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时间:2023-06-22 09:3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第1篇

一、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上好了品德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我们要要将品德教育融入生活,将生活实际与书本结合在一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从正反两面全面地展示现实生活、人情世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力,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利用晨会、队会开展德育教育

晨会、队会多以班级为单位,形式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时间短,收效快,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见的途径。有经验的老师便会抓住这一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最近、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最新的问题、形成学生良好的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学科之间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思想品德课以外,其他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不分学科,它贯穿于所有的学科当中。例如,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其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各学科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四、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落实德育教育

劳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自我服务劳动、手工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值日生打扫卫生、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

五、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强化德育教育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德育活动时,首先应考虑到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活动组织的既浅显易懂,又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如“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家乡山歌谚语、走访家乡历史遗址、探寻家乡文化名人、采访家乡英雄人物、说说家乡旅游景点和丰富特产、知晓家乡近远景规划”,让学生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探究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六、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优美的环境能够净化人,陶冶人的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影响。加强环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优美、整齐的校园环境、健康的文化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校风,都是无声的教育。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这里把有理想和有道德放在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首位,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先育人。

2.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和校园中的道德缺失

近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呈降低趋势。这些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有许多就是在校的小学生。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是因为他们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如果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他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精彩。

仔细观察农村在校的小学生,你会发现他们玩耍时会脱口而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语言,他们会做出家长和老师意想不到的卑劣行为,而他们对这些言行早已习以为常。如果深入观察,你还会发现在一个班级或一个群体中有某些学生在称王称霸,他们敲诈勒索自己的同学,对他人随意施加暴力,给同学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巨大的创伤。还有一些学生随意破坏课桌椅,在墙壁上涂鸦或写上骂人的脏话,他们把破坏公物的行为是为自己很了不起,把乱扔垃圾、随手攀折花草树木的行为视作自己很伟大。走出校门,有这些毛病的农村小学生往往会抽烟喝酒,聚众滋事,偷盗甚至抢夺他人财物。而这些小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言行和劣迹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思悔改,反而会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3.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小学生年龄小,认识肤浅,自控能力较差。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基本的道德素养都很模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时的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在其上面书写或者绘画的内容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如果他们在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父母教之有道,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社会又能给他们提供正能量,他们当然会茁壮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反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就有可能培养出道德败坏甚至是违法犯罪之徒。

二、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1.家长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上学前在家庭中长大,他们接触最多和教育他们的人首先是父母,因此可以说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农村,有一部分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低下,陋习满身。他们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等到孩子犯了大错误后用拳打脚踢的方式去教育,为时已晚。也有一些家长经常牢骚满腹,对社会不满,对学校和老师不满。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对社会以及学校和老师有了错误的认识,会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儿时的小偷小摸行为给予褒奖,夸孩子有本事,鼓励孩子继续去偷。殊不知他们平时的所作所为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已经给孩子上了负的德育课。对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学生,学校和社会要更加重视,要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区分好坏,尽量减少家长的不道德因素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影响。老师要和这样的家长常联系,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用恰当的方式,让家长明白自身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个道德榜样。

2.家长不积极教育学生

有一些家长因溺爱孩子而不教育孩子,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后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老师的教育忘在了九霄云外。特别是在寒假中,学生容易形成大把花钱,抽烟喝酒,甚至赌博等坏毛病。开学回到学校后老师又得从头教育,如此周而复始,德育教育的效果很低。因此,家长不能过分娇宠孩子,更不能放任孩子自流。学生在家时家长也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孩子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和当地习俗及相结合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生活习俗迥异,人民有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必须和当地的习俗及相结合。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充分了解当地宗教的教义教规及禁忌。一方面在教育学生时不要违背当地的习俗,尊重他们的。另一方面,各地的习俗和宗教教义教规中都有惩恶扬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元素,具有约束和教育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由于学生对当地的习俗和他信仰的宗教都很熟悉,所以通过这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很好。

四、学校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校园环境及校风、学风的熏陶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校园美景如画,处处飘荡着书香,时时能见到伟人或道德楷模的挂像及其名言,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再加上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感染,学生基本都会在无意识中逐渐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意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说脏话会觉得羞耻,破坏公物会觉得不和谐。反之,破败散乱的校园和不正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开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直接地、面对面地、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直接学到道德知识,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让学生知荣辱,明礼仪,立大志,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班主任老师,应高度重视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班会课。

3.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学生;素质教育;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成为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德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做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中思考的重点问题。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认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目前,有不少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导致不少学校德育工作处于一种只口头上讲讲却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形式。因此,首先要让学校领导和教师认清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首先要有观念的定位。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首要位置,学校始终要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去开展工作。要把抓好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业务,认真研究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应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从感知到初步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培养科学的认识论为基础,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多方面的实践能力;通过一些探究学习的实践,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

另外,要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学业要通过建立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以便德育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二、开展读书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倡导各班学生认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作家的名著、科学札记等,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在课堂上一起交流学习读书的心得。加强学生对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励他们向科学家学习,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读书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净化了学生的心,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是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要想把德育工作做好、做扎实,要把加强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教育与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重点是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的渠道,以日常行动规范为基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建设工作,对初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上,教师要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探索生动活泼而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家庭教育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要通过广播宣传、家访、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三、加强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例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可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的方法: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如出去散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唱歌或跳舞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您的建议非常不错,我一定好好考虑的”,“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环境给学生宣传积极的素质教育。例如,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学校校报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第4篇

摘 要 德育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发展、思想成熟和精神健康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新的历史时期和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小学生德育教育走的路线,从新的思路出发,全面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三方的力量,把小学德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

一、优化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教育本身就是具有持续性的和连贯性的,好的教育的完成,唯独依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必然不足的。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儿童生长发育最快速的婴儿期和次快速的幼儿期、学龄前期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长是其子女德育启蒙的第一导师,他们给予儿童许多道德观念的指导,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标准、基本能力的最初养成与家庭有着深刻的联系。中国的古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足见一个儿童幼儿时期学习到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对其影响十分深远。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儿童从很多方面来讲,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会深刻映入子女的行为习惯中,而子女的坏毛病我们也能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到了学龄后期,儿童进入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八小时外,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是与父母度过的,父母的行为仍然对子女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如果父母的行为习惯与学校教师对儿童的道德标准教育违背甚至冲突,学生会陷入巨大的思想矛盾中,从而影响其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说“身教胜于言传”,因此,针对学龄前期的儿童来说,家长应该做好子女的道德榜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子女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标准;而针对学龄后期的儿童来说,家长应该在做好道德榜样的同时,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社区的活动,从小事做起,如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不随意践踏草坪,参与植树活动,不浪费水资源,节约用水,爱护公物,对错误的事情进行抨击,对正确的事情提出赞扬等,以此树立小学生热爱集体、帮助他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完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现当代对于儿童德育教育中,比较弱化的一个环节。很多社区针对儿童德育教育的活动并不充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社区德育教育工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儿童时期很多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在社区中完成的,一个社区的文化生活和环境本身,都会对儿童的道德思想建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社区不妨多开展一些道德文娱活动,吸收学龄儿童的参与,让儿童投身到了解道德准则的第一线之中,在学中玩,从玩中学。针对当地地方特色,社区也可以做出相应的道德指导,若身处油田环境之中,社区可以指派老有所为的老石油工作者,讲述该油田发展历程和自己的奋斗过程,或者以社区为组织单位,以学校为实施单位,鼓励学生以“我是祖国小油娃”为主题进行写作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当地的认同感和对石油事业的自豪感,从而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格”。除针对地方特色举办活动外,社区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开展社区活动,丰富儿童业余文化生活,如组织“七夕爱家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社区进行文艺表演,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或组织“三月十二植树活动”,鼓励社区义务劳动等等,以此培养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三、落实学校教育

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也应该是力度较大的。学校是文化传播的基地,是道德品格发展的土壤,是祖国育人的试验田,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是比较笼统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极端——既非黑即白,有部分学生甚至把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当“圣经”般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学校就更应当以身作则,做好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良师。从大的方面来讲,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向上的学风、干净整洁的校舍、优质的课堂实践和老师的精神风貌都对同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小的方面老说,老师的语言规范、行为动作都是学生行为的风向标。于是,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开展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也就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开班会、队会,或进行少先队活动,或在教室外开展道德课堂互动实践课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在德育教育活动的主战场——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先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再在讨论后对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深化、对错误的道德观提出批评等行为,让学生从小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由表及里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由此可见,好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庭、社区、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这三者做到三位一体,少有偏颇,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展开,也只有在这三方面的共同指导下,教育的影响力才能够发挥得更加深远。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4.161

本文以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期促进初中德育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1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没有对德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相关机制的建立还不够完善、德育课的相关教材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具体内容如下。

1.1学生没有对德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很多学生对待学校的教育都存在一种功利性心态,认为在学校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因此,就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德育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同学之间随便交流聊天的现象时有发生,德育的课堂教学毫无秩序可言。由此可见,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也是致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1.2学校相关机制的建立还不够完善

一直以来,学校并没有将德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也在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但是,相关机制的建立不够完善的同时,其工作的展开也并没有落到实处,流于形式。这就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制度性,这非常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也就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1.3德育课的相关教材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

由于,德育课并不是主要科目,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也并没有将德育的相关内容,纳入考核之列,导致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一直都是以填鸭式为主,很少有专家和教师对德育课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这就使得德育课堂的教学氛围较为死板,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而教学方法也很少有变化,学生在这种课堂下,很难提起兴趣,集中注意力,甚至对德育课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德育课很难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2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大德育格局的建立,加强学校和加强的联系、将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充分地突出出来、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2.1通过大德育格局的建立,加强学校和加强的联系

仅仅依靠学校来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不够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学校和家庭应积极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家庭的作用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败之处,作为其他教育的基础,孩子的父母应承担好其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只是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因此,不能将德育教育工作仅仅围绕在学校内部展开,同时,更要渗透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中,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

2.2将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充分地突出出来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心规律,作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其原有的道德水平正在向这自觉的道德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应充分抓住良好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将德育目标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德育目标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可操作性以及层次化等方面的实现。

2.3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

为了促进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转变教育理念。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只是对德育知识进行传递的平台,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的道德水平有所提升。因此,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教师应首先注重自身的德育水平,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教学方法加以丰富,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让学生变成德育教育的主体。

2.4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

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不只是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也包括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有这两者之间融汇贯通,才能使学生所受到德育教育成为一个体系,从而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对德育教学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明确德育教育的地位。第二,应对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三,关注青少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教育也是随之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对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德育教育体系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初中学生的德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只要相关部门,将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充分地突出出来,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通过大德育格局的建立,加强学校和加强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德胜.学校德育范式的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

[2]扬庆余.走出传统的儿童道德教育误区[J].基础教育学报(香港),2005,(1).

[3]陶元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第6篇

关键词:网络 职业院校 德育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给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思想比较活跃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职业教育。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压力的减弱,使得学生思想情绪比较活跃,往往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

2.学校忽视德育教育

职业院校普遍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大多只重视技能教育及日常学生管理,对学生的心理、礼仪、人生观、价值取向等疏于教育,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一般。

3.德育模式滞后,缺乏创新能力

当前使用的德育教育模式大多沿用传统的开设德育课程的模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普遍对这类形式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有的不听或者假装听课,实际却在干其他的事情,上完课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印象,根本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二、网络在德育中的优势

1.网络扩大了德育教育的覆盖面

网络的普及使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和社会化需求通过网络被学生所认识和接受,并逐渐形成教育合力,使德育教育工作从原来狭窄的教育主体内解放出来,变成全社会的、开放性的主体,极大地拓宽了德育教育的覆盖面。

2.网络加快了德育的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快是网络的主要特点,它能够使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网络形式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和资源,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德育教育的新思想迅速传达到每个学生。

3.网络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德育模式多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老师费尽心思查资料、做课件却不被学生所认可。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网络运用于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从色彩、声音、动画及交流互动中体会教育效果,打破了原有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网络的应用与监管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尝试和参与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建设,将社团活动、共青团活动等到网络,由学生参与和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组织学生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正确的观点,并用正确的观点引导其他学生,使网络处于监管和可控的状态。

2.加强网络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网络管理是融德育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不断加强德育工作者网络知识培训的力度,让他们学会将德育教育和网络知识结合起来,运用网络知识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从而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和说服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3.加强学校网络硬件建设

当前,多数学生喜欢去网吧上网,一则学校网络教室数量有限且电脑硬件配置一般,二则在网吧上网可以更开放自由,故去网吧上网成了学生的首选。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场所和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创造物质基础。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1]徐艳秋.略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德育教育;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60-02

教育是育人的根本,传统的教育发展形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然而,素质教育的产生正是顺应社会大环境的趋势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目的,然而,素质教育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重要性。

一、认清当下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下,素质教育正在各个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中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从而,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方面的缺点。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己发挥的空间,它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地、认真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开展,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孕育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第一,在软件环境方面要使是教师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第二,在硬件环境方面要为学生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设备。然而,在当下所处的教育环境下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软件环境方面是一些老师没有经过一些相关专业的培训,再就是在硬件条件方面没有为中学生专门设置的设施。所以面对当下的德育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在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加强培养,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只有这样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原有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中学生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实现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突破,从学生的本身出发进行切身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老师知识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言传身教,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一种固有的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个人的德育素质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欠缺。面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同时,也使得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促进了社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四、认识到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的真正核心是要对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能够有更好的提高,让他们能够在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教育环境进行改善,还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够更好地改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处在核心重要的位置,必须正确认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五、实时推行课程的改革,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

面对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课程方面必须要做出实时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在学科课程方面要对中学生的学科进行实时的改变,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能够浅显易懂而且能够更符合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其次,在环境课程方面要对学生本身的德育进行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德育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才能让学生能够实时实地地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要加强德育教育中的活动课程的改革,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和家长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实现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到社区环境、社会环境中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们处于青春期,不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还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的德育教育,这就呼唤了当今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广大中职教育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来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切实改善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中等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意义重大,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德育教育内容不够具体,从小到大,学生们一直都被教育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遵纪守法……这些大理论已经司空见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的教育。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如此,第二个问题便是课堂德育教育不够完善,中职学校目前开设了德育课,但其上课内容主要是依托于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和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联系不强,从而使得德育教育显得空泛,难以引以学生的共鸣,进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德育教育与学习上的懈怠。此外,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在各个方面能力都不足,因此其思想道德素质继续提高,这也加重了中职德育教育进行的难度。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渗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1.针对中职生专业特点,渗入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是要走向社会从事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的,这一就业方向的确定决定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针对于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操守。比如医护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德素质、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健康的个人形象等等。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其教育内容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有所区别。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比如社会实践、情境教学、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这些职业特点,在体验中形成职业中所需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学到真正有助于今后工作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中职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氛围

中职学校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德育教学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真正做到环境育人。学校内部可以通过校刊、黑板报、图书馆、校训等校园文化载体来体现德育精神。同时中职学校作为一个社会单位,也要尽量争取学校周围社会层面的支持,加强学校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治理。使学生处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大环境中。其次,中职学校也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鼓励德育教师开发出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使学生学习贴近身边生活的德育知识。同时学校平时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道德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文化艺术节等。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得德育教育渗入在中职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3.提高德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师是较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优秀的德育教师会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而较差的德育教师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校风。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与锻炼,为广大德育教师创建一个学习交流的校内互动平台,同时也可以放眼校外,建立校外教师交流平台,以此来促进德育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德育教学研究。德育教师也应当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多涉略教学法的知识来优化德育课堂,也要注意课堂教学手段和学生的课堂反馈,课下多做反思和总结。德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思想积极向上,才能教育出新世纪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管理;途径

目前的中职德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德育教育管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想要在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之中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针对其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针这些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性的开展。

一、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因为中职院校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实用性,但是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育偏差。另外,如果从学生本身的特性角度上进行探究,许多中职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较为松散,所以学生处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收到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其次,中职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如何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是所有中职院校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部分,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中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于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宏观角度上看,中职院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顺应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先进性人才,所以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完善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另外,学生也应该重视德育,认真进行德育学习,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健全的人格。

2.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想要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德育环境与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德育环境。因为德育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很大,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文化熏陶。中职学校要对其环境进行优化与管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德育环境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明等方式实现。此外,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够提升其相应的执行能力。给予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明确的管理标准与管理准则,不仅仅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在德育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培养的过程之中,要尽量实现个性化教育。这里的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指不同标准的道德准则,因为道德准则是一致的,不一样的是对不同学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对症下药。所以在德育进行之中,要尽量做到个性化教育,基于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活动,同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职院校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校内可以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在校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拜访养老院、做社区义工等多种活动,以此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并且促进其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也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依然在理论体系、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中职学校需要在认识到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工作规范性、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及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文林.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提高的有效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4(18):105.

[2]丁海青.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86-87.

[3]王志超.和谐社会建设下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第10篇

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牧区学生;德育工作;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13-01

一、当前影响牧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因素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目标追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这些变化势必会反映在教育体制上,因此经过研究发现,当前影响牧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有以下3个问题值得思考:

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得牧区学生的品德养成缺位,也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偏差。

2、社会不良因素侵蚀着牧区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各种权钱交易、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及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娱乐场所等,这些对牧区学生健康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不少家长从小对学生的成长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子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忙于事业,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单一粗暴,不能正确说服引导,这些都影响到了牧区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如何切实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牧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使牧区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新问题带来新举措

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以“敦品力学”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面向世界发展,着眼学生未来,办‘第一’中学”为办学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和丰富德育内容,对牧区学生的德育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重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直以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系统教育。因此,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合理安排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和目标体系,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发挥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使德育教育工作活动能使牧区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抓养成,拓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牧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各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阵地,加强对学生人生技能方面的培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的品质,进一步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校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通过实行量化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重点开展遵守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3、营氛围,拓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渠道

我校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实践发挥较大的功效。一方面,我校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中注重抓好德育课程,坚持全员育人,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学校也加强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加强与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及执法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同时加强与共建单位德育基地的联系,充分利用德育基地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而且,我校还强调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听取家长们的有益建议,并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三、新实践带来新启示

我校在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大胆的积极有效的探索,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德育教育工作应注重牧区学生自身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注重牧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每一个牧区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11篇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即其在课余时间愿意将自身部分精力投入到新事物认知中,继而提升自身整体德育水平。例如,在网络环境认知中,学生即占据了总人数的79%,同时拥有网络聊天工具的学生人数高达90%。第二,生源复杂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原因主要归咎于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身学生人数采取了普招与单招相结合的统招方式,继而致使高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学习水平不齐的现象。此外,由于高职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继而导致文化基础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最终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第三,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亦体现在心理特点多样化方面,即部分高职学生在普通院校考学失败后选择了以就读高职院校的方式完成学业,因而其在心理层面上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为此,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基于网络环境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时效性差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友与游戏,继而满足自身课余生活需求。但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开展始终无法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消极的情绪,继而影响到了整体教育质量。此外,在传统德育教育内容及手段的限制下,当前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凸显出时效性较差的问题,且其教育观念未实现及时更新,继而无法满足网络环境教育需求,并致使教育工作人员无法深刻认知到网络教育环境的优势,影响到了整体教育水平。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时效性问题的凸显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2.创新不足

创新不足也是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平台信息传播功能的认知较为匮乏,从而导致其不愿意将过多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创新中,继而影响到了整体教育水平。其次,部分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对网络环境下产生的新考验及新任务展开相应的应对,最终凸显出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为此,当代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结合网络平台信息互动特性创新教育工作手段。

3.教育环境复杂

由于网络环境具备一定的开放性特征,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复杂性。此外,网络平台教育范围较为广泛,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环境的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当代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结合网络平台的快捷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效制止不良信息的传递,形成高质量德育教育成效。另外,随着网络犯罪事件的逐渐增多,其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冲击高职学生思想观念,促使其在不利言论的影响下产生叛逆行为,最终影响学生良好德育精神的养成。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对策

1.构建校园网络教育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为学生组织相应的网络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心理健康教育等项目中缓解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结合网络平台的隐蔽性特征,加强与高职学生间的有效交流,并促使学生透过网络平台直观表达观点,最终由此形成健康的心理。另外,教育工作者亦可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校园网络调查教育活动,由此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但是网络调查活动的开展对网络调查系统技术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教育手段,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方式提升系统技术水平,达到最佳的教育状态。

2.加强网络互动

加强网络互动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策略之一。当代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来强化自身与其他院校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合力教育目的,并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水平。此外,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当代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一个“家长学校”,继而加强家庭与学校间的密切联系,并达成相对统一的教育目标,最终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另外,在德育教育网络互动中加强学生与教育者间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有助于高职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

3.创建网上德育信息资源

第1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中职院校渐渐忽略了德育工作,而只重视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至于促进他们毕业后能成功就业。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职院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高质量完成,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和高社会公民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本文探讨中职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并结合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提出一些促进新时期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1.中职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中职德育教育问题频出,逐渐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品德问题。对于学校而言,中职学校重视职业教育,而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校内德育环境氛围较差,并且德育教育方式脱离实际。这许多问题都阻碍了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职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中职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中职学校本身就以发展职业教育为目标,中职院校渐渐忽视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教育一直让位于职业教育。中职院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将教学重点放在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竭尽全力地促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忽视德育教育,使得许多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荣誉感等都不足。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中职生未来就业后的发展前景。

1.2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存在问题

如今,中职学生的道德严重缺乏,他们有些缺少正确的人生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奋斗的动力。除此之外,许多学生还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更严重的是一些中职生思想品德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他们有的不尊重老师,甚至在课堂上辱骂老师,扰乱课堂秩序。除此之外,校园秩序混乱,打架、偷窃等事件频发,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会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3中职院校教育方式脱离实际

中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过多依赖理论式的灌输,而难以利用创新、贴近现代德育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内容是比较死板与落后的,这样没有特色的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无法保证。除此之外,德育课程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导致教育内容远离生活,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无法实现德育教育预期目标。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德育教育应该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应对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在明确了中职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后,学校以及相关人员就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发展。下文将介绍几个应对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2.1积极发挥德育课的作用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德育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要作用。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创新性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努力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习惯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习德育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有道德、有知识的新青年,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

2.2营造优越的德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有利于维持有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德育教育,接受正能量的传递。良好的德育氛围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精神等众多良好品质。校风的建设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力量无穷,会有效的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

2.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思想品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品质。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在平日教学中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