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的远程教育

高校的远程教育

时间:2023-06-22 09:3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的远程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的远程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1

University Teaching on Remote Education Resources

Liu_Lidan,Liu_Junqiang

(Shcool of Educa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remote education in college,the paper focus how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effectively applied to high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Remote education;Resources;University teaching

一、 远程教育资源概述

(一)远程教育资源的界定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指包括了教育教学的音频、视频、图形、图像、文字、动画、计算机程序等多种形式和内容,适合远程传输使用的庞大的信息集。

(二)高校远程教育资源的特点

1.资源形式多样化。当前现代远程教育高校的教学资源来看,呈现类型丰富多样的特点。

2.资源内容丰富化。根据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现代高等远程教育资源基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二是网络课程资源;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资源。

3.资源功能个性化。不同教学资源,功能不同,建设这些教学资源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一样,对学习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不一样。

4.资源环境网络化。从国内开展远程教育院校的教学资源情况来看,网站、在线学习、电子图书馆等已成为教学资源的主要环境,网上学习也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环境日趋网络化。

二、远程教育在高校中应用现状

远程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基本应用于远程高等教育,高校的课堂教学应用较少。而在远程高等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办学理念不现代

当前我国高等远程教育在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是目标不明确、定位有偏差,往往照搬传统学校的教学方式。有少数学校只重办学规模,把网络教育当成扩招的手段,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教育质量;还有学校以为把学校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源搬到网上就能完成远程教学任务,没有进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所以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学与管理方式不适应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的学习环境。

(二)教育资源不平衡

尽管许多学校现在都非常重视网上远程教育的发展,但各学校在开展远程教学时,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却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的问题,从教学系统支持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到每一门课程都是全部重新开发。然而,适应这些课程的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也基本可以通过,因此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去各自开发自己的教学支持平台和管理系统,在同样的网络课程上花数倍的人力和财力。

三、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高校教育

(一)办学理念要创新化

1.办学规模合理化。开放性的远程教育特征,这就决定了高校不可能关起门来搞远程教育,计算机产业界的介入已是大势所趋,因而远程教育的产业化运作已成共识。同时远程教育是讲规模效益的,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是规模究竟应该有多大的规模,主要应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

2.办学理念创新化。远程教育服务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应向职业技术型以及以继续教育为主的学历、非学历教育以及大学课堂教学发展,视角要从招生转向服务,比如开展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等特别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开放式自主学习及时提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纳入教育部对远教的评价体系中,鼓励建设并共享优质资源。我们可以让兄弟院校通过借鉴经验和对网络开发技术的研究,建立一个集中式的教学资源库门户,将过去分散的教学资源系统集中统一起来,完成从分散到集中,并采用统一认证技术,使得师生可以不用记录过多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直接进入资源库门户浏览,并使用资源。其次,加强远程教育师资的培养。远程教育人员需通过培训,掌握远程教育规律,了解教学对象,熟悉网络课件中设计的各种工具。同时及时课件制作人员沟通,制作出适合自学学习,具有远程特色的优质课件。同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省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三)完善监控与管理

教学管理平台与教学平台都是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远程教育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就将成为一个突破口。完善的教学管理平台不仅能够承载大量课件,具备自动生成网络课程、作业提交和批改、检索资源、师生讨论等功能。同时,重要的是要跟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分析处理教学信息、学习信息、活动参与信息等,达到对教学质量的监督科管理作用。

(四)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教学

让的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有效地选择、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辅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二是辅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课题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备课,观看示范课吸收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对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二是对于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直接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提供的案例,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其次,学校可以根据设备条件组织学生上网络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观看教学参考片和进行专题性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丁兴富编著.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教师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0-01

网络教育是将信息化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三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新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来达到资源共享以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的目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而教师也需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转变,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需要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所以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

一、高校远程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远程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所有的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需要有一定的角色转变,由教学逐渐向着导学转化。

(一)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首先,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远程教育的时候多少都会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有陌生感,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新教学模式,包括对学习特点、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习;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更快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在学生利用远程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空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学习能力。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首先,教师在远程教育平台上要定期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在线上听课、查询资料或者是与其他同学、教师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其次,教师还应该充分对聊天软件进行运用,比如,课程论坛、QQ群、微信群等学习互动工具,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使教与学能更好的配合,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监督、督促学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组织一定的考核,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

(三)远程教育教学的实践者

远程教育由于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对远程教育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研究,使得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实践者,也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首先,教师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远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远程教育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能够时刻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实现理论成果的生成,然后,再用生成的理论成果来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逐渐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促进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转变的对策

(一)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由于远程教育利用的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所以对教师在各方面的要求也就更高,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对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所以学校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不断提升教师在远程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学校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对培训进行分类,既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也要组织一定的不定期培训;需要有在线培训,也需要进行的面授,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能让教师到校外的专业组织中进行培训。不论是哪种培训方式,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教师队伍的发展水平在进行灵活、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才能够通过培训起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让远程教育平台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学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环境建设。首先,学校必须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以保证能够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来为学生服务;其次,远程教学高校必须要加强对教育平台的教学环境建设,做好对平台的日常管理,从而不断提升远程教育的硬件质量;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各方面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针对教师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比如,开展竞赛、进行评比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对各项技能的掌握能力。

(三)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信息化优势,帮助教师和学生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不断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鼓励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学术以及经验交流,从而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位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接收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之间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分享经验以及提出自身对问题的看法,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教师能够不断获取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形成高校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对于具有远程教育的学校来说,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英智.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4):22.

第3篇

一、计算机远程教育对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作用

(一)计算机远程教育为高校开放式教育提供保障。高校开放性教学模式有两项基本要求:空间的开放性和时间的开放性。当今社会,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学生普遍选择在大学期间增加社会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就业做准备。但大学生普遍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这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在学业和实践二者之间达到平衡,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模式使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了平衡,而这种教学模式的纽带就是计算机远程教育。计算机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连接课堂和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学习,这样既不耽误学习,也为自己的社会实践争取了时间。可以说,只有应用计算机远程教育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说,计算机远程教育为高校开放式教育提供保障。

(二)计算机远程教育为高校开放式教学提供丰富的改革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开放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课堂角色互换等形式来实现的,但自从计算机远程教育方案提出之后,开放式教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1、学习环境变化多样。学生可通过远程教育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就打破了教室上课这种传统模式,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堂场所,或者自主设定教学内容中的特定场景,这样就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学习;

2、从实践中获得指导。实习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实习教育一般需要老师在现场做指导,不仅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经历,然而运用计算机远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和老师取得联系并获得指导,这样就避免了以上两点不足,既为老师节省了时间,又给学生创造了自主的环境。

(三)计算机远程教育是高校开放式教学的重要的监督手段。在高校开放式教育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很有可能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有所不同,开放式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不参与学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远程教育就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程,以此实现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监督。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可以保留学生的学习数据,当期末总结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评分。

二、计算机远程教育与高校开放式教育改革的意见

虽然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例如某些高校过于依赖计算机远程教育,不顾教学内容和课程科目强制利用,某些高校则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不能得到普及,此外,掌握计算机远程教育技术的教师也不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计算机远程教育操作要适度。我们都看到了计算机远程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影响,但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实际性。如果课程内容需要学生深入到实际情景中去,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计算机远程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可行性。计算机远程教育需要现代化科技设备做支撑,如果学校的条件或者学生的经济状况无法满足,则不利于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

2、建立一支专业的计算机远程教育队伍

计算机远程教育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如果教师不能掌握这些知识,就不利于教学指导,也不能发挥出计算机远程教育的优势,因此,必须保证教师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远程教育的相关知识:

(1)加强培训。要想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技能培训,大学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也非常扎实,但他们的年龄普遍较高,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远程教育之前必须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2)招聘专业人才。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适当考虑教师的计算机远程操作技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师的水平,也可以减少学校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

第4篇

【关键字】现代远程教育;历史;模式;成绩;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98―03

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关注是我们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客观分析和评价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实践,则是这一终极关注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实践以及创建本土化的现代远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分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呢?以下,笔者本着分析历史与思考现状并重、阐述外因与挖掘内因并重、表述成绩与剖析问题并重的三大原则,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在实践层次的发展作出分析。

一 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的分析

从发展的形态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质量管理四个阶段。在时间方面,这四个阶段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有些还有些时间交叉。从发展的决定力量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则经历了由内因主导的阶段到外因主导的阶段,即根源于内因――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及巨大优势,壮大于外因――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质量管理。

1 内因主导阶段:萌芽(1996-1997)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最初萌芽于高校自身,此时政府机构并没有太多的参与。这一阶段的代表历史事件有:1996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方案并开始筹建远程教育系统网络;1997 年,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网上大学。正是由于这些高校高瞻远瞩,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以及国际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潮流,才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从而推动了政府部门介入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强度和力度。

2 外因主导阶段:起步、快速发展和质量管理(1998年至今)

(1) 起步阶段(1998-1999)。这一阶段,政府部门正式把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并启动了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这一时期的代表历史事件有: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规划;1999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为我国第一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大学;同年,教育部批准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

(2)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2)。这一阶段,国家扩大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规模,先后批准了62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从而使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进入以规模和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有一些高校对现代远程教育并不熟悉,也没有长远的规划,以及人力、财力、技术的储备,便仓促融入到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潮流之中。

(3) 质量管理阶段(2001年至今)。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出现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教育部逐渐加强了对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这一时期的代表历史事件有: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此后,教育部又出台了质量评估制度、年报年检制度、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等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对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由于试点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比较严峻,原因也比较复杂,因此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以及高校自身投入了很多精力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也使得这一阶段显得比较漫长。

通过对以上历史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言,在不久的未来,当外部质量管理机制完善之后,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螺旋上升式的重新回到由内因主导发展的轨迹上来。

二 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分析

经历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包括混合的技术模式、个别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恰恰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独特魅力的完美体现,也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困境中依然不断向前发展的内部决定力量。”[1]

1 混合的技术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有效的技术模式――混合使用了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有互联网、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通讯网等。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的现代远程教育并没有多少差异。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采用“三网合一”的技术路线,通过数字卫星广播、互联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实施课件播放、课程学习、交互答疑和教学辅导。此外,一些网络教育学院已经开发有短信发送平台,开展了移动学习的实践。试点高校混合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直接好处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而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需求,为最终获得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 个别化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形成了具有以下鲜明独特特征的教学模式:以基于各种课程教学资源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同时结合网络教育学院教师的网上指导或者学习中心教师的面授辅导。这一教学模式也与John Daniel的独立自主活动和交互活动相结合的理论以及Michael Moore的三种交互理论相吻合。就该教学模式的具体结构而言,大多数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采用“网络课程自学+纸介教材自学+网上讨论与答疑+作业+测验”的教学模式。总而言之,与传统面授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在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方面具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如学习者可以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等,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3 分制的管理模式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国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普遍采取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包括选课制、弹性学习期限甚至预约考试制等。这种十分灵活的、开发的管理模式非常适合在职成人的学习和工作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工学矛盾。

三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表现在其自身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且还表现在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从试点开始至今,各试点高校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开放”的特征,为数百万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尤其是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和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学习中心的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当地的社区学习中心,为当地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无庸置疑,试点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有生力量。这也是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在面临诸多的发展问题时,依然蓬勃向前的主要原因。

2 提高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我国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力提高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首先,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提速和升级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建成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多媒体传输平台,各高校也加强了校园网的硬件建设。其次,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各试点高校建设了一大批教学软件资源,而2003的“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便充分展示了这一累累硕果;与此同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也有力推动了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最后,在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开展,为高校培训了一批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提高了高校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有效调动了广大高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 促进了高等教育校际之间跨区域的合作

“如同网络能促进学生或者教师之间的协作一样,网络同样也能促进院校之间的合作。[2]”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开展为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的传输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增强了高校之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和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进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的实践探索,三校先后与宁夏大学、大学等25所西部高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合作创建了优秀教育资源的西部共享体系。[3]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该联盟的宗旨便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四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质量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这一教育形态的健康发展。加之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过于追求规模效益,因此使得教学质量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直接表现在考风、考纪方面,而根源于教与学的相互游离。

1 表现在学习中心的考风考纪

近年来,试点高校校外学习中心的考风、考纪问题比较突出,作弊现象令人担忧,这不仅直接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声誉,并使得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在质量管理阶段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延缓了“实质性发展阶段”的到来。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由于各试点高校在招生方面存在着市场竞争,因此一些试点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把规模效益放在办学的第一位,从而在考试环节抛弃了自己严格管理的职责,对本校校外的一些学习中心考试舞弊的现象听之任之;2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校外学习中心在生源方面中存在着市场竞争关系,一些校外学习中心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纵容甚至保护本学习中心的学生的违纪作弊行为。

2 根源于教与学的相互游离

尽管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处于“准永久性”时间和空间的分离状态,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也处于“准永久性”时空分离的状态,然而远程教育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重整这两种相互分离的教学活动,人为地重建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关系,而重整和重建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4]。但是,对我国某所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和学生网上互动的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学生中旁观者占绝大多数而积极参与者仅占极少数,另一方面学术类互动的频度、深度和广度普遍比较低,[5]这说明目前远程“教”与“学”实际上还是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还没有有效地重整和重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在于网上班级(课群)的学生数量普遍比较庞大[6],指导教师和学生比例过低[7],教师缺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促进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傅钢善,马红亮. 网络远程教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2-23.

[2] 马红亮,丁新. 格雷格•柯瑟林的网络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4,(7): 37-42.

[3] 李志茵. 中国学分互认第一案例调[EB/OL].

[4] 德斯蒙德基更. 教学行为的重新整合[A]. 德斯蒙德基更编,丁新等译. 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C].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122-146.

[5] 马红亮. 网络远程教学的质量问题:教学行为整合的视角[J].当代教师教育,2008,(2).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拓展

[分类号]G258.6 G728

1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图书馆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使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传统的借阅业务转向信息导航服务;从提供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转向专题跟踪服务从传统校园服务转向现代远程服务。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外部信息环境及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进行拓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综合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新型教育模式,又称为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基于网络;二是教学交互式。它与以往的电化教育的含义有所不同,也比传统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全国主干网已建成覆盖全国地区的网络中心,数以百计的大学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相连接,可直接实现交互式的教学。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绝大多数是高等院校,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也主要是学校依靠自身资源来建设实施。1998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四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标志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现代远程教育。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国外,远程教育也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教育方式和国民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目前正在利用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来帮助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并为多媒体和视频会议教学建立了先进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和灵活的学习课堂。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对于通过远程服务参与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图书馆纳入发展远程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外部环境及用户需要,不断进行服务拓展,这将成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承担的作用,并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可能进行的拓展服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2 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2.1 提供资源储备

对现代远程教育来说,教育资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由政府直接参与教育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在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许多远程教学试点大学的教育经验表明,高校远程教育教学应以各高校的专业特点为基础,并结合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采取一种综合的、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

远程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与普通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数据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资源数据。包括:以传统方式保存资源,如印本书刊报、古籍、图片、音像制品等;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性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等,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如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后形成的专题知识库等;可广泛获取和使用的网络资源,一般经过学科馆员的选择、评价与组织,以资源导航方式呈现。这些教学资料可以是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资源。②教学辅导数据。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辅导材料、课程安排、参考指南、实践计划、目录索引等。③助学资料数据。包括阅读辅导材料、问题自导、作业答疑库、综合练习、实验资料等。④教学互动数据。对学习者之间的自主性学习创新,学习课题的讨论,学习小组对共同学习中难点、疑点交流体会和信息,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等。

高校图书馆不仅储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它还储备着以下几类资源:学习知识的场所;可供查阅的各种资料和检索工具;可供利用的信息设备和咨询服务;可进行导航服务的学科馆员。这些都是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最为关键的资源优势,也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2.2 提供技术支持

高校远程教育宜以本校教学和科研为基础,全面发挥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并与目前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相关站点、远程教育中心、学术团体、公共图书馆、大学计算机专业及出版商进行多头合作,将他们的网站与图书馆网站进行链接。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直接参与课程的策划与管理,并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和内容融入到远程教育的教学发展上。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将实体教学转化为虚拟教学,它需要制作适合网络教学的课件,除了需要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外,课件制作还需要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刊物、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自动化软件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协助教师设计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编写其他网络教学文本。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高校图书馆所依托的强大的教师队伍和学术科研力量,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师资保障,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环境,将逐步成为网络化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服务圣地。

2.3 提供服务保障

依托网络环境,远程教育可以使任意受教育者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通过网络,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服务可以延伸到家庭、办公室以及各种活动场所,人们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接收在线教育。

参考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书目情报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参考书目指南及其他信息检索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从面对面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形式到目前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输送及实时进行操作问答等各种形式的虚拟参考咨询,便于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贯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而且学科馆员也会尽可能地指导用户明确获取相关文献信息的途径。这样用户便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而准确地得到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帮助。从传统的书目指导服务到馆藏文献信息提供服务;从一般常规问题到网络导航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和提供,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承担了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服务重任。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可由学科馆员成立相关性的参考咨询课题

小组,为远程教育的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检索的指导,指导用户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途径,并可进行特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评价以及查新认证等多项服务。比如,美国佛罗里达远程学习与分配中心选用WebMaster公司的会议专业聊天软件开设文献检索课教育,为一个班级开一个聊天室,为佛罗里达地区73个学院与大学的远程教育提供实时的咨询帮助和研究指导,为远程合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信息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Athabasca大学图书馆调查的结果,远程学生最需要的是远程可获得全文资源服务。我国目前大多数远程教育用户很难独立完成检索相关课题资料的工作,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为远程教育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但这种远程文献传递不是机械迁移传统图书馆功能。当用户需要查找某一主题相关文献资料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E-mail方式向图书馆申请文献传递服务。参考馆员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用户所需文献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电子传真、文件传输协议(FTP)等方式完成文献传递服务,同时帮助用户利用数据库和其他图书馆资源,为其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咨询及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深层咨询服务。

另外,通过高校图书馆与远程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据统计,在英国,有些公共图书馆就为远程教育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内容;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则与远程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它们提供专门的服务项目。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根据远程教育机构的需要为当地学生建立保存本书库;提供多媒体学习环境;开放专业数据库及学术期刊检索;提供馆际互借、代借、复印和寄送服务,根据登记的学生数量配备恰当比例的专职参考咨询馆员;承担类似分教点教师的职责;向教方反馈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等。通过这种合作,图书馆每年能从合作方获得资金援助,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服务功能,扩大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影响。校方则因这种合作得到学生认可,从而增加了生源,也节省了大量的中间环节成本。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合作经验。

3 高校图书馆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拓展

3.1 实施知识管理

开发一个好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包括技术的整合和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流程。因此,需要一个有明确目的的开发软件组织,同时还需要一个可以畅通的交流、共享和重复利用的工作机制。然而,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知识交流、共享和重用机制还尚未完善,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课程系统的重复开发,同时也极易造成知识的流失和利用效率的降低。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课程尚未制定统一的规范进行设计与开发,导致网络课程的可用性和共享性较差。目前图书馆网络课程本身也缺乏对知识学习的指导设计,学习功能不强,从而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和学。

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如能实施网络课程的知识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知识管理有助于网络课程开发者整合自身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流程化,并将其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②知识管理有助于根据各校图书馆网络课程开发组织的实际需求,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和有序化处理,并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的关系进行组织和存取,便于用户知识积累和共享,解除知识检索不到的难题;③知识管理有助于课程开发组织从现有数据中挖掘可利用的知识,课程开发组织中的新成员也可以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不断学习前人的工作经验,减少因为课程开发组织中人员流动而带来的知识流失,④有助于增加知识储备,方便后者联系前者的知识;⑤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系统和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

3.2 进行素质教育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我国,学校进入信息化建设,这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也给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员优势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高校图书馆的这一职能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美国和欧洲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利用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成功的。

在远程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参考咨询的优势,为用户开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参考馆员不仅直接向用户提供答案,而且可以通过网络为用户明确指示参考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用户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而准确地得到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帮助。从传统的书目指导到馆藏文献信息提供,从常规性、事实性问题到网络导航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和提供,参考咨询承担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评价的信息素养教育重任。

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是信息管理系统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大学生信息技能培养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全校性选修课之一。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授课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接受课程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Internet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远程网上教学形式逐渐被教学双方所接受。采用网络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转移到网上,以用户自学为主,教师在网上加以必要的指导,再通过网上作业与考试来检查用户的学习情况,这不仅大大缓解了教师教学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向用户全面清晰地显示馆藏目录以及各数字图书馆链接的情况,协助用户高效地使用数字图书馆;定期在线举办网络资源导航、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与使用的讲座与培训,为教师和用户排忧解难。

3.3 开展学位教育

通过与学术机构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合作,图书馆远程教育的学术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在美国,大多数经美国图书馆协会承认并可开设硕士课程的图书馆与信息学研究生院,他们都已经在网上开设了一门或更多的硕士学位课程,这些课程都能全套通过网络接入,或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其教学大纲等内容,用户仅通过学习网络课程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这些获得认可的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是采用技术的多样性和可以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通过与国外大学相关学院联合办学,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开拓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此,利用远程教育开展一部分硕士学位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联合办学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网络在线课堂,不但能给本专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程自学提供服务指导,而且还可以为因时间、空间或者工作、学习等受限的用户提供课程计划、学历证书和学位计划。

3.4 应用Web 2.0

Web2.0的概念诞生于2004年,短短几年间,Web2.0所代表的技术与理念,已经对互联网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系列带有鲜明Web 2.0个性特征的网络服务陆续推

出,并已逐渐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观念及使用习惯。可以说,我们面临着外部信息环境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双重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信息提供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必须对服务方式进行重新的审视,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使图书馆服务能够适应新环境下用户的需要。

Web2.0技术及理念的出现,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远程教育开拓了一个发展方向。作为Web2.0重要应用之一的博客,即可以应用在远程教育中。首先,博客天生就有一种知识聚类和知识管理的能力,Blog的创建者一般都比较关注于某一领域,并且对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博客收录的内容大多是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或信息,这就加大了该博客的知识深度。其次,Blog内容的专业性和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学科专业性相吻合。主题博客是针对某个主题申请的博客,它专为那些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围绕特定相关主题,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或全文资料可以为相关人员无障碍地免费存取,这就极大地体现了其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的价值。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引入博客,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及时性。博客内容的随时更新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为博客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最及时的资讯信息。②交互性。交互性是Blog最大的特点之一,将其应用于网络课堂的教学论坛,可以很好地解决师生的互动问。③聚类性。博客的每篇文章都为用户提供了可发表评论的功能,它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可交互性,它还更有效地显示了知识的聚类性。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支撑平台中就设立了教学博客,学生与教师都可以使用。利用教学博客进行网络课程的讨论既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参与,它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开放式的交流。

4 结语

第6篇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报道,对高校远程教育质量提出质疑——拿文凭易,含金量低,认可度差,并称其已堕入“注水陷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报道多有失实处,以偏概全,把高校远程教育说成一团漆黑,显然失之于轻率、武断和偏颇。也有人认为相关方面有必要正视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希望将报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推进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正向效应。

不管其本意如何,报道提出的“面对日渐走低的公众评价,推行多年的远程教育试点将何去何从”,的确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作为教育部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内容,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启动已经14年多,现在似乎是进行总结评估,画上句号的时候了。关键可能是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将试点置于我国教育改革以至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其成败得失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刻的反思,不仅仅是试点总得有个交代,给个说法,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此基础上谋划未来。本刊卷首在谈及我国教育缺乏反思能力时曾指出,各方面似乎都更热衷于“把成绩讲足”, “把问题谈透”的努力往往显得“不合时宜”,涉及政府部门的决策及措施时更是如此——但愿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

毋庸讳言,质量这些年来始终是高校远程教育的“痛点”,《人民日报》的报道其实并无太多新意。问题恰恰在于,尽管早就确定试点的重要目标是构建高校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长期以来人们也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不能说没有成效,但确实始终未能走出所谓“质量迷宫”。质量出了问题便使出“规范管理”的招数,且习惯于采取行政或准行政手段进行“整顿”或者“控制”——尽管实践早已反复证明,此类措施往往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包括这些年来甚受推重的网络教育“统考”及“阳光招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提升高校远程教育质量和声誉并未取得预期成效,更无可能形成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长效机制”。或许,是有必要换种视角和思路,来重新审视远程教育质量问题了,包括厘清和理顺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在远程教育领域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和承担相应责任……

《吕氏春秋》中有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高校远程教育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较之十多年前都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要求高校远程教育实现战略转型,并且提供了许多新的探索和发展空间。如果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而扎实地推进和深化改革,尤其是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的高校远程教育,在新形势下可能更加举步维艰。那样,就正应了古人所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第7篇

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只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诸多构成要素之一,只是它的一个“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在认识上,国民教育体系是我们用以思考这些普通高校之远程教育向题的一个最基本的解释框架,也只有在这个解释架中,才能比较恰当地去构想其基本定位,在思考远程教育“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这类问题的时候,才能自觉克服“普通高校”这一“血统(论)”的偏影响与对高校常规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从而走向对其远程教育定位的更恰当的理解。

具体而言,放在国民教育体系这个宏观背景不去看定位问题,普通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将被定位在“高校外”广阔的教育培训市场之中,它要服务于“高校外”的需求丰富而巨大的教育培训市场,而不是被狭隘地视为大学教育以“现代远程的”或“网络版的”方式向校外的某种延展或外推;其定位的“重心”,不在于普通高校过去习惯于干什么,也不在于其远程教育是否会给高等教育带来“量的增长”,而在于教育培训市场需要高校去做什么,特别是,它们以远程教育这种方式为健全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从而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及实现会带采怎样的积极“质变”;其定位的“路径”’也不是由内(高校)而外(市场),毋宁说刚好相反,是先定于外(市场)而诉求于内(高校),以便更好满足“继续教育”、“终生学习”以及建构各类“学习型组织”等这些含义更广泛也更全面的宏观教育培训需求。

在实现这种定位转变时,这些高校要尽可能淡化其远程教育的“高校”色彩,努力摆脱其高校“血统”及“路径依赖”的狭隘影响。这样做,并不会有损于其远程教育的“高校品牌”,相反会更有助于这一“无形资产”向“无形资本”的转化,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以“高校外”的教育培训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不断适应与满足教育培训客户的多样化且变化着的教育培训需求,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个市场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健全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成为实施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方面军”。

基于上述定位,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普通高校之远程教育的完全意义上的社会角色,将不再拘于传统学历教育的“办学者”或“施教者”,而是进一步扩充到含义极为丰富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扩充为服务于客户(如行业、企业、社区)之学习型组织建构的“内容供应商”、“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协调者”或“辅助实施者”,转变为终生学习体系的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与打造者,转变为学习型社会之资源及模式的自觉建设者与探索者;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它也应成为同外来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与竞争的生力军。惟有如此来定位,在知识经济与国际开放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才能为当代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及社会发展做出共应有的贡献。进一步看,如果说发达国家可倚仗的是其为数众多的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那么对于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及机构相对匮乏的当代中国来讲,目前的一个比较可行且十分必要的替代性战略便是:借助普通高校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去尽可能多地实现那些在发达国家由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实现的教育培训社会功能。相应地,国家应在政策上引导并鼓励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尽快丰富其教育培训内容及功能,促使共远程教育部门尽快转化为或建构成依托于普通高校的、面向社会教育培训多样需求的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

这种定位及角色对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从而引导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与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对于促使普通高校去理解远程教育在当代的丰富内涵,从而开拓远程教育广阔的教育培训市场空间,去设计并实施层次多样、种类繁多教育培训项目,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这种定位及角色,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反思几年来远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回顾几年来的远程教育实践,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着两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对普通高校之远程教育的定位及角色的理解过于狭隘,或者说,更多的还只是从学校自身办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健全与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从适应并不断满足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市场需求的角度去理解远程教育;与此相关,二是存在着对高校常规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这两种偏误,不仅严重阻碍了人们去拓展丰富多样的远程教育发展途径,而且也极大地压缩了远程教育的市场空间。从实际情况看,这两个偏误已诱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一)过分偏重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几乎成了绝对的“主业”,而非学历教育培训所涉及的学员仅占1%,至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参与学习型组织或社区的构建等内容丰富的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几乎是无人(校)问津。学历教育固然是拥有巨大潜力的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当代中国也有共必要性及合理性,但试点高校把远程教育的办学内容几乎全部定位于学历教育,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显然有重大偏误。同时,由于试点高校在自律方面存在着差异,且远程教育领域的“管理规范”尚不完善,也造成了校际间程度不同的恶性竞争。

(二)一些高校间的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整个远程学历教育,致使远程教育的总体办学质量滑坡、市场环境恶化、社会效益受损、经济效益跌落。这不仅伤及远程教育本身的声誉,阻碍了远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一个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对原有的大学学历教育体系产生了一定干扰,对学历教育的其他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冲击。

上述两个问题,直接引发了远程教育的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某些极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其一,尽管在总体上我国的远程教育资源还比较匮乏,但就试点高校为远程(学历)教育配置的资源来看,却存在着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体上利用率不足的不正常的情况,其实质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浪费;共二,不无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远程教育办学越规范、严谨的高校,在不正当恶性竞争的冲击下反而会越发处于劣势,会囚招生有限而陷入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窘境,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浪费;共三,更有甚者,那些恶性竞争中的“优胜者”,则因供给严重不足而导致其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及服务的严重滑坡,进而败坏了整个远程教育的力、学声誉。

总的来看,远程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着认知局限(价值)和取向偏误,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正是未能在国民教育体系这―宏观层次上恰当地把握这些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及角色。

二、网络学院在这些高校与校外教育培训市场需求之间关系中的定位及角色

如果上述宏观定位及角色是合理的、恰当的,那么随之而来的核心问题便是:这些高校究竞应该怎样给其网络学院进行定位?相应地,这些网络学院究竞应该在这些高校与校外教育培训市场需求之间扮演何种角色?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不但前述宏观定位及角色规定无法实现,而且也会阻碍网络学院本身的顺利发展与不断完善。

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有必要先做些铺垫,先对下述两个问题做一番简要考察:其一,作为一个“二级学院”,网络学院与校内其它学院的主要差异有哪些?其二,在这些高校与校外教育市场需求的关系中,网络学院这个特殊的“二级学院”的总体特征又是怎样的?从逻辑上看,当把主要差异与总体特征梳理得比较清楚后,我们便有可能比较恰当地切近并解答网络学院的定位以及角色问题。

简单地讲,较之其他“二级学院”,网络学院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十点:一是,它更多地以“校外的”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面向这类需求开展其办学活动;二是,其办学活动,主要依托校内其他院系的师资等教学资源,自己一般不配备教学人员;三是,它主要以远程(网络)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师生间的互动较弱,也较难形成“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它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督导较弱,考核(考试)的宽严尺度也较难把握;五是,其主要职能是远程教育的管理与服务,较之在校内,出现问题的概率及随机性通常会更大;六是,在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以及招生计划的制定等方面,它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七是,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它更多地借鉴了企业运作模式;八是,经济效益成为其“业绩考核”的一项极重要指标,“投入――出”分析以及对经济收益的预期会对它的办学决策产生很大影响;九是,在它与校外伙伴的合作关系中,经济因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最后,第十,它的“经营活动”,使学校的“无形资产”更易于向“无形资本”转化,从而成为它的重要经营手段,但与此同时,这也会加大这种“无形资产”受损的风险。显然,网络学院是个相当特殊的“二级学院”。

那么,在这些高校与校外教育市场需求的关系中,这个特殊的“二级学院”的总体特征又是怎样的呢?一言以蔽之,是“中介性”。具体而言,它构成了这一关系之中的一个极其独特的中介:它确实在“对外办学”,但依托(供给)的主要是校内(其他院系)的教育资源;它以“经营”的理念(暂且毋论其高下)为指导,去实现校内教育资源向校外教育需求客户的供给;它以“营销”的手段(暂且毋论其优劣),为自己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可获得的教育产品,去开拓尽可能广阔的教育消费需求市场;它以“竞争”的心态(暂且毋论其是否健康),去看待与应对同业者(其他高校网络学院);它以“效益”的尺度(暂且毋论其是否得当),去匡算教育需求市场的大小,去筛选自己可推出的教育产品;它以“商人”的眼光(暂且毋论其是否敏锐),去捕捉教育需求的市场商机;它以……这里之所以要一再提及“暂且毋论××××”,是想提示人们,在对这些“以××,去××”作出价值评判之前,首先应确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就其作为普通高校与校外教育市场需求之间一个极其独特中介来讲,这些“理念”、“手段”、“心态”、“尺度”以及“眼光”等,绝非外在于网络学院的,毋宁说,乃是其“本性”使然――只要存在着,它就必定会如此。因而对于网络学院这一独特中介,人们应该做的不是去压抑或扼杀这些其“本性”使然的东西,而是通过制定恰当的政策、规则,通过引导、自律、监控乃至必要的处罚,加以规范与调控,从而促使这些“本性”使然的东西以更积极的方式发挥作用,以对我国远程教育良性发展更有益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8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课件资源;问题分析;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66—02

一、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1.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各自为战,专业设置、课件开发重复。在68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法学、金融学、土木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开课率达到50%以上,特别是会计学专业开课率高达92%以上。专业设置相同,致使校际间课件资源重复开发,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课件资源开发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课件数量较少,社会认知度不高。在累计开发的18000多门远程教育课件中,精品课程比例不足20%。

3.课件资源开发以学历教育课程为主,非学历教育课件资源较少,满足社会需求的岗位技能课件资源更少。68所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中仅有不到10%的高校开发了非学历培训课件。

4.重视课程内容本身的开发,忽视与之配套的助学资源开发和过程监控,教学交流不畅通,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

5.在课件开发中,理论课件比重大,实验、实习、实操课程课件是凤毛麟角,实践环节很难达到教学要求。通过对部分远程教育实践环节课件开发状况和学习中心实践环节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几近空白。

二、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问题的原因

1.政策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课件资源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

2.社会层面:社会机构对远程教育认识不足,参与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人们惯性思维于直面授课方式,而对远程课件授课方式接受程度较低,影响课件开发的积极性。

3.高校层面:资金投不足;课件资源开发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远程教育教育师资队伍;逐利思想、校本位思想严重;校际合作较少;高校自身缺少自律。

4.教师层面:课件资源开发以教师个体为主导。教学能力水平、远程教学经验、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三、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动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与学习者需要求相结合。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必须学什么、有什么样的兴趣特点,目前学习基础如何等,提供学习者灵活、个性化、积极参与的课件资源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3.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与教师内涵相结合。教材是一种课件资源,教师是更重要的课件资源。把教师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教学经验等有机融入课件开发中,赋予课件以灵性,达到课件质量的最优化。

4.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首先,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网络技术手段,保证开放性的知识传输。其次,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应体现科学技术含量,通过运用新技术,使课件资源更新颖、灵活和实用,学习者在接受课程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日新月异。

四、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问题的解决途径

1.创建国家、地区、高校不同层面相结合的立体远程教育体系。(1)建设统一的国家公共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提供学历基础课程模块、精品课程模块、公共知识模块、国民基本素质模块、社会公共文化模块等,形成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庞大服务功能的公共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向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需求。消除地区间闭锁或差异,达到全民共享基础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2)建立地区远程教育服务平台。由地方政府投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依托城域网创建大型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承担区域内相应层次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工作,打破行业间、企业间、高校间壁垒,形成地区化的教育资源中心,体现本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3)高校远程教育主要由高等学校依托校园网建立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学校自行开发课件资源,实现媒体数据传输、实时播放等,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建立高校间课件资源开放、学习成果互认、积累和转换,避免课件资源互不兼容、互不共享、重复开发的局面,推进与实施高校间课件资源共享。

2.建立课件开发团队和课件资源储备。(1)组成包括课程主讲、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教学指导等人员在内的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团队。建立远程教育教师认证制度。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引入前沿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减少资金投入,最大可能地扩大教学内容容量,保证课件质量。(2)根据课程知识结构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课程内容开发为各种知识信息模块(单元)存储于数据库。学习者不受时空、地域、专业等条件限制,通过导航、查询、检索等功能,以模块单元自主索取。课件资源内容丰富,资源模块合理,操作简便灵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为课件资源整合提供了改革的空间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推动课件资源结构优化。(3)建立远程教育课件开发平台,建设基于网络助教、助学型课件资源管理数据库,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以满足教师借助网络备课、上课和学生借助网络学习、活动的需要。

3.成功的教与学互动是课件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重要渠道和保证。(1)课件资源开发应建立公开的、共享的课外公共论坛、讨论区、QQ群等。教师直面授课,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在线讨论,学习者经常会提出更深入的知识探究,接受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设想,发表观点和评论,这将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大地促进学习者在线信心和参与度,使学习者始终处于亢奋的求知状态,有足够的吸引力。(2)网上学习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必须给予及时的技术支持服务,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课程内容只是课件资源开发的基础,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问及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建立师生间、学习者间、人机间的交互通道,大力发展同步课堂,网上实时交流,达到教与学的共振,是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开发的重要课题。(3)远程教育的课件资源、受教育者和教学过程都是开放的,必须通过闭环可控系统,才能保障教学质量。首先,开发与课件内容匹配的学习过程监控和考核至关重要。通过可控的措施和必要的约束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听课次数、资料检索情况、网上作业完成质量等学习环节跟踪、管理与评价,是课件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课件资源不仅要有精美的文档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还要包括课程重点、难点解析,案例分析,自测练习、参考资料等。优质的课件资源是多种资源整体作用的结果。

4.建立远程教育课件资源评价标准。(1)远程教育课件资源的评价标准应以满足教学要求为根本,以其技术性、实用性和用于教学过程的贴切性为主体,评价标准应赋予远程教育资源更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2)远程教育课件资源评价标准内容应包括厚重的文化积淀、流畅的口语和书面表达、扎实的理论基础、纯熟的基本技能以及思维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等。(3)建立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奖惩制度,对优质教育课件资源给予奖励,加大资金支持;对课件资源评价过低,课件开发粗制滥造的给予警告、整改;对个别高校课件资源开发管理过度混乱的给予远程教育试点资质摘牌。

第9篇

一、目前远程教育在学员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远程教育在学员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重教学管理,轻构建人文环境。目前各远程教育高校在学员管理上都重点关注对现行学员的教学、教务管理,忽略对现行学员潜在需求的管理,忽视全方位、系统化地构建与学员的关系,学生对远程教育高校本身的认同性正逐步缺失,忠诚度下降。二是重标准化管理,轻个性化需求。远程教育学员年龄、学历层次、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等个体差异大,学校大多仍采用标准化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管理流程作用于每个学生,而未采取有效手段对学员的类别和需求进行细化分类和有效分析,学员管理难以满足类别繁多的学员个性化服务需求,导致学员对远程教育高校的满意度降低。三是重软件平台搭建,轻个性化服务功能的完善。远程教育高校在学员管理方面都开发了各类远程软件平台,但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数量与质量、网络技术支持服务等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同时学员准分离状态下学习孤独感的消除、个性化学习满足的程度、学员协作学习的条件、学员咨询与反馈的速度等其它学习支持服务功能也不尽理想,造成学员对学校的满意度下降,进而也影响学员对学校的忠诚度,辍学率增高。

二、CRM理念应用在远程教育学员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CRM理念

CRM理念最早来源于GartnerGroup,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大潮进入中国。其理念可以概括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企业,以客户价值来判定市场需求,不断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客户实施关怀,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客户想要的购买价值。【I】CRM管理理念的提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并且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战略过渡并最终达到企业客户收益率的最大化。CRM管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是在关系营销、业务流程重组等基础上发展而成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策略;第二层次是工具,通过CRM理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开发CRM软件,通过CRM软件和数据的支持,增强对客户的管理水平;第三个层次是结合CRM理念与CRM软件,构建CRM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二)基于CRM的远程教育学员管理核心要素

基于CRM的远程教育学员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与完善以学员为中心的联系与反馈。具体来说就是把学员作为远程教育高校的客户群体,运用CRM理念有效吸引学员群体、提升学员满意度、提高学员忠诚度,使学员价值最大化,在学员与学校间构建一种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并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学员与学校双赢。这种良好双赢关系的建立一是要完善学员信息库,除了学员姓名、地址、身份证、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外,学员的QQ号及微博号、学员的兴趣爱好、需求建议、工作学习能力、自我定位、人生规划等都尽可能列入信息库并及时更新,既可方便与学员的沟通又能及时了解学员动态、个性化需求。二要建立与学员长久、定期交流的制度,包括学习期间定期的课程辅导、网上交流、答疑等,其中生日问候等提供日常生活的关心交流也很重要;同时学生毕业后,学校仍要通过校友活动、传媒访谈、信件联络等方式保持与已毕业学员的联系。三要及时征询学员对学校的意见,本着学员就是上帝的思想,重视对学员反馈意见的收集并用于改进管理,及时向学员反馈处理情况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建立与完善以学员为中心的联系与反馈,让学员感受远程教育中的人情味。

三、基于CRM远程教育学员管理应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学员管理观念的转变虽然远程教育高校常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但目前真正实施远远不足,真正实施基于CRM的远程教育学员管理首先要从传统学员管理观念的转变入手。第一,将学员与远程教育高校的关系视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每个学员都是学校的一个客户,以学员(客户)对学校(企业)的最终满意为目标,通过与每个学员互动,掌握每个学员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为学员量身订制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及时联系征求反馈意见,真正使学员成为“顾客是上帝”的受益者,使学员由衷产生对学校的满意度。第二,全面宣传基于CRM指导思想的学员管理理念。通过正强化来激励全体教职员工,让其真正认识CRM管理理念的意义并从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转变,使其从思想上重视每一个学员,树立以学员为中心,学员就是上帝的工作理念,才能真正改变过去被动的管理思维,根本性转变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第三,树立与学员建立持久良好关系的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赢得学员和维持学员,并与学员一对一地建立持久、长远的良好关系,同时以此关系为基础吸引更多的潜在学员与学校间建立新关系,形成学员与学校间的良性循环关系。实现学员价值的最大化及学员、学校间的双赢。

(二)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根据CRM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服务利润链”可知,企业赢利主要是由客户忠诚度决定的,而客户忠诚度是由客户满意度决定的。远程教育的学员满意度是由学校提供的教学等服务的价值大小决定的,远程教育高校要充分认识远程教育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是使学员真正满意的关键所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以提升学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学校的赢利。首先,CRM理念下的远程教育学员管理要不断地关注学员的需求,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及时与学员间进行有效沟通,熟练解答、及时反馈学员的有关疑问,并在不断沟通过程中树立学校的权威性,通过这样的权威作用,维护学员的忠诚度,减少辍学率。其次,要把CRM理念具体运用到学员管理的日常教学、教务及其它工作中,加强以学员为中心,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对学员实行全方位跟踪和主动服务,如建立远程接待服务呼叫中心,重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加强学习资源建设、网上交流平台和答疑系统的运作等,提高学员的满意度,并最终减少学员的流失。此外,还要完善教务、教学管理之外的服务理念,如通过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成本的控制,建立灵活的学习机制,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来提高学员的满意度、忠诚度,从而与学员建立起稳定、持久的关系。

(三)不断完善与CRM理念相适应的软件管理细节

目前各远程教育高校的学员管理软件都存在种类多、使用繁杂、更新滞后的问题,使学员对管理软件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学员与学校的关系。远程教育高校要不断完善与CRM理念相适应的学员软件管理细节,在软件功能上体现不同类别学员的需求,努力实行“一对一”的管理方式,实现学员差异化对待;在时效上及时更新系统数据改进教务管理系统,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保证学员在登录教学系统后,能及时看到最新的学习信息;在操作上要符合学员的使用习惯,让学员对所有的学习情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在语言上更具人性化与亲和力,可以使用“亲”等网络体用语拉近与学员的距离。四、基于CRM的远程教育学员管理改革根据CRM理念及其核心要义,结合远程教育学员管理问题,笔者尝试探讨基于CRM的远程教育学员管理方面的改革。(一)用CRM理念构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远程教育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环境影响作用。一方面,学生通过学校的校园文化来认识和选择学校,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文化的魅力。嘲在远程教育中重视对学员的人文关怀,以学员的满意为最终目标,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定时组织校友活动以加强远程教育的社会效应,形成并树立“与学员保持持久良好关系”的校园文化氛围,将CRM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逐步构建并形成基于CRM理念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最大程度地发展学员与学校的关系,实现学员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学校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学员与学校的合作双赢。

(二)改革远程教育学员管理方式与流程

一方面,远程教育高校可以在管理方式上进行部分基于CRM理念的改革。如建立学员信息的及时反馈交流渠道,建立必要的学生网上学习小组,力争使远程教育的学员在学分互认上取得突破,及时在网上表彰先进学员及学习经验介绍等。另一方面,从操作的层面来分析,CRM是一个充分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充分了解客户行为和各种资料的过程。因此,在管理技巧的运用上要求我们对每个学员管理的全过程都要以保持沟通为基础,并及时记录沟通交流的数据,从数据中分析出学员的需求,进而展开下一步的管理行动。然后通过行动的反馈效果,计划下一步的管理行动。整个CRM的管理过程中实习学员的学习、分析、行动、反馈、再分析的过程,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翻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所有的管理流程以及操作实施都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调整过程,针对根据处理的结果对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学员的满意度,最终使得学校在竞争中保持相对的优势。

(三)CRM理念对部门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提升

第10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激励;改革

我国的远程教育系统主要由电大系统和普通高校网络学院系统组成,电大系统成特殊的由中央电大为首的纵向分级管理,而网络学院多从属于所在普通高校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受传统管理的惯性、局限性以及其他制度的不配套等等,使得学校教师激励存在着诸多缺陷。当前远程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教师对工作不是很满意,对工作任务只是应付了事。有的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乏味无趣。有的觉得工作质量优劣都一样等等。这种现象也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一.现在远程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合理问题的表现

(一)激励机制与远程教育形式不相符合

远程教育领域是一个以远程教学和面向成人教育为主的领域,由于性质上的差别,这个领域内教师的工作与普通高校教师的工作存在很大差别。但目前在远程教育教师适用的一系列管理机制仍是主要以普通高校为参照,有些制度甚至完全相同,而这些制度对远程教育教师而言,并不适合。因此制度的不适应性使得远程教育教师被桎梏,既而导致对工作的倦怠。

(二)教师心理需求分析缺乏

人的一切行动都起源于他的某种动机,而动机皆有需要引起。“激励理论”把人的行为发生的过程总结成如下的模式:需要~心理紧张一动机一行为一目的一需求满足一消除紧张~新的需要。这个模式说明,“需要”在形成支配行为的思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由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要控制教师的行为,必须研究教师的需要,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其需求会有所不同,并会随着发展阶段和生活条同而有所变化。对合理的需要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以达到“最佳的激励状态”。远程教育教师也是如此。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需要既有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也有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并且,这些需要可随教师的发展阶段、生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学校管理只有从考虑教师需要出发制定激励机制才能起到理想作用。目前远程教育学校与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忽略教师需要而仅从管理者角度考量的激励制度。

(三)考核手段不合理

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高校教师积极性造成最大冲击的是评价不科学导致的不公平感。当前高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和考核通常包括一定的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这些指标及整个评价过程,受主观随意性的影响很大,容易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受挫。

(四)分配标准有出入

对于分配标准远程教育高校一般实行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制度以及按职称级别制定分配标准。但对工作业绩究竟如何定位,分配标准如何制定缺乏科学标准,作为高校教师,其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量与质应以何为参照物,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众说纷纭。例如,教授与副教授、教授与讲师、教授与助教乃至教授与教授之间同样讲授一堂课的差别如何确定?如何报酬?等等,都是对教师激励造成困惑的原因。

(五)重个体激励,轻团体激励

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无法避免的,无论教学、科研还是其他管理工作,总是有许多的事情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需要依靠一个团队或组织来完成任务,而不是依赖于个人的单干。尤其是在远程教育教师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人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个人的绝对所有,而是其他人的协力参与和帮助的结果。由于这种原因,所以激励设计在考虑针对个体的同时,也应适当兼顾与成绩取得相关的其他人员,兼顾团体。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激励设计却忽视了这一点。

(六)激励措施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七)注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

二.激励机制不畅的原因

(一)观念原因

远程教育目前还是属于非正规教育的教育载体,市场对通过远程教育途径培养出来的学生接受度不高,从而导致许多人对远程教育持有偏见和歧视。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人们对远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远没有普通教育那么深刻,因此远程教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许多人认为远程教育教师的工作难度小、容易完成,远程教育教师的工作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如普通教育工作。

(二)体制根源

由于在观念上对远程教育的不重视,因此在体制的设置上也没有关注到远程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远程教育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仍然沿袭与普通高等教育大的机制。这种不适应的体制对于远程教育来说如同一剂毒药,有些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校发展的桎梏,压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教师工作动机和工作道德观的变化

由于前两点原因,远程教育教师自身的很多需要在远程教育工作过程中得不到满足,因此他们的工作动机就变成了只为完成工作量而进行。工作动机的弱化是激励机制运转不畅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工作道德观有所改变。

三.激励机制改革的措施是

对远程教育高等学校而言,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因此,在分析教师需要的基础上远程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需要建立改革与完善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教师需求,激发需求层次的提高。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高级需要难以成为激励的基础。为此远程教育高校必须注重满足教师合理、迫切的基本需求,踏踏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方面切实存在的困难,解除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后顾之忧使教师真正感受到个人与学校的重要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在年龄、性别、个性、文化修养、专业职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他们在需要的表现程度上也存在不同。因此,在分析教师的需要时,必须考虑到他们当时所处的状况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从年龄层次来看,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希望有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另外他们也存在婚姻、住房、子女入托等生活中的问题;中年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的经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他们希望能晋升职称和职务,受到学校的重用,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而老年教师更注意荣誉和保健问题,他们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并在学校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等。面对教师的优势需要,高校领导应积极创造有关条件,给予优先考虑和解决,真正做到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管理机制转变是促使激励机制产生效果的根本

学校发展重在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实质所在。这要求将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从观念上认同教师的重要性,转变以前远程教育重管理轻教学的弊端。学校工作以教学为重,就要实现教师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和谐统一。要把纪律内化为教师认同的思想,实现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思想、理想追求情感的统一。学校要创造宽松有制、宽容有限、宽厚有度、动力充足强劲的氛围和环境,建立志同、理顺、利融、情依、互相尊重、互相制约、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管理运行机制,使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师和领导的共同行为,给予自我实现以张力空间,收到管理成效。

(三)运用目标激励,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

由于长期对工作的倦怠,远程教育教师的激励不是单靠简单地压任务、加工作量、加工作种类就能解决的。应当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合理科学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在确定岗位的同时制定岗位目标与责任。这是通过制度的要求对教师在相应岗位的一种被动激励,而且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确定目标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强,工作积极性滞后的人员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强制激励手段。在设计和确定具体岗位的目标与任务时,必须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岗位的不同特点、不同现实情况,制定具体、明确、具有一定挑战性、有效可行而循序渐进的任务目标。目标要有优先次序和时间次序,分清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设置近、中、远三期目标,同时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同时,由于远程教育教师教学工作是复杂的团队工作,还必须尽可能地为提供教师完成指定的任务提供内在或外在的资源,。当然,要使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真正发挥相互激励作用的前提就是要作好岗位聘任工作,采取识人善任的原则,使岗适其人,人尽其用。

(四)建立科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和工资分配模式

远程教育的教育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不同,因此,不同的工作应制定不同的考核与评价标准但是目前的远程教育领域基本上仍然沿袭普通高校的考核方式,以面授课时量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这一点是与远程教育不想适应的。目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应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师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于远程教育教师来说,工作重点应是远程教学工作而非面授课。因此应当建立以网上教学和网上资源建设为主辅以科研的教师考核制度。同时,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不能仅限于教学技能等的评价,应当更加偏重于教师的网上教学效果评价与学生评价。针对远程教育的教育特殊性,必须要明确的是以普通高小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来衡量远程教育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是错误的。应根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和远程教育工作特点构建远程教育教师的工资分配模式,建立以基本工资为基础、突出能力工资和绩效工资的“三元”结构的激励型收入分配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五)建立合理全面的奖惩制度

第11篇

某高校作为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从办学规模和社会知名度来看,在行业中都有上佳表现。招生规模多年来也一直名列前茅。因此,将某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某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8—2012年生源分析该校每年分春季和秋季两季招生,以年龄段作为条件进行划分,其分为5个年龄段,分别是17—22岁、23—28岁、29—34岁、35—40岁、41—59岁。2008—2011年,学生年龄段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2012年则不同,23—34岁呈现出上升趋势。(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群体的定位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学生作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有其自身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需求,了解并熟悉这些核心价值和需求,对于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采访得知,17—22岁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学历低、工资低、职业竞争力弱等特点,在职业风险承受能力方面脆弱,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提升自己后再跳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该群体同时处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三个层次,他们在生活方面、情感方面、工作方面均存在诸多压力。23—40岁年龄段的学生,处在职业稳定期,经济基础好,社会阅历丰富,抗压能力强。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使知识结构和技能得到完善和提升,并借此扩大社交圈,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得到社会认可和他人尊重。该群体处于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层次,他们在物质需要方面得到满足后,更需要在精神需要方面得到满足。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的运用

(一)为学生提供减免学费、生活资助和助学贷款等政策,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础、最本质的需要,包括饮食、睡眠、求偶等物质条件需要。有些17—22岁低年龄段的学生由于收入低、家庭困难等情况,高校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通过制定减免学费、提供助学贷款和建立贫困生奖学金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满足其生理需要。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作为生理需要的延伸,安全需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包括人身和财产不受到损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需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即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学生选择正规的校外学习中心;采用安全、简捷的方式缴纳学费;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支持服务体验;在符合毕业条件的前提下,不会因为校外学习中心未按期缴纳学费等人为因素影响学生毕业;构筑网上心理帮扶平台,为因不能平衡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关系及遇到学习知识难点以及其他原因而产生烦恼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

(三)加强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师生交流,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

作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第三层和第四层,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彼此相伴而行。社交需要是实现尊重需要的手段之一,而尊重需要则是社交需要的具体反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需要从交流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师巡讲制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1.交流方式多样化

社交需要主要反映人类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包括被群体接纳、获得友谊、人际交往和得到关心等。人是群居动物,希望得到所属团体的接纳、认同和关怀。同时,人还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收获友情和爱情。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精神不健康。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上,就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为学生寄送电子生日贺卡或祝福短信;用短信方式提醒学生考试时间以及阶段性学习目标等。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运营模式为“教育部———试点高校(下属机构为网络教育学院或其他机构)———校外学习中心———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多层次运营管理模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校外学习中心,而试点高校则较少直接接触,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了解较为滞后,再加上少数学习中心在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收取学费、发放毕业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致使试点高校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较为困难。因此,高校在线下可以提供院长信箱、服务热线电话、投诉电话等沟通渠道,使学生能有途径将困难及时反馈,以便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比例由2011年年底的69.3%提升到72.2%。可见,手机上网用户量正迅速扩大,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知识成为可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在远程教育行业,移动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一种可行的学习模式,也是在未来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在移动学习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方面,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面,该学院与苏州青颖飞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移动学习系统“青书PAD”就是最好的例证。

2.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

尊重需要,即个体对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方面的需求,前者是指个体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后者则是指个体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尊敬。体现在远教品牌建设中,就是学校要尊重远程教育学生,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热爱学习,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具体可以通过评优、组织论文竞赛、开展户外素质拓展等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1)对教学教务管理规范、按期缴纳学费、学生投诉为零、线下校园文化建设成绩优异的校外学习中心以及教师予以表彰,以肯定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事业中做出的成绩。(2)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进行公开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定期开展论文竞赛、摄影比赛等素质教育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4)打造一个能挖掘出学生潜能的网上平台,使他们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满足其成就感。(5)因校外学习中心直接对学生服务,所以在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线下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外学习中心作为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试点高校名义组织开展户外主题文化活动,如环境保护、敬老爱幼、职业素质拓展、历史文化等主题活动。同时,通过校园文化论坛、公共微信平台、学习留言板、新闻通知等线上渠道进行宣传和交流,让线上与线下互动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试点高校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建立教师巡讲制度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建立教师巡讲制度,组织本校各教学学院知名教授和辅导答疑教师,定期到规模较大的校外学习中心开展学术讲座,代表试点高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让远在千里的学生也能够近距离感受教学名师的风采,以及接触到之前只能在课件上才能见到的辅导答疑教师。对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招生、教学、教务等业务知识和政策方面的综合培训,在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或期末考试期间,深入到校外学习中心和学生中,为他们提供相关问题的咨询和解答工作。

4.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要

第12篇

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影响着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资源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被社会认可的程度,然而,远程教育资源目前的状况却是:各家远程教育学习网站上真正适合远程教育教学的内容不多,教学内容大多是教材搬家,创新少,模仿多。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共享程度极低,浪费极大。虽然国家教育部在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后来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但实际上各个学校都各自为政,无论学生学习支持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还是每门课程的建设,各个学校都在其中重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没有体现出资源共享的理念。这期间,倘若有的学校没有严格遵守教育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和有关规范,则更将限制其资源的广泛共享和优化整合。

一、关于资源建设的设想

资源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资源重复建设、浪费极大的现状,有以下设想:(1)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与开发,为后期的资源共享奠定基础。(2)整合各方面力量建设国家级优质资源库。(3)集中地方力量,根据区域特点,建设各区域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资源库。(4)建立切实可行的资源建设办法和资源共享机制。总之,要尽量避免多方投入、无序重复的建设局面,尽量优化资源质量,通过广泛的共享使用,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摊薄了成本。

二、资源共享的几个层面

对于已经生产了大量网络教育资源的某个高校来说,通过制定一些校内政策,鼓励其它形式的成人教育学生比如函授学员、夜大学学生等选修网络教育课程,然后所获得的学分直接予以承认,这其实就简单实现了远程教育课件资源在校内的共享使用。通过这样的共享,不仅节省了教学成本,也给学员带来了许多方便,能有效缓解成人学习中最大的矛盾———工学矛盾。在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之间,可以开放学习权限,允许其它学校的学生选修本院课程,也允许本院学生修习其它学校开设的课程。然后通过广泛的学分互认,实现校际间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在这方面,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上海市成人教育的试点联合学分模式。1986年,该市26所职工大学和11所独立设置的区办成人高校创办了联合学分制,每所大学的学分包括联合学分和自管学分,跨校修读的费用由学籍所在学校和修读课程学校共同分担,采取学校间结算和学生直接缴纳两种方式。

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深入人心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界限正在趋于淡化和消失,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分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且越来越不重要。目前,教育部正在规划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实现异地学分互认制度。作为跨地域多高校学分互认的第一案例,其倡导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旨在探索新型的网络教育联合办学模式。项目涉及到五所学校的普通高校和网络教育的学生,是普通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衔接的一次尝试,将为跨区域和跨教育类型的学分互认提供经验。站在更高层面,为了解决各个高校各自开发远程教育资源造成的重复投资问题,实现远程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广泛进行资源合作,建立全国性高校远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势在必然。由于网络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而短期回报率低,因此不可能完全依靠学校或办学机构来独立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增加经费投入,并广泛吸取地方、企业及个人的资金和力量,共同完成一批重大的现代远程教育应用项目,利用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及卫星电视教育网,构筑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平台。为了方便进行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实现公平的大众化教育,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率,以扩大精品资源共享的范围和广度。同时,推进资源建设的精品化、规模化、开放性和交互性。另外,还需要系统的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并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评估督导体系。资源建设过程中,则要首先制定建设规划,明确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的目标、思路和步骤,同时,还要重视标准的建立,以保证和提高资源质量。

三、其它国家在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尝试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的传统大学正在纷纷开设网络课程,并承认通过远程学习网络课程获得的学分。而日本的文部省则已经制定了将传统校园学习取得的学分同远程学习取得的学分组合的政策。从1998年起,接受远程教育取得的学分上限从原来的30分提高到60分。这一政策以及大学之间学分互相承认和转换的政策将推动日本开放的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上述国家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的远程教育实施机构及其功能急需调整,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大范围内的优势互补,形成资源利用的综合效应。

四、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已经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人们也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各种需要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见,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教育前景非常广阔。与此同时,做好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实在是一件大事。

作者:杨玉红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