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时间:2023-06-25 16:2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它不仅拥有与其他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办学宗旨和办学使命,同时也拥有着特殊的生源群体。如何能快速把握地方高校学生特点,在最佳时期,采用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使其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对于是否能扎实推进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新生走进大学校门、开始求学之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纪律观念、行为准则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效,对于引导大学新生尽快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1、国内地方高校入学教育的现状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各大地方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都非常重视:

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每年都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入学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黄山学院程轶宏等人在入学教育中引入“导师制教育”,即建立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度,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新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由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他还强调实行“‘生态位’教育”,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一条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通过为新生量身定做新生入学教程、请各学科专家进行讲座、开展新生素质拓展训练和军训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全方位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也在进行入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华南师范大学陈岸涛教授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强调在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新生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来自学校的各方面的信息,而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理论性、趣味性、情感性的活动去培养学生从内心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由此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融入大学的文化,享受大学的生活,去思考自己需要从大学的沃土里吸取哪些养分,帮助自己成才;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的王文娟老师建议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他认为尚未满足的需要将驱使人的行为,不同层级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化的整体系统,驱动主体不断地追求高层级的需求。

2、国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应该是发展起源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16世纪开始实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上世纪70年代真正开始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在于使新生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从新生做入学准备(甚至更早)便开始,一直到大学一年级结束,是一个持续影响的过程,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由多部门配合完成,具有高效、持续性、整体性等特点。在入学教育的时间上,哈佛大学等一系列名校都将入学教育时间定为4周,有的学校甚至把入学教育的时间提前到新生报到之前甚至更早,并且贯穿整个大学一年级;二是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如何上大学”,“怎样学习”,例如某些高校会在开学前一周制定内容丰富的辅导课程,包括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以及宣讲美国的本土文化等;三是在教育形式上,灵活多样,特别是知名校友参与入学教育效果较好,例如德保罗大学和当地政府合作的 “校友信息及知识共享”项目,通过建立完备的校友信息库,为每位新生和知名校友搭建起沟通的平台,确保每位大一新生都能得到“校友导师”在专业学习以及就业方面的帮助;四是在教育对象上,学校将学生家长也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以哈佛大学为例,学校邀请新生家长用书信的形式向院长介绍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帮助学院在室友搭配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新生。同时,学校在新生入学中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爱校教育,主要是通过邀请新生家长来学校参观宿舍、认识子女的同学和同学父母、就业处跟家长交流就业问题等形式增进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

二、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入学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性

如今,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重视并开展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入学教育普遍都集中在开学前一周左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新生进校时,对生活、学习、环境等都有强烈的憧憬,大都处于茫然和探索适应状态。短时间的教育能对新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很多教育内容对他们来说可能会空洞。因为在专业发展、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和疑惑可能会在未来四年中慢慢显现出来。短时间的入学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今高校的入学教育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长效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并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2、入学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整体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介绍、学院介绍、专业介绍、学籍管理规定、军训安排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新生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应该纳入入学教育知识体系之内。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诱惑的抵挡、自我定位的确立等等。这些问题是从高中“三点一线”父母学校管教式生活中走出来的新生最容易碰触到的敏感问题。

3、入学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多采用集中式、灌输式教育,基本上都仅限于集中全院的所有学生或是分专业开展课堂式教育,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受教过程之中。很多高校在入学教育时仅仅将新生看成是教育客体,进行单向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单向的教育比较主观,缺乏与新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难以了解新生的所需、所想、所求。同时,单一的教育形式也显得枯燥乏味,容易给学生造成走过场的印象。

三、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1、明确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标

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提高新生适应性目标,即通过入学教育消除新生在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应,使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转变学习和生活观念,开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大学生活;第二是发展性目标,即引导新生认识大学、融入大学、掌握大学,帮助新生了解自身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对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客观的实际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初步拟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努力与发展方向;第三为自我实现性目标,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必须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要将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意识,帮助新生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2、合理制定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入学教育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入学教育的目标,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首先,为提高新生基本适应能力的需求制定方案。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总体偏弱。因此,进入大学后,学校应该从生活上、心理上和学习上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具体来说,实现适应性目标的方案迎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要做好生活环境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包括介绍校园及周边环境,详细告诉他们有关就餐、住宿、就医和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做好规章制度方面的指导教育,包括统一组织学校新生手册,做好校规校纪的教育,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行为规范;三是要做好新生心理适应指导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和正确对待可能存在依据新生需求,制定入学教育方案的心理不适应现象,并介绍一些自我放松、调整的方法和策略,及时解决心理方面的适应问题,同时要指导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四是要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新生进入大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入学教育方案应重点向新生介绍大学的教学特点、专业学习的要求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新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就业去向,掌握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规定和学分等方面的规定,了解学生奖励评优的种类和具体条件要求,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其次,为实现新生发展的需求制定内容方案。目标是个人所期望的成果,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它是人发展的方向动力所在。许多新生在高中阶段把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进入大学便实现了原有目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要帮助新生确立新的目标,找到新的理想和梦想。具体来讲,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进行校史校训教育,帮助新生理解大学,激发爱校热情,找到榜样力量;二是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确立政治上的追求目标;三是培养新生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将自身的成长和学校、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激发其内在成才动力;四是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新生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引导新生思考如何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发展,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初步拟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新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热情。

3、积极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

不同的入学教育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提升相应的教育实际效果。可以分为讲座、报告、会议为主的群体密集式课堂教育形式,座谈会和小型交流会为主的分散式互动形式,示范性、验证性和启发性为主的言传身教方式,以及情景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等。具体来说,讲座、报告、会议的形式适用于常规的安全教育、校规校纪、入党启蒙等内容;座谈会和小型交流的方式对于专业教育、学习方法、职业引导等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适用于新生心理疏导、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培养等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系列化活动,让新生在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情景中感受大学;学校、学院邀请优秀学生回母校为新生讲述成功经验以及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师言传身教等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典型事例的示范性、验证性和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反响和共鸣,效果良好。

4、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将入学教育分为 “启蒙期”、“强化期”和“消化期”

短时间的集中教育不能完成新生对大学的了解和适应,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应该向两端延长,分为三个步骤展开。初期入学教育应提前至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校门之前,集中入学教育应安排在开学后的前几周,后续入学教育应延续、拓展到整个大学期间。新生入学教育的三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启蒙期:从学生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应当对新生开始进行学前教育,例如学校通过制作和发放内容详实的新生入学指南,让学生和家长提前了解学校概况、大学的精神和校园文化、大学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随录取通知书邮寄学校的明信片和邀请信的形式,邀请家长跟随孩子一同到校参观,增进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情感,培育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强化期:新生入学后,在前两周系统性地开展入学教育,通过对校情校史、学校发展、学院情况、专业设置、就业情况、学生手册等方面的介绍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强化这些内容在新生头脑中的印象,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方面建立起更加系统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合理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消化期:新生了解和适应大学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人而异,这个过程也许会经历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去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在形式上,学校可以不定期的举办校园专题讲座,学生座谈会或者经验交流会,并且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搭建网络平台。不要局限于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而是要整合资源,模块化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5、部门协同、师资整合,为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内容,仅靠某个或某些部门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并按照预期方案统筹推进。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不应该只是学工系统工作者,还应该吸收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人员以及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加入教育工作队伍。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上合理排序,内容模块上合理分布,力量联动上合理统筹,实施主体上资源整合。确保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联动、学校与学院专业教育联动,这样既能彰显学校整体实力,又能体现以专业为立足点的学院特色,从而提高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由于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具有特殊性,必然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特点,认清当前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采用最适合与恰当的方式进行入学教育。地方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明确教育目标,依据新生需求制定入学教育方案,并积极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实效。同时还应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跨度,协同学校各部门部门、整合优秀师资,为入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扎实推进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大学生涯和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洁. 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工作方法[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7)111-112.

[2] 季宜敬, 何学军, 杨琦.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以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为例[J]. 高校辅导员, 2010(4)46-48.

[3] 庆承松, 陈发祥. 澳大利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 2007(3)34-38.

[4] 张敏. 浅析当前大学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1(8)341-342.

[5] 谢金梅. “90 后”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及与其相适应的入学教育方法[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5)47-48.

[6] 程轶宏等.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 价值工程, 2011(2)224-225.

[7] 张京, 谷赵, 姜茉然. 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J]. 教育管理, 2012(5)238-239.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29―02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1.是中国梦教育、培养、引导青年大学生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青”“成才梦”和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要掌握大学新生的心态多数是目标不定、动力不足、无所适从的,要用中国梦教育、感召青年学生敢于有梦;二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完成日常学业、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当中,增强大学生完成学习生涯的主动性、迫切性,引导大学生勇于追梦;三是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脚踏实地,夯实专业基础,平心静气地学习,心无旁鹜地钻研,要勤于圆梦。

2.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要求

要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最佳时期告知学生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行动。只有将被动的接受式的教育转变为主观的精神追求,才能起到精神补钙的疗效,才能凝聚出“高钙”的中国精神,汇聚出最强的中国力量,才能为助推中国梦积攒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理论上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要在实践上探索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

3.是大学新生学习与生活困境的潜在诉求

上了大学之后,学生视野瞬间开阔,改变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时间自由、空间开阔、金钱独立、学习自主、监管松散,还有信息时代各种多元的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影响、约束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和尽快破解新生的入学教育理论困境。

二、现在多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做法

1.军事训练

军训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在磨炼学生意志力、训练吃苦耐劳、了解现代化国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军训中增加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训练等必要的防身技能,训练学生在第一时间研判各种危机事态,在各种危机事件中自救逃生。更要增强学生对现代化国防和周边形势的了解,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在各种事件中的立场和态度,引导学生从长远和战略上认识思考问题,增强“三个自信”的主动认同。

2.校史校情

要让学生了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学校的主要领导为开创各种局面,为学校建立、发展和壮大所做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在特殊历史时期所体现的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办学精神。还要介绍学校知名校友,用典型的现实的案例教育引导新生要爱校,更要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

3.校规校纪

校规校级教育是大学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教育的开始,要在新生入学时将学籍管理、诚信考试、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听课方法等各种具体经验和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让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更要以经典案例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学生,规避各种风险。

4.专业介绍

在新生入学时要增强和丰富专业介绍的相关教育形式,要教育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大体方向,了解将来从事的具体行业,掌握必需的实践动手技能,了解各个教学目标所掌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强体验式学习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在国内研究的最前沿知识,了解相关院校在同等理论问题的研究程度,树立科学研究意识。

三、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1.新生入学教育在形式上的创新

(1)新生入学采取“三封信”的教育形式。第一封信写给最对自己影响最深远、记忆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让学生在大学的新起点上,回忆自己曾经奋斗的青春足迹,激荡起灵魂深处的最原始的青想,唤醒学生对尊师重道的价值追捧与信奉。第二封信写给自己的父母,感谢父母的生养和哺育之恩。第三封信是写给毕业后的自己,预知自己未来的职业、境遇抑或是家庭,用梦想回望的方式反观自己、警示自己、鞭策自己。

(2)新生入学接待采取定点式的教育形式。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陪同学生办理各种入学手续的过程中给学生第一印象的教育和影响。要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传达大学是另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学习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还有考试、过级、就业等硬性指标,还要针对当下大学校园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进行必要提示和警告。

(3)新生入学采取以点带线式的“学长制”教育形式。针对当下新生入学教育的困境,笔者认为应采取“学长制”以点带线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高年级学生的直接经验更具有生动性、直接性;二是高年级学生与新生的交流方式更加自然随意,便于新生接受,说服力强;三是高年级学生较长时间和新生生活在一起,学习环境一致,更有利于监督指导新生。

(4)新生入学采取撰写“学业规划书”的规划形式。撰写学业规划书的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完成对自我认识和规划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和思想浮动,引导学生认识职业、了解专业,确立学习目标,肢解学习任务,分阶段完成求学任务,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形成健全心智和稳定的人格。

2.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的创新

(1)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适应教育的内容。新生入学后经常出现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要增加适应教育的时限,为学生解决一些细小的问题和困惑,加强教育的执行力度,着重加强对“怎么学习”“怎么记笔记”等学习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置合理的目标,也就是规划学业,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大学。

(2)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要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让他们明白在生命历程中并非只有幸福、快乐,还有艰辛、痛苦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面对情感、两性等敏感问题,学会欣赏自我,尊重他人,追求人格的独立和成长,做到精神成人。

(3)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挫折教育的内容。关于增加挫折教育的内容,要在新生入校后认真组织好新生的心理测试和筛查工作,建立相关学生信息档案,对有各种倾向的学生提前预防。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包括生活、情感、人际在内的各种挫折和逆境,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风雨后的彩虹才更美丽。

(4)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感恩教育的内容。高校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纳入感恩教育内容,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强化感恩教育内容。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堂设置感恩教育专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学会感恩的氛围,在德育工作中增加感恩教育的目标设置,在二课堂活动中积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的中孝老爱亲为主题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冯刚.坚持立德树人 注重统筹谋划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03).

[2]杜玉波.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践行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

[3]张烁,刘川生.立德树人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2-11-30.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78-01

1 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适应性问题

1.1 环境不适应

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易产生孤独感。

1.2 心理不适应

首先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易处在焦虑、自责的状态;其次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心理调适过程;再次一些新生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这些情绪的波动易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1.3 学习不适应

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1.4 生活不适应

每年新生入学时,多由家长陪同,经常是家长替学生办完了入学手续。这凸显了新生依赖家长的心理。当家长离开学校时,许多新生出现了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2 高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2.1.1 开学阶段安排的课堂集中教育

高校一般会在开学初期都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院的沿革,学校和学院管理条例,学分制的实施办法,各种办事手续和制度等等;各个院系还针对本院系所开设的专业,召开专业介绍会等。这使刚进校的新生有了一个系统的感觉:了解了学校,知道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

2.1.2 开学初日常管理、理想信念、成人成才教育

开学初,学生忙忙碌碌,但思想上却是迷茫的。学校的各个组织和社团在此时也都开始系列的招新活动。此刻新生感觉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希望尽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也感觉到了很多困惑和迷茫,怯懦和不安,对眼前的诱惑和选择也十分小心和谨慎。

2.1.3 学生开始正式上课后的全方位教育

(1)学习方面,解决授课方式的矛盾,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在大学里,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开放性的,讨论性的,与中学绝对学术权威性的教科书内容有很大差别。带来新生上课的很多不适应。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讨论和自己参与,不重视理解和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乃至荒废了学业。

(2)素质培养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实践锻炼方面进行正确的选择。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狭义上的专业学习,还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班级干部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同时参加各个学生组织和社团展开活动,注重个人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方面,注重集体辅导和个别关注相结合。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通过讲座、测试、培训等途径,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

(4)在学生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大学新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阶段。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

2.2 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2.1 教育方式和手段的不足

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手段不足等缺点。在新生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习惯于就问题谈问题。纯粹从灌输的角度出发,缺乏学生的参与,会显得比较空洞和乏味。

2.2.2 片面依靠学生工作干部,其他部门则存在依赖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队伍,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事务。这种专业化的建设方向本意是很好的,但是也使其他部门产生了一定依赖思想。有的老师对上课出勤情况不闻不问,有的老师把通知传达反馈的任务全交给了学生工作干部,缺乏其他部门积极参与。这样学校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上课出勤、专业思想教育、学籍管理等工作。

2.2.3 学生活动开展较多,但精品较少,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不足

大学新生参与的活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比较多的,但学生活动中的精品活动比较少,具有带动专业学习的品牌活动也比较少,往往结果是学生到了高年级积极性就会下降。这说明新生锻炼和培养缺乏必要指导和带动,缺乏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场地、规模都比较单一,活动模仿多、重复多。这些都影响了学生锻炼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

3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新生入学教育的规模和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一项大事,入学教育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采取措施,力促学校全员参与到到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来。宣讲学校的多个方面,加深学生认识。入学教育时间安排应该延长,系统的讲解高校的具体情况,使学生了解大学,明确定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3.2 收集整理适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案例

新生在进校以后,有很多不适应的案例。如果能把这些案例整理成册,最好是高校近年来出现的对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事例作为教育原型进行教育,很容易达到好的效果,使部分同学引以为戒。

3.3 学生干部的培训计划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手续告诉给每一个同学,那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动作用,让其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把学校学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告诉他们,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学生干部得到系统的培训,还可以对学生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培养大量的人才,更好的带动其他同学的素质锻炼。

3.4 鼓励学生组织和参与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二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三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四可培养专业感情,避免专业情绪,尤其是就业形势不是很好的专业,更要让他们树立专业感情,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让新生参与其中,成立一些小的团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实现自己价值。

新生入学教育是踏入大学生活的起始环节,不容忽视。做好此项工作,能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开拓新生美好的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斯辉.论高校新生与毕业生的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高存功.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1999,(6).

第4篇

(一)地方高校丰富入学教育内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主要指具有强制色彩,每位同学必须参加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将教育内容告知受教育者,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收效较快。隐性教育则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以活动为载体,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举办理想信念、安全知识、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对新生进行群体性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

2、举办优秀作品欣赏会。由社联会的学生干部负责组织,通过欣赏历年学生优秀作品与成果,让新生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以及成果有直观的感受,在无形之中对新生进行专业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未来学习生活的目标定位。

3、加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学生,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可以针对开设的学科特点制定本专业的“必读书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借阅学习。各个班级可以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的指导下,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在集中举办读书汇报会。

(二)拓展入学教育渠道,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通常由学校总体部署,学院具体落实,在实际安排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院校集中教育外,还可采取“三点两面一条线”的教育渠道,使入学教育层次更加多样、教育效果更加明〔日j乙。上“三个点”的把握入学教育渠道的“三个点”是指教室、宿舍与社团三个区域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教室区域”通常指通过在院校层面举办开学典礼、军训、第一次班会等活动,这类教育活动多为群体性集中,入学教育可以此为契机,抓好关键点,强化针对性。开学典礼是新生明确大学生活开始的一个标志性仪式,同时也是新生第一次的全体集中。各专业主任、班主任以及部分主要学生干部,如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主席,可以通过开学典礼与新生进行接触,培养新生的归属感和组织纪律性。“宿舍区域”即指学生宿舍。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生们聊天谈心。很多高校会选择在新生入学期间,组织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走进新生宿舍,亲切看望新生。这一举措不仅表达了学院对新生们的欢迎,也让新生们增强了对学院的归属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社团区域”则是指的是利用朋辈关系组织的入学教育活动,如新老生交流会。以专业为单位,新生与老生相互交流,讲述对大学的感受与期望,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么“两个面”的联系进入大学学习标志着学生在学习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但并不代表着其心智水平已经完全成熟。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生行为上的偏差都是与家庭、学校两者相互联系不够造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成为一个整体,学生的成长也出现“断层”。所以,高校入学教育应当加强家庭与学校这两个面上的联系,加强联动,共同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笔者所工作的学院为例,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举办家长见面会,加强“家一校”联动,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院领导向家长详细介绍学院专业发展、设置及就业情况,提醒家长注意在大学四年中学生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强与学院的沟通;在迎新现场建立“家一校”联动通讯录,并与家长约定于下学期开学初举办家长见面会,届时将会把学生们在校和假期在家的情况相互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J清况调整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入“一条线”的培养主要是指设立新生班级助理班主任制度,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大一学年是打基础的时候,学院聘任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在大一学年对新生进行正面引导,每天早晚自习均与新生在班上,在协助管理班级的同时,在专业学习上产生积极影响,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地方高校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们能尽快融入到新集体中,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积极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通过别具特色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设计班级标识。例如“班服,、“班徽”,从新生入学教育的角度来看,特色“班服”在对新生的知校、爱校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新生了解所在学院及专业特色。

2、举办专业见面交流会。专业见面会由各专业教研室老师具体负责,对全体新生进行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学习的要求与方法等方面的答疑介绍,帮助新生了解认识所学专业,及早确立专业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前景。

3、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高考招生录取存在志愿调剂的情况,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没兴趣,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但不论是否为调剂录取,每位学生都应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二、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中外合作办学 入学教育

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合作层次的不同,高职高专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相比,高职高专类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相对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在入学之初引导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他们了解学院的历史、熟悉校园生活、培养专业兴趣;如何教育新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新生入学教育也就成了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与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有关。本人从事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工作过程中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新生的入学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

一、学生日常管理体制教育

1.学生管理体制教育

为了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消除陌生感,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学院的校史馆,让学生清楚了解行政办公、教学、住宿、医务室等区域在校园内的分布情况,并了解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部门负责的相关事宜。向学生介绍学院的组织机构以及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以及在外事活动中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辅导员具体负责的各项具体事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国际化背景下,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模式、教育目标,以及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四导制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2.规章制度学习

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考试、竞赛等形式,带领新生班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学生手册,学生违规违纪处分规定,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学院学生公寓的管理办法以及学籍注册和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适应性和独立性。

3.安全教育

为提高大学新生的安全知识,能够保护自我,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生活,通过宣讲会,安全演习等形式对学生进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防火安全等安全教育。其次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优质的教学条件下,学生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碰撞、西方生活习惯,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入学之初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中西文化抱有宽容的态度,吸收各方文化精化,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专业学习教育

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新生专业学习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学院领导主要向新生介绍学院的发展现状、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同时院校骨干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相应专业情况,如专业的历史、就业前景、发展方向、专业要求和学习方法以及在大学三年的生活中应考取的资格证书。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来。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6篇

关键词 辅导员 新生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生活问题

新生步入大学之后面临的生活问题较普遍、严峻,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独立性差,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摆脱父母以及中学教师的管教与约束,心理上渴望独立。但因为生活方式与生活范围的改变,往往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一旦遇到生活问题便束手无策,因此,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成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难题。

1.2学习问题

大学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学习范围也较广,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是由自己决定,老师和课堂只是指导性的,这与中学的学习方式具有本质区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因这种宽松、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与环境顿时改变,心理开始放松警惕,行为开始变得散漫,没有目的,学习动力明显减退。

1.3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所发生的悲剧事件,不得不令人深思。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面临大学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成长、择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时便会出现心理压力与冲突,加之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排解和梳理,久而久之便产生焦虑、敏感、自卑心理,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4思想问题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的特点,都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目前“95”后已经成为中国高校的主要力量,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竞争意识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思想问题。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工作

2.1适应性教育

大学新生入校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适应性教育,大学适应期的调整阶段应当完成角色转换教育、自我管理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辅导员在大学生适应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首先,应当让学生学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学校发展历史与文化,使大学生对自己将要生活的学校知根知底。其次组织新、老生见面交流会,使新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大学生活。与此同时,应当依托班级、社团等形式,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体班会,发挥团结学习、组织学生、教育学生职能,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专业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正如前文所述,大学新生在面临新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出现学习动力减退、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发展认识不足,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态度,导致挂科现象严重。针对此问题,首先要对新生做好专业发展前景知识的疏导工作,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科带头人以讲座、交流的形式与大学新生展开讨论教育,稳固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本专业动力。其次,就是帮助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让职业规划真正融入大学生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专业观、就业观,以适应大学学习和社会发展变化,而并非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关键要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与分析,看清形势变化,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坚定自我,树立职业理想。

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观念开放,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同时又常常伴有孤独、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弱等心理问题。面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始终保持耐心、爱心、细心,开学初就应当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特殊群体。定期召开学生主体班会,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其次还应当结合大学生市级情况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有针对性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两大方面的具体问题。面对实在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可以借助学校和社会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常放心上。与此同时,借助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

2.4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必须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言传身教,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情教育,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应当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2.5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教育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始终要放在首位,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辅导员应以大学生军训为契机,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大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实践融入大学生生活当中。作为一名辅导员更应当要以身作则,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引导大学生要放眼世界,在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论身处何方都应当对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给教学、生活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机遇和挑战。最突出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沉溺网络,因此,将网络教育做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迫在眉睫。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情;其次要利用网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正视网络,学会用网,合理分配网络时间。第三,要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网络动态,严防传播有害信息,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要阵地。

3小结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亦是难点,更是大学生生涯的开端。俗话说辅导员的工作是万条线一根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培养栋梁之才,作为高校辅导员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学生,以人文本,结合时展特征,时刻站在学生角度,为社会发展作考虑,切实深入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把握学生规律,为大学生人生的转折点把好关,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44.

[2] 祁辉.浅谈大学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现代交际,2016(430):165.

[3] 刘茹.高校新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2):19-23.

[4] 张冬青.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6(12):219.

[5] 马艳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兰台论坛,2016,8(3):12-13.

第7篇

关键词 适应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base on the Career Planning

XU Shansh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raditional Entrance Education has some limitation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adaptation. It's necessary to put the career planning into the pat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extend the Entrance Education,create new content and form, which will help freshmen to adapt the new life in universit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r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fficulty adaptation; entrance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和发展困扰仍很常见,亟需更科学、合理、及时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培养健康的成长心态、清晰的发展意识、综合的个人能力,以应付未来严峻的就业挑战。

1 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分析

自我认识模糊不清。大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了解自我的欲望,但是却缺乏自我探索的科学方法和适当引导,以至于大学新生对自身人格、兴趣、需求、价值观、能力等特质认识不清,这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困难,无法在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上寻找到与自身兴趣、能力、需求等相匹配的切合点,而产生内心茫然、学习无动力等困扰,也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偏低,对自身能力评估过低,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出现自卑、退缩、逃避等现象。

角色变化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面临着校内角色、社会角色、自我角色的转变,假如缺乏有效的引导,将不能平稳过渡:从中学的高材生到高校的一般生转变,往往会无法自我认同;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和要求带来较大的压力;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转变,面临着成人感、自尊感需求与能力、经验局限的矛盾。

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设置不再像中学简单稳定,而是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因此学习方式不再依赖于课堂讲授与题海战术,而是更强调独立思考、自学提高、创新探索。无法适应变化的学生往往迷失方向,学习主动性降低。

教学管理不适应。大学不再采取严格的学年制,而是实行学分制,学习形式较为松散。教师也不再实行严格、集中的日常管理,而是更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湖北某高校2006级新生调查表明,①70%的学生表示自己除了作业以外无事可做;而5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玩游戏。说明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计划控制能力较弱的大学新生来说,往往造成纪律松散、行为散漫、学业放任等问题行为。

2 传统新生教育模式的局限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适应问题,表明了新生在此阶段对于入学适应性教育具有迫切需求。然而,以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入党知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新生教育模式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教育方式过于单调,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较难激发共鸣和反思,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强大推力;教育时间跨度偏短,传统新生教育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但短期内适应问题不能完全暴露,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当前大学新生多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面临着自我成长的需求与自控能力差之间的矛盾冲突;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缺少一条明确的教育主线来帮助新生完成“适应与发展”的任务。

对应于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问题,传统新生教育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创新教育思路以更适应现实需求。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②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大学低年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通过对自我的探索以及对工作的了解,初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预期。根据这一理论,本研究认为新生教育可以依托低年级学生对自我探索与职业尝试的需要,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贯穿于新生教育过程的主线,使学生尽早树立就业意识、探索实施策略、付诸积极行动、激发内在潜能、实现个人目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将成为解决大学新生自我认识不清、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适应问题的有效方法。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

3.1 重视学生需求,延长新生教育时间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应适当延长,可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到入学前,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给新生的信,介绍专业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入学教育等内容,增进新生对专业学习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入校前开始思考大学生涯规划,布置 “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我的大学怎么过?”的主题作业。第二阶段为入学一个月内,开展短期适应教育,包括学校历史介绍、学习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第三阶段是第一个月到第二学期结束,开展新生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指导前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做好生涯准备。这三个阶段前后衔接,建立全方位的新生教育内容体系。

3.2 生涯教育前置,创新新生教育内容

将职业生涯教育的起点提前至大一新生教育阶段,并作为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大一阶段。其中具体的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新生所处的生涯发展探索阶段初期的特点,体现针对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帮助新生进行自我认知。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新生安排好大学生活,做出正确的学业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决策的基础。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自我:我想干什么――职业兴趣探索;我能干什么――职业能力探索;我适合干什么――性格探索;我为什么干――价值观探索。

帮助新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认知包括不同工作路径的特点、要求、回报、机遇、前景等的认识,可以在这期间重点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方向,为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帮助新生培养核心能力。不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不同。要根据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结果,帮助学生寻找职业发展需求的核心能力,并加以重点培养。

帮助新生实行目标管理。引导新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阶段目标,使新生明确努力奋斗的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驱动其践行目标的积极行动。

帮助新生学会时间管理。为了有效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新生必须提高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能力,利用自身生物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

3.3 注重体验与反思,创新新生教育形式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还要使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这些综合素质的形成,不能单靠课堂讲授的方式达成,因为知识讲授只能带来认知上的改变,不能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内化为相应的素质。为加强教育效果,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模式,转为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③具体可操作的形式有:

课堂活动式体验。活动式体验方法指通过相关活动加深对生涯的认识。例如“生涯价值观拍卖”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观,“模拟应聘”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技巧的认知和熟练运用。

课堂案例体验。指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提出实际案例,对典型事例剖析、研究、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职业心理测试,通过开展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试,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以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

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等。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勤工俭学、社会兼职、专业见习,通过实践探索活动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注重新生教育与生涯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教育内容上,兼顾大学新生对环境适应与自我发展的双重需求;在教育形式上,使新生教育在职业规划这一创新主线的牵引下更有针对性、更有系统性、更有实效性,能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完成大学期间适应和发展的任务。

注释

① 陈炳哲.低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Z2).

第8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33-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化,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些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以后,针对新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入学教育是促进大学新生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展大学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这堂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以及能否在大学期间顺利发展和成才。因此,新生的入学教育虽然是高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必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当代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探讨一些入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校纪校规教育。通过对校纪校规的学习,让新生明白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增强他们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二是校情校史、院情院史教育。通过介绍学校、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专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首先让学生对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爱校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感情。三是学习教育。首先介绍大学学习结算任务的划分、学分制的相关要求、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大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本人,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帮助新生培养大学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时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四是专项教育。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诸如爱国教育、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较为明确,能够明确解决新生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通过入学教育可以弥补基础教育阶段缺失的综合素质内容,科学合理的入学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也逐渐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并将入学教育工作作为新生进校后首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此一些高校的入学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基础工作,需要全方位参与、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好这项工作。但是一些高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认为入学教育只是学生工作的内容,由辅导员来起主导作用,学生片面接受,造成教育的效果不好。其实专业教师也是入学教育的主导力量,其发挥的作用有时比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大。

2.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组织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目前,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采取的是集中模式,多采用报告、讲座、班会的形式,形式比较单一。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枯燥乏味的说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多数入学教育坚持传统的以“报告周”为主,在入学教育的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导,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结合,使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此外,入学教育主要是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与个别学生的双向沟通,缺少个性化的指导,对个别突出学生针对性的教育较少。

3.入学教育内容片面,内容严重滞后。目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大学学习、人际沟通、生活技巧、社会需求、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育内容比较片面。随着“90后”进入高校,教育对象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是入学教育内容却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没有及时相应转变。

4.入学教育时间短暂。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各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时间普遍比较短暂,在短短的一周以内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这种短暂的集中式教育,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让学生理解入学教育的实质,运用入学教育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定难度。

五、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为了顺应“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探讨入学教育的相关工作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1.注重“学前教育“。充分利用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进入大学报到这段时间开展“学前教育”。在送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上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简介、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等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全面梳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树立进入大学以后的目标,做好进入大学的准备。

2.入学教育时间长期化。针对传统的入学教育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因时间紧迫、内容多,新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这么多内容的现状,可以将入学教育的时间长期化,在入学教育以后设立长时间巩固教育阶段。

3.高度重视,加强入学教育的管理与规划。提高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入学教育工作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入学教育不只是入学一段时间的事务性工作,更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长期教育工作。入学教育进行系统化管理,充分认识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时间和教育内容。

4.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规范化,科学化。首先,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到课程系统中去,使之成为有学分的必修课。在教学时,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创建教学资源库。由于入学教育的对象特征在不断变化,因此入学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入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根据入学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时代特点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内容,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被学生所理解、启迪人生的新知识。

5.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90后”大学生出生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年代,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呵护,很少经历挫折与打击,心理素质较差。对此,一方面要针对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帮助新生解决大学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普遍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对个别问题突出者,开展单独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3-115.

[2]杨玉书.浅谈专业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1):57-58.

[3]李雪梅,谭涛,张丽.大学入学教育创新与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10(4):15-18.

[4]杨建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0,(2):66.

第9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翻转课堂;易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28-04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出入校园的第一课,是新生完成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正确的大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顺利完成专业学习,更有利于一所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当前,各高校日趋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纷纷结合自身学科校园特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生教育体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将学生特点与时代特点、教育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丰富新生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入学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高校在新生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的入学教育体系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1.教育内容体系单薄

目前各高校的新生教育,主要以校情校史、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的教育为主,辅之以入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从内容上说,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趋向“适应性教育”。教育内容虽然针对性强,但较为单薄,更侧重让新生端正思想,注意安全,树立纪律意识等。涉及专业学习、思维方式等学术学习领域的教育内容较少,对于如何更好开展大学专业课程修习涉及不够,这对于即将开展四年大学生活的本科生或是科研学习的研究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此外,校际之间、校内院系之间的教育内容也存在着问题,并不能实现教育信息互通有无,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所在单位的教育内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似的教育现状,与当前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更容易造成新生教育内容的偏离和缺失,如理工科学院的新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教育内容方面匮乏,而人文学科的新生则在理性思维等教育上出现缺失。

2.教育时间集中、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的新生教育,时间多集中于新生开学报到后的一到两周,由学校或学院层面统一集中展开。往往采取“新生教育周”、“新生活动月”等形式,通过连续的年级大会或专题讲座集中完成,教育方式主要为主讲老师的单向传输,缺少互动,加之一场大会或报告往往是整个系、整个年级一齐参加,互动性差,教育效果有限。过于紧凑的时间安排,更像“填鸭式”的教学,能给学生留下的实际效果存在很大变数,不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大学,了解专业学习。

3.教育体系缺少评价与反馈机制

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普遍缺乏新生对于教育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前文已述,受制于教育时间紧凑,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目前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讲教师“传经送宝”的教学地位更为突出,新生入学教育更像一个“普及性”的讲授过程。学生参加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如何、学习效果如何,并未得到学校、学院与教师的关注。新生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也缺少一个类似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的平台与机制,导致新生参加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不能得到及时良好地体现[1]。

二、翻转课堂教育理念运用于大学新生教育的优势

翻转课堂最早是以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面目出现,提倡综合利用PPT、视频、微课等多媒体媒介,通过课前课后的网络资源整合,挖掘学生课下时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延展到课外,而在课堂则以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沟通交流为主。从而实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翻转”,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课堂教师教学转变为教辅相长、学生主动的翻转课堂[2]。

而今,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本身。这种转变教师主讲人身份,挖掘学生主动性,有效占据平日碎片化时间的“翻转”理念实质上已经充分适用于各类高校教育场景,对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同样具有实践价值和应用优势。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翻转”,有利于增强新生对于教学内容接受程度

翻转课堂指导下的入学教育,意味着教师由传统的教学内容单向式讲解翻转为师生间的交互式讨论的引导者以及问题的解答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自我角色和发挥功效需要重新设定。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资源重新设计、现场教学的讨论、和交互式的引导,完成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再分配和再利用。学生则从传统中国教育“被动性”接受者的角色,“反客为主”,学习的理念变得积极主动,逐渐变成教学活动的研究者[3]。学生既要在入学教育课程之前先行完成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的阅读学习,还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借助各种多媒体和网络在线资源完成课前学习内容的反思提炼。在此基础上,学生应在教育现场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交互式讨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学。通过教师、学生的角色翻转,可以实现新生对于入学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完整接受,这对于以纪律规章制度、专业学习引导为主的新生教育内容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第10篇

关键词: “90后”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建议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变化,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学习成长的需要。随着“90后”逐渐成为高校新生的主要人群,高校入学教育的理念、内涵和方式方法必须随之发生变化。

1.当前高校入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内容片面。

目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九方面:适应性教育、校规校级教育、专业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党启蒙教育。有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制度教育,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随着“90后”新生大规模进入高校,入学教育对象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但入学教育内容却未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

1.2时间短。

目前,大多数高校入学教育采用集中式模式,形式上仍以传统的“报告周”为主,时间大多集中在一周时间内,有些还和军训或者专业课教育穿行,时间紧、内容多,且不够细致、具体。因此效果往往并不明显。这种短暂式、集中式的入学教育,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但远不能让新生真正理解入学教育的实质,掌握入学教育的内容,运用入学教育的知识。

1.3形式单一。

新生入学教育中集体教育所占的比重仍较大,大多数高校在形式上依然采用集体式的报告、讲座、班会等传统方法,较为深入、细致的个别沟通比较少,缺乏双向沟通,缺少个性化的指导,新生与教育者互动的机会极少,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此外,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虽然有统筹的规划和思考,但是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结合和谋划,入学教育沿用讲一讲、训一训、看一看、等一等的旧方法。

2.“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90后”大学新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较为优越的成长环境、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不断侵入的西方价值观都对这个群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目前的“90后”大学新生思想上呈现如下时代特点。

2.1自我意识强,缺乏理性思考。

“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逐渐多样化趋势,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浓,维权意识强。但是,由于时代的影响,这一代人对中国的历史、国情、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对西方价值观念也仅限于片面的解读,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导致他们缺少理性思考、判断能力,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片面、固执,容易迷失自我。

2.2创新意识强,缺乏毅力。

“90后”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拥有各种信息接收的渠道,使得他们见识广,知识面宽,好奇心强,容易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崇尚创新精神。但正是由于多种信息的轰炸,各种知识的灌输,他们略显浮躁,在求知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持之以恒的坚韧毅力和钻研精神。

2.3追求物质享受,自理能力差。

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现实中负面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趋于现实,经济意识增强,对个人的经济利益看得较重,对于物质和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信仰、信念,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精神世界相对空虚。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家庭条件的优越,许多新生入校后,常常因为不会照料自己而苦恼,因为不懂为人处世而焦虑,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2.4心理素质弱,抗挫折能力差。

“90后”大学新生在相对优越安逸的环境中成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家长和亲友的宠爱中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的品质,遭遇挫折时多选择逃避和一蹶不振,很容易产生非理性的处理方式,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90后”大学新生亦具有一些大学新人普遍存在的入学适应上的心理问题。

3.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为拓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涵,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入学教育形式,我们结合“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以上分析,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3.1.1注重入学前教育。

高校招生宣传可视为对新生的预教育。现代社会网络发达,高校应注重网站建设对招生宣传效果的影响。录取结束在送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上学校的相关基本情况简介、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前景等内容,推荐学生和家长上网了解学校及专业信息,也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和优秀在校生集中访问新生,帮助学生们有效利用假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缩短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

另外,学前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发动家长共同对新生做好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录取通知书中同样可以给家长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与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帮助孩子认识与了解自己,客观看待自我;帮助孩子确定新的生活目标,尽早适应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等等。

3.1.2加强入学后教育。

加强入学教育工作要做好新生的入学接待工作。新生接待应结合前一阶段的工作准备,将新生和家长之前一段时间所形成的书面印象具体化、生动化,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要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发动家长长期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目前,各高校在新生报到期间,主要通过开展“家长见面会”、“家长座谈会”等活动,架起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为了能让家长了解更多孩子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状况,各院(系)可以通过QQ群飞信和E-mail等方式建立与所有家长的可持续沟通平台,共同引导督促学生成长成才。

在入学教育的具体形式上可以适当减少集体报告的时间安排,设立更多的现场咨询和双向交流沟通环节。其中贯穿始终的是侧重适应性教育,引导新生深刻认识并适应角色、生活、学习、人际、管理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其所想、所惑、所缺、所求,及时给予其各方面所需要的必要帮助。

3.2规范入学教育的组织。

3.2.1加强在入学教育师资力量上的投入。

目前多数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没有专业团队,对教育内容研究不够。目前在教育过程中,团队组成往往是临时性的,而且目前的教育模式带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形式,而非学术性模式。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的建设,尤其是内涵建设,这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入学教育师资力量投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入学教育中一些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再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织者,他们易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多信息就是双方在不断地接触中获取的,因而团队不能忽视辅导员的力量,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能解决目前新生教育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而且能促进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在入学教育师资力量上的投入是必要的。

3.2.2系统规范入学教育管理。

目前高校的新生教育活动往往是各个学院(系)自行负责安排,并展示自己的特色。高校新生的开学典礼和图书馆新生教育一般是全校性的集体活动,而其余的教育活动是各自单独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校部分职能部门的效力显现出几点不足:一是重复且低效,学校的相关部门在院系的安排下,有可能对不同院系作的报告、讲座内容相近或相同的;二是双层独立,学生入校后被过于定位化,某专业的学生就是某专业特有的学生,相互间没有过多的交流。要处理好这样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层面要统筹安排,相关部门要依据以往经验和暑期调研,找出新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各个院系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进行新生教育,在这样的情形下,可省去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在招生录取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所填志愿是自愿服从,入校后要对该部分学生给予关注,可以通过院系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他们去客观地了解学生所梦想的专业,从而解决本专业学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教育方案评比制度,有指导性、针对性地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各职能部门应该紧密围绕核心展开方案的制订与落实,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和院系之间要加强交流、学习与合作,对于优秀的较突出的教育方案,相关部门要拿出来让大家共同学习,破除形式化和样板化。

3.3修正入学教育内容。

3.3.1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0后”大学生的特点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新生入教育时教育理念必须有所调整。在教育的内容上,只有那些启迪人生的新知识,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才能被学生理解、接受,并对其日后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成为内化的素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教育思想值得继承和发扬。比如通过具有典型实例的剖析,启发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引导新生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社会、看自己,帮助新生确立自身的成才目标,激发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3.2建立以人为本的适应性教育。

拓展入学教育的内涵,要将一些传统教育比较回避但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及自我保护能力;要求他们清楚自己在大学中的主要任务,清楚恋爱及将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经济财力、责任、失恋、今后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有意识地引导灌输正面的恋爱观。再者,面对“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想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教育内容。如面对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一特点,注重向新生介绍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名称、基本职能等,让新生明白遇到困难寻求帮助和咨询时该找哪个部门,增强新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顺应“90后”大学生更加张扬的个性,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增加自身才能,强化特长,张扬个性,脱颖而出。

4.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

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即入学教育的形式、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每一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注重个人自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努力开发其潜在的个性优势,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勤奋和创新思维去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1革新教育形式,引入“体验式”等新的教育模式。

进入大学后,新生在生活、情感上会产生不适应,对此高校可采取多种方式,从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情感依归出发,以新生为教育主体,学校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采用活动、游戏及情境创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新生入学后,学校可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走近新生,解答新生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对于情感上的不适,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组织新生进行具有自主性、趣味性、反思性、情感性等特点团体辅导游戏,以尽快建立新生的归属感,使新生快速融入集体。

4.2以党团活动为抓手,丰富入学教育活动方法。

新生一入学,首先要精心组织策划党团教育活动的内容,积极开展一系列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党团教育活动的质量,把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和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团教育活动,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奋斗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另一方面丰富新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新生的爱好特长,提升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4.3注重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网络教育氛围,建设优秀的网络教育阵地,将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结合起来,是“90后”大学生起点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创建优秀德育网站,用科学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价值观;建立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如博客、QQ、飞信、BBS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开展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网络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生活,开展灵活德育活动。

综上所述,“90后”新生,因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高考体验,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目的和追求。高校要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分析“90后”新生鲜明的时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修正教育内容,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使大学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莫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消费导刊,2008,(4):153.

[2]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3]刘妍,张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22-23.

[4]朱惠媛.提高大学新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8-91.

[5]曾婷婷,李雪斌.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7-109.

[6]邵佩玲,金建国,朱艳.激励机制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0,(1):8-9.

[7]庆承松,张勇.美国高校新生教育发展及启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91-95.

[8]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4):100-103.

[9]段筱雨,丰硕.“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6):107-109.

[10]姜维东.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入学教育[J].高教视窗,2008,(8):185.

第11篇

高校学生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 “90后”大学生

随着“90后”逐渐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主体,传统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不免有些滞后。特立独行的“90后”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必须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不断改进并完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一、“90后”大学生

1.定义

“90后”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在笔者研究中所指的“90后”大学生主要是指2007年前后进入大学的出生于1990年以后的大学生。

2.特征

“90后”生长在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文化现象相互碰撞,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也使他们的思想行为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在叶晖的研究中指出:“90后”思想主要特点有信仰自由,但价值取向功利;个性张扬,但集体观念淡漠;时代感强,但理想追求物化;目标明确,但耐挫能力不足;社交广泛,但内心有时空虚等。苏燕主要从孤独、竞争、早熟、担当四方面,来阐述谈及“90后”大学生的特点。陈曦认为,“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等,但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自信,缺乏生存基本技能等缺点。

二、新生入学教育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一方面,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模式培养的开端,是学校为了使新生了解新的学习生活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列教育;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学校、调整学习生活的关键步骤。作为高校来说,入学教育是体现高校教育体系是否完备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点,影响着每位新生的发展和成才和高校今后教育与管理,关系一所高校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2.现状及问题

(1)现状。高校对于新生入学教育关注较多,对于入学教育内容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王红霞,刘小平认为主要有: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校史校情、校纪校规和军训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及学习方式教育等内容;李帅英等认为:主要有开学典礼、军训教育、安全纪律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党竹青认为:入学教育应当重视并加强校史校情与校规校纪、专业思想与学习方法、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以及政治思想、心理健康与安全防范等五个方面的教育。

(2)存在问题。尽管目前高校对于新生入学教育关注较多,投入力度也较大,但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冉林指出的:教育队伍缺乏稳定性和专业性,教育形式落后,教育时间有限等方面的问题;李帅英指出的:教育内容传统、重点不突出、与时间匹配不合理,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笔者也认为,随着90后大学生逐步成为大学校园主体的同时,现行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已经明显滞后于当今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变化。

三、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针对“90后”的显著特点,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从其特点和现实需要出发,进行相应的改革。笔者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长期工作研究认为,高校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

1.校情校史与校规校纪教育

新生进入学校,首先是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如对学校的校园地理环境和服务设施等都要尽快熟悉。比如,编订校园说明和由高年级学生等多种形式向新生介绍校园。

在入学教育中加入校史学习,通过参观校史馆、开学典礼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光荣历史以及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发展优势、未来规划,办学的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等状况,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的突出贡献等,使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校规校纪学习是新生融入新校园的必经阶段,学习并遵守校规校纪,是学生们学习和生活能够有序进行的有效保证。兰州大学每年都给新生发放《学生守则》,通过考试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笔者认为除了考试的形式,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让他们去真正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加强德育教育

“90后”大学生普遍现状是自我观念强烈,极少数学生道德品质较差,诚信欠缺,缺乏感恩意识。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教育、基本道德礼仪、职业道德规范等。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针对有思想道德品质缺失的学生进行着重教育和培养,正确引导,帮助成长中的“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网络文化教育

“90后”对网络依赖性大,网络对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引导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开展网络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通过实例进行讲授网络的法规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

4.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比较薄弱,尤其是针对新生。同时,由于学生多、心理咨询的老师比较少、咨询场地不足,老师们不能主动开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90后”大学生虽然有个性张扬的一面,但他们对家庭依赖性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弱,有些习惯于网络世界、家境贫困的学生,表现出网络成瘾、萎靡、自卑、就业压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咨询网络,多渠道解决心理问题。

5.民族文化教育

对于目前中国的整个教育格局来说,民族文化教育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当今国内民族问题频发,对于一些处于民族地区或者民族院校来说,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采取民族文化大讲堂、图片展、民族文化电影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让新生能够了解高校所在地或者院校所有学生本民族的文化,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推进;另一方面,可以让新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多样发展以及和谐高校建设。

新的时期,新的特点,赋予“90后”大学生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应该针对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新情况,不断探索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茂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文敏.浅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齐立强.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第1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教育;案例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高校都很重视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国外的大多数大学都有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新生的入学教育[1];而在我国,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工作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大部分高校还是由学校的领导、辅导员等人员来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作者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参加了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我院入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入学教育现状 目前我院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基础文明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引导教育、医学发展趋势教育等九项教育内容,采取学院、院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由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学校的统一的入学教育,院系进行专业教育。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人员不够专业,课时少 我院的新生入学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都是由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主管、院系的书记、副书记以及辅导员老师组成,且没有专业的培训。同时,鉴于医学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我们为新生安排的入学教育的课时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生入学教育的发展。

1.2.2没有开展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的新生入学教育还都局限在开讲座、作报告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出现了学校忙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入学教育,而学生却对教育内容严重抵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且没有把入学教育贯穿整个大一整个学年。

2.案例教学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施

2.1建立案例库 建立2-3个案例库,包括学院教学成就、专业发展状况、学生管理案例等三个案例库。通过攫取了学院的宣传片和学院近期各项活动的视频资料,用视频的直观形式为学生展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对学生的关心;同时,创造性地把毕业生给母校的留言、视频、捐赠融入课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的浓厚的师生情,校友情。同时,充分利用行业先祖和本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的先进案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做好规划,更好地融入自己的集体。

在学生管理案例的选择上,选取学生工作中的不同典型案例,涵盖日常管理、违纪处理、资助、入党等多个方面,通过让同学们分析案例,代表学校来选择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换位思考,把学校的管理融入自己的价值观。

2.2 组织实施 在入学教育的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观看相关的视频,每个部分结束,留有10-15分钟时间由各班分小组讨论,然后,在每班抽取2-3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并积极引导同学们正确的看法。

3.讨论

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创造性地扩充和完善新生教育的模式、内容和评价体系,实现新生教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实效化,将是中国学生工作管理者所需要的思考和明确的实践方向。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无可争辩的共识。人才不仅仅是智力上的优异,更是健全人格的发展。当前我国新生入学教育发展的落后状态已经明显不适应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转变的第一步,是大学的第一课,在整个大学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新生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中,从学生的思想、学业和生活综合计划与实施,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同时,入学教育应该贯穿大一整个学年。他包括很多方面,从发通知书中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开始,到学生大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止,这大一期间的新生接待工作、学生干部竞选、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还包括学校的整个育人环境,都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的高校,我们天然具有一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生力军,他们就是高校的政工干部,他们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了解学生的需求,特别是辅导员老师,很多和学生年龄相仿,可以很好地开展朋辈辅导。同时应该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知名校友、成功人士以及高年的学生参与到此项教育中来。同时,学校的大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要求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学校的每一位职工,都要加强师德教育,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榜样。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在这个体系中,家长是“主导”也是“主体”。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2]。90后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是生理上的成人,心理上的准成人 [3]。这样的大学生,他们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我们要动员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孩子,并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者的老师,应该广泛涉猎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我们必须根据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教育内容精心组织安排,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的入学教育方式,比如视频、案例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同时配合专题报告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多开展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恳谈会等;同时,可以走出学校,参观革命旧址、大型厂矿企业、校容校貌;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青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新生入学教育期,提高教育效果。最终达到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让学生思索自身状况,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指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1] 吴雨涵,林国治.新形势下我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对策探讨[J].大家,2012,4:375-376.

[2]白玉,于欣欣. “以问题为中心”的大学新生入学指导体系的构建与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

[3] 黄政月,李耀宏.大学新生第一课―关于我院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6(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