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时间:2023-06-25 16:2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育人娱乐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制作等方面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对于传统性音乐课而言,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学生拓展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约束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进程。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经过课程改革之后,音乐课堂上实施互动设计措施已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以此为研究方向,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展开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现状分析

由于新课标的影响,传统性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听、唱、弹奏等等,不过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误区,对素质的重视度过度,从而使基础教学不够扎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强调重点。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时,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乐理知识及基础性技能,教师应在明确并运用新课标理念时,确保教学重点的精准性,促使音乐课堂有产生针对性的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语自有其道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一种现状就是学生不具备计划性的互动学习,课堂活动的展开时往往存在一定的混乱性,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时常提出部分缺乏营养的问题,在浪费课堂时间的基础上,无法对教学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从本质上来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不是简单的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应该是设计一些具备联系性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针对性的设计成效性较高的问题。此外,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全方位掌控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实现全面性、个性化发展。

二、互动化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1、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应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应有的尊重,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掌握音乐课堂的主动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是构建互动音乐课堂的必备条件。为了全面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质量,应确保教师的教材及教具准备十分充分,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课堂师生互动性的影响因素,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十分渴求老师对自身的关注,所以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其教学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尽量融合多媒体或乐器等等,促使音乐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新鲜感,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及激情,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贯彻师生互动教学里面,譬如设置师生、学生之间的歌曲对唱,运用科学化软件对学生或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估等,都是强化课堂互动性的重要方式。

2、构建优良音乐课堂教学学习气氛

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课堂是其中最主要的场所,所以,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尽可能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与放松的状态实施课堂学生,该种方式才能够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与完成课堂任务时,获取最优良的成果。此外,音乐课堂中影响师生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维持或确保教学课堂气氛的融洽。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人具备良好的情绪时,其思维方式及能力相较平常好,并且这时的记忆能力也非常优秀,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音乐课上所运用的互动措施获得最好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尽可能构建优良的课堂学习气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子啊音乐课上真正放松,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注意力等特性缺乏,促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无法将注意力持久性的放在课堂上,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不够理想。以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嘀哩嘀哩》为例,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将歌曲放给学生们听,在听过之后,老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人能告诉老师春天派来的天使是谁啊?”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奖励或表扬,这样不但提升整体课堂气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方式通过多媒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经由提问抓住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活动时,应将小学生自身特性及发展现状作为课堂设计的先决条件,当教学课堂真正变得开心、和谐、轻松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放松自我,身心舒畅,真正解放自我,融入到课堂中,随后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课堂才能说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力。

3、开展课堂讨论

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互动设计,其中所谓的“设计”并不仅仅指的时师生间的互动,同时还包含学生自身之间的互动,过去音乐课展开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经口述或黑板展开的,但这样传统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了,小学音乐教师应全力创新,对传统性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甚至直接,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运行时先构建几个合作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天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讨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及教学活动之中。经由这种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尽可能提升最终教学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在音乐乐理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讨论、思考、辩论、总结等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的音乐教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互动是促使师生关系优良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运用互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性与发展特色,不断创新、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了解音乐所散发的魅力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童琳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锦江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尝试[J].中国培训.2015(18):89.

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34-01

当下如何把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群体不断热议的话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的理念是:音乐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最终达到的目标应该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和技能上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上,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是针对怎样把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重点突出

音乐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整堂音乐课的核心,教学重点必须突出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会罗列很多内容,短短的40分钟,因为内容多,往往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过程混乱,学生不能掌握本节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而且,如果一味的罗列很多教学内容,学生的思路也会很混乱,这样也就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板,教师也会觉得很累。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保证重点内容讲授的时间,其次是要以一种艺术性比较强的语言来简洁、明了地讲解。所以要想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重点突出”,即先把握课堂的核心和主线。能做到这点,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而且也是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和展开学生音乐想象翅膀的钥匙。语言的作用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这门学科的美。

音乐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切温和,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温馨;教师的肢体语言优美、和谐,学生便能从中获得启发。我觉得好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组织性,并且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协调性。所以,想把握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达。

三、准确的示范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经常需要教师亲自做示范,教师的准确示范往往比教师用语言来描述省时省力的多,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例如:声乐、钢琴、舞蹈、朗诵、形体、话剧等等,需要音乐教师掌握相当全面的才能。所以,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让自己不断提高、全面、丰富。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用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或演奏来代替视频或音响资料,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前提是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能驾驭课堂示范的需求。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好的示范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中之重的一点。

四、教学环节层次化,教学方式新颖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到课堂上,就必须设定好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地创新。比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学生在还没有养成静静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时,往往会觉得欣赏课枯燥乏味。如果所有的乐曲欣赏都是一种套路,学生大概在上一两次课时还会有些兴趣,之后就会渐渐失去新鲜感,使得欣赏课越上越枯燥乏味。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自我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创新出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搬教案或教学视频,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吸取别人教学中的精华,不断改进,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另外,“学生是主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贯穿课堂的始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形成对音乐知识真正的理解。比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如模唱乐曲主题片段,用肢体为音乐打节奏,或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等等;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旋律、节奏或歌词的规律,自己来划分乐句等等。当然,在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后,教师要给予评价或总结,深入讲解怎样来划分乐句或怎样找出规律,是根据谱面上的特征还是歌词文学上的特征,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准确的了解。

综上所述,我认为,音乐教师必须注意从教学重点、教学语言、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在音乐认知、技能、审美和情感上获得协调发展和提高,最终有效达成音乐课程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毕业论文 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数的百分之710。而小学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音乐课对培养人才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和设备几方面的创新和改革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 音乐 课堂教育 改革 创新

Summary : Mu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mprove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moral quality , aesthetic quality. Our country is the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account for 70% of national numbers of people. And the primary school music is the found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how first-class music lesson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is significant in training talents then. This text explore on classroom content of courses , teaching form ,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everal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 primary school of music education, thus raise the quality of music teaching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Keyword: Countryside Music classroom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on

第4篇

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因子时,教师要注意深挖音乐教材内涵,整合音乐教学课程资源,重视民族音乐鉴赏,为学生创设音乐文化教育环境,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塑造音乐课堂文化品格。文化渗透音乐教学符合学科特征,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展开多重调查,以丰富多样文化教育因素,为学生打开认知音乐世界的窗口,从不同文化背景渗透中获取成长力量。

一、深挖文化因子,创建音乐文化教学环境

挖掘音乐作品内涵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认知基础,从学生生活认知角度展开,其契合度会更高一些。

如学习《溜溜山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给出具体提示:这是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溜溜山歌》,歌曲演唱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认真听歌曲演唱,并自发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安徽小朋友唱山歌很有特点,语气很灵动很活泼,表现了歌曲中人物个性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歌曲,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大增。为理清山歌的文化内涵,教师组织学生从文化角度对歌曲进行讨论:什么是山歌?山歌有什么特点?学生探究意识强烈,很快就给出自己的理解:山歌就是在山野上唱的歌曲,一般是山民打草、放牧、采药时演唱。山歌在山野中演唱,大多歌唱劳动的快乐,歌曲嘹亮灵动,富于变化,体现山民丰富情感世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歌曲,并通过模仿演唱展开讨论,对山歌等概念进行解读,从文化角度展开探索,帮助学生快速走进歌曲核心。

二、整合音乐资源,接轨学生生活文化认知

在音乐教W中,我们不仅要接触大量民族音乐作品,还要对域外音乐展开深度探索,这些域外音乐作品包含丰富文化要素。西方音乐享誉世界,西方乐器深受人们推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展开文化渗透,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学习认知。为提升音乐教学品质,教师要注意整合多种文化要素,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为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文化信息搜索,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获得更多文化教育机会。

在学习《小朋友的家》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大家对迪尼斯乐园都非常熟悉,你能够列举典型形象进行重点描绘吗?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片段,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有学生说:我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是米老鼠,这个形象个性十足,智慧、灵动、善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咱们要到欢乐谷去,去聆听那些动听的歌声,并将果实送给他们。教师范唱,学生展开律动。有的学生扮演卡通形象展示动作,课堂场面被推向。教师深入启发:迪尼斯乐园有很多卡通人物,咱们能不能为他们做一首歌曲呢?学生听说要独立创作歌曲,都显得兴奋而紧张。课堂展示时,学生创作的歌曲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发动学生对迪尼斯乐园卡通人物展开欣赏学习,正是接轨了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学生对这些卡通人物非常熟悉,对其进行形象展示,无疑是文化渗透,学生感知会呈现立体性。

三、重视民族音乐,塑造音乐课堂文化品格

民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民歌民谣,对学生有一定诱惑力,而且文化元素集中,为音乐教学提供重要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发动学生搜集熟悉的民族音乐作品,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鉴赏活动。民族传统音乐是我们文化瑰宝,以此作为音乐教学重要切入点,对全面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多给学生示范展示,发动学生展开演绎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形成文化渗透教学特色课堂。

民族音乐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其民族文化色彩特别浓重,教育契机也十分丰富。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学习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然后给出思考问题:我国内蒙古牧民生活有什么特点?不妨用具体造型进行展示。学生自发展开讨论学习。有的学生说:蒙古族牧民大多喜欢唱歌、摔跤、赛马、射箭,特别是骑马射箭的技艺相当高超,我曾到过内蒙古,并亲自体验了牧民的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展示骑马射箭的动作,学生模仿操作,学得是惟妙惟肖。教师亲自演唱歌曲,学生随歌曲节奏展开律动。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典型造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师从文化角度展开教学切入,其学习行为顺利实施,收到良好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人民路小学)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146-02

一、为人师者,利用教材,优化教学

新课改告诉我们,老师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这是两个互不干扰却又互相联系的主体。老师是为了教,学生为了学,这两个主体如果互相干扰是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授人以渔的快乐。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音乐教师,在开学的时期一定要通读教材,把可以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论课题先后,不管哪种版本教材,甚至有时我会加入一点流行音乐。在我们的教材中配套的音乐素材具有局限性,地方色彩太浓。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很难接受,兴趣不太浓。于是我会让学生按歌曲节奏念熟歌词,让学生自己找首合适的童谣套用进去,进行无意识的二度创作。这样一下子学生就把自己学过的歌曲套进去,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我会要求学生学好唱歌以后,要求他们自己根据歌词编排来进行表演。

二、发挥教师艺术魅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领悟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之外,还必须在仪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问题上细心处理。一句话,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的影响固然重要,而启发、诱导学生的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怎样启发和诱导学生呢?采用表扬鼓励的手段激发、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也就是说,对那些热爱音乐、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师生共同创造音乐带给他的乐趣就是最好的表扬与鼓励,那种口头的赞许价值不大。可是,对那些学习音乐兴趣一般或学习音乐兴趣不大的学生来说,适用表扬鼓励的手段是有积极作用的。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已与音乐融为一体,在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音乐作品的美的同时,也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中师生表现出来的有意识的活动形式。师生课堂行为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体现出反映于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形式。而师生课堂行为的转变指的是师生共同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改变,建立和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师生课堂行为的准备,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产生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纵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了丰富与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技术,是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客观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通过提拱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

总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糅合,最终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感知,收获锐利的节奏感。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 G623.71

有效性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于一项教学实验而闻名于世的教学理论, 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经过若干时间段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因此,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其重点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学习体会。音乐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 需要引起我国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 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想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因此, 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而非单纯地完成教材任务。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 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

1.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一, 较少具有本科或音乐专业的相关文凭。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很可能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1.3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模式化。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范唱是让学生接受一首歌的敲门砖,如果教师范唱得生动好听,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

2.2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教师不仅能够严肃正确地看待教育事业, 还能够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

2.3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将音乐课设计成一场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活跃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音乐做好铺垫。

2.4培养审美趣味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的,其中包含了生理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有的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诙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从而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建一个欢乐的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能享受音乐课堂,爱上音乐课堂。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情怀等多个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21世纪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加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音乐的教学也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而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在新环境的影响下,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判断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不是依据老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以学生是否有所进步和发展作为标准。缺乏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只能陷入“老师教得幸苦,学生学得辛苦”的困境。所以,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小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的高尚情感。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提升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简单的解说方式来进行教学,那么就难以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独特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通过倾听、观看、感受等多种途径,来进行音乐的学习。当学生们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去了解一个特定的对象,就会产生一种新奇的、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所以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创立新颖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习《小树快长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动态地表现小树年复一年,经历春夏秋冬,慢慢长大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也体会到树木成长的不易,达到教育学生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目的;在学习歌曲《我怎样长大》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趣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通过这种分享式的教学来加强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多媒体教学和生活情景代入教学的情景设定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进行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可以是游戏、舞蹈,也可以是手工艺展示,或者是情景剧等等。比如说可以开展《老鹰捉小鸡》的音乐专题游戏,在音乐的律动中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学习《放牦牛的小卓玛》时,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在歌唱时配合藏族舞蹈的伴舞,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藏族人民的豪迈;在《老师就像我妈妈》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卡片,来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在学习到《铃声》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排一出表现自己校园生活的情景剧。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每个学生的对歌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种集体活动在提升小学生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加深了解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正确地加以引导,促进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指教师脱离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安排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学习技能、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特长,来自主决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老师要全程进行指导,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探索、思考、决策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歌曲《走进》时,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了解的历史发展、物产资源、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在此之后,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这个时候学生们就更能体会到的辽阔美丽,感受人民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学习,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只有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形式,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阶段。一开始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新颖的教学情景和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享受音乐,深入理解音乐中蕴含的真谛,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爱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04).

[2]李春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J].新教育时代,2015,(02).

第8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音乐课堂往往存在着对音乐课重视度较低或者课堂缺乏趣味性等弊端。所以,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了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被大量运用于各种学科的课堂中,音乐课堂也不例外。情境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带入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感,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歌的热情和唱歌的感情。

二、建立趣味课堂

小学的音乐教学应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激情,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心情。以“影视回声”这一单元为例,由于所学歌曲大多耳熟能详,学生或多或少都已熟悉旋律,所以,歌曲的教学可以不作为重点。在上课前,老师先要消除部分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摆脱拘束,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基础。接下来老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影视剧的剧照展示给学生,在多媒体放映机上随机选择,将班上学生进行分组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小组对老师选择的影视剧进行角色扮演,其中必须穿插影视剧的歌曲,最后进行小组评比,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嘉奖。

三、增强课堂知识性

歌曲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低,学生将歌曲学会后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以,老师若想要保证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就要给音乐课堂增加一些挑战性。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后都通过提问音乐小知识的方式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累积积分原则给予表现优异者以表扬或者小奖励。这样解决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背景,可谓效果颇丰。

高效的音乐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老师应极为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多变的学生需求。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完成得真正出色。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精彩课堂;趣味教学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展开趣味教学,有助于最大化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发展;有助于活化课堂教学等。那么,音乐教师应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构建有效、精彩的小学音乐课堂呢?

一、情境渲染,引发学生童趣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单调的教唱、灌输乐理知识的模式,而是从导入环节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生本来年龄较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音乐教师要结合这个特点和教材内容,以情境渲染,引发童趣,激发学习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小朋友的家》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作为渲染,将学生的童趣引发出来。首先,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功能播放《米老鼠进行曲》,并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师。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家,米老鼠也一样。大家快来猜一猜米老鼠的家在哪呢?看多迪斯尼动画的学生很快高呼“迪斯尼乐园”。“真聪明”。此时,音乐教师利用PPT呈现一组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童趣。学生被迪斯尼乐园的图片吸引住了,各个睁大眼睛观看图片。师趁机引导:同学们,迪斯尼乐园中有那么多的卡通人物,如果没有歌声陪伴,它们也会很孤独哦。大家想不想学习一首歌曲,然后为这些卡通人物歌唱呢?学生齐欢呼“想”。这样一来,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遵循孩子特点,利用一定的手段,引发童趣,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丰富形式,打造趣味课堂

趣味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果仅以单一的模式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小学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事物的刺激,才能维持住其对某一学科的关注。因此,音乐教师要丰富趣味教学形式,以打造趣味横生的课堂。

(一)故事教学,营造和谐氛围

动听的故事往往能瞬间吸引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单纯的故事内容不足以吸引其参与课堂。因此,音乐教师还要结合故事内容,融入情感,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教师以故事教学,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述抗日游击队的故事,并以屏幕做背景,呈现游击队的经典图片。在教师的讲述下,学生被一个个游击队勇敢抗日的故事所感动,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其次,播放歌曲《游击队歌》(第一遍播放),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抒发的感情。等歌曲播放完毕后,出示问题:歌曲中游击队员的形象,生活与战斗条件,精神状态都是怎么样的呢?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判断歌曲的节奏、曲调和风格。从以上案例中可知,利用故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过渡到新歌的学习。

(二)活用教具,构建精彩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具的使用也是较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活用教具,以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图片,然后再灵活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音乐《我爱我的家乡》这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这一歌曲后,教师布置了一个动手任务: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你的家乡。这样一来,音乐教师有效将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教学变得趣味盎然。等学生绘画完毕后,音乐教师点名让学生上台展示作品,然后再让下面的学生用歌曲表达作品(即看到这幅作品,你想用哪一首歌曲表达)。这样的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格外精彩,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是真正的“热闹”。在这个案例中,音乐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然后再以作品作为教具,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活泼、精彩。

三、融入角色,巩固课堂教学

让学生融入角色,在角色中将歌曲演绎出来也是趣味教学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音乐《游击队歌》这一课时,等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融入角色,演唱歌曲。具体要求是:学生一边唱《游击队歌》,一边加上动作,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并将歌曲中的情绪、声音、力度最大化表现出来。又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彼得与狼》这一交响童话时,教师也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趣味活动,巩固学生的认知。学生同音乐,自主选择角色,如彼得、狼、小鸭、小鸟等,随着音乐的旋律,将童话演绎出来。

第10篇

互动式 音乐教学 病理 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推行,自主、合作、互动、对话等日益成为教育教学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话语。一时间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由以往的“师授生听”变成了“对话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课堂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学习形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很快引起了音乐教学工作者的兴趣和追捧。但通过对一些案例及调研结果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便浮露出来。

一、互动式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合作学习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往往有着徒具其表之嫌。

1.分组随意性强,学生参与不均

合作学习主旨是人与人之间为着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积极参与。但这往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理搭配,科学分组。但现实课堂上,小组分配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组内有些同学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而有的同学却闷声不响,置之度外。这就造成了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协作”之实。

2.合作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长期以来,人们尤其是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时间,或者说,教师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惯性。尽管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尽管对话型音乐教学需要合作学习,但惯性的力量总在无形中发挥作用,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得不到保证。

3.教师未积极参与其中

在现实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布置完任务就如释重负,把问题交给学生,傍若无事地置之一旁,以便更全面地发掘学生的能动性。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老师在合作教学中虽不起主要作用,但应适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如若不然,合作学习就会陷于盲目、混乱状态。

综合上述病例分析,要使互动式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科学合理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组学生在性别、个性、兴趣、特长、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力争不让任何学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分配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

第二,给予充裕的合作时间。国内有位学者曾这样说过:“21世纪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要加强分组教学”。而且,他还认为这种教学必须占整堂课2/3以上的时间。当然,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但给予合作学习以充裕的时间,将是其走向实效的重要保障。

第三,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刻意追求“生成”而迷失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敏锐地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节外生枝”,顺势引导学生积极地探讨,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的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涌现,这时,课堂也会随之变得富于生机和活力。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现实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被一些细枝末节或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所误导,从而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于使教学走向岔路,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教学案例:《嘀哩嘀哩》的教学片断

一位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唱完《嘀哩嘀哩》这首歌,许多学生对于歌曲的一些节奏型还没有完全掌握,老师就马上来个“春天”歌词创编比赛,成语竞赛、诗歌朗诵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创编出很多歌词,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校园里操场上,看见红的花呀,看见高高的树呀,还有那活蹦乱跳的小朋友……”成语有“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光灿烂……”诗歌有《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春望》……学生在热闹的文学语言环境中结束了本堂课。

由于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大小缺乏正确判断和恰当的引导,使这堂音乐课悄无声息地变成了语文课。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采取了鼓励学生创编歌词、成语竞赛、诗歌朗诵赛等活动,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于“生成性”的东西要见好就收,切不可漫无边际的肆意扩散,否则,就会让“正事”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的追逐中悄然淡化。

三、结语

要防止和避免诸如此类的教学现象发生,互动式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就应该做到:第一,既要承认和重视生成性资源,又要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课堂中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第二,面对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信息,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筛选,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对那些价值不大的或偏离目标的生成性资源能果断拦截,恰当引导。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王国芗.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7).

[5]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6]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7]周琦.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1).

第11篇

(一)图文结合的教学

聆听乐曲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知。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薄弱,要使他们能轻度理解音乐,感到共鸣,要以他们的思考角度为依据,通过动画、故事、短剧、小品等形式去启发他们,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来帮助他们感知。我们可以用颜色、线条、文字、动作等将音乐直接表现出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音乐为背景,编排音乐短剧;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讲述的内容等,组织大家进行评比,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尽最大的努力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趣味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使用乐器教学

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是,教育必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创造性,发展潜能,以及发展个人,要让他们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将乐器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是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充分表现。由于乐器的鲜明技巧性、情感性和艺术性,能够让学生对乐器感到极大的兴趣。本来,小孩对乐器有新奇感,他们愿意使用乐器来学习音乐,这样可以极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生物上讲,演奏乐器时,人们情绪将受到影响,调节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增强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身体各方面的良性生长。乐器本身能直接的演奏音乐,使听众欣赏;在枯燥的讲解下,加入乐器的伴奏,课堂的氛围将改善很多。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乐器,既满足教育大纲中对创造性教学的要求,又能迎合孩子们演奏乐器、学习音乐的求知欲。

(三)竞赛教学

小学生的竞赛意识是很强的,这一点在他们平常的游戏中很容易发现。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点特征,让学生之间互相竞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每个团队为一个计分单位,这样,学生能够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完一个学习的课程时,老师可以举行“记歌词”活动来巩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先做示范表演,唱出一首歌的前两句歌词,然后每个小组轮流接。通过各个小组的正确度,进行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大家踊跃参与,而且加深记忆,更加喜爱音乐这门课。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用有趣的图像,生动的声音,风趣的讲解这种动态的效果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发达的互联网中,我们可以搜集到各种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编制成多媒体课件,模拟课本中的情景,将它们直观的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帮助他们理解,进而激发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探索。学生岁数小,生活历练少,接触的事物没有多少,因而存储在脑袋里的事物少。通过多媒体,将各种抽象的事物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要比简单的听老师讲解,要有趣的多,更容易加深印象。艳丽的色彩和美妙的声乐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好奇和探索。事实证明,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极大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要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找到符合本地区学生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二、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27-01

同样的音乐教材,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有的课堂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教学效果师生共悦,让人留恋不舍;而有的课堂却气氛沉闷,学生丝毫感觉不到音乐特有的美妙,视音乐课如嚼蜡般难受?多年音乐教学经历让笔者获得的感悟就是:其差别就取决于教师设计和实施音乐教学时,在“度”――教学视角及其标准的

认知与把握上有差。音乐教学之“度”,既是对音乐教学规律和规范的被动遵从,更是对音乐教学高度和标准的主动建构。而教学切入,正是每一位音乐老师日常教学实践必须着力思考的行动课题。

一、知识的精度

音乐知识的传授是音乐课标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音乐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区别义务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学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差异,让40分钟的音乐课堂取得最大教学效益,教学中关注知识精度的设计是必要前提。

教师应怎样确保知识的精度呢?一是体现学生年龄和学段差异。低年级以简短并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性强的音乐基础知识为主,而高年级则可以适当拓展到音乐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上去。二是有的放矢,服从于学生音乐审美、技能形成的需要,体现音乐知识对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奠基和催化作用。切忌为知识而知识,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将课堂当成了杂乱堆集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像喝白开水一样,对知识感到乏味。三是知识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结合要精确,包括音乐知识与音乐教学条件的结合。要尽量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操作性活动中理解、感悟和掌握音乐知识。四是留意“精”与“少”的辩证统一。不要将二者机械地等同看待,一切以学生音乐素养和教学目标事半功倍的收效为标准,将知识的量和质科学加以调配。

二、交流的速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互动交流的过程,而音乐教学中师生间沟通交流的信息量、授者和受者角色变换的频度、信息反馈和验证的活动情境性与及时性、要求“知识”“技能”“情感”授受过程中的交融性、学习活动的多样性等等,是别的学科难以相比的。因此,合理掌控师生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互动交流速度,就成为了制约音乐教学成效的关键一环。

首先要求课堂的紧凑度,力求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容量,保证学生知识领会、情感体验、情操陶冶、审美习得、文化感悟等音乐教学目标通过多样教学活动立体达成。第二,分解和定位不同教学目标的权重,注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密合度,不同教学环节要轻重有序,以是否实现了各环节相关课堂目标

为衡量标准,避免不同教学活动平均用力。第三,展现教学节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必须服从于音乐素质培养身心规律的阶段性和有序性。教师要有机整合自身、学生和学校条件,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编排来加以实现。

三、技能的亮度

当前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以及“公开观摩”“教学研讨”、“评优推新”等新课改系列展示活动中,很多教师表现出了一种共同的“时髦取向”:即课堂上教师的“吹、拉、弹、唱”等基本教学技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绚丽多姿的多媒体视音频的利用。那么,音乐教师“吹、拉、弹、唱”的基本课堂教学行为真的可以由高科技手段来替代了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音乐教学变革的误区。诚然,视听高技术媒体的引入,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元素。但教师“吹、拉、弹,、唱”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着高技术媒体技术取代不了的特殊教学功效。

1、感染性

视听媒体效果再好,学生音乐欣赏等活动的对象都只是冷冰冰的机械,是信道的感知,学生与音乐之问没有直接的双向交流。而教师通过自身音乐基本技能的展示,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进行音乐审美对话与情感交流的直接方式,音乐对学生心灵的感染将更加强劲有效。

2、鼓动性

教师音乐技能的直接展示,不仅仅是提供给了学生音乐活动的专业参照,更主要的通过活动能构建起师生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师生心灵间的零距离,并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从而“亲其师,近其道”,更易走进教师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

3、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