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探究的方法

生物探究的方法

时间:2023-06-22 09:3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探究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探究的方法

第1篇

1 生物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变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观念:由教师本位变为学生本位,由注重学习的结果变为注重学习的过程,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例如:高中生物课,有关生物学实质和微观的内容较多,此时探究式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模拟实验,以讲述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方法、建议或实验设计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结论形成的过程,尤其是科学史的发展过程,因此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教学安排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中学生物课内容中,可探究的内容有很多,但有些内容不适宜进行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学一定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

2 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2.1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分析教材,挖掘教材

例如:对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教学,我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按照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假如你是当年的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在观察到植物向光性之后,会有哪些思考和推测?对这些思考和推测,你将采取何种来加以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实验假设和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设计巧妙之处,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结果,怎样从实验现象推导出科学结论。通过这种引导学生深入主动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2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是最佳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

新教材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或以探索性方式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由于这种实验或思维活动条条框框少,学生的思维不受到限制,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用了“尝试”一词,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探究。显然后者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新教材的这些特点,首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自学教材,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需要哪些器材?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了能够记录好这些数据,我们需要设计表格,那么,怎样来设计这份表格呢?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之上,确定好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及相关表格之后,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设计记录表格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实验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3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方式的多样化

例如:《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典型的贯彻探究性学习精神的课堂。整一节课就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既注重新旧知识的网络构建,又很好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探究的过程。这节课还设置了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探究活动。如:对图片的探究,观察大肠杆菌结构模式图,总结出质粒的特点;以问题探讨的形式探究培育荧光猪的方法;以小组活动形式探究EcoRI酶的剪切方式;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探究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不同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以最后一个探究活动为典型。新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后,再利用剪刀等工具进行模拟操作。本课中,教师作了大胆的创新,改为先由学生探究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新的实施方法使学生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从这也可以证明,具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灵活处理教材,探究形式应多样化,对课本上的探究活动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大胆创新,或适当进行增删。最重要的是要使探究精神真正地贯彻到课堂中。

3 生物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第2篇

【摘 要】 本文通过优化选择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生物探究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生物探究性实验;三环六步

从生物学科自身特点来考察,生物原本就是一门科学学科。要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就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模式来改变我们的学习策略,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则可以让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善于探究, 笔者从以下二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

1.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内容的优化选择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必定是对一定内容或一定问题的探究,但是生物实验教学中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张莫宙教授就认为,有三种知识不宜“探究”:超经验的知识、不可证明的知识、程序性知识。

1.1在探究性实验选择能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生物知识进行教学

生物基本知识是生物学习的重点与核心。知识的形成通过过程,过程是正确识的前提。生物中存在大量的产生性知识,它们往往是通过对某个特殊过程进行概括而产生的对象,这种生物知识具有过程-对象的双重性。

1.2在探究实验教学中选择开放性的生物问题进行探究

开放性的生物问题是指那些答案是多项的,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这类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对生物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作为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重要内容,我们可选择。

1.3从验证性实验中选择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这类实验与往往是一个已经做好了的“成品”生物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我们把它转化成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及原理生成的理解。如学生在做完三大物质鉴定之后,可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鉴定还原糖么?

1.4从探究性实验上选择一些开放性的生物实验

新课改生物必修书上出现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实验。这类实验往往考察学生对生物规律内在本质的掌握情况,以及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验的总体特征是立意高、设计巧、方法活,考知识、考方法、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我们可从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来探究。

2.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优化模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不同于验证性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实施中可以采用优化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如下:

例如“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第一步:明确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步:自主学习(实验原理、实验用品)。

第三步:小组研讨

一、探究问题:根据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提出哪些问题。

二、作出假设: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怎样变化。

三、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的观测指标是、实验的观察方法。

四、血细胞计数板的的使用(师生共同构建血细胞计数板)

五、思考与讨论

(1)1个大方格的体积,一个中方格的体积,1个小方格的体积?(2)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3)现观察到图中所示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4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几个?

第四步:质疑点拨

一、怎样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呢?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和制作血细胞计数板相同么,差异在那儿?(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记数之前,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原因是?(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二、进行实验:培养液配置、培养、计数并作记录。

第五步:总结归纳

一、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二、下表是一小组的数据统计,根据8%葡萄糖培养液中种群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画出曲线(单位:107个/mL)

(1)酵母菌增长形势?(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4)本实验需要对照么?

三、表达与交流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1)该实验的变量有哪些,分别是?(2)请写出该同学要探究的实验名称?

四、进一步探究:根据所选探究的课题,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

第六步:检测达标

检测达标习题要精心挑选,要典型,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从易到难。

参考文献

[1]谢文栋.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实施的研究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7,32(9):11-14

第3篇

摘要: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全世界已经明确提出了数百种教学策略。在这里的许多教学策略中,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放在课堂教学指南中来创建教学情境。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营造更加热烈的课堂氛围。本文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一线教学实践和两年的对照实验教学,运用对照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基础,以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进行了精心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

(一)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探索——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

1.教材分析

人教版本节内容,主要涉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两个二级主题,意在让学生达到具体的内容标准的同时,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水的依赖,并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认识水域环境直接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乃至种群的生存产生影响,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周边的环境并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发展趋势: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解决信息内容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独立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并在老师的特定指导下选择多种研究方法,例如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在早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同一小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报告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了报告,并与所有学生进行了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训练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了解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趋势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理念,自信,激情和感激之情,并用自己的爱心创造幸福的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举例说明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反思并培养对生命的热爱;了解增长和发展的定义;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难点

说明两栖动物发育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两栖动物的生殖生长和发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本课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收集与分析资料法

5.教学前的准备活动

(1)教师活动

①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污染与生物关系的资料;

②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摄影照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自学问题卡片、课堂和课外应用探究实验题等。

(2)学生活动:通过实践收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关系的相关资料。

6.教学过程

(1)第1环节:引入本课

教师活动:关于两栖动物你了解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第2环节:明示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给出本节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读懂本节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明了本节教学目标课堂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3)第3环节: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教师活动:展示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自学问题卡片,要求学生抽取卡片;播放青蛙发育过程的视频;小结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内容。

学生活动:抽取自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自学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即易错点。

(4)第4环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教师活动:设问: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汇报各自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相关资料;并树立主动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生物意识!体会生物圈每一位成员的平等地位。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调查法”,直击本节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即易错点,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5)第5环节: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展示习题与点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与交流。

设计意图: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且习题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强。

(6)第6环节: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与课后参与实践

教师活动: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拟订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并参与到学生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与教师一起参与此次活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分析、讨论

从上述例子可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探索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以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认识规律训练学生。

2.教师提出问题和创设问题的清景。这有助于引起的学生学习和兴趣,调动

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按计划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

3.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自学能力。

4.在讨论和解决问题以及评价过程中,鼓励和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或得出不同结果。这有助于形成一种生气蓬勃的课堂教学气氛。

5.更主要的是探索式教学方法把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获

得知识的能力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以启发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建议

(一)教师要胜任探究式教学,应加强自我学习

探究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课堂的生成性具有不确定性即课堂的灵活性强。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有做到了知识“海量”,并具备了较强的自身素养,才能充分发挥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正因为是对探究式教学的不胜任,所以对探究式教学釆取逃避的态度。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我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探究式教学。

(二)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研究

从选题开始,“如何评价研究的效果?”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其实质是探究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尚未成型。日常教学中教学评价能折射教学的成败,传统的纸笔测试已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都应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如能建立一套科学的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就能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研究,为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能力;提升;教学实践

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式,比传统的实验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动脑意识,更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构建完善,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就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中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浅析如下:

一、紧贴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假设和检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是安排好了的实验,教材或实验册上已经为学生列出了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学生只需认真阅读或听教师讲解即可了解实验的具体做法,做实验时可以按照教材或实验册上写好的方法和步骤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药”,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和设计实验方案,是简单的重复和验证别人发现、体验的过程。

生物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生物教材,仔细观察并联系现实生活,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比较,从教材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探究的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作出假设,通过问题设计实验的方案(实验计划),按照所设计的实验计划进行探究。不同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分别做出不同的假设。假设的正确性要通过实践(实验)来检验。对于不同的假设,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动脑,对未知进行大胆质疑、小心探索求证。

二、灵活应对意料之外的情况,凸显应变能力

探究实验的实施计划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因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合理地调整或修改自己的探究计划,这也能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教师根据问题加以有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进行思考、讨论,并最终寻找出圆满解决探究中遇到问题的方案。

三、对不成功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小组的每一次探究都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也不是每一个探究都能获得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科学史上,曾经有伟大的发现或发明诞生于对失败实验的认真分析,追根溯源而有伟大发现的先例。当有的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获得的实验数据与预期不同或与其他大多数学生的有差异时,教师应该鼓励该小组学生进行反思,重新认真反思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所做出的假设是否合理,制订的探究计划是否完整、严密,探究的操作是否正确规范,观察到的现象或记录的数据是否有错漏等,通过仔细反思,筛查整个探究的每一个步骤,从中寻找出实验失败的根源,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改正不足之处,重新进行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认真地逐一反思具体的探究操作步骤,学会对失败的探究实验进行思考和推理,找出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改进后重新进行探究。这不仅使学生对该探究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

四、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革新,彰显创新能力

在具体的探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我们探究计划设计的缺陷和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要认真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法。在具体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踊跃参与、乐于动手,提出了有价值而可行的改进或创新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勤于动脑、自我建构和完善知识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生物探究性实验就是学生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的一种良好方式。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践,倡导的是一种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摒弃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体会和实践,有更多的机会思考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踊跃地参与到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由于面对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而且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果或结论,没有固定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的问题比以前更多了,动脑思考的次数也远远多于从前了。

六、合作和交流使探究实验高效开展,养成集体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在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前,需要小组各成员积极动脑开启智慧,通过小组间的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集小组各成员的智慧确定好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设计好本小组的探究实验方案、选择好实验的材料用具、设计好实验的装置、设计并讨论完善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在每次生物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探究小组的各成员积极参与、取长补短和分工合作,通过小组内不同成员间的合作使探究实验顺利进行。

全班不同探究小组在完成各组的探究实验后,派出发言人参与全班不同探究小组间的交流,汇报该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获得的实验数据及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的结论。探究小组间通过实验数据的交流,使全班不同小组间共享实验数据,相当于每个小组都做了多次重复实验,可以有效地减小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真实。小组间的交流还可以给探究小组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样的探究实验,交流后发现某一探究小组的数据或现象与其他大多数小组差距较大,则说明该探究小组实验中存在较大的误差或错误,需要该小组对实验的方案和过程重新进行反思。体现了小组之间自主学习中的团结互助协作精神。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合理激趣;规范流程;设计实验

生物是这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希望通过实践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转变生物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探究、主动、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表达交流开展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和过程。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实验开展的有效性关系重大,到底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做一些探讨。

一、合理激趣,培养参与意识

1.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本身是很枯燥的,但生物实验由于和生活实际练习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心理学也证明,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情况越接近,学生越容易接受知识,越能自觉吸收知识。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多从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3单元第1节相关的“种子结构”时,我用“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娃娃”的谜语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来了。接下来,我让大家将事先准备好的杯中种子拿出来,自己对照书本上的要求去开展解剖实验,学生很想知道自己的种子是不是跟谜语一样的描述呢?这样的实验从导入,到选材都很接近学生生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也高。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如果教师能通过提问的形式去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教师的提问就会变成能量的转换器,将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对探究实验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在教学“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中,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现象:(1)可以看到有阳光充足的环境里,金鱼藻能放出许多气泡;(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会发现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激烈燃烧。这时候学生对这种现象很好奇,我们可以就此提出:如果将同样的实验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下,金鱼藻还能放出气泡吗?我们怎么创造黑暗的环境呢?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激烈地燃烧说明了什么?助燃气体是什么?如何证明?可以让学生在保持好奇心的情况下深入去探究。

二、规范流程,突破实验难点

任何实验都有一定的流程,规范流程才能让学生按照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规范流程才能让实验过程更加严谨。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验难度也更大,如果不规范流程极易造成学生思维顺序的混乱,探究性实验注重过程的性质而忽视实验的完整性。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一般分为:(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订实验方案;(4)实施方案;(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归纳、分析、交流。

完整的实验步骤和流程能理顺学生的探究思维顺序,能突破实验无从下手的难处,提高探究实验的完整性。

三、设计实验,增强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是生物探究性实验中关键性的环节,也最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将“要学生做实验”变成“学生要做实验”。设计实验包括“确定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

1.确定实验方法

这一步就是到底采用什么方式才能证明所要假设的问题是成立的。如“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探究实验,就是要确定绿叶中含有淀粉,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具体分为几步。

2.设计实验方案

就是要具体细化实验,设计实验中所要用的材料、设备及具体每个环节如何去做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运输作用》这一节时,我们知道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

四、科学引导,提高探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非不需要教学的引导。初中生物学科中的探究实验不是现实科学实验的探究,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里的引导既不是代替和包办的探究,也不是放任不管,任由其胡乱的操作。这里需要教师科学地去引导,既不抹杀学生探究的参与意识、主观能动性,又不让学生无所适从,增加学生的探究难度。

科学引导同时也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强化,对教师起到督促作用。教师本身要学会思考,围绕“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旨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要想有效地开展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就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步骤,让学生思维顺畅,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的科学引导,能提高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萍.试谈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2]龙学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S1).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开展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生物课教师来讲,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开展课堂探究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探究教学正好适应他们个体发展的需要。这种探究性表现在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答案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论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去查找资料、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来证明假设,真实地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来得出结果,再做出结论。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生物课堂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在通过生物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真正的科学探究产生互动。有效的生物探究课堂中,学生提出课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法、做出计划,通过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报告。这个过程学生进行探究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能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逐渐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并掌握探究的技能。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实,只要课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生物课程的,探究教学正是能够给生物课程带来崭新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与重视。探究教学始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实验验证、交流结果等活动,学生被探究过程深深吸引,从而热爱探究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种情况会改变过去学生讨厌学习生物的状况,大大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效率。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高效的探究性教学

(1)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高中生物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中,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在而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以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性别、能力等差异为依据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定期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角色,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而且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在努力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更要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与他们共同努力争取实现预期的合作学习的目标。这样合作小组通过互相鼓励和帮助形成团体精神,发展为一个整合的群体。事实上,不同的探究内容有不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就要求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探究内容是对探究小组人员的构成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

(2)建立好的氛围,促进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行为加以关注,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还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融会,进而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逐渐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的风格,来使他们自己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升华,使其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所以说,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这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可忽视的环节。

(3)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优秀的生物课,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上对于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要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例如,补充一些相关的问题,把大题作适当的剖析,化成小题,分步思考讨论,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这样定会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生充满兴趣。

(4)开展探究性教学应把握的几个环节。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掌握下面几个原则:①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内容选择要把握好“度”,要有目的的探究。探究式学习要以学生的已有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为基础,不能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探究的内容又不能过于简单,要有可探究性和趣味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生命科学是一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的科学,一个好的探究内容,会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欲望。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探究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的内容的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课时不够,学生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究竟选择何种内容进行探究,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②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过于开放,将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去做,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过于拘谨,自设樊篱,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之内,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中,要注意探究的过程性,建构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观念。特别要注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的能力。④不能把生物学实验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物实验为载体,适时适地的开展探究。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了解生物功能与结构,探究生物和环境的内在联系、生命发展规律的自然学科。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需不断探索新颖、灵活、有效、多变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组织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

一、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含义

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等情况,有意识地启发并引导学生结合合作讨论与自主学习,对生物问题提出质疑、深入探究、合作讨论,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充分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措施

1.教学联系生活,注重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当前,为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的教W效果,高中生物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合作式教学、小组教学等。但由于使用过度或理解不完全、方法应用错误等原因,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参与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成为高中生物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如某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生物应激性与适应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小金鱼发放至每个小组(小组3~5名学生随机组成),组织学生将玻璃缸的小鱼从室内移至室外,对比温度对小鱼的影响;用黑布罩住鱼缸与用强光进行照射,对比光对小鱼的影响,等等。该方式以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外在环境因素对小鱼生存的影响,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应激性与适应性的理解。

2.设置探究思维情境

探究思维情境的设置需按照适当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进行。①适当性原则。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探究思维情境时要注意把控适应度,对具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设置情境,同时明确设置探究思维情境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切忌探究思维情境难度设置过大。②梯度性原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可有效促进自身发展,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探究思维情境始终处于同一水平,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③兴趣眭原则。高中生物教师在设置探究思维情境时,需注重探究思维情境的有趣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某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章节时,在探讨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说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生长素具有双重影响,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则抑制植物生长。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3-5名学生随机组成)进行自主探讨,即在市场上购买两株绿色植物与两袋植物生长素,在其中一株植物的根、茎、芽部位放置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在另一株植物的相同部位分别放置合适浓度的生长素,隔一段时间后,对比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可通过探究思维情境得出的探究结果与教材结果相对比,加深对该章节内容的理解。

3.鼓励探究思维结果

生物属于理科科目,知识点繁杂、理论性极强,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才可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探究,并对探究结果做出大胆总结与推测。在“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关系”自主探究实验结束后,该高中生物教师鼓励每一小组进行探究总结,最后由小组组长在课堂上如实陈述探究结果,教师做好每个小组探究结果记录,最后该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探究结果表示肯定与鼓励,对一些与教材内容相悖的探究结果再与学生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可能是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对植物生长素的影响作用所致,如单侧光对向阳性植物影响因素较大,重力因素会导致植物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等。通过鼓励学生陈述探究思维结果,达到了使学生真正成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生物探究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生物探究学习能力。

4.延伸生物课堂探究内容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注重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如在探究鱼的应激性与适应性时,鼓励学生延伸课堂思维,思考温度和光等自然因素对蜗牛、蝌蚪、青蛙等其他动物的影响,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教学;方法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克隆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许多生物领域发现而未解决的问题正等着人们攻克,例如艾滋病治疗。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将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项目的学习,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方法。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探究课的教学对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现结合我校新教材近几年以来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1教师的重视

“认识决定态度。”由于探究课占用时间多、准备材料繁琐、学生素质不高而难于推行。许多教师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往往是轻轻带过,不当一回事;有些甚至不进行探究活动,直接给出结论。这与新教材要求相背离,起不到应有的培养目的。所以,每一位生物教师要有足够认识,高度重视探究课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该课程的实施。

2提前布置,准备充分

生物探究课的内容都是来自大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这又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有些素材,如果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找寻,这是万万行不通的。这样有可能让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例如:探究――菜青虫的趋势行为。要进行这个探究,你必须选择:

⑴适时的季节。一般菜青虫生活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蔬菜的菜叶上。所以,只能选在这些蔬菜成熟的季节进行教学。

⑵合适的场地。只有在菜地实地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才能取到正真的效果。

再如:探究蚂蚁的通讯。这就需要事先用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或者在校园内的某个地方找到一窝适合进行探究教学的蚂蚁,才能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只有提前布置、准备充分才能带给学生一次愉快的探究。

3设置详细的探究目标和活动程序

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本次探究活动的程序以及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让学生明了探究活动的目的,从而使探究活动的开展更具有目的性和意义。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中可按下列方案进行(课本P39)。

提出问题:

⑴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⑵蚂蚁是靠气味通讯吗?

⑶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何意义?

4分组活动,做好引导

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依情况而定)。例如:在教室里一般4―8人一组;在户外一般10人左右一组,并指定每组两名记录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找到情趣,从而自发的寻求问题的根源以达到探究的目的。

5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会协作

“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在生物探究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创设探究课的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生产、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6联系课本知识深入探究

探究活动的教学不能离开课本,例如结合课本中的图、表,教师设疑:如细菌是否有呼吸作用?若有两种细菌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何列表说明它们的呼吸方式,对课文中的图表应作怎样的改动?这里,联系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具有的基本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提供了各类生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学生在学会应用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7认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的最后一项是教师要广泛地听取学生的看法,帮助学生分析各种结果,指出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我们还要正确看待错误结论的出现,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中,有的同学认为蚂蚁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有的同学认为蚂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等错误结论。真正的结论是蚂蚁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但这些都证明学生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我们就不能一味的强调对与错,对于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也要给予肯定。

8要善于应用激励方法,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9篇

生物探究性实验具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我采取以下方法,效果甚佳。

一、挖掘探究性实验中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生物探究性实验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教师应深入地挖掘、拓展和利用,丰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例如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向盲人献爱心的实践活动、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的探究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创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创设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教师应该创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创建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对老师提出批评,创造出一种平等交流、自由表达思想的心理环境和探究实验的民主气氛。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同时及时发现和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存在各种缺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心理比较脆弱,性格比较孤僻,他们受到压抑易失去平衡。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而生物“课外实践”“调查”“制作”“设计”等课外实验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生物课外探究活动为教师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老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机会,用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生物课外探究性活动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具有实验场所灵活多样、实验周期长、实验影响因素多、实验综合性强、实验难度大的特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课外探究性活动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发挥特长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生物课外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到野外接触自然、社会,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在自然环境中,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四、利用开放性评价方式,抓住随时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契机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特点;措施解析

教育部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到: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倡导探究性学习也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基本理念。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指由学生在学习与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并通过自主探究、搜集、处理信息,展开讨论,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方法,同时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意识与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毫无疑问,在新课改中,探究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得到加强,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据笔者所致,目前我国各大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学习还是不尽如人意,故在本文中就如何创建高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完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1 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学生的自主性。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地抓住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现象,并通过探究过程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重视过程、阶段性明显。探究性教学旨在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即科学概念,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的认识发展都必须要有一个从感性思维升华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而且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而对某些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掌握好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发问。此外,探究过程中要求独立操作和思考,但也不缺乏必要的集体分析讨论,这不仅让学生有了独立思考与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为学生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完善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措施

2.1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实现高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学,教师首先就必须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将设计教案的过程转变其探究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性教案时,应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搜集整合相关信息资料——了解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情况——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学生能力发展、知识呈现方式以及探究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入手,通过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者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造相关的问题情境,如此一来,就有利于学生从问题出发,借助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和不同层次的联想,衍生出各种类型的新问题,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拥有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生物学习效果。

2.2 营造一种探究的课堂气氛。开展探究性教学工作,课堂气氛十分重要,只有在开放、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会有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可能,但这并不是说让学生一味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的调节,做到收放自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内心想法,并引导流畅的表达,学会沟通,让学生更有动力和信心投入到生物的探究性学习之中。其次,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只要他们有自己的合理思路,教师都应该及时的给予表扬,即使有些学生的问题偏离了整个的教育教学目标,也不能够加以绝对地否定,可以建议其在课后的时间里展开讨论。最后,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的加以思维指导,可以尝试降低问题的台阶,或者设置一个相对较低层次的探究点,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总而言之,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适合探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中生物的探究性教学得以开展并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2.3 完善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现在很多高中的生物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和完善,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进而保证探究性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改变原有的单一考试定成败的局面,换之以笔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方式。除传统的笔试外,教师应增加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测试,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的测试以及实验能力测试等方面的考察内容。二,采取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师生互评以及学生互评等等,并根据一定的比例来确定最终的成绩,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全面发展,提升生物探究性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探究性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讨 李绪彬《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2011年10期

[2]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李敬《考试周刊》 -2010年5期

第11篇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相比,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是以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相关方法促使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过程中,并且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得到相应的结果。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刺激学生参与生物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初中生物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两大困境,一个是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个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模式比较落后。首先,由于初中生物学科的地位没有语数英学科那么重要,很多学生、家长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生物科学的教学兴趣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放在生物课程学习方面的精力和时间都相对较少,这严重影响了生物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其次,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比较落后、单一的,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下,“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是很多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也无法对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单纯地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究和理解,这就导致生物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也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和措施

1.科学地进行备课

科学、良好、充实的备课是初中生物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也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备课,丰富备课资料,设计好探究性教学的环节,例如通过何种方式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如何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等。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良好的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生物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形式,如图片、视频、文字等带领学生到相应的探究情境中,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2.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行激发,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融合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通过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生物探究的兴趣。例如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学中的“breakfast”一课,通过早餐相关句式的问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学科本身发展的重要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式的实验探究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教师要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和自我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细胞分裂和分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万物都有生长的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3.注重学习范围的拓展

学习范围的拓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内容方面的拓展,一个是学习空间范围的拓展。首先,在学习内容方面,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地知识拓展,要超出教材内容之外,但是也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这种学习内容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例如“遗传”这个内容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其次,在学习空间范围的拓展就是教师要适当地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花园里的某种植物结构、自己栽培水仙、洋葱等等,通过各种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将生物知识具象化,增加课外实践锻炼,提升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学习方法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生物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水平,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凯峰.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46.

[2]胡婷婷.浅谈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2,(7):122-123.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教学 困惑现象 破解方法

伴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实施,许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探究教学的改革之路,课堂教学手段、方式的不断更新,以“探究性”教学为引导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探究性”教学能收获多少呢?笔者发现不少所谓的“探究教学”仅仅是一个花架子,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成效。

一、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

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以及与同仁的探讨,发现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探究教学无层次

不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知识点的层次感展现出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有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点,有一部分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而探究教学应该应用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或教学需要,将探究教学广泛应用于所有的知识点的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知识点也运用探究教学的方式加以渗透,就显得探究教学无层次可言。

2.探究教学无趣味

所谓探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教学掌握学习方法。这个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难题,产生畏难情绪,因为这种主观上的因素导致对探究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不少教师并没有发觉这一点,导致探究教学无趣味可言。

3.探究教学无价值

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探究而探究”的错误理念。比如,针对一些实验题,通过多媒体播放就可以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而如果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很可能会手忙脚乱。所以有些探究教学无价值可言,反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到位。

4.探究教学无收获

有的教师很困惑,为什么探究教学开展了这么久,而学生依旧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甚至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这就说明针对探究教学,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梳理、总结,在某些具体方法的引导上,还出现了错误。探究教学无法收获成效,探究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谈。

二、破解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困惑的几种方法

综合上述困惑,笔者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高中生物的学科角度出发,认为破解上述困惑,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探究兴趣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也就是说,人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跟随着教师所引导的思路进行探究,并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具备探究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入比较重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让课堂内容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分析生物食物网的知识点时,笔者融入了一个有趣的食物链,以引导学生探究(见图1)。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这幅图是关于某个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假设有人在小岛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在跟踪调查这个生态系统时,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2),而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较小。

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图中的变化去探究,比如沙氏变色蜥处于第几个营养等级?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通过类似的探究方式,学生对这样故事性的生物题目有了一定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通过这样的探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理念。

2.引入小组合作

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也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所谓“扬长避短”,笔者常想,学生之间如果能够优势互补就好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博采众长。而在小组合作中融入探究教学,无疑使“博采众长”的想法成为现实。特别是针对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小组合作产生的成效很明显。

一般来说,笔者会在班级讨论的时候,融入小组合作模式。比如,针对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见图3),学生们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要求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中探究,看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们纷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有的小组提到“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有的小组提到“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有的小组提到“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有的小组提到“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系统的分解者”……针对他们五花八门的总结,笔者随后又让各个小组之间相互探讨,看看大家的观点是否都准确。很显然,一个学生小组提到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液和沼渣可以实现能源的多级利用,提升该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但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属于该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不可能加以循环利用。

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切不可一味旁观,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合作课堂的串联者。在类似的讨论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探讨了解别人的思维和探究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博采众长,也教会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3.融入信息技术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子白板融入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具体的探究教学中,为探究教学“锦上添花”,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发挥多媒体在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吸引学生的眼球、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在教学中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由于实验课堂时间、空间、设备、材料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开展探究学习。比如,通过动态的画面了解DNA粗提取的全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需要哪些材料,学生一边看一边用笔记录下来,针对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探究DNA检测的多种数据和结果(如下表)。

4.发挥教师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一点经常被很多教师忽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某教师上课有意思,很喜欢上某教师的课。这样的话我们听过很多遍,其实说到底就是教师个人魅力发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