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音乐教研

高中音乐教研

时间:2023-06-25 16:2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音乐教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音乐教研

第1篇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高中音乐教研,提高我省教师《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在经历数年之后,《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经基本成熟,并已形成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模块开设极少。为提高高中教学模块的开课率,XX年我学科将把教研的重点转向了这五个模块的教学研究。

二、深入基层服务一线教师,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为巩固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开拓音乐课程改革的领域,以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困惑为研究对象,努力帮助基层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XX年音乐学科将深入教学一线,开展送教上门、送培到门等活动,与教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新课程实施至今依然存在的疑惑,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做到在实践中收获,校正中前行。

三、深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新一轮音乐课改中,教师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唱歌课教学、如何使学生通过课堂乐器的学习、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此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老师们的困惑,计划由我学科牵头组织部分市进行此类课题研究,申报省级课题。

四、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的音乐教研员队伍。

教研员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引领人,为提高各级音乐教研员的教科研能力,使他们更好服务一线教师,XX年我学科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计划培训到县、区及音乐专职音乐教研员。

五、建立省级音乐名师工作室,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XX年行事历

3月组织部分市开展音乐学科课题选题研讨会

4月全省音乐教研员培训会

5月省音乐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

7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模块培训及研讨会

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程;创新;实践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学习的方式,只有“研”才体现“鉴”字。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欣赏,而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则采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山东省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特色和模式。

一、培养良好的教师团队

对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它最基本、最关键的保证就是拥有一支能够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意义的教师队伍。所以,不管是在实验之前、实验之后还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培训是整个环节的重点,通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意义,从而形成一支优秀的新教师队伍。教研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开办讲座,尤其是开展实践性、互动性的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途径,使教师形成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头脑风暴,更新理念,从而接受新课程、熟悉新课程、喜欢新课程,进而达到实践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创造、共建新课程。

二、学生方面

学生对音乐新课程中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时代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如花城版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梁祝》《永恒的水》《打字机》等,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新年音乐会”“通俗音乐”“爵士音乐”等;人音版的“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等;由于高中学生觉得民间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历史年代久远,而且又老土,很难理解它们的内容,所以这类音乐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如花城版的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民歌篇”“戏曲篇”等,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的“乡土的情怀”“多元的时代”“红旗颂”等;人音版的“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走向新世纪”等。

另外,学生对音乐教材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现在学生所用的版本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是不集中,而且很零散;教材的章节之间关联不大,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创新;音乐课程课时很少,学习的内容记不住,对于音乐知识也不能充分地了解;教材中需要的音乐教学实践或是一些音乐创编活动很难实施;教师布置的音乐作业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他们认为教材的内容应该多包含一些符合新时代潮流的流行曲,减少一些零散的内容,集中音乐的类型。对于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要多听,但是花费太多的时间,需要详细地介绍音乐的内涵,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应该多增加。

三、教学创新

1.开展高中音乐现场演示讲学比赛,有力地推动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为了开展各教学模块的学习,让不同区域的教师能够亲眼见到不同的人所上的各种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有关高中音乐现场演示讲学的比赛活动,将自己的某个课堂中的主要教学环节通过PPT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比赛现场阐述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教学特色以及设计意图等,参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其他的比较精彩的教学课程或片段在现场展映出来,并做相关的论述。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教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建构主义教学论所述: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在这个基础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总结了当代各种教学论流派的思想,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而国外的教材的编写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教学论原则,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教材都要求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拓展与探究设计上反映出来。

现在实施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形式对所有的高中音乐老师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区域,但是高中音乐教学应该以何种模式的教学我们现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所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国内的现况,开展探索与研究,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姝,《论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王丽萍、王刚、孔蕊,《〈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12期

3.张雪莉,《音乐艺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形式与模式探析——论电教专业“艺术基础·音乐”课教材内容之改革》,《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第3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乐趣 素质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其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是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就犹如作曲家创作出一首作品;教授这堂课,就类似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好的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心均得到愉悦。

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如何才肯放下课堂上偷偷看高考科目书籍而认真听课呢?高中音乐教师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身体会来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以下几个建议。

一、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认识,不仅通过老师对音乐教材的讲述,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来进行,比如电视节目上每年开展得吐火如荼的超女、快男,或多或少给了当代高中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初步认识。

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整个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应当意识到当前高中音乐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并随之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改变,积极拓展思维,充分发挥当代科学技术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

此外,在进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将课堂实践同相关理论之间的有效结合。笔者认为,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2.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3.要注意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4.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5.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6.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种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做到小而具体、新颖有趣,又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和一定的启发性,同时,我们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悬念;丰富教材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录像、录音、CD、VCD、电脑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唱、奏、舞、演、说等活动展开二度、三度的创作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及时反馈和鼓励。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抓住音乐音响的“延时效应”和音乐的形象思维,借助空间想象和表象联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艺术丰富的创造力,没有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无法体验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是可以感染别人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很好地感染到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我们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和小组合作,是否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即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以取舍,这样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此外,高中音乐教师之间还应经常互相交流,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网及个人教育博客,将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在网上公布,或在教研组内讨论传阅,使教学反思“公开化”。

四、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态度

笔者认为,评价并不是仅仅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分数或者是一条评语,即使是高中学生这样的年龄段,也都是需要鼓励的,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有了源源不断学习音乐的动力,最终才能促进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教学感悟和建议,虽然高中音乐的有效教学方法不少,但以上三点,经过笔者自身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让我们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了建构动静结合、使学生满意的音乐课堂而继续加油吧!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王英奎,等.音乐教师新课程教学指南 [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3]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我国于2001年9月开始,逐步推进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观全国各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可以发现,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制优势结合起来,确立"一标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以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在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积极性。二是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许多。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带来可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求在音乐课程中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能够贴近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挖掘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诸如专门的音乐教室、手风琴、钢琴、打击乐器等等在内的多种音乐器材。与此同时,学校图书馆也建构了专门的音乐教材区域,供学生阅读和查阅资料。作为学校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些教具和教材优势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学校导向加上自身的认识,往往将音乐置之于次要位置,他们认为文化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音乐课程,因而不重视导致了高中校园文化的压抑,作为高中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校本课程,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的活跃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获得文化知识的时候,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减缓压力。

二、加强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之间的综合能力

任何学科知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相通的,对学生音乐敏感性的培养实际上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能够让学生达到对审美的认识。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有阅读分析会用到音乐性的东西,比如复调式的叙事,这都是借鉴音乐的,所以,音乐课程的开设,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让学生对诸如莫扎特、贝多芬等这样的音乐大师作品欣赏基础之上得到一些文学修养,使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语文中对于作品风格、语文修辞等的理解上。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和艺术性极强的课程,作为教师要能够巧妙的借用各种媒体设备,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得到音乐的熏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你能够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制造出一种快乐的氛围,促进教学的开展。

四、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素养

音乐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对音乐有一定乐感基础之上能够具备必要的阅历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五线谱,而这一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讲五线谱的相关理论知识变成顺口溜或者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教学繁琐的交接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尽量的加强对学生教法的更新,让学生不断的通过对音乐的认识,在已有的对音乐鉴赏能力基础之上达到对音乐本质的热爱,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领悟能力

"美"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审美就是一种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是一个人对于美的主动追求的实践活动。审美教育也就是培养人的感知能力的一种教育。音乐教育如同文字、历史一样具有文化的传承性。审美教育在教育中实际上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对于各种专门学科的学习,无非是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能够认识美好的事物,从本质上自觉的拒绝不美好的事物,而音乐教育实际上是对于基础教育学科在更高层次上的一个学科整合。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音乐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风格的同时也能够使其情感得到完善和健全。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

六、鼓励学生组建艺术社团

作为教学工作,音乐教育课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内容,学校音乐文化其实质是由学生自己承担的,因而鼓励学生讲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天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认同,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七、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从深层来说直接关系着学生情感教育的成果,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审美道德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锻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10(2)

第5篇

1.1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前备案,优化了教学结构,将高中音乐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模式当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创新教学思维和理念得到不断地提升,通过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进步,培养了学生在音乐上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

1.2信息技术让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

高中音乐教师要想通过信息技术完成音乐教学,首先要对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能够熟练使用一些音乐教学软件,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信息技术不但影响着学生,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因为信息技术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们所掌握的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有创新精神,紧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不断完善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特色应用

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产物,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应用,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且多媒体教学让教师获取知识更加简单,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让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软件,运用视频放映、模拟分析、情景再现的方法,将动画、图片、音乐符号、声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让学生投入其中,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凭借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电脑上的丰富的网络资源,让音乐教学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接受音乐课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展了学生赏析音乐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多媒体教学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不断地创新和简化,使高中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效率。

2.1.1多媒体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辅助作用成为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的捷径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高中音乐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是不占主要地位的,高中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学习当中,这让高中音乐学科在高中教学课程中成为了一种摆设,没有了实际意义,这是教学的缺陷。让高中生成为了学习的工具,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高中生能够全面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曙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的作用让我们切实地感觉到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这一目标,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摆脱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辅助工具,不再是只有教师呆板讲解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对着黑板写写画画,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音乐课堂,使很难理解的音乐知识更加的直观,那么,高中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就会变的积极,学习音乐的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2.1.2多媒体成为教师或许更多音乐知识的工具

对于目前的教学情况和音乐知识的普及,各个学校所做的工作都是不足的,就高中学校图书馆内音乐书籍、音乐家、歌曲作品的资料都是非常匮乏的。当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时候,这些问题都已经被解决,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更好地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著名音乐家的作品,通过网络下载使得许多的音乐课件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了技术难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高中音乐教师则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和研究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高中学生能够听到更准确发音的歌曲,不用老师经常自己去表演,减轻了教师的压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高中学生也可以自己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音乐资讯,加深所学的知识。

2.1.3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建信息资源库,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所需要的材料可以有选择地去查看,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自主地掌握了音乐形象的各个特征,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拓展了音乐方面的知识,为音乐作品的赏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赏析音乐作品不会一味地固定在教师设置的语言和图画上的,高中生对于音乐作品是被动的,但是让他们去想象,去赏析,又是主动、自由的,高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听音乐,然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去理解音乐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四维空间,以便可以对音乐作品做出更正确的客观评价。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反馈的内容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更加显示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2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好处是相当多的,但是肯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信息技术能够更加完美的与高中音乐教学融合,我们必须要知道它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有把问题和不足解决,才能够让信息技术为我们所用,发挥信息技术的更大优势。首先,信息技术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完全地依赖于多媒体,如果这样,教师就会被闲置出来,只是运用多媒体去教学而忽视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多媒体情境中。教师如果是为了方便而去使用多媒体,形成依赖心理而没有了特色的音乐教学。第二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音乐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的时间、空间的束缚,让教师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但是在多媒体运用到音乐教育当中,是为了辅助教育,而不是完全由它掌控,还需要教师做主体地位,不能够把多媒体教学看成是万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音乐教师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情绪表达对于学生有着引导、启发的作用。明白这两点就能够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将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3结语

第6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音乐欣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笔者认为,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人格教育与艺术氛围的关系、音乐作品与智力背景的关系、音乐鉴赏与音乐功底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音乐欣赏;音乐基础

一、音乐欣赏要创造宽松的审美氛围

要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审美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情趣,从音乐精品中吸收营养,以利于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为此,应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其轻松愉快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不少教材中有京剧音乐内容,通过欣赏京剧选段,了解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优秀文化的情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如果简单设计,一些老师可能会这样做:先用读、写等方法介绍京剧基础知识;再听、看录音和视频,最多要求跟着哼几声;最后简单提问并总结:好听吗?好听!京剧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我们一定要喜爱它、唱好它……

貌似这节课也很顺利,一些老师也因此给欣赏课设置了一个套路,即“讲、听、看、唱、小结”,这就导致审美活动变得简单、僵化。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她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发问“最近有啥好看的电视节目?”(有答案是“《爸爸去哪儿》”。遂课件播放《爸爸去哪儿》中演员吴镇宇等在浙江新叶村演戏的视频,当吴以法海造型出场,一张口却是“开封有个包青天……”,引来全班爆笑,于是探讨包公与法海的形象,很快聊到京剧脸谱,由此谈到京剧各行当,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因话题从电视节目开始,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课堂教学的氛围就显得很宽松。在此环境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一些京剧知识。接着,教师准确范唱了书中《打渔杀家》选段《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分析、示范、学唱以及欣赏视频、请学生表演等多种方法,结合课件的精彩展示,营造了宽松的审美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让学生唱出味儿并上台表演,台下同学借用微信的形式“点赞、评论”,这种参与,成功吸引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宽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深受教育和启迪。寓于这种氛围中的人格教育好比春风化雨,凭借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创造宽松的审美氛围更表现在如何正确处理好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艺术的关系方面。通过宽松的审美氛围,丰富人格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既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也不盲目排外、妄自尊大,培养其相容性、想象性和创造力,成为现代文化艺术的交流、建设和创造者。

二,音乐欣赏要借助宽广的智力背景

音乐欣赏教学任务的完成,绝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应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展开。纵观各版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本,其本质特征固然在音乐自身,但也不可忽视其另一面——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对师生素养的多方面的要求。从教材漫长的人物画廊中可以看出:不借助广阔的智力背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再从历史知识的角度看,不仅涉及“五四”运动、,还有楚汉相争、垓下之围、诸子百家,特别是儒、道、墨对待音乐的态度,还涉及世界历史上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固然应托付历史课,但既与音乐欣赏相关,音乐老师就回避不了,更不能唱“空城计”。倘若不了解十九世纪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就无法理解当时维也纳人民的哀伤,也就无法理解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同样,如果不懂什么是乌托邦,不能历史地看待乌托邦思想,就无法感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意境,更无法说出它与《国际歌》的联系和区别。

高中音乐欣赏,还涉及古诗词,比如古今咏唱梅花的诗歌,因为只有从这些诗歌中吸取营养,加深对梅花精神品格的认识,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况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与文学从来就是不可截然分割开来的。

欣赏课还涉及我国众多的地名:西安、扬州、苏州、开封、阿勒泰、鄂尔多斯、喀什……不胜枚举;提及的少数民族:回族、侗族、苗族、彝族、高山族、哈尼族等,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上,他们各有其创造,又共享其辉煌。如果对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知之甚少,对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够熟悉,又怎能通过音乐欣赏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三、音乐欣赏要重视打牢音乐基础

高中音乐课既是运用初中已有知识,深入理解音乐名著的过程,又是在鉴赏过程中更扎实地打好音乐基础的过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联想的能力,加深对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的感情。为此,应十分重视在学生对音响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中强化有关音乐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是贯穿教材各单元的重要内容。

例如,节奏为什么被喻为音乐的“灵魂”,和声有什么样的色彩作用,音色怎么样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如果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正确理解这些知识,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就更容易学会鉴别美丑,并能对作品作具体分析。比如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锣鼓》时,他们就会揣摩如何通过节奏与音色的表现,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使人物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更加感人;再如,欣赏已失聪的贝多芬所作的《欢乐颂》时,就能理解贝多芬是怎样锤炼出返璞归真的简单而又圣洁的旋律,又是如何通过和声的效果、速度的对比,造成宏伟的气势,表达出“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思想感情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为了提高人的素养,而素养就好比一棵树,它总是植根于基础知识的土壤里。在音乐欣赏中,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它将导致树的枯萎。

第7篇

一、欣赏教学中的“非音乐性”元素混搭

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作为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的接受环节而存在的。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音乐的一种实践活动。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总是让学生“竖着耳朵”,静静地聆听。诚然,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手段方法就是“听”,但是,音乐欣赏决不能囿于听、锁定于听,而应该和学生对乐曲本身的主题思想、背景的领悟结合起来,和学生对音乐情绪表现、艺术表演结合起来。

例如:在高一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笔者让学生欣赏乐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听出音乐的真正内涵,笔者将影视片断引入教学,截取电影《辛德勒名单》中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二战历史的真实。于是,学生听懂了乐曲一开始的不寒而栗的片断――“类似军号和警报声”,有学生说,仿佛听到了化为废墟的犹太区,有学生说,仿佛听到了犹太人被蹂躏的凄惨景象等。不仅如此,有学生在聆听中竟然和久违的音乐、表现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歌曲《松花江上》联系起来。同样的二战历史背景、同样的表现目的,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体验到音乐所表现的悲剧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谓‘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能够强烈地体认到法西斯的残暴,产生一种悲愤情感,因而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的悲剧美。

二、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性”元素混搭

音乐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音乐欣赏中的混搭不仅有“非音乐元素”,也有音乐本身不同的元素,如乐器的类型、演奏的类型、声部类型、声乐题材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植入民族音乐的元素,也可以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如此,学生的音乐欣赏将是感性与理性、客观与主观、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因此,“混搭”的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具有艺术诱惑力、挑战性。学生欣赏“混搭”音乐,能够体会其中的种种乐趣,这就需要学生拥有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例如:学生欣赏高中音乐俄国歌曲《光荣牺牲》,教师可以植入流行音乐元素,将乐曲的内涵予以拓展。学生不仅理解爱国的内涵,更通过音乐的混搭,自觉找寻音乐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品质痕迹,有人生的励志,比如范玮琪《最初的梦想》、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刘欢的《从头再来》和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等,有传统的孝道,比如《常回家看看》等,有精忠报国,比如《精忠报国》等,有深厚友情的,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学生在欣赏这类歌曲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意义的伟大,音乐遂成为学生净化情感、提升道德的催化。

道德、情感等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心理特征,而蕴含于音乐中的道德、情感等则对学生的音乐欣赏产生深层次地影响。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流行音乐、传统音乐等有机整合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生成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欣赏教学中的“综合性”元素混搭

对音乐表现元素的拓展需要师生多角度的“创新混搭”。将众多元素置于音乐性这个大主题之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混搭风格”。例如将朗朗的优雅钢琴声搭配宋祖英的民族唱法,将黑人说唱乐、圣歌、电子音乐和的士高的混合而形成的爵士乐等。这种不同的音乐元素、音乐风格、音乐节奏的混搭,让音乐更具表现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多种内容,运用多种方法,混搭出立体型、综合型的音乐复调表现艺术。在这种综合性的表现中,学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用不同的方式如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进行表现。教学《天下一家》,笔者让学生小组分工,搜集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了众多的“混搭”内容:有学生从“摇滚”讲到“爵士”,有学生从“嘻哈音乐”讲到“混音舞曲”,有学生从“说唱”讲到“节奏布鲁司”,多种内容的综合性混搭,让音乐欣赏学习精彩纷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甚至将这些综合性表现元素、混搭艺术融入到演唱之中,他们有的甚至跳起了太空步和机械舞,这都无不透露着学生的创新智慧和生命活力。多种元素的综合性混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综合感知、想象,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美素质。

第8篇

本学期本人主要负责高一1-6班的《音乐鉴赏》教学和高三年级音乐特长生教学工作。高一学生新入学,音乐鉴赏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但可塑性大。高三音乐特长生的专业知识提升较大,但巩固的还不够,声乐演唱水平提高教大,但依然有提升的较大空间。特别是临近高考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畏难和怕输的思想很重,需要加强辅导。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

二、教学任务及其目标:

1、切实执行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常规的要求,依据课改要求,认真完成所任教音乐模块各单元、各章节的内容。

2、在教学中依据我校“全面育人,彰显个性,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

3、启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4、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知道,课堂教学体现合作互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5、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集体意识、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6、加强音乐特长生专业的辅导与教学,逐步提高专业素养和水平,争取使高三专业考生取得良好成绩。

三、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所有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3、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搞好本学科的教研教改工作。

4、完成教学任务,搞好常规教学

5、通过聆听与鉴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6、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7、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8、收集与整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通过收集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学会处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学会对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保护的方法。

第9篇

这是笔者从十多个音乐教学班里选择的两个实验班级从把握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几个方面开展一年的实验跟踪教学,并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结合实践和理论找到了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突出音乐教育的体验性,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有效的完成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音乐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愿的参与你的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情愿甚至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呢?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情感”这个方面是个非常好的切入口。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过程是情感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把握音乐情感的独特教育功能来感染着学生。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情感投入,让学生重视音乐课堂

这是踏进的高中第二堂音乐课,从班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了解到了该班学习氛围是很好的,学生很好学,但是我还是观察到有一部分的同学不情愿的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合作的环节,看其他科目的书籍或不配合讨论。在课后与学生交谈中我无意的了解到这些学习好的同学都喜欢了解跟他们文化学科有关联的音乐。于是我就专门为了班准备了一节《红旗颂》。

著名的音乐家黄自说过:“艺术是生活的表示,一个时代的艺术,就表示一个时代的生活。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名族与社会的写照。”20世纪前半业,中国人一直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对于中国的历史,这些学生们都很了解,可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与现今的中国发展呢?在一上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被我这个问题一下难倒了。课室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把几首爱国的歌曲接并起来,也有人说拍一段视频陪一些背景音乐表现出来…看到学生的积极思考,我知道我提出的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关注,于是我卖了个关子,播放了影片《南京!南京!》中的一段中国老百姓被虐杀的视频和建党90周年的记录短片,看着学生们的神情慢慢的变得严肃起来了,毕竟大家都有颗爱国的心,这个时候创设的教学情境起到了效果,于是我马上介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乐《红旗颂》,在激昂起伏的乐声中,同学们沉醉了,接着往后的活动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真正的做到全员参与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完成了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再最后我专门提问了一位在第一节课中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对我们这堂课进行总结,他说:“这堂音乐课让我有着心灵的震撼,我们的爱国情怀被激发的淋漓尽致,音乐比文学、比电影更真实的反映着历史。”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我们把握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直观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完全的投入到音乐中,以便更好的往下开展教学。

二、发挥音乐感染力,点燃情感导火线,激感碰撞与爆发

音乐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因此把握教学中的音乐特征,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让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课堂甚至课外流淌着。音乐可以宣泄一种情绪,创造一种氛围,表达一种无法用语言替代的心声这就是音乐所独有的感染力,引导学生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情感的碰撞,当情感在这一刻相互共鸣时,就会爆发。把握住在班第二堂音乐课的成功,我接着为他们设计了以亲情,爱情为主题的的鉴赏课。《母爱》这一爱永恒的主题,从婴儿出生时的《摇篮曲》到儿童时期的《小背篓》到上学时期的《母亲》,用旋律感染着学生,并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要素去分析音乐,知道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等。在听到廖昌永老师的《母爱》时,有部分同学更是眼里闪着泪光。看到这样的情况我灵机一动,下课时宣布下周的音乐课以小组为单位以母爱为主题,举行高一班歌唱比赛。第四堂音乐课,歌唱比赛一个比一个精彩,还吸引了其他老师的围观,最后我以一首毛阿敏的《天之大》让全班的同学的情感到达了爆发点,掌声震耳。

三、主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利用网络平台,让课堂在融洽的音乐氛围活起来

在一次教研听课活动中,我听到一些音乐教师的抱怨:学生音乐素养太低了,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更不要说完成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了…听到这样的话,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连教师都不知道怎样教,学生怎么知道怎样学呢?既然目前整体的学生现在都是这样,我们身为教师的只有想办法一点一点的去解决问题。在开学第一堂音乐课中,我就了解了高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纪律性比较差。于是,我主动的跟学生做起了“friend”,放下老师的架子,亲近学生,对于这种学习不那么好的班级能有教师跟他们“嘻哈”是很让他们兴奋的,果然,一到周末就有8班的很多同学加我的QQ与微博,在流行的网络平台上,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在第二堂音乐课中,我又抓住了学生的特点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影视音乐》这节课,里面所选取的影视片段都是动画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课堂提问时我们都是用网络上的称呼,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利用了师生的融洽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活起来。

第10篇

(一)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程序,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校长竞聘制度。校长职位空缺。实行竞聘上岗。对新任校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任手续;任期内对其实行目标管理,任期内不能胜任工作的随时予以解聘,任职期满后重新竞聘。高中校长由县委组织部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竞聘和考核;初中校长及中心校校长由县教体局组织竞聘和考核;小学校长由乡镇中心校组织竞聘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任用依据。2012年3月完成两所中心校副校长、两所初中副校长的公开竞聘上岗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继续推行教师聘用制度,实行聘用管理。聘用期满后重新续聘,签订长期合同教师按合同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实行绩效管理,体现优劳优酬。加强农村学校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教师的公益性住房。2、建立高中教师正常补充、人员流动机制。用2—3年的时间,把不适应高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初中任教;把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调整到小学任教。2012年将从县外高中在职教师中招聘40名35岁左右的骨干教师,充实到我县高中教师队伍。县里解决编制和工资,津贴、补贴和安家费由学校负责解决。短期内能迅速提高我县高中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高考升学率,提升教育形象。

3、招聘初中、小学教师,充实教师队伍。2012年预计招聘初中教师58名,其中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5名。农村小学教师162名,其中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和英语教师各17名,语数教师94名。

(三)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将在招聘高中教师时招聘7名高中教研员。

(四)加快整合步伐,优化教育资源。2012年底整合农村小学46所,保留农村全日制完全小学152所,建设寄宿制小学38所。高年级学生向由初中腾出所办的寄宿制小学或向县城新城区新建小学集中,只保留部分低年级教学点。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课程开不齐的问题。将原老君庙高中、梁祝职高改建农村寄宿制小学。

(五)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投资7000万元在原实验中学北边新建一所占地200亩、拥有90班规模学位5400个普高一所,搬迁二高。二高搬迁后,将县三中、汝宁二中合并迁入原二高校址,更名第二初级中学。将回小迁入原汝宁二中校址,原县三中校址作为汝宁三小分校。在一高西侧征地100亩,投资1200万元新建36班规模教学楼一幢、男女生寝楼各一幢、标准化操场一个。投资10422万元在新建普高北边新建一所占地面积300亩、拥有初中120班、小学36班规模7620个学位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一所。

(六)加快示范性学校建设。高中以一高为龙头、初中以县一中为窗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三年内使其硬件设施达到示范性学校标准。2012年前,把部分乡(镇)存在的二所或三所初中逐渐合并成一所,按年级分校区就读。解决农村初中教师缺编和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将腾出的初中校舍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在中心乡(镇)规划县三中、和孝初中、老君庙初中、留盆初中、梁祝初中、金铺初中、三门闸初中、王岗初中、官庄初中9所学校为示范性初中,既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

(七)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分三期完成。第一期:2012年4月底前完善30班规模1500个学位的教学、生活、实习等设施。完成分流招生1500人,达到30个教学班。需资金3000万元(含盘活实验中学所需资金,已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50万元,首期招生只需投资630万元)。

(八)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办好县直幼儿园,以引导、示范全县学前教育。吸引外资在城区兴建民办幼儿园2所,将学前教育推向社会,鼓励幼儿园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力争到2012年,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一所200人左右规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人口较多、经济条件好的村建成一所100人左右规模、办学条件达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同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九)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治理。1、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学校工作管理细则》、《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及评估细则等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检查和督导,保证其贯彻执行。重点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保证教育经费合理使用。2、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班额。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限制班额。高中班额60人;初中班额50人;小学班额45人;幼儿园班额35人。根据办学条件实行一票否决。既可避免学生因密度过大影响授课效果,又可减轻教师过重负担,便于兼顾全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干扰正常办学秩序行为,对于恶意破坏、占用学校公用教学设施、干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寻衅滋事、到学校敲诈、殴打教师和学生等行为,一律从严查处,从严打击。加强学校周边网吧治理力度,坚决取缔黑网吧,为学校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规范对学校的检查和收费行为。从严惩处对教育和学校的“三乱”行为。各部门、各单位到学校进行检查和收费,须报有关部门批准。检查原则上每年只进行一次综合性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

第11篇

【关键词】应用型理工科院校 通识音乐课程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0-02

目前,为了弥补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许多应用型理工科院校都设置了通识音乐教育课程。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使得许多学校的课程建设并不合理。本文试以通识教育体系中的音乐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理工科院校通识音乐课程建设现状提出教学对策。

一、应用型理工科院校通识音乐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通过对一些理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这些学校或多或少都开设了音乐类课程,但具体开设的形式风格不一,或以课堂面授的形式开展,或以新兴多媒体慕课的教学方式选修。就教学内容而言,各院校也是层次不等,有专门以音乐鉴赏类为主的中西方音乐作品赏析,有以实践参与为主的合唱艺术。不论形式与内容如何,这无疑对丰富学生内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其中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管理不规范,认识不到位。目前,各高校在硬件上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大,比如专业实验室的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但是对于具有塑造学校人文氛围的通识教育的重视却明显缺失严重。以通识音乐课程为例,很多理工科院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教研室和管理机构,而是将它挂靠在人文学院或者校学工处、团委名下。因此,音乐通识课程建设得到专项科研、管理经费、人事安排的自就逐渐丧失。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通过对桂林某理工类高校2015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的查阅可以发现:在其供本科生选修的108项通识教育课程中,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共有7门,占总选修课程数量比例的0.06%;具体到音乐类科目,只有音乐欣赏与西方艺术史两门,约占总选修课程数量比例的0.02%。

(三)师资队伍不健全,学生音乐素养良莠不齐。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贯彻文理分科的制度,这源于高中教育的文理科分班制教学。对于大多数理工科学生而言,从分科伊始就逐渐丧失了学习文、史、哲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学生理解的角度设置通识音乐课程成为了一个挑战。再者,如上所述,通识音乐教研室的缺失,导致很多承担此门课程的老师并没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备课、试讲等程序便临时上阵承担课程的授课工作。

二、加强理工科院校通识音乐教育的意义

2006年3月,为了促进各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有序开展,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方案分别介绍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保障措施。这无疑为理工科院校通识音乐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专业分化程度的加深,看似音乐与理工科类的物理、化学、机械专业毫无瓜葛,实则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音乐学的发展研究亦表明,音乐虽然是以音响的形式存在,但是其意义远非如此简单。音响结构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产物,是人类主观意念的反映。正如美国著名音乐人类学家艾伦・帕・梅里亚姆在其《音乐人类学》中所述,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表述,沿着音声更可以试图了解一个人或一个族群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

音乐中体现着文化,文化中也包容着音乐。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载体,从远古时代与数理科学便关系密切。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便通过弦长比的实验推断出音乐中音响协和与数的关系,将音乐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进入20世纪,受理工科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音乐的形式更加丰富,内容不再仅仅囿于巴洛克、古典、浪漫派时期作曲家所追求的对象。以20世纪20年代勋伯格的十二音音乐为例,该体系利用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为均等十二分的理论,将十二个半音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创作,打破了调式调性的对称性,强调了不对称性的美学意义。这与李政道先生在其《艺术和科学》中阐述的事物不对称性理论不正相互映衬么?因此,在应用型理工科院校科学设置通识音乐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政策的导向,更是为了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绪、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促进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交织这些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而出发的。

三、对策分析

理工科高校学生与艺术院校学生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别,在接受通识音乐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按照专业音乐教育的原则和路径去培养,而是应结合其理工类专业的学理结构进行设置。

(一)从顶层设计上力争为通识音乐课程的设置做好规划。学校领导层应从顶层设计上力争为通识音乐课程的设置做好规划,不论是组织方面还是制度层面,都要尽力为通识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与其他专业必修或者专业选修课一样,通识音乐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同样应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实践教学部门类似,各理工类高等学校应设置通识教学部,然后根据人文、社科、自然不同学科系列划分专业教研室,教研室的课时安排由教务处统一协调,分管校领导亲自监督指导。为了充分调动各教研室的积极性,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应一并纳入全校教学考核体系,并且通过科研量的计算提高任课老师的的研究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二)课程设置原则上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为根本。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各学科专业的人文缺失,音乐课程是最具审美内涵培养作用的通识科目之一。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左脑负责理性思维,具有概念、分析、推理、语言的功能;而右脑又称为“音乐脑”,主要具有形象思维、想象力和艺术思维。应用型理工科院校通识音乐课程的学习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理工科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通识音乐课程的设置原则应兼具科学性与系统性。音乐是文化母体的表征之一,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学习音乐不应仅仅停留在音响层面的聆听,而是应该结合人类信仰、宗教、民俗事项、政治经济体系等多项文化要素进行学习,除做到了解音乐“是什么”外,更要探究该音乐事项具体“为什么”。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根据整体教学规划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中外音乐史理论、中外传统音乐名曲赏析、音乐表演实践训练。

(三)应依据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事处应将通识(音乐)课程任课教师的招录纳入年度用人计划中。正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在保障方面所提,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任课教师的人数应达到在校生的0.15%-0.2%。目前,随着教育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各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扩招,万人规模的高校几乎是正常现状。以一万在校学生为例,按照方案要求其通识艺术课程教师应达到15-20人的规模。遗憾的是,目前多数理工科院校并未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因此,应加强通识(音乐)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通识音乐课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有助于促进通识音乐课程的建设。学校团委部门应将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列为组织相关活动的原则之一,应加强组织团学活动、校园文艺大赛。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其实在工科院校并不缺乏热爱音乐的学生,甚至很多学生自费外出参加吉他、葫芦丝、笛子等培训课程。因此,学校团委及各分团委可通过指导学生组织各级艺术团,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达到实施美育的目的。

总之,通识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学生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构建理工院校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应用型理工科院校应合理设置通识音乐课程,将对通识音乐课的认识提高到与其他专业课层面同样的高度上,循序渐进增加音乐课程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道.艺术和科学[J].文艺研究,1998(2)

[2]赵斌.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语境下的音乐素养[J].艺术百家,2015(4)

[3]王婷婷.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16(2)

[4]舒甜.提高理工院校学生音乐鉴赏兴趣的策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第12篇

2004年的9月,笔者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辞掉了大连市重点高中的工作回到了我的家乡——柳河,并且如愿地进入了柳河九中担任音乐教师,笔者决心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并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大展身手,但是所有的抱负和梦想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薄弱,导致笔者走上讲台上课时运用的音乐术语学生都听不明白,更不要说讲些正规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了。九中的学生大都来自下属的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济有限,知识有限,音乐教育更有限。能够从小就学习音乐的孩子是毛鳞凤角,即使是有的家庭经济实力好一些,但是由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导致农民家长们不让孩子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比起笔者在大学期间家教时候的经历和在大连工作期间的教学经历,我们九中的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太晚了。虽然这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但在社会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都秉承着传统的文化思想,认为学生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个大学,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学校音乐设施的不足。在来九中以前笔者对初中音乐课的了解还停留在毕业实习时在省实验的实习认识阶段,省实验初中部的音乐课是在一个独立的音乐教室完成的,那里有4架钢琴、一套音响、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专业的音乐黑板等教学设备,并且有自己的音乐教研组和专业的音乐教师团队,与省市的音乐设施比较起来,我们九中乃至全县的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都是不足的: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乐器展示间,更不要讲钢琴和电子琴了,就连上课时候用的录音机还是在我任职后才配备的。

再次,无论是县里还是学校,关于音乐的活动很少。在外省工作期间,学校安排的活动和比赛很多,如教师节庆典,庆十一大型校园露天晚会等。整在这之外,学校开设了音乐辅导班,使所有的有志愿报考音乐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受到很好的专业训练。

上述的种种,是笔者工作期间的一些感受,不过正是这样的一些困难和教学的“绊脚石”,让笔者在有限的条件下上音乐课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收获了无限的快乐;也正是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激发了笔者的斗志和很多的想象力。客观条件已经摆在眼前,笔者只能挺身迎接挑战,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挑战而是对自我价值体现的最佳锻炼。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去学什么,只有培养良好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是取得学习音乐的良好基础,在最初的课堂上我并不急于的给学生讲音乐的专业知识而是以大家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很好的展示自己:比如请一些音乐感觉好的学生为大家唱歌,或者讲一些大家喜欢的乐队组合和歌手的成长与成名经历,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自信,又可以客观的了解到自己喜欢的歌手。

克服音乐教学设施不全,努力发现和挖掘教学课件并运用到音乐课堂上。

在最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笔者只有一个录音机,连课本教材相应的音响磁带都没有,所以笔者就会去网络上下载并转录好磁带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听;不光如此,笔者还拓展教材把与教材相关的音响资料带给笔者的学生们,记得有一次讲电声音乐《夜莺》,笔者除了录好此曲之外,还录了雅尼的其他作品,如《班得瑞》和《神秘园》等,这样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聆听不同类型的电子音乐,即丰富了学生的听觉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音乐教学工作进行到一阶段的时候,学校为笔者配备了电子钢琴,有了电子钢琴的加入,笔者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学习音乐是层层递进的,在大家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同时,笔者介绍了多种的合唱演唱形式,在学习《咱当兵的人》一课中,笔者分别教会大家用合唱,轮唱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唱,效果很好。有合唱就有指挥,在演唱熟练后,马上教给学生们简单的指挥方法并且进行课堂实践,笔者常常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每次效果都很好。

音乐课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跳好一支舞就可以了。新课标要求我们“以音乐兴趣为动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其实说到底,音乐课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培养喜欢音乐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笔者更有责任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即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条件有限,笔者也要在岗位上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热情来上好每一节音乐课。音乐是土壤,能让孩子们开出满心幸福的花;音乐是彩虹,能渲染每一个孩子多彩的梦。

作者简介:袁媛(1979.09.01—),吉林柳河人,毕业院校:东北师范大学,职称:中教一级,学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