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2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农村家长;幼儿教育
一、农村家长对现代幼儿教育存在的偏见问题
1.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对幼儿教育认识不足,和城市的上班族不同,农村家长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是比较低的,许多人认为幼儿教育完全是浪费钱,不同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有些家长虽然勉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但是因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对幼儿园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配合度不高;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许多的年轻农村家长都到城市打工,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也是造成幼儿隔代教育中存在以孩子健康为由约束的主要原因。
2.农村家长误将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太浅。通常的幼儿园教育内容涉及的是对孩子吃饭、穿衣、穿鞋、洗手、刷牙、坚持午睡、参加体育锻炼等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还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并陪孩子一起玩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这和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完全不同,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认为上幼儿园的孩子是要学会写字和做一些基本的算术题的,偏面的将幼儿园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这非常不利于幼儿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
3.幼儿在学校和家的表现截然不同,引起农村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程度和方式的怀疑。教师在培养幼儿洗手、穿衣、睡觉等生活习惯时,为了达成《指南》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制定了一定的规范让孩子去做,迫于教师和所在班级环境的影响,一些幼儿通常都选择照做,例如关于孩子午睡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幼儿园中强调要“保持安静,不能讲话”的规范且周围的大部分孩子都在睡觉,因此自然而然就做到乖乖睡觉,但一回到家,没有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教师的规范,再结合家长的溺爱,之前在幼儿园有良好表现的孩子又回归了之前的表现,长此以往,引起农村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程度和方式的怀疑。
二、如何用《指南》改变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1.根据《指南》的目标要求,逐步改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健康是指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具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开展幼儿教育时,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尝试与努力做出必要的肯定,千万不要一看孩子做不好或者是做的慢就直接动手包办代替。另外,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方法,如穿脱衣服、穿鞋袜、洗手等等,让家长看到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的变化。幼儿园也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自理生活的条件,尽全力打消留守儿童“临时”家长原有的顾虑。
2.和农村家长一起学习《指南》的重要精神,避免农村家长受“超前教育”思想阻碍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想要在农村开展好幼儿教育,必须将幼儿教育这种较深层次的理念推广到广大的农村家长中去,将《指南》的重要精神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和家长进行沟通,争取赢得家长对幼儿园一系列教育活动的配合,给每位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记将家长和教师放在教育的“敌对面”,要知道教师和家长对教育观念的共同认可,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实践生活化的认识。通过对《指南》中各项目标教育建议的学习,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围绕具体生活制订的。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地还原孩子生活的真实性,从实际生活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带领幼儿到室外活动,当看到风儿吹过时万物的变化,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树叶沙沙,那是风姑娘在歌唱等,给幼儿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动内容。通过这种具体情境学习,引导幼儿将在幼儿园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避免之前在幼儿园和家前后不一的表现,消除家长对幼儿教育开展程度和方式的怀疑。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没有做到从幼儿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去安排设计课程,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前运阶段,决定了孩子不可能有有效的思考和主动认知,其对周围事物的学习和了解,是以表象认知为主的无主观能动性的无意识获知,这决定了其学习行为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更不可能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课程。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做到,而是过分追求课程的多样化,教学结果的成绩化和幼儿园发展的效益化,使幼儿教育走上了小学化的道路。
2、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陈旧,导致幼儿教学课堂趋向小学化。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办学方式多样,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私人幼儿园,办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幼儿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也处于待发展提高阶段。当前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走两个极端,一个是以带领孩子玩为主,一个是以教孩子知识为主,能把两者很好结合起来的幼儿教师非常少。当前的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没有较强的幼儿教育经验,也没有受过专门的幼儿教学实践培训,因此,其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大多幼儿教育使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这也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3、当前的幼儿教育,在教学评价上,存在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具体表现在,老师考核学生的标准仍然是通过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重视孩子学会了什么、学了多少等,而从来不问孩子“怎么学的”,“有意思吗”等问题。经济学上有句话,叫“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是因为有家长的这种需求,使幼儿园教育在教学评价上,过分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而这个教学结果只能通过幼儿教育小学化来实现。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社会认识对幼儿教育存在偏差,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没孩子、有孩子及即将有孩子的社会上的人的问卷调查显示,把孩子送去上幼儿园一是想让孩子为上小学打好基础,二是没时间看孩子,找个既能看孩子又能教孩子学东西的地方,而对幼儿教育的实质,即从幼儿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培养和开发幼儿潜在的学习天赋和能力,为幼儿将来的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却很少有人认识到。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系统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给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反而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2、当前幼儿园竞争的日益激烈,驱使幼儿园的承办者和单位过多关注经济收入,而要想提高经济收入,就必须使幼儿教学成果在短期内得以呈现,以此吸引更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幼儿园来。这种利益的驱使,使幼儿教育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趋向小学化,只有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家长看到所谓的教学“实效”,这种教学“实效”,是以牺牲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科学学习方法为代价的,其带来的后果,在未来必然会表现出来。
3、幼儿教师教学的小学化模式,是幼儿教育小学化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若说以上两点是基于认识和现实的驱使,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而幼儿教师教学的小学化,则是致使幼儿教育彻底走上了小学化的道路。当前,我国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受学生未来竞争压力大的影响和家长短期成果效应的要求,为了保证自己工作的开展,必然倾向于教学小学化,最重要的是,也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根本不懂如何开展幼儿教育,不会进行幼儿教学,只能选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发挥,是一种应该淘汰的教学方式。
三、如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1、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主要是指提高当前幼儿父母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让幼儿父母认识到,幼儿阶段是幼儿某些潜在能力发现和开发阶段,而不是学习阶段,而且幼儿时期的认知水平也没达到可以进行小学知识学习的程度。如果坚持以小学化教学的评价方式来检测孩子的幼儿园学习成果,势必给幼儿带来身心上的压力和对未来学习的反感,严重的造成厌学心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2、转变幼儿园办学者办学理念和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关键。幼儿园的开办,决不能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为出发点,错误的办学理念,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被社会遗弃,早晚得失去应有的幼儿生源。幼儿园办学理念的转变,主要在于幼儿园承办者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承办者必须是具有一定思想水平,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的专业人士,只有这样的人士才能保证幼儿园办学出发点的正确性。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能否体现幼儿教学的特点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因此转变二者的理念非常重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能否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养成良好想习惯,关键在于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解决教学问题,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实现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财政投入 公平性
学前教育是公益性教育的一种,财政投入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前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学前教育发展不佳,难以为长久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财政投入公平性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财政投入少引起幼儿教育问题
我国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财政投入少是引起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关注度较低,关于教育的责任承担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进而使得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政策及经费投入出现不公平现象。当前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约占总教育经费的1.3%,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较低,如泰国占16.4%,墨西哥占8.9%,且我国幼儿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为家长,政府投入较少[1]。
(二)财政投入不均匀引起幼儿教育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投入不均匀状况是引起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机关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且以示范幼儿园为主。如在农业人口较多的县城,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大多数给了县级幼儿园,而对于乡镇以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较少,多处于缺乏状况。一些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当前财政投入中乡镇当地幼儿园比例约为17.7%,村办幼儿园仅占15,7%。呈现出明显的财政投入不均匀状态。且当前许多农村幼儿园处于无财政投入状态。幼儿进入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主要依据父母的社会职业、工作单位等,部分流动儿童甚至出现入园难问题,非户籍所在地入公办幼儿园时,需缴纳高额的额外费用,进而使得许多幼儿教育机会出现不公平状态,一些幼儿甚至缺失早期教育,影响幼儿的未来教育和发展。
二、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财政投入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一)对各区域地方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当前政府的政策及方针中只对“为什么应由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这一问题,对于提供服务的对象、提供服务的内容、提供服务的方式等问题尚未解决,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常常只关注当前发展,发展方案多较为庞杂、零星,对于具体项目关注较多,较为重视,而对于体制、公平、均衡等的整体考虑较少;许多区域地方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发展从局部出发,对于该区域学前适龄幼儿的整体状况,如户籍状况、家庭状况等的关注较少;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公办幼儿园关注较多,投入较多,而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未加考虑,使得民办幼儿园难以维持运作;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但对于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关注较少,尚未建立投入机制及经费保障机制,且对于园内的硬件设置投入较多,对于实际师资力量关注较少。
(二)对各区域地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局限性缺乏认识
当前某些地方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局限性问题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政府财政在幼儿教育中的位置,尚未认识到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及公办幼儿园难以解决学前教育问题[2]。对于当前幼儿教育投入的不公平性、公办幼儿园排队多而民办幼儿园入园少的问题尚未重视。当前我国公办幼儿园排队多,主要是因为公办幼儿园可享受国家学前教育补贴。
(三)对于体制及投入方式之间的关系认识缺乏
当前一些地区对于财政投入多倾向扩大公办幼儿园,进而使得民办幼儿园受到挤压,难以生存。这种状况会引起政府需花费更大的财政投入建立公办幼儿园,加重政府经费负担。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教育中的财政投入问题应对措施
对于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首先需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转变思想,认识到幼儿教育中的财政投入公平性问题及投入的各项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状况提出应对措施:
(一)根据当地招生状况,对合格的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补贴,重视民办幼儿园。
(二)及时了解当地学龄幼儿的家庭状况,对于经济困难幼儿给予定额的幼儿教育补助,根据幼儿实际选择幼儿园状况,将补助资料直接交与圆方,增强经费的目的性。
(三)建立幼儿学前教育经费补助体系,可建立公办幼儿园及其他幼儿园两种体系,保证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对于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幼儿,不再享有其他政府补助,对于进入民办幼儿园幼儿,可根据幼儿实际家庭收入状况,给予家庭直补或幼儿园补助两种形式,保证幼儿的教育公平性[3]。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健康成长及未来教育的重要基础,幼儿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是学前教育中的重点关注问题,各级政府需加强对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性,保证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储朝晖.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公平性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7-61.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原本是一个人人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是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它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1.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1.1重知识,轻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快乐发展”,快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然而反观现实,许多幼儿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过多地插入本应是小学阶段才会学习到的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更在内容上求多、求深,而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却不予重视,这就违背、颠倒了幼儿阶段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1.2重教学,轻游戏。孩童时代本应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游戏看成是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而是用各种课程填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把幼儿过早地推到了小学学习时期。幼儿的天性天真爱玩使他们并没有形成学习的概念,这时就需要顺应其的天性,以游戏为载体。相反,一味地以死板的课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必会使孩子厌恶学习,厌恶幼儿园生活。
1.3重评价,轻个性发展。幼儿教师习惯在内心建立固定的模式,自觉不自觉地用一把尺子评价儿童的发展,犹如对待产品一样,统一规格、严格剪裁,孩子们在无意中被划分了等级,发展迟缓的孩子在流水线上慢慢滑下,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掉了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甚至教师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那么,身体的约束必然阻碍思维的发展,致使儿童失去创造的热情,甚而泯灭活泼的天性。
2.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2.1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趴在桌上写字,导致幼儿的脊柱发育变形,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居然出现了大批戴近视眼镜的幼儿;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时间、缺乏机会和同龄幼儿玩耍、沟通,长大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合作共处的能力受影响。
2.2严重损害了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只能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出现强烈的厌学情绪。
2.3使幼儿们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们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时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
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其中有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条件不具备、保教人员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的因素,也有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社会评价偏颇等问题。就这些方面我具体浅谈一下幼儿园和家长这两个离幼儿园最近的重要因素 :
3.1幼儿园认识不足及利益驱使。许多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缺少应有的认识,也未能正确对待和领会教育部门颁布的相关指导要求,总认为“学得多”便是好。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随意设置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兴趣班,让家长掏钱,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以“大人的意志”全权代选幼儿的发展道路。
3.2家长思想有偏差。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主要在于家长不成熟的思想。随着人才时代的到来,社会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没有知识就没有饭碗。这就导致许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便开始“逼迫”自己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在知识的积累上要超越别人的孩子。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主要推手其实是家长。
4.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向上的身心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4.1增强教育监督和培训,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化。主管幼儿园工作的各地教育部门应强化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各幼儿园的交际教育状况,发现“越级教育”行为的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对幼儿教育理念和方向认识不足的幼儿园,应及时组织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参与幼儿教育培训,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修正幼教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实施正确的幼教手段,从而促进幼儿教育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4.2转变家长错误思想倾向,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扭转家长们的幼教观念,使幼儿教育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座谈会或培训班,向家长宣传、教授科学的幼教理念。同时,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也应多关注幼儿教育,以主流社会舆论观点引导家长思想转变。要让家长们认识到,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替代幼儿教育是一种“过犹不及”“拔苗助长”的行为,幼儿教育必须以培养健康的身心为重点。
4.3端正幼儿园教育方式,完善幼儿教育实际操作。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努力践行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和规章要求。幼儿园领导及教师应认真研读幼儿教育相关的指导要求和规定,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幼教模式。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身心。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应相互交流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路子,不可“闭关锁国”或“闭门造车”。必要时,要请专家到幼儿园现场进行指导和点拨。
4.4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不揠苗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跑得早≠跑得好。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也已充分证明,我们应当从中深刻反思。
4.5回归幼儿教育本位,自主自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教人士重要的任务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外在表现为偏离了它的教育位置,承担了本身不应承担的教育义务,在履行一些重要教育职责方面错位。因此,应当根据国家幼儿教学的要求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能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于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总之,幼儿教育就应当做好教育幼儿的工作。
4.6正确衔接小学教育,恰到好处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一、幼儿教育不应该是超前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孩子对他已知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抽象完成的,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告诉我们,孩子是通过游戏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但是,目前幼儿教育超前倾向严重,即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路不够宽阔,教师自我突破及创新不够,运用不灵活,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孩子被动、消极地服从,机械重复的训练和模仿成为主导。在幼儿园的教室中游戏在减少着,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快速增长着,幼儿的游戏空间变成了学习知识,使幼儿教育在发展中走了形、变了样,成为了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他可以学习的时候就接受到超过别人孩子的教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赢在起点。他们认为,多会一点算术题、多背诗歌、多认识一些字就是学习,就会让孩子在提前对知识积蓄情况下超越其他孩子。以为这样就是将来有出息的征兆,而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这种心理,便置幼儿教育规律于不顾,置孩子的快乐于不顾,一味搞超前教育,把小学的学习内容下放到幼儿园教育中。懂得幼儿教育规律的人都知道,学写字、背古诗对开发幼儿智力只是一方面。开发智力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认识自我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为主;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主。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对幼儿进行的行为教育,如简朴习惯,爱劳动教育等等,现在看不到了,看到的只是知识教育,而且是超前的知识教育,以至于使一部分儿童升到小学一年级后,感觉可学的内容太少了,结果不良的习惯产生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成长过程,这种教育倾向如果不能得到改观就会造成幼儿教育的移位。我们也知道,幼儿智力的开发固然重要,但对幼儿进行习惯的培养更重要,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对幼儿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重要。
二、幼儿教师老龄化阻碍幼儿教育发展
双阳区幼儿教师198人,30~35岁占10%,35~40岁的占50%,40岁以上的占40%,30岁以内的几乎没有。近10年没有分配年轻教师,幼儿教师群体应该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群体,应该是智慧与靓丽并存的群体。但由于目前各地存在着用人机制的限制,年轻的受过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进不来,不能给幼儿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幼儿教师由阿姨变成“阿婆”这些“阿婆们”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教授着今天活泼与智慧并存的孩子,略显力不从心不说,而且还培养孩子的老气、娇气,一个个像小大人似的,这种老龄化的教师结构,不是严重束缚幼儿的成长吗?面对这样一种让人焦虑的用人机制,我们作何感想?是听之任之,还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现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实施幼儿教育的能力?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幼儿教育
第一,情感衰竭,对教师工作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疲劳状态。第二,人格化。对幼儿缺少耐心和细心,对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第三,无力感或个人低成就感。既对自己评价低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怎么做都不会有太多的成绩。每天做的是枯燥繁琐的“哄孩子的工作”。所以说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归因训练。即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教师个体可以控制因素的范围内,如对能力和努力关系的认识,对幼儿教育和自身职业关系的认识等,这样有助于使幼儿教师个体成为比较有内控能力的人。2.创设平台。幼儿园领导在教师出现职业怠倦倾向时,不能袖手旁观,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用指责批评或抱怨来推脱责任,而应该多为教师创造一些发展平台,减少教师职业怠倦情绪生成的因素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影响。
可以运用的有效措施:一是明确教师个人的任务与责任。及时给教师提供建设性意见并积极进行指导;二是及时了解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关注教师个人需要并积极接受和改进;三是进行业绩评定时多讲教师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也要恰当指出;四是了解教师生活需要,并努力给予解决,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减少,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幼儿教育是关系到幼儿健康成长的大事。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指导者,服务幼儿教育、服务幼儿教师、服务于孩子的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幼儿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问题,这给我国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纠正目前幼儿园教学逐渐向“小学化”倾斜的现状,已成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是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而且也会对家长产生误导,最终对幼儿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进行纠正,使幼儿实现健康发展。
一、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学分析
我国幼儿教育长期处于优质资源短缺的状态。多数家长期望将幼儿送入优质幼儿园接受教育,家长虽然反对幼儿教育逐渐“小学化”,但是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下,甚至还为幼儿私自报班,未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充分考虑。此外,部分家长没有对科学的幼儿教育加以充分理解支持。多数幼儿园与教师均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对幼儿成长加以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但是家长对于这种做法存在误解。
2.心理学分析
家长普遍存在不能使孩子输在起步线上,学好各学科的知识与本领,健康和快乐地成长以及进入期望的小学学习等观念。家长虽然有着美好的期望,但是又要面对现实。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环境对家长认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周围人的孩子学习什么,家长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在正规的幼儿教育之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报各种各样兴趣班。而幼儿教师由于受到教学评价以及幼儿升学考试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也存在诸多的困扰。
3.现象学分析
现象学主要是将平时日常生活当作重点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因果关联。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说明其存在有着必要性与合理性,是一种特定时期的产物。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教育,教师与家长仅仅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与学习成绩,一旦这种重视逐渐由中小教育扩展至幼儿教育中,必然会使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因此,从现象学角度分析,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是从必然失范逐渐转变为自然失范。
二、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动教育改革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非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是要确保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使其可以在幼儿园实现心智方面的有效启蒙。此外,还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幼儿教育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家长科学认识幼儿教育,改变以往追求多学、早学以及快学等与幼儿成长规律不适应的观念。
2.完善教育制度
对目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改善,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不良风气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幼儿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内容和幼儿身心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以游戏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实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虽有所涉及,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今后应该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改变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
3.衔接教育内容
幼儿教育通过各领域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培养幼儿的技能、情感、知识、态度与能力等。虽然和小学教学内容并不完全对应,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幼儿教育可以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情意行基础,因此,幼儿阶段并不需要这多小学的知识教育,只需将幼儿阶段应学的内容完成即可。总之,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现象在我国已经较为普遍,它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制度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逐步地改变。要通过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懈地努力,逐渐完善幼儿教育,实现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透视研究[J].求知导刊,2016,8(8):48.
[2]陈纳.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5(5):90-93.
1 幼儿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幼儿教育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难度,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
在幼儿教育中,普通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教学的实际需要。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增加幼儿教育手段,同时还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和推动。
1.2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推动幼儿教育发展
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幼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使幼儿教育能够以更新的状态呈现在幼儿面前,对提高幼儿教育新鲜感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并做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幼儿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3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经验来看,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比较新颖,对活跃课堂气氛和改变教学风格具有重要帮助。因此,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满足幼儿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2 幼儿教育中多媒体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在幼儿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降低教学难度有着重要促进。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实际,对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予以解决,对提升教学效果和便于幼儿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幼儿教育获得了新的手段支持,在一些难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满足幼儿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降低教学难度具有重要作用。
2.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由于幼儿理解能力较弱,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让幼儿对教学内容有直观的认识,对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多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课堂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幼儿认知度的目标,为幼儿教育提供新的手段支持,促进幼儿教育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
3 幼儿教育中多媒体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能够对教学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课堂中能够期待教学活动的展开,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应有正确认识。
3.2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方式新颖,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多媒体所吸引,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难度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多媒体可以认为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3.3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幼儿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对提高幼儿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幼儿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促进。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幼儿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实际,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幼儿教育的教学难度,并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强的促进。因此,明确幼儿教育中多媒体的作用并做好多媒体的应用,对满足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学前教育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都了有显著的改善,学前教育的质量得以提升。同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知识和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及时对自身理念进行更新,并采取与时展背景相配套的教育模式,从而加快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1 幼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体系当中,幼儿教育都处于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虽然社会上不断地的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都表现在口头上,缺乏具体的行动。再加之幼儿教育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发展。目前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快速发展过程中,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并没有针对时代背景的不同而进行改进,这对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幼儿教育机构由于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就导致幼儿教育办学较为混乱,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另外当前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无论是教育设备的更新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由于经费缺乏而无法进一步实施。这些现象在边远地区的农村表现得更为严重。所以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各部门有效地协调和配合,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 幼儿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
2.1 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教育在民族振兴及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将教育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希望通过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加快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时期,更需要具有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抓好幼儿教育,为国家的发展培育合格的人才。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对其工作环境和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才;其次,做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平台和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好地提高幼儿教师整体队伍的素质,丰富其专业的知识,以便于为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因此,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一线的教师,都需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全面性、启蒙性和保教相结合为指导原则,更好地把握不同年龄幼儿心理、生理的特点,与时俱进地转变工作作风,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尤其是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幼儿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开辟家长园地、制作家园联系卡、观摩教学活动、离园时谈话以及在各幼儿园主页中开辟幼儿识字专题网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其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2.3 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机构管理
在我国现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而且对于兴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管理措施也不到位。于是,出现了不只是幼儿园“虐童事件”,甚至是孩子在幼儿园中生命都出现了意外。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亡羊补牢,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大力监控,不仅要对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对于未来准备要兴办的幼儿教育机构更是要提高门槛,确保幼儿教育机构规范化发展。平时,各地教育主管机构还要加强对辖区幼儿教育机构的检查,包括防火、防水、防盗、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深化幼师师德建设,加强保育、保健人员岗位培训,完善考核机制,着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2.4 保证幼儿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
开展幼儿教育,尤其是开展良好的幼儿教育,离不开持续而稳定的经费投入,这是幼儿教育中师资队伍发展、教学条件改善的基础。为此,各地要千方百计地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规定落实到位,并且要保障经费的稳定投入和逐年增长,为教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及幼儿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经费投入,对于符合规定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也要给予相应的经费扶持,加快普惠园的建设速度,适当扩大“以奖代补”范围。同时,在政策规定和可监督、可控制的范围内,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也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机构的兴办和发展事业中来,促进多种类、多形式学前教育机构相互促进的局面,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一)对于区位资源利用不足,幼儿园空间分布散乱
传统农业文化是造成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处在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关于幼儿教育迄今为止尚处于落后阶段。并且由于农村地区的没有对于资源利用和规划布局的相关知识储备,区位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没能充分认识农村区域的区位资源优势,来发展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但通过实地考察不难发现,乡村幼儿在空间上布局散乱,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幼儿园的服务区出现重叠、盲区等。幼儿园所供非所求、所求而非,供需矛盾突出,无法满足整个乡村地区的幼儿需求。
(二)交通资源认识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已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工程。家园合作,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育活动。这就对交通有了一定的要求。出于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出行要求,幼儿园的布局应当考虑交通因素,这样既方便学校也方便家长。通过实际体验,幼儿园布局均忽略了主要交通干线所带来的优势,而到从家里到幼儿园再返回家中平均需用时一个小时以上,相对来说需花费的时间太久。
(三)幼儿教育设施配置不足,师资力量欠缺
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注重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幼儿教育,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根据我们实地调研数据显示,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农村幼儿教育仍处于落后地位.并且通过实地体验,发现农村幼儿教育设施仅配置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用品,相关的音乐教育辅助设施几乎没有,这样的教育设施配置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二、乡村社区幼儿教育资源利用对策建议
(一)根据区位优势,确定幼儿园服务半径
任何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要依据服务区域的具体情况,如区域人口数量、区域需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不仅能够满足区域需求,还能确保服务机构的利用价值,实现服务机构效益最大化。根据调研地的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分别确定了三个乡镇的幼儿园服务半径,已达到儿园最佳数量和全乡镇的覆盖服务范围。
(二)利用乡村交通优势,合理进行幼儿园位置选择
交通对于区域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合理的交通规划既可以打开市场也更便于区域内的交流发展。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乡村的交通资源,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保证幼儿园一定的入学率也能很好的将学校与家庭连接起来,共同对幼儿的教育发展负责。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增加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内各中心充分利用城市交通根据设定的服务半径综合地区特点,从规划角度对调研地的三个村镇做幼儿布局规划。
(三)优化教育设施配置,提高师资力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教育 应用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00-02
1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主要的应用方式
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幼儿园管理工作和幼儿教学。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面来看,幼儿园最早使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发挥计算机的辅助管理功能。即便是当前,大部分幼儿园所购置的计算机,也是为了让幼儿园管理工作更加方便。计算机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是让幼儿园的财物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以及保育教育等工作更加方便,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具有针对性的工具软件和常规软件,如电子表格、文字处理、财物管理、教学管理、营养分析等软件,所以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首个阶段。从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来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也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显示出了其他教育媒介和教育技术所难以比拟的优势。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幼儿教育工作,因使用了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在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并充分调动幼儿兴趣和注意力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适应性
从当前的幼儿教育来看,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运用,而在大部分经济条件允许的幼儿园中都设置了多媒体课堂用来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同时这些幼儿园中的教师也更倾向于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对课件的制作也逐渐熟练。在幼儿教育的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等。虽然这些教育内容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以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都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是并非每一种幼儿教育内容的教学活动都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事实上,教学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一般会以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活动,而设计完成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决定是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依据。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则教师会对使用哪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表达形式更加有效作出考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教育内容包括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学教育以及幼儿科学教育等,对于这些教育内容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让幼儿更容易接受。但是幼儿美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以及幼儿健康教育等,由于需要幼儿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和总结经验,所以并不适合全部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刻意追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难以发挥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会让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导致幼儿难以掌握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工具来实现,但是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科之间的区别来确定是否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信息技术适应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科目,教师要重视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与教学活动的密切结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欣赏中接受知识。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以幼儿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与故事化,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课件,从而让幼儿保持与课件进行交互的积极性,并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3影响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其他因素
3.1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限制了信息技术工具功能的发挥
幼儿教师具备计算机基础,并且能够对课件进行制作和演示,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如此,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并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然而,在一些幼儿园却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并且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信息技术不能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展现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而言,虽然他们拥有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但是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晚,并且对于信息技术从头学起也具有一定难度,要达到熟练操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工具仍需要较长过程。甚至一些幼儿教师并没有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使用过信息技术,这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这种教育方式存有排斥心理,认为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并且也更加方便。而对于部分年轻的幼儿教师而言,虽然他们对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认可度,但是由于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所学的信息技术内容有限,所以一般也仅仅掌握了浅显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仍旧存在不足。由于幼儿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存在直接使用网络中现有的课件开展教学活动的现象,这种问题不仅会因为缺乏对教育对象的针对性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同时也难以从本质上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另外,在对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方面,许多幼儿教师欠缺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深入认识,这使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3.2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主体地位被忽视
无论是传统的幼儿教育还是应用信息技术下的幼儿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幼儿操作计算机等教学工具的机会较少,大多数幼儿教育课堂都是由教师单方面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只能被动地听讲,并且难以对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产生深入体会。其次,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教师与幼儿互动过少的现象,而在信息技术为支撑下的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这种现象被放大。教师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操作方面,而欠缺对幼儿的语言引导、提问等互动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难以发挥出自身的示范行为,也难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儿童。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部分幼儿对教学内容接受效果的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群体的情感发展。
4提高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策略
4.1通过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
幼儿教师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必须对信息技术有正确认识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能,只有如此,幼儿教师才能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并发挥出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势。通过上述问题可知,当前幼儿教师群体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以及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幼儿园应当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术培训给予高度重视,以全体幼儿教师为对象来进行包括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课件制作与演示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同时培训的开展应当充分考虑幼儿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从而实现培训与教育实践的良好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点,幼儿园应当对教师培训的思路做出调整,并针对实际情况对教师培训计划进行及时修正,认识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缺乏哪些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同时要给予教师较多的实践操作机会,确保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2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幼儿发展为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以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的特点得到教师和幼儿的喜爱。但是幼儿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功能具有全面认识,不能单纯地为追求教育潮流,避免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推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事实上,幼儿教育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误区,如将多媒体等工具当作传统教育中的黑板来呈现文字与图片,欠缺与幼儿交流等。这些误区的存在,致使应用信息技术下的幼儿教育过程难以吸引幼儿注意力以及调动幼儿兴趣。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现可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同时要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参与游戏和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山东省邹城市机关幼儿园,山东邹城273500)
参考文献:
[1]李仕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秦红梅.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数学教育整合的体会[J].基础教育研究,2009,(16).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启蒙教育,学前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点。由于有些幼儿园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忽视了《纲要》的精髓实质,孩子们不但得不到优质的幼儿教育,还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应该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游戏活动时间相对较少,玩具、材料、活动区设置不适应儿童的发展
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但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有随意延长生活、学习活动时间的现象,以致于占用了游戏活动时间。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这一新理念已得到广大幼教者的认同。但如何设置与划分活动区,投放什么玩具和材料?教师仍感到困惑,随意性较强,只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愿认为要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现代化的儿童,就必须投放现代化的玩具和材料。设置了“麦当劳、宝龄球馆……”等活动区,并挖空心思使幼儿园上“档次”,设法让幼儿过上“小康”生活,玩具、材料的投放向电子化、电动化方向发展,多数投放的是模拟事物的形象仿真玩具,没有低结构玩具,摒弃了朴实的乡土材料。而且这些活动区玩具、材料的设置与投放又仅作为幼儿园的门面,为了取悦他人。幼儿则只能眼看手不动,只有等到“开放”时,才能过过瘾,这显然违背了孩子们的天性,违背了开设活动区活动的初衷和教育价值。
2.教学形式与方法存在“小学化”倾向
在课程的实施中,由于对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内容、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学前期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心智发展缺乏科学的认识。部分教师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脱节,陷入思维定势,沿着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教学。再者,又受小学“高起点”要求的限制,有的家长仍要求幼儿园以“读、写、算”教学为主,故此幼儿园在某种程度上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以上课为基本活动,教学方式仍以固定的课表安排为准。没有将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形式,而把文化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目标,将拼音、汉字、数学作为教育内容,接收所谓的“超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保教工作
1.树立先进的办园理念
教育行为,理念为先。科学性的办园目标,是保教质量的有力保证。幼儿园要以《纲要》为准则、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轴线,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研为先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本园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2.坚持科学的教育方式
坚持在保教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做人,在活动中健体,在探索中求知,在环境中审美”,注重区角活动和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不开设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强化训练活动,也不盲目迎合家长的要求,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每学年都根据计划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妈妈我爱您”、“我快乐,我成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为主题的幼儿教育活动;以“庆元旦迎新年”为主题的游园活动等等,各项活动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全面发展的和谐之美。
(二)努力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育人环境
1.创设充满童趣的生活、活动环境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与“环境”对话。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教玩具、布置环境,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活动成果;楼梯、走廊墙壁上,不仅可展示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2.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
幼儿园还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把自己融入环境之中,切实做到态度和蔼可亲,理解尊重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尊重、被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使优质的教育环境展示于社会,优质的保教质量取信于家长、幼儿。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所左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3.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为了使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必须摈弃“知识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短视行为,确定培养“完整儿童”的概念,特别要明确培养儿童生存能力和乐于学习、好奇探索、自主、自信、创造性、责任感等影响人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价值,使孩子们个个都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人生阶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关系到我国发展进步的国民大计。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针对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所实行的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对于情感、性格、认知的积极养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是学校有义务、有责任进行教育,社会和家庭也都有责任去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结构急需完善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教育的不公,很多地方都显现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上学难,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规模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显得尤为不足,对整体幼儿教育的相关服务和设施也亟待完善。求大于供直接就导致了幼儿园上学乱收费、学费贵的社会问题,致使很多幼儿到了适学年龄却迟迟得不到应该有的幼儿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中教育结构中的各种问题。
2.教育观念急需更新的问题
在教育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始终将教师放到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教育上,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承认幼儿为幼儿教育主体的思想,往往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着“填鸭式教学”,导致了整个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也沦为了拼音、计算、写字的学习。也就忽略了幼儿教育中幼儿性格、思想的培养。
3.幼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种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也相应的在各地建立起来,但是幼师的层次不齐对幼儿教育的成果起着负面的影响。对于在幼儿教育中资历比较深的幼师往往有着教育观点陈旧的问题,对于幼儿教育资历比较浅的幼师,各方面综合素质也需加强,针对这部分幼师,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开设不同的课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幼师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认识,让幼儿在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接受幼儿教育。另外针对最近几年时常出现的虐童事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让部分品德败坏,素质低下的幼师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以破灭的伤害,这也更迫使我们努力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二、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1.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幼儿教育要想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让幼儿教育现代化,而基本前提就是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的参与到其中来,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幼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重点去培养幼儿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为主。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资,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学校则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淘汰综合素质低下的幼师,对于优秀的幼师要进行宣传和表扬。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成果。
2.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课程都是载体,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塑造健康品格、享受童年乐趣,让幼儿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走得更稳。因此,在幼儿课程的选择上,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构建相适应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创出一条特色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3.开发幼儿教育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游戏了。开发好的幼儿教育游戏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开发好的课堂游戏和网络教育游戏,将幼儿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其中,方便于幼儿的学习的理解。在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师也要对幼儿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幼儿沉迷于游戏,让幼儿健康的去玩游戏,在游戏中得到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对于幼儿教育游戏的开发,还要注意避免近视、无运动、自闭等幼儿容易出现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对幼儿带来危害。
4.促进家园合作与家园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和许多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的重要性,让家长深入到幼儿园,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来,让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能够有效的让幼儿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这样的双边教育形式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的。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尝试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求让幼儿的身心教育得到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玉超.学前教育不公平现状及改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张才生,肖昌斌.普及•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发展的松滋模式纪略[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