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的重要途径

德育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3-06-25 16:2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的重要途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1篇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形成了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发挥主要作用。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我们可以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以交通协勤、敬老助残、爱心募捐,志愿者服务等为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未成年人理想道德教育,要实行“阳光心理教育”引导,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疏通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释放心中的压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适应现实社会。另外,要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始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优化学校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突破传统,向权威挑战,还要给学生创造一次次实践机会,使他们都有新体验、新感悟、新收获。

学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要注重经验总结与交流。选拔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学科特色,提供研讨机会。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细节,比如校牌中的警世名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开辟“德育长廊”让学生得到心灵洗礼。提倡每位教师以身作则做一件好事,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理解、思考、领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内涵。增设讨论课,设立一些道德细节问题:如路上遇见事,你会围观吗?老师批评人,你看热闹吗?乱扔雪糕棍,你不自责吗?推门进出时,轻开轻关吗?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明显,但却能让学生深切体会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改革德育与学科教学“两张皮”现象,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感悟、内化和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多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教会学生做人。历史、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数学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物理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识品格教育,审美教育。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再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感情;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贺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须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介,当好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参与者、评价者。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实践证明: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因此责任重大。尤其是作为高中班主任,肩负着更大的德育责任。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自己独立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又是不成熟的;高中学生虽然有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又是不深刻的,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教师的引导有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的思想也变的越来越浮躁,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一、做好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是未来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情操的高低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一个学生一旦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就会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处处都是美好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高中这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提高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

班主任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想要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首先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在传统教学中班主任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责,但是传统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讲道理或者批评的形式进行。例如: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一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表面性,同时也具有短暂性,达不到治本的效果。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角色,如果教师能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将会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不用太多的语言就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德育能力,教师更能从自身的心得体会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具有持久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了为实现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而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具有持久性,如果只是偶尔进行一次德育教育,那么,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目的。班主任应该将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固定下来,例如:在每周的班会时间,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必然会受到影响,一些好的思想观念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的行动。班主任要提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在学生犯了错误时进行的思想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在学生没有犯错误之前就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间更是有限的,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又是十分广泛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辟广阔的德育空间。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同学,教师可以在课下找学生单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给学生讲道理,还要从感情上去感化学生,从而使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得到扭转,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五、拓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第3篇

关键词:教师;初中音乐;德育渗透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初中音乐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手段。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德育形成的作用,将德育寓于音乐的艺术美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师素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为手段,用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教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1. 教师的专业素质

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发展期,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音乐教师必备的吹、拉、唱等专业技能。另外,音乐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内涵,满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促进德育渗透。

2. 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德育渗透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知识丰富的教师,会让学生尊敬;教师生动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整洁的外表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祖国无比热爱,就会在丰富的音乐作品中挖掘出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教师缺乏追求真善美的热忱,缺乏对家乡、民族的情感,就不能从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涵,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部杰作,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欣赏这首优雅的乐曲,好像给我们显现出一幅优美画卷,感受到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同时还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进入到乐曲营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想起祖国的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音乐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1.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学《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时,歌曲表达的是祖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隐含的德育因素,提醒学生通过旋律及歌词来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对的深深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在了解事迹的基础上,再次学唱,深入体会总理的伟大,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 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加强德育。如教学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令人感动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如爱心歌手丛飞,他参加过四百多场义演,资助了近两百名贫困学生,身患绝症后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但他在死后却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给他人带来了光明。这样,学生了解了丛飞的感人事迹后,在学唱《让世界充满爱》时,就会特别认真,会被丛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受到德育。

3. 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或阅读相关资料等,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欣赏民族音乐时,优美动听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德育。如教学“民族奇葩”单元时,可以用各个民族传统的乐器来讲述民族发展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主题,通过音乐的解读和动人的画面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外,要组织不同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合唱训练、民族小乐队、晚会、器乐训练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 歌咏比赛

歌咏比赛是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音乐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并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扬。歌咏比赛活动中所选用的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曲,学生在演唱比赛中,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等,整个过程就是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 合唱训练

在合唱训练实践中,教师要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旋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无穷力量,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其实选择好的作品进行训练就是德育资源的挖掘。训练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声音表现出艺术美,还要通过作品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合唱曲《祖国颂》时,先要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演唱中融入自身情感,提高演唱效果。

总之,音乐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可见音乐教学的作用不只是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音乐教师要挖掘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未成熟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做到知行统一,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实施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教育内容要贴切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活动材料的选取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我认为应以德育《读本》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利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观点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在选材上应遵循“小、近、实”的原则。即选题要贴近身边发生的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学知识。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

2. 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因材施教

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在确定了正确的内容之后,还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因为方法和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凭借。德育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自我教育、实际段炼、品德评价等。教育途径有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我们不仅要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因材施教。

3. 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德育教育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让每个学生都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并让他们了解国旗的有关知识。升、降旗仪式上,通过介绍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等教育。国旗下的讲话,还可以讲述叔叔每天早晨在天安门升旗时的情景;奥运会上,运动员大哥哥、大姐姐夺冠后,在比赛场上升国旗的庄严场面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国旗是国家尊严的标志,增强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4. 利用主题班会进行教育

班队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长期、近期的德育活动目标。如:每月可以搞一次大的活动,两项小活动。如:举行“祖国,我爱你”诗歌朗诵、举办“家乡变化真大”、“家园,我为你骄傲”、“小树苗,我们比高”、“我是安全宣传员”等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深受教育。还可以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我们反对搞''”等活动,使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灵活抓住各种节日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可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

收稿日期:2011-11-10

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全面发展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怀,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德育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德育教育也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人就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自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德育教学引起了更高的重视。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德育课,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人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就目前存在于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理论知识讲解较为枯燥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影响学生的思想,然而想要影响学生的思想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就目前的德育课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形式进行,想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达到影响学生的思想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说教,那么会使学生感觉十分枯燥,目前教师在上德育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过多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产生枯燥感,而学生一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感觉枯燥,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进而不仅影响学生对德育理论知识的获得,也难以达到影响学生的思想的目的,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不同,其他学科的教学重点在于传输给学生专业知识,而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目前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密切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也要注意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接受德育思想,也才能够达到影响学生的思想的目的。而目前德育课堂上,教师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理论与实际结合程度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想要实现学生思想的改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通过多个环节去熏陶学生,因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仅仅依靠德育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而目前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德育活动并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这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解决目前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对目前存在于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都使得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为了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并使学生的思想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德育教育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较为枯燥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而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小游戏,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再枯燥,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有更多的感触,进而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目前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积极进行思考。2.留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就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三)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效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阐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一方面,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领会教师讲解的道理。很多德育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而如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很大的帮助,避免德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枯燥无味的情况。

(四)多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品德课;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74-01

德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其它途径所不能代替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1.用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比如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2.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周年庆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利用实际生活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4.利用第二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政治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的问题,某校举办"反浪费展览";针对学生经常上网,开展"中学生上网利弊"的辩论会等等"请进来,走出去",是用社会力量来启发、教育学生。又如:为了加强安全教育,我们邀请县交通局的有关领导作报告;为了宣传禁毒知识,不少学校邀请公安部门、戒毒所有关人员作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再如:学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的内容时,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活动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德育观念;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初三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地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总得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

第8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黄太福老师的主题班会——感谢父母,生动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并响起了阵阵掌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广播室每天广播时间1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第9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音乐教育 熏陶感染 渗透德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艺术教育,日益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和特殊意义。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德育走进孩子心中,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课中,让他们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做人。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导人,渗透德育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并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我通过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既学会了新歌,又受到了教育。如《好孩子要诚实》是一首直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的少儿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然后再来学习这首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即孩子和小花猫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活动,使学生们在进行学唱歌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切分节奏与小猫叫声“喵、喵”及“妙、妙”巧妙结合很有童趣,同时,把歌曲推向,给人以回味。当我说到这个故事被编成了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学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学”,因为这个故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新歌的兴趣增强了,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

二、图画导入,渗透德育

运用图画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看到优美的图画,同时伴以优美的旋律,得到美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

《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最合适不过了。教唱前,教师出示中国国旗并提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国旗。老师讲解:国旗上面的图案是由五颗星组成,五颗星象征的含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紧接着教师再问:你经常在哪儿看到国旗冉冉升起?听到这儿,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学校里每当到了星期一的早晨,都要升国旗,奏国歌,有的说每天晚上7:00的《新闻联播》时能看到国旗,还有的说当我国运动员夺冠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达到了。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一边用录音机范唱歌曲,一边让学生闭眼体会,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明白了国旗代表祖国的尊严,体会到了国旗的神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三、儿歌导入,渗透教育

儿歌,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优势,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用儿歌教学法组织教学,好处很多:一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具有情趣、形象生动、直观,三是易读易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我选择了上新课说儿歌这一形式。如在教《走路》前,我先把歌词编成一首儿歌:

学生跟着我,念得既符合歌曲节奏,又能够把歌词拟人化描绘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小兔子的活泼可爱、小鸭子的滑稽走路动作、慢腾腾的乌龟、走路很轻的小花猫,教师读的时候再配上动物夸张的动作表演,为学新歌作好了良好的铺垫。通过《走路》这课儿歌的学习,学生既知道了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又喜爱上了这些小动物,从小养成了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人与大自然应和谐发展的理念熏陶。

四、旋律导入,渗透德育

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优美的旋律不但可以启发人们无穷的遐想,更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其实,旋律是无比神奇的,优美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叹息“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激进的旋律使人奋发进取,“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悲伤的旋律又令“江州司马湿青山”。例如,在教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长城谣》时,我先让学生听一听旋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从旋律中听到了什么?结果,很多同学说旋律里有一种苍凉悲壮的感觉,使人想流眼泪,最后部分想找人打架,等等,他们的回答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教师出示多媒体歌单,学生们一边听着旋律,一边朗读歌词,在听和读中读懂歌词,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体会到了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起反抗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在音乐课上,旋律导入法,也能渗透德育教育。

五、创设舞台,渗透德育

第10篇

我国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有共识的观点认为: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德行、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品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教育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关于“渗透”一词,《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就是要使品德教育进入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的渗透

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学派认为,儿童是他自己道德的建构者,儿童的品德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儿童的品德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园大多数游戏活动,教师是主导者、指挥者,在游戏目标的制定、游戏组织过程和游戏组织形式的确定方面,缺少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杜威说过:“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儿童也是如此,我们要把一些道德认识有意识地灌输给儿童,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儿童去执行。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中,儿童在分配角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明明想扮演爸爸,浩浩也想扮演爸爸,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说:“好了,不要吵了,浩浩扮演爸爸。”明明听完老师的话不情愿地嘟起了小嘴。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只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分配角色,而没有教会儿童谦让、懂得分享,缺少了对儿童品德教育的渗透。

2.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发展、获得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重视认知、技能目标而忽视了情感道德目标。例如小班活动“小兔子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并能按照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活动目标只是突出了儿童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儿童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也缺少关注。同样是在“小兔子捉迷藏”教学活动中,军军在跑的途中把琪琪撞倒了,军军不但没道歉,反而嘲笑琪琪跑得慢,琪琪委屈地哭了。此时老师怒斥军军:“军军,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下次再这样就别玩了!”,说完之后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活动继续进行。当儿童发生口角和争执时是品德教育渗透的良好机会,但是案例中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教师应该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教育,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谦让、分享、团结、协作的意义。

3.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疏漏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品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关注较少。早晨儿童入园时的一句简单问候,自由活动时的一句礼貌用语,用餐时的良好习惯等都是儿童良好品德的表现,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都会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儿童的品德教育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强加的渗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知行统一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世界、认识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小,获得知识较少,品德认识尚浅,游戏是儿童获得品德认识、体验品德行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从目标、内容到游戏过程要渗透有关品德教育的要素。要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诚实公正、遵守规则,学会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学会分享、学会谦让。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跌倒了,乐乐把我扶起来我觉得不那么疼了。”有的说:“我的玩具丢了,欣欣帮我找到了,我很高兴。”让幼儿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渐渐地形成自觉的行为。对于那些不懂礼貌、抢别人玩具的小朋友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强化儿童的品德认识。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

儿童认知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与外界积极的、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认知能力、完成认知建构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发展都是需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要达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班活动《拔萝卜》中,教师让儿童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感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帮助别人既能让别人高兴,同样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在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在哪里,幼儿园里有什么,有哪些特点;其次让幼儿了解所生活的城市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幼儿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节日活动,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培养儿童诚实善良、勤劳俭朴、勇敢坚强等道德品质。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小事,随时随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早晨入园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礼貌问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不争夺,不独占玩具和图书,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同伴做事,能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用餐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抢夺别人的东西,吃饭时候不大声说话;午睡时,不打扰别人休息,别人休息的时候要轻轻走路等。儿童品德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环境的作用和熏陶。

第11篇

关键词:时机;渗透点;手段;有利条件

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第一要件”。可见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它受到古今中外多少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的重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讲到:“音乐应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可调和人性,诱人感染成性。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道德的呼唤,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思想的共鸣也需要借助情感去撞击,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正可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因此,运用音乐教学的优势,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德育的触角在音乐教学中生长、凸现。

一、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序曲,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导入新课的任务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题材和意境中去,作为课前的思想和情绪上的准备,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基础。教师的导言要传情,“情动而言行”,“情信则辞巧”。教学中抓住导入教学这一德育渗透时机,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富余激情的方法创设一种音乐情境,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动之以情。在《同属一个世界》一课中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歌手,有人统计过,近十年来,丛飞参加了400多场义演,至少捐献了300万元善款,资助了183名贫困孩子读书。可是当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时,竟然连医药费也负担不起。丛飞的心脏停止跳动后,他无私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使五位眼病患者又重见光明。丛飞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接着我播放了丛飞生前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愿你幸福》,歌中提醒人们一生更多地为别人着想,多给周围的人一些关心和爱护。配以《让世界充满爱》那亲切温暖的歌词与曲调,?加上饱含深情的讲述,和谐搭配,犹如春风荡漾,创设了一种弥漫浓浓爱意的音乐情境,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神情完全沉浸在音乐情境中。

二、抓住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音乐学科是融艺术性、情感性为一体的综合万象学科,它是人情感体验最好的载体。在教学中抓住“情感”这一德育渗透点,迸发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其从自然、本能的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进入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中。课堂上我曾这样尝试:采用对比讨论的方法,播放了两首不同情感的乐曲:《金色的秋天》和《扬鞭催马运粮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秋风萧瑟、万木凋零的画面,一幅是麦浪滚滚、热火朝天收割场景。当忧郁深沉的小提琴曲与画面将学生情绪带入沉思时,又播放了热烈欢快的《扬鞭催马运粮忙》,随着乐曲不同的情绪、情感变化,学生的情绪、情感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聆听着、体验着、感悟着,思索着不同的情感是通过哪些不同的音乐要素来表达的,音乐的内涵是什么?音乐的情感呼唤着学生的情感,激起了学生心中阵阵情感的波涛。 转贴于

三、抓住德育渗透的手段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歌唱教学中,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以及情感的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歌唱教学是情感体验最重要的过程体验,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认识主客观世界必不可缺少的途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抓住不同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

用情歌唱,用情表演,用情参与实践。是我歌唱教学中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我以我的热情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使其真正体验到不同乐曲中不同的情感抒发。在《银屏乐声》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主题音乐片断,让学生听辨乐曲不同情感的抒发。并鼓励学生看着大屏幕的歌词跟唱,随着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思考讨论音乐与原作品的关系。接着采用分组比赛,师生同唱的方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歌唱,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情感的支配下,尽情地表现音乐,以情带声,以情感人,引领学生步入真善美的境界。

四、抓住德育渗透的有利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成才必先成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还要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净化心灵的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一把是教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中”。在音乐教学中要渗透德育,要依靠音乐本身的优势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震撼学生,使其心灵萌发美的种子,这是赋予每个音乐教育者神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第12篇

关键词:提高;班主任;德育

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德育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学习过程,德育是一种没有灌输,也灌输不到的教育方式。所以,德育的开展就会显得非常吃力,倘若教育方式不得当,还极有可能弄巧成拙,所以,对如何全面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笔者针对提升班主任道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可供参考。

一、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

首先,应当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加以构建。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加以全面的考虑,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班主任除了应当对教学要求加以考虑之外,还应当对道德教育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优化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班主任应当对此种关系的构建加以高度重视[1]。

其次,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唯有落实好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依据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好教学选取与革新,方能更好的迎合道德教育的教学要求,为提升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达到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性及总体质量的目的。

再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班主任应当在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或是根据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道德水平,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特别是心理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法制问题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应该充分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最后,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唯有班主任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做人,方能有效的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道德常识与知识。所以,应当对班主任综合素养的提升加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道德示范作用,以达到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

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

建设班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事实上,部分班级的班风存在着消极的倾向。例如,新学期初期,某个学科存在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对学好这一学科缺乏信心,私底下都叫苦不迭,但是却又未及时的要求代表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学生们感觉这一学科的学习越来越吃力,不自信、失望等消极情绪也开始不断的滋生、膨胀,这样一来,也会严重的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反之,倘若在课程教学初期,学生们及时地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沟通,那么,任课教师必定会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进度,那么,那些消极的情绪也必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和谐班风的营造也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谐的班风主要表现为班级团结力强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融洽等。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因为某些小小的摩擦而激烈争吵,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这就说明班风不和谐。倘若班级里时常出现此种情况,那么无疑会导致学生对班级团结失去信心,于是学生们就分帮结派、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班风必定会越来越糟糕。所以,班主任必须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和谐的班风,同时应当及时的处理好班级里出现的摩擦冲突,引导学生学会谦让和理解,防止矛盾恶化。

三、在班级里营造一个爱的氛围

第一,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各方面加以充分的了解。例如,平时应当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谈心,以此来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等,这样也能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第二,班主任应当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平常的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对自身的行为方式及语言方式等加以注意,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第三,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怀。在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加以掌握后,班主任务必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怀。例如,针对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以及学习、物质、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应当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一些关怀,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避免他们出现消极心理。

第四,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的宽容学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包容。中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叛逆期,他们的脾气大部分都相对比较暴躁,极易与同学发生摩擦和矛盾,甚至还有可能与教师发生摩擦,此时,班主任应当尽可能多的宽容学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包容,这样方能避免矛盾恶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达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目的[3]。

第五,班主任应当对学生高度负责。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思想行为以及在校的学习成绩等都属于班主任的职责范畴,所以,班主任务必要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给予悉心的呵护与照料,不但应当注重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培育,更应当注重对他们积极的思想及乐观的性格的培育,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爱的温暖。

综上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班主任首先应当在班级里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其次,还应当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班风,最后,还应当优化教学方式,提升道德教育课的实效,这样方能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