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22 09:3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一、奠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国人民内心正能量的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儿女塑造优秀品格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传统文化在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但是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新时期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的文化的精髓,中华儿女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基因,一代一代地把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底蕴,对中国人民内心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国人民心中重要的是非价值标准。所以,要想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奠定传统文化发扬的科学理论基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就是以为基础,奠定为基础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的理论基础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为基础还有利于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文化的先进的东西,充实传统文化的新的形式和内容。作为科学的理论,这是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坚定地理论基础,是我们保持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在奠定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科学基础的同时,要践行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就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的弘扬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把树立文化自信进行全方位的实践,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中国梦的实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因此,这种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是他们能够统一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共同价值观的集中统一,所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树立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发展的过程。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树立,首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样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树立深厚的政治根基;其次,要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实现要进行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这是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步骤;最后,传统文化要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推动力,成为实现百年目标的精神力量,这是增强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关键,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力,也是提高文化自信,提升传统文化地位的重要方面。

三、要在文化交流中树立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向世界不断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优秀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中国道德伦理的诠释,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历久弥新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的发展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的缺失、对于传统文化践行的不足,对于国外文化盲目的崇拜,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l扬和发展面临着困难,重视并且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加强文化交流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不断走向进步的需要,在文化交流中,文化逐渐地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吸收国外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文化自信就是在交流和借鉴中实现的,这是由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传统文化在互鉴中实现兼收并蓄,这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同时我们要树立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论根基,要保持自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所谓道路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把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谓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论进行系统地把握,对其内涵进行系统的认知,把理论的正确性和丰富性进行把握,这是要树立的理论自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才能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才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邹慧.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思想的逻辑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

第2篇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根基,其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的软实力,为我国文化强国的建立和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不仅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的方向,更是我们今后安身立命屹立民族之林的保障。而在这之中的文化自信,则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及对自身文化精髓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同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意义更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高等教育体系 文化自信

1.引言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的认同的价值文化信心,文化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其文化价值,又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因此这样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形成了挑战,所以研究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意义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基础知识概述

2.1文化自信

根据本文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目前关于文化自信主要是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基础两方面进行界定:首先是对文化自信的内涵,部分的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自然性、超生物性和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的机能。其次是对文化自信的基础的研究,按照资料来看,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同时也是基于理性认识之上的精神成熟度的体现。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知识与伦理。所以在这里,本文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将文化自信界定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和理性审视。

2.2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其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求大学生在清晰的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予以充分认同和肯定。具体来说,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使得大学生必须要主动的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并对其深入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精髓和先进文化精髓。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可以积极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的精髓,批判和抵制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尽可能的做到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统一发展。

3.文化自信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更好的让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获得底气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真正做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人育人。具体来说,其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3.1有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出,在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民心所向是一切社会变革开始的源头,同时其也是整个国家政权巩固与否的风向标,而在这之中的文化氛围在而是对社会心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因此从这点来看,如果要使社会的民心向同一个方向聚集、前进,那么在此过程中的文化则必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一个思想、理论的宣传地和发扬地,大学生是其宣传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中得文化自信是宣传弘扬优秀文化的精神动力。

3.2有助于大学生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当前在世界上的的很多国家中,进行的政治的民主化和价值的多元化是不可抵御的时代潮流,因此自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适应潮流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使得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必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可能会出现易盲目跟从和吸收,造成价值观的扭曲,社会责任感的弱化,民族自豪感的消退等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在应对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3.3有助于大W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的大学生如果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进行自身修养的提升就需要正确认识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而关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文化修养的学习则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拥有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和优秀文化丰富的思想资源,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其拥有的文化自信可以更好的帮助其进行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理论知识的动力源泉。

4.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培养分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面对世界的标识。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的深入,目前逐渐的形成了多元文化现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大学生对物欲的强烈需求,使得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物质生活的抗压性比较低,虽然有时创造性十足,但其思维内涵虚无空洞。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部门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心养性,将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对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相处。具体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4.1积极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因此在本文看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增强自觉鉴赏的能力。高等教育体系中,就要引导大学生分析、鉴别传统思想文化中哪些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东西,哪些是封建性的糟粕、是落后的要被历史淘汰的东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辨别我国社会所缺乏又能弥补中华文化发展之不足的东西。

因此本文认为各大高校要积极的引导其以虔诚、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并且用对多元文化进行系统的清理、批判、重释与重构,进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此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树立文化自信。

4.2坚定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担负着我国优秀文化的重担,其不仅是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传播者,更多的是作为引领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阵地,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是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资产。其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在开展文化育人的工作必须要坚定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结合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和特色,通过对各个大学的准确定位、学科和学位设置、培养人才方向、服务社会的方向和未来发展目标做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此来更好的形成具有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的办学理念,进而增强广大师生的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4.3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品性

作为创新知识的场所,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科学的集散地。为此本文认为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引导大学生践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方式,同时积极的变革教学模式、采用相对灵活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增加更多讨论的环节,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此外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以“大课”授课的方式,限制授课时的班容量以增强更好的实际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组织学生对社会的考察、调查、分析和思考,提高大学生对腐朽思想文化的抵制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并且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提高其待遇,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

第3篇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进行分析,包括:结合实际生括,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真切感悟,实现快乐成长;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其正做到知行统一。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

中国分类号:G633.2

一、结合实际生括,让学生亲身体验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乃至小学各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所需的道德要气而编写的。我在教学有关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讲到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知识点。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由于树立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功,进而增强了自信取得更大成功”和“缺乏自信失败不断或没有多少成功也就更加没有自信”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写成简要的书面材料在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当堂体验。课堂上,同学们情绪饱满踊跃发言,学习态度认真诚恳,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因为大家说的都是自己的或熟知的身边人的事例,同学们有内容说、愿说、甚至抢着说,内容真切感人。其中有位男同学说到自己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贪玩学习成绩曾经比较差,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也就没有了兴趣。后来经过老师的鼓励和一位同班同学经常的帮助、辅导,他重新建立了学习的信心,找回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后来也就逐步好起来,并且是越来越好。毕业时最终以全班前几名的成绩进入到我校初中实验班学习。说到动情处,他竟然哭了,同学们也很受感动,不约而同地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上课似乎有些不合常情。但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同学们轻而易举的体会到了“自信的真正含义”和“树立自信远离自卑,对学习乃至人生的重要性”,而我也避免了空洞枯燥抽象化的政治说教,也轻而易举的达到了政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不能仅凭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还主要应该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来实现。

二、用心真切感悟,实现快乐成长

所谓感悟,就是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介绍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讲到“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人侵;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和强敌的意志和信心”,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侵略者的穷凶极恶和中国人民曾经遭受到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和前仆后继的伟大民族精神”,我特意安排学生们观看了《》的录像片。面对影片中可怕的画面、凄惨的音乐,同学们却异常的沉默。但我相信,此时他们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对侵略者充满极大的憎恨之情和对自己肩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使命感的认识,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升华;更相信他们已经完全明白、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事实上,课后我高兴的看到,从那以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比以前更加勤奋刻苦了。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内容,有许多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有所感触的。这就有利于让我们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参与课堂学习。如初三的思想品德课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我们简单地从书本上学习,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却不可能完全使他们上升到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的。于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公益广告、图片及新闻报道。如大量砍伐森林树木造成严重沙尘暴给人民生活造成危害,以及环境污染造成小孩出生畸形和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遭遇沙尘暴的新闻报道等等。尤其是我还把我在学校拍摄的学生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水和纸笔的录像画面,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这给同学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震憾。这样的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一节课,把知识点带给了学生,将德育融于教学之中,学生体验和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与目标。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其正做到知行统一

实践证明:努力实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感受“道德”的表现,体会“道德”的要求,履行“道德”的规范,内化“道德”的原则,对增强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是“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尊自信”,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中的大多数同学虽都有自尊心,但只有极个别同学有相当的自信(还不能说有完全的自信),大部分学生却显得自信心不足。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1)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写出3条以上的自己的优点在班级进行大声宣读、交流,并希望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2)对于自信心不足的不能写出几条优点的学生,发动其他同学说说他的优点,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活动时我发现,许多同学由原来的忸怩羞怯转变成了落落大方,表现得相当自信,畅所欲言。特别是班级中的有些所谓的“差生”从原本“抬不起头来”到“眼中流露出喜悦”,甚至有的同学下课后还主动高兴的对我说,他觉得自己也能把书读好,他决定从现在开始要认真读书了。看到他们终于有信心确立奋斗目标,并不断取得学习和思想上的进步,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从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

创造性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对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继续尝试思品课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真知灼见。

第4篇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寻找和发现自信心的支撑点。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英语教学是一项综合了各种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出能够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规律,熟练应用英语,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工人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大大影响语言技能掌握。在诸多情感因素中,树立自信心是学生克服情感障碍的关键。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1、以激发兴趣为导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愿望,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英语学习畏难情绪的意志。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读和领悟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2、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教师要多了解英美国家历史和现状概况。在很多单元课文中都会涉及到很多西方国家特有的节日,或者当地的风土人情。每逢这些节日时,应当提出来当天的节假日名称和学生分享,或简要诠释一些节日的由来或相关的传说(如AprilFool'sDay,ChristmasDay),在Friendship(大学英语一册第二单元)中,课文有一个节日是Halloween,教师给学生介绍万圣节的来历和万圣节的风俗习惯,比如孩子要穿上鬼的衣服,打上南瓜样的灯笼,到每家门前装作鬼的样子,还要在敲门的时候喊着“Treatortrick”等等一些,就可以较多地配合文章使学生了解英语语系国家的固有传统、生活习惯,从而通过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比较来增加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3、用知识口诀强化记忆,提高学习英语热情

英语教学“口诀”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准确获取和深度加工,有利于快速地对知识的储存、重组和内化,并且省时、高效。教学实践中,英语的发音规则、语法规则,一些词的用法区别等,常让学生茫然四顾、迷惑不已。有鉴于此,教师可紧扣教材编些口诀来强化学生记忆,降低英语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有基础的学生们能够迅速掌握这些知识要点,英语学习也会变得趣味横生。

4、利用简笔画丰富教学语言

英语教学中,简笔画是丰富英语教学内涵的一种好方法,遇到生词时,教师多勾勒几笔,用简单明了、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在有趣的画面上,这样既活跃了授课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如在讲解“GrowingUp”(大学英语一册第一单元)时,有一段文字为“Heworeprimlysevereeyeglasses,hiswavyhairwasprimlycutandprimlycombed.Heworeprimsuitwithnecktiessetprimlyagainstthecollarbuttonsofhiswhiteshirts.Hehadaprimjaw,aprimlystraightnose”,虽然画的不是很好看,但是课文之中正是讲述了一个老夫子一样古板的老师,在外型和举止都非常古板,因此,在这里越是古板滑稽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听说的能力。

5、引导学生自编自导教学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英语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职业教育的学习更应当如此。要让学生掌握英语之后,就能够对英语运用自如。在“Fatherknowsbetter”(大学英语第二册)一课中,在教师讲述完课文后,专门安排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们随机分组练习这一戏剧,并且让各组比赛后奖励表演出色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英语练习的机会。这样不仅重温旧的教学内容,而且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6、同学生一起设计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在教学中用过这样一个游戏,为了让学生理解“主谓宾结构”和“主系表结构”的不同,在讲解完大体语法后,要求学生分为三组,在纸上分别写出“主语”“谓语”“宾语或状语”和“主语”“系动词”和“表语”,然后组织学生分别抽出三张纸来组成句子,则会出现令人意外、捧腹不已的句子,比如“Lilyhasherlunchonthetree,XiaoZhangisacat…ect,.”开展这种卡片随机重组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喜悦,这种喜悦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把英语课的学习当作一次兴趣之旅。此外职制作其他教具的教学手法,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亦能让他们巩固学过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7、开展学习竞赛,调动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意识的熏陶下,学生在进取心和荣誉感的驱使下竞争意识更加强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教学中来,是符合就业形势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是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的。通过单词拼写比赛,猜谜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累积积分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于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情感,并善于把这种感情适时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应当在平时的教学和辅导中不指责、呵斥学生,对学生不急躁、不冷漠,多给他们以热情的引导和鼓励。注重和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并对症下药以便解决他们学习信心不足的问题。同时经常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的心理疏导,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自尊心,进取心,渴望进步。成绩差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三、在集体活动中寻找自信的支撑点

心理学家们发现,同龄人间的沟通的效果要高于不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灵界限很少障碍。一些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拘谨、胆小、自卑,但在同学面前却很活泼、大胆、自信。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学生间的情感组织学生开展好朋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表演等集体活动。努力为他们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体大舞台,让学生在英语的舞台上尽情地唱,入情地演,忘情地跳起英语的华尔兹。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应努力去寻找才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让一些自卑的孩子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都能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9.

第5篇

关键词:德育;分数排名;思想教育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追求的“高分数”“高材生”“高效的课堂”把学生与他们的生活完全割裂开,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不仅仅要教好学生文化知识,更有责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利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应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科为先,德育为重

由于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升学压力”的不断涌现,大多数的学科教师都把教好学生学科知识作为最高目标,却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漠不关心。这恰恰忽略了学生的本源――他们是一群完整的人,是一群过着真实生活的人。这种割裂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

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抓学习质量的同时,走进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在学科知识中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乐观、自信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的编写要求体现思想性原则。文中写道:“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教材选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外文化的异同,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牛津小学英语》的编写也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6B这册书为例,来谈谈教材中有哪些素材渗透了德育教育的内容。Unit2 More exercise一课向学生传达了要加强锻炼,增强体魄的体育精神;Unit 3 Asking the way一课向学生展现了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向学生传递了与人为善,乐于交友的精神等。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就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种子早已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埋下,期待着教师与学生的浇灌与呵护,好让它在学科教育中能够茁壮成长。

三、潜移默化,践行德育

在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学生将隐藏在文本后的道德层面的内容挖掘出来并内化在自身。我们还可以利用自身英语语言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践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please”,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要说“thank you”,教师在不小心出现口误时要说“sorry”等。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都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道德的深刻烙印。

在课堂下,我们更要成为学生道德模仿的典范。俗话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首先,我们作为学科教师要摒弃“功利心”,决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对于学生的关心与喜爱不能以学科成绩的好坏为评价标准,而是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让他们体会到他人的关爱。其次,在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时,我们不能以讥讽、轻视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要积极引导他们找出困难所在,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并帮助他们形成乐观、自信的态度。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学科知识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将学科教育升华到了思想教育的层面,更加符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需要。因此,作为学科教师,我们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教育的引领者。我们要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沐浴在道德的阳光下。

第6篇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外的一些思想文化也随即进入到我国,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总体而言,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状况都是较好的,但总是有些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思想道德状况: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一些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一些学生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应对挫折和困难这些不良的思想道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素养,影响到校园氛围。为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德育。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主要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氛围是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因素,它可以大大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正能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勇于发言,敢于承认错误,直面挫折当学生都做到这些时,德育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政治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德育素材,例如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青春教育和自我教育;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育学生调控情绪,追求高雅,拒绝诱惑,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育学生自我尊重,彼此尊重,教会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告别依赖这些都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对其加以强调,就能增强德育教育。纵观初中三年的政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对初一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培养健全人格;对初二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道德教育不能只落实在口头上,还需要教师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理论付诸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为此,初中政治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实践,提升道德修养。至于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比如班會、辩论会、升旗仪式、送温暖活动、法律小讲堂等。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年级尚小,对于生命的含义并不了解,于是笔者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来到了医院产科,看望新生婴儿。学生看到新出生的婴儿柔嫩的小手、小脸,看到婴儿父母欣慰的笑脸和疲惫的身影,看到一切为婴儿操劳的医护人员、亲朋好友,忽然明白了生命的含义。他们不仅懂得了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意味着生命和责任的开始,父母养育婴儿是父母的职责,婴儿长大成人,照料父母更是一种职责,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崇高,懂得了生命的独特。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

第7篇

    新课改实行以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不断更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去完成新的教学目标,传授学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一句话:“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就要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变过去常用的“填鸭式教学”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我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最终成才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之中掌握知识、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领悟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实现“自我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进而更加勤奋学习,最终成才。多年以来,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尝试从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和实践三方面采用体验式教学,较好地达到上属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感受是:

    1.结合实际生括,让学生亲身体验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乃至小学各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所需的道德要气而编写的。我在教学有关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讲到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知识点。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由于树立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功,进而增强了自信取得更大成功”和“缺乏自信失败不断或没有多少成功也就更加没有自信”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写成简要的书面材料在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当堂体验。课堂上,同学们情绪饱满踊跃发言,学习态度认真诚恳,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因为大家说的都是自己的或熟知的身边人的事例,同学们有内容说、愿说、甚至抢着说,内容真切感人。其中有位男同学说到自己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贪玩学习成绩曾经比较差,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也就没有了兴趣。后来经过老师的鼓励和一位同班同学经常的帮助、辅导,他重新建立了学习的信心,找回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后来也就逐步好起来,并且是越来越好。毕业时最终以全班前几名的成绩进入到我校初中实验班学习。说到动情处,他竟然哭了,同学们也很受感动,不约而同地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上课似乎有些不合常情,但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同学们轻而易举的体会到了“自信的真正含义”和“树立自信远离自卑,对学习乃至人生的重要性”,而我也避免了空洞枯燥抽象化的政治说教,也轻而易举的达到了政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不能仅凭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还主要应该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来实现。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亍虚空、形式、无效。换言之,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教育的真正价值。放下“教书匠”的架子,做一个既教书又育人的人民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这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当下应该做得事情。

    2.用心真切感悟,实现快乐成长

    所谓感悟,就是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介绍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讲到“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人侵;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和强敌的意志和信心”,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侵略者的穷凶极恶和中国人民曾经遭受到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和前仆后继的伟大民族精神”,我特意安排学生们观看了《》的录像片。面对影片中可怕的画面、凄惨的音乐,同学们却异常的沉默。但我相信,此时他们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对侵略者充满极大的憎恨之情和对自己肩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使命感的认识,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升华;更相信他们已经完全明白、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事实上,课后我高兴的看到,从那以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比以前更加勤奋刻苦了。实际证明:通过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共同体验,使学生从自己原有的生活中获得真切感悟,才能更促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不断地进步。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内容,有许多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有所感触的。这就有利于让我们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参与课堂学习。又如初三的思想品德课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我们简单地从书本上学习,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却不可能完全使他们上升到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的。于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公益广告、图片及新闻报道。如大量砍伐森林树木造成严重沙尘暴给人民生活造成危害,以及环境污染造成小孩出生畸形和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遭遇沙尘暴的新闻报道等等。尤其是我还把我在学校拍摄的学生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水和纸笔的录像画面,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这给同学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震憾。这样的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一节课,把知识点带给了学生,将德育融于教学之中,学生体验和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与目标。

    3.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其正做到知行统一

    实践证明:努力实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感受“道德”的表现,体会“道德”的要求,履行“道德”的规范,内化“道德”的原则,对增强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是“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尊自信”,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中的大多数同学虽都有自尊心,但只有极个别同学有相当的自信(还不能说有完全的自信),大部分学生却显得自信心不足。

第8篇

关键词:女子体操;比赛;运动员;心理变化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体操比赛中,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差,则容易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可能导致失败。因此,必须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

二、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研究

对体操这种竞赛项目来说,心理状态直接关系着运动员水平的发挥。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比赛前波动,不利于运动员的发挥。经过相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具有十分强烈的情绪,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但是,如果完全没有任何情绪,也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以无热情、无所谓的态度去从事某种活动,难免会出错,而且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如果以激烈的情绪去做某事,不仅理智程度会下降,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也会下降,这就是情绪的减力效果。如果受到激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是情绪的增力效果。结合以上分析,表明情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重视运动员在赛前的心理状况。

(一)运动员的个性特点

对于兴奋性比较强的运动员来说,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产生极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比如,如果其她人取得较好成绩,会增强该类运动员的压力。而且兴奋性较强的运动员容易受到比赛氛围的影响,比如比赛规模。如果比赛规模大,运动员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同时,运动员的压力也会增大。

(二)身体反应

对于有些运动员来说,她们对身体的反应十分敏感。比如睡眠、器材及服装等都会造成运动员紧张、恐慌的情绪,导致运动员难以正常发挥。此外,赛前的一些小疾病也会给运动员带来心理负担,导致比赛失利。甚至赛前产生一点不顺利的意外,都会使运动员产生极度紧张的情绪,这严重威胁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必须及时调整。

(三)比赛的重要性及意义

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一般的比赛时,往往较少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在参加一些比较重要的比赛时,容易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比赛失利。运动员由于比赛的重要性,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正常的发挥。如果运动员在赛前的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运动员就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时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二、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变化

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各个成员的心理变化都不尽相同。即使是经过相同训练的队员,心理素质也不一样。有的成员沉着而冷静,而有的成员则缺乏信心且情绪不稳定。心理素质良好的成员更容易展示出自己的实力,更容易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心理素质较差的成员往往发挥不稳定,更容易在比赛中失利。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运动员的内在动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操作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运动员取得佳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研究发现,较低程度的紧张和较高程度的紧张均不利于运动员正常发挥,反而中等程度的紧张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操作水平。

(一)过于自信而不能自持

运动员有时会存在过于自信的情况,过分放大自身的优点以及忽略自身的缺点。同时,也容易放大对手的缺点以及轻视对手的优点。甚至,常常用自身的优点与对手的缺点相比较,造成盲目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手的优缺点,不能用辩证的眼光正确审视问题。此外,运动员由于急于表现自己,会出现急躁冒进的情绪,无法保持稳重自信。过于自信而难以自持,会打乱有序的战略部署,甚至造成意外,导致比赛失利。尽管自信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过于自信就会成为一种缺点,导致盲目自信甚至自大。因此,必须培养运动员保持适当的自信,既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又有利于运动员正确认识自己。

(二)流畅的心理状态

是指最佳的心理状态,与运动员取得佳绩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女子体操运动员只有处于流畅的心理状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操作当中,而不是过分关注比赛结果,从而影响正常发挥。流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运动员做出流畅标准的动作,有助于运动员去享受比赛过程本身,有助于运动员发现比赛过程中的乐趣。同时,流畅的心理状态不易控制,往往是不经意间到来的。流畅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因此,必须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能在比赛中处于流畅的心理状态。

(三)过度紧张,信心不足

过度紧张是一种消极情绪,是运动员的一种应激状态,不利于运动员正常发挥。尤其是对于一些信心不足的运动员来说,更可能产生过度紧张的情况,比如首次参加大赛的运动员。运动员必须要有效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避免对竞赛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应该树立心理优势,培养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自信心。运动员只有具有必胜的信念,才能不断进取。真正的自信心,可以使运动员排除外界干扰,可以使运动员全身心投入比赛,可以使运动员直面失败。

(四)心理活动水平

当心理活动处于低水平时,运动员反应迟缓,难以有效调节心理活动。尽管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处于高水准,但是如果心理活动水平太低,运动员仍然难以控制技术动作。当心理活动处于高水平时,运动员容易出现过度紧张情绪,甚至可能出现动作变形的情况,导致失利。当心理活动处于适当水平时,运动员状态最佳。因此,适度的心理活动水平是最佳的。

(五)比赛的环境

当运动员在客场比赛时,由于环境差异,往往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当运动员在主场比赛时,由于主场优势,往往精神振奋。此外,比赛也会受到天气、场地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当运动员受到这些环境影响时,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取得优异成绩。

三、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

作为运动员训练的指导和关键人员,教练员会对运动员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员的良好情绪会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因此,教练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教练员要时刻关注运动员,及时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教练员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教练员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认识到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在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训练中,只有充分重视心理训练,才能适应现代体操的发展,才能取得佳绩。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培养观念 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向受教育者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文化知识只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和奉献的精神,造就大学生健壮的体魄和健康的灵魂更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代大学教育观念体现在其社会本位观和个人本位观的辩证统一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注重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和政治品质的培养。而个人本位观注重发展个人需要,从现代大学教育的观点来看社会本位观和个人本位观的结合正好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完整价值观点。实际上,文化学习和知识学习既有社会价值的因素也有个人价值的因素。只有当一个人能够顺畅地融入社会,和谐地与周围的人或事物相处时,他才能构建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友好环境,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所以,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除了考虑要如何将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外,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以及如何与社会和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能力。但是,大学生人格和品德形成以及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常常存在很大的误区,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科学性与规律性认识不足。由于对上述两个问题认识不足,加上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的重要性不足,以及重视对个体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问题的事后处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地位不高。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重心理咨询,轻健康教育”,“重障碍性咨询,轻发展性咨询”。至今有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仅仅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是针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而对大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情感与学业等诸多困惑的大学生无关,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局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生理疾病、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先后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咨询和治疗上,缺乏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

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很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大学生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实现、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杀、凶杀等恶性事故更呈上升趋势,越来越严重地危及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是: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挫伤与自信心的消失,五湖四海的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出现交流中的困难,产生孤独,不适应大学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引起心理失衡。知识与阅历的匮乏,产生认识和情绪上的极端表现。此外,独生子女自私、胆小和感情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都对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与品格造成影响。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乐往与封闭孤独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竞争与求稳的矛盾、性生理发展与性心理发展的矛盾也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根源。

健康包含四大要素:生理平衡(没有身体疾患)、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良好的品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学家英格里希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社会工作者孟波指出:心理健康是合乎一定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总之,心理健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能积极调解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变化;二是能有效、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大学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说,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影响整个社会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和形成率,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高校健康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自觉自愿地保持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将对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大学健康教育尤其采取以下积极对策:

(1)教师应具有科学的教育观,注重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发挥课堂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的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在体验掌握知识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体验创造,体验收获,体验成长的美好。学校既是读书的地方,也应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地方;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既是引导学生进步,又是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地方;教师既是学生的引路人,又是学生的知心人。

(2)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能力。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学生,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心理讲座、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自我心理健康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3)积极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化自觉行动。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着自身的能动行为,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主体参与,其教育的目的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通过课内外各种环节教育,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提高,增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面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进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得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自觉行动。

(4)学校应努力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自我、环境以及自我内部的矛盾运动引发大学生的自主行为,通过自觉接受外界信息来调整适合自身的心理状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抗挫折能力,磨练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纠正大学生自身出现的认识偏差,缩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丰富多彩而又健康有益的良好校园文化能够调节心境、愉悦身心,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个性的自由发展。只有在开放、自由的广阔空间里才能实现大学生充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这种空间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在自由独立的心理空间中,人们追求着理想和终极价值,发现自我、把握自我,实现人格的完善。心理空间以物理空间为依托,但主要还是要求在精神上的无拘无束,自由驰骋,要求有一个能任其自由发展的精神文化环境。大学校园文化应提倡交流与碰撞,提倡开放与争鸣,提倡兼容并蓄、多样性的统一。校园文化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6)积极引导学生做到快乐学习,快乐是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的兴奋感、满足感、幸福感,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活动过程。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兴趣才能够感到快乐。培养兴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督促学生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当学生对学习某课程没太强的兴趣时,老师引导对其最终目标的了解就变得尤为重要。学习过程多半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止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加强其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的深刻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制定合理目标,使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学习产生信心和兴趣,并通过不断的鼓励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其产生自我成就感,从而不知不觉地建立起直接兴趣。

(7)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和自信的建立是其完整性格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自信是相信自己的处事能力,越多能力被认定,人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建立自尊自信,首先要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找好正确的参照标准,使他们能扬长避短。其次,要创造成功的记录。自尊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就不会自尊自信。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采取赏识的方式表扬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重建、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与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在未来有所作为,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

整理

参考文献

第10篇

成功学奠基人卡耐基认为:“自信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关键,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潜能的充分认识,对自我和环境的准确认知,一旦拥有自信,生命的潜能就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这就能激发进取精神。”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种竞争推动着社会迅速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作为班主任,应当依托少先队这个广阔的舞台,让队员在外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确立自信,并在自信中汲取精神力量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更加增添自信,使中队成为一个“理想的学习、生活的乐园”。

一、自信,在少先队文化建设中点燃

少先队的环境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集体的风貌,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队员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当学校要求每班要有一块各小队主题展示版面时,我就改变了以往版面由辅导员确定主题、辅导员主要策划和实施的局面,尝试着让队员自己讨论设计版面,把主动权还给队员,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版面布置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我的具体做法如下:先把全班学生确定为4组,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组成小队,并各自推选出一名小队长,主要负责组织工作。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商量下,确定好小队名称,确定每月版面的主题。这样,在每一次的版面展示中平时在班中默默无闻的队员也有表现的机会。孩子们的有些作品虽然显得比较稚嫩,但都是他们精心准备的。每当我用赞赏的眼光去欣赏它们时,孩子们的眼中、神态中无处不显示出被辅导员肯定的幸福与自信。每当同组的孩子们之间相互切磋对作品的看法时,队员间的感情在此处升华,能力在此时提升。每当各组的孩子们互相称赞时,全班队员的凝聚力在增强……我发现,点燃孩子自信的火花,就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快乐。

二、自信,在多姿的竞赛中涌动

少先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队员组成的,他们由于受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性格、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各个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而教师要使每一位队员都沐浴在成功的欢乐中,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就要想方设法为队员抓住每一次可以表现的机会,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竞赛。本学期,我新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但我对各个层次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都情有独钟。队员在我的带领下,各项比赛成绩斐然,队员的自信在各类竞赛中体现。在“绿意闵行,环保金点子”活动中,我班的杨诚,这个不起眼的柔弱小男生居然凭借“学校初次用水的再使用”这一创意得到了全校三等奖的好成绩,让全班队员刮目相看,并被他的机智所折服。目前,他已经能够在中队管理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被队员们尊称为“金点子”。又如我班的龚炜,学期初,让语、数、英辅导员们为她考试能否及格忧心忡忡。她也因为自己是外地借读生而且学习成绩很差而郁郁寡欢。在学校体育周比赛中,我发现她踢跳方面在中队中比较突出,就多次鼓励她代表中队参加全校的踢跳比赛。比赛前,她刻苦训练,最后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短绳与踢毽子两项比赛全年级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全班队员争了光,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赞扬。通过这次比赛,她在中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在辅导员与队员的帮助下,找回了自信,学习劲头比以往高了,学习更专注了。因此,她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期中考试三门功课门门过关。

三、自信,在多彩的自主活动中绽放

作为全班队员的引育人,为每一个队员的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让每一个队员都充满信心,满怀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儿童心理学给我们指出:儿童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成功越自信,越自信,越会成功。培养队员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队员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因而,我充分运用好班队会的时间,改变了中队活动中那些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队员”占据了舞台的情况,开展了适合中队中队员实际的多方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如“百词比赛”、读书比赛、“我和英语的故事”演讲比赛、“我和数学交朋友”“我的才艺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为更多的队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吸引了更多队员的注意,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队员脱颖而出,这对他们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

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更是衡量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参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都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少先队给他们提供生长的各种有利条件,那么,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开出独具色彩的鲜花。

(责编 潘冰)

第11篇

    我4月份开始参加舞蹈班,我很感谢下关区教研员吴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对舞蹈有了更深一层的接触,舞蹈赋予孩子们快乐生活。

    每个星期五和星期六上课,我周一和周四下午带孩子们练习,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提高舞蹈动作的协调并巩固舞蹈动作。

    通过对舞蹈的接触,我认为肢体是舞蹈的主体,离开肢体就脱离了舞蹈的真正含义。在舞蹈训练中我们作为中介者,起主导作用中不可无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恰当的指导孩子们利用肢体动作去表达感情。“跳自己的舞,不等于自己在跳舞”要引导孩子们走进多彩的旋律中,自信的表现自我。

    根据老师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舞蹈艺术在小学阶段的优点:

    一,小学阶段开设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的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体和情感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沃尔特。特里从人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三方面高度概括了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而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一),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注意力。

    老师在示范舞蹈动作,学生们必须记住它的动律,流动路线,节拍,内在情感,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并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一个成品舞蹈,它的动律,流动路线,节奏情感是多变的,客观上就要求学生们高度注意,常年累月的这种训练使学生们养成了高度注意的习惯。

(二),舞蹈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们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与舞蹈律动,记住每一舞句所表现的情感。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一个舞蹈,而一堂舞蹈课与一堂文化课相比,舞蹈课所需的记忆远远大于文化课。因为音乐的节拍,舞蹈的动作,情感是变化的,你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些瞬间的定格,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储存复杂的信息,并经常去丰富它,运用它,我们还会那么迟钝吗?

(三),舞蹈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舞蹈老师要教孩子们表演小鸭舞,他问孩子们小鸭子是怎么叫的? 孩子们回答:嗄,嗄,嗄,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 孩子们立即用蹒跚的步子学鸭走,而此时教室里根本就没有鸭子,孩子们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身体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孩子们运用思维的过程。它是一次高度思维的过程。一个长年坚持上舞蹈课的孩子,要学会很多舞蹈,从各民族的舞蹈到表现各种生活情趣,小动物的舞蹈。当他不能表现老师的创意时,老师则用生活的经验对他进行启发,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开启,他们顺着老师所指的路子联想,回忆,理解,表现,最后用形体体现出来,这时他已超越了自我,用自己的身体开始塑造角色。这种早期的开发与锻炼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智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舞蹈教学使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加舞蹈学习的学生性格各异,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在学习中有一些双人配合的动作,还有因队形变形而产生的个人与集体的配合,从而使学生改变自己来适应相互配合的环境,学生从此变得会笑,爱笑而且开朗活泼。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主动性 发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2-02

有的老师刚开始,可能会把这种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归咎于学生本身,说学生胆小,怕说错被人嘲笑等,却从未反思过自己的教学行为。其实这种现象我觉得和老师的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怯场;同学之间的评价不恰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恰当。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怯场现象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也没定型,容易怯场是是很正常的现象。怯场是指一个人在一个人很多的公众场合上发言或演讲时,因为紧张害怕而导致神态举动不自然的一种心理表现。一般如果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非常想把自己准备得非常好的答案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但是由于这种心情太过急切,反而会达到相反的效果。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它跟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素质、能力都有关,尤其那些性格比较内敛、害羞的人,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缺乏自信心。一位著名的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其实要克服怯场也是非常简单的,没有自信的话可以先放平心态,让自己放松。在那种很多人的大场面,每个人不必要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得非常圆满或漂亮,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我们越想表现得完美,越怕失败,心里就会越紧张,反而容易失败,所以越放松越好。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先把要说的话自己在心里准备好,只要准备好大概的意思就行了,不一定要求自己逐字逐句地背下来,然后可以在心里自我暗示,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做到的”,最后还可以在发言前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慢慢做几次深呼吸定定神。我相信一步一步的按这个步骤来做肯定可以慢慢建立信心,积极发言的。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掌握好对学生的评价

不管是哪一门科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总是贯穿于整个课堂,伴随在教学的始终,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所以老师对学生的一些正面积极的评价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的氛围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爆发着激情。在老师点名提问时,如果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较小,或者回答错误时,我们也不能给予明确的否定和质疑的表情,这是不对的。现代的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的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教师不能否定或者限制一定的规范,而应该抱着包容、欣赏的态度,然后在学生自身思考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有价值地引导,这样学生才乐于表达,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以亲切的语调、真诚的言语、激励的言辞有效地调控着整堂课。比如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老师随机点一个学生起来解一道数学题,他做完之后,老师又对全班同学说:“有没有人还有比他更简单的解题方案?”举手的只有廖廖几位,老师望着想举手又不敢举手的孩子笑着说:“是因为害怕吗?不敢举手?”然后他又接着故作轻松的说:“不会吧!我们三(2)班的学生怎么会这么胆小呢?”话音刚落,举手的同学此起彼伏。 这其实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所以教师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肯定会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只有在这样激励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更加自信、快乐的学习。

三、改善课堂中学生对同伴的评价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新概念课程下,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再只是以成绩来衡量了。老师、同学、家长都被纳入了这个评价体系当中。在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就是同学了,因为同学之间不仅在学习上有交集而且在生活当中联系得也最多。因此,同学对同伴积极的评价,能让对方坚定学习信心。但是在现实课堂中,发现学生在评价对方时,经常就是会挑对方的毛病,找缺点,这样不仅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没“面子”,而且也会破坏同学之间和谐的相处氛围,这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于是,我们要给学生灌输正确公正的评价观,对学生做出正面的指导:让学生去评价同伴时,强调要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尽量去挖掘别人的优点和闪光点;评价时,尽量可以先说优点,再提建议,不要直接对对方劈头盖脸的一顿狠批。同时,老师还要建设一种和谐、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主题班会,让他们懂得自尊的重要性,应该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以及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我们才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可以经常让学生写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本周的收获以及评选出认为本周有进步的同学,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最后,可以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生活小事,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接触的事物运用数学的思维来创作出来,这样既能够开发锻炼他们的思维创新又可以培养他们自身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林爱娟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