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的价值

化学的价值

时间:2023-06-22 09:3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的价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的价值

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学;重要性;具体性;丰富性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21-01

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又分成许多分支,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相结合,形成许多新的文化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而博物馆文化学即是博物馆学与文化学互相融合、互相结合的新兴的文化边缘学科或文化交叉学科。当下,我国的博物馆文化学尚处于正在构建之中。而整个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博物馆工作的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考,对我国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这一重要的新课题,发表几点探索性拙见,以与广大博物馆人共同切磋、共同讨论。

具体而言,我国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主要层面予以详细探讨。

一、博物馆文化学的重要性

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无论是对于我国的博物馆学,还是对于我国的文化学,都具有鲜明的重要性。

对于博物馆学而言,其文化学的构建,既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又具有提升整个博物馆学文化品位与文化价值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文化学作为博物馆学的上线学科,它是研究人类文化的一个大的学科。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这正如18世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所下的有名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1}当今世界,文化忆成为全球一大主题,各国各领域出现的“文化热”,乃是21世纪时展的大趋势。我国也把文化同政治、经济一起,作为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早在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包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对全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由此可见,我国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乃是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文化学而言,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乃是文化学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整个文化学的细化、深化、丰富化。

二、博物馆文化学的具体性

当下我国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必须具体落实到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各个环节与各个层面,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博物馆文化学的内涵与意义

博物馆文化学是博物馆学与文化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对于博物馆学与文化学,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既是博物馆学文化品位的提升,又是文化学在博物学中的细化与深化。

(二)博物馆文化学的分类

依照我国目前博物馆的种类,博物馆文化学又可以再细分为综合博物馆文化学、历史博物馆文化学、自然博物馆文化学、军事博物馆文化学、艺术博物馆文化学等各个种类。

(三)博物馆文化学的特征

博物馆文化学的特征,主要应研究其文化特征,例如文化价值的不可估量性、文化物品的不可再生性、文化遗产的传承性等等。

(四)博物馆人的文化素质

博物馆人的文化素质,是博物馆文化学研究的重点,因为所有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又是文化素质的竞争。

三、博物馆文化学的丰富性

我国博物馆文化学的构建,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丰富性是其必然属性。这种丰富性,又表现在以下几大层面:

(一)涉及学科的丰富性

博物馆文化学,不仅涉及到博物馆学与文化学,而且涉及到文物学、图书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艺术学、动物学、博物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多学科。

(二)研究内容的丰富性

博物馆文化学,不仅要研究各种博物物品的来源、属性、特征、价值,而且要研究主体——博物馆人的素质,更要研究博物与人类、与历史、与政治、与文化、与军事等的密切关系。

(三)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博物馆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既包括传统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又包括现代化的电脑、网络等高科技的方法,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点。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 人文价值 实现途径

一、初中化学教育蕴含的人文价值

1.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严谨做事的习惯

习惯决定着人的性格,而性格往往又决定着成败,好的习惯往往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取得成功。化学的学习往往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做事的习惯,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他讲求的是以事实说话,一切结论都要以实验的结论进行验证,而实验的数据、实验的整个过程都经不起半点马虎,一个细微的错误就会导致实验结论的错误,一个细小的疏忽也会导致推论的偏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化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因此,化学教育的这些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和责任心,培养学生严谨做事习惯。

2.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

化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在化学的教学中,很多问题都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而所有的结论都必须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推论来完成,而这些科学推论过程的必须是理性的。同时化学实验多少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者必须时刻保持理性。正是因为有了化学这种理性思维的介入,人们对于是非曲折的判定不再只是凭着感觉,而更多的是依靠理性来判断。化学本身所蕴含的理性、确定性和规律性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3.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坚强意志品质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学好化学的难度较大,同时化学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试验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环环相扣,一旦一环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结果出错,而一旦出错,即使是最后一步出错,往往都需要从头再来;还有在化学学科中,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当多,元素周期、元素特性、化学方程式等等。因此,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

4.化学教育有助于提高美学修养

化学的美在于他的和谐有序:初中化学讲的是元素,它将我们的视野由自然的绚丽多彩带向了微观的五光十色,微小的元素构成我们眼中绚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相互放映,让我们建设了微观时间的和谐;各种元素有序排列,让我们见识了微观世界的有序;因此,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体会化学这种神秘、和谐的美,提高化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二、初中化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实现途径

1.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育包括教书、育人两层含义,这就要求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古语有云:“上行下效”。因此,在教育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对于初中化学老师来说,要想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从自己做起,做到规范书写、合理用语、端庄仪表、做事严谨、工作一丝不苟,同时,强化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严实自己的化学逻辑思维,积极树立起能被学生认同的教学风格。

2.教师要活用化学史料

化学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是枯燥、机械的实验或数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扩充一些课外的化学史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化学家的故事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记忆的同时,以化学家本身的成长和优秀思想品质来教育学生。化学家的事迹本就是一种传奇,学生愿意听;在这个传奇中,化学家就是英雄,学生愿意学;在这些故事中学生可以学会:坚强、勇敢、不畏艰辛、勇于挑战。例如: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等。

同时,化学的研究总是不断深入的,总是需要几代人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慢慢演变、发展的。例如:氟的发现就不是一位,甚至一代化学家完成的,它是由几代化学家花了100多年时间,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才完成的。通过对不同时期对氟的实验方法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不断的深入,才逐渐展现的。

3.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施,也有利于初中化学教育人文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在学习活动中担当起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多重角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包含学生的误解,支持学生的创意,评价学生要以表扬、鼓励等正面评价为主。如此,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浓郁,思维更开放,想象更大胆。

4.发挥化学活动的人文价值

学源于生活,同样其也运用于生活,化学素养的优劣就在于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为原型,组织开展各项化学活动。这样的化学活动最贴近生活,也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化学的思维去看问题,以化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活动中,精细的处理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做事习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环环相扣的活动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

三、小结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化学教育者应该把人文精神的传承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展示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整体素质,力争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上寻求创新,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真正做到人文精神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汪青松.“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文集[C].合肥工业大学.2007.

第3篇

化学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电视、洗衣机等家用品,无不与化学有关。可以说化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健康与生活水平。但化学的这些巨大贡献却同时伴随着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制造、使用与处理这些合成物质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绿色化学即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绿色化学是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化学,发展不产生污染的新化学反应和化学产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使化学产品既能为人类服务又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化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化学。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那种“唯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倡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过分析、批判、综合、创新等思维过程,深入了解化学科技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例如,对公众关心的“白色污染”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做一些调研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引入教学中,让学生研究和探讨,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了解化学的实际应用过程和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中,形成理性批判与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融入人文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绿色观念体系,强调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科技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和科学价值观念。绿色化学教育不只关注化学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重视其应用价值和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思,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科学理念、思想方法、实用性和社会经济价值等,深入理解科学的“双刃剑”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绿色化学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化学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能够以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对于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强化绿色意识、更新传统观念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强化绿色意识、更新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要把绿色化学思想和知识融合于课堂内外各教学环节之中。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第一,可以在化学史的介绍中渗透。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例如,在讲放射性元素时,对居里夫妇的精神表示钦佩,对居里夫人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尊敬,但同时又要对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灾难的人提出批评。还可以介绍环境问题,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探索发生的原因,指出传统化学及工业是产生公害的原因,提出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观念。这样的化学史话很多,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从中教育学生学习化学是要为人类造福。相信他们在被故事感动的同时,心中也会慢慢积累起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第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的一些化学实验每次排放的污染物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对环境也有不良的影响,并且对学生会产生一种反面教育。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对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使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实际操作中保持言行的一致性,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行为模式和榜样,学生就会在现在和将来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模式,自然地形成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其次,教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做到实验药品的减量化、循环或回收再利用,选择污染少、装置简单、产物易分离、安全性高的实验方法,在无法避免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例如:不论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还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会留有固体混合物,回收处理较麻烦。而改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不仅操作更简单,且方便回收二氧化锰。甚至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既得到氧气,同时也得到氢气,无废弃物产生。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习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从感性上去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以及用化学手段治理这些污染的局限性,使他们的思想从如何治理污染转移到如何从源头制止污染,以至于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进而学习绿色化学,实现绿色化学教育的目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调查、文献调查、探究性学习、环保知识竞赛、写小论文比赛等。

3.班会、校会、板报、校园广播中宣传

宣传也是树立绿色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搞好校园宣传工作,必将有利于绿色意识的强化。

4.化学教材的绿色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绿色化学是新的化学领域,必须在教材中有良好的体现,才能服务于教学。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搞好绿色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提。教材编写的大纲和内容体系应以化学原理知识为基础,以绿色化学为主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前提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前沿性、前瞻性、创造性、发展性。

5.通过试题形式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绿色化学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生产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意识选择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绿色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4篇

1.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体现比较显著的就是化学的教材问题,多年来化学教材的编辑者试图对基本的要求进行降低,主要是考虑到为学生减负,但是具体怎样将负担降低,在教育系统过程中是比较抽象的。另外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将责任感以及工作的激情得到充分的体现,缺乏对学生的耐心教育,而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化,课堂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有的还是将黑板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仅仅依靠着提问来加强化学知识的了解。还有体现比较显著的就是中学化学教学在化学史教育层面相对比较缺乏,很多化学老师对化学史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往往只注重高考和升学率,有的对化学史的教育都没有提及,从具体的表现上主要是缺乏专门化学史的课程设置,由于化学史是对化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呈现的,能够将化学的系统脉络理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但实际中没有这一内容的设置。再者是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在思想教育层面相对比较缺乏,同时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上比较缺乏。

2.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1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教育观念的落后,传统教育中对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知识的传递,但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还有就是在评价机制的发展上比较固化,创新的方面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动力上就不充足,逐渐会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就是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当前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但应试教育依然是当前的主要教育教学的模式,所以这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有着严重阻碍。

2.2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探究

第一,针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要能多方面进行实施措施,首先要对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问题得到充分重视,从而形成社会的合力。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本身,都要能够重视起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要能将绿色实验引入到化学课堂当中来,在通过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传输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中。这样就能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够将环保意识得到加强。第三,要和化学的教材紧密结合,将价值观的教学和情感态度教学有机的结合,充分的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的教学要求得以实现。通过兴趣教育以及意志教育等方式手段加强化学教学的策略实施。将情感态度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进行融入,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追求上进行引导,要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利用能够造福社会,并要和实际相联系,进而增强化学历史教学的内容。第四,对教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加强完善,从而来提升工作的热情,对老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方法进行改善,对教师实施师德教育,进而来增强职业素质以及自身的责任感。将老师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采取奖惩措施对教师的不负责行为采取控制手段,以此来提升老师在教学上的质量保障和工作的积极性。第五,要对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进行强化,同时也要保障经费的充足,为化学的实验教学提供经济的支持。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化学概念形成以及实际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对实际中的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增强,故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实验教学结合实际加以有效调整。

3.结语

生活中的化学与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相互照应的,将中学课程中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是最终的目的。所以针对中学的化学教学问题要能充分的进行分析探究,只有将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更有效的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作者:李寅生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第5篇

化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化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及形式.所以,在确立化学学科的目标之前,先要对其重要性进行认知,如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教育要面向公众,化学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化学教育要在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传统所说的,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就显的极为片面,它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对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大多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致使很多人学了6年化学,甚至更久,但却没有用上.这就是教学中化学学科目标引导的缺失,教师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了化学的实用功能,强调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的关系,由单纯的化学学科教学向化学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转变.所以,高中化学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就会更深远,一是要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二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

二、当前的化学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社会价值原则.化学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内容十分广泛、联系非常紧密,作为课程形态的化学教学要体现“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其次,要遵循基础性原则.人生的奠基阶段在中学,而化学教育应该做到大众化教学的目的.从课程的构建模式上说,主要以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为课程框架,时刻讲解化学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再次,要遵循动态化发展性原则.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是化学教学不应该有局限性,教师一定要具有现代课程意识,不断地将动态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

三、高中化学教学基本策略

1.实用型教学

学习就是为了运用,所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实用型策略,时刻把与当堂课有关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处处有化学,教师要把这个理念传达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初步具有“学化学、用化学”的思想意识.

2.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要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身临其境进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状态是活跃的,而且其思维也处于相对活跃状态,对于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于某些与中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的新型应用成果,就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例如,在讲“晶体”时,教师可以把晶体的相关性能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并且加入4D体验,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其来源、生长过程、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3.实验探究式教学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科,其实用性之广可见一斑.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及特质的实用性.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每人都要学做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神奇.教师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直接上成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51-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24

提问,是实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效,是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有效提问中得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有效提问中得以开发;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有效提问中得以诱发。而这些目标在课堂上能否达成,关键在于教师在化学课堂提问时是否有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价值取向的“圭臬”,在于有效。有效,是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一、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有效提问中得以激发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它促使人们去攻读、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同时,还应注意知识的趣味性。注意知识的趣味性,并不是就趣味而“趣味”,而应当讲究趣味与学习内容(知识点)的统一。同时,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追问:一路追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追问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浓厚,“知识点”在不断的追问中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到掌握。而这一过程,全赖于有效的环环相扣的一路“追问”。

例如,在新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笔者拿出一根饮料管,请小张同学到讲台前,往试管里的饱和澄清石灰水里吹气,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笔者问:“小张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二氧化碳。”于是阐述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之一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接着笔者拿出一套吊着的杠杆,两端各系一等量的纸袋,杠杆平衡。请小明同学到讲台前,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其中一纸袋中。学生兴趣高涨,笔者提问:“根据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大部分同学都能圆满回答出这个问题。学生原以为就此作罢,竟不料笔者再追问:“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欲知能否下窖,可怎样判断?”学生兴趣来了,都想尽快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允许他们看书和小声议论,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思考后回答:用已燃着的蜡烛慢慢放进窖里,如果蜡烛熄灭,则不能进窖。此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笔者燃成“燎原之火”,学生欲罢不能,笔者“顺水推舟”,穷追不舍。

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有效提问中得以开发

“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效率将大大提高。如果能让学生再进行亲身动手操作实践,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预设学生直接动手操作实践的教学“预案”,在这一“预案”中,笔者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关节点的导引问题――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出现障碍和困难时,提出“导引”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动手”障碍,逐步做好操作全程中一个个步骤。在这一“动手”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开发,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是教师要精心预设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动手障碍和困难时提出的“导引题”。换言之,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能否在有效提问中得以开发,关键是在教师提问时,恰到好处地配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能否在有效提问中得以开发,关键就在于“导引题”与“动手”的珠联璧合。

例如,有一次,在复习实验室制氧气、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时,笔者把学生分成A、B、C三组,每组选派一位学生代表动手操作,组内其余学生配合。动手操作过程中,三组代表均遇到了动手操作的障碍和困难。A代表选做的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在决定“试管口略朝上还是略朝下”时犹豫不决,笔者给A代表提问:“假如试管口略朝上,加热时冷凝水会倒流,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A代表很快领悟,问题就迎刃而解;B代表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还没有气泡产生,B代表就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笔者就问B代表:“这样收集的氧气纯吗?”B代表马上回答:“不纯。”笔者再提示:“想一想,导管在什么时候伸入集气瓶最恰当?”B代表很快心领神会笔者的“导引”意图;C代表对笔者询问:“我怎么收集不到二氧化碳呢?”笔者一看,对C代表进行启发:“你使用的长颈漏斗还没有形成‘液封’。”C代表一下子茅塞顿开。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由于笔者在三位代表遇到“动手”操作障碍和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他们提出解决“动手”操作障碍和困难的“导引题”,从而帮助了三位代表顺利完成制氧气、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过程。

三、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有效提问中得以诱发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课程目标,实质是一种创效方式、思维习惯、一种能力,指在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意识而进行的各种实验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中,并在情境中预设有效提问进行科学探究意识的诱发。教材中有不少富有探究性的实验,只要教师把握好实际,教学时恰当地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诱发非常有效。

例如,在化学总复习时,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P27,图2-1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学生思考后回答:①用酸碱指示剂;②用pH试纸;③用pH计。接着又问:这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时,操作不方便,误差较大,怎样设计实验改进装置,使误差更小,现象更明显?学生通过课后的翻阅资料、相互讨论论证,最后得出一方案:用一注射器,在注射器内放一块白磷(足量),并且有空气,将活塞拉至刻度线5处,并将注射器插针头的孔密封,在500mL的烧杯内注入较多沸水,并把注射器放在烧杯口上。

在不断追问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激发;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动手能力得以开发;在有效提问中,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得以诱发。

参考文献

[1] 张根仙.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化学,2002,(7):6-8

第7篇

关键词:联系实际;设计趣味实验;提高课堂艺术;注重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保持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是比较好奇的,对刚接触的化学同样是充满神奇而向往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推动他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并能使他们保持这样的心态去学好化学,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使学生能保持兴趣来学习化学的问题谈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一门陌生的学科,如果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所以上好第一节课非常重要。联系生活实际,如通过化学我们可以生产出衣料、食品、药物、保健品等,解决新能源、农业、环保、交通等也都里不开化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的踪影;还可以跟学生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有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将来为我国化学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设计趣味实验,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不管哪门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的知识点越来越深,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失去热情,如何把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整个化学的教与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化学的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直观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味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率,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知识的趣味实验很多,如碘酒的颜色是棕色的,如何把它变成无色的溶液;还有“水果电池”实验,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说是“清水”,用饮料管向杯中吹气,水变成了乳白色的“牛奶”,学生肯定欢欣不已,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倒,其后再讲这其中的奥妙,解释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不觉得学化学是枯燥无味的。

三、提高课堂艺术,巧妙运用教学方法

讲课是一门神奇而有巧妙的艺术。随和的态度,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幽默的语言讲起课来绘声绘色,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我们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捕捉时机,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如选学生熟悉,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转微观为宏观,变深奥为简明。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在记忆时感到困难,教师可以把它编成口诀:一价钾钠金氟银,二价氧钡镁钙锌,三铝四硅三五磷,二四六硫二四碳,铁有二三铜一二,一五七氯单质零,氮有二三四和五,锰有二四六和七。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同样可以编成口诀来给学生记忆。在记过滤操作要点时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为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把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如:贾政训宝玉(打一微观粒子)――质子,下毕围棋(打化学名称)――分子,端着金碗讨乞者(打元素符号)――钙。除此之外,还可以讲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如:让人发笑的气体(一氧化二氮),化学符号的由来,一些化学家的故事等,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保持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学习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注重情感教学,鼓励、表扬学生

“喜欢这个老师,我就喜欢听他的课”,这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作为教师,应以饱满的、富有感染力的积极情感进行教学。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鼓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挖掘积极因素,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鼓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对待差生,教师更应在情感教学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他们会感激你、热爱你、喜欢你,这样就会越喜欢听你的话、听你的课,低分率就会大大减少,化学的教学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五、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化学

真实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学习兴趣。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设置为教学情境。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创设一组情境:

情境一: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

情境二:向放着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

情境三:录像――泡沫灭火器灭火的情景。

情境四:“清――浊互变”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直至过量,再加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利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图片、实物、音像等媒体以及各种活动,可以创设有效的情感气氛,充满感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除此之外,身体语言、板书语言等不但能修饰、润饰口头语言,还能表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情态,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听课学习不是煎熬,而是一种享受。

总之,化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只要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学习报.人教课标版,2006(9).

2.新课程百分百同步练习.湘教版.

第8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有机;化学;应用

引言

当前,有机化学已经成为环境工程方面的重要技术,可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展开综合防护与治理。文章结合自身对有机化学的了解,对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有利应用与有害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在环境工程中正确合理应用有机化学的策略。

1有机化学的介绍

有机化学是一种碳化合物的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制备、应用以及性质等的科学。有机化学涉及的内容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机合成方面,可以借助见到的元素或化合物,通过一系列化合反应合成特定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二是天然有机化学,也就是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性能、组成、结构、合成等内容。截至今日,世界上大概有2000多万的化合物,而有机化合物占绝大部分。有机化学可以为相关联的学科如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学科带来技术、材料以及理论等支撑,是一系列相关工程的应用基础,尤其是环境工程。在环境工程方面,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泛滥、超微量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等都是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方向。有机化学有利于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作用。

2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有机化学属于创新型的应用学科,有效推动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通过有机化学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农药、药物等,改善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在环境工程方面,有机化学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的材料,包括许多具有电磁、声、电、光等多种性能结合的化合物等,有助于保护与治理环境。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有机化合材料相比普通材料更具有优势,因其环保、低耗、干净等优势受到大家的喜爱。例如氟塑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导热性、机械性等性能,还具有高抗污能力,是屋顶建筑的绿色、环保、理想型材料。与此同时,有机化学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发明显。我们可以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对环境进行精准地监测,例如监测水污染,需要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对水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含量进行监测,并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展开分析。另外,有机化学的应用伴随着机遇的还有极大的挑战,未来我们应积极创新,挖掘更多先进的有机化学合成方法,研制出越来越多先进的事物来帮助我们改善人类生态环境,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科学家们可设想将广泛应用的煤借助有机化合反应转化为清洁燃料,将煤中的元素转化为有益的有机产物,从而进一步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甚至可以实现零污染。但它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通过有机化学研制出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农药等,虽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是这些农药等有机化合物的滥用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肥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农作物生长需求,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比较低。随着有机化学的出现与发展,化肥出现了,它极大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与收成,大幅度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以此同时,长期的使用化肥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田板结,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还有就是农药,农药的产生虽然降低了农作物的杂草与虫害等不利影响,可是对居民的饮食安全却造成不良影响。抛开农业生产方面不谈,有机化学还为建筑装修与家具家电等带来许多便利,为房屋装修添上许多炫丽的新色彩。可是这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例如甲醛、油漆等有机化合物材料,在居民的家电与家具上会残留很久,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包括癌变、白血病等。此外,在居民出行方面,汽车的广泛普及,便利了我们的交通出行,可是其汽车尾气的排放会直接导致地球大气层的臭氧分解,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既有利也有弊,它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可是如何去更好地规避有机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更好地利用有机化学来实现地球环境的保护与防治,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3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在环境工程中有效、正确地应用有机化学,需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的应用种类、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化学等,尽可能规避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应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

3.1科学选择有机化学的应用种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将经济发展放在了重点,但是却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使得许多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牺牲为代价的,从而导致酸雨、雾霾等问题频发。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在拟定环境工程的各项保护与防治措施时,需要对所应用的有机化学物展开深入、科学地分析,尽可能发挥出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另外,环境工程人员还需要对污染源展开动态分析与观察,对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展开深入调查,科学选取有机化学物,进而针对性地解决有机化学滥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实验机制展开创新,并且深化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与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有机化学滥用导致的环境污染等各类危害,从源头解决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不合理应用引发的各种问题。

3.2精准掌握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

为改善有机化学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精准掌握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对有机化学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废水等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控制有机化学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对各个地区实际污染情况展开调研,并且比对污染问题的恶化情况,从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方便后续针对性地处理。在确保污染处理成效可以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拟定科学规范化的应用措施,从而对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效展开控制。环境科学部门要借助实验方式展开科学的实验组合,通过实验得出有效的结论,进而准确掌握有机化学在各地的应用时效,更好地应用有机化学。

3.3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化学

基于环境工程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绿色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应用的有效突破,可最大限度地提升环境质量。绿色有机化学可以有效利用与处理社会生产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找出更多可以重复回收利用的资源,从而有效控制有机化学应用导致的废弃物数量,改善污染物毒害问题。从专业与技术角度来看,绿色有机化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优化环境质量,从而推动社会长远发展。近些年我国绿色有机化学的发展比较快,许多研究人员应当从绿色化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出发,将重点放在实用性较高的绿色有机化学的推广与应用中,借助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实现良好的环境保护与防治效应。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教学 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4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渐渐达到幸福的小康水平,但在我们享受这如此美妙生活的同时,环境的污染问题也随之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成为我们迫不及待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在此,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关键时期,“绿色化学”这个名词渐渐映入到人们的眼球。

1 绿色化学的概念

什么是绿色化学?绿色化学被人们广泛地称之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它是最近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名词,但一出世就被各国科学家、各类科研人员、教育人员所关注,它象征着和谐、健康、友好,其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随后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清洁的、友好的、没有污染的。绿色化学是各国普遍接纳并积极鼓励倡导的学科,被许多国家纳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当中。

2 高中化学绿色教学现状

因为我国开展绿色化学时间还较短,有许多化学老师对此概念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持不看好怀疑的态度,因此要迅速解决此类现象的出现、发展。尽管我国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时间不是很久,钻研不是很深刻,但我们必须刻不容缓的、不辞劳苦的挑起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宣传绿色化学理念、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策划任务的大梁。作为普及绿色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肩负培养化学专门人才重任的化学教育机构,应该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形式渗入到各各教学任务当中,彰显绿色化学21世纪素质教育风采,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绿色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加强人们心神健康、实现人们与世界和谐发展中的价值。

3 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集中式、渗透式两种教学模式来对让学生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知识进行教学课改。什么是集中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将绿色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进行开设,或者是选修课也或者是必修课,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所涉范围和难度深浅划分。例如说,就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化工专业而言就可选择为必修课开课。教学的内容范围要包括绿色化学的所有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课的内容要反映当前绿色化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高成果。为了我国的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的努力培养一批专业掌握绿色化学知识的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可以将与绿色化学有深入浅出联系的相关学作为选修课在学校开放,要讲述的内容主要为绿色化学的概念,渗入绿色化学思想,其内容最好不要太深,不用求全,尤其是一些学术性很强、专业范围较窄的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都不必过多介绍。更多的人掌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是希望他们能对绿色化学概念、含义、思想、精神的掌握理解,在学习工作中借鉴这种思想,让环保意识在他们心中渐渐扎根,并能很好的利用他们进行生产发明。所谓所说的渗透式教学的含义是在现有的学科中渗透有关绿色化学的根本原理、形式意义、专业知识理念等。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在当今以开展的应用化学、有机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化学及各种专业工艺技术化学等学科中渗入关于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这是对已有的化学学科进行绿色化教育,如果在学习化学的初期就接受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介绍,陶冶学生相关领域理解的情操,就会很容易的接受绿色化学的概念并很可能会被此吸引,对其进行掌握理解,发挥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对绿色化学还有崇高的热情,为以后更好的学习、运用打下坚定地基础,自然而然的融入到绿色化学的相关领域当中。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活动、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化学的踪影,社会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也都与化学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不能再让学生还只停留在教室当中,对化学的理解停留在思想理论的深渊,应该放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中去体验化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危害,从中寻找绿色化学的影踪,慢慢体会绿色化学的优势,给我们生活、发展带来的效益。参加社科活动,听听专家讲座,学会实际动手操作,创造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最好以绿色化学为出发点,让绿色化学理念时刻在脑中浮现,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衔接 初高中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注重高一化学教学。要做好高一化学的教学,必须注意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高、初中化学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继承和衔接

1.九年级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同素异形体;(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五章,在讲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九年级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化学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九年级化学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化学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化学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化学更为完善、更为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继承。(l)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化学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化学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新课标。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新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教学内容及订出教学计划,使得所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生受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一名教师,正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第三,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对脑子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其难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开发学生智力。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种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

第11篇

关键词: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自我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监控能力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出发,教学反思分为如下三类: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相关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写进行反思。

(一)研究课标、教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程的宗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化学的角度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化学的发展历史、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化学的核心内容。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由此初步确定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反应和能量等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二)研究学生学习,制定教学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有兴趣的事,就会主动去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程度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教学环节,提出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中反思:注重教学反馈,指导学生学习反思

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能否灵活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参与、交往、目标达成状态进行反思。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反馈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学习反思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得到发展。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学习和反馈环境,教学情境设置要依据教材或学生感兴趣的生产、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科技发展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作用,便于学生参与,为学生创造参与反思的机会,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成就和问题,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二)教师通过“出声思维策略”来示范反思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有效地监督和调控教学活动过程,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教师可通过“出声思维策略”来示范反思过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应用,分别从动机、方法、结果呈现、情境因素等维度提出思维的任务和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探索,学会自主学习,在有效指导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进行体会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教师应按照教学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理解题意、探究相关知识点、寻求解题思路、选择解题方法等,从而提高反思能力。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题进行有效阅读,将习题与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从中获得解题的切入点,是把凌乱的知识进行网络化、系统化,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形成高效的解题方法。

三、课后反思: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生素养

课后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并且提出一些分析、批判、改进性的意见及措施。应思考的问题是:实际授课过程与事先教学设计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它的表现形式为课后小结、信息反馈以及自我评价等。

(一)从学生测评结果反思目标的达成效果

近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均是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关键。学生作答中出现的错误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例如,近年初中毕业生作答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出现的主要错误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试题错误率较高。这些试题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和综合性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

(二)从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的环节

课后反思是根据教学效果和体会,修正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策略的过程。近年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关注社会实际问题,能积极用化学视角观察各种现象和问题,切实感悟到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教师一节课下来,想想在哪些教学环节体现了以上思想,有哪些效果?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发展?目标达成如何?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如何?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指导学生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解决。

总之,经过精心准备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教师要用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来分析、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智慧,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教师意识;重要性

化学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化学知识、培养能力,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把绿色化学与化学教育结合起来,成为化学工作者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要将绿色化学的观念融入到化学教育领域,则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因此培养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对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普及绿色化学知识。使绿色化学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中学生的心中,体现在每一个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1、绿色化学的定义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R”上。第一是Reduction―“减量”,即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第二是Reuse―“再利用”。第三是Recycling―“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即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第五是Rejecton―“拒用”,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的途径[1]。

2、化学教育与绿色化学

化学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化学知识、培养能力,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育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化学知识普及的初期,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在此时,实施绿色化学的概念传输,对于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2.1 加强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知识的讲解者,对于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只有教师具有绿色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对于我国大多数的教师,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意去改变,这些都无法实现绿色化学教育。因此。现在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培养与加强就显得很重要。作为一个化学教师,为了促进教学,促进绿色化学渗入教学领域中,就必须做到:及时了解最新的环境信息,及时掌握相关环境动态;培养自身环境意识;时常构思相关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善于和学生讨论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刻意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2.2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为防止未反应的CO污染空气,进行尾气处理,引导学生探讨尾气处理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绿色化学意识。在做MnO2制取氧气实验中,MnO2作为催化剂,实现循环使用,这是实验过程真正实现重复使用节约资源能源的化学实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针对相应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例如,针对现今存在的温室效应问题,教师组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讨论起因,相应的对策。使学生充分了解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针对酸雨侵蚀文物的事件,倡导他们主动去了解相应的环境问题以及带来的危害。使他们形成关注环境问题,鼓励他们用绿色化学的思想去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形成绿色化学意识。

3 化学教育中渗入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开设绿色化学相关的学科课程,将绿色化学相关知识渗入到化学教育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十分重要。

3.1 绿色化学教育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化学教育的过程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知识和相关概念,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做CO还原CuO实验时,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此时便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象相关对策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尾气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原电池”一节中引入存在的电池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3.2 绿色化学教育有利于价值观的培养

化学中有许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目的的节约原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明白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原料节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化学意识,形成节约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金钱观的端正。化学实验中也会存在“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排放,教师适当的引入相关内容,给以学生正确的做法,有利于形成环境友好型化学实验,利于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3.3 绿色化学教育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化学教育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渗入到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竭泽而渔”式的经济发展终归是没有用的,使他们明白地球上的资源,能源总会有消耗M的那一天,我们不能为了谋求发展就大肆浪费,过度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例子,说明“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后果,使学生明白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4 绿色化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前些年的一些商家为了谋求利益制造了所谓的“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的鸭蛋”等等,以此为例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性不是钱可以衡量的,谋求利益固然没错,但是这不能是建立在他人的健康上。据报道,据报道,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食品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因素导致死亡或诱发各种疾病而死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2~4万人,并且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2]。教师通过这些非绿色化学教育,唤醒学生的良知,使他们自觉爱护和保护我们懒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关爱生命。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本身就具有生态价值,包含绿色化学在内的绿色科技,将使人类与自然在高层次上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将绿色化学渗入到化学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学生的人生观等的发展也起着积极地作用。用我们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建立牢固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严格恪守自己的原则,成为绿色化学家,为以后的绿色化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建。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M].科教平台,2006,1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