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3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音乐学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以情激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并不单纯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科,鉴于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音乐是一门以歌词和曲子相映生辉的艺术,好的音乐会让人感觉高雅,熏陶听者的心灵,听者在与音乐的交融中逐渐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情感互相倾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在要格外的注意用感情激发学生倾听或是学习音乐知识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组诗歌曲《七子之歌》的时候,音乐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歌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二战中,西方列强将我国香港、澳门等七个地方占为己有,诗人闻一多愤怒而作,歌词中将七个被侵占的地方比作是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慎重与学生介绍、传达音乐创作背景,将歌曲中的强烈情感渲染至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感知歌曲中心大意,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是各种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为优良的教学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展示天山春景的图像或是音频,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自主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学习兴趣展开设计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三、安排班级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
在一般音乐教师眼中,音乐并不是一门需要复习的科目,可实际上,音乐素养和音乐对于学生压力的减缓的过程和效果是长期才可以看到的,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学习新知识,却并不复习旧知识,就好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最终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而初中音乐教师费尽心血研究的教学方案最终收获的效果寥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展开复习的工作,组织班级音乐竞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复习方式。组织班级音乐竞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竞赛的 出题人要将出题的题目紧紧与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围绕,以此唤醒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共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科
不论是学习音乐还是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联系的状态,联系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联系”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阻碍,学生和教师能彼此感应到对方的要求和感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期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思维感知音乐学科的优点,同时,师生共同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直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的探索过程是很漫长、艰辛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探索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地保持‘沟通’的意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师生的沟通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上,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获取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信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沟通 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交谈氛围。
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的量,在于音乐对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音乐世界的 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借鉴优秀教学方法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在提高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的能力。不管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中采取如何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成长特点为出发点,设计和开展更為优良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音乐 教学模式 创新思考
音乐是一种艺术,反映着现实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可以让音乐学子从中感知到新的东西,那是一种艺术的美。中华民族有传承文化的责任和美德,音乐学子也担负着这样的一个使命去传承音乐艺术文化。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得跟进,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跟从新课标的脚步,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实现全面化提高的目标。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还不足以自立,需要一个能够引导他们前进的方向的导航,这个角色可由家长和老师担任,而在学校,无疑就是老师的责任了。兴趣也是很好的老师,可以很好的配合教学老师完成任务。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认知的兴趣,那么导航就成功了一半,初中也是学生们好奇心和探索性极强的一个阶段,当他们激发了想象,展开了联想,会不自觉的就融入了音乐的世界,学会慢慢的在心底探索,在心灵深处捕捉那一份撼动他们的音乐形象。
2.重视个性化和实践
以往教师们在音乐课上只管讲,而学生们也对应的只管听和背,如今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创新,音乐是最容易征服一个人的内心的艺术,单单只顾着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所以音乐教学它更注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其中领悟和欣赏音乐艺术的美,注重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其次就是在实践,感受、鉴赏还有表现音乐的同时,学生们还需要有创造力,所以丰富的实践性的活动必不可少,不固定于传统的只有教师和课本的模式。创造性因素点缀的音乐,是生动而有灵魂的,而个性化和实践两种结合,可以演绎出带有独特灵魂的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精粹。
3.多种网络、电化设备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融入多种网络和电化设备的话,可以更高程度的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也更加方便教学。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学生们也会很乐意的享受科技发展成果带来的快乐而投入学习之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加深他们对音乐知识以及感受的印象,比教师们念叨好几遍还管用,让他们觉得有情有趣。
4.合适而不同的乐曲以及歌曲选择
每个人在成长的阶段中,对各种东西都有不同的爱好、兴趣和要求,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心境以及兴味,音乐也一样。初中生的音乐教学就应该有适合他们的,多样化的乐曲和歌曲,从中感受到让他们全身心都舒适而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加的让他们有着很好的心态去容身于音乐的美好殿堂之中,吸收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音乐元素符号。
三、教学方式多渠道化
1.解读优秀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课堂上,音乐学习不能局限在狭窄的空间里,而应该展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感受到更宽更深层次的画面,不至于坐井观天,而教师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到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们,并且进行一场由教师们亲自演绎的生动的解读,带给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和更高层次的冲击以及听觉上的盛宴,这样就带给了学生们可以去另外寻找更好的音乐体验的渠道和场所,学会去和教师们一样的接触其他的优秀音乐作品。学生们对音乐的美好印象还可以更好的加深,挖掘更深的艺术素养,让学生们多渠道的去接触音乐。
2.课余生活渠道
下了课堂,学生们依旧会走进不同于课堂的艺术世界,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会经常接触到的电视剧、广告、节目、电影等等艺术载体,这些都是音乐艺术强大的储存库,教师们可以通过在课堂结束的前一分钟让学生们自己去注意,去融合,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和现实中的那些艺术相结合,去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妙的音乐艺术,去领会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那是一条很宽很广也更灵活的体会之道,也是音乐教学和学生们生活的一种结合,同时也让学生们通过音乐去体会、去探索人生,领略人生的魅力。
三、教学方式创新化
1.跨越课内外教学界限
教学的活动可以不局限于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足够丰富多彩的实际体验,音乐教师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工具去主动收集一些课外的相关的可以和课堂内容相结合的音乐资料,从音乐资料中不同的特色去总结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音乐内涵和意义。绘画课都有出外写生这样的教学方式,音乐也可以,身在大自然中,又或者身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都更加的容易触发学生们内心的感受,而音乐就是抒发自己内心的各种感受的艺术,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去表达自己的音乐艺术,深化体验。
2.打破各种学科限制进而相结合
在新课标下,要求学科综合,不再限制各科分离,挑战了以往各科之间没有关联的一种教学模式,各科之间的联系性开始要求加强,提倡学科综合,以综合的学习方式去提升学生们在学习中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音乐这个主线肯定不会变,教师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让音乐教学灵活的与其他的学科相结合,构建和谐的镶嵌,巩固联系,同时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最重要的一部分,老师承载着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提供多种机会给学生们参与进去进行课程设计,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以及知识之间的有效融合。很多的学科其实都和音乐有着联系,只要挖掘,就不怕没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标改革之下的确需要进行创新的思考,传统单一的模式应该被多元化的模式所取代,并发挥它独特又多样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翱翔于美妙的音乐天空之中,而这一责任就在教师们的身上,要对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和多渠道的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其音乐课堂的内涵,真正的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引领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科名.新课标之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影评介,2010(2)
新课程标准概述
课程标准是国家进行各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依据,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形势、新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课程标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形势下,教育部门开始对课程标准进行改革。
新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论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除了应注重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初中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笔者总结了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他们认为,音乐只是一门“副科”,音乐学习的好坏与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关系。因此,音乐课程的开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都注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音乐欣赏能力,但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堂教学目的的要求。再次,音乐教学方法单一、过时。纵观我国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其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最后,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教学实践中,很多音乐教师都把焦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上,而忽视了音乐评价的重要性。他们对于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过分表扬,而对于那些音乐能力较弱的同学缺失关怀;甚至部分教师还以“唱歌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养的评价,给初中音乐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转变音乐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的首要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摆正观念,把初中音乐课程摆在和语、数、外等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明确初中音乐教育目的 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以外,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音乐素材的深层含义及寓意。例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在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领会歌曲的深层含义:祖国是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等是素质教育对新时代中学生提出的重要要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改革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师要改革自己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每堂课上都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模仿优秀歌唱家或者歌手的唱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努力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坡》时,教师先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基本知识,然后让每个学生积极创新,把这首歌曲改编成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曲。这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08-001
音乐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研究其开设的必要性及如何开设具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选修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一、开设初中音乐选修课的必要性
一是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中小学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而从目前初中音乐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大多仍不分对象、不分内容,采取由教师统一授课的形式进行,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选择性较强的音乐选修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效果。
二是顺应社会发展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时代要求。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创造能力是学生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当前音乐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音乐选修课,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选修课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动力,为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广阔发展空间,可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可促进学生全面、有特长地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体系的内在要求。音乐学科必修课程重点是关注学生基本的学科素质,只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忽略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选修课的开设则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创造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拓展了音乐知识的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陛发展提供了助力。选修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知识发展的能力与特长,完善了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使选修课的开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开设初中音乐选修课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尽管有极少部分学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了音乐选修课程,但大多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内容体系支撑,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效果不容乐观;而且大多数是以器乐、合唱、音乐鉴赏等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的启发,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达不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最终目的,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开展初中音乐选修课,一要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理论指导实践,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在开展音乐选修课之前,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收集相关理论材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及成果,系统地研究音乐选修课在培养初中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校、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确立初中音乐选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二要大力开展实践探索,寻求一套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初中音乐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实验班级开展一系列的音乐选修课,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详尽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明确音乐选修课中培养初中生创造能力实践过程中必修把握的关键问题,初步建立了初中音乐选修课的实践教学体系。三要重点提升教师素质,培养音乐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课标明确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的创造者”、“平等首席”,这是对教师地位的全新诠释。教师是影响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高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水平的高低,都决定了选修课程实践的成功与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开展初中音乐选修课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需“可选”
初中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一般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甚至条件好的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这为开展音乐选秀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正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选修课的选择上,指向性更强。因此,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索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是课程内容需丰富
音乐选修课的教与学的实践形式多样,既有课堂内集中统一的教学活动,又可是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课堂;既可是内容多样的音乐欣赏,又可是种类齐全的乐器制作;课堂中,既包含了教师的设问、范唱或演奏、媒体展示等,也包含了学生的问题回答,演唱或演奏的学习、鉴赏感受的表述表达、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互动合作行为等等。这些启发性、创造性、实践性强的音乐选修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在选修课实践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乐曲,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是通过学生创意伴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业评价
1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现状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了传统的两种学业评价方式:一种是“一唱(奏)定音式”的学业评价;另一种是在期末采用笔试与演唱(奏)相结合的方法。
例一:学期快结束时,音乐教师向同学们宣布:“今后的三节课进行音乐期末考试。这星期考唱歌;下星期考口琴演奏;接着考乐理知识,最后取平均分。请每个同学做好准备……”“唉!又要考试了。”“老师,可以不考唱歌吗?”“可不可以弹电子琴?”……还没等老师把话说完,下面就一阵喧哗,同学们有的担心、有的着急、有的无奈,议论纷纷。
例二:本学期的最后一堂音乐课,音乐教师宣布:“为了减轻同学们的负担,我们这个学期免去音乐考试,下面分组讨论,根据你对同学的了解互相评出ABCD四个等级的成绩……”学生深感意外,有的茫然,有的惊讶。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出,两位音乐教师错误理解评价改革的精神,以为样样都考就是全面性评价;以为提评价就不能提考试,评价就是不要考试,把评价与考试两者对立起来,错误理解了两者的关系。显然这两种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而且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等要求。更值得我们反思是:评价一定要面面俱到吗?评价要统一标准吗?评价学生是为了难倒学生,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快乐和成功感?因此,无论是从新课改或是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要求我们有必要探讨和大胆尝试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2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这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怎样的音乐学业评价才是科学的,才真正促进学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出“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范围。”当然,每个学期和学年的终结性检测也非常重要,它检测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音乐技能及能力,目的是帮助教师对本学期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获得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两者要结合考虑,科学、客观的对学生一个学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
2.1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强项评价
我们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出新课程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学习经历及先天的因素,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乐感及生理条件存在差距,音乐教师面对这些现实,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音乐成绩,不能一刀切,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要求衡量每个学生。
2.2 关注学习过程,实施经常性评价
中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每位音乐教师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因此,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活动参与度、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合作意识,通过提问、抽唱、演出等,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性、经常性的评价和记载。平时评价可采用星级累加制,也可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作为形成学生学期成绩的一部分。
音乐课上,同学们期待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老师手上的一叠小卡片。老师请一位同学抽出一张卡片,念道:“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哪位作曲家,请说出他创作的2首歌曲。开始!”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争着举高手,跃跃欲试,老师请最先举手的一位同学起立回答,他自信地回答:“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他做的歌曲有《鳟鱼》《魔王》。”“回答正确,加星一颗!”同学开心地就座。接着,老师又抽出一张卡片……
类似的抢答,是这位教师每节音乐课上都进行的评价方式,成为了惯例,有时三、四个问题,有时十来个问题,有时是几段音乐听力;有时在刚上课时作为引入,有时在课结束时作为巩固。同学们总是期待着、渴望着这一刻的到来,那时,他们感到自信而满足,紧张而快乐。
实践证明,类似这样的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的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经常性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和审美情感实际水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
2.3 关注自主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初中学校由于学制短,仅有三年。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观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上的片面认识;客观上也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致使音乐课程资源形成严重浪费现象。因此,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一)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许多学校中的很多音乐方面的人才,比如在教师队伍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不乏有能吹拉弹唱的能人,学生中也有很多学有所长的艺术特长生,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搞活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音乐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活动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动小组能够真正的活动起来,不流于形式。比如要考虑师资的情况,能否发挥对学生活动小组的组织、监督、指导作用;要考虑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合理开发利用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资源,正确处理好活动与上课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情况,要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保障;还要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因素,挖掘学生中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开展音乐实践和创造。学生中蕴藏着大量的音乐课程资源因素,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在学校音乐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开展音乐的实践和创造,不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而且在课外活动和音乐活动小组中大胆鼓励学生实践和创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参与意识。
五.建立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课程资源量是非常庞大的,而课程活动能容纳的资源量却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进入课程活动的课程资源必须是非常精简的,课程活动只能吸纳最为高效的课程资源,因此,必须在浩如烟海的资源库中撷取最具有利用价值的一小部分。这就需要有效的课程资源筛选机制的过滤才能确立具有有效价值的音乐课程资源。
(一)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估校内外的音乐课程资源。
不同的地区或学校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在音乐课程资源上表现为财力、物力、人力、民族文化、风俗状况、信息拥有量、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别。因此,针对本地区本校所处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可资利用的音乐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档案,掌握本校内外的音乐课程资源存在状况,才有可能开发出适宜的音乐课程资源。
(二)要以学生的需求和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准则遴选课程资源。
音乐课程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教学资源,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材是实现每一堂课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具体理念和要求,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音乐教师要首选利于解读和诠释教材内容的音乐教学资源,锁定有利于突破和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课程资源,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做到有的放矢。教材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衔接、寻找结合点,使学生借助教学资源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准则,课堂教学资源最终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各自的不同发展需求等情况做出明确的评估,使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明确的指向,促进音乐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要比较课程资源的成本,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艺术的整合,找出适合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呈现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可资利用的音乐课程资源,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呈现这些资源,怎样使用和利用才最符合经济有效的原则。
例如,随着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特别是新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笔者亲眼目睹了许多初中音乐课中,尤其是公开课的精美课件的使用,有一些音像资料在课堂上产生了效果,可是多数的“精彩”课件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相去甚远,使教学资源流于形式,形成程度不同的浪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上各种乐器的利用等,如果不认真考虑呈现的方式方法,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好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的使用应从教学目的和效果出发等基本准则,就会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同时也造成时间和经济的巨大浪费。
(四)要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奖励、监督和评价制度。
学校领导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能极大地调动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建设合理的奖励、监督和评价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机制,大胆鼓励音乐教师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形式的音乐课程资源。
(五)建立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库,扩大课程资源的筛选效应。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和情感功能。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因此,音乐教学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思想教育。在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的认可。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彻底摆脱传统的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模式,在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环境教学方法
由于初中生正于青春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加之受生活阅历的限制,脾气等各个方面都很难控制,也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基于初中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导入环境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先试着想象春天的美景,并且可以选取几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引导他们发出内心深处对于春天的感慨。这样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把握好歌曲的构造、特征和展现形态的基础上,有充足的想象空间。然后,在这样的热爱春天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让学生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样子来填写和改编歌词。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还激发了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处于朦胧的过渡阶段。当前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如果通过一些教学设备来让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图像、视频等,就可以对学生的眼睛、耳朵、嘴、手足和大脑等同时进行多重刺激,从而让学生的全部感官都参加到音乐学习中来。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由的想象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春之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先让学生观看春天的图片和动画,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春天的情景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这样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遨游,对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新颖生动的理解和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质疑精神是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重要动力,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当的契机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化蝶》时,教师可以围绕着“作品创作的背景是什么?”“像这样关于爱情故事的音乐,你们听后有怎样的感受”“你对这个爱情故事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等问题,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加强实践教学
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进行音乐表演,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乐器,并给他们设置任务,让他们进行随性的创作。一般来说,随性创作是和随性表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性表演是指表演者并不进行事先排练,只根据即时的灵感所作的即兴表演。随性创作和随性表演是学生创作个性的充分体现,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龙舟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这首歌的民族风味,并充分利用其符合跳舞旋律的音乐特征,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性的表演。我们可以先让全班分小组来表演,小组表演完后,再用推选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师生的面前单独进行表演。如我们可以让班上一位男生来出演艄公,再选取一位女生来出演要过河的娃娃,让这两位学生边倾听音乐边做哑剧的表演。这样学生在随性创作和随性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表演经验,而且也对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有了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 初中音乐 现代化 多媒体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么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了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下的几点经验: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 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
五、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书目:
1、《中学教育学》
叶上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
2、《中学心理学 》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新方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世纪的教师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也就是音乐新教师成长的过程。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式”时,音乐课会变得温馨快乐;当教师与学生关系成为“师生互换”时,音乐课会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只有经过这样的变革,音乐教师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程、诚心地接受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实施新课程,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音乐教学的研究者与设计者、音乐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二、培养学生兴趣
我在从事音乐教学的同时也常常有这样一些困惑:学生对西洋的、古典的音乐感到太深奥;对民族歌曲觉得不太上口,对正统的进行曲之类的歌曲又认为不够刺激,而喜欢的流行通俗歌曲教材中几乎没有。但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哼着很时髦的流行歌曲,没有人去教,却人人会唱,有时学生上音乐课提前进入教室,窗外传出他们唱得十分流畅的通俗歌曲,发音是那样准确也不跑调。每当我走进教室,向学生介绍这节新课的内容,他们顿时感到特别“失望”,有如一种“扫兴”的感觉。每每遇到这种境况,我在思考,是我们的教材内容枯燥不丰富,还是教师在教学上存在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在备课时和组织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观察和了解。如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知识面的程度和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等。有了这些准备,在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切入点。学生的思想是异常活跃的,对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广泛的。热爱语文的学生知道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鲁迅、高尔基;热爱数理化的学生崇拜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热爱美术的学生了解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在我们音乐世界里不同样也产生了许多音乐大师吗?每当上音乐课,我都要向同学们介绍中外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如巴赫、舒伯特、贝多芬、斯特劳斯、聂耳、冼星海等。介绍音乐的四大流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和现代乐派,介绍轻音乐、交响乐、室内乐和爵士乐等演奏风格。还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种类,使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我试着用那些经受时间考验,艺术生命力较强的优秀歌曲去感染当代青少年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自由空间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音乐学习禁锢在课堂、课本,禁锢在传授、训练,这样一来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学生把知识学“死”了,把思维学“僵”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由封闭走向开放,首先要解放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等,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新可创。
1.明确师生地位,引导自主学习。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我想出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如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二声部部分,分小组练习,看哪小组学习得最好。”学生分小组依自己的兴趣,有的用口风琴,有的用竖笛,有的直接用视唱的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参与到小组中间去,个别纠正。10分钟后,我组织开始评比,先采用互评,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再请优胜小组说说是怎么练习的,然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2.开设开放式教学,展示学生个性。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歌曲《美丽的村庄》课将结束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已学会了全曲,我建议全班来合唱”。我鼓励说:“好,你安排,有的唱第一声部,有的唱第二声部,有的用乐器伴奏。”班上有几个吹口风琴,分成两个声部吹奏,再请几个生用打击乐伴奏,一个人指挥其他学生合唱。歌曲一唱完,我热烈鼓掌,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同学们也不由自主的笑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能够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3.启发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音乐创作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音乐教育崇高责任。那如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呢?关键在于教师创设条件进行引导。在欣赏《阿细跳月》时,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然后让学生讨论能听出什么乐器在演奏?让每个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分小组讨论、设计和练习,当我们再次听到的将是你们设计并担任表演的《阿细跳月》。最后,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总之,音乐教学变成一种开放性的课堂,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很浓,积极性也会很高,能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能给师生互动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留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自由飞翔,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发挥。
参考文献:
[1]朱姝;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6期
[2]刘鑫;和谐有序的初中音乐课教学设计研究[J];才智;2013年28期
[3]滕瑾;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J];音乐时空;2013年06期
音乐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与音乐潜能的发挥,它必须是综合、全面并具备普适性的,体现学生真实的音乐学习状况并引领其未来发展。为此,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规律,探索构建了完整、可行的七至九年级音乐学业评价细则。在实践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多元主体评价等方式综合评定音乐学业成绩,并给予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这不仅规范和统一了音乐学业评价标准,还关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素质发展,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试将评价细则的构建理念与实践方法加以总结。
一、注重全程评价,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初中音乐学业评价是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音乐素质发展、音乐才能成长及艺术情操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本文提出的音乐学业评价细则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初中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依据,体现音乐学业评价的科学性。评价内容来源于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3至18册。评价项目设置为表现与聆听两大板块,其中,表现板块包含演唱、演奏及综合表演3项(见表1)。在实践操作中,表现板块的评价主要结合于平时的过程性评价,聆听板块的评价主要落实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实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不仅“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1]这就是说,音乐学业评价应该充分关注音乐学习的实践过程,突出评价的形成,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并确定需要改进的地方,融评价于日常教学,淡化测试痕迹。
例如,某试点学校设计了学生音乐素质评价表,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歌曲演唱、器乐演奏、音乐知识、音乐创编、进步奖励、个人特长、课外活动等。教师将上述评价项目与平时教学相结合,随时记录在案。待学期总评时,将学生的各次表现与成绩进行综合,以优、良、合格、待合格分级呈现,对“待合格”者给予补测机会。此种分散时间、分项评价的方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而且凸显了评价的反馈调整功能。
再如,某教师在执教七年级《蓝色的探戈》一课中设计了以下评价点。(1)学生说说对探戈的了解。(2)听辨欧洲风格与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舞曲。(3)教师示范探戈舞蹈,学生观察并说说探戈舞蹈动作的特点。(4)尝试两人合作跳跳探戈,评出最优雅的一对。(5)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这些评价巧妙地融合于各个教学环节,记录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最自然的状态,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2.过程性评价细则的构建
笔者认为,学业评价细则的制定应注重导向性、可操作性,宜简不宜繁,并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能发展。通过在试点学校实践和综合分析,笔者研究团队确定在演唱、演奏与综合表演3个表现板块项目评价细则中体现过程性评价。在构建评价细则时笔者遵循了3个原则:一是保底性原则,要求相对不高,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与努力均能够达到;二是递进性原则,各年级同一项目评价细则的要求基本是对应的,并根据学力的发展设计了相应的梯度(见表2);三是灵活性原则,评价细则的要求比较具体,既紧紧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便于操作,又提供了自主选择评价内容的空间。例如,在演唱、演奏和综合表演3个项目中,学生可任意选取一项。
二、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的公正性
1.终结性评价实践
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业评价的态度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3类。第一类学生音乐素养相对较好,或者具备某方面的音乐特长。对他们而言,评价是展示和肯定自我的良机,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评价本身。因此,他们往往渴望评价。第二类学生音乐素养相对较弱,或者学习态度相对较差,无法通过评价获得自我认同。因此,他们往往回避评价。第三类,也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考核形式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状态或全部水平,因此,他们对学业评价反应平淡。然而,无论哪一类学生,其实都非常在意评价结果。在过程性评价中,笔者研究团队发现了有待改善的3个问题:一是由于课时数的制约,过程性评价常常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评价,或是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不均等;二是学生的音乐才能存在差异,过程性评价无法涵盖全部音乐学习领域;三是部分学生对评价成绩不满意,希望有机会重测。所以,期末集中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仍然必不可少。
笔者在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中采用班级音乐会的方式,包括吹、拉、弹、唱、舞等,以演代考,学生可单独演,也可合作演。表演既是展示又是补测,使评价变得丰富多彩。除了多样化的展示形式,班级音乐会的优势更在于,即便对在音乐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由于可与其他同学合作,表演也是可以承担的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差异作出相应评价,使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尤其对于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采取针对性指导,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2.终结性评价细则构建
班级音乐会除了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搭建舞台之外,更为学生提高评价成绩提供了机会。但它仍然停留于外显的行为,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音乐主题、音乐风格、音乐体裁、音乐表现要素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而这些内容的评价可以书面形式统一进行。因此,笔者研究团队在终结性评价中增加了一份音乐测试卷,结合教材内容,以聆听答题的形式进行。聆听项目评价细则涵盖感受与鉴赏两个领域,涉及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4个内容,并就学生对教材中经典音乐主题的认识与聆听作出了具体要求,便于落实(见表3)。教师可以评价细则为依据,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主出题,并录制相应的音响资料,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编成题库,随机选取试题。
三、结合多种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1.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其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对音乐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学生自我激励的过程。自我评价可以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即时自评,二是学期学段自评。试点学校借助“我的成长日记——音乐学习自我评价表”,引导学生对每课时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自评。评价标准分为5级,最高级为5分。自评内容包括“我对本课内容感兴趣程度”“我对本课主要知识的了解”“我聆听音乐的认真程度”“我认为本课音乐作品优美程度”“我能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能认真倾听他人对音乐的见解”“我能与同学协商并合作学习”,等等。表格由学生自行保管。通过一课一填的形式,师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学习状态,肯定学习态度与收获,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取得了较好效果。
2.教师评价
在过程性评价中,笔者要求试点学校的教师在评价结果的阐述中作出鼓励性表述,对优等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性,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对中等生的评价要有鼓动性,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有鼓舞性,使他们建立自信。在量化过程性评价和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中,教师采用以下评分标准(见表4)。
3.生生互评
音乐课堂的许多环节需要通过小组交往与合作来完成,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让学生觉得自然和放松。生生互评时,评价要求宜粗不宜细,既要力求公正又要方便学生操作。笔者研究团队设计了粗线条的生生互评,评价项目综合了平时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与期末的强项展示,评价结果采用等第制。生生互评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促进了学生评价的主动性。
四、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音乐学业评价细则的构建过程是以学生音乐学习全过程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尽可能科学、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细则的制定,经历了讨论、实践、修订、再实践的过程。每学期期末,综合学生一学期的音乐学习情况,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得出评价参考值。最终的等级是由学生演唱、演奏、综合表演3项中的最高得分加上聆听测试卷的成绩,结合评价参考值综合得出的。其中表现项目的参考值为50%(表现项目的成绩取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中的最高得分),聆听测试成绩的参考值为30%,评价参考值为20%(学生自评与互评各占10%)。总成绩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待合格”者可以补测。
五、成效与思考
音乐学业评价细则的制定,有助于音乐学科评价标准的规范统一,有助于音乐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其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和适当调整教学行为。评价细则的构建与实践的亮点有3点:一是将演唱、演奏、综合表演等表现性项目的评价融入日常教学,关注音乐学习的全过程;二是将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纳入细则要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三是给予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彰显评价的人文关怀。应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之后,其音乐学习的内驱力随之增强,音乐课程的组织形态也随之发生了积极变化。
当然,实践操作过程仍存有一些问题有待思考与改进。一是如何有效把握评价尺度,需要进一步验证;二是过程性评价的效率需要提高;三是评价过程的痕迹有待进一步淡化,要更好地将过程性评价融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育;初中;音乐教学;开放性
如果说雕塑是“凝固的艺术”,那么音乐就是“流动的艺术”!当我真正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时候,我才发现,现在的音乐内容和素材是如此的丰富。课本内的知识不仅需要学生去学,我们教师也应该好好坐下来去潜心研究一下!我自认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领路人”,就知识含量而言高于学生,知识掌握时间顺序要先于学生,并没有什么优越的资本。就当今面临课改的热潮,教师应不断学习,多多“充电”,这样才会上出及格的音乐课。
当我第一次走进班级音乐课堂的时候,我并没有去上课本内容。我把大家分成六组,共同讨论一个题目:“我们只完成课本内容,还是结合课外知识延伸内容?”讨论了几分钟后,我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结果是六组答案不约而同的非常一致,这个结果令我脑中一亮闪出一个想法:“是教材编写内容出了问题,还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教科书是不能改的,那么改的只能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课的实践者,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们地区初中音乐课中学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和需要,阐述一下音乐教学的开放性。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现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这说明学生缺乏对音乐课本知识的兴趣。学任何学科如果没有兴趣就是不愉快的学习,不愉快的学习就谈不上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尊重书本的同时,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其实,我从教课实践中总结出多媒体教学是很有效果的。在上课本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动感新鲜的感觉,这样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学。另外,上一单元课本内容,上一次课外内容可以保鲜!通过国培课题的学习,我很有感触,一些实践经验可以灵活运用。这周的音乐课是我和学生共同筹划的,学生高涨的热情超出我的想象,很成功!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正在排练,还有自己班级的主持人,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我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虽然,在别人眼里音乐课无所谓,但我认为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关键期,音乐美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音乐会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生是经过认真准备的,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有的歌曲我自己都没听过,学生竟然能唱得特别棒。
二、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教学
不同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有的地方很注重美育的培养,有的地方则认为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可上可不上,甚至可以被随意占用。我们这个地方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期望值太高,所以像音体美这些课难免会不受重视。那么,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教师有学科责任感,不能自己放弃自己。像京津沪地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水平都很高,那么在上课的深度上要高于其他地方。比如说,著名歌唱家刘和刚的妻子战扬老师,她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曾任天津市耀华中学音乐教师,后又调入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她上课的气场肯定和我们是有差距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就学生而言,那些地方的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要高于偏远地区。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根据自己和学生的能力上好属于我们的每一节课。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这里蒙古族小孩儿比较多,蒙古族的骨子里天生就有能歌善舞的音乐天分,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添加生机。拿初一音乐课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为例,在发达地区上这个单元的时候,除了学完必唱歌曲《彩色的中国》之后,在实践与创作这一环节,《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这几首歌曲不仅能够在欣赏完之后说出它们的演唱形式,而且能够完成歌曲所需的演唱效果。但在我们的教学里能独立完成实践与创作部分就算成功的课堂。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和学生能力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虽然我们在课改的形势下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课本内容在不断更新,但学生认为学起流行歌曲比较带劲。这说明一个问题:刚上初中的学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对新奇事物的表达有时需要流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流行歌曲比较合学生的胃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适当地将书本内容和学生喜欢的东西相融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会出乎我们的想象。我本周在班级开展的音乐会,除了开场曲和主持人背景音乐是我准备的,其他开场白、曲目、串词、伴奏都是由学生来准备,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新意。我以前只听过两个版本的《父亲》,没想到在课堂上我竟然听到另外版本的《父亲》,感触很深,值得学习!我看到论坛上有学生说:怎样能让学生动起来?其实,我每次在思考怎样教的时候,要占用备课的三分之二时间,就是想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我应该怎么去教!
总之,我认为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今对开放式教学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课改是必需的!
我只是粗浅地谈论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模式的开放性,还请同仁们多多指教!
【关键词】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1 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1 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
1.2 运用对比教学。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
1.3 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