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时间:2023-06-22 09:3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思想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类比思想方法;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有教学思想的教学;也是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更是以课程提出的话题作为教学问题的教学.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和难易程度方面都较初中物理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提升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物理中蕴含了很多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思想方法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本文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以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为例,讨论类比思想方法在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1类比思想方法概述

类比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它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想方法.

2类比思想方法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类比点电荷与质点

“点电荷”是静电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点电荷”是在某种情况下将带电体抽象出来的,什么样的带电体可视为点电荷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可以将“点电荷”与力学中的“质点”进行类比,在力学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大小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把该物体看作是一个具有质量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点,因此,当一个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很多,以至在研究它与其他带电体的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以及电荷在其上的分布状况均无关紧要,该带电体可看做一个带电的点,这样的电荷称为点电荷.

教学案例二:类比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将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Qqr2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GMmr2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类比记忆和理解,电场中k是指静电力常数,重力场中G是指引力常量,Q、q分别指点电荷的电荷量,M、m分别指物体的质量,两个r分别指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和两物体间的距离.

教学案例三:类比电场与磁场

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通过回忆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磁场,那么电场就显得并不陌生.磁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每一个磁体周围都能产生磁场,从而类比带电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带电体周围都能产生电场.同时电场线与磁感线、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都可以进行类比.如表1和表2所示.

教学案例四:类比电场与重力场

(1)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

通^定量计算可以发现重物在重力场中重力做功的特点与带电体在电场中电场力做功特点相同,都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系.

(2)电势能与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会引起相应势能的改变,即重物在重力场中具有重力势能.通过类比发现,电场力做功也应该引起相应势能的改变,即带电体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3)电势与高度

重物在重力场中的重力势能主要由重力和高度决定,同样带电体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也应由带电体的电荷量和电势决定,这里就可以类比去理解电势和高度,他们都与在场中的位置有关,与所选的参考标准有关.

(4)电势差与高度差

重力做功主要由重力和高度差有关,电场力做功由电荷量和电势差有关.那么自然就可以与电势差和高度差类比,二者都与所选的参考标准无关.

(5)类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与平抛运动,如表3所示.

(6)类比法理解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学生直接去理解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比较困难,那不妨使用类比法去理解,加速度a=Δvt,即单位时间的速度改变量,电场强度E=Ud=Δφd,即表示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的电势差,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同理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电势大,电场强度不一定大,即电势与电场强度无直接关系.

物理思想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思想方法,特别在《静电场》这一章中全部可以采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电场、电场力和能的性质充分类比,巧妙地突破电场的重难点,将物理知识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提升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第2篇

一、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布鲁纳的这一句话道破了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原动力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出发,进行学习情绪的调动与兴趣的激发。

1.超出预期,引发好奇

从初中学生的学龄特点来看,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学习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波动。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制造一些超出学生预期的物理现象,引发其好奇心,维系其学习注意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笔者事先并没有进行实验的演示,而是让学生自由猜想实验将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接着笔者再演示实验,观察到“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的物理现象,这一实验现象显然超出学生的原有预期,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个个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从其内心生成要亲身验证的学习心理需要,进一步探究显得顺理成章。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物理源于对生活的发现,用于生活又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所在。从生活中拣选素材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感觉亲切,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从初中物理课本的编排来看,教材中也有许多选自于生活的精美插图,这给我们教学提供了一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生活化的图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噪声”一节内容时,如果空洞的说教控制噪声有哪些措施,学生势必感觉枯燥,难以记住,如果能够联系教材中的插图,从表象出发,直观化分析,学生很容易将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与插图反映的内容联系起来,增加了对具体措施的理解度。

二、铺设探究平台,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1.以问题为中心,串接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这一做法无疑剥夺了学生思考的发现的权利,教师的越俎代庖式教授,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应该用任务和问题来串接课堂,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学情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动态地设置问题,一环扣住一环地,帮助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很自然地完成知识重难点的突破。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滑轮”一节内容时,笔者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组装滑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都动手操作起来,接着给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尝试着用自己组装的滑轮提升重物。学生通过上述任务的完成获得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问题的设置。

问题1:你们在操作中,借助于滑轮有几种方法来提升物体呢?

大部分小组只组装出定滑轮,不过个别小组组装出动滑轮,于是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追问。

问题2:老师发现我们大多数小组都是将物体挂在绳子的下面,将绳子绕过滑轮来把重物拉高的,想一想如果我们将物体挂在滑轮下面,我们同学再试一试是否可以组装成装置来提升重物呢?

问题3:在使物体上升的过程中,两个滑轮有什么区别吗?

在问题2和问题3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尝试,不仅仅能够组装到两种提升装置,而且在对比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了初步的认识,概念得以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

问题4: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从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考虑,为进一步探究做了良好的铺垫。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升探究品质

从新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不应该仅仅教授给学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更为重要,物理思想方法是比知识内容更高层次的物理素养,思想方法是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知识探究的必备素养,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符合物理学科特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物理思想方法也比较多。

第3篇

[摘要]中考物理总复习工作即要讲究方法策略,又要把握中考方向。

[关键词]物理复习;中考;方法策略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教师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对复习工作有一个规划,同时注重方法策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将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复习策略。

1 课本为本,课标为纲,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

初中物理课本是开展物理教学的依据,《物理课标》是物理中考的指挥棒。复习中应遵纲循本,明确考点、梳理知识。按课标要求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2 注重方法指导,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发展思维。

复习时采取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通过“设陷”来纠错,针对学生解题思路设陷,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针对物理实验方法设陷,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3 明确命题类型,把握命题方向,应对中考重点和热点问题。

复习中应注意,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物理总复习离不开系统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各环节。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复习备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把物理总复习工作做得更切合实际、更有效!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对策研究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像物理这样的理科学科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那么解决一些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那么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们更好的进入到课堂学习。情景教学法通过树立榜样作用,并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让学生们进行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课堂活动,从而有效的将教学内容融入这些课堂活动中。因此,创设有效的物理情景对初中生的教育十分重要。以下就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几点建议。

1目前情境创设课堂出现的问题

1.1过于固化

现在的大多数物理课堂教学课堂,老师还是突出强调公式或是对课本的记忆。老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提炼后进行总结、机械化的记忆公式、公理等。对于物理这门偏逻辑性、思考力强的学科,这样一种固话的教学法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教学法,并没有达到物理学科真正的目的,因此收到的成效往往也不尽如人意。

1.2过于形式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出现的创设情境,往往存在一些老师完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将情境创设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在不联系实际与课本。这样的创设情境,不仅没有达到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符合实际教学与学生的真正需求。只是一种形式化的情境创设。

1.3过于功利化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一般情况下情境创设只出现在公开课的讲解课堂上,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带有功利色彩,不仅无法把握物理学科甚至教学的真正本质,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思考力、思维、观察和创新等能力都不能得到提升。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初衷。

2进行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2.1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充当主体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客体的角色,老师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没有选择的全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也显得死气沉沉,并无活力。而对物理课进行情境创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知识为联结为学生提供一学习的契机,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求知的乐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提升与进步,更容易达到教学的初衷。

2.2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其实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并且需要学生的思维、观察一直跟随老师的节奏,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物理的课堂学习很容易陷入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的情况。这时候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老师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趣味教学模式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教授模式,并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下能够更加有效地接收课堂知识,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2.3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当今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个困扰教育家很长时间的问题那就是难以让学生将课本的知识转化为具体有效的方法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致力研究。不过,学校和老师可以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的能力,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由很多的情况下是可以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老师将知识图文并茂的给学生讲解,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以此更容易将课本学到的知识和情感带到日常生活中。

3科学创设情境的方法

3.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上文我提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物理可能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这时候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老师创设的情境也就更难实现。因此老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引导极其重要。老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氛围,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这样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容易接受物理知识的传授。

3.2创设情境氛围,加深学生印象

要想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很重要。老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全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尽管物理属于理科,但老师依然要下足功夫,尽可能查阅大量的资料,深钻教材,对某些典型例题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为学生实践操作并且带领学生一起动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也能对物理方法得到更深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3.3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现在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达,在教学领域对高科技的应用也逐渐被重视。在创设情境教学中,就可大力应用多媒体课件这个方式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阅读文本的图画还有音频等,还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被源源不断的注入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应在一次次的改革中逐渐被落实。在物理学科方面,创设情境的应用无疑是重大且意义深远的教学实践。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物理 低坡度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41-02

一、低坡度教学的定义

低坡度教学,即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的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人上,多由实例和学生的已知经验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精简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低坡度教学在中职校的应用,并对此作出对策分析。但目前的学术成果中针对“大教学”比较多,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特此对中职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进行探索。

二、中职物理课程的特征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职业学校新生来讲,中考落榜,必然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另外,学生对新环境、新教材、新教师必然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有学生对物理存在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物理很难学,而职业学校物理毕竟是高中物理的缩编,也的确存在许多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因而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憷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对职业学校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会产一定的影响。

(二)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职业学校物理课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表面上看职业学校物理课教材内容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职业学校物理课还是比较抽象,而且涉及面还比较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职业学校物理课教材内容还是没有降低难度,反而更抽象了。

(三)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职业学校,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职业学校注重实践课等,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职业学校学生不适应职业学校物理课的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职业学校,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因此,职业学校物理课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职业学校的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等待老师讲解和辅导,致使学习困难教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习惯。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中职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的措施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职教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职业学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职业学校物理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职业学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职业学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职业学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职业学校物理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职业学校物理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职业学校物理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

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职业学校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职业学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职业学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低坡度教学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四)加强学法的指导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1-01

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学,对他们来说,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虽然课程中讲到的知识在小学、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但物理学绝不仅仅是这些小常识、小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呢?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而探究是摄取知识的精髓。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传统的教育观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乐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带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这一节中,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弄一个凸透镜,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串联电路”这节中,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这样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二、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

1、讲明探索规律的设计型实验原理和方法。如: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研究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得出“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拟出实验方案,在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准确程度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确定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再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发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好物理的信心。

2、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思想方法,改进原有实验和开设设计性实验。当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这里提出两个有效的办法,一是让学生对现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改进。二是开设设计性实验,由实验室提出实验题目,学生自行制定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如在复册力学部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案,经过约一个周的准备后,我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不少同学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讲明自己的方法,全班同学分别设计了无天平、无量筒、无天平和量筒等情况下,测出固体或液体密度的方法十几种,用到的知识牵扯到密度、压强、浮力、杠杆等多个知识点,虽然有些同学方法类似,都是学生们根据平日资料积累、经过积极思考,大胆创设出来的,有一定的独创性。

3、不定期组织物理实验研讨会,运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物理实验进行反思、研讨,增强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被称为物理孪生实验的“伏安法测电阻”与“测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不同物理实验之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师生共同讨论同一器材如铅笔的不同实验功效:可用来演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一端削尖可用来演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铅笔芯是导体,木头是绝缘体”,削铅笔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善于从观察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从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表明观察者的观察已很细致全面,并能勤于思考,这正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因此作为教师,在观察实验探究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变化条件后?还会怎样?如在“研究冰的熔化”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是什么?观察冰在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是否吸热?状态如何?温度如何变化等,通过观察获得冰熔化的特点,使学生对冰熔化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第7篇

一、注重教学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严谨性,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呈现准确的物理知识.

例如,要求学生画静止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力的示意图时,不仅仅要要求学生画出各个力的方向,同时要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支持力N比重力G小,摩擦力f又要比N小”这样力的大小关系,准确作图如图1所示,严谨的作图为学生步入高中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基础,克服思维的随意性.

二、设置高中情境,考查学生基本思想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不能总是让高中物理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初中教师的教学要有整体性,要关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设置问题时要考虑物理思想方法,如物理模型问题,非纯电阻电路问题,能量守恒问题等等.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曾经设置一个自由落体运动情境,考查学生用控制变量探究的实验素养,借助这个情景让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同时,渗透了一些高中的知识情境,学生到了高中物理学习,对自由落体运动就不会陌生.

例1研究运动时,如果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内才能发生,不过在有空气的空间内,如果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如小铜球、小铁球等等),可以忽略,则该物体在地球附近由静止释放下落可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影响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因素”,小孙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孙用三个金属球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序号实验小球小球质量(k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

1铁球10.5202.02

2铁球10.5302.47

3铜球10.5202.02

4铜球21202.02

(1)为了验证猜想2,应比较实验序号和;

比较实验1和实验3,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2)小王同学也对“影响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她和她的同伴在实验中,质量相等的小铁片和纸团同时从教学楼三楼(认为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发现小铁片先落地,原因是:;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A.铁片先落地B.羽毛先落地

C.同时落地D.不能确定

答案(1)1; 2;在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无关;(2)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3)C.

三、注重信息抓取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前的中考物理试题,信息量比较大,与生活联系,而且有图形分析,初看题干,让人有一种惧畏感,不过细心分析,问题考的都是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笔者认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这种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意识.

例2目前通过苏通大桥的车辆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车辆严重超载造成对大桥的损害,在大桥投入使用前,交警就设计了“抓拍超载车辆”的监控――“汽车超载记录器”,原理图如图2甲所示.其中Rx为压敏电阻,当车辆驶入被监测路段时,其阻值随着它受到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变化关系如图2乙所示.当电压表示数达到或者超过4 V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照相机就开始工作,抓拍超载车辆.

已知电源电压U=10 V,电压表的量程为0~5 V,线圈的电阻R0=5 Ω,保护电阻R1 =10 Ω,(取g=10 N/kg)

求:(1)若某车的质量为1.5×104 kg,静止时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3 m2,则该车过桥(桥面视为水平)时,车对桥面的压强为多少?

(2)该车辆过桥时,电路图甲中的电压表示数多少?

(3)过桥车辆的质量为多大时会被认定为超载并抓拍?

解析(1)考查学生压强公式,同时考查了压力和重力的二力平衡,

F=G=mg=1.5×104 kg×10 N/kg=1.5×105 N;

P=FS=1.5×105 N0.3 m2=5×105 Pa.

(2)首先从图2乙中得到F=1.5×105 N时的压敏电阻阻值Rx=25 Ω;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I=UR=UR0+R1+Rx=10 V5 Ω+10 Ω+25 Ω

=0.25 A;

U1=IR1=0.25 A×10 Ω=2.5 V.

(3)抓拍时恰好U1=4 V;I=U1R1=4 V10 Ω=0.4 A;

U=I(R0+R1+Rx),

得Rx=10 Ω,由乙图得F=4×105 N,

m=Gg=Fg=4×105 N10 N/kg=4×104 kg.

四、两点反思

初中物理试题是新课改发展的有力推手,在怎样的方向上命制才可以使其效果实现最大化呢?新课程理念帮助我们明确了很多新的认识.

1.确立“三维目标”给物理试题命制指明调整的方向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度,“知识与技能”是传统命题尤为关注的角度,它所考核的层面限于“知道吗?”“问题怎么解决?”等等;第二维度“过程和方法”强调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以往的试题命制不是不涉及到这一点,只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这一层面的要求更高.试题的命制上,要求合理创设物理情境,设置有关任务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归纳结论,这也是“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的渗透;第三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的主要立足于过程评价,试题测验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此试题命制必须关注此类因素的渗透,帮助学生这一方面目标的实现.

2.新课程“STS”教育理念对试题命制的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源于对生活、生产不断地总结,物理原理又以技术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物理试题情境创设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习活动、科技应用作为背景,在完成能力评价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人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科技价值的教育.

第8篇

高中三年,师生们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可到了临高考时,大多数学生最没把握的就是物理实验题。临高考阶段,学生和教师在解题方面差距最大的也是物理实验题。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原因十分必要,比对教师和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般是“截流”式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和分析较多,学生思考和讨论较少。学生没有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没有参与物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来龙去脉和内在实质一无所知,对物理实验的各方面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

1.2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受和经验不够丰富

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看的课件多,生活体验少;演示实验多,探究实验少。学生体验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机会很少。就无法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对实验的认识必然是肤浅和片面的。

1.3学生物理实验意识薄弱,把思考与实验割裂开来

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时比较关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容易忽视物理实验的核心――实验原理: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从来不会想到用实验来解决。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讨论不够充分。缺少再实验和反思。就元法体会物理实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2 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其核心就是更新教育理念。将原来的“截流”式教学改为“源流”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参与、充分思考物理实验的原理。相信学生,让学生思维活动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旋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伴随物理实验的全过程。郭思乐教授说过:“深切的爱总是生产性的,只有在他们(学生)参与了这些知识和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因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感悟和内化来完成。

2.1关注物理实验原理,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对实验原理深刻理解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的其他方面,才能比较准确地体会物理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只有挖掘物理实验内在的美和实验设计哲学思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动力。加强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会实验设计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在高一开学阶段,让每个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实验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写在纸上,选一些进行投影。然后全班讨论和总结。如测电阻时用电阻箱代替被测电阻使电流表电流卡HM―一等效替代法:测石头密度时,石头的体积用有放石头的水的体积减去没放石头时水的体积一一差值法等。同时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挖掘科学方法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一一斜面实验――对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等。

2.2加强物理实验的体会和感受,提倡“做中学”和再实验

改变以往的“先学后做”为“做中学――再实验”比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第一课到实验搴给定任务―一测量E和r,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自己做的原理,让学生先动手做,许多学生感剑有困难,只好进行小组讨论和看书。学生也基本上能完成实验,教师通过实验过程的巡奁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安排课后任务。除实验报告外,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其他可能的实验方法(看书本或上网查)。第二节课先同学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分别要求各小组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最后再展示和讨论其他的吏验方法,确定要增加的物理器材,比较各种验方法的优劣。要求学生对本实验进行全方位思考,对不理解的思题要通过同学问交流和思辨。第三节课在实验器材中添加电阻箱,要求学牛用几种方法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反思前一节的讨论,写成一份全面的实验报告。这样虽然爱多花一节课的时问,但这种趁热打铁,学生的收获有天壤之别。

2.3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意识,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内化过程

如果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只扮演听众的角色,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时记忆,最终学生没有任何收获。学生没有思考,就没有将实验知识进行内化,单靠记忆是学不好物理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给足学生时问、空间及任务(上台讲或发言),逼迫学生去思考,逐步形成问题感。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的习惯。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实验,学生的实验意识就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思维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52

高中物理既要承接延续初中物理的内容,又要为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物理思想方法”相关的具体要求,这里所提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物理思维”的引导建立,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本质,同时在了解物质本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观点和思维的理解、运用。

物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探索,而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外部因素影响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针对高中物理课程大纲的相关要求,并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

要想针对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就需要教师对进行教学的学科有一个较为细致的全面认识,找出该学科的特点,并对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再来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首先是对高中物理形成全新的概念。 在初中阶段虽然对物理进行了学习,但是初中物理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要掌握了简单公式和相关的理论,即可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速度公式v=s/t(t是时间,v是速度,s是路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另外两个简单推导的公式s=vt、t=s/v一起教给学生,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根据题目直接套公式即可进行解题。

然而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开始变得抽象起来,很多概念都是物理学家对事物现象的研究所得出的规律性总结,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得出的概括性的物理定律、定则。初中物理是以点到线的延伸,而高中物理是以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延伸,所以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更为庞杂。

例如关于能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等之间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比方说,手机的充放电就是一个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的电能可以由发电厂得来,就火力发电厂而言,其向用户提供的电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借由能的转化,教师就可以把许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从而形成知识网,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更为深入和复杂。

其次是物理与数学之间的相互渗透,物理是依靠数学为基础来进行研究发展的,物理知识的建模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模型来探索出更多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结构单一,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要求不高;到了高中阶段,物理对数学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光要运用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再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例如速度对时间的导数等于加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中导数的知识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时常在课堂上提到“物理模型”一词,在这里所指的“物理模型”包含了“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三种。例如物理课中力学题常出现的轻质弹簧就属于物质模型;解题中遇到的比热容和温度传递的问题就属于过程模型;同样是物理题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气态平衡问题就属于状态模型的范畴。把相应的物理问题模型化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不光是要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经常在讲台上对学生做“无用功”。在所学知识和实际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得不到激发,学习太过于被动,只知道学习老师所教的内容,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疑问。然而对物理这一学科来说,思考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或者说是学习物理必备的一种技能。

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点都是简单讲述,很多细节并没有涉及,如果学生不进行独立思考,那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次,很多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感性,缺乏学习物理所需要的理性思维,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不会把问题拆分为一个个对应的知识点,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例如在解决两滑块速度不一且组合移动的问题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分离两滑块的运动状态,什么时候该组合两滑块的运动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逐渐改变其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问为什么以及学会思考问题。学生如果长期不进行思考、提问,思维就会逐渐疲软,在理解老师所讲知识的时候大打折扣,所以我们需要一边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边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学生会多问为什么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方式,如果单纯的老师讲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点,那么形成的只是机械记忆,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更不用说形成清晰的脉络。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有问题但不会表述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学生能够多问为什么,那么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就会对不了解的知识进行思考、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慢慢培养起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

第10篇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初中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学生往往会遇到零、乱、多的问题,感到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结合实际,我认为总复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中考复习应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并非是教师按教材内容重新讲一遍,学生也不是重新听一次。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首先是要求学生在老师还没有复习某章节前,自己先看书,在过去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先查缺漏,再分析归纳,写出知识小结,即编出知识系统表。

二、注意精选习题,进行归纳总结

现在中学物理的题目,五花八门,可谓浩瀚的题海无边无垠,学生陷入其中苦不堪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做物理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学生学好物理,应当帮助学生会选择能训练自己思维,开发自己潜能,针对自己学习中的薄弱方面,有助于知识上的查缺补漏的练习题,做到每解一个题都能对自己有启发有收获,不做无用功,着眼于提高复习效率。每做一些题应进行归纳总结:哪些方法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方法有独特之处,哪些方法有条件限制。

三、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

总之,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把物理总复习工作做得更切合实际,更有效!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自信,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子岸乡一中

第11篇

关键词:物理;复习;方法;概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任教近十年,从初二到初三,循环了好几轮。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悟出了物理的一些复习方法,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机械的记忆而是要让学生从整个知识结构入手,抓住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在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活化知识,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中考物理复习体现在三个字,即“牢”、“精”、“活”,并且要关注实验和热点等问题。

一、基础复习要体现一个“牢”字

第一轮是基础复习,要紧扣教材。教材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中相当一部分是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拓展和衍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以教材为主,对知识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并进行归纳、牢固掌握,对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逐一过滤,对某些题目要进行“变式”思考,锻炼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我主张按章节进行全面复习,通过教材梳理知识,使平日学到的知识化“零”为“整”,达到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巩固双基的目的。因此,复习时要紧紧围绕“记牢”这一重心,做到“三抓”:一抓知识的梳理和回顾,即对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将平日学习的知识点组合成知识链、公式链、运算链,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二抓知识理解的掌握,复习时不能满足于对概念、公式、定律会背,关键是理解、体会,掌握它们的实质,揭示其内在联系,通过比较理清易混、易错知识,搞清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注意多做各种类型的习题,以增强理解性记忆;三抓习题的练习和巩固,对典型例题、习题要认真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查漏补缺。

二、专题复习要突出一个“精”字

第二轮按初中物理知识体系进行专题复习,即把初中物理的全部内容归纳成力、热、光、声、电、磁六大板块系统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重点是记得“牢”固,那么第二轮复习关键是要记得“精”,即从纵、横两方面串联知识,编成网络,进一步提炼知识精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考点、热点,提高复习效率,使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三、题型复习要注重一个“活”字

第三轮应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题型训练。

此时要注重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通过重点练习一些中考热点题型,如开放题、探究题、阅读信息题、实验设计题及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际应用题等,进行题型分析,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掌握“通法”,妙用“巧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从中领悟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如转换法、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并能用它指导解题,以不变应万变,“活”学“活”用。

四、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施新课改后,中考物理试题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实验中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对物理实验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据课程标准,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1.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说明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订的细化要求,全面了解说明书对教材中实验的考查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2.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

(二)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

2.教材中的插图和科学探究活动目录中的内容。

3.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实验方案,特别是中考说明书上强调的21个探究实验;还要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考查等。

五、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

(一)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例如2010年中考第9题,考核了各类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等。

(二)动态、故障分析,如2010年中考第24题,考核了学生对电路故障原因的分析。

(三)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主要反映在一些探究题的结论上。

(四)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如2010年中考的第25题以及2011年中考的第23题,均在题目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要求学生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第12篇

当今复习课的纠结:老师讲得的滔滔不绝,学生听得的昏昏欲睡,上课讲当堂练,下课忙着批试卷,学生练得筋疲力尽,老师评得的晕头转向。今天讲,明天错!明天再讲,后天还出错!学生苦,老师累,家长跟着也受罪!在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的引领下,太原市开启了新一轮的课改,在教研员周辰华老师组织的中研班活动中,聆听了杏花岭一中任老师的一节“电与磁”的复习课,受益匪浅。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回顾旧知,了解电与磁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完成的探究活动,找到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感悟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2.通过选择器材、组装实验装置,完成大量的小制作及开放性探究活动,并能准确说出实验名称与结论,这样在深化理解电磁学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动手操作、用物理语音描述物理现象、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是强化目标意识,制定了三维一体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地指导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条理、合理、有效

【温故导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提供的图片,回顾本章所学内容,说说这些小制作或常用装置的工作原理,分类,进而要求学生用物理语言准确表述“奥斯特实验”“什么情况下导体在磁场才能产生感应电流”“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图片的工作原理

这一环节主要是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

【自学新知环节】让学生交流讨论学具盒内哪些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工作原理相同

此环节体现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科技、社会联系紧密,非常有必要学好,为科技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环节】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利用桌上和学具盒内提供的器材,自由组合,看看能完成电与磁的哪些“小制作”和“探究活动”并填写表格进行整理。

学生用导线缠铁钉制成了电磁铁借助于滑动变阻器、电源探究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关系,还利用磁铁、线圈、海绵、别针等制作了发电机、电动机……

【迁移提升环节】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完成,以漆包线和磁铁作为实验器材之一,适当添加其它身边辅助器材,完成有关电和磁的探究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地得以体现。学生设计出了电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谈了一节课的感受:“亲自动手,记忆深刻,学习有兴趣”……

这节课的导学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以教材为载体,图片――分析――对比(设计实验原理),目标指导课堂,关注三维目标注重落实,逐层深入启思维,让学生活动有挑战,对学生的指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前的复习中,老师们把图片整理出来 、分类,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到的知识不灵活,这节课把实验带到复习课,学生亲自动手经历了实验的过程,旧实验重做并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复习时深度、广度得以提升,学生的的确确领悟所学知识,在考试中就会触类旁通,少失分甚至不失分。整个课堂是带知识走向学生,带学生学习知识,自主探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最后有留白的作业,体现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此时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发散的,遇到问题爱动脑筋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发展,综合修养颇有好处,很可能会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