳等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将知识与学生听觉表象联系起来,经常反复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

音乐技能训练主要是视唱练耳的训练,在教学中应与乐理基本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识谱等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技能的培训不仅在课堂上,也要在音乐实践中进行。除了训练歌唱的技能外,音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歌舞表演、节目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更快地学唱新歌,甚至能自学新歌,这样能长久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音乐的情趣,从而终身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3 组织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组织指导好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音乐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教育,还要教育学生关心并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音乐活动,巩固课内音乐教学,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陶冶思想情操。

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很多,一是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唱歌,形成浓郁的唱歌氛围,让校园经(下转第92页)(上接第77页)常飞扬欢乐的歌声;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办好学校广播室,把广播室作为音乐教育的资源,配合音乐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三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演唱、演奏、跳舞、音乐讲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四是定期组织歌唱比赛、音乐会、文艺演出,展示学生音乐技能和创造能力,促进音乐教育;五是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家庭和社会音乐活动,延伸、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课外音乐活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和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以利于发现人才,发展技能,培养骨干。

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利用音乐陶冶情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兴趣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通过教唱歌曲、音乐欣赏、音乐故事、文艺表演、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知道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素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就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艺术的氛围中激起情感的共鸣,获得审美的愉悦,开发音乐潜能。

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科学,在全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要按“新课标”要求,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感、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歌曲、乐曲和表演,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情感,用音乐艺术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11篇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研究

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欧、亚、非、拉、美洲等地的音乐,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然而,在“多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前提,即树立正确的自我民族意识。换言之,我们必须首先热爱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真正懂得去尊重、赞赏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需要我们世世代代加以学习、传承和发扬。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视唱练耳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无疑也应该秉持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增加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

1改革的必要性

现今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中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校不重视,教师不会教,学生不喜欢,种种原因造成了民族音乐得不到推广。高师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多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的是向孩子们传递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对未来音乐教师的教育入手,只有高师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充分理解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将其运用到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从而逐渐改变中国民族音乐不受重视的状况。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的视唱练耳课,也应担负起这一重任。视唱练耳是训练识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的学科,针对这一学科中民族音乐的部分做一系列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提升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

2视唱练耳在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和视唱练耳教学都属于音乐体系,主要表现在乐理知识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在声乐学习中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视唱和歌唱都是通过唱来展现音乐知识的,但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殊不知,进行视唱练耳学习是表演的前奏,歌唱者只有通过最基础的视唱来了解作品、熟悉作品,才能成功地进行声乐表演。总而言之,音符是没有具体界限的,而音乐则是共性、相通的。只有入了音乐基础之门才能深刻地感受作品,处理作品。也就是说,视唱练耳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也是必经之路,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联系视唱练耳课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加以印证。而新的音乐基础理论课作出了改革,课程涉及理论与听觉分析以及感知与表现两种题材,也对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视唱是程序化的、呆板的、枯燥的音符的体现,而去演唱一个音乐作品时,才是具有灵动性的,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改变作品原有的韵律,简单地说,也就是为了使演唱更加动听,更加迷人。

3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方法

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当中,还有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固定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使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教材选择方面,教师应注意将师范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同时,还要教授一些体现出民族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视唱练耳需要较强的技术性理论,从视唱内容上看,主要通过视唱与音乐听记训练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感受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高师院校中,视唱练耳课程通常都会采用班级授课制度,不是以学生学习专业的技术水平作为衡量分班的标准,而是按照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自然分班。由于学生视唱练耳水平各不相同,为此,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就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注意因材施教,对教学进行规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够有效实施,除了上述的改革措施外,还可以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内涵进行明确,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内容,尽量应用多媒体方式实施视唱练耳教学,将“教”与“学”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已成为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上课时通过电脑多媒体系统对不同音色、音程、和弦、节奏、音乐风格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各个视角对音乐进行多元化的理解和认知,不但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和听觉材料有限的状况,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感知是节奏,音响的一个综合听辨过程。听力训练首先可以在乐器的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相同的音乐短句,让学生听辨不同音区的音,形成音乐想象,要求教师有着基本的音色形象刻画的知识。老师要做的就是引进门,学生学得主动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视唱练耳教学历来填鸭式的手法这种纯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效果都不太理想,只有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技能融入教学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步入音乐殿堂。在这一点上,需要在高校的视唱课上对学生进行意识方面的培养,让教师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结合音乐教材内的歌曲,作为辅修教材,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对这些音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综合评价,以便在将来教学时更好地应用。

4结语

在高校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当中,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教学形式的设计都与视唱练耳课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以来,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大部分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指引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解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那些具有丰富意义和教育价值但却不易被细化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等都无形中被排除了,所以对视唱练耳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进行研究至关重要。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是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达到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陈永,孟宪辉.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道路;问题;回答;建议

作为高等院校的一名学习音乐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几年来对音乐从无知到困惑再到爱不惜手,学习之路的每一步都有血有汗,有笑有泪。作为过来人,想就以下几个问题向广大学习音乐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想法。

1)艺考前的学习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方向?

对于才开始学习的高一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最初的决定很可能会影响你以后的人生,它会决定你以后所遇见的人的类型,决定你以后可能会从事的工作,决定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高校学习的几年里,笔者认为钢琴是一定、必须坚持学习的,无论你的主专业是声乐、器乐还是理论,钢琴都将是你音乐学习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课程,因而在国内某些省份的艺术统考以及国外学校到国内招考的考试中,钢琴都是必考的科目。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音乐的学习中自然有它的一席之地,无论是视唱课,练耳课,声乐课,和声课,复调课,作曲课等等的课程都离不开钢琴,它也是每位学习音乐的学者最好的“同伴”。

声乐作为与钢琴报考人数相当的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考试中突击学习最容易的专业,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声乐是集视唱,练耳,音乐表演,语言于一体的专业,它对演唱者有很高的要求,或许每个人都能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唱的好。在高中阶段学习声乐,困扰同学们的首先应该是学习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的问题,据笔者的观察与体验,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并不需要明确的分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因为不管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他们都有共同点――气息。在练好了气息的基础上,根据气息支撑下的发声位置来决定你自身适合的是哪种唱法,当然特殊的音色会有特定的定位,这就要因人而异了。

乐器类的考生在笔者接触的同学中,基本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并有扎实的基本功,若是想以乐器为主项的同学最晚在初三的暑假就要开始刻苦的学习和练习了。和声乐一样,演奏时要把歌曲的情感、内容表达出来,这一点乐器是比较难的,声乐的发声乐器是人的气息带动咽部、共鸣腔体的震动,而这些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是人可以控制;乐器是人发明出来的,通过对弦的摩擦、敲击或是管乐器中气息带来的震动发声,是人结合乐器共同完成的,它的不可控因素比声乐要多,因此它需要不断地练习,若非童子功,在选择乐器为主项时,一定要有刻苦练习的心理准备。

2)选定主项后,在学习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对于初学者,统一的建议是多听,多想,多实践。音乐相对于语言更早的被人类运用,因此不管你的主项是钢琴、声乐还是乐器,都不影响你广泛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并随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可从音乐中寻找学习到的知识点,这不仅能帮助你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还能更深入的了解作曲者的想法及手法,对于以后系统学习音乐理论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多听多想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尝试着听一些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逐渐深入、了解、学习西方作曲家们的风格及手法,慢慢的你就会有想自己作曲的冲动,说不定人生中的第一首自己写的曲子就此诞生。

再者笔者认为,学习声乐的同学在多听多想以及扎实的气息支撑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模仿喜欢的歌唱家,模仿他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对语言文字的处理,对高低音位置转换的技巧,或许因为每个人的构造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开始会有点困难,但多模仿,多探究,多尝试,很快你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音色和发声方法,唱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情感。在声乐的学习上,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或许你的音色很好听,你的位置很到位,也有共鸣,但如果你没有音乐,那么你也不会是一个出色的歌者。

笔者还想建议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里多观察身边的人,他们生活中一举一动所体现的人物性格,都有可能成为你即将演绎的歌曲中的人物性格。不要忘了,社会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能找到你可以借鉴的任何例子。

很多家长认为学艺术很容易,而且对孩子将来的升学会有帮助,其实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首先学习艺术真的很容易,只要你想,并且找到老师就可以学了,只是想学好很难,其次学习艺术对孩子升学其实没有什么帮助,在笔者看来,中国应试教育的基础下,学习艺术只能作为一种培养艺术情操的方式,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以便在以后选择专业的时候能多一个选择。近年来推广的素质教育提高了艺术类学习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从以前大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艺术,到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想孩子学习艺术,但学习艺术就能很好的升学,很好的找工作这一盲区还是没能很好地解释,并不是孩子本身希望学习,喜欢学习而学习。为什么艺术是自由的,因为它是随着人的意愿发展的,而不是它去改变人的想法。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艺术培训,笔者建议小学阶段想学音乐的同学大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乐器,各培训班之间都是大同小异,最主要的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在初学音乐阶段最好是选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这样能培养固定音高的概念;稍微大一点的中学阶段的同学如果对音乐很有兴趣,也可继续学习所喜爱的乐器,并可尝试接触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小提琴等弦乐器,还可尝试开始声乐的学习;到时高中阶段,若有意愿将来想往音乐方面发展的同学,在这个时候就要做好选择,是选择文化还是音乐,如果选择音乐,那么要决定你的主专业是什么,选择好后就要开始为艺考做准备了,这个阶段你还会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以及基本的乐理知识,这些大家可以选择高考培训班,大班教育不仅可以知己知彼,还能学习一些别人的学习方法。在此提醒所有有意愿将来走音乐道路的同学们,无论你正处于哪一个阶段,记住,钢琴是你怎么也不能丢的重要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