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的重难点

初中化学的重难点

时间:2023-06-22 09:3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的重难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建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是人类利用知识改造物质世界,获得生活提升的一种手段。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应该说化学是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对化学仍然兴趣淡薄。我们要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症下药,将这种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本。真正培养好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精神和化学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浅见。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上化学的前提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明了师生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指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分享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奏出健康积极的音符,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教师只有与学生心与心相通,学生才会产生信任感,才会在学习生活中把教师作为可以依赖的对象,才会迷恋上其所教的学科。教师在做学生知心朋友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建立自己的教师权威,让学生因为教师的崇高人格、渊博知识、丰富阅历而产生崇拜,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才能让亲其师而信其道成为一种可能,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产生浓厚兴趣。要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树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学生的中心地位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要真心维护,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活用幽默语言,增加化学课堂的吸引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元素符号、概念、公式等有些枯燥,而且难于记忆,背诵这些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记忆疲劳,如果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能语言风趣,态度亲切,自然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巧用顺口溜绘声绘色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氢气莫等闲,屏气观察再加热,反应完毕冷却后,停止通氢(气)为结束;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警醒的语气,引起学生关注。接着实验的前两步按常规操作,后两步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当学生看到试管里的氧化铜颜色变为红色后又变为黑色,都惊奇不已,寻思之余,又为反应就给(你)“颜色看”而感悟深刻,并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顺序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些化学知识的传授通过幽默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从而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三、利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让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已渗透进生活的各个角落,当学生能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时,学生会为自己的才能而感到自豪,因而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此外,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清洗?将学生思维引导到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来,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实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验证化学现象,掌握化学反映过程的有效途径,因为化学实验的易操作性,直观性,化学结果的出人意料性,化学现象的新奇和刺激性,学生往往会感到趣味无穷,是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直观、形象、真实等特点,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只有对对某一项事物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多的关注点。化学实验常常将学生带入启而未徘的状态,从而让他们产生疑问,继面产生解决疑问的探索心理,这时提出的问题的有价值的。例如,某学生在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气燃烧的火焰呈淡黄色,而并非书中所描述的淡蓝色。学生针对此现象,提出问题:氢气燃烧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氢气燃烧的点燃方式和点燃条件与氢气燃烧颜色有关系吗?所以,实验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

五、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消除化学难学的畏惧心理

学生一般认为化学难学,化学元素符号难以记忆,化学公式,化学原理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学习化学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佳,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很重要。化学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往往似懂非懂,对原子结构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的关系始终搞不明白,这时化学教师要用形象的表述说出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中电子数的变化情况。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可以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每节课有意识安排一些学习中所涉及的元素符号,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熟记的目的。突破重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化学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保鲜。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重视实验教学,突破重难点,初中化学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神奇殿堂,学生又怎会不情动于中呢。

【参考文献】

1.李玉松: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20.

第2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实践探讨

0.引言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化学对于认识新事物帮助很大,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大有助益,对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影响巨大。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就会使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化学。导学案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推动初中化学的新课程改革。

1.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导学案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关键。首先必须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会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其次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导学案中同样需要注意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发挥出导学案的作用,提升初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1]。导学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二是在策划问题时要注意阶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通过这个问题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按照上述方法编制导学案才能发挥效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达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

2.导学案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应用

2.1自学与讲解结合

在初中化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对应的章节,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找到对应的课程内容。然后教师传授给学生方法,按照导学案初步提示学生,但是不能直接给出结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与同学讨论,将学习难点找出来,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笔记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可以轻松带过。这样就可以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一些简单易学的内容,例如分子、原子核例子这三种微粒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学,而排水法、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气法内容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实验才能真正了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并讲解[2]。

2.2探究与讨论结合

导学案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学法。教师让学生理解化学教学内容之后,可以提取导学案里的问题,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适当补充即可,若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教师可以提问其他学生说出漏掉的内容[3]。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最好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自我肯定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去掌握知识。例如“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却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这句话,内容看似矛盾,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师讲解后可以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举出对应的实例,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2.3点拨与思考结合

点拨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解说,学生自主交流中肯定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收集好这些疑问,然后认真讲解。同时还要结合引导方式,让学生在聆听讲解的同时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比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习难点,这需要学生自己多思考、多练习才能得到提高,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要以引导为主。

2.4反思与练习结合

编制导学案的时候也需要附带练习题,在知识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完成练习,借此来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消化所学知识点,及时讲解学生的困惑,让所有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这就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4]。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在那部分存在知识盲点,随后可以针对盲点进行重点学习,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化学学习体系。例如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这个方程式,教师可以代入具体的金属和氧气含量,让学生算出最终的结果。如2Mg+?=2MgO,3Fe+2O2=?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练习题,让学生举手回答。

3.结语

导学案不仅能打造高效课堂,还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初中化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对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不二选择。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导学案展开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在新课改浪潮的引领下,导学案能够提升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也会愈发突出,广大教师都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召芳.利用导学案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34(05):18-19.

[2] 张圣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18(03):21-2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插图;化学复习

教材插图历来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种类、数量更加丰富,插图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充分利用插图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整合复习思路,理清插图系统

初中化学的考试是为了考核与检验初中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教师在化学考试前带领学生复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增加学生考好化学的把握。无论是深入理解和认知教材中插图,还是利用插图的作用来提高化学复习效率都需要学生能看会看懂这些化学插图。也就是说,利用书中插图提高复习效率也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化学功底,能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在复习时更需要学生有清楚的复习思路,能将化学课程内容整理成清晰的复习脉络,将插图、理论、实验等都包含其中。理清化学教材中插图脉络的方式:按照插图类型给插图分类;按照与插图对应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分类管理等。

二、认真分析图型,建立图文联系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纯理论和纯概念的内容,这些内容学习时不易记忆且复习起来也比较麻烦,看得久了便会产生枯燥无味之感。但是如果在复习时能将概念问题、化学式等问题都与教材插图建立联系,插图与概念、规律相互印证记忆起来会更加容易。

比如,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时,可以将与发现氧气的拉瓦锡头像插图与研究空气成分插图与空气、氧气的相关概念联合在一起记忆,将制取氧气插图与氧气性质、氧气制取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整体记忆。这样让学生看到插图时就能想到相关的化学常识,看到某一物质性质时也能想起与之相关的实验图形。还有在学习分解反应方程式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现象,会演示一些用水电解器分解水的实验。这个实验只是初中化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学过之后容易忘记,但如果教材上能配有清晰的插图,学生复习时看着插图也能回忆起实验的相关内容。这个实验需要记住的重点有:(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2)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 :O2=2 :1 (3)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三、发挥书中插图的“思维导图”作用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世界记忆之父东尼?博赞提出来的。这个思维导图既是一种便捷的笔记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复习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让化学基础知识点与插图建立联系,二者交叉并行或者分层递进。学生复习时还可以借助插图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升学习效果。化学教材中插图数量繁多,而且每一章节中的插图都与该章节的课程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好符合“思维导图”的概念。发挥化学教材中插图的“思维导图”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中化学概念。

四、利用插图拓展知识面和思维模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材中插图的类型丰富,插图的绘画形式也多种多样,这样的选择能让化学元素、化学概念被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此外,不同类型的化学插图还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开拓思维大有帮助。比如,教材中的化学仪器插图、实验装置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的实验器材等。化学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流程、方式,还有正确分析化学实验正确与错误的方式。

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插图数量更加丰富,每单元、每小节的课程中都有清楚详细的插图,利用插图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对化学知识及化学反应的记忆和学习也更加灵敏。例如,初中化学《制取氧气》这一课中便配有氧气制取的过程插图,再配上标识指示出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氧气制取实验。还有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尘爆炸等实验课程中也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图中表示明显、清晰,学生在学习时不用看实物也能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实验注意事项有深刻印象。而且在图形、图像的形象化教学示范下,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能力也都有所提升。

五、利用插图,加深学生对化学重难点的记忆

在理论学习中图文结合的方式有助于突破重难点问题。初中化学中并无太难理解的概念问题,但遇到实验或者化学方程式运用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时同样可以运用教材插图进行深化理解和记忆。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能生动地反应化学元素以及物质的化学成分,使教材中化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简明,具有化繁为简的效果。

六、利用插图,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复习

人们在认真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便会有所提升,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时也是如此。化学教材中的插图有很多与化学名人、重大的化学历史事件有关的图片。这类插图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意义,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愿意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化学学习和复习。

教学实践早已证明,利用书中插图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化学复习的实践过程也充分证明了利用书中插图有助于提升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能够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的魅力.

一、巧用探究实验,引入化学世界

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动手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些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进而无法顺利地进行实验.或者是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态度不端正,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不高.因此,教师应当力求改变现状,通过探究实验去展现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当让那些对化学学习有较多困难的学生为一组,其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小组成员要轮流发挥作用,尽好自己的职责.这样,能够避免这些学困生在学习化学探究实验时总是被那些好学生的光环所影响,当他们在探究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大的时候,就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了.例如,在v“仪器认识与使用”时,难免出现意外情况,如试管炸裂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为什么试管会炸裂?然后指导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试管炸裂的情况再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这样,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意外不一定是坏事,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实践价值,提高化学的魅力.

二、善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习领域

在初中化学知识结构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定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验,开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化学的魅力.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实验进行学习.一是白磷燃烧实验.在教材中,为了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一般只会用到天平作为工具,由于天平灵敏度等问题,需要称量时间较长,课堂冷场,学生感觉无趣.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电子秤来帮助实验.二是镁条燃烧实验.镁条燃烧实验测量数据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这一事实,引起学生思考,进一步辨析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实验过程拍摄成视频,作为一个教学素材,为以后学生的复习巩固提供参考资料.有一些耗时长,成功率低的实验,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法达到直接实验的效果,如电解水实验、粉尘爆炸实验.有些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用智能手机拍成微视频,到课堂上展示,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么简单,重要的在于进一步凸显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创新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思维都有重要作用.

三、强化实验操作,提高化学技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利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项操作来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初中生在开始学习化学的时候,适应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当他们适应了化学的学习方式之后,他们对待化学的学习态度也会慢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以后的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实验素养.通过强化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实验,增加对化学的认识,提高化学的魅力.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验之前的指导,防止发生危险和意外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将实验过程的每一个操作都完整、全面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敢于尝试.只要掌握的方法是正确的,就可以去动手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够保证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化学魅力.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对于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将每一步实验操作展示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过程模仿每一个操作动作,从而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印象.这样的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初中生高效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展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初中化学的魅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知识.

第5篇

1.帮助学生应对中考;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不少地方的初中教师迫于升学压力,过于重视第一个目标,而忽视了第二个目标,不知不觉地打击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局限于自身经历,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没有任教高中的经验,对学生日后进入高中要学什么、怎么学知之甚少,所以第三个目标更难以完成。而不少高中教师也缺乏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了解,不清楚一些初高中边缘知识掌握的细节和程度,发现学生在较多知识上达不到预计要求,以致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的顺利达成。不少学生因为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高一一开始感觉化学理解起来困难,考试成绩更让自己倍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丧失了对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严格来说,初中和高中的教师都有责任。在此我试图从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学生习惯、教师心态、细节处理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

站在初中教师的角度上,我针对高中一年级上半期的一些知识点,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的安排:

1.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在初中应在学生学习到复分解反应时自然归纳提出。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升降,本质是电子的转移。高一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解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化合价的掌握是重难点,在初中化合价也是最难理解的知识点之一,而按中考要求,学生只要会使用化合价写化学式,以及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对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甚至不会考到。部分学校的教师就只安排学生死记硬背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专门练习这两种题型,而忽视了让学生知道这其中的本质联系。我们在处理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不妨稍微加深一点,将1―20号元素的化合价和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联系起来,理解记忆。另外除了教材安排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外,我们还应补充有关共价化合物形成的知识,这样学生在高一时理解该知识点就会容易许多。

氧化剂和还原剂与被氧化和被还原关系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有提到,但不是重点,而且平时练习和考到的几率都较小。教师可以注意强化学生熟悉该知识点。

2.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的概念和离子的形成过程,该知识点在初中有介绍,在高一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知识准备。因此我们在初中教学时应在此处对学生做好透彻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判定在高一是难点,在初中的对应知识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定。我们除应要求学生掌握通过交换成分看有无水、沉淀、气体的方法判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对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题目也有较高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按照我们总结的要点做这类题目。

3.第三章:物质的量。

建立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和思考方式是此处的难点。我们在初中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关系之外,还应该多注意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关系”来表示,训练学生用“粒子个数”来思考的模式,为以后打好伏笔。

在这一章开始,教师应要求学生根据新的关系和格式完成计算题,如果初中教师在教学生按质量关系计算的时候不是要求学生死记格式,而是理解方程式的比例关系的话,在这里的格式更新就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4.元素周期律。

在初三教材里,对元素周期表有简单介绍,历年中考几乎没有考到。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可以把周期和族的排列的内在联系当作了解内容介绍给学生。

对于周期律,初中生掌握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有关系,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记忆,它其实是学生在化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知识,尽管在中考中属于不要求的知识点,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它。

二、学生习惯

根据心理学原理,初中学生的是非观处于消极逼罚型到自我理性型之间,学生的课后落实,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处罚威胁,一方面也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在化学新开设之际,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求学生对所犯错误能做到自行订正,并且强调订正以后的纠错。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以后,学习效果比教师全批全改还要好一些。

三、教师心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看得远一点。现在的初中生绝大部分要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中考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化学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多想想初三这一年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一年的重要地位,在完成中考要求的同时要兼顾学生未来的学习。

四、细节处理

化学学科内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具有阶段性,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的思考模式。因此初中教师在平时用语上,对于这些问题上应该多用一些诸如“在现阶段”、“在初中时期”等的语言,而不用一些过于肯定的语言。

在近年来的新题中,出现了不少用到高中知识的信息题,学生在做这些题目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化学知识的延伸埋下了伏笔,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好奇心被启发,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不妨把知识再延伸延伸,把他们能够弄懂的新问题给他们作简要介绍。

上述是我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和遗漏,敬请同仁赐教。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 化学教学 互动式 教学法 运用

初中化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化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初始阶段,作用重大,因此,必须要不断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的模式,探索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途径,从小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全面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为高校储备高素质的化学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找准互动式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法的优势,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

一、精选互动节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叙述性内容较多,比较不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认真安排课堂教学,寻找并创设问题情景,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实验因为有毒有害、成功率低、易燃易爆、实验室条件等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演示,通过数字录像等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做到清晰、准确展示一些实验,而且还可以重复播放、反复观看,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思考或问答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高校对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比如,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一节时,用“浸湿酒精的手帕烧不坏”的小实验引入,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互动教学的实效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要转变化学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比如,为了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采取分组教学实现有效互动。首先,每小组成员成绩好的学生和后进生各占一半(分成A层次和B层次),每一小组都处于相同的起点。其次,选定组长。不一定组内成绩最好的是组长,而是要选出热心、勇于发言、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当组长。在组内选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明确分工。第三,引入竞争机制。每小组抢答问题,A层次组员答对加1分,B层次组员答对加2分。这样,每组都尽力帮助B层次同学多回答问题,成功实现“学生教学生”的目标。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通过教学互动,使全体学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化学深层次探索。推动互动式教学,还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牢固树立学生的置疑意识。尊重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三、活用互动方式,拓展化学教学的空间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对象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一是精选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二是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一般可分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三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师逐一向学生抛出,学生广泛进行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注重初中化学互动教学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延伸扩展。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拓展”多方面构建开放式课程教学新体系的模式,激发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计算机进行的网络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选择、获取、分析、加工、等信息能力是极有帮助的。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宽展的知识视野,从而使学生学得了许多原本课堂上和课本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在有限时间内快速阅读的能力。

总之,通过精选互动节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互动教学的实效,活用互动方式拓展化学教学空间,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法优势,一定能够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化学用语;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90-01

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符号不仅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好化学用语而对化学失去兴趣与信心,使得成绩下滑,甚至从此放弃化学的学习。所以,学好化学用语成了学生学好化学第一关。

1.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这样既巩固了元素符号的知识,又为学化学式做准备。并提出根据物质的名称尚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表示物质组成,为学习和研究带来方便,进而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为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再用形象图式描述原子、分子的变化过程,同时用元素符号及其组合与之对照,这样就做到了“名”与“实”结合,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形成化学式概念,也就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奠定基础。

2.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如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描述为:一写二配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使学生不感到困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教师还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其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同的同时,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注意用化学用语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解开学生心目中迷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学习元素符号可要求学生观察各种瓶子上或包装袋上的标签,如看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钾离子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速率变快,而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影响智力发育故有智多锌,人摄取铝过量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这样,学生听得快乐、记得轻松。

4.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1培养收集材料的习惯。化学用语教学中,任何问题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材料,其收集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结合教学内容加以介绍;二是从网上或到图书室(馆)查阅;三是报纸剪贴或摘抄。要让学生把元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表示出来,并按学生自己确定的某种标准分类。收集资料其好处是:养成良好习惯,把化学用语的知识整理得有条理;巩固元化知识,准备了启导学生去探究规律的第一手材料,有了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

4.2有计划地分散重难点。教师要采取一些超前的教学措施,根据教材的内容,从第一堂化学课开始就渗透化学用语,有计划地分散重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让学生平时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在认识过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4.3将练习与反馈有机地结合。要指导学生逐步熟练,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教师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条件、箭头符号的表示都必须强调规范,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应将练习与反馈有机地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4.4多元评价,培养习惯。要采用多种方式及时给予评价,如学生课堂交流答案、分组赛、教师抽查等,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化学用语规范书写的习惯、联系实际注意应用的习惯,检查错误的习惯、收集资料的习惯、遇到问题自己寻找合理方法适时解决的习惯、定期复习的习惯、整理归纳的习惯。

4.5学科渗透,知识整合。教学中注意与语文、生物等各科的联系就能使各科的教学互相促进、各科知识互相渗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例如学习化学式之后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根据CO2、H2O、O2的组成讨论光合作用得到的有机物由哪些元素组成。

总之,对化学用语的教学,教师要通盘考虑,精心组织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化学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因为化学课本包含着多种知识,且很多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创设情境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化学;情境创设;教学

情境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可以将学生有效带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得教学更为高效,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已被普遍引进到各大高校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将情境教学引入到化学课堂,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了有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化情境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采用有效提问的方法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学生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情境想象、思考,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之中。例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入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究,积极发挥自己的大脑智慧对问题进行探索,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氧气?”,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有效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融入化学教学中,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抢答,“平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医疗急救”、“燃料燃烧”等。通过有效提问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以后,教师就可以接着向学生讲述氧气的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学科化情境教学

所谓学科化的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本内容相契合,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里面包含着多种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酸和碱》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当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进行鉴别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准备好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比如准备好盐酸和硫酸,并让学生对它们的颜色、状态进行观察,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每一个步骤都准备好,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这样根据课本内容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了解的更为透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初中化学教学成果显著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

生活化情境教学是目前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通过生活实际当中的事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创设生活化情景进行化学教学十分有必要。例如在学习《盐、化肥》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一些自己经常见到的盐,可能学会回答食用盐、苏打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NaCI,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2CO3,通过生活当中的实际事情让学生的记忆力更为深刻,使得学生可以快速记下这些化学公式。教师也可以多给学生补充一些例子,比如医疗山的生理盐水、盐湖、盐矿等,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投入到化学教学的课堂之中。

四、创设实验化情景教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都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才能让学生对知识了解的更加透彻,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并创设实验化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了解化学的奥妙,让学生自觉的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例如在进行“燃烧的条件”这个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棉花分别站上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然后得出结论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将乒乓球和滤纸各剪下同样大小的一块,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燃烧条件之一是要达到着火点;最后将烧杯盖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形象,得出结论燃烧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详细的了解关于燃烧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将化学知识了解的更为全面,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创设多种情境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初中化学教学更高效。

作者:吕杰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课堂教育

一、激发兴趣学习法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 第二外语” 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和现场教学法等。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优国忧民的崇高情怀;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逖“不扫清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三.重视初中化学概念的导入和形成过程

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化学概念成了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新课标一方面强调“化学概念的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减了一些具体定义性的概念,降低了对概念定义的记忆要求,那么化学概念的定义到底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才不过分,化学概念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算符合要求,我拟就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弱化概念的定要求,降低建立概念的门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组织化学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和原有概念教学的定势。如元素、化合价等概念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进行元素概念的教学时,应注意按照的要求和教材的呈现顺序逐步进行深化,切忌一步到位。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先引导“元素”此时的“元素”反作为名词,用来说明物质的组成,也就是只要求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元素以”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然后再通过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以及对物质微观构成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元素。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建立概念的切人点。初中化学新课程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身边的现象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都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切人点。如,新课程关于酸碱概念的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El常生活中熟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基础切入的,然后再通过常见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溶液PH的测定等实验,扩大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酸碱的概念。这与传统的酸碱概念教学具有很大差异。一方面,由于新课标中已删除了电离的概念,因此教学中也就不能再沿用老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从电离的角度引入酸碱概念了;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标只要求学生从性质上了解酸碱概念的内涵,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身边及生活中常见酸和碱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加深对酸碱性质的了解,强化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总之,对酸碱概念的教学,既没有必要给出严格的定义,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扩展和演绎。

结语: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和基础阶段,它与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通过演示实验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佳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的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期刊论文]-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08(11).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措施

当下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久,但是其中很多都还是停留理论阶段的研究,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还很少。其实这部分的内容是需要教师从实际的工作出发来提出具体的见解的,要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让教学方式更好地与初中化学学科内容进行贴合。

一、当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化学学科是理论和实验这两者共同来构成的,理论是实验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实验,那些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初中的课程设置相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可能都会选择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自然也就很难对化学这样的学科有兴趣。

例如在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化学实验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明白实验是化学学科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特别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而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分的限制,但是对于基础的化学实验守则应该明确强调,因为这关乎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实验的正常安全操作,一定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适当的范围之内给学生一定的自,让他们发现化学实验的有趣之处,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课兴趣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发现化学的魅力,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1.整合教材,有效备课

有专家提出: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前提。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初中化W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重视备课工作。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既要熟悉教材内容,又要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想办法把难点化解。比如稀酸的化学性质有好几个,很多同学不清楚,那教师就应该重点讲解酸和碱、酸和碱性氧化物的反应,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即可,对于酸和某些活泼金属或者某些盐则在后两章再重点讲解,可能这样对于碱的学习也会有帮助。备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备课,比如化学中重要的微粒观,分子原子概念性质若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微观粒子模型、多媒体课件、图片等,通过形象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惊叹于微观世界的奇妙。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对初三同学来说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但第一、二章的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就可能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化学回归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分散系,很多同学也有困惑,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将食盐、糖、油、面粉等带入课堂,进行溶解观察,也可以结合勾芡、自制豆浆等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些分散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爱上生活、爱上化学。

3.探究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的理论知识本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才得出来的,而且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沪教版化学书上有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那怎么利用好这些实验,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呢?比如氧气制备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制取氧气时,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药品让学生选择,说明理由。然后出示方程式,让学生结合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已有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自己搭发生装置,这就比按照练习册中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来得好,也能为今后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及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基础。

4.以励促学,获得成就

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如果学生上课走神,就请他回答一个问题或示意一个眼神,给一次轻触(摸摸头或拍拍肩)等;如果学生上课回答不出问题,少罚站,可以将问题分解,由易到难慢慢点拨,让其弄懂或回答对了再坐下,学生可能就不会那么尴尬,反而成就感满满了。

新课改下,过去的教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状况

了。所以改革是所有教师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提高我们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关键。以上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我们的教学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 实践探索

初、高中属于两种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注重形象思维,高中培养逻辑思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一后,对化学教学产生了不适应,严重的产生悲观失落情绪,学习信心降低,这给高中化学学习造成了障碍。有的高中老师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不顾及学生的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学生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对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我认为,如果初中化学教师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注重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适当加深初中的部分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知识点,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高一化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原因分析

1.教材体系和内容有差异。近几年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初中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包括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如溶液部分,原来为一章内容,现改为一节)。初中课改教材注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都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更注重于探究性思想的培养,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而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调整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有所不足,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一些脱节现象,这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中生的继续学习。相反,高中化学内容概念多,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物质的量、物质结构抽象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2.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同。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不少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而高中教师缺乏对初中教材的了解,在教学时没有进行衔接和铺垫,常常为高考而赶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有的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没有主次和重点,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习方法有差异。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等学习巩固时间较长,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这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许多高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索

1.初中教师应熟悉高中教材的内容、特点。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不少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如果教师弄清哪些内容属于初中介绍、高中深化的内容;哪些属于初中不学、高中要用的内容,并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学习高中教材作好铺垫,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初中介绍、高中深化的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的构成,离子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电离,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钙,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物,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实验基本操作及气密性的检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等等。这部分内容就是教材的重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初学时,教师就应强调它们的重要性,讲清重点内容的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引导学生给以足够的重视。另外教师在讲重点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重点问题有较透彻的了解和较好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扫清障碍,弄清原理。但要切忌学习新课时把教材过度深化和延伸,尽力向中考靠拢,因为学生承受能力有限。可在总复习时深挖教材内涵,使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2.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思维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真正做到落实。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保证这方面的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注意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又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讲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该讲的内容要讲到位,把握好“度”,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新的科技成果等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学以致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内容的表述上,教师应注意改变单纯对概念的灌输,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实例出发,注意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训练他们通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避免高分低能,以顺利过渡到对高中化学的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化学计算能力是分析、综合、判断、应用等多种能力的反映。在初中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着手于对计算格式的强调,解题思路、步骤和方法的指导,计算题型的归纳。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统揽全局,胸中有数,依据认知规律恰当地设计教学程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总复习中对于计算题,我们一方面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计算技能,另一方面应建立能力训练体系提高计算能力。计算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指对规范化的解题步骤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把握住基本计算类型,力求做到熟练掌握。建立能力训练体系提高计算能力,一是审题训练,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细心读题、慢审题,标出关键字词,挖掘隐含的信息,找出解题方法,然后快速答题。二是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法的训练,增强解题技巧意识,选择最佳解法,快速而正确地解好题。切忌题海无边,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

4.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并从实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化学的灵魂。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离不开对实验教学的加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过程,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了各种问题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兴趣活动小组有定期的活动时间,应作重点培养,激发尖子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化学学科的骨干、其他同学的表率。2008年的毕业生中,我校有几位学生化学成绩优异,在高二就被选拔参加全国化学竞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实验教学贯穿于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实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海廷,谭华.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反思.中国教育创新,2007:22.

第12篇

关键词 微课;初中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09-02

1 前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化学学习情况。但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反映所学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微观,因此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很难理解,致使化学成绩不理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模型展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不佳。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微课。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零碎知识系统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捷。

2 微课和初中化学的特点

微课特点分析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1],是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微课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微时间。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中每个视频时长以5~8分钟为宜,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也说明了短时间的教学视频更符合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微内容。微课中每个视频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少,一个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甚至一道试题,主题突出,能让学生集中精力理解一个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掌握相关知识系统或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

3)微资源。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因此,微视频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在网络作为资源传播,但由于视频的时间短、包含的内容少,决定了其所能提供的资源也是“微量”的,师生无论是网络在线观看,还是下载保存后反复播放,都可以作为他们观摩、反思或研究的资源。

4)微情境。微视频中的内容虽微,却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它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包括教学素材、知识讲解、反馈练习等,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教与学情境,既能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初中化学特点分析 初中化学特点分析包括初中化学知识特点分析和初中化学教学特点分析。

1)初中化学知识特点分析。初中化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知识,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基础性较强,但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学生知道什么是水,但无法理解一体积水中包含无数个水分子,水分子又包括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中还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中又含有质子和中子,这些在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的认知。微观想象力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需找到微观物质与宏观世界之间的桥梁,将微观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宏观化,能用现实中的事物解释微观物质。

2)初中化学教学特点分析。化学是初中毕业班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习新的学科知识,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教师的挑战。初中化学教材虽只有两本,但涵盖的知识体系结构庞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科素养要求较高,书中有大量的课堂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这些都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不适宜采用微课的形式。但九年级化学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精选一些适合采用微课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则能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则还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结合途径

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化学成绩,使化学课堂教学焕发生机[3]。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的结合途径主要有三种,包括微课与化学抽象概念的结合,微课与化学实验的结合,微课与化学复习课的结合。

微课与化学抽象概念的结合 在初中化学知识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化学模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解读,若无化学模型,则需要教师具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能力。但毕竟不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真实接触的事物,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正在形成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识记时死记硬背,应用时也多是生搬硬套。这与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改革后的中考化学试题命题原则极不相符,造成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可以循环播放[4],使学生避免因一时分心而造成对化学知识理解断片的影响,让他们不仅能直观理解抽象概念,且课下能反复观看巩固不足。如“分子与原子”知识教学,在课堂上安排一个6分38秒的微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

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水切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水、水分子、水原子之间的从属关系,明确不同种分子性|不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这一原理。

其次,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区别,明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总结出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

最后,给出几种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判断正误,以巩固知识;安排相关练习,让学生牛刀小试,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在一个教学视频中,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时视频中还会出现知识的拓展或延伸,为部分有剩余精力的学生提供提升的空间。

微课与化学实验的结合 实验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物质某些性质的理解,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为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光彩。但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教材中所有的实验,不仅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方面存在困难,教学时间也无法满足实验课程的要求;且有些化学药品含有剧毒,存在很多潜在危险,致使有些学校不得不放弃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微课的应用能很好地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熟悉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掌握所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要点等。有些化学实验有很多烦琐的步骤,有时其中一个步骤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便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缩短等待时间。如“铁钉腐蚀条件的测试”,这一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在不同的课时进行同一实验又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连贯性。因此,在进行这一实验时安排的是微课教学。视频时间较短,只有两分钟,但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直观地观察铁钉腐蚀的过程,了解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铁钉的腐蚀,总结出腐蚀的铁钉是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盐水可以加快铁钉的腐蚀。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亲眼证实了知识的真实性,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微课与化学复习的结合 微课的主要用途是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的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5]。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使用微课时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学习或教学,帮助自身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复习中。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复习一个系统的知识点时,教师讲解和书写大概需要10~20分钟,而初中生的注意力则很难集中10分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有些学生还会对某些知识点不理解,如果教师重新讲解,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会使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控制时间,则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在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还可以反复观看。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还把相关的资源进行连接,方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如在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安排一个7分36秒的视频,视频中不仅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还包含有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以及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书写,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设计的练习也是囊括整个学年中有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个系统的认识,且能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 结语

通过前面的讨论不难看出,微课的特点和化学的特点决定了两者之间整合的必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微课,能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化学抽象概念具体化,弥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让复习更加系统化,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体现;而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则能把微课的教学优点放大,最大限度实现微课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5):50-51.

[2]陆亮.因需而“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5(7):32-35.

[3]徐忠翠.微n:让初中化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J].考试周刊,2016(47):147.

[4]俞增荣.初中化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与反思[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6):15.

[5]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