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3-06-22 09:3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环境保护;污水回用;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11-02

0 引言

根据国家的相关资料,对城市污水的定义是,包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污水、用于工业建造的污水、部分被污染的雨水、及其他污染过的水的总称。对于污水的最终处理有几种措施,其一是将其回归自然,其二是经过化学处理,进行资源的二次利用,其三是运用隔离技术。

1 城市回用水的需求量来分析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有多重用途,比如在城市中各种杂用、在工业中有充当冷却水的作用、在农村可以浇灌庄稼、或者接入地下水等等。以下我们做简要的分析。

1.1 冲厕用水量

别看冲厕用水量不大,但累积起来,其用量达到日常用水总量的30%~40%。而且冲厕用水对水质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由于厕所用水水质基本无要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用水,对水质要求也不高,如浇花,家庭打扫卫生用水等,所以采用分质用水具有可行性。

1.2洗车用水量

我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了。拥有私家汽车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因此,汽车的用水量也在逐渐上升。并且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需求,这一部分的用水量还会加大。在洗车用水量中,由于各种车的用途不同、车的污染程度不同等各种情况,用水量也有所差别。所以国家应该从污水回收角度考虑,可以从政策上鼓励汽车用水回用,为回用水开拓市场。

1.3园林绿化用水量

园林绿化用水对水质也没有多少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的绿化面积会越来越大。由于国家开始对环境有高度的重视,各个城市的绿化正在不断的进行各方面的改善,并准备朝着生态城市的目标发展,因此,城市的园林绿化用水量正在不断加大。在十五规划中,上海根据当前的绿化发展。此绿化规划中,到2015年,计划绿化覆盖率达到48%以上。实现十年内我国绝大部分大中城市,实现绿色城市规划,实现居民出门每500m就有一个公共的绿色带。

从以上的各种统计中,可以得出园林绿化用水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有必要将这部分用回用水代替,以此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现状。

1.4浇洒道路用水量

城市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设施。需要对其进行公路的维护和修理,来保证公路可以正常使用。每个地方的公路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比如城市的自然环境、空气质量、公路的主要用途等等。城市道路用水量极大,并且城市道路用水水质要求不高,通过污水回收加以处理即可用满足城市道路用水的水质要求,因此,浇洒道路用水,具有很大的回用水市场潜力。

1.5洗车用水量

国家在对用水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比如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了汽车用水量的标准用水量。当前汽车市场越来越繁荣,由于人们购买力的增强,很多人都拥有汽车。单从洗车用水水质分析,可以具有不同,根据车辆的通途,城市道路面等,选择的冲洗方式和水质要求也具有区别。

根据以上的这些分析,在城市各个方面的用水,很多对水质都是没有要求的。比如冲洗道路用水、洗车用水、园林绿化用水等等。这些对水质没有要求的用水量占到总的用水量的一半。而城市中往往将水质比较好的用水,用于这些方面,这就对水资源形成了浪费。因为这些水可以用费水来代替,或者对视进行二次循环利用。为了充分节省水资源,可以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进行第二次利用,用于城市景观用水具有巨大的可行性。城市景观用水量极大,建立城市污水回收系统,对节约城市用水具有重大的意义。

2城市污水回用系统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2.1从城市规划方面

在城市的规划方面,由于规划的科学性,城市区域的功能能够很好地体现,进而使城市的功能越来越得到最大效用的发挥。并且,在城市的建筑方面,因为地域的不同,因此,市内的各种建筑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位于北京市的中心,用地面积达103.76ha,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商业和办公。其地理位置向西毗邻二环,向东延伸到太平桥大街。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规划区的建筑物基本都属于高层建筑,如写字楼,酒店等等,这使得这些区域的水资源水质要求相似,因此这些区域用水统一处理水资源具有可行性。

2.2 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背景中,和污水处理这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两者,我们建议在考虑污水的回收利用的同时,还应将城市的各个区域功能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制定一个新兴的污水处理方案。既可以是水资源达到最大程度的使用,不会造成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在水资源方面的投资成本,这样污水工程才能很好地应用于城市的各种事项。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污水回收工程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经济效益问题,并且存在这明显的规模效益因素,污水处理设施的单位投资与单位运行成本均是随着处理水量的增大而降低。

参考文献

[1]周秋霞.我国污水回用现状及技术概述[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

第2篇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量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需要拆除重建,由此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如果直接填埋,不加以利用,不仅严重影响及破坏城市环境,今后必将影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再生骨料应用于混凝土的生态环境可行性分析:

1、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2014年西咸新区正式成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西安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化规模发展非常快,城区面积迅速扩大,预拌混凝土需求量急剧增加,势必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西安地区砂及卵石石主要来自于周边黑河、渭河、灞河及沣河,碎石主要开采于北部泾阳富平及南部秦岭,但是开山破石、河道开采砂石受到生态环境影响,资源越来越紧缺,而预拌混凝土所使用的砂石骨料又严重依赖城市周边生产提供,砂石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西安城市规模的扩大及旧城拆除势必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为生产再生骨料提供了有利条件,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砌体结构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再生骨料既解决了废弃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避免废弃建筑垃圾堆放产生的环境污染,又能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减少砂石等资源的开采量,是解决目前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

因此,再生骨料混凝土是一种资源能源消耗小,对环境破坏小、污染小、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的绿色砼,是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再生骨料应用于混凝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及技术能力的提高,原来的废料如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煤矸石、硅灰等工业废渣不但可替代水泥、节约生产能耗、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赋予混凝土许多优良的特性。从社会利用工业废料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利用再生骨料方面,同样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一是要研究出一套经济适用、能耗低、相对环保的加工方法。

为保证再生骨料的产品质量及产量,再生骨料的生产必须采用专门的破碎机械设备,提高再生骨料的工业化生产,现在这种设备已在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地区广泛使用,并且已在西安地区进行工程拆除现场再生骨料生产试验,有可靠的生产能力做保障。

2、二是所生产的再生骨料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骨料的粒径及基本性能满足再生骨料标准要求,目前破碎混凝土及砌体经过筛分、清洗、分级后颗粒级配、含泥量等主要指标完全满足标准要求,从材料本身性能上为应用提供了依据。

3、三是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再生骨料在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满足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尤其是预拌混凝土必须解决施工性能波动即坍落度损失带来的施工性能变差问题。目前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专业的混凝土生产单位试验手段齐全,技术能力先进,通过不同骨料的复掺、掺合料及外加剂的复合使用,已有能力配制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尤其在预拌混凝土和易性控制,可泵性方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从根本上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打开了最后一道技术大门。

三、再生骨料应用于混凝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再生骨料能否推广应用,除了生态环境及技术方面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即经济上是否切实降低了混凝土材料成本,这是是用户最主要的要求,如果成本高于自然开采砂石,应用则不可能大量推广,从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再生骨料的应用。

1、必须保证应用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比使用自然砂石生产的混凝土材料成本有明显降低,使用单位才有可能去研发推广应用,因此对再生骨料的成本应该进行严格控制,应该将废料环保费用考虑其中以降低骨料成本。

2、再生骨料成本比较稳定,不受政府自然资源限制开采,超载运输等因素影响,因此再生骨料在自然资源紧缺价高的地区可明显降低骨料的价格,也可以降低砼的综合材料成本,西安地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周边开采砂石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为推广应用再生骨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3、国家及陕西省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都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给予免征增值税政策的优惠,同时再生骨料成本应该由当地政府将收取的资源开采、环境保护费用、城市垃圾处理费用对再生骨料生产进行补贴,降低成本,使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效益方面有推广的空间。

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可行性是一个综合因素,需要对许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出台具体政策去支持,以期达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实际推广应用情况总结:

我公司在今年对再生骨料的应用于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主要针对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再生骨料的破碎、筛分后的颗粒级配、微粉含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及空隙率、均能满足标准GB/T25176-2010、GB/T25177-2010标准要求,其主要指标如下:

2. 受破碎砼骨料、破碎砌体骨料及破碎不同等级砼骨料影响,再生骨料的某些性能如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吸水率等指标波动较大。

3. 再生骨料破碎后在杂质如废纸、木屑、草根等分选方面还有待提高,杂物含量较大明显降低了再生骨料的综合性能及推广应用难度。

4. Ⅱ类及以上性能再生粗骨料在预拌混凝土应用方面,力学性能C40及以下等级混凝土采用复掺再生粗骨料可以生产出满足要求的泵送混凝土,对C30-C40宜采用与自然骨料复掺,掺量控制在30%以内时对强度影响不大,掺量过高时强度有明显的下降,对较低等级混凝土可增大掺量,但是也必须通过调整胶凝材料及外加剂用量来保证力学及施工性能;再生细骨料因破碎过程影响,骨料的压碎指标及需水量都较大,高等级混凝土掺加后性能波动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际应用中未使用。由于再生骨料掺加后对有耐久性影响很大,因此有耐久性影要求的混凝土不宜掺加再生骨料或降低掺量后使用,对坍落度损失及可泵性能影响方面,主要还是再生骨料吸水率的影响因素,砼破碎生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明显大于砌体破碎生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应通过工程试验掌握和易性变化情况,必须保证足量的外加剂用量并适当的考虑增加出厂坍落度,同时配合比设计时吸水率大的再生骨料含量尽量低一些。

部分工程应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如下:

5. 再生骨料混凝土材料成本方面,目前以购买试生产的再生骨料进行分析,降低成本有限,但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如果自行生产再生骨料,同时降低一定的垃圾清运费用,争取一定的环保补贴费用可以明显降低再生骨料的生产成本,将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结论:

1. 在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再生骨料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经济效益。

2. 在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方面还需要有施工方的理解一支持,以便使应用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

3. 目前西安市场生产的再生骨料可以推广应用在C40及以下等级混凝土之中,可以复掺也可以单掺,复掺效果优于单掺。对大量应用的C30~C40之间泵送砼,掺量宜控制在30%以内,且宜使用以砼破碎的骨料,对使用吸水率大,容重很小的再生骨料,必须考虑混凝土施工性能变化较大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措施及实践经验做保障。

4. 目前设备技术生产的再生骨料性能可以满足GB/T25177-2010、GB/T25176-2010要求。

5. 通过增加外加剂掺量,提高优质掺合料掺量可以明显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以满足预拌砼运输及泵送要求。

第3篇

1.1设计决策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阶段往往是不被重视的环节,相关管理人员主要将重心放在建设阶段,忽略了设计阶段对绿色建筑形成的重要性,影响了建筑项目的按期完成。在设计阶段中,相关工作人员主要以技术设计及经济控制作为重点。技术设计在设计阶段中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对工程项目的工艺、构造及装置等多个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对工程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决策阶段是根据决策的内容将绿色建筑中所需要的投资项目逐一列举出来,为建设项目的科学投资提供可靠稳定的技术经济指标。相关工作人员在决策阶段主要负责对绿色建筑进行策划,从技术及经济方面对绿色建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确定是否做出投资决策,决策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完成对绿色建筑的投资估算。对绿色建筑整个项目工程来说,投资估算环节非常重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直接影响新建的绿色建筑是否达标。

1.2运营和维护阶段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在构建阶段所花费的资金要高得多,但是在项目投入使用的阶段其发挥的作用及所体现的效益比传统建筑的要明显得多。工作人员应该在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较好的运营计划,从而控制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的资金投入量,构建良好的环境,实现绿色建筑价值的最大化。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指标分析

2.1绿色建筑效益指标分析

2.1.1绿色建筑效益指标量化的研究很多专家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量化分析局限于在评价指标方面,在采取多种指标度量措施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种性质及计量的指标效果不明显,以致到最后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不够严谨。经采用多层次的分析法将指标的权重确认后再采用专家的打分措施对绿色建筑效益指标开展量化,能实现对绿色建筑经济开展客观的评价。

2.1.2绿色建筑效益指标设置内容分析绿色建筑与环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重要指标。绿色建筑对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从环境效益方面来看,绿色建筑所体现的环境效益比传统建筑要高得多,项目工程的成本节约主要是指从能源及运营管理方面入手,所以也可以将其纳为绿色建筑形成的经济效益。此外,绿色建筑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及其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为人类提高舒适、良好的环境。绿色建筑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个人舒适度等多个效益指标,这些指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个效益指标都不可或缺。

2.2绿色建筑费用指标分析

同样的工程项目,采用传统建筑方法与绿色建筑方法会取得不一样的效益,在项目的建设阶段,绿色建筑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会比传统建筑的成本高处很多,但是在项目运行维护阶段,绿色建筑所需成本较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主要是指从工程项目施工初期的工程造价及施工全寿命周期中运营与维维护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因此在建筑全寿命周期所采用的资金费用中较多。一般建筑物都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为了确保建筑生命周期费用计算的准确性,应该采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进行科学计算。

2.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设置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评价时所需要的参考的指标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效益指标、技术指标等多方面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形成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大多数评价指标都是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从其技术与功能方面进行评价,但也为绿色建筑的科学合理评价奠定了基础。根据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及功能可以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外环境的经济评价、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我国对工程的评价主要以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这两大内容为主,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2.4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指标

由于效益费用的内容和性质不尽相同,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故把方案的费用和效益先实施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1)进行方案费用的无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效益的无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的效益费用分析。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效益费用系数比大者也即为最优方案。笔者依据多年的实践从业经验,总结出绿色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总是大于普通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所以在建筑方案选定中,如果费用许可,笔者往往更倾向于推荐绿色建筑方案。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关键要素;电力系统;变电站工程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11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81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加剧了对电力资源、能源的需求,这就使得220kV变电站的投产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的供电基础设施。220kV变电站工程的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自身功能的发挥,也影响着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与可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必须加强变电站工程的施工管理,明确影响其施工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方面,依靠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利用科学的施工管理策略来提高施工管理

水平。

1 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要素分析

从整体上分析来看,影响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要素有很多,而且这些要素有多种类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例如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合同管理、安全风险控制、质量监督等,笔者认为其中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管理以及环保管理为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

1.1 方案可行性因素

可行性分析体现在多方面,例如工程施工的进度、工期、成本、质量等,既要立足整体,又要顾及局部,针对工程建设展开全面、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只有确保各方面因素易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施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整体配合的结果,也是整个工程施工管理最关键的因素。

1.2 质量监督因素

质量因素是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生死攸关的因素,因为工程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和寿命,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与监管,质量管理的覆盖面也很多,从施工前设备、材料、技术的管理,到施工现场的监督再到竣工验收都需要质量监督与控制。变电站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设定每一阶段的质量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从而全面提升变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

1.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也是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只有做到安全施工,才能使工程建设有意义,才能促进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展,安全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管理制度到施工设备再到具体的施工作业等,都需要严格贯穿安全管理的思想,一个合格的工程建设要确保不出现人员损伤、安全事故,这是变电工程施工管理合格最基本的前提。

1.4 环境因素

工程施工管理并非单纯针对工程本身实施管理与管控,同时也要顾及工程周围的环境,要本着“文明施工”的理念展开施工,确保达到“设备合格、行为规范、施工有序、环境协调”的绿色施工目标,通过设置安全标志,加强安全监督等来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同时也要实行隔离施工,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周边人们生活的影响,确保变电站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危害最小。

此外,信息管理因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要努力实现整个变电站工程施工各种材料、文件、资料的统一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资料被信息系统储存和接收,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从而为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撑和依据。

2 220kV变电站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2.1 加强施工进度、技术、资料等的可行性管理

2.1.1 科学规划施工进度与工期。施工前纵观全局制定施工进度、工期表,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立足所建工程的实际来科学规划并安排各个施工环节,预测并关注可能出现变化的施工环节,对应制定相对灵活的施工进度表,为及时完工提供充足时间,电力企业要同施工企业统一协调、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工程如期完工。电力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下设组织专员,负责施工管理,同时增设专门的技术监督岗,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此打造高质量的施工工程。

2.1.2 加强施工技术与资料管理。变电站工程施工是一项技术密集型施工项目,必须加强施工技术与图纸资料的管理。设计图必须在工程项目部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下同步完成,所形成的设计图还要交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审核与检验,及时排除不可行设计因素,并由设计单位及时更改,同时,要保证各单位都了解并熟知设计图,正式施工前要进行技术审核、交底工作,只有各方审核通过的技术方案才能真正被用来

实施。

2.1.3 加强施工设备与材料的管理。施工建设开始前,必须做好变电站工程施工所需的设备与材料,需要由技术人员负责,参照设计图纸、技术等级要求等来合理进行规划、安排,将所需要的施工设备、材料等按照类型、数量、规格、厂家、单价等列成表格,形成科学的采购计划,这其中要注重成本与造价的控制,在所获得的设备与材料计划表基础上本着质量最优、兼顾价格的原则优选供货商,并参照工程施工进度来对应科学调整材料或设备的类型。

基于以上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能够集中确保工程施工的各项材料、技术、设备等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的施工管理。

2.2 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变电站施工现场必须确保地形平整,本着从上到下、逐步分解、逐层分段的原则挖掘土石方,并形成一定坡度,为有效排水创造条件,根据分层回填的规律来回填开挖后的变电站,要确保回填土料达到科学的规范和水平,在不同的施工时期,回填土有不同的类型、性质与功能,例如:第一次回填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标高,第二次回填则为建筑物基础挖方服务,末次回填则要满足农业种植的要求。

要做好变电站房屋施工,房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脚手架的安置,提高脚手架质量,确保其刚度、强度、牢固度与稳定性等,集中做好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变电站来说还要重点做好构架吊装施工,一切施工的进行都要以安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注重施工质量监督,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还要做好施工区域的划分,例如材料区、施工区、交通区、生活区等,不同区域进行专门的工作,不同区域设置特定的区域负责人,专门负责该区域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井然、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2.3 加强安检与环境保护

变电站工程施工管理必须要将环境安全保护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只有加强施工周围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污染问题,才能体现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夜间施工,防止对周围市民造成噪音污染,要确保土建设备与电气同步施工,重点安排并规划交叉作业项目,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工序交替、更换的施工项目必须做好科学的规划与安排,极力控制施工污染问题,例如土方、细沙等要抵御运输工具装备箱,加大措施打造出一个绿色施工环境。

3 结语

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是一项相对负责的施工工程,必须要明确施工管理的关键要素,在这些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开展施工管理,使施工管理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从整体上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马骏,王晔.浅谈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

[2] 焦光旭.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探讨

第5篇

关键词:地源热泵;空调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在经济性上和技术上都具有较大优势的解决供热问题的主要的替代手段,是一种绿色的用能技术。它与锅炉相比,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空调它的供暖成本不到锅炉成本的一半。文章通过以某宾馆的空调供热的节能改造为例,分析了当前应用于建筑空调供热节能方面的地源热泵技术,并且对它的经济性作出了可行性的分析,并且指出了地源热泵技术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

地源热泵技术它是一种采用地球表面浅层的地热能资源进行高效、供热、环保、制冷、节能的系统。地源热泵是采用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的电能,以此来实现低温热能向高温热能的转移.工作原理见图1。

图1地源热泵技术工作原理

由于循环水在完全封闭的地下管路中流动.故对地下环境无任何污染。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需分别设置冷源(制冷机)和热源(锅炉)。燃煤锅炉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中小型燃煤锅炉在城市中已被逐步淘汰;燃油和天然气的锅炉虽然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但排放的CO:仍造成了环境问题.而且运行费用很高。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开采能源危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地源热泵技术采用的是洁净的可再生的地热能.是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技术。地表浅层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每年收集47伙,的太阳能是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多倍.并且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是热泵很好的供热热源和供冷冷源地源热泵系统就是利用地下浅层土壤能量通过地下埋管管内的循环介质与土壤进行闭式热交换达到供冷供热目的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冬季通过热泵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高品位对建筑供暖。大地在整个循环中起到了蓄热器的作用.具体

工作过程.见图2。

注:夏季吸收房间中的热量,储存到土壤中,达到制冷效果。冬季将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利用能量转换对室内供热。

图2地源热泵系统的夏季和冬季

2地源热泵在空调节能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某宾馆冬季供热使用燃煤蒸汽锅炉,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加上设备老旧、能耗大故决定放弃使用原有的燃煤蒸汽锅炉而考虑使用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冬季可供给空调用热水以及生活用热水夏天将地源热泵机组并联在原有的螺杆冷水机组上.增大原有冷水机组机组总制冷量为入住宾馆的客人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又可根据夏季负荷的变化改变冷水机组的开启数量,有效地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次改造主要涉及宾馆主楼、裙楼两幢主要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主楼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物总高度33.75m.总建筑面积 28100m2裙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高度23.80m总建筑面积 18832 m2,。空调冷源由设在裙楼地下室的冷冻机房提供。其内共计3台螺杆式冷水机组.总冷量4176kw.屋顶上设3台冷却塔空调热源由裙楼内锅炉房供给.经过汽一水换热器提供55/50oc热水。

21方案设计

根据宾馆提供的原空调系统设计资料.主楼、裙楼的计算总冷负荷为3676kw,总热负荷为2601kw。其中冬季热负荷包括空调用热水以及生活热水。使用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给空调用热水以及生活热水.夏天辅助原有的螺杆冷水机组。考虑在宾馆周围绿地上钻孔埋入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带热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在夏天得到免费的生活热水,并且增加从土壤中的取热量.有利于土壤的热平衡。因夏季已有3台冷水机组提供足够的冷量,故热泵机组的选型以及埋孔数量根据冬季热负荷来选择。

2.2热泵机组配置

根据上述的计算负荷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选用带热回收系统的克莱门特地源热泵机组2台(HFCR134a环保冷媒)。具体参数见表l。

表1热泵机组参数表

2.3土壤换热器设计

每米井深换热量和换热器承担负荷表2、表3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双U型土壤换热器布井数量见表4。

表4布井数量

拟定埋管方式为:双U型埋管深度120m,间距4m只 4m.设计钻孔数量267个。计算其埋管场地土壤换热器需占地面积约4272m,。

2.4太阳能应用

为更好地利用能源,可根据当地条件将其它能源与地源热泵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根据青岛地区的太阳能辐射情况,见图2,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第四类地区有一定能源利用价值。

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作为辅助能源白天依靠地源热泵供暖夜间利用太阳能集热板储存的热量由地热和太阳能共同供暖。这种组合形式比单纯使用地源热泵更为经济节能。根据宾馆的热水用水定额及入住率,考虑屋顶布置太阳能集热板的有效面积.布置 200m2的太阳能集热板。

3地源热泵在空调节能改造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3.1技术优势

根据宾馆原空调系统情况.本项目结合当今世界先进的再生能源技术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太阳能集热板的组合方案,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空调能源.以先进的技术方案实现本项目节能改造目标。分析本项目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环保洁净。无燃烧少排放运用地热资源提高能效比.无冷却塔,减少冷却塔水污染,杜绝“军团病菌”对人体损害。

(2)节水省地。以土壤为源体吸收或放出能量,既不消耗水资源也不会造成污染:省去了锅炉房、冷却塔及附属的油罐、蓄热水箱等面积,节约机房空间。

(3)节能经济。能源利润率为传统方式的3—4倍.投入 1kw的电能可得到4—5kw的制冷或供热的能量。运行费用可节省1/2—1/3。减少电增容30%,可节约增电成本。(引灵活安全。真正做到“一机两用”。利用地源热泵冬季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建筑物供冷.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机组可灵活地安置在任何地方.节约空间系统末端亦可作多种选择:无储煤、储油罐等生活及安全隐患。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业人员操控。(引运行可靠。机组的运行工况稳定。由于散热、取热均依靠深层土壤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故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制热量也不会衰减.更无结霜除霜之虑。

3.2经济可行性分析

(l)投资估算。根据方案估算.见表5。其中机房部分报价包括阀门配件、管道及人工安装费用.不包括电气部分。水泵选配根据主机而定。实际报价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方案重新计算。

表5投资估算

(2)费用分析比较。根据节能改造前后空调运行的不同情况.比较(冷水机组十地源热泵系统)与(冷水机组十燃气锅炉系统)不同情况下的运行费用.其中,中央空调系统按夏季运行120d,冬季运行 90d.每天运行24h;电价按0.8元/kwh,燃气按3.8元/m,计算同时使用系数按0.7计算。

(3)减排t分析。对系统改造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节能省电上.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在实质上地源热泵对大气环境并非零排放.地源热泵系统对大气的排放量来源于其所耗电能在火电厂发电时所排放的污染物.故严谨的减排t计算=燃煤锅炉排放l—地源热泵耗电量的等值发电厂排放量。每年减排量为二氧化碳19科t

4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空调领域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地源热泵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很好地满足了节能的需求.具有供能稳定可靠、不受燃料短缺和价格波动影响等特殊优势.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清洁环保性能减排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实践,地源热泵在空调领域应用的技术可靠性、经济节能与环保性能已经在诸多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军,张春雷,王健,陈涛,李新国,宋德坤.地源热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 2003(05)

[2] 张群力,王晋.地源和地下水源热泵的研发现状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 流体机械. 2003(05)

[3] 曲云霞,方肇洪,张林华,李安桂.太阳能辅助供暖的地源热泵经济性分析[J]. 可再生能源. 2003(01)

[4] 杨大明.21世纪的绿色空洞技术——地源热泵[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09)

第6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涵及特点

通信工程就是将基于通信原理、信号处理与信息传输原理的设备、材料组合成一个能完成通信任务的系统。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严格按照国家制订的规范要求,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工程。

因此,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方面可以确保区域内外通信网络的技术支持,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性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有以下具体特点:

1、专业人才的特殊性

与建筑工程项目不同的是,通信工程项目涉及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电路等专业知识,其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仅涉及通信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人才对项目质量管理如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立项审批、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等有着丰富的经验。

2、工序的连贯性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个工序与工序之间都有着很强的衔接性与连贯性,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与监督人员的掌控,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3、投入资金额之大,管理风险较高

由于通信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不仅涉及专业性技术人才,还涉及专业性精密设备,这便要求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硬件与软件的大额资金投入。此外,通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易受到天气、市场机制、社会力量等突况的影响,大额的资金投入与项目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较高的管理风险。

4、质量管理的复杂性

显而易见,通信工程项目基于大额资金投入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较大不确定性,其面临着较高的管理风险。而在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不仅会遇到通信知识方面的专业性技术问题,如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立项审批、计划书的下达等等,还会遇到各种管理事项,如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及进度考核等等。

二、影响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由人的因素决定,因此为了发挥人的主导性作用,并提高人的积极性。为此,应从如下几方面来实现。一是思想、职业素质的教育。对施工人员的思想、纪律、职业道德、素质等教育应加强,要牢固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处理好利润与质量的关系;二是对劳动环境以及条件进行改善,从而激发和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热情;三是根据实际情况,为保证工程质量,对于难度大、精度高、技术复杂的工序应尽量使用熟练工,并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与思想的培养。

选用恰当的工程材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质量的保证,必须通过好的材料,所以必须把好材料的质量关,正确合理地使用。采用高质量的材料或器材,不准使用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产品,特别是不准使用“三无”产品或伪劣产品,从而提高整个通信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正确、合理使用各类机械。在用好人的基础上,工程项目经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各类机械与设备的使用,加强对各类机械与设备的校正,加强对各类机械与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并且制定好各种机械与设备使用、维护制度,使得各类机械设备拿来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项目工程的施工还有赖于正确的科学方法的使用。作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必须了解施工方案的具体制定,施工组织安排,以及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

一个好的环境,对工程质量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确保有一个好的施工环境。能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而通信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点多面广等特点,所以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各种不同的有效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切勿“野蛮”施工、违规施工。

三、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1、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

首先,在意识到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重要的基础上,从思想上与行动上根本上重视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监督,同时确保通信工程项目的最终建设成果;其次,加强对通信工程项目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抓住通信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或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项目重点环节的人员控制、材料控制、机械设备控制、施工方法控制与外部环境控制等等。通信工程项目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有益于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使用战略性策略实现人才、设备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2、明晰管理职责,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

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之上,明晰工程项目任务的整体管理与责任划分,如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立项审批、计划书的下达、通信项目的具体施工以及管理监督等等,需实现不同阶段任务的明确分工,构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一个项目管理体制。此外,明确各部门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以及应当承担的相应职责,做到具体任务出现的问题可以找到明确的责任人或负责人,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实现通信技术专业知识与管理监督体系的最优化组合与运用。

3、完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建议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大额资金投入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较大不确定性,通信工程项目不见面临着较高的管理风险,其次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会遇到通信知识方面的专业性技术问题与管理监督问题,如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的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及进度考核等等。因此,基于通信项目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建立事前、事中与事后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如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工序、项目施工验收后的后续维护与保养工作。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中不确定的人为因素、建筑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方案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等。

4、在项目策划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质量

在现代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专家介入项目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在国际工程中,为防止决策失误,咨询工程师在项目目标设计阶段,甚至是在项目构思阶段就已进入。宏观上不能走偏,一旦走偏,再靠后面的细节来改正就迟了。这样不仅能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还能够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5、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事前充分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一是前期的资料准备工作;二是施工图纸的审核;三是工程施工环境的调查分析;四是施工预算的制定;五是施工物质的准备;六是项目组织机构以及施工队伍的组织;七是施工队伍的培训与教育;八是管理制度的制定等等。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进度时间表的施工,全面把控施工阶段的质量。

事后要准备好各种竣工验收各种资料,验收小组完成审核竣工技术资料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评定,合格后将项目移交给使用单位,并移交资料。

结束语

总之,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管理尤为关键,要加强质量控制要求,努力做好质量管理规划,控制好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的质量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通信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梅.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4,02:245.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BIM技术;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Focused 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is to striv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human lif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green building are analyzed from the design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In the field of green building, BIM shows its advantage of strong assistance design, which provides a powerful digital support for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signof green building.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BIM technolo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171.1当今社会,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也急剧增加,自然资源消耗巨大,不可再生能源、淡水、天然材料,耕地等正走向枯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大幅增加,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全人类的赖以生存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在中国,城市碳排放的60%来源于建筑,房地产行业更是传统能耗大户。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建筑总面积已经超过400亿平方米,我国单位面积建筑的能耗相对比较高,而且今后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到16-20亿平方米,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近200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建筑能耗还将持续增加,并将成为未来20年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发展绿色建筑不但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节省有关能源的投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贫困、改善当地和建筑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者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带动就业等等,因此,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概念(国家标准)。中国也于2006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作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但对中国2020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有重要的影响。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实现建筑的“绿色“,要体现在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中间某个环节。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先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有了设计才开始建造,施工,接下来是使用管理,而当建筑到了一定使用年限,或者某些设备到了一定寿命周期,就要回收利用或再循环利用。这个过程中设计是精髓。要实现绿色建筑,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必须要抓住建筑规划设计这个基本环节。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对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挑战。建筑师和规划师在设计中要更加全面系统的考虑绿色建筑、可持续设计的问题。

只有建筑师从设计初期就有可持续的设计观,才可能真正设计出可持续性的绿色建筑。但是当今建筑的复杂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仅凭建筑师主观判断或者经验就可以把握的程度。这就需要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实时的动态模拟,来进行建筑物理环境性能分析,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此时,整合了大量建筑信息的模型技术-BIM应运而生, 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辅助设计工具。通过相应的BIM应用软件,创建简单的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师随时可以方便地对设计方案进行建筑物理环境性能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建筑师对方案作出合理的调整。凭借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出色表现,BIM已被明确写入建筑发展“十二五”规划,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各设计企业都非常支持与响应BIM在行业内的普及与应用。

目前,比较成熟的主流BIM软件主要有Autodesk建筑设计软件Revit Architecture、结构设计软件Revit Structure、水暖电设备设计软件Revit MEP等Revit系列软件、土木与基础设施软件civil3D、施工项目管理软件NavisWorks,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 Microstation TriFoma等等。

绿色建筑强调“四节二环保”。所谓“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所谓“二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为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住宅建筑评价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这六个方面涉及到绿色建筑设计的条文有五条。这几年条,实际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应考虑问题。

下边我按这五个方面,谈一谈,bim在这方面的应用

节地与室外环境

第8篇

引言

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为了提高资料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并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大量发展绿色建筑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的发展方式[1]。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行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价值工程在绿色住宅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对改变人们的思维本文由收集整理观念和推动绿色住宅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减少污染,与传统住宅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为人类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可持续发展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在其投资决策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可行性体现在:

1.1 绿色住宅和价值工程的内涵一致 绿色住宅的开发是“发现节能减排的部位,分析节能减排的部位,解决节能减排的部位”的过程,与价值工程活动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一致。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是价值工程活动的目的,价值工程能够促进投资者的费用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不仅是消费者的需求,更是投资者和经营者追寻的目标。而绿色住宅兼顾了企业、消费者、社会以及环境的效益,符合发展低碳经济时代对建筑的要求,能够节约资源并且能够活动最大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这与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1.2 绿色住宅建设的关键时刻和价值工程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是投资决策阶段 在生活中往往存在很多建筑物“买得起,用不起”的现象,这主要是人们往往重视建筑物的建造费用而忽视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用等。我们知识,建筑物的建造费用是短时间内集中支出的,并且这些费用往往以售价或租金的形成体现,因此,人们容易重建造费用;而使用维护费用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且都是分散的支出,并不是一次性大量支出的,往往会被人们忽略,但是维护、运行管理费用等往往是建造费用的数倍,因此就造成了这种现象。下图[3]形象的借助冰山效应说明了这个问题:可研、勘察、设计、施工等建造费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余部分潜藏着。如果“管理的航船”不明白冰山的实际情况,则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绿色住宅虽然投入较高,但却换来了运行费用的大幅度降低。

目前阻碍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绿色住宅的建造成本较高,人们在选择建造方案时由于传统的住宅建造成本较低而追求眼前利益,往往不会选择绿色住宅方案。而价值工程侧重于应用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方案选择的阶段,应用价值工程的阶段越早经济效益也就越明显。因此,在绿色住宅投资阶段应用价值工程可以实现价值工程的“最大价值”。

1.3 将价值工程应用到绿色住宅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绿色住宅的目的就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引领工程建设,它是建筑行业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形成的建设理念。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提倡绿色住宅能够有效的填补现代建筑对环境造成的缺失,可以有利的扭转现代建筑与环境之间不和谐的关系。绿色住宅倡导在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以及适用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目前虽然有很多投资决策的方法,但是由于价值工程重点侧重于建筑产品的功能以及成本的分析同时投入最少的资源而获得必要的功能,因此,价值工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是价值工程追求的目标,而以适量的资源消耗获得必要的经济效果是价值工程的实质。价值工程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增加来实现绿色住宅的必要功能来提高绿色住宅的价值,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2 应用的基本流程

2.1 确定绿色住宅的设计方案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物从前期规划、设计、施工以及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全寿命周期的低碳化,绿色住宅的设计方案应当采用节能技术、新型低碳材料、良好的规划设计以及合理的开发强度等措施。

2.2 计算方案功能系数fii 为了明确评价指标应当首先分析研究对象的功能,然后借助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各方案的功能评价值,对其量化处理后,根据公式fii=■计算出各方案的功能系数fii。由于绿色住宅主要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以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为基础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建筑,因此,从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和室内环境质量几个评价指标来分析绿色住宅的功能。

2.2.1 低能耗 ①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尊重当地自然、人文以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为原则建设绿色住宅。为了降低资源的能耗应当根据环境条件和建筑的使用特点选择合理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用。例如:城市高层建筑和郊区风力资源比较丰富时可以利用风力发电;更加日照时间以及强度考虑利用太阳能等。有关资料表明建筑光伏发电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利用节能潜力都在5%以上[4]。②设计外围结构。门窗、外墙以及屋顶是建筑的主要维护结构,由于窗户的传热系数大于同朝向、等面积的外墙的传热系数,因此,在采光和通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严格控制窗墙比并且增加玻璃的保温隔热效果。在整个建筑的外围结构中占据的比例最大的就是外墙,因此,外墙对建筑能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50%的建筑节能中大约有25%是通过建筑维护结构的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的。屋顶所占的外围护结构面积虽较小,但能耗约占总能耗的8%~10%,所以加强屋顶保温对总造价影响不大,但节能效果很明显。③运用节水措施。为了实现节水目的,应当合理设置热水循环系统、控制超压出流、采用新型节水给水配件和卫生器具、减少使用中的无效冷水、有效利用杂排水和雨水、减少隐形水量流失、发展建筑中水系统、采用优质管材以减少管道流失量和加强管理等措施。

2.2.2 低污染 ①降低光污染:国际上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采光污染三类,它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主要危害人类的视觉环境、生存环境以及影响天文观察等,因此控制光污染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目前都是通过降低光污染的措施有以下几种:第一,控制玻璃幕墙的使用,如果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在使用前论证使用玻璃幕墙的必要性,并且尽量减少使用面积;第二,加强绿化,以高大阔叶乔木为主,以起到阻挡作用;第三,采用新型反射小的玻璃或不反射的材料;第四,控制夜间照明,选用合适的照明灯具,通过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光线直接进入天空,及在夜间关闭不必要的灯;第五,制定相关规范对城市室外照明亮度进行约束等。②建筑垃圾的处理: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物使用时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建造时产生的垃圾以及拆除建筑物时产生的废弃垃圾。施工中要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使用中应建立垃圾收集处理链,从单户收集到垃圾收集站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90%,若自设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100%。最大量地将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2.3 低排放 ①监控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安装二氧化碳监控器设备,并且做到分户计量和智能化。②综合利用并管理雨污水。建筑物排放的污水主要有冷却、沐浴、厨房、洗衣以及厨房等废水。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废水应当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对这些废水通过处理系统就地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如用来冲厕所、冲洗车辆以及浇洒道路等。③消除暖通空调设备使用氟利昂。

2.2.4 室内环境质量 ①热舒适性。热舒适性主要包括气流速度、周围表面稳定、热辐射、空气温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五方面指标,热舒适在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的标准中是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②提高通风效率。新风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新风量和新风清洁度。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品质应当综合考虑新风量和新风清洁度来进行通风设计。③根据国家强制标准jc518-93,建材a类产品为首选,因此应当使用环保材料进行装修,选用无污染的家具以及装饰品。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应当选用节能型低辐射静音的家用电器。为了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居室应当加强室内空气净化处理的措施,如厨房的抽油烟机以及燃气热水器等应当具备良好的排烟能力。

2.3 估算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各设计方案的成本系数cii 对提出的绿色住宅项目设计方案,可以根据近年来工程特征相似的绿色住宅项目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对拟建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估算,然后根据公式cii=■计算出各建设方案的成本系数cii。式中ci表示各个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2.4 计算价值系数vii 根据上面计算出的fii和ci,按照公式vi=■计算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2.5 决策分析。根据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传统住宅与绿色住宅的价值系数,然后根据价值系数的大小进行决策分析。优选方案是价值系数较大的那个方案,然后根据优选方案进行工程建设。

第9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领域快速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建筑生活条件、舒适度具有更高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采暖通风空调设计通常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起居。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分析采暖通风空调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一些优化设计对策。

1、我国暖通空调的发展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暖通空调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我国暖通空调的发展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暖通空调使用的数量还是技术、理论以及暖通空调生产的厂家数量东西部发展都是不平衡的。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这种现状有了一定的缓解,但是仍然很严重,因此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研究仍然是迫在眉睫的。暖通空调的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暖通空调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的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较之国外先进的技术仍然还很落后,尤其是我国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过热,一些房地产商为了节省成本并不选用最节能的暖通空调,使得我国的建筑能耗还是相当大的。我国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开发不足。我国的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只会一味的模仿国外,并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无疑很是让人悲哀。如今我国的暖通空调在洁净技术方面还是很落后,另外也没有国家的标准,因此我国暖通空调在节能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应该加大力度。

2、可靠性及可行性

可行性方案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方案是否可以满足所需要求。方案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相符,其中还包括了对于环保的具体要求;方案需要与有关要求(例如电力,燃气等基本生活条件)相符,而且也要特别地考虑这些要求的一个长期的变化动态。如在使用水源热泵的方案中,需要将当地的地质条件、地下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其发展趋势考虑进去,以及由寒冬的热负荷和炎夏的热负荷之间的不平衡而导致的冷(热)累积效应问题。对于一些生活中的参数(如温度和湿度)要求高以及工艺性特殊的暖通空调项目,需要根据一年四季的实际状况对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是为了方案可以适应全年不断变换天气条件。针对不能使用标准设备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非标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交详细的参数,且这些要求的参数应该是合理和可行的。是否有足够的房间面积同样也是判定方案的设计可行性分析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改造的工程以及建筑面积相对小的情况。另外对那些不仅对一年四季的空气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当暖通空调如果不慎停止则会对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的特殊场所,比如航天的发射现场,需要根据空调的可靠性及其备份条件,对空调系统进行相应的可靠性的分析,特别地,也要对室外的空气条件及相应的安全系数予以分析。

表1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比对

3、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优化措施

3.1、对暖通空调的设计采用动态管理

我们知道由于开发商、建筑商、能源管理公司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环境效益,使得建筑能耗严重超标。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一定的规则,进行暖通空调的节能的市场管理。制定合理的能耗评测标准,由于现实情况的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应该采用动态的能源评测管理方法,以便达到,无论是设计人员、开放商还是建筑商、能源管理公司都能够上下一心,使我国的暖通空调的建筑能耗降低。

3.2、推广应用使用可再生能源

我们知道空调的能耗很大,而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会给空气带来污染,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不断地使用先进的技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可再生的绿色可再生清洁能源就是----太阳能。推广绿色清洁能源的技术是设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3、采暖通风空调进行经济性分析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设计方案必须满足经济型原则,制定较为规范标准,方可对比方案经济性。采暖通风设计方案存在市场价格、设备档次与能源价格,这些个因素均属于经济对比指标。同时,要确保结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同一周期内对比方案,暖通设计必须考虑设备运行费用。所以,根据采暖通风设备报价对比极为不科学,必须将设备维修、使用寿命纳入经济对比范畴。空调设备使用情况,也是重要对比因素,因使用情况、季节差异,需综合考虑,对比经济性因素。

3.4、设计调节性、可操作性

为满足全年变化情况,采暖通风空调必须具备调节性能,科学、合理的调节性方案,具有VAV、VRV的空调系统,两种设计空调方案具有较小能耗,一次性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办公建筑不属于全天使用状态。所以,选择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夜间不工作因素。因空调系统逐渐提升自动化水平,所以需适度降低劳动数量、劳动强度,增加适当投资费用,还要加强技术经济性对比,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在季节转换时,阀门需设置为手动控制,调节控制、设备数量、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需选择自动控制,为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为确保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尽可能简化自动控制系统。

3.5、强化知识培训,提高设计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

定期对采暖通风设计人员实施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多样化知识竞赛、技能操作比赛等形式,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邀请暖通设计专家开展知识座谈会、知识讲座,鼓励全体人员参加,进而提高暖通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3.6、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评比及选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因而,在多种方案进行选择时,设计人员除了要具有必要的专业技术素养之外,还要全面了解每一份设计方案,结合暖通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对其经济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比,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并且,在方案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暖通系统的设计越简单越好。

3.7、对冷热回收进行利用

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实现能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对于暖通空调的节能方面来说,最理想的便是技术的进步,加强对冷热回收的利用。空调的冷热回收利用就像是我们熟知的废水的循环使用一般,只有将使用过的冷热能量再重新使用,才能减少暖通空调的使用的功率,那么暖通空调的建筑耗也就降低了。目前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和低温热源来节约大量采暖供热的燃料。我们知道如果热泵与直接接触式热回收设备联合使用,其热回收效率比单一设备要高得多,因此也就实现了能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4、结语

暖通空调项目工程的设计方案优劣对工程项目成败以及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设计方案比对及选择是一项范围广、因素多、复杂度高的技术工作。因此一项合理的设计方案,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连辛泉.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技术的优化分析与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191-192.

[2]刘录音.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技术的优化[J].中国住宅设施,2011,11:51-52.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新型建材;墙体;屋面;门窗;

一、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情况及特点

自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展开建筑节能工作以来,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无论是从领域方面还是在范围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进展略显缓慢,但节能建筑正在逐年增加,并呈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根据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情况及出台的各项节能条例、标准,并结合各地区的建筑节能情况统计,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比例明显提高;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初步建立;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正在启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进展较快和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决定建筑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加强建筑节能措施,首先要了解决定节能效果的因素,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墙体节能、屋面节能、门窗节能等几个主要方面。这几个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 墙体

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墙体保温分为墙体内保温和墙体外保温两种。目前,外保温存在的主要问题:抗裂技术水平不足,容易出现保温层与保护层裂开的现象,不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在温差变化较大地区,外墙保温材料的保温层及保护层容易损坏,耐久性差;传统的保温节能墙体不能满足新的节能标准的要求,需要新的节能墙体体系。

2 屋面

建筑工程的屋面形式主要有坡屋面和平屋面两种。坡屋面多应用于低层建筑,平屋面多应用于高层建筑。平屋面应用较多的是保温材料隔层、架空隔层以及使用很少的蓄水形式。这些保温隔热节能措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热小、传热快、外观质量差等不足,因此,研究新的屋面节能形式是当前至关重要的。

3 门窗

三、建筑节能的改进措施

建筑物的节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

1 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2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相同形状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因此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空调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3建筑墙体节能改进措施以及保温材料在墙体及维护结构中的应用

根据建筑节能新标准,墙体材料发展要适应节材、节能、环保和墙体隔热的要求。为提高墙体节能体系的抗裂抵制能力和耐久性,应研制新的墙体节能材料体系。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维护结构,应该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

(1) 复合烧结新型墙体

新型的复合烧结墙体节能体系,可以生产出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的墙体材料。

(2) 新型粉煤灰砖

高掺量的高性能粉煤灰制品具有高强度、低收缩、高热工性能等优良特性,并且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又可以大量的利用粉煤灰,是墙体材料创新和节能的新思路。

(3) 新型混凝土砌块

(4)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中,采用轻质高效的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墙体的保温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保温、外保温和夹心保温。

4屋面节能改进措施

屋面节能方式虽然多种多样,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重点介绍一种新型屋面节能形式――绿色屋面节能形式。

绿色屋面节能的主要优势在于:

(1)对于室内温度,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控制作用,有效的发挥保温隔热作用。从而有效控制了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2)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增加湿度,还能形成一层“空气过滤网”。

(3)绿色屋顶还能起到吸收噪音、隔音的作用。

(4)储存雨水:在建筑承重量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土壤层和排水层储存更多雨水,满足灌溉需求。

(5)除了环保和节能等功能,绿色屋顶还具有审美价值,可望成为都市新景色。

绿化对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3 门窗节能改进措施

根据门窗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应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改进:

(1)新产品在国家和行业标准未颁布前,各相关复合型材的生产企业,可借鉴同类产品标准,并及时进行逐一相应的检测,推荐指标一定要因地制宜,作到科学、适用,并合理调整复合工艺,确保型材的复合强度。

(2)合理设计铝塑复合型材的截面构造,要具有起码三个以上的保温隔热腔,一个排水兼导流、气压平衡腔。

(3)可参照相应的国际标准进行设计生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应对其通用性、技术性把关审查,确保各企业生产的配件都具有使用功能和统一互换性。

(4)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设置遮阳设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尽量使用新型保温节能门窗。

四、结语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中国建筑业也进入了鼎盛时期,目前中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因此,为缓解能源紧张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建筑节能。除了上述分析的几点以外,笔者认为还应该重视如下两个方面:

(1)加强设计节能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掌握足够的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和最新的相关条例,规范节能设计。应对节能设计负责,高标准严要求,要在技术标准上满足设计深度的需要。

(2)加强治理管理措施

第11篇

2.地下柴油电站通风方式优化及模拟王婧,王晋生,袁丽,王起伟,WangJing,WangJinsheng,YuanLi,WangQiwei

3.不同环境温度和火灾强度对自然通风竖井型隧道火灾烟气浓度场的影响分析茅靳丰,马晓光,周俊,宋威,MaoJinfeng,MaXiaoguang,ZhouJun,SongWei

4.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检测仪的现场标定与校准方法研究程涛,韩旭,周森林,刘永华,ChengTao,HanXu,ZhouSenlin,LiuYonghua

5.信息动态

6.制冷与空调(四川) 空调客车空气净化技术周文生,耿世彬,亓伟,高虎杉,ZhouWensheng,GengShibin,QiWei,GaoHushan

7.活性炭纤维对低浓度污染物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王瑞海,耿世彬,韩旭,WangRuihai,GengShibin,HanXu

8.室内空气中氡的防护王起伟,董娴,袁丽,王婧,WangQiwei,DongXian,YuanLi,WangJing

9.用稳态平板法测定储热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茅靳丰,黄玉荣,李金田,刁孝发,李伟华,马晓光,MaoJinfeng,HuangYurong,LiJintian,DiaoXiaofa,LiWeihua,MaXiaoguang

10.人防工程地源除湿空调系统的应用分析张华,茅靳丰,李永,ZhangHua,MaoJinfeng,LiYong

11.北方地区人防工程空气处理特点研究连慧亮,刘文杰,李宏,彭福胜,LianHuiliang,LiuWenjie,LiHong,PengFusheng

12.风量影响除湿机SMER的原理分析与模拟袁丽,范良凯,耿世彬,王起伟,董娴,YuanLi,FanLiangkai,GengShibin,WangQiwei,DongXian

13.冷冻除湿机变风量优化运行的试验研究范良凯,袁丽,缪小平,王婧,王瑞海,FanLiangkai,YuanLi,MiaoXiaoping,WangJing,WangRuihai

14.VWV系统的控制策略及能耗分析王婧,袁丽,王瑞海,董娴,WangJing,YuanLi,WangRuihai,DongXian

15.有限单元法在地下工程围护结构传热中的应用彭关中,缪小平,彭福胜,范良凯,何明来,PengGuanzhong,MiaoXiaoping,PengFusheng,FanLiangkai,HeMinglai

16.夏季工况下防护工程室内热环境特点的模拟分析隋鲁彦,缪小平,吴兴平,李伟华,SuiLuyan,MiaoXiaoping,WuXingping,WangLijun

17.国内换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汪波,茅靳丰,耿世彬,韩旭,魏鹏,WangBo,MaoJinfeng,GengShibin,HanXu,WeiPeng

18.基于COP与改进PNN的除湿机故障诊断研究黄志刚,刘浩,刘顺波,杨治国,HuangZhigang,LiuHao,LiuShunbo,YangZhiguo

19.实现设备自动化,提高工程维护水平缪小平,MiaoXiaoping

20.人防工程节能标准的研究马吉民,缪小平,彭福胜,王瑞海,王起伟,MaJimin,MiaoXiaoping,PengFusheng,WangRuihai,WangQiwei

21.地铁环控节能策略研究朱培根,张宏,何志康,蔡亮亮,ZhuPeigen,ZhangHong,HeZhikang,CaiLiangliang

22.地下工程载波式视频安保监控系统研究贾代勇,范良凯,JiaDaiyong,FanLiangkai

23.防护工程内部设备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周森林,董娴,缪小平,ZhouSenlin,DongXian,MiaoXiaoping

2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训台设计彭福胜,缪小平,李靖,连慧亮,庄克鹏,PengFusheng,MiaoXiaoping,LiJing,LianHuiliang,ZhuangKepeng

25.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分析董娴,王起伟,DongXian,WangQiwei

26.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性及应用李宏,连慧亮,李靖,LiHong,LianHuiliang,LiJing

27.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李伟华,将国政,茅靳丰,梁大伟,LiWeihua,JiangGuozheng,MaoJinfeng,LiangDawei

1.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特性与工况关系的研究陈昀,解国珍,刘蕾,ChenYun,XieGuozhen,LiuLei

2.水平管排低压降膜蒸发传热特性实验研究刘红,马虎根,邹静,罗忠,LiuHong,MaHugen,ZouJing,Luozhong

3.喷水室内水滴的受力与运动状态研究李春林,刘何清,鲁孟群,张杰,LiChunlin,LiuHeqing,LuMengqun,ZhangJie

4.通风空调管道中聚积物燃烧时温度场分布的实验研究刘倩,LiuQian

5.济南地区太阳能风能发电潜力分析与实施方案舒海静,李永安,李绍济,周晓军,ShuHaijing,LiYongan,LiShaoji,ZhouXiaojun

6.燃气辐射采暖系统传热过程分析宫克勤,刘红升,李晓庆,施微,GongKeqin,LiuHongsheng,LiXiaoqing,ShiWei

7.塑料换热器的污垢生长特性研究李成龙,王成端,蔡世涛,LiChenglong,WangChengduan,CaiShitao

8.城镇住宅用能终端约束因素研究制冷与空调(四川) 李涛,彭先见,刘刚,LiTao,PengXianjian,LiuGang

9.利用计算机控制太阳能采暖系统王默晗,霍焕广,饶亮,WangMohan,HuoHuanguang,RaoLiang

10.冷却塔供冷系统应用及节能设计分析杨光,祁影霞,蒋慧,YangGuang,QiYingxia,JiangHui

11.建筑节能设计的敏感性分析方法闫利,YanLi

12.利用软件模拟审计某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及节能潜力林森,龙恩深,LinSen,LongEnshen

13.CO2热泵干燥机的性能分析黄秀芝,吕静,何哲彬,杨大章,HuangXiuzhi,LvJing,HeZhebin,YangDazhangHtTp://

14.重庆市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工程应用与分析刘义坤,康侍民,冷先凯,周双,LiuYikun,KangShimin,LengXiankai,ZhouShuang

15.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蓄能系统方案可行性分析肖红海,XiaoHonghai

16.毛细管辐射式空调末端系统的应用分析程斌,马宏雷,ChengBin,MaHonglei

17.翅片管式蒸发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徐法尧,马虎根,罗述慧,张希忠,XuFayao,MaHugen,LuoShuhui,ZhangXizhong

18.档案馆母片库低温低湿环境的实现范俊宁,FanJunning

19.西安大型酒店建筑空调能耗调查与节能分析潘文彦,杨柳,王鹏,PanWenyan,YangLiu,WangPeng

20.雅安市体育馆中央空调改造设计倪先茂,李权,NiXianmao,LiQuan

21.溶液除湿热泵在西南地区应用的工况设计与探讨唐易达,TangYida

22.某寒冷地区博物馆空调设计实例路越,LuYue

23.超市室内冷热不均问题的研究程潇潇,ChengXiaoxiao

24.外保温对商场类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付刚,龙恩深,FuGang,LongEnshen

25.高速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及评价的探讨盛思思,齐朝晖,ShengSisi,QiZhaohui

26.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估体系探讨魏龙,涂中强,WeiLong,TuZhongqiang

27.旋叶溅水风冷散热器介绍骆金山,LuoJinshan

28.夏季与冬季变频空调房间温度场对比研究陈小慧,南晓红,杨妹,ChenXiaohui,NanXiaohong,YangMei

29.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浅析曾琪翔,ZengQixiang

30.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溶液再生性能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王强,王刚,WangQiang,WangGang

31.熔断式轴温传感器安装方式的数值仿真与分析周伟军,王懋琪,邓杰,ZhouWeijun,WangMaoqi,DengJie

32.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在管道检测中的远程控制研究陈应松,周瑜,ChenYingsong,Zhouyu

1.对自由射流压力场的分析与探讨刘朝贤,LiuZhaoxian

2.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自然排烟效果模拟分析曾臻,唐新邵,ZengZhen,TangXinshao

3.与冰蓄冷相结合的大温差风机盘管系统性能研究周尤涛,王瑾,王素英,ZhouYoutao,WangJin,WangSuying

4.除霜风道内部流场的CFD模拟分析及优化改进肖鑫,王天英,潘乐燕,XiaoXin,WangTianying,PanLeyan

5.制冷与空调(四川) 热泵蒸发技术对废水处理的研究黄理浩,陶乐仁,郑志皋,王金锋,HuangLihao,TaoLeren,ZhengZhigao,WangJinfeng

6.基于CLIPS的除湿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梁建辉,李庆会,王旭东,樊青云,LiangJianhui,LiQinghui,WangXudong,FanQingyun

7.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喘振点的分析及解决措施边德海,BianDehai

8.动物饲养室洁净空调设计初探袁静,YuanJing

9.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段海峰,王远成,丁德强,王双凤,DuanHaifeng,WangYuancheng,DingDeqiang,WangShuangfeng

10.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门窗技术分析胡伟,杨培志,HuWei,YangPeizhi

11.基于PLC的地下工程通风空调监控系统的研究刘浩,刘顺波,黄志刚,杨志国,LiuHao,LiuShunbo,HuangZhigang,YangZhiguo

12.地热水热泵空调系统的理论优化研究薛永明,唐保金,李彬,薛俊星,XueYongming,TangBaojin,LiBin,XueJunxing

13.空调系统冷却水水质处理分析与研究蒋涛,Jiangtao

14.济宁某桩埋管项目工程分析石磊,高鹏,耿宴,张兆清,刘玉旺,ShiLei,GaoPeng,GengYan,ZhangZhaoqing,LiuYuwang

15.小型燃料电池堆动态特性的模拟张金琳,马金华,和发宪,公维磊,ZhangJinlin,MaJinhua,HeFaxian,GongWeilei

16.浅谈聚乙烯管在燃气工程中的施工要求王春华,WangChunhua

17.烟厂空调系统节能潜力分析曾宁,ZengNing

18.苏州物流中心保税大厦暖通空调设计薛伊玲,沈锡骞,XueYiLing,ShenXiQian

19.PLC在制冷与空调测试系统中的应用胡洪,燕欣波,宋倩倩,黄虎,张忠斌,陈泽民,HuHong,YanXinbo,SongQianqian,HuangHu,ZhangZhongbin,ChenZemin

20.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唐贤健,郭平生,曾坤,刘海力,TangXianjian,GuoPingsheng,ZengKun,LiuHaili

21.高职制冷空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张国东,魏龙,ZhangGuodong,WeiLong

22.列车空调替代工质的探讨许远平,XuYuanping

23.贵阳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阳琴,YangQin

24.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及实用分析付作勇,王子彪,张坤,FuZuoyong,WangZibiao,ZhangKun

25.温室气体与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孙永才,谢如鹤,刘广海,SunYongcai,XieRuhe,LiuGuanghai

26.冰蓄冷系统制冰工况下蒸发器的仿真模拟郭晓强,楚广明,GuoXiaoqiang,ChuGuangming

27.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应用与设计祖文超,戎卫国,左庭荣,李显英,孟繁晋,李玉海,ZuWenchao,RongWeiguo,ZuoTingrong,LiXianying,MengFanjing,LiYuhai

28.地源热泵+毛细管网空调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张亮,ZhangLiang

29.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设计探讨左振海,颜鹏程,ZuoZhenhai,YanPengcheng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新技术

1、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1.1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基于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性,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绿色建筑则是满足人们高品质要求的产物,绿色建筑工程以系统的、完善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了各种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物的环保性质,为人们的生态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绿色建筑以环保、安全的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实现了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色环保的标准,避免了建筑施工产生的各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二是绿色建筑的外部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强度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有效的设计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建筑物周期的植被、采光、通风等都以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构成建筑物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1.2拓展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范围绿色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快对建筑材料的研究力度,促使建筑材料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加速落后建筑材料的淘汰周期。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环保性质,因此传统的以高能耗为特点的建筑材料必然要遭到淘汰,这就为新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机遇,比如保温材料在刚推出之前,几乎没有市场,但是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从而带动整合建筑行业的发展。

1.3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对于资源使用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无论是建筑施工材料还是建筑物的相关设备等都应用了具有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其次绿色建筑设计实现了建筑功能的重复使用,以太阳能取暖设备为例,通过太阳能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了因为传统的高能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我国的环境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2、推动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路径分析

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通过绿色设计可以促使工厂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厂职工工作环境,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1工厂的整体环境设计工厂的整体设计是将工厂的发展规划与工厂建筑的功能进行整合,并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变化、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风情等因素,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①要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工厂建筑设计中,在工厂厂房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的以重视生产等因素的落后设计理念,而是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其中,实现工厂资源与当地资源、环境、人文等多方面的融合,比如在钢厂厂房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钢厂企业生产的污染性,因此钢厂厂房的设计要选择偏离城市、处于下风口的地带,并且要远离具有丰富植被和林区的自然环境;②工厂厂房构建要具有集中性和开放性。工厂厂房的构建设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如何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厂的使用率,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工厂设备资源的共享。为满足上述两个要求,需要设计者要改变传统的以线性空间布局的特点,采取动态的、空间式的设计理念,实现在有效的区域内实现工厂使用面积的最大化,并且通过空间的布局,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③注重厂房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现在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企业要不断优化职工工作的环境,因此工厂设计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工厂与周期环境的融合,采取借景、组景、填景的方式实现工厂厂房环境的优化,给职工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2.2单体设计单体设计主要是针对厂房的层数而言的,一般来说单体厂房的数量比较多,也是企业中所普遍采取的建筑形式。对于单体厂房需要设计者重视对内部结构布局的设计,以此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①对室内空间进行弹性设计。厂房不同于其它建筑物,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厂房空间具有弹性变化,也就是说厂房的空间大小可以根据工厂生产的要求而随时变化,比如在办公区域内,要根据办公人员的多少而对办公区域内的空间进行“大小”调整,对生产车间,则要考虑楼板的承重问题,同时也要在生产车间内预留出足够的通道以便货物的流通。②工厂外墙的节能设计。对于工厂单体建筑而言,其外墙的能源消耗要占到整个工厂厂房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在工厂厂房设计中要对外墙进行绿色环保设计:首先要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空心砖砌筑工厂厂房外墙,同时在空心砖的外侧使用保温材料增强墙体的导热性,以此提高厂房的保温能力;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比如工厂厂房建设要使用自然资源实现对工厂厂房的温度、湿度等控制,降低使用高能耗的资源;三是积极采用先进的复合型墙体,这种墙体可以起到保温与防暑的作用。③对工厂厂房建筑智能设计。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厂房设备的自动化是工厂厂房绿色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与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实现工厂厂房的智能设计是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

2.3多层厂房设计为节约用地、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多层厂房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所普遍采取的一种建筑模式,根据多层厂房面积广、结构多、高度大等特点,在绿色设计时应合理调配空间面积,充分利用厂房内的各个生产区域,以减少厂房面积的浪费。同时,必须设计相对应的空调系统,且准确地布置在厂房内部,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气效果。比如可设置适量的低窗,使之与高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进出口位置的高度差。此时热空气会上升,经高窗有效地排出室内,而凉爽、新鲜的空气则由低洞口进入,即烟囱效应。

2.4建筑构造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结构,其核心构造均是混凝土结构,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多数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也是绿色防腐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随着混凝土配制技术的改进,绿色工业建筑可采用的防腐结构形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厂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根据生产的要求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