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指导协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家校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教学方法
对学校教育最具有补充和辅助作用的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家庭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家校联系,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整体水平,创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家长学校,搭建家校育人平台
家长学校能使学校与广大家长在孩子教育的目标上找到共同点,有利于搭建家校育人的平台。因此,要做好家校合作,首先要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长学校的现实意义,使全体教师和家长达成共同办校的共识,让家长能大力支持家长学校的工作。
学校要努力做好老师上门家访的工作,加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老师在真正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学校的领导班子也要组成家访小组参与家访工作,重点走访家境贫困、学习困难、行为偏差、家庭不健全等特殊学生家庭,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
除了老师家访之外,学校还利用《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取得联系。如通过《家校联系手册》,用文字与家长沟通,家长把情况写到《家校联系手册》的反馈栏里,老师与家长在《家校联系手册》里交流学生的学习、作业及行为表现情况,迅速及时地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及时快捷的教育途径。老师利用这种无声的交流,能获得更多家庭教育信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有机结合,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学校还印发了《家长学习记录、评价手册》,内容有联系记录卡、家庭基本信息、优秀家长评价标准、家长课程学习记录、感言等,对家校联系、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监督、综合评价等都有很大帮助。
借助QQ群这一网络平台,构建起家校立体教育网。教师通过这一网络平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地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家长也可以及时地把子女在校外的一些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让老师能更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同时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资料,真正做到家校互动。家长通过QQ群便可获得相关家庭教育指导信息,并能就一些家庭教育上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网络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克服了家长在时空上的限制,在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平稳通畅的心桥。
二、提升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家校联系工作的能力
进入4G时代,学校应高度重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开展家校联系工作。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家校联系工作带来新课题。在这种较为成熟的网络传播环境中,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学校家校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家长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家校联系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学校家校联系工作的方式方法,占领新的网络平台,发挥其最大优势,改造其不利因素,是在新形势下学校家校联系工作的使命使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知识,具备熟练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家校工作的能力。第一,要掌握、手机微博、手机飞信、手机QQ、手机MSN等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第二,要掌握手机视频、手机彩信、手机音乐、手机摄影等手机多媒体工具;第三,要了解手机上网的相关技术原理,如3G移动通讯技术、WIFI通讯协议、手机WAP网站的建立。第四,要提高网络信息的整合能力,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第五,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简单的手机语言。传统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无法满足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简洁和快速性要求,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只有学会运用手机“拇指族”的网络语言,才能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行平等交流。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要善于整合各种和家长有关的高价值信息,增强家长的归属感和使用黏性,提升家长的使用满意度,进而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育人功能。面对负面信息,不能一味回避,要善于运用家长喜欢接受的方法引导家长以正确的立场对待分析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话题,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家长展开互动,在第一时间做出应答、澄清,以正面、准确、权威的事实依据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疏堵结合。
学校也应定期、有计划地对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开展移动互联网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应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和操纵移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络信息的筛选、收集、整合、传递,使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能真正做到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只有学校家校联系工作者真正掌握了这些手机上网中最基本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势。
三、设立家庭教育知心室,为家庭教育准确把脉
一、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1.习惯行为和自控力差
很多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常常我行我素,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2.中职学生学习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差
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基础课普遍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后,对全新的专业课和技能课,学起来更加吃力。
3.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接受能力较弱
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前途渺茫,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学习能力差,看不到希望,自暴自弃,情感冷淡,意志消沉,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
二、家庭教育对中职生道德教育产生的影响
造成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何谓家庭教育?我认为是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就是让每个成员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决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学生,学生需要向家长学习,家长也需要向孩子学习,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是互相的。教育的过程,家长不能代替孩子的自我成长,而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不能功利化。这个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成“人”,二是成为“自己”,三是做最好的自己。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生目标的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这种前提也是家长要正确理解当前素质教育的方法、思考和实践。教育孩子是一门学科,家长要结合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的方向目标,确认家长应尽的责任,确立方向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子女以实际行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不仅要管孩子的学习,还要管孩子的做人。
2.随着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来教育
家长要了解孩子,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育。孩子在各种场合中的各种表现,父母都需要了解。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的。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做好引导工作。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子女,全面深入地关心指导。全方面认识孩子的真实情况,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找出成绩,提出差距。在了解掌握孩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的动向和行为。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收到实效。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紧密结合的途径
中职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育人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涉及学校、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
1.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要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班主任的治班方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很难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在家庭和学校直接对孩子实施教育影响的则是教师和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与学校多结合,可以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2.建立家长学校机制,作为家长和学校联系的纽带
家长要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家长应该具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心,并为此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监督孩子的学习,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多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班级和学校的情况。总之,做好自己身为家长应该做的事,协调好家长、孩子、学校的三方关系。
关键词:班主任;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技校生理应是充满理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校期间也应是进一步发展聪明才智、陶冶情操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帮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要做好艰辛复杂的工作,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共治、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而每个“问题学生”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那么怎样在班级管理中改变“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呢?现结合个案,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案例:班级中有个男生叫周某某,进校时文化成绩是班级中下游,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讲话,要么看课外书,还有进网吧和强行向同学索要钱物的现象,可谓是“问题学生”中的典型。通过我对其他任课教师、同学的调查后得知,该生以前其实并不是很差,主要是行为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态度出现偏差,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我准备进一步摸清“病情”以后,再“对症下药”。
一、联系家长,全面了解家庭背景
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家庭组成是典型的以独生子女为主导的“四、二、一”式结构,虽然以来自农村居多,但农村的农田劳作和家务劳动却很少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根据我的观察,“问题”严重的学生并非仅仅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而是那些有大女儿和有小儿子的超生户家庭。这些男生不但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的百般呵护,而且还有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上面提到的十七八岁的周某某就是这样的男生,节假日期间居然还要八九十岁高龄的祖辈为他洗衣做饭,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从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这在农村带有普遍性,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
由于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客观原因,传统的“重德行”的家教观不断被削弱,而“重才智”的家教观却无意识地被潜移默化的增强。家长似乎都能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他们在具体实施家庭教育时,却又普遍存在着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变化的不断被加剧,家长们的社会生活压力、经济生存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出现了家庭教育方式的非理性化和家庭成员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而这些又都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影响着其子女的健康成长。
对此,我尽量抽出空余时间通过与家长个别交流的途径与家长保持联系,将学生在校的学习、住校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向其家长如实汇报,让其知晓子女在校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分析即将面临的毕业和就业形势,帮助家长正确调整好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欲使子女成才,先教子女做人,领悟“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娇纵如杀子”的简单道理。
经过沟通和引导,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周某某的家长教育观念逐步得到改变。能认识到学生能否成才不仅与学校相关,更与家庭和学生自身因素相关,只有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才能让他更好地立足社会。
三、家校联手,共同探究正确的家教手段
首先,我在对该生家长的工作中,一直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家长了解实情并且对其子女充满希望。
其次,积极组织家长中的积极分子,如李某的家与周某某的家在同村同组,依靠他的家长做好周某某家长的工作。马卡连柯曾说过:“家长的威信主要基础只能是家长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的公民面貌和他们的行为,对家庭的爱和责任心,对子女教育的观念和方法等。”
最后,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我反复要求其家长在节假日期间必须尽量给一定量的家务或者农活给周某某做,让他亲身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作为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刚好周某某的家长是做泥瓦工的,便时常有机会带他出去做做小工,不仅真正实现“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同时也能有效地限制一下他的不正常交往。一段时间后,原先娇生惯养的周某某出现了疲倦,劳动体验的效果显现了。这时我要求家长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故意对他儿子说,别到学校去读书了,免得浪费家里的钱财,还不如早一点跟他出来一起赚钱算了。而周某某果然如我所料,强烈要求还是要上学读书,因为无一技之长的他清楚地知道坐在教室里毕竟要比整天干体力活要轻松多了。
接下来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四、趁热打铁,多管齐下清除管理死角
在德育的许多方面,如果有了家长的支持,一般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家庭教育的铺垫,对于已经没有退路的周某某而言,接下来就只能接受学校的正面教育了。于是,我和其家长在事先约好的情况下,当着他的面“签订”了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书面“协议”,让家长承诺其子女不再违反学校制度的相关规定,否则周某某就会看到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到这里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我还要联合其他任课教师做好多方位的督促工作,防止其思想上出现新的懈怠情绪。为此,我继续巩固家校沟通工作,避免真空时段,清除管理死角,以进一步夯实前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采取多鼓励和多表扬的方法,把他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经过家校双方的齐心协力,终于还是有所成效。多位任课教师反映,周某某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在他身上经常性的违纪违规现象几乎不见了,虽然学习成绩还没有明显的提升,但起码止住了下滑的势头。他也愿意为班级工作出力了,并在一次校内篮球比赛中帮助班级得了优胜奖。为此,我按班级规定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适当的奖励,让他再一次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前进的动力。
家长委员要积极兼顾学生、家长、学校三者利益,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制定好计划,以助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地开展。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请笑纳!
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1学校家委会作为__区学校学生家长的代表,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委员的全力配合下,学校家委会围绕支持学校发展,推动矿区教育提升这一目标,坚守责任落实,倡导社会公益这一追求,依据学校家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在畅通家校交流渠道,扩大学校宣传,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继续完善学校家委会组织建设,构建全员育人网络。落实权利责任,实施民主选举。
在学年初,学校举行了一年级和七年级班级家委会成立仪式。为确保学校家委会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学校对新生家长参与家委会工作的意愿和要求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在班级家委会成立仪式上,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各位家委会候选人纷纷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了竞聘演讲。通过所有家长投票打分,最终确定了班级家委会委员的人选。通过班级家委会委员的民主选举,让家长们实现了“学校工作我支持,家委会工作我参与”的可喜局面。
2、学校家委会建立和完善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组织网络。
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组织网络的建立,在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长对学校工作支持的参与度,打造家长满意学校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随着学校家委会工作的持续推进,班级家委会和级部家委会工作的展开,使学校家委会工作重心下移的目标得以逐步实现。这有利于班级家委会和级部家委会委员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学校家委会工作,在校内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3、坚持制度落实,实施民主监督,提升学校社会满意度。
学校家委会坚持委员住校值班制度,定期举行家校联系办公会制度以及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实施民主监督等。通过家委会委员住校值班制度让家长步入校园,走进班级,从而让他们知道了老师工作的辛苦,了解了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反馈了家长反映的各种问题,化解了家校之间的误解和纠纷等等。定期举行的家校联席会议,通过校长工作汇报,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学的改革成果,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学校也听取了社会、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便于学校更科学的制定政策,让自己的工作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初中部小餐桌的招标中,家委会全程参加考察,详细制定协议细则,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家委会还参与平时的过程管理,经常到校督查饭菜的质量,保障了孩子吃上安全、卫生、放心的饭菜。在学校开展的运动会、六一儿童节和建队节以及学校招生等大型活动期间,学校均邀请家委会人员担任组委会或领导小组成员,对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工作落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开展多彩的活动,拓展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空间。继续组织学生外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家委会联合学校分别于__年5月份和11月份,组织了300多名学生到__龙园古镇和山亭冀云石头部落开展了主题为“体验__文化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龙园古镇和石头部落,让学生了解了家乡巨大变化,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整个社会实践活动,家委会人员提前考察活动路线,精心制定安全预案,全程参与陪同,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举行“优秀家长资源进课堂”活动。
为发挥优秀家长的资源优势,弥补校本课程资源的不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3月和12月份家委会和学校共同邀请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进入课堂开展了两次“优秀家长资源进课堂”活动。他们中有的家长向学生们讲授了“传染病的防治”,有的讲授了“怎样安全使用煤气”,还有的传授“书法技巧”……由于家长的课堂讲授的是生活之课,是特色之课,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学习乐趣,深受学生的欢迎。
3、参观西岗监察室,开展法制教育。
继5月份学校家委会委员来我校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之后,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柴里矿区学校组织近100余名师生来到学校家委会委员高贞伟的工作单位--滕州市检察院派驻西岗检察室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家委会委员高贞伟的详细讲解下,师生们认真观看了法制教育宣传牌板和法制教育专题片,接受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法制教育。
三、浓厚家庭教育氛围,提升矿区家庭教育水平。邀请滕州市家庭教育专家来我校举行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
为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升矿区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家委会借助滕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一平台,__年先后三次邀请专家来校举行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每次讲座,专家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向家长传授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让家长在认识到家庭教育重要的同时,掌握了如何创设和谐教育氛围,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三次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有__x余人次的家长受益,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2、浓厚家庭育人氛围,开展矿区“书香家庭”创建活动。
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落实经典诵读,让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委会联合开展了“书香家庭”创建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有的家庭为孩子建立起了藏书架,有的还为孩子开辟了书房,许多家长周日为孩子到书店买书,晚上陪孩子一起读书。现在家长和孩子共读书,共分享成为了矿区家庭的时尚。活动开展之后学生现在上网的时间少了,读书的人数多了;家长们在外打牌、喝酒的少了,在家和孩子共同读书的多了。读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习惯,读书也成为了家长的一种乐趣。通过读书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家长们培育了亲情,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到了成长的幸福和乐趣。
四、发挥职能优势,为学校排忧解难。
北校区上下学时校门口所在道路人车混行、交通拥堵,师生及行人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助。为有效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协助学校解决这一现状,学校家委会大力协调矿保卫科、社区保卫等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对学校周边一些乱摆乱放摊点进行整治,维护校门通秩序。经过治理,该校上下学时校门通秩序有一定好转,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遵守规则意识明显增强,获得了广大家长、社会普遍认同。在南校区,一段时间以来有个别社会青年在学校周边逗留,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对我校学生的安全构成了影响。学校家委会协调矿保卫科安排队员,长期对学校周边进行巡逻,对社会闲杂人员形成了震慑,营造了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
五、拓宽了交流平台。
除了设立学校家委会新浪博客、学校网站、以及志愿者联盟qq空间等沟通交流平台外,在班级家委会的支持下先后有20多个班级建立了班级qq空间。小小qq空间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传递学习信息,交流家教心得,了解学生动态,架起了家长和学校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了家校沟通的好助手。
六、问题与不足。
通过家委会一年的工作运作,在圆满完成既定计划的同时,也暴露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具体部分家委会委员因工作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不能及时参与学校家委会活动,住校值班不能及时到位。
2、部分班级家委会工作职能没有充分的明确,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家长和家委会之间联系不够,家委会委员和学校沟通交流还不是很畅通,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和学校交流。
学校家委会工作是现代学校制度中的一种新概念,我们还处在一种探索和摸索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全体家委会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的工作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家委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家委会对学校工作支持和服务作用,让的矿区孩子受到更好地教育。
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2我校家委会工作在摸索中前行,在磨合中探索,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正逐渐形成本校特色,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家委会。20__级8班家委会的工作有规律、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迅速熟悉,健全家长队伍
家委会成立伊始,成员彼此不熟悉,家委会5名成员迅速建立联系,并组织见面会,邀请班主任刘涛老师参加,明确家委会的定位、如何开展工作,并选出了家委会负责人。健全班级家长联系方式,通过在班级发通知条,完善班级QQ群和微信群,让尽可能多的家长入群,便于联系和及时消息,现QQ群和微信群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同时在家长群倡导正面积极的风气,互相帮助、交流学习育子好贴子,不传谣、不发牢骚、不点评老师,有问题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20__级8班家长微信群(无班主任无任课老师)从未有过出现过家长发牢骚或者对学校有负面言辞。
二、协助校家委会开展的工作
一是开学伊始协助组织校运动会。为校运动提供矿泉,水、药箱、威风锣鼓等,为班级运动会顺利开展印制横幅、号码布、担任义工,放飞气球等;二是积极参加校家委会组织的亲子阅读600分钟,班级有三名同学获奖;三是及时上情下达,随时传递校家委会各项通知;四是为校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组织义工,提供摄影服务,印制号码布等。
三、班级家委会开展的工作
为使家长和孩子都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初中生活,家委会于20__年12月16日组织开展了家长交流座谈会,邀请本班学霸齐齐的妈妈刘新艳老师为家长们交流经验,齐齐妈妈真诚的为大家作了题为《放松心情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心得,引导家长从调整家长心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交流多年来的工作学习体会,家长们听后大呼过瘾。之后班主任刘涛老师给大家讲授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请家长加强与孩子心灵层面的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们也都感觉收益匪浅。
寒假期间,为配合学校搞好主题教育,在班级家长的大力支持下,20__年2月4日,家委会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体验活动,班主任刘涛老师参加了体验活动,学校微信公众订阅号就此活动专门作了推送,半岛都市报进行了专门报道,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们共进晚餐,增加了沟通和了解。
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加强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家长之间的信任和了解,为今后家委会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参加近期的校家委会大会,20__级8班家委会更加清晰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下一步将积极支持校家委会工作,组织好"告别童年拥抱青春"主题活动,并主动和班主任老师沟通,打造更强的20__级8班作出积极的努力,为孩子们留下难忘、无悔的初中生活而努力,为大实验品牌创建作出自己的努力。
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3一、工作目标
按照《震川中学五年发展规划》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学校20__学年德育工作部署,以构建家校和谐、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向沟通,营造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育氛围,全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内容
1、学习《科学发展创特色
健康成长求和谐――震川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积极参与学校后勤管理。
协助各学年组从学生家长中推荐出部分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分别组成食堂、卫生二个巡视组深入到校园、食堂做实际体验,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意见供学校各有关部门参考。
3、协助办好家长学校。
落实家长学校的开课时间,本学期成立新家委会,每月组织一次家长沙龙活动,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逐级学习《20__-20__家庭教育发展纲要》
4、通过学校了解在校特困学生的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各界呼吁,组织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园内安心学习。
5、发挥各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积极向家长约稿,将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通过这个媒体向全体家长介绍。
6、积极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发挥好家长评价的作用,并做好评价的监督工作。
7、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在开展创建校园文化舞台,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开办学生社团文化节,搭建学生特长发展平台;开展“今天我来做义工”活动,丰富志愿者活动内容;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继续举行十四岁生日活动仪式,加强公民教育等活动中主动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协调利用方方面面的关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实践。利用家长资源联系举办外籍人士交流,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也使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家长委员会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清明节祭扫,植树、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家长的良好道德品质。
8、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了解教学信息。
家长委员会将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开放日”听课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学校调研小组的联系与沟通,切实了解学校的办学质量,向学校提供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9、继续探索“家长讲台”。
让更多家长投入到教育的一线。家长委员会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清明节祭扫,植树、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家长的良好道德品质。
10、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和校外安全建设,共建安全防范体系。
家长委员会将定期检查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学校反馈和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体家长提醒做好学生离校后的安全工作。
11、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要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打造学生课外教育平台,让义工有所为,以提升素养。
12、维护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
家长委员会成员应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地宣传、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协助学校及时把办学情况反馈给家长,主动宣传学校改革和成果,自觉做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
三、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健全班级、年级和校级三级家委会组织,校级家委会由三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成员组成,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并由主任或副主任根据工作计划组织活动,开展日常工作,同时指导下一级家委会工作。
2、制度保证。
本学期成立新家长委员会,完善制度。
(1)例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实行集体议事制度,每学期举行1―2次例会,听取学校领导关于学校工作情况的通报,研究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等。
(2)对口联系制度。家长委员会成员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工作实际,分成德育、教学、后勤、家庭教育指导等若干小组,平时对口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工作沟通,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驻校值班制度。实行学生在校期间每周二有一名校家长委员会成员驻校值班,接待学生及家长的来电和来访,协助学校处理有关事务,学校家长委员会全体成员轮流值班。
(4)家长义工制度。本着自愿与量力的原则,由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3、纪律保证。
家长委员会成员要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抽出时间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勇于挑重担的付出精神,有自觉的组织纪律观念,为学校的工作出力。
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4
一、工作宗旨
团结全班学生家长,密切学校与家庭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二、家长委员会工作职责
1、定期联系、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每月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联系,总结本月班级家委会的工作情况,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坚持好的做法,纠正不当的做法,结合本学期工作计划,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与方向。
2、促进沟通交流,及时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
加强家长间的交流,确保家长意见、建议及家委会工作等信息上传下达快捷、方便。并注意适当的时候做好__。
3、组织各种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通过组织户外运动、参观、学习、旅游、公益等相关亲子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及家长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愉悦活动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学会感恩、懂得责任、发展能力、受到教育。
三、具体活动安排
1、7月份,组织孩子到济南九如山.带领孩子走进美丽的瀑布群,亲近自然,感受夏天的美丽。
2、8月份,组织孩子到万达影院,观看英语电影《冰川时代4》。
让孩子通过电影,领略英语的魅力,学会团结,学会勇于战胜困难。
3、8月份,组织孩子到山东省博物馆学习。
带领孩子参观孔子文化展、孔府旧藏服饰展、考古文化展,体会学习孔子文化的巨大魅力。
4、8月份,组织孩子卖齐鲁晚报赚取零花钱。
带领孩子到泉城广场,卖齐鲁晚报,通过卖报过程,体会劳动的汗水,收获的快乐。
5、8月份,组织孩子到威海旅游。
让孩子通过游玩,领略大海宽阔的胸怀,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通过游玩过程,增强孩子的团队精神。
6、12月份,组织孩子到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为福宝宝捐赠棉衣。
让孩子通过捐赠过程,懂得关心别人,感恩社会,懂得社会责任感。
7、20__年1月份,组织孩子义卖自己的玩具书籍,义卖所得,捐赠济南红十字会。
让孩子通过义卖过程,懂得劳动的付出,懂得同学们之间要有种团结、相互帮助的力量;通过捐赠过程,学会帮助弱者。
8、20__年1月份,组织孩子走进社区,打扫卫生。
让孩子通过活动,号召更多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健康。
9、完善家长交流的平台。
继续完善班级的QQ群及飞信,争取家长间的交流更加畅通。
家委会是三(3)班全体家长的代表,家委会的宗旨是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营造一个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老师和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下,让三(3)班的工作上一个台阶,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5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反展观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为重点,在校党委、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家长委员会积极发挥沟通、服务、监督三个作用,兼顾学生、家长、学校三者利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督促学校工作,改善并促进家庭教育,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共商教育大计,为促进通州高中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家长了解学校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帮助教职员工更好地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掌握指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
3、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科学认识,提供成功家教的经验,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主要工作:
1、开辟多种渠道,融入学校管理
本学年,家长委员会要加强学校与委员之间的联系,开辟多种渠道,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动态,商讨家庭教育指导的措施和方案,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实效。如,家长委员会成员通过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仪式和活动,听取学校整体工作介绍,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
2、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学校将继续分年级、分班级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一般情况下,每次讲座以后,都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见面,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信息,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
3、组织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家长沟通家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将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提供帮助与支持,使家长通过亲身参与,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如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主题班会开放日及重大庆典等活动,学校均应事先告知全体家长。
4、沟通办学信息,促进教育教学
了解教学信息,促进教育教学是家长把握孩子成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家校教育形成合力的重要手段。家长委员会将继续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献计献策,共同探讨子女教育问题。例如:减负后学生作息时间的科学安排,待优生的转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家长委员会将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参加学校召开的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
5、关心校园安全,建防范体系
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应取得家长委员会的通力协助。家长委员会将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学校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学校反馈安全隐患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并尽可能为学生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
6、监督政务校务,规范办学行为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依法办学是确保学校办学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环节。家长委员会可对学校下列工作的实施加以监督: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办学章程、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收费、招生入学以及后勤服务等。
7、参与学校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可能条件下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元旦迎新晚会等。
8、宣传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
根据“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市第九小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
在改革创新德育工作中,——市第九小学坚持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制定指标体系,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德育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状况,灵活运用“九五”德育研究成果《德育》读本与《成长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全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学校的德育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家庭和社会德育教育的基点。因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德育教育的成败。
詹万生教授曾指出:“德育包括五项内容,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于德育内容体系的有机整体之中。”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把这五项内容融合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1、以心育德,以德育心
围绕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以道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教育为基础,我校设立了服务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每日登门的学生络绎不绝,咨询室门口设有专门的小木箱,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就写在纸条上,投到木箱里,是否署名,学生自愿。小木箱每周开启两次,老师利用中队活动时间,对队员进行心理辅导。定期给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了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我们还结合思想品德课和《德育》读本进行心理教育,在心理辅导中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
2、法制教育,深入人心
针对当前不断增长青少年犯罪率和犯罪年龄的低龄化,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创建了法制教育基地,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定期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观看了戒毒教育图片、青少年犯罪实录等录影带,把法制教育融合到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懂得违法犯罪的危害,并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3、校园创建,生机盎然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育人,为了进一步搞好德育工作,我们合理利用校园内的环境,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⑴合理利用每一处墙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为此,我们利用雏鹰小画廊、黑板报、橱窗等阵地悬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建立古诗文精品长廊、举办中华美德人物展,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底蕴。通过营造优美、和谐的外在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漫步校园,孔子、爱因斯坦、牛顿等名人的雕像耸立在教学楼的周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格言悬挂在学校的墙壁上。
在各中队,我们还建立了“卫生角”、“图书角”、“荣誉角”、“班规制度”、“红花台”、“雏鹰争章台”等阵地。每个中队还设有特色阵地,比如六(4)中队的“新闻角”,专门开辟了“”、“十六大专题”、“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北京申奥”、“美国攻打伊拉克”、“预防非典”等专栏,使学生们从小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发展能力的新舞台。
⑵重视校园媒体建设,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窗口和喉舌。
红领巾广播站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新颖、轻松、活泼的课间环境,是我校德育教育一块重要的阵地。设有“一天要闻”、“校园快讯”、“争章园地”、“手拉手专题节目”、“开心一刻”、“悄悄话信箱”、“热门话题”、“每周一歌”等十多个栏目。担任编播工作的师生团结一致、形成共识、互相配合,以队员道德教育、规范训练为重点不断加强德育教育。
4、主题队会,形式多样
各中队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设计主题队会的方案。方案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内容完整,环节齐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其队会目的明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遇事不慌,防止意外”、“十六大,我知道!”、“手拉手,话小康”、“预防非典,从我做起”、“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争做合格小公民”、“我们爱和平”等主题。尤其是五(4)中队的“争做自律小公民”主题队会在市局辅导员培训班观摩中受到高度评价。
二、重视家庭教育,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1、成立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定期聘请教
育专家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代家教知识培训。低年级主要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知识培训;高年级主要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知识培训。并充分整合学校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长学校向社区辐射,培训的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家长,还包括中学家长。同时,还邀请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作典型经验报告。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2、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也就开始用心感受学校的运作,并用心评价着学校。学校必须用诚心和实效换得学生家长的认同和信任,只有取信于家长,才谈得上同心同步育人;只有做好了家长的工作,才能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受到教育的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良好的教育环境,巩固教育成果。。因而我校举行了“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给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了机会。
我校开放日活动包括评教评学、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汇报及获奖作品汇报表演等。让家长及时了解了学校的教学情况,教改情况,同时也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充分发挥《成长册》的作用
《成长册》的应用,使学校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不但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而且给学生的成长以具体的、全面的指导,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拥有一片篮天。对家长而言,《成长册》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明确需要孩子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同时,让《成长册》及时反馈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学校吸取家长的合理建议,有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师队伍的进一步成长,有助于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4、重视家访活动
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1、建立德育基地
开发了“市图书室”“矿史陈列馆”“黑油山一号井”“大农业”等十多处为我校学生德育活动基地,并充分利用其鲜明的主题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油田的发展史,体验先辈们的创业精神,接受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深化了德育内容。
学校和社区还与胜利路派出所和武警支队结成共建单位,聘请派出所民警高国宏为校外辅导员,签订共建协议书,并成立了少年团校和少年警校。抓住节日契机,共建单位定期给社区少先队员上课,进行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交通法规、国防知识教育。另外,我们还聘请了社区内热心于社区德育建设的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先进模范等为社区德育兼职干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德育队伍。
2、体验教育,感悟生活
社区少先队注重发挥少先队员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积极创设体验活动的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以中队为单位,成立了体验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每个中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体验教育活动的课题,例如三(1)中队“争做环保小卫士”,四(1)中队“学心小公民”,五⑷中队“争做自律小公民”,六(2)中队“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调查”,体验教育活动均分四个阶段进行,活动过程记录详细,活动考核严格,活动效果显著。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少先队员在亲身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在社会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全体队员的参与性,充分的实践性,突出的自主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趣味性构成了社区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先进”的框架。
3、公益活动,培养爱心
为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社区,管理社区”的意识,社区少先队组织了护绿队、环卫队、义务联防队等。通过让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社区的公共设施、树木绿地、辖区治安、环境卫生的保护和监督工作,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组织少年儿童义务擦洗小区纳凉座椅、宣传栏,及时消除小区乱涂乱画的广告宣传单。此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他们爱护树木、清洁环境、美化家园、维护小区治安的良好意识,引导他们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少年儿童闲逛市场、出入电子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为了大力倡导帮困助残、尊老敬老的新风尚,辅导站组织少年儿童到辖区孤寡、残疾、优抚家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尊老、敬老、帮残助残的好品质,使之在今后的行为准则中择善而从。
四、运用《德育》读本,深化德育教育
《德育》读本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增强德育实效,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德育》读本,上好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课
活动课对于德育教育有独到的价值,我校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常规活动课。比如,以认知为主体的德育活动课,主要有读书活动、论辩活动、宣传活动、科技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融合德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认识兴趣,而且发展了各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又如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活动课,通过社会生产与服务性活动、社会调查与参观活动、野外游览活动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形成分析综合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依托《德育》读本,开展中队活动
围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这一子课题,我校坚持以《德育》读本为指南,以中队活动为阵地,
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第十六课《遵守社会公德》时,组织队员开展了“我是合格小公民”活动,队员们利用电脑课所学的本领,编制了一份《公民道德规范》向居民发放,走进社区宣讲。中队还进行了“我是新世纪小公民”的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能力。五、全员德育,硕果累累
通过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九五”课题成果《德育》读本与《成长册》,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取得了累累硕果。成果形式主要有德育活动课教案、德育论文集、活动图片集、德育活动示范课录像和实验报告。
1、探索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
结合《德育》读本,各班主任大胆探索,根据学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活动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堂引入社会。开展了以认知为主体、以实践为主体、以情感为主体等德育活动课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能力。在深化《德育》读本研究的基础上,我校还举办了“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德育活动课展示,其中有8位老师的活动示范课和活动课教案得到了一致好评,李志慧老师的活动课《提高自制力》被推荐为德育活动课优秀课例。
2、深化德育渗透教育的研究
针对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深化研究及各学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我校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总结了经验,并撰写了德育论文。例如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及技能教学,撰写了《美育德育同步行》;科学老师依靠道德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撰写了《科学课中的环境道德教育》;数学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撰写了《在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小学数学实施德育教育之我见》《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等德育论文。学校通过举办德育论文比赛,精选了18篇汇编成《“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德育论文集》。
1.1 考试作弊事件
对于高职学生发生这样的问题都有共同之处,严重的有盗取他人学术论文,轻者抄录别人的作业,实习报告外,因为有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缺乏时间规划和生活目标不明确,逃学,逃课现象普遍,然后在考试中作弊,形成这种不诚实的行为。作弊的手段是五花八门,在关乎他们自己未来的考试中也是找他人替代考试,形成了不诚信考试。
1.2 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现象
有些学生不但恶意拖欠学费,而且在金钱交易方面缺乏诚信度,比如到期还款,手机的欠费和信用卡的恶意透支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不诚信的一面。在校期间学校每年都会发放国家助学金,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国家补助或者贷款,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贫困证明,说自己家庭困难,得到学生贷款,他们违反诺言,逾期不还。
1.3 毕业生求职履历内容不真实
在求职过程中,伪造简历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有的学生平时不勤奋,做虚假荣誉证书,奖励,为自己的简历"锦上添花",比如从未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简历上赫然??下"多年担任班级班长"等等,希望能吸引招聘者的注意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优秀的薪酬和岗位,这种制造虚假简历的同学大有人在,事情非常严重,同时同学们还有签了三方协议毁约的,从我们的统计调查数据来看你可以看到毕业生毁约的情况有上升的趋势,就业合同未履行的,签订合同时间不按时赴约的等等。
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素质不容忽视
2.1 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己缺乏自律意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少,计较个人得失却很少考虑对社会的责任和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
2.2 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和自律性的缺失。一方面,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行为,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教导,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诚信缺失行为不加以制止,甚至还教唆或者在子女的面前做有违诚信品德的事情。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诚信品德缺失的重要因素。
2.3 学校方面的原因
教育体制的因素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一方面,社会和家庭教育由于过分倾向于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长期在不同程度卜着重智轻德、重教轻育,却忽视了诚信教育和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缺少相应的的监督与惩罚机制,让学生觉得在不需要为诚信缺失的行为负责的同时,还得到了一些利益,从而造成了学生诚信缺失的恶性循环。
2.4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健全。一些道德品质腐败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掠夺,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使得诚信缺失似乎成为了一种生存手段,甚至是一种获取优势的简单方法。例如贪污贿赂欺诈,逃税和诈骗等虚假的人情和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不诚实或不信任"的行为中寻找自己的利益,导致缺乏诚信。
3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素质体系
3.1 确定诚信素质的基本要求
对大学生实施诚信教育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的实际,高职院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努力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
3.2 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物质精神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使之处在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当中。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加强校园道德文虎氛围建设,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诚信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诚信品质得以升华。
3.3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素质系统评价
高职院校校园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积极诚实,值得信赖的校园氛围,可以帮助学生从道德认知中学习诚信,用制度规范来约束学生的口头行为。因此,高职院校领导要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学校管理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4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加强师资力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遵循"典范"的理念,以高尚的伦理实践和科学的行为发展模式,充分履行教育学生的神圣职责,廉洁奉公,用自己诚挚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道德形象感染。
(2)更新诚信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诚信教育进行更新观念,注重效果,丰富教育手段和内容,不要盲目宣传,而要借助现代手段和新媒体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教育,要使其内心震撼,内心诚信,诚实和道德的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促进诚信观念的形成。
(3)加强教育的诚信。包括思想政治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利用校园媒体对其周围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组织参观等活动,为校园诚信文化,弘扬社会风尚,鼓励诚信正直,培养和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做准备,树立诚实守信,尊贵可敬,惩罚可耻的校风校貌,使诚信追求学生。 同时,对抄袭,考试作弊,伪造简历,欺骗国家援助,国家贷款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
4.2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整个大学生活要有教育的完整性,应该从新生那里进行诚信教育,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传播教育的整体性,强化不良概念,增强抵制坏习惯的能力。
(2)我们应该善于舆论。通过大学网络宣传,结合学生诚信思想动态的实际表现,举办研讨会,举办座谈会,举办辩论赛等多种活动,促使学生转变诚信观念,增强诚信意识,践行诚信诺言,谴责不诚实的行为。
(3)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关心,干预和指导,协助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观看诚信教育案例专题片,开展有利于身心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措施,加强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缓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竞争力。
4.3 构建高校诚信教育机制
(1)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运用制度促进学生信用实施。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中的日常行为守则,如上所述,在考试中作弊,伪造简历,欺骗国家贷款的同学,应按照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予以一定的处罚。
关键词:高职特色;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机构
建立高职特色职业道德教育的组织机构应结合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结合各种教育团体和人员在职业教育中的岗位特点和教育优势,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职业道德教育责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避免在某些环节教育过程中的人力短缺,形成全方位、网状的教育格局,形成最强大的职业道德教育阵容。本文所论述的“大合力——大网络”组织机构综合体现了这些特点与要求。
“大合力——大网络”的含义与组织机构设置
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在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指导思想,即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和组织网络以确保教育效果。但很多高职院校对此存在片面的理解,将合力与网络仅局限在学校内部,注意到了校内各部门和人员的合作,形成了校内的教育合力与网络,而没有注意挖掘校外更加深厚而广阔的教育资源,显得孤军奋战。有的高职院校注意到了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但因校外教育力量组织、利用的难度大而没有切实加以组织。因此合力还不够强,网络还不够大,只能说是“小合力”、“小网络”。
“大合力——大网络”即针对“小合力”、“小网络”而言。根据高职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与模式,职业道德教育应更为开放、更为紧密联系社会,必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将各方面教育影响联系起来,形成以高职院校为核心向社会辐射的教育合力网络。在这个意义上,应建构“大合力——大网络”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思想的社会化,进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所谓各种教育力量,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指的是学校内部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及其相互沟通的途径。较完整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应设立以下组织:(1)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小组。由分管德育的校长、职业道德教研室主任、学生会主席、就业处和学工处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大纲,统领教育活动和研究工作;(2)直接的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由职业指导师(或咨询师)、职业道德专职教师、实习(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力量,其职责是在明确各自分工,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承担直接的或显性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任务;(3)间接的职业道德教育队伍。从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直接与间接的关系来看,这支队伍应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各专业课程教师组成,其任务是在各自的工作中注意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素,挖掘自己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隐性的、间接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直接的教育队伍,形成合力,增强效果。
社会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主要包括:(1)合作办学单位的教育力量。主要负责与学校联络的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及负责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的技术人员及劳动模范等,这是社会组织体系中最强、与学校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队伍,根据与学校的合作协议,主要负责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与管理,并介入学校范围内的部分教育工作。(2)非合作单位的教育力量。范围非常广泛,可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是学院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社会关系网,利用丰富的人际资源,挖掘各类优秀人才,在自愿与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校外职业道德辅导员队伍。通过与学校签订职业道德教育协议,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各自的职业特点,开展专题报告、座谈等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活动。(3)校友会的教育力量。主要由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往届毕业生组成,这是一支独特但很有影响力的校外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队伍,校友的身份会给在校生以亲切感,他们的成就又会让在校学生羡慕与敬佩,其言传身教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家庭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体系主要包括:(1)家长委员会。根据学生家庭居住情况,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按就近与自愿的原则建立。委员中应有一定数量的领导、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其职责是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上与学校统一思想,反映家长与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学校解决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难题。(2)家长人力资源档案库。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家长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家长的特殊身份能起到其他教育力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要将一些素质高、有成就的家长联系起来,建立一支不断更新(因为学生是不断更新的)、但数量相对稳定的家长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队伍,根据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家长各自的职业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组织管理中心这是联系、集合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枢纽,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信息立交桥,应由学校牵头,联络三方面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统一领导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制定整体教育计划,明确各方面的职责、任务,确立工作方式。管理中心与各种教育力量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只是一个协调指挥中心。机构或办公室一般设在学校。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德育的主体与最佳的实施切入点,是全员参与、全面教育、全程实施的,因此在组织上可以不做过细的划分,但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大合力——大网络”、全方位、立体的、多层次的职业道德教育格局。
建设“大合力——大网络”组织机构的必要性
是由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决定的现代社会是日益开放的社会,也是职业化程度愈来愈高的社会,学生的职业思想及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必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包括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的和非教育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的综合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建立一个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网络,可以统合各方面力量,发挥其中积极因素的影响,防止、矫正、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利于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多、量大、速度快,对学生产生着多方面影响,客观上也要求有一个统合各方面影响的组织形式。
是职业教育社会化决定的高职教育的社会化是高职教育成功的保证和标志,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职业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制约。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构成、产品构成以及职业结构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必须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探索各种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化。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一贯主张要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认为“离社会无教育”、“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在于社会化”。因此,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也应考虑社会的需要,职业道德教育绝不单单是学校的事,而应成为覆盖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社会、家庭、政府必须通力合作。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曾提出一项心理学公式:B=f(P,E)。其含义是表示人的行为的B是个体综合因素P与环境因素E的函数。可以用它说明高职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个体主观因素P与环境因素E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生在校时间较短,理论学习时间较短,大量的见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接受锻炼,这一教育的时空特征与环境特征为高职生职业道德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协同企业与家庭形成网络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格局,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是改变“孤岛”教育状况的必然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化要求改变传统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封闭状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美国学者奥尔森曾把那种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学校称之为“教育的孤岛”,他指出:“岛上的居民们只在书本中读到环境世界,直至从学校毕业,才回归本土生活。然而在学校和社区之间架筑桥梁,使人人能自由往来其间的学校微乎其微。”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脱节的具体表现是,在教育重心的把握上,技能教育重于职业道德教育,而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却日益提高;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上往往各取所需,学校教的不是社会需要的。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目标不一致,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高职生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是个体成长为成熟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受到社会宏观大环境,省、市、区中观环境,学校、家庭、实习单位微观环境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化就是要使学生由参与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扩大到参与社会的职业道德生活,由与教师、父母的交往扩大到与同行业团体与其他成人的交往,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胜任岗位的需要。
“大合力——大网络”组织机构的功能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的变化不仅与量有关,事物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也会引起质的突破。系统论认为,事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大合力——大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是单独的学校教育所远不能及的。
可保证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随着高职生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更多地由校内延伸扩展到校外,来自各方面大量的社会信息使影响高职生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更加复杂。如大桥薰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各场所及场所之间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应保持一贯性和整合性——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这种一贯性和整合性明显地欠缺了。”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众多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社会信息与多元化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高职生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观,使他们很难辨析。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渠道、方式、强度方面可以各有特色,但在影响方向、性质、目标要求上应是同质的、一致的。否则,或者使学生陷入两难境地、无所适从,或者各方面的影响互相抵消,导致教育的负效应。“大合力——大网络”职业道德教育借助各种组织形式和手段,通过调和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可对不同质的社会信息和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调整、整合,重新建构,形成有机的整体教育合力,育思想和内容,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按既定要求与制度办事,避免教育要求互相矛盾,从而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可开发利用社会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力度“大合力——大网络”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社会上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比如社会上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本身具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但是潜在的,通过校外辅导员队伍和教育基地大网络的建立,其教育责任意识与作用会被激发、挖掘出来,成为不可估量的职业道德教育力量。
可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职业道德教育大网络的建立便于动员各种力量齐抓共管,全面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可以促使网络中的企业和单位注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符合大网络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发挥应有的教育职能,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可促使家庭内部把家庭美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很好地融合起来,相互促进和提高,为学生创造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就业价值取向;价值观培育;路径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对人的言行具有驱动、导向和制约作用。价值取向是内化了的价值观,指一个人以何种态度对待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最终做出合理的选择,体现主体在价值选择过程中的倾向。就业价值取向是个人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特定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下对职业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和取舍,是个人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体现,也是个人在职业选择上所持有的一种倾向性态度,是决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探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寻求精准有效的价值观培育路径,对立德树人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
2019-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为363.81万人、376.69万人、409.76万人,逐年递增。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扩招了116万人,这意味着2022年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然而,从整个就业市场的求人倍率看,据官方统计,中国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居高不下,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之比大于2。高职学生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不是岗位供给不足,而是高质量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高职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与用人单位工作岗位数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完全匹配的矛盾;是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个人素质能力不匹配的矛盾。
(二)毕业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从某高职院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就业签约率在逐年降低、毁约率增高,一年内的离职率增高,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增多。此外,三年来专科升普通本科的比例也持续走高,慢就业现象突出。截至2021年11月2日,某校2021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37.32%,不到一年,近四成毕业生离职。分析原因,主要是“薪资福利偏低”(39.15%),其后依次是“工作要求高,压力大”(25.94%)、“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5.94%)、“想改变职业或行业”(22.88%)等,不到半年,转岗的比例为24.68%。离职率较高的专业,离职比例将近甚至超过一半,分别为航海类52.04%、机械与智能制造类45.45%,较2020届均有所上升,制造行业、艰苦行业的员工队伍稳定压力继续增大。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产业布局、就业形势政策等息息相关,更是受到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透视就业报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高职毕业生这一群体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和部分高职毕业生价值观的偏异。梳理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一)价值观多元,个性追求鲜明
高职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胸怀强国有我的激情与梦想,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将个人追求与国家、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二是有功利化倾向,更追求职业稳定、有较高的经济收入,期望能体现社会价值;三是比较“自我型”,执着追求个人利益,既注重社会地位,也追求经济收益,就业目标理想化。应该说,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活跃、求新求异、就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他们敢于追求理想,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中,既有不少学生追求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也有不少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还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或投身“三支一扶”。
(二)黑天鹅、灰犀牛现象不容忽视
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以及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物质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取向逐渐务实化,盲目追求体制内的“铁饭碗”,片面追求高报酬,甚至为了谋得福利待遇好的职位,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忽视道德,社会奉献意识、诚信意识淡薄。调查显示,某校校企合作订单班,仅有近35%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原协议合作单位工作。选择离职的毕业生中,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约为40%,对发展前景不乐观的超过25%,个人兴趣原因的接近20%。毕业生的契约精神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培育问题商榷
就业价值取向不是先天原生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影响一个人价值观形成有多个因素,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等。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问题,一方面折射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折射出家庭、社会、学校在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协同性的弱化。
(一)家庭教育导向作用良莠不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熏陶感染意义重大。不可否认,不少父母对孩子过于呵护溺爱,把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培养上,养成子女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个性。许多家庭对子女的职业前景期望值过高,期望他们能从事社会地位高、薪资待遇好、压力不大且未来可期的理想职业。家庭教育引导的偏异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学校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学校是教育的专门机构,是连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枢纽。学校教育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前在涵养学生品德,培育正确价值观上,大中小学还存在着目标不明晰、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小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揠苗助长现象。“灌输式”“强势供给式”价值观教学模式偏重人的工具化培训,过于功利化、理想化,教授的价值观内容有的过于高大上,缺乏身边榜样,偏离了教育为人自身发展的目的[2],因此正向激励的成效不明显。中学阶段,部分学校过度注重升学率,忽视思想政治课。“强势供给式”仍是思政课主要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多为比较枯燥的道德规范、哲学理论,教材中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差距甚大。这种定式的教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就读职业院校成了学习失败者的无奈选择。高职院校的价值观教育相对中小学来说,灵活性、实用性增强,从“马工程”教材到校本读物,从课堂灌输到校友榜样,教学内容也更丰富,但深层的思想价值层面的启迪还稍显乏力。在教学形式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多采取大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教师多由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经验阅历并不丰富的年轻辅导员兼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价值观难以入心入脑,外化于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社会教育多元,消涨交织
当前,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交织渗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日趋多元。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大冲击下,感召力与约束力日益减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青少年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仍处成长期,社会阅历欠缺、理性思维缺乏、科学分析能力不足,往往对自己感兴趣、新潮时尚的东西不假思索地“悦纳全收”,容易行差就错、误入歧途。
四、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观一体化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生 思想道德教育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职生就业形势的好转,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广大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看,中职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部分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较差。
(一)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切屡教不该。
(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中职阶段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
(三)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普高热”的影响,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为此,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
(四)意志力差。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从客观上看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最早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样,而且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合理感”、“侥幸心理”提供了方便条件。
2、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制度不够健全,因此,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经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3、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当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使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如惩罚、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中职生产生消极敌对情绪。
(二)从主观上看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对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只有认识了行动的意义,才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正确行为。根据我们对不良行为中职生的调查,往往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薄弱;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不良诱因直接引发的。
2、道德意志力薄弱
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认识和行为是一致的。但也有相矛盾的情况,这种矛盾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薄弱。表现在他们不能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动机战胜错误的道德动机,而被一时错误动机所支配,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另外,表现在不能始终履行道德义务,因为偶然的诱因,就会使个人的欲望膨胀,感情冲动,产生不道德行为。
3、道德情感狭隘偏私
道德情感是一个人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衡量或评价自己行动产生的情绪体验。据调查发现,品德不良学生中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他们一般是重感情,讲义气,爱报打不平,但缺乏真正的正义感。
4、不合理的行为习惯
不合理的行为习惯是以不合道德要求的行动方式满足个人欲望,并在多次侥幸得逞的情况下形成的,这些不合理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常常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行动,这种行为习惯的维持,所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对许多行为习惯不合理的学生的研究表明,他们的不合理行为在开始时只是偶发的,但经过多次的反复,便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说:“我已经习惯了,很难改掉的。”当然,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合理行为习惯形成后,改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防微杜渐,阻止不合理习惯的形成是我们最重要目的。
转贴于
三、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效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彼此又有割不断的联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都各有优势,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结合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只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针对学校、家庭、社会在中职生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与政府职能部门配合,采取“关、停、转、”等手段取缔了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为学校教育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了双向配合,充分发挥了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主要措施有: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二是开好家教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家教经验,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其他家长。三是建立家教联系卡,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以便双向沟通,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四是和双差生的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差生。五是学校建立家访制,规定班主任到学生家中访问。六是建立家长接待制,由学校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家长,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建议。最后,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德队伍
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靠教师的说教,又要靠教师的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师德队伍的建设。面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一是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如:组织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工做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的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德育工作者到高校进行培训学习。通过种种方法使德育工作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二是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在岗指导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做到了“互学、互促、互免、互进”。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确立了德育目标,细化了考核机制,使德育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因此,我们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军训。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2、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教育,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4、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6、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1、职业生涯盲目,没有目标和方向大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自我分析,缺乏对职场的客观认识,加之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过度呵护,导致很多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为自己在行业中准确定位,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盲目自信,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强调自我实现,对目前就业形势缺乏准确认识,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求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急功近利行为。
3、缺少信用,社会诚信意识淡薄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求职工程中出现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就业材料造假、奖励证书造假、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
4、素质有待提高,缺少艰苦奋斗精神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整体素质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实践能力差、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二、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在大学生就业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应适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思想教育机制,不断探索就业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1、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和毕业教育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一入学开始,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一些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毕业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顺利就业。
2、加强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学校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正越来越强地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界与家庭的通力协作。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通过大学生成长所依托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就业工作中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相互配合,家庭也要帮助子女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拓宽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从刚入大学就能认清自己所学专业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自己能力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51
就业观是独立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就业问题一种趋向稳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观念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变革不断加深,各式各样的价值思潮纷涌而来,出现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和融合,也使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发展趋势。纵观当代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就业观良好,大家在就业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喜爱程度,然而在物欲化和粗俗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社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开始呈现出一种功利主义的发展趋势。如何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1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的现状
1.1就业意识的主体性增强
在日益激烈地就业竞争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就业问题上不再单纯的听之任之,就业意识的主体性日益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步确立。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物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自我认知意识依旧缺乏。有些大学生就业观念还是过于落后和狭窄,位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在就业时依旧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
1.2基层就业意识不强
在笔者进行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时发现,“面临职业的选择,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一题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去“沿海开放城市”,其次是选择“内地较发达城市”,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去西部地区和乡村基层。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更倾向于沿海大城市,内地较发达城市,只有在无从选择或找不到工作时才愿意去乡村基层,而且一有机会就会离开,不愿长期呆在基层。这种就业观发展的趋势,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偏离正常轨道,使得大学生就业流向的不合理,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1.3诚信就业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认为自主就业就是自由择业,就是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心所欲,个人利益大于一切,置国家需要、学校规定、道德规范于不顾。有些大学生在就业时用虚假的简历、伪造的荣誉证书来换取职位,甚至采取欺骗的手段和几家公司同时签订就业协议,最终造成违约的事实,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再就业。
1.4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增长幅度越来越大,竞争压力也随之变大,这种发展趋势给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自身主观原因和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用平常心去面对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缺乏坚定的毅力和信心,以至于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自负心理特别严重,觉得自己能力特别强,不愿意从事一般职员的工作,想直接进入管理层或者在国企和外企中担任重要职务。当这种期望落空时,不能及时摆正自己的心态去从容面对,又产生了自卑心理,消极,颓废,不愿面对现实,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2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自身的就业观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观。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依赖着家庭,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按照家庭成员的标准去找寻,而不是根据自己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家庭成员对就业的态度、家庭成员对子女的期望以及家庭成员本身的教育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他们能够很好的认识到周围的环境,更好的就业,反之,消极的家庭教育,则会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取向偏差,使其不能顺利就业。
2.2学校因素
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指导不力,形式单一,仅限于在临毕业前对大四学生开展几次讲座传授面试技巧、如何编写简历等,而在大学前三年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严重不够,甚至没有;二,就业指导老师专业素质不高,高素质的就业指导老师太少,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就业指导课随便请几个所谓的指导老师讲一下,特别是在普通高校,此现象更加严重;三,缺少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各地的教材千奇百怪,反而使大学生的就业更加模糊;四,在日常教学中,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专业和分数上,未能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等,这些都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基本流于形式。
2.3同辈群体因素
与父母的关系相比,同辈群体更具有隐蔽性、平等性、广泛性和自由性。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对社会不是很了解,在就业方面的认识不足,存在着认知误区和偏差,他们对就业的态度和行为很容易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辈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亦步亦趋,不能形成独立而良好的就业观。因此,应该重视并加强对同辈群体的研究和积极引导,使大学生群体间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2.4社会环境因素
不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时代性,这就使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但当前与大学生就业政策改革相配套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才选拔制度弊端重重,德才兼备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仍有不少大学生靠的是“关系”和“金钱”,“你情我愿”的双向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是一个形式,这也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因素。
2.5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效益意识、公平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加强,这些观念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也出现了世俗化、功利化、物欲化等非科学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利益,过分的讲求现实,功利心理突出,“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日益严重。且当代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具有依赖性强、过分的受关注、缺乏独立性、责任感、纪律性、社会交往能力差等特点,这些都将导致他们不能独立思考和分析,不能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开展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对策
3.1父母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父母要想对子女进行就业观教育,就必须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父母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转变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不能秉着传统的、落后的就业观念来教育子女;要合理父母的期望值,如果父母对大学生的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懒懒散散,不努力,不进取。而过高的父母期望值,会给大学生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为了达到那些不实际的目标,丢失机会,甚至可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走上不归路。
3.2学校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就业观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是在短r期内通过一次两次的就业指导课就可以实现的。在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形势下,面对不同的就业需要学校应该制定更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就业促进战略,及时向学生和家长传达就业信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给予学生专业的就业指导,并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将就业观教育渗透在学习和生活中;定期、定时开展有关的心理活动,为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提供咨询、舒缓就业压力等负面情绪的渠道。
3.3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可适度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投资,利用舆论宣传那些走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并投入基层工作、自主创业、面向小企业就业的大学生,为其他大学生树立好榜样。对主动积极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政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建立健全上升机制,对于在基层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政府应及时予以提拔,为大学生的施展才华提供更有利的平台。此外,政府积极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除了下达一下必要的指令性政策外,还要以强化督导评估推进高校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其在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让就业指导流于形式。
3.4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型传播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接收渠道日益被开放的网络所改变,工作种类日益多样化。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有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社会要有一个良好的传媒渠道和舆论氛围,大众媒体应利用自己的有效性、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在社会上逐渐营造一种“劳动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大学生积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从零做起、及时就业的就业观。
3.5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该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客观认识自我,正确定位,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转变不合时宜的就业观。从大一开始密切关注就业形势政策变化,清楚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根据就业形势和自我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职业目标,确保就业目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能够踮起脚尖够得着。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就业观,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秀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正确就业观形成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2]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03).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黄妍.高校扩招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化[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5]郑永廷,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汤丽.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商玲.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现代商业,2009,(4).
【关键词】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体系构建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突出,据笔者调查江西某高校新闻专业近三年的诚信就业状况,也印证了这一现实,详见下表。
■
从表中可看出,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各种各样的不诚信问题时有暴露,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给用人单位、学校乃至全体毕业生带来了不少麻烦,加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强化制度设计,构建就业诚信体系,已成为当下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存在的问题
就业推荐材料“注水”。就业推荐材料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敲门砖”,每一个毕业生都非常重视就业推荐材料的完美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新闻专业毕业生为获得理想的工作,为打动用人单位的心,往往在就业推荐材料上“注水”,主要表现为:修改学习成绩;修改学习工作经历;拔高政治面貌。
就业面试言过其实。近些年新闻媒体等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除了笔试之外,还要进行面试。新闻专业毕业生大都非常重视面试,甚至进行多次模拟面试,为的是获得好成绩。在面试过程中,他们尽可能全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是值得鼓励的,但也存在少数毕业生言过其实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夸大自己的新闻专业特长和才能;编造自己的实践经历;隐瞒自己的真实就业动机;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不恰当地奉承恭维考官等。
就业协议违约频发。据统计,近年来,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已达6%,其中主要是大学毕业生违约,但也有一些是用人单位违约。①本人在具体的就业指导实践中,也常遇到此类情况,违约原因不一,结果却都指向违约。
新闻专业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问题反思
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不诚信,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深入反思问题之所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社会多元文化冲击导致价值失范。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理想主义淡化、理论性价值淡化、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偏移的倾向,思想观念、行为取向功利主义色彩浓厚,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流行。北京6所高校择业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更多的是把福利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在人数和比例上都是最多的,分别占36.6%、27.1%、23.4%。②这次择业调查也印证了上述判断。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直接导致一些新闻专业大学生价值失范,信奉功利价值观,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管用人单位和学校的感受,认为随意违约是个人价值选择的结果,没有感到内心有什么不安,不觉得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
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薄弱助长就业失信。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个人价值取向异化,追名逐利,甚至在功利面前不顾伦理道德的约束,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将功利价值观内化为自我价值。学校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存在“高、大、空”的现象,讲大道理多,讲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小道理少,空洞说教、理论灌输多,针对学生所思所想所遇的问题少,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加上近年来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学校方面对就业中的失信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容忍的态度,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就业失信。
学生责任意识淡漠加剧就业违约。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我国长期人为拔高人的责任,不注重责任与权利的对等,只要求人们一味地付出,履行义务,而忽视个人合理权利的保护,导致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青年学生受西方只对金钱“负责”的拜物教的影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讲权利,不讲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人为我,而不愿我为人人,责任道德意识淡漠。加上学校片面理解道德教育与责任教育的关系,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忽视了责任教育,更使部分新闻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就业违约频频发生。
就业制度约束软弱纵容就业失范。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市场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的发展时期,人才市场中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人才市场都存在政策多、法规少、法规震慑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就业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用制度未能在社会全行业推广,使不诚信行为发现概率降低。此外,就业制度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和监管方面还存在制度漏洞,在执法中对违反诚信制度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存在以罚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并且,目前除了收取违约金外,学校和用人单位也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制约办法。此外,政府对虚假招聘信息、夸大招聘待遇误导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处罚力度偏轻,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因此,社会缺乏诚信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失信者的惩罚不力,使违背诚信者的“失信成本”过低,甚至为零,从而造成失信现象增多。
加强制度设计,构建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体系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媒体要多宣传诚信的典型事件,多树立诚信的典型个人,勇于曝光失信典型事件,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培育和发展诚信文化。学校要加强诚信教育的“三进”工作,使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进行自我监督,这是促进就业市场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另外,校风之形成,教师是关键。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些大师具有诚信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魅力,对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激励作用很大,因而要创造条件发挥好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家长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良好作风,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媒体用人单位要主动做到实事求是地宣传推介自己,不人为拔高夸大自身,误导毕业生。新闻专业学生在接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诚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诚信自我教育,认清失信的危害,做一名诚信的求职者。
完善信息收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经济学原理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之必然,但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交易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建立起一套包括信息收集、信用评定、信用风险控制、信用监管、失信惩罚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才能使交易一方以最小的成本知悉对方的信用状况,从而决定是否与之交易以及怎样交易。因此,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降低由失信行为带来的短期收益势在必行。一方面,政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加快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并开放信用数据库,使法人能正常获取和检索;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数据库,具体到新闻大学生来说,内容可涵盖学习、生活、消费、就业等方面的详细内容以及诚信记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履行一定的程序,可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信用记录进行查询。可参考银行业信用体系建立的做法,尽快建立起一套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尽快实现信用管理机构专门化、征信体系化、系统网络化、信息数据化、评价标准化、咨询社会化。[1]这样,如果有失信行为存在,失信者必将无所遁形,充分暴露在社会大众面前。
强化就业指导,帮助新闻专业学生找准就业定位。由于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成长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他们对新闻媒体单位了解不广也不深,对自我的认知也不是很清楚,表现在就业上,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能干什么,就业定位模糊不清,面对就业选择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完善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突出服务,更加重视个性化服务,重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指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针对新闻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特长、性格、爱好、家庭、职业归属、薪水期望等,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服务,让他们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干什么,从而在签约之前,便有充分而理性的思考,有较明确的职业定位。
加强过程管理,减少就业环节失信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加大新闻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抓好校风学风建设,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德,从而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这是减少就业失信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对来校招聘单位把好入口关,查验必要的证件,审查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杜绝虚假信息流入校园。
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完备诚信就业制度。要使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能够繁荣发展,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等,以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通过立法明确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三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守的规则,构建“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通过立法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明确合同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校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双方都有履责义务,不能随意违约。如果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提出违约者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在经济上给予对方一定的补偿。政府要建立就业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完善仲裁调解机制,一旦发生纠纷,能够及时进行调处,以有效保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加强检查监督,及时处理就业失信行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作为利益相关方,都想通过博弈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博弈的外部主导力量,是博弈规则的方案设计者,也是方案执行的监督者,对博弈双方都具有重要影响。[2]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教育、人力资源等行政部门的职责,使之担负起应有的监管职责,同时,这些部门也要勇于担责,使毕业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及时查处用人单位、人才市场、毕业生性质恶劣的违约失信行为,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市场发展的“他律”作用。同时,高校也要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教育引导毕业生诚实守信,检查督促毕业生认真遵守就业相关规定,及时发现并查处学生中的失信行为,采取必要的教育和行政手段,以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其他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契约双方,也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契约意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充分发挥好促进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自律”作用。
总之,加强新闻专业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培育和发展诚信文化,除对新闻专业学生本身有利之外,对我们搞好全体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文为2009年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新闻专业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②数据引自王彬.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1(1):11,15.
参考文献:
[1]杨雅达,李晓丹.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0(17).
[2]张向前,黄种杰.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