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22 09:3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淮安;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淮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1.师资情况:淮安市政管辖四县四区(青浦区、清河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金湖县、洪泽县、盱眙县),全市各类农村中小学共659所,其中农村小学455所,在校学生约30.6万人,专职音乐教师24人,各类普通中学204所,在校学生约32.1万人,专职音乐教师58人。笔者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咨询和调查问卷中了解,在这些所有的农村中小学中,专职音乐教师约80人,兼职音乐教师约260人左右,其中这些兼职音乐教师大部分集中在相对偏远和一些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中,全市教研室有专职音乐教研员2名,兼职1名。

2.教学设备:所有的农村各类中小学只有十几所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但是很少能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而且教室的音乐设备简陋。多数为风琴、电子琴,音响质量较差,个别有钢琴的学校,由于校领导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缺少调律费用,钢琴已经变得“五音不全”。90%的学校没有其他乐器,少数拥有少量乐器并想利用到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学校,都因长时间不当存放不使用,年久失修而严重损坏。个别拥有一定数量乐器并配制相对齐全的学校,也只是在屈指可数的节日使用,其它时间均存放库房。

3.教学模式:现有的少数年轻教师为音乐专业毕业,具有较好的业务能力、教学责任、职业修养和责任心。这些教师教学有特色,容易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受学生欢迎。部分老教师通过在音乐学院的转岗培训,考试考查合格后重新上岗,业务能力不断增长,再加上多年的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也努力在音乐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学校重视程度的限制,大部分教师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期以来也被这种滞后的音乐教学环境同化了。音乐教学其实基本上是在课改口号下继续着传统应试教育模式。

4.新课改情况:2001年建国以来的规模和力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阶段新课程在本地实施以来,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展现了21世纪课程的美好前景,不可否认,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推动了市区各类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农村绝大数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条件与设备并无大的更新与改进。音乐课业只是象征性地保证小学阶段班级每周两节课,而中学阶段均为每周一节课时。学校临近考试时可以根据所谓的“重点课程”的需要随时调整和取消音乐课,初三年级则因中考原因,音乐课基本停上。高三年级则在高二下学期就基本把音乐课时间分配给其它学科。因此,在农村,学生并无明显感觉到实施新课改后音乐学科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条件落后,学校重视不够,评估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明显的质的变化,无法将新课程理念完全落实到教学中,以至于使课改仅仅是教材变化后的表面现象。

5.教育主管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

个别学校虽然有简单的音乐兴趣小组,但由于现状的制约和影响,并没有长期系统活动过程,看到的只是一些节日和主题活动中,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下的临时的排演;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上级教学检查和评估时只流于舞台上的几个节目,而很少涉及音乐课堂质量和学生的艺术要求以及对艺术教学的常跟踪与评估。

在绝大多数没有音乐教室的学校,教师上课都是手提录音机或者是怀抱电子琴去各班级上课,此起彼伏的歌声和琴声严重影响到隔壁教室其它学科的正常教学,并因此常常激化教学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大多数的教师勤奋好学,并渴望外出培训,以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和更新理念,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专项培训资金,从而无法为农村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因,教师外出不但各种支出费用高,而且培训内容与基层的农村教学现状差距较大,所以教师和学校的参与热情都不太高。大多数学校在教师外出培训上不但侧重文理科,而且肆意把音乐课给其它学科占用。相同工作量下,音乐教师工资奖金少于其他学科;相同学历、相同工作年限下,其文理科教师评定职称优先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6.学生本身因素

学生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压迫的紧张神经,有些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些学生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若教师过分严肃,音乐课又被搞得死气沉沉。学生不配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7.社会家庭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是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高中、考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的分数,音乐课教的歌曲会不会唱无所谓。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无关紧要的认识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相当大的负面效应。

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教育在观念上是“升学第一”,这种观念在整体上限制了教育教学活动,也对音乐教育造成深重的影响,极大的束缚了音乐课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我们有的学校课程表上的音乐课名存实亡。一直以来,各乡镇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方面的投入甚少。很多学校在资金投入优先考虑的是课桌椅的更换、实验室建设、运动设备的购置,很少考虑音乐设施的建设,这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需要教师参与,教师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本地区的很多音乐教师是通过匆忙的转岗培训,经过简单的考试考查结业后来担任音乐教学工作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容乐观。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反映出专业技能不够全面的事实。另外音乐教师的职业品质和文化素养也需加强和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需要,“教”与“学”脱节,音乐课堂缺乏活力、缺乏感染力学生的音乐感受了,表现的欲望也未被挖掘出来。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与教育目的相违背的。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应对措施及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的确,音乐对一个人的熏陶与感染,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有着其他艺术不可代替的作用。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培养孩子的时间感、节奏感、平衡感、对比感和统一感,能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一些合奏、合唱的训练,让孩子更懂得协调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知道怎样约束自己、发挥自己,更知道和谐的美及自己在这和谐中的位置。这些对孩子们造就完美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大力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对淮安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1.各级领导思想观念要更新,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制定音乐教师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定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加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师能享有和其他学科老师一样的外出交流学习机会,真正做到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关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不足问题,首先要动员广大的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不要贪图留在条件优越的城市或县城,让他们能转变思想深入广大的农村地区,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农村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上招聘一些音乐专长人才,经过教师上岗培训,充实到中小学兼职任教。也可以让一些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形式开展工作,一般专职音乐老师工作量不足,这样可以让他们到附近学校兼带音乐。既解决了音乐学科教学问题,又解决了教师的工作量不足问题。对一些有音乐爱好,能基本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其它科目教师进行转岗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取多种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

3.音乐设施的投入亟待完善

音乐教学实施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各类政府、相关部门、各类学校要加大对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正常进行。一台手风琴仅几百元,一台电子琴价格更低,一个五线谱教板也很便宜。所以要建一间音乐教室并不难,只需备有这些简单的音乐设备,处理好教室的隔音效果。而舞蹈房的建设更容易,稍大点的房子,加上环绕墙壁四周的镜子和一些练功用的栏杆。有了这些,加上学校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磁带、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了。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切实结合“农村”这个大的环境。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固然不能忘记长久流传的乡土艺术,利用音乐教育这个大课堂,对农村的特色文化进行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认真保护,通过授课来发扬光大。

5.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转变音乐教学模式,与艺术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音乐新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现有学科基础上构建的最具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把音乐美的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将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作为重要价值观。所以,新课程在对传统音乐教育实现了重要的转变,有待我们将其落到实处。首先,教学目标上,由偏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由专注传授单一音乐技能转向向学生提供基础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和信息,拓宽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第三,在教学形式上,转向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音乐与其它学科的沟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第四,在评价方式上由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转向促进每个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第五,在师生关系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平等对话。第六,由单纯的音乐课堂教育转向学生们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和自然文化上来,延伸音乐课堂。

6.学生是核心,以学生为本,联系家庭,充分挖掘学生最大潜力:

对学生不了解、不关心、不贴近、不懂得和学生沟通交流,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音乐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课堂纪律和活跃课堂气氛应有度。把握好这个度和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是经常困惑音乐教师的一大难题。

与学生交流。农村中小学,自然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生活的环境自然纯朴,简单却不单调。还有一些较为偏远学校,大部分为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心理发育有偏差。这就需要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明白他们怎样想的,才能真正给予他们想要的。

2)与家长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品的提高,影视、广播、网络已逐步走进农民家庭,这本身就藏着巨大的音乐教育潜力。虽然家庭经济情况不同,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一些家庭负担得起的简单乐器来作为音乐学习的工具,如竖笛、电子琴。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吉林地区;教学理念

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人员素质、课程设置、课堂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有差距,因此在落实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上还有很多难点需要去克服。针对这一问题,经过教学工作者的不屑努力,吉林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吉林地区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值得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针对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吉林农村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从当前吉林农村地区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师资上看,目前的音乐教师的基本学历结构中,本科教育水平的占到不到三分之一,高中和专科学校学历的占70%以上,有的学校音乐教师的缺口比较大,需要采用兼职或者代课的方式进行弥补。另外在停课的现象上,由于考学的因素,一些初三和高三年纪的音乐授课已经停止,即便是正常开课的学校,也会在考试前期停止授课。

(2)在教学设施的配置上,一些音乐教学的设施还远未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例如在吉林市的某些小学音乐课上,钢琴的配备达到了70%,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的配备占90%,但是多媒体的音乐设备的配置还比较缺乏,甚至一些学校还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授课。

在教学场所上,一些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师中,能够达到演出和合唱排练水平的只占到60%,能够进行管乐队、多媒体欣赏的场所还不具备固定地点的条件。

(3)在教学环节上,教学进度目前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来推进,但是由于教师的数量不足,或者兼职和代课的情况,使得一些本来应该上的课被不断调整,或者由于一些教师的创新力理念的问题,使得课堂显得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音乐课的内容多以唱歌为主要授课内容。因此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的那点知识外,对于课堂外的音乐活动知之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的音乐素质。二、吉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音乐教学被边缘化,甚至由于为了给考试让位而取消。一些学校的行政领导将音乐学科视为与升学率无关的事务,因此在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学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意义上不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对于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了不好的作用。

(2)在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本应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身心教育和发展,尤其是音乐教育,本是全民素养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停留在是否能保持升学率,是否能够获得好的考试学科的分数上,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音乐教学,却没有被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中小学的办学宗旨方向与全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偏差。

(3)在音乐教师的素质方面,现有的教学专业音乐素养不能达到音乐教育活动的要求。很多教师身兼数职,在音乐教学上不专业,综合音乐教学素质不高,有的教师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解决吉林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首先,作为学校管理方,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新理念,摒除依靠文化课成绩来判断学校或者教师业绩的位移标准的做法。

(2)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有受过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背景,然后要懂得音乐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能够不断通过创新,研究学科的技能传授与教学实践的单调等问题,利用自己所学专场,将新的理念融入到基层音乐教学工作中去。

(3)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正确定位,将素质教育,陶冶情操作为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支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沟通,形成浓厚的音乐教学氛围,营造吉林地区良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环境。

第3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 执教能力 策略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我国要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执教能力。那么该如何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执教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论述当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与不足,对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执教现状

笔者通过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的调查,对现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总结。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学生执教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能及时做好角色转换

大部分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只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登台亮相机会的争取,忽视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音乐专业毕业生在步入教师职业后,不能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常把学生时期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不愿意向有执教经验的教师咨询和学习。同时,对音乐教学缺乏积极性,把音乐教学当作“形式”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情况下对课程也是敷衍了事,缺乏教学自信和学科自尊,对音乐教学缺乏必备的热情。

(二)综合素养不全面

当前许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状况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一直以来,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模式都是重专业轻文化的,这造成了学生文化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少部分音乐专业学生对国内外的音乐文化了解甚少,无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内涵,导致演唱和演奏作品时,无法诠释好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会出现曲解作者原来的意思的情况。

(三)执教能力欠缺

执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指教学基本功,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能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存在着忽视教案的准备、缺乏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节奏把握不当等方面的不足。

音乐专业毕业生初任音乐教师时,因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构建不全面,语言表达能力弱,很多时候仅仅是拿着课本在念,需要自己表达时往往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些什么,常常出现沉默的尴尬场面。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前尤其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教案来指导教学的流程,减少失误的发生。然而少部分音乐专业毕业生认为音乐课堂仅仅是欣赏音乐与视频,不需要讲解太多复杂的知识,于是忽视了教案的准备工作。

音乐专业毕业生刚走上教师岗位上音乐课,即使课前做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准备,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课堂节奏掌握不准,处理不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音乐课堂只局限于讲授简单的知识,缺乏合理的创意与构思,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减弱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当今的音乐教师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努力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的音乐教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地。笔者认为,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都能完成好音乐教学,高师院校应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扎实的专业能力

音乐是一门强调技能的学科,它要求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工作者都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音乐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专业能力:

1.歌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的演唱应当是优美流畅、富有情感表现力的。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情感表现力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会和表现歌曲的风格和情感,帮助学生学会自信、大方地演唱音乐作品。

2.舞蹈编创能力

舞蹈是高师音乐学生的必修课,是“能歌善舞”的体现。舞蹈编创能力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会跳、会教还要会编。如今许多中小学校都会在重要的节日举行联欢晚会,音乐教师要有能力选拔舞蹈人才组成校文艺队,教学生一些舞蹈身韵和基本手位、基本步。有演出需要时能尽快编排舞蹈,组织好每一次演出。

3.乐器演奏能力

乐器演奏能力同样是音乐教师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音乐教师在吹、拉、弹中至少要会一种乐器演奏和伴奏能力。在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和电子琴是最常用的乐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钢琴、电子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特征,选择和编配恰当的伴奏织体,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达到创造性音乐教学的目的。

4.指挥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指挥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合唱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普遍存在。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学校组织建立的乐队和合唱队不断增多,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都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进步和提升。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完善自身的指挥技能,做到完美地指挥好每一次合唱和乐队演奏。课外活动是学校普及美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合唱队、鼓号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的能力。

(二)全面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有助于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高师音乐专业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呢?笔者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具备课堂导入的技能、音乐讲解技能、多媒体演示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等。

1.课程导入技能

导入就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新课的内容与旧课的内容,是开始一堂课的重要手段。有创造性、吸引力的导入技能有利于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在上音乐课之前应当利用音频、视频等条件设计好导入的部分,在新课内容讲解前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音乐讲解技能

是指教师运用规范的语言把课堂内容所要求了解的知识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若是具备生动活泼的讲解技能,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诠释出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多媒体演示技能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学会运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具把课堂内容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全面地掌握技能。音乐教师若能正确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在投影仪上播放一段音乐时,适当添以优美且具有感染力的引导语言,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带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去,加深学生的体验。音乐课堂教学演示主要有乐器演奏、教学卡片、挂图、幻灯投影等②。

4.课堂管理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维持学生的合宜行为,称为课堂管理技能。正确的课堂管理技能能有效约束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提升学生执教技能的策略

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分析,认为要提升高师音乐学生毕业后的执教技能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校提供优秀的音乐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务必要强调师范性,改革传统的重“音乐”轻“教育”的模式,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毕业之前,熟练地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教学,不必钻得太深,要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同时还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制定“师范性”音乐教育模式。排除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会教”。

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应把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音乐教学方法的培养贯穿在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现在的“学”是为将来的“教”服务的。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开展演唱、演奏理论课,突出师范性。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当能唱能跳能弹还能写能说,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才深刻感受到,在大学时学的知识在中小学中都用不到,需要用到的都没学,以至于在中小学多姿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中无法适应和胜任。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所有的学生向“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靠拢,不能背离了高师音乐专业的真正目标。应当引导学生区分好音乐学院与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区别,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技能和素质,将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

(二)重视理论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依靠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加强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执教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指的是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论类课程和作曲技术理论类等课程。重点开展好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舞蹈、和声等理论课程,改革传统的不适应培养音乐教育者的落后教学模式,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些理论课堂上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教。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如钢琴、声乐、即兴伴奏,应增加一些相关的理论课,例如声乐理论基础,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增加音乐教材教法课时,使学生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目的和任务,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教坛能对所完成的任务有了解。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范唱的能力、运用专业术语讲解知识的能力、对他人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的能力。

2.加强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

艺术不是孤立的,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步入教坛打好基础,就要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在教学中大力加强音乐理论课程与历史、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知识。

(三)强化实践演练,提升排练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转换为教学技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在课余时间多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课。师范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和观摩的机会,例如定期组织教育教学模拟试讲,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后就应当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师,大胆实施教学,管理课堂;同时还应经常带领学生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观摩学习或组织学生看一些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吸收前辈授课的优点,并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的教课方式和特点,为学生将来做好教育实习以及毕业后进行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名真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能力教好每一堂音乐课外,更应该具备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一直以来,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在教育实习期间才能参与教学实践,得不到较大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师范院校应当给每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独唱、合唱、伴奏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课外组织一些文艺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独立地开展开设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等课外兴趣团队,并组织好每一场文艺晚会。

结语

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审美感知教育,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陶冶作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是未来音乐知识普及者、教育者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提升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音乐专业学生应当在掌握好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了解一名音乐教师须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在步入教师工作岗位后,要善于总结,找出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业余时间主动与有经验的教师讨论并学习前辈教师的教学优点,从而完善自身的执教能力,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做贡献。

(注:本文为《地方本科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KJGY1312)

注释:

①李雁等.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力量[J].梧州学院学报,2007(4).

②靳晓莉.论新形势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1(2).

参考文献:

[1]李鸿雁.音乐剧与音乐课[J].中国音乐教育,2007(3).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11(9).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9(1).

[4]郑太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6-01

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还能够塑造学生人格的魅力、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用来改善教师的住宿与办公条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条件依旧简陋,宿舍仅有十几平方,床、衣柜,桌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具,没有供暖设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大型超市与健身中心。同时,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也较大,多数教师跨年级、跨科目教学,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的主要课程,有的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通常一周要上30节课,而收入却与劳动不成正比。据调查,工作10年左右的农村教师,中教二级水平,算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收入仅1300元左右,而那些刚毕业入校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有每月七、八百元的收入,这点工资对他们来说难以维持生计。部分学校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计划中的音乐教育科目形同虚设,长期被主课占用。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设备,必备的音乐设施如钢琴、风琴等乐器多数都不具备。

2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 农村音乐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中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经过实地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始终以升学率为主,小学音乐课以“副科”的角色出现,代课老师为非音乐专业老师,音乐专业的老师只能教授所谓的“主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根本因素。

2.2 城乡环境的差异使毕业生望而却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招教考试作为毕业出路,但是以农村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等为借口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也有部分学生担心一旦到农村任教,再想回城很难。这部分学生通常来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有感情,有回到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跳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任,所以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机会,往往在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下,他们会选择到农村以外的城市发展。

2.3 农村环境难以发挥自身特长

农村学校音乐课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可有可无,音乐课由普通兼职教师担任,不设专职教师,致使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白白荒废了自身专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音乐专业毕业生,前期投资高,花费大,只有在农村就业成本纯收入大于在校时的投资成本,学生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另外,由于经济欠发展,人们收入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一时间难以做到花费很多的心思和金钱让孩子接受音乐培训,由此也导致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课余难以招募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难以发挥。

另外,婚姻问题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普遍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既选择在农村任教,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而现实生活中要找到符合一定学历要求的结婚对象却往往较难,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3 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配备专职教师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各教育部门都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端正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课,课余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2 加大对农村音乐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音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化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按计划给予适当的乐器和教具配备,以保证正常、稳定的音乐教学。

3.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生活上,虽然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每年的相关配套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各地政府应组织专人,把农村教师应获得的待遇落到实处,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暂时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把农村教师也纳入医疗、住房政策范围内,使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住房等惠民政策中。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能仅仅是发放政策,还应有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平稳发展,才能提供给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给教师提拱了舒心便捷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教师资源,吸引新生教师力量!

另外,在教师职称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政策倾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许多政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都优先在大城市推行,对于处于劣势的农村,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相信定能够使农村教师感觉到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的尊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平衡。

3.4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毕业生加以引导

据了解,广东省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师范毕业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去就业,拟定出台了一项关于毕业生到农村去上岗退费的优惠政策,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的师资不足,一举两得。我省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可根据农村教育师资现状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吸引优秀专业毕业生,并且易推行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0年7月

[2] 杨爱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3] 黄建华、何正华、傅大党:关于农村教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4]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第5篇

关键词:音乐经济 素质教育 家校联动 规范市场

近年来,我国建设文明社会的进程持续推进,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提出开展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家长们更加注重对孩子的音乐培养,音乐教育有望成为新的产业经济,本文对音乐经济健康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一、音乐教育与经济健康发展

“音符是人类最美的文字”,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陶冶艺术情操、激发艺术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将艺术教育纳入了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很多教育发达地区实现了“班班器乐进课堂”。

在我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音乐培训市场日渐火爆。音乐教育及其培训市场的兴起对经济健康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乐理培训、购买音乐乐器、艺术级别考试等均会拉动经济发展,形成一条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经济体系,可见,音乐教育与经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良性的音乐教育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音乐经济健康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受到教育制度、经济条件、市场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音乐经济在健康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开展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其音乐经济健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校园音乐教育相对缺失

一方面,虽然我国在推广素质教育,但受到传统的“重视主课忽视副科”的思想影响,很多学校对音乐教育还不够重视,在乐器配置、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学校教学任务繁重,面临升学的压力,虽然学校均开设了音乐课程,但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能够分配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课时并不多。因此,总体来说,我国校园音乐教育相对缺失,学生能够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够,必要时需要花钱去教育培训机构学习。

(二)音乐培训市场良莠不齐

音乐经济已经发展为一种产业,但音乐培训市场尚不健全,市场发展有待规范,整体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具体如下:

1、收费标准不一

音乐培训市场内部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众多,但市场内部运作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一般来说,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培训机构和讲师收费昂贵,但管理相对规范。而中小型培训机构的管理相对混乱,一方面收费水平不一,存在乱报价乱收费的现象,另一方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讲师的专业素质差别较大。

2、市场竞争混乱

随着音乐培训市场的业务的迅猛发展,市场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培训机构为了争夺学生资源和利润空间,采取滥宣传、乱办班、虚假宣传等恶性竞争手段,导致市场内部以收费为办学目标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音乐培训也逐渐背离了文化传播、艺术人才培养的初衷。

三、音乐经济健康发展中问题的对策探讨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音乐教育的音乐经济发展还存在校园教育缺失、音乐市场良莠不齐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音乐经济健康发展水平的措施如下:

(一)做好音乐教育的家校合作

要做好学生的音乐教育培训,不能仅仅依赖于校园教育,打造“学校、家庭、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是最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的家校合作,强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做好教师配置和课时分配,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就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沟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水平。

(二)健全音乐培训市场体系

首先,规范音乐培训市场,统一市场内部的收费标准。加大对音乐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结合音乐培训市场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建立一套水平适宜、管理规范的音乐培训市场价格体系,引导音乐经济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严厉打击市场内部的滥宣传、乱办班、虚假宣传等市场恶性竞争现象,鼓励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资源丰富、收费公正合理的培训机构发展,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格审查与管理,提升培训机构各音乐讲师的人员素质,学习其他国家与地区音乐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音乐教育培训市场向着规范化、纯净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影响着音乐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市场经济的大潮相碰撞,激发出推动音乐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音乐教育只有跟上时代的节奏,注重学校、家庭、市场三方的联动,规范音乐教育市场的发展,才能演绎未来的韵律,激发音乐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袁开斌.王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5,21(6):59-60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 舞蹈 教学改革

论文内容摘要: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仅仅是为辅助专业课程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形体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音乐表演人才、文化事业单位工作者及音乐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当今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的图景,该如何来加强和完善舞蹈课程的建设,这已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尽管现在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没有专门开设舞蹈课程,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载歌载舞的节日庆典以及各种文艺竞赛中,舞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将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地区中小学招聘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舞蹈创编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评项目。这又给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了一个门槛,值得我们重视。

一、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不断向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生源质量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呈下滑趋势

首先,招生考试对舞蹈的要求降低了,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方面的相关考试要求。如江汉大学2011年音乐学专业招生简章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满分100分,其中声乐、钢琴(器乐)两科中高分占45%、低分占30%,视唱练耳占15%,乐理占10%。音乐教育专业招生简章中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甚至连以前在专业面试中还能见到的律动测试也被取消。

其次,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过后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仅凭自身具备的身高、五官等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二)从课程设置看,舞蹈课课时比例小

就目前各大院校课程设置来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所占比例极小,大概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次,也就两堂课。如何发挥舞蹈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如果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而没有其他形式和途径给予延伸和补充,舞蹈的教育功效无从谈起,更不要谈舞蹈的普及。

(三)从课程结构看,艺术实践的比重远远不够

在传统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布在每个学期,最大程度上也就是为学校的重大演出排练节目,并没有把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技能得不到磨练和展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办法探讨

基础教育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持实践的观点,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使学生实现对象与自我双向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必须通过课程改革这一重要手段作为改革先锋,要统一指导思想,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相一致,要将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和《标准》的课程理念渗透到舞蹈课程改革中。

(一)从生源质量抓起

近年来,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为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已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位毕业生的面前。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前都经过一些培训,但多数是以声乐、器乐、乐理等在艺术高考中比例较大的课程为主,而对舞蹈课程很少涉及。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舞蹈基础相当薄弱,加之舞蹈训练本身就比较辛苦,学生由此会产生紧张、烦躁等不良反应,这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面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该从艺术高考做起,提高舞蹈课程在艺术高考中的比例,让考生在高考前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要严把艺术高考关,选优质的生源进入高校学习。

(二)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根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学生既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也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设置舞蹈课程尤其重要。合理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系统性主要是让学生对整个舞蹈体系有总体认识,课程设置应相对全面,让学生了解每个舞种的特点。逻辑性即课程的安排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1.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它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其基本属性是教育。它的目标设定与专业舞蹈院校课程目标不同,舞蹈专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艺技能精湛娴熟的专业艺术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应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互补,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取向,舞蹈课程突破了传统的动作技能训练,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观转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师范能力综合发展的全面效用。

课程目标以舞蹈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按照舞蹈知识技能与师范能力整合发展的逻辑进行设计。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的舞蹈体态和基本的舞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面向市场,开设相应课程

当前,热门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成为专业招生的噱头,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也成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的优先手段。各高校在招生工作中都亮出了自己的“招牌”扩大招生规模,敞开“入口”,而忽略了“出口”的质量,也不够了解市场的需求。

流行音乐、街舞、爵士舞、国际标准舞等方面的社会办学力量已经走在多数高校前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艺人、机构投资办学,培养音乐舞蹈艺术人才。而高校音乐教育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规范校本教材的制定、了解学生的需求、课时量的多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一些市场因素:目前,学生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样,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我们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应该多听听基层教师的建议。充分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内容。一些私立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如四川天一学院每年都派专人负责做社会调查,各系部每年都根据调查报告对教学计划加以修订,培养的人才能很快融入市场。而一些公办学校在这些方面较为滞后,有的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有的参照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计划,忽略了培养目标。 转贴于

3.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科性质、教授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鉴于高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相对特殊性——“课时少、任务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如专业院校那样将舞蹈学科的课程安排得更为系统化,因而一堂课往往不限于一个任务,而同一任务也不限于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将基训与身韵、身韵与民族民间舞、少儿舞蹈的学习与创编、舞蹈剧目欣赏与舞蹈理论的理解、生活体验与舞蹈小品的创作等相糅合,避免课堂教学单一化,也使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一些学生所喜爱的舞蹈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用简单的现代舞动作组合或极富动感、酷劲十足的街舞做热身运动,以饶有兴趣的即兴舞蹈小品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不仅避免了单一舞蹈训练所造成的枯燥和乏味,而且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一些较为有趣的课题。比如,在身韵课的“眼睛”训练中,要求学生将不同情绪的眼神(如含情脉脉、怒目圆睁、眉目传情等)以舞蹈即兴的方式,结合老师所给的音乐设计情境表演。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四)增加艺术实践

舞蹈社团是高校舞蹈艺术实践最重要的阵地。参加舞蹈社团活动的学生一般都对舞蹈有较大兴趣,他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学习、交流、创作,对学生本身来说是兴趣的提高、技能的磨练,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对其他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影响和吸引,给那些“徘徊在舞蹈边缘”的学生发出了一盏盏耀眼的信息灯。随着社团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们会越来越成熟,舞蹈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进而对技能的要求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机会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艺术比赛,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例如,学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须参加舞台演出不少于8次才能获得学分。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除了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文艺活动外,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也都成为学生舞蹈实践的课堂。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是演员也是老师,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我,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比如,组织幼儿、少儿编排节目,参加教师或单位的节目演出等。经过一次次实践的磨练,学生们无论是舞蹈的技术能力、创造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成长非常快。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研究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度重视音乐及舞蹈课程的设置,按照师范性与时代性、结合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当前音乐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体系。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艺术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05 (4) .

[3]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09(13).

[4]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3(8).

第7篇

关键词:高师;民族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3-0024-01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在实际的高师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针对高师音乐专业中民族音乐教育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不尽人意,西方外来音乐通过多种途径逐步进入我国音乐的各个领域,大街小巷、商店、剧场等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充斥着通俗歌曲、摇滚乐等,公平而论,外来音乐确有较新的形式和技巧并极富现代感和吸引力,对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使民族音乐的生存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民族音乐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还是传统教育模式,一直受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以教授西方音乐体系的内容为主,民族音乐文化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具体体现,造成民族音乐教育的严重缺失,培养的师资本身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在课程结构上缺少民族音乐课程,即使开设学时也很短,学生只能了解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而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声乐课基本是美声唱法一统天下,民族唱法不被重视;键盘课程,练习曲、乐曲大多数来自于国外作品。音乐教育人才的引进普遍重视键盘、声乐等,而很少注意民族音乐的师资,这就导致民族音乐教学缺少专职教师,常常是由音乐理论教师或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民族音乐教学也仅限于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的简单知识传授与欣赏。尤其是民族器乐,本应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缺乏师资,民族器乐选修与民乐合奏课很少开设或根本不能开设。学生们认识了贝多芬,了解了莫扎特,而对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家却知之甚少,对我们的经典民族作品知之甚少。这些现象都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迅速消亡,预示着我们将失去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笔者认为,要想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就要从幼儿抓起,直至小学、中学、大学,都应将民族音乐教育循序渐进地输入到整个音乐教育中去,以培养学生欣赏、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只有让学生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才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可见,通过弘扬民族音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在提高人的音乐素质的同时,进而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作为将民族音乐文化进行逐级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教师,其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的高低就成为能否使我国的优秀的民族音乐得到发展和传承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因此高校的音乐更要重视传统的民族音乐等艺术素质的培养。就目前情况而言,民族音乐的生存危机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没能从基础教育抓起,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师音乐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师本专科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宗旨的。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加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在校园内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学校于是就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这不仅仅是在于向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更是让他们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

三、如何在高师音乐专业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

笔者认为,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加强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训练,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欣赏,可以挖掘民族音乐思想教育因素,有机地对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以听觉感受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心灵,使情感得到升华,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作用。

民族音乐的教学,它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体现在在高师音乐专业的各个学科中如:1、民族特色钢琴音乐作品的教学。 2、民族特色手风琴音乐作品的教学。 3 、民族特色声乐作品的教学。4、民族特色音乐作品欣赏的教学。 5、民族特色的戏曲、曲艺作品的教学。 6、地方色彩的民族音乐作品教学 。7、民族特色舞蹈音乐作品的教学。8、民族器乐作品的教学等等,要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认识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性能、演奏形式等,并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欣赏。

四、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做

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因此,在多元化音乐教育中,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观念的界定中就首先把民族音乐的观念作为核心,作为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是与人民生活、工作、习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第二,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热爱具有民族性的文化。

第三,开放式教学,广泛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将课堂延伸,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各种课外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总之,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绚丽多彩的明珠。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民族音乐文化,为我们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而努力,开创21世纪音乐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陆学凯、王纵林.如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R].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9-01-09.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3]陈其射.民族音乐的传承与高师音乐教学初探[J].交响.1999(04).

第8篇

一、音乐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

音乐教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毕业于师范院校音乐类专业的教师,还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音乐教师,都应当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功。首先,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具有一桶水,音乐教学中涉及到视唱、乐谱、器乐等多方面的技能,作为音乐教师应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进行基本功训练,始终保持较好的状态,以便能够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工作。其次,音乐教师要经常性参加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或者其他类型的活动,要不断巩固和深化自身音乐教学的业务基本功。专业科班毕业的教师还应当做好其他途径进入的音乐师资力量“传、帮、带”工作,通过这样的措施,保证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具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为全面有效地落实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二、音乐教师要熟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其思想复杂性一点也不少。教学工作是一项交流与沟通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掌握某一年龄段小学生共性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对每一位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画像,针对性地采取最为恰当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依据掌握的学生心理特点,运用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认同肯定,从而在内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实践证明,教师熟练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思想特点安排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氛围教学过程都更为积极有效。

三、音乐教师要提高外来信息接受能力

教学工作是一个开放性信息汇集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不能闭关自守,完全按照自身传统的教学经验来组织教学活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及时获取来自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信息,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并进行自主化吸收和有效运用。首先,教师要养成阅读音乐类教学刊物、上网浏览音乐教学信息的良好习惯,以这样的方式,借助于各种媒体和教学改革第一线保持零距离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工作保持新鲜,与时俱进。其次,教师要善于从各类音乐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汲取先进的做法,将其与自身的音乐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弥补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提高自身音乐教学工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总结提炼,将从各种媒体以及教学实践中接受到的先进经验梳理出来,通过撰写教后感、学后感、读后感等形式,进行梳理提炼,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提升音乐教学履职能力。

四、音乐教师要增强教学创新艺术水平

创新是整个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灵魂,也是教学成效得以不断提升的重要着力点,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当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开展创新,重点是针对自身音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一方面,教师要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信息容量,可以从网络中下载介绍音乐的有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音乐学习自主空间,在教师进行视唱等示范之后,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开展自主练习,让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相互之间开展点评,帮助纠正技巧方面的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调动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创新,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以拿来试一试,并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完善、改进和调整,实现本土化运用的最大化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整个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程度,为教学成效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五、音乐教师要善于整合音乐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环节,还要以拓展的眼光,将各种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资源整合起来。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如组织声乐兴趣小组、器乐兴趣小组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同时在拓展活动之中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组织学生欣赏音乐会录像,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校外音乐培训活动等等,将课内外、校内外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教师还要注重音乐特长学生的培养,在那些基础较好潜质较好的学生中选取一批进行针对性培养,保证学生的天赋得以发挥,爱好得以满足,特长得以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反思自身的角色定位,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努力成为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探讨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7年度被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项目。批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并对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进行全方位创新。我们作为实验区的一线声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我省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实验、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多层次多方向及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发展,注重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适应当前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我省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省声乐类本科生的教学只有两种形式:一类是声乐专业课(主修学生)一对一的教学,另一类是副修的学生采取每周一次声乐大课的形式。目前,声乐模式比较单一,单纯的采用一对一教学。一对一虽然技能技巧得到了充分学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虽然具有因人而异,针对性及强的教育功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声乐教育不仅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功能,所以,声乐教学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副修的大课,由于人多,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粗糙,只是皮毛,流于形式。因此,教学效果不佳。要培养新时期下合格音乐人才,就必须突破这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声乐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探求适合新时期声乐教学的新模式。

三、实行“二二分段制”的构想

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更应着眼于作为一名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立足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需要,还应考虑学生的现实就业需求,并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学会自觉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实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从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课程设置、课程选修、教学实践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河北省音乐声乐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我省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多层次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最根本的症结。分析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具体的构想将高校音乐院校师范专业的声乐学生分流,实行“二二分段制”。学生入学后,主要分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基础教学;三、四年级为个性培养发展阶段教学。

1.一、二年级基础教学包括:一、二年级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授课形式,教学目标以师范性为落脚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还要会教。除一对一声乐教学模式外,还要增添声乐理论课、声乐解剖课、声乐小组课、声乐实践课等选修课模式,使学生要适应毕业后的工作,适合学校及社会的需求,校内所学的与择业挂钩。这样的创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选修课的范围。新设立的选修课,更加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意对学生音乐修养和美学修养的提高;增强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和艺术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

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进行细致划分,按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声乐学习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实际系情的全新灵活的小组课形式。其中包括基础性声乐大课、两人小组课、三人小组课,自由组合小组课等多种声乐课堂模式组合形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分年级进行教学尝试,在集体课上对学生讲解各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和作用,声乐基本理论,歌唱的呼吸等理论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有更深入、更具体地了解,明确声乐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再对演唱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和较完整的,全面的认识之后,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原则,再进行声乐教学的指导训练,开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

声乐大课理论课:提前系统的讲授声乐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演唱技能上少走弯路。声乐理论是声乐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发声和将来从事教学的依据。同时填补了声乐教师上课多次重复的弊病,节约了师资资源。

声乐理论解剖课:利用实物标本,生物解剖图,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示范不同的用嗓或用气而产生的不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辨别,理解发声技巧。同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使之能亲身体验、感受,以此激发并推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三、四年级为个性培养发展阶段:进入三年级后,学生要根据学院规划的几个学习方向进行自主的发展选择。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选择未来想从事的专业方向,使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增强自我学习的独立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一阶段主要分为三个方向:音乐教育师范类、表演类、研究生方向类。

⑴音乐教育师范类:音乐教育师范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主要培养的方式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方向,这种声乐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是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进行改革,突出强调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要有厚实的,知识储备和更为贴近基层需要的音乐技能。

⑵表演类: 提倡学生个性发展,师范类的院校近些年也培养了许多歌唱家,这些人才虽然比例较小,但促进了音乐院校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所以,要加大对有潜能的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在完成基础课程的情况下,发挥个人的特长。

⑶研究生方向类: 主攻演唱类方向和理论方向的研究生。根据其方向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式。

3.具体的教学模式措施:三年级个别课+小组课形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充分利用小组课集体优势和个体差异,为学生今后的教学提供实践性经验积累平台。除了培养演唱技能外,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互动,并能够相互合作,相互观摩,讨论交流。利用小组课人数多的优势,经常性地将合唱、重唱、表演唱等诸多声乐演唱形式纳入教学活动之中。并辅以教师理论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个性协调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小组课+集体课。借助图文,音响网络等现代资讯材料,扩展学生视野,弥补上课时间和训练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力。同学门还可以进行讨论。

小组课+表演课形式。注重艺术与技术的学。高师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所以,声乐教学不仅要培养进行声乐演唱方面的专业训练教师还要通过每首歌曲,有意识,有目的地教学生熟悉掌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使学生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做到有层次,有重点的理解歌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谱准确性,重视音乐完整性,培养学生饱满的歌唱情趣,作到声情并茂。

小组课+伴奏课形式。注重学生弹唱和范唱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课人多的优势,学生在课上可开展角色互换教学。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一人弹钢琴,众人演唱,培养音乐伴奏能力,还可以进行范唱和弹唱,相互促进学习。

高师声乐教育重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与积累中,认识到高师声乐教育真正的内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建设适应社会需要的师资力量,使高师声乐教育与时俱进,培养师范性与专业性并重的全面性人才。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者只有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功效和作用,不断修正自己的培养目标,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的潮流。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28-01

近年来,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基础音乐教学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苏北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目前还有不少乡镇,甚至有些县直中小学,仍存在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这是不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这几年由于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村小学合并,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人数较多可音乐教师奇缺,课表与上课严重脱节。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比小学好一些,但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情况大致如下:

1.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1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人在今年三月份听了这么一位音乐教师上的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环节如下:(1)组织学生起立、坐下(2)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老师唱一句学生模一句(3)带领学生进行三条节奏模仿训练(4)故事导入(5).新课教学6.拓展与延伸.当时我很惊讶,在音乐新课改的今天,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不是取消了吗?音乐教师她自身的发声都不科学,声音既苍白又生硬,怎么能带领学生模仿出美好的声音?如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这么好的节奏模仿能力?老师唱读节奏让学生模仿时,学生模仿不出来,然后老师再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生失去了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在新授这一环节,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乱讲话和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这样的音乐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吗?

1.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在一堂音乐课上,一名兼职的中学音乐教师范唱时跑了调,演唱没技巧、没感情、没韵味。钢琴也弹了,但是我不知道她弹的是什么歌曲,键盘和弦抓错了。是这位老师的心理素质差?还是钢琴基本功差?还是因为课前没有认真备课?造成课堂设计与生成相差甚远。还有不少兼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从对兼职音乐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了解到:她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等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兼职音乐教师她们还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由于其他的学科每月都有教学评估,压力很大,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应付由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开足开齐教学课程的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专职音乐教师与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1.3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目前音乐老师力量薄弱,出现一案多教的现象。有些学校的音乐老师一个教案每周要上十几个班级。由于教学内容的乏味重复,再加上学校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音乐教师的厌教情绪,工作上懒散有惰性,上课失去了积极性和教学激情。老师不愿上课,卖课现象严重。我们一再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动中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音乐老师如果失去了上课的激情,她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适时的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因此,提高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这一问题留给我很多的思考。这也是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2.1规范音乐教学,杜绝备课与上课脱节现象。首先为了提高苏北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苏北各地教育局艺体办对各地兼职音乐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有:和声理论知识、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步骤、为教材歌曲编配间单的伴奏等。其次是规范教学: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为了构建基本课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规范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杜绝计划的制定与实际上课脱节的现象,以达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室艺体办通过对教案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效果的反思等对音乐教师进行了教材教法的培训,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开展了规范教学这一主题的研训活动,制定了艺体学科教学评估标准。专门组织了艺体教学计划检查团对各地各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计划、备课组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教案等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估。 通过常规化,公开化的检查促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真正使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2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在加快,对每个人来说,具备再学习能力是成长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师一是要敢于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向困难低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专业基本功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二是要以课堂研究为阵地主动参与有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的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三是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音乐教师不要以为平时上课没有领导"听课",就能得过且过;不要以为自己在文艺汇演中组织排练了一台好的文艺节目,就一好百好;不要以为平日能带出几个好学生,在比赛时取得好名次,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从而养成了懒散、自满、骄傲不积极进取的坏习惯。

2.3改善音乐教师待遇。现在许多音乐教师提到工资待遇,心理是失衡的。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称、晋级、课时补贴等方面是不及主科教师的,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上一节课,音乐课的课时费差不多是语数外的一半;在许多学校补课费是教师收入的一个部分,但音乐教师的活动排练往往是"义务"的;学校对语、数、外的学科竞赛和初三、高三的考试奖励一般是不吝惜的,而音乐教师带学生出去比赛,有好成绩往往没好奖励。还有学校在组织有钱的监考、阅卷、有课时补贴的自习课等工作中,错误的认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排她们此项工作。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就得要建立综合公平完善的评价体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使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工作都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这些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优势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升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音乐教学之中。

从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看,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 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研究一定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苏北音乐教育一定能迈上一条健康阳光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多元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09-01

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综合了知识性、技能性、专业性等特点,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将器乐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对器乐演奏的难度性和专业性过分强调,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有诸多的问题存在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现状分析

(一)没有设置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音乐学专业来讲,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也就是其培养目标要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没有合理设置器乐课程,仅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演奏水平,没有大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二)没有合理设置课程。传统教学观念下,器乐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仅仅将器乐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并且只有较少的课时,这样就增加了器乐学习的难度,影响到了学生器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单一的教学方法。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大多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将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给沿袭过来,没有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这样就无法将高校特色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和实践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本校特点,构建体现本校特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促使器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

(一)对课程目标进行明确。首先,要明确高校器乐课程培养目标,高级艺术人才并不是培养对象,而是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和丰富基础理论知识。除了演奏器乐之外,在器乐课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培养,促使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情感体验得到丰富,最终实现提升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对课程体系合理设置。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认识到器乐课程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器乐课程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可以有效统一声乐课程和钢琴课程,通过有机结合其他音乐课程,拓展学生视野,使其对多元音乐文化魅力能有更好的理解,音乐素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器乐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必须要设置的一门课程。

在高校器乐课程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进行科学调整。以笛子教学为例,如果学生没有器乐基础,可以先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且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段,通过每周一次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强化他们的演奏、欣赏水平,这样学生的实际需求就可以得到有效满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即使原先基础不好,学生们也能掌握初步的器乐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

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后现代课程观的冲击和影响,而我国通常是分科设置音乐教育课程的,这样就无法跟其他的课程和学科进行联系。要知道,器乐教学中,无论是中外作品、传统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会有涉及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科学地整合这些知识,将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给有效清除掉,从而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过来。要创新高校器乐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口传心授等教学方法外,还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运用过来,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音乐教学手段,奥尔夫教学法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方法注重对音乐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个性等的大力培养,将学生的本能激发了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参与作用,通过引导,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和能力。此外,还需要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组织互动课堂教学等,提升教学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元化改革高校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可更好地培养全面的音乐教育人才,将高校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出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积极创新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园园.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的多元化改革与实践探讨[J].大众文艺,2015,2(10):55-57.

[2]初征.前轮高校民族器乐课程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3,4(11):99-101.

[3]张春菲.浅谈音乐多元化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J].金田,2015,4(10):144-145.

第12篇

关键词: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94-02

一、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音乐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主要依据学生高考文化课的成绩,并没有进行术科考试,忽略了对音乐基本素养的考察,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训练,唱歌、弹琴、舞蹈等技能水平几乎为零(有的也是考前突击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在音乐基础上的参差不齐,对此后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以定西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1年之前招生情况),据统计,2011年之前招生生源多为三职生。进校后90%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为零,更谈不上认同或热爱。在录取时没有经过任何技能测试和必要的面试,由于没有任何艺术基础,使他们对音乐类艺术课程从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情绪,而要通过三年的专科音乐各科教学,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综合音乐应用能力,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我所带教学班级(学前音乐方向)视唱练耳课,由于课时量少,学生音乐基础差,有些学生甚至不怎么识谱,集体授课形式下的视唱练耳课受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进度迟缓,无法真正做到根据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选择合适的视唱曲目和听觉训练内容。一学期下来,由于学生程度差异较大,学习中缺乏必要的灵感和接受能力,部分学生视唱能力提高极慢,在音准、节奏、速度、及音程、和弦的把握上很难达到要求,正常的教学进度很难保证,难以因材施教,因此无法突出高师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由此可见,学生的状况反映出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也是目前高师学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构建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而目前多数高师课程设置方面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体系的理论课为主,片面强调理论环节,错误的把重心放在了培养理论型和科研型人才方面,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没有分析和研究实际需求新形势下新型的幼教人才,导致学生读完三年甚至四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只能动笔不能动手,且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从根本上满足不了幼儿教师所应具有的“百科全书”式的专业能力和艺术技巧。笔者曾经在2009年8被定西市市立幼儿园聘请担任该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的评委,考生之中一位面试的女生,在钢琴即兴弹唱环节时,只用一只手(右手)弹琴,且磕磕巴巴,弹的曲不成曲调不成调。考试要求即兴弹唱,弹不行,唱就更不行了。该生在其它考试环节(唱歌\舞蹈\美术等)也很不尽如人意。跟其他考生相比较明显处于劣势。据了解该生是某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是该校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毕业。由此可见,这种重理论忽视专业能力和技巧的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很难获得幼儿园的青睐,就业几无可能。也反映出课程设置脱离幼教实际,缺乏专业特色。虽然只是个例,但却反映出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课时量严重不足

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在所有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不够,无法贯穿学制始终,通常情况下实际学习只有两年(有些课程只开设一学年)。而我国高师学前教育班级人数普遍在30-40人,每周仅仅是最多不超六节专业课的总课时量,包括基础理论、歌唱练习、视唱练耳、钢琴教学等环节,课时量有限,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巩固所学的基本技能,更无法保证新知识的接受。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也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像音乐专业学生一样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音乐艺术学习和训练。对从高中毕业入学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讲,一方面,钢琴等操作性技能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吃力,再加上学习时间十分有限,致使技能水平有限,直接影响了其施教能力。另一方面,师资的配备也有限,一个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技术的讲授与纠正,乐曲演奏的分析与指导、即兴伴奏,一对一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故要严格控制师生比,把握好招生及师资配备这一关也极为重要。

(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高

从以往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及笔者现在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得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并不高,学生普遍反映,教师上课比较呆板、严肃,对学生要求不严(上课时学生听不听讲,只要不打搅老师正常上课,对不听讲的学生,教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讲授内容陈旧、难度较大,课内课外与学生交流较少,教学活动单一,缺乏趣味性。另外学前教育学院中的音乐教育体现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师范性”,据了解,多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专业的音乐院校,所接受的都是学院派的音乐教育,毕业后直接任教于学前教育专业,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和特点,更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及岗位要求,在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时仍旧沿用着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模式。而音乐学院的是培养钢琴家、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等比较“专”,且注重“技能”培养,是一种重技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显然不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背离了培养学生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综合能力强的初衷。因此要求这些教师,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当今社会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潜心钻研专业,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授课能力及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以及健康的心里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学前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科研与创新,绝大多数教师静不下心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更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更简单的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同时也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要让教师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新的科研意识,即: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二、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正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科学构建学科体系、优化生源、注重技能与实践的教学效果,加强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素质,以满足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需求,笔者作为一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希望以上提出的关于高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能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的广泛关注,能更好的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迎来高师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