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指数

高中数学指数

时间:2023-06-25 16:2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指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指数

第1篇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及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高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所谓“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高中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1、借助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教学演示。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线时,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变化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在计算机屏幕上轻松的应用动画形式作出各种三角函数线,数形结合可以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单一化,降低教学难度。

2、借助计算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问题”是高中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高中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高中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高中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高中数学实验”。举个例子,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高中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高中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高中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高中数学结论。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到当a>1时,指数函数y=a 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是否会相交的问题,因为从课本及其它很多参考书上所给的在同一坐标系内指数函数y= ax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看,当a>1时,似乎是不相交的,正确的结论究竟是怎样?学生在网络教室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作出函数y= ax和y=logax(a>0,且a≠1)的图象,底数a是可以变化的。当01时,结论是怎样的呢?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可以得到结论:可以相交(有一个或两个交点)。

3.借助计算机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学习的评价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或利用教育软件,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进行在线考试。

结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指在高中数学课程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示高中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表述的方式很灵活,可以用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多元呈现,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效率。我们应该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让高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把高中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脑子“动”起来!

第2篇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复习的分层教学中,存在着推进难度大、突况多和合作意识弱等难点和问题,这些难点和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亟需加以破解和解决。

1.有效实施高考数学复习分层教学的策略

针对困难和问题,从以下三各方面入手:一是健全机制,确保分层教学顺利推进,解决高中数学复习中分层教学推进难度大的问题;二是合力攻坚,确保分层教学稳步实施,解决高中数学复习中分层教学突况多的问题;三是加强合作,确保分层教学师生一体,解决高中数学复习中分层教学合作意识弱。总之,通过努力破解、全力解决,实现高中数学复习中分层教学的有序化、高效化、成功化。

2.高考数学复习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结合教学经验,结合广东近两年高考数学复习情况,及取得成绩情况,再充分融合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要抓好高中数学复习就要抓好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层教学,共实施以下八个步骤: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高中数学复习的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实施高中数学复习分层教学的第一步,通常情况下要把学生们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可以叫做第一、第二、第三小组,也可以用字母命名,把即A、B、C三个学习小组,三个小组的分配依据是根据成绩来升幂排列的,分别是成绩较差的、一般的、优异的,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再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就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才能顺利推进。

2.2对课程分层准备

实现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就可以依据三个阶层的数学成绩情况,其中包括人数、平均分数、知识掌握情况,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好不同准备,即对A、B、C三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必须在高中数学的备课中体现出来,而且分层教学必须做到周到、周详、切实可行,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都要做出明显的区分,对不同小组在课堂上做什么提问、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什么作业,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这时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以实施知识传授了。

2.3对知识分层传授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分层教学中,分层授课里面文章较大,在同一个大课堂中完成教学难度很大,需要教师花费心思、下真功夫去潜心研究,从而推动复式教学的成功。例如,在对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讲解时,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一共实施了四道《不等式》例题的讲解,例一和例二是基础性较强的例题,是针对A组讲解的,利于学生们对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例三的不等式例题讲解中则融入了换元法,主要针对B组的同学,让学生们通过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在知识难度上稍微加大一些;例四的不等式例题,把换元法和参数等同时融入,针对C组同学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为的是培养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对课业分别批改

在课堂上实施了知识的分层传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同样实施分层教学法,为了使每一名学生都在高中数学复习中学有所获,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不等式为例,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对A组布置与例一和例二相对应的习题,对B组的同学布置与例三相对应的习题,对C组的同学布置与例四相对应的习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学有所教、各有所得。

2.5对学生分层辅导

就上一个学习环节而言,当学生们完成相关作业之后,教师要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们的课题和知识加以进一步的巩固,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这个环节是有基础和前提的,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后作业实施分层布置后,学生们针对不同层次的习题全面完成后,就到了教室实施第一步知识验收的时候,就是要根据学生们对作业完成的情况,根据出现的难点、疑点一一作以解读和解答,从而实现知识优化和分层辅导。当然,在这一环节中,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力量,C组辅导B组,B组辅导A组,老师则实施重点点拨和辅导,抓大方向、掌控全局。

2.6对进度分层测验

布置作业是一个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初步考核,而且通过分层辅导之后,也对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而在高中数学复习的教学中,测验和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辅助手段,而且对周期性的知识检测、老师成绩摸底都十分见效。在测试中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在分层测试的同时,也可以让给每一名同学有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

2.7对成绩分层评价

知识的分层评价,成绩的分层归纳,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而是教师依据A、B、C三套不同的试卷,展现给学生们的是三套不同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批阅试卷、查验成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在每一个学生名字的后面作以科学规范的评议,并作出评语,这些是分层教学的初步成果,是下一步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

2.8对周期重新分组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各个层次的学生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交错上升或者下降的,每次测试与考试之后,都要实施新一轮的分层教学、实施新一个周期的分组分层,这时候学生们会出现变化,进步大的同学可以升小组,退步的同学则要降组。

3.总结

截至目前,分层教学已经在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近两年的广东高考中,其中数学成绩因为分层教学法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成功应用,对推动学子们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分层教学法将在数学复习、乃至其它科目复习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推更多的优秀学子实现大学的梦想。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数学史 高中数学教学 融入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的目标、理念及教学要求不甚理解,在平时教学中很少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对新课中涉及的数学史实、数学家事迹、数学名题及数学作用等的认识情况整体不容乐观。

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着重探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融入策略。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是指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出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重新设计内容,深入研究数学史与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原本分散的关于知识点的数学史重新整合在一起,对每个知识点都实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呈现。数学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至少在以下方面有重要作用。

1.1数学文化的最佳载体。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只涉及数学的两个层面:数学的概念、命题,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要求,使其第三个层面。数学史正是数学文化教育的最佳载体,数学文化教育离不开数学史。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就会使数学不再“冰冷”,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1.2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史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可以介绍笛卡尔等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数学名题(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将数学史知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在上述意义上有其必要性,有利于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策略

数学作为一种数学起源、发展及应用的历史总结,它所体现出的是人类对数学逐渐认识、思维逐步发展和思想持续进步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的探究精神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当前注重升学率的教育环境下,若要实现数学史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

2.1引入新课时,融入数学史。

数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都是一种“冰冷”知识形态,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实际上,每个数学知识点从猜想或发现,推导或演算,发展或应用,无不经过了历代数学家细致观察,大胆猜测、严谨分析和无数次的实验得到。也就是说哪些看似“冰冷”的公式,实际上是人类思想、前辈经验的点滴积累,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能够将这些前人的思想或思维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让学生体会都基本感念、定理公式发现时的那种思维,让数学的文化价值激活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高中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指数函数y=ax中底数是如何规定的,而是先通过指数函数的发现历史,讲解前人在总结a取得任意实数时的种种不同结果,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在尝试、思考之后,几乎都明白了a∈(0,1)∪(1,+∞)时,这一原本的指数概念的规定,便深深渗透进了学生的思维中,使他们从数学历史中抓住了本质,从而通过这种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

2.2借助历史情境,展现数学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遵循数学科学性、严谨性的方式按照书本的概念、公式进行讲解,早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现在数学的教学方式,需要在原本科学、抽象的基础上加入一点通俗、原本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明白其中的含义,而且能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真理。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62-03

目前,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个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优秀成功的课件就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但是,教师们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还存有诸多问题。由于多媒体课件设计不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不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导致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难以突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析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对促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质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是继义务教育之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但高中数学概念较初中数学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内容较初中数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思维性较初中数学有了很大的提升,高中数学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对演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中数学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当然。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继续深造、学习高等数学的坚实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是以新课标理念为基准。新课标强调。通过学习学生要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即要了解数学概念与结论的形成过程、产生的背景以及形成过程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带着高昂的热情主动去求知、探索,并在求知、探索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就会促使他渴望下一次的体验。兴趣可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角色转变。第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创造必要条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地经历观察、想像、归纳、类比、推理、猜想、证明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第四是强调本质,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形成过程与产生背景,努力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除了应具有一般多媒体课件设计遵循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原则外,由于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较其它学科有自己的特性,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1.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是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利用数学软件r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Mat lab”、“Mathematica”、“MathCAD”)、计算机编程、平台技术等,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探寻结论。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高中数学的教学理念,第一要以人为本,即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件要注重展现思维过程及结果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断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归纳、交流等,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第三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更要强调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是使多媒体课件更加符合高中数学特点、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更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主要表现在针对性、交互性、简约性。

1.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对不同授课类型、授课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通过恰当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化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俗化,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高中数学的授课类型主要分为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等。

(1)新授课

新课标倡导“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青睐。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创设情境、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创设情境环节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产生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椭圆的定义》一节,可以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对椭圆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形成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等,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如《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运用数学软件(几何画板、Z+Z智能画板)或编程制作软件,通过改变底数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归纳、分析、总结获得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如《椭圆的定义》,经过情境分析之后,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展现椭圆的形成过程、椭圆的画法、影响椭圆形状的元素,从而获得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等。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

结等环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试题与总结,在这些环节要善于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推导分析展现过程,使教学节奏更加适合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时加强师生的交互与情感交流。

(2)讲评课、习题课

在试卷讲评课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数据绘制图像,使考试结果分析一目了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复习与试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补充练习巩固,除此之外讲评课和习题课还是多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使用黑板进行板书。总之,多媒体课件要使用在最需要之处,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重点的教学内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显示或用恰当的媒体和方式加以处理,使用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形成过程与背景,突破教学难点,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要求,课件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教学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桥梁作用下,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要为教与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索等过程服务,使他们就教学内容更好地沟通交流,而不是流水形式的灌输课件,更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再现或课本“搬家”,要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辅与服务性。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从“教”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从“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注意课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否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3.简约性

第5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数学;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一、巧用知识迁移,做到数学教学系统化

职业高中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个学习部分虽然是分开来讲解的,但是在内容的连接上和衔接上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所以,在职业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要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框架,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要及时地查缺补漏,对于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新课开始之前要学会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预习,这样才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于熟悉的知识一般会感觉到学习轻松,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益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之后,学生要主动结合一些试题去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回归课本,反思自身的学习,形成知识汇总,落实学习的重、难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做个有心人,能对新课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认识,为了有效开展预习,学生可以采用教师的导学案,这样既能做到针对性的预习,又能检测预习的结果。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之前,就可以利用导学案先行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工作:

1.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值域( )。

3.指数函数y=ax(a>0,a≠1)的图像必过特殊点( )

4.指数函数y=ax(a>0,a≠1),当( )时,在(-∞,+∞)上是增函数;当( )时,在(-∞,+∞)上是减函数。导学案中的知识预习从定义到实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只要学生认真地去阅读和思考,这些基本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职业高中数学虽然学习难度较大,但是只要学生能认真地听课,做好相关的练习,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是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职业高中生必须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这些好习惯成为提升学习能力的法宝。课堂上要认真做笔记,及时做好相关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职业高中生切忌被动地接受,还要学会及时反思和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想方设法地给予解决,切忌拖延,否则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学习上,学生的智商差距不会很大,最主要的还是那些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为此,职业高中生要树立积极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做到不耻下问,努力学习,有质疑的精神,这样一定会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开展经典案例教学,优化数学练习

职业高中数学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学科的特点,主要的就是数学课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为辅助,需要经典的案例给予诠释。所以职业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对辅助教材,在练习题的选择中也一定要做到精简,有代表性。我们这里所说的练习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开展题海战术,让学生每天都浸泡在题海之中。而是有选择地练习,针对性地练习。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学生也可以购买一些优秀的辅助练习题本,摘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试题来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学会总结与反思,掌握既定的做题策略。实践证明,职业高中生在充分的数学练习之后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突破口的寻找,也有利于构建知识框架,融合相关的数学知识,以便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完《平面向量》之后,针对可能出现的考试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典型的例题。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变式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作用

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借助变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对一类问题进行联系性思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夯实其数学学习基础的有效方法。变式教学常常应用在一题多讲中,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一、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对函数的增减性形成充分了解。尤其是反复训练、巩固训练中,或复习阶段内,借助变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降低其做题量,从而使其能够掌握一些经典的例题。

(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若是学习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就会逐渐成为学困生。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变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通过拓展其思维促使其思维灵活性和严谨性得到显著提高。以指数函数教学为例进行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变式教学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有关概念、定义的理解,并且以一系列问题变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婷婷有一张彩纸,将其从正中撕开变成两张,重叠后再从其正中撕开变成四张,再重叠后从正中撕开变成八张,问若是撕五次会获得几张呢?死十五次又会得到多少张呢?若是一张彩纸的厚度为0.1mm,按照上述方式撕开十次后,会有多高呢?”通过这些问题变式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形式,得出题目中的指数函数为y=2x。通过这样的变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思考意识和探究意识得到逐步培养,为其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三)深化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涉及到的定理、公式较为繁杂,若是学生只是死记硬背,那么其做题过程就缺乏灵活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忘记这些定理、公式,或者对其进行混淆。以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相关教学为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教学促使学生在辨识正确画图和错误画图的过程中明确相关定理,深化学生对圆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做题的灵活性。

(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究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一题多解的练习或者图形的巧妙变化促使其思维得到一定拓展,使学生通过解答问题、绘图制表对不同题型形成深刻理解,从而能够熟练掌握、感知数学问题。

(五)提高W生思维的严谨性

对高中生易错题型进行分析可知,其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大多数题目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学生只有在做题时保持严谨的态度,才能保证题目理解的正确性,才能确保答题的准确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思维,使其正确理解教材中囊括的定理和公式,在做题时能够识别出出题人设下的陷阱。

二、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例题的变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利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若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主动分析、解决学习数学中的各项问题,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因此,教师可以以例题的变式教学作为导入环节,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调动。

(二)定理、定义的变式教学

在定理、定义、概念相关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概念、定理、定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变式教学深化学生对定理、概念、定义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结合新学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三)课堂语言的变式

在“三角形的定理”相关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并基于此,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其思考一下还能够利用何种数学语言对直角三角形加以描述,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代数相关知识的变式

在高中数学代数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对代数知识实施变式教学,促使学生对代数知识形成深刻理解。例如,在平方差公式[a2-b2=(a+b)(a-b)]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变式为[25-b2=(5+b)(5-b)],[16m2-36n2=(4m+6n)(4m-6n)]。通过这种以实际数字为变式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灵活的掌握平方差公式,进而在实际做题时可以灵活使用平方差公式。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变式教学借助对数学题目等的变式促使学生更为良好的掌握新知识,促进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培养,使其解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分类讨论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70-01

作为高中教育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在高考中占很大的分值重要,同时,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决定作用。高中数学内容有明线、暗线两条线:明线是指数学知识教学,暗线则是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数学精髓,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进分类讨论教学,可以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提供基础。

一、分类讨论的组成

分类讨论主要是将原有的问题进行分解,分为若干个简单又独立的小问题,并对小问题进行解答,从而逐步对原有问题进行解析。分类讨论法主要构成要素为分类的对象、分类后的概念以及区分标准。其分类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分类的对象与范围;进行合理分类;并开展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范围需要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对其进行归纳求解。另外,分类讨论法的应用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需要遵循对象的确定,分类的不重复与不遗漏原则,同时,分清主次与逐级讨论的原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避免重复与遗漏,因此,在进行分类讨论的时候,需要选择正确的分类标准,对其对象进行准确的划分。

二、分类讨论教学的重要性

在分类讨论问题解决中,虽然存在规律,但是规律没有固定结构,对数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基本概念、内涵、定理、法则与公式为前提。因此,在高中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引进分类讨论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掌握,并形成数学框架,对高中数学知识全面了解。例如,针对数学概念的分类讨论,在对函数Y=作图,在这个函数中,需要将cosx看成是一个整体,在分式中分母不得为0,因此,需要去除cosx=0的点,属于间断图像。之后从增减性与正负性考虑函数cosx,最终对该题进行解答。另外,在数学公式与订立的分类讨论中,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需要考虑到公式的运算法则以及问题成立与否的条件,并对其进行指定分类。例如,在排列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8个人站成两排,A与B必须相邻,有多少站法。在对其进行解答的时候,可以将A与B看成是一个整体,即7人站两排,并得出组合数,之后对A与B的站位进行讨论,将上述结果乘以2得出答案。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分类讨论的内容,以便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讨论,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分类了解与掌握,对整体数学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教学法的应用

分类讨论教学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对题目进行解析,分类讨论也是数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类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并获得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类讨论,首先,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意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函数知识的时候,已知点A的坐标为(4,9),一条直线会经过该点,直线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相等,求该直线的方程表达式。虽然此类直线求解的问题看上去比较容易,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漏洞。在求解上述题目时,学生通常会将求解直线方程式直接列出,并将点A的坐标直接代入方程,并根据“截距相等”这一条件将方程求出。然而,大多数学生在解析的时候,会遗漏分母不能为0这一隐性条件,导致结果与答案不符。因此,教师在讲解此种类型的题目时,可以先将解题形式列出,再询问学生此种解题是否存在问题,并找出问题所在,确保学生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对题目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解题中来。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大分类讨论的训练强度,不断提高学生分类讨论的运用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多样,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使用分类讨论教学法学习高中数学知识,让学生先理解与掌握各类简单、细小的数学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形成总体框架,最终对原题进行解决,以便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出现差错与遗漏现象。

参考文献:

[1]江卞东.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教学分析[J].教学实践,2013,(12).

[2]陈秀禄.浅析中心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方法[J].数学科研,2012,(24).

第8篇

【关键词】教学问题;解决方法;意义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一般来说,高中数学具有能动性、实践性、发散性的原则。高中教师创新性教学主要意义在于克服平常定式固化思维的局限性,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创新意识。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高中数学一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机械地传授数学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教育的真正意义。由于只为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互动,有一部分老师虽然会在讲完后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也只是形式主义。因为在讲完之后,学生也不愿再去追问,有的学生甚至是不敢去发表疑问,这种只讲而缺乏互动的课堂使一部分学生惧怕数学课。其次,教师的信任是一重要问题,有些教师不信任学生,不理解学生,高中生处于个性张扬的时期,或多或少都有些青春期的叛逆。如果教师不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一部分同学很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从而将对老师的不满转到教师所教学科上,从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很常见,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而教师的好坏也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重视兴趣的激发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除了主要的教师教学问题,学生在学习方面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要求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但由于成绩仍然是考核的标准,并且成绩给学生分了层次,所以,学生就采取题海战术,在没有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时,一味顺从老师安排,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讨问题,挖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后仍然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学教育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针对教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需改进。

第一方面,对于教师不重视兴趣激发这一点,教师应从课堂和教师自身入手,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有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指数函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因为函数是高中数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函数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尤其是在指数函数图像特别复杂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只在黑板上画,容易混淆,更不容易接受,所以,经常性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方面,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以朋友关系与同学相处,可以借助这种关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不仅缓和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试想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学生会不乐意去学吗?我经常去听公开课,也学到了很多经验,通过对比自己班学生和其他班学生,会发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班级里边只有几个同学在数学课堂上是积极活跃的,勇于提出疑问、发表意见,甚至能够指出老师的错误,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如同机器人一样,教师在讲台上发指令,他们跟着做。我时常观察一些同学,猜测他们的心理,平时上课沉默寡言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算太理想,他们上课时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并不利于他们轻松接收新知识。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放下架子,日常多与同学交流促进理解,课堂上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勇气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看法,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不能讽刺学生,避免给学生自尊造成伤害。

第三方面,教师教学过程要注意新旧知识结合,经常性的巩固旧知识。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每一册书都分为好几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是逐块教授,但每个模块都是层层递进,彼此关联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旧知识来逐步推理出新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并且又能巩固旧知识。还是拿函数来举例,在学习对数函数之前,就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那教师在教授对数函数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指数函数的性质图像,通过对比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图像,对比记忆更容易掌握,而且还复习了指数函数。

第四方面,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新课改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勇于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方法。如,讲解一道题目时,不要急于把所有答案都公布,应该逐步引导学生,老师讲课的同时学生进行逐步的推理思考。如果一下子全讲出来,一部分学生可能反应不过来。所以,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这个过程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三、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必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教学可谓是一场深刻性变革。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加具有逻辑性的数学思维,这是高中数学的真正意义所在,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研究中去。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理性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可使学生独立探索,感受探索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索、主动创造的平台。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06-02

目前, 信息技术已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 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当前已有众多高中学校将以多媒体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了数学课堂,这本该是一件好事,但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课本搬家"或教师成为"机器"的操作者等现象,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忽视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教学环节过快,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出现了学生思维跟不上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探析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 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模拟数学实验等,可形象直观地呈现数学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同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容量大、效率高,试题或材料可以直接投影成电子版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可节省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问题、开展自主学习等。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探索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拓宽、创新的过程。 如何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 同时根据高中数学这一门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 课堂应本着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标准,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不足之处,如无法替代生动的语言描述、 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交流等,将其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3.1课前准备。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备课时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和工具性地位,并有效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板书的运用等。 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严密的推理过程和极强的逻辑思维,并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切忌"幻灯+配音"的课堂模式,忽视知识的呈现和推理过程, 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软件制作时,应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知识的呈现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3.2课件制作。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备简单明了的结构、有序合理的布局。课件的版面布局可以分为本节课的主题版块、 主干知识版块、例题或习题版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本着是否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教学、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原则,要关注到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因素,注意图片、动画、声音、色调的使用。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件中使用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掩盖了主体知识的教学,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却未意识到这一点,而陶醉于自己 "漂亮的课件"之中,结果课堂效果甚微。 因此,在教学课件中应隐退次要内容,突出主体知识。

3.3课件使用。是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的教学效益的高低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否有效的最直接反映。高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或播放文字、音频、视频等课堂导入材料。案例 1:圆锥曲线部分,播放行星绕轨道运行过程的视频材料来引入新课。

第二,呈现课堂例题及书写格式、试题等。案例 2:习题课可以直接投影例题,避免抄题浪费时间,然后利用黑板分析解答,最后用多媒体投放书写规范格式,并强调易错易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在课堂小测试时直接投影试题等。

第三,呈现课堂教学难点的产生过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圆锥曲线图像的变化过程等。案例 3:如 利 用 几 何 画 板 或Mathmatic 观察指数函数的图像随着底数 a 的变化图像的变化过程。

3.4课件使用应注意的问题。课件的使用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直接影响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益。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要用在最需要和最关键之处, 切忌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来展示, 导致教学环节转换速度过快,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少, 不利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跟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不利于学生归纳和总结。 只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与劣 势 ,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0-01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再进行阶梯式分层教学的模式,其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每位学生进步发展。当前,我国高中数学在教学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尊重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益于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实质上,分层教学就是分类分层教学的简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与能力,其中包括学生的情感、智商、态度、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所形成的科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三六九等”之分,为此,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才能避免吃不饱、饿得慌的局面。通常分层教学是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有利于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与个性特征,充分提高其基本素质。故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分层教学,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

所谓层次化教学目标即科学划分学生层次,以此实现兼顾两头面向全体的教学模式。据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加强分层教学阶段性目标建立,将其贯彻落实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分层学生

高中数学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对教材中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究,再针对学生性格特征与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分层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并将学生按下、中、上的层次分为三个等级,即:a、b、c。其中a级指数学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他们只能在教师循循善诱下练习课本内基础性习题和公式,以此不断提高自身基础知识应用能力;b级指中等成绩的学生,他们能基本掌握课本知识,并能在教师启发下独立完成练习,或向c级学生积极请教;c级指既能达到前两个等级标准,又能独立完成相关复习参考题的优等尖子生。

(三)课前预习分层

所谓课前预习分层就是根据提前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预习工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预习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落实分层预习,以提高其预习效率和效果。

(四)课程教学分层

要完成分层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即课堂教学分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并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以致用。在安排教学期间,教学主体要以b层学生为主,兼顾a、c两层的学生,把握学习整体进程,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达到高效学习,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还要分层次衔接新旧知识,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透彻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知识点时,可全面讲解指数函数的特征定义、图像应用等,让学生充分掌握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比如,对a层学生应提出基础性问题:何为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对b、c层学生则提出基础性或延伸问题:指数函数有哪些运算法则?

(五)作业复习分层

根据学生分层布置程度不同的专业,对c层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和难度,并加强时效性训练;对b层学生则以复习巩固为主,进行恰如其分的训练;对a层学生则巩固练习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对其进行全面指导。例如:布置“三角函数”相关作业时,教师可对c层学生加强课外知识延伸,指导其练习三角函数实际应用与教辅书习题;对b层学生应充分掌握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知识与定义计算,并加强对其的巩固练习和简单应用练习;对a层学生则需练习三角函数定义与概念,巩固课堂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如:y=f(x),先左移图像1个单位,再沿y轴下移1个单位,求所得曲线方程?针对这种题型教师应向a层学生详细讲解,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则采取逆向思维,将最终所得y=f(x+1)-1当作已知条件,对其如何平移进行分析来求出答案。

三、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高效教学实施策略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有效结合教学实践和理念,合理分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评价等,创设符合全体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进而最大化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苗增海.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6):252-252.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学建议

数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也是高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所以成为了高中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影响了总成绩的提升。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我国传统数学教育重视“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双基”教育。数学教学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和模仿,还要倡导学生不断创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促进高中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限制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这就需要全体数学教师认真钻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推进新课改的进程。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进行分析。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许多数学教师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他们通常过分注重自己的主导地位,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发挥和技能提升。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但是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无法与现代化教学相吻合,没有从根本上适应新课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只有真正改变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等模式的束缚,高中生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由于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课堂提问和练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导致高中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别,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知识衔接处理不得当,加之高中数学教材章节之间的过渡性并不十分清晰,使学生学习感到吃力。

2.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高中数学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数学成绩,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为了让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数学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是负担。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遇到数学题时不会分析,不能有效提炼题目中包含的已知条件,制约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问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题一解”或者“一题多解”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使高中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3.忽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领会不彻底的情况,教师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观念上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最终导致许多教师陷入了教育的盲区,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把新课程标准放进了应试教育的“篮子”里,使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难以扭转。还有一部分数学教师过于推崇新课改,将传统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过分关注课堂氛围和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氛围虽然有所提高,但高中生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数学教师要想改变教学现状,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

1.从课堂基础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从课堂基础教育入手,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确保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做题中掌握方法。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通过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使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数学教学节奏快、知识量大,很多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步伐,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运用情感教育感化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比如在讲“倒数和微分”时,可以直接引入物理中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这样不仅增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

2.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终身数学意识。数学教学要注重返朴归真,不能过度的形式化,要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中数学教育需要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很多学校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已经教完了高中所有数学课程,高三完全处于指导和复习训练状态,期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模拟复习。可是,这样的方式不仅没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会让高中生对数学感到厌烦。高中生思想日趋成熟,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习技巧,使高中生能够在繁重的学习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不能直接将解题方法和步骤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删掉了一些公式,但这些公式仍然会在习题中有所考察,因此,数学教师要锻炼学生自行推导公式,让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巩固三角函数的解题能力。

3.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校园中的普及,高中数学教学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数学的多元化和科技化,增强了教学效率,使高中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轻书写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还有利于课堂总结和回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形成一种系统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学习“对数函数”之前,高中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对数函数的图象进行对比展示,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进行捆绑记忆,加快数学知识的学习进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吸引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彦君.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8).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建设;运用;设想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首先,高中数学知识是在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拔高,难度也有所提升。其涵盖知识相对广泛,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其次,有些人认为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更加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发展以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数学对于经济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数学知识正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观的效益。在现代的经济活动当中,无论是与我们相关的日常购物、理财,还是整个国家的生产工作、国际贸易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参与。另外,作为高中生学习数学,我们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锻炼了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成为对国家建设有帮助的优秀人才。

一、高中数学建模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之一就是逐渐侧重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学习和掌握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让我们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能够真正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其主要是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特殊与一般等数学思想,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其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将抽象的理论和大量的数据等转化成为具体的模型。数学建模和一些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可以代替大量的实验,避免的许多时间和资金的消耗,并且准确性也更加高。例如,近些年,我国十分重视高新科技的发展,而数学建模是发展其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发展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的过程中,都需要数学建模和其他工具的帮助。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建设工作当中,通过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其革新和发展,节约工程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高中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平面几何体、空间关系、直线方程、圆方程、算法、统计、概率、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以及解析几何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例如一次函数可以解决与成本、销售、利润等相关的问题;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可以解决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可以解决测量、力学问题等。我们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工作当中。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

传统的数学试题往往是将问题进行简化和理想化,其结果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而应用题则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近些年来,我们会发现高中课本以及老师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都会有一定量的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应用题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题目当中的数据并不会为了方便计算而进行编造,而是尊重事实。绝大多数应用题往往会结合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现象、现代科技、时事政治等,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相关应用题的同时,也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了经济建设当中。另外,由于应用题具有现实意义,也可以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课改的不断深入过程中,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学会做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相对广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认真分析所涉及的应用题,可以有效的将高中数学知识运用到经济建设当中。我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思维,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的思想,培养理性思考很分析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君影,数学建模在高中教学的应用[J].才智,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