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

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

时间:2023-06-25 16:23: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科研经费; 管理; 问题; 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为不断改进和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财政部、科技部对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要求高校建立规范制度和长效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教育部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2012年重点工作,并对部属高校展开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国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在此背景下,笔者作为一个高校财务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作进一步探析。

一、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出针对科研经费使用及核算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高校所遵循的大多数是引导和规范高校科研费用管理的文件,如教财[2005]1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等。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未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及办法,纵向课题管理办法基本依据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来制定,有相对严格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而横向课题管理制度的制定则相对灵活。

在实践中存在无制可循或有制未循的现象。高校科研部门作为项目的管理单位,一般都制定有项目的管理制度及办法,而财务部门作为项目经费的核算部门,由于多种原因,大都未制定经费核算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在对经费管理的理解上往往会存在偏差。这就导致在制定课题管理办法时出现了项目管理部门与经费管理部门脱节的情况。

二、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规范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是项目经费有效使用的保证。但由于课题负责人对财务及经费管理制度不了解,导致预算编制、执行不准等问题。尤其是横向课题,编制预算时随意性很强,拍脑袋编制,通常将容易取得票据的方面多预算,而对项目开展期间实际使用的方面预算不足。预算编制不准,直接导致经费使用时,经常需要对与实际不相符的项目进行调账。

(二)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

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是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超比例支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7]30号)规定,专家咨询费、劳务费“重大项目一般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他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10%”。在实践中,项目负责人报科研、财务部门项目预算时符合规定,但报销时却未按规定报销,超比例支出咨询及劳务费。

2.发放专家咨询费、劳务费未扣缴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规定,企事业、机关、社团、军队、个体户等单位或个人在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的,不论纳税人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均应代扣代缴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在实践中,多数院校并未执行。

3.用立项前票据或非课题组成员名义套取课题经费。项目负责人报销非课题组成员差旅费(机票或实名制火车票)及劳务费。因财务部门无立项相关信息或未关注项目合同中关于课题组成员信息,在审核票据时,基本未核对票据时间及课题组成员信息。

4.用非课题支出票据套取项目经费。如购买礼品、修理私家车等。如发票开票人为“某商贸有限公司”发票内容是“办公用品”,购货清单“复印纸、电脑耗材”等,但实际清单内容与该商场所售商品类型并不相符。

5.支出发票存在故意涂改开票日期、使用外单位发票和发票内容不实问题。

6.借用经费挂账,长期不报销。项目负责人通常将部分或全部经费借出,占用但不及时报账。甚至长期挂账,导致高校债权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催账的工作难度。结题时,须附财务部门签章的经费支出明细,但很少有项目负责人与财务部门进行对账。

(三)科研合同签订不合规

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签订过程中,无法人或委托人签字,无法人章。绝大多数是以高校内部某部门(如乙方 某高校某分院)为主体签订项目合同。即横向课题项目立项及协议的签订未通过科研部门,在该项目经费到账后,如财务部门要求提供经科研部门签章的预算书时,项目负责人才会到科研部门进行登记。这样就导致横向课题合同内容的不规范甚至不合理。

(四)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缺失

高校科研项目采用课题负责制,扣除部分管理费用后,课题负责人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但其对财务及项目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在高校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不同侧重交叉管理科研经费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普遍不能接受财务人员对项目经费的审核。尽管这种审核只是限于票据外观的合规性进行审核,而没能深究票据真实性、经费使用合理性。这就导致经费使用管理上出现很大随意性和违规性。

第2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已占全部支出的30%,科研经费来源也日趋多元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否有效,事关科研项目能否按期高质量的完成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能否进一步提升。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但很多高校的科研部门不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把经费管理的责任全部推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也没有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

(二)经费开支不合理

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或者管理办法不具体,缺乏操作性,在实际的报销工作中,经常引发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矛盾。一些高校在科研经费支出中控制审核不严,导致科研经费开支中招待费、劳务费等支出比重偏大;结题项目不进行财务结算现象普遍,导致资金的闲置与浪费;所购电脑、仪器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遗失、报废也不办理相应的手续。

(三)存在管理过宽和过严并存的现象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主要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种类型。对纵向课题,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等项目管理单位审查较严,高校都加强了监管,但也有些过头,如不少高校规定,调研差旅费必须有来回程票才可以报销,只有单程票不允许报销。而对于横向课题,由于没有人审查经费的使用情况,所以,使用比较随意,管理较松,高校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用途没有太多的限定,只要是发票都可以报销。这样做存在一些风险,一旦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委托方不满意,学校就会承担责任甚至面临法律诉讼。

(四)奖励措施不够

既然经费的使用事关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那么,奖励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就有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各高校对拿到科研项目有奖励,但是对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无奖励,显得不配套,导致只注重拿项目,不注重项目的过程管理,这不利于高校履行其科技创新方面的职责。

(五)审计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的重点大多放在财务收支、基建、经济责任等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对高校的审计也主要关注这些方面。有些高校虽然也开展了科研经费的审计,但实施审计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纳入常规的审计工作计划。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研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高校须从宏观和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建立起联动机制。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承接后,应及时向财务部门传递相关的信息,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在进行日常的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也应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信息。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应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最好能建立起一个双方能共享的信息系统,便于适时跟踪管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共同研究制定专门、具体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核定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特别是对纵向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招待费等制订严格的开支比例,严格控制与课题不相关的费用支出。资产管理部门也应对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防止资产的流失。另外,要加强科研经费结题管理。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应及时敦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结账手续,避免长期挂账,及时处理科研结余经费,防止科研资金的浪费与流失。

(三)实行科研项目的分类管理

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使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在财务管理上应有所区别。纵向科研经费必须严格用于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要按照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项目管理单位的相关要求,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过于僵化、刻板,只要是用于本项目的开支,可以在不违反财经纪律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而对于横向科研经费,在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等方面,可以相对宽松。

(四)逐步完善科研项目奖励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奖惩机制。高校应鼓励用科研经费购置电脑、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鼓励节约,对经费结余实行奖励,鼓励用科研结余经费来解决自主课题经费短缺问题。学校应对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给予工作量等方面的奖励,或作为年度考核加分的考虑因素,与其奖金收入挂钩,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五)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作用。审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国家审计机关和项目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及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尤其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应加强学校内部审计监督,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将科研经费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实行定期检查和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 姜清奎,王贯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7(1).

[2] 孙幼飞,石天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事业财会,2007(2).

第3篇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程序及所需资料

(一)审计范围科研项目一般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众多,而审计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审计,因此,高校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重点关注的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及一定金额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的横向科研项目金额标准按高校自身管理需要确定。

(二)审计的主要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作用,在实施跟踪审计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如下:

(三)审计所需的主要资料 审计所需资料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分别报送。立项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合同(协议)、学校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大宗物资、服务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测试加工费、物资采购等关联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审计部门在取得资料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书面承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阶段(1)立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及申报会议,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立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审查立项资料时,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的审核结果,尤其要关注学校是否已对科研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是否了解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防止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及学校资源等。其中,对横向科研项目还要审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是否取得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资料,是否对项目组所提供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检索,避免侵权;合同条款是否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会审或法律顾问咨询,并履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涉及保密的,是否签订保密合同等。

(2)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是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果。审计中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合规,主要包括:第一、预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劳务费预算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重大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是否综合考虑了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共享情况,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是否按规定分别由项目组和学校编制,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预算支出项目或与项目无关的额外支出项目等。第二、配套资金额度是否明确,预算总额是否分解至科研项目各子课题,合作(外协)单位经费是否有明细预算。第三、项目预算是否经过学校预算评审,并按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 (1)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书(合同)要求执行预算。审计中应关注:第一、项目经费收入是否完整、准确,纵向科研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横向科研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度按时到账,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所有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所有科研项目是否按不同资金来源,按不同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第二、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预算书(合同)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科研经费。审计时应注意审核各类单据及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如有无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或使用与科研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发票或科研项目启动前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有无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有无将项目经费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有无以旅游门票、礼品费、非项目组成员差旅费等报销差旅费;有无以旅游公司开具的大额会务费报销会议费;有无以咨询公司开具的大额技术咨询费报销专家咨询费,或将专家咨询费违规付给科研项目组相关人员;有无违反国家及学校采购规定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情况。

(2)预算调整情况。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当预算变更时按规定或约定履行变更程序,才能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并为日后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打好基础。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重视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预算调整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如下:第一、需要报批的调整事项: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第二、学校有权调整的事项: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第三、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第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利用科研经费自制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需要招标采购的或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规定采购,资产采购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变更审批程序。第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或按合同规定处理。第三、因完成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否及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第四、资产处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转让、牟取私利等情况。

(4)外拨(转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据报道,个别高校存在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合作(外协)单位、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是否在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中已经明确,是否经科研及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第二、外拨(转拨)业务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是否依据经费外拨(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将款项转入非合作(外协)单位或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

(5)重大事项报告情况。根据规定,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更名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因此,审计中应适当关注学校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项目结题阶段(1)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不符合预算(合同)规定的收支。

(2)结题结账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是否按任务书(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验收及财务验收,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提前办理了项目延期手续;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项目组继续使用的情况;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是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

(3)结余资金管理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纵向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作为后续研究费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按合同或当事人约定使用。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结余经费(完成项目或因故终止项目)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264号)规定,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4)项目绩效情况。审计部门在审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绩效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的预期目标,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审计内外环境(1)领导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基础。审计部门应与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明确跟踪审计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做到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并积极主动地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消除科研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疑虑,营造良好的科研审计氛围。(2)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和良好的审计职业综合能力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因此,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夯实内部环境基础。

(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科研经费监管工作,需要由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纪委、监察、院系和广大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共商平台,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共同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及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项目重点审计范围,并将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2)利用校内局域网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获得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及跟踪审计信息,并由科研、财务部门指导、监督科研项目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实施科研经费内控审计,促进学校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围绕高校总体科研项目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要素,审查科研项目内控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并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合理保证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促进科研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科研项目内控审计中,应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审批程序;是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校(院)长的领导责任,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责任,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是否建立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是否适当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管理和控制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科研成果鉴定等过程,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经费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产学研合作 机制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实施,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受到大学领导层的重视,郭广银认为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魏世宏,严欣平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选择。无疑产学研合作被高等院校提升到一个战略新高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对促进地方本科院校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非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它们的定位是“地方投资”、“地方管理”“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和地方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院校侧重技术应用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这些院校的重要目标。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师生的实践技能,是实现学校办学定位的必然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机制

(1)动力机制。产学研合作依赖于来自院校外部的拉力和院校内部的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企业对技术创新问题、管理创新问题的要求,在企业内部不能解决时,必然需要外部的支持,这就是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外部拉力。地方院校的办学定位,地方院校的长期发展,是产学研合作的内部推力。当前,我国政府各个层面已经认识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开展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战略选择。由于企业以经济利益为目标,高等院校以社会利益为目标,二者追求的目标不同,产学研合作的拉力和推力可能并不同步,这就需要校企之间的经常沟通和协调,也需要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的介入协调。

(2)投入机制。产学研合作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是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建立相应的基金促进产学研合作。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科研资金有限,在产学研合作中主要是人才投入。当然也可以建立一种地方院校科研设备的共享机制,比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联合本地科研机构,做到大型科研设施的共享,用以解决科研设施的重复投入问题,从而解决科研创新的资金瓶颈。

(3)利益分配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障。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这就需要产学研合作各方面做好协商,利用合同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院校内部利益问题的处理也很重要,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劳务计算方法的协商、政策的稳定性等都会影响教师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政策保障机制。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院校层面都需要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从当前政策现状来看,各级政府比较重视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科技促进法、科技进步奖励办法、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对企业技术进步给予大力支持。一些高校也制定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办法。比如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六盘水师范学院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浙江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管理办法等。

(5)评价机制。科学、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机制是产学研合作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个体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动力。产学研合作强调横向联系,由于企业对技术机密保护的需要,往往并不容易,这就导致工作质量、工作结果难以评价。

三、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面临的机制障碍

(一)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实力不强

由于历史原因,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才投入都不足,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科研实力不强,人才储备不够,科研设备落后,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深度都不够。这就导致大企业寻求合作时会首选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和中科院等国家研究机构。地方本科院校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理论研究能力较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二)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不完善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重新定位,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有所加强,很多院校已经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科研的考核方法仍然沿用过去重视纵向课题、重视级别的思路,不重视横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忽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导致科技成果难以直接满足企业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产学研基本没有支持,对教师从事产学研合作研究没有具体的措施。很多课题只是教师的自主行为,大多数教师缺乏产学研合作的动力。

(三)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公平公正

产学研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一定之规,而且加上合作形式多样,合作结果难以衡量,导致利益分配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来讲,由于产学研合作起步晚,工作少,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由于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的缺位,教师虽然在从事企业服务工作,都是私人行为,教师个人的利益、学校的利益没有保证。

(四)缺乏政策保障

很多地方政府缺乏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院校本身制定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缺乏依据,导致产学研合作出现纠纷,甚至违法时难以追究,一些合作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虽然国家制定了科研管理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规定不细,可操作性不强。

(五)考核评价机制不适应产学研合作

当前院校实施的基于职称评价的考核体系,对科研的考核侧重于论文和纵向课题,对横向课题的要求是到位资金数。由于产学研合作包含多种形式,从学生顶岗实习、为企业讲座,到长期合作开展深入研究等,一些工作难以量化,单纯用现在的考核体系难以评价教师的产学研合作行为和结果。另一方面到底如何评价纵向课题、横向课题?教学与科研的绩效?不解决追求论文数量、级别,科研项目的级别,科研成果的获奖的权重问题,就难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就难以保证和促进高校教师的产学研合作。

四、健全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产学研合作的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做到与实践接轨。做好产学研合作首先要使教师具备较强的横向科研能力,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一定的工作要求,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走访企业、社区,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的实际问题。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工作抓起,立足于为企业、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先追求社会效益,再追求经济效益。鼓励教师将现实问题带入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共同为社会服务。在学校层面,一是可以经常组织高级教师走访相关单位,建立校企之间的联系;二是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督促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实践,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产学研合作实践的考核,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也不论是什么层次的合作,但是必须督促教师积极从事相关工作。通过以上手段形成对教师的推动力,将产学研合作成为每位教师科研工作的一部分。

(二)建立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

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是能够激励教师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将产学研合作变成每位教师的自发行为,职称制度、绩效工资制度都需要改革。必须建立相应的规定,灵活的对待产学研合作行为。要重视专利、自主知识产权、校外培训、带领学生科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证明等行为,将这些工作与职称晋升、绩效工资挂钩,在教师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从事的产学研相关工作要有所记录,年终评价有所体现,工作业绩累积到一定程度要能够获得相应的绩效奖励。只有将职称激励、绩效评价作为对产学研合作的奖励,才能形成一种对学校内部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最终使每一位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相关工作。

(三)利益分配向产学研合作倾斜

首先,在产学研合作的初期,为了保护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产学研合作的收益分配应当尽量向教师倾斜。其次,对于学校支持的相关项目,应当给予教师高于院校教学工作的报酬。第三,学校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必要的时候能够出面为教师争取正当的、合法的、合理的利益。

(四)建立规章制度保障产学研合作

学校要尽快出台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对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内容、流程、资金管理、成果申报、收益分配做出相应的规定,对学校、企业、教师承担的角色有一个清晰地定位,对课题的申报、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报告的提交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切实保障学校、教师的各自利益,为广大教师从事产学研合作解决后顾之忧。

(五)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

对产学研合作要做到公平公正,要注意本科院校教书育人是第一要务,产学研合作是搞好教学工作的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抓手。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工作要有规范的记录,要对教师从事的产学研活动的结果有衡量依据。要建立与纵向课题相当的考核标准,对从事产学研合作的教师取得的工作业绩予以承认,在年终考核评优时予以考虑。对于学校鼓励的产学研合作行为,要通过相应的考核办法予以明确,切实引导和保证教师的合法收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销难;科研经费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2.26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呈多样化,办学经费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给高等学校发展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各经费主管部门对于经费管理要求不相同,一方面使财务人员日常处理的业务不断增加、经济业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师生报销时间增加而出现“报销难”现象。

1 高等学校“报销难”的现状

1.1 预算编制不科学

虽然高校管理层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年前已开始部署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至少实行“二上二下”预算申报方式,但是有的职能部门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认为有钱报销就行。有的为了本部门多争取预算指标巧立项目申报经费、也有的对本部门经济活动及市场的变化没有进行细致的预测及分析不足,或者凭经验申报预算计划,出现了预算计划不足的现象,财务处预算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性质不可能详细了解,无法核准每个部门确实需要的经费。有的项目在上半年已用完指标而无法报销只能往后推,下一年度开账才报销又影响当年指标。有的部门因对个别项目预算计划不周而在报销过程中进行预算调整造成后面报销人员需要等待导致出现“报销难”现象。

1.2 预算控制执行不力

有些高校虽然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处设立专门的预算科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管,定期对学校总体预算运行情况和部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严禁各部门不合理超支使用经费。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时期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处信息。而对于影响学校收入变化的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等问题缺乏系统分析,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1]高校预算下达后,时有高校领导不全面考虑学校总体规划,随意批准个别部门追加用款计划的情况,致使用年度预算执行超出计划。有的部门个别项目上半年已用完其全年指标,预算执行不按计划,财务审核人员报账过程中遇余额不足,还得耐心地查找可报销的项目,增加了财务审核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1.3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脱离实际

随着国家一系列科技改革政策的出台,高校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纵向类科研经费主管部门对经费管理有不同的管理办法,特别在劳务费、咨询费等人员支出产生差异,有的项目做了大量工作而劳务费比例却与付出不成正比,老是报怨搞科研不如卖鸡蛋;由于纵向经费在项目结束后收回余额,而属于国库拨款渠道的经费每年年终收回未使用额度下一年度三四月才下拨经费,每支付一笔款都要填一张支票后再上国库网申请支付令,最多时有人报28张发票均为不同的公司,有时上午的支票没开完,下午又有类似的情况出现,造成排队的人可能等几个小时也无法报销。横向经费合同大多对经费预算没详细规定直接费用的分类,也没有规定间接费的比例,项目组除了必要的材料费外,大多以报销会议及调研差旅费支出,有的凑一把发票到财务排队让财务人员挑合格的报销。每到年底或者课题中期检查、结题或为了达到国库资金支付进度,报销成为老师的头等大事,老师让学生停下实验凌晨四五点钟到财务排队,有时出现网上约不到,现场排不到的现象,财务人员也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突击办理报销业务。“报销难”成为对财务处报诉最多的问题。

2 解决财务报销难的办法

2.1 加强预算编制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办法,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才能收到实效,使用预算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2]。学校应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宣传工作,使用各职能部门领导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树立预算管理观念,主动参与预算管理,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本部门的年度预算计划工作。预算管理部门对各职能上报预算计划进行科学分析、调研,找出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不能随意增加预算和削减指标。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动,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学校的整体发展计划,使预算指标编制及时、更科学、贴近预算目标,才能顺利办理经济业务报销,而不需要因办理一项业务多次往返财务处耗费时间。

2.2 确保预算的执行

预算计划经学校批准下达后,各部门必须按照核准的预算指标开支经济业务,杜绝预算外支出。在预算运行过程中确实遇上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致使原预算难以执行或对预算结果产生重大差异的情况,应严格按照预算调整的程序对相关项目预算指标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财务处通过财务软件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部门主管发送预算运行数据,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比例与项目研究计划期不同步的要提标课题组按预算进度报销。各部门主管也可登录财务网查询其分管项目开支明细,以便有计划安排报销工作,也避免到财务处排队报销时才发现预算指标超支而浪费时间和造成报销拥堵。

2.3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灵活性

科研经费拨款管理部门对高校科研项目预算要结合高校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经费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绩效评价,对按时完成了科研任务纵向课题,完成了课题结题验收检查的,结余经费应该留在学校用作科研人员的劳动奖励,或者作为学校科研活动的启动资金。横向项目按委托合同完成委托方的实验并提供结果,项目经费中间接费部分应由项目组决定劳务费发放比例预算,避免项目组凑发票来报销。对于那些未按时按质完成科研任务,不管纵向或横向课题,其科研经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以便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国库拨款提前在1月,以便增加用款时间。提倡同一购货单位实行定期结算付款,如一个月开一张发票并附清单,以便减少报销次数和等候时间。

3 结 论

解决高校 “报销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高校除了建立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清晰的报销流程、增加报销岗位外,各级主管财务的领导也要熟悉高校的财务制度、明确各自负责的经费使用范围和审批权限,能按预算计划审批原始凭证,以提高学校的报销效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审计 高校 科研经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高校普遍推行“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由于有的高校较关注通过上项目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来争取经费,但是却很少关注对于这些科研经费是如何的管理与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近年来对于高校科研经费总的使用的情况来看,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和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使用项目不合理等现象比较严重。在现实当中,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上比较宽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更好的来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的来参加科研课题。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很难达到来合理的使用划拨给高校的科研经费,有的高校科研人员甚至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生活的开支,然后以科研经费的名义进行报账处理。

(二)高校科研管理经费认识的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和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认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误区,现在高校领导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就是都会认为获得科研经费可以提高自己学校的声誉;一些科研人员也认为,学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无需过多干涉和监管。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了高校科研经费滥用严重,高校科研经费支出一直混乱不堪的现象屡禁不止。另外,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也普遍认为科研经费只是财务部门的一种代管费用,所以就忽视了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真实的严格审核。

(三)科研经费来源的不固定导致了管理的复杂化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第一、很多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合作所获得的横向课题项目的科研经费,由于这些横向课题项目合作的部门与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对每一笔的科研经费核算标准也不同;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三是高校自筹科研经费。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综合管理及有效监督的难度。

(四)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功能有待改进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科研经费在科研工作中的使用效益,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采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但是,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还是无法有效的从合理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这部分费用进行控制管理。学校相关财务人员还存在着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与使用全过程缺乏业务上的了解,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基本上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另外,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与审计效率,当然许多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五)很多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重立项、轻预算”

现实当中,许多高校把科研经费的争取与使用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的重要指标;甚至,许多高校把教师竞争上岗、重点岗、评聘职称等和科研经费的使用与争取紧密连接起来,所以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千方百计的去争取各种的科研项目,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轻预算等问题。科研人员申报课题项目时对于经费预算、经费支配等问题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来编排课题并能让评审专家满意,能够让让项目立项就可以了;所以根本谈不上与财务部门来共同协商如何使用经费的问题研究,所以预算也就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的一种形式化内容。

二、对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高校有必要对照国家有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规定,是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高校各种科研经费使用前的核算制度,有没有明确科研项目管理费用支出合理化收支的相关管理办法与管理制度。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与管理工作中做到既要方便科学研究工作,又要严肃国家和学校财经纪律的原则是非常关键的。

(二)内外兼修,搭建和谐发展的科研经费审计平台

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从而搭建和谐发展的高校科研审计平台;另一方面,高校内审人员有必要熟练掌握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审计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有必要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促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审计的有效性。

(三)强化高校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采取科研处进行一级审核,审计处二级审计,财务处最后进行报账审核的办法。在各级审核与把关的过程中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从而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保证经费活动健康运行。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效益评价指标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提供者来说最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的效益问题,当然,科研成果也是衡量科研工作者对于科研工作成效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各高校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建立一套适合本学校的科研经费审计评价指标。高校内审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与核对各课题组经费的合理使用情况。

(五)重视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调整和预算

高校有必要将审计关口进行前移,让审计处来抓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处来抓高校科研经费的立项管理,财务处下拨经费。使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既要重视课题的立项工作也要重视经费使用的预算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

第7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财务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项目多元化的科研经费来源增加了经费管理的难度

目前,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及高校自酬的配套科研经费在形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主要来源。现实工作中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的使用要求也有不同,这给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增加了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对科研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课题制”是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等环节进行全程管理。由于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重视不足,忽视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导致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较强。分析原因,有的是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也有是因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全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科研投入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对从不同渠道取得的科研经费虽然部分高校采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但财务部门无法从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有效控制,对科研经费的筹集、使用等全过程运作缺乏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决定,有的财务部门把科研经费当作代管经费进行管理。目前,国家没有专门针对科研管理监督的审计办法,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中的漏洞,只能在结题时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审计。

(四)成本核算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成本相互渗透,从而影响了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如教学、科研共同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水电费等难以严格区分,所以许多高校就挤占事业费。也有的用大量的餐费、提成等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占用科研经费,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失真。

(五)资产管理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对由科研经费形成的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对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国有资产,在课题结题后,有的资产仍滞留在个人手中据为己有。还有,由科研经费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学校没有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认真开展科研经费审计

(一)审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先行。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完善的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从而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明确对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完善了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院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规范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科研经费预算及经费使用情况

1.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科研经费预算的有效落实,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政策的有序开展,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有效控制,对挤占学校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失控现象进行有效防止,从而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特别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能否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要成本,合理制定项目预算;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能否依据项目预算,按照国家和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与合理性。主要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按批准的预算开支,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支出。

2.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审查各项开支是否按要求据实列支,是否存在预算外支出;是否存在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支出,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否合理;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否划清科研和教学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的相互交叉的问题,能否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成本;审查对监督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借协助科研之名挪作他用,或转入与其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审查经费转拨业务是否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有效财务凭证办理转拨手续,帐目是否清楚,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使用,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三)审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

效益性审计是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分高校对科研项目不注重管理,对其效益性监督不够,使得项目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而造成损失浪费。所以为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立项时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对已上马项目是否严格管理,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浪费;在结题时是否按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帐手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

(四)审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

审查在进行科研项目活动中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在科研项目结束后是否及时收回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调配使用;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进行追踪管理;财务部门是否及时将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统一核算。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5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都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科研收入已经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经费大幅增长的同时,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管理高校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按来源不同,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校内自筹科研经费三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各级政府科研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并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经费拨款;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服务,并因此获得科研事业收入;校内自筹科研经费是高校内部通过科研立项或实施纵向科研经费配套,从事业费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财政部和科技部没有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大都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对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自行制定科研管理办法,总体上来说管理制度是不完善、不全面的,比较简单、笼统,操作性标准不一,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商榷,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科研部门重视的是项目的争取或管理费的提取,往往忽视对经费使用合理性的监督,而财务部门只负责管理经费,不掌握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无法判断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信息交流、沟通,各自为政,从而造成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相脱节,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

(二)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

科研预算是项目负责人在申报课题时对经费所做的全面测算,由于预算编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再加上科研人员不熟悉财务制度,预算观念淡薄,往往凭借经验甚至想象来确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额度,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容易在项目执行中产生超范围、超额度使用资金的情况,偏差较大,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和决算严重不符。如果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不符,必然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不利于课题的开展。

(三)科研资产管理松懈,流失现象严重

高校科研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许多科研项目未经充分论证,就大量购置专用设备,并且,这些设备大多由项目负责人保管,成为项目组的专用设备,容易造成专用设备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不高,占用大量科研资金,浪费资源。再加上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和日常管理手续不完备,科研项目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保管的仪器设备,上交给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很少.大多滞留在个人手中,国有资产流失就变成常态了。同时,高校科研项目中的无形资产管理更加松懈,对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有效的监控,科研部门只负责记录专利权,财务部门却对无形资产未做任何账务处理,导致高校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

(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后并通过项目下达至单位验收评估,但项目结余资金却不做账务处理,长期挂账。结题不结账,不仅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经费一直挂在账上还会造成年终会计报表中高校未完成科研项目的经费大量沉淀,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五)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成本核算不合理

由于科研经费开支缺乏明确的范围限制,什么费用都可以报,报多少没有限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用品支出数额庞大,有些项目组成员甚至将家庭支出的费用如电话费、私车保险费等也都在科研经费中开支。大部分高校从事科研活动所占用的学校房屋、水电、科研人员工资、仪器设备使用费等由于核算难度大,几乎都不计入科研成本中,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成本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随着科研项目的日趋增多,科研经费挤占教育事业费的现象将越演越烈。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科学、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权限和职责,强化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科研预算审核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科研项目评价考核制度,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和科研经费内部检查制度,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队伍和使用人员的培训制度,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奖惩机制。伴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高速发展,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也应随之变化,要不断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地调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二)科学合理地编制科研预算

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是科学的预算。首先,高校科研部门应积极配合,主动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高校科研人员熟悉、学习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其次,高校财务部门也应及早地介入到科研管理过程中,在科研项目申请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的科研管理规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科研人员编制科学、合理的科研预算,使预算的编制更具有操作性。最后,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也应积极配合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预算编制工作,并按预算规定使用经费。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既重视立项工作也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三)强化科研资产管理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高校资产统一管理,科研购置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履行申报、购置、登记、入库等手续。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国有资产部门应对已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比较,合理购置仪器设备,降低科研成本,避免科研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科研项目结题后,相关的资产应交由学校统一保管使用,不能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重视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发明权等,科研部门要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认证资料及时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统一核算,以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四)加强校内科研结题管理

科研部门要及时和财务部门沟通联系,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要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办理结题手续,避免将剩余资金长期挂账。对纵向课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留给学校,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横向课题,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约定,在兼顾学院、院系、科研人员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一部分留作学校科研发展基金,一部分留作院系发展基金,其余作为课题组基础研究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五)规范科研经费日常核算,健全科研成本核算体系

科研资金属于专项资金,必须遵循“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的资金管理原则,以及国库支付相关管理要求,不得挤占、挪用和转拨转移。高校从科研专项经费中列支的支出,不得超范围、标准列支,不得列支禁止性支出,挤占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支出要根据课题开展进度列支,避免出现结题前突击花钱或调账、后续支出过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于从事科研活动所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水电费、房屋及实验室使用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应按照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改变以往不分科研课题性质、内容和方向简单按一定比例计提管理费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现象的发生。

第9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科研事业;发展

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依靠者,它不仅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加强高校科研能力建设,是兴校之计、强师之路、育人之道。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责任,对制定高校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作用,关系到高校的综合实力能否得到提升。因此针对新升格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晚的实际情况,从学院科研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科研管理主要举措几方面深入思索,健全科研管理体系,探索科研管理新征途。

1 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院作为新升格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教学任务重,因此,一直以来开展科研工作的动作都比较小且面临诸多问题。

1.1 制度建设

科研处是伴随着学院升格而新生的行政管理部门。为加强和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处迅速制定了科研管理一整套暂行制度及办法。如:科研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项目验收管理办法、重点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管理办法、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和管理办法、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科研行为准则、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初步搭建起了学院科研管理体系。

1.2 科研队伍

2014年全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成为了学院的附属医院。随着“一校两附院”机制的推行,两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中高精尖的科研技术力量的融入学院科研团队,高级职称人员数量得到了极大的充实,研究生、博士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院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更加合理,科研能力得到有效补充和提升。再者,学院教职工擅长医学基础研究,而附属医院的专技人员则是侧重于临床研究,有效整合两者的科研优势,相互促进,将会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1.3 定位不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学院是由中职院校转型而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堂教学是硬任务、科研是软指标;学院生源的扩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压力大,没有精力和热情投入科研;不少教师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科研的目的仅仅在于职称晋升。

1.4 激励和约束机制力度不够

对于学院来说,科研刚刚起步,教职工参与度极低,初步建立的科研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激励及约束机制力度不够。如缺乏对科研工作量考核和对科研津贴竞争奖励机制,目前学院对科研以鼓励为主,缺乏硬性约束要求;再者开展科研的课题经费少,教职工从事科研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呈现出懈怠情绪、职称科研等局面。

1.5 基础条件

(1)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以满足教学为主,因资金及实验室面积缺乏,仪器设备简陋,更新缓慢,无法开展专业性的科学研究。

(2)共享观念不够深入,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较差。

(3)学院对科研队伍梯队人员建设,停留在只注重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研究人员,忽略了对培养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对参与科研服务不热心。

(4)学院尚未建立起科研管理系统,不能进行科研开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管理,科研处不能及时、准确的而获得教学、研究队伍以及仪器设备支撑等情况,不能对教师的研究项目进程进行过程监控,科研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均无法从科研管理系统中有效获取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队伍等相关信息。现有科研管理队伍的组成基本是非信息专业背景的人员,凭着在从事的管理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办事,缺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知识,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1.6 创新能力

高级别科研立项项目匮乏、高层次科研论文寥寥无几、高等级成果获奖屈指可数。

2 推进科研工作的主要举措

2.1 科研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使行为管理尽善尽美,顺应人心。现行科研管理暂行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了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使得学院科研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经费上有保障。

(2)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在一定时间内建立起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强化科研信息到人机制,选用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参与到科研管理中来。加强学院教学管理、电子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的综合资源的信息关联,实现信息资源系统化、集成化,带动和促进科研工作。

2.2 科研队伍强军工程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坚持以培育为手段,采取全方位出击的方式。引进科研“领军人物”带动科研突破;选用学院一批擅长科研、有一定实践经验、充满热情的科研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使其迅速成长为科研的中坚力量;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各类型的科研活动,使青年教师得到普遍性培养,使学院科研团队得到有效补充,形成科研的浓厚氛围。

2.3 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科研的不断发展要坚持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我们要做到进一步拓展院级、市级课题研究的深度,提高研究质量和品质,争取在省部级课题的上有所突破,立项单位扩大、课题级别增加;同时能在国家级课题范畴内有所涉猎。充分利用好院校科研平台,资源共享,发挥学校和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探索协同创新平台模式,建立市场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应用型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常规的有机联系,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2.4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学院已经建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管理办法、重点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和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我们将在这些办法的基础上设立青年培育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基金、科研合作平台基金、大学生培育基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意义重大,既能适应和满足我国高速发展的现代知识经济的需求,又是构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与发展的重要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应坚持以科技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市场应用为驱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科研管理理念,组建高素质、高效率和充满战斗力的科研管理队伍,完善科研体制,强化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高效科研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敏.高校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战线,2012(35).

第10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条件。按照款项来源的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可以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种类型。所谓的纵向科研经费,指的是财政性拨款,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和各省市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省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归国留学基金等项目经费;而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高校通过与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定服务性项目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量与层次,不仅体现了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也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巩固和提高学校声誉及地位的重要保证。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这一点,正如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当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强。

也正如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意见》所指出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申,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显然应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抓住制度建设这个中心环节,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创新才能进行。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一、科研经费疏于管理

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与层次的重要性,为了保护和提高广大教师争取课题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多渠道地申报和争取科研经费,很多高校都制定了务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相当宽松。因此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申报立项,轻视经费管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就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甚健全和有关领导及具体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不自觉,从而使得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了很大浪费。

二、科研经费的“私有化”现象

“课题制”管理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方法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那就是课题经费往往被课题主持人视为己有,任意支配。在这种情况下,课题主持人成了课题组的“老板”,劳务费、鉴定费、交通费、资料费、设备购置费和会议费等等,都是“老板”说了算,因此也出现了很多违反财经纪律的经费支出,有时,还会因为分配不公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课题组内部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产生了很坏的影响。这也是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很多掌握和控制着较多科研经费的教授学者被称为“老板”的重要原因。

三、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有的科研人员便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借以逃避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从而形成了科研经费的“体外循环”问题;有的则将已经进入学校的科研经费以合作研究、子项目、技术测试、会议经费和资助出版等方式转移到校外,造成事实上的“洗钱”;有的却以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如大量的复印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笼统模糊的“办公用品”费等;有的科研经费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造成学校的资产流失。

实际上,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还表现在人们较易忽视的方面,即对科研经费没有实行应有的“全成本核算”。目前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本核算,往往只是研究课题所发生的部分直接费用,像项目研究的房屋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图书资料使用费等间接费用,并未纳入科研成本中进行核算,这些费用,往往都是在学校的事业费中支出。本质上,这都属于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四、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现象

由于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对于学校、学科和研究者个人的重要性,加之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的不甚健全,申请项目中的“权力”、“人情”和“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往往会起一定的作用,因此,便出现了很多高校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不正常现象,这也造成了“钱权交易”的腐败问题。表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专家招待与咨询、专家鉴定和小型会议费等不同名目出现的变相行贿。实际上,争取科研项目中的腐败行为,已经不止于此。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评价一个大学、一个学科和一个学者科研实力中的权重越来越大,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的腐败问题已经愈加复杂和严重。

五、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创新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其他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个相当关键的途径,便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认识基础

制度创新不能悬空进行,需要正确和坚实的认识基础。高校财务部门应和审计监督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在科研人员中大力宣传《会计法》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等财经法规,以帮助科研人员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与配合支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无论是纵向经费还是横向经费,只要是通过学校或学校授权的有关职能部门与往来协作单位签署科研协议,并由学校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的科研项目,其科研经费都应归属学校,并且接受学校的经费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

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以单位为核心的课题管理模式,使得课题负责人在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也对课题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要求实行全额预算,经费预算一旦批准,即须严格进行。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避免和解决,不能通过放松和偏离课题制的管理方式,相反,要在吸取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对于课题制的经费管理方式,以高度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

加强和改进科研经费的课题制管理,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科研项目申请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在此环节,必须按照全额预算的管理办法,实行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内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二是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经费管理。在此阶段,要按照会计法规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具体规定,监督课题组特别是课题负责人严格执行项目预算。三是课题结项阶段的经费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任务,除了做好经费决算工作和盈余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外,更要加强财务审计,尤其是要加强其中的绩效审计工作,认真分析和评价某一科研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形成审计报告,呈送有关部门。

(三)要进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制度创新

除了要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课题制的经费管理方式外,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第一,要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和建立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一般情况下,对于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都由财务部门负责,但在有的高校,却在科研处设立了专门性的财务室,专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由财务部门派出。这样,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较易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从申请立项开始,对于科研工作全程参与。第二,要制订和建立较为完备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较多,情况复杂,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经费使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应该针对各个学校科研经费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较为完备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并在科研人员中积极宣传,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第三,要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在此方面,为了避免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应该严格实行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第四,要加强科研经费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一方面,应该建立会计核算网络,向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有关人员动态、及时地反映每一科研项目的拨款、进度、经费使用与节余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数额巨大的重要项目,也应分阶段地及时进行财务分析,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要在制度上保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

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要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共同目标,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仅要经常检查,还要共同制订下一步的经费计划并在实践中合理使用。由于科研人员面广人多,且相当分散,可以就重大项目、重要学科或学科群作为单位,与财务、科研管理两个部门配合与协调。在此方面,科研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的有机统一,对于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两个部门的有机配合,尤其重要。可以试行在财务管理部门派驻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科研管理部门派驻财务管理人员,以便在制度上真正把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察工作

第11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节约与规范相冲突。不少项目老师对申请到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于节省,购买科研材料时为节约经费,在一些偷税漏税的私人经营点购置,不能取得正规的报销票据,造成正常的科研开支不能据实报销。

2.科研结余资金的处理无章可循。目前大多数院校对科研结余经费的管理办法是留归课题组负责人支配。由于不少课题负责人为图方便,课题结束了也不结算,下一个课题继续使用上一个课题的经费。还有些课题负责人在退休后,结余经费任长期挂账,甚至以变相成了个人活期银行存折。科研结余经费虽然占科研经费总量的比例不大,但管理不好会使科研成本的核算严重不实。

3.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缺乏沟通协作。科研经费的管理,设计高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两大部门。对科研经费这种特殊的专项资金,财务部门没有对申报的科研项目,做大量而细致的信息收集整理、经费支出分析以及效益分析等工作,更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造成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的脱节现象。

4.经费成本核算不准。高校兼有教学单位、科研部门两项社会角色,其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采取统一核算的财务核算方式,教学支出与科研支出进行一起核算,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身份上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在待遇上又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和福利标准,并以事业费的方式单独划拨,导致人员费用的支付与其所承担的课题任务相脱离,课题经费不允许包括工资性费用,从而造成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

5.忽略科研经费预算的重要性。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越来越重要,预算编制不正确将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如果预算编制与经费实际使用情况严重脱节,即使经费申请到了,一些必要正常的项目开支因为事先为编入预算无法在该项目报销核算,只有占用其他经费项目,“拆东墙补西墙”,利于课题的发展。

6.经费支出不规范。在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上,长存在截留挤占、浪费严重、腐败资深、结题不结账等现象。有些高校考虑自身利益,各种名义截留、挤占科研专项经费,弥补行政经费不足,致使本就紧张的科研经费捉襟见肘;有些课题组钻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空子,虚高申报,在经费支出中,超标购置设备、办公用品等,十分浪费;按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予以审核、结算,但国家对科研经费结余分配规定的不明确和管理上的混乱,使多数课题组想进方法将结余资金用完。

二、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加强科研项目的财务预算管理

1.成立预算委员会,出台指导性范本,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由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同时涉及科研领域和财务领域方面的知识,财务部门或科研部门独立编制预算很难较好地完成,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组织科研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成立预算委员会,下设由相关人员组成的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出台指导性的预算编制范本,限制各项开支占总经费的比重。

2.开发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事前控制。一是开发财务软件“预算管理”模块功能,实现预算执行事前控制。就目前的通用财务软件(以用友财务软件为例),我们仅能使用其“项目管理”模块对科研课题实现项目管理,但不能满足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课题项目进行预算执行控制的要求,往往造成项目总支出数没有超总预算但其明细支出数却不能按照预算批复执行,有的明细支出严重超预算。为更好地执行项目预算,笔者认为各单位应该在现使用的财务软件基础上,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增设“预算管理”模块,实现科研课题项目预算执行控制功能。二是开发财务软件“经费存折一本通”辅助核算的功能,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动态管理。应该借鉴银行“活期存折一本通”的模式,增设财务软件“经费存折一本通”的辅助核算功能,将手工“经费本”升级换代成财务软件自动输出打印的“经费存折一本通”,每报销一笔费用由机器自动将开支情况在“经费存折一本通”上打印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单位的方便地点增加一台“经费存折一本通”自动打印机,各课题可以随时补登那些已报销还没有登记的费用。这样将彻底避免漏记或误记情况的发生,既及时准确又工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科研课题项目的动态管理,使项目负责人能够及时准确掌握经费开支情况,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更好地执行预算。

3.建立科研院所内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预算的监督是指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全过程的监督。科研院所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预算编制须通过预算委员会的审议通过;预算批复下达后,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前控制;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审计。

三、解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1.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在使用科研经费的问题上,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核算要切实可行、简单方便,努力降低科研成本。参考国际上通行的核算方法,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把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把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专业图书资料等均作为科研成本,但针对当期发生的科研生产服务的管理费等公用经费支出,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以简化成本核算、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状况。

2.建立经费管理制度。按照科研经费的特点依据灵活规范的原则,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在管理纵向科研经费时注重国家政策性和规范性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监督、控制不合理支出;在管理横向科研经费时,立足于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创收能力。创新经费管理制度,将于科研有关的所有收入均纳入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内;将各项经费开支依据课题经费的来源和项目性质分类管理;建立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经费审批权限;加强管理无形资产,注重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核算;结题时所有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数字,均须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出具报告。

第12篇

【关键词】 信息共享; 科研经费; 管理

科研经费一般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科学问题或工程实际需求而支付给受托方的经费补贴。由于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为此,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等均根据科研实际需求设立了各类科研基金或委托课题,同时随着立项项目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数量更是飞速增长。然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就成为一个重要难题。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各界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懈追求和重视,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日益增多,门类也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以大多数高校为例,目前到校的科研经费种类主要分为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两大类。其中横向经费根据合同标的的不同可分为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科技转让经费等;如果按照合作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委托开发和合作开发经费等;对于纵向经费而言,其涉及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按照级别划分可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直属高校专项经费以及自筹经费等,按照学科又可分为自然科学类经费、人文社科类经费等,按照项目类别的不同又分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一般项目、人才培养项目等。

总之,经费来源的种类呈现多样性,对应于不同的来源形式就要采取对应的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各异性

鉴于以上科研经费来源的不同,其对应的管理制度内容也应各不相同。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特征:

1.横向经费一般在签订合同之初会有相应的预算草案。但一方面由于其开发内容比较具体和明确,有可能会随市场变化而发生变动甚至有可能开发失败,因而其预算方案变动的可能性相应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此类经费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之用,其管理要求相对宽松,主要目的是对开发结果的追求,主要关注的是项目履行是否完成或达到预期目标,因而此类经费通常没有一套完整的经费管理办法或制度,学校需要根据相关的经费管理办法对其进行约束。

2.对于纵向经费则情况大不相同。因为纵向经费通常为上级单位制定相应的指南后,由各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申报而得,其目的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多数纵向经费,均有一套完整的经费管理制度要求,一般都约定了经费预算、经费支出、经费结题时的具体要求。同时在项目履行过程中,承担单位一般不能随意更改研究目标,也不能随意更改预算支出。因而学校只需根据批准单位的要求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管理即可。

在很多国家级项目中,上级主管单位对相关细节会规定得更加详细,一方面可以让承担单位照章办事,了解有何可为,有何不可为;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规范了经费的支出等,方便项目的验收结题。

因此,对于以上不同的类别,承担单位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自的经费管理制度要求,同时结合自身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做到规范管理、有的放矢。

(三)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与时俱进性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漏洞的增加,国家以及上级主管单位等对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也逐渐增多。

1.在横向经费中,很多单位引入了招投标方法来约束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开支,在结题时也更多地加入了审计的要求,这对于合作单位或委托单位而言,更加迫切地要求其进一步加强此类经费的规范管理。

2.在纵向经费中引入审计、中期检查等方法愈加普遍,项目委托管理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更是采取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就要求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及时根据其他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变化,对自身的管理办法有相应的变动,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规范管理。

(四)科研经费涉及信息的综合性、复杂性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另一个显著问题是:科研经费管理中涉及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管理部门在不断增加。以纵向项目管理为例,其主要问题是,虽然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任务在财务管理部门,然而其涉及的来源单位信息、预算要求、支出范围等均要由科研管理部门掌握并提供,涉及的设备管理和验收任务又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进行配合和管理,当项目最终完成并验收时,需要以科研管理部门为主体,由财务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进行复核和管理。如此,科研经费管理绝非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只有通过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整个项目的全程规范管理。

鉴于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对其进行分类和梳理,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相应类别科研经费的规范和妥善管理,避免出现对应问题。然而由于科研经费信息呈现的复杂多样性,如何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管理经验总结以及对相关部门管理流程的了解,笔者认为如果不借助于信息互通和共享,上述情况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二、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合理规划

笔者认为应该对科研经费管理中涉及的流程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各阶段涉及部门的任务和职责范围,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障信息共享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的益处和作用。以下即是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几点思考(如图1所示),主要以较为复杂的纵向经费管理为背景进行讨论。

(一)在项目立项之初阶段

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是主体(如图1所示)。其重要工作之一是将立项项目所涉及的设备管理以及预算支出等及时提供给设备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其根据情况制定对应的管理预案;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还需要将项目委托单位的相关信息、项目经费支出计划或预算方案、经费支出标准和范围等信息一并提供给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使其根据上级或委托单位要求同时依据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制定对应的管理预案;另外科研管理部门还需要将涉及到的审计信息提前告知审计部门。

通过以科研管理部门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使其他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更新或了解已立项目的对应管理要求,做到同步管理或预案准备,以方便其后的中期检查或验收阶段的工作。

(二)项目初期阶段

待各个涉及部门根据共享信息汇总完成各自的管理预案后,要将必要的规定、有关注意事项和需要配合的要求及时提供给其他部门(如图1)。此阶段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是双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只有此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反馈工作做得充分和彻底,才能为后期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顺利提供保障,所以这个环节是必需的。

(三)项目的中期检查阶段

在项目初期到中期检查阶段,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任务集中在财务管理部门。这期间财务管理部门需要依据最初建立的管理预案按部就班地执行,期间如果涉及到设备购买和归属则需要设备管理部门的配合。而在项目中期检查的时候,管理的重心则重新转移至科研管理部门。在此时期,科研管理部门要将上级要求的相关通知、文件甚至是审计要求等及时共享给其他部门,而其他部门也需要在短期内准备好必备的数据、资料等转交给科研管理部门。最后由科研管理部门将所需的材料汇总后上交,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中期检查能够顺利通过,为项目结题验收奠定基础。

(四)项目结题验收阶段

中期检查阶段主要还是依靠财务管理部门实施管理职责,而到了结题验收阶段,此时的管理重心依然会转移至科研管理部门。类似中期检查阶段,科研管理部门仍然需要汇总各部门材料,最后上交至项目批准单位。同时如果有特殊约定的项目,财务部门还需要按照要求为项目负责人办理经费结题手续。

通过以上科研经费管理阶段的规划和分析可以看出: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关键时间节点上,各个涉及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是比较频繁的,这也是实时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保证。此时,如何保证信息共享的及时性与便捷性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依靠通常的部门联络,则效率和办事程序比较低下,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对于构建科研管理网络平台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如图2所示,笔者认为构建如此的环形网络系统可以满足上文中论述的信息实时共享机制。其要点如下: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是科研经费管理平台的两个核心,因为主要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这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的管理模块应该既体现信息的共享性又要保证一定的权限安全。此两个部门应该设置专门人员或者阶段性地设置专门人员,以保证数据共享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其次,其他两个部门——后勤处与审计处虽然处在辅助位置,但其所负责的设备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工作也同样重要。这两个管理模块相对传递的数据量小,却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而且其数据传递和反馈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结果,因为最后审计的结果以及设备归属检查情况是很多项目管理制度中的重点。因此这两个部门要注意及时反馈重要的辅助信息,以保证准确无误。

最后,以上构建的环形网络平台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门之间不但要有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交流,同时也要根据各自的管理情况及时反馈重要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各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对项目经费的统一管理。例如,如果财务制度有了新的规定,一定要将此情况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以保证立项之初的计划不违反相关制度和法规;反过来亦然,如果项目批准单位有了新的要求也要及时告知其他部门,以保证管理办法的统一执行。

总之,笔者认为: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规划以及构建的环形科研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所涉及部门相关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传递,同时也可以更加统一地实现科研经费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此办法可以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瑛.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2(6).

[2] 王正勇,祝慧洁,边丽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

[3] 孙育新.协调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