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时间:2023-06-25 16:2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第1篇

关键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学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轫于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日趋丰富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三大核心理念[1]。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及其理念在国内各高校产生了越发深刻的影响。在2017年10月,本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的进校考查,并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第3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第6点“工程与社会”及第7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在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中,必须考虑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因此,如何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取向,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传统教学法”向“案例教学法”转移

传统教学法是目前针对理工科学生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为辅。传统教学法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不够、激励手段持续性差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有效调动[3]。而案例教学法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当下热点问题作为经典案例,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4]。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处于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能力达成的从属地位。这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将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扭转填鸭式教学现状,这正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3教学方法实践的具体创新思路

3.1共性环境问题中基础理论的教学

以教师传授为主,针对各专业学生共同面临的共性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物理污染等,从污染源、污染类型、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理论教学。

3.2针对部分工科专业选取经典案例开展教学

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针对已经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生,由教师设置案例,以各认证专业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实际面临的一项真实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制定时的背景及原因,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3.3学生自主提出本领域经典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将所有学生以专业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自主提出本领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事件影响、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启示等这一主线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剖析、讨论、辩论、总结等,将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转换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复杂工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互动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4通过小论文培养所有学生能力和建立环保意识

在期末课程考核中,针对各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工程实践过程中具体的环境污染为案例,独立查阅相关的主题文献,撰写课程小论文。授课教师仔细批阅后,对小论文提出指导建议并反馈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后续工程实践。3.5各专业案例库的建立通过对各专业学生小论文中提及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和论证,实现由个别专业案例库到所有专业案例库的建立。同时总结各领域中学生重点关注和感兴趣的案例点或知识点,为下一学年的授课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第2篇

关键词:设计案例;计算机操作;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或几节课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更加熟练。好的案例还能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去。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近期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计算机所带来的便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一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学生都忙着找工作,对计算机课这门辅助课程漠不关心,完全就是在应付,课堂上需要不断地维持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安排的练习也很难按时完成。在一节Word综合实践课上,我设计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案例,分文字版和表格版两种。由于学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制作个人简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Word软件,所以,在设计的案例中几乎包含了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和基本操作,内容的设计上也是针对学生的情况精心安排的。学生在听课、练习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创意,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做好的案例保存了下来,准备找工作的时候用。

这个案例本身并没有新奇之处,只是联系学生要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以前上课时的种种不良习惯,都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操作对熟练度要求较高,为了强化技能,提高操作速度,在练习中会有大量的重复操作。初期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练习认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对重复操作产生厌倦。在设计案例时就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同的内容,不同的阐述方式,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C语言学科中,条件选择语句、开关语句、循环语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经常用到,也是平时重点练习的部分。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外,还给学生选择了一些C语言中的经典案例,如“百鸡百钱”问题: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在设计案例时可以选择一道或两道这样的趣味题,虽然通过这些案例练习的都是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等内容,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浓,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教学案例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身份和眼光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V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6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也不断更新改版,2014年苏科版教材首次加入了VB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思考改版后的教材为何加入VB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我想这是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现状是分不开的。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传统应用软件难度降低,许多知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况且许多工具软件的操作具有相同点,学生也有知识迁移能力,一个熟练使用office的学生,能很快操作wps软件,教材上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不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是课堂上 教师过多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操作,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与培养,长此已往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得不到锻炼,不利于的学生的终身发展。

基于这样背景下,将VB程序设计引入到新版教材中势在必行。VB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程序设计来训练学生思维,获得终身有用的知识与能力。将计算思维渗透到程序设计教学中,亦可大大提高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信息课教学中依托程序设计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教学工作中也做出一点尝试。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想象丰富,不循成规,不落俗套,它是计算思维的核心。

程序设计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为了克服思维定势,教师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应重视发散思维,提倡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是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的适当拓展,可以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增加他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案例】例如:在讲解两个变量交换时,交换的经典算法表达方式为:t=a,a=b,b=t。在学生理解使用中间变量这一算法后,我又提出,如何在不增加变量的情况下完成两个数的交换?方法二:a = a + b,b = a - b,a = a - b,当然这一表达式的建构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教师再拓展让学生思考这两种算法在程序执行上有什么区别?(第一种增加变量占用内存,第二种有数据运算消耗时间。)

【分析】变量交换是程序设计中经常用的到知识点,许多学生一开始会错误的认为a=b;b=a;就可以完成数据的交换。为了便于让学生理解两个对象交换是通过中间值来完成的,教学中可以用一杯水,一杯酒精、一个空杯来做变换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理解这一算法后,教师再做思维拓展,使用数学方法来完成两个数的交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2.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要靠科学素养,靠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就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变化,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去理解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是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体现。

好的程序一定有好的算法,一个好的算法本身也是程序优化的过程。在有许多算法都能够完成时,我们要优先选择执行效率高的代码。教学中教师要倡导优化算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在教学"判断数p是否是素数"的问题时, 依据素数的判定条件:p不能被 2 、3 、……p - 1 之间的数整除。学生们想到的全是传统算法:For i=2 to p-1;If p Mod i=0 Then Exit For ;Next i。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若p不是素数,则p必定能表示成两数之积,据此判断素数的条件可进行怎样的优化呢?"只要判断p能否被2、3……sqr(p)之间的数整除就行了"。于是可以将循环的for语句的终值改变为sqr(p)。考虑到除2外的偶数一定不是素数,我们只需对奇数进行判断,而奇数一定不能被偶数整除。因此,判断条件可进一步简化为"判断p是否能被2及3……sqr(p)之间的奇数整除"。

【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询问引导学生找到判断素数的最优算法。教师先要求学生根据定义写出最容易想到的基本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减小循环的终值,最后再次改变循环的步长,减少循环次数,进一步优化程序,增加程序执行效率。通过几次算法的优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提问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潜能得到开发。

3.一法多用,培养学生的化归思维

化归思维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化归方向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实际不变,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说明问题的本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更突出的显露出来。

程序设计教学中许多算法是相同的,我们应该多注意"通法"的教学,是同一个方法就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程序的基A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归思维。

【案例】一百元买一百只鸡:假定小鸡每只5角,公鸡每只2元,母鸡每只3元。现在有100元钱要求买100只鸡,编程列出所有可能的购鸡方案。如付钱问题:取1元,2元,5元的硬币共10枚,问学生付25元钱,有多少方法?

【分析】这两题虽然题目不一样,但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他们的算法也是一样的,采用穷举法就可以完成。程序设计中有许多题目可以化归为穷举法、递归法、回溯法等经典算法去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透过题目的表象,利用化归的思想去设计程序。

计算思维做为21世纪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不仅仅在程序设计章节中有所体现,而在非程序设计教学模块中也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计算思维的培养也应该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所有科目中,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学科都应当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只寄希望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周学东《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6

[2] 王移之 金一 周围《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4.3

[3] 陈宁波《VB教学研究》――网上资料

第4篇

[关键字]案例教学;项目导向;理论教学;项目实施;java语言

【中国分类号】G420

课题项目:许昌学院校内教研项目“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No.02013104)。

1.引言

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Java语言通常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Java是目前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在Java的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更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把知识融合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2.案例教学与项目导向融合

2.1案例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目前,案例教学在西方的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也成为目前西方国家课程教学的主流方法。国内一些高校虽然引入了案例教学,也但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也是死记硬背。而项目引入课堂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写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2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题组成员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新目标,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将企业经典项目引入课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符合现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即使是举例子,也是以讲解与分析为主,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从建设案例库、案例实施、项目引入等几方面提出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建设优质案例资源,形成案例共享机制。良好的案例资源库则决定了案例教学的质量。从两种渠道选取案例:一是从课本或经典案例书中获取,这种直接从书本中获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完善。二是案例开发,即根据企业经营实践直接整理而成,这种案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此,我们从这些案例资源中选取适合教学使用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学校也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企业、学生等多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多渠道、多方案建设优质案例资源。通过校企联合不断更案例库资源,实现优秀案例在校企之间的交流共享。

(2)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阶段化的任务案例,即每一章节都设计有相关的案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周期循环教学法,以此展开编程中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开发及测试等核心阶段。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巧案例,使学生产生期待心里,处于爱听乐听的最佳心理状态。在引入案例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将案例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并示范案例的解答。通过列举案例来说明某一个概念、某一个理论或某一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3)案例讨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把案例讲完之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一些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去练习。学生参与讨论要解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和决策,引导学生探询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重复上课所讲的案例,以案例结尾,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求索。

(4)项目导向为主,团队组织形式。如果单一采用理论上的案例讲解,很难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结合专业课程有大量实验课的特点,在实验阶段以项目为导向,将个人兴趣、团队协作相结合。团队组织形式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教师要求每班的学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及个人编程能力的高低,推荐若干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组员进行双向选择,组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5-8人)。项目成果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开发出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以程序语言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以此激发并鼓舞学生编程的热情。

(5)团队活动展开。教师要精心准备项目库,这些项目即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要适合学生。每个团队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团队内每个成员的角色,由组长进行分配,组内成员共同完成项目。每个团队设计以下角色:项目经理(1人)、技术经理(1人)、分析人员(1人)、设计人员(1人),开发人员(2人)及测试人员(2人)。除项目经理由固定人员担任外,其他不定,可一人兼任多个角色。项目进度跟踪考核成绩,由教师和项目组长依据成员在组内担任的任务、进度控制情况评定;根据组之间竞争状况决定组长的考核成绩。项目最后提交的项目成果采用答辩方式。项目开发者演示作品,并简述开发过程,现场回答由各组成员及教师提出的问题。

3.结论

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建设优质案例资源,提出了符合以案例为驱动的理论教学模式,将班级人员划分为团队,增强成员合作理念;在实践方面,提出以项目为导向的实验环节,并提出了灵活的考核方式。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建设应用技术型学校,加强人才的创新培养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案例与项目相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必须会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继科,雷亮.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J].2011,(9),170-173

[2]甄翠敏,杨洁.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方案.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2).0089-04

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事管理学;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R-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40-01

案例教学法在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已使用多年,尤其在法学、医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更加广泛。药事管理学课程又是由医药学、法学、管理学相关内容构成。[1]学科内容、结构等客观属性决定了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本文就实践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经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

1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药事管理学》是我校药学院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理论教学计划48学时。教学进行中案例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基础理论讲授前,向学生分发完整的案例内容;②授课过程中,理论与案例内容相互结合,达到强化记忆的作用;③授课结束时,以案例为依托,学生分组、分别扮演相应角色进行讨论。为达到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1优化案例库:药事管理学经典案例是该教学法成功推行的重要保障。案例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真实性,案例描述能够最大程度还原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色扮演者判断环境的真实性。二是系统性,案例描述不仅仅孤立阐述事件发生过程。“案例”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外部环境、事件内部运行状态,这需要法学、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案例剖析。三是典型性,近年来发生药品不良事件,诸如,刺五加注射剂事件、毒胶囊事件等。这些案例都是医药界、学术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事件。

1.2问题的设计:优质的案例还要配合有针对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求能够切入事件发生的本质,还要兼顾引导学生深刻性的思考,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应用相关学科内容解答这些问题。案例教学通常设置两种问题,即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允许学生阐述较多开放式观点。封闭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想法,这类问题对于数据、结论的回答比较有效。[2]

1.3讨论的开展:分组讨论与学生角色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讨论课的必要事项,这也是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反馈学生接受程度的有效方法。开展讨论课分为课堂讨论阶段和讨论总结阶段;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事项,案例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教师可以在一名或若干名学生回答案例涉及的问题后,寻找答案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原因并提出对应措施。同时,针对讨论存在的问题,教师做必要的引导,使讨论重新回到问题主旨,并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化。

2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引入一种教学方法的价值在于优点大于缺点,否则没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确实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调动学生主动性参与角色定位解决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1案例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角色定位,直接面对药学实践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应用药事管理学基本理论解决实例所涉及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确保理论直接应用于药学实践,这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药事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兴趣和决策实际问题的信心。

2.2案例教学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问题充分准备。实践教学发现,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对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发表评论。因较为宽松的环境,讨论也容易开展得比较深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宽思维,从而向教师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3]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有哪些疑问和问题,并且针对这些疑问和问题事先进行书面答案的整理,这期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是要求案例指导教师要对诸多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3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学方法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面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有目共睹,但其缺点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3.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冲突:由于当前高校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此种方法,教师是绝对主要角色,学生作为被动听众只要做好笔记按时听讲基本能够面对相关课程的问题。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教学初始阶段参与讨论不积极或干脆不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平衡其他学习方法带来思维惯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2案例本身的限制:案例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即是案例本身的质量,编撰优质的案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受政策、市场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限制,很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编撰的案例,可能连续使用几个教学循环后,案例与市场管理环境、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契合。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寻找新的案例,这就需要继续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经济方面的偿付。针对案例本身的问题,笔者以为,如果广泛开始案例教学法,有必要加强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获取经典案例,不断填充教学素材。此外,近年来有些高校针对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科研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例匮乏的窘境。

4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一方面增加了本课程教学法的多样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药学人才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案例教学法,重点在案例建设和教学技术的运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孟锐.药事管理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监控;螺旋式上升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84-03

1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理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与科学、通信工程、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数学等)的基础课程,嵌入式系统中的单片机与DSP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比汇编语言可读性更强,且更易于维护[1]。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方法,学习编程规则,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应用能力,提高专业化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培养层次。

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接触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n时,对计算机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知之甚少,更不具备抽象建模、程序设计技巧的相应知识[2]。加上这是第一门程序设计课,大量的新概念、新名词让学生感觉应接不暇,在刚刚接触编写程序时毫无头绪,只能仿照现成的例子照猫画虎,进行浅层次的验证性实验,根本掌握不到程序设计的精髓,更达不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该门课程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方法,提出“基于专业内容,以解决本专业问题为导向,以计算机围绕专业问题服务为原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产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思想。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从教学理念、考核形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精心设计以解决本专业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案例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掌握得不错,但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是有不小距离的。他们虽然心中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模糊思路,但不会将想法转换成程序,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直到最后也不会把实际问题变换成算法设计。针对上述问题,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在C语言教学中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本着“精讲多练,重实用,重算法”的原则,结合专业方向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化要求,确定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制度详细的教学任务,选择各专业的经典问题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采取任务驱动、因材施教的方式,创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单纯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专业领域应用相结合,把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为解决专业问题的工具,有利于学生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工具”的作用,便于学生对C语言精髓的掌握,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充分自由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制定各专业领域相关实训项目,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主线,采取多层次的项目拓展训练、递进式的螺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整体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整个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编程基础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本专业的经典问题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引出本课程单元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学案例的讲解,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上机操作,会出现输入、编写等问题,通过解决实训时出现的问题加强对语法、编程规则的掌握。本着“精讲多练,重实用,重算法”的原则,用大量典型案例进行实训,起到拓展学生编程思维的作用。如在为数学专业设计程序三大基本结构项目时,本阶段的教学案例分别为分支结构为分段函数的计算、循环结构为求1到10之间的自然数的和。

项目拓展阶段 通过基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对程序设计有感性认识,并有一定的计算思维基础,本阶段的任务设计上以第一阶段的任务为基础,将与此相近、相关的案例进行总结,主要是通过实训项目的形式来巩固基础阶段的训练成果,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如在为教学数学专业设计程序的三大基本结构项目时,本阶段让学生完成的项目有:求1到100之间自然数的和、判断某数是否为素数、求1到100之间的素数、打印杨辉三角形、输出各种形式的九九乘法表等。实训题目按类别设计,同类的实训项目一般设计多个,每个题目又根据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分值(方便后期的多元立体化评价),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部分题目来练习。但不管是容易的题目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文档以及编写的程序代码。

项目递进阶段 本阶段让学生自由组合成3~5人的互助式小组,以大作业的方式对整个学习阶段的效果进行巩固,同时进行测试和验收。由于任务量比较大,所以该阶段主要在课下完成。在本阶段中,教改组成员在对不同专业做了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若干个与大学生各类竞赛紧密结合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大项目作为本阶段的任务。教改组成员为数学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大项目是学生成绩管理、分析系统,该系统用到大量的数学分析函数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编写这些数学分析函数,然后和系统提供的函数做出比较。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大项目是汽车导航系统,该系统用到硬件之间的通信和C语言基础编程,让学生看到原来C语言还可以做出如此高级的产品。这一阶段主要以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教师负责答疑的形式进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直接给出答案,仅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促使学生自觉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图书馆、BBS教学网站系统来辅助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文献检索的技能,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必须提供完整的项目文档并完成教师组织的简单答辩。

以上三个阶段中,除第一阶段由任课教师为学生写出项目文档大纲、学生进行补充完善外,其他两个阶段学生都要独立撰写项目文档。在第二、三阶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人作为小组的成员,都有分工,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小组和小组之间以竞赛的形式完成各个实训题目并相互评价。教师H仅起到“导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编程技巧和语法知识,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协作,提高他们学习C语言的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最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相关文档以及编写的程序代码来检验本阶段的教学效果,避免了以前个别学生抄袭别人报告的现象。

4 制定合理的过程监控机制,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积极探索有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机制,以上每个阶段结束,任课教师都会及时对学生项目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分别讲解,并认真对学生的每个项目进行批注,以便学生进行改进。同时为每次作业划分等级,让学生明确自己本次学习所处的层次,让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又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期末考核方式参考平时作业成绩,采取“笔试+实验考核+开放式作业+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过程考核,积极探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嵌入式”考核方式。

5 以解决本专业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基于专业内容的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为原则,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螺旋式上升模型等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学习,把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为解决本专业知识的工具,以本专业经典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加深理解,使学生体会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充分自由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螺旋式上升的项目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项目递进驱动的教学法,通过一个比较实际的切入点,特别是再通过附加一些微视频,微视频中教师一步步的详细演示使学生感觉能够入手,解决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恐惧心理,然后再将此实例不断修改、扩充,加大难度,引出与此实例相关的一组例子。在这样的案例教学中,因为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再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优化设计等几个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滚动上升的过程[4]。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深化和扩展问题、再提升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评价,这就是一个不断渐进、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能够非常自然地调动学生的参与。通过不断扩展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并对多种方案进行对比,有效开阔学生的思维,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学生“三级跳”式学习,而有了“走台阶”的扎实基础,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专业实际应用的无缝融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立体化的过程监控机制,克服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劣习 “笔试+实验考核+开放式作业+课程论文”的“嵌入式”过程考核机制,使得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避免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劣习。这种监控机制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创新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螺旋式上升模型新教学手段,更符合各专业的教学需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从专业内容出发,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导向的C语言教学方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选取专业领域的经典问题,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最终的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它突破了一般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本专业的经典问题来实现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螺旋式上升的递进教学法的学习,计算思维能力、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但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C语言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C语言教学也是很好的借鉴。特别是针对目前学生学业水平差异大、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现状,加上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本文的教学方法有其卓越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马玉春,汪文彬,王冬,苏静.面向工程技术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64-68.

[2]姚志宏.中等职业教育中C语言教学改革[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6):45-47.

第7篇

常见的促销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买几赠几、买本产品送搭档产品、降价、满多少元加1元就可获得价值多少元的精美礼品、满多少元就送抽奖机会等。

运用以上促销手段,也不乏成功的经典案例。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更多的产品陷入了促销依赖症的恶性循环:促销时还勉强卖得动,可促销活动一结束,销量又停滞不前了,又得实施下一轮的促销。上次送的是“芝麻”、下次就得送“西瓜”,馈赠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否则就不能撼动消费者……这样一次接着一次,效果一次比一次差,最终连促销也没得做了,产品做死了。

非正常死亡的4种不当促销

促销方式不对,难免会失败,甚至陷入困境,归纳起来大体上有4种非正常死亡原因:

1.促销没有市场基础。消费者不会因为低价就对一个未知产品形成购买,有的广告没投几期,甚至一上市,在毫无市场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促销,当然反应一般,以后若不继续促销就更没人买了。

2.促销频率过密。上次促销刚结束,消费者手上的产品还没用完,又搞促销,这形成了广告资源的浪费。高频次的促销,让消费者失去了紧迫性购买的心结。

3.促销吸引力不大。企业往往担心送的幅度大了,怕下次活动没法做,更重要的是利润空间越来越窄,最后权衡后设计个促销方案来。没想到对消费者利诱性不大,成了鸡肋,买不买对其来说意义不大,如买10赠1,当然卖不动。

4.促销赠品不对路。例如,有的重大疾病需长期用药,促销时送药当然接受。而有的疾病只需1-2套(疗程)就可搞定的,却有人设计出了买3赠1,对消费者而言“3”又多了,“1”更用不上。更有甚者送些消费者根本用不上的物品,当然也不可能买了。

堵住死亡漏洞的4大要塞

1.及时性:要让消费者清楚在促销活动期间购买的必要性,如今天6元、明天7元,仅此2天,活动一经结束决不延期,恢复原价28元。

2.赠品的关联性:以产品为基础考虑送什么赠品,如减肥产品送减肥秤,女性产品送化妆品等。

3.诱惑性:企业要考虑赠送多大的幅度能吸引目标消费者,且自身能够承受得起。可采取层层逼近、层层利诱的原理,即多买多送,如买1疗程送2盒,2疗程送5盒,3疗程送10盒,在消费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在诱导其买3个疗程。

第8篇

放宽境外人民币自由流通以及鼓励人民币外循环,对人民币国际化极为重要。眼下,人民币外循环道路受阻,亟待畅通。

人民币外循环缺少桥梁过渡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指出,其实人民币的流动,就像子弹在飞,始终要落地。问题是飞了多远,绕了多少圈,才回到内地。离岸市场的融通活动一定要发展起来,不过必须有一个桥梁来联系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否则资金出来之后如果回不去,离岸市场的发展就会很困难。目前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接受度仍有限,这使得人民币债券获得的收益,除了回流几乎无路可去。

离岸结算中心担负着人民币外循环中转站的作用。中国在2009年7月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安排,2010年上半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只占总体贸易额的0.7%,这个比例在2010下半年已上升至4%,在今年第一季更升至7%。但与总体贸易额还是相差甚远。

香港虽说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最重要的平台,通过香港银行进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金额,在2010年占全国人民币结算额七成以上,在今年第一季超过八成。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从600亿元跃升至5100亿元,香港用了16个月的时间,增长了7.5倍。市场预期,到今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将会升至万亿元。

但人民币在香港滞留时间较长,循环效率不高,尚无重大建树。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快车道’恐宽度不够,指向飘忽。”巨额人民币在香港沉淀、游荡,使香港离岸结算中心的地位大打折扣。眼下,新加坡和伦敦都在竞争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地位,鹿死谁手,尚无定论。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人民币产品叫好不叫座。作为内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香港在过去一年中,迅速完成了人民币定息产品、基金产品、IPO产品的全面配备,对推动人民币外循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人民币产品对外的吸引力还有限。在市场力量具有巨大话语权的香港,市场利益驱动不足却正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瓶颈。

以境外首只人民币计价基金――海通环球人民币收益基金为例,该基金成立已经10个月,但成绩单令人尴尬。虽然资产规模由去年底的14亿元增长至17亿元,但截至今年4月29日,回报率为1.49%,年化收益率也仅为2.24%。这与市场预计每年5%的回报率相去较远。

海通人民币债券基金并非个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以人民币结算的离岸人民币“点心债”井喷式增长。截至2010年底,“点心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510亿元,发债机构近30家,品种、期限、收益及发债主体都呈现多样化,但是在机构看来,“可投的标的仍然不多”。只有让人民币在境外顺畅地循环,多绕几个圈子,才能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在增加投资者收益的同时,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中石油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给委内瑞拉的项目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这个项目涉及人民币和美元。人民币部分大约为700亿元,部分由国开行香港分行通过发存款证,债券等,利用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来融资,集资之后借给委内瑞拉的发展银行,“子弹”飞到南美洲了。委内瑞拉拿到人民币之后,将资金贷给当地的石油公司,用来支付到内地购买中国生产的设备,包括油船等。同时,根据相关的石油供应合约,委内瑞拉出售石油,部分收益会收取人民币,而这些人民币将用于偿还国开行的贷欺。于是,“子弹”又飞回到中国,完成了华丽的外循环。

对这一案例的解读,我们可以明确,加速人民币外循环,必须有项目支撑,有融资平台保障。中石油通过国开行在香港的机构,以贷款换石油的项目,作为桥梁,使人民币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之间自由流动.而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扮演着资金蓄水池的角色,吸聚了本港大量人民币,盘活了境外人民币,使其有用武之地,提高了人民币的海外声誉。

要想从根本打通人民币外循环的障碍,必须加速人民币开放步伐,使人民币做到在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兑换。现在人民币未能完全自由兑换,资本账项下还有很多管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在人民币外循环弹道设计上还要多下点功夫,早日清除人民币外循环的障碍。

第9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3D MAX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7.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Vocational 3DMAX Teaching Study

Kong Xiaoming

(YanCheng Technician College,Yancheng224002,China)

Abstract:Three-dimensional design software,3D MAX is widely used in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interior design and advertising industry,and many other fields,but als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help students gain better jobs carried out by the technical courses.However,the weak founda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tudent and other causes of the course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od results.Based 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3D MAX teaching problems begin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kills of students. Further promote 3D MAX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3D MAX courses;Teaching methods

一、中职3D MAX课程教学现状

三维软件3D MAX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广泛地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其复杂的命令术语和灵活地制作技巧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最大阻碍。在中职3D MAX课程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师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学生很少在研究老师讲解的步骤和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地动手操作;第二,教学与实践应用弱联系,教师课堂教学多注重基础理论脱离了实际应用,再加上3D模型构造复杂等导致学生面临很大困难缺乏兴趣;第三、教学模式有待完善,目前的中职教学当中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导致了教学成效不明显;基于此类问题,下文将展开相关探讨。

二、如何开展3D MAX课程教学

(一)学生入门教学设计

3D MAX课程入门级学习是吸引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应针对性地设计入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3D MAX课程的入门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该课程深入学习的基础,教师依靠通过简单几何体的创建来培养学生3D max的思维习惯,并引导学生掌握3D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流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软件操作习惯;其次熟悉常用的操作命令,例如三维以及二维几何体的创建、参数设置的操作用到的选择、旋转、对其、视图等常用工具;曲线图形编辑常用的命令、、、、、等,熟练掌握3D MAX软件中的子命令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进入图形编辑的学习当中。

(二)合理的教学模式在3D MAX课程中的运用

《3D MAX》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想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在中职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在传统地讲授和演示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媒介更好的呈现模拟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能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案例引入教学。针对3D MAXD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大量地引入影视动漫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的经典案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绎引导学生如何灵活地建构空间模型,并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灯光模块软件的应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入某房地产开放商是使用的经典室内设计的灯光效果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包括灯光是如何设置的,光源的放置点应该在哪里,自然光、灯光以及玻璃材质等相关物体的反光应该如何处理,局部光线与整体光线效果的协调统一等等,并将学生关于灯光设计的理论分析与该房地产室内灯光设计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肯定并借鉴案例中的灯光效果出彩的设计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身的独到见解并加以运用设计。教学实践表明,案例引入在3D MAX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第二、任务驱动教学。该教学方法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最新探索,它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软件知识技能,提高完成实际项目应该具备的能力。该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的紧密联系,也是中职教学特点的重要体现。将任务驱动教学引入到课程中体现在,例如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安排酒店大厅场景设计任务,通过划分该任务为大厅墙体、接待区域、装饰设计等子任务,结合学生的强弱项目有针对性地安排子任务,并鼓励学生将自身颇具创意的设计参与到任务完成当中。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收获软件理论知识又能领域到项目合作的精神,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3D MAX》教学应突出课程的职业定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业为教学目标,真正满足社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就要求在《3D MAX》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堂讲解、实操演示与学生实训练习的结合,并根据学生面临的就业岗位特征以及社会企业的要求,保证学生学到必备专业知识进而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构建《3D MAX》课程体系要采用弹性授课的方式。随着3D MAX软件不断更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应该跟随软件技术的更新随时推行教学改革,并及时吸收与社会行业相联系的新技术,形成动态的弹性的授课内容模式,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紧跟行业发展。

三、综合与提议

综上所述,中职3D MAX课程教学要通过学生入门设计和优化教学模式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该课程的认证测试,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书3D MAX图像制作员、3D MAX建模工程师认证,国家信息产业部三维动画设计师考试等,以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规范中职3D MAX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真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洋.3D MAX项目教学中的实验考试改革探讨[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

第10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案例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206-01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帮助人们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由于该方法具有生动、形象和教学效果好的特点,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

在讲授C++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方法么不仅教师备课复杂,而且学生负担重,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可借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每个课时中穿插相应的任务案例于课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到知识,以此改善教学效果。

1 选择任务案例的方法

1.1 难度适中

要注意控制任务的难度。任务太简单会引不起学生兴趣,任务太困难又可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这些都会造成传授知识的失败。考虑到学生群体是大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刚接触编程,没有实际的编程实践,选择相对不太困难和相关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任务会比较效果好。

1.2 大小适中

应该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案例,在课时允许的范围内要尽量选择不大并且涉及知识内容比较集中的案例,如此更能够突出教学目的,从而不会偏离大纲,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选题合理

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应着眼于贴近生活和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选题,他们对这样的案例更容易理解,因而上课时的精力就会更加集中,更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4 选择具有通用性的数据结构算法

任务中所需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应该具有通用性。算法的通用性是指算法本身的规律性和其它算法的共性,由此可以使学生以后再次面临相似的问题时,可以根据以前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促进学生学习有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尽量向学生引入一些典型的算法,如冒泡法、贪心算法、分治算法等。这些经典算法对培养学生编程素养、形成编程思维有很大帮助。

1.5 选择一个大型任务贯穿整个课程

教师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建立一下比较复杂的大任务,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和贯通所学知识,而且对学生建立系统工程的思维有帮助。

2 通过任务驱动整个理论知识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授课内容和任务案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开始时,应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然后结合要讲解专业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既然问题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数据结构,那么可以提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结构。对任务案例做具体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尤其是需要涉及当前正在讲授的C++相关的语法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书写对应的源程序,同时讲解源程序中体现C++语法的部分。

3 学生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下面介绍一个有关学生管理系统的一个案例。在上课之前,先演示做好的学生管理系统,使学生从用户的角度分析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接下来参考传统教学方法中讲述C++语法知识的手段,根据课本的理论脉络强调其使用的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描述学生基本信息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stuno;//引入整型变量

char stuname[16];//介绍字符数组

int gender;//借助整型描述布尔型数据

unsigned int room;//宿舍号

}Student;//介绍结构体定义

(2)描述学生学习成绩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stuno;//学号,整型变量

char courNo[8];//课程号,字符数组

char courName[28];//课程名,字符数组

int credit;//学分

float score1;//平时成绩

float score2;//卷面成绩

float score;//综合成绩

}ScoreInfo;//介绍结构体定义

(3)按照案例介绍循环设计,如for(;;),模块定义实现,子函数设计,开关语句switch。

for (;;)

{

int opt;

ShowMenu();//显示程序运行主菜单

cin>>opt;//用户选择要执行的功能

switch(opt)

{

case 1: IntputData();break;//输入数据

case 2:QueryData();break;//查询数据

case 3:DeleteData();break;//删除数据

case 4:SortData();break;//数据排序

case 5:exit(0);//退出系统

}

}

最后根据学生管理系统的各个子函数模块,对C++程序设计中的三种控制结构、函数定义和文件读写等知识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在编程实践中体会设计软件的完整过程,逐渐过渡到自行编程和调试C++程序学习中。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算法;建议

中国分类号:G633.6

新课程改革将算法首次加入了高中教材,这让很多老师有些不知所措。不是算法内容本身难,而是老师们不确定在这一章约12个课时里,应该让学生们掌握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以下是我对《算法初步》的有关思考:

一、编写的意图: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用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其具体可以表述为以下5点:

1、结合熟悉的算法,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2、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经历设计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了解构造算法的基本程序。

4、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5、算法思想应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

算法除作为本模块的内容之外,其思想方法应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其他有关内容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算法解决相关问题。在教学中,要体现数学与算法的有机结合,在学习相应的内容(如制作随机数表、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算法设计中的作用,以及掌握算法思想对于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性。总之,力求通过这样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算法思想的重要性,并逐步能够应用算法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多关注算法思想的提炼,应是编者的用意所在。

二、《算法初步》的教学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正确地定位算法教学

算法初步的教学内容有: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它们的教学目标具体定位在哪里?我认为,我们对算法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从认识一般意义上的算法基础上,着重学习在计算机上可以实现的算法。算法初步中所研究的算法除了具有算法的基本特点,又具有确定、有效、有限的特征外;教学中围绕着计算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选择数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算法范例为内容,如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迭代求和、比较许多数的大小等等问题,来进行教学。因此,我们算法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思维的素养、体会数学中所孕含的算法思维。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从一般意义上的算法问题转移到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法的学习。

2、要正确地处理好案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在算法初步的学习中安排了许多案例,这些案例的算法在计算机应用中所体现的一些数学思想、思维方法都是比较经典、有深度的,同时也是较难以理解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它们的算法原理、算法程序设计的技巧,领悟其中的思想与智慧。这里更多的是了解与感受,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也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要求,以理解案例的算法为重点,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去解决某些具有挑战性问题。

3、算法教学必须通过实例进行,还应尽量使用信息技术

前面已指出,算法的操作性很强,因此算法教学应当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算法,又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

三、《算法初步》内容增减的改进建议:

算法初步一章,我认为只要增加第一节算法和框图,以及第三节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即可,基本的算法语句一节应删去。其中框图中循环框的用法应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编者增加基本的算法语句的意图是好的,其中一方面想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事实上,农村中学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或这方面的条件还较差,不可能都上机操作,很多家庭也还没有电脑。很多学生编了程序也不知道对不对,根本无法上机操作验证。不能以大城市的水平和标准来衡量农村的中学和农村家庭。

再者,程序语言可以说是一个很广阔的领域,将来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生和爱好这方面的学生,考上大学后可以进行专业学习或自修。实际上,只要框图会画了,程序的写出就较为简单了。况且Scilab语言中,程序编写要求也有详细说明,加“,”“;”或不加“,”“;”的地方,应不应该有空格的地方都没有给出相应的说明。有的学生把编好的程序拿到计算机上操作,不能运行却又不知毛病出在哪里,反倒打击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另外常用的程序符号和命令(如乘号、乘方、开方、取绝对值、四舍五入等等)课本上都没有,或给出符号了却没有给出用法;再如Scilab语言中执行语句应该小写而不能大写,等等。就是说该注意的地方,课本上并没有给出说明或注释,如果保留这块内容的话,我认为应该把这一块进一步完善一下。

第12篇

    一、C语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方法(1)古老的C语言教学方法最初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一般采用两节课讲理论,两节课上机,理论与实践1:1,上机课基本上是学生将课本上的例题调试通过就算成功,自己尝试编程很少,这样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学生根本就不会编程,效果很不理想。(2)当前的C语言教学方法目前多数C语言教学采用一体化教学,即所有课程全部在机房上机,机房配有投影仪,边讲边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要好很多,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但是,其教学内容还是没有跳出传统的C语言教学体系,传统的C语言教学内容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抽象,不直观,学生看不到C语言编程的强大功能,给人感觉学生不知道C语言到底能干什么,这样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差,等到高年级发现可以利用C语言控制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做出各种的项目,明白C语言的强大功能时,学生就开始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C语言,可惜已经有些迟了。

    2、学生现状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C语言编程学习需要有较强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许那些高考分数较高的一本院校学生,会对C语言感兴趣,高职高专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都较差,,加之现在90后功利心普遍比较强,对于那些短时间看不到实际效果的东西失去兴趣,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将抽象的C语言赋予一些直观的元素,体现C语言强大的硬件控制能力,将C语言控制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进行融合,将C语言的知识点贯穿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多个案例之中,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二、我们改革的具体做法

    1、将51单片机中的7个经典案例融入C语言教学之中,这7个案例分别是流水灯控制、数码管显示控制、键盘扫描控制,音乐演奏器与电子琴设计,液晶显示控制,电子日历时钟闹钟设计,简易电子计算器设计,将C语言的理论知识贯穿于这7个案例之中,每个案例下分若干个子案例,如流水灯中,最开始是点亮一个发光LED,再到点亮多个,然后到开始流水,流水又分多种方式,这中间就涉及到C语言的语法、语句、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函数的编写和使用、位运算等知识,数码管的显示控制就涉及到循环结构、数组、函数的知识,键盘扫描涉及到分支结构、位运算、函数的知识,音乐演奏器与电子琴的设计涉及到数组、指针、宏定义等知识,液晶LCD显示控制涉及指针、结构体等知识,电子日历时钟闹钟设计和简易电子计算器的设计较为综合,几乎涵盖了C语言所有章节的知识,这样就将C语言传统的章节打乱了,分别融入到这7个项目当中。

    2、实际授课中,7个案例分解成若干个小案例,遵行的原则是从易到难,逐步过渡,用实际效果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我们的教学步骤大概如下:第一步,给学生演示设计效果,告诉学生我们要完成的任务;第二步,讲解完成本任务需要的知识点;第三步,引导学生完成此任务的设计思路;第四步,学生分组开始着手设计和完成任务;第五步,教师观察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现场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提示,鼓励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后进的学生;第六步,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汇报成果和交流方法和心得;第七步,教师总结并指出学生完成任务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改进方法;第八步,教师扩充相关知识点;第九步,布置课外任务及说明下次课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

    3、教学环境,整个课程在一体化教室完成,要求每生一台电脑,至少安装Keil4或者更高版本Keil软件,Protues仿真软件,VC6.0或者TurboC,要求配有投影仪。

    4、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安排课程尽可能4节或者8节连堂,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时候完成一个任务需要较长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衔接,完成任务的效率更高.(2)考虑到部分学生学习C语言还可能走PC编程路线以及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教学中还需要补充相关内容,VC6.0或者TurboC底下编程以及一些常用例程的编写和调试,补充讲解单片机中较少涉及到的文件的操作,文件操作在嵌入式Linux中会用到。(3)鼓励学生多多动手编程,这个很重要,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没有捷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动手编程,看一百遍代码还不如自己编写一遍,不提倡照着现成代码敲,这样学习效果不如由自己编写来的快。

    5、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考试,只重视知识,不重视技能,学生会做题,但不会编程,我们要注重编程能力的考核,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实践编程能力考核占40%,平时表现占30%三.小结经过笔者多年C语言、单片机及嵌入式技术的教学,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后发现,本文所述方法最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最好,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