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德育重点

高中德育重点

时间:2023-06-22 09:3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德育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德育重点

第1篇

一、重点高中德育实效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1、德育实践力度不够。重点高中虽然对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上,尽管在制订学校计划时都强调德育,但为了升学率这一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尺度,学校又不得不使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德育内容空泛。有的重点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孤立的日常行为规范上,把德育归结为或等同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较少或者没有考虑日常行为规范的内核是什么;只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很难从思想和行动上接受,有的即使暂时接受,也不能心服口服。此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重点高中只是应付课时,学生也心不在焉,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3、德育途径单一,方法死板。重点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总处于被动教育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迫于学校、教师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4、德育评价不规范,因人而异。有些重点高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最后闭卷考试为依据。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是优,那些升大学有把握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学校往往不能严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绩较好。而有些德育考试成绩不佳,而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由于没有被教师发现,所以德育成绩平平。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几个条条就行了,平时行为无所谓。导致有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

5、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班主任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随着教师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工作也很投入,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且受市场经济等一些利益观的负面影响,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严重影响了言传身教的教师形象,也影响所传授的德育的效果。

二、增强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树立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根本的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正如台湾教育家高振东先生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

2、激活道德资源,塑造民族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

在迈向21世纪之时,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李岚清同志在一次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质教育的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深深体会到,日本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人,韩国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新加坡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加坡人,但中国人就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机。“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就是指看不出能体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气质。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现在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消亡了,同时,体现国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当然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的教育都有它产生、成长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些独特风格不仅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这一民族生存发展的必要依据,没有民族特色,也就没有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先辈反复教育和严格管理的结果。今天的教育,不能脱离悠久的民族优良传统,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会降低德育的实效,从长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支柱,是十分危险的。

3、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这是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道德研究与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此外,改变德育教育只是德育教师工作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教育者的全方位的观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楷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注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它,才能形成道德意志和品质,最后才能转化成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教育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每个教师都按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去教育,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并自觉成为一名道德实践者。

4、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民主化、制度化

重点高中的学生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重点高中有义务向社会提供真实、客观的道德评价,为以后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德育评价与其他学科的评价是有区别的,不能只以闭卷考试来定论。德育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德育教学内容“知”的了解程序(可以用考试来表示);学生平时在学校里的行为考查;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学生在社会上的行为表现。其中以“知”的了解和在学校里的行为考查为重点。将这些内容固定下来制度化加以平均就给出该生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方法采用民主化的方法,改变以往教师一个人定成绩的做法。只有这样一个客观、真实的道德评价才能说服人,才能引导学生向道德的评价标准靠拢,才能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提升对策;探析

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方面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并接受学校考核,另一方面遵循日常生活、学习实际,适应集体环境。学生的德育管理是伴随其终身的,而高中德育制度建设,又往往偏重于本校三年期间的行为规范。因此,很难从德育自觉性、自省性上,将德育规范纳入到良好的行为习惯中。为此,我校在德育管理上,着重从三方面来升级。

一、从“常规管理”升级为“习惯养成”

常规化德育制度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本环境,要突出核心习惯的养育,就要贯彻好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强调一日常规,还要从学生的集体生活、学习上,让学生从中受益。比如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要从得体、主动、热情中来渗透核心习惯;学会谦和,注重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的渗透,强调对学生内心认知的养成。同时,校园生活要丰富,特别是在课余时间上,要突出轻松、愉悦、个性化成长的育人环境。比如开设主题班会,以学习方法、兴趣途径、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来向其他学生推介,来潜移默化影响周围的学生。开展多种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与情感;开展话剧表演,从组织排练中来关注自我,关注与他人的协作,克服自我不足,增强团结一致意识;还有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等等,从中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活动的组织、参与中,让学生体会人际交往艺术,学会对自我的反省、反思,调控自我的行为规范。

二、从“省心管理”升级到“心动激励”

高中学生德育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行政权威、教师权威,以命令方式来进行管理的现象。尽管从规范执行上具有显著成效,但并非真正贯彻德育教育的“信服”理念,更不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由于高中学生人数多、教学事物繁多,简单、粗放的德育方式是无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因此,一要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思想、情感对话,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班级一些问题上,通过让全体学生参与投票,集中献计献策,来发扬民主,制定和完善班规,让更多的学生从内心信服。在解决班级学生问题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从内心上来客观评价。学校德育工作涵盖面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任是最基本的条件。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校德育管理者,都要从正面、负面、过程、结果评价的多元化统合上,来分析问题,来梳理思路,避免引发学生的过激行为,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对个性的发展与张扬,也正是德育工作者需要给予启发的重点。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给予发现并合理引导。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有的学生成绩较好,但缺乏班级集体感、也对集体工作缺乏热情。对于这些问题,德育工作者要以客观、真诚、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改进学生的不足,保持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从内心上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从“数据管理”升级为“成长自省”

高中德育管理在实践中,通常以德育竞赛方式来进行评比,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些班级在德育管理上,过于强调“分数”竞争,忽视了德育管理的本质,唯“分数”为本,难以真正全面审视学生德育工作,也难以从班级德育工作中,贯彻好德育工作方针。同样,在“分数”的导向下,学生也会被“分数”所左右,在内心反而滋生厌恶学习、厌恶班级、厌恶学校等问题。可见,高中德育管理要全面推进,要从立体化、动态化发展上,以“分数”为补充,来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自省”价值。一方面,关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不能仅凭德育竞赛分数来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将德育工作,协同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寓教于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增进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比如在课堂团结意识培养上,以“多人站报纸”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来体悟团结的力量;从“看谁不走样”对话描述游戏中,从第一个学生对事物的描述起,依次传递下去,最终看“走样”的描述与最初的描述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体悟到“不要相信流言”,更不要“以讹传讹”。另一方面,注重对高中学生心理疏导,合理排解压力。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而一些班主任以“数据化”德育成绩反而压制了学生心理发展。因此,要强化学生的自省教育,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德育工作中,将心理干预与德育进行综合。比如做好平时的观察、个别交谈,来纾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查找影响学生内心困惑的难题,并从排忧解难中来树立自信,唤醒学生的内心价值感、自我认同感。

作者:武宏涛 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高中德育工作现存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之所以没有与生活实际相接轨,最大的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的滞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上[1]。我们常常强调要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但现实并未如此。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使得学习兴趣和个体意识丧失,无论学习上还是思想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被动接受教育方式,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如此一来,学生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就会失去判断意识,遇到困难畏缩胆怯,没有自信心。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能够产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盲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交往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学生在选择接受信息时越来越不可控,这都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保证健康有益的交往。但是,现今的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陈旧,教育方式不人性化,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想观念的树立,优秀品质的培养,因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角度出发,剔除弊病,创新发展[2]。

二、在德育中深化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只有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概念,领会其精髓才能将这种理念融汇于教学之中。我们在教育中常会忽略的一点就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培养与尊重。高中德育教育需要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借助文本材料深化对德育的认识,而这一过程是长时间积累的,不能通过一件事,一次检测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综合各类表现给学生中肯的评判。每个学科都不能否认优差生的存在,但这只是成绩上显现出的差异,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没有关系,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更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多偏颇[3]。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拿出足够的耐心进行教导,优化课程设计,善于反思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德育教育空间。

德育是對知识教学的延伸,它不单纯追求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一种发现人的教育,在充分开掘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人的思考,端正生活态度,开阔胸襟,用真诚的信仰提升自己的价值。

三、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认识,提高内化能力。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有的外在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后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综合来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发展的内因。通过外在形式的不断变化,促进内在心灵的不断发展。但是外在形式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辅助工具,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发展变化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德育教育的局面。因此,在高中德育教育中,我们要推行人性化工作理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有些常犯错误的学生就缺乏这种认识。对此,教师不能过于焦躁,要以平和的态度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利用谈话等形式与学习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乐于坦露心扉,真诚地与教师分享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必定有所改观[4]。其次,自我评价、改正能力的培养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面对具有严重问题的学生。要从根源上进行疏导,并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在关键时刻能够通过自我教育,避免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2、践行教育方针,规范德育教学。学校是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重要依托,德育教育是贯彻于素质教育始终的重要学科,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学校的管理和组织安排工作。施行德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思想政治科目的学习。对此,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将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融合到日常授课当中,并以此为根本进行校园德育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方针,据此展开相关工作。教育乱想是现今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懈怠敷衍,对学生进行一刀切的教育评价,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此,学校要严肃处理,加以指正。

3、做好思想教育,促感升华。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深入贯彻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目前,高中施行的是教材与活动双轨并行的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上涵盖了道德、心理、法制、环境、生命等主题,可以说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教学中这些内容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材的优化整合,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是意味用别人的例子来阐发教材的观点,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与此同时,活动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手段,学校可以利用节日等机会,利用团队活动、外出实践、社区服务的方式,深化情感认识,加强自我认识,在积极参与中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促进行为规范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理念;方法

一、引言

当前已经进入新课改的深化期。近些年的新课改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德育工作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了继往开来,继续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新的时期必须注重德育工作理念的创新,并以此为德育工作的指导理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实现德育工作成效的最优化。

二、德育工作理念的创新和践行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高中班主任首先必须注重德育工作理念的创新,并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将其践行。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德育工作中应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工作的新理念彰显出来。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一切将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在德育工作中本着生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协调性、综合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在德育工作中注重人本理念的渗透。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促进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是在德育工作中注重积极德育理念的渗透,更好地与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区分开来。这也是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达到转型德育工作的目的,在转变德育理念时,应注重积极德育理念的渗透,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三、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对策与思考

(一)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开展任何工作均需要一定的平台。就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同样需要搭建相应的平台。班主任在高一开学伊始,就需要在对新生的了解和观察后,及时组建班干部队伍。就学校而言,所有的工作均需要班主任来落实,当然,一个班级的所有工作也需要在班干部的帮助下来完成。因而只有提高班干部的素质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选拔班干部过程中,应选报那些热心班级工作和德才兼备的学生来担任,在落实具体事务时,应大胆地放手和发动学生,尽可能地做到群策群力。而在这一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主要是统筹,无须时时事事亲为。这样就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平台。

(二)强化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是一项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更是整个德育教育工作的灵魂所在。若采取传统的冷冰冰的说教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引导学生做到亲师重道,就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身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打开学生的心扉,最终通过情感感化学生,增强德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为只有用心去关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诸多环节和渠道强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应树立价值观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观念。向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在学生评价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落地生根。而在课堂育人环节,主要是通过课堂强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强化德育课程建设,注重法治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生涯的划,从而更好地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将德育教育理念践行得淋漓尽致。在实践育人环节,主要是在学校内加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自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文化育人环节,主要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班级文明创建和学生文化活动的丰富,尽可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稳健推进[2]。

(四)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优化德育教育工作内容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并对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紧密结合高中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形式,确保所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实践更加贴切,同时还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

(五)让德育教育工作走进学生的心声

为了促进德育教育工作高效地开展,在注重上述工作开展的同时,班主任还应紧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将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为了让德育教育工作走进学生的心声,需要始终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并在注重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应对德育阵地打通血脉,注入强大的活力。在德育工作中,应切实分析学生的实际现状,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将德育工作的重心从外部转移到内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之中,将看似无形的德育工作变得更加生动而又具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切实对待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也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班级管理成效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德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校文化、社会生活之中,培养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在德育工作中促进自身作用的发挥,应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理念进行优化和完善,切实注重德育新理念的应用和创新,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婧.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8.

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文化;道德素养

一、英语教学中德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关于德育教学的探讨从很久之前就有,教育家都很注重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从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到唐代思想家韩愈,再到近代的学者,都提倡思想素养的培养,发挥教化、育人的功能,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把德育教学分为了显性、活动和隐形的德育教学,在隐形的德育教学中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利用学科进行德育教学。

二、英语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变化,还有很大的塑造空间,所以德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也应该认识到在学科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有的道德教育大纲提出:教师应该教学育人,将道德素养教学融入学科的各个层面上去,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坚决执行道德教育大纲,达到大纲的总体要求,要在课堂上执行德育教学,把它当作是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种德育执行方式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很多,保证了教学的时间,也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刻的情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上的,所以德育教学摆脱不了学习知识的过程。

三、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教材,教师要教学也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很重要的,教材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德育因素,所以德育教学的前提是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也是一种德育教学方法,就是要深度地研读教材,明确德育教学的目标,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学习英语,发觉德育因素;第二种方法是将德育教学向英语教学课堂中渗透,在随时随地的课堂中,教师要将德育教学融入英语各个学习环节中,促进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增强自己的道德意识;第三种方式就是将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有效地利用其他知识、课内外的教学,来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余育平.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07).

第6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被学校重视,如何在高中生中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一直是广大高中班主任不断研究的问题。在高中开展德育工作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而且能够陶冶道德情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健康地发展。高中班主任应明白,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级,而自己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自己的存在能够影响到班级风气的形成与学生德智、情操志趣的培养;班主任还应明白,对于高中生和自己而言,德育教育工作极其重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政治与道德素养、思想品德等。因此,高中班主任应重视德育工作,并思考如何才能将其更好地在学校开展。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希望广大同行能够进行讨论。

一、提高高中班主任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开展德育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具有一定爱心与奉献精神的高中班主任参与其中才能顺利地开展。若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缺乏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该班级则会形成较差的班级风气,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高中班主任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与技能,则不能将极为繁重的工作进行及时处理,也不能将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了解,更不能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当的教育方案。而且,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存在特殊性,因此,高中班主任应在实际工作中将教学规律与目标进行充分掌握,同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学生结合,并将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提高。高中班主任可以将如何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作为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同时将该目标进行充分掌握;与班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本班在学习风气方面的问题所在;将本班学生的学习纪律进行全面整顿,并将学生在上课期间存在的懒散习气坚决地杜绝与改进。

二、将德育内容不断更新

要想使德育工作在学校发挥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能否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满足。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将教学纲要进行满足,还要使其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多数高中对德育工作常常只注重达到教育目的与实现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是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德育工作的欠缺之处。因此,学校不仅要实现本校的德育工作的教育大纲与目标,而且在实行德育工作时,应对学生的年龄、品德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才能使德育工作实施的全面、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班主任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人际交流、保障消费与生活权益等)得到养成,并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受周围环境陶冶道德情操。另外,班主任要依照现实情况将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并超越。高中班主任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班会将最新的感人事迹(可以是发生于学生身边的,也可以是从网上搜集的其他地方的资料)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板等作为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宣传与表扬,向学生弘扬正气,并对其遵纪守法、文明习惯、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看感人事迹资料或者视频后得到一些感悟与体会,从而可以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与大纲。

三、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使高中德育工作能够高效展开,高中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尊重,并对其自尊心进行维护,还应理解其想法。班主任应明白,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并从心里转变对学生的态度与看法,才能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此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并与其进行交流、沟通,还应对其内心想法进行及时了解,帮助其将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心里真正接受班主任,并与班主任成为关系良好的朋友。在面对学生时,班主任应将公平与公正进行实现,并重视每一位学生,不能只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行帮助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则,高中班主任不仅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将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而且应对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进行充分认识。以建设班级文化为例,高中班主任应号召全班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并树立本班的特色形象,使全班学生在互助、真诚、平等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锻炼;使其心理环境更平和、自尊、自信;班级教室环境更宜人、舒心、安全,从而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良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目前,广大高中生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均受到巨大的升学压力,而且在每一位学生心中,对高考的激烈竞争均产生了心理阴影。针对以上情况,高中班主任应充分了解自己班上学生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正确地对待挑战与压力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在面对难题与生活时能够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念进行树立,并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勇.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1(11).

[2]黄春芬,罗刚淮.让德育活动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2011(04).

[3]陈秀玲.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学之友,2010(08).

[4]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008(28).

第7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职中德育教学;实践与思考

“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在我们职中尤为明显。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是经历了许多挫折的“失败者”,是在老师、家长批评多于表扬声中长大的,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对未来充满迷茫。然而,教育的神圣责任,令我们教师对他们特别关注,力求扬长避短,“一个不能少”地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这种“感情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情感教育的特征和价值

诺尔曼·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少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通过情感教育能让人成为内心充实、生活幸福、道德高尚、人际友爱的和谐之人。人的和谐包括身体和谐、思想和谐、心理和谐和情感和谐,四位一体,而情感教育就能充分调动人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的各种因素,加以教育和引导,从而提高人的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实现人整体的和谐,这就是情感教育的伟大之处。

情感教育的特征有三个方面:(1)情感教育应以生活为基础和依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缺乏生活的情感教育是无力的、脆弱的、枯燥的教育。(2)情感教育的本源是情感体验。心理学家狄尔泰认为,情感体验包括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情感体验”特指“生命体验”,是“通过反复亲历才能获得的对生命的内在隐秘本质的把握”。对教育而言,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多种内心体验的环节,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人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迁移和泛化,并生成更为稳定的情绪状态。(3)情感教育的关键是以情感人,人文关怀。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情感语言触及受教育者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才能成为精神的力量,要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用真情实意去触发、感化教育对象,从而获得感情上的呼应与共鸣。

情感教育的价值是指情感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或满足程度。德育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无论是作为主导一方的教师还是主体一方的学生都离不开它。情感教育的精神内涵提倡爱人、平等、尊重,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更需要有平等的交流和尊重,更需要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二、职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职中德育教师应接受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我们说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目标取向。职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教师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教师才有能力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受职中德育学科特点的影响,相对于专业课教师容易走人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误区,但是在很多职中生的眼中,因为职中德育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最密切,他们常常不自觉地以职中德育教师的人格特征为典范,在这种情况下,职中德育教师的情感素质显得举足轻重。可以说情感教育要能够在职中德育教育中很好地实施,其前提条件是职中德育教师有较高的情感素质。

(二)切实实施情感教育,优化职中德育课堂教学

1 根据课堂上情感教育优化职中德育课堂教学

职中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职中生情感教育有三条原则,即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以及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第一,职中德育课堂上寓教于乐原则要把握两点:一方面,职中德育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要努力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教师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职中德育教学的时间、环境、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地组织教学,给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乐于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师要善于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施教。以情施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才在教学中“用情”。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发展学生对职中德育科学的情感,首先教师自身要热爱职中德育科学,热爱职中德育教学,热爱学生。教师积极的、强烈的职中德育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

第三,有意识地促进职中德育师生情感交融。职中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自然的交融,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需要有意识地维护才会缩短。因此,这种有意识包括教师主动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职中德育教师主动创设促使师生情感交融的职中德育教学情境等方面。

有一个难以忘怀的教训:200年第一学期,我担任职-14个班中6个班的德育课。为从严治课,我在第一节课就居高临下地宣布我的上课纪律:不准梳头发、不准趴在桌子上、不准……课我是上下去了,可我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买我的帐,心不在焉,对我讲课内容反应平缓,甚至出现四、五个学生趴在桌上的现象。我着急,痛定思痛,我尝试找学生聊天,利用心理辅导机会。了解学生对我的看法,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课外经常找学生进行无任何压力的交流,平均每班不少于4人的经常性沟通,逐渐减轻了学生对我的敌意,我也改变了对学生课堂上的要求,不随意对学生进行讽刺、嘲笑,彼此之间接近了距离,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激活……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易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易于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教学双向活动的开展。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就要舍得“感情投资”,用真挚的爱去感染和激发学生,同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2 落实课下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学生与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沟通外,在课下同样有很大的沟通空间。表现在:一方面,我校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校住宿,学生在课余有很多机会与教师直接交流;另一方面,大量的职中生都熟悉网络这种新的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主题的媒介给师生的交流也提供了新的沟通的手段。受学科特点的影响,职中德育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往相对于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职中德育教师在高中学生的心目中是社会学家的“雏形”,学生所见的很多问题都愿意与老师交流,就是说职中德育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领域;另一方面,职中德育学科教学的很多内容均在教室外进行,如学生自主的职中德育课题研究、社会创新活动等等。职中德

育教师在课下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是获得成功的推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情感教学的原理,利用多种途径设置各种方法。利用课前五分钟时事联播,同学们提高了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胆量;在职二学习政治基础知识第十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中的关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时,组织学生分组演讲;在职一学习第六章《职业理想》中的“讲究求职技巧”时,采用角色扮演、好友比赛竞争法、活动表演法、讲练结合法、综合训练法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此外,在教学中经常运用齐声朗诵、学生个案展示、讨论发言等活动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亮相的机会,都能获得最深刻的情感体验,突出“快乐”的情绪,在课堂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信赖感。如10级计网班的陈同学,刚上德育课,他不是睡觉就是讲话,反正不听,我曾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上课时,我很留意他的表现,只要他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马上给予肯定,并在班上表扬他。经常性的表扬,令他恢复了自信心,如今他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课堂上活跃、肯思考,也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诸多因素制约的。当前,对教材设置的改革,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现代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引进,无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但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情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它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活动,是优化情感本身的教育的最好的载体之一,情感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用所应有的一种强烈的激情去打动和感染全体学生,使他们兴奋起来,专心致志地更积极地去接受知识,从而扎实地掌握知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情感等因素。因而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实效。

3 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班主任 德育

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开展的重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外界的思想观念会对其未来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注意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知识的学习是高中生教学的重点,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知识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待人接物能够把握分寸。此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必要把德育教育生活化;不能一味遵循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采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时刻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积极引导,体现高有的人文关怀,时时刻刻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易于接受,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对德育教育生活化认识不足。虽然开展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但还是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主,依旧是传授式的教学,以告诫为主。不能让学生们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只是刻意的去效仿,不能真正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为此,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们内在德育素养的提高。加之,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很多高中老师不敢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本身就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即使有课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因为班主任没有教导学生应该如何自觉培养正确的德育生活化观念,导致很多学生离开了课堂之后,依然会出现在生活与生活道德缺失的问题。

其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高中德育教学不专业。在当今中国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内容都十分繁重,而在所有教师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往往较其他任课教师更大,但是高中班主任除了要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学生的德育工作,这就使得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德育教学在每学期的频率也不多,而且大多数班主任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德育教学理论学习,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停留在班主任自身对德育工作的简单理解上,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之后会出现更多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困扰。

三、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的对策

首先,高中应该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一方面从学校领导方面,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生活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从班主任方面,在德育教育开展时降低姿态,和学生们形成一种朋友的关系,在这种亦师亦友这状态下,才能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逐步理解父母的艰辛,亲人朋友对自己的付出。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其次,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增加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在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的同时,加入对学生德育基础的考察,保证学生们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以便德育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们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动的同时要付诸于行动,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从自身出发提升道德素养;带动学校的德育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最后,增强班主任的整体德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专业性。针对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应该定期对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知识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教学质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德育教学的渗透性,将德育教学渗透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的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结语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因为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贾宗荣.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第9篇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一般都是把德育工作的任务交给了班主任教师,或者运用政治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对数学课的德育功能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尝试着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初步挖掘。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德育因素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要想做好教书的工作,就要先学会如何去育人,可是现在的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对“教书”进行了重点的关注,而忽略了“育人”对于学生成长产生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光是要将数学教材中的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并让学生能够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潮流,以便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让学生的自身发展能够符合其内在的具体需求。为此,我们就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联系,采取一些必要的做法来让数学中的德育因素能够被发掘出来,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1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的具体目标

数学是一种形式科学,主要对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一些确定的想象及不确定的现象来进行研究,其中代数和向量等就就是对确定现象的研究,统计和概率等就是对不确定现象的研究。而高中德育的具体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1.1思想政治方面的德育教育具体目标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对社会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令其明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改革开放的基本形式、国家繁荣与自身的基本联系等。培养其一定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建设家乡的事业心,让学生能够把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把哲学的原理运用到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中来。1.2道德品质方面的德育教育具体目标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三者的利益孰轻孰重,从而让学生能够培养起健全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进而让学生能够“知礼仪,懂廉耻”。1.3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德育教育具体目标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干、不惧困难勇创新、不畏艰苦。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社会一些不良影响进行规避,以便让学生能够初步具备一定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如此来对高中数学和德育教育进行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性并不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的注意,要时时刻刻都记得要将德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此让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不影响数学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对德育因素进行挖掘,借此来将高中数学中暗藏的德育因素找出来,并让学生通过这些德育因素的影响来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2将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因素予以充分发挥

当教师提到高中数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数学的理论教学,其实不然。数学教学是由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活动共同构成的,德育因素的发掘并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上,还应当与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的联系,借此来发掘出更多的德育因素,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还可以给活动课赋予一个适当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调查、阅读、询问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运用适当的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光是数学知识的掌握变得熟练了,还使学生养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并从某些方面来让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让学生从思想品德方面接受到了必要的教育,甚至还有可能获得德育的熏陶。也正是这样,教师就在教学中做到了德育教育融入高中数学学习之中,德育教育渗透进高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之中。例如,学生在进行“统计”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把环保的内容和统计结合起来,让学生分门别类的统计自己家里面一周内所仍的垃圾,其中不可回收的占多少?可回收的占多少?其中有多少白色垃圾?这样瞬间就将数学问题和环保教育结合了起来,从而使得数学教学中德育因素被发掘了出来。然后,教师在向学生提出一些极富建设性的问题,问学生如果按照自己家一周扔垃圾的数量计算,一年要扔多少垃圾出去?这些垃圾会对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要让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我们该怎样做?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对我们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去积极的查阅资料,以便找寻到每天扔垃圾时的注意事项,该怎样做才能够让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学生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和学习,对于环境保护就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其也就能够自觉自愿的在日常生活中为环境保护而努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3高中数学学习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师能够通过教学给予学生很多东西,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也是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纵观整个高中教学,德育教育其实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的工作,它还和每一个学科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数学毫无疑问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对数学教学的过程进行全面的把握,除了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重点突出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自身优势来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进行促进,以便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由于数学课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课”,所以几乎是每天都有一到两节课的课程安排,因此数学教师有大量的时间来同学生进行接触,这也为数学教师实施德育教育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总之,高中数学和德育教育两者是能够找到交汇点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让两者相互进行渗透、促进,这样就能够衍生出需要值得教师去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只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锲而不舍的专研,就一定可以将德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德育教育。

作者:张亮 单位: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第10篇

【关键词】德育;路径;对策

高中阶段是人整个一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长品德的重要时期。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本身是美的化身,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美的描述和传达,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使欣赏者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高中音乐教育做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有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高中音乐德育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忽视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升学压力大,又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本体也只是在本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从而忽视音乐教育这块,课表上的音乐课也随之被其他文化科所占用,这一现象势必会导致一些教师无心教学,这种专业上的忽视,教学上的不足,政策上的倾斜,击退从事普通高中音乐老师对音乐教育的进取心。音乐也足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它们是息息相关的,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关,理解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从而也可以提高,生的素养。

1.2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缺失

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评价中没有把音乐课程教学纳入评价范围。上级教育主管单位没有举行音乐课程教学评价,也没有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提出要求,学校是跟着上面的指挥棒转的,学校也不会对音乐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没有评价,也就没有奖惩,音乐课程教师也就缺乏了激励,最终造成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更加谈不上对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进行具体的要求和评价了,间接地促使高中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缺失或弱化。

1.3高中音乐课程课堂教学脱离课程标准

高中音乐课程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科目安排上没有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严重“缩水”现象,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被缩减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被忽视了,在音乐教育中没有注重挖掘出音乐教育应有的德育功能。

2、实施高中音乐德育教育的路径

2.1在多元化全球化的音乐世界中找准高中音乐的定位

现在我们所说的音乐包括歌唱,或者各种器乐演奏,舞蹈等等艺术门类已经不再以西方所谓的科学标准来衡量一切。每个文化持有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背景,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道行,所有的表现形式亦如此。

如果我们这样去看待问题,那么引导学生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形式的多样化,也会认同。国际上都如此,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必须要以民族音乐学为背景,国富民强,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家庭的强大,只有国家受尊重了,有地位了,大家才都会尊重。在中国每年最重要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对我国文化的推崇。现在政府提倡大家都来看京剧,提倡地方戏剧,不管是电视还是广播这些媒体处处都能看到戏剧的身影,这就是一种转变,也是一种民族认同情感凝聚的需要。国家已经始越来越重视扶持自己的文化,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我们音乐老师的观念要更新,教师若不具备社会历史文化性,没有正确的音乐理念引导,许多学生就更容易迷失自我,着实是一种生命的浪费。我们任重而道远。

2.2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育需要的是创新,那么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引导者。这是高中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急呼。可以经常组织老师外出观摩各种比赛和活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师德品质,不断更新理念,要大爱,有耐心,与学生多沟通。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师的微笑、点头、说话的语气比音乐更实在的表达教师对他的尊重、信任,肯定,关心和爱护。做一名合格的高中音乐教师还要不断的自我学习,完善自我,不断的提高心理素质,不断的创新。当今社会是发展的时代,做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的我们不再是满足技术上的水准,更要求更高的艺术上的追求,既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艺术家,学生就是你的艺术作品。在不断的学习中成为一口泉井,要泉涌不断,用清澈甘甜的泉水来滋润祖国的未来。

2.3 授课方法的丰富化

课堂才是我们的第一战场,我们可以采取课堂式实践法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学习,但是要因材施教,分层分组的教学才是出路。现今的高中生喜欢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作为高中音乐的教育者来说,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选择,兴趣激发他的动力,能切身的体验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给大家带来的美好享受,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其中的真谛,教学方法多样性:欣赏教学、歌曲教学、乐器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演出活动教趣味性教学(讲音乐故事教学、音乐表演教学、音乐游戏教学、制作多媒体音乐教学)等,例如,高中生是刚刚参加完成人仪式,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其实心里不成熟,只是渴望成熟,生理上是个成人了而已,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不喜欢被说教,他们的心里正是形成期,价值观,世界观,爱情观,道德观等等这些正逐步形成,可是他们还是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而音乐鉴赏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还有开设歌唱课,“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发出的。”在歌唱模块的教学中,应以合唱为主。这是因为合唱艺术要求参与合唱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团队精神。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戏剧表演,演员扮演人物,大众表演和展开故事情节三者相结合,这就是戏剧。音乐是美的课程,而音乐教室则是美的传播者。

利用录像资料,把学生带入情境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记住更好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德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可见,应试教育正在逐渐改变,学校已经不再把文化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德育工作逐渐被学校重视起来。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高中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叛逆和扭曲的思想观念。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们的自制能力和自身素质,帮助高中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在我国的现阶段高中教育中,基本上都是实行班主任制度,因此,思想道德教育也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因此,提高新课标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且还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所谓的高中德育工作,就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高中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着自己的角色功能。这里就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问题。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因此教师的角色地位主要通过师生角色关系来确定。在高中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根据一定的社会德育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德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毋庸置疑的。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在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一、新课标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制定不相应的德育教学计划。然而在现阶段的德育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是根据教育局制定的材进行德育教学,不管是普高还是职高不管学生们的基本素质是否相平,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采取一锅煮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领悟德育教育的真谛,收不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实践性

现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过于强调对学生们的理论知识灌输,舆论的约束,以及学生们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德育知识理解的过于死搬硬套,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育教育也是这样,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与德育教学相关的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良好思想道德的学生。

3、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大部分德育教育都是班主任负责,这样就导致高中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主导力量,负责的事情很多再加上德育工作,使得高中班主任教学任务繁忙没有时间进行自身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性就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4、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现阶段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只是注重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一味的听从老师的教导,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所以在对待德育知识的时候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必然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好老师,没有兴趣,教学质量肯定下降。

二、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措施

1、学校要定期为班主任进行相应的德育培训,素质培训。学校应该至少一个月开展一次教师德育培训教育,自身素质培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德育教育中学生们主要是听从教师的指导,所以,作为高中班主任,应该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2、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经验是重点。学校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实践经验。比如,学校可以每周组织学生们去当地的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孤寡老人做一些相应的交谈,让老人们感受到热闹。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心,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

3、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学生是教育活动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作为“人”来对待,必须承认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这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不是受教育者支配的消极对象,不是总是在被动的接受教育者所给予的东西的地位。学生作为“人”,是说学生同教育者自己一样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学生有自己的主观意志,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等。学生在学习教育者所给予的东西时,都是经过他们自己考量以后,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学生的学习结果之所以会有所不同,正是他们作为主体行动的结果。两个学习情况不懂的学生,恰恰可能就是对教育者做出不同反应的结果:积极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结果,消极对的学习态度产生消极的结果。

思想道德在现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光反应一个人的自身素质,更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素质,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德育工作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高中生是思想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时机,学校应该提高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进而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26-01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世界及祖国的的地形特征,其后特点,农作物的分布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爱国热情,及理解人类的发展应与自然协调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1.1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中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1.2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2.1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国情材料与课堂上新授知识紧密衔接,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知识的教育。如学习《丰富的资源》时,我国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要从我国实际人口出发,人均占有量却很少,是一个资源"小国",用丰富的资源并不完全丰富的事实来教育学生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要用市场来优化配置,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来保护资源及勤俭建国的思想意识。

2.2选准德育渗透的结合因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备课时,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准教材中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结合因素,通过传授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内在情感转化为强烈的爱国热情。如学习台湾知识时,讲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我国的东南部的“森林宝库”,是“米仓”和“糖库”,并且是世界上闻名的“水果之乡”,也是世界上樟脑产量最多的地区。并进一步说明台湾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我们要坚信,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祖国一定能实现统一大业。通过这种讲述促进学生对党产生信任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党和为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3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材料,它对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着的。任何地理事象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千变万华的地理现象,都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决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地理事物,要善于启发学生认识它们的各种运动形成的特殊本质,揭示它们固有的辩证唯物法。如今天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过去却是海洋;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有地质作用的结果。应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物质的绝对运动中,又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对立统一是地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阐明地理事象发展的根本原因。

2.4了解自然环境,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环境的保护问题,可从两方面去讲授;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如当前周围的森林,草原被破坏,大气,水被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具体实例,来增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利用教材知识讲授:如在讲《南北温带》时,讲其是世界人口最稠密,工农业和交通最发达的地带。正因为这些地区人口过渡集中,各种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自己应如何去做来展开讨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5结合乡土实际,进行热爱劳动教育。结合本地的乡土实际来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就能形成形象的地理表象,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热爱劳动,更加热爱自己家乡,愿为自己家乡的建设而努力学习;如被称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怎样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呢,要靠家乡人的共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及时发动学生开展亲手建设家乡,建设母校的绿化活动,从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3.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3.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3.2深入挖掘巧设案例。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引导学生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法规分析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3.3亲身体验自我教育。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