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时间:2023-06-22 09:3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流行音乐唱法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 流行唱法 审美观念 教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加快,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中一股强劲势力,其地位也越来越高。各高校为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逐渐把流行音乐演唱纳入到声乐教学中。不过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现根据本人多年执教的经验,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改进教学观念

目前,流行音乐演唱在教学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声乐独特魅力的培养,难以让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共鸣,因此,流行音乐演唱缺乏个性表现,体现不出原汁原味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观念。首先,正确认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美声和民族的演唱教学是流行音乐发声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但并不代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附庸,如果按照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流行音乐作品内涵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要求在借鉴民族和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其次,端正演唱教学的观念,譬如有些人推崇流行音乐演唱方式的随意性,认为演唱方法的讲究会让音乐失去流行和时尚的味道,事实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尽管流行音乐演唱没有其他声乐表演那样相对的固定模式,但学生只有在科学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流行歌曲的内在表现力挖掘出来,真正实现流行音乐演唱方法的传承。最后,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演唱技能和理论的结合,在理论学习铺垫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演唱实践,两者结合在一起展开综合教学,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流行音乐演唱人才。

二、加强艺术实践

“脱离实践的歌唱教学是徒劳的、本末倒置的,实践是最终的目的”。①教学都是为实践服务的,流行音乐演唱的流行性、时尚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实践演出中、时代潮流中去发展、成熟。流行演唱讲究个性鲜明,最主要的是歌手还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学生在初学阶段以模仿为主,逐步学习后就要慢慢确立自己的风格。如王菲的声音纯净空灵、韩磊的声音大气十足、韩红的声音收放自如、杨坤的声音沙哑柔情,流行歌手个性十足的声音打破了民美唱法“千人一面”的音色和声线,这也是大家喜爱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自身风格的确立很大程度要在艺术实践中得以实现。新生的“民通”和“美通”唱法也是在艺术实践中,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潮流的更新而产生的,如今也逐渐成为流行音乐演唱的一种新形式,像谭晶、汤灿、祖海,她们的演唱就加入了流行演唱的方法。另外,流行演唱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舞台形式的多元化,也决定了流行演唱必须走上舞台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舞美、灯光、音响甚至高科技的加入,组成了流行音乐演唱的新形式。单纯的课堂教学、音乐厅演出,远远不能满足流行演唱的要求和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市场、走向大众是非常重要且不能舍弃的一个环节。

三、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

可以说几乎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要首先学会识谱,这就会提到乐理、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这些相关科目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音高、音程、调式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并通过视唱和练耳课提高听觉和发音上音高的准确性。我们常说,一个歌者必须有一副好的耳朵,其意义就在于歌者的音准和节奏是其歌唱的首要元素。歌唱技术是依托音乐得以表现,音乐本身是音高、节奏形成的旋律,人声发音就必须与音乐相结合,逐渐使听力达到能够很好地分辨音高、音色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学习音乐与歌唱的开始。因此,基础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歌手乐感的一种重要环节。

四、夯实声音的基础

对声音基础的训练可以有几个阶段。“声音基础训练是歌唱行为的一切出发点”。②初级发声训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音域不要太宽,只要呼吸能够均匀地支持发声,不太单独强调发声器官某一部分的作用就可以。呼吸还讲究一定的方法,并且歌唱需要一定的呼吸能力和气息的运用能力。即便是初级的歌唱者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支持,才能把音乐演唱完整,才能在字上给气。因为,流行音乐演唱更多的是字与气的融合,而美声唱法更多的讲究共鸣(腔体)与字的结合。应当明确,有了呼吸的支持,但不等于有了能够完成歌唱的呼吸能力。呼吸作用于嗓音,这样才可以发声,有好的嗓音没有好的呼吸也是发不出好的声音的,更谈不到好的歌唱。

中级程度的发声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嗓音与呼吸配合的张力和柔韧性,达到能够控制声音的强弱、大小、高低等因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驾驭住作品,才能表现音乐的婉转起伏,高亢嘹亮,以及各种音调不同、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人不赞同流行演唱带有方法,那样会使音乐和表现不自然,失去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其实不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方法无定式,能力皆需之。试想,当歌手能力达不到演唱作品要求时,必然流露出声音、呼吸等方面的缺陷,甚至造成音准、节奏的各种问题,这也就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歌者歌唱能力的缺陷,而歌唱能力就是来自于方法和训练。再有,方法运用不成熟会给人的印象有些刻板或做作,这在民族唱法歌手中比较明显,流行歌手大多是在声与字的结合上容易出问题,而字声结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气息的问题。

高级阶段的发声训练是在获得呼吸、声音等歌唱能力的前提下,使之升华的阶段,这个阶段属于寻找自我定位阶段。通过初级和中级阶段的训练,歌者已经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可以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的演唱风格,如:爵士、摇滚、布鲁斯、民谣、音乐剧等。能够将自己最靓丽的光彩展现出来,并以此带动多风格的演唱。这个阶段是需要歌者不断摸索和巩固的阶段,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个性”方面下功夫,同时兼顾风格与技术结合。如:杨坤演唱的《无所谓》与央视第十五届青歌赛王晰演唱的《无所谓》是同一首歌曲,音乐与风格理论上讲是一样的,但是两位歌者演唱的效果大不相同。听前者的演唱,好像在诉说自己对情感无所谓,其实内心很纠结,还没有从漩涡里挣脱出来的感受;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心里的纠结已经过去,心态轻松释然。其根本原因是歌手的声音特点,前者略带沙哑的嗓音给人不安定的感受,声音在哽咽之中流露出悲伤色彩;后者嗓音浑厚,松弛流畅,给人稳定和飘逸感。

五、深挖作品的情感表达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是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③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激动、高兴、悲伤等等。流行音乐歌唱的情感表达主要是指演唱者对作品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从作品的音乐语言和歌词中获得的不同程度的生理或者心理体验,并以歌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自古以来,歌唱活动作为一门情感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其目的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深刻的真实情感。流行音乐演唱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基础上,争取做到以情促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情感表达的效果。因为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性地位至关重要。

六、强调流行音乐演唱的细节化

“演唱细节是指演唱中具有能够让人品味咀嚼的成分,也就是在行腔、咬字、气息、力度、感情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个性化处理。”④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最能体现出细节的差异,没有细节的歌手只是用声音唱歌,而有细节的歌手则是用心唱歌。但是,所有的演唱细节都是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的,若声音的能力达不到,细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演唱没有技巧是不行的,但是有了技巧而不会处理也会失去演唱的意义。声音条件可以是天生的,但是演唱细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积累,从声音的感悟上升到心灵的感悟,才能体现出细节化的演唱能力。所以说要唱好一首歌,除了必须通过反复磨练来获得好的音质音色外,更要注重细节的问题。细节问题也是当下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声乐教师只重视声音的技巧,而忽略了演唱的细节,教师没有概念,学生自然也就得不到引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演唱细节的处理是不可教的,是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长期积累的结果。让学生树立起细节化、个性化的演唱概念值得提出。

七、结语

流行音乐演唱与其它唱法的共通性和个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一,要在切实掌握各种唱法共通性发声方法的同时,认识和把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规律,努力改变自发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性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要从共通的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流行唱法声音的个性特点,即从呼吸状态、发音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方面,寻找流行歌曲演唱的合理性和最佳点;其三,无论个人喜好,流行唱法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式,其多样性、大众性的演唱特点显而易见,已经成为受众人数最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对其教学的研究也是音乐文化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一项要务。

参考文献

[1]刘刚.《声乐》[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2]张亦乐.《流行音乐演唱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王长周.《音乐表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李兴宇.《流行唱法教学曲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注释:

① 刘德山著《流行音乐演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②张振明主编《声学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第2篇

(南京艺术学院 流行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本文基于多年流行音乐演唱实践和专业教学实践,着重从发声训练方法、歌唱状态、声音统一三个主要层面,对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总结。旨在探讨流行音乐演唱与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一并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元音;说话;喊;位置;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op Music Singing

YAN Ming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相对于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来说,是一门新兴的专业。长期以来,很多人包括一些艺术院校中的声乐教师都认为,演唱流行歌曲不需要方法和技巧,不讲究音色,只要乐感好一点的都可以唱好,甚至还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高雅的,流行音乐是低俗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纵观当今国内外流行歌坛,流行歌手和美声歌手同台亮相是数不胜数,流行歌手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舞台,流行唱法的魅力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应该说流行唱法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如日中天”。随着流行音乐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我国部分音乐艺术院校已相继开设了流行音乐相关专业,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已被纳入高校教育之中。由于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和“美声”、“民族”唱法相比,它的理论性研究还并不完善,许多执教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教师也处于探索阶段,都是凭借自己个人的演唱经验教学,基本上所有的声乐基础理论、师资资源都出自美声、民族等传统演唱体系,这大大阻碍了我国流行歌曲艺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那么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方法究竟该如何进行呢?这还有待于更多的人来进行探讨和研究,需要有志于流行唱法研究的专业教师及各艺术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和研究。笔者在艺术院校从事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已经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发声训练

就流行演唱的声音特点来说,它大致可分为气声、真声、假声、混声、轻声、喊声。笔者认为,无论何种演唱都是靠声音来表达音乐内容的。不管什么唱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即真声)是唱好歌、打动听众的前提,流行唱法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学习流行音乐演唱发声的初始阶段,首先是要充分开发嗓音的潜能:在打开发声腔体的基础上,进行真声发声练习。而所谓真声就是指声带完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真声的特点是音质浑厚而结实。最能体现真声的音区是人的自然音区。不少初学者在演唱时,常见有气无声的现象――有好的条件却无法运用。而如果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大声呐喊时,却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发现,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了自己嗓音的潜能。了解了这一点,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流行音乐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作用于音乐艺术发展后,在音乐艺术的园地中所绽放出的一朵文化奇葩。后现代思潮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肯定个体的创造性――重塑自我形象。它反映在声乐演唱上,就是追求声音的个性化。而大千世界中,每个人的声音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可以认为,用自己真实的声音歌唱,是后现代文化对歌唱者的本质要求。

美声唱法在歌唱中追求“竖”的管状和头腔共鸣,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点”相对比较集中,声音较明亮,讲究穿透力。而对于流行唱法而言,不强调所谓的共鸣,声音的集中与否也并不重要,集中的声音音色会“亮”一点,而不集中的声音,音色则“暗”,但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形成自己的声音特点。当然流行唱法的“亮”并不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所要求的那种具有穿透力、富有共鸣的“亮”,它仅仅是指嗓音的亮度。开发自己真实的声音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以“ei”复合元音进行开口音训练

练习的第一步是以“ei”复合元音进行开口音训练,“ei”复合元音可以使喉咙处于最自然放松的状态,放松喉头和打通喉咙的最好方法就象打哈欠。一般来说,美声唱法是在“共鸣”的基础上,尽量使声音“竖”起来往“上”走;而流行唱法则要求声音“扁”一点,舌头横向拉紧,口形自然向左右两边横向打开,声音是靠前的。汉语拼音有“阴”、“阳”、“上”、“去”四声调,其中“去”声调,在力度上要大于其它三声调,相对具有爆发力,声音好控制一点,通常可以用“去”声调进行开口音训练,先从单个字开始练习,例如“累”、“倍”、“媚”、“味”等,再进行词组练习,如“妩媚”、“浪费”、“劳累”、“宝贝”等,每个字都要求用饱满的气息、力度去大声的读出来,要求位置统一、音色统一。

2、结合“a”、“ei”元音进行开口音训练

以同样的方法再进行“a”元音练习。练习的第二步是以“i”元音进行发声练习,由于“i”元音属于闭口音,发声时口腔相对较扁,学生在做练习时,会出现紧张和挤压声带现象,这时一定要结合开口音发声方法,让学生知道在做闭口音训练时,也要有口腔打开的意识,要有空隙感。闭口音相对开口音来说,声音比较集中,而开口音的声音要散一点。因此在学生在做闭口音训练时,要有打开意识,而做开口音训练时要有集中意识。培养了这些意识后,再用“ie”复合元音进行发声练习,一段时间后,声音就能统一了。等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单个字和词组进行练习。要求同上。

3、以“u”、“o”元音进行发声训练

练习的第三步是以“u”、“o”元音进行发声练习。在唱“u”元音时,大多数学生双唇都很紧,呈现噘嘴状态,而唱“o”元音时,会呈现美声唱法的“竖”的感觉,声音极不自然。因此,在用这两个元音进行发声练习时,可以结合英文字母的发音给学生进行训练,如“u”元音,如果仅仅使用汉字“路”、“不”、“目”等,学生在吐字时,字头咬得很紧,双唇向前噘起;而英文单词,如“look”、“book”、“moon”在吐字时,字头和双唇都比较放松。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时认真体会上列汉字元音与英文单词音节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歌唱时正确的口腔、嘴唇状态。“o”元音,汉字“宝”“好”“老”和英文字母“box”、“how”、“low”相比,英文字母发声口腔没有“竖”的感觉,声音也比较松弛。“ o”元音训练也可以采用二者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练习,熟练掌握汉字中的几个主要元音发声的窍门。在找到这些窍门后,即使对于“u”、“o”这两个不太好发的元音,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很快就能掌握。

在这三个步骤训练中,还要结合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给学生选歌时,最好歌曲的歌词都能归韵到所学阶段的元音字母上,这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辩别自己歌唱时和平时发声状态的统一与否,有利于学生将说话和歌唱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声音很快就能“拔”出来。

二、关于歌唱的心理与肌体状态

美声唱法在教学中,较多地强调喉头的状态。受到这种歌唱观念的影响,一些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也袭用了这种模式和观念,进而使得喉头问题也成为行音乐演唱研究的重要对象。诚然,喉头状态的确是任何歌唱都无法回避的环节性问题,不过,就流行音乐演唱对声音个性追求这一点来看,其喉头状态这一概念已与美声唱法之间存在着重要差异。

1、以“说话”寻找歌唱状态

学生在开始进行真声练习时,通常都会扯着嗓子喊,气息不流动、喉头挤压,喉部肌肉僵硬,致使发声很不自然,歌唱时则更加呆板,不流畅。喉部肌肉是头腔和胸腔连接处,喉部肌肉如果不放松,势必会造成胸腔和头腔的气息不流通。而气息不流通了,声音肯定也不流通了。所以喉部肌肉的放松很关键。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说话时,都会振动声带,只不过在音量上有着大小的区别,通常我会让学生寻找近距离说话和远距离说话的感觉――其结果肯定是,近距离说话音量小,气息弱,声带振动小,相反远距离说话则音量大,气息强,声带振动大。我们在歌唱时,需要更大的音量,更强的声带振动,因此在学生歌唱之前,可以首先让他们先学会“说话”,而且是大声的“说话”。只要你能把“话”“说”好,就能把歌唱好。当然这里所谓的说话是有方法、有位置的说话方式,学生在大声说话时,喉部肌肉都很放松,而我们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说话时的那种自然、松弛。很多学生在歌唱时缺少的就是这份自然和松弛,一进入歌唱状态,他们立刻就会紧绷,甚至是“气浮”、“声紧”。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运用上述办法,让学生寻找一种在旋律上“说话”的感觉,把歌曲中的低音、中音、高音部分分别想像成轻声、大声、喊声的说话方式,尤其是在演唱高音时这种暗示非常重要。

2、以“远、近”感代替“高、低”感

从人的一般感觉上看,似乎高就意味着上,低就意味着下;高给人的感觉是纵向。因而学生在练习或演唱高音时,总是伸长脖子极力向上“够”,好像这样做就能“够”着那个高音了,可事实上是永远也“够”不着。这也充分说明纵向容易给人造成高不可攀的、“悬”的感觉,“悬”的感觉会导致气息不流畅。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种角度来体会高、低音歌唱状态,即把“高”用远来替代,把“低”用“近”来替代。“远”和“近”给人以平视的感觉,而平视则永远位于前方、只是距离不同而已。但平视则给人暗示着很踏实的心理状态,踏实则气息通畅,易于流动。

高音与低音相对,音量较大、力度较强;远与近相对,音量较大、力度较强。我们可用喊人来仔细体会这种状态:如果此人离你很远,你的直觉会告诉你,一定要放大音量,加强力度去喊。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声音的传播与音的高低、音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在练习高音时,可以寻找一种向远处喊人的方法去练习,也就是让自己踏踏实实的去演唱高音。不少学生一唱到高音时,就不敢放声高歌,甚至在还没有发出声音的情况下身体就早已处于紧绷状态,那是因为他们惧怕高音,以为浑身发力必然会“够”得着高音。当他们运用向远处“喊”人的状态去唱高音时,结果就不一样了,僵硬的肌体瞬间就会放松下来:阻力没有了,气息也流畅起来了,高音自然也就因为没有负担而顺利地出现了。

学生在进入歌唱状态时,下巴、面部肌肉、双肩等必须放松,而声带、肋骨、横膈膜等必须积极地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歌唱时,身体的机能要该松的松,该紧的紧。作为一名歌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放松了,肌体也就放松了;而肌体放松了,喉咙也就放松了。

三、关于高中低音区的“统一”

任何人在接受一个新鲜事物时,总要经历从不知到自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反复的练习,练习多了就会从最初的不自然转向自然了。每个初学者在歌唱时都要经历一个呆板、不自然的过程,很多学生都觉得原本是会唱歌的,自从学了方法以后,反而不会唱了。实际上,学生觉察到自己唱的不好,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认识在进步――因为你现在正处于一个摒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的过程中;当新概念还未完全掌握,不会唱歌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督促学生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这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学生对自己的歌唱进行了判断。那么对于流行音乐演唱来说,判断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呢?依笔者的经验来看,歌唱时高、中、低三个音区的统一是最主要的。因为三音区的统一意味着歌唱状态的协调、自然,也意味着歌唱风格有了产生或形成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各音区的统一也是欣赏者进行“三度创作”的必要前提。

1、坚持真声演唱理念

当今国内外流行歌坛的实力派歌手,他们无不是能高能低、能强能弱,上下控制游刃有余的高手。没有高音的歌手决不能算是一流歌手,但能唱高音的人未必就都是好歌手――唱好中低音也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只在演唱高音部分时,才知道要加强气息和力度,放开声音高歌,而忽略了中低音部分,尤其是低音部分,总是有气无声。需要强调的是,声音再低,底气也要足,也要坚持用真实的声音去唱歌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低音是“实”的,而非“虚”的,低音才会有一定的质感。但最为关键是能否把这三个音区的声音衔接好,过渡得自然。有的学生高音区音色很漂亮,但中、低音区音色却浑浊,没有质感;有的学生中低音音色非常漂亮,而高音区音色尖而细,这就使得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注意歌唱音区的统一。

2、建立相对固定的发声“位置”

弱而不虚、强而不冲,是“统一”的外在特征;声音力度是“统一”的内在要求。但从具体歌唱技法上看,声音“位置”的稳定性是声音“统一”的基础。很多学生在歌唱时,经常会出现发声位置随着音高的改变而上下游动,没有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发声位置,刚、柔无法“相济”――这是造成声音不统一的主要原因。要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冲,学生必须通过长期坚持的、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逐步积累气息控制能力。

气息的运用决定着声音力度和情绪的掌控,所以,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气息、声音之间对应关系,是演唱训练的重要内容。很多学生只会“放”不会“收”,碰到高音时气息的冲击力太大,声音响而失真;碰到低音时则声音虚。殊不知在轻声演唱时对气息也是有要求的――气息少了,声音就容易虚。演唱时应尽量加强力度,而不是加大音量;高、低音音量不能反差过大。一个好的歌手必须要做到收放自如,也就是说要学会声音的强弱控制。不论何种唱法,其声音都要求建立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上。无论是唱也好,“叫喊”也好,都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发声“位置”――这也是形成个性演唱风格的重要前提。

3、咬字吐字

对于流行音乐演唱而言,个性就是生命,而流行演唱中吐字又是决定歌手演唱风格和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声唱法一般都以“字正腔圆”来规范歌手的吐字,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用流行唱法的审美偏好来看,这种太过于戏剧化的咬字吐字显得十分做作。流行音乐是一种生活化艺术,所表达的情感贴近人们的生活,它的吐字也应该建立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的,流行唱法只要求在自然的说话状态下,让听众听清歌词即可。

每个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因距离、情绪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其音量和力度也会相应改变,但这都是在无意识之下自然产生变化的,因而声音很松弛,吐字也很清晰,而一旦进入歌唱状态时,由于受到平时所学的声乐知识影响,声带立刻紧绷,处于不自然的状态,字头咬的过紧,于是乎唇、舌、齿也都僵硬起来,使得声音很不自然。汉字由于受到“阴”、“阳”、“上”、“去”四声调的限制,在吐正字形时通常会将字头“咬”得很“死”,但英文字母的声韵没有汉字那么复杂,因而吐字很自然。对于吐字比较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对比汉字发音和英文单词发音,体会二者的异同来寻找松弛的感觉。当然从说话的自然过渡到歌唱的自然,是必需通过严格的训练、反复的练习才能完成的。

第3篇

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美声”不仅是一种歌唱的技巧,一种歌唱的风格,而且是一定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古意大利美声学派,首先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文艺思想、艺术理想的学派,然后才被视为歌唱学派。民族唱法。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同时包括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演唱形式。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通常我们所说的民族唱法即是此类。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

流行唱法(又名通俗唱法)。流行唱法始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并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称通俗唱法,为适应与国际接轨,现在又改回流行歌曲唱法,简称流行唱法。它的风格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扩大制造声音效果,并且经常借助舞蹈、和声、电子乐队伴奏和一些高科技手段渲染舞台气氛。应该说流行唱法是一门集音乐、形体、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它的这些有别于美声,民族唱法的现代时尚,贴近人们生活的表演风格,使得流行唱法比起其他唱法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加上流行唱法入门比较容易,一些简单的流行歌曲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可以自如演唱,所以,流行演唱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原生态演唱形式。原生态演唱即是我国民间的民歌演唱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演唱形式多样,有合唱、重唱、对唱、独唱、表演唱等;题材丰富多彩,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地域分布广泛,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演唱声音质朴、真诚、明亮、感染力强。

演唱方法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国外艺术形式的进入,国内艺术的繁荣,我国文化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声乐艺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与多样。从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演唱实践来看,出现了各种唱法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趋势。

1.艺术歌曲流行化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这种区别于歌剧和民歌的歌曲形式,具体说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歌词都是采用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较高。这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志,如德奥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及我国作曲家黄自、赵元任、陆在易等作品。本文所论及的艺术歌曲也包括国内外艺术性较强的民族歌曲和美声歌曲。这些原本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歌唱家演唱的艺术性较强的艺术歌曲,近些年来流行歌手也经常作为自己的演唱曲目,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这种现象使一些艺术价值较高但普及性不强的声乐作品走到了大众的面前,得到了广大青年观众的喜爱,拉近了严肃音乐与大众的距离,为普及严肃音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人认为,这样演唱破坏了原有的艺术性,如: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我国流行歌手演唱的民歌、艺术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我像雪花天上来》、《怀念战友》、《我爱你中国》等。

2.流行歌曲艺术化首先,交响乐队与流行歌手组合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流行歌唱艺术高雅化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各种流行音乐交响乐音乐会的举办,促使流行音乐与交响乐走到了一起。各种高级别音乐大奖赛以及红色经典歌曲等都能体现流行音乐的高雅趋向。2000年6月24日,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流行六月听听演唱会”。这次演唱会将古典交响乐队与流行歌手进行组合,一些流行歌手与交响乐队合作演唱自己的成名之作。[2]2000年7月12日,中国第一家专供流行音乐演出的固定剧场———中国流行音乐厅,在京创建,乔羽为中国流行音乐厅题写厅名,并寄语“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次,近些年来一些经典的流行歌曲也由美声和民族歌唱家搬到了舞台、音乐会、电视屏幕上。这种做法给流行歌曲的演唱增添了新的形式和活力,也使流行歌曲的艺术性得到提升,内涵也更为丰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廖昌永演唱的《台》,吴碧霞演唱的《橄榄树》,杨曙光演唱的《在水一方》,泽旺多吉演唱的《天路》等。

3.民族唱法美声化民族歌曲的演唱要突出我国歌曲的民族性,在发声方法上要符合汉语发声规则、语言习惯,在歌曲演唱上要体现民族韵味、民族气派。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习或从事民族歌曲演唱的学生和演员运用了较多的美声唱法的元素来演唱一些美声特点非常突出的歌曲,如阎维文演唱的《举杯吧朋友》、《我像雪花天上来》,常思思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王宏伟演唱的《把一切献给党》等。这些歌曲如果没有良好的美声唱法训练做基础,演唱是非常困难的,几乎无法完成。

4.美声演唱民族化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以演唱西洋歌剧和艺术歌曲见长,与民族声乐有着明显的不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以学习和演唱美声歌曲为专长的歌唱家或演员,纷纷在各种不同的演出场合演唱民族风格十足的我国民歌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美声唱法演员的演唱曲目和范围,使美声唱法这种源于西洋的演唱方法走进了中国大众的音乐世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声乐艺术。如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戴玉强和孙丽英演唱的《婚誓》等。总之,各种唱法和歌曲的演唱融合越来越明显,相互借鉴也成为普遍现象,有的歌唱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经历和能力,如中西合璧的吴碧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因而唱法之间的界限也相对模糊起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给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歌唱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思考与对策

1.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人们习惯将学生按唱法划分为美声唱法专业(声歌系)和民族唱法专业(民声系)及流行唱法系或音乐剧系。在教学上也是各自分开,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各不相同,教学曲目也大相径庭。形成了美声唱法的学生对民族声乐了解不多,民族唱法的学生对西洋声乐知之甚少,形成了彼此相对独立互不联系的两个声乐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造成了学非所用,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局面。我们认为在现代的声乐教学中要强调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技术服从艺术的思想。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要学习民族唱法的技巧,学习民族唱法的同学也要掌握美声唱法的基本技能。要做到唱什么像什么。

2.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亦即是目前普遍称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唱法”。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这种唱法也是目前我国各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所采用的主流方法。在我国几代声乐教育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将其完善并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中国民族声乐体系。它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声乐体系,是中国声乐艺术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3]。

第4篇

【关键词】流行演唱;情感表现

流行音乐传入中国后,开始逐渐的融入中国的民族元素、戏曲元素、古典元素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元素,开始逐渐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流行音乐。在汉语的解释中,流行音乐指的是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虽然是商品,但是要使得这个商品有价值,就体现在流行音乐的艺术感上。一个好的流行音乐作品,能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情感动物,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情感是最能体现作品内涵的东西,是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1、流行演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歌声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语言,它生动地塑造了歌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了独特的意境,以表达出某种思想感情为最终落脚点。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一般都是根植于人的生活,内容较为通俗,情感真挚,流行演唱中最看重的就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歌唱者发自内心的感受,源于日常生活的感悟,表达出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唱好歌曲,让大家在听歌的同时深刻的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引起共鸣,打动人心。

流行歌曲中的情感表现并不仅仅体现在歌曲的演唱中,还要有肢体动作和表情,这些也是人情感抒发的一个途径和方式。在舞台上,如果歌唱者以绝佳的唱功和嗓音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但是肢体僵硬表情冷漠,那么也是不会打动观众的。人的身体语言很多时候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

曾经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没有情感的演唱,再好也不会打动人心。”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表现,要注意声情并茂,以情感打动人。情感丰富的流行歌曲能在一瞬间抓住人的眼球和听觉,让观众有种淋漓尽致之感。情感丰富的流行演唱,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流行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在中国,流行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具有通俗易懂、生活化、大众化的特点,在日益紧张的生活工作中,人们在业余生活中更渴望娱乐休闲的东西,而流行音乐就成为了其中主要的休闲方式。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KTV事业的快速发展,而KTV中的歌曲绝大多数都是流行歌曲,似乎,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了中国歌坛的主力军。这就对流行歌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流行歌曲的演唱中要抓住情感这一关键性因素,歌唱者可以在歌词内涵的把握、歌曲意境、文化知识等方面下功夫,将生活感悟运用到流行演唱中,提高歌曲的感染力。

2.1歌词内涵的把握

歌唱者要想把歌曲唱得声情并茂,首先必须深刻理解歌词,对歌词内涵有一定的把握,然后再根据自身的生活感悟,将情感完全融入进去,这样才能让情感的抒发自然亲切,才能让观众(听众)感受到歌唱者的情感。歌词内涵的把握还要注意歌词的外延,在唱歌时给观众(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引起共鸣,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

2.2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同一首歌的演唱,不同的人会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多的歌曲不同的流行歌手翻唱,而带给人们的感受却是各有不同。歌手对歌曲中意境的把握不同,会使得在演唱时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这样就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2.3提高文化知识素养

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歌唱者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意境,帮助歌唱者更好的将生活感悟融入到流行演唱中。一个人知识素养的高低还会影响到其生活感悟的深刻与否,当一个流行歌手的知识素养比较高时,他对生活的感悟也许会更深刻而不浮于表层。所以,流行演唱中要增强情感,需要提高歌唱者的知识文化素养。

2.4合理发挥呼吸在歌曲情感表现中的作用

呼吸是根本,“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结束语

在流行歌曲引领时尚的今天,流行演唱中的情感作为唱功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在今天已经成为流行演唱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提高歌曲中的情感需要歌唱者从多方面去下功夫,要提高文化知识,要关注生活,对生活最原滋原味的感受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流行歌曲。

【参考文献】

[1]杨曦.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能力及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2(05).

[2]王伶俐.浅谈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咸宁学院学报,2009(02).

[3]刘冬寒.浅谈流行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民族音乐,2012(2).

第5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 戏曲元素 现象

流行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能缓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些年来,具有“中国风”元素的音乐流行发展起来,受这一潮流的影响,许多歌手开始在歌曲创作中将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的戏曲结合起来,用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展现古典戏曲的特色。通过这种方式我国古典戏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两种文化艺术也逐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优势

(一)流行音乐与戏曲相结合,符合时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古典戏曲这种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脱离了现代音乐潮流的发展,不再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因而我国的传统戏曲出现了可能断代的危机。然而,近些年来“中国风”在乐坛上引起大热,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潮流,通过将古典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中的方式,一方面吸引年轻听众,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相融合,不仅符合当代音乐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当代青年的艺术心理。

(二)充分的表现出戏曲的主题

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相结合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将戏曲中的主题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还能将戏曲中的人物事件完整的叙述,从而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戏曲中的大概情节;其次,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最后,流行音乐能将戏曲中的相关内容传达给当代年轻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戏曲起到了传播、继承的作用。例如:在王力宏的《花田错》中,就是将京剧与西洋流行乐巧妙的结合了起来。由于来自西洋乐风R&B的自由转音及其Free的唱法正与京剧唱词中单个字拉长转音相似,王力宏借此巧妙的将R&B与京剧唱腔融合在一起。当流行乐与“东方歌剧”的京剧相遇,在锣鼓声敲打中首创的「chinked-out无国界乐风就应运而生并且迅猛发展起来。

二、流行音乐能够反映出戏曲中的特有现象

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充分表现古典戏曲的主体,也可以在表现戏曲主体的同时使戏曲更加具有真实感,使戏曲人物性格更加生动鲜明。流行音乐的这种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男旦现象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男旦是表演的专用名词,换而言之,男旦即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男扮女装或男唱女腔的的形式来表演。男旦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反串艺术,不仅将男子的阳刚气概与女子的柔和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还将戏曲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男旦还存在于我国的京剧、越剧等多个剧种中。而在流行音乐中,多数歌手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戏曲中男旦的表演形式。

(二)折子戏

在戏曲的表演过程中,往往以“折”为单位进行演出,不仅能将戏曲中的剧情、矛盾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物的性格、表情、故事情节等充分的展现出来。其新颖的结构安排及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成为其吸引观众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折子戏还在一定程度上集中突出表现了京剧中的艺术特征。在我国流行音乐中,歌手王力宏的《花田错》很好地化解了传统古典与现代流行的冲突。虽然音乐的形式根据时代不断地改变,但人类原始情感的爱恨情仇、生死情义、缠绵绯恻并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在旋律的牵引下,所有生活中不易表露的热情、惆怅或爱恋,全在舞台上的身段穿梭、扩大、回荡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三)戏曲情感的融入

在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过程中,还将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及情感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完整的将其融入,且通过一定的唱法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例如:在王力宏的《花田错》中,花田里犯了错 (知道错,不是我的错,是爱的错,有点象小孩子可爱的辩解) 说好破晓前忘掉 (这是多么的无奈的一夜,偷了还叫自已要骗自已,流着泪逼自已要在天亮前忘记刚才的温存) 花田里犯了错 (是的你错了,你对不起你原来的男朋友或者说原来的女朋友)。

三、流行歌曲唱法借鉴的戏曲元素

在唱法上,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还借鉴了戏曲中的相关元素。例如,在我国京剧剧本中,《花田错》本是一出藉由误会巧合、性别错置发展出的一段令观众从头笑到尾的轻松喜剧,人物幽默,剧情搞笑。在王力宏的《花田错》中,即包含了京剧的元素,也有对“戏曲化石”之称的昆曲的大胆的音乐解析。同时,歌曲中华丽生动的中国文字、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曲折婉转的唱腔,优雅的身段举手头足尽是故事。“花田错”一出京剧的戏码喜剧中夹带着浪漫的爱情故事,却在王力宏的改编下成了一曲凄美婉转的情歌。在聆听这首《花田错》的时候,年轻人了解到京剧《花田错》的相关剧情,这对京剧《花田错》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古典戏曲正在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在当今社会流行音乐的浪潮中,将古典戏曲中的相关元素与流行音乐充分的结合起来这种新兴的音乐形式,既能体现出古典戏曲的特殊性,同时还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因此,在继承我国古典戏曲的过程中,应结合着实时,不断创新艺术途径及艺术表现手法,敢于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古典戏曲得到继承与发扬。

备注:本文是重庆文理学院校内科研资助项目“当代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双向结构的维度研究”(项目编号为Z2009YY0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宋洁.戏出东方――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J].丝绸之路, 2010,(14)

[2] 杨琛.论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的“传统化”趋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3] 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J].大学时代,2006,(08)

[4] 滕晓梅.对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J].林区教学, 2010,(02)

第6篇

关键词: 流行音乐 爱情歌曲 意识形态 艺术感受

目前的初中、高中教材中几乎没有收录一首有关爱情的流行歌曲。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学校及大部分的音乐教学工作者都认为:初、高中生不适合唱“爱情歌曲”,因为这些歌曲中歌词的内容有关爱情。他们担心高中、初中生因为唱这些歌曲而受到感染,早恋或者思想颓废。

对此,我的观点是: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歌曲”也可以进课堂。原因在于:

一、“爱情歌曲”的艺术性

流行音乐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类非“爱情歌曲”莫属。他是流行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也是成就最高的一类。多年来,我们有许多经典的“爱情歌曲”感动着一辈又一辈的人。这些作品完全可以称为艺术品;这些歌星,完全配得上艺术家的称号。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玛丽亚凯莉的《Without You》、猫王的《Love Me Tender》、理查德?马克斯 的《Right Here Waiting》等。当我们用心去聆听这些动人的作品时,它是否是爱情歌曲已不重要,涌上心头的最强烈人感受就是――美!对这样的音乐,我们有什么权利因为它是所谓的“流行歌曲”或“爱情歌曲”就不让学生去接触它?学习它?

二、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关注重点不在“爱情”而在“音乐”

笔者曾经对3个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认为一首流行歌曲能打动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初中生,被一首流行歌曲所打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歌曲的旋律,如果旋律没有动人之处,歌词的两情写的再怎么动人,也很难得到青少年的青睐。她们对歌词的关注往往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整地唱出歌曲。由此可知,“爱情歌曲”的魅力不在于“爱情”而在于“音乐”。青少年欣赏流行音乐对文字内容更深一步的内涵不甚关心,他们要的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感觉。这感觉正是人类最初的艺术感受的起点。

三、音乐课不是思想品德课

很多老师认为:我们推荐给学生的歌曲,一定要积极上进,或者是弘扬某种精神的。我们一再强调歌曲内容的思想性,我们忘记了:我们是音乐课,音乐教育固然可以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但最终还应回归到它的音乐性,回归到爱情歌曲有的育人目的。无论某件作品是积极的、上进的、或是忧郁的、沧桑的、或是凄美的,都可以用来攀登音乐艺术的高峰。因为只要是好的音乐,哪怕它不一定是非常积极的、不一定是很上进的、它们都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与净化。从这一点来讲,它们又是积极的、上进的。因此,它们都是有建设性的。

四、初中、高中生也可以歌颂爱情

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需要拥有亲情、友情、爱情,缺一不可。爱情是美好的。他值的我们为之永恒歌颂,包括每一个年龄层。歌颂爱情,歌颂美好的事物,如此而已,为什么初中、高中学生就不行?

中国早期的戏曲传承没有大班制的教学,都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授,徒弟四五岁就开始学唱,而师傅当时所传授的很多都是才子佳人、男欢女爱的内容。这些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也没有人说有什么不妥。而事实上徒弟也并没有因此就走上早恋的道路。

五、唱“爱情歌曲”有益身心健康

音乐可以使人的压力得到释放,情感得以宣泄。青少年正是性不断成熟的时期,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观点认为,性成熟就伴随着性压抑,从这一角度讲,唱“爱情歌曲”更是能让他们在无意识中得到性的释放,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的保证。这既是一种心理上也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

六、排斥原于对流行音乐的偏见

其实在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中也有 “爱情歌曲”,如:《敖包相会》、《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掀起你的盖头来》、《我的太阳》等,它们中许多都被写入初中、高中的教材。它们从未受到过质疑,而同为“爱情歌曲”的流行歌曲却不能享受平等待遇。原因不言自明,那就是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界长久以来对流行音乐的偏见。我国早期的高校音乐教学没有开设流行音乐专业,没有通俗唱法专业,我们的音乐教师们也很少关注流行音乐的发展。由于对流行音乐缺乏研究和了解,他们变的思想狭隘、固步自封。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诩科班出生,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

流行音乐与其它音乐的最大差别在于表达形式的不同,但表达的形式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到之处。所以,流行音乐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一点从目前很多国家普通音乐教育教材内容对流行音乐的重视程度中也得以充分说明。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两种属性。不可否认,当前很大一部分流行音乐品质粗糙,格调低俗。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一些优秀的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上,流行歌星席琳迪恩用流行唱法与宋祖英合唱的一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声乐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声音的音质、音色、及声音的表现力与控制力等均不亚与民歌天后宋祖英。帕瓦罗蒂生前曾多次邀请流行歌手一起同台放歌,他生前曾多次说过:各种音乐都有好有坏,传统音乐并不比流行音乐更高一等。

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具备了良好的吸收外来因素而演进的开放性。从30年代的流行歌曲与群众歌曲的创作中已经可以看到,我们的词曲作家很快地处理、协调了外来形式、手法与传统音调的关系,并由此产生出既不是西化,也不复是传统的新音乐。无论从进行曲、新民歌还是舞曲化的流行歌曲和摇滚音乐中,我们都可以体验到这种特征。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种类与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中加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音乐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例如二胡,琵琶,古筝,箫等,唱腔上运用中国民歌或戏曲的方式。题材运用中国古诗或传说故事。如代表歌曲:周杰伦《青花瓷》、曹格《姑娘》、许嵩《清明雨上》、陶础端杖说》、王力宏《花田错》、林俊杰《江南》、胡彦斌《红颜》、魏晨《少年游》、后弦《唐宋元明清》、罗志祥《岁堤春晓》等。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感情,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中国民谣大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民谣与乡村音乐有很多相似之处,伴奏大都以吉他为伴奏乐器,演唱都很自然、朴实,多采用自然真声演唱。不同之处在于民谣表现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真诚的爱情故事。像流传于校园中的校园民谣,现代都市的城市民谣等。民谣典型的特征是叙事性主题,就像两个人之间相互自然交谈,民谣在演唱上不过分讲究声音技巧,旋律平稳,更多表现为浅吟低唱的特征。

二、流行音乐的形式与特征

流行音乐是一种相对的称法,流行音乐又称为“大众音乐”,“流行音乐,也叫通俗音乐或大众音乐,是2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与这种风格有关的音乐大多为抒情歌曲和通俗易懂的器乐曲”。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现象,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流行音乐的音乐语言直接产生于浪漫派音乐的早期传统。但是,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流行音乐和浪漫派音乐便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浪漫派音乐属于艺术音乐,其音乐语言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趋于复杂化,它的欣赏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知识。而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是大众化,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流行演唱具有曲调简炼、歌词口语化、演唱自由三大特点。它主要是为了符合声、情、景三而合一的一种音乐风格。而大部分初学流行演唱的歌手都是从教学中老师的示范、理论的学习而展开的,起初的模仿和练习,近年来一些选秀节目的歌手之所以受人喜爱,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模仿论”的坚实拥护者。

三、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重要性

任何艺术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音乐也是一样,不过流行音乐主要注重感情的感染和自由的发挥,相比较一些音乐风格在理性和原则方面的重视,流行音乐主要注重的是对声音的控制和歌曲的理解。但,很多歌手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声音技巧和发音方法后,对于一些歌曲的把握依然是很茫然,而且经常出现无法驾驭歌曲的问题,或者对于歌曲产生错误的理解。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均是歌手没有完全了解自我,他们错误的将声音和技巧的学习强行的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时的自我显得生硬而不够灵活,因为他没有明白任何艺术的创作是需要个性的显露,风格的体现的,否则在歌曲的演唱中,歌手会产生整体的不和谐。

个性就是风格。个性是社会的属性,是通过一个人的成长经验和发展发现的;风格则属于美学术语,它在音乐中是指创作者在技巧、旋律、方法、情感节奏等的把握和摸索中形成的一种自我认识。我们需要通过早期的声音和技巧的学习,同时加上大量的歌曲练习和演唱将自我风格探索出来。然而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歌曲鉴赏、创作和乐器演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能最终形成自我风格。

在日常歌曲的演唱中,我们也要多尝试演唱一些与自己专业不同的曲子,如美声、民族、摇滚或者爵士风格的曲子,这样的演唱可以配合平时多多聆听相应曲风的歌曲来加深理解,理解是防止想象力的丢失。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就是将通俗唱法亲切自然的特点融入自己的民族唱法,同时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兼收并蓄,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为了扩大知识、加深自我的理解,我们同时还需要多学些乐器,通过乐器,我们还可以增加身体的协调性。进行歌曲创作是为了加深自己对于演唱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时代背景决定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背景。流行音乐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快乐的时候有快乐的音乐,悲伤的时候有悲伤的音乐,任何一种艺术的生命力都源于民族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信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音乐路是充满希望的路,是将民族文化和感情想结合的路。

参考文献:

[1]徐海燕. 浅谈流行歌曲演唱的风格与技巧[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4):130-131.

[2]汤静. 记录时代的脉搏――浅谈中国流行歌曲风格发展[J]. 艺海, 2009(3):48-48.

第8篇

关键词:中学生;流行音乐;民族元素;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30-0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纳入了《流行风》,对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进行了全新的变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流行音乐审美观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舞台;而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宏扬民族音乐,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由于许多教师过分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忽略身边相呼应的流行音乐,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那么采取怎样有效的方法展开民族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践,与学生做深层次的探讨,让学生从身边的流行音乐寻找民族的根,一扫时下部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民族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作品应纳入音乐课的内容,增强民族意识,开阔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代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有些虽然使用了民族五声调式,但是歌词格调低下,意图追逐“民族元素”的流行风迎合大众,这种过分的滥用,使动听的音乐变的庸俗,让我们的学生变的迷惘,面对这样的音乐没有被撼动,没有沉浸其中,那正是由于少了一种本质上的沟通。

二、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1、“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

2、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3.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4、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古代韵味十足的歌词,流行与通俗音乐的主体,再加上戏曲唱腔的配合,这就是“中国风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的特点,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音乐氛围,音乐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音乐风格。经典的流行音乐要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将现代的音乐元素和复古的音乐文化融合在一起,用独特的方式传播和延伸着民族古老的音乐文化,自然而然唤醒了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9篇

关键词:民族唱法歌唱风格艺术特征

一、引言

在世界音乐发展中,中国声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演唱、教学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根据其艺术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民族民间型、戏曲曲艺型、民族传统型、现代民族型、混合型和美声型等。分析各种类型的形成及特点,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各种唱法的融合、交叉,而且对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并使其在世界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声乐艺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中国歌坛上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也包括戏剧、曲艺舞台上的戏曲唱法与曲艺唱法。即凡具有中国风格、运用中国语言与音乐语汇表达中国人情感的歌唱方法通称为中国声乐艺术。中国的民族音乐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包括传统声乐理论、教学方法、演唱技艺和文献资料等等。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洲传统唱法(美声)在中国的传播,各音乐艺术院校借鉴外来的优秀教学法,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歌唱人才,建立了新的歌唱体系。

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上曾出现几次的纷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产生了激烈的“土、洋”之争。学西洋唱法的人认为民族唱法“不科学”,“直着嗓子喊”;搞民族声乐的人则认为洋唱法是“打摆子,含橄榄,洋腔洋调听不懂”。直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流行音乐的涌入才告一段落。改革开放之后,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电视机、录音机等音响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港台流行音乐大量涌入,引起青年人的“共鸣”,流行音乐充斥大街小巷,在坚决取缔“黄色音乐,靡靡之音”无疾而终之后,只得“加以正确引导”而让其存在。其后,音乐界又展开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争论。歌坛内部分人认为:“流行歌曲是狂喊乱叫,不能登大雅之堂,根本不能叫唱。”而歌星们则认为:“只要有群众喜欢就是好的,你思想跟不上趟。”这种对峙的局面维持了一个时期,流行音乐一度占领了大半音乐阵地。直到90年代,在极力扶持严肃音乐、弘扬民族文化的政府行为下,三者才得以平衡。近年来,音乐界大胆创新,使不同唱法携起手来、相互合作,体现了歌坛的民主气氛和包容性。笔者认为:各种风格互有短长,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才是中国声乐艺术未来发展之路。

二、中国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

1.艺术风格的内涵

所谓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形式所体现的风貌、特色、气质等。声乐艺术也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由于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其语言、生活习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传统喜好、民族特性、审美情趣及社会发展、政治思想变革诸多因素都有差异,这是构成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对于声乐艺术而言,风格是歌者在音质、音色、语言、共鸣、力度、润腔、情感和音乐处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同时,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及个人气质也会直接影响个人的演唱风格。以上诸因素的总和便构成了一个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2.艺术风格的内涵的形成和发展

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们由于民族的不同,生活的地区、国家不同,从远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语言文字、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社会意识、审美观念等特性。这种风貌体现在文艺作品之中,形成了这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艺术风格。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音乐艺术风格绚丽多姿自在情理之中。不仅56个民族有56种风格,仅是汉族因居住的地区有草原、山区、平原和盆地,加之各地区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气候条件等差异,使我国北方音乐高亢嘹亮,南方音乐婉转秀丽。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婉转为主,各有不同。”不仅如此,各地音乐尤其是山歌、小调、号子、花儿、信天游、歌舞、说唱、戏曲以及现代创作歌曲等都有鲜明的特色。如江南小调温柔秀丽,东北民歌开朗诙谐,藏族山歌宽广豪放,广东南音柔美雅致。这些各具特色的歌曲包含着音乐语汇、旋律、节奏、调式、曲式、语言、发声、唱腔运用、声音色彩、演唱气质和表演形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和因素,从而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特色和演唱风格。

三、中国声乐艺术风格的特征比较

1.民族民间型

此类唱法大多来自民间、基层,来自广阔的农村、草原、山区和边寨。在劳动和生活中接触了许多原始山歌、号子、小调和歌舞等民间音乐,经过祖辈口传心授代代传承,形成它们的演唱特色。民族民间唱法具有以下特征:

(1)声音明亮、真实,歌唱自然、纯朴。此类型基本保留本地区、本民族的原始风格与韵味,是最地道的“原汁原味”。

(2)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是专业作曲家、理论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珍贵原始音乐素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3)表达感情直接,抒发不同情感。此类型能根据不同的生活、劳动情景而选择相应的歌曲以抒发心中的情感。如劳动打夯时的《打夯号子》,船夫拉纤时唱《船工号子》,秧田除草时的《薅秧歌》,姑娘出嫁时的(婚嫁歌),男女青年择偶时的对歌,与西方人小夜曲表达爱情具有同样的浪漫色彩。

(4)语言朴实无华。多采用本民族或当地方言演唱,强化了演唱风格。

(5)多为原始民歌或改编的新民歌。反映该地区、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

2.戏曲曲艺型

中国的戏曲唱法是传统民族声乐中高度发展的一种类型,起源甚早,到宋元时期已得到迅速发展,在唱法风格及方法上又有了新的要求;明清时期,戏曲唱法更趋完善和系统化。戏曲唱法发展至今,更具独特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口、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四功五法”表演体系。戏曲、曲艺唱法具有以下特征:

(1)剧目和文献资料百年流传。各剧种有固定的词牌、曲牌和音乐格式。由于戏曲带有鲜明的地方性,音乐风格和运腔方法有明显差异,闭目一听可知“京剧”“川剧”还是“豫剧”“粤剧”。

(2)训练方法传统程式化。有一套培养演员基本功的传统方法,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口传心授”法。

(3)嗓音运用各不相同。各剧种由于风格的差异,在嗓音运用上也各不相同。以旦角(女高音声部)为例,京剧等由于唱腔音域宽广而运用假嗓,另一些剧种如黄梅戏等则运用真声为多,豫剧则下真上假、用嗓独特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曲艺唱法也在不断发展,尤其青年演员,其声腔运用已融进歌唱方法,从而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

(4)戏曲以生、旦、净、末、丑(类似 歌唱中四个声部的划分方法)来区分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各类人物的用嗓方法也不尽相同,大多以运用局部共鸣为主。

3.民族传统型

在声乐界学习民族传统唱法的人甚多。他们综合了戏曲、曲艺及各类民歌的唱法,民族音乐基础坚实,同时还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自己的歌唱既有浓郁的风格又有较松弛通畅的声音,歌唱深受群众喜爱。民族传统唱法具有以下特征:

(1)声音明亮靠前,运用局部共鸣多,音域宽广,歌唱能力强。

(2)歌唱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能驾驭各类风格作品。

(3)字、声、情、味、形协调统一,演唱时能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4)演唱曲目大多为改编民歌或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歌曲及外国民歌。演唱曲目范围较宽。此类歌唱人才有两种:一是从小在戏曲团体接受正规训练,后转入声乐领域从事职业歌唱。老一辈歌唱家郭兰英等最具代表性。二是非民歌手或戏曲演员出身、但具有民族歌唱的天赋条件和乐感,通过学习戏曲、民歌的演唱技巧,出色掌握各类风格运腔方法,结合科学发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演唱路子。如胡松华、蒋大为、鞠秀芳、邓玉华和于淑珍等。

4.现代民族型

“现代民族唱法”是周亨芳1988年《歌唱与训练》一书中提出的。用“现代”是为区分年轻与老一辈在唱法上的某些差异。20世纪60年代初,部分音乐院校设立了民族声乐专业。招收了少量学生。由于多种因素,成名者甚少。改革开放以后,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演员和学生纷纷进入音乐院校接受系统正规训练,大胆学习西洋唱法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走出了一条宽广的、并具有时代气息的歌唱路子。如、董文华、万山红、阎维文、乌日娜、宋祖英和张也等,他们的演唱体现了现代民族唱法的水准。现代民族唱法具有以下特征:

(1)歌唱自然流畅,轻松洒脱。受民族传统音乐的熏陶和良好训练,具有优良的发声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具备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先天素质条件。

(2)吐字清晰,语音标准。此种唱法声音明亮结实,音色甜美,灵活运用混合共鸣,声音穿透力强。

(3)音域宽广。可掌握多种风格,能驾驭高难度作品及胜任歌剧角色。

(4)演唱曲目大多为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时代特征的歌曲、歌剧和中外民歌。

5.混合型

根据演唱风格及发声方法的区别,在混合型唱法中又可分四种类型:

(1)美声混民族。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声乐界不少从事美声唱法教学与演唱的人按照洋为中用的思路,运用美声唱法的良好功底,结合民族风格、韵味,可驾驭高难度美声、民族韵味的创作歌曲或歌剧。如李双江、马玉涛等歌唱家的演唱就具有代表性。80年代至今,走中西结合路子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股中坚力量。如殷秀梅、韩延文等歌唱家。

(2)民族混美声。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掺和一些美声发声法,声音效果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有外来唱法的特色。声音明亮、结实,上下统一,真假运用适度,可运用混合共鸣于歌唱中,音色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演唱曲目多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改编民歌。如吴雁泽、姜家锵和德德玛等著名歌唱家。

(3)民族混通俗。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谷一、朱逢博等人在演唱中大胆使用通俗歌曲的发声技巧,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歌唱声音明亮靠前,自然亲切,口腔共鸣运用较多,声音更为真实,色彩极其鲜明,表达感情直接,演唱民歌、小调及具有浓郁风格的创作歌曲更是能得心应手。由于当时的认识偏差,声乐界对二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曾褒贬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演唱风格日益为听众所接受。

(4)通俗混民族。80年代中期,通俗唱法从单纯的模仿港台逐步发展到唱内地创作的通俗风格作品。在崔健的《一无所有》、《信天游》流行后,刮起一股“西北风”。此后,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富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好作品,将通俗音乐引入正规发展轨道。由于作品的产生和需要,促使通俗歌手学习掌握民歌风格、说唱风格,涌现出一批演唱带民族风味的通俗歌手。如刘欢、李娜等。事实证明:“因材施教”永远是重要的也是第一教学原则。

6.美声型

美声唱法传入中国有近百年历史,发展至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虽然历史上它曾遭批判,但改革开放以来,音乐艺术院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美声唱法歌唱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且其演唱日益为听众所喜爱,从而使中国声乐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如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所演唱的中国作品《黄河怨》、《茶山新歌》和王秀芬、么红、郑咏演唱的《我爱你,中国》等充满着深深的爱国激情,是美声唱法的中国化表达。美声唱法具有以下特征:

(1)声音连贯通畅,音色圆润,音域宽广,声音表现幅度大,整体共鸣运用极佳,声音的穿透力、爆发力强。

(2)美声唱法的发音特点用于合唱是最佳的发声方法,人声的粘合、谐和性能强。

四、结语

声乐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随着时代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歌唱艺术。中国声乐艺术中的不同类型、风格,只要符合时代和群众的要求,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价,这是其一。其二,中国的声乐经过近百年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迅猛,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歌唱人才,他们在世界级的比赛中频频夺魁,说明中国的声乐已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中国唱法、中国学派的独立与崛起,还要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郭伟萍.谈民歌演唱中应注意的问题[J].聊城师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1(3)114~117

[2]管林声.音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104~109

第10篇

(1.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2.南京艺术学院 流行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 斜开唱法是笔者十二年前提出的一种歌唱方法的理论体系,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的探究成果。目前,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通俗歌曲演唱的指导之中。以这种理论方法为基础,针对《唯一》、《kiss you Goodbye》,《离歌》等三首经典流行歌曲做指导分析。

关键词: 流行歌曲;音乐教育;声乐艺术;斜开唱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Singing Approach of Three Pop Songs

XU Yuan-yong

一、序言

笔者潜心十余年研究的斜开唱法专著出版了,但是,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给我的著作冠以了《通俗歌曲演唱教程》注:(徐元勇《通俗歌曲演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的名称。又以书中使用了百首歌曲乐谱,其为他人作品为由,把我多年的研究心血变成了“编著”。在我的著作中,论述的是怎样以科学的方法来演唱这百首歌曲,是从学术的高度探究着流行音乐的歌唱艺术,并非歌本辑录。其实,由于我在艺术院校从事着流行音乐的教学、研究工作,从事着流行、通俗歌曲演唱教学的实践指导工作,因此,我很愿意编写有关流行音乐课程的教程,乐意编写指导流行、通俗歌曲演唱方面的教材,却不愿意只是编上几册歌本。可以这样说,如果要论编歌本,特别是流行歌曲方面的歌本,也许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这些“老人”更敏感。何况世面上的歌本已经太多,无须我们这些怎么说也已有了“学者”、“专家”等头衔的人再去凑数。不过,该书的出版,无论如何还是使得我的学术思想得到了推广和宣扬。斜开唱法理论体系,逐渐让世人知晓。

斜开唱法是笔者十二年前提出的一种歌唱方法的理论体系,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的探究成果。目前,重点研究的是流行音乐歌唱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其方法也主要运用于通俗歌曲演唱的教学之中。毫无疑问,这种理论体系肯定有许多的不足,有必要做继续深入的探究、完善的工作。也很希望能够与学界有同样爱好的同仁们,进行学术的、学理的共同探讨。我们知道,任何理论的构架不仅只是对于所研究对象进行的阐释,更为重要的是某种理论性的研究和阐释所引发的问题。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既能探究到所研究对象的艺术规律,符合所研究对象的艺术特性。同时,也希望我的所思、所想、所做,能够为此领域填充一些基础性的、实际性的工作,从而引发人们关注流行音乐理论性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关注高校流行音乐学科的构建,为我国流行音乐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本文是把斜开唱法的理论和具体方法,以教学的具体歌曲实践为依据所做的文字的梳理。主要是对王力宏演唱的《唯一》、《kiss you Goodbye》,信乐团演唱的《离歌》等三首经典流行歌曲进行的指导分析。前两首歌曲原本在《通俗歌曲演唱教程》书中就应该得到完全发表,但是,由于书中发表的演唱提示已经被删改的很不完整了,因此,借此次的发表,为读者奉献一个全面的歌唱提示和斜开歌唱理论的歌唱分析。

二、王力宏演唱的《唯一》

严格地讲,在当今每年新歌、好歌层出不穷的流行歌曲歌海里,王力宏演唱的《唯一》已经算是一首比较“老”的歌曲了。在2001年创作、发行的名为《唯一》专辑的歌曲中,这首《唯一》最为流行,并且已经成为今天经典的流行歌曲。转眼间,就已经传唱了快十年时间。尽管说起王力宏演唱的歌曲会有很多名曲,随口就能够报出:《花田错》、《大城小爱》、《盖世英雄》、《爱情攻略》、《流泪手心》、《在梅边》、《第一个清晨》、《一首简单的歌》、《落叶归根》等等多首。但是,许多王力宏歌曲迷能够毫不犹豫、能够脱口而歌的,却首先还是这首《唯一》。笔者对于这首歌曲的喜欢,既有感性的知觉,更有理性的分析。特别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以及在斜开唱法理论体系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下,则更加理性地认识了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唯一》给我最感性的知觉,或者说,当倾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最让我激情涌动的是其所表达的深深的爱之情感,是那种给予对方无私、深切、真挚爱情的感动。尽管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看上去似乎是“BABY,你是我的唯一”。但是,实际上最用情的地方是:“独自对着电话说我爱你”这句话。而且,歌曲还为这句话强调和补充了“我真的爱你。”一句,更加突出了这句的重要意义。如果要演唱好这首歌曲,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识这句的音乐特性和意义。因为确定好了这首歌曲的位置,对于把握整个歌曲抒情、悠缓而又激情的风格很有帮助意义。当然,那种具有激情万丈出现的歌曲,首先是因为有许多前期娓娓到来情感的铺垫。这首歌曲前半部的音乐风格,也的确具有淡淡而出的呈示性质。

歌曲的第一句:“我的天空多么的清晰,透明的承诺是过去的空气”,其音乐旋律与歌词朗诵节奏、韵律很合拍。因此,歌唱起来要似大声朗诵的感觉。歌唱的时候要求身姿轻松自然、从容潇洒,斜开到位、喉咙打开,气息下沉。要把“我”字的歌唱状态“竖”起来,但是,又不要追求所谓的“头声”共鸣,要把“O”元音含在嘴里滚动。接下来一句的:“牵着我的手是你,但你的笑容却看不清”要采用叹息的方法歌唱,这就是笔者经常在教学中所运用的一咏一叹、一呼一吸的歌唱方法。前一句是咏,后一句是叹;呼气歌唱的是强音、高音,吸气歌唱的是弱音、中低音。前段的这一咏一叹,一般人也许会觉得不需要运用太多的气息,其实不然,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注意气息。这样才能再以饱满的气息,持续打开歌唱的腔体进行演唱,以更强烈的叹息状态歌唱好:“是否一颗星星变了心,从前的愿望也全都给抛弃。最近我无法呼吸,连自己的影子都想逃避。”只要前句注意了气息,用气力比较多的“影子”、“都想逃避”字词,才会歌唱的气息饱满。而且,这几个字词的歌唱方法和状态,对于后面歌词重复这几个字词的歌唱有很大的影响。当然,重要的还是要注意积极运用歌唱的肌体,以及以斜开的状态去歌唱。另外,要注意“最近我无法呼吸,连自己的影子都想逃避”这句在歌唱时的音准问题,许多学生容易在这里犯这种错误。

相对于歌曲前段的歌唱状态而言,从“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两个世界都变型,回去谈何容易”开始,歌唱的状态应该转入具有紧张度之中。也就是两边腮膀要更加用力,口、鼻歌唱腔体更有力度的斜开起来。而且,每一句必须做深呼吸的气息设计。其实,从“影子”、“都想逃避”开始,就应该开始逐渐具有歌唱的紧张度,只是到了这一段,因为歌曲的旋律一直连续在高音区域进行,所以,紧张度就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感人肺腑的:“确定,你就是我的唯一,独自对着电话说我爱你,我真的爱你。”更是应该调动身体的每一个情感细胞,以及在具有动力的音乐旋律冲动下,在内心气息动力的支持下,激情演绎歌曲情感的内涵。紧接着叹息地歌唱:“BABY我已不能多爱你一些”,这句完全是对前述情感的感叹与陶醉。这句的歌唱主要难度在于气息的控制,歌唱得既要充满激情,又不能太亮出嗓音,歌唱的效果是气多于声。

歌曲然后马上转入重复和变化重复前几段的歌唱内容。在歌曲后面的这些重复中,主要的歌唱难度是高音的处理,以及真假声的变换处理上。特别是“确定”、“你就是我的唯一”、“逃避”等字词。毫无疑问,高音的歌唱问题肯定是歌唱中重要难点。从歌唱技术上讲,歌唱的时候要注意高音区的咬字。斜开唱法要求咬字的时候,歌唱状态要具有紧张度。但同时也要求气息流畅,歌唱肌体自然并赋有韧劲。例如“逃避”的“避”字,“唯一”的“一”字,“baby”等字,均是闭口音的“i”元音,也都男声的换声处,以及必须接受过声音训练才可以完成的高音。因此,要注意斜开的力度和状态,注意气声的结合。肌体上要运用上咽腔的力量,即以紧贴咽壁的感觉来唱好“i”元音,以便偶尔获取一点头腔的共鸣。特别是以强虚声演绎“逃避”等字词的时候,气息更加不能间歇。强虚声的歌唱方法,一定要注意“巧力”的运用。

另外,虽然这首歌曲是由王力宏词曲,其演唱也很具有艺术魅力,特别是精巧的歌唱技艺十分精湛。不过,所有优秀的事物都是在比较中诞生的。如果把王力宏的演唱与歌手阿杜演绎的这首歌曲相比,也许你又会体会到更有艺术感染力的歌唱方式,欣赏、体会到另外一种更好的艺术展示。所以,希望你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艺和水平。

三、王力宏演唱的《kiss you Goodbye》

笔者历来就十分注重给学生示范歌曲的艺术品味,也谨慎斟酌把研究后的歌曲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选择歌唱的曲目是一件费神的事情。但是,我每次给学生教授我所选择的曲目时都很兴奋。因为,我所选择的每一首歌曲都曾经感动过我,都让我兴奋过。我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兴奋带给学生,带给听者。不仅如此,对于我所喜欢的歌曲所做的技术性分析,以及音乐理性的论述,又为演唱好这些歌曲注入了文化的内涵,让人们能够更理性的理解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在教学中,我仍然会激动万分、兴奋不已。王力宏演唱的《kiss you Goodbye》,更是一首这样的歌曲,是一首时时倾听和歌唱都让我激动,次次教学都让我兴奋的歌曲。

我初听《kiss you Goodbye》的时候,只是直觉上、感性上的喜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越来越认识到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喜欢在教学中选用这首歌曲。尽管一开始给学生推荐这首歌曲的时候,还是老师我表浅的、被感染后的感。但是,那也的确是感动了我,让我从歌曲中获得了愉悦。因此,我愿意把我的喜欢,我快乐的感受传达、推荐给我心爱的学生。今天,再次专门撰写此文进一步对这首歌曲做详尽的歌唱分析,希望推荐给更多喜欢流行歌曲的人们。

这首歌曲最为重要的歌唱技术是实声和虚声的过度与结合问题。如果高音部分歌唱的太实,一定会失去流行歌曲的音乐风格;但是,一旦歌唱的太虚,不仅不能够表现出这首歌曲应有的艺术魅力。而且,歌手歌唱的声音实力也完全得不到展示。

优美的歌曲主题音乐,在前奏一开始就首先被钢琴弹奏出来,直逼听者,这在文学创作上被称之为“开门见山”。由于有这样的前奏音乐,使得歌声进入歌唱的一开始就必须采用感叹、叹息的方法:“Baby不要再哭泣,这一幕多么熟悉,紧握着你的手,彼此都舍不得分离。”也就是说,这首歌曲采用的是先叹后咏的歌唱方法。然后是咏唱出“每一次想开口但不如保持安静,给我一分钟专心,好好欣赏你的美。”尽管这段歌唱的声音是在中声区,但还是要注意斜开字音:“再”、“舍”、“每一次”、“想”、“安静”、“美”等的歌唱状态。还要注意歌曲内动的韵律和节奏。

重复段的歌词有稍许的变化,但歌唱方法仍然可以采用先叹后咏:“幸福搭配悲伤,痛是在我心交叉,挫折的眼泪不能测的重量。”每句需要做深呼吸的特殊歌唱换气处理。而且,每句需要把前句气息彻底干净清除,要把明显的换气气口作为歌唱的技巧加以运用。注意歌唱的斜开字音有:“搭配”、“悲伤”、“在”、“交叉”、“眼泪”、“爱”等等。虽然下句歌唱的声音有些上扬,声音亮出来的要比前句多一些,但是,总体还是在气多声少的状态中。尤其是“付出的爱收不回”更要求气先出去。然后,以强真声的歌唱方法强调“还欠你的我不能给”。再是气浪滚滚地歌唱“别把我心也带走,去跟随。”注意歌唱的斜开字音有:“回”“还”、“欠”、“随”、“别”、“也”、“带”等等。“每一次放弃你的温柔、痛苦难以释怀。”

第二个音乐形象,是在气浪滚滚声中深叹出来的。歌曲其优美而又赋力度、让人激动的内涵,需要富有激情的歌唱:“每一次和你分开,深深的被你打败。”然后是更加用力歌唱并亮出声音的:“每一次和你分开,每一次kiss you Goodbye,爱情的滋味,此刻我终于最明白。”这段音乐性形象是前奏音乐的主题,在歌声中的演绎,与清新、安静的前奏音乐相比,歌声变的热烈、冲动。这个主题也是这首歌曲歌唱的高音难度,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斜开状态的歌唱方法,也就是说要注意腮帮、颌骨的着力点,当然,还有气息的支持。这首整个四分多种的歌曲,到这里两分半中就已经基本结束了全部内容,但是,之后两分中的重复和变化反复,虽然在歌词内容上没有变化,但是,在音乐上却深化了歌词的内容,深化了歌曲的意境和内涵。特别是在歌唱“每一次”一句上的多次声音变化,以歌唱技巧,重复和变化地演绎着歌曲的内容。这一句也是练习真假声的很好例证,这首歌曲的难度,也主要是在一些字词歌唱上高音声区的真假声技巧方面。像完全以强虚声歌唱的:“我才明白爱最真实的滋味”,以及,有时候也采用强虚声歌唱的:“每一次”等字词,都要加以练习和注意。

另外,整两段歌唱内容后的那一段在钢琴伴奏下几句虚词的歌唱状态也不能懈怠,也许人们会忽略这段实际具有间奏性质的歌唱效果。还有,歌曲最后收尾的渐弱歌唱,给人们以渐渐远去感觉的处理也要谨慎对待。歌手只有注意细节,用心歌唱才能够打动听者。

三、信乐团演唱的《离歌》

近些年来,我国流行歌曲的创作,逐渐开始比较注重吸收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关注民族音乐文化,注重运用民族乐器等等。尽管信乐团演绎的《离歌》原曲的曲作者是韩国人,是一首名为《恋歌》的翻唱歌曲。但是,被改编成中文歌曲的前奏和间奏,以及,一些伴奏部分的音乐,都利用了二胡这件我国国乐乐器。特别是前奏旋律的二胡独奏,更是具有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加之,填入的赋有中国诗词韵味的中文歌词,使得歌曲完全变成为一首很有中国民族音乐特性的作品,或者可以称之为具有中国流行歌曲风格韵味的作品信乐团是台湾摇滚乐团,成员有五人。以主唱苏见信,单呼"信"字命名。于2002年5月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让世人知晓的名曲有《一了百了》、《天高地厚》、《死了都要爱》等等。《离歌》是信乐团2003年发行的第二张名为《天高地厚》专辑中,除了《天高地厚》之外的另外一首代表作。

《离歌》是一首音乐结构规整、表达思路清晰的歌曲。不过,虽然看似比较简单,但却是一首歌唱难度很大的歌曲。甚至,可以说比本文所分析的另外两首歌曲《唯一》和《kiss you Goodbye》更有歌唱的难度。因为这首歌曲不仅具有歌唱的高音难度,而且,歌唱的音域也比较宽。依据这首歌曲原唱1=G的定调,“心碎前一秒”的“碎”字的歌唱最高音,已经达到C3的音位。而且,歌曲的许多字词都在A2、B2的音位上。所以,该歌曲的歌唱技巧主要在于对高音的处理和气息的设计方面。只有合理的气息设计,才会顺利地把高音做到完美的歌唱。这首歌曲的高音歌唱必须采用呼出的强气息手段,而弱唱后则一定要及时换气。也就是说,斜开唱法所提倡的重要歌唱手段都要得到全面的运用。

歌曲开始第一句的上半句:“一开始我只相信,伟大的是感情”基本处于人声歌唱的自然声区之内。如果属于一般简单、没有难度的歌曲,也许可以不去理会这句,乃至下半句、下一句歌唱的气息问题。但是,由于这首歌曲后半部所需要的强气息运用,所以,需要特别提醒从开始就要警惕气息的运用。那么,这一句的歌唱,除了注意斜开字词:“开”、“相”、“大”、“感”等的歌唱状态外,重要的是要在唱完“情”字后及时的换气。而且,一定要做深呼吸的处理,以保证气息始终处于刚开口歌唱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低音区域歌唱的时候,就要注意储备高音歌唱时候的气息。第一句的下半句:“最后我无力的看清,强悍的是命运”的歌唱要求,与上半句基本相同。只是在口吻上,也即在音乐的感觉上,需要形成与上半句一问一答的歌唱态势。

歌曲的第二句也是一个上下句的结构,上句:“你还是选择回去,他刺痛你的心,但你不肯觉醒”其乐思延续的是上一句的主题,但是,在说话的语气上却有所加强和意义的深入。无论是韩语版的《爱恋》还是翻唱的《离歌》,自歌声进入后,给听者的感觉就是一种悲凄、失落、沮丧的情绪。歌曲到了这句,更是悲出于心中。歌唱是以声音表现这种情感和情绪,因此,歌唱的声音一定要有能够表现这种情感的歌唱技术。具体需要注意的方法有:“回”字气多声少的歌唱;切分节奏“他刺痛”的歌唱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觉醒”“醒”字歌唱的音准技术问题,必须要在#1(升do)音上唱稳,然后轻轻滑向6(ra)音。这句的下半句:“你说爱本就是梦境,跟你借的幸福我只能还你”,既是这句上半句的最后答案,同时也是整个两句的最后心情。这句话基本上是对整个前半部分歌曲内容的总结,是对整件事情的伤感和失望表达。因此,要以残酷接受现实、无奈般的心情去演绎歌曲的内容。歌唱技术上最为重要的要领是以饱满的气息,歌唱好最后“还你”两个有一定音高(#f2)延续难度的字。

从“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开始,歌曲的音乐形象发生了转折。演唱分析如下:“寂寞”一词有一点小的音高难度,并必须以强真声歌唱;依靠“完”字的强真声斜开歌唱,带动“温柔”一词有气息地歌唱;“只剩”歌唱后一定要换气,再以强气息呼出主题词“离歌”二字。而且,“离”字前半部为真声,后飘上做强虚声的歌唱,这也是这首歌曲的最大难点。如果“离”字虚声歌唱处理的好,更高音:“心碎前一秒,用力的相拥这沉默”句中“心碎”的虚声歌唱就应该没有问题。最后“用心跳送你辛酸离歌”句,主要是要把气息放平稳,再做渐弱的歌唱处理。

在流行歌曲中,歌曲两段的歌词内容和音乐旋律基本相同,或者完全重复的情况很多。《离歌》第二遍的音乐,基本上是第一段曲调的反复,甚至完全重复了前奏音乐。只是把最开始的歌词换成了:“原来爱是种任性,不该太多考虑。爱没有聪不聪明,只有愿不愿意。”新的内容,以及,在歌曲末尾补充了一句“看不见永久听见离歌”。歌唱技巧上没有更多的变化,可以遵照上述的歌唱分析进行歌唱。

四、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流行音乐;音乐教育

世界音乐林林种种,但大而言之,无外乎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以及流行音乐三大类。在这三类音乐中,流行音乐虽然出现的最晚,但却像个“暴发户”,后来者居上,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创作群、演艺群和欣赏群。目前,国外的音乐院校开设流行音乐的专业课程已很普及,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开始逐渐在音乐艺术院校中设置流行音乐的部分专业。相对古典、民族,流行音乐教育是一个新学科,也是一个全新的音乐教育领地,它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既存在着广阔的前景,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一、流行音乐的开设顺应了历史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流行音乐闯入了国门。从排斥到不上大雅之堂再到万人追捧的盛况,这样的过程只有短短的30余年,这其间,既有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因素,也有广播电视、唱片、演出业等传媒机构的宣传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人民以更近的距离认识了流行音乐,接近了流行音乐。雅尼音乐会在紫禁城演出的盛况,歌星们在万人体育馆造成的轰动。这些也决不竟然是盲目追崇的结果。罗大佑的音乐渗入了80年代大学生的生活,成为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事实上,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潜在特质,吸引了许多从事创作的专业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在近年的全国歌手大赛中,常可以见到一些流行音乐获奖作品出自专业作曲家之手。更有在2001年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中,一首大胆运用较现代作曲技法与流行音乐诸特性相结合的艺术歌曲《水调歌头》,即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追求,获得评委的肯定。在人们对流行音乐大潮流入的迷惘与盲目之后,渐渐已有了鉴别与欣赏的能力。对这一新现艺术门类音乐家们的介入无疑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提高与发展的积极作用,高等院校将流行音乐归入教育体系,使之进入了科学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提高的新领域,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具有积极的显示意义。

二、流行音乐适应大众的需要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所呈现出的一种“多元并存,多元发展”的格局,‘音乐也面临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流行音乐已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以其自然、朴素、新奇、多彩的风格和特色,日益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喜爱。据统计,在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广播、电视中,现代流行音乐占据了全部音乐形式的85%以上。可以看出社会已经顺应大众的需要,消除了对通俗音乐的偏见和歧视,在央视所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和各种音乐栏目中,流行音乐正在逐步扩大所占的比重,朝着更加多元化、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开设流行音乐专业就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的学习流行音乐,辩证的认识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就业率,更可以使用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功能来为丰富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服务。

三、流行音乐的特点使学生的喜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专业只有是自己喜爱的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流行音乐所特有的特征受到了年轻一代喜爱。

第一,通俗易懂。流行音乐的最显著特征是通俗性。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学生可以通过平淡直白的歌词即可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第二,时代气息。流行音乐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满足社会情感需要是流行音乐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目的,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相应的流行音乐,

这些都体现和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特点。

第三,情感丰富。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是它的情感性。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人们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既复杂又直白,既真挚热烈又委婉含蓄。流行音乐是对人们情感世界的反映和体现,因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流行音乐世界。

四、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为流行音乐开设了提供了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 流行音乐元素;多元化;音乐审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的新课改给音乐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音乐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但这些改革还处于摸索前进状态,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探索出符合新课改目标的新路。针对目前绝大部分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状,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将流行音乐元素与国内外一些经典音乐形式和文化形式如民族音乐作品、京剧、歌剧、中国诗词等有机结合,传递给学生,构建起学生“乐听、善听、好听”的教学模式,为音乐欣赏教学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中国民歌教学

新课标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分四节,分别介绍西北、少数民族、中原、南方四种不同风格的民歌。但是民歌在当代学生中传唱度很低,而且书本上的曲目大多是学生不了解的,如果直接传授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这时候,就要想办法,从学生相对熟悉的作品入手,层层深入。比如,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如:播放当地学生相对熟悉的地方民歌,让学生说出歌名,说出他们所知的其他一些民歌并简单哼唱几句。然后就是悄然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在上课过程中,播放一些由他们熟悉的明星演唱的、加入了许多流行音乐元素,且被他们传唱的中国民歌,如黄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映山红》等。由于演唱方式的改变,伴奏方式与伴奏乐器的改变,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传授关于民歌的知识,让他们体验民歌的韵味。

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中国民歌教学,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经典音乐作品中民歌的影子无处不在。比如,在让学生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让学生欣赏成方圆演唱的爵士风格的《茉莉花》,还有据此改编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童声合唱片断,让他们知道中国民歌蕴含的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还有在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时,对比三个不同的版本:山西方言的女声独唱、童声演唱和据此创作的女声合唱,让他们领悟到民歌也是具有鲜活表现力、符合时展的音乐形式。在此基础上,不单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魅力、地方特色,还让学生喜欢上了中国民歌。学生下课后纷纷上网搜索相关的民歌,以及流行歌手演唱的融入更多流行元素的中国民歌等。他们还自发组织了为期一周的民歌对抗赛,学生学习和演唱民歌的热情高涨。通过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中国民歌,让他们欣赏,辅以讲解,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创作背景、结构特点、地方特色,也知道了民歌是中国音乐的瑰宝,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让中国风音乐走入音乐欣赏课堂

中国风音乐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在实施这一课题前,除教材上的《阳关三叠》《扬州慢》等,笔者还搜集了大量的中国风音乐资料,还让学生去上网搜集中国风音乐的作品。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他们搜集的作品,并作出评价;利用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分组去进行。通过查资料、调查、座谈、展示,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风音乐,认识到中国风音乐是将传统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典范。

同时,在这一课题实施中,引导学生认识和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内涵,让他们体会到了中国古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起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比如,在欣赏中国风音乐《阳关三叠》时,先让学生回忆该曲目歌词来源――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并朗诵,体会其意境,再从中国风音乐《阳关三叠》中体会其美,并作出比较。为了与学生更好地交流,笔者重点向学生推荐周杰伦这位中国风音乐代表人物的很多作品,如《东风破》《青花瓷》《兰亭序》等,学生情绪高昂,自发齐唱。笔者还注重向学生传授关于中国风音乐的知识,比如周杰伦前几年的专辑《十一月的萧邦》里的《夜曲》就是来源于肖邦的钢琴作品《小夜曲》。笔者还告诉学生,其实周杰伦和肖邦在艺术道路上有很多的相似点,学生就去网上搜集,有了新发现也会积极反馈给笔者。此外,笔者还教学生唱霍尊的《卷珠帘》和李宇春的《蜀绣》。通过这些手段,不但让学生了解了中国风音乐,让学生欣赏了很多优秀的中国风的作品,还让学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收效显著。

目前的中国风音乐很多还结合了西方的R&B、嘻哈音乐风格,这种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入,更让学生喜闻乐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教育者的关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审美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中国京剧欣赏中渗入流行音乐元素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的诞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京剧已成为国粹,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多。但现在的学生对京剧感兴趣的极少,绝大部分学生对京剧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如何让学生了解京剧甚至喜欢上京剧?根据教材的内容,笔者初步确定了《中国京剧》这一单元教学的大致内容: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梅兰芳对中国京剧的突出贡献,京剧文场、武场伴奏的乐器,京剧的行当等。确定了内容之后,就是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做好课件,同时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去搜集、查阅。

在讲解中国京剧的产生时,根据学生在《中国历史》教材上了解到的“四大徽班”进京,让学生了解京剧产生的年代及变革,知道京剧是现存的三百多个戏种的佼佼者,并向他们解释“四大徽班、四大名旦”,还让他们掌握了梅兰芳对京剧的突出贡献及梅派的特点。在欣赏梅兰芳的作品时,为避免枯燥,先让学生欣赏根据梅兰芳唱段改编的现代舞蹈《江山美人》,学唱了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的第一句;在介绍为现代京剧伴奏的乐器时,让学生欣赏《智取威虎山》唱段,用于魁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中国京剧文场三大件、武场四大件伴奏)与现代打击乐器伴奏的同一唱段作对比,体会其魅力并区别其风格,并了解了流行音乐也有京剧的元素在里面。介绍京剧行当时,特别是介绍“净”这个行当时,利用流行歌曲《说唱脸谱》来告诉学生京剧艺术古来有“红蓝辨善恶、黑白显忠奸”之说,然后引申出京剧“五大行当”的知识,让学生在不同京剧片段中辨别行当。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大增,纷纷利用所学知识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还学唱了几个京剧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