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前言
即便是最具声乐天分的艺术人才,也需要音乐基础。教师需要给予多方面引导与帮助,才能让幼儿得到成长,发挥出能力。幼师担任着重任的主要角色,学生能否奠定良好的艺术基础,取决于教师对音乐基础教学是否充分重视,是否有合理的规划,因此文中将针对性展开讨论,为教学优化提供更多参考。
一、声乐基础教学内涵分析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也开始更多将目光转向了艺术领域的发展,这是国家多元化发展的证明,毫无疑问这样的趋势为我国教育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更多难题,无论哪个科目的教学,都是由幼年开始学习最为有效,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习才更合理,声乐教学亦不例外,幼儿时期的基础教学,是为声乐教学打下基础的重要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学生幼年时期成长的引导者,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个性与需求,转变观念,对声乐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更具趣味性、创新性与实效性的设计规划,才能帮助学生打下更好的声乐基础,让学生的声乐学习更加顺利。但目前许多幼师显然只是将声乐基础教学当成一个必然流程去实施,自身的思考、分析与设计则乏善可陈,这是不利的趋势,幼师队伍只有转变思想,以更认真的态度,更具创造性的视角去看待声乐基础教学,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声乐基础。也正是以此为目标,以下的分析讨论当中,将对当前声乐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进行深入论述,为幼师队伍声乐基础知识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以确保教师队伍的后续教学有更明确的方向。
二、幼师声乐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一)简化思维,从学生视角出发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成长初期,思考模式与成人截然不同的幼儿群体,所以幼师群体如果只以自身的思维去决策基础教学,教学内容则无法摆脱枯燥、复杂的固定模式,这和学生的简单化思考模式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如果坚持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然是不能尽快理解的,虽然音乐基础知识中也有部分知识比较复杂枯燥是无法否认的,但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思考去化繁为简,转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这样更有效率。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识谱时,教师可以将连线、反复记号、延长记号、终止线与各个音符变成儿歌,让学生更容易记忆。以终止线为例:两条线,不一样,一个瘦,一个胖,帮忙收尾他最棒,遇到就停不能忘。这样的诗歌创作便是将音符与符号化繁为简的一种,因为音符的排布、符号的应用讲解起来都是较为晦涩的,利用诗歌表达出来,等于将高深的理论用白话表达出来,将思考的方式简单化,学生自然能够更快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科目都有更多更加高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声乐领域亦不例外。所以幼师如果只跟从单一教学规划走,只采用长久不变的固定教学模式,限制了自身的思想,便也等于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对于声乐这一门注重表达与感受的艺术科目更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应当更多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与需求,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实效性的规划,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开始投入学习。例如声乐教学领域的一名优秀开拓者王发财,便开发出了让学生利用拔河理解如何用丹田发音,利用唱“山”字学会转音等高效且易于理解的声乐基础教学防范,这都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声乐诀窍,理解声乐技巧的优秀教学理念,幼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更多发挥出自身的造力,找出更多高效且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法。
(三)注重感受,合理评价
鉴赏与评价是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部分,但许多教师却都并没有明确的认知,这样自然无法谈及教学改革。教师要明确了解,声乐是一门注重感受与表达的科目。在开始学习曲目之前,先让学生进行鉴赏,有利于学生感受能力的提升。而在学生演唱后对其合理且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大声唱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养成在学习曲目之前先让学生去听,在演唱结束后合理评价不讽刺的习惯,让学生懂得感受与表达,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用心演绎的歌者。
【关键词】音乐审美;创新改革;价值导向
如何处理音乐课的教学特点与音乐审美教育特质关系,成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音乐审美教育与以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在音乐教育的范畴中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传统的音乐课是以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为中心,这与提倡素质教育的观点背道而驰,所以音乐教育应当进行改革,首先要简化音乐课教学内容、改革音乐课教学形式,其次要更新音乐课教学方法、丰富音乐课教学手段,使学生热爱音乐学习、掌握音乐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音乐审美教育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在音乐教育中到底有何区别。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则是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在高校中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素质教育,而这一切都是以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为最终目标。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是任何学习音乐的人都不能或缺的部分,当然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有深有浅,这就要以教育对象决定知识的教授程度。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音乐审美教育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时刻都包含着音乐基础知识的应用,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离开了音乐审美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没有任何价值,音乐基础知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提高音乐素养服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如果抽取音乐基础知识这一块基石,就好比空中楼阁;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人文内涵的音乐审美活动也就无法进行,音乐审美则成了一句空话。要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就必须先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一定要打好,但很多学生反映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是枯燥乏味,所以,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必然过程,音乐审美教育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音乐兴趣培养过程中的绊脚石,学生们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就对音乐的学习产生畏惧,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音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基本能力,音乐学习兴趣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应当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消弱两者之间的矛盾使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音乐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同时使学生获得音乐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增加音乐兴趣的持久性。
加强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教授过程中,要根据对人才的宏观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微观培养目标的要求、任务,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让他们了解我国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寓教于乐、乐中求学,以达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意志品格、历史文化等全面的素质教育。音乐审美的学习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主旋律。其次,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音乐审美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塑造完美的意志品格。
音乐教师应具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深厚感情,这是教师悔人不卷的动力,也是感动学生使其乐于接受教育的力量。音乐是情感的“独白”,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丰富的情感是艺术教学的先决条件,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音乐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支配自己,把情感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用真实、诚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要做到有感情的歌唱、演奏、表演、创作;用情感丰富的语言,准确的把握课堂情绪的变化,认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领悟音乐情感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和愿望,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音乐教师应有正确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还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操。一部交响乐、一部歌舞剧、可谓是一个博大的情感海洋;一堂音乐课、一场音乐会一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要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意志趋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艺术观,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提供优秀的音乐人才有着特殊的意义。教师只有敞开爱的胸怀,才能为学生打开充满阳光和鲜花的音乐圣殿大门。如果有那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那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如何能推脱责任于“冗长难懂的乐曲,枯燥乏味的乐理”。最后,还应提高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大规范音乐教育教学的力度。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搞好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终身教育的内容,是全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专业大学生,我们当不断探究、竭尽所能为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靳卯君.必须重视音乐教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基础教学;识谱视唱;音乐知识;乐感
音乐是一种艺术和美的体现,能够带给人们愉快的享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著名的音乐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通过音乐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而基础知识的传授不仅为学习者的音乐道路扫除障碍,更是学生学习和提高音乐能力的阶梯。老师要从个人特点到音乐特点再到教学特点等多个角度完善小学音乐的基础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更加有活力、有意义。
一、基础教学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以兴趣培养为主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悟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总是停留在跟唱和会唱的水平,而对于其中的音乐知识、基本技能却不能真正地掌握。因此,只有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才能准确地分辨音准和节奏,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悟音乐、爱上音乐。所以说,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降低对音乐学习的畏惧感。音乐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音符的教学、乐谱的识别及视唱等。对于视唱的教学,老师可以多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训练视唱,让学生逐渐累积音乐的基础知识,搭建自己的音乐大厦。例如,针对学生对音乐节奏掌握不好的现象,我将教学设计成朗读歌词的教学模式,在歌曲空拍与延长音的部分用空格代替,画一个空格为一拍,然后分小组朗读,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就会可以注意空拍的部分,并且和小组成员朗读不同步时就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通过这样的趣味练习,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为视唱教学打下基础,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基础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实现分层次教学
基础教学指音乐的识谱视唱教学,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接受能力加以区分,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选择曲目,因材施教,第一种是趣味性教学,为了提高学生识谱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先从学生喜欢和容易接受的童谣歌曲入手,利用童谣生动、活泼的特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识谱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种是耳熟能详的教学,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识谱的教学。只有会唱才能更喜欢唱,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来视唱,才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从而不再惧怕识谱视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识谱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难度先进行歌曲的教学,在学生熟悉歌曲之后再进行视唱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熟悉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音乐是和天赋挂钩的,部分学生对音乐天生就很敏感,在识谱视唱教学中他们“一点就通”,有的学生甚至不用教师点拨就能独自地完成识谱的过程;而对音乐的敏感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付出足够多的耐心,循序渐进地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识谱视唱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有关春天的歌曲,我们就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播放春季大自然的美景,用生动的画面和快乐的节奏将学生带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同时借助身体跟着节奏律动,烘托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识谱学习的兴趣。
三、基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打实音乐基础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如果学习中只注重学习成品歌曲的话,那么音乐道路一定走得不长远。学习成品的歌曲虽然能够提高音乐的学习量,但是却不能够帮助学生启发音乐思维,不能够再做进一步的提升。而且学生对音乐感觉是需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渐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积累过程,就如同建造一栋高楼大厦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随时容易倒塌。然而,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能对教师口述的识谱知识深度了解,因此,教师可以直接用乐器演奏的形式进行渗透。我们可以用竖笛和打击乐器进行操作,通过乐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识谱技能,这样不仅能够让乐感较差的人有一定的感觉,还能够帮助那些音乐较好的学生打实音乐基础,使他们的音乐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基础教学能够挖掘学生更大的音乐潜力,拓展他们的音乐空间
很多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更喜欢直接教给学生一些成品音乐,认为这样他们学习得更快。但其实这样反而不能够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急于求成往往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视唱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世界。这和“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区别是一样的,与其让学生学习“音乐鱼”,不如让他们学习“渔音乐”,这样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收获更多的知识。掌握了音乐的识谱视唱技能,才能让音乐学习不停留在表面,从而让学生深入音乐,感受音乐甚至是自己创作的音乐,进而拥有自己的音乐世界。
五、基础教学符合小学教学精神,利于完成高年级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可以超额完成,但是不能够跳级完成。没有前面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学习,否则就会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没有实际意义且很容易崩塌。很多有乐感的学生在高一级的学习中,却感觉到学习音乐较为吃力,因为他们没有打好识谱视唱的基础。几首成品的歌曲似乎展现了他们好的嗓音,但是绝不能代表他们就会有较好的音乐成就。甚至很多喜爱音乐的人,都是在后来去弥补识谱的学习。
小学音乐是初中、高中甚至更高等教学的一个基础教学,所以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符合小学教学精神,也是其他教学阶段的基础。让学生从识谱知识学起符合学习本质和音乐教学目标。
总之,音乐课堂中的识谱试唱教学是一个人性化、基础化、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它是重要的,具有突破精神的;它是基础的,具有创造底蕴的;它是多样的,具有启发思想的。小学老师一定要把握基础的音乐教学,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加稳定扎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Elementaryschoolmusicteachingfoundationalandpracticality
【Abstract】Theprimaryeducationistheelementaryeducation,butthemusiclessonisalsoapracticalverystrongdiscipline,wholesetelementaryschoolmusicteachingmaterialtheelementaryknowledge,basicskill’steachingandthestudentparticipatedinmusictheartisticpracticetounifyclosely,enabledthestudenttocarryonthestudyspiritedlyonowninitiative,improvedmusicqualityeffectively.
【Keywords】Elementarystudent;Musicteaching;Foundationpractice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图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作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图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24-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师从教得“只重形式,不求实质”、学生学得“热闹快乐,掌握甚少”的误区中解脱了出来。笔者在音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与调整中领悟到:音乐教学应以音乐为本,新老教学方法有机整合,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发声练习,创新练习方式
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原来一上课就练声的环节去掉了,因为长久的没有变化的练声让学生觉得单调而枯燥。在学生的心中,练声不再是一种提高歌唱技巧的途径,而变成了上音乐课的痛苦,结果就是学生演唱技巧得不到提高。随着越来越难的歌曲演唱,学生已经没有能力把歌曲的音色、力度、情感表现得完美。
单调枯燥的发声练习已经不能吸引孩子,要使练习变得生动有效,就应融合歌曲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又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只小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发声放到小鹅的叫声中进行练习,用声音的强弱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小鹅从远方走近我们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音高进行跳音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八只小鹅在一起的快乐。这样既达到了歌曲情绪的演唱要求,又完成了提高歌唱技巧的练习。
二、重视基础知识,陶冶学生情感
音乐的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它是探索、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基础。它的存在就好比是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只有学好了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实现音乐对学生情感的陶冶。
为了既能让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知识,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就要像商业电影中植入的广告一样,悄无声息,让人过目不忘,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如《五月的夜晚》这首歌曲虽然短小,却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在开始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两次拍手了解节奏的重复,让学生在聆听教师演唱歌曲和观看手的舞动中,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在后面的保持音记号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匈牙利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个宁静、迷人的夜晚,使用对比的歌声让学生体会到歌声应该是饱满的而不是跳动的。最后在学生融入到歌曲意境的时候,通过不同速度的演唱,来表现宁静的夜晚和我们快乐的心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拍号和速度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整节课虽然知识很多,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牢牢掌握了其中的音乐知识。
三、善用教学手段,培育学生审美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忽视了教学手段的良好运用,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而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无节制地运用过多花哨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被忽略,导致音乐自身的独特魅力得不到发挥,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应学的知识。教学手段永远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如何有效地运用好教学手段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依据教学的目的谨慎地运用好教学手段。如在教学《五月的夜晚》时,教师运用游戏的手法让学生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运用肢体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高的旋律走向和保持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匈牙利夜晚的美和静,这些都是为学生掌握知识、了解歌曲意境、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美而服务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就会体会到音乐中所蕴藏的美,又牢牢地掌握歌曲中所学的内容,而不觉得枯燥乏味。所以适当地运用好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更有效地为教学目的服务,也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发现音乐中的美,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出发,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音乐,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课,才会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才会给我们的小学生打好“地基”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挖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最终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教学能力
音乐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必修课,是幼师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进行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方面,要明确三个目标和任务。一是培养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等基础知识技能的专业训练,训练学生的乐感。二是培养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学生歌唱能力、乐器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律动能力,只有强化这些能力培养,才能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中游刃有余。三是培养音乐教学能力。幼师要做好学前教育,就必须掌握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将幼师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培养音乐基础知识素质
培养审美情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情趣的激发要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只有让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感受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由于天赋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再加上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的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大不相同,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因此,初中音乐老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美、结构美和旋律美等多种美。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为中心,通过活动的方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并用学习评价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哪个小组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就要被扣除一定的分值,小组中的个人也将被扣掉相应分值。在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前,先对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教学中,通过相互问答、抢答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情况进行抽查检验。然后,利用小组游戏,对所学的乐理知识进行巩固,使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课堂始终充满朝气活力,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满挑战性,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视唱教学时,将不同的玻璃杯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并用筷子轻轻敲打,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可以把杯子摆放成不同造型,并将节奏写下来。另外,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提高音乐基础技能素质
音乐审美能力是儿童感知事物的基础条件,能够帮助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更是儿童情感意识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当下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都会相应的将音乐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音乐教学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创新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可知,在学前教育中开展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激励情感的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学,都是提升幼儿审美感受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对课本以外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音乐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欣赏的教学中。由此在音乐基础技能训练时,除了声乐技巧、器乐演奏等训练外,还应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各种良好的展示平台,训练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在班级举办儿歌演唱赛,可以是独唱、合唱、组合唱等。可以举办弹唱比赛和音乐律动比赛。通过这些平台,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从而增强其学习激情。要着力培养幼儿师范生的唱跳等表现能力。强化上台演唱能力训练,通过搭建的各种舞台,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艺,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得到有效地应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等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单位组织的歌咏比赛,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是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培养音乐教学能力素质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可以运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和形成特定的声音语言激发人的情感。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只有在运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幼师要从事学前音乐教育,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一定的音乐专业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一是教育学生学会整合利用教学资源。首先,整合生活中的音乐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幼师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音乐教学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一些比较喜闻乐见的英语资源整合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看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学生会感到比较亲切,并感到音乐学习的实际作用较大。其次,整合网络中的音乐教学资源。当前已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而互联网上具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能够弥补传统教材中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曲目、视频、音频等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欣赏。二是提高识谱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识谱技能技巧的训练,通过不断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才能准确的教唱曲子,为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可以通过开展识谱比赛,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得到最大可能地发掘和提升。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多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熟悉儿歌、民歌等各种风格歌曲的特点,以适应未来工作发展需要。三是要摸准幼儿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要尽可能采用活动或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音乐、喜欢音乐。要倡导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快乐中爱上音乐。四是加强音乐教学实践锻炼。积极开展试教、见习和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师生熟悉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教学的设计、上课、课后辅导等相关环节,不断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播放文字、图片、声频和音频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与幼儿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相适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学前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音乐实施进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带动学习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推进中可以运用各类方法和手段,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导课堂,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艺术,2013,12.
[2]朱婷.试论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3]赵华英.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院报,2010,07.
[4]潘宇颖.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8.
[关键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建议
一、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职业院校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其自身具有间接性、完整性、渐进性等特点。该课程是学生提高音乐水平、学习其他音乐知识的根基,更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先决条件。若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无法进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其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含认知了解乐谱、音调、节拍、音量调节、呼吸运用、和声等内容,这些基础构成要素影响着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及艺术效果,是所有曲目最基础的内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熟练程度,决定着学生音乐鉴赏力的高低,职业院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将学生的认知、理解等作为学习基础音乐知识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提高与其他音乐课程的融合度,详细为学生讲解相关含义,由深到浅,并能根据不同内容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由于基础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强化学生印象,将这些知识变得更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二)中国传统音乐
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艺术家,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角度。在创作音乐过程中,充分结合历史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作品中,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展现了我国音乐艺术特有的东方魅力,因此,职业院校应在音乐教育中,增设中国传统音乐鉴赏课,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对国内音乐的认同感。例如,让学生欣赏古代古琴艺术,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先将钟子期的故事作为课堂欣赏内容的铺垫,让学生了解钟子期与伯牙对古琴的热爱及深厚情感,然后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我国古代的音乐器材,用多媒体播放古琴演奏出的乐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师设定的场景当中,进而激发他们内心对古琴的真实情感,被古琴的东方神韵所吸引、震撼,感受到古代音乐艺术家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充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三)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在世界音乐中极具代表性,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是职业院校音乐欣赏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主要是因为其音乐风格迥异、形式多变,很多著名音乐家的艺术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从以往学生的表现来看,当教师提到古典音乐时,学生的表现比较“冷漠”,没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古典音乐,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音乐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对自身的欣赏能力不自信,更热衷于现代流行音乐。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古典音乐,进而找到合适准确的入口,让学生逐渐接受古典音乐。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风格与表现形式,多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曲目,并讲解相关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从而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建议
(一)分组式培养学生音乐才艺
在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后,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音乐智慧、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然后根据学生在音乐方面不同的能力分成各个小组,进行深度培养。可以将歌唱能力佳、嗓子条件好的学生分在一起,组成演唱小组;将那些对音乐作品有着极高兴趣的学生组成音乐欣赏组;将喜欢音乐表演器材的学生组成演奏组;还有一些在舞蹈方面具有较强天赋,并且喜欢跳舞的学生,可以组成舞蹈组。从而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专长,强化学生音乐能力,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音乐能力。
(二)积极开展组织竞赛类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并组织相关竞赛类活动,主要以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的课外拓展活动,通过组织这样兼具娱乐性与知识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更敢于直面困难,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学生会在参赛前,充分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专长,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学生会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回忆、进行整理,为比赛最好充足准备。其次,由于比赛活动是存在竞争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自我的竞争意识,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还要审视对方选手的优势,这样才能用自己的优势击败对方选手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梅.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的思考和建议[J].文学教育(中),2011(12):23-24.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欣赏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46-02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校的一门艺术学科,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丰富自身生活,使原本单调的生活充满乐趣。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既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又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地聆听音乐,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交头接耳,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根本无从谈起。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喜欢音乐又不愿意上音乐课这种反常的现象呢?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使音乐欣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深化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地调整,在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是广大中职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条件。面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如何改进音乐教学的方法,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由于中职生大都来自各乡镇学校,不少乡镇中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升学率,基本上不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有音乐课也只是体现在课表上,实际上被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占用。再就是音乐课的教学设备奇缺简陋,不少学校仅有一台录音机,有的甚至连录音机也没有,音乐课的教学无疑受到很大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中职生音乐知识严重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欣赏、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需要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对学生补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如乐理知识。尽可能地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自觉、主动地学好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把学生培养成终生喜爱音乐和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的爱好者,才能实现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创造、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价值,逐步提高民众的音乐素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民众素质。
此外,音乐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当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观念落后、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活力,教学方法呆板、单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等等。因此,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措施
1.各级领导和任课教师都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视。教师要充分认识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为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学校则应加大音乐教学投入力度,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改善音乐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2.综合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形式的综合,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音乐欣赏课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认知渠道,发掘各种潜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3.立足传统,向现代化迈进。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传授音乐知识时讲究循序渐进,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越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音乐欣赏课既要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又要把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音像、图画、文字等辅助教学活动外,还要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进行课后的知识巩固、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运用掌握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中职学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对现有师资开展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文化素养。
(2)加强理论讲解和音乐感知的训练。审美感知是审美感觉和知觉的统一。只有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从音乐作品中获取信息,得到情感的体验与精神层面的升华。音乐感知不仅需要敏锐的听觉,还要有丰厚的各类知识的沉淀。教师训练学生音乐感知的具体方法可从旋律入手,旋律具有表现音乐主体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能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升音乐欣赏能力。例如,欣赏曲目《二泉映月》时,其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学生认真聆听,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画面,仿佛与创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引导学生从旋律出发去感知音乐。除了旋律之外,乐曲的节奏也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部分。音乐作品的节奏是创作者精心选择与雕琢的,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节奏之时能感受到一种动态之美。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各个要素所占据的地位不同。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出发点,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5.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学应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富有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尊重学生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增强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音乐发挥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音乐见解。例如,在《草原放歌》单元中欣赏腾格尔的蒙古民歌《天堂》时,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歌曲描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的画面,再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跟随范唱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来感受歌曲风格特点,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感共鸣。
总之,只有在分析中职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深化音乐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调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 有效性教学 策略研究
音乐有效性教学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能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在目前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着不少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情况。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这是音乐教育发展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重“教”不重“学”。大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填鸭式”教育,不断分析乐理知识、节奏,分析歌曲背景,介绍作者,使原本应该备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课成了催眠课,令学生毫无兴趣。
在音乐课堂中,老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感情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大部分教师完全依照教材“照本宣读”,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原来应该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课变成了枯燥无聊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中,仅仅为了完成课时目标而教学,向学生交代各种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没有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研究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使学生获得学习音乐的成就感和喜悦心情。
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的情景化。目前的学校,都具备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在音乐课中,有的教师不但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很有限,而且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很粗糙,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不新颖,无法引起学生的视听欲望。还有的教师对课件设计过多,添加了大量的图片和声音。这类课件虽然美观,但是在课堂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忙于多媒体的操作,很少与学生交流,正如李晖所说:“原本应该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屏幕的‘人机对话’”[1]。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我认为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厘清音乐理念和学科本质,同时在教学环境中加强互动,可以采用发现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个性的方法。
(一)革新施教者的音乐理念,注重审美趣味的反哺作用。
作为课程主导者的音乐教师,必须首先变革自身对于音乐学科本质和特点的认识。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通常把歌曲的演唱、音乐知识的学习等视为主要教学目的。其实这都是一种认识的偏差,音乐的教学固然是一个复杂性的事情,融合了乐谱、音乐背景等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音乐有一些超越于这些基础知识之上的,带有艺术与审美情态的东西。以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歌曲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将这些生硬的知识传达给学生,由于这些知识形而上学的特点使得学生接受起来积极性不高,都是流于强迫性的记忆,无法提炼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东西。
但是不可否认,离开这些基本的知识是无法构建对音乐的感情的。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以好的态度接受这些呢?我认为基本途径便是革新施教者的理念,以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来反哺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音乐课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获得一种印象美感,教师首先可以避开音乐知识,通过互动提问方式,调动起学生对某首歌曲背景的日常感觉,可以用范唱和伴奏、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展开讨论。这个讨论一定要很长,让孩子们尽情想象、相互发言;教师也可以用暗示、通感等方式营造氛围,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沉浸在对生活美的想象中。在慢慢地引导中,老师可以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融入学生体验中,有了想象环境的烘托,学生对学习基础知识也就更容易接受。这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理念,因为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有助于学生文化人格的成长,让他们获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音乐知识等只是服务于这种理念的工具,而这种工具不可或缺,以审美情趣的培养来反哺基础知识是可行的。
(二)泯师生、主客之分,实现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交互的学习方式,以合作、探究的方法取代先前的独门传授,更注重教学情境中的互动、交往。学生与老师不再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客体,作为客体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作为主体的老师的言语。这就需要老师扮演一个大“学生”的角色,多运用具有童真趣味的语言,积极调动形体语言、表情语言,这样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肃的施教者形象,更接近于孩子的心理,也就实现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再加上老师真诚的微笑、肯定的目光、鼓励性评价,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积极地投入活动之中。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一个充满多媒体的氛围中,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紧张感,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现状,根据教学中的偏差来调整对策。与此同时,老师可以走下讲台,使学生有想法可以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地交流。而且老师的备课必须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备课时老师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早年的上课体验,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在上课时,可以轻松实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融合,这样师生不再有主体和客体之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
(三)展开发现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个体思维养成。
发现学习并不给学生们布置一些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等作业,而是给他们问题,让他们独立学习、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加以指导,根据每个人的个性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教师可以将发现学习模式运用到学生的音乐作业中,以往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练习歌曲、知识等单调的机械作业。发现学习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比如,某一节课后,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思考作业,寻找一首最喜欢的歌,让他们发掘某首歌的意蕴,等等。这个教与学是双向的,等下一次课的时候,老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的答案必然是各式各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特点,老师可以发现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记住每个学生的长处。长期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某个方面有所专长。这可能会花掉不少课堂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一旦学生的长处被发现,对某一门课必然是长久的喜爱,课堂效率自然不会低。老师要多用肯定而不是否定的方式对待学生的答案,因为学生在某个方面、一两次的错误不一定代表潜力的缺失,老师可以换个角度从别的方面继续加以考查。
三、音乐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由于音乐有效性教学是侧重审美与感性教育的,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具体实践,甚至很多教师怀疑有效性教学的时间与效果问题,怕失去上课的主动权,被人非议,误导学生,因为音乐教学旨在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与专业人格,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熏陶学生,它关注的是兴趣与整体能力的提高,不在乎一词一句的成败,不应付考试,这样必然是后发力大于前期效果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音乐审美学习的长效性。一旦这种氛围形成,学生就掌握了音乐学习的入门方法和兴趣,对其人生的规划是有重大意义的。
音乐有效性教学对教师自身理论修养有很大意义。在当前教学教育中,很多老师学历并不高,学历往往与知识视野是相互关联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能够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这是必须值得肯定的。但据我的观察,多数老师认为自身能力能够胜任当前的音乐任务,能够应付各种考试,也就放弃继续对音乐理论及专业能力的拓展。其实这是一个片面的看法,知识结构是必须适时调整的,这样才能确保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使教师积极走出去,参与交流活动,提升学历,积极掌握当前的科教动态。只有参与到一个争鸣的氛围里,才会领悟到自身教育理念所处的位置,认识到当前教育的普遍状况、可能的缺陷,才会产生危机意识,努力改变自身,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音乐教学等。
音乐有效性教学从根本上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符合新课改的目标――改变那些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处于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基础打不牢,会使学生以后发展成为“空中楼阁”。而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可能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解决的问题,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和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美育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n
bsp;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3]王文.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但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分布比较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教学不能由老师就某一知识进行报告式的集中讲解,而应该在教学中点滴穿插和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几点经验。
1.从教学文本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语文概念的抽象理解上,而要通过文本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具体感受,品味体会,更透彻地把握,更准确地运用,并实现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如词语的学习,除了能读会写,还应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和推敲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笔者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在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后,笔者让学生自读一遍全文,然后与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作者与醉翁亭有哪些关系;(2)文中使用最多的文言虚词是哪几个。接着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明确:同学中读得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读好了文中许多“……者,……也”这样的句子。最后老师进一步分析:“……者,……也”这一句式,在古代汉语里,用来表示陈述、判断、解释的语气,欧阳修在这篇散文中,大量运用这一句式。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功,解读文本就是从语境当中发掘语意和文意,是语言和文学的接口。要使形象和思想在具体的语言里如何落实出来的,作品的客观和主观怎样来统一;而理解要在这个经验里统一,要让语意没有随意性,很多文意分析都是带有分析人自己的分析心理,所以它是主观的体验,但是语文课不能那么主观,因为老师的体验,不一定都是学生的体验,要使我们的体验更接近客观,就必须从语意出发。
2.从语言环境中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要想了解别人的作品一定要从意义出发,而对意义的理解要从语境出发,有了语境,特别是近语境,意义才能落实,形象才能落实,这才是语文课。语文课所起到的作用,是把经验、感觉提升为一种理性的东西,有了这种能力,他的语文素养才能提高。走近作家就是要从言内语境走向言外语境,分析他的经历,他是哪个时代的。如,朱淑真“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是很不如意的黄昏,人的心里很不痛快;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带有一种青春气息的黄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很惆怅的黄昏。这些都是从语境里来的,是从近语境里来的,诗人的感受是有客观根据的,不能够随意去猜。
言内语境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词义,但是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九年级教材,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孤独”;同册中的《傅雷家书》说,你有了赤子之心,你就可以孤独地对待和掌握音乐的真谛,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前者的“孤独”是好理解的,一个孩子脱离了他的学校,脱离了他的朋友、他的家庭,整天跟鸭子打交道,他孤独,没有人可以交流,这是好理解的。但是后者的“孤独”就很难理解,他讲的是一个音乐家深入到音乐很抽象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就脱离了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东西,虚伪的、嘈杂的,他获得了像约翰・克里斯多夫一样的音乐家所体验到的东西,他所体验到的孤独是音乐使他的思维抽象化以后而得到的一种更真谛的东西,这种孤独是难理解的,但是“孤独”这个词并不难理解。老师要能够很好地描述、写照作品里的经验,把作品里的经验和词义结合起来。讲“孤独”的词义,要给它下定义,其实不用下定义,学生可以查字典,但是各种各样类型的“孤独”,是“孤独”这个词概括义里所不具备的,所以言语作品里的言义、文意要比词义、语意对我们更要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意义是社会的,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语境里的。
3.从实践活动中习得语文基础知识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 教育实践 中小学教育
一、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作为现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在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和修养,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具有十分有效的优势。中小学音乐教学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以加强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提高音乐素质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目的。音乐的创作及表演是人类对音乐美感的追求,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听觉刺激,对人们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这就是为什么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感染,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而不同的场合,对音乐作品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不相同。所以,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其深刻的艺术性,不要脱离艺术形象而空谈,而音乐欣赏作为一种直观的音乐教学方式,把音乐的艺术性无遮拦地展现给学生,既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传达和表现,不仅有力地吸引了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而且勾起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审美、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在综合素养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中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还处在趋于成熟的阶段,而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而且在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上,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合理运用音乐欣赏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需要众多基础知识做支撑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及音乐语言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不仅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音乐学习兴趣形成的前途条件。除此之外,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自身的感知能力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而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基础知识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引导和音乐基础能力的掌握,在学习进行歌曲演唱的同时,要使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景想象,例如在欣赏《梁祝》小提琴演奏时,要使学生对作品中化蝶部分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作者的创造意图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对音乐作品本身的音乐知识进行获取,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其次,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音乐欣赏的直观性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音乐作为一门以听觉为主要感官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便捷、直观的优势,应充分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关的音乐作品欣赏,可以充分勾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新奇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随着现阶段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到各段的学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但充分的发挥了音乐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图像、音乐表现形式,生动逼真的创造了中小音乐教学的环境和氛围,
最后,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欣赏时的参与意识。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美育教育,一定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把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的听讲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时,教师先让学生针对欣赏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性鉴赏。如此一来,不仅提供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知识储备,使学生从小就近距离接触艺术,对音乐艺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新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6).
[2]陈建丽.初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1).
[3]张咏梅.从认识走向创新——浅议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