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前教育德育的主要方法

学前教育德育的主要方法

时间:2023-06-22 09:3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前教育德育的主要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前教育德育的主要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德育工作从来就是学校教书育人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进而能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广东省教育厅也对中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下发了专门的配套文件,对德育课程、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要求。在上下形成共识,共同重视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审视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比如:生源质量问题、社会环境、家庭影响问题、学校德育教育问题等。只有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才能更好地找出解决的对策,达到育德的目的。

1.1生源质量低下。

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使得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获取知识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大都不尽人意,读中职的往往是报考普通高中无望的学生。此外,现行的招生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时,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排在最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属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事故高发群”。这是中职教育中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上的新困难和挑战。

1.2家庭教育影响。

“一位好母亲,顶得上一百位教师 ”。这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神圣使命。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家庭教育危机令人忧心忡忡。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或二胎子女,家庭一直以他们为中心,家长的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造成不少中职生有任性、不爱关心他人的习惯,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在文化程度、处世态度、生活观念、教育方式上的主客观缺陷,得不到来自家庭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的指引,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片面强调自我,而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纪律意识及艰苦创业意识差。部分家庭对孩子上职校期望不高,只要求能管住、别出事,甚至个别家长只求学生能在学校跟他坐完三年就行了,这又造成了他们对自身要求太低,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特别是现在离婚率大大提高,问题家庭大量存在,对于青少年心理成长多有不利因素,潜伏着部分中职生心理不够健全的最初动因。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地推向了学校, 把教育孩子的希望过分地寄托在教师身上,使学校的教育一直充当着教育体系的核心和支点,形成了“力挽狂澜” 的被动局面,瘸脚教育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1.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⑴社会偏见对学生的影响。社会上对中职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差生,对中职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将一些可以通过关心、引导从而教育成优秀人才的学生推向了社会的对立面,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职学生与考上高中的同学相比,绝大部分都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但同在义务教育的学校接受教育,不见得上中职的学生在品德上有问题,如果如此定性地评价中职学生,认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低下,必然误用德育的施教方法,无的放矢,引发学生的不满和抵触。

⑵大众传媒的误导,像电影、电视、书报、广告、录像等大众 传媒,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吸引大众,提高竞争力,于是就容易出现误导现象;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的网络:虚拟的空间,匿名上网,语言、行为等完全不受控制,缺乏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可以随意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而又可不负责任;网络游戏更让青少年着迷,可以更快的一展抱负,可以摆脱不堪的现实、可以当一回梦中的英雄;对多元化的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多角度解释多类问题,满足自己的好奇感。同时,网络中存在的很多少年不宜而又让他们好奇的资料,在缺乏管制的情况,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也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各种信息的鱼龙混杂,很多优秀文化被扭曲后再呈现,这严重干扰了青少年的鉴别判断能了,影响了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对于青少年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形成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1.4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因素。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了每周两节德育课、一节班会外,再无其他德育教育时间,更没时间组织其他的德育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基地太少,许多德育活动无法组织,特别是社会舆论过度抨击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问题,使学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的压力加大,学校和班主任都不敢随便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还有部分德育教师思想不够重视,德育课应付了事,使学生将德育课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多数不是教育专业出身,班主任的年轻化、经验少,教职工的师德规范、行为表现较淡化,教育方法简单、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和交流;部分班主任教育方法不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存在 “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现象,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具体问题,把德育过程看成是单纯的外塑过程,片面夸大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被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把受教育者当做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强迫学生接受既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范, 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方式,必然不被学生接受,造成德育低效。

2解决中职德育困境的对策

2.1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教育的对象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是17岁左右年龄的青少年,他们正是长身体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开始形成的阶段,且多是第一次离家求学,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开始独立处理问题,各类从未面对过的社会、生活现实问题,各种矛盾,令他们处于无助和彷徨,同时,在社会种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往往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和波动的情绪,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做到人性关怀,提高中职生的适应能力,从心灵关怀到生活、学习上的种种关怀,给学生熟悉的亲人感觉。方式可是谈心、讲座、报告、团体活动、看纪录片、看宣传片、案例探讨等;也可以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开展卡拉0K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运动会、球类比赛等活动,使中职生通过自我能力的展现来提高其在同伴中的认可度;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激励中职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忧患意识与拼搏精神;还可以通过开设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热情,使他们能够释放压力,尽快转变角色,找到知心朋友,明白自己的目标与任务,从心理上尽快融人中职环境。此外,在假期,学校还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深入社会,使学生能提前接触社会,提高学生不久之后的进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2.2根据教学阶段分层育德。

学校应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学前教育、在校教育和实习跟踪教育三个阶段。如我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和学生上一堂摆正心态、克服自卑、憧憬未来的学前教育;学生入校后我们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尊师重教、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心里健康、医风医德等德育教育;学生第三学年到医院实习,离校前侧重于学生爱岗敬业、尊重生命、尊重病人、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就业等德育教育,教师做到有始有终的管理,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2.3 优化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水平。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更要正视到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别,他们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不甘落后的一面,班主任应以博爱之心,以耐心和爱心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细心观察和了解,能具体、准确地说出学生的表现与成就,把学生的努力看在心里,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赏识的目光中得到勇气和鼓励,并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只有他们从内心感到你的认可,他们才能更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即使他非常顽皮,甚至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但作为班主任,我们都不应该一味的“批评”“处罚”“告家长”,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不然只会使他们的错误一犯再犯。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育要心理学化,”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小孩都抬起头来走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尊的个体,生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受到同样尊重的权利,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看轻、看扁任何一个学生,最少也应促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待的人。

2.4 全员参与育德。

第2篇

关键词:德育 德育方法 德育实效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积累道德正能量的“未来工程”,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兴衰。2004年5月10日,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13年4月18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一、相关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德育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品德修养者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德育实效性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德育的实际运作对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内容的并经之路,改进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二、学校德育方法的现状

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德育方法既包括教育者施教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自我教育的方法。进行德育常用的方法有许多:说服、榜样、实际锻炼、参观、访问、调查、奖励、惩罚等。据调查了解,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常用的是说服教育、榜样教育等传统的德育方法。

1.重灌输,轻启发

当前很多学校的德育方法还局限于对思想道德知识的灌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上课不用动脑想,只要动笔记,很多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真正能铭记于心的知识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忽视对学生的启发,以为只要把知识和内容讲给学生听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是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者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重形式,轻实效

目前学校德育形式主义严重,德育工作者过于追求花架子而不注重实际效果,德育方法执行起来流于表面,不见真效。方法很新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照片拍得生动活泼,总结材料做得出神入化,但事实上学生感悟很少,只注意形式而没在意德育内容,学生并没有将活动所要阐明的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很低。

3.重理论说教,轻情感陶冶

学校德育方法重理论说教,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用说服教育比较多,经常对学生讲大道理,对知识的讲解也是浮于表面,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理解,对教师的说教很反感,说教过度也会适得其反。而情感陶冶教育却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现在的学生很多人际关系冷漠,功利心理严重,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思想道德境界不高,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感悟、反省。任何社会,当把德育从教育中抽离出来的时候,德育必定丧失其现实效能,而且德育也随之丧失其内在的、根本的目的;而当把情感从教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时候,德育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它的魅力。

三、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方法是达到或实现目的的途径,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只要不断地改进优化德育的方法,德育的实效性必然有所提高。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德育方法多样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用说是发展变化中的学生群体了,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道德发展情况、心理成熟程度以及个人品质的养成情况都千差万别。德育工作者在选择德育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比如性格暴躁、顽劣的学生可以用情感陶冶法,以情感人,从内心深处感化他;性格内向,自我的学生可以采用社会实践法,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在劳动中领会德育的真谛。

学校德育可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结合学科教育来进行道德的教育,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某门学科的教授者。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立足本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的老师可以教会学生以科学的精神看待人和物;历史、政治、语文的老师可以用人文精神感化学生;数学老师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辩证看待事物,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

学校德育可以运用隐性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比如学风、校风、班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先锋评选,文化墙、宣传栏等对德育的宣传和弘扬,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充满德育氛围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将思想道德知识内化,举手投足表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学校德育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德育方法(诱导启发、知行合一、修身为本等)和现代的学校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榜样示范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德育的精髓。

学校德育方法的多样化还在于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品德规范教育和品德能力培养相结合,说理教育与品德践行相结合。

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求德育方法的多样化,德育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将德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2.引进德育管理理念,德育方法科学化

德育管理是将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学校管理者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或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有科学的德育管理理念,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德育内容的把握,德育方法的运用,德育队伍的建设有全局观、整体观,能够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德育工作的过程,对德育工作予以指导,及时纠正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德育内容的实现,使德育内容真正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付诸实践。

其次,为实现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提高德育实效性,德育方法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1)德育方法要符合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来组织德育工作,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不切实际的方法来教化学生。

(2)德育的方法要符合德育工作者的优势能力。方法本身具有客观性,但是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工具和手段,他的运用及其效果则又受制于主体本身。也就是说,方法的运用及成效,除决定于方法本身的特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运用该方法的主体。而主题的差异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相同的德育方法会因德育工作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德育效果。因此,坚持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必须要符合德育工作者的优势能力,有的教育工作者亲和力较强,善于与学生沟通,就可以采用情感陶冶法。有的德育工作者不善言辞,但逻辑辩证能力强,可以采用诱导启发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引导启发学生,有的德育工作者天生是演讲家,哲学思辨能力强就可以采用说服教育,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3)德育方法本身的科学性体现在德育方法的针对性,德育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德育目标,不同的德育内容,不同的德育对象要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从根本上深化德育方法的改革,需要科学把握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进而转化为精神沟通、交往和理解的“我-你”关系,来强化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以取得德育的实效。

3.紧跟时展潮流,德育方法现代化

由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德育方法的载体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实现德育方法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首先,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介特性,充分发挥网络德育功能。互联网具有全球性、虚拟性、开放性和快速传播等特点,为德育方法的改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数据表明在城镇学校中有83%的学生上网,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道德讲堂,普及德育知识,扩大德育覆盖面,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网络上的歪风邪气对学生的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对德育内容进行传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德育内容积极性。其次,德育方法要紧跟学生意识层面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学生的意识也具有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现代化,德育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生意识的变化。

只有不断的改进学校德育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怡蔓.中学德育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张文亮.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理性思考[J].石油教育,2004,(4).

[3]张忠华.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4]沈壮海.关于世纪之交高校德育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46.

[5]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词典[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梁志觯霍力岩.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6.

[7]李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教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4).

[8]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第3篇

本学年德育工作将依照《中学德育大纲》,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0至2020国家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突出“立德、高效、卓越”的学校工作目标,践行有生命价值的珊中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纲要》培育有良好“品行、健康、兴趣、习惯”的学生为指导,以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规范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构建珊中“优质+多元”的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及高效课堂教学深化研究”为途径,以强化学习小组文化建设为手段,推进珊中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践行更有价值的珊中教育,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珊中教师,培育具有优良素质的珊中学生。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公民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整合德育资源,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争创南岸区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构建优秀珊中班级学习共同体,营造积极和谐班级氛围与校园文化环境。

2、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培育有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学习共同体。

3、增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规范管理班会课,扎实开展《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的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工作,努力培育珊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长及综合品质。

4、提高家、校合作教育的力度,开发利用优秀家长的教育资源,让优秀的家长深入课堂,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5、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加强心理咨询和团队辅导,开发校本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6、让德育回归生活,从细节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育具有诚信、责任、关爱等良好职业素养的德育队伍。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明确“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继续加大年级组自治管理力度,让年级组参与到班主任、副班主任常规考核、文明班级及优秀班级创建评比、特殊学生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学业负担控制等活动中来,提高年级组管理的实效性。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推行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校本培训,结合当前社会上的教育热点话题和学校实际开展“班级文化论坛”、“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方法艺术化、教育多样化,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加大副班主任的培养力度,30岁下的青年教师均应担任副班主任,副班主任与指导班主任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配对,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提供副班主任练兵和实践机会,学年进行副班主任岗位合格考核。

5、健全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行教育的体系。(激活课堂育德)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学科渗透教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二)、增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培育珊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长及综合品质。

1、规范的开好班会课课程。每个年级有专门的参考班会设计,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德育干部、年级组长每周听评班会课,每周一值勤学生会干部学生进入各年级各班听、评班会课。编写各年级《班会课课程》,七年级侧重于习惯、集体主义教育,八年级侧重于青春期、感恩教育,九年级侧重于责任、理想教育。

2、进一步提升“科技领先、两球(篮球、乒乓)见长、多元发展”的特色课程质量。以学校的“体育周”、“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抓手,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常年开展乒乓球队、篮球队、田径队、跳绳队、合唱队、指挥队的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各训练队的成绩。扎实推进体艺特色学校的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特长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艺”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艺”自我教育意识。

3、扎实开展课间操、眼保健操的形象课程: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着力打造学校的德育形象工程,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4、高质量的开展仪式教育、节日教育课程,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精心设计开学典礼、入团仪式、毕业典礼课程,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

5、开展好专项教育活动课程:梦想与团队活动、服务社区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为孤寡老人和班级特殊生送温暖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防治、远离毒pin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实践活动等。

6、深化“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主题教育课程。学校对“表”“言”“行”等行为文化要求强势宣传,大肆造势,深入人心;德育处和年级组检查引导、规范考核,及时通报;学生进行学习培训,自查自纠,互帮互助;要做到值周干部引导常态化、不文明曝光常态化、班级考核常态化、礼仪之星表扬常态化、学生监督常态化,力争做到地面没有纸屑、地面没有香口胶污迹、桌椅没有划痕、墙面没有污迹,希望通过文明礼仪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7、继续开展好校报校刊《珊瑚树》《红珊瑚》校本德育课程,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真正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

(三)坚持班级文化建设、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构建优秀珊中班级学习体,形成积极向上进取的班集体。

1、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养班级精神。

努力争创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开展“教室美”评比活动,美化教室环境,教室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发挥教育功能。健全班级制度,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班旗,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用精神文化影响学生成长学习的动力,用集体风范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继续推行学月文明班级评选和学年学校优秀班级的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调动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3、提升班级学习效益,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培育有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班集体。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要共同研究学生在预习自学、学案使用、小组合作、释疑与拓展、评价与激励等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加强学习小组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德育处组织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干部搭建成高效活力课堂学习小组督导小组,指导各班的小组建设,加大课改工作的舆论宣传,及时表彰课改优秀班级和突出学生,推进课改工作的纵深发展。

5、我校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希望在创建的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一批有特色专长的老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特色的创建,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各班的申报名称和创建目标由各班根据班主任自身特长,结合原班集体在日常管理或活动中形成的优势内容,经全体学生讨论确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班应重点安排好讨论环节的活动,各班主任首先填写表格,提请学校审批,由德育处对各年级以及各班的申报内容进行协调,对项目过于集中或存在其他问题的年级或班级做出调整建议,各班重新调整内容并讨论后正式确立“特色班级”名称。建议名称有:“卫生管理样板班”、“经典诵读特色班”、“作文特色班”、“演讲特色班”、“科技特色班”、“诚信特色班”、“课间操示范班”、“课间活动示范集体”、“眼保健操规范班”、“语言文明示范集体”、“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样板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级”等等。

(四)、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增强管理育德)

1、加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知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2、着力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网络,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安全常识、安全制度,增强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邀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加强应急演练的训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楼道安全值班的管理,提高值班教师的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将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3、加强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优秀率,学生近视和肥胖率新发病率每学年控制在5%、3%以下(发展中再降低)。坚持推行“礼仪珊中,洁净校园”的清洁卫生评比活动,坚持清洁卫生定期评比,定时公布制度,力争学校卫生工作更上一层。

4、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定期开展两操规范、仪容仪表、学生抄作业等专项整治,重视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每日常规检查,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对新生要集中进行入校课程系列教育,强化军训、政训,增加入校誓词课程,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5、加大学生自治管理力度。现在,大课间操,清洁卫生,自习课检查、文学社团,教室评比等德育活动学生已经参与,今后更多的德育活动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建立学生议事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学生们的亲身参与,让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内化为自觉行为。

6、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辅导、青春期教育讲座。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力争心理健康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实效。

7、扎实进行德育科研,积极组织班主任参与到市级德育课题《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小组分工,分成礼仪微行为、仪表微行为、小组活动微行为、社会公德微行为、人际交往微行为、自我反思微行为,从三个方面的性质加以关注:积极微行为---肯定、固化;中性微行为---保留、关注;消极微行为--预防和矫正,实施德育课题研究。

8、切实搞好减负提质工作。德育处和年级组加大监管力度,控制班级作业量,严格执行按时上下学的时间规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提高家、校、社区合作教育的力度,开发利用优秀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1、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活动。要求各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家访要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让家访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2、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小升初衔接教育”、八年级分化阶段教育、九年级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发挥指导功能,构建良好的家校网络,形成了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

4、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学期各班邀请2名优秀学生家长进课堂进行德育生活技能的主题教育,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让孩子从不同侧面认识父母,密切亲子关系,加深家校互动。

5、组织优秀学生到社区进行服务、参观、生活实践,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到学校深入课堂,参加艺术节,社团活动等,做到区域内教育资源和力量整合。

(六)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关注特殊生

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对贫困生、单亲生等特殊生给予关注,认真做好“爱心营养餐”的拓面工程。

新学年,新起点,新目标,新希望,新要求,新跨越。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学期德育“落实常规,突出重点,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力争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精神引领行动:狠抓学生精神面貌的提升,如,借争创区班级文化示范校的契机,下午第一节课前,要求各班齐唱班歌,借以凝集班级力量;借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达到新的精神层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德育关口前移:教育在先,预防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要经常走进教室,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踪教育学生。在对学生的跟踪教育中,用真诚之心去关爱和凝聚学生,降低德育平台,努力把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细节,由“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三是常规工作有突破:各项德育活动力求效果、减少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各学月活动安排

九月:“行为规范月

1、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培训;

2、学前教育;

3、报到注册前全校学生仪表,服饰,发型检查;

4、七年级新生军政训练、班级内务检查、会操表演、优胜班集体和优秀学员评比;

5、各班级高效活力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6、新生家长家庭教育培训会、小初衔接家庭教育指导;

7、建立各级家长委员会;

8、开学典礼、表彰上学年优秀班级、四好学生;

9、一帮一活动、副班主任下班安排;

10、班会课程主题确定(学期15个,包含2个家长主题教育);

11、尊师重教促学活动(板报、宣传栏、集会);

12、“教室美”评比(年级组负责,学生参与);

13、<<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推进会;

14、德育领导小组专题会,上学年优秀班级评选;

15、学生干部培训;

16、开展学生保险工作;

17、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星级学生评比。

18、校本德育课程的申报

19、开学应急演练

20、德育特色班级申报

21、创卫工作推进会

22、楼道值班、行政值班安排

23、读书征文演讲比赛

24、广播操训练

十月:爱国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月

1、庆国庆,爱我校(爱我家)主题活动;

2、学生议事会;

3、关工委读书征文演讲推优工作;

4、课间操自编操比赛;

5、体育周、运动会、体育节活动;

6、学生干部常规培训;

7、团课辅导活动;

8、“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主题班会;

9、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检查工作;

10、青春期卫生专题讲座;

1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

12、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星级学生评比。

13、《珊瑚树》编辑工作会,文学社活动

14、家长进课堂培训会

15、学生手册编辑

16、德育科研课题推进会

十一月:家校共建月

1、法制教育活动;

2、小能人展才华活动;

3、11.27烈士陵园扫墓;

4、半期考试考风考纪教育;

5、半期家长会;家庭教育培训会

6、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7、艺术节活动;

8、班主任帮带活动阶段总结;

9、节能减排环保活动或讲座;

10、“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活动阶段总结;

11、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及星级学生评比;

12、课间操阶段总结;

13、传染疾病的预防;

14、学生家长论坛;

15、班级文化示范班级迎检准备;

16、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17、教育教学开放周

十二月:帮学共进月

1、“12·9”宣传教育活动;

2、德育班级网页评比;

3、“励志·成才”专家专题讲座;

4、德育课题申报活动;

5、辞旧迎新文娱活动;

6、迎春耐力长跑;

7、健康检查;

8、互帮互学经验交流;

9、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团员;

10、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及星级学生评比。

11、班级文化建设的验收;

12、《红珊瑚》报的出刊;

一月:奋发向前月

1、辞旧迎新活动;

2、期末复习方法指导、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教育;

3、操行评比,学期总结;

4、散学典礼、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