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3-06-22 09:3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第1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8-02

一、目前在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中明确了国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指出:“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就是国防教育,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国防教育即国家安全防卫教育,其立足点是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最丰富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防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证。搞好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强的推进作用。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同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紧密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上看,为普通高校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突出,具有较好的塑造性,善于接受新知识,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学是他们的梦想,是他们憧憬和向往的地方,对新鲜环境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有着绚丽的舞台和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国防教育以及军事课程本身具有时代性,是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的获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通过军事技能训练,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德,改善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高中阶段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较差,军事技能训练恰好能够弥补学生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国防军事训练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培养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基础工程,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倡导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前进的领跑者和主力军,是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祖国的建设者,另一方面是祖国的保卫者。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是普通高等院校的重任,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目的。

三、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将《军事理论课》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成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经调查研究所在某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为:(1)国防教育开展系统。除了规定性地开展了新生军训和军训期间的军事理论教育,对高年级学生的国防教育基本缺失,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2)未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导致国防教育缺乏核心价值支撑。(3)国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实践载体来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学时短,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对于国防教育的教学形式创新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一,要改革教学内容,建立国防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体系。高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教学时间安排通常以35~40学时为宜。课程应该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总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军拥军崇武思想及居安思危的思想等。每一个公民只有出于对祖国的最深厚的热爱而树立起来的国防意识观念,才可以具备不朽的精神力量源泉。事实证明开设军事类选修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它可以作为《军事理论课》的补充。选修课的设计可以分为理论课方面和实践课方面。一般来说理论方面的选修课将是必修课的延伸。比如:从《军事理论》教材中节选出《孙子兵法》做一专题,开设专门的孙子兵法研究的选修课;选出《当今我国周边环境》做一专题,涉及有关我国周边地区关系的战略研究作为选修课;选出《军事高科技》做一专题,对我国军事武装力量进行介绍的选修课等。实践方面可将汽车驾驶、摩托车驾驶、野外定向运动等与军事活动有联系的为主体进行设计。第二,开展规定性教育活动和经常性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规定性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以此为主题开展“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的教育活动,同时,在寒暑假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第三,将爱国主义核心理念贯穿于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载体搭建的过程中。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必修课科目与修选课科目的重新规划、规定性教育活动、经常性教育活动内容改革。同时将规定性教育活动进行创新、经常性教育保持经常化、贯穿爱国主义核心理念到四个环节。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将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理念贯穿始终的,以必修课、选修课、规定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四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新模式。笔者认为,高校的国防教育应从教学形式创新改革为切入点,突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成为高校国防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创新的教学形式改革研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不断探索并得到提升。那么在高校中还能通过哪些途径更好地提高国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国防教育的功能,将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国防教育法起草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第一章第二条.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2]郭建锴,张林明,等.某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5).

[3]王文.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成功(教育)[J].2010,(3):237,238.

[4]徐承波.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6,(6):147,148,151.

[5]王敦举.浅析高校国防教育模式与途径.教育教学研究J].2009,(4):109.

[6]石连柱.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3):117-119.

[7]刘晴.高校国防教育浅析.今日科苑[J].2009,(4):239.

第2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082-03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逐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质量,使得国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国防”和“育人”的双重目标,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初步构建了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后多次调整和修改了《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的教学大纲,确立了以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

2. 形成了符合实际的集中训练模式。采取了基地集训、部队帮训、学校自训等多种军事技能训练形式,有利于学校自主进行军事课教学和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3. 大部分高校把军事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为大学生成才创造了一个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特殊锻炼环境。培养了学生顽强的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相比,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国防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我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这就是说,把学生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与《兵役法》相应的《预备役军官法》也明确规定了军训在“育人”功能之外,还有“储兵”的功能。然而,在高校国防教育实践中,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并没有从上述两个目的加以引导,而主要是从便于大学生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国防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对于学生掌握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情况重视不够。在军训日常管理中,高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而不是国防意识的提高,致使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重学校目标,轻国防需求”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重集中军训轻理论教学

高校国防教育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育既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教育,又包括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既包括以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又包括以《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为主的行为养成训练。如此丰富深厚的教育内涵不是对新生入学的短期军训所能覆盖和实现的,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来统领和支撑。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大部分高校把国防教育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并没有把国防教育课程提升到学科的高度来管理。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重集中军训轻理论课教学,厚此薄彼现象突出。各高校将人力、物力、财力仍然集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上,军事理论课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力量

基于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内容枯燥无味,满堂灌的现象严重。部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不高,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这种纯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参与性和互动性差,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大部分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老路子,但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媒介的力量拓宽教学新途径。

(四)缺乏科学的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

目前许多省市开展了对国防教育课程的评估,但在评估体系的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评估照搬其他学课的教学评估体系,尽管看似合理,但没有考虑到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自身特点与规律,影响了高校军事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其次,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考虑,采取应付的态度,为评估而评估。第三,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主要依靠运动式、突击式的评估,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存在较多弊端。第四,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军事教师队伍不稳定,军事教师短缺,有的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甚至完全依赖于从外单位聘请兼职教师或派遣教官。而不少高校虽有专职或兼职教师,但其成员构成较为复杂,有军事素质无教学经验,达不到规定学历的复转退军人;有较高学历、未经过军事素质训练或培训的教师;而真正具有高学历、高军事素质、称职的高校军事教学人员很少,难以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改革方向

为了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和“储兵”功能,针对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国防教育势必需要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估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明确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并举

教育目标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规格。普通高校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才能有效指导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保障教学质量。在确定国防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国家利益,也要兼顾大学生的个性,坚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并举。

1. 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增强国防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培养国防精神,提升政治素质;影响行为规范,培育品德素质;增进体质,促进全面发展;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健康心理。

2.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参与和指挥。而对人才的培养,单靠军队院校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是无法满足的,还必须依托普通高校来培养。实践证明,挑选接受过国防教育的大学生入伍,能够带动基层部队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装备,增加部队战斗力;能有效改变兵员结构,提高军队素质,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向高素质兵员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后备力量建设的必由之路。

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基础,以国防为本位,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重目标。

(二)完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确立其学科地位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是现有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仍存在不足,根据国防教育目标,必须建立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和发挥国防教育的功能。

首先,需要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学科理论研究。通过学科教育,创建学科理论队伍, 通过科研活动锻炼师资队伍,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学科理论研究,创立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其次,在原有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必修课基础上,增设国防教育选修课。比如开设“高技术与现代战争”课程,介绍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开设“孙子兵法导读”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我国深邃灿烂的军事思想。此外,有必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确立国防教育学科地位,使国防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能找到学科依托。

(三)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在国防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以外,辅之以案例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为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途径。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将课程内容全部上网,使学生课后仍然可以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国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此外,高校可以以国防教育网站为依托,拓宽国防教育内容,宣传国防教育法规、国防历史知识、国防动态等内容,实施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再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辐射力、互动性和参与性,针对国防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和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及时为学生进行释疑解惑。

(四)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国防教育质量提升

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紧紧围绕“育人”与“储兵”两个目标来建立。

其次,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国防教育评价机制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包括教师备课、讲课、训练,学生听课、考试等各环节。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才能保障最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有必要把国防教育质量列入高校素质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评估小组,深入检查和科学评估高校国防教育质量,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消除过去那种依靠运动式、突击式的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的关键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为高校国防教育开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高校有必要引进具有博硕士学历的高端专业人才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能力。其次,高校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既可以派遣专业教师去军事院校深造,也可以聘请军事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师资培训,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国防教育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水平。第三,在现阶段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走“专、兼、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更新和交流,尤其是聘请的部队院校的教师会带来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使专职军事教师从中受益。“专、兼、聘”三者相互融合,对军事课教学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双重目标,我们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也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给予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怡华,叶欣. 高校“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的建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5):19-20.

[2]陆华.构建立体化军事课课程体系,实现国防教育全方位育人功能[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1,15(4):91-93.

[3]龚彦忠.关于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11):19-20.

[4]问鸿滨.立足课程建设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发展[J].社科纵横,2011,26(4):156-157.

第3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法规制度;教学内容;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07-01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而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国防教育作为国民的基本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搞好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而且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近几年来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看,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1.以法规制度为牵引,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国防教育列为了教学汁划,使国防教育成了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总的来说,高校国防教育还处于低级水平,很多方面还不够规范。在教育内容、时间、考核标准等方面,各高校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课教学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为此,我认为高校国防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想有所发展就必须在依法开展国防教育上下功夫。一是细化规定章程内容。各省(市)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细则》,进一步统一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时间、方法、标准和要求等有关问题,以确保高校国防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搞好有关法制宣传。我们常说,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才能依法办事。应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介形式大力宣传国防教育的有关法规制度,让广大师生了解国防、参与国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校做到依法开展教育。三是要加强检查督导评估。高校国防教育不仅要停留在课堂上,更要注重其执法检查、管理和质量评估上,从而确保国防教育活动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轨道发展。

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科学开展国防教育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过:"国家的安全从前是以击退敌军事进攻能力来衡量的,而今天国家的真正防线并不仅仅在军事上。"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有所改变、科学设计。一是在教学内容中应着重加强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技能和民族意识、忧患意识等的教育和培养。国防教育内容不仅要从军事方面宣传,与高技术战争相接轨,而且还要从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宣传教育。二是各高校要根据各自学校特点,专业特色,辅修或选修相关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并要合理把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三是及时向学生补充国际国内形势,抓住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认识、分析和思考。总之,随着高校国防教育的深人开展,国防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日趋系统化、规范化、科技化、现代化。

3.以教学质量为生命,有效开展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当前,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3.1要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制约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还是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短缺"、教学能力"偏弱"。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坚持"立足本校,专兼结合,搞好教育培养"的原则。立足本校,即各高校都要成立国防教育(或军事)教研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专兼结合,即为了弥补国防教育教学力量不足,各高校应在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的同时,从本校各院系中聘请一批年富力强,又热爱国防教育事业的人员担任兼职老师,承担平时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工作。此外,在每年新生人学后,可从当地驻军和军队院校中选聘一批军官、士兵,承扣新生军事训练的教学任务。搞好教育培养,即对本校的专职国防教育教师,要注重搞好业务培训和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要建立健全一套教学管理制度,要逐步规范职称评聘工作。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5篇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 培育

民族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终目标,民族精神是国家创新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的灵魂。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虽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很多高校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仍缺乏思考,忽视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作用,导致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薄弱。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培育民族精神

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校的国防教育已经成为民族精神培育的一个主要阵地和窗口,在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民族意识淡薄、国防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培育民族精神。

1.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民族精神是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在繁衍发展的进程中积累和集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渊源,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巨大的凝聚激励作用。

2.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高校国防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防理论知识教育,主要涉及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构成,国防建设等方面;掌握国家领土、领海、领空和海洋权益知识、国防历史知识、现代军事知识、国防科学技术普及知识、国防法律知识等。二是国防体育技能教育。包括军事体育、体能训练、军事技能演习、健康知识等,使学生具有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以适应国防建设与军事斗争的需要。三是国防道德情感教育。包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荣誉感教育,国耻教育,居安思危教育等。四是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精神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观念和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关心、对国防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国防的义务感和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国防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民族自强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1]

民族精神贯穿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没有民族精神的统领,高校国防教育会显得混乱、繁杂、无序,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又是对民族精神的实践,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安全和尊严。同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国防意识,以及国家防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巩固和加强国防。[2]

国防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源泉,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通过国防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先进群体,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代表整个青年一代,他们的思想意识同样影响青年一代,并直接辐射社会,因此,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民族精神的培育。

二、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虽然对高校国防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很多高校也都在积极探索国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仍然在认识上或实践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和研究不够深入。

一方面,国防知识教育的氛围不够,缺乏长效性和深入性。大部分高校只把军事国防理论知识教育纳入第一学期的教学课程,没有把整个军事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国防理论知识得不到深入和巩固。另一方面,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整体文化层次、学历偏低,特别是业务和文化素质不能适应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国防形势的需要,影响了国防理论知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国防体育技能教育落后,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高校国防体育技能教育主要是采取军训的形式,军训仅限于队列训练、内务卫生、实弹射击等项目,有的高校为了安全连实弹这块也取消了,更别说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高强度户外体育技能项目。可见军训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和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国防体育技能教育的要求。

3.高校国防道德情感教育缺少氛围,国防精神缺失严重。

我国近30多年来已经没有战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和谐环境,忽视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国防精神的培育。国家周边环境虽有复杂情况出现,也仅限于媒体的报道,对于国家军队和军事及国防形势,没有让大学生系统地进行认识和重视,使得高校在国防道德情感上的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荣誉感教育,国耻教育,居安思危教育氛围不浓。加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不断冲击着校园,大学生国防精神缺失严重。

三、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注重民族精神的培育

高校国防教育之所以出现诸多不和谐问题,根本上就是缺乏民族精神的统领,没有把国防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同步有效地结合。

1.提升国防教育活动品位,塑造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国家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是国防教育的精髓。因此,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学习时代先进文化内容和优秀思想,在传承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这就必须通过开展高层次和高品位的国防教育活动,塑造民族精神。

首先,将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的培养放在首位,强调国防教育的思想性和重大意义,通过国防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和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其次,通过国防教育特色和精品活动建设,提升国防教育内容的品位,力求推出有助于塑造学生民族精神的国防教育内容。

2.健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凝聚民族精神。

高校在制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时应突出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理想追求等民族精神方面的内容,给国防教育以灵魂,强调民族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把民族精神要求与具体国防教育课程结合起来,使之既能起规范作用,又能发挥民族精神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凝聚民族精神。

3.改进高校国防教育环境,体现民族精神。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环境建设,应特别强调融合体现民族精神。高校必须加大国防教育的经济投入,健全国防教育配套设施,注重如何发挥学校国防教育软、硬件设施对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宣传功能,精心设计国防人文景观,体现民族精神。

4.强化以生为本的国防教育理念,铸就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国防教育理念,学生的日常表现是民族精神的直观反映,又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学生为本进行国防教育建设和优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精神的铸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教育的开展,通过加强学生国防理论知识和国防体育技能内容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国防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是铸造民族精神的关键。

民族精神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有巨大的凝聚力,在进行高校国防教育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现民族精神,不断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铸就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活动;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161-02

一、当前高校国防体育的实施现状

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学生国防意识的提升以及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成为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入学教育中,一些高校将国防体育活动妥善融入到国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类似军用枪射击、军事定向越野、军体拳等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正逐渐成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内容。然而,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整体实施效果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

1.国防教育的实施意义被曲解。出于认识理念的偏差,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往往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教学方面也仅仅将学生的军训或是体育课程作为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对国防教育的曲解显然大大弱化了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2.国防观念并没有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效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国防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完善学生道德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然而如今的高校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修养都与国防教育的根本理念相距甚远,民族精神并没有在国防教育中得到体现。

3.国防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待完善。在国防教育的体系构建方面,教育内容缺少了必要的时事特征,教育手段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学习兴趣,完整的国防教育体系亟须建立。除此之外,国防教育相关的基本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均难以达到建设标准,国防教育多样性形式的革新迫在眉睫。

二、普通高校开展国防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1.扩展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内涵。国防体育活动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对国防观念的理解,在内容实施方面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可充分利用学校场地与基础设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例如,让学生掌握轻武器的使用,进行军用枪实弹射击;通过学习军事地形学,了解掌握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开展军事定向越野比赛等。使学生在放松、快乐的科目实践中,直观认识相关的国防军事技能。

2.是对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的有效考验。在高校引入国防体育活动,这一举措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高校开展军事化体育训练教学,一方面可以在教师团队中建立适应国防体育教育的管理模式与激励体制,使教师在增加自身国防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高国防体育活动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国防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国防观念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3.为国家储备国防后备人才。高校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国防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在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从小在父母保护下娇生惯养的大学生而言,参加国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充分磨炼他们的意志,形成一定的组织观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也有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国防体育建设一直是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社会群体,无疑是未来国防建设的坚实基础,也是国防强大的后备力量。因此,国防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为国家国防建设储备专门人才等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国防体育活动进入高校的策略

1.完善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模式。高校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教学宗旨就是“教育树人”。为增强国家新一批接班人的综合素质,统一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营造人人参与讨论国家政治军事的校园气氛,高校纷纷将国防体育活动引入体育教学当中,这是国防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部署。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规范性是实现国防体育活动开展目的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应普通高校发展的国防体育教学体系,这就导致普通高校开展国防体育教学的方案始终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了必要的实践指导,从而阻碍了高校国防体育活动教学规划的有效实施。事实上,国防体育活动远远不止简单的体育锻炼,它是与实战技能操作密切联系的特殊训练。例如,国防体育活动中经常开展的军用枪射击、障碍跨越、单兵战术、军事定向越野、军体拳训练以及无线电测向、防空逃生等等,这些军事化的训练项目不仅深化了国防体育活动的实施内涵,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国防观念,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目前这些国防体育活动正在各高校有效展开,对于高校国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势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将学校的环境优势与外界社会力量相结合,促进军事化训练活动的开展,完善国防体育活动的实施模式,提高国防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

2.构建国防体育的长效机制。国防体育活动是有着其基本的实施环节,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仅靠几次报告或活动训练代替育人的效果,这不足以实现长远发展的教育目的。高校应当及时纠正观念,消除国防体育活动只是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的突击训练这一错误想法,正确地认识国防体育活动的实施内涵。战略部署与规划方面,高校需要将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讨论当中,将其实施效果作为重要指标增加到体育教师的综合评比考核当中,从实际行动上践行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意义,使国防体育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制度体系。

3.体现高校各组织对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高校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武装部牵头,学生处、校区管委会、体育教研室、团委等部门紧密配合,合理地建立国防体育活动的制度与管理体系。在学校国防体育教学部门的领导下,广大学生应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到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例如,学校的军事理论教学中,可以将国防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对国防体育形成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利用学生军训期间、国庆节、八一建军节等特殊日子,在全校开展军事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与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在班级教室内,为学生提供国防教育相关的书籍、报刊或音像作品等,让学生随时能够接受到国防知识的灌输。重视高校各组织对于国防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不仅优化了国防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也加深了学生对国防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芳枝,付宏.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的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02).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考核方式 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88-01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学校组织的各种国防教育活动、军事教师组建或学生自己组建(教师义务指导)的军事协会等。在这些国防教育活动中,多数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国防教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听、记、背,没有主动地去学习,也就谈不上对国防知识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听、记、背,考试结束后,学生了解的国防知识很快就忘记了,失去了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 传统考核方式的问题

1.考题保密工作难以保障

在传统的军事理论课考试过程中,无论是开卷或闭卷,每次考试仅能考查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少部分内容,学生总是想方设法了解考试内容,考题的保密工作很难完全做到,因为考题在到达学生考试之前,必经的途径有三部分:出题、印刷、保管,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就可能出现漏题,保密工作很难做到位,对大多数学生也不公平。

2.考题过易或过难的现象时有出现

由于出题教师的不同,教师观点、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每年考题难易程度不同。考题较易,学生很容易取得好成绩;考题较难往往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不及格的现象。对全体的学生很难做到公平合理。

3.个别考题出现差错影响全局

由于以往的考试全校学生考试时使用一套考卷,每次命题教师和主审教师都是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但往往还会出现错字或答案不准确的现象,对军事理论课的考试造成不良影响。

二 “机考”的实行

1.“机考”的优势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计算机已相当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程度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学生在“机考”时操作不成问题。每年考试结束,军事理论课考卷的批阅是每名军事理论课教师的难题。由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较少,每人至少要批阅1000份以上的试卷,工作量极大。“机考”解决了军事理论课教师阅卷多的难题,杜绝了人为操纵考分的现象。在以往的考试中,由于一个考场使用的考卷相同,杜绝抄袭现象十分困难,机考随机抽取试卷,也杜绝了抄袭现象。

2.机考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国防知识

第一,明确考试方式。在授课之初,教师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方式,并明确指出每个学生的考核试卷都是随机在军事理论课试题库中抽取,很难出现在一个考场考卷内容相同的现象,学生想去抄取其他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消除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促使他们不得不主动学习。

第二,明确考试内容。在授课开始之前,将试题库公布在学校网站上,但不要有答案,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主动学习国防知识,做出标准答案,也能及时发现试题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确定试题库试题的数量。试题库考题数量的确定和每套试卷试题的比例为20∶1,即如果要出一套60道题的考卷,那么题库要出1200道题,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考题的范围。试题库的试题有60%在军事理论课本和理论课堂上能找到答案,其余40%的内容在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中没有,学生要想找到答案必须去查找相应的国防内容,主动去学习,通过一定的时间,培养出学生了解国防知识的兴趣。

3.“机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第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军事理论考试是面向全校学生考试,每次考试需要大量的微机和监考人员,学校存在微机数量不足的情况。二是机考成绩作为学生军事理论总分,会出现军事理论课上课人数锐减的情况。

第二,解决对策。分批次安排学生考试,解决微机数量不足和监考教师不足的问题。

“机考”的分数不能作为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总分,否则很可能会打乱正常的军事理论教学,应将平时出勤分数和平时表现以及机考成绩相加作为军事理论总分,同时再出台一些奖励和加分制度,以促进国防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何政泉等.大学生军事课考核评价模式变革——兼谈西南石油大学军事课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朴再玉.对高校军事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S1)

第8篇

加强国防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为国防教育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国防精神、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法制等是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完全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国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高校校园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这实际上就是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只有把国防教育搞好了,才能使关心国防建设、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勇于为国防献身成为青年学生的公德和自觉行动,这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2]。高校国防教育涵盖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毅力、情操、品格、纪律、精神、生活等的一次全面的锻炼过程。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当前大学德育教学在实践环节的缺陷,使大学生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实际体验作为军人的甘苦与奉献精神,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学会如何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在自律与他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丰富了大学德育教学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一项综合性教育,其主要形式是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还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与国防体育活动。开展这一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通过军事知识的传授,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国防教育对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由于国防教育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能使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发展智能,提高技能,对完善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军事思想、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等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而队列、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其中许多课程本身又完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如学习军事地形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识图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用图方面的实际能力;学习轻武器射击科目,不但要求学生明了机械构造、射击原理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枪械的性能、用途,学会操作方法。因此,国防教育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的教育,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智力素质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军事技能训练科目,不仅要开动脑筋去理解,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去训练。当前大学生由于脑力消耗太大、体力活动相对不足,导致体质较差,迫切需要这种体力活动来增强体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军事技能科目的训练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另外高校国防教育虽然不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但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概括起来讲,一是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国防教育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军人顽强、勇敢的优良作风,给学生留下了生动、直观的印象,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他们明白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增强了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总之,身心素质的提高,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乃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措施

思想观念是先导,只有对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国防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保证。国防建设力量的强弱,固然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也与国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密切相关。只有认识到这一点,高校才能从根本上深感责任的重大,才能使高校的国防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为此,高校必须强化三种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国家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突出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是当前学校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和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荣,以损害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升华为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政治觉悟、一种必备的精神素质和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战争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目的,唤起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利益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使大学生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直接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为中心的国防意识,使大学生达到自觉维护民族利益,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目的。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3]。

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及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军训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在训练中的要求又非常严格,包括严格的纪律约束,严格的动作标准,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的生活管理等等。这些都无疑会使学生领略到一种全新的感受,获取到在其他任何生活实践中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军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锻炼、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紧张艰苦的训练,军人的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精神等,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在军训中,从整理内务、列队到夜间紧急集合,从就餐、集会到日常训练、总结汇报,一切都正规化、军事化、标准化,从军事的角度,学生的思想、习惯、行为都会生根本性的转变。与其它的育人形式有所不同,国防教育的独到之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教育的渗透力和约束力。(本文作者:张旭东 吴文华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 唐山师范学院社科部)#p#分页标题#e#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意识 对策 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尤其南海、等问题由于第三国的介入和干涉,使得局势越来越复杂,矛盾随时都有激化的可能,这对提高国民国防意识、增强国防力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学生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是未来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捍卫者。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所以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1.忧患意识薄弱。和平的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在思想上对战争的威胁产生麻痹,即使是大学生也不例外。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既然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那么战争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有的认为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就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去搞国防;有的甚至认为国家把经济实力搞上去了自然就没有人敢欺负了。

2.国防意识肤浅。有些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认识上,不知道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其中有些安全问题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直接息息相关,比如社会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

3.国防思维简单。有些大学生缺乏辩证思维,看问题容易极端化、片面化。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核武器就不会有人敢欺负我们,谁敢找事我们直接就用核武器灭了他;有的大学生对现代化战争缺乏了解,仍然停留在“人多力量大”的习惯性思维上,总想用人多来解决所有问题;有的大学生则把我们国家在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看作是软弱,不懂得去理性地分析国家在这些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所采取的正确策略。

4.责任意识不强。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保家卫国那是国家军人的事,跟自己无关。即使有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的学生,也只是嘴上说说,真到要他自己为国防建设做点什么的时候,则又退后了。这些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国防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形成的原因

1.长期和平的原因。从上世纪中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几十年来长期处于总体和平的环境当中,即使和前苏联、印度、越南曾经发生过一些领土争端,但那些过去的往事早已被现代许多人所淡忘,甚至有些大学生连那些事是否发生过都不知道。长期的和平环境淡化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也使大学生对国防意识产生了麻痹,国防观念越来越淡化。

2.中小学教育的原因。从学生接受的教育经历来看,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一直都在被高考的指挥棒驱使着,学校和学生分别把升学率和分数作为追求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这是造成学生到了大学阶段国防意识差、兴趣低的一个基础性原因。

3.社会及家庭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的背景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个人的成功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人民没有紧紧联系起来。因此,这也不难理解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差的现状了。

4.高校教育自身的原因。作为高校不可能改变前面提到的三个客观原因,但高校既然作为教育机构,而且教育的是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因此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自身的做法,这便成了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发展非常不平衡。多数学校还没有正式开设军事理论课,仅仅把军训当作国防教育的唯一形式;有的学校把军事理论课看成是一种临时的活动,用讲座的方式代替讲课,忽视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那些即使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的学校往往也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资料短缺、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有的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1]P62。这些是造成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的最关键的原因。

三、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领导重视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当前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的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各级相关领导自身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觉得新生军训就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了,没必要再开理论课程;有的领导觉得这和招生、就业都扯不上关系,下功夫做这些事情不划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此艰巨的一项任务开展不起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了领导的支持,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领导小组,层层责任到人;建立考评机制,制定奖优罚劣的奖惩措施;严格落实专项资金使用制度,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等等。有了制度的保障,大学生国防教育才能得到落实,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提高才有扎实的基础。

2.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专职军事教师人数不足,师资队伍建设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军事课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课程,大部分地方高校没有类似专业,所以教师来源渠道狭窄;二是由于受到职称评审的影响,其他专业的教师不愿意转为专职军事理论教师;三是高校职员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给管理人员兼任军事理论课教师带来负面影响,“双肩挑型”军事课教师的培养陷入困境[2]P32。因此,面对这一较为特殊且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解决的途径不外乎两个:一是在校内选拔一批有一定教学经验、开拓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集中研讨、外出学习、参加论文评选等活动,快速成长起来,成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常备力量;二是在校外尤其是从地方军队或军事院校聘请专门的军事理论专业的人才,来学校兼职军事理论教师或不定期做军事知识讲座和国内外热点军事问题报告。这对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加强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高校应把军事理论课设置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开设军事理论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提高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是突出重点。军事理论体系内容庞大,但军事理论课一般只有36个学时,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突出重点,取舍有度。二是灵活安排内容。在讲课过程中,紧跟国际国内形势,适时插入当前新闻热点问题,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灵活组织教学形式。一是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信息量也比传统教学大得多。二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理论传授以外,多开展观看经典军事题材影视节目、热点军事问题讨论、国防政策法规探究等互动式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三是增加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军事纪念馆、军事博物馆、革命遗址、科技工业园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另外,可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比如开展国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将学生课外活动有机纳入学校国防教育体系之中。

4.拓展军事训练的内容和范围。新入学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是在校大学生专门、系统地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技能的主要途径。学校历来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对学生参训和教官施训的要求都很高,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作为在校大学生唯一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的机会和渠道,更加深入地拓展军训的内容和范围,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军训期间,除了条令条例、队列训练、内务卫生等学生全体参与的项目外,学校还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军体拳、擒拿格斗、交通指挥等训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结合学生意愿和学校施训条件,积极拓展学生参加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和领域,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军事地形学、野战救护、防空袭、防核化生武器等内容的军事训练,强化提高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积极协调承训部队开展武器装备展示、单兵武器操作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增长学生的军事知识。[3]P18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开展轻武器的操作使用、军营一日参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

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校国防教育职责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性工作。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研究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和新途径,努力提高国防教育水平,才能够有力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大学生,为国防安全后备力量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坤生.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J].文理导航,2011,(17).

第10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

一、引言

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教体[1985]001号)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以来,各普通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不同程度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国防后备役队伍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国防教育效益的特殊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国防教育在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益,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对开展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益观念,实行“粗放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开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促进高校认清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强化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国防教育效率和效果都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它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国防建设的问题,又有公民素质教育的问题。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来说,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上,即通过教育在公民的心中筑起一道保家卫国的心理长城,而且要培养公民较强的国防行为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国防义务,从而达到巩固国防的目的;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和毅力品德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功效。所以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是国防效益和育人效益的综合。高校国防教育效益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略性

国防教育效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涉及到国家和个人最高层面的利益问题。纵观世界发展,弹丸之地的瑞士之所以能屡次避开战争的侵扰,傲立世界强国之林,正是源于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收益。而屡遭战争浩劫、积贫积弱的国家都是因为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脆弱。所以,国防教育的效益是居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的收益。

(二)潜在性

一是国防教育直接效益在和平时期是不明显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时就会显现出来;二是高校国防教育效益并非独立显现的,而是体现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领域等各个部门效益之中,尤其是体现在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其间接效益价值甚至高于直接效益。

(三)长远性

一是体现在其培养的高素质国防人才在国防实践中是长期发挥作用的,而且产生的国防效益越来越大,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二是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在国防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和形成的健全人格、良好素养能有效地推进他们的事业发展和走向成功,让他们终身收益。

(四)复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物质领域的,又有精神领域的;既有显性的效益,又有潜在的效益;既有国防建设领域的,又有其它社会领域的;既有现行的,又有潜移默化、逐渐呈现的,体现出复合性的特点。

三、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效益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需要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综合相关要素和信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基于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战略性、潜在性、长远性和复合性特点,其评价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专业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需要评价人员和评价对象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实现。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除了秉承相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需紧密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个性特征综合进行设计。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并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高校国防教育的育人效益和国防效益的实现分别体现在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国防精神养成、国防知识掌握和自觉的国防活动开展方面。另外,高校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其自身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也是国防教育实施的结果,同时为国防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同样反映出国防教育的效益。因此,评价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要素主要在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实施主体的教育保障5个方面,它们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1.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的重要精神因素。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形成并固化于头脑中的思想意识,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因素有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国防形势观、国防义务观和国防建设观。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历史、现状、发展、规律、本质等的认知、评价和预期;国防形势观是对国家安全现状及其防务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国防义务观是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职责认知;国防建设观是对国家国防体系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2.国防精神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国防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信念、国防奉献精神、革命纪律性和牺牲精神四个方面。大学生的国防奉献精神反映在大学生接受部队挑选、主动服兵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革命纪律性反映在大学生对三大条令的认同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牺牲精神反映在国家国防安全受到威胁时大学生牺牲个人、保卫祖国的信念。

3.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只有熟练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才能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大学生国防知识体系主要反映在对现代军事知识、现代武器知识、现代防护知识和国家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上。

4.国防活动

国防活动是大学生在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指引下,自觉开展国防宣传、国防教育活动的总称。大学生自觉的国防活动的开展,反映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状态,同时又是学校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延伸,能提高国防教育效益。评价大学生国防活动效益的要素有国防活动体系建设、国防社团组织建设、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军事体育开展、军事选修课开设等。

5.教育保障

教育保障是高校为开展国防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国防教育保障是取得国防教育效益的必要条件,在当前高校办学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它又是国防教育效益的直接反映,因为理性的办学者只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追求投资的效益。评价高校国防教育保障要素有学校军事课的定位、主讲教师数量及素质、教学课时与学分、军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五个方面。

据此,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

表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根据大学生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学校教学保障方面建立起普通高校国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面临的任务是把种类众多的特征指标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论。

在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为定量指标,可通过统计数据获得;有些为定性指标,只能采用主观评价法获得,而且要求最终的结果能够量化,具备可比性。对于这样的评价问题,常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即用模糊(Fuzzy)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过程如下。

1.构建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单层综合评价模型

设U={u1,u2,…,un}为n种因素(评价指标)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V={v1,v2,…,vm}为m种评价结果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评语集。一般的,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故因素的权重分配可视为U上的Fuzzy集,记为

A={a1,a2,…,an}∈F(U)

其中a=1,a表示第i种因素的权重。

另外,m种评价结果也并非都是绝对地肯定和否定,故综合的评语B也应看作为V上的Fuzzy集,记为

B={b1,b2,…,bm}∈F(V)

其中bj反映了第j种评价结果在评价总体V中所占的地位。

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R的像(向量)R(ui)=(ri1,ri2,rim)叫做单因素评价,它是V上的模糊子集,其中rij(0≤rij≤1;i=1,2,…,n;j=1,2,…,m)表示从因素ui考虑该事物能被评为v的隶属度。将模糊映射R的全体像(向量)并列起来得一单因素评价矩阵R,称综合评价的变换矩阵。

R=r r … rr r … r…r r … r

这样,当权数分配和变换矩阵为已知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即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的初始模型:

B=A・R=(a,a,…,a)r r … rr r … r…r r … r=(b,b,…,b)

通过对因素集的划分,上述模型亦可扩展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它就是将初始模型应用在多层因素上,每一层的评价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价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其具体方法这里不再介绍。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一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有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前者属于主观赋权法,能够反映决策者的偏好,适合于各指标间关联性较低的情况;后者属于客观赋权法,更加适合各评价指标间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情况,能够减少评估权值的工作量。基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所选择的指标特性,我们选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我们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次,确定了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目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常以1―9标度法表示。各级标度的含义见表二。

表二1―9标度的含义

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n个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aij}。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aij>0,aij= =,a=1。

(3)计算权重

①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M=a i=1,2,…,n。

②计算各行的M的n次方根值;= i=1,2,…,n。

③将方根向量(,,…,)T归一化,得排序权向量w=(w,w,…,w)T,归一化计算如下:

w=

即为所求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一般由一群专家(一般为10人)给出,其数据是否合理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检验过程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②查同阶矩阵平均一致性指标RI(见表三),其值是根据大量随机构造的指定阶数的正互反判断矩阵求出的平均一致性指标)。

表三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③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当CR=0时,A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R≤10%时,一般以为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10%时,A具有非满意一致性。一般以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合理,否则就必须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三)指标度量和标准化

上面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综合指标设计为5大类22个小类,这些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这里要将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和标准化,以便于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1.定性指标的量化

定性指标的量化一般是利用专家调研法进行模糊评定。根据G.A.Miller的研究表明,在对某指标属性的若干不同对象进行判别时,普通人所能正确区别的属性等级在5―9级之间,这里将我们将评语集分为五个等级,即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其赋值分分别为100、80、60、40、20。拟定因素评语集的评价标准略。

2.定量指标的标准化

对于一些能够准确度量的定量指标,这里需要依据其对国防教育正向影响关系选取合适的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从其本质上可分为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三大类,其评价结果没有太明显的差距,故一般情况下采用最为简便的方法―直线型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y=20+×80

其中x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度量值,y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标准化值,minxui与maxxui分别是指标uj在所有样本高校中的最小和最大度量值。计算结果对照等级评价矩阵归入相应评价等级。

(四)综合评价结果量化并分析

根据前面评语集的赋值,得等级评价矩阵P=[100,80,60,40,20],则综合评价量值S=B・P。再根据S的大小,对照评语集赋值查出相应的等级评语,这个评语即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最终评价结果。

四、结语

我们根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构建了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将模糊数学方法引入评价过程,应用专家意见法评定指标评分和取值,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向量单值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和更具可比性,也使得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更为方便快捷,更具可信度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张正明,章涵恺.浅谈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J].三江学院学报,2009.(12):13-17.

[2]白华,张骞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2007,(2).:54-56.

[3]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评价要素[J].福建论坛,2008,(4):28-30.

[4]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96-98.

[5]毛芳才.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59-61.

第11篇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宣传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8-0020-02

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宣传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应用范围广泛,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教师要运用宣传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国防事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对振兴中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着重对宣传教育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一、宣传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宣传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教育对象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相关的目标、计划、规章制度,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教育对象自觉地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育的人本原理认为,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宣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就涉及与学生的素质完善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更要用精神动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出色地完成各项国防教育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大学生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提高的。宣传教育方法不仅是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热情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1.宣传教育方法的特点

(1)先行性。宣传教育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把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任何一种教育规章制度的实施,都要注意事先向大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此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应事先预测大学生对此会有什么反应,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措施,从而强化其正面效应,抑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2)针对性。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对象若不同,其思想基础、性格类型、价值观念和内心需求也有所不同。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形式主义倾向;要注意教育性,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对象的思想脱节;要加强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灵活的教育艺术。

(3)疏导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是不能奏效的,更不能依靠粗暴的训斥和简单的惩罚来处理问题,否则会使矛盾激化。只有注重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表率性。教师运用榜样做宣传教育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表率、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身教重于言教,高校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事事做出榜样。因此,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广泛宣传榜样人物,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而且自身也要注重言传身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2.宣传教育方法的作用

(1)导向作用。舆论导向作用,是宣传教育方法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朝着理想目标前进,引导大学生认识国防的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让大学生对国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注重与时俱进,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使国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灌输作用。这里所说的灌输,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措施等进行公开宣传,使大学生充分领会精神实质,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它同“满堂灌”“填鸭式”等生硬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现在有不少教师回避谈灌输的作用,完全是一种误解。

(3)教育作用。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相协调。国防正逐步走向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国防事业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不斷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激励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激励他们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而奋斗。

三、宣传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

在国防教育工作中,宣传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宣传教育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对其他教育方法的实施也有很大的支持作用。首先,在国防教育工作中,运用宣传教育方法的重要条件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一个班级形成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风气,大学生就能坦诚地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这无疑为宣传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大力宣传有关国防法规和政策,调动各方面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贯彻执行有关国防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的效果,与教师所进行的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关。再次,注重提高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些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宣传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在很多情况下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尤其是当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自觉性较低时,教师孤立地运用宣传教育方法有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运用宣传教育方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二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相结合,三是宣传教育与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四是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五是宣传教育方法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四、改进和完善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

宣传教育是国防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完成具体的教育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紧抓好国防教育工作,离不开宣传教育这一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相互碰撞,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国防教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国防教育工作者应在掌握原有的宣传教育方法基础上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进,有所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首先,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注重经常性与具體化相结合。以往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往往是职能部门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突击性、一阵风式的宣传教育,使得大学生对职能部门进行国防教育有时松时紧的心理印象,因而对国防教育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一般性的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必须与深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相结合。要利用现代化媒体,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大学生,多开展送知识、送温暖、送政策、送感情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改变大学生的思维定式,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将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引向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再次,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必须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努力掌握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完成国防教育的光荣使命。

五、研究和完善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艺术

首先,要讲究教育时机。讲究教育时机,指的是善于选择和捕捉对特定对象进行特定内容宣传教育的最好时间。一般说来,宣传教育工作贵在及时。时机本身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及时捕捉最好的教育时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往往是事倍功半。其次,要讲究引导艺术。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讲究引导艺术,提高教育引导水平。要把握好“度”,研究宣传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需求。

六、提高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学习与培训。除了学习关于国防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外,教师还要认真学习并掌握有关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为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主管部门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对国防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进行宣传教育的水平和本领。其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少唱高调,讲究方法,真正把国防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再次,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国防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以投入多少来衡量教育工作的好坏,要重点看大学生接受了多少、懂得了多少。

七、结束语

总之,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为此,国防教育宣传工作也必将不断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研究和改进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艺术,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工作,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慧敏.新形势下大学国防教育之我见[J].教育探索,2012(03). 

[2]常芬,车纯贤.依托高校宣传阵地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J].时代教育,2016(06). 

[3]白国仁.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创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吴咏梅.论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08). 

[5]吴咏梅.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7). 

第12篇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make them establish the ideal of "be prepared"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nation's rise and fall as own mission. Enhanc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awarenes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o primarily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urgency, responsibility and martial awareness.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意义;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awar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mean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79-01

1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当代的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年轻单纯、朝气蓬勃、充满激情但又容易偏激,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就业压力加大的影响下,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越来越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由于国际环境正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和摩擦往往认识不足。和平与发展仍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威胁仍然存在。西方文化以渗透的方式在全球迅速蔓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优势,借助互联网、影视文化等途径,对我国进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影响,想尽一切办法争夺我国青年一代,妄图“西化”、“分化”我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1.2 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一些学生眼中,参加国防建设乃是军队的事,为国防事业奉献甚至流血牺牲都是在战争中才有的。并且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偏重于学习专业知识,认为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和军训都是浪费时间。据某高校调查统计,85%的大学生不知道防空警报不同响法的不同含义;70%的大学生不知道哪天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国防建设的生力军和捍卫者。因此,增强在校大学生国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培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意识培育,使大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当代大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不仅有助于增加知识面,开阔眼界;而且能够拓宽思维空间,消除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同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它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素质。

2.2 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迫切需要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努力培养新型国防信息化人才,才能适应国防信息化建设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例如,美国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地方大学的毕业生。高技术战争的兵员补充,其相当一部分必然来自于高校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当地大学开展国防教育,将直接为国家培训预备役军官和做好兵员动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国防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只有人们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在他们年轻的心灵里撒下保家卫国光荣的种子,具有重要的意义。

3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对策及建议

增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防止西方“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应注重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三种意识”:

3.1 忧患意识当前我国暂时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式并不容乐观:,问题,东海划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南沙问题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安而不忘忧,对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必要的危机感、紧迫感。

3.2 责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因此,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作为国家公民,每一个大学生都义不容辞,应该时刻准备为国防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3 尚武意识尚武精神是指:崇尚军事职业,重视国防建设,在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敢于挺身而出,不惜做出重大牺牲,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崇军尚武教育,就要教育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学习人民军队的优良品质和战斗作风,通过这些学习激发他们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和献身国防的热情。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搞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可以很好地为国防建设服务,为促进祖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秀勤.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