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时间:2023-06-25 16:2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务助理;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09-02

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实际上,在该规定实施之前,各高校已经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工作。比如,各高校普遍推行的学生评价教学制度,即“学生评教”,就是高校在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中,要考虑学生评价的因素。目前,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的感受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中的“教务助理制度”,是指在高校中建立一类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了解教学过程的细节;帮助学校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等。

一、高校实施教务助理制度的意义

没有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管理,往往会出现教学改革、政策规定信息传达渠道不够畅通;教学一线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时有失真;教学管理制度出台程序尚欠完备;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教务管理人员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会不深等问题。

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进程中,各方面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主体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已被高校所接受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务助理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教务助理制度,既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本科教学实际状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了解学校相关教学信息,促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二、教务助理工作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

哈尔滨工程大学从1985年起实施学生评教制度,2005年启动学生网上评教系统。为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2009年起全面实施教务助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教务助理实行校、院系两级组织运行模式。在学校设立教务助理中心,中心可设主席、副主席、办公室、运行部、策划部等部门;各院系设立教务助理工作部,可设部长、副部长,以及各专业、班级教务助理。

(二)选聘方式

教务助理中心主席、副主席,及办公室、运行部、策划部工作人员由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选聘;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部长、副部长,及各专业、班级教务助理由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务管理部门在院系范围内选聘。

(三)管理机制

1.教务助理制度的实施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各院系教务管理部门协助。学校教务助理中心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并负责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的日常联络与协调工作。院系教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本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开展工作。

2.各级教务助理一经聘用,由学校统一颁发聘书,规定聘期。

3.每届教务助理选聘工作结束后,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聘用的教务助理进行业务培训。

4.学校教务处定期举行教务助理办公例会。

三、教务助理的工作内容

(一)学校教务助理中心的工作内容

教务助理中心作为学校教务助理工作制度的实践载体和工作平台,其主要工作内容要涵盖以下四点。

1.及时汇总各院系关于教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沟通和反馈工作,完善教务信息反馈机制,实现信息双向、有效的对接,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要点,结合学生所关注的教务教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实际、充分调研、搭建平台,不断拓展广大学生参与教务管理工作的范围、层次和水平,不断创新工作视野和思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关注教学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发挥学生参与教务管理的主体作用。

3.充分发挥教务助理从学生中来,反映学生心声、汇集学生智慧、代表学生建言的“参政议政”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在出台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之前,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教务助理学生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4.以教务助理中心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广大学生关注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体性,普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管理常识,化解学生在受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二)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的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各专业学生关于教务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至学校教务助理中心,并做好相关反馈工作。收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基本情况方面,包括教材质量及使用情况、多媒体授课情况、双语教学授课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等;

(2)教学管理方面,包括学校、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3)教师教学情况方面,包括教学改革、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等;

(4)学生学习方面,包括学习负担、考试、实验实习,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等;

(5)教学条件方面,包括教室、实习(实训)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其他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在院系教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学院做好相关教务管理工作。

3.在学校教务助理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配合学校教务助理中心做好其他工作。

四、教务助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哈尔滨工程大学全面实施教务助理制度以来,从学校层面以及各院系层面均成立了教务助理工作组织,分别由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教务办公室指导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校教务助理中心下设办公室、运行部、组织发展部三个部门。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则采取分专业管理模式,设立工作部部长、副部长(类比院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来管理);分专业设立各专业教务组长(类比院系学生会各部部长来管理);各班级设立教务助理(由各班级学习委员兼任,或者类比院系学生会成员来管理)。各班级教务助理负责本班级教学管理事务,直接与所在专业组长沟通;各专业组长负责本专业教学管理事务,向上负责与本院系教务助理工作部部长、副部长联系,向下负责与本专业所属各班级联系;部长、副部长则直接与本院系教务办公室以及学校教务助理中心联系。运行中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责清晰,联系渠道畅通,达到了高效有序、环环相扣的良好状态。

全面实施教务助理制度以来,教务助理为学校、院系及时了解教学组织、运行情况,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教务助理制度的实施不仅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真正体现,也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教务助理是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直接渠道,不仅能帮助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信息,而且搭建了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

仅以近两年工作情况为例,学校依托教务助理工作组织成功举办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模拟大赛、教学管理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先后反馈、解决教务教学方面信息近1500余人次;以“教务航线”为载体组织了以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运行情况为代表的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学校及时了解教学组织、运行情况,实现科学决策,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具体院系层面,教务助理不仅有效帮助学生清晰解读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化解了教学管理中的潜在纠纷;而且在教师、学生与学院之间架设了高效沟通的桥梁,有力地推动了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教务助理工作组织与高校其他传统的学生组织相比,其建设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教务助理工作的扶持非常重要,必须要出台配套的保障措施、激励措施,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平稳、有效。比如,对于教务助理工作组织要类比其他学生组织一样,提供固定的办公地点、计算机等工作设备,并给予开展工作需要的相应支持。在各类评奖、评优等工作中,教务助理学生干部要享受学校其他岗位学生干部的同等待遇。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规定对年度考核成绩为优秀的教务助理将被授予“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考核成绩为良好以上的教务助理将被授予“哈尔滨工程大学杰出教务助理”荣誉称号,同时将给予上述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当然,教务助理工作组织与高校传统的学生会如何配合,才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助理工作制度(修订)》[Z].2009.

[2]张吉维,任良玉.内蒙古大学探索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

学习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变。管理理念未发生根本转变是阻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进展关键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支撑,教学管理工作始终处理不断摸索阶段,无法很好适应新课改要求和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过于关注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教学失去应有教育性。此外,教师教学观也有待转变,比如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保守,用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课程教材,这显然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养的培养。但是现实却是,以成绩为管理依据、用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是否合格、衡量教师教学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仍然存在,这种成绩被夸大的现象使本应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变成了让教师和学生顶礼膜拜的隐性束缚。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改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管理活动,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设、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学习和实践等,但实际实施时,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改变教育行为、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中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认可,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师生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探寻与学生情况最符合的教学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为基础,将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4.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分数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量化表征。分数虽然不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情况和学习质量情况,但它是学生学习的量化标志,但另一方面,不应过度关注学生考试分数,而应将眼光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改变上来。小学教学管理者应打破以单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业的观念,重建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配以学业质量检测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中学生学业“量”与“质”的衡量与评定。此外,还应强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自评与互评、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评相结合,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束语

总之,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档案管理;管理信息化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高校师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历史记录,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客观反映和具体总结。连续、完整的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支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

作为西部地区的贵州省,高等教育较中东部省份和周围省份较为落后,到2013年6月全省共有高等院校44所,其中本科院校18所,国家级211重点大学只有贵州大学1所。近年来贵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各学校积极加强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在档案管理上积极投入,各学校档案管理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各个学校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管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教学档案工作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查档就行了。甚至有些领导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不想管也不愿管。

2、教学档案管理分散,管理不规范,存在毁损和丢失现象。教学档案是高校师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历史记录,产生于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种类繁杂,数量较多。所以,各高校基本上是将教学档案分散在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进行管理,只有很少的学校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将教学档案分散在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进行管理,受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管理场地,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水平和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影响,教学档案的分类、装订千奇百怪,甚至存在毁损和丢失现象。

3、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造成教学档案管理由非专业、非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目前贵州高校只有少数几个院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多数院校都还是将档案管理附属于其他部门。设立了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的学校,对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一般在10人以下,未设立独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配备1-2人。档案管理人员要负责学校文书、科研、基建、会计、人事等门类的档案管理工作,即要维持大量借阅、查询、日常维护工作,又要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排架、电脑输入、编研工作,导致了档案人员工作量过大。所以,多数院校只好将学校最主要的档案―教学档案分散在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委托给由非专业、非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管理。

4、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贵州省高等院校中只有少数几个学校引进使用了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采编管理。即使使用了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也主要用于人事、文书等档案的管理。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这些不利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加强贵州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宣传,正确认识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思想认识是主导人们行动的指针。贵州各高等学校要积极宣传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让学校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领导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教学档案管理流程,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教学档案管理流程,是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关键。为确保教学档案管理按流程顺利开展,各学校必需制定统一、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其内容应包括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制度和教学档案管理流程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制度是明确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制度,如档案的搜集、保管、利用等要有专人负责,明确工作人物和职责范围,做到责权明确。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内容繁多,工作量大,各高校档案馆必须配备专门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负责全校教学档案管理。同时,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学生科科长可作为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兼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负责各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流程制度是对教学档案收集、归档和库存管理等管理规定。教学档案管理流程一般应包括教学档案收集、教学档案归档和教学档案库存管理等工作流程。

教学档案的搜集是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将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诸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如文字、图片、图表、录音、录像等收集起来,为教学档案归档提供依据。由于教学档案的来源相对分散,从而使得教学材料的搜集相对难度较大。同时,因为教学活动学年性的特点,使得教学档案的归档与其他档案的归档工作不能同步进行,从而容易产生漏档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在教学档案的搜集环节中应该着力注意和避免的问题。

教学档案归档是指对收集的教学档案进行整理、编号和立卷的过程。教学档案的整理是一项复杂并细致的工作,同时,在教学档案整理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每份教学档案材料从最初的形成到最后的立卷归档,都需要经过十几项具体的内容,如分类、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排列、编页码、抄写卷内目录等等。此外,在教学档案归档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教学档案的归档材料,应反映出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尤其在归档的过程中,应按照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的各个阶段来搜集材料,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把需存档的所有资料补齐、补全,使得相关材料合理连贯、清晰全面。另一方面,要把搜集到的教学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去杂存整、去劣存优,从而确保教学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和有序性。

教学档案库存管理工作是指教学档案的保存、借阅、返还等工作。由于教学档案产生于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主要借阅使用为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所以,高校教学档案库存管理工作应按其使用频繁程度分级管理。在一年以内的教师教学档案,在校学生学生教学档案,因其使用频繁,可以由各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管理,超过一年的教师教学档案和毕业学生学生教学档案,可以集中到学校档案馆统一管理。

3、积极开展教学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要尽可能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如案卷的整理、归档的内容和范围、编研的质量等。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责任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应树立超前意识,主动摸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从而优化具体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这些对于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逐步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原先旧的教学档案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甚至在某些方面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当更新观念,逐步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设备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如,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可建立网上档案服务平台,从而方便进行教学资料的检索和查询,进而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作用。

作为西部地区欠发达的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普遍较为落后,提高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水平任重而道远。以上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仅是我作为贵州高等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中的一员提出的较为肤浅的看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爽,浅谈关于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赤子,2013,6

[2]郑木欣,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18(1)

[3]彭群颐,信息化社会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

[4]张淑苗、殷、顾晓明、郭海涛、周京军、裴建明, 浅谈教研室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J] ,卫生职业教育,2011,19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教学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教学的日常管理和学生日常学习的交流管理,这两个部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整个学校教学活动顺利的运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管理不随人意,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小学教学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当前学校在教学管理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以解决,促进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合理化,进而让小学的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校有一个更加长远的发展。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1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小学生教育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受小学生自身年龄阶段的限制,在基础知识方面较为薄弱,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也就给小学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与培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时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厚兴趣,进而造成小学生学习成果不明显。

1.2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未充分落实

就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来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落实。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受到分数与成绩的支配,学习分数还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老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不仅缺乏重视,而且很多任课老师并非相关专业的老师,由语文、数学等老师兼职教学的素质课程,不但缺乏专业的教学知识,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1.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

小学生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教育教学阶段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家长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对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状态难以全面的掌握,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工作的繁忙,对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很难跟学校教育同步开展。

1.4课外实践活动缺乏

我国小学生教育活动对课堂教学比较重视,不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这一点跟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差异。课外实践活动的缺乏导致小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刻,也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

2.1更新小学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是关键,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跟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针对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是关键环境,在这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小学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教育是新课改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落到实处,在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小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也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要重视素质教学建设,加强对素质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教育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多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2.3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推动小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结合既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校教育的效果,家长和学校实现了良性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学校也能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

2.4重视小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重视小学生教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再辅以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245-01

教学管理是管理人员按照特定的教学思维及教学管理规则,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过程,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效果较差、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管理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活动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技术灵活应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发挥教学管理的实际价值。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

1.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能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与效果,但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排不到位,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果。

1.2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包含硬件基础设备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经费的投入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要,但当前很多学校较为注重教学研究,而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制约了学校信息化体系的全面构建。

1.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较差,日常教学管理仍然停留于文字操作及报表处理当中,网络信息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培养教学管理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实现综合性、全面化的管理。

2.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教学管理的理念,解除传统管理模式中单纯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观念,为教学质量的全面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知识涵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念应用于其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全面分析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吸收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途径。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构建活动当中,还可以结合全校师生的建议,群策群力,通过召开会议或者听证会等方式,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构建良好的学校氛围。这种方式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认可程度,为制度的深入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

学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需求,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将学校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结合,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及工作效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学校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而快速且有效的处理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内容,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操作流程等,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在内部管理上,学校可以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一些教育培训活动,并将工作人员的学习质量及工作效果直接与薪资相关联。此外,学校还可以多引入一些具有高素质、高级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将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改善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思维落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创建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模式。

3结语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但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改善教学管理中存的问题,构建全面的信息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潇.当前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于淘.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务与教学管理数据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25-01

1.前言

“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不是一句空口号,它是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方法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上的,是指引现阶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的理念。当我们在探讨小学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学管理的方法和原理,重新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点在于“人”。从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来分析,这里的“人”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等。那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就要把他们作为工作的核心,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模式,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人文性关怀。随着社会经济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教育体系也来越完善,各种教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了。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个学校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工作规则,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学校安全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但是,纵观我国各类小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我们会发现,教学管理工作比较僵化,教学管理缺乏人文性关怀。很多学校教学管理注重成绩和效率,忽略了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没有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没有落实“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非常单一,教学管理模式也非常刻板,这就难以使学校的师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2.2 “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盛行。“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或者教师的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当我们在分析小?W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时,我们发现“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非常盛行。我们应该认识到“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师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限制作用,这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不利于形成科学教学管理方法。“以成绩论英雄”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中非常普遍。有的教师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比较冷漠,甚至歧视他们。这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也不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3.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方法策略

3.1 负责教学管理的领导者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决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那么学校领导就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管理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理论,把学校师生的发展纳入到管理工作的体系中,关注学校师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考虑到学校师生的感受,探索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工作模式。例如,建立“师生代表决策制度”在制定重大的决策时,领导者要悉心听取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师生代表的诉求,这样才能够让学校师生感受到有尊严的工作和学习,才能够形关怀。

3.2 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提升学校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应该建立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这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师生的综合素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学生安全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等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公平、公正”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小结

综上所述,学校教学管理要注重安全和质量,关注师生的过程性体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基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生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认识到师生的重要性,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校的所有成员都能够感受到关怀,使学校教师能够劳有所得,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第7篇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秘书作为高校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是高教界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运行模式

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是教育价值的一种表现。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学生质量的优劣程度上。用控制论的观点分析,质量内涵就是状态输出水平、状态控制水平和状态输入水平三者的统一。按照这个基本理解,如果状态输入水平一定,状态输出水平便取决于对状态的控制水平,即学生的质量是由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决定的。质量管理是对形成产品质量的诸因素所实行的一种行为控制,而教学质量管理则是从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诸种因素入手,对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工作及其过程所实行的质量控制方式。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的决策系统、监控目标系统、监控过程系统、监控信息系统的多边互动来实现。通过教学质量决策系统对教学目标实施总体监控,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前期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教学信息进行反馈监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决策系统是指确定学校教学工作总体目标等重大决策,并为实现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政策,采取相应措施,由教学工作的最高决策者——校领导和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务处两个要素组成,决策系统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影响最大,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着决定作用;教学监控目标系统是指通过对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进行监控,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根本保障,主要包括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大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教学实施过程监控系统是通过对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使学校的教学决策迅速有效地得到贯彻执行,使各教学环节运转有序,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秩序检查、教学管理评估等。教学信息监控系统是通过多渠道收集教学工作信息,为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目标和政策,为加强教学实施过程管理提供依据的过程。

二、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运行中的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内容。教学秘书是在教学院长直接领导下工作,是教务长、教学院长、各中心和任课教师等各个教学管理环节之间的重要联系人,是教务处等各职能部门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起着桥梁、纽带、沟通、协调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是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中重要的成员之一。

(一)对教学质量监控决策系统的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扎根于教学第一线,是贯穿教育思想的纽带;是教学计划的中转站,实施教学计划的神经中枢;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其思想理念、工作作风直接反映出一个学院的精神面貌;负责学院各种文书和协助相关的大量日常教学工作,获取第一手的教学信息,通过分析整理,向决策系统反馈意见和建议。教学秘书队伍具有较强的求实创新能力,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调研,总结出关键性的情况和问题,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发挥好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二)在教学实施过程监控系统中的监督和协调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院长的得力助手,衔接经办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教学秘书与教师、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他们除了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信息和规章制度及时高效传达到各中心外,还要把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上去,确保学院的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运转。教学秘书的职能之一就是通过高效内部与教学质量有关的系列工作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通过监控对教学目标监控系统作出客观评价,从而提出修正教学目标方向的有效建议,为更好地在教学管理监控体系中发挥作用,全面推进学校有序、和谐地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三)在教学实施过程监控系统中的补充和核实作用

纵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教学秘书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人员在每一所高等院校的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使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现代方式,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从单一控制转变为多重控制,从单门课程转变为多层次的综合控制。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监控始终伴随着教学整个过程,所以,教学秘书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及时准确地转换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教学秘书是教学实施过程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和指导作用贯穿于高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一方面,教学秘书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参与对象直接接触,所掌握的与教学质量有关的教学信息

转贴于

最全面、最及时、最准确,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监督和检查,能够迅速补充教学信息监控系统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教学秘书是衔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对学生评教不实和教师对教学管理理解的不当之处进行适当解释和修正,有利于保证教师教学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良好校风的形成。

三、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就要正确处理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教学秘书与其他监控者的关系

教学秘书是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务处和院级,以及校级督导、相关职能部门等监控者间进行纵向和横向联动来实现的。因此,想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联动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其他监控者之间的关系。

1.与学院领导的关系。一方面教学秘书接受学院的领导、指挥、控制与监督,为学院领导制定教育教学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学院领导要保证教学秘书的话语权,适当增加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意见的分量。

2.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好教学管理部门的战略伙伴,为教务处和学院提供咨询、协助、服务。教学秘书与教务处和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办公,紧密结合,共同处理教学工作问题,同时也对教务处、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过程进行客观监督。教务处和其他职能部门要理解和支持教学秘书工作,接受其合理的建议。

3.与教学督导和教学信息员的关系。要与教学质量调查员和教学质量信息员一起做好教学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二)正确处理教学秘书与被监控者的关系

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监督、参谋、协调沟通,在全校范围内创建和谐的教学秘书工作氛围,处理好与被监控者的关系,对树立并保持教学秘书工作的威信十分重要。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秘书工作理念。教学秘书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避免与被监控者形成对立。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当好教师的知心朋友,热情支持和鼓励教师认真治学。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把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督促其尽快改正,让学院认识到教学秘书不是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单纯地找毛病,减轻师生对教学秘书工作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人文关怀中自觉地推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

所谓的教学管理,包括学校中所有教学涉及到的内容管理,不管是教师、学生、教学计划、教学档案,还是教学工具、教学过程,都要进行管理。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促进学校的运转、发挥人员的作用,也涵盖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务、教学改革的促进和带动。教学管理的内容可以是过程管理、业务管理,也可以是质量管理和监控管理。在多媒体普及运用、教育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带动下,需要更加优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措施来促进教学管理效果的发挥[1]。

一、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各地方高校的努力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顺利,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越来越高,满意度逐年提升,教师教学纪律性好,教研活动的知晓度提高,但是总体看来,高校的教学管理仍然面临着三大困境。

1.困境一:理念意识落后

作为兼具教学性和管理性功能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的工作人员理念意识却是相当落后,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巨大的理念意识落后困境。从表现来看:一是教学管理队伍的思想理念落后,他们更多的出于完成工作的角度,来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的进行工作创新,对学生、教师的关心程度不够,主动性非常低;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意识不足,更多的学生工作归结到完成学业,修够学分,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没有更多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多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三是学生、教师的参与意识不足,学生和很多教学老师都认为,教学管理工作与自身无关,只是教务老师的任务,自己没有必要关心,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很少主动的关心教学管理质量和进度,没有督促或者检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四是教学管理的创新意识不足,随着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加深,任务变重,单一的教学管理计划,实在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使教学管理变得十分僵化[2]。

2.困境二:教学管理考核过于片面

实际运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是完成专业课期末论文、或者参加考试,对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表现没有考核;对教师而言,期末考核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是否完成既定的课题,没有就实际教学课程的考核;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是否按时出勤,是否完成既定任务,就是全部的考核标准。显然,这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考核体系是非常片面的,并不能够科学的对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系统的评估,反而会阻碍学生、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模块化的,形式化的[3]。

3.困境三:教学管理形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使用的管理方法非常单一,即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来完成管理工作,每个学生按照学籍信息进行管理,每个老师按照账号对应进行管理。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管理形式来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设备、网络服务、硬件设施,让更加优秀的员工投身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手段的单一,将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放缓,学生的学习空间被局限。

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优化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制度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现一:有助于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将有助于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事务性的教学管理,能够让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完成更加高效,让制定的教学管理策略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让更多优秀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投身到一线工作中,并熟练地掌握业务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力量、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管理目标[4]。

2.表现二: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

在高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中,一些是因为机制原因,无法接受很好的业务培训,进行工作软硬件的升级换代,造成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以满足全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急需人才的工作岗位,无法通过特定的办法来引进优秀人才。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更加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助力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开展学生和教务工作的时候,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工作办法,以人为本,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表现三:有助于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板块结构束缚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仅让一些想要有所突破、创新的工作人员,有力无处使,不知道怎样改善教学管理质量,还让复杂、繁琐、重复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垮每个教学工作者的工作信心,很多人形成了工作拖延症,不好好为学生服务,在考核中也没有将工作质量和实际工作绩效挂钩。因此实现了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能够带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着手,得到更好的工作收益。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为学生、老师服好务[5]。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采取积极高效的措施,将是学生、老师、工作人员的共同需求。从具体措施来看,本文认为应该有以下五个重要构成部分。

1.以明确的管理职责倒逼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转变,形成老师、学生、工作人员的意识提升长效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职责明确化发展。首先,针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层,要让他们意识到教学管理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要在全校的重大战略决策、规划中,体现先进的教学管理思维理念,让高校领导层来分管教学管理工作,承担起提升全校教?W管理质量的领导责任;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虽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但是依然要对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要倒逼老师进行制度优化,解决实际教学管理中的多项难题;再次,要提高教学老师的参与积极性,在操作教学管理系统中,遇到问题了,要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让技术部门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最后,要明确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让教学管理效果评估成为其工资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倒逼其进行理念提升[6]。

2.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

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现状来看,缺乏了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台,因此必须做出改变,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一是要在制度制定之前,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摸排,对教学的方法、内容、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从分析报告中明确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开展调查,从学校的教学处、各学院的教务科入手,对平时开展教学管理的情况、问题进行搜集;三是建立起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渠道,提供学生、老师、一线工作人员反馈意见的平台;四是以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目标,建立起可供推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

3.以日常的管理和服务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覆盖了所有的办学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平日的工作出发,一点一滴的服务好学生和老师,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一是要开展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更加细心,在为老师提供服务时,更加全面;二是要采取更人性化的办事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的处理遇到的问题。

4.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支撑

教师是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日常教学、进行学生教育服务的主体,因此要以更加优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教学管理的优质化进程。一是要对所有专业课老师开展政治培训,让老师提高政治修养,在学生教学中,不考虑利益,毫无保留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让有能力的教师更多的参与课题科研,完成专业论文;三是实行严格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畅通的上升渠道,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第9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三级教学管理;管理体系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在增大,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应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外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向内部微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1]。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现状是“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并存[2]。目前许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如何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3],探讨激发教学院和系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提供切合操作实际的方法与建议。

一、目前“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校级管理权力下放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过程管理和环节审批仍然集中在学校职能部门,决策和管理权限也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当执行力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被忽视时,新发展目标、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文件往往成为了学校层面下发的空洞的文字游戏,降低管理效果。

(二)教学院职能定位不明确

教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聘、人员调配、人才引进、经费调度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性和决定权不够,成为简单的上传下达的执行机构,对于一些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学院却不敢管或不愿意管,虽然不易出错,却容易致使教学管理安于现状,办学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机。

(三)系部功能弱化

很少有人研究教学院所属的系部功能和系部目标,高校预算也鲜有给予系部教学活动的经费,系主任岗位也属于兼职设置,系主任地位、任务和职责也没有在校级层面上明确,系主任属于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级”干部,系部教学管理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没有标准,教学建设、研究、改革、监控等资料的保存完整性没有保障。学校对系部工作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导致系部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中。学校或教学院没有系部工作的绩效评价,缺乏对系部未来工作的导向作用,系部工作质量的差别没有在学校、学院的管理机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下,校院系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学校主要负责目标管理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4]。

(一)一级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宏观决策与调控的核心能力

一级管理组织包括学校党委会、学校行政和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组织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制度框架、任免干部、考核绩效、检查实施过程和落实情况、筹措并分配经费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实施管理。1.作为教学主办者,宏观管理权由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负责。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偏差,确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另一方面要负责校园基本建设,扩大对外交往,注重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的协调性等协调性工作都是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主要职责。2.校级职能部门应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学校职能部门包括人事、教务、财务、科技、资产、对外办事处等部门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职责是根据行使职能分块处理学校的具体事务。凭借学校政策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利用外部因素影响来引导教学院各项活动的进行,使用目标、规划、督导、评估和经费投入等杠杆因素直接调控教学院的具体工作,进而间接调控学院的教学管理目标,促进学院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使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与学校宏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二)强化教学院教学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地位

教学院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的情况最了解,教学院应该是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和中心,应担当起本单位教学管理的重任[5]。教学院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制定具体计划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既充当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承担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任务,又是执行者、控制者,负责维持教学秩序,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学生管理。(1)教学院应具有自主的教学管理权限。教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应该实行“准企业化模式操作”。即按照教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人数、课时数、实习实训所需经费等按比例下拨各项资金。学院可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制订、调整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经费管理权与使用权、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权、教师岗位聘任权、实验室管理权、学科专业规划建设权,使教学院成为办学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从事教学管理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2)教学院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教学院在拥有更多自时,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增加。明确规定教学院主要领导的管理职责;设立学院的教学委员会,主管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咨询、研究工作;应定期研究讨论学校的教学工作,并向学校提出相关建议;充分发展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业务骨干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主要完成者,在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视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学团队,鼓励并大力支持他们发挥在基层学术事务、教学、科研以及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

(三)夯实系部管理职能

学院所属系部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其设立与调整的依据是一个或多个相近专业,或者是与产业链相对应的专业集合;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和科研[6]。系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风和学风建设。每个系部把本系部的教师管理好,问题解决好,保证每个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都能不断地提高,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也就能得到提升。1.设立系部教学管理的专项经费预算。每年由学校人事处核定学年度每个系部的教职工人数,确定经费标准和经费总额,规定系部教学管理费、办公费、学术活动费、差旅费、短期培训费等支付办法。2.明确规定系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择优选拔系主任。通过制定《系部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系部主任的义务、职责和权力。适当提高系主任的待遇,有利于调动系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相应的鼓励机制,激发系主任工作的创造性。3.制定《系部评估质量标准》。按照标准规定,对系部工作和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对评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系部评估质量标准,各个系部不断自查和改进,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创建优质高效系部。4.定期召开系主任工作会议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加强教学院与系部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系部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系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文章探讨了高校实施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主要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切实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为其赋予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学校和教学院必须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谢献忠 聂忆华 刘丽芳 钟新谷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西玲.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3.

[2]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0.

[3]赵保全,孟莉,刘圣汉.校院两级管理十年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27.

[4]孔焱清.关于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6.

第10篇

1.1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深度不足

规划人才培养方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控制和管理教学过程-评估和考核人才培养效果等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过程。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在教学中的管理过程仍以执行为主,鲜有高校学生深入参与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环节,也就是说很少有院校在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开展人才培养方向规划等方面,充分考虑、吸收大学生的意愿和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脱节。

1.2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途径与方式相对陈旧

当前,在教学环境方面,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相比完全不同,但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模式上却没有特别突出的改观,传统的通过课代表和班干部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反映矛盾和问题的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需要。辅导员、课代表和班干部的向上层层上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教学管理问题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含量,不利于教学问题的准确、及时处理。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各大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2.1成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专业委员会

为了让大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中,各大高校可以成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专门组织,比如,通过建立学习指导委员会,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并逐渐扩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范围。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一方面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等等,另一方面还应该通过专业委员会系统的反映教学中的各类问题,避免过去由学生会干部、班级委员会参与管理而出现的松散局面,除此之外,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专业委员会应该实行集体参与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并避免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盲目问题,以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效。

2.2完善高校教学信息员制度

现阶段学生信息员制度是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不断提升高校教学质量。高校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可以建立起教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三者的交流平台,通过此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真实反映实际教学情况,推动学校教风、学风的改善,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在大会上对于工作优异的信息员进行公开表彰,并聘任新一批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当然,为了调动全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对学生信息员的聘任应该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而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干部范围内,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以保证高效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提高教学质量。

2.3建立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取得有效成果,各大高校还必须建立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比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优秀信息员、优秀教学管理参与人员等奖项,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在选修课中开设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课程,以学生掌握有关教学管理的理论为考核标准,给学生以一定的学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员表彰活动,以提高学生信息员在全校的认可度。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让学生参与选课、教学测评等教学管理的活动逐渐规范化,以不断解决教学信息员在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制度,以明确规范各类教学管理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 研究生 教学管理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应该与时俱进,变革和创新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以往不少高校针对在校研究生规模小、培养规格相对单一的情况,采取的是一级管理模式,即所有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均由研究生处进行统一部署、指挥和实施。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各学科的迅速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绝大部分高校趋向并已基本过渡到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研究生处此时主要的职能就是对教学管理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各个院系则成为具体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承担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培养单位。可见在二级管理模式下,由于管理的重心下移,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拟从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和反思当前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并对优化研究生教学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二级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二级管理信息链欠畅通。

二级管理模式下,各院系作为二级职能部门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像一个信息枢纽,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向上则接收研究生处的文件或反馈院系的管理信息,向下则传达研究生处指示或执行各项具体教学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多如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具体、文件指示传达有偏差、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常出现许多无章可循的具体的个案,这些问题有时未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研究生处或者研究生处接收到相关反馈却未能及时研讨出相关对策,导致制定的文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显然研究生处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各院系的具体情况,造成传达的指示不够具体和全面,甚至脱离实际,进而出现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最终相关规章制度还得反馈回研究生处重新修改制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课程设置滞后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不少高校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仍采用以二级学科点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体系,容易忽视课程的基础性和宽广性。此外,不少课程更新率低,跟不上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以大学科方向为基础的课程交叉化和综合化步伐。不少专业课内容较为陈旧,反映相关学科学术前沿或学科交叉的内容偏少。更有甚者,个别院系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大,不以培养目标要求来构建课程,而是因人设课或因人停课。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两种极端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和“放羊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以满堂灌方式让学生被动接收海量信息;而“放羊式”教学甚至出现了在整个课程教学环节中师生见面仅两次的情况,更别提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了。

(三)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在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学管理队伍也水涨船高,不断壮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强、创新热情不高等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管理队伍中不少人是高校引进人才的随身家属,学历层次不高,加之年龄偏大,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墨守成规,甚至抵触革新。此外,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也是形形,真正具有相关管理专业背景的或者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很少。还有一点,不少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相对于专任教师,受到的关注还不够,不少人缺乏事业成就感和工作归属感,导致这个队伍出现又一潜在问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

(四)指导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

除了承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绝大部分指导教师还肩负着较繁重的科研与课程教学任务,有的还兼任着行政职务或社会职务。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数量却未能保持应有的合理增长,这就直接导致指导教师所负责指导的研究生数增加,也使得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增,疲于应付,个别指导教师甚至一年多了还没认全自己指导的学生。

面对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有的高校通过降低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来增加指导教师数量。这些原本不具指导研究生能力的教师肩负着研究生的课业学习和实验指导以及论文撰写任务,这显然是一种勉为其难的下策,必将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个别高校或院系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各学科之间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均,有的学科师资阵容强大,有的则缺乏领军人物,青黄不接,还有的则由于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反而导致指导教师相对过剩。

二、改善及优化二级教学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同步下放管理工作的重心与权力,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大量管理工作下放到各院系,使其成为直接面对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一线窗口,因此要保证研究生教学各项具体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应该赋予各院系对等的、与管理工作相对应的权力,即管理工作的重心下放与相关权力的下移要保持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院系工作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各项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院系在研究生教学管理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管理决策权,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时便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其有章可循,化工作的被动性为主动性。与此同时,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二级管理学院的监督与管理,增强学校的宏观管理与院系的微观管理之间互动效果。

(二)与时俱进,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推广研讨型教学方式。

要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首先应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兼具科学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体系。研究生处和各院系应相互合作,统筹规划,立足各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修订培养方案,按一级学科点设置宽口径核心基础课和交叉、边缘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达到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意识的目的。其次,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应优先安排资深指导教师任教授课,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授课方法,支持和鼓励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行研讨型的教学方式,杜绝“填鸭式”与“放羊式”教学方式,重点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和批判思维以及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首先,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其次,面对繁杂琐碎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日渐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规模,管理人员确实承担着比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真正从思想和政策上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学校和研究生处不仅要及时跟进最新教育教学资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和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综合管理系统等,还应该对那些时间和精力上有余力的管理人员,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他们进修高学历学位,使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成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名副其实的专家。

(四)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现有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导师队伍。

即使面对不断高攀的生师比,学校也要紧守导师遴选的质量关,保证学校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面对指导教师紧缺问题,学校可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等途径来解决。引进高水平人才是解决指导教师不足的一种直接有效且快捷的方法。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等情况,综合考虑各院系的学科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加强相对较弱的或社会急需发展的学科领域,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此外,通过现有和刚引进的高水平指导教师,有计划地选拔培育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其获得指导研究生的能力,达到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标准,尽快充实到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中去。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变革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尚存在诸多的难点,但只要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优化管理,确保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就能在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四化建设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刘莹,锁定研究生培养质量 探索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新思路,中国电子教育,2008(3)

[2]刘成峰,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3]陈世海,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社科纵横,20008(8)

第12篇

关键词: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实践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其教学质量也有所上升。但是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其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民办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应克服阻力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中必然会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其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最大的一跨绊脚石。不仅如此,在进行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中,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管理人员习惯了系部级管理方式,对创新改革等具有抵制心理,这也是影响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阻力。但是困难是暂时的,一个学院的教学管理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创新,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也相应的需要创新和调整,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们同心同德,同心同力,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由于民办财经类院校对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重视,在教学中长期以传统观念为主导,形成了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过分的重视理念教学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民办财经类院校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降低,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市场岗位竞争力。

2.教学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时候混乱不堪、实践教学过程漏洞百出、没有良好的审批制度、评价机制等。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欠缺。民办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成绩,忽略了实践课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内部缺乏实践教学管理及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管理质量。

3.人事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教师一般都不是正式教师,晋职难、加薪难,所以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低。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力量不足。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在扩张过程中,虽然都在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但是高学历、高职称并不等于高水平、高素质。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大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管理与实践经验。在教学管理中不能够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平衡把握,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4.实践实习基地得不到良好的建设

民办财经类院校的实践实习基地受内外因素影响建设状况堪忧,并且该专业设计敏感及核心信息,很多事业单位、企业部门都不愿意接纳学生。加之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自身实践基地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成为走马观花的一种形式。

三、完善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的建议

1.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念,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等重要性。认识到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在进行教学管理中应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时间教学的力度,纠正教学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提高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有序的进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做好实践教学软件与硬件教学资源的配制,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政策和规章制度时予以充分考虑,从制度上、政策上确保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并在民办财经类院校资金允许的状况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2.教学管理的创新

建立健全教学实践制度。对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教学规划、规定设计、组织换届、职责分工、实践基地建设等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优化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严格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培养方案编写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指导书安排具体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给出考核办法。需要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个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

3.教学管理实践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不断的学习,强化并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教学实践目标任务具体化,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模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分层次,错落有序的将教学实践的目标、内容安排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打造实践型师资队伍。只有打造一支优质的实践型师资队伍,才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所以民办院校要基于自身实际状况进行教学实践方法的设计。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职称、高学历又富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不断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通过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保证人员数量、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实践教学队伍的稳定。采取多样化方式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优质的实践型教学管理队伍。最后应做好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民办财经类院校可以发挥主场优势,建立财经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除此之外,也可以与校外事业单位及企业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财经知识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运用技能的掌握,培养综合性高素质能力高的优质人才。

四、结束语

在进行民办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必须重视创新因素的融合,加快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为高素质综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作者:包宏巍 宋元甫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