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行政审批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09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做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相关工作;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
(七)在7月-8月组织一次法律法规专题讲座,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及《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局党委和分管领导陈副局长的正确领导及其他处室、站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处室同志共同努力,完成了2009年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处同志在上半年工作中,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局中心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行政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经济秩序,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调查研究。针对我市农业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农业行政复议、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农业行政赔偿程序、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探索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三)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收缴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剧毒鼠药的清查收缴力度和宣传力度,以及合法鼠药经营网点的布局。并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开展清理收缴、宣传等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目前我市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得到有效地遏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利用杀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早日根除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对社会的危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四)加强农业法制工作,针对农资经营户和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为了有效防止坑农害农的违法事件的发生,对全市农药经营户、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经营户进行了组织学习,1月至6月共组织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含上岗证)学习约600人次。通过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及整顿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了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抵制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意识,维护了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了合法经营。
(五)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市农业局职能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成立了**市农业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市农业局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责任部门、工作安排和时间要求、组织保障等内容,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力度,建立标本兼治、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部门配合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和10日一报的报表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稳定。
(六)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和行政审批改办领导小组关于《行政处罚依据清理的通知》、《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的通知》及对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设置依据清理、规范细化的精神及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对行政审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加强和“三个区”有关行政审批项目移交和行政执法对接及指导,同时做好省农业厅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使我局行政审批项目下放、移交和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阳光政务的相关要求,拟定了“**市农业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加强对县(市)区农业部门“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的建立的指导及逐步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三是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设置的农业行政处罚条款、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进行梳理,共有231款。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农业行政执处罚自由裁量权,准备提交省农业厅和县(市)区讨论。
(六)、根据市政府2008年立法计划的工作安排,我局承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已通过市政府常委会,并于2009年2月1日施行。我处积极参与了相关宣传资料的拟定和培训等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积极组织和参与在东风广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自两会结束后,我局共收到58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其中:省人大代表建议5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38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局党委的安排布置,我处积极开展撰写、协调、组织面商、修改面商答复稿等相关办理工作。现已完成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件,目前已办理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36件,面商率100%,满意率100%。
三、完善、健全便民服务中心农业局窗口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及加强便民窗口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局党委的工作安排,我局行政审批项目都已按规定拟定了行政审批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开展审批工作。同时加强便民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宣传。经过有关处(室)、站所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没有出现违规或者举报、投诉案件,按时、按质完成行政审批的各项工作任务,树立了农业局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收集和整理本局应当公开的相关的政务信息,并在市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进行公开。同时和市场处共同完成了96128专线接听电话的基础材料整理、上传和回复工作。
五、其他工作方面
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批转的督办件;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和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宣传力度,并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社会、农业依法行政、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探索执法队伍内部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有效和长效机。
(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继续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重点整顿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疫苗、肥料和九种农资的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维护农业投入品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全面推行“阳光政务”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依据的细化等工作。
(四)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底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证件审验及部分证件到期换证培训等工作。
(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规定和要求,继续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特别是3件政协重点提案面商的组织工作,按质、按时完成办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RICO2010”为你整理了这篇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总结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立足自身实际,聚焦聚力改革任务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以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为改革理念,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全力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一)聚焦重点改革任务,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1.优化窗口设置,省内率先实现社会事务无差别受理。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为主要载体,分领域设置业务窗口,优化业务服务流程。其中,社会事务和文教卫生板块整合多个部门139项业务,在省内率先实现“无差别”受理。以此为基础继续优化调整服务窗口,其它业务板块也逐步由“一窗受理”向“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无差别“一窗受理”模式稳步推进。
2.梳理建立标准化事项清单。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事项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细化、量化裁量标准,建立了“一次办好”“零跑腿”“立等可取”三类事项清单,在网上全面公示并进行动态化管理,全部建立标准化服务清单和办事模板,为无差别综合一窗人员业务受理奠定了基础。
3.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一日办好”。企业开办的时间大大缩短,提交材料齐全基本实现2个小时办结,并免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一套4枚印章和税控设备。2020年,新办企业预计6000余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3%,90.5%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理完毕。
4.深入推进工程重点改革任务,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一是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将审批时限压减至35日以内。目前,东篱居认知康复家园项目已按照“拿地即开工”模式完成手续办理,正为坦博尔智慧科技园、东夏富贵苑等10个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二是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精简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事项,为黄楼供电所扩建、建富齿轮公寓楼等4个项目取消施工图审查、强制监理要求和消防验收,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大大缩短。三是打造“开工直通车”审批模式,推出“我要开发资质”“我要立项”“我要开工”“我要预售”等10个主题式服务。已为翰林苑·南苑等项目办理“我要预售”服务,审批时限由10个工作日精简到3个工作日,现场踏勘由2次精简到1次。四是创新推出道路开口“一件事一次好”,审批局组织规划中心、住建局、园林中心等部门现场联合踏勘1次即出具审批意见,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精简到1个工作日,目前已为银龙纺织等13个项目提供道路开口“一件事一次好”服务。
5.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一网办理”。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实现审批局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在山东政务服务网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政策依据、应提交的材料等全部通过互联网公示,方便办事群众查询。引入邮政EMS,建立“线上线下申报,材料结果快递送达”的网上审批服务模式,90%以上业务开通全程网办。
6.建立政务服务“跨市通办”新模式。与临淄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广饶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签署“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建立“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合作机制,打造“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的全新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进一家门、办三地事,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异地通办,为潍坊、淄博、东营三市“政务服务一体化”进行探索尝试。三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公布了第一批66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建立了“跨市通办”事项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方便三地企业群众业务办理,持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
(二)创新工作举措,破解审批服务难题
1.深入推进“容缺受理”制度,助力政务服务提速。制定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实施方案和事项清单,对首批79项业务117个材料实行容缺办理、承诺发证。依托二维码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和失信惩戒制度。11月份,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梳理制定了我市第二批涉及127个事项,207项材料的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事项清单。
2.推进“一业一证”和“一件事一次好”改革。设置专区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多个许可证件整合为一个流程、一套材料,现已发放7个行业的110份“行业综合许可证”;梳理推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目前已梳理100项主题式服务事项,设置专门窗口,实现只“填一个表”“交一次材料”,就能“一次办好”。
3.积极推进“一次不跑·事就办好”改革。拟定了“一次不跑·事就办好”实施方案,组织40个部门编制了《青州市各单位“一次不跑·事就办好”改革事项清单表》,梳理公布了“一次不跑·事就办好”改革事项清单376项,借助升级的网上办事模块,切实推动审批效率提高。
(三)助企惠民,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1.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变“等审批”为“送服务”。打造“青易办”代办品牌,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置专职帮办代办人员,工程建设领域各进驻单位人员作为兼职帮办代办员,实行“1+N对1”包靠服务。深化帮办代办制度,将无偿帮办代办服务范围由工程建设扩大到大厅全部业务领域。完善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化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今年来,共为青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坦博尔智慧科技园等283个项目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真正实现了“你的事情我来办”。
2.建立了满意度回访及持续改进机制。组建专门回访队伍,通过电话回访全覆盖、设置投诉二维码、吐槽找茬窗口、意见评议箱、网上评议等方式,掌握群众办事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3.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组织各镇、街在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接通了政务服务办事网络,将便民服务事项录入了办事服务平台,实现了上级要求的“六有一能”,即“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组织打造了弥河镇中心社区、云门山街道圣水泉社区两个样板社区,示范引领便民平台建设,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
一、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制度
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严格落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局机关各科室对5年内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确定是在有效期内的规范性文件而没有进行合法性审查及“三统一”的要重新履行规范性文件管理程序,对不确定是否为规范性文件的要提交至局法制科,由法制科组织确认。有效期届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又确需继续实施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组织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重新或者修订后。经审查合格并“三统一”后的规范性文件,文件拟定科室须及时在市卫生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并提供公众意见反馈方式,确保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能够体现民意、取得实效。
责任科室:法制科、局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2015年11月底
二、进一步落实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行为
落实《市卫生局重大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市卫生局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市卫生局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凡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度资金审批的事项(包括:卫生发展规划、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党组、卫生行政工作计划、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关人事调动、调整、干部的推荐、培养、任命、免职、干部职工的评优评先、政务公开工作、其他需要征求意见的问题),须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合法性审查,必要时应当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公示、听证。征求意见的形式包括:召开征求意见会、建立局长接待日、个别谈心、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职工代表座谈会、设立党务政务公开栏。
责任科室:办公室、法制科、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全年
三、扎实推进局机关和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公开
扎实做好信息主动公开工作。重点落实好局卫生窗口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签、审批材料、流程、时限等信息的网上及办事窗口双公开工作。严格执行《市卫生局一次性告知制度》,实行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无法当场告知的需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对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医疗收费公开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对信息没公开、公开不到位的单位要求进行情况说明并限期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息不透明问题,积极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并做好相应答复,努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责任科室:办公室、法制科、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2015年12月上旬
四、切实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落实《市卫生局行政执法工作制度》,优化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流程,逐步建立行政执法案件一站式审批模式,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报主管科室备案制度。年内10月至11月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案卷质量进行打分、排名,特别是要及时分析、总医疗执业结案卷评查结果,注重典型案件的收集,以点带面,提高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
责任科室:法制科
完成时限:2104年10月底
五、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一个窗口对外,承诺在法定审批时限的基础上提速50%,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做到即日办结。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全年行政审批无投诉。根据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对重点企业入驻给予政策优待,快速办理,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先发证后补齐材料。
责任科室:法制科
完成时限:全年
六、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做好卫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听证的组织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局长出庭应诉制度。高度重视司法监督,严格履行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
责任科室:法制科、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全年
七、大力推进行政调解工作
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调解的工作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接待人员调解、责任部门调解、分管领导调解”的三级调解机制。把行政调解与创建法治城市相结合,以化解行政争议纠纷为主线,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把医疗纠纷、行政执法纠纷等热点领域的调解作为重点内容,切实提高行政调解的质量和公信力。
责任科室:法制科、医政科、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2015年9月前
八、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等,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年不少于两次,公务员全年学法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小时,学法受教育面须达到100%。要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卫生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利用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
责任科室:办公室、法制科
完成时限:2015年10月中旬
一、年工作总结
1、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
为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黄佳惠为顾问,区委副书记、区长谭小平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的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容保障机制,明确内容保障工作的信息主管和信息专干,区电子政务办公室对子网站的更新及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统计并公开通报,将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工作纳入了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
2、网络服务、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
1)为城乡规划信息一体化建设打好硬件网络基础,将规划局并入电子政务内网平台,连通市区规划专网,向下延伸至乡镇,实现市、区、乡镇规划信息共享。
2)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协助城乡建设局建立了内部办公系统。
3)新增安监局、区群众文化体育中心2M数字电路,为卫生局、文体局办理了电子政务网络迁移。
4)制定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网络改造升级方案,现正在招标。
除以上工作外,我们还进行了全区网络、网站的常规维护,全年及时处理各种障碍60余起,保证了我区内外网网络及各种应用业务的无障碍运行。
3、网站信息进一步完善。
(1)信息公开。构建了政府网站群,为全区政府部门(乡镇)建设独立子站76个,链接站点18个。望城区公众信息网主站年政务、时事、新闻、招聘、通知公告等各类信息3400多条;网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新建了望城区村级换届选举、劳模风采、望城区行政执法指导案例三个专题,并对已有专题和专栏进行了维护和更新,如发展和改革专题、望城工业专题等。及时有效的将区域内的重点工作及社会热点通过专题专栏的形式集中展现。以与市民互动为主线,进一步增强了政务公开、在线访谈、区长信箱、民意调查等贴近市民的信息公开和透明的网上服务。完善了旅游服务、投资服务、人事人才等一系列栏目。门户网站浏览量由年20万人次/月上升到现在40多万人次/月,全年浏览量已超过500万人次,累计总浏览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宣传推介望城和打造“网上望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逐步完善。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及文件要求,完成了我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编制工作。为确保编制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为全区98个政府部门及乡镇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在门户网站(网)显著位置设置“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标识与入口链接,专栏下设“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规定”、“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四个二级栏目。现各单位已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各类政务信息达10000余条。进一步充实了政府公开信息内容,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保障了市民知情权,畅通政民沟通渠道。
(3)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及电子监察顺利推进。我区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在行政许可纸质审批的基础上,继续实行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按照“政务公开、在线办理;方便企业、服务群众”的原则,由区监察局负责,对网上行政审批实行动态监察,有力地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区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实现100%的办理,作为长沙市推荐参加省对区县督查考核的单位,迎接了检查,在长沙市的区县行政审批在线办理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区政府行政审批系统,共累计受理网上审批6153件,办结5928件;今年受理2938件,办结2720件。网上在线咨询累计140次,及时进行了回复。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法制政府、阳光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的建设。
(4)网站改版情况。年6月,望城撤县设区后,我区严格按照区划调整与机构改革后核准的名称对政府门户主站、子网站的信息进行了调整。涉及望城撤县设区的所有网页界面、各级栏目信息、专题专栏及子网站都得到了更新,从而确保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信息化服务民生进一步强化。
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阳光政府,减少或杜绝发生,我区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公众反映诉求开辟了多种渠道。设立特色栏目“区长信箱”,为反映社情民意、传达百姓心声提供了一条快捷高效的通道。区政府办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对“区长信箱”栏目进行管理,年已回复群众来信560封,大多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或满意答复,深受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好评,进一步树立了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5、其他工作。
(1)积极做好了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望城区信息公开目录的更新维护工作,年更新信息900余条。并对市政府门户网站“区县动态”中望城区的信息及时进行了更新和维护。
(2)完成了《长沙市望城区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15年)》的编制。
(3)进行了全区范围内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摸底调查。针对目前我区乡镇、部门普遍反映网络速度慢,子网站建设相对落后的问题,展开了一次全面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摸底调查,为下一步网络改造和网站改版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4)完成了望城区政务大厅全球眼视频监控项目的建设。按照省政府要求搭建了区政务大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与长沙市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并安装了14个高清晰度枪机,对所有工位实行现场监控。
6、工作成绩。
望城区政府门户网站年度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评为“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同时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优秀政府网站”称号(政办函〔〕34号)。
二、2012年工作思路
1、提升全区硬件基础条件,确保网络畅通。
我区大部分单位接入目前采用的是2Msdh方式,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深化,现有网络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经多次调研,现我区已制定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升级改造方案,目前正在招标阶段。明年,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网络改造将正式实施,改造后将增加电子政务网络总出口带宽,各单位全部改造为100M接入,解决瓶颈问题,为推动电子政务高效优质发展打造更好的平台基础。
2、完成区政府门户网站改版。
年底,我区深入部门乡镇进行调研后,制定了政府门户网站改版方案,即将启动对外公开招标。2012年,我区将严格按照改版方案完成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改版,完善公共服务、网上办事、场景式服务等栏目,同时,针对各单位的业务需求对子网站进行设计和建设,完成区政府门户网站子站集群的改版升级,进一步推进网上政务公开。
3、推进电子政务内网协同办公平台建设。
建设协同办公平台即公文传输系统与通用办公系统。通过公文传输系统完成跨部门之间的公文传输,运用通用办公系统使部门内部各种办公业务活动更加有效率地完成,实现部门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办公,完成部门内部信息的有序而畅通地流转和整合。这样可以实现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传输,有利于加强各部门间公文交换,进一步提高网上公文收发效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二00二年dd团纠风工作工作在师党委、师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的决策和部署,不断加大标本兼治的力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一、制度制度,规范管理
我团纪委监察室结合近年来违纪案件易发、多发环节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通知,要求以党支部为单位从对内、对外经营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自查自纠。随后,从9月17日至19日,团纪委监察室、组织科等6个部门联合对11个农牧业单位土地租赁、拍卖情况登记表、在职干部种地情况申报登记表、在职干部亲属种地情况申报登记表、在职干部及家属养殖贷款情况申报登记表、在职干部承包养殖公有畜情况登记表、在职干部从事其他多种经营形式情况登记表等6项表格的填报以及对内、对外经营活动自查自纠情况的申报进行了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3个,对两个单位作出了限期整改的决定,对一个单位的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以上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意识,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二、进一步落实历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规定
自1997年以来,我团副处以上干部都做到了每年二次向职代会报告个人收入、住房、礼品登记、个人重大事项,并向师纪委申报。副处以上干部也没有利用公款建房和超标准装修住房的现象,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严格按照师纪委核定标准支出,没有一人用公款上网和支付费用,没有用公款吃喝、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团领导的电话费每季度公布一次,严格执行了师纪委不准用公款配备通信工具的规定,对公款配备的通信工具进行了清理。
年初,我团就对业务招待费、电话费、办公费、出差费等各项费用支出制定了标准,建立了严格审批制度,既有支出标准,又实行总量控制。基层农业单位继续实行招待费“零”控制。
1、严把财务开支关,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团领导从自身做起,各项费用核定总额,超支自付,还取消了招待烟。每年可节省费用近一万元。
2、机关小车修理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1000元以下先由个人垫付,凭票报销。小车在团内行驶一律不报差费。
3、机关科室各项费用核定总额,捆绑使用,超支自付。机关人员短期培训费用先由个人垫付,学习结束后凭有关文件和票据报销。
4、机关各科室下连队原则上不派车,交通工具自备。
5、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非生产性开支实行年初作计划报批后方可开支,超支一律自付。
6、农业单位继续实行招待费:“零”控制,如有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7、团纪委和财务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进行检查,各单位定期向职工公布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
今年1—11月我团招待费开支116709.4元,与上年同期比下降了3%。电话费开支30100元,与上年同期比减少了53339.86元。办公费开支与此同时上年同期持平。出差费与上年同期持平。租车费开支32600元,与上年同期比减少了20800元。对基层农业单位春耕及秋收伙食补贴开支20800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稳步推进。
我团纠风工作坚持了党政统一领导和“管行业就要管行风”的原则,2003年4月8日团长魏国庆与农业、卫生、教育三个部门的领导簦订了新一轮的纠风目标责任书。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围绕团场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纠建并举、标本兼治,抓出成效。
(一)减轻农牧职工负担工作进一步落实。
为切实减轻职工负担,团场对各项收费标准都明确提出了要求,收费项目及明细如实向职工公布,为鼓励职工的种地积极性,年初团场以合同的形式规定了各种农产品的收购保护价,合同外按市场价执行。2003年我团对小麦实行了保护,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价收购,每公斤补贴了0.16元,共补贴30万元,合并单位一个(轧花厂),减少管理人员5个,减少管理费开支17万元(2002年为21.5万元)。
(二)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取得实效。
团纠风办与教育科密切配合,规范收费项目,监督收费标准。全团共减免中小学借读费16000元,减免特困、贫困学生学杂费1010元、书本费1665元。所有收费项目做到了如实公布,并填写到收费卡上。
(三)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有新进展。
团行政执法部门、卫生科联合对团场的药店、诊所和药品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查封证照不全药品经营户3个,查扣药品价值达4000多元,取缔了3个非法行医户,没收药品价值5000多元。团医院集中采购药品价值12万元。
(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市场秩序。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大,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我团加快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今年对新建的住宅楼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团中心粮库水稻拍卖、林业站林木采伐拍卖以及冬季采暖用煤都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规范。防止了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团场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了连队会计报账制。
四、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今年,县气象局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部门科技优势,积极做好“五水共治”、大气污染防治、零审批改革等工作的参与和服务。主要抓以下6项工作。
1.全方位参与“五水共治”工作。一是参与__新城区即__新城的“涉水”规划评审,针对__新城暴雨防御能级提升和设计的适度超前、雨水管网布局走向、泵站设立等重要议事内容提出合理意见建议。二是积极推动县域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被县政府列为“五水共治”重点工程,目前已启动建设。三是参加并做好防汛检查整改工作。深入低洼易涝的镇(街道)及防汛防台重点单位和洪涝灾害隐患点,对各类防汛防台应急预案、防汛物资、在建工程、抢险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从气象防汛角度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反馈。四是深入抓好联挂河道治理工作。对联挂的河道加强走访、“回头看”,并在深化治理成果和长效保洁与河道所在村进行了对接,明确了责任。
2.积极参与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今年我局被县委县政府列入__县“五气共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其他县级部门协调推进治气进程。发挥气象职能,推动霾天气防御,新添置grimm180颗粒物分析仪等雾霾监测设备加强霾天气的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今年共雾霾预警提醒短信40余次共计7万余条,根据《__县霾天气应急预案》,启动霾天气二级应急响应1次。同时通过天气预报栏目、电子显示屏、报纸、__天气网、政务微博、微信等多种信息渠道介绍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指导公众做好雾霾天气科学防御。与县环保局就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进行对接,加强数据共享,继续做好空气污染指数的日测日报。牵头推进大气污染应急与预防,全市率先制定《__县气象局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专项行动方案》,后又出台了《气象干预大气重污染应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重污染大气预警级别、部门联合会商、总结评估等具体工作。组织人员深入结对镇村开展爱护环境、禁止焚烧秸秆、倡导秸秆还田的文明劝导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信息沟通和协作,认真落实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落实监测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积极参与全县“一创建三复评”工作。一是立足本局营造创建氛围,每两周对局大楼进行了一次办公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确保办公室及周围环境整洁优美。同时,利用楼宇电视、气象电子显示屏等载体滚动播放“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等反映“一创建三复评”内容的宣传标语。二是积极参与全县城区市容环境责任包干路段集中整治活动,组织人员向__局责任包干路段沿街商户、群众宣传“一创建三复评”相关情况,与责任包干路段沿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公开信、民意调查明信片,开展了文明劝导活动。三是组织党团员积极参与“千人进社区,百日大整治”活动,协助联挂社区清扫楼道垃圾、清理城市“牛皮癣”、清除绿化带内杂草和违规种植的蔬菜,向广大居民发放了文明卫生倡议书。
4.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以“__县域气象科学发展能力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气象部门全方面支持。目前,共争取到中小河流洪涝气象保障工程(国家级项目)、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国家级项目)、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省级项目)、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省级项目)、易灾地区粮食生产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建设(省级项目)、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省级)、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省级项目)、民生气象工程(省级项目)等项目落户__,截至目前已争取到位支持资金314.5万元。
5.全力优化审批服务软环境。全力减负增效,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已委托中介服务机构负责,费用由气象局以购买服务等形式承担,防雷跟踪竣工检测、定期检测等科目则按照原
收费标准的60%收取。今年我局共对全县151项新农村建设、新型产业和政府重大建设工程等实施减免。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效,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开展模拟审批、并联审批等方式不断提升气象审批效率,平均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提速90%,拓展服务内容,免费开展保险理赔气象证明网上申报办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查询等便民服务。截止目前,气象审批窗口受理行政许可项目306件,办结306件,办结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反馈机制的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审批服务回访制度,回访满意率达到98%以上。6.积极对接改革重点事项。推进气象“简政放权”,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文件精神,取消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等行政审批前置相关中介服务事项的资料审查。开展《__县气象局行政权力清单》的梳理与修订,共确定行政许可事项5项,保留1项服务类事项,对64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修订完善。积极参加全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继续深化“零审批”、“零土地审批”改革,全年共为喜力酿酒、博能电气等16家零审批企业完成防雷安全审核备案,与索菲亚家居等2个项目签订零土地备案承诺书,加强事中事后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充分履行防雷安全、施放气球安全等各项监管职能,今年共出具防雷安全整改意见书93份,落实整改93项,整改率达到100%。加强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管理,对第一批进驻“__县中介服务超市”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依法对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的中介执业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积极落实县政府关于政务服务应用系统启用工作的相关部署要求,与县审改办主动对接,做好气象行政许可事项应用系统的网上办理和后台管理。
作为气象灾害防御的主管部门,今年我局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努力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构建,认真做好“平安__”防雷安全工作,为全社会构筑起了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坚实屏障。主要抓以下7项工作
1.积极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水平。协调县政府在全省县级首家出台《__县极端天气灾害防御规则(试行)》(__办发〔2015〕47号),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与县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教育系统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工作机制的通知》文件。目前,我局正积极与县安监、交通等部门的对接,争取早日制定极端灾害天气下企业停工、县域内主要交通干线的管制和社会防御的操作细则。年初与县农办联合发文,深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服务、指导全县4个村参与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工作,年内完成验收。组织召开人工消霾专题协调会,配合县人影办,开展人工消霾作业演练。与县安监局达成共识,结合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全县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应急准备工作。
2.积极行动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设施共享。在《国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新要求出台后,及时与县城建部门协调,采取联合现场办公的方式,对《__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修订,对国家观测站周围有影响树木进行修剪,完善国家站探测环境保护安防措施。同时,为加强全县各类气象监测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统筹建设和综合利用,我局起草了《__县气象监测和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县政府正式发文实施。
3.加强基层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管理,召开2015年度全县气象协理员工作总结交流会议,认真总结气象协理员工作的开展情况,听取了各镇(街道)协理员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依托乡镇视频会商系统,加强县、镇(街道)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信息互通,全年针对低温雨雪、倒春寒、梅汛等天气召开视频会议12次,对提升重要灾害性天气基层服务的针对性起到较好作用。
4.做好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进入汛期后,继续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报值守班制度和应急制度建设。今年,针对我县连续出现的阴雨雪、雾霾、寒潮和梅汛天气,气象台共累计向地方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决策服务材料166期、预警提醒短信87条次,为全县各类气象灾害成功防御应对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在全力应对雾霾、雨雪、台风、汛期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11次被省气象局宣传报道。制定《__县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业务服务应急响应工作表》,进一步明确在启动各级应急响应状态下、在应急响应解除后、在预警信号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职责,全力保障灾害性天气下气象应急服务工作。
5.做好节假日和重要时节灾害性天气的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对春节
、清明、五一、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春运、高考、中考等重要时节气象服务,天气展望与跟踪预测、预报服务信息。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气象台制作了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等一批专题服务材料,加发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信息80余条次,指导全县农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为春运、县两会、植树周活动、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等制作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决策服务产品21份,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好评。6.扎实助推“平安__”创建工作。与县安监部门联合下发了防雷重点单位安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全县77家防雷重点单位名单,加强重点单位的监管和隐患督查整改工作,继续保持防雷重点单位年检百分百覆盖。今年新增加了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防雷防静电接地安全检测,检测车辆34辆,确保了危险品车辆在运输、操作过程中的防雷安全。深入推进全县亮化工程和__景区的防雷安全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全县42所中小学校的231幢建筑物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县工业项目竣工验收组现场勘查和联合审查,今年,已对4家企业违规建设项目确权进行现场踏勘和验收,并出具综合验收意见和整改意见,得到企业业主欢迎和好评。
7、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气象科普宣传。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等契机,组织宣传小分队进村、入企、到校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今年,共开展科普宣传8次,举办科普讲座2场次。局气象地震科普馆接待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群众和各级单位参观达到10批次约2000人次。世界气象日前夕,与县__救援中心开展合作,组建本县首支由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志愿服务队伍。在今年全县公众科学素质表彰会上,县气象局连续第三年获得__县公众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今年,我局以“项目落实推动能力提升”,通过稳步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科技能力。重点推进了以下三项工作。
1.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工程建设。今年完成__、北鹤区域站建设,并正式接入省网进入业务化运行,天凝区域站正在施工建设中。气象信息多媒体系统正在抓紧开发建设中,预计年内交付使用。继续完善“__县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各项功能。与县电视台对接,达成广播、电视、农村应急广播气象信息全覆盖传播和气象影视节目网络传输方案。与县电信、联通两家运营商对接手机预警短信分区全网平台运行事项,移动平台试运行后正式投入使用。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借助移动互联媒介,开发农业气象手机app服务平台,向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实时气象监测信息、预报预警信息、农业小气候监测数据及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等,并提供1对1的交流平台。目前该平台建设方案已制定完成,正处于委托开发阶段。
2.抓好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启动建设突发暴雨监测系统、预报预警及评估系统、次生灾害风险预警系统、预报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完成暴雨强度公式的修订,形成《__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报告》。完成流域等气象业务服务对象边界划分及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整理工作。积极与住建等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城市积涝、暴雨内涝风险普查合作事项,深入推进精细化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灾害天气实时报警系统开发建设。
3.推进中央“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作为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实施县,完成《__县气象局2015年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方案》的修订并获省局批准通过。加强与县农经局合作,联合组建“农业气象专家联盟”,通过联合下乡、会商、预警、信息互通等方式提升组团式服务能力。开展农业气象实景监控网络建设,在全县范围内针对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特色农作物建设4个实景监控点,随时掌握农业生产状况。与县园艺所合作,依托双方优势,合作共建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和农业气象试验室,加强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加强新型农业主体专项服务,将全县90%以上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重点服务对象纳入气象信息服务库,免费为其提供气象短信信息。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成功申报成为全省2家重点试点县,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全网,气象探测设施维护保养,气象知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下基层等成功实施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培育3家气象为农服务专业组织。今年11月,局领导赴__参加全省2015年“三农”服务专项总结暨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试点交流汇报会,作为全省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典型作汇报交流。
2016年,我局将始终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项目推进为抓手,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助推__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让气象发展成果广泛惠及全县百姓。
1、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保障。着眼于满足行业服务需求,推进水利、农业、环境、交通、建设等行业中气象及相关类观测信息共建共享。深化与县水利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圩区防洪排涝气象预警平台开发等工作,助推全县“五水共治”。加强与环保合作,深入推动与环保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预报的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灰霾监测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好“治气”工作。逐步探索建立环境污染、生态旅游、城市防洪等专业专项灾害预警和行业指数预报服务。继续做好不再审批项目的跟进服务。与农经、民政合作,探索通过网络实现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和气象灾害证明等产品进驻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审批中心气象窗口部分服务关口前移到镇村,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2、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围绕民生需求创建气象防灾减灾__样板”为目标,深化“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行业和全社会气象灾害的防御规则。加强与县安监、交通等部门的对接,争取早日制定极端灾害天气下企业停工、县域内主要交通干线的管制和社会防御的操作细则。以务实的作风
和简便有效的措施,协助指导基层镇村、重点单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平安建设做好部门保障。3、扎实做好灾害性天气服务工作。继续加强梅汛期、台风、雾霾、寒潮、暴雪、路面结冰等多发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开展气象微信平台二次开发,实现气象、农业专家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面对面的信息互动,深化农业气象灾害联合会商、农作物分类跟踪服务等为农服务做法,进一步畅通预报预警信息的渠道,深入推进__县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__县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的开发利用,深化__县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切实履行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20年,是南平城市建设面临前所未有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是有史以来新上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一年。一年来,南平市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建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通力协作之下,做大做强做精做美中心城市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资金瓶颈取得重大突破;民生工程件件落实;建筑业、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安全生产有序平稳;创业竞赛、服务发展再添佳绩;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一、做大做强做精做美南平中心城市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全员动员,全力以赴实施中心城市两批48个重点项建设,通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筹措资金等手段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
一是以路桥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81.3公里三江两岸快速通道建设步伐。完成迎宾路3.81公里双向六车道路面改造建设工程,朱熹路三期5.5公里双向四车道建设工程;打通狮子山隧道;合拢西城大桥;续建剑州大桥、常坑大桥、建溪大桥、黄墩立交桥、滨江东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闽江大桥;展开闽江路二期拆迁工程;抓紧做好滨江路改造工程、二环路马坑隧道建设工程、朱熹路四期工程、滨江南路(西芹五星桥~林化厂)路面拓宽改造工程、文夏路建设工程工可、环评、水文、地质、设计等前期性工作。全年在建道路工程30.658公里,占81.3公里的37.70%,完成投资12.0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60亿元20%。
二是以提升品位为抓手,做精做美南平中心城市。完成迎宾路、马坑路、朝阳路、人民路、府前路等市区主干道人行道铺装;完成沿江亲水平台一期工程(妈祖庙)建设;完成人民路、府前路改造建设工程;完成南平大剧院、南平中心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完成滨江路LED夜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今日大厦、武夷大厦、海关大厦、地税大厦等10座沿江LED夜景二期工程;改造建设九峰公园、玉屏山公园;加快现代小区建设步伐,完成世华小区(一、二期)、江南新区(一、二期)、创世纪小区(二、三期)工程,竣工面积约45万平方米;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建成,林职院建设按序时推进。
三是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在市区天河巷首次推行对外招标取得成功后,先后对胜利街、滨江路、中山路、朝阳路等42.4万平方米的路段全部实行清扫保洁权公开拍卖,通过市场运作清扫面积占城市主干道51万平方米面积的83.13%,提高了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参加全国园博会展览荣获优胜奖。加大城市整治力度,重点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全年中心城市共拆“两违”建筑295户,面积9366平方米,处罚18户,面积5742平方米,处理乱弃乱堆材料496起,劝导违章占道经营13500起,清理城市“牛皮癣”23000余处。
二、县级城建项目和中心村镇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各县市区委、政府及其建设部门认真贯彻龚市长在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履行工作职责,深入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一是突出城市环境质量建设。邵武、建阳、建瓯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政和、光泽、松溪、浦城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延平、建阳、邵武、浦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选址、环评、征地等前期工作,选商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市完成20个乡镇垃圾场建设,276个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焚烧堆肥处理,全市应建垃圾处理场的1个乡镇有98个完成建设,占计划90%,全市应完成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处理的1370个行政村中有904个完成,占计划65%,家园清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县市重视乡镇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配备保洁员590人,设置废物箱桶1485个,清运机动车148辆,设置垃圾中转站396个。
二是重抓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政府和建设部门根据打造闽北城市联盟要求和各自特点,全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邵武的福山公园、人民广场、溪南路景观工程;武夷山的滨江路、百花路、茶博园、绿秀公园、和园;顺昌的岸线景观带、塔山公园、龙山公园、观静山公园、富金湖亲水平台;建阳的潭山公园;建瓯的中山路路面改造、城东大道、云际山公园;浦城的梦笔大道、兴华北路、城东路建设工程;光泽的“一中心五组团”配套项目、文昌路路面改扩建工程;松溪的环城路、康义路;政和的南庄路、中元路、熊山公园以及闽北新兴区域园区主干道等等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抓好中心村镇规划建设。按照“中心镇、中心村”格局,科学指导编制和修编乡村建设规划,20年有7个乡镇完成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129个中心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在尊重农民意愿、有利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引导边远村庄适当进行迁村并点,在小城镇规划区、高速公路互通口沿线培育试点住宅小区,在抓好现有32个省级试点住宅小区建设的基础上,又培育延平大横四朵洋小区、顺昌郑坊乡银龙小区、井坊小区3个村镇住宅小区作为20年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光泽止马镇福春小区、顺昌郑坊乡银龙小区、井坊小区申报20年省级优秀村镇住宅小区。协调厦大、福建工程学院有关历史文化保护专家编制延平南山镇大坝村、峡阳镇、顺昌元坑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三、多管齐下突破建设资金瓶颈
认真落实市领导关于经营城市、解决建设资金一系列重要指示,发挥城建国司融资平台作用,在资源、资本、资金转换上下功夫,在吃透国家产业政策、争取上级资金上做文章。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牢固树立经营理念,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出一条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建城的路子。在三江两岸快速通道建设过程中,做到道路建设与土地征迁、收储同步实施,先后完成八仙、南庄、五里沙、徐洋、桥头、小鸠、段树坑、大家厂等地土地征迁8253.98亩,其中,农转用地获批5850亩,签约待批2403.98亩,通过评估、办证,形成优质资产,为资产转变为资金创造条件。整合城建系统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通过评估、抵押、盘活,形成资产16亿元,为项目建设融资8.655亿。
二是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做文章。精研国家污水垃圾、国道改造、防洪堤和廉租房建设等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组织专门队伍谋划项目、生成项目、争取项目,全年共运作项目6大类153个,申报国家和省上资金84.51亿元。其中,污水垃圾16.69亿元,到位1.4亿元;家园清洁行动0.84亿元到位0.362亿元;防洪堤(含国道改造)建设32.96亿元;公交、供水5.91亿元,到位0.345亿元;廉租房建设1.621亿元,到位0.23亿元。
三是加强政银合作,争取银行资金支持。积极主动与开发银行、农发行、世界银行以及兴业、交通、中信、建设银行等金融部门沟通联系,摸清各大银行对海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办理项目贷款前的各类要件,申贷20.7亿元。其中,开发行11.1亿元,农发行4亿元,世行3.7亿元,兴业银行1.9亿元。首期获批4.19亿元。与此同时,对建设资金精打细算,做到应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率达到100%,全年共有242个项目实行招标,其中,公开招标226个,邀请招标16个,中标价17.24亿元,平均下浮率为9.7%,节约建设资金1.67亿元。
四、以人为本,民生工程件件落实
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去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出台了《南平市经济适用房管理规定》、《南平市廉租住房保障规定》和《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办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分配进入法制化轨道;全年归集廉租住房资金3905.42万元,实行廉租住房保障2346户,达到应保尽保目标;全市建成和在建廉租住房项目4个,建设规模318套15967平方米,其中:市本级146套,邵武144套,建瓯28套。全市在建经济适用房和经济租赁房1458套,10万余平方米,其中:市本级930套,57700平方米,顺昌342套,31900平方米,建瓯100套,7000余平方米,邵武86套,5000余平方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二是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奔赴四川汶川灾区做好援建工作。在经贸委、欣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朝日钢构公司、荣德胜钢构公司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前15天完成2200套活动板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灾区人民如期入住新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诉求家庭(企业)了解情况,全年处理各类件150余件,基本解决市五建公司、林贞廉、蒋建建等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和预防预防工程款拖欠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农民工工资如数如期发放,把关用工单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217.07万元,受理解决欠薪投诉4起,35人;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建议27件,满意率达到100%。三是围绕便民,推动公共事业健康发展。贯彻公交优先战略,投资2000余万元,更换新车46标台,16条公交线路全部使用IC卡、空调车,极大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全年运行里程1438万公里,安全间隔行驶735万公里,客运量3421万人次。完成安丰水厂7万吨水厂改造,加快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园区、大横绿色产业园区供水管网配套建设,新增管网38公里;顺应民意,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12110户,累计完成58554户,占中心城市总户数的94.4%。
五、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房地产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促进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就是建设部门的硬道理。
一是出台《关于促进南平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降低税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等多种渠道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通过严管和引导,南平市房地产市场未出现因国际金融风暴和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全年完成住宅投资22.86亿元,同比增长6.1%;全市商品房销售备案面积78.57万平方米,备案金额24.1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5.44%、37.96%;存量房买卖成交面积60.1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3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9.4%、20.45%。市本级商品房销售备案面积20.78万平方米,备案金额7.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8.46%、44.76%;存量房买卖成交面积15.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4%、成交金额3.49亿元,同比增长1.89%。
二是积极培育建筑传统产业。全市培训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7期共5154人次,新增中、初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232人,有效提高了企业人员素质;注重企业资质升级和经营范围扩大,全年三级升二级企业11家,扩大经营范围企业15家,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43.49亿元,比增14.3%,其中:外省完成产值10.47亿元,同比增长43.8%。认真贯彻落实最低价中标法补充规定、合理造价区间抽取中标人办法和招标机构比选办法,开展挂靠围标串标专项治理,继续实施“背靠背”投标方式,预防围标串标,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秩序。
三是全力扶持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发展。引办、创办绿色建材企业16家,保温安装企业2家,太阳能生产企业3家,产值达4.5亿元;参加海西绿博会,企业高位对接11家,技术转让2项;推广建筑节能墙材5.2亿标准砖。
六、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一是全面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落实责任,落实队伍,落实经费,以宁德霞浦迪鑫阳光城3#楼工程项目发生人货电梯坠落造成重大群死群伤重大事故为反面教材,从严管理。在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拉网式全面检查。全市共检查在建工程220个,检查起重设备226台(人货梯71台、塔吊50台、井字架105台),发出执法告知书165份,其中停工整改通知30份,责令整改通知书135份。在县(市、区)组织拉网式检查基础上,市建设部门又对各地的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组织督查,督查中抽查在建工程4个,发出执法告知书4份。各施工单位认真按照通知要求,制定整改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避免和遏制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市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筑施工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年初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
二是加强公交、燃气的安全生产管理。全市公交企业按照“巩固去年成果,力争取得新成效”的“四优”创建要求,立足行业实际,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坚持每周一的生产例会,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和服务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重大节日前召开会议,做到早研究、早部署。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比去年同期下降33%。先后6次深入全市燃气企业储罐基地,对燃气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及时给申报《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资料齐全和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到位的26家瓶装燃气经营企业,核发了《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燃气供给安全有序。三是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城市供水安全。根据省建设厅要求,组织环保、食品、药品管理部门,对全市城市供水水质开展督查工作。经抽查,10家自来水厂的出厂水样和城市管网水样,达标率分别达85%、98.6%;注重取水水源保护,分别在取水源上下游制作告示牌8个,清理、整治取水口范围内各类污染16批次以上,确保饮水合格安全。
七、廉洁高效,服务经济发展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重要部署,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整合建设系统行政审批职能。成立审批科,将分别在各行政职能科室和单位的60项行政审批、报备职能全部归口到审批科,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并刻制建设局行政审批专用章,赋予建设局行政章同等权限,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自审批科入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来,共接受社会咨询服务2180起,共受理各类审批、报备441件,按时办结242件,专项专时办结199件。基层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服务发展榜上有名。
二是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工作。除涉及国家规定的机密文件以外,建设系统已将所有应公开的财务、人事、项目及时全部在建设信息网公共栏上公开。其中:建设信息网全年点击人数超过23万人次。切实做到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作,在群众和社会监督中开展。
三是持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新聘续聘行风监督员、效能监督员21人,开门纳谏接受群众批评建议12人次、14条,并全部整改到位。制定实施《南平市建设局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规范各类行政裁量范围、幅度、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市民满意率达86.2%。
今年,***区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实效,深化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强化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助力**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现将2018年***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信息公开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机关工委、审计局、财政局、民政局、统计局、法制室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政务公开的部署、协调、推进和监督工作。加强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实施步骤,从根本上保证了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扎实开展。坚持实行《政府信息源头管理机制》、《***区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信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加大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办理力度,进一步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了廉政勤政建设水平。
(二)加强载体建设,确保信息公开有效承接。我们围绕全年重点工作,逐步深化主动公开工作。一是强化公开载体宣传。突出政府网站第一公开平台地位,投资8万余元对区政府网站进行全面升级,专项设立财政预决算公开、“双随机一公开”、行政审批权力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19项政务公开板块,达到了国家、省、市要求政府网站板块的设立标准。同时,结合各部门、各行业工作特点,采取印制宣传手册、利用社区宣传橱窗和电子滚动屏等方式不断强化载体宣传。二是拓展公开形式。一方面及时、准确公开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比如公租房申请的程序、经适房申请的结果等信息;另一方面以社区工作站信息公开为突破口,将社区服务综合体服务事项进行归纳整理,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名称、办理对象、办理依据、负责部门、办理地址及电话等内容进行公开,确保居民足不出户就了解相关政策,大大方便了地区群众。三是及时更新动态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的部门公开板块,及时公开反映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产生的动态信息。充分利用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将部门工作亮点宣传出来,使公众了解部门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进度,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拉近了公众和政府距离。
(三)细化公开内容,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一是推进决策和监管信息公开。将***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的信息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区各执法部门通过“双随机”方式开展市场监管执法事项检查122次,检查被监管对象1956家;开展其他行政执法事项检查79次,检查被监管对象174家;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25次,检查被监管对象169家。通过网站和督查通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公开综合监管和检查执法信息。二是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信息公开。通过有线电视台、新闻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途径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公开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相关信息,使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实现公开内容全覆盖,社会公益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社会公益事业公益属性得到更好体现,全年更新信息76条。三是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全年累计190条财政预决算公开记录,明确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内容、细化程度、公开形式、公开时间等具体要求,打造政府“阳光财政”,让公众看着政府家底做监督。同时,通过网络全面公开政府文件、政府办文件、规范性文件7条,解读相关政策6条,通过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公开,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
(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增强政务公开工作实效。一是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对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统计,将梳理调整后的“最多跑一次”、“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事项清单进行网上公示。按照“一网四级”的要求,加强基层网上办理工作,实现喇镇和属地12个社区部分便民事项的网上办理工作,为下一步“一网通办”、“同城通办”打下基础。二是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政府今年加大投入升级改造了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为群众办事提供优良的环境体验。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现医保分局、地保中心、公证处、档案局先后进驻中心窗口,陆续承接卫计局、国土资源局、运管站等20个部门169项许可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完成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综合受理审批模式改革。充实窗口人员力量,制作统一工作服,大厅实现WiFi全覆盖,新增叫号系统和叫号显示屏,针对大厅每天1600多人次的办理量,利用声音提醒、显示屏显示、短信提醒等功能,让群众排队等待更加人性化。三是进一步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建立“套餐式”服务促优化,实现“一单申请、一窗受理、后审联办、一窗领证”审批服务,解决群众企业重复跑腿问题。同时,全力落实网上审批服务工作,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升级上线以后,推进网上系统的在线申报和审批功能,运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认证技术,实现审批要件“精简化、整合化、表格化、数据化、网络化”。
(五)拓展平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建立完善了政务舆情等社会热点收集、研判、回应机制和意见建议、咨询投诉收集、处理、反馈机制。明确专人收集办理网友意见,传递政府权威声音,回应网友关切,并定期开展对部门回复率、群众满意率督查工作。2018年,全年受理网络咨询60件,回复网贴142个,对广大群众诉求、重要网络关切,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未发生因网友意见回应不及时引起的有效投诉。同时,建立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提高政务舆情回应的主动性、针对性、权威性、有效性。
二、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今年以来,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政务公开的主体和范围有待拓宽;二是公开的形式不够丰富,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个别单位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公开的主动意识和时效性有待于提高。
2019年,我区将按照市政务公开办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目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一是扎实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突出抓好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使用、重大民生工程、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相关信息、解读相关政策、回应群众诉求。二是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部门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信息查询机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根据《条例》要求和运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协调机制、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完善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和政务公开激励约束机制等。四是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系列要求,以简政放权、优化流程为突破,以强化区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和功能为依托,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务服务效能和窗口作风建设,全方位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力促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指示精神,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单位主责、媒体曝光、公众参与”的原则,广泛发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手段,形成和保持整治重大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通过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掌握重大火灾隐患底数,逐一明确属地政府、行业部门督办责任,逐一采取针对性措施,由属地政府挂牌督办一批,新闻媒体公示曝光一批,依法关停查封一批,集中搬迁改造一批,逐步减少重大隐患存量、严格控制隐患增量,着力改善全市消防安全环境,坚决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
二、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即日起至2014年8月31日)。各区市县、园区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住房城乡规划建设、民政、教育、文化、卫生、商务、安全监管等部门负责对本系统所属单位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对列管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隐患突出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公安派出所负责对列入其监督检查范围内的社会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要突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大型批发市场、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易燃易爆单位、劳动密集型企业、社会福利机构、高层地下建筑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居民回迁安置小区等。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要严格执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凡符合判定标准的,一律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对于已确定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隐患突出区域,要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并对隐患具体情况、整改难易程度进行分类研判,逐个制定整治计划。8月31日前,各区市县、园区要向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报排查摸底情况。
(二)攻坚整治(2014年9月1日—2014年9月30日)。各区市县、园区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与有关职能部门、重大隐患单位签订责任状,逐个区域、逐个单位督促落实整改方案、责任和资金。9月30日前,各区市县、园区要针对辖区内逾期未整改销案的以及新确定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统一集中挂牌。对整改难度不大的重大火灾隐患,督促尽快在规定期限内整改销案;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督促单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方式,逐项消除隐患。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针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区域,逐一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
(三)总结验收(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20日)。各区市县、园区要及时归纳汇总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梳理好的经验做法,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和预防长效机制。对尚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紧盯不放,跟踪督办,确保按期整改销案。10月10日前,各区市县、园区要向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报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三、整治措施
(一)属地政府综合治理。对逾期未整改销案的以及新确定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属地政府要挂牌督办,逐一明确政府督导领导,明确有关部门、单位的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对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属地政府要责令其停业整改;对单位自身无法整改的,属地政府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城乡 结合部、“城中村”、居民回迁安置小区以及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的场所)集中连片的区域性火灾隐患,属地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城管执法等部门进行综合治理,纳入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计划统筹改造。
(二)行业系统重点督办。市消防安全委员会要对各区市县、园区确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分类研究,明确具体督办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要逐级签订隐患整改责任书,每月至少开展1次督导检查,及时督促隐患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三)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和信息通报制度,对未经行政审批擅自经营、使用造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公安、公安消防、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权限,依法予以查封、取缔、吊销证照。对逾期未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公安消防部门要列入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范围,辖区发展改革、工商行政管理、旅游、金融、保险等部门要作为信用评定、项目审批、银行贷款、保险费率厘定、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下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对逾期未整改的,用足用好责令“三停”( 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止营业)、临时查封、强制执行、拘留等执法手段,从严从重处罚。
(四)规范隐患整治流程。严格执行公安部《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和重大火灾隐患专家论证、立案、公示、挂牌督办、检查验收等制度规定,全面规范重大火灾隐患的排查、复核、公示、督办、验收、立销案等流程。落实“一案一卷”要求,对每处重大隐患,逐一制作隐患整改档案。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由隐患单位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提出书面检查验收申请。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隐患单位整改情况和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检查验收,作出检查和验收结论。
(五)全程跟进技术服务。公安消防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为社会单位整改火灾隐患提供技术支持,出具《火灾隐患整改建议书》,帮助单位制定整改措施,优化整改方案,降低整改成本。对整改中涉及复杂问题或者疑难技术问题的,要组织专家或消防安全评估机构进行技术论证。对隐患单位提出复查验收申请的,辖区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组织验收,出具意见,保障隐患单位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
(六)新闻媒体集中曝光。市政府新闻办要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专栏,设立曝光平台,曝光重大火灾隐患、跟踪报道整改信息,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各区市县、园区要在9月10日前,挑选一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上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曝光。要充分发挥“96119”举报投诉热线的作用,鼓励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对群众举报重大火灾隐患核查属实的,给予重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七)深入开展督导检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要组织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区市县、园区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各区市县、园区要将专项行动纳入政务督查和安全生产督查内容,组织开展不间断的督导检查,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书,强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是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维护火灾形势持续稳定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站在保稳定、促民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迅速掀起专项行动热潮。各区市县、园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茗杨心”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落实2021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平安暨市域治理办:
按照《关于报送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广汉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项目责任分工方案》的分工,智慧治理组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将2021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省一体化平台试点建设。积极拓展完善运行期间平台功能,强化平台推广运用,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可网办事项1280项,可网办率达99.84%。
二是搭建广汉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积极包装项目,总投资4.5亿,推动广汉“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运营中心项目建设,构建数据融合池和展示厅及相关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强与国新宇航沟通对接,大数据融合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待测试后上线“城市之眼”系统。
三是建设投资项目大数据管理系统。落实资金35万元,建设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行政审批、建设进度适时监控。四是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按照“1+4”(1个综合管理平台,4个分模块:智慧党建、智慧管理、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模式和商业、安置、老旧、“三无”小区4个类别,确定金雁大同,汉洲京皇等6个社区作为智慧社区前期试点,将智慧、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二)推动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基本完成广汉市综治中心(平台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建成1个市综治中心、12个镇(街道)综治中心,2个社区综治中心示范点;建成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底座、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综治“六联”(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治安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建成市级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接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图像1046路,“平安雒城”视频监控340路,实现重要区域全覆盖,实现省、市、县三级综治数据的无缝对接,以及县、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综治中心纵向贯通的数据互联互通。网格化中心划分设置网格34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43人。我市2018年至2020年投资781万元,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个覆盖全市农村、城区、铁路全域的监控点位1046个,全部纳入综治中心信息化系统“雪亮工程”监控平台。今年年1月起每年投入266.6万元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6月进行了平台服务升级,新增了12处人脸(车牌)识别监控点位,新增电子地图,可以通过GIS引擎技术提供位置追踪及精确定位,更加有效地实现治安防控的目的。
二是“雪亮工程”同“平安雒城”、“慧眼工程”等视频监控和智慧小区项目共同编织了技防监控网络。形成镇、村、院、户四级技术防控圈,实现从点到面、联防到户的立体防控网。“雪亮工程”建设以来,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精准出警、精准处置,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破解了农村地区治安管理难题。目前,“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3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30余件次, 2019年和2020年,我市公安机关年立案数分别比上一年度下降15.8%、3.9%,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三是推动建设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建设。广汉市建成了1个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个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城区28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构建市、镇(街道)、社区(村)、网格员四级平台,同时,将与民生事务紧密相关的住建局等23个职能部门、44个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纳入平台并开通电脑终端账号参与服务管理工作,实现分级管理,梯次互动的工作模式。全市343个网格,配备社区专职网格员242名,农村兼职网格员(村干部)101名。2021年市财政投入资金297.2536万元,有力保障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运行。编制广汉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细则,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网格员通过“一日双巡”,主动走访群众,主动服务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并现场办结或通过手机平台上报处理民生问题和群众诉求,2016年以来,累计宣传政策法规12619人次,办理民生服务事项49468人次;主动发现、干预、化解网格内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收集各类基础信息并推送入系统平台,动态更新,基础数据更加完善、真实、准确,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00余万条,收集录入社情民意13061条,走访特殊人群4581人次;今年7月下旬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全市网格员共参与疫情防控排查18641人,协助开展医学观察居家隔离5190人,走访重点区域、场所40147处,开展疫情防控常识政策法规宣传32526次,协助开展疫苗接种3465人次,通过宣传引导使辖区内居民提高了防护意识,增加了疫情防控知识,提高了居民参与防控的积极性。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网格化工作品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三)将智慧建设与法院工作相结合
一是准确领会上级精神,科学谋划。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兼职负责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计划上,坚持与司法部、省厅、德阳市局实现并网为标准,不做物力浪费;在场地设置上,坚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标准,做到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司法行政指挥、公共法律服务“四个中心”统筹规划;在经费保障上,坚持中央、省级转移支付与本级财政保障相结合,积极主动向广汉市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省厅信息化建设新要求。
二是积极参加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业务培训,熟练使用普法、调解、援助、社矫、律公、考勤、公文等系统分类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信息化建设技能基础;另一方面,利用干部职工大会等时机,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主动适应新的工作常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使用司法行政工作平台的自觉性,奠定信息化建设思想基础。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建设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发挥“智慧司法行政”优势。2019年,我局投入近120万元建成了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目前已初步实现60个点位工作巡查,20个远程单兵实时指挥,150个社区矫正手环定位监管,7个监狱远程会见系统,并实现了与省、市远程对接,为司法行政大数据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加强维护管理。一方面,外部加强与电信部门沟通,遇有网络不通的情况能及时进行技术性维护;另一方面,内部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平台、视频会议、指挥监控等系统的使用管理,确保了各种工作数据录入正常、及时、准确;第三,坚持每周不定时检查司法行政工作平台使用情况,每月对检查情况在工作群进行通报,并将个人登录使用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确保了使用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2021年完成3个街道(100%)、29个社区(100%)、238个小区(33%)建设任务,2022年完成全部712个小区智慧化建设(其中高坪镇白里社区、小区作为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试点),有效转变社区工作被动管理,实现政府、居民、企业共建共治共享,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基层治理新思路,助力广汉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
继续推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按计划推动重点行业单位横向联网,有效整合各行业单位自建的监控网络,达到联网共享、综合利用的效果。进一步扩展视频监控覆盖面,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技防基础。建设前端感知源符合机、非、人采集设备,实现智能化、结构化数据,缩短民警在案件侦查中图像查阅时间,为案侦提供精准、快速、有效的支撑并为治安防控提供预警能力。
(三)推动行政司法智慧化建设
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确保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上下运行一致。积极把握本级财政资金支持,尽快将司法行政指挥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电子设备进入政府采购环节,为“四大中心”早日实现互联互通运行提供强力保障;重视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采取送学培训、专业招录等方法,建强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培训针对性,着力解决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正常运行,适应大数据、大服务、大格局的新时代。
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完成供水服务工作。
按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兼顾的原则,克服困难,加强协调,科学调配,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环境用水需要。上半年自来水供给达1000万立方米,工业供水(含生活源水)达2400万立方米,完成9.63万亩农田泡栽面积,实现芒种前“关秧门”的目标;环境供水得到保障。
(二)全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的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尽快”的要求,全力推进水务项目建设。
1.加快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改善和保护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是实施并完成20*年新增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对弥牟、红阳、大同、城厢、*实施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二是实施并完成20*年省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通过管网延伸,解决*镇红星村、五爱村、*村,人和乡壁山村,*乡胜利村共6450人饮水安全;三是正在实施20*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新建*至*自来水输水主管线,解决2.2万人饮水安全,已完成工程量70%。
2.加快推进*以*田水利建设和水产业发展。围绕加快*以南水利发展,解决用水困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旅游业开发、壮大水产养殖规模,加快推进*以*田水利建设和水产业发展。一是全力抓好*脉绿化项目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项目储备和方案编制工作,按计划推进人和乡三元村、*村,*镇*村、*村,*乡*村配套工程建设,购买11套提水设备,确保绿化用水需要,现已植树达10万余株。二是抓好雨水集蓄利用和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在*镇实施20*年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整治塘堰10口,新建蓄水池165口,已完成工程量75%;在*乡实施末级渠系改造项目,整治渠道5.68公里,已完成工程量90%。三是实施并完成东支七渠整治工程,整治渠道30公里。四是正在实施成南高速公路(2009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五是在加强技术指导的同时,协助*镇和*镇规划*海岸线100亩、三方村1000亩,*村200亩渔场建设。
3.全面落实城乡统筹重大项目涉水工作。按照以“三个集中”为核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全面落实城乡统筹重大项目涉水工作。一是完成*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沟温泉度假区、南方高科玉米基地、现代农业港水系迁改、供水实施方案及配套工程建设,整治龙门支渠2.68公里,农业港园区内整治渠道6.32公里、*57口、建蓄水池165口。二是完成工业南区供排水、防洪规划,散货物流园区水系迁改方案,跟进北部新区涉水项目建设,介入载货汽车产业园区涉水项目建设。三是完成省建筑职院、区医疗中心、粮油储备中心、灾后重建六所学校水系迁改方案。四是完成唐巴路、桂红路、龙赵路、云石路、*大道改造(建)水系迁改方案。五是跟进统筹城乡示范村涉水建设,完成18个示范村农田水利、自来水供给、水产业发展等现状调查,根据其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配合各乡镇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已完成*等村自来水供给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十五里村、三元村、五爱村人工湖工程建设。
4.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围绕生态区联创工作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根据市上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如期完成城厢、*、*三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投入试运行,加快推进干管铺设二期工程。截止目前,城厢镇完成1500米,*镇完成3210米,*镇完成2392米。二是完成*、*、*、*、*(一期)五个农村新型社区和日新、玉虹两个非建制镇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完成区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反复磋商和沟通,督促中科成环保有限公司按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足额交付区污水处理厂转让价款,完成资产移交工作,并确保了区污水处理厂稳定和安全运行(上半年处理污水2450吨);6月将完成技改方案,随即启动和实施技改,以保障全区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开展集中治理河道乱污和水域环境卫生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的整治工作目标,在抓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督查,整体推进河渠整治。上半年累计投入人力1.5万人次,清理河、渠10万余米,清运垃圾和打捞漂浮物4000余立方米,规范污水排放36处。
(四)扎实做好生态区创建工作。
根据《2009区省级国家级生态区联创工作方案》和创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要求,围绕“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三项牵头指标,认真做好创建工作。在抓好支撑指标的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调研和典型测算工作,完成了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年度计划、20*年至2009年度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统计报表及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汇总表、农业灌溉渠系基础资料统计和核实、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等系列基础工作,并根据验收检查的标准,抓紧资料整编。
(五)切实做好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按照“一个重点(清白江大河)、二个难点(*及山溪河)、一个关键(主城区内涝)”的思路开展防汛工作,在加强防汛值班和检查,重视雨情、水情的统计和通报,完成*上元村村段河堤加固工程的同时,着力抓好隐患排查、洪涝灾害的基础性源头工作和防汛机构的自身建设,完善了防汛预案,落实了防汛责任,储备了防汛物资。
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年”的工作要求,围绕水环境安全、水产品安全、生产(自来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六)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工作。
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按照并联审批制度的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加强水法宣传和节水宣传的同时,重点抓好新版取水许可证的换发、施工降水的管理、节水型单位创建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打击砂石盗采专项行动,河道砂石资源盗采行为得以有效控制。
(七)着力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工作。
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认真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完成学习调研阶段的目标任务,正持续抓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
围绕区委“项目服务年”要求,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对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教和廉政文化“六进”工作;继续抓好干部队伍监督和廉洁自律,强化源头治理。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市委关于*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作为了主要工作任务,*市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治、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着力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用药安全性不高、招商引资环境不够宽松的问题”作为“整建活动”实施“三大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市委常委、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王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国庆分别在国务院、省政府印发的全国、全省*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上批示要求:市整规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副市长刘国庆、戴绍泉分别在4月12日和2月8日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市整规办及时将两位领导的讲话印发给了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并于6月14日和26日分别召开了区县和市级部门整规工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以及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的通知》(自府办发[*]102号)要求,在*年底,市整规办印发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自整规办[*]15号),对*年全市整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全市整规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整规工作重点、宣传报道、基础建设工作等。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
二、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一)组织开展节日市场综合整治行动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重大节假日生活健康和安全,市整规办分别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市场全市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节日市场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7000多人次,取缔各种非法生产经营户600多户,查获各类案件1045件(其中:立案查处334件)。通过节日市场整治,使全市节日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市场经济秩序事件,净化了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节日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将食品安全整治作为全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台后,集中4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万人次,依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2753件,其中立案查处662件,捣毁窝点49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和小食品摊点2366户。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
1、加大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市场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三大环节的执法行动。农资市场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立案查处案件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共抽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1009个批次/样,合格率为96.33%,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明显提高。畜牧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放心肉工程,深化畜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兽药饲料企业监管,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力度。抽检饲料产品和畜产品各50批次,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继续保持为零,畜产品药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基地和品种各6个;禽畜产地检疫率和定点屠宰厂(场)内检疫率均达到100%;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件,取缔无证照企业16家;没收、销毁不规范兽药23件(瓶、盒、支),违规产品7.9吨、不安全肉品3.1吨。水务部门组织开展了水产投入品经营市场、化肥养鱼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监督管理,开展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完成3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10个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工作;实施成鱼检疫303批次,苗种检疫260批次;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共1万余亩进行了鱼病测报。
2、继续深化食品加工环节整治。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了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原辅材料、添加剂及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安全类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3C认证违规行为的查处,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75件,其中大要案10件。
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和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继续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专项抽查力度,深入推进“四制两查两书一承诺”的监管模式;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无照经营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023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04件,捣毁非法食品窝点10个,监测抽查食品166个批次,配备食品快速检测仪41套,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场所出售的食品的定性检测力度。商务(经济商务)部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屠宰和酒类市场管理,加强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屠宰市场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全市取缔非法屠宰点5个,整合关闭16个,查处酒类违法案件11件。我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2月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4、深化食品消费环节整治。卫生部门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与工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餐饮业联合整治机制,对食品消费环节组织开展了18次专项检查,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查处无证经营户282家,整改到位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195家,取缔87家,查处违法行为32起。城管执法部门以整治和规范无证饮食摊点、夜宵摊点、游动摊贩和校园周边小食品摊点的无证经营和占道经营的行为为重点,建立了错时上班制度,落实了“划片包干,定人定责”责任制。规范饮食摊点789个(次),取缔占道经营饮食摊点314个。盐政稽查部门继续实施盐政执法驻厂监控制度,健全了盐政举报制度,组织开展了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捣毁私盐窝点1个,立案15件,结案12件,查获违章盐12.3吨,查获无主私盐3吨多。
5、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食品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的监管,组织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2次,移交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28个,收缴违法印刷品5623张,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1092个;快检药品1002批,筛查出可疑品种56个,检验出25批不合格药品;GSP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集中焚毁20余吨、货值80余万元的假劣药品。
(三)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年)的通知》和省、市《*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实施意见》精神,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1、开展专利保护及专利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企业对创新技术加以知识产权保护,其中久大集团公司一次性申请专利6项。坚持以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专利执法行动,抽查了各大商场的6000余种商品,查获49种专利权已失效和66种无法确定其法律状态的商品,及时进行了通报,并对相关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2、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指导企业新办理商标注册63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8件;“长城”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著名商标”,有3户企业材料上报认定;10户企业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有7户企业已经初审处于等待认定中;复审认定“*知名商标”65件,38户企业参加“*市知名商标”新认定;打造“城市名片”,办理“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盐帮莱”四件商标注册,已办理39件商标注册;查处商标违法案件200件。
3、开展打击盗版侵权专项行动。文化部门深入开展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完成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区县联网工作,健全和完善了文化市场义务监督体系,开展行业自律建设,加强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取缔无证经营“黑网吧”18家,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30家,收缴捣毁赌博游戏机、电脑板464台(块)、收缴非法出版物3600册、非法音像制品48000多张,立案查处违规网吧82家,治安拘留2人。
4、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2号”行动,与烟草部门协作配合,查处制售假冒烟草制品案件26件(其中:立案15件,移送烟草部门行政处罚11件),打掉假烟生产窝点3个,查获各类假烟11000多条和大量制假设备及假烟标识材料,涉案金额130余万元,刑事拘留18人,逮捕1人,直接移送4人。烟草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非法运输为重点,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节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机制,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烟草制品违法犯罪活动。查获违规卷烟1079.74件,查处案件907件,查获制假窝点5个,贩藏假烟窝点10个,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19人,判刑2人。
(四)继续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
1、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工商部门会同宣传、监察、纠风、卫生、食品药监、公安等部门制定了《*市*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要点》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联合会审制度(暂行)》,进一步加强了广告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查处。继续深入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76件,查处合同欺诈案件6件,调解合同纠纷案件10件,帮助157户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新发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3户。
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合同诈骗案件11件12人。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检查医疗机构523家,取缔无证行医机构32个,立案查处案件10件,出具监督意见书344份,并对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黑诊所、假医生执业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泥集团医院非法承包科室非法行医行为,给予罚款1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80余万元和设备一台。
3、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市商务局、市物价局、成都海关*办事处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组织开展了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专项行动。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
工商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交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教育等商业贿赂的查处力度,今年立案8件,已结案7件,罚款36万元。扎实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特别是对涉及民生问题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垄断企业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68件,案值87.89万元,罚款56.89万元。主要典型案例有:*市大安区某供水企业限制竞争(强制收取底度)案;*市某供气企业强制收取检验费的限制竞争案;富顺县某电力公司强制用户更换电表和滥收费用案;*市沿滩区某燃气公司滥收费用案。
各级法院依法宣判涉及商业贿赂和反垄断案件20件26人。
(六)继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按照7月10日全国、全省打击传销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各级工商、公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市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联合开展了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行为,捣毁窝点48件,驱散传销人员1810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校园”活动;通过《*日报》、《今日晚报报》宣传5次,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通过“打、挖、防”工作体系,努力将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农业、质监、工商、物价、供销等部门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开展检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查处案件53件,其中立案查处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收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药甲基对硫磷7.2公斤,接待案件7个。质监部门认真开展了农资送法下乡和打假治劣工作,加大了对化肥、农药、农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力度。查获农资违法案件49件,立案查处41件。发放农资鉴别系列资料8800份,接受群众咨询620余次。工商部门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48件,取缔无照经营89户,受理农资投诉案件117件。没收不合格肥料25.9吨,农药70公斤,种子130公斤,农膜1500公斤。物价部门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检查。检查民政、计生、畜牧、建设等涉农收费单位和种子化肥经销点共244个。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查出违法所得金额30万元。供销部门结合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所属农资经营户采取了分级负责制,监督进货渠道,采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八)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
工商部门为规范房地产主体资格、房地产广告、展销、经纪、合同等行为,先后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该系统共检查经营主体435户,检查合同82份,核准登记房地产广告29个,立案查处房地产违法案件29件,结案20件。房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商品房预售专项整治,细化了《商品房销(预)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开通了“*房产168”网站,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公示制度;强化了权属登记网络化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为规范房地产企业一房多买、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办理房屋权属登记22024件(其中:注销登记409件),受理法院、公安等部门查封冻结363件,受理委托查询350件,受理房产测绘备案139件,共受理投拆举报42件,已办结投诉35件。
(九)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整治
市经委组织开展了成品油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煤炭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吊销6个加油站经营许可证;关闭煤矿15个;分别换发新版煤炭生产和经营许可证49个和61个;查处安全隐患400多起。
税务部门继续深入开展了税收专项整治。国税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销售、药品制造、电力、建材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查处偷税案件75件,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计122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税案件3件。地税部门开展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娱乐业税收专项整治,对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查结案件155件,查补税金及附加、罚款共计2737万元。
物价部门组织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节日市场、全市猪肉市场、食品价格、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获案件81件,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
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建材市场、计量监督、絮用纤维制品、鞭炮生产企业、饮料冷饮、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案件56件,立案查处40件,货值金额121.73万元,
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建设项目报建率、施工图审查率、招标工程招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100%;已清理偿付工程款42769万元,民工工资9494万元,分别占网上拖欠总额的99.57%和100%;按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责令整改工程55个;报建工程监督、监理、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整改安全隐患940处/件。
国土资源局部门组织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60件,立案查处28件,面积7.67公顷。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查处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1件。
旅游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击利用“零负团费”欺客宰客、低价竞争、非法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强制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以及“黑车”、“黑导”等专项整治行动。对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星级农家乐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诉25起,立案查处3起、调解处理22起、投诉办理的结案率达到100%,查处安全隐患7起。
成都海关驻*办事处组织开展了减免税设备和加工贸易专项整治活动。查获违规案件2起,案值1190万元人民币,已移交缉私部门处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剩余料件、副产物、边角料等补税340万元人民币。
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机动车维修市场、危化品运输市场、乡镇船舶安全、渡口渡船和低质量船舶等专项整治,共查出安全隐患48起,全市88道渡口经区县政府审批,19艘单机客渡船舶得到有效整改,17艘水泥、木质船舶已整改完成。
安监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现场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等专项整治。查处安全隐患780起,共发出了隐患整改指令书96份,行政处理决定书47份,停产整改通知书45份,查获案件45件,其中立案查处15件。
审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和惠民资金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全市完成审计项目116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5,382万元,移送有关部门经济案件线索1个,涉案人员3人。
市政府法制办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牵头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工作;市司法局开展了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活动;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项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开展了反洗钱专项行动。
(十)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各区县整规办结合本地特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部署的整规工作,积极组织本地区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荣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25个,立案查处案件531件,查获案件货值13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查补税款480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富顺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727件,查获案件货值268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查补税款303万元。自流井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196件,查获案件货值58万元查补税款484万元。贡井区共捣毁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104件,案值3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件,检查机关批捕3人。大安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4个,立案查处案件126件,查获案件金额26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万元,查补税款197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2人。沿滩区共捣毁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66件,查获案件货值14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26万元。高新区共捣毁非法窝点5个,查获各类案件141件。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并从对象、地域、内容、所有制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延伸;市经委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大力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开展信贷市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拓展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工商系统继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食品药监、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市房管局建立了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信用体系及网上公示平台;国税局、地税局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活动;司法局开展了法律服务队伍诚信体系建设;成都海关*办事处开展了报关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报关市场活动;农业局完善和细化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资领域诚信档案与诚信评价制度;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卫生局规范了10余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每年2次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制度,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公开制度,提高了卫生部门在社会的诚信度;供销社开展了农资公司以及各基层供销社网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
市整规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卫生局、成都海关*办事处、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广电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外汇管理局)、市企业管理协会、市企业家协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推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协作机制,联系会议制度,公安经侦信息联络员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力度,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检察机关主动深入到工商、烟草、盐业、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深挖立案监督线索。全年共建议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案件线索6件,均已立案侦查。
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各项工作的推进,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33人;各级公安机关共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147人,刑事拘留79人,取保候审55人,逮捕25人,直接移送14人;各级检察机关已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7件22人(其中:合同诈骗11件12人,假冒注册商标2件4人,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1件1人,生产销售假药1件2人,非法经营2件3人);各级法院已宣判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31件39人。
5月31日,由市整规办、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到宜宾汉王监狱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规工作的良好氛围
工商等部门开展了“3.15”宣传咨询活动;市整规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并于今年5月正式开通了*市食品安全信息网;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日的宣传活动。
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市各新闻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11月底,《*日报》刊发稿件70篇,图片10幅,开辟专栏1个——《消费和谐3.15特别报道》;《今日晚报》刊发稿件38篇,图片15幅;以电台《新闻时空》、《1009早新闻》和电视台《*新时空》、《盐都播报》、《都市全接触》、《走进生活》等栏目为龙头,播发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报道:广播消息95条,广播专稿7篇,广播专访4个,电视消息130条,电视专题14期,电视专访5个。
六、开展调研,沟通信息
市整规办组织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思路。在调研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关于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8号)和《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8号),上报了省整规办、市委、市政府,并印发给了各区县和市整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