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时间:2023-06-25 16:2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第1篇

教育之乐,在于行思;行思无涯,御风而举;行方思圆,游刃有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行,为促进教师发展而思。

【人物简介】

仓定志,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盐城市实验小学校长。“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致力于“行思数学”的探索与实践,出版个人专著《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策略》,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八年转瞬即逝。时间的背后,是和一群有着共同教育理想的人的遇见和经历,是一个数学团队静心定志的行走与思考。

相约,缘于同一种教育追求

2007年,一次常规教科研活动中,有老师提出:似乎越来越无聊了,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外,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

的确,在不紧不慢的时间流逝中,我们常常会逐渐忘记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豪情满怀,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变得漫不经心起来。或许课还是认认真真地上,作业还是仔仔细细地改,但是,总觉得有一些对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比如教育的价值、前行的姿态等等,被我们忽略了。许多老师对这个话题感想颇多,有的坦言自己并不是没有追求,但总敌不过日常琐碎的侵蚀,如果不只是一个人在行走,而是一群人在竞走,或许劲头就会不一样。

于是,“智慧树俱乐部”成立了。这里聚集了一群热爱数学、享受数学的教科研的实践者与领跑者,我们一起教研、读书,用思考交换思考,以激情点燃激情。大家定期同读一本书,交流自己的心得,辩论起来毫不含糊;同构一节课,切磋彼此的构思,为同伴课堂中的独到之处喝彩或者斟酌;有人出去进修,听了专家的讲座,回来必定要“卖弄”一番;有人要参加教学展示或比赛,大家一齐痛并快乐着;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更为大家的研讨提供了“用武之地”,看到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再印成铅字,老师们别有一番欣喜在心头。

不知不觉中,俱乐部的人数在增多,每周两次的集体活动时,不大的会议室渐渐坐不下了,同读、同构、同评、同研,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渐渐成为大多数数学老师的“快乐成长之约”。

不久,又有老师开始“抱怨”:人数渐多,俱乐部的常规活动中,自己根本没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只能当“听众”,想问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提出,想亮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亮出,时间就到了,这样下去,活动会渐渐流于形式。

作为俱乐部的部长,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想要的绝不是表面的“热闹”,每个有价值的问题都值得真研究、真思考,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主角,有充分发表意见与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

于是,我们给“智慧树俱乐部”另置了新家,将原来的“仓老师小数网”更名为“智慧树小数网”,进行了新的功能定位与结构的调整扩充。在网络平台上,研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使得探索主体性思维活动教学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资源库成为可能。对老师而言,教学中的问题、阅读中的思考常常产生于偶然,搁置几天在研讨中提出为时稍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即时呈现;对学生而言,数学绝不仅仅存活于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数学文化、数学故事、数学背后的东西也不是做几道题、回答几次问题就可以简单地领悟到的,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给那些喜爱数学的孩子一个尽可能延展的舞台,也给学力不足的孩子一个自在提问与自我补习的空间。

不久,“智慧树小数网”就成了师生们研讨与互动的重要阵地,设有“课题乐园”“教师频道”等版块,更开设了“数学擂台”“数学文化”“在线辅导”等学生们喜欢的频道。“学生频道”的版主以学生为主,兼顾教师同行,意在通过有别于课堂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俱乐部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数学节,这是师生共同的盛会,让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玩好数学是活动的宗旨。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数学节中一显身手,我们增设了融趣味性、益智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数学活动“数学嘉年华”,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经历从设计到评价的一系列过程,以体会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价值,感悟数学文化。从当初开展的有趣的拼搭、魔力七巧板、数学家的故事演讲、自办数学小报、数学知识擂台赛、数学嘉年华等活动,到现在的网上冲浪、e学习、主题单元实践,从面向部分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从课外活动走向课堂教学,从一个校区辐射到集团的每个校区……

一个提问,点燃一个梦想;一个思考,共建一个新家。为了同一个追求,我们相约而行。

行思,坚守同一段教育旅程

2012年初,盐城市成立了首批名师工作室,其中之一是由我领衔的“仓定志名师工作室”几经筹划,最终形成了一个以“4333阵型”(4名特级教师、3名名教师、3名学科带头人、3名教学能手)为主,辐射全校130多人的数学教师团队。

站在名师工作室这样一个新的起点,思考接踵而至:名师工作室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谁来做?问题的背后是理性而深刻的思考,是对未来教育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之前智慧树俱乐部的经验,我们把工作室的室风定为“行思”,要求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行,为促进教师发展而思”,践行行思课堂、打造行思科研、引领行思阅读。进而从这三个层面切入,拟定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行思主题活动。

第2篇

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荆科小学杨建军

2019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南金融学院国培计划第三期为期十天的培训。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各位领导的耐心介绍和激情演讲中,我对这所高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国培计划”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这次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在这里不仅仅是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及业务修养,更多的是学会了思考,如何发现自身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找准对策,在专业上更好的发展。从教二十九年来,接受的培训有很多次,但有时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而这次的培训确是扎扎实实解决了我们基层一线教师的困惑,收益匪浅,几点体会如下:

一、国培计划创新合理,切合实际,是教育工作的“及时雨”。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针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头病”,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万众所向”。李培芳老师的《生本概念下的小学数学设计》语言风趣幽默,整个课堂活动完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李凤来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我不禁感叹科技强大的同时,又被李老师信手拈来的电脑、手机操作教学、制作课件、微课等技术所折服,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科技教学如此简单有趣。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一直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在学习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精彩纷呈。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

三、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李冬辉老师组织的座谈会,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和同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在交流中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适合我们乡村教学发展的技能。我将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大家的博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成就一番事业后的幸福感。我坚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十天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将自己所学所悟运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新起点。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在专家引领下,我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第3篇

一、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作适当补充说明,注重呈现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阅读时,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注重趣味性,在呈现方式上注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可通过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和数学游戏来说明“你知道吗?”所涉及的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课后去思考、探究,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堂上,教师指导文本阅读,或将教师、学生收集的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汇报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以作为课余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讨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重点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班级的黑板报组织交流活动。有些数学术语学生难以理解,除了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强化教学外,还可以在“你知道吗?”教学环节中进行挖掘。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约数”后,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资料。教学要点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过程,了解它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地位及演变过程。

2.明确“哥德巴赫猜想”的具体内容。对其文字叙述需要详细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概念。要明白“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就得咬文嚼字地分析,直至读懂。

3.了解中外数学家在探索神奇的数学奥秘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重点介绍我国数学家在这个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所需时间不多,教学效率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将“你知道吗?”内容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将“你知道吗?”中的常识性内容与新授课紧密联系,将其中的常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是我们解决“你知道吗?”教学问题的一大亮点。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找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比”的内容时,针对“你知道吗?”介绍“黄金比”的内容,可以给学生介绍比、比值和黄金比值等内容。而在教学比的概念时往往难以找到引人入胜的情境内容,可以结合“你知道吗?”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学校有一个鱼塘,根据大家的要求,计划在鱼塘边建造一座观景亭。现提供三种设计方案(出示设计简图,第一种高而细,第二种矮而粗,第三种宽与高的比值是0.618)让同学们帮助论证一下,看看你们的眼光是否与专家教授的一致。先由学生展开讨论,说明对各种设计方案的感受,最后进行投票表决。接着出示专家的意见,肯定第三种方案入选。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悬念:为什么专家和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第三种方案呢?教师总结:看来生活中人们对某个事物的直觉判断与数学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学好了“认识比”就知道为什么选择第三种方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能运用它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结束后进行首尾呼应,解释黄金比值0.618的实际意义,再来仔细研读“你知道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三、“你知道吗?”也可以让学生做一做

例如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课前就布置实践性作业:用一枚硬币进行实验,在统计表中记录你实验的次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写出你的推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时,学生最多的做了80次实验,最少的只有20次。然后我让学生打开了教材,看“你知道吗?”介绍的5位著名的学者是如何实验的,他们各实验了多少次。虽然数学家们实验了很多次,但与理论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学生们的实验和数学家们的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数据就越接近理论数据。学生会被数学家们科学、严谨、求真的态度所感动。

四、重视“你知道吗?”教育教学功能的开发

1.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垂直”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垂直”的概念,可引入教材第46页的“你知道吗?”,结合里面两个典型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4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 数学教学“三有”模式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中职数学是中职学生参加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需的文化基础,也是学习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技能和继续学习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基础功能、工具功能和实用功能。按照目前教育的标准,职校学生的学习层次较低,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数学更是薄弱。很多学者和专家大胆地尝试数学教学改革,针对汽修专业改革教材、模块化教学、分层教学,这些做法很值得借鉴与学习,但具体落实到笔者学校,尚需一个本土化过程,因为有矛盾特殊性存在。笔者在学习了专家学者的理念后,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尝试教学改革。

一、问题背景

1.本校汽修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汽修专业和数学专业知识结合程度紧密,数学是汽修专业学习的必备基础。学校自开设汽修专业以来,就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十分谨慎,以下是对汽修专业和数学对应知识的罗列。

高一:汽车概论车内空间多面体体积、汽车机械基础识读视图立体几何。

高二:汽车构造与拆装读表科学计数法使用;发动机排量圆柱体体积;计算进气门角度配气相位角角的概念;区间的使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分数通分计算;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输入特性曲线函数图像;电路基础、灯光闪烁周期、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概念;正弦交流电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变速原理,传动比的相关知识

2.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1)学习基础差

笔者学校学生有很多初中的数学知识学习都不过关,比如:对自然数中是不是包含0、合并同类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分式加减法等最基本知识,掌握得都不好。

(2)学习习惯差

中职学生学习惰性大,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内不做笔记不会听课,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甚至抄袭、考试作弊。这些问题很普遍。

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会计算加减法,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就行,何必学函数、立体几何知识?

(3)学习策略缺少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监控的方式。中职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普遍低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信息上,不能有效地运用分析、总结、组织等策略进行理解和记忆。数学思维能力差,学习中缺乏自我监控和反思,不能有效地自我管理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

(4)自信心缺乏

职校学生大多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有的同学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感。究其原因,一是初中时数学成绩差,长期受到批评或冷落,产生了自卑心理。二是长期数学学习失败挫伤了自信心。

二、服务专业课程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纵观世界数学教学发展趋势,应用数学已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这一思想表明:职业学校数学具有应用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应使用应用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观点集中反映在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如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也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而英国数学课程在应用性、实践性方面的特点也是令人瞩目的。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未来公民的人文素质要求,也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

当前职教数学改革的突破口是要使教学设计符合教改潮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符合各个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数学不再是相对独立的纯数学了,数学在职高中要体现它的价值,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中挖掘数学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做好准备,走在专业课前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数学教学结合活动、游戏等互动环节,会使学生学了数学后感觉到学之有趣,学之有用,形成一种意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职高数学最有效果。

三、中职“三有”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现阶段,教育体制和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实施起来还比较困难,像笔者学校的汽修专业和其他专业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内容同一、考试同一,无法脱离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老师没有教材顺序调整和教材修订自。鉴于以上现实情况,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调整,提出了“三有”教学方法。

1.有用:重视专业应用

职业学校教学的功利性很强,对专业无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要深度挖掘教材中和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对其专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和教材选择上,要坚持“有用”原则。

(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笔者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是市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生活水平好的更是追求汽车的性能完美,舒适性高,安全系数高的汽车,但现在城市里的交通多半堵车,政府更提倡我们选择公交出行,低碳环保,那么对于有车一族,他们的利用率如何呢,我们帮他们算一算!(播放视频)

②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现在假设定义:汽车利用率一(养车费用一一年行驶所用的油费+固定的保险、保养等费用)

现以奇瑞QQ、大众朗逸为例:93号汽油是7.44元几

奇瑞QQ汽车:平均耗油:0.08L/km,每年行驶10000km,一年保险+保养:35000元。大众朗逸汽车:平均耗油:O.09L/km,每年行驶20000km,一年保险+保养:6000元

停留,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计算。

QQ汽车利用率=0.63

朗逸汽车利用率=0.69

对比上面的结论,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能从上面的计算方法中归纳出一个计算汽车利用率的公式吗?

③点出主题,讲解新课。一次函数概念分两种设QQ汽车每年行驶的公里数为x,则行驶费用y=0.08x・7.44=0.5952x,养车费用y=0.5952x+35000(一年保险+保养:35000元),y=0.5952x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正比例函数,形式如y=kx+b的函数叫一次函数。

上面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与学生专业相近,极易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学到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实实在在就在身边。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为专业服务意识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旋转体柱体的体积计算,笔者借助《汽车构造与拆装》中《项目二:发动机的分类》中有关发动机排量的计算等知识,进行相关教学,笔者做如下情景设计。

师:同学们,发动机的排量是发动机的重要参数之一。排量越大,进入汽缸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量就越多,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就越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发动机的排量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在纸上慢慢尝试能不能把公式想起来。提问部分学生回答,但公式总是回答的不全面,丢三落四。

师:同学们之所以对公式记忆不深刻,是因为我们没有立体几何的知识做储备。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读公式的来源,只有学好这节课,才能参与到发动机设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优秀的汽车发动机设计技师。

由于受专业意识影响,学生潜意识中,与专业有关的才对我们有用,所以从专业课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专业课中的专业问题,更能给学生以求知的欲望。

2.有趣:激发学习兴趣

汽修专业学生以男生为主,男孩子对汽车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多把和汽车有关的知识穿插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利用车标能设计出很多与数学相关章节有关的课例。笔者在《6.2弧度制――奔驰车标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有这样一个片段:

大家都知道这种标志的车是梅德赛斯奔驰,我们都想拥有一辆自己的奔驰,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梦想就在眼前,下面我们就从奔驰的车标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问题:

①图中奔驰车标被中间图案分成3份,每份的夹角是多少度?多大弧度?

②如果中间图案的长度是3厘米(相当于半径),那么圆周上的每一份弧长是多大?

③你归纳一下,角度制下和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是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有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求异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笔者在三角函数定义这节课上,这样设计教学:

师:(给出图片)谁能说出其中的奥秘?

学生目不转睛观察,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观察出其中的奥秘,但还是不能讲清楚为什么。

师: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能讲清为什么蓝色的直角三角形和红色的直角三角形的角不相等。

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知识,给出三角函数定义。

通过前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是比较容易搜集的。

3.有层次:分层次教学

数学分层教学和分层考核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结合数学知识本身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1)分层教学与分层考核意义

现代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业。在时展要求下,在能力差异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以实施分层教学与分层考核。分层教学和分层考核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学习数学、提高自我,适应时代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

(2)分层教学操作方式

第5篇

这种由来已久的困惑和忧虑就是,许多数学教育行为在主观上被想当然地以为是在培育英才、教书育人,而客观上其实是造成了伤害。也许,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辛辛苦苦所做的(某些)事情(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可以用含辛茹苦、精疲力竭来形容其工作性质和状态),但在实际效果上,由于日益庸俗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的共同作用,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数学教育实践中所(被迫或无奈)采取的某些数学教育行为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祖国的花朵)造成的却是或多或少的、或明显或潜在的智力损害、心理创伤以及好奇心的泯灭。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直以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引以为豪的就是桃李满天下,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毫无疑问,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大量栋梁之材,应归功于无数辛勤劳动的数学教师。然而,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陶醉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所营造的幻觉之中,而应该在较深层面上和较宽阔的范围内反思在被想象成美好和善意的教育愿望和初衷后面,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是否适当的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和数学教育

关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想法在脑海里萦绕已久:任何教育思想及其实施,如果不慎(比如错误的教育思想和失当的教育行为),便会沦落成为一种强制和灌输,严重了就变成了对于人的一种奴役。不幸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有许多(频频发生的)这样的失误。例如,在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在高二第一学期就开始)实施的文理分科是最严重的教育失当行为之一。由于文理分科,知识的偏见和欠缺很快就被强化并形成了。由于文理分科,知识的整体性和文化的统一性被破坏了。对学生而言,文理分科的恶果是形成了带有偏见的知识观念和病态的知识结构。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被教育思想与行为所强化的知识偏见如果得不到矫正,将会伴随其一生。

众所周知,当代人类文化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而致力于消除科学隔阂、促知识与科学知识的交融早就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早在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对这个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在“而已集·读书杂谈”里,鲁迅先生写道:“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1]这是多么深邃的见识啊!可惜的是,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高中教育却因高考的需要,在高二就开始强行分科,使其中某科的学生失去了获得另一科最基本知识和素质的机会。由于高中阶段的文、理科教学知识许多尚属于初步和启蒙教育的范围,还没有进入到专业化的层面,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是应该面对所有受教育者的。而其中一科的内容绝不应该成为另一科学生的知识空白和盲点。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对个人、民族和国家而言,文理分科的结果都将会是灾难性的。

在数学教育中,类似上述的病态做法是时有发生并经常会出现的。例如,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那些在高中甚至在大学阶段才学习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像数论的某些概念、线性规划之类的素材和某些形式化的材料等。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除了可能毁掉学生天然的好奇心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再比如,那些所谓的数学应用和建模题目,有些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科知识范围,有的则矫揉造作,虚假至极。另一个极端则是由于贯穿了某些所谓的新理念而导致对课程的庸俗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浅表化理解,使学生错过了相应的数学思维训练和必要的数学能力的获得。例如在学生最适宜学习逻辑推理并形成形式运演能力的时候,却得不到相应的思维活动,就是初中新课程“几何”知识教学被削弱之后最容易产生的不良后果。还有课程与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长期分离,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怪现象,教材中的题目看起来好像难度并不很高,但是所有的应试教育者和应试者都明白,仅仅做好课本题目是根本无法潇洒地迎接高考的。

在我们国家,数学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需要投入相当学术资源来加以研究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数学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和抽象程度部相当高的学科,当人们试图把数学变成一门课程的时候,究竟应该教授些什么内容?学生能够学会什么内容?以及如何教会的问题都是相当复杂的。而十分遗憾的是,以往直到现在,人们对此的做法经常是相当随意、简单化和草率的。

而在更广泛的数学教育领域,许多习以为常的理念和做法其实是很难经得住推敲和质疑的。例如,很久以来,本人就一直在考虑这样几个相关问题:为什么非要让那么多学生学习那么多、那么难的数学呢?这其实是不必要的!而且还要他们学得都很好,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否则就被归为“差生”行列,较雅的称呼是“学困生”或“后进生”,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

二、救救孩子——别让数学教学活动变成对人的一种摧残

伴随着某些莫名的观念,长久以来,中国的数学教学活动就生出了不少怪病并形成顽疾!其中之一就是过量的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学生的作业量过大(当然也就伴随着教师的批改作业时间过多)!有时候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外作业的一半以上时间。这样做,首先是造成了不公平。学生做数学题目所用时间过多,占用了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进而形成学生数学并不优秀,而整体知识又出现失衡的不利局面。其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作业,一般都有一定难度,而大量作业的结果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感和厌学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国内数学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会更进一步体会到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研究及其成果对于遏制上述顽疾,还教师和学生一个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心理氛围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2]。

比过多的作业量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各种考试中,数学经常是以难题、怪题迭出,最终拉人分数的面目出现的。如果碰巧某一年考试的数学题目简单了,那接下来的一年也一定会加大难度,直到大家叫苦不迭,然后进入下一次难度循环。这让人很纳闷,为什么数学命题者要充当“科举制度”的急先锋呢?本来,在基础教育中,数学应该被定位于造就学生基本素质的目标之列,比如让学生形成一种基本的科学和文化观念,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具备必要的分析与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一种初步的审美理念,一种基本的(生活与工作)数学经验等,就是很好的目标取向。但事实上,数学却早已远远偏离了上述基本目标。成为大量强化训练、激烈竞争的各种考试的制胜法宝代名词。我们不禁要问,让数学在本来就名声不佳、充满争议的各种考试中扮演那么面目狰狞的角色有什么好处呢?难道仅仅是出于瓜分“利益”这块蛋糕的考虑吗?

这里,我们除了质疑教育行政与管理部门究竟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数学学科之外,还不由得要质疑那些数学题目的研究者(命题者):你们这些数学命题者的数学水平之高当然是很难置疑的,但你们把学生想得跟你们一样,这未免有些太天真!试想你们几十年处心积虑、一心一意,把中学数学的那点内容炒来炒去,翻个底朝天,各种套路、各路变换和花样变化都悉数尽知,而那些才学了几年数学的学生如何能理解并把握得那么好呢?要知道,数学是学生在学习中花费时间最多而效果相对最差的!这里我们有必要呼吁的是:数学不能成为学校教学和考试中的霸王学科!学生并不是仅仅为了学习数学才来到学校的,而学生除了数学,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这是必须记住的!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课堂留下美好的回忆,或者是深刻的思想、或者是凝练的公式、或者是精妙的推理、或者是美妙的图形、或者是奇特的数字、或者是有用的模式和有趣的图表。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乐观。当某些非官方的调查显示,数学是学生在学校里最厌恶的学科之一的时候,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汗颜吗?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回忆起在学校里学过的课程,总是愉快地回想起在篮球场上的嬉戏打闹或是在音乐课上的引吭高歌,相反却总要对数学老师厚厚的眼镜片和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数学题目皱起眉头呢?

“救救孩子!”,鲁迅先生当年的一声呐喊,历久弥新,至今仍绕梁三日,余音不绝。而且比较而言,今天“救救孩子”的含义要更为丰富。试想一下,当曾经感受着数学的阳光沐浴的孩子被无谓的难题、偏题和怪题所恐吓的时候,天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伴随着噩梦的来临而消失在漫漫的黑夜里,更不消说多少青春年华被消耗在无谓的竞争和莫名其妙的好胜心当中。

遥想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虽然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断,但那时候的学校教育在理念和行为方面却立意高远!也正是如此,才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培育出那么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一大批栋梁之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当年以初中毕业文凭登入清华讲堂,被破格聘为教授,在今天有可能吗?有些后来著作等身的著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者当年考取北大或清华等名校的时候数学成绩是相当的差,但学校却最后录取了这些今天称之为偏科的学生。以今日之苛刻的取才标准,华罗庚恐怕只能继续呆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卖香烟了。

有些历史与事件并不因为逝去已久而变得模糊。有时候历史惊人地相似在折磨着我们的神经,重复着无奈的叹息。面对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学生在各种国际数学竞赛和测试中的屡获高分,某些人兴奋了、陶醉了。东亚考试文化在国际上出名了。其实对于上述现象,我们究竟是该庆幸还是该后怕呢?如果我们注意到在这一文化区域很少出现费尔兹奖等数学大奖的获得者,尤其是中国大陆,几乎没有完全是土生土长的获奖者(有些是生于斯,成名于欧美的),我们又该做何感想,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悖论。

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那些在数学上超常的孩子,我们或许并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从小学就开始那么大规模的既有些严酷无情又有点滑稽可笑的奥数训练。有必要让那么多小学生牺牲节假日和童年的快乐去学那些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拔苗助长式的数学训练题吗?一般而言,当某种成绩的取得是以过多的、甚至惨重的付出为代价(比如高考之后时有成绩不佳的学生自寻短见的惨剧发生)。当某种成绩的取得是以人性的麻木以及好奇心的丧失换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坚决地对此说不。事实上,被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的所谓东亚(考试)文化已经到了在理念上被摒弃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不经意间给学生造成了损伤,我们应该躬身自问,深刻反省。如果我们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印象,那么同样是遗憾的。当一届一届的学生离开数学课堂,走向现实生活之后,我们的教师大概不应该有崔灏那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叹。知识被100%地还了同来,窗外涛声依旧,而窗内读书声依旧!你还是原来的你,我还是原来的我!什么都没有改变,真是呜呼哀哉!

三、数学教育向何处去

鉴于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种种问题和令人忧虑的现象,数学教育该向何处去呢?

外部的因素固然是造成数学教育经常偏离正确轨道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却很少能改变外部环境。当竞争日趋激烈,高考日益被异化的时候,我们的某些教育工作者只要不是在雪上加霜或火上浇油就很不错了。追溯那些不当数学教育行为,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自身并没有形成恰当的数学教育思想(当然也包括数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内)。例如,有许多由来已久的数学教育教条,一直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着数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比如“知识中心”“分数至上”“能力第一”“标准答案”“勤学苦练必有成效”,等等。

与一般的认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前轻后重或前重后轻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中国数学教育在实践性和理论性方面都是不足的。

就实践和实验研究来说,当下被冠之以“实验研究”或“实证研究”头衔的研究,也是距离现实和实践相当的遥远。有些数学教育实验研究,无视我国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无视真实的数学教育境遇、要害问题和焦点问题,把某些(仅仅是某些)流行的西方数学教育(研究)范式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盲目引进,削足适履,简单对比、类比或重复,进而匆匆得出简单结论,并美其名曰“国际比较研究”和“与国际接轨”,并声言已达到了所谓的学术“规范性”,其实只是一己之见、一家之言。此种所谓的比较教育研究既无多少学术价值,也无任何实践意义,大可以作休止状。

中国的国情是,(数学)教育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甚至要比某些被渲染的中外差异还要大得多。当某些研究者在喋喋不休地大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时,似乎不应该忘记在某些贫困地区,孩子们还只能把膝盖当课桌在上面写字,更不用说使用计算机了。更让人忧虑的还不是教学设备等硬件的匮乏,而是师资不足和师资总体素质偏低,而且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还在不断流失。与之相应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调往大、中城市的重点学校。在中国教育界,这种“马太效应”正在越演越烈。

就理论探索而言,理论思维的价值是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的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上科学的各个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指南之一。在数学教育研究中,必须给理论思维留下充分的余地,并进一步协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关系。

一直以来,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在经历了奋进、观望、迷茫和沉寂等不同的阶段。蓦然回首,盘点一番,却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值得留存和能够留存的东西并不多。难道不是吗?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教育和数学教育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变故。仅仅把时间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先是极力追捧苏联模式,却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渐趋冷漠。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封闭国门的“独立自主”,中国教育的情形就不必言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洲甚至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数学教育成果相继鱼贯而入,被介绍进来。但大多是风光一时之后便销声匿迹。

具体到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中,人们有时候游弋于心理学和当时的时髦学科(如三论)之间,有时候匆忙地在传统与西方之间穿梭,有时候又跳跃于时髦理论之间。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引进的理论也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但真正适合的,却几乎从来没有找到过。就像是一场庙会,虽然也很热闹,看点也不少,但一阵热闹之后,一切好像不过是过眼烟云。虽然引进与借鉴都是必要的,而且永远都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要把问题简单化,尤其不要指望那些看起来是耀眼的、绚丽的,但终究是一朵随风四处飘零的花,因为它没有属于自己生长的种子、气候和土壤,所以是不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和结果的。

四、中国数学教育的学科定位和自我生长

中国数学教育的现实境遇迫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建立中国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问题。当下,首先需要解决学科定位和建设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生长机制。具体看来,要解决并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和问题:

第一,数学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研究范式和研究主题。

数学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早已经看到数学教育不等于数学加教育,数学和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其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数学教育的本质是至关重要的。而数学教育如何树立自己学科的独特性,如何建立自己的理论研究范式并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也首先需要解决好数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例如,具体在学科定位(地位)上,数学教育有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尴尬局面是显而易见和众所周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数学教育摇摆于数学与教育之间,结果常常是,数学教育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学科!

究其原因,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以往的数学教育研究范式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个倾向是偏向于从教育学的一般理论去考察数学教育,这当然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对于推进数学教育的更进一步研究,对于建立独特的数学教育理论研究范式,一般教育学的角度太过宽泛,无法深入到数学教育的内在问题、特殊问题和具体问题,实际结果往往是隔靴搔痒,难以触及并解决数学教育的本质问题;另一个倾向是只考虑数学的一面,而不顾其在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可能性。比如有些数学家有时候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发表一些关于数学教育和教学的看法,这些看法更多的是从数学的学科这一角度出发考虑相关问题的,只能说是一些可资借鉴的观点和角度,而不能就认为是提供了关于数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和金玉良言。为了克服上述两种倾向,数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要超越数学教育=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模式,从多学科的角度吸取并借鉴有益的研范式和方法,实现学科的增值效应。

第二,要发现并揭示数学教育特有的内在矛盾和数学教育运作的内在规律。

进而,为了建立数学教育独特的理论研究范式,就应该致力于探索数学教育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发现并揭示数学教育特有的内在矛盾和数学教育运作的内在规律。为此,需要处理好以下3种关系:

一是,解决好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要把两者相结合,重在特殊规律。

数学教育既有一般教育学的规律性,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性。而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揭示数学教育的学科规律性。其中,尤其要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自己的特殊规律。随着更多的特殊规律被揭示出来,数学教育的理论范式才会有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

二是,要解决好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重在创新发展。

从纵向看,数学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处理好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中国的数学教育曾有十分优良的传统,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观念、课程、教学环境、教学方式都经常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在继承并保持传统中可取之处的同时,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敢于创新,勇于创造,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选择。

三是,要解决好引进、吸收与自我生长的关系,重在自我生长。

从横向看,中国数学教育要在引进、吸收国外数学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前提下,不断促进中国数学教育的自我生长。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独特的数学教育文化。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数学教育一直被原创性匮乏困扰着。因此,与上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样,创新性也应该成为数学教育自我生长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三,必须切实关注正在实施数学教育的教师和接受数学教育的学生!

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师范院校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不能只在象牙塔里做文章。要关注重大的、基本的数学教育理论与现实问题。例如当前数学课程与改革问题,随着实施的进程,所显现的正面与负面效果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予以更大程度的重视。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会有怎样的实践效果?其风险应如何估计?如果数学课改无法如预期那样成功,那么应该如何应对?长远地看,再下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应该如何开展?这些都是十分迫切的数学教育研究课题。

第6篇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 课堂 激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可以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那么,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人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从简单的一二三到日常生活小事。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既最简单又最有学问,可以粗枝大叶的来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千变万化的演绎每一个细枝末节的精彩片段。在这门多彩的课程中,学会正确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升教师教的技巧,也可以提高职高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正可谓一举两得。

在职高担任语文教学多年,我一直在反思和深思一个同样的问题——如何让当代的职高生对读书感兴趣,对学习语文感兴趣?试想如果一个中国人对中文的掌握还不如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我们的语文教育情何以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职高语文应“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使教材具有开往性”、“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本人对职高语文教学采取“激趣”教法原因及其具体方法探索如下:

1.“ 激趣”的重要原因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汉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涵中华民族的督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人同化,最后渐渐消亡。而这关系民族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别的科目是难以取代的。而语文要完成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语文兴趣以外别无他法。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 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语文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只能依靠激发兴趣这一策略。但是,职高的现状是生源很差。大多数学生是中考落榜生,还有部分学生是失学一段时间后又重返校园的。这些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语文的实际水平差距也很大。多数学生的字词识别和拼写能力较差,写作能力差,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职高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生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上课时除去纪律外必须提醒翻到多少页,看第几段几行。否则,学生不知道讲到哪里,更不会主动配合。老师提问,学生要么几乎没有反应,要么学生不做答,不理睬。甚至有时反而会在课堂上突然冒出与课堂毫不相关的语言和事情,引起哄堂大笑,故意看老师的笑话等等。

正因为以上原因,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针对职高生的现状,采用“激趣”教学方法是尤其重要和必要的。“激趣,启思,导疑”的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在职高语文课堂采取“激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想学的翅膀”,让“你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期盼”是势在必行。

2.“激趣”的具体方法

2.1 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唐诗《将进酒》时配乐和图片朗诵,比教师范读的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荷塘月色》时,我首先展示彭州市红岩镇百亩荷塘的 “月色图”、“月下荷塘”的投影片,学生们看到熟悉的故乡图片,很兴奋,很快融入到课文中,同时也把作者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电视录相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能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背景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背景色差大一些,图片变化大一些,会进一步增加视觉刺激、听觉刺激,教学效果更佳。

2.2 表演激趣。

三百多年前,世界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个理论对今天的语文教育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语文课上课堂表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感官的参与,通过刺激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加深印象来获得知识。

2.2.1 “小品”表演。《列车上的偶然相遇》的列车服务片段。在讲授《警察与赞美诗》一课,我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自己写剧本,表演其中一个场景,老师适当提示点拨,第1小组在表演过程中完全忠实于课文内容,没有创新,没有加减语句,当我询问她们的感觉时,这小组的学生都说太死板,我再次点拨:戏剧其中一大特点是台词必须通俗易懂,简短明快,于是后面5个小组马上进行了更改,出现了6个版本的苏比,有含蓄的、有泼辣的、有绅士风度型的,也有地痞流氓型的,学生们通过表演了解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性格,而且分析得很有见地,学习热情很高。

2.2.2 动手“画或者贴”。教授《合欢树》一文时,我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合欢树”,并且用便利贴张贴自己的对文章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记忆深刻乐于思考。

2.2.3 恰当地“师生朗诵”。或对话,或齐声读,或一高一低地配合读,师生朗诵的场面可以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学习的激情。

2.2.4 恰当地“唱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的《歌词二首》——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隐形的翅膀。直接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地唱出来!学生很轻松地学、高兴地学!课堂上学生“一演一唱共参与”这样就有了活气,有了激情,有了趣味!学生就喜欢上语文课了。

2.3 比赛激趣。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可以助长学习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竞赛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竞赛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个人与个人的竞赛、小组与小组的竞赛、班与班的竞赛、临时性竞赛、阶段性竞赛等等。个人竞赛主要是比态度、比方法、比效果,分单项评奖。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习字比赛、学科竞赛等。小组竞赛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课堂导学时随机抽人(组)朗读、答问,或组与组互相提问、答问,自学讨论,根据提问的合理度和答问的准确度由老师或学生评分,每组个人得分之和为组的得分,决出优胜者。也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这些竞赛活动,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起到了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对于获奖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奖励赏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第二课《我很重要》时,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在班上挑选活泼且比较有表演欲望的10位同学出来,分为两组,进行“我很重要,我不重要”这一个辩论赛;再选出4位比较稳重的同学做评委,评出最佳辩手及优胜法,最后还确定一位主持。这样,开学之初,一台辩论赛就这样初步定下来。接下来的时间是组织10位选手多方面地去收集资料,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我要做的事情是相信他们的能力,指导并鼓励他们。由于准备充分,结果选手辩得激情洋溢,闪光点不断在辩论当中涌现;台下的观众反应热烈,在观众提问一环节中,平时沉默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活动。这种集体参与的情景让大多数学生都煅炼了胆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4 目的激趣。

要使职高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在于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进行社会理想教育。如,教授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一文时,在讲解别注意那句名言的讲解:“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以邱吉尔本人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学生,鼓励他们要自信,不要放弃,坚持就会成功!教学中利用作家成功的故事或课文中的事例以及练习题中的成功事例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信,从不想学到想学,对学习产生强烈愿望,展开想学的翅膀!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的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更多更丰富丰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5 悬念激趣。

语文教学的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的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种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财经商贸及服务类有课文《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作者阿历克斯·哈利在开篇写道:“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个晚上在火车里遇到的神秘的先生。”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总免不了谈论的是父亲和火车里的神秘先生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神秘先生为什么神秘?”“一般记叙文的顺序有几种?”学生讨论明确: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神秘先生资助父亲却不明说,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悬念手法;抓住人物的“神秘”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父亲”是做事情认真,执著,敬业,克勤克俭,礼貌坦诚,周到细致,赢得了博西先生(神秘先生)的资助。“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黑人家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它刻画了父亲在家境惨淡时,奔走谋职不辞劳苦,为家族后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深刻的不可磨灭的执著奋斗的父亲形象。从悬念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一方面可以用文中的悬念激发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语气吊学生的胃口制造悬念。

2.6 情感激趣。

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刘勰说得好:“著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见情”。可见“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受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愉悦中不露声色完成语文的学习训练。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又如《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讲到这里时,课堂上大声鼓励学生,“职高生一样会有作为!”同时列举一些身边的职高生成功的例子,进行情感激励。这样课堂就“活”起来了。

2.7 对比激趣。

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性研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巩固、深化课内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探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以《合欢树》一课为例,课文中“我”对母亲的情感前后变化,可采用对比,分析。分析时,教师提问:少年“我”与中年“我”在母亲去世前、去世后对母亲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学生列表比较,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在《史记》中涉及“鸿门宴”内容除了《项羽本纪》外,还有《高祖本纪》、《留候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同样的素材,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篇章的要求,侧重点不同,通过比较讲解,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想,同时也明白了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2.8 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一课,上语文课前先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①作为职高生将来要就业,你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②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③为什么要选择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④为什么要选择我们深信其正确的职业?⑤为什么要选择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劳动的职业?⑥马克思在课文最后宣告了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⑦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怎样才能做到追求奉献与实现自身完美的统一?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样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2.9 语言激趣。

课堂上“不同的语种”可以激起学生兴趣。如,“开始”说成“begin”、“结束”说成“over”、“看”说成“look”,抑扬顿挫“不同的声调”可以激起反应。《哦,香雪》中不同人物的说话音调模仿,《荷花淀》中的几个准备去探望自己丈夫的妇女音和情的模仿等等。

总的说来,课堂激趣教学方法可以成为职高语文教学一个得心应手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的职高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要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教师、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只有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最大限度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多年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悟到,职高语文教育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想学知识,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肩负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要肩负教育后代子孙的责任,要由引导学生从学好本土语言到懂一门外语,要让你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期盼,让学生想学语文,喜欢学语文,爱上学语文!

参考文献

[1] 魏晓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情境教学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 倪文锦,余黔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

第7篇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作为家长更是会有很大期待,而家长会是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沟通,那么家长会家长发言稿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家长会家长精彩发言稿三分钟最新【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更多关于“家长会”内容推荐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简单明了

家长会上台简短发言稿

家长会优秀发言稿5分钟

家长会家长精彩发言稿1大家好!

我是__的家长,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作为家长发个言,我倍感荣幸。今天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家和全体家长,向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了诸多的艰辛和汗水、智慧和心血的老师们道一声辛苦了!在今天的家长会上讲三点:

第一点:让孩子懂得感恩

首先懂得感谢老师。常言说,学生苦,高三学生最苦;老师累,高三教师最累,我们衷心感谢老师们,说实话,我们家长在家管好一个两个孩子,都不易,而我们的老师既要讲好每一堂课,还要管理好六十个人的一个班,要千方百计把这些孩子都培养成我们希望的有用之材,更是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孩子的老师对全体学生都寄予了非常大的厚望,刚开始分班的时候,这个班参差不齐,好的较少,就拿我的孩子王威来说,开始成绩也不咋的,在这个班处在倒数第三的位次,初中时有很多的郁闷和不悦,进入这个班后,在各位老师的教育下下,逐步取得了进步,成绩日趋提高,人也变得非常的自信和开朗,话语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这次考试,王威取得第五名的成绩。这对于王威来说来说非常的不易,这成绩让我倍感鼓舞,让孩子更加自信。王威不是个案,其他同学都在进步,这些成绩是我们老师每天从早晨5点到晚上11点所取得的结果,是老师艰辛付出的有力回报。面对这些成绩,我们有理由让学生感恩老师。

其次,懂得感恩父母。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星期天或者假期里,天热的时候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或者邀几位伙伴打_,凉快的时候出去打篮球,做暑假作业时也要开着电视,家务几乎一点不做,父母的话一句不想听。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不了解父母的艰辛,体验不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要求的多,体贴的少,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大声喝斥,甚至用其他的手段威胁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懂孝敬父母,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让学生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那就是一句空话。让学生成绩好,更是不可能。

第二点:相信自己

孩子们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承载着我们无限的希望,承载着我们家长的梦想和期待,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渴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走上更完美的人生。这需要孩子的自信,孩子缺乏自信,作为家长,就要和老师沟通,找到解决办法。起初,王威成绩不好,我很着急,通过和张老师交流,确定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给孩子留下一条后路,让学生退有退的空间,张老师建议王威兼学亚艺术,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这样,孩子就少了后顾之忧。的确,这个方法很管用,从此孩子变了,勤学苦练,自信向上,成绩逐步提高。现在,孩子凭文化课考取本科有把握。当然,这需要金钱投资,但我认为,我以前的投资值得,孩子的自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王威也给我讲了他们班的几个同学成绩原来还不错,想学数字媒体专业,结果,家长不同意,孩子的自信没有了,学习失去了动力,自暴自弃,用打游戏,读玄幻小说度日,成绩连连下滑。所以,作为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自信起来很重要,尽量听取老师的建议。

第三点:全力以赴

作为家长,在孩子全力以赴作最后冲刺的这段时间,我们肯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做到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为孩子加油鼓劲,做到加劲但不加压,不让孩子分心走神,多陪伴孩子。王威每天早上5:30起床,_妈就得5:00起床,做好饭。王威晚上放学后学到II点,我和_妈总是陪伴到11点,孩子一到家,我和_妈不看电视,不玩手机,陪着孩子读书学习,孩子很懂事,多次催我们休息,我们想,孩子在拼搏,大人睡大觉,气氛不行,孩子经常说很感谢_妈,懂得了感激,孩子没有了压力,能不上进吗。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想尽方法鼓励我们的孩子。虽然很多同学的成绩至今还不理想,还没有考到我们满意的成绩,但我们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并且高考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侥幸,但是相信只要有一线可能就要争取,没有人注定会成功,也没有人注定会失败,孩子们,相信自己,只有自己可以救自己,只有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高考前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能实现。

另外,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所以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遇上一位好老师,会使自己的孩子如虎添翼,成绩定会大有起色。今年我们遇上了兢兢业业老师,是我们家长的幸运,因为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言谈举止进行正确引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家长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最后,我还有一句话送给孩子,与大家共勉: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最后,祝各位老师和家长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我们班的所有同学在明年的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家长会家长精彩发言稿2尊敬的程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中午孩子回家吃饭时告诉我,班主任程老师要求我在明天的家长会上能发个言,这是老师对我的信任,我当即答应下来。静下心来一想,准备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说:

第一,表达我的感谢。衷心感谢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谌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辛勤劳动!说实话,当老师的要讲好一堂课,带好一个班,把60多名学生都培养成有用之材是很不容易的,学校寄予了厚望,家长也寄予了厚望,老师们压力大,精神负担重,不管三年之后怎么样,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多,连续16个钟头老师们的心都要用在学生们身上,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蜡烛(蜡烛成灰泪始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溢美之辞用在老师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在今天的家长会上,谨让我代表各位家长衷心的说一声: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第二,表白我的惭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但子女成龙成凤只望是不行的,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完美结合。而事实上在把子女送进校门之后,不少家长就只对子女的吃穿住行负了责,家庭教育做得太少,社会教育几乎为零,在这一点上,我深感惭愧。说句实在话,我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也曾经拿过六年的教鞭,但我至今不晓得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即使教了她也不听我的,平时也很少到学校与老师沟通,所以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我对此无地自容。

第三,表露我的期待。人的智商有高有低,这是与生俱来的,但一个人的成才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我认为学校教育的关键不能只注重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特别是对差生和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升他们取长补短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温_总理在访问美国时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待差生这是我的期待之一;期待之二,家长会要经常开,任课教师也要参加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要改变只有班主任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状况。任课教师针对所教科目情况进行讲评,家长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学生代表可以现场提意见,真正让家长会开出实效来;期待之三,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各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我认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亳无用处,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也毫无用处,只有智商没有情商的人也不会有大的出息。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我听说在班里每周都要搞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这是一种锻炼学生的好方式,希望能不断完善并发扬光大;期待之四,希望明年三(3)班的70多名学生在明年的高考人人都能创造奇迹,重塑二中的文科雄风,到那时我们全体家长都到教育局为老师们请功!

谢谢大家!

家长会家长精彩发言稿3尊敬的永嘉中学的领导,老师以及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代表,说实话,有点诚惶诚恐,一者我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教育孩子的经验,二者是我的孩子在这高手如云的队伍里也不算特别优秀,在座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行家,在座家长的孩子优秀出色的比比皆是;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何况是在这片沃土里学习生活成长的孩子们。因此,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向悉心哺育关心关怀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

今天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商讨孩子的发展,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一起与孩子们同行,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

在这,既然已经接受任务,当了家长代表,我就粗浅地说说我见证我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拙见,以此抛砖引玉,求得在座各位家长的育儿好经验,达成资源共享,借用一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高中生是我们眼中的孩子,却是他们自己眼中的大人,所以我们要用双重眼光去看待他们,正因为这样,就给我们跟他们相处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在伴随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一路走来,我感觉有这么三点显得尤为重要,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分享:

一、尊重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教育专家介绍,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之事不断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孩子是鲜活的生命,同样有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才能使他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

谈到尊重,作为父母,首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不要一味地高高在上,也不要总是迁就盲从,要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另外尊重孩子,就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不_孩子公开自己的小秘密,不得到孩子的允许,不随意翻动孩子的东西,不要随意给孩子下消极的断言,不要经常将孩子和别人相比较,特别不要以他人之长比孩子之短,不要让孩子相形见绌;不逼着孩子去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将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让孩子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为人处世的时候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总是感觉自己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小大人。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

二、重视健康。我这里所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包括课业的健康学习,更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培养。

高中阶段仍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需要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体成长发育之需,健康强壮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学习好。高中三年,孩子们的起居饮食都在学校,我们家长也鞭长莫及,这一点就要有劳学校花点心思,努力营造更加优良更加绿色的饮食起居环境,让孩子真正享受到家的感觉。我知道,永嘉中学的食宿环境是永嘉县一流的,早就达到省一类标准,我只是斗胆给学校提点作为家长的殷切心声,有句话不是说没有,只有更好嘛,希望学校领导以人为本,用更人文的食宿管理来照顾好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开心地生活,让家长们无后顾之忧。

其次,作为家长,还要关注孩子课业学习的健康。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既均衡分配又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外,既能紧张地学习,又能轻松地娱乐,劳逸结合,才能百战不殆。

再者,还要十分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高中阶段,孩子们面临的压力都非常大,特别是在这高手如云,精英荟萃的地方,学业上的压力尤为突出。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会显得内向孤僻,脆弱敏感,怕苦畏难;所以更要重视培养孩子们开朗乐观、自信心、耐挫力、坚韧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等品质,使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养和谐得到提高。因为做人是孩子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必先学会为人。

三、适当沟通。人和人是需要沟通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空跟孩子心平气和地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会有收益。把孩子当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更不能打骂。我所说的适当沟通,言外之意就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我们不必时时事事亲自询问,有时知道了也装作不知晓,留给孩子一些自我认识的空间,让他自己思考反省,也许经过他自己内心的警醒感悟,明白的道理会更加深刻,会更加记忆犹新,效果会更显著。

以上三点只是我个人在伴随儿子成长历程中的粗浅感想,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当然教育无定法,教育之路高深莫测,丰富深远,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前进,但我们的愿望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父母,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孩子茁壮的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我们的悉心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高中生涯,从而自信地走向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家长再次向辛勤劳动着的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祝所有的家长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祝所有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学习进步!

家长会家长精彩发言稿4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刻来参加今晚的家长会和长期以来对学校、对我们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忙。我们这天能有机会坐在一齐,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期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期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方面:班级说

半个学期以来,整体看来,学生进步都很大,从刚入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到此刻基本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或者说能用心动脑,个性是学校开展班级评比,大家群众荣誉感都增强了,卫生纪律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也认真了,作业完成也得又快又好,还有很多方面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二方面:说说期末检测。

当家长拿到试卷的时候,有喜有忧,喜的是孩子考到了好成绩,忧的是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其实这正是有关专家早就预料到的,新课程改使孩子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当你看到孩子的成绩时,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孩子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然,此刻的社会并不是一味地看分数,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潜质,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的目标也是一样的。但是,从这张试卷上也能够看出一些问题。很多孩子分析潜质决定潜质还有待加强。

第三方面:经验交流

1。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此刻有不少家长已经发现生字教学越来越难,如何让孩子对学习生字感兴趣,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也是家长的职责。平时,随时随地都能够让孩子识生字,比如:上街,能够和孩子一齐看路边的招牌;逛商场,认识商品标签上的事物名称等等。这样,孩子识字的兴趣可能会更浓。

2。关心孩子的学习。

有的家长总说孩子在家不肯读书,反映的家长很多,我知道,此刻都是独生子女,都十分的溺爱孩子,事事都顺着他,使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人,我想,你肯定不期望这样,因此我想告诉你们一句话,教育孩子也是要有手段,有方法的,要有必须的奖罚制度,培养孩子用心的、健康的成长。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必须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必须要剥夺他最喜爱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联。但是他到达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爱的事情。孩子透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培养的奥秘,能够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3。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

但是家长不好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靠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偷看。这几个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4。家长对孩子拿回家的单元检测卷不好只看分数,有时卷子难一点,可能大家都考得不好,要认真检查,帮忙找问题,帮忙孩子弄懂,督促孩子订正好,然后签好字。

4、孩子动作慢,怎样办。

首先要分析原因,是孩子不会做,还是懒得做。

我认为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家长不好包办。有些家长看孩子动作太慢,就帮孩子做,这样他永远也快不了。从慢到快肯定要有个过程,家长不好太着急,要多带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爱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完美的世界。

家庭环境从一出生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品德的构成。好的环境使孩子能保证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任性、易发脾气、激动、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生活自理潜质差、不合群、不关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为中心,自卑、等等。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我十分明白做父母的情绪。我们白天工作,晚上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好多家长晚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十分辛苦。但是,大家再怎样忙,也不会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看到孩子一点点地长大,一点点地进步,内心是十分开心的。

各位家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教兴国”方法的实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视和改善家庭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避讳的是,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信奉“棒头出孝子”,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家庭教育上构成的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误。高尔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天,我们召开本次家长会,就是期望家长们能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继续引导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礼貌,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教育孩子该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坏习惯其实就是跟父母亲学的。试想一个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长,他的孩子必须是个认真细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个关联不和睦,环境脏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粗鲁、暴躁的。“小树易直也易弯”,家长们,只要我们从小教育引导好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什么有利的。

2、行为要继续辅导孩子。

比如,要用心培养孩子的自理潜质,动手潜质。我发现班里有一些孩子到此刻书包都不会整理,自己的鞋带松了,也不会系,这可能与家长的包办有关联。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家长只要多引导孩子,多辅导孩子,他们能做的很好。在学校里,我们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布置教室,自己去整理教室,有时还自己去排练节目,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潜质就慢慢提高了。

3、学习上要帮忙孩子。

有些家长总以自己忙找借口,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其实现代社会人人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同样作为家长,我们身有体会。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期望,我想大家每一天抽出5-10分钟,还是能够的。如在饭后或者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状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的资料,然后帮忙他默写一下词语,背诵一下古诗,出上几道数学题,甚至和他们一齐读读课外书籍。这样既能够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联;还能够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

以上就是我提出的一些要求,说的不妥之处,恳请家长们批评指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也欢迎家长们能坦诚与我们交流。谢谢大家!

家长会家长精彩发言稿5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__________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那里和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激各位老师对我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让我们每一位家长身上多了一份职责,学校的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孩子倾注了爱心和心血,更让我们家长感动。因此,作为家长,我明白、支持老师的工作,也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肯定有很多比我做得更好。说来惭愧,我感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还存在着不少疏漏。下方,我就初浅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各位家长共勉。

一、作为家长,我觉得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督促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在督促与鼓励过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让孩子知道“我要学”的重要性,而不是“要我学”。只有主动学习,孩子才会认真地、及时地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每一天的家庭作业我们都认真督促,严格要求,做错了题目自己改,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透过自己的刻苦发奋才能获得进步!

二、对孩子多一些鼓励。我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就能够了。每一个人的起点不一样,我们不能太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的孩子用了心,尽力了,就是考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对他的压力不好太大,此刻的孩子正处在一个成长期,我们做家长的,也就应明白一下孩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轻装上阵。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驱除压力感,有话乐意向你说,有苦愿意向你诉。

2、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

多一点时刻和孩子在一齐,多一些沟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贪玩是天性,我们大人也一样,一天工作累下来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们打打牌,聊聊天……因此,对于孩子的贪玩不能一味指责,而是要鼓励他快把功课复习完了再去玩。不定时检查作业,抽查功课让孩子知道我们在时刻的关注着他。家长在有些时候还是要做出牺牲的,陪着孩子看看书、看看电视,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怀和爱意,我坚信“有失必有得”,你会发现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变得懂事了,你还会发现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孩子不爱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动说,问起来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问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观察了,学会思考了。此刻学校发生什么事,他都主动跟我讲。

3、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众活动,增强群众荣誉感。

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推荐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正因只有在活动中孩子们才能体会到群众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三、家长要放低姿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观念对待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朋友,才能为孩子带给一个简单、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会乐意与你谈心,有苦愿意向你倾诉,你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与学习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成为孩子的朋友,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陪孩子一齐读书、看电视,引导孩子多看、多言、多思,提高孩子的语言潜质和鉴赏水平。正因,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潜质的增强,能够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潜质,促进思维发展。

四、言传身教。孩子成长初期的认知水平较低,模仿水平较高,我们给他们讲道理,个性是大道理,他们不会太懂,而我们的所言所行,就会像一面镜子在他们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好是歹,后果不可估量。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时刻做好模范表率作用,用自身行为来教育孩子,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潜质。

五、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耐心、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励人的自信心,自信则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征。小孩子的心理承受潜质很差,大人的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在他们看来往往就是对他们整个世界的评价。因此,我认为,就孩子的日常行为而言,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时提出表扬,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处,并提出更高要求,这样,她就会牢记自己的优点,逐步改正缺点,循序进步。

六、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就如同一次单程远航,人生态度,如同远航的方向,方向对了,能避免少走弯路,快速前进;树立了正确、用心的人生观,人生就能到达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价值。

七、培养孩子的社会职责感、同情心和良好的自身素质。在当今物质充盈、物欲横流的时代,具备良好品德能使人增强品位,提升品格,一个富有社会职责感、富有同情心的人往往会有很好的人缘,而好的人缘能让孩子在现今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从小培养孩子“善良、诚实、勤劳、勇敢、谦让”的良好品德,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最新状况,也及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到达共同教学的目的。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忙,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坚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必须会健康地成长,他将会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