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德育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学生自行筹划、组织、分工和合作的班级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自己的思想言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从而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逐步认识到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负责,进而逐步提高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树立或重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各方面关系的意识。继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逐渐将众多的个体思想情感和目标聚集为班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变生活图享受、学习不刻苦、组织散漫、纪律松懈、不关心他人、狭隘自私、甚至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为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的成长目标,从而达到集体与个人同步发展。
二、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高速发展、高度竞争的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其专业知识的认同,还是对其综合知识结构的考量,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大学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范畴,除其自身的努力奋斗外,还需外界力量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与场所。班级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使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去接触新事物,感受新领域,传递新信息,并从中获取立足社会、开拓事业所需的多行业知识与经验。从而使大学生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并加以深化,还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弥补课堂所学之不足。又能使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探讨切磋,互相启发,弥补个人先前所学的不足,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领域,拓宽知识面,进而增强他们感知和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最终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
三、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不同于枯燥的政治说教,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就使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的成长路径,促使他们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个性夸张且迥异,又因其家长的高度重视和自身努力,使之具备了一种乃至多种特长。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能避免那些忍受不了院校里清规戒律的学生逃到缺乏温暖、缺少引导的歧途上去,又能使他们各自找对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既能使那些爱文学、好体育、善书画、嗜科技的不同兴趣爱好者和懂管理、善组织的能力特长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能使老师们较清楚地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板,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既能使那些外向的、善于展示的大学生们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又能使那些内向的、不善交往的大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圈子”,步入班集体的“洪流”中;既能促使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体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身心得到愉悦与发展,又能达成教育之最终目的———素质教育。
四、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比任何外来力量的干预都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这是因为他不但获取了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更懂得和掌握了如何使自己进步的方法。为此,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进一步锻造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当大学生个体把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时,他会切实感受到活动所营造的和谐与进步氛围,会深刻体会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会自然地把活动中的表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同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以体现自身在班集体或者活动中的价值。这就促使大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活动中加强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乃至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也能激发他们在下次活动中自主地参与制定并努力完成班级活动计划,进而达到缩小与他人差距或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最终“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良好的自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还需在众多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及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下逐渐得到培养与加强。
五、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班风、学风,指的是一个班级整体的学习、思想、生活作风。班风、学风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品德状况。实践证明,开展班级活动,非常有利于良好班风与学风的建设。一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可以使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精神状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使之成为班集体不成文的、自觉的行为规范。马卡连柯认为:学生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因素。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老师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有效得多。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观念,打击歪风邪气,让错误的言行站不住脚,如其一旦出现,也会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舆论围攻和谴责,从而保证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始终占据优势。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可以使优秀的大学生个体脱颖而出,形成“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在班集体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调动同学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局面。这样,不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必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作者:王玲 秦天霞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班级 德育资源 班主任 整合 利用
一、班级德育资源的获取途径
1.学校德育资源
学校德育资源是班级德育资源的主要来源。普通高中大多是寄宿制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这是学校作为班级德育资源主要来源的重要原因。学校德育资源是多样且多元的,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功能。
(1)学校的教学资源
学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德性的形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等多样的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为班级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学校的活动资源
各个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各种大型的主题活动,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阅读文化节等。各种大型活动基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这就为班级德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也为班级德育的开展搭建了平台。
(3)学校的人文资源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力资源,这是学校的特质。时间越长这种特质就越厚重,就越能激发人的情感,触动人的心灵。挖掘学校的人文资源、提升班级德育资源的内涵,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特色,培养出具有学校特色、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受着学校文化的熏陶,具有了该学校的特质。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据学校的要求,培养高素养、有内涵、个性化的人。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人文资源。
(4)学校的社会资源
学校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文化场馆资源、媒体资源、交通资源、人力资源等。对学校教育起到支持和帮助作用的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学校德育或者班级德育的资源。社会资源虽不能满足学校所有学生的需求,但却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这也为班级德育资源的拓展创造了条件。
2.家庭德育资源
家庭德育是班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德育的重要资源。德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等不断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悟,最终促进内在品德的形成。这个过程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不仅是个体品德教育的重要环境,也是班级德育的重要资源。家庭作为班级德育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人力的多元化。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将每个学生的家庭成员加起来数量能达到上百个,而且职业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职业为班级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班级德育的内容更加广泛。
3.社区德育资源
社区服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考评中占有两个学分。社区服务是学生接触社会、学习服务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还隐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社区德育资源包括敬老服务、文明邻里、传统文化、社会风尚等。社区德育资源更贴近生活,更能反映人们生活真实的面貌。班级德育可以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合理地利用社区德育资源。
4.教师德育资源
教师是与学生生活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人之一。教师的行为与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许多优秀的教师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深厚的个人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特别是一些德育的名师、专家等,都为班级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资源。
5.同伴德育资源
同伴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学生适应集体生活的基础。同伴之间年龄相仿,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很容易相互影响,产生一致的认同。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影响力,开展班级德育。在同伴教育中,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具有优秀品德、正确价值观、释放正能量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德育引导,帮助同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6.传媒德育资源
传媒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班级德育资源的第二大来源。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获取信息的模式。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出黑板报等都依赖于网络的内容。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专题栏目、特别节目等都蕴含着德育价值,为班级德育提供了素材。
二、班级德育资源利用的现状
1.局限性
丰富的班级德育资源,在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首先,表现为时间上的制约。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紧张的学习,在高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时间宝贵,大大减少了德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另外,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大多集中在周一至周五,与社区、家庭等提供资源的时间发生冲突,导致很多的资源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制度上的制约。现行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关于学生外出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外德育活动的开展。第三,场地的制约。一项外出活动的开展要有足够的场地,而很多场地难以容纳几十个人同时开展活动。诸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主任的积极性。
2.低效性
从班级德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总体表现为低效;从学校德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看,很多班级没有抓住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很多学校都开展体育文化节活动,通过开展竞技活动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文化节中,运动员的竞技过程中会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些宝贵的瞬间为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然而,我们发现很少有班主任在此期间开展德育活动,甚至有的班主任连总结会也不召开,导致优质的德育资源低效或无效。
从班级德育活动开展情况看,德育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领悟其中的道理。班级德育活动准备得不充分,导致德育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或是学生运用了很多的故事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看似引发学生的思考,但由于信息资料准确度不够,或选取的角度不一定符合班会的主题,降低了德育资源的使用率。
3.无序性
德育资源利用的无序,体现了班级德育活动的盲目性。优秀的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在优秀的班主任眼里,德育活动是育人之本。要做好育人工作,就要充分挖掘班级的德育资源,利用优质的德育资源为班级的德育活动服务。多数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是随意的,想到什么做什么,学校要求什么做什么,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活动的重要性,也不善于发掘和利用优质的德育资源,导致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无序性。班级德育活动缺乏规划,德育资源的利用就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三、班级德育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1.做好规划,有序开展德育活动
有序开展德育活动是合理利用德育资源的前提。要做到德育活动有序开展就要做好德育活动的规划。很多班主任认为班级德育活动无法规划,理由是不知道学校将开展哪些德育活动。其实,每所学校都有其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学校所有德育活动的开展都是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围绕育人目标展开的。特别是学校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开展,目的是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校的育人理念。这些活动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具体的日期或者是固定的周次。掌握了这些,班主任就没有必要为学校德育的不确定性而烦恼。
有一句流行语“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就是班主任的地盘,是班主任开展教学和德育活动的阵地。这块“阵地”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海洋,学生思想成长的摇篮。这块“阵地”应该具有浓郁的班级特色以及浓厚的个人色彩。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德育活动。
2.根据主题,挖掘德育资源
规划好班级德育活动,并明确活动的主题,接下来就要挖掘能为班级德育活动提供服务的资源。在资源挖掘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充分利用学校和身边的现有资源,也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在资源挖掘时,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德育资源的挖掘中,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成长,而且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3.分类整理,建立德育资源库
在多方面挖掘班级德育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多样化,提供的资源也是多种多样。面对内容参差不齐的德育资源,班主任该如何选择好资源,为班级德育服务?班主任须将所有的德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先将某一主题服务的资料归为一类,然后再根据资源的类型进行细化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剔除一些粗糙的、模棱两可的资源,保证资源的优质。通过整理、归类建立班级德育资源库。德育资源库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删减,体现德育资源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优化利用,班级德育资源课程化
经过努力,班级德育资源的体系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在活动中不可能利用所有的德育资源,所以对其德育资源要进行合理地优化和有效地利用。要做到有效地利用,就要对班级德育资源课程化。班级德育资源的课程化,有利于班级德育体系的建立,纠正班级德育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真正发挥德育资源的功能。班级德育资源的课程化,是德育课程校本化的标志。我们经常说德育是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课程体系,但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德育校本课程,都是一些活动的拼凑,在最基本的时间上都很难保证。所以,班级德育资源的课程化,是校本德育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蔡辰梅,刘刚.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班级工作是学校实施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学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学校工作正常运转,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坚持不懈的做好班级工作,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班级工作的核心。怎样才能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班级工作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要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德育工作队伍,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接触的面最广,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最深刻。因而班主任最能有的放矢地向学生做思想工作和进行德育教育。当然,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人,而应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主,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一个德育教育网。通过班级德育工作网坚持天天、课课、事事用良好品德观念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委会、班级团队组织是班级的核心,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保证。班委会及班级团队组织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有着密切的接触,他们的言行时刻为同学们所注意。他们表现好,同学们就把他们作为榜样和楷模,对同学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用优秀学生组成一个良好的班核心是非常重要的。班级德育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要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才是真正的教育。”班主任的班级德育工作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动机,增大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教育的信心。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能造就出一个能自觉地用道德的准绳进行自我约束,并努力追求精神上的美好境界的学生群,为班级的德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班级文化橱窗进行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舆论和德育环境氛围,是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利用好班级的学习园地、宣传栏、班级团队板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造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班主任还要利用好《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布置教室,形成德育教育气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国旗升降仪式、唱国歌、班活动等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道德感,并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崇尚前者,鄙视后者,长此以往,就能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
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巩固班级德育教育成果。怎样使班级德育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相沟通,形成庞大的德育教育网络呢?一是要保持学校德育教育一盘棋,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二是要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让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正确而丰富的道德教育。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就带领他们去考察名胜古迹,使学生形成祖国山河风光秀丽的概念;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组织他们参观访问有关的单位,组织他们观看反映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和反映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影片,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中国是颠扑不灭的真理。三是引导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班级通过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了解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充实自己,练就过硬本领,使之能经得起世界的挑战,能经得起未来社会的挑选。四是加强家访,引起家长对子女德育教育的重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与子女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子女的性格、行为了解得最透彻,依靠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是促进班级德育教育的根本途径。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加强德育教育,班主任责无旁贷。同时,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行德育教育社会化,班级工作就会随着班主任的指挥棒进行正常运转,就能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责编 张宇)
1.1德育观生活化
在中职传统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有效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到不到充分体现,德育课教学理念落后。中职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德育观的生活化,教师要改变传统德育教学观,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发扬民主,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要形成德育课教学服务于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的德育教学观。
1.2德育目标生活化
当前中职德育课目标定位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深入研究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职德育课目标生活化需要教师在认真把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大纲的德育目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德育目标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服务于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关注中职学生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思想道德困惑,同时关注学生未来思想道德发展与岗位道德素养需要。
1.3德育方式生活化
缺乏方法与手段的德育必然是低效的,必然是空洞缺乏活力的。中职德育课德育方式生活化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提升德育教学艺术,丰富教学手段,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德育体验,在体验中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增强德育的感染力。
1.4德育评价生活化
德育评价生活化要求我们转变传统德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成长与生活需要出发开展评价。运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对公民道德需要,明确社会道德风尚,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在评价内容上突出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层面生活思想道德表现,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5德育环境生活化中职德育环境生活化是指教师要善于运用环境手段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以环境引领学生德育素质提升。教师要有效运用板报、图片、宣传标语等创设良好的环境,要善于拓展德育空间,从校内向校外拓展,争取家庭与社会支持,共同打造宽松、健康、和谐的德育氛围。
2中职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途径
2.1以学生日常行为为抓手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因此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意味我们要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将德育课教学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在培养良好习惯中落实德育课教学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今天学习的需要,也是中职学生未来走向岗位、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在德育课生活化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实际,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渗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铺张浪费、不懂得自尊自爱、生活无序等。我们要将德育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节俭、自尊自爱、有序安排生活等。第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着走向社会,融入大集体,良好的交往习惯对于学生适应未来岗位、融入集体、发挥岗位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中,我们要以习惯与技能培养为着力点,提升学生的交往习惯,提升学生技能素养,通过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技能等。
2.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要想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必须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②因此在落实德育课生活化教学中,我们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德育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完成从道德认知到情感、行为的完善。首先,要善于借助争优评先活动。德育课生活化教学要结合班级各项争先创优活动,将德育课教学与班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评选方式,在制定评选方案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结合德育课所学的知识制定评比细则,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与情感渗透在道德规范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开展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班会课是班级德育活动的主阵地,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要与班级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这既有利于改变传统班会课“重结果、轻过程”现象,也有助于提升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班会课主题要与德育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构成有机的德育教学体系。第三,开展专题德育活动。专题德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要切合德育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系列专题德育活动。例如开展励志、感恩、习惯养成等专题德育活动,通过专题德育活动对学生加强人生观、价值观、自励等教育,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德育认识与情感体验。
2.3以德育氛围创设为导引
关键词:高中;德育工作;班主任教育
1前言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不断深入与推广,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与教育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较为明显。但现阶段,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陈旧、德育工作投入时间少以及德育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等多种问题,教育效果不乐观。故当前环境下,各高中学校与班主任需积极创新,寻找和探索新型的德育教育策略,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其言行举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途径,现论述如下。
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
2.1重视班级德育工作,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
当前环境下,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班级德育工作占据核心地位,对增强学生德育知识认知,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个人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故现阶段,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投入力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付诸于教学实践。首先,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其自身需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教育学生的真挚爱心。一般情况下,高中班主任大多是由各学科教学中的一名重要任课教师担任,其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还需兼顾班级管理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所以班主任需及时充实自己,丰富头脑,以完善自身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其次,大多数高中学校的班主任教育工作繁重,其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白天上课、晚上辅导、学生作业批改、开展班会活动、学生档案查阅、了解学生思想状态以及家访活动等,其在班级学生身上付出甚多,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校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感与责任心。再次,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需充分掌握现代化教育规律,多关心爱护学生,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将教育原则和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班级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践性等。
2.2组建班干部队伍,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对于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来讲,班级中是否存在一支坚强有力、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其德育工作水平,也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故当前环境下,高中班主任需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每位学生的个人水平、执行能力等择优选拔,组建一支坚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现阶段,我国各高中学校班级中班干部的选拔多采用直接任命法、民主选举法以及自由竞选法等三种方法,且各种方法各具优缺点。首先,直接任命法多是由班主任直接点名指定,易导致班干部自身主观性过强,班级群众基础较差,无法指定其他学生听从指挥,执行力较差。其次,民主选举法虽然在班级中群众基础较好,但是由于民主选举上的班干部自我意R比较强且需经常更换,易导致班级中的信息反馈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换班干部时,班主任需明确更换原因,如能力不足、思想不正等,需区别对待,切忌一刀切。总之,高中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需保证其具备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品行端正、为人正直等品格,以辅助班主任班级教育工作,使班主任能够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新知以及研究学生等方面,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增强师生互动,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来讲,于高中班级中开展德育工作属于一种师生间双向的心理交流活动,只有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与默契交流。故当前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班主任需尊重并理解学生。班主任需将班级中每位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尊重、关爱学生,通过主动与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家庭状况与心理状态,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其感受到自己是班级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与管理依从性,建立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②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需平等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同时,对于学困生,班主任需特殊对待,在引导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循循善诱,在尊重其人格和自尊心的同时挖掘其内在闪光点,从而促进其主动进步;对于优等生,班主任不能一味溺爱,需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慎防缺点,避免其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另外,高中班主任需清楚认识到:学生是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德育工作中需严格遵循以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自主的完成德育学习,在增强其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品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3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上来看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各高中学校班主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并加强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及时组建班干部队伍,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同时还需增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以提高班级教学效果与整体德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究[J]. 柴官会. 亚太教育. 2016(06)
[2]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J]. 董传芳.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10)
[3]现阶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实施的难点及对策[J]. 董珊均.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2)
摘要:课堂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而班集体则是学生实践课堂学习效果的大舞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针对中职学生群体特征、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和发展性的现实途径,能发挥中职技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及班级管理实际,探讨班级管理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学班级管理渗透
当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精神。因此,加强中职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徳技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中职技校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课堂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而班集体则是学生实践课堂学习效果的大舞台,二者有机结合是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和发展性的现实途径,能真正发挥中职技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中职生群体的特征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较差,自我认可度较低的“三差一低”负面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主动性差;二是逃避现实、内心叛逆,行为不羁,易与旁人发生口角,不同程度出现上网成瘾、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三是自我关注度高,自我发展意识强,对他人责任感淡漠、家庭责任感缺失;四是因学习基础差和社会偏见等,过分看低自己的价值,容易产生经常性的焦虑和抑郁,不断加深自我认同危机。同时,中职学生平日参与家务或劳动较多,生活自理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较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中职学生相对更加讲义气、重感情,他们身上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中职学生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外界环境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一群体特征的存在,既对中职技校德育教学形成了较大障碍,也为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深化德育教学效果带来了新的切入点。
二、把德育教学渗透进班级管理
中职学校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旨在针对中职学生的群体特征,培养学生养成崇德守纪、乐观进取、合作共赢的良好价值观,并从中逐渐积累社会化管理体验,这与德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完全一致。而学校的封闭化管理,使得班集体成为学生在校期间唯一的学习、生活的组织与平台。因此,班级就成为深化德育教学的主要场所。针对中职学生的群体特征,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宽容与合作品质;在班级管理时以课例为切入点,多谈心多引导,促进学生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教会学生与人平等友善交往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情商,学会与人融洽相处,从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通过事例展示、案例分析、场景模拟、互动交流的方式,活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现场,确保教学生动灵活。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注重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小组案例讨论、比赛等以小团队形式参与的德育体验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课堂案例为参照进行自我管理,协调解决矛盾与分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班集体建成学生实践德育学习成果的舞台。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班委的选拔、锻炼和轮换为抓手,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财务管理、主题班团活动的开展、校运动会的参与、班级间的联谊赛、手抄报制作黑板报策划等多种活动中,笔者都尊重和信任学生,让班委任各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从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具体实施再到总结评价,而笔者在幕后支持、指导并关注学生的成长。条件成熟后,鼓励班委找助手,一带一再送一程,让学生体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乐趣与苦恼,带动全班学生养成崇德守纪、合作共赢的良好班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深化德育实践、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职业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学生入校军训开始,在学校组织的拔河赛,叠军被比赛,优秀宿舍及教室评比中,笔者都积极引导学生崇德守纪、团结合作,共同为班级争光,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笔者还精心组织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比如球类赛、棋类赛、辩论赛以及鼓励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等。以此引导学生从各项活动中充分体验文明守纪、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德育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总之,班级管理和集体活动创设了学生体验、感悟、实践德育课堂知识的载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积极发挥这一途径的教育引导作用,启发学生从适应自我开始,进而适应他人、适应集体,为学生适应职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云霞 单位: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德育环境 德育质量 班级管理
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是素质教育“质”的保证。如何加强班级工作管理,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1.端正思想,明确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职责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搞好一个班级的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灵魂,树立一个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向。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路人,班主任本身应加强对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德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管理,这样才能带领全班学生走向一个健康成长的道路,才能为发展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素质教育做“质”的保证。
2.寓德育教学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保素质的全面发展
2.1 首先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夯实素质教育基础。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也是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进行德育教学最具有经常性、系统性、规范性和整体性。但是,各科教学对德育教学的内容不可能是平衡的,各有轻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科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统一结合起来,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在进行各科教学中还应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人师”。因此,教师处处应以楷模的形象出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用健康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2.2 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丰富德育教学内容,广开素质教育途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对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积极的作用。如重视劳动的教育,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懂得劳动的价值,体验劳动的欢乐。在劳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顽强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时,开展其他的活动,如朗读、讲故事、绘画、手工横型比赛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智力因素,以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3.健全创度,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位法国著名的教育家说:“纪律就是道德。”“创度是纪律的定型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起着巩固、激励和导向的作用。长期以来,坚持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教育,特别是因地制宜而制订的《班级学习、生活、纪律制度》等更具有实践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班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的实践,对学生起着一个积极的激励作用,更有效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到的品质。
4.抓典型,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常言道:“一粒老鼠屎,打乱一锅汤。”一个班级如果存在着一个或几个“坏”典型,将影响整个班级的德育面貌。教育学认为,德育过程的发展有着受教育者思想矛盾转化的规律。如果,我们主动抓典型人物的内在消极因素,并充分肯定和利用积极的因素,找出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然后选择必要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去帮助他,教育他,从而强化和巩固他在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因素,亦克服他的消极因素。教学中,教育者充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抓住班级中好的典型去鼓舞、激励全体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坏”典型得到转变。当然,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抓、时时抓、反复抓”,做到经常强化,互相监督持之以恒,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抵制不良倾向,发扬优良作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建立家庭、社会、班级之间的德育联系网,净化育人社会环境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德育;新视角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当今学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的问题,给中学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末有的挑战,将班级心理辅导介入到德育过程中,不仅提高德育实施的实效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班级心理辅导及其特点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班级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化解各种心理困惑,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及矫正不良行为,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其特点表现为:
1.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辅导规模大,形式灵活多样,容易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自我探索活动中,接受过心理培训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都可以开展班级心理辅导。
2.强调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既是“求助者”, 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实践、体验、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辅导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同学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3.班级心理辅导有其教育性的目标,透过班级心理辅导来协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以建立正向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将内部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他人以借鉴,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有利于改变学生思想。
二、班级心理辅导介入中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德育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使得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必须探索出新途径、新方法。
1.班级心理辅导是德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随着中学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所有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问题是不够的,德育应该从单一模式逐渐转向多元模式。班级心理辅导是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班级团体来陪伴每位学生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充分发挥潜能,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路,它与德育促进学生人格成长,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功能高度一致。因此,将班级心理辅导介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2.中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班级心理辅导
中学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障碍、网络成瘾、亲子沟通、情绪管理、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行班级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利用成员间的互动,彼此分享、感化、教育,使得班级成员积极健康发展,实现德育的教育目标。如做情绪的主人,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情绪变化的规律,掌握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做人际交往的能手,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他人,感受彼此间的快乐。
3.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班级心理辅导以活动为载体,经过成员的体验、感悟,促使成员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获得助人自助效果,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班级心理辅导摒弃了传统德育中自上而下的说教与灌输,是现代教育的一场革命。实践表明,学生的不良行为、困惑通过班级心理辅导中的改变比传统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班级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工作的运用
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在活动中规范和遵从自身在班级的价值,把个人的动机需求与班级目标联结在一起,通过改变团体的行为来促进个人行为的改变。当前班级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交互作用分析、音乐心理调适、理性情绪疗法等,根据多年班级辅导的实践,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三种形式更能突出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
1.游戏辅导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想象世界,但人的感情的确是真实的。游戏辅导就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对心理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恢复其心理平衡,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矫正不良行为,促进人格完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各种社会因素压抑,心中的快乐沉淀在心底,只有重现游戏才能找到真实自我;同时,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力量,满足心理欲望,化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现实中的紧张、烦躁在游戏中得到安全释放,减少焦虑,起到了心理保护和心理补偿的作用。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学生对角色进行模仿,想象,了解冲突所在,洞察人际关系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角色可以互换,使得扮演者更好正确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还可以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使得个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
3.行为训练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道德成长;新班级德育
Abstract: Class is the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is the closest one posi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many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it is through rich and colorful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develop. The new class moral education aims to develop the core moral education class stage role, thick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growth of the soil, guide students toward higher moral level advance.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new class mo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
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学识的不断渊博,需要体格的不断健壮,同时更需要道德的不断建构与丰盈。我们常说要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不仅说明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才气与道德等诸多方面,而且在思辨“才”与“德”的关系时,道德或者说德性对于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更重要,更核心,也更久远。“中小学生道德的成长首先关系到中小学生自身的福祉,进而也关系到家庭、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未来的福祉”。
但中小学生是世界上最纯洁、脆弱的一群,他们的道德成长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内容、目标、方式、环境等。如果从内容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已经发现不同年段的学生接受的德育熏陶应是有区别的,比如小学、初中、高中,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设置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具有阶梯性的德育内容。如果从中小学生接受德育的环境来看,我们总是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不过德育的实践水平或者说教育时机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准,这使得我们的德育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即使是学校层级上的德育,尽管有的学校有不错的德育理念,也有不错的德育机制,德育活动也开展了不少,可总是看不到理想的德育成效。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中一点不容忽视,即学校的许多德育工作其实需要依靠班主任、任课教师在班级中开展和推进。
二
班级,是中小学生道德成长最贴近的一个阵地。在学校中,中小学生虽然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操场、走廊、图书室等,但学习和生活最多的环境无疑是自己的班级。中小学生们在班级里共同生活,共同获取知识,同时也共同经历道德成长。
窃以为,班级是中小学生许多道德问题的发生地或者说发现地。一个班级,几十名中小学生生活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禀赋、性格、爱好、家庭等各不相同,在相互的接触与交往中,他们之间极易发生摩擦,不同的中小学生就会下不同的道德判断,于是道德问题就会出现。但很多时候中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往往也是在班级里得到妥善解决的,比如通过班级感恩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孝心,通过班级捐款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心,通过裹粽子、做水饺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合作意识等,中小学生的许多优良道德素养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得以养成。
班级也是中小学生世界的一个小小社会,正因为这样一个带有模拟性质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的许多道德规范才需要得到体现和培育。在班级里,中小学生需要讲求纪律、遵守规范,需要讲求交往、团结合作,需要爱心,奉献,理想,信念,习惯,坚持,谦虚,诚实,勇敢,乐观等等,可以说,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的诸多内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这里汲取营养并有效发展。
班级,不仅是中小学生德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天地,也是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的沃壤。过去,我们也时常开展一些德育活动,但总显得零碎,且更多意义上是班风教育;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拓视野,让班级与德育有效衔接,并逐步系统化,让班级承载起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任务。这样的班级德育,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实践的及时跟进,我们试图把它叫做新班级德育,以此寻求一条促进中小学生道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班级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能胜任未来成人角色的一种机构。”其实,班级不只是中小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场所,更是中小学生道德人格提升的舞台。
前几天,一大群手捧鲜花的风华少年来到我们学校,他们是刚刚考上大学或高中的本校学子,他们来看望曾经教育过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向她汇报各自多年来的成长轨迹。他们围着老师问长问短,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尽的感谢,那一刻,该老师成为全校最幸福的老师。我全程参与了这样一个时刻,感受了他们之间的浓浓师情。按理,小学阶段的老师是很难得到毕业学生牵挂的,因为小学生还很懵懂,初中、高中长达六年的求学很容易造成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疏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同样是带班的老师,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如该老师一样的幸福待遇,何以如此?个中的原因我自然清楚,这是因为该老师有一手管理班级的诀窍,在与她共同生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激励,今年保送入清华的柴一占说:“我们在班里不仅体验到求知的乐趣,还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成长的乐趣”。诚如该老师所说,“我力求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里的学生团结融洽,他们不仅比成绩,更比合作、比友谊、比人品”。这样的班级,所获得的是学业和道德的共同进步。
良好的班级会努力创造出一种积极昂扬、融洽和谐的文化氛围,通过优化班级环境、确立班级信念、订立班训班规、创作班歌班徽、完善班级组织、丰富班级活动(如主题活动、公益活动、选举活动、研究活动、阅读活动、艺体活动、节日活动、生日活动、评比活动等)、建立师生沟通和家校互动机制等等,培育班级全体的社群意识,提高班级组织的自组织能力,促进班级每个成员的道德自主建构。班级,是一种“人化”了的教育环境,我们可以把班级看作是中小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活动于其中,并且到处都证明着、显现着和发展着人的生命力量的教育环境。
四
需要指出的是,班级这个空间、这个舞台真的被很多人忽略了,至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学校德育是校级领导在那里高声疾呼,且雷声大雨点小;班级德育则被束之高阁,任由每个班主任自己在那里摸索。这个摸索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且未必每个老师都会获得成功;这个摸索需要前卫理念的指引,否则充其量也是低效的劳动。这就是何以我们现实中同样起点的班级,经过不同老师的几年教育后,学生的道德品质出现很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尽管不少老师有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策略,但这些经验往往都是关起门来自己使用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优秀老师的班级德育管理经验汇集起来,通过案例、讲座的形式向大家进行推广,以使受益面达到最大。我们学校开设了一个班主任论坛,每月由两位班主任介绍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这两年一直坚持着做,应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班主任在听了讲座后,将一些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少走了不少弯路。
当然,要让班级德育工作成功推进,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制度、法则或者说文化。这一点,美国洛杉矶霍伯特小学的雷夫老师做到了极致,他被美国总统授予“国家艺术奖”,被称为全美最好的老师,他管理的56号教室被称作“奇迹”,因为他拥有几大特别的班级管理法则:
第一条法则,“望子成龙”不如“教子成人”。
第二条法则,“小红花”不如明是非。
第三条法则,抄近路不如走弯路。
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许多父母缺少教育理念,不懂教育方法,对待子女一边“望子成龙”,一边有“娇生惯养”,以致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
另一方面由于德育课本的内容比较古老,很多涉及到革命战斗故事和目前小学生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内容上就显得教条、空洞或是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上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不利于老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于是德育既不能激发小学生的情感,更不能为大多数的小学生认同它。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告诉我们环境和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无法改变。班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由于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矛盾制约以及应试教育长久以来的束缚并结合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综上所述,以班级为载体的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可谓任重道远。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
德育教育往往存在着强制性的弊端,所以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班级德育老师的德育方法就要增强其直观性和感染性。班级德育老师可以通过品德实践法、情感陶冶法和榜样示范法等方法增强教育的直观性。所谓感染性,就是教育工作者要以自己的真实形象以身作则,展现自己真实、真诚和挤满全的人格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生活中的琼浆玉液,它能滋润人们的心田,也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和,激发人们奋发进取。教育是要用爱的付出,没有爱的付出教育就不会有感情,不会成功。因此,班级德育老师要以严慈相济为人师,情理交融为英才为教育宗旨,严到当严处,爱到细微处,用自己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受教育者的品德。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性与直观性,班级德育老师可以以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在班级内开展文化活动在班级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内外的活动相结合。在班上可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强化学生对教育的尊重。例如,叙述这样一个故事:韩国的官员黄喜在一次外出游玩中偶遇一位耕地农民,问道:“你的两头牛哪头最卖力?”农民看着黄喜不说话。其实,这位农民并不是不知道那头牛好一些,但是在他的心里装着“尊重”两个字,每头牛的体质有差别,这在所难免,只要它工作时尽心尽力,虽然没有别人优秀,可这有什么关系呢?人和动物差异不大,当着别人面评论别人的不足谁都会难过,牛如此,何况是人呢。班级德育老师通过讲此类故事可以到达增强教育的感染性的目的。
(二)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
选择贴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保证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班级德育老师要将纲要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选择内容,正确处理相互关系,再次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需要符合自身实际的德育内容,这是对他们以后人生实践生存中急需引导的,但学校在这一方面并不完善。所以,本文认为,班级在德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根据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以及学生品德的发展、年龄阶段选择选择基本系统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保证开展的德育内容的完整稳定。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德育内容与学生品德发展吻合达到最大值,也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可发展性的德育。班级德育老师也应在德育中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活、社会交际、消费、自身权利利益的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德育内容的选择要在现实的基础上适当的超越。
(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信与不信、行与不行是学生参与德育方式解决的主要矛盾,除了对学生必要的灌输思想外,主要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之类的活动,把讲教与活动相结合,把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只凭想当然的,不分教育对象,方法不恰当,不了解学生实际而造成德育教育性不强。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必须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思想、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以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在学生心中真正化成一种更深层次的意念和力量。因此,要在班内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以德育内容为主的升旗仪式、义务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例如艺术欣赏、阅读、兴趣小组、艺术修养等。学生既可以在活动中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又可以收到有益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强加的,而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这种发放不仅能够受到学生的青睐,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李红松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
做细德育机制———求真
(一)建设一支“求真”的德育队伍。1.加强育领导班子建设。学校成立德育处,建立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的德育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例会,研究落实学校德育工作。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修德强能争一流”的目标,以“三争”活动为抓手,公开师德承诺,开展“敬业爱生伴我行”“我身边最美的同伴”等系列征文与演讲活动,组织家长学生进行评师活动,树立师表形象,增强全体教师全面育人意识与责任。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师德好、有爱心、业务精的老师选进班主任队伍,建立班主任培训和考核奖惩机制,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激发了班主任工作热情。4.加强学校红领巾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员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二)建立一套“求真”的德育制度。1.建立了分管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的每周“六个一”制度,即分管校长和主任每周至少查一次晨会课、班级常规、班主任手册,听一节品德课或班队课,关爱一名特殊学生,找一名班主任谈心。班主任每天上好一节晨会课,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周举行一次班队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与反思,每周进行一次家访。2.完善各项活动评比考核制度。比如班级常规百分赛日公布制度、循环红旗周评比制度、班主任周例会制度、月主题教育先进班级与学生评选制度、月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等。班主任周例会分“工作点评”“学习交流”“难题研讨”“工作布置”四个环节。“学习交流”由学校围绕“专题”提供相关书籍、文章或案例给班主任学习,并组织交流、碰撞思维、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养;“难题研讨”重在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棘手问题、疑难案例,集思广益,各班主任“把脉”,共同“会诊”,研讨解决问题策略。学校将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切实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健全一套“求真”的德育课程。1.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上好品德课,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学都要明确三维目标,重视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各科课堂都要强化常规训练,重视良好习惯培养,并把学生常规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指标。2.加强活动课程建设。利用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队会等,综合实践活动、课本与地方课程扎实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丰富的节日资源,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如在元旦来临之际,开展“心语心愿”征集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勾画理想未来,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准则。3.加强环境课程建设。利用橱窗、戗牌、广播台、黑板报、班级区角、家校通平台、学校网站等宣传阵地,宣传光荣升旗手、文明好少年、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的风采,为师生树立榜样,引领师生求真、向善、尚美。
做实德育活动———尚美
(一)做实养成教育,塑造行为美。1.制定了《城中小学两个习惯养成“双十条”》与《城中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开展了争当“文明之星”、争创“文明班级”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监督岗、班级文明监督员为阵地,培养学生文明行为。2.积极推行“班课一体化”和“集体备班”制度,科任老师在班主任的召集下共同会诊班级问题,保证人人参与常规管理,课课落实常规训练。3.持之以恒地开展“班级一日常规百分赛”活动,每天公布各班得分,每周颁发卫生好、读书好、做操好、路队好、文明班级等循环红旗,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成学生行为美。
(二)做实主题教育,塑造心灵美。每月开展一个德育主题和节日活动,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使德育主题活动不走过场,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做到了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习惯我养成”“雷锋精神我践行”“诚实守信我做到”“法律规章我遵守”等系列德育主题,每月都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月初,由校长室牵头,协同德育处、大队部共同商榷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组织学习,落实“五有”(有启动仪式,有班级方案,有检查考核,有总结表彰,有宣传报道),确保周周有安排,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并把主题教育和体验教育、节日活动有机整合,彰显了教育实效。[3]如在3月“雷锋精神我践行”主题教育活动中,把“学雷锋从爱身边的人做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要求学生“给朋友一个微笑,给亲人一句问候,给他人一点帮助,给父母一份快乐”;把“学雷锋”和“3•8感恩父母”“3•12植树护绿”“3•15诚信经营绿色消费”有机结合,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三)做实家校共育,塑造习惯美。1.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培训机制,定期对家长举办讲座,向家长推荐好的书籍和文章,在学校橱窗、校报开辟家教专栏,组织家长交流经验等,切实提高家长素质。2.开好家长会,把家长会开成成果展示会、经验交流会、问题研讨会,挖掘家长资源,激发家长活力。3.用好家校通平台,利用家校通平台布置家庭作业,反馈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为保持家校信息全天候畅通,我校把老师电话和校长手机号码公布在每个学生的胸牌上。4.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科任老师可以走进家庭家访,也可以“电话家访”,但对特殊学生一定要“跟踪家访”,变“家访”为“关爱”,变“家访”为“送温暖”“送良方”。正是因为做实了家校共育,才促成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回顾学校德育工作,用朴实的德育理念引领真实的德育网络架构。翔实的德育机制建设,扎实的德育活动开展,“育人为先”“育人高于育智”“育人融于育智”的理念已经融于每名教师心中,“真善美”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多年来,由于德育工作做得实,教师们爱生敬业、求真务实,无一人违法犯罪,无一人被举报投诉,学校涌现了一批师德模范和优秀班主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优雅,具有良好习惯,违法犯罪率为零,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学校师生团结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精彩,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校工作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只要我们立足学校文化,创新德育管理机制,把德育工作做“亮”、做“细”、做“实”,定能提高德育实效,提升育人品位,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德育 管理
一、阳光德育的“纬线’
阳光德育的“纬线’主要是针对德育内容而设计的横向序列。沿着这条纬线,设置了两条必要的措施:
1、建立“阳光小组”。“阳光小组”的成立和活动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制度,目的就是使我们的“阳光行动”在群体合作中靠成员间的互助协作完成各项活动任务。因此,“阳光小组”的活动实际上也就是“阳光行动”的过程。“阳光小组”的成立必须首先向学校德育处申请,根据德育处的要求登记、注册,推选正副组长,确定策划、文员、摄影小记者等各项工作的负责人,由德育处为全校的“阳光小组”建立档案,统一管理。“阳光小组”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和自主的选题开展活动。每学期和每学年开学时,德育处会制定一系列的学生“阳光行动”计划,并据此提供一系列思路和参考选题,各小组就可以直接从中选择选题,也可以根据学校的计划自行确定选题开展活动。
2、评选“阳光班级。”是在阳光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的一种学习型班级。阳光班级的标志是“阳光班牌”,它用阳光标徽多少来评价阳光班级的级别,即金色阳光班级(5颗阳光徽标),银色阳光班级(4颗阳光徽标)和绿色阳光班级(1-3颗阳光徽标)等。阳光班牌统一挂在本班门口的右侧,每颗星徽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以展示本班的整体风貌。阳光班级的内容有规范之星、自主之星、健康之星、诚信之星与和谐之星。规范之星即行为规范:(尊敬师长)态度诚,(到校放学)时间准,(服饰)装束宜(且好),(同学交往)多珍重,爱(护)公物(不乱涂),(勤俭节约)人为本;自主之星即学习、生活自主:自主合集体,课余锻炼有规律,社会实践要创新,朴素生活靠自己;健康之星即身心健康:体质健,兴趣高,助弱困乐奉献,禁烟酒卫生好;诚信之星即责任强、讲公德、守诚信:拥民和爱国,维权又履责,举止须文明,一致看言行,严格先律己,服从且管理,遵守公德,孝亲敬长,弘扬美德;和谐之星:师生共长,长幼相亲,多育并举,同学互进,遵守公德,文明守信,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生活有序,昂扬上进。
要求班级师生、生生和家长和谐相处,无不良社会影响。
二、阳光德育的“经线”
“经线”是针对阳光德育内容走向而言的。可以概括为:塑“三心”、负“三责”、争“三好”。
1、塑“三心”:爱心、孝心、诚心由于不良思潮的影响,当下,一部分学生缺乏爱心,人情淡漠,自私功利,言行不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开展爱心、孝心、诚心教育,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时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且而符合阳光所承载的温暖、无私与公正的基本特征。在塑“三心”的活动中,以讲孝心和诚心为重点,要求学生“孝敬父母、修身洁行、诚实守信、立志勤学”,并细化为“进门问安、临别再见、孝敬长辈、干活事先”的十六字孝亲口诀,学校还向每一位学生布置了四份特殊的塑“三心”实践作业——“为父母亲洗一次脚”、“陪父母亲上一次班”“和父母亲唠一次家常话”以及“上敬老院与老人们拉一次手”,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长辈劳作的辛苦和治家的不易,从而增进与长辈的感情,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