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材料化学的主要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3]吴小琼.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
一、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一种以保护环境为目标来设计、生产化学产品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现代内涵,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化为产品,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提出的同时,也提出了绿色化学实验的五“R”原则,即Reduction―减量(减小试剂用量)、Reuse―回收利用、Recycling―循环使用、Regeneration―再生利用、Rejection―拒用(不用危险品)。具体地说,就是化学试剂、溶剂、催化剂、化学反应、途径、产物、剂量等绿色化。
绿色化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达到零排放。绿色有机合成应该是原子经济性的。原子利用率越高,反应产生的废弃物越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化学实验中有时直接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如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氮氧化物的性质实验等,会造成对实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有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没有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和药品,但药品用量过大,造成浪费。化学工业生产和化学品的使用造成的环境副作用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化学实验绿色化”即化学实验洁净化,是将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应用于化学实验中的一项技术,是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创新的结果。化学意把工业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既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使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目标,从长远看是选择无污染的物质,合理设计实验装置,严格控制实验过程,妥善做好实验后处理,使整个化学实验实现零污染,近期目标是用绿色化学理念,大胆改进化学实验,努力使其污染降到最低。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指导改进化学实验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出绿色化学的原则,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讲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卤素”中讲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中讲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应如何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能生存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1、结合化学实验题,优选实验方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意识选择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2、实验试剂绿色化。实验试剂绿色化包括使用无污染试剂或将试剂减量实验微型化。
以最少的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3、通过多媒体来仿真化学实验,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在遇到危险性较大、或伴随有毒、有害物质生成较多的演示实验时,尤其是对一些试剂昂贵、实验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如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属等)的实验,并在整个实验中排放较多的有毒气体、有毒废水,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实验,通过媒体辅助来演示部分实验,还能够节约药品、水电、时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可提高部分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同时还让学生在观察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体验了多媒体技术的绿色环保价值,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同时利用三维动画效果形象地展现实验操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规范实验操作和要求,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要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实验时,心中都有节约的观念、环保的理念、安全的意识,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上开始陶冶和训练。首先教师要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对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实验中再从严要求。这包括在实验态度上养成严谨、认真、客观、从容的品质;药品按规定用量取用、实验操作规范,遵守实验守则,不随意带出药品、不能品尝药品,不私自做有危险性实验,不随意倾倒实验垃圾,节约水、电、酒精燃料、试纸、滤纸等,爱护实验仪器,实验后按要求对实验后的剩余物进行处理、洗涤实验仪器,收拾实验台面,整齐摆放好实验器皿、药品等。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往往含有酸、碱、重金属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含砷化合物等,一般实验室的废液都排入下水道,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影响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与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应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给学生,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又可使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实用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关键词]化学发展 化学工业 循环经济 绿色化学
一、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压力
(1)目前的现状
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模式依旧遵循着“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理念,其行业性质带来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粗放式的。粗放式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首先使人们把目光从资源耗竭转移到了废物大量的产出以及所引发的生态失衡方面;其次是在政策方面由环境污染物质的控制向大宗非污染性物质转移;再次是人类开始重视化学污染物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应对。面对如此开放的国际大工业环境,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仍旧多以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为代价。尽管原有的化学发展模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却潜藏巨大的危机,如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等等。
(2)经济发展大潮中,化学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化学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社会及现代生产运行不可或缺的要素。据分析,今后十几年我国环境污染以及化学污染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化学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化学发展面临的挑战有:首先是快速的追求经济增长给化学污染防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其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的提高使得化学发展不得不与循环经济和谐共处,改革和转型就成为化学及化学工业发展新方向;再次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压力使得化学的发展就更加趋向国际化,其标准和约束因素将越来越严格。
二、化学工业和循环经济
(1)定义及特点
化学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产业,是造就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模式的主因,其涉及资源加工以及能源转化过程。据调查显示,我国化学工业的经济效益年增长率要远大于GDP的增长率,乙烯产量、原油加工等位居世界前茅。然而由于化学工业面临着资源密集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三废”排放量大难治理、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制约瓶颈,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三废”排放量、环境污染程度也位居前列。
循环经济是一种节约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2)化学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化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化学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型原材料及科技设备,而经济的腾飞是化学飞速向前发展的前提。20世纪末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化学与循环经济两者是一个互补的整体,缺一不可。化学工业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走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而循环经济模式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指引方向,使其摆脱困境从低谷走向光明。
三、循环经济模式是化学发展不断转型的桥梁
(1)绿色化学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一门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绿色化学”一词产生于20世纪末。2002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以“化学走向绿色”为主题的文章并指出化学工业正向绿色化迈进。1995年我国科学院化学部多名院士共同提出以“绿色化学与技术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为重要的科研选题,从此“绿色化学”一词在我国慢慢成长。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提倡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产资料的无毒、无害性;(2)提倡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少污染、少排放;(3)提倡能量优化原则,加大微观原子利用的研究,力图提高原料的原子利用率进而实现“零排放”;(4)提倡化学的环境友好型发展,产品尽可能是生物可降解或对环境友好型的。
(2)从循环经济的视角看化学发展
从循环经济视角来看化学发展,就是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定位,指导化学工业以绿色化学为原则,遵循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的实现原料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目前循环经济已经在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发挥作用,如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就已经在企业的层面上建立了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小循环模式;如丹麦卡伦堡模式就是在区域层面上实现共生企业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在我国,化学工业依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如加强化工产品的物质减量化设计,实现自身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的良性循环利用;化工企业自身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优化设计化学工业与循环经济品共生方案等。
参考文献:
[1]刘思齐,关于化学与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产业研究,2006
[2]高学艳,化学工业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商场现代化,2009,565
[3]匡跃平:化学工业与循环经济[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6,2
1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由于内容抽象、难懂,通过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很难形象准确地描述和讲解清楚。在实验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3],通过视频、图像、音频、动画等,使教学直观生动、趣味增强、形式丰富、易于理解[4]。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及操作要领,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实验,不但过程复杂和抽象,而且所用设备、试剂、耗材投资较大,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安排适时放映视频材料,不但可以提高实验水平,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有关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多媒体幻灯片来演示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其原理、比色方法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仪器的结构和使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有利于规范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既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效率的提高。除多媒体被用于实验教学外,还可引入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属于研究性的学习模式,近年来被用于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突出教师“导”,而引导学生“学”。例如在通过电泳法分离血清脂蛋白的实验中,应向学生讲述血清脂蛋白的分类及临床上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也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临床常用的血脂检测指标及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值,使学生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和冠心病等临床典型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同时也可以结合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及相关理解知识,以临床上常出现的疾病或其发病机制作为问题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以患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5],同时也是对学生思路的扩展、能力的培养。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内容设置上有两个主要特点:①保证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体现前沿性;②注重实验的综合性、连贯性、探索性和科学性。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从内容上看有些单薄,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将经典实验方法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从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发展,开设一些提高型、探索型和设计型实验[6]。例如应用考马斯亮蓝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实验中有不同的标准蛋白试剂,学生自己设计及配制标准蛋白的浓度及待测血清蛋白的浓度,并比较哪种标准蛋白与考马斯亮蓝的结合力最强。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所需药品、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等。上述过程以组为单位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使已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师生互动,正确指导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助的教学气氛,必须及时双向协助与交流,包括教师从学生那里了解“教”的信息和学生从教师那里了解“学”的信息。即涉及两方面:①实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交流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互助协作;②师生情感的相互交流与协调。教师与学生经双向交流后,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进而采取准确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则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夯实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术技能。协作与交流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活跃和优化了教学气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源于对学科的探索,有了探索才可能形成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思路或设想,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7]。例如笔者改变了过去实验开始之前,从实验目的到实验结果逐一讲解的做法,而是将要讲的内容融入问题之中,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得到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操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对于实验出现的问题,一般不采取有问必答的方式,而是采用提示和置疑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然后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开设了创新型实验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及具体操作方法、记录实验过程和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最终撰写实验报告等,使学生受到了科研训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于综合性强、动手多、趣味性强的实验更感兴趣,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必须建立严格的实验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依据报告的书写,以优、良、及格、不及格进行评价;或者抽取某个简单检测项目考核,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8]。根据医学生物化学的特点,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的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考核,对实验考核评分体系进行了改革,实验结果及报告只占实验考试的50%,另外的50%包括实验预习提问、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束后是否规范进行善后工作等方面[9]。建立完善严格的实验考核体系,在检查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也检查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不断总结经验,便于今后更好地指导实验教学。总之,在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采取有效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作者:苑红扈瑞平张建宇娜琴叶纪诚工作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关键词] 绿色化学 环境污染 微型实验 实验废弃物 社会调查
初中化学是任何一名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教育的自然学科。在中学化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例如,化学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等等。当然,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例如:近代出现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大气污染、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等等,这些全球性的污染问题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侵害。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概念的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如何在初中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讲述“绿色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接受绿色化学理念,增强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当代初中化学教师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施的教育学生有关绿色化学概念的过程。
1.通过化学教材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在遵循《课标》要求的前提下,沪教版化学教材以学习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重点,适当向外延伸,向学生简单介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自己所处的处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时,加入了“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何进行防治等。再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加入了“水体污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赤潮”和“水华”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等,并教会学生净水的方法。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既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认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立志为改造环境而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2.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尽可能减小污染。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创新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发展微型实验;(2)改进实验及仪器装置;(3)正确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
2.1设计微型实验,使药品剂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
微型实验是指用微小量的化学试剂在微型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主要特点有:实验仪器小、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所需时间短、携带方便、现象明显、反应容易发生、药品用量小,实验成本低等。目前的初中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微型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工具。因此,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和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从而减少实验中的“三废”,真正做到“零排放”。
2.2改进实验及仪器装置
在化学实验时,总伴随着一些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而这些产物中有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在现行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指明了药品浓度,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对许多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节约了药品保证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2.3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不随意丢弃实验残留物,不随意排放实验尾气,不随意倾倒实验废液。正确处理实验“三废”,避免将学校实验室变成污染源,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燃烧红磷的实验时,由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可以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或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在分组化学实验时,对于用剩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对于实验时产生的尾气、液体或固体物质,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要随意丢弃。有毒的尾气或造成大气污染的尾气,可以用气囊收集起来备用或用能与之反应的溶液将其吸收,以防止污染空气;固体或液体物质都应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垃圾筐或倒入下水道。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及地下水。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联系实际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形式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化学知识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有以下3种方式。
3.1转题讲座。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举办〈〈家庭生活与环保污染〉〉讲座,实际研究表明:家庭污染占百分之五九。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kg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可见环境保护不止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都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3.2课外实验。积极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干电池的收回河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环保意识。
为了很好适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获取知识及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建有效教学的框架;学生要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有效学习方式,在对教师有效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有效性。现就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作一简单探讨。
1 发挥教师“教”的有效性
1.1 提高教师课前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前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进行有效备课。其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教师在备课时,在确定课堂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了解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其次要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课程,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备课时要特别注意板书及教具的提前构思和准备,确定板书及教具的书写和使用,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1.2 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教师教学课题导入要注重有效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转自:省略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1.3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性。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堂讲授的有效性主要依赖实验功能的发挥;是学生获取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时,首先安排学生做了在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颜色的变化。酸和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有些盐为何也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继续探索新问题。
2 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本文将总结两种有效“学”的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腐蚀因素 防腐技术 经济效益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国家的能源发展以及保证工业的稳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化工行业由于设备腐蚀、老化,经常爆出爆炸、泄漏等不良安全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也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做好化工行业的设备防腐工作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也对保证社会安定,人们生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化工设备防腐工作的意义
化工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工业发展意义非凡。但是近年来,我们国家频频爆出设备防腐工作不到位,造成天然气泄漏、石油泄漏以及爆炸等不良新闻,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社会安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就防腐工作的重要性而言,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看到能源的严重浪费等现象。一来化工设备一旦腐蚀,将会造成天然气、石油等化工产品泄漏,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来,能源一旦耗费,将是无法换回的,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会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化工防腐可谓意义重大,做好了防腐工作,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还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人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 影响化工设备腐蚀的因素
影响化工设备腐蚀的因素不外乎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从影响腐蚀的机理来说,腐蚀的种类可分为许多种,按照腐蚀机理可以分为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按照腐蚀破坏形式又可以分为均匀腐蚀与局部腐蚀;而按照腐蚀环境则又可以分为,高温腐蚀、湿腐蚀、土壤腐蚀、沉淀腐蚀、碱腐蚀、酸腐蚀、钒腐蚀、氧腐蚀、盐腐蚀、环烷酸腐蚀、氢腐蚀、硫化氢腐蚀、连多硫酸腐蚀、海水腐蚀、硫化氢-氯化氢-水型腐蚀、硫化氢-氢型腐蚀、硫化氢-氧化物-水型腐蚀等。因此,化工设备腐蚀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其内在原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是有很大差异的。就电化学腐蚀而言,化工设备一般是金属制品,而金属制品之所以发生电化学腐蚀就是因为金属制品的表面与化工产品中的离子型的导电介质发生了一系列的电化学作用,而使得化工设备的金属表层遭到化学破坏,从而引起化工设备的腐蚀。这种电化学的腐蚀机理就是金属与离子型导电介质形成了阴阳极,从而形成了离子电流,不断侵蚀化工设备,危害极大。
而外界环境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化工设备处于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里,因为空气中的一些硫氧化物等挥发性的酸性物质,加上一些工业的粉尘,对设备的表面产生了一定的侵蚀,从而引起了设备表层的腐蚀与破坏。这些介质主要是通过潮湿环境形成了腐蚀性极强的无机酸,因而对设备破坏极大,诱发了设备的腐蚀。
3 常用的化工设备防腐技术
化工设备中,石油化工设备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做好石油化工设备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防腐蚀技术己成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工业发展中保证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连续运行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日常维护工作必须对设备及装置提供整套的防治腐蚀措施,加强石油化工设备的防腐蚀管理。为此,当前的化工防腐蚀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进行化工设备的防腐蚀设计
化工设备的防腐要从设计阶段开始,在设备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运用有关腐蚀和腐蚀控制的全部经验和知识,设计出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既经济又安全的设备和装置。这样的设备既能符合工艺过程的需要,又能保证使用寿命长和降低生产成本。具体说来,防腐蚀设计从设计到运转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时的防腐措施、制造施工时的防腐措施、设备安装时的防腐蚀措施以及设备运转时的防腐措施。
首先,防腐设计包括强度设计、正确的防腐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及防腐保护方法的选择;其次,制造质量对设备腐蚀影响极大,某些材料从耐蚀性来说是好的,但制造质量达不到要求,设备也不会达到预期的防腐效果。制造时应充分考虑包括防治腐蚀在内的加厂、装配及制造过程中的管理;再者,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安装不正确,会导致改变流体流动状态和流速,在一定环境下还会导致应力腐蚀破裂。安装时的防腐措施主要包括包装、运输、施工、装配时的防腐问题,而在安装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非金属材料质脆、强度低的特点;最后,设备运转时的防腐措施包括正常运转时的防腐管理,异常运转时的早期排除、维修、保养、监控、开车及停车时的防腐管理。
3.2 进行合理的化工设备选材。
化工设备的合理选材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提高设备的抗腐蚀作用。因为,材料在使用环境中的腐蚀,将关系到设备和装置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合理选材十分重要。因此,化工设备的选材就意义非凡,我们在设备的制造时,要同时考虑各类金属材料和各类非金属材料的合理选择,避开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力学性能的极限(如弯曲应力、应变应力的极限值等),材料在介质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最后充分考虑材料加工工艺的性能与经济性能比等。
3.3 运用电化学保护技术
电化学保护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电解原理中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而达到保护金属的作用,主要的技术有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两项技术。
其一、阴极保护是指在金属表面上通入足够的阴极电流,使阳极溶解速度减小,从而防止腐蚀。这种方法又可分为牺牲阳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其二、阳极保护是指在金属表面上通入足够的阳极电流,使金属电位达到并保持在钝化区内,从而防止腐蚀。
3.4 运用涂层保护技术
在各种防腐技术中,涂料防腐蚀技术应用最广泛,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只要涂料品种配套体系选择恰当,涂料防腐仍然是一种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防腐蚀措施。涂层保护技术主要分为三种:金属涂层、塑料涂层以及陶瓷涂层。金属涂层――化学镀镍技术:又称无电解镀镍,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件表面沉积出非晶态Ni-P、Ni-P-B合金镀层的高新表面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耐腐蚀性强,耐腐蚀性能大大优于不锈钢,实验表明镀层在海水、盐碱、H2S等介质中有很好的抗蚀性;陶瓷涂层是一种高含量陶瓷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涂装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用于提高耐磨性和防腐性。对比其他耐磨、防腐技术优势明显,使用方便、易于施工和修复,具有超高附着力、高强度、高致密度,应用范围十分广范。
4 总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化工设备中产生腐蚀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而后剖析了如何利用作用机理进行合理的设备防腐,最后总结了当前主要的防腐技术和方法。然而设备防腐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利用环境(介质)处理,提高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以及加强操作管理以及防腐蚀技术管理都是防腐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敏.化工设备防腐方法浅析[M].化工设备与管道,2002,(03)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是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的比较广泛,成为一门实用的技术。
二、压裂的技术特点
1、快速可钻式桥塞
复合式快速可钻式桥塞是一种用于暂时隔离多层垂直或水平井段的桥塞具有多种芯轴配置:投球式,盲堵式,单向阀式,单向阀+降解球式,该桥塞使用复合材料制作,可以快速容易的磨铣并返排至井口。实心桥塞能完全分隔井筒,完成坐封后不用投球即可进行压裂;空心桥塞是在桥塞中间具有流通通道,完成坐封后,桥塞上下连通,压裂时需要投球以分隔上下层段。空心压裂桥塞的优势是在满足压裂施工的同时可以在桥塞钻磨或是冲砂作业时利用部分地层能量将井内杂物带出井筒,增强上返能力。
2、大型滑溜水压裂技术
该技术的特点是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小粒径、低砂比。主要施工参数为:排量10m3/min以上,每段压裂液量1000一1500m3,每段支撑剂量100一200t,支撑剂以40/70目为主,平均砂比3%一5%。施工步骤为:第一段采用油管或连续油管传输射孔,提出射孔枪;从环空进行第一段压裂;凝胶冲洗井筒;用液体泵送电缆+射孔枪+桥塞工具入井;电引爆座封桥塞,射孔枪与桥塞分离,试压(约过射孔段25m);拖动电缆带射孔枪至射孔段,射孔,拖出电缆;压裂第二层,重复步骤4~7,实现多层分段压裂。
三、页岩气压裂液体系
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储层特点不同,其使用的压裂液也有很大差异。目前所采用的页岩气压裂液有滑溜水、线性胶、交联液和泡沫等,而滑溜水和复合压裂液是目前主要应用的压裂液体系。
1、滑溜水压裂液
主要是针对页岩气藏改造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适用于无水敏、储层天然裂缝较发育、脆性较高的地层。其主要特点为: 适用于天然裂缝性地层; 能提高形成剪切缝和网状缝的概率;降阻稠化剂使用量少、对地层伤害小、支撑剂用量少和成本低( 在相同作业规模下,滑溜水压裂比常规冻胶压裂的成本低。
2、复合压裂液
又称混合压裂液,主要是针对黏土含量高、塑性较强的页岩气储层。复合压裂液的注入既可保证形成一定的缝宽,又保证具有一定的携砂能力。注入复合压裂液的顺序通常为: 前置液滑溜水与冻胶交替注入,支撑剂先为小粒径,后为中粒径,低黏度活性水携砂在冻胶液中发生黏滞指进现象,从而减缓支撑剂沉降,确保裂缝的导流能力。
页岩气压裂液的组成一般包括99.5%的水、少量小颗粒砂子支撑剂和一些化学添加剂( 包括酸、降阻剂、表面活性剂、交联剂、防垢剂、TD 值调节剂、除氧剂、破乳剂、胶凝剂、铁控制剂、防腐剂、黏土稳定剂和抗菌剂等)。压裂液的成分和比例及其与地层的配伍性对压裂效果都很重要。北美地区的经验表明,脆性页岩如 B?LKN77 页岩选用滑溜水作压裂液,相应支撑剂浓度要低; 而塑性页岩宜选择凝胶型压裂液,相应支撑剂浓度要高。随着页岩塑性的增加和地层渗透率的提高,压裂液的选择次序依次为滑溜水、混合压裂液、线性凝胶、泡沫、交联泡沫、交联凝胶等。
四、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
1、IM、R蒸馏技术
MVR(Mechan1ca1VaPorRecompression)是指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该技术是重新利用自己产生的二次蒸汽能量,从而减少对外界能源需求的一项节能技术。MVR蒸馏由蒸发器、换热器、压缩机及离心机等部件构成,主要去除压裂返排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总矿化度。具体工作原理是利用从蒸发器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经过压缩机压缩,压力和温度得到升高,同时热焙增加。然后送到蒸发器的加热室作为加热蒸汽的热源使用,使液体维持沸腾状态,而压缩后的蒸汽将被冷凝成蒸馏水。这样原先要被废弃的蒸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回收了潜热,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MVR蒸馏技术相比传统蒸馏技术,在能源节约上的优势体现在:蒸汽被加热室利用一次后,产生的二次蒸汽中蕴含大部分的低品质能量,经过压缩机收集起来,并在花费很小电能的基础上,将这部分二次蒸汽提高为高品质能量,送回蒸发器作为热源使用,因此可以达到能量循环利用的目的。该公司通过撬装设备首先回收蒸发或浓缩过程中损失的热量,然后再将回收的热量用来为另外的蒸发过程提供燃料,这样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压裂返排液经过处理后,就能得到纯净的蒸馏水,而留下的是少量浓缩的盐溶液,其中包含压裂过程中的所有污染物和残留物。
2、电絮凝技术
电絮凝技术是利用电能的作用,在反应过程中同时具有电凝聚、电气浮和电化学的协同作用,由电源、电絮凝反应器、过滤器等部件构成,主要去除压裂返排液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
具体工作原理是首先在电源的作用下,利用铁板或铝板作为电絮凝反应器的阳极,经过电解后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铁、铝等离子。然后经过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反应生成各种絮凝剂,如轻基络合物、多核轻基络合物以及氢氧化物,使污水中的胶体污染物、悬浮物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最后脱稳后污染物与絮凝剂之间发生互相碰撞,生成肉眼可见的大絮体,从而达到分离。
3、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与活性炭联用的处理技术,由催化反应器、空气气源处理系统、冷却水系统、臭氧发生器等部件组成,主要用来去除压裂返排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细菌。传统的臭氧氧化技术是利用臭氧超强的氧化能力,打断各种难降解有机物的碳链结合键,使其快速氧化,合成为新的化合物。但是传统的臭氧氧化技术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处理过程中,臭氧对污染物的去除表现出选择性,将优先与反应速率快的污染物进行反应而将其去除,从而使反应速率低的污染物不能被去除。但是轻基却可以避免此问题,因此臭氧要与其他氧化技术组成催化氧化体系,其中臭氧与活性炭就是典型的联用技术。该技术采用活性炭表面附载纳米MnOZ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以提高其催化活性。
4、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主要采用添加化学药剂来降低压裂返排液的处理难度,属于工艺流程中的预处理。其中,添加的化学药剂包括絮凝剂、助凝剂及氧化剂。
(一)、絮凝剂
选择不同的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和ALCI进行对比试验,以悬浮物去除率和COD去除率作为衡量标准,分析常温下不同絮凝剂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投加量,同时结合絮凝反应时间、絮体体积和沉降性能等因素综合评价 3 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从而选择最佳的絮凝剂。
(二)、助凝剂
在确定PAC絮凝剂投加浓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助凝剂活化硅酸的投加浓度,分析压裂返排液COD的去除率。
(三)、氧化剂
压裂返排液通常具有异味及色度,感官效果较差,通过加入氧化剂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COD。常用氧化剂包括次氯酸钠、双氧水、二氧化氯及高锰酸钾,综合考虑氧化剂的氧化性能和药剂成本,本次工艺流程试验选取次氯酸钠为氧化剂。
五、结束语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卫秀芬 压裂酸化措施返排液处理技术方法探讨田油田化学,2007
关键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引言
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电力企业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这部分电力企业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并会排放出相当数量的污水。而在其所排放出的污水中,含油污水是非常难以处理的废水。同时,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电力企业数量相当繁多,这就使得这部分污水以及用水的排出量也是十分巨大,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何种方式对这部分含油污水进行良好的处理,则成为了目前我国专家最需要面对的难题。
二、含油污水的特点
(一)含油污水的类型。在电力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污水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生产废物,其中,含油污水则是污染程度较高的污水,其对人们生活以及环境的危害情况也十分广泛。而对于成分以及来源不同的含油污水来说,对其进行处理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含油污水中油所具有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乳化油。乳化油的油滴粒径小于10μm,且其大部分都在0.1μm至2μm之间。通常在水中为乳化状态。
2、分散油。分散油通常都悬浮在水中,且其粒径都在10μm至100μm之间。
3、浮油。浮油通常都会漂浮在水面上,并形成一个薄厚适中的油层,其颗粒都较大,通常都会大于100μm。
4、溶解油。这种油粒的直径要远小于乳化油,通常都会在几纳米之间,其通常都会以份子的形态分散在水分子之间。
(二)表现。对于含油污水来说,其所具有的危害较为广泛:首先,其会对地下水资源以及饮用水的资源造成较大的污染;其次,其对于空间大气来说也会造成污染,并会间接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最后,其对于农作物的生产以及自然景观也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个合格的电力企业而言,保护环境以及周围人群的安全也正是企业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基础,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加强对含油污水的处理力度。
三、电厂生产过程中含油污水处理方式
(一)化学法
1、絮凝法。对于这种方法而言,其通常和气浮法进行联合性的使用,而其通常也是我国目前对于含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这种方法来说,其所使用的絮凝法为聚氯化铝、聚硫酸铁等,且其具有效率高、用量少以及最佳pH值较宽等特点。虽然这种无机的絮凝方式对污水处理的速度较快,但是也会在处理的过程中产生数量较多的污泥。而就在近日,我国又新研发了一种更新的有机高分子凝聚剂,并以乙二胺以及二甲胺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实际应用观察,可以发现其对于含油污水来说也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且能够良好的作为对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的脱色剂。
2、 高级氧化法。对于此种方法而言,其就是将水中具有有机污染的物质防止在超临界水中,并使其能够通过氧化分解为水分子以及二氧化碳等对环境无危害的小分子化合物。而在化学的氧化方式中,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则因为其所具有的高效、快速等特点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部分通过其他方式不能够得到良好去除的污染物也会通过这种形式而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隔油一混凝沉淀一重力分离一粗粒化分离技术。所谓重力分离法,就根据水同油之间所存在密度的不同而对油与水之间进行初步的分离。对于这种含油污水的处理方式来说,能够进行多次的重复利用。而为了能够使我们获得更好的除浮油效率,我们则能够使用三级隔油池。而在处理的过程中,其中的混凝方式也是更好的对污水中胶体颗粒具有的负电性进行利用,从而能够在水中引入具有不同极性的电荷从而使胶体微粒脱稳,并最终形成油水分离的作用。
而粗粒化聚集分离,则是一种使是使含油废水通过一种填有粗粒化材料的装置,其能够将水中的微细油珠逐渐聚结成交大的颗粒,之后再对其进行油水分离的工作。对于这种方法来说,其较为适合应用在对乳化油以及分散油的处理工作中。而对于粗粒化材料而言,其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投资较低等特点。
(三) 沉淀法。此法采用薄层沉淀组件的聚结装置,它是一组缝隙为20―100mm的倾斜安装的薄板或是一组小直径(一般在以50ram以内)的斜管。这种装置克服了聚结过滤器每单位体积的分离表面大的缺点,它的主要优点是当薄板间隙或管径和倾斜角度选择合理时,漂浮的和沉降的微粒能自行排走而不需任何强制清理。这种装置的主要特点还有:体积小,制造简单,可以和任何沉淀设备一起布置,并安装在这些设备中。
(四)除油剂。在对电厂含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除油剂也是一项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对于处理含油污水中的除油剂来说,其则是通过特殊工艺进行处理以及加工所形成的、一种能够根据电厂实际性能需求以及工艺要求所制备的除油剂,比如对于废水的乳化程度以及温度等等进行处理。其除污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废水表面同除油剂间所具有的更强的亲和力以及其同水分子之间具有的排斥力,从而能够对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以及除油,进而一次来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所以,在对电厂含油污水实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就应当能够根据含油污水的不同乳化程度以及温度等来选择更为适合的除油剂。而当除油剂失去效果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焚烧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在去油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目前电力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含油污水已经成为了目前非常严重的一项排放物,需要我们能够对其引起充分的重视。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而在实际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也应当能够良好的联系实际,从而选择更为适合的方法做好含油污水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余菲.陈圆 火力发电厂节水措施与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清洗世界2013(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媒体教学;高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12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一词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然而,在多媒体应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矛盾。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不用多媒体的课堂是否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媒体真的不能再用?新课程改革的标志难道就是多媒体的使用?
新课程绝不等同于多媒体的使用,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不一定实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一定实现不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目标体系,必须大力提倡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多媒体的使用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及其优点
多媒体是从英文单词Multimedia翻译过来的,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指两种媒体,音频和视频,或者用现在的术语叫音响和电视。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它的普及利用更是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何况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方面又有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等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一,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大量文字和图形、动听的声音、精彩的动画等视听信息,课堂容量相对较大,直观、节省板书或画图时间。面对动画图片视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
第二,它可以将一些学生难以想象而且教师又无法拿出实物的抽象的内容作详细而深刻的讲解展示,使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在选修4绪言的教学中,用氢气和碘单质反应过程的模拟来展示如何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第三,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好些危险的、难以实现的或耗时太长的实验。比如氯气的制备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风险大耗时长,笔者了解到,这个实验几乎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教师所省略不做,但这个实验又是高中化学气体制备的第一实验,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又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与方式。
二、传统媒体教学及其优点
传统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在教师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为更丰富的传递信息而采用的一些简单的媒体材料:黑板、模型、实物、小型展览等,而进行教学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简单、方便;易被接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价格便宜,对外在的环境要求低;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资源非常丰富。例如,选修3中金属晶体结构的教学。如果我们利用教学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拼图了解晶体中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那么他们将对金属晶体的结构有深刻的了解,而不是单纯停留在想象的阶段。
再比如板书的重要性。多媒体的展示速度过快,学生来不急记录和思考。特别是对于理科的教学,板书就显得尤其重要。分析题目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边讲边板书,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要比电脑播放的过程深刻得多。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地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它的可参与性和成就感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难以具备的。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灵感,培养实验能力。如果以课件代替过多的化学实验,即使再逼真也毕竟是虚拟的,更何况理论往往与实践有一定的差异,课件制作又往往是理想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件的声色俱佳和吸引学生的兴趣忽略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导致所要揭示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不可迷信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上以化学实验、黑板等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传统媒体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二者要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教学如何才能完美结合
如何才能使二者完美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呢?这就是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选择已有的教学方法,后者是指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
传统媒体的教学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学系统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在复习课的时候,虽然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如果播放的速度过快,学生就不能把要点记下来。因此,必要的板书(传统媒体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信息形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危险的实验或者抽象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使多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设法使二者完美结合,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景德镇成为制瓷巨镇已有千年历史,虽经历了大起大落,“瓷都”名号不争而得。制瓷条件绝佳,独具优势的高岭土是使景德镇成为“瓷都”的一大原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昌江中下游,在景德镇附近有东河、南河与西河三条支流。东河源于浮梁东乡的东源山,流经出产瓷原料和燃料的瑶里、界首、高砂、王港、鹅湖等地,于浮梁旧城进入昌江。南河发源于婺源西南山中,流经盛产瓷土原料和燃料的浮梁南乡之程村、东流、湘河、湖田等地。西河发源于安徽至德县,经浮梁北乡的祁门、港口、大洲、三龙等瓷料和燃料产地。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所以,景德镇窑火千年不息,人们把制瓷技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至今,使得陶瓷彩绘艺术变得丰富多彩。
陶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丰富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陶瓷的发展离不开“釉”,而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综合彩绘的五彩、斗彩。
在陶瓷彩绘艺术的密林中,主要分为釉上与釉下这两类。釉上彩,就是指先在素坯上上一层色釉进行烧制(一般施上玻璃白),再在上面进行彩绘,二次入窑进行烧制;釉下彩的不同之处就是直接在素坯上进行色釉绘制,再罩以透明色釉一次性高温烧制而成。釉上彩包含了新彩瓷、粉彩瓷、五彩瓷、珐琅彩、色地描金瓷等等种类的艺术瓷。釉下彩也包含着极具代表性的青花、釉里红、颜色釉等艺术瓷类。当然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艺术瓷,比如青花斗彩。釉上彩具有色彩鲜明、技法多样、适合陶艺家们的各种创作,所以一般作为装饰瓷以及艺术瓷出现,釉上彩可以说是从金代萌芽,金代定窑的釉上红彩和磁州窑系统的釉上加彩,就是釉上彩的原始阶段,为后期景德镇五彩瓷器的推出起到了启迪作用。本文将主要谈谈釉上彩的种类以及特点。
首先我们来说说五彩瓷吧。五彩瓷最早产生于宋代晚期,五彩有着诸多的分类,例如描金汝窑五彩、印花汝窑五彩、贴花汝窑五彩、汝窑刻花、划花五彩,汝窑素五彩等。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的温度二次烧制而成。五彩瓷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品,尤其在明代,景德镇五彩瓷器发展趋势走高,这离不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因素,在当时全国几大著名的瓷窑,均出现衰落的趋势,尽管还有不少地区在生产各类陶瓷,但无论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数量以及产品的多样化方面,均无法和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上彩绘瓷媲美。明代中期的时候,景德镇生产的陶瓷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市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景德镇五彩瓷在明代走向流行。如明洪武时期的《五彩束莲纹玉壶春瓶》,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印迹。造型上缺少明代中期的隽永秀美而显得比较粗犷,在尺度、比例上一些细节处不够严谨,装饰上还留有元代的多层装饰的遗韵,莲纹画粗放活泼,但从整体看已和元代造型有很大的区别。成化时的五彩,已相当成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彩莲池禽戏纹盘》了。这件作品被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该作品在画面中使用了不少黄彩,主要图案以黄彩打底,上面再加以红色渲染,使色彩更显浓艳厚实,这是这件作品的主要特点。博物院所藏的黄地绿彩器《娇黄地堆花绿彩赶珠龙高足碗》,侈口窄唇、深碗壁、高圈足。碗外壁堆饰双龙戏珠,间饰云纹。内壁光洁无饰,薄胎黄釉,花纹以绿彩填饰,这是明弘治时期五彩瓷的普遍风格。明正德时烧造的彩瓷,其造型、装饰除继承前代传统外,还在创新中确立了正德朝独特的风格。
再说说釉上彩中声名远扬的粉彩瓷。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一经创烧,便成为皇家新宠,地位一度超越青花瓷。粉彩色泽柔和温润,采取国画中点染和套色的技法,使得不论画什么题材的作品,画面都是层次分明,色泽优雅。粉彩瓷的柔和颜色来自于一个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拿笔洗开,这个砷会发生乳蚀,使得颜色变淡,变粉。到了雍正年间,粉彩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慢慢成熟,一下子成为皇宫贵族的喜好。雍正时期的粉彩瓷不论是在胎质上、色彩用料上还是画功上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用色大胆细腻,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到乾隆朝,粉彩瓷独占鳌头,一跃成为与青花瓷并肩的名瓷。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而到了民国时期,产出的粉彩瓷大多是仿雍正以及乾隆的款,学皮而不至骨,光在颜料和技法上下功夫,忽略了胎体的重要性。因而有人说,民国的仿古瓷像是“在死尸上画画”,没有生气和活力。
说到这里,其实就有很多人问粉彩和五彩的区别,其实很好区别。一是技法不同,五彩瓷的画法大致是单线平涂,而粉彩是没骨画法,空间感稍强,有层次变化。二是颜料用法的不同,粉彩创新了几种颜料,胭脂红、羌红、洋绿、洋黄、洋白等。而和粉彩相比,五彩瓷颜色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很少有层次感。第三就是给人的感觉差异。粉彩的色彩柔和、丰富,画法生动细腻,画工往往比较精致。五彩瓷的色彩比较硬朗,颜色不丰富,在大红大绿、单调近似与刻板的模式中却有着中华古典的美。
接下来,我们简单说说珐琅彩。珐琅彩是粉彩瓷的前身,其颜料是根据外国油画技法清三代新配置的特殊材料,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珐琅彩属于皇家御用的瓷种,在用料和画功上其他瓷种是无法和珐琅彩相提并论的,画珐琅彩的工匠都是指定的顶尖画匠,烧制时极其费时费力,所以这些作品可以说代表着当时艺术品的最高水平。康熙的珐琅彩色浓庄重,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雍正珐琅彩清淡素雅,写生居多,在珐琅彩瓷器上以“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皴、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乾隆时期珐琅彩雍容华贵,这时期的珐琅彩制作工艺之细致令人咋舌,但是由于太过复杂,自乾隆之后就鲜有出现了。
在当代,釉上彩中出现最频繁的就是新彩了。新彩由于颜料最开始来源于西洋,因此又曾被称作为“洋彩”,从欧洲进口的这种色料因为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在窑中的高温气氛下,会产生物理、化学的一系列反应,出产瓷器颜色与使用的颜料颜色基本一样,因此大受追捧。最早这种颜料从光绪时期传入我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传统绘画的画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新彩瓷”。也是由于这种画法的兴起,使得“瓷上肖像画”进入大众视线。
陶瓷彩绘的品种多样,并各具特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值得大家好好了解与研究。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马克思思想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目前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基本一致.本文从马克思循环经济三大核心思想入手,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所面临的问题,以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阶段下可采取的对策,旨在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的完善提供指导.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60-03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马克思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根本上解释了自然的含义、保护自然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自然,为环境保护、经济循环发展奠定了完善的理论基础.正因为于此,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马克思的循环经济理论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十分必要,这将对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的完善提供极大的帮助.
1 马克思循环经济三大核心思想
马克思通过观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后提出,对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进行适当地节约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活动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施再利用,而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排泄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可达到废弃物资源化的目的.
1.1 思想之一:减量化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的内涵.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论述生产资料节约控制时体现了减量化的原则.在减量化原则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态;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因此,马克思认为机器的改良受到科技的极大影响,并未改良机器带来极大的帮助,工艺越先进,排泄物越低,原材料和辅料也越会得到更大的利用.
1.2 思想之二:再利用
将废弃物直接作为产品或经过修缮、翻新、再创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原料重新使用是再利用原则的表现.马克思阐述了再利用的内涵,并且区分了再利用和减量化的特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强调要把“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马克思在著作里面涉及的循环经济的再利用思想基本与其提到的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原则基本相同.
1.3 思想之三:资源化
资源化和再利用是有所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经过处理后的废弃物将转换身份,成为原材料,而后者却是用另一个角度去考量废弃物,将其作为产品使用,从而避免浪费.资源化的原则在马克思著作中也作了许多说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能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来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其所表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资源化的思想.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现实
我国作为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发展方式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环境中的各种压力.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国际压力包括制度压力、生态压力以及消费压力.
2.1 制度压力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建立,然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待完善.对照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体制运作机制的要求来看,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与之不符合的地方,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在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甚至各部门之间还是存在互相封锁、割离的情况,同时市场运作的规则还不够健全,还有许多法律法规有待补充和完善,现存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在实际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情况.
这些都是是市场体系的不够完善的一个方面.另外,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还未得到完全确立.同时,由于当前政府在职能定位方面不准确,导致缺位、越位的现象,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机构重叠臃肿等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极度不相适应问题.最后,在对外经济方面,我国目前的对外经济管理体制与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2.2 生态压力
我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的不相上下,而人口总量却是其数倍之多,要想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意味着我国要在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用五十年的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发展,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所以说我国特殊的国情要求必须重新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成,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从依靠增加投入扩大生产的高能耗、环境代价大、竞争力弱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的新模式转变.
2.3 消费压力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倾斜性消费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过于注重物质消费而轻视精神消费.虽然我国目前以闲暇和文化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我国精神消费在整个消费体系中所占比例仍然不高,在消费形式上,精神消费的形式过于单调,大部分人明显倾向娱乐性消费,忽略发展性消费,喜爱寻求感官刺激,轻视精神进步,从而造成通俗娱乐场所人满为患而高雅文化备受冷落的现象.总之,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消费压力.
3 我国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3.1 公众认同度较低
目前,在我国针对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的活动中,产生了两大公众面临的矛盾:一个是公众的环保意识与参与环保的行动力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公众在依赖政府时,政府的环保工作力度却是相对薄弱.这就直接让公众在对待具体环保事件上的环保意识产生非常大的差异性.家庭里,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是显得比较高的,在用水用电的节约、垃圾的分类、绿化带及其它植被的爱护都有明显的表现.但这些公众性的高环保意识的环保行为的范围过于狭窄,在社会参与方面就显得很力不从心.
另外,公众反映问题对象大多局限于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基本不会投诉给有关政府部门受理,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12369也少有人知,这对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及环保行动过程中依赖对象建立帮助不大.
3.2 技术支持还显薄弱
由于我国在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方面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循环经济在技术上过于薄弱.根据十一五期间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环境方面的支出比例第一次超出了GDP,但仅仅为1%-2%.尽管后期其比例有所增加,但涨幅均较小,这就造成我国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长期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发达国家在环境投资方面积累的经验,其投资额不能少于当年本国GDP的1.5%-2.5%,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遏制环境的恶化,改善整体环境状况.可是我国的评估机制在循环经济方面显得效果不足,科技创新的投入也十分有限,这直接削弱了原本有限的资金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同时,新的科技项目的奖励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让科技创新的后劲一直萎靡.
因此,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以及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出发,为循环经济选择一套适用的技术,并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循环经济模式势在必行.
3.3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综合环境基本法在层面上还没有对循环经济有关立法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仅仅将循环经济的有关规定作一些附带说明,并没有提升循环经济的立法在环境立法中的比重,在整个国家立法系统中更显颓势.
当前全面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立法,也缺乏系统性,直接导致实际操作中循环经济发展行为难以得到充分认可.上述问题也较多地反映在我国现有的众多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这也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4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4.1 增加公众参与率,提升公众意识
人在经济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存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无疑具有决定性.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往往受到活动主体的思想认识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公众良好的环保意识、积极的参与行为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使循环经济的公众参与得以实现,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人对自然的认识.
马克思提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把自身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经济活动中才能明确地考虑自身行为对自然的影响.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进行宣传教育、开展公众性的活动,并提升活动氛围,提高公众热情均可加强公众参与意识.当然,公众参与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公众参与实现的一大前提;最后,提倡绿色消费,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带入公众生活也是提升公众参与度的一大措施.
4.2 提高对科技的重视
“科学是第一发展力”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思想.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要以充分的技术条件为前提,也要以物质的循环利用为核心,因此,重视科技的作用是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启示.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在资源和环境现状上,针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应加大重视力度,并对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予以扶持奖励.
4.3 政府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
经济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其中一种.生态性是其主要特点,但和其他经济发展方式一样,它最终也以获得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具有逐利性的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竞争力也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常会产生冲突,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的自发性特点,容易引导发展过程向经济利益方面倾斜.
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必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保持一致.第一,应建立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弥补当前市场的不足;第二,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经济的发展;第三,应灵活运用多种经济发展途径为发展和引导循环经济提供充分、有效的环境;最后,应建立和完善综合、全面的环境政绩考核体系,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5 结束语
我国目前处在尤为关键的发展时期,不仅要保持经济快速平稳的增长趋势,又要兼顾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换言之,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必然要选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得以产生,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有许多的相同之处,因此,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依托于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将非常重要,必须加以重视,并灵活运用.
——————————
参考文献:
〔1〕姜国凡.马克思生态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建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3〕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刘旌.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