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时间:2023-06-22 09:3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就业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75-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就对高职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所涉行业包括建筑业、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业、路桥施工、政府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等。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沟通协调能力和就业心态加以分析,同时通过层次性、递阶性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重视专业优势的培养

随着房地产发展日趋平稳,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别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一门专业技能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从教学的源头抓起,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邀请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学校一起制定,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职业技能课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坚持在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毕业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来充实自我,学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实训等手段更加直观地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由全面化变得更加专业化,用人单位选人原则逐渐由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向专业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而很多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太多,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上很多专业课理论教学知识点偏难、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很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动手能力,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感到迷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以便学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实习实训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实习实训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方法,例如墙体裂缝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从材料角度分析水泥强度、砂子的细度模数;其次,从配合比的角度检验混凝土和砂浆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材料和配合比都满足要求,还可以从施工工艺和工人的施工水平上找原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回忆学过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实体建筑物中发现问题,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最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在以后的施工中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唯有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理解能力较好、知识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找一些对综合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实训任务来做,如某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让学生根据参观过的工地现场,独自考虑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建筑材料的放置、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等,进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而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知识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学生逐步完成各个单项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够持续这样进行,相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工程。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校企合作是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明确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从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可以使学校对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如实施“2+0.25+0.7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0.25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系统地实践学习,第二阶段0.75年在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工角色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此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学知识面较广,毕业后可以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咨询公司、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测量单位进行工作。因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安排在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工种建设不同的校内实训室,例如建设建筑全真模型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施工设备操作实训室、力学实训室以及建筑构造实训室等,满足学生对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工序方面的技能训练等,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值,总体来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收入普遍较低,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期平均工资仅为800元,很多毕业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选择放弃。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应该斤斤计较眼前的得与失,而应该加倍珍惜实习的机会,不但要认真做好领导安排的日常工作,而且要主动请缨去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这样才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而言,有些毕业生平时善于交际选择因而选择去施工单位,而有些学生喜欢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选择去设计院,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择业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判断好自己究竟适合干哪一类工作。此外,在求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到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以从事繁重体力的劳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认真学习,同时应适当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乐观的求职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在新形势下,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不仅是对其体力、财力和智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自制力和精神的磨炼。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反馈,面试的单位很多,但双方达成意愿的很少。偶尔有意向单位的,学生还会对薪水、工作地点提出各种要求,因而很多人中途放弃,认为所学专业用处不大。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会因主观条件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现实矛盾和艰难的抉择。因此,毕业生要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选择性困难时,要理清主次、学会放弃,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实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沿线各个国家基础性建设条件差别较大,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发展不是很均衡。这些外界条件都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土建类毕业生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求职,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择业过程中谋取一份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柯.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1(19)

[2]方晓.关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西化工,2013(3)

[3]张英淑.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10(4)

[4]王根伟.提高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2014年课程改革项目《建筑材料》(2014KGA08)

第2篇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 建筑工程管理 技术 管理 经济 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张兰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第3篇

一、工程造价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而从业主到施工单位及公证方的造价咨询中心都有自己的预算员,很明显,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范围很广,就业机会多。

在国际上,项目业主一般喜欢聘请测量师,协助业主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造价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我院自设置工程造价专业以来,每年招收的学生稳步上升,13,14级新生人数超过500人,每年就业率接近90%,大量的毕业生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高就业率也反映了市场对专业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对于大一新生,更重要的是了解专业背景以及专业需求方向,更好的和市场对接,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工程造价专业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意在培养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需要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有关产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编制有关工程定额;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具有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在高职院校中,造价专业开设的专业一般开设包括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清单计价,定额预算,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经济等课程。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三、工程造价的就业方向

对于建筑领域,市场的就业方向还包括一些资格证书。在项目投资多元化、提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今天,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考取执业证书。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比较有分量的证书包括20多个,比如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

就造价工程师来说,我国目前处于紧缺状态,由于考试要求严格,资质审查细密,迄今已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者,全国只有十万余人,而全国预计需求则在100万人以上,无疑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

因此考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也是很好的就业方向。除了造价员、预算员这些比较基础的对口方向,毕业生还可以选择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质检员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就业提供多重保障。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围绕着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展开,就业面宽广,机会丰富。

除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以外,在我院造价专业学生中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均可获得双证甚至三证,包括计算机等级合格证,英语A、B级合格证,以及施工员证等,为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四、工程造价的信息化趋势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建筑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15

On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Take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U Huajun, LIU Junqi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aduate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jobs, only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not enough, with the occupation of its core capabilit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Our hospital to train stud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re + Basic + Basic Quality" principle, worked out a career-base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

(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 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黄琳.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 张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 吴慕辉,何清.构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

第5篇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而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最后获得的能力,依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代表了一种能力结构,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十分重要。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应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能力要有相应的课程来支撑,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能力结构有确定的贡献;使学生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后就能具备预期的能力结构。

一、课程体系构建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介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有建设工程招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发包及项目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最后获得的能力,依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

(一)课程设置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再通过对大量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归纳整理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具体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根据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提炼出岗位核心能力为: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管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与管理。然后根据能力确定所需的课程,通过仔细筛选,认真分析,选定专业核心课程.

(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确定主要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要分析就业迁移岗位和未来发展岗位,由专业选修课来承担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这些岗位也包括了学生自己按个性设计的未来发展岗位,所以选修课数量设置的较多,保证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特色

(一)反向设计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是根据建筑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学生毕业要求,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通过学院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结合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发展要求,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目前最紧缺且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概预算、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各类专业人才;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理论及工程管理知识。因此得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项目代建等方向。“需求”既是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对建筑市场用人需求的准确把握,既保证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完整性,也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高度一致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选课制度

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置的较多的选修课,是为保证推行学院实施的“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这种选课制度首先允许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或其他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学习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决定每学期的学习量,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生选择不同的授课老师、上课时间等,改变被动接受的地位,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良性运转。而学院准备推行的职业导师制,在指导学生适应这种灵活弹性的学习制度,了解学习的内涵,告知如何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克服选课的盲目性等方面,会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进度,逐步达成目标,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

(三)基于全过程的实习安排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采取开放式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过程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实习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岗,入校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了解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在校内学习岗位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职业基本能力后,由学校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认知,了解企业办公场所,与工作有关的岗位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岗位工作大致内容和工作流程,请企业人员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逐步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为跟岗,在校内学习岗位核心知识,初步具备职业专项能力,由教师根据学生已具备专项能力分配任务,要学生带着任务在企业进行跟岗学习,并在跟岗结束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岗位需学习掌握的知识、能力,通过回校继续学习锻炼;第三阶段为顶岗,在校内学习完岗位核心知识以及拓展知识后,在企业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最终形成就业所必须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就业的办学目标。

三、结语

建筑业用人需求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在不停的调整变化中,成果导向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调研及本专业学生历届的跟踪调查,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而且围绕着工程管理人员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会不断深化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继续优化课程体系。

作者:吴秋水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怡.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08).

第6篇

1、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但是工作环境大都是在工地。长期以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学生在选择时要注意。

2、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不错,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应用型本科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007-02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它与学术型、技能型、研究型人才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显著的区别。应用型人才和其他几种类型的人才一样,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不同之处在于,学术型人才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加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研究型人才需要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在实际工程中的能力培养,所以又被称为“工程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投资、开发等专业实践的专门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培养方案”中指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湖南工学院是一所升格不久的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以教学为主的一般本科院校。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我们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等的开发、设计、施工、管理、投资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方向的设置

(一)当前专业方向的设置

对于从专科新升格为本科的院校来说,本科专业是从无到有,逐年设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升本之初本科专业较少的问题,一个专业设立多个方向是常用的解决办法。同时,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变化,更多的专业方向将给毕业生就业以更多的选择。“大土木、多方向”已经成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共同选择。湖南工学院结合湖南省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师资以及办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在土木工程专业暂时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和地下工程方向。今后根据发展的需要再增设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等其他专业方向。

(二)发展方向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建筑工程方向就业形势较好,其适应范围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可能放缓,相应的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需求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国家对公路、铁路(包括高速铁路)的大力发展使得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在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道路与桥梁(交通土建)方向毕业生的需求前景看好。目前,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正在积极引进道路与桥梁等方向的教师,为新方向的开设做准备。

三、人才培养方案

(一)宽口径

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建筑工程、城市道路与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给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等二级学科合并组成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本科专业。至此,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就成了人们俗称的“大土木”。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方向非常多,就要求在专业基础部分“宽口径”,即扩大专业基础知识覆盖面,加强道桥、市政、岩土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土木工程各方向均有所了解。

宽口径拓宽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口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口径,“大土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

(二)厚基础

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方向广,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可能和所学的专业方向不一致,即在“大土木”内就业,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大土木”基础,以后可以向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厚基础”。 我们的课程体系就是依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来制定的。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阶段,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如计算机基础等,为后续的专业软件学习打下基础。力学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基础,加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结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实践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依靠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累计学分超过总学分的25%。

为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所必需的资源,学校加强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建设。硬件建设包括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成立建筑设计研究所,让学生能在校内实践基地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软件建设包括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

为了解决学生校外实习联系难、管理难的问题,我们和省内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单位联系,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成立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场所。近年来,我们先后与湖南华雁建设有限公司、湖南雁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雁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并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质性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寻求多方位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湖南雁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

(四)高素质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位”指的是思想政治、身心健康、文化修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思想政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的灵魂;大学生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重视,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理工科学生由于从中学起开始分科培养,人文和艺术等文化修养相对薄弱,利用公共选修课来进行加强尤为重要;业务能力即学生的专业素质,即前述“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统一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五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飞.国际高等教育标准分类新调整对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2,(4):29-31.

[2] 王晓初,赵柏冬,张忠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8,(3):7-8.

[3]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及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工程建筑越来越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因此提高了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项目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探讨的重点。

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辐射规划、立项、土地、投融资、建设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础、基本知识,拥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的思维及知识体系,成为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以特色专业技能教育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这一培养目标突出了技术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造价预算与报价、工程项目融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

2专业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建筑及市政相关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大多数学生从事项目造价管理、项目现场建设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工作,通常从事技术类的毕业生较少。但是随着建筑企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也应该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长安大学10所高校,通过对近3年该专业学生(除去考研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力图说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49%)、房地产企业(16%)、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14%)、政府部门(8%)、其他单位与部门(13%),具体论述如下。建筑或市政施工企业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建设施工或市政工程方向,就业比例达到49%。这个方向容纳了该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很高,因为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的质量检验、项目管理及组织协调等工作。但是由于该方向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该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管理能力,而对于工程技术方面比较逊色,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更多的建筑企业需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这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工程技术要求。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就业人数为16%,一般情况下从事甲方现场代表、房地产项目管理等工作。从事现场管理工作需要对建筑设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工程咨询或项目管理公司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更多的项目管理服务公司产生,这些公司专门从事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大量提升,从事项目管理的毕业生人数达到14%。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是通过为客户提供项目规划、组织、资源协调与管理至移交等全过程服务,协助客户实现既定目标,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清楚理解项目从开始到移交到最终结束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或工程咨询来说,需要从事监理、造价、招投标等工作,对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政府部门有少量毕业生毕业之后通过公开应聘或者考公务员的方式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如质量监督站、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由于这些单位从事项目审批和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不高,但是质量监督站还是对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较高。此外,工程管理专业还需要具备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各种从业资格证书,在未来的工作生涯中大部分毕业生都需要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学生掌握工程技术,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大量的从业经验。总结用人单位和职业考试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知识要求,该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包括建筑结构的选型、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处理、建筑施工、建筑识图、建筑设备等。

3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策略

1)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高校应该从学生的培养方案改进入手,加强该专业技术类课程的比重,结合自身专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对技术类课程的考核,及时总结教学反馈。

2)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相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对接,提高实践课比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30%,着力开发造价预算与报价、管理信息系统等特色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建成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应积极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如与中国建设投资集团、广州建筑集团、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合作,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应用技术研创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4)建设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鼓励申请主持应用型研究项目,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调整教师结构,积极引进建筑行业公认的专才,聘请建筑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建筑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提升专业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研发能力;采取评优制度,对实践教学水平高、专业素质能力过硬的教师给予奖励。

4结语

现代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需要工程管理人才掌握建筑的技术流程,为了确保管理质量,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工程技术。比如:只有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强,才能更好地理解工程定位。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房屋建筑学设计、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和国外工程管理教育相比,我国的技术教育十分欠缺,如美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般隶属于工程学院,毕业生授予建筑工程管理(CEM)学士学位,其中工程和工程设计类的课程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技术的培养,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彩雪,薛婷.浅谈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3):210-211.

[2]姜保平.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中国建设教育,2008(3):37-39.

第9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B-a/2013/03/021,课题主持人:徐秀维)、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师能力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7,课题主持人:蒋春霞)和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平台课程群教学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3021,课题主持人:顾艳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03-02

一、引言

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无论事物大小,都处在一个系统之中,组成系统的相关要素之间具有关联性、依存性、互补性、竞争性、促进性等特性,从而不断优化和促进事物发展,由此产生协同效应。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现代产业集群体系的建立和协同发展,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促进产业链不断延伸,并推动高职专业建设向着集群方向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所谓专业群就是基于企业产品生产与服务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系统。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经验,基于协同学的视角,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建设和改革理念与方法,是探索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建筑工程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高职专业群构建的路径和基本方法予以实证研究,以供同行商讨。

二、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构建的基本思路

1.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构建的理论依据。任何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任何一个子系统又自组成一个特定的系统,也包含着本系统中的子系统。虽然每个子系统具有不同的属性,但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不断促进系统的发展,以实现协同性。构成各子系统的要素存在其共性与差异性特征,共性要素具有通用性和层次性特征,而差异性要素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特色与层次,更重要的是各要素之间存在的互为支撑、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互为竞争的特征。协同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壁垒,形成开放共享与彰显特色的协同发展系统,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建筑工程专业群就是基于建筑产品生产与管理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的教学组织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等若干个子系统,虽然每个子系统面向的岗位工作任务不同,但每个子系统中都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基本技术与知识,同时也存在体现专业特点的核心技术与核心知识。按照协同学理论指导,打破各子系统之间的界限,形成开放共享与彰显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系统,使系统中的人、财、物形成协同,才能对人才培养系统起到协同推进的效应。因此,构建建筑工程专业群不仅要关注通用与共享要素对专业群人才培养系统的协同关系,还要发挥各子系统色要素对专业群人才培养系统的协同关系,另外还要确定专业群架构的层次关系,形成结构合理,层次之间互补的集群效应,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

2.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构建的路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应用于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主要路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群架构的层次关系确定,以建筑工程专业群中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引领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带动工程造价专业和工程监理专业,形成专业间的层次关系,各层次之间形成互补效应。第二,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根据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证书的匹配度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第三,运用协同学的方法,分析专业群系统与各专业子系统中专业技术与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等要素的关联性、依存性、竞争性、独立性等,分类整理,将相同的技术技能、通识知识素质整合为基础共享平台;将构成专业或者专业方向的独立技术技能、专业核心知识素质等要素分类整理,形成中层分立模块;综合考虑学生岗位迁移和技术拓展的需求,设立高层互选模块,架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三个层次的教学组织系统,各层次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形成协同效应。

三、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与研究

1.高职确立建筑工程专业群架构路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根据协同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和开发路径,对以上专业进行调研分析,按照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职责、典型任务、职业成长规律、企业需求等因素,确定毕业生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梳理和细化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等要素,寻找协同要素,进行分类与整合。以建筑工程技术为龙头,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涵盖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四个专业的集群,按照专业群的架构路径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2.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岗位群面向的岗位工作的胜任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性、课程体系结构与岗位群工作过程的匹配度、平台基础课程与专业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关联性、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迁移需求与拓展模块的协同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协同性等因素。还要考虑学习主体的动态因素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匹配度。开发步骤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岗位群面向的岗位工作的胜任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之上的,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是以毕业生初次就业和职业成长各阶段所能承担的企业岗位工作职责,能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素质与职业资格证的匹配为主线,综合考虑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满足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毕业生质量要求的水平。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制订技术、能力、知识、素质培养目标,实现岗位群面向岗位工作的胜任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性。

第二,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匹配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就是分析岗位面向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技术能、知识、素质,将显性的行动过程与隐性的技术、知识、素质进行协同分析。形成“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三个层次的教学组织系统,每个层次自成系统同时相互支撑、相互竞争推进教学组织系统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实现协同效应。首先,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中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等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技术与基础知识相同或相近,公共基础课程如工程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材料、法规与合同管理等课程其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因专业不同略有差异。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构成专业群的底层共享平台课程体系,指向培养专业群通用人才的目标。其次,岗位群中不同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还存在相对独立的专业技术技能与专业知识,如专项工程施工与组织、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向模块系统,这些相对独立的模块系统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专业或者是专业方向系统,每个模块子系统设置相应的项目,指向每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最后,培养适应岗位变化与迁移、个性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中,根据学生的喜好或者需要选择专业群中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也可以选择本专业的提高模块进行学习,由此构建专业群高层互选平台。

第三,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协同与匹配。“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中每个层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建立与三个层次相匹配的“认岗、跟岗、顶岗”三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完整的教学组织系统。

第四,建筑工程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为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以专业为单位的小而全、大而全的专业教研室建制,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职业规划为基础,重新构建以课程或项目为单位的课程团队,形成教师资源配置集群与共享,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课程或者是项目,让教师全心全意地研究其承担的课程或者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利于教师的职业成长。我院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以“工作室+教研室+实训室”为平台,引入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双师队伍”的职业经验和水平,完善“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运行机制,培育“校企双带头人”,规划好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培育骨干教师,在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使教学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步提升,形成专业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促进专业建设长足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专业发展与教师队伍成长协同效应。

第五,建立开发共享实训资源。梳理整合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场所,根据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需求,将原归属于不同专业的实训室、实训中心、校外工作室,以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按照其功能重新归类,软、硬件分类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硬件设施,以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主线,重点建设专业群共享资源库,边建、边用、边完善。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形成案例库、习题库、学习中心(课件、视频、在线测试等单元)、岗位职业资格考试中心、项目中心(企业项目案例、项目解析、标准库等单元)、工程远程视频(建立工程现场与教学现场对接系统)、链接行业、政府相关岗站等多模块、多渠道、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平台,不仅为在校师生服务,同时为友好企业技术人员在线培训服务,为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提供服务,发挥资源平台的协同效应。

第10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类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的高低、先进与否直接决定了它们能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企业对劳动力整体技术与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要求劳动力应具备技术应用、创新能力。然而,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工程经验或缺乏技术专长,不具备企业所要求的能力,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

鉴于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是为满足我国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尽管已有一批高校实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但在发展方向、定位、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着若干误区,以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本文基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现状,针对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1 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走宽口径、大土木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二是立足市场需求和办学条件,走特色化的专业发展方向。现在流行的发展趋势是第一种,这致使许多土木院校盲目跟风,一些不具备开设大土木方向实力的院校,一些为追赶潮流放弃自己专业特色的院校,纷纷向大土木方向靠拢,显然这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由于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办学背景和办学条件,因此,在选择发展方向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立足自身条件,保持专业特色、发挥比较优势,这样选择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符合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分工化。

我院作为一般本科院校,于2006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相比起步较晚,但之前专科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已开设近10年,从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建筑工程专业上有了一定的特色,在相同层次院校中具备较明显的优势,加之学院在专业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包括结构实验室在内的建筑工程实验中心,积极引进和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以建筑工程为专业特色的地位,我院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确定走特色化的专业发展方向,开设了建筑工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因为这既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专业自开设以来历届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受到了广泛好评,2010―2012年我院土木专业相继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做到了变专业优势为优势专业。

2 目标定位

高等教育大众化注重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的甚至职业型的高等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

在目前实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些高校中,培养的人才未能达到应用型水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特色,没有针对性,存在着照抄同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象。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层次应不同于重点院校,其定位要在“基层”应用型层次上,而不能在“高层”研究型层次上,应明确培养分工,即为基层专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我院作为一般本科院校,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专业自开设以来便围绕“应用型人才”建立培养目标。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力学及结构的基本理论,具备土建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同时实行大三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及成绩,由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的机制,这样始终保持学生培养大方向与市场接轨,再加上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应用型,从根本上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3 培养方案的关键

3.1 培养层次及知识体系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服务的主体是基层单位,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上必须要满足基层单位的要求。

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1-3],面向基层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有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2 创新的凸显

应用不全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简单重复,更本质的是在应用中要能发现新问题,要能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凸显创新。形成应用创新、创新应用的相互促进发展的环境,显然应用型人才需具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经过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高校教师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问题,而不是机械式的传递知识,应更多的作为向导和顾问;第二应理解创新能力只能培养,不能教,教师应创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如果一味的教授知识等于扼杀了学生自由发展和思考的权力,反而不利于创新;第三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将创新思路启发式的告知学生,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十分有益;第四,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摸清学生各种错误的思维方法,及时予以纠正。

第11篇

论文摘要:在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岗位(群)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通过对目标能力分解,提出了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实践证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实践效果明显。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岗位分析;能力分析与分解;创新培养模式;工程能力

21世纪,我国土木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建筑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非常急切,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期望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土木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使企业能快速适应我国土木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主动服务于土木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自2004年起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确立了面向土木建筑业企业施工和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定位,建立了注重岗位针对性、以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专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岗位、行业执业资格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通用类专业,其面向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我国各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建立的背景各不相同,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设置的专业方向各有特点,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应用型教育还是学术型教育,普遍采用的都是通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不同院校及不同层次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除专业理论深度存在一定差别外,都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单项技术能力熟练程度不够、代表土木建筑业新技术趋势的技术掌握有限、对与国际土木建筑业接轨的知识不了解等诸多问题。

同时调查还发现,我国目前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仅占5%左右,而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3%左右,其中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从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专科及其以下层次的院校毕业生。由于行业技术人员自身对土木建筑行业知识层面的认知程度、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缺乏,从而制约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行业急需大批层次较高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根据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确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如下:

(1)土木工程设计人员:负责土木工程方面设计和设备选型工作。

(2)工程技术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内业管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现场技术交底、质量管理等工作。

(3)工程施工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现场生产、人员、材料及设备的调配与安排工作与施工测量工作。

(4)工程造价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预决算工作。

(5)项目经理: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员、材料调配,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二、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分析

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表明:现代土木建筑业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技术实施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多能适应不同岗位、土木建筑市场需要的且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管理型高级技术人才。

1.目标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现代土木建筑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具有较高的个人能力素质。包括:较强的口头、书面交流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准确的市场分析以及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财务、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合同、规范标准的理解能力。

(2)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如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手段及能进行运用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管理的能力等。

(3)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如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工程量计算与预决算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一线生产、人员、材料的调配能力及设备造型、布置、使用能力等。

(4)具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的能力。即应善于学习,了解建筑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具有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以运用、推广的能力。

2.目标能力分解

为培养学生达到上述四项基本能力,一方面设置相应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另一方面设置实践性教学,通过提高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来实现。

(1)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合同及法规、法律知识及交流能力等。

(2)制图识图能力:能够绘制、识读各类土木建筑施工图。

(3)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编制简单程序,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及软件应用,并能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4)外文资料的借鉴能力:在能够听、写、读英语的基础上,达到阅读、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

(5)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预算能力、工程项目承包能力、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6)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设备选择与设计、材料选取的能力以及编写技术文件、资料的能力。

(7)施工组织能力:在施工现场能够组织调配各有关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建筑产品施工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由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各专业能力的培养又由相应的课程来完成。因此,在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时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1)根据社会需求,突出土木工程的职业性、行业性特点,合理确定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为房屋建筑工程,主要面向施工项目部的岗位(群)以及附属专业方向岩土与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

(2)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从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在广泛征求现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首先分析毕业生从事业务范围内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整理出毕业生能力结构表,再根据能力结构和再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继而再依据企业对毕业生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确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建立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又有较广泛的岗位适应性、既有毕业就能顶岗的主方向又有较宽的知识面、可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多个辅助方面的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建。在职业能力方面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考虑理论课程体系时,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强调按实验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岗位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各自的特点来组织实践教学;强调技能训练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考核、技术等级鉴定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培养目标,采取各种改革措施,确保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色和教学质量。

1)采用先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2)编写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理论课教材、实践课教材,制订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料。

3)建立和完善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以及配套的教学、考核机制;实行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能资格证书等多证制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4)建设满足教学、专业建设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如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育能力,并从企业引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等。

5)校企联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通过岗位生产实践和科技服务培养专业人才。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在组织实施时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四个模块进行。一是培养个人能力综合素质模块,包括人文社会、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知识的基本能力方面模块。二是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强调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及相关领域活动能力、外语资料借鉴能力、制图、识图能力等。三是技术能力模块,突出工程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等。四是管理技能模块,突出管理、财会、金融、招投标决策、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严格按人才培养设计方案进行实践。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及社会评价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7年来,由于能够与国际、现代土木的技术要求相适应,注重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为: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模式对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理论教学既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又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学生实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实践性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毕业生获得了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初级证书、工程测量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建筑CAD资格证书、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已毕业四届学生,已普遍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学生就业率连续在95%以上。

五、建议与结论

通过几年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适应新技术与施工设备、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培养方案及模式必须立足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时,应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二是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各类实习及设计的教学体系等。

三是创新课程模式。在构建课程模式时可将课程分为“综合素质课”、“基础理论课”、“技术能力课”等,使课程体系有利于完成培养目标。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用途英语 建筑工程专业英语 复合型建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46-02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企业逐渐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对外投资和合作,展现出了一定的贸易成效。其中,各大建筑施工企业也承揽了一些国际建筑工程,从最初的辅助建设到现在的全权承建,从最初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扩展到发达国家的工程项目,大量的海外工程急需大量的建筑人才。而海外工程的建筑人员除了要精通必备的专业知识外,掌握相关的建筑英语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在EOP模式下,如何从建筑英语的教学角度来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更好地为海外工程服务,是本文的探讨主题。

一 建筑行业海外工程的现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年时间里,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出国门,建设了一项又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工程,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展示国家形象的平台,树起了一座又一座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留下了华丽的背影。如2006年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工程;2008年的安哥拉社会住房工程;2009年的非盟会议中心工程等都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传统友谊和战略友好合作的象征。

根据为建筑业提供法律咨询的国际律师事务所“众达国际法律事务所”公布的数据,2002年,中国公司承包了亚洲地区17.5%的建筑工程项目,承揽了中东地区9.5%的项目和非洲地区7.4%的项目。

另外,美国权威的专业杂志《工程新闻记录》每年要为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建筑公司进行排名,根据该周刊所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在世界各地区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公司数量及其份额分布情况见下表:

正如表中所示,当时欧洲、北美、拉美地区的建筑市场被欧美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中国的建筑公司未有涉足。

而随着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和海外市场的成功拓展,建筑行业的承包工程的区域也扩大了范围。如2009年3月,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桥改造工程是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上取得重要突破的工程;2011年2月,中国企业在加勒比地区建造的地产工程——Bahamar工程也打开了中国建筑行业在中美洲的市场。当然,中国的建筑企业所承建的海外工程主要还是集中在亚非两洲。正如8月29日发表的《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中说,2012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408.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45%,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总额的35.02%。非洲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

由此可见,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必须在高标准要求下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不仅要精通建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建筑英语技能。因此,建筑英语教学就成了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关键。

二 EOP模式下的建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外语界专家认为: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1.EOP的含义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职业用途英语)是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情景分析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职场)中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与某种特定的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强调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融合,ESP教学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会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ESP是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目前,普遍为人们接受的是Jordan的“二分法”,依据语言学习的不同目的和使用环境来进行如下分类:

ESP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在推介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的需求分析、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呈逐步发展之势。但关于EOP的研究较少,由它的名称可以看出,EOP教学注重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职业性,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所以,如何成功地将EOP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2.EOP模式下的建筑专业英语教学

200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着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那么,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为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服务。也就是说,在EOP模式下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

以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因依托上海建工集团办学,在专业设置上就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每隔一届会开设一个海外现场项目工程师班,为上海建工集团的海外建筑工程输送一批既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又擅长应用专业英语的毕业生。

在入学分班方面,因为这些学生的就业方向是面向海外建筑工程的,所以每次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给排水” 等专业分班中都是通过学生报名、面试择优录取,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当然,还要看单科英语成绩是否合格,为的就是确保这些学生拥有较好的外语基础,便于学校进行更深层次的EOP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在保证所在专业原有课程不变的情况下,语言课程则开设了大学英语、英语听说两门基础课程,每周12课时(除去6周实践性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建筑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每周12课时。此外,为了保证专业外语学习的连续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期间,每天增加2节专业外语课,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清楚描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活动的能力。这样做就是让EOP教学融入到EGP教学中,相互结合,融会贯通,做到同时培养学生的一般英语技能和行业英语能力。

在教材选择方面,因为EOP教学模式引进的时间较晚,近些年才有专业英语阶段的教材出版,为了给海外现场项目工程师班选择更符合课程目标、学习规律和师生需求的教材,本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建工海外部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方调研和比较后,最终选用的是一本实用性和体系性较强的教材——《建筑工程专业英语》。该教材以建筑工程为主线,按照项目的建造顺序,由浅入深,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以及项目管理桥梁施工技术等内容,突出英文技术文件的应用。每篇课文后配有课后阅读材料,以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安排有科技英语翻译和写作指南,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能力和技巧;另外插入了施工现场实用英语来突出专业英语口语的训练。有这样的教材作为EOP教学资源,对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教学手段方面,EOP以情境分析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海外现场项目工程师班一直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在每学期18周的教学时间中,学校为学生安排了6周的实践性教学(即综合施工实训),占总课时1/3,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技能,以胜任海外工程现场项目工程师的目标要求。在6周的施工实训中,每天8∶00~15∶00实习,15∶00~17∶00加设专业英语课。专业英语教师在施工实训中全程陪同,根据每天实习内容编制专业外语讲义和PPT演示课件,并于当天下午15∶00实习结束后,召集全体学生到教室再学习2小时的英语,强化专业英语的学习。由于这样的专业英语课反映的是当天学生实习的内容,教学针对性很强,所以学生接受得快,从而促进了EOP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 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培养

为了给海外工程项目输送更多的复合型建筑人才,EOP模式下的教学中更要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在培养这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有必要依托地方、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等的建设,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实训机会。

如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依托建工、融入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与世界建筑业50强之一的上海建工集团合作办学,以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开展合作:(1)合作单位为学院提供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合作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实习,缩短适应期,增强就业技能;(2)学院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讲师或客座教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带教或指导;(3)学院与企业共同组建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学院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企业对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和就业岗位;(4)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

海外现场项目工程师班是建工集团海外部和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产物。该班的学生在经考试合格后,最后一学年里将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由海外部通过集团人事处安排到集团在沪相关工程项经部轮岗实习,尽可能使这些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方面的技术工作,以便将来能胜任海外建设工程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工作。毕业后,这些学生由上海建工集团海外部负责录用,服务于集团的海外建筑工程项目。

四 结束语

EOP教学模式将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集“教、做、学”于一体,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EOP模式下进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并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必然途径,也是满足海外建筑工程项目需求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Tickoo M(ed.). ESP: State of the Art[C]. 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1988:1~13

[3]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4):4~7

[4]高嘉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9(6):84~90

[5]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6]宁顺青.高等职业教育EOP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据和路径——以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2(7):63~66

[7]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外语界,2013(4):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