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

时间:2023-06-22 09:3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

第1篇

关键词:快餐文化;作文;教学;语文

顾名思义,快餐文化指的是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内涵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也渗透在学生的作文内容当中。作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和传播者,语文老师教学中摒弃快餐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从三大方面分析快餐文化社会大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一、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当中现有的文章进行作文教学

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对课文进行精准到位的讲解和分析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良好新颖的素材。现在很多学生受快餐文化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读名著的时候不求深入分析,只是一味阅读精简版的名著,造成学生在作文素材的运用上常常张冠李戴,这一点是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根除的。语文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虽然当前,人们的诗歌观念百态纷呈,但有一点我却可以认同:诗是意象符号系统。”[1]

因此,语文老师在平常的课堂讲解过程当中必须要强调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必须进行熟读背诵的知识点。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必须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然户再进行表述,这样无疑就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课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的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有的老师比较擅长串讲法;有的老师喜欢采取谈话法和评点的方法;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有的老师喜欢旁征博引,不愿意进行死板的紧扣课文教学。老师可以多给大家放一些诗歌看,“诗歌与哲学是近邻”[2]。

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不要总是受快餐文化的影响,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鼓励学生对老师提出作文教学的改进意见,并且注意弥补自身作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能力。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自身的连贯性不然理科知识严密,因此语文老师要学会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善于抓取要点,理顺作文教学思路,把握好自身所讲的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世界名著,助力作文写作

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名著中的经典段落和词句,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自身气质。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各具特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摒弃快餐文化对学生的毒害,比如――提出问题、让学生朗读和辩论、多媒体展示、看经典名著和获奖影片等等。

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之前,可以先给大家讲一些名著,对名著进行鞭辟入里的深入分析,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点,从而也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语文老师可以进行示范,讲一些典型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多种多样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语文老师可以让大家看一些文章写得比较好的优秀范文,分析其中的语言艺术奥秘,从而让学生喜爱和欣赏语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将进酒》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三、语文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相信写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并给学生一些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此外,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绝非快餐文化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能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激发的写作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进行流畅自然地表述自己想要阐述的中心思想。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推荐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如童话书、历史书、政治书、地理书、名人传记、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等,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拓宽了,写作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了,进而达到如鱼得水和炉火纯青的高深境界了。

为了更好地应对快餐文化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一些开卷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抵制肤浅庸俗的书籍对学生的毒害和不良影响。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浅显易懂的书籍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一些低于课本水平的书籍,从而更好地阅读高难度的书籍。语文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对话多和情节非常有趣的小说,如神秘冒险小说和带有插图的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作文写作。

总而言之,语文老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抵制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为“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和大繁荣建设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几年来帮助杂志社读稿子,熟悉了一大批活跃在教改最前沿的语文教学高手,王君老师乃是其中印象最深的几个人之一。今天,王老师又拿出《问君能有几多愁――〈诗词五首〉教学的整合效应》这个课例与我们分享,令人欣喜不已。这是一堂好课,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提出来共同探讨:

1.具有明晰的教学立意。即追求五首词作教学的“整合效应”。这种整合不是随心所欲,而是遵循了中学诗词鉴赏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知人论世而了解背景,二是通过美读和咀嚼而深入意境,三是借助比较而得其主要特色。立意既明,教学类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也就清楚了:属于文学鉴赏型;教学方法主要是美读、比较和讨论。

2.“整合”的思路,使得“比较”的教学方法得以细化,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的经验。“细”在何处?王老师抓住了那个“愁”字,以此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凭借“比较”这个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深入到五首词作之内,分组品评,逐步深化。其间,又穿插美读辞章、介绍背景和探究交流,于是,整堂课气氛活跃而又有板有眼,实现了“活”与“实”的结合。

3.学生受到激发,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而且表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教与学达到了和谐的境界。这是与教师平时安排有序有效的相关训练分不开的。

王君老师呈现给我们的课例,特色都非常鲜明。我注意到,王老师十分注重两个因素。一是能够选好恰当有趣的切入点,显现出执教者的灵气,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课”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一是特别注意遵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矩,总是在语言文字的关键之处将文章作足,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文学习的效益,很扎实。《诗词五首》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就体现了这些特点。比如,课快结束的时候,学生认为苏轼的作品里没有“愁”。王老师则提醒他们:“在字里行间真的就没有流露出哪怕一丁点儿愁吗?大家再读读书,品品看,小声读,仔细想。”学生咀嚼词作的用语,从“何日遣冯唐”“聊(发)”等词语中发现了些须痕迹。这时,王老师给予必要的知识传授和思路导引:“写《密州出猎》的时候,因为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意见,苏轼自请外任。这时他的仕途上已经是布满了阴影。他在这首词中所问的‘何日遣冯唐’的理想其实到死也未能实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不是又读到了一个苏轼吗?还是那个要射虎要射天狼的苏轼吗?我们背背《赤壁怀古》。”课的鉴赏层次翻上一级,对作品及作者的认识深了一步。――这大概比简单地借助“豪放”“婉约”之类的干巴巴的文学概念,要强得多。

与王老师未曾谋面,但我可以想象得出,这是个功力深厚、才气横溢的语文老师,是个自己会读书也知道怎样带领学生去读书的语文老师,是个思维缜密而富于创意和追求的语文老师。仔细阅读这个课例,我的感受总括成一句话就是:她在领一群孩子跋涉于汉语文学习的正道,用自觉的教学行动教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探索学习的路径。她把“金针”给了她的学生,在这个“给”的过程中她总在鼓励他们亲自来拿,带着他们小心地用。这样的语文教学境界是令人神往的。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文学性;文学素养

听过很多老师的示范课,我体会最深的便是老师授课的教学重点常常放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上,而对于文本的分析与品位则是放在第二位,以一位老师讲授《离骚》为例,这位老师用了一节课便讲完了《离骚》,期间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梳理了字词,然后用剩下的时间讲授如何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诗歌鉴赏题。从人物形象的划分到答题技巧,都讲授得非常详细,而对于屈原本人的人物形象则较少涉及,尤其是文本的品析成为一大空缺,这样的现象并非少数老师的教学风格,这也就涉及了语文教学文学性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在很早以前便引起巨大的争论。

语文自1904年独立设课以来,其名称几经变化,从清末的中国文字到随后的国文再到北洋政府时期的国语再到政府时期的国语、国文,直到1949年,语文这一词才真正出现。语文命名的几经流变,我们便可以感受语文教育存在许多的论争,对于语文性质的论争亦是多如牛毛,同样对于语文教育文学性的讨论亦是无数。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赞成语文教育应当回归文学性的观点。

从语文的教材资源上看,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学的作品,其显著特色也就在于突出的文学性,既然如此,语文教师在教文学作品时又怎能无视其文学性呢?尽管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课文不是文学作品,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但这些课文大都含有文学因素,有语言形象生动之处,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也完全有可能突出其文学性,因此语文教学与文学性不应割裂。

我们所讲授的课文,不应该将它视为答题技巧传授的一个跳板只为高考服务,而应该作为师生感知语文奥秘的钥匙。语文教学应当突出文学性,再现课文本身的感染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寓教于“文”(课文之文学性),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语文教学少了文学性,仅仅停留在工具性的层面,语文教学也就无法脱离“瓶颈”。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教师这一角色不可或缺。古人便有“尊师重傅”的传统,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这一地位即便是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当下也无法被撼动,因此,在语文教育文学性问题的讨论上,我着重分析教师与语文教育文学性的关系。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因为,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要让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文学素养低的语文教师也能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但是在当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许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一直处在停滞阶段,甚至呈倒退趋势,这当中存在一定的原因。我们知道教师在学校扮演着一系列的角色,比如:(1)家长人和朋友、知己的角色;(2)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3)管理者的角色;(4)心理调节的角色;(5)研究者的角色。还由于个人在社会不同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往往需要同时扮演若干角色。当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一致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作为语文老师,同样也无法避免此类的角色冲突,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家庭角色与教师角色、个人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下,老师不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语文教学上,不能花较多的时间积累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文学性缺失也就成为必然。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集中性的语文教育到高中便截止了,即使上了大学,大学语文也只是一门公共课。在之后的教育中,再也不能进行如此密集的语文训练了,也就意味着在之后语文教育文学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凸显,因此,中小学语文教育强调文学性也就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感知力。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应提到日程上来,语文教育的文学性又是语文素养提高的体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意识到语文教学文学性的重要性。不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学知识与文学理论,但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也很美,语文不仅仅局限于答题的技巧,一个字,一句话细细品味,亦会发现其中趣味横生。

为了提高语文教育的文学性,我们语文老师应当保持一颗“浪漫”的心。文学常常和浪漫相联系,保持一颗浪漫的心,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品味文字文学的美。生活的平淡总会磨平我们的热情,忙于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常常难以脱离其中,当一首诗置于眼前时,我们难以看到其中的诗情画意。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努力保持那颗浪漫的心,保持对文学的热爱,保持对文学的浪漫。只有自己被语文材料感动时,我们才能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而前提是:保持那一颗浪漫的心,捕获文学的感动。

我们语文老师一起交流时,大都表示保持语文教学文学性很难。语文教学文学性与当下语文考试要求存在很大的冲突,两者之间无法很好地调和,重视了文学性教学便会挤压了技巧的传授。有的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也想极力追求语文教学的文学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中考高考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自己渐渐也就不太注重这些了。

其实,考试要求与语文教学文学性并不冲突,两者可以兼顾。在学生非毕业学习阶段,语文教学可以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到了毕业阶段再注重语文答题技巧的训练,此时,学生经过较长时间学习的积累,已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欣赏水平,他们的解题能力更容易提高。有几位名师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他们的学生高考成功的事例就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可我们普通老师不敢这样大胆尝试,一方面对于保持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没有抱太多的信心,常常虎头蛇尾;另一方面也不敢承担这种风险,怕受到家长学生甚至领导的责难,毕竟高考无小事;当然,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有局限性。这样,诸多的因素导致了语文教学文学性的缺失,期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是应当有信心坚持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我们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在众多的束缚之下,我们暂时不追求彻底的改变,但我们要努力尝试为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松绑。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坚持文学性一小步,那么语文教育文学性也会渐渐地得到凸显。我们无法改变高考这一指挥棒,无法改变外在的条条框框,但是我们可以着眼于我们能够改变的范围,至少课堂属于老师,我们在坚持大框架的前提下,努力走出一小步,为语文教学文学性增添一份色彩,扩大一点空间。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语文

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可以说是我国在艺术方面的瑰宝。这些古典的文学名著集合了古代先贤的主要观点以及思想或者情感等各方面的艺术,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记录了当时我国的民族文化以及智慧的具体情况。古典文学名著从《诗经》《论语》以及《史记》的辉煌,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美,一直到四大名著的各具特色。这些古典文学名著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不断追求的精神,以及对于真善美品质的渴望,也让学生学会给予别人、大自然或者社会一定的关怀。在新加坡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将中国的古典名著作为授课的主要课本,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和优势。无论是通过我国国内的教育教学情况还是其他国家的教学状况,我们都能够看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适当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难题。

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运用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相关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国的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并且以发展比较永恒的人性作为最终的教育目的,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并且能够拥有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如果高中语文老师将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工作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现出古人留给我们后世的优秀的人文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扬,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开始进行思考尊严、使命以及社会责任、个人责任等与人生相关的问题,由此看来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引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相关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以及健全学生的尊严、人格等人文教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运用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集合了我们民族的各种优秀语言艺术,所以它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这就为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非常丰富的阅读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编写者大部分都是语言艺术方面的大师,所以他们在名著语言的使用上有着非常精湛的手法。后来出现的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在语言方面能够运用恰当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古典文学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研究,例如:我们熟知的朱自清以及余秋雨等很多学者。由这些可以知道,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能够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二、高中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对语文老师提出的要求

1.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要想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知识教好,就需要这些老师能够读懂这些作品,同时能够从这些作品中读到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想达到上面讲述的这种水平,高中语文老师就应该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老师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将原著进行仔细的、反复的阅读,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领会名著中的精髓之所在。语文老师让自己学会不是最终目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学懂才是关键,所以高中语文老师要想使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还需要阅读有关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例如:《文学理论教程》以及《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等其他相关的理论书籍,从而让自己在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言而总之,阅读书籍的数量越多,那么阅读习惯就越良好,从而也就更能提升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2.时刻关注相关的学术动态,重视国内外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现在我国的学术界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以及进步,大量的学者开始尝试从多种不同的角度以及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读古典文学名著,但是在很多高中学校的语文课本或者相关的教材中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更新却非常少。所以高中的语文老师要想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相关课程很好地完成授课,那么就应该时刻关注相关的学术动态,以及国内或者国外的相关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学术底蕴,从而以最好的知识水平以及最好的教学状态来为高中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服务。比如:在《三国演义》的选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在关注原著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对百家讲坛下易中天评三国的相关演讲给予一定的关注或者重视。与此同时不仅需要关注国内的学者对于《三国演义》的研究或者分析,同时也需要留意国外的学者对于它的态度和评价。

参考文献:

1.顾建英.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10:23-27.

第5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在课文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

田老师先出示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然后田老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接着编一段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旁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她想摘一朵来戴在头上,妈妈拦住了她,说:“你摘一枝,他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儿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他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他一下,他才惊醒。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入人胜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他。

看了这个教学案例,我不得不佩服田老师教学有方。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轻松地对课文有了形象直观的理解,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意,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做人的道理:要爱护花草树木。田老师通过这个故事让简短的20个字产生了丰厚的教学价值。田老师的故事是自己编的,是把要讲的内容自己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这些故事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而不是不顾教学目标,去讲一些其他故事。田老师不是一堂课这样做,而是每堂课都这样做。可见,“编故事,讲课文”,已成为田老师语文课堂的教学特色了。要想编好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故事是不简单的,这需要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是一种“伤脑筋”的备课,这是一种高质量的“真备课”。

田老师不仅故事编得好,而且讲得也好,每次都要“娓娓动听地讲起来”。这些故事深深吸引着学生,“我听得入人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我想,不仅作者当时被深深吸引,其他学生同样也会被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么集中,学生的兴趣这么浓厚,学生们进入了情景,这样的教学怎能没有效,这个有效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的喜欢了语文老师,学生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他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田老师通过讲故事这种最简单朴素、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产生了良好的长远的影响,使学生有多重收益。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给学生讲数学就爱编一些有趣的故事,什么小猴子分桃子,什么猴子掰苞谷等,学生学得饶有兴趣,特别喜欢围在他身边,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这些老师都用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

现在学生对语文越来越缺少兴趣,越来越不当回事,越来越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应当不断地反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拿什么使学生爱上语文呢?是来自声光先进的多媒体?那仅仅是教学的辅助而已;是来自所谓的热热闹闹作秀似的课堂?那不是常态课,而是在演戏,而语文课不需要演戏,也是不能演戏的;是来自老师、学生的精心准备和包装?那根本是骗人的!

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像田老师那样,靠自己的语言来紧紧吸引学生、来深深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品尝到语言的滋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语文。

第6篇

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观是:人文语文,享受语文。

新课程标准说,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的课程。我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创造、进步,所以,人文性应该是它的归宿点,也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意的地方。因此,我提到了人文语文。这要求语文老师要有博大的爱:爱教材,爱学生,爱四十分钟的课堂,爱所面对的一切。爱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基础,有了爱,人文关怀才不是一句空话。

细细品读如今的语文教材,其人文特色已渗透得无处不在,新教材不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对孩子心理素质、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的培养。当我们手捧教材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这金玉般的文字,不仅在教育熏陶着孩子们,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语文教师,爱你手指间的文字吧!

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必须。语文老师的敏感、睿智让他们更能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爱学生,能为学生架起学习语文的桥梁,是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爱学生,才会忘我地工作,才会潜心地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会把语文魅力融在孩子们的身上。

爱生活,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孩子们渴望丰富的知识,而教材只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载体,它绝不是全部。教育资源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的语文教师,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学素养把这些美好的东西转化为文字。这不仅能使孩子们一生有益,而且也会使自己变得乐观、积极。我曾经创作了许多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积极向上的诗歌、散文,读给孩子们听,不但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而且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信,让他们体会到:语文不是高不可攀,语文会带给我们快乐。

只有在老师博大无私的爱的哺育下,孩子们才能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养成勤奋探索的习惯,才能具备坚强执着的信念,也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享受语文,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一种共同感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干一件事情,如果愿意干,则累也不累,如果不愿干,则不累也累。语文的教学更是这样。要想使教学高效,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师生要学会享受语文,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老师要真正地理解语文的丰厚内涵,积极地寻找到语言文字的精华所在,这需要语文教师有一种甘于寂寞、潜心求学的毅力,当你真的发现了语文的妙处,那四十分钟的课堂,一定是一种不吐不快的享受。老师的快乐享受,给课堂注入火一般的激情,师生激情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孩子们渐渐地从老师幸福的眼神、动作中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很快由好奇转为爱好,进而成为一种享受。语文课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吗?

要做到人文语文,享受语文,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地学习,从书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只有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技巧的提高,人文语文、享受语文才不是一句空话。

(河北省冀州市小寨乡第二小学)

第7篇

“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21世纪要求人们学会生存,要学会生存必须学会学习。这点是每位教师都知道的,也明白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既然要教会别人,首先自己得会。这是我们在实施课改面临的最大挑战,即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观念,老师先学会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知识、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掌握,教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二。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思维方式禁锢着我们。自己陈旧的知识、落后的教学手段、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影响着自己的进步,也阻碍着新课程的实施。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三。

我们的工作接受着各方面的挑战,我们的职业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教育的目的要着眼得更远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 具有这些品质:

一、老师要热爱生活

教师要热爱生活并知道热爱什么样的生活,要一直为热爱着的生活不懈奋斗。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是在我国的 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文化底蕴下,我们追求怎样的生活,怎样去追求去追求生活,都影响着老师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培养。只有一个热爱生活并为之不懈奋斗的老师,才会与他的学生一起成长。

二、老师要善于思考

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必须具有怀疑的精神、批判地眼光、建设的态度。要是这三点,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从书中汲取新知识。反之,如果教材的更新周期短一些,你就会感觉到不适应,甚至会淘汰。

我们还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反思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的甚至达到了强盗逻辑的地步。科学家、医生不会责怪研究的对象,教师却经常责怪自己的学生或家长,不去反思自己的言行,推卸自己的责任。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教师喜欢管住自己的学生,而不喜欢研究这种现象,这种思维方式毫无科学精神。科学家喜欢提出假设,教师却不喜欢和已知打交道,不喜欢未知。老师喜欢,科学家喜欢求异存同。我们惯用的是什么思维方式呢?这是一种官员式的思维方式。真正能培养人才的应该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三、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仁爱的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失误,乃至于错误。语文老师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这里就需要一颗宽容、仁爱的心。如果你的心中不能容忍学生的错误,不能正视学生的失败,只盯着一个分数;没有一颗童心,怎能爱自己的学生呢?

四、老师要有永不懈怠的自我学习精神

要想做好老师,你必须总是保持自己是一个学生。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你能教出爱学习的学生吗?语文老师必须从不间断的大量的阅读中汲取更多的 知识,来满足、适应教学的需要。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经常和学生交流的内容也就会是关于书的内容。

第8篇

语文先生

他,个子高高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却日渐稀少,炯炯有神的眼睛,浓浓的眉毛。在他脸上,你看不到疲倦,看到的永远是挥之不去的书卷气。即使在一群教师之中,你也会一眼注意到他:他的身上总有着那样一种气质――让你不由自主地亲近他,亲近中国文化。

语文老师,教学十分认真,同学们都喜欢他的课――既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又可以参与其中,在精神上得到放松。我尤其喜欢他的作文课。立意、选材、结构、开篇、结尾……每一堂作文课,他都会为我们指点写作上的迷津,让我们明确立意、准确选材。对写作成绩不够突出的同学,他没有讽刺,只有鼓励。“听懂没?”“会写不?”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语文老师经常写下水作文,更多的是写教学论文。我们在很多报纸上看到了他的文章。我们班同学的文章也在他的指导下发表20多篇啦!语文老师――我们的偶像!

英语老班

英语杨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瓜子脸,一头波浪秀发像瀑布一样。虽然是女老师,但眉宇中却透露出威严。她要求我们特别严格,一切按《中学生守则》办事,谁有违犯,定“斩”不饶――找你到办公室常谈话,直到把你谈得心服口服为止。

平时的英语老师,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的口语发音在全校英语教师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作为班主任,她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尽力关照。老师的儿子也是我们班的学生,杨老师对自己的儿子要求更加严格。有一次,作为学生的儿子因为乱扔垃圾,被学校扣了分,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儿子批评了一顿。当个别同学讲情时,老班说:“就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我就更应该严格要求他,咱班全体同学的目光都在看着他啊!”班主任老师的公正严明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英语老班――我们的榜样!

黄金学者

数学老师是众老师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位。刚刚做了孩子的母亲,只休了一个月的假就来给我们上课了。只凭这一点,只凭这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黄金学者”的称号送给她一点也不夸张。

数学老师整天戴着眼镜,上课时,她总要时不时地扶一扶眼镜,唯恐它掉下来。她的数学课总是在快乐中度过的,一点也不枯燥。她给我们讲“黄金分割”时,让自己站在讲台上的黄金分割点处,然后她又把一个男同学叫上讲台,让男同学自己介绍自己身材、脸部的黄金分割现象,把同学们逗得捧腹大笑,而黄金学者也在笑。她的笑,总给同学们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令人暖暖的。也正是她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永远记住了0.618。黄金学者――我们的快乐天使!

我的老师们,都是那么平凡,他们也只是千百万人民教师中普通的一员,但他们给我的教益是深刻的,在我的心中又是那样的不平凡。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像我的老师们那样不平凡的人!

点评:

第9篇

从教年限:26年

最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

最喜欢的书籍:《1Q84》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旅游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孩子、对语文有一种特殊的情愫。18岁那年,带着青涩,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语文寻梦之旅。

刚两月,正好赶上区里组织赛课。经过重重选拔,我居然获得了新苗奖。接踵而来的是多次的公开课和接待课,我乐此不疲。历练,就是成长。我信。

走进语文,才发现,这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语文即生活。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用生活丰实语文。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外,我经常联系教材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课堂上,我让学生当小老师,组织辩论,进行课本剧表演;课外,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学社团,带领学生走街头、串民居……

品味语文,就是品味生活。语文,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2004年,我走进了另一片天地――语文教研领域,同样感受到诗意盎然。

长期以来,语文老师任务繁重,重复机械抄写教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思考教学。怎么办?改!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从以课文为单位备课到单元整合主体拖带备课,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教学结构”,一路改来,收获大,反映好。

课堂上,一部分学生积极发言,另一部分学生却很不积极,老师们反映:学生差异很大。怎么办,改!改变大一统的教学设计,实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让老师有更多心思去关注个体差异;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关注个体差异,效果很好。

“两板斧”下来,老师思维解放了,学生潜能释放了。教育的终极就是人的发展,这就是真实的教育生活。

问题何止这些?“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我时刻以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激励自己。多年教研工作的经历告诉我:基层教研,就是锲而不舍地解决课堂实际问题。我们的问题都来自真实的课堂,我们解决的阵地也在课堂,从课堂中来,在课堂中实践,最终服务于课堂。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式。

2010年,由我主编的集全区语文教师集体智慧的《教师如何上好课――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小学语文)》一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被教育部推荐为“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目录。

从语文老师、教导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直到今天的语文教研员,一重山色一重新。我逐渐发现,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一种充满了睿智和诗意的生活。而我,正为语文而生活。

师友评论:

第10篇

摘 要: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存在升学考试压力,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所以在语文课上很少有学生愿听、爱听,语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214-01

中职语文教育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作为技术劳动力被培养的,他们也不存在高中生那样的升学考试压力,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重要,所以在语文课上,很少有学生愿听、爱听,语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而且中职学生对于非专业课普遍存在厌学抵触情绪,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亟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这为我们语文老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指导方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

一、提高语文专业素养

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才能适应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夯实本学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成为语文的一部分。一些中职学校学生之所以反感语文,还在于个别语文教师知识贫乏,学识干瘪,授课拘泥于教材,文学底蕴不厚,人云亦云,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比如,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并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内容”,这些语文知识的储备必将带来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己说、读、写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还要具备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锻炼一副好口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改要求把教堂变为学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往往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体验着思考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发现真理的惊讶。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再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角色,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

三、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而语文教师的魅力风采、成败得失也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教法是否得当,关系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关系着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问题,也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中职语文教学不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语文老师应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职语文课堂必须更加民主,更加开放,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中要引入了一个学生因素,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戏剧单元时,语文教师可以突出重点地讲解一两段,然后让学生熟悉戏剧中的人物,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然后进行总评比。这既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表演能力。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上多动口、动手、动脑,积极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语文学习从重知识传授到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并重。例如,语文课堂中朗诵、演讲、辩论、作文、书法、手抄报、社会调查登语文活动的引入效果就很好。再者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职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这一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注入了音乐、色彩和动画,使课文中涉及到的各种自然景观、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更有吸引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高。

第11篇

备课组是学校的基本教科研活动组织,也是学校落实校本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载体。我们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共有六位语文老师,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教研能力,在备课组活动中,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一个学期以来,凡是组内教师执教公开课,无论是组内的研讨课,还是校级展示课,执教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向组内老师虚心讨教,而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组内老师都会悉心地听课,耐心地指导。平日里,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几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自我反思,上完一节课,各自都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成与败进行深思,找出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大家不仅乐于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还善于将自己的体会、反思积极与同组老师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我们组,为一堂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大家经常在一起研讨,办公室、走廊、操场上……到处有我们一起讨论的身影。

一、常规教研:新颖独特,个性鲜明。

对于新教材,如何准确定位,如何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我们所思考,所探索的问题。

“一月一次的常规自查”形式多样,切合实际。(课件)教师自查后同组教师再互查。在互查作业中,我们欣喜的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特色作业”,老师们重点抓学生的阅读,通过读书卡(课件)督促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一个考验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巧借绘本,快乐阅读。

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要靠我们小学教师来规范和培养。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都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也看出平时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也是很用心的。只有在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老师们边教学边反思,边反思边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老师们快速成长,规范了老师们的教学行为,使老师们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

二、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行之有效。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有着浓厚的教研氛围,年轻教师对教研的热情高,对学习的渴望强烈。我们的集体备课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群策群力,行之有效”。学校本学期开展的“教学比武”活动,历时三个月,差不多贯穿整学期。其间,我们全员参与,层层评选,三级展示(班级展示DD教研组展示DD学校展示)。现在,我们已经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即“提前布置,分头准备;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根据学情,形成个案;教后反思,不断改进”。从而达到通过集体备课来提高集体教研水平的目的。

三、赛课磨课:专家引领,千锤百炼。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映衬出市二小语文老师的团队合作精神。“磨课”也是四年级组语文老师在教研中求真求实的具体表现。学校请来教邢台研员老师等来校指导。专家们具体指导的虽是一位老师,但提高的却是我们教研组这一个群体。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学初就启动了以“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共同提高、实现双赢的“青蓝工程”。为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上学期学校就制定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都做出了说尽的说明和明确的要求。“青蓝工程”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确立青方教师和蓝方教师,明确双方责任和具体工作;第二阶段,学校确定各个学科教研组中的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第三阶段,在平时教学中师徒合作、学习、探讨和成长;第四阶段青年教师汇报展示,总结一学年来青蓝工程的得与失。

“赛课、磨课”,使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普遍觉得在深钻教材、解读文本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尤其是感受到了上好一节课要千锤百炼,要集体努力。这可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特色活动:异彩纷呈,硕果累累。

此外,我校高一高二各团支部青年团员还利用三天的劳动节假期,积极践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同学们在中山公园参加志愿者主题签名活动之外,还拉起了宣传横幅,架起自绘的宣传板报,手拿宣传资料,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向社区的居民宣讲c知识和市民文明礼仪,动手清除街道两侧的黑色宣传广告,清理绿化广场附近的环境卫生,向路人发放宣传资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用热情与奉献拉开了迎cxx、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服务的序幕。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就成立一个活动小组,通过商讨后才确定这一系列的"迎国庆"活动方案:国旗下讲话、唱歌比赛、手抄报(中高年级)和画画比赛(低年级)、作品展示方案。

我们教研组的特色活动是围绕学生活动和老师活动两方面来开展的。学生活动,注重年段特点。比如在学校读书活动中,不仅举行了全校的“爱国诗歌朗诵”的评比,还组织了“诗文手抄报”的展示,写字比赛,“好书漂流”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

工作人员认真查找安全存在的漏洞和事故隐患,尤其是人群集中场所等重点部位作为检点,查火灾隐患、查消防器材、查人员疏散通道、查值班制度、查安保力量、查防范措施、查责任落实等,消除隐患。

在教师的教研活动方面,最大特色就是“实效性强”。没有哪一个语文老师觉得教研活动枯燥,或者是浪费时间的。我们先后组织了“期末复习专题交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专题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既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抒发自己心声的平台,同时也使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通过一系列大的活动,同学们深受教育,在团课上进行了雷锋活动月体会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们认为:在有些人看来,雷锋同志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而我们同学却认为是深受感动的。雷锋,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将不断被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既没有战斗,也没有火灾,怎么能把“好事做了一火车” 呢?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雷锋的平凡和伟大。认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捡起一片废纸,帮助同学扫地,用文明语言和同学对话,爱护一棵花草,给落后的同学补课,给贫困的学生一个本子,主动为同学解决困难……为建设祖国增砖添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曾经,教研使我们不断发展;将来,我们还将更加努力教研。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掌声永远在背后,鲜花永远在远方,我们永远在路上!

第12篇

关键词: 职校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1.引言

职校语文教学科目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初级人才。要想漂亮地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职校老师应该从学社的职业规划方向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科教材,精心打造职校语文高效课堂,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校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以生为本、立足过程的课程建设体系。怎样构造职校语文高效课堂成为每个职校语文老师的首要问题。

2.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2.1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兴趣。

由于近年来职校生源缩减,职校间招生竞争激烈,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录取标准不断减低,因此,中职校的生源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偏远山村地区,多数学生欠缺扎实的文化基础,尤其是语文基础更薄弱。学生由于文化素质的欠缺,经常问题百出,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普通话水平不过关、发音不标准、口音严重等问题,部分学生因为相关知识欠缺逐渐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使得语文基础更薄弱。

2.2欠缺科学的教学方法。

由于部分职校语文老师没有意识到职校和普高的区别,因此,仍然沿用传统的普高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卷面分数,偏离了职校语文教学的初衷,缺乏实用性。职校是以社会需要性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教育学院,传统的普高教学方式的片面性压抑了学生的潜力,导致学生倍感乏味,对学习语文课程失去兴趣,最终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3缺少针对性教材。

目前职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多为广东版、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些版本的教材在取材方面较为广泛,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侧重性不够强,在专业服务性、职业教育性和就业指导方面的特点没有得到有效彰显,不具有职校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特色,以致职校语文教材成了普高语文教材课改的副产品,缺乏应用型教育学院的针对性,导致职校语文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对知识点吸收困难,教学效果不显著。

3.提高职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针对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我从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活用教材等方面讨论了职校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策略,为消除职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建议。

3.1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领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教”是引导、激励。“学”是在有效的鼓励和引导下,积极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职校语文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普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由学生的知识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指引学生走上职业化道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打破传统普高教学模式中“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旧观念,实现传统教学观念的转换。在努力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此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学习。

3.2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丰富,不再是传统的一书三页纸的教学手段。例如PPT课件多媒体教学就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其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把枯燥变成趣味的特点备受广大师生青睐。例如教学《海燕》一文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暴风雨来临前海燕的录像展示给学生看,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让其根据所领略的直接进行感悟,感受海燕勇敢的搏击,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在学生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父亲》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一句“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迅速将学生带入散文背景中。这些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氛围起到更深层次的渲染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帮助,那么单独依靠老师的嘴巴讲授和对课本的单薄指导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3灵活使用教材。

语文教材是不论哪个版本,都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吸收的主要内容,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例如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政治历史等学科。职校学生注重的是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确保所讲授的符合实践教学特点。充分结合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领悟能力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从本源上讲,要选取典型案例,在教学信息和形式上创新组织教学内容,将时代热点引入教学中,以贴合学生的心理开展语文课堂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超额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总结

职校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职校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策略多种多样,笔者由于本身水平所限,提出以上见解,更深层次的教学策略需要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正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定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校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侠.浅谈中职语文有效的教学手段[J].职业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