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时间:2023-06-25 16:2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

第1篇

关键词:行政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研究

作为一种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求具有独立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因此又具有特殊性。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高效率运行,从而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它直接行使各项权力,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实现其运行的公平、公正、廉洁。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有效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的收益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其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当前社会有诸多的因素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具体的不足之处,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针。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形式对内部审核工作存在不利影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内容跟不上发展的节奏,陈旧繁荣的内容内部使审计工作的质量不佳,组织结构不够合理,部门分布不相等。这些都显示,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真正脱离传统计划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采用传统的的工作方式,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降低的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就缺少的工作执行的指导方针,由于国家制定的内部审计不完善,使得一些工作难以操作。我国对于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不健全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运行。国家颁发的现行法规中,并没有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严格规范的法律法规。在缺乏强硬制度的规范下,一些部门所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微不足道。审计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很难去落实一些具体的审计建议,最终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效率。

3.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大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部门的设计都依靠于其他的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设置,从中也可以看出审计部门大多得不到重视,甚者连专业的审计人员都没有,用财务会计人员来兼职审计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审计缺乏严明性,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最终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4.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正确的定位,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使其不能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而且内部审计所制定的目标也不合理,把责、权、利的原则放在内部审计工作之外,没有这个原则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确切落实就变得更加困难,可操作性也大大减弱。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把领导的意见作为单位的审计结果,这完全没有可信度,这样也许通过了上级监管的检查,但是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更不用说审计工作的效率了。

5.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近几年来,国家在收支、部门预算、资金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政策来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审计部门的领导对这些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国家有了一些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了。这样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没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再开展,这样就与国家设立审计部门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领导对内部审计审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

6.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能否高效的开展,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而现状却是审计人员不达标,缺乏专业性的同时还没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审计工作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它与法律、政治的也有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不能将经济知识与法律政治相结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人员任命为审计人员,而这些财务会计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没有全新的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发展快速的市场经济要求,所以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下。

7.审计工作内容太过单一,缺乏创新。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变化发展着,而内部审计工作却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更新,很多部门的审计工作仍只停留在财务方面,监督管理也属于事后监督,缺乏创新性。如果审计工作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它便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内部审计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不是有利的了,所以内部审计应不断革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调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相关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计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各种与审计管理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素质,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行政事业单位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思想素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应该从两方面加强培养。第一项是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会,定期进行检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测试等来提高专业素质。第二项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大局观。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受外界干扰是其能否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失去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审计部门存在的实际意义。要想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是内部审计工作要单独设计部门。内部审计不应该作为任何部门的下属部门,也不应该由任何部门进行控制管理,在行政权利和管理经费上保持独立,不应该与其他部门有任何的利益来往。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保证审计人员的专职性。审计人员不应该在其他部门任职,尤其是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这样可以增加审计部门对外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也便于审计部门内部的管理。

3.完善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用健全的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只有在完善的制度的指导下,审计部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健全审计工作的制度时需要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要做到毫无遗漏,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财务部门要进行重点控制和审计;让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针对审计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法制和规范,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4.不断反思现有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并改进。在内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寻找工作中的问题并改正。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利益,实现审计部门的自身价值。单纯地延续原有内部审核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只能使审核部门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也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非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推陈出新,不断改善审计制度。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作者:苌征 单位:开封市统计局普查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启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营者,2015,29(12):303-304.

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环境越来越复杂,这是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一大挑战。文章将着重对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防范与化解策略,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策略

1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时候需要依赖人力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难度,而信息化下,这些审计工作将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运算,管理人员只需对计算机简单操作,便可实现内部的数据审计与分析。这是当前一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模式。另外,自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以来,整个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会计人员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而计算机技术人员也承担了一部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会计部门与计算机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施行。以往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是由单人进行操作的,信息化下的人机共同控制尽管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时候还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又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使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因此,必须实现通过终端机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控制与审计。

2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判断依据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处理不当,将会给整个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正常发挥。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或存在失误,导致数据处理的结果错误,进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需要审计的对象比较繁杂,而且还存在许多交叉现象,项目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一些项目定义相对模糊,造成对审计内容的判断有偏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信息时代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而且要对经营管理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估,审计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信息化时代使审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又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审计人员的学历还未达到应有的层次,在审计工作中以经验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使审计工作还面临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因此,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善内部审计方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3.1内部财务审计机构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相应地设置了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并且采用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促进其正常运行。然而,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一些内部审计机构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大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式比较单一,且呆板无力,未能考虑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真正需求,不能够适应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仅不能对财务的审计工作作出有效地判断分析,而且还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进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潜在的风险。

3.2审计方法不科学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不断变化着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内部审计的方法也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进一步的改进。一旦内部审计方法出现偏差或失误,将会使整个审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降低审计的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增加风险性。从现有的审计方法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首先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这种模式着重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审计,范围较大,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内部审计的科学性。然而,其对内部控制过分依赖,对于多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环境来说,有局限性。另一种则是统计抽样审计法,这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较为常见,减小了工作量,但是它以部门的样本来推断整体,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误差,造成审计的风险性。

3.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的建立,对内部财务审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计机构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也与其他部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各个部门的关系,避免部门间的矛盾、冲突,增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做到权责统一,将责任划分到个人,重视审计机构工作,实行必要的监督,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4.1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机构的需求做出全面的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要进行明确的划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与财务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着重强调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促进其职能的有效发挥。

4.2增强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要密切关注当前的发展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提前发现与评估,并根据实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价、预估,对单位的一些重点流程和项目更要施以严密的审计,以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3改革内部审计方式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全新的审计方式。尤其是数据库的充分应用,能够将内部审计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存放,这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有着无限的优越性,不仅审计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审计更为科学、合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单人化的全面管理,使财务审计工作得以有效运行。

5结论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单位可借助计算机系统使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另一方面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内部审计机构,一定要抓住当前的发展形势,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姜艳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动因分析及防范路径[J].财政监督,2013(11):38-39.

[2]韦丽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83-84.

第3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收支自身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核算相对简单,缺乏内部压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财务收支失控,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存在误解,不理解新形势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疏于防范和管理,只落实在嘴边和文字上,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导致各种舞弊和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

2、会计工作人员职责不到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半收半支性质,因此其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面临较小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所以这些机构很容易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会计工作人浮于事,管理当局任用的财会人员普遍素质不会太高。单从会计凭证来看,实务中忽视签字的现象非常普遍,或是根本没有依照业务流程规则行事;在装订和整理会计凭证的过程中将各种业务混杂在一起,造成月末、年末账证核对繁重的工作量;在期末提供会计资料方面只重视会计报表的编制与报告,而忽视对财务情况的完整分析和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成文的制度规定;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财务制度,但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实施力度不够。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会计信息失真,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③相关人员业务处理程序不规范、权责不明确,致使职务重叠或者越权行事,有些人员的权限过于集中,使得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缺乏相互之间的牵制。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保管人员、经办人员、审批人员之间没有实行岗位分离,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4、监督力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主要有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内部审计负责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纪检部门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党的政策等的遵循及实施情况。然而,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部门,处于单位的领导之下,缺乏独立性,也缺乏制度保障他们的权利,这些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民间审计机构(针对事业单位)和政府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部门,但这种监督由于民间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而政府审计主要以抽查的形式,因此,它们监督作用变得比较弱。

二、强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多学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知识,要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得强令、指使、授意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要多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实现单位经济目标、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根据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会计法》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收支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抓好落实发挥其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要注意内部会计控制的动态性。伴随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其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动态发展的。会计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会计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态势,开展内部会计控制长远适应性研究,着眼于未来,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和控制理论创新,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同内,对内部控制做出动态调整,完善机制,推进控制创新,使内部控制与改革发展相适应。

3、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单位负责人不仅是战略计划的制定者,更是战术步骤的监督检查者。他们有义务和责任理顺会计工作关系,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了解会计工作情况进程,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在工作职责说明上应当对以上内容进行明文规定,赋予相关责任人必要的权利对会计工作予以监督和控制,使他们充分发挥组织给予的权利空间协调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分别形成合力,创造一个和谐、合理的利益、力量分配格局。

4、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并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要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程度及其设计的效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会计核算合规,财务制度健全。加强跟踪落实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同时必须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力执行。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一、我国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也是我国的建国初期,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也是处于萌芽阶段,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仅仅是账目核对和职权的分工方面,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内容上。并且只有少数一些工作单位才会建立起内部控制,效果可见一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政规定于1996年12月下发的《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正在不断的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建设,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也使得我国正式步上了现代内部控制建设的道路。第一部关于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颁布于2000年7月的新《会计法》,严格规定了,工作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次年开始在上市公司推行。2010年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2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全面施行。这些制度的一步步完善都体现出了我国不断的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我国在从建国以来,一直在建立、健全关于内控制度的规范,这些做法都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不足

尽管国家如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真正落实到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里还是远远不够的,行政事业单位却没有对内控制度有着充分的重视态度,仍只是停留应付在我国制定的制度上面。

1.任职会计岗位的人员资格不够专业

如今,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任职的会计人员,并没有依照我国有关《会计法》规定的要求而担任了会计。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的缺乏,再加上如今有些单位上的预算并不需要会计的集中核算,单位只能临时向其他单位调任其他非会计人员任职,因此很多任职人员的会计资历都还达不到会计师的专业标准,这必然会给会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会计账簿书写不规范,重要凭据缺乏妥善保管等等。

2.内部审计的缺陷

内部审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息息相关,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有些公司里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即使存在内部审计部门,也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然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也缺乏财政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未能在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有效实行进行评价和监督。与此同时,与事业单位的领导不加以重视也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在执行力上也较弱。制度存在却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形同虚设。

3.缺乏完整的监督机制

内部建设需要靠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才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在我国对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得重视下,代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都纷纷对内控制度建设提供较好的支持,这些是属于外部监督的,也属于事后监督的。但是这对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事前和事中的完善一整套的监督体系,更能从源头规避风险,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

在人员聘任方面,首先是严格遵守我国的《会计法》要求,坚持只聘用具有专业会计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至少能保障会计在基本的工作上有着规范性,能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会计工作不受到影响。其次是不断对我国颁布的内控制度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等等进行认真的学习,积极配合我国的制度改革,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员工的再教育就一个加强对会计专业性的有效手段,把握好我国对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新动态,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

2.改善内部审计

必须保证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审计部门不受到其他的制约,能真正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有着很大的了解优势,并且以内部控制作为审计的对象,这一做法能有效的对内部控制的每一工作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审计作用,及时追踪内控的动态,发现所在的问题,并加以控制,降低风险。在监督机制上应该建立健全监督岗位责任制制度,达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员工关系,避免某一人员的潜力过重,不利于对内控的监督。凡是涉及到重大的决定,需要员工进行集体审批。

3.完善一整套的监督体系

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必须要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共同协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定期、定时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事后的检查和评价。内部监督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事前、事中的内控工作的监督。确保事前、事中、事后整过程的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事业单位是否依照内控制度规范开展内控工作,提高执行力度,规避国有资产的浪费的风险。

四、总结

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内控的重视程度。只有完善内控制度,才能对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起到推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有效管理,确保财务使用的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合理化运用,避免国有资产浪费。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思考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为保证经营方针和财务目标的实现,保护资产安全和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性而对会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调节和考核的一种控制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种保证财务资源利用的有效手段,它能有效的保证财政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事业,不同于企业,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具有特殊性,因此,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工作对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不追求经济效益,其会计活动相对并不活跃,财务内容涉及面比较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在控制意识、内部制度、预算管理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

内控意识是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做好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其会计内容涉及面小,会计环节、流程都比较简单,整个会计制度没有企业单位复杂严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作为一个平常的后勤部门,只是做好简单的会计工作即可,没有企业营利性压力,也不追求财务目标的达成,因此,没有动力和压力来培养内控意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普遍不高。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全面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其运行的机制和企业完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标,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主要靠行政编制管理,而编制员额是受控的,并不能随意设置。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构简易设置,财务岗位少,人员编制有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事业单位甚至完全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套,财政资金的开支完全凭领导决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者流于形式,导致财务混乱,财政资金滥用,甚至出现被挪用、贪污等犯罪行为。

(三)预算控制薄弱,费用开支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随着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但预算控制仍然比较薄弱,单位内部各科室缺乏预算约束,公共物品的采购、使用、耗损缺乏严格的制度保障,导致一些公共物品的在采购、使用、耗损等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使得财政资金的开支完全超过预算指标。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和准确,常常会出现年度预算调整情况发生,各项费用的使用不能严格地按照预算指标的要求支出,缺乏刚性的约束,而且事业单位按照收入情况花钱,缺乏有效的资金使用分析,缺乏成本核算,导致财政资金不能有效使用,重复消费,甚至时有浪费现象发生,费用开支巨大,使得财政资金的预算约束不能达到有效约束的目的。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的审计人员大多有财务部门的人员兼任,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没有独立设置,使得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无法坚持审计原则,不能很好的履行审计职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财务审计监督大多流于形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财务内控,根本目的是保证财务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虽然不能和企业的财务工作相比,但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保障财务资金使用有效性的根本前提,有了良好的内控意识,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才能够时时刻刻有一种内在的行动约束,才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内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财务工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的财务人员要树立一致的内控意识,财务人员在具体的会计活动中要增强岗位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强内控意识的宣传,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个人、单位、财政三位一体的会计人员长效教育机制。增强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完善内控制度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保障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相关的财政政策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制定统一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在内控技术、手段等方面有效规范可操作的内控体系。行政事业各单位部门应该明确单位内部机构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务监督约束机制。在单位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资金使用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做好集体决策。同时,会计资料做好相关保存工作,制定良好的财务资料的保存、使用、查阅、审核工作。只有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有关会计控制的各项相关制度,才能从制度上保障财务资源的有效、合理、合法的应用。

(三)加强全面预算控制和财务分析

财务全面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公共服务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规划,它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国家不断在相关的制度设计上加大财务预算约束,使财务预算总体计划更加合理有效,且有章可循。全面预算,就是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都纳入预算编制,使财务预算的覆盖面更广,避免财务资金出现使用死角。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编制,各个项目收支预算不断细化,并进行单独项目预算编制,而且要详细记清预算金额和费用支出标准,对经常性支出做好定额制度。预算单位还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做好对预算编制、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控监督,避免财务资金滥用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财务全面预算方面,要做好财务综合预算分析,使财务预算的规划能够更清晰更明确更有目的。通过预算的情况分析、资金开支分析、人员增减情况分析等,能够更好的发现财务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财务水平,完善内控制度,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套完善的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使财务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没有条件的单位部门,应该要加强与审计单位的密切合作,积极主动的配合审计单位的合法合规的审计工作,实时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有条件的单位,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的审计人员,赋予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合法权利,保障他们审计的独立性,使单位内部的各项财务活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财务内控能够有效运行,财务资金得到安全有效的运用。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保障财务资源使用的安全有效就显得至为重要。所以,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好问题的解决,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质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效发展意义重大。

财参考文献:

[1]左翠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57-58.

[2]梁红霞.加强行政企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财务与金融,2004(4):25-26.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的运行,并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就必须需要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作为基本保障。规范的内部控制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相关政府部门的风险,并使得管理变得更加的有效科学。目前,纵观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政府形象。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是每个业内人士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

这里所指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讲的是单位为了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单位的各项风险的得以受到动态的监控,并保证单位的顺利运行。换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监督审计的一个成果,通过这个内部控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变得更加的规范,受到风险的几率会大幅度降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

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避免单位违规或者是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还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进而保障代为会计报告的准确性。这些都能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的办事水平

想要让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的话,其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加强内部控制力度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资金真正用之于民。同时,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还能使得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这些层面上的提升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他们的应尽职责。

(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一个期望达到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发展战略的最终实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式下的今天,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面临中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力度,特别是财务控制力度既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更加良性,又能助力于单位发展战略的最终实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长期以外,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一直都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现象。很多单位将内部控制的工作制度流于形式,对于内部控制中制定的条款往往敷衍了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甚至连内部控制的制度都没有相应的建立起来,就更谈不上实施了。近年来新出台的《会计法》中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很多的单位对其“视而不见”,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于诸如的一些财产清查制度、清查期限、程序等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片混乱,存在着巨大的资金安全隐患。

(二)内部控制缺乏执行力与监督效率

目前,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中还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其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等才制定了内部控制的制度,这些停制度往往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根本无法真正的付诸于实践。其相应的奖惩制度等也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事先制定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派不上用场,对于一些出现的违法乱纪的事件也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此外,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应付审计而仓促执行,根本不具有执行力,就更别说起到相应的监督管理作用了。

(三)会计核算体系不科学且不具有操作性

根据相关制度要求我国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但是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里,有些制度长期没有更新,一直存在,而这些会计核算制度及流程早就不具有任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会计核算体系里还有不少的不规范和不科学的地方,也一直得到不更正和规范。例如,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审核的严格性和规范性、原始凭证上的摘要内容等都存在着较大的漏洞。此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作用很是局限,其仅仅承担着付款的功能。对于付款的具体事由、方向、用途等则一概不知,这些漏洞的存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都是致命的。

(四)内部的审计监督体系并未规范地建立起来

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审计部门承担的职能和作用往往非常重大,其进行的监督和提出的整改往往能够规范单位的管理,甚至能够挽回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但是目前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审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却显得很不热衷,在具体工作中,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基本的保证,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同时,有限的审计监督工作无法找到工作真正的症结所在,因此所提供的审计结果往往不具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针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种问题,要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果,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是基本前提。首先,单位领导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不要将内部内部控制简单的认为是财务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而是应该将内部控制的范围覆盖与全单位。其次,单位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智慧。对于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先以征求意见稿的进行进行实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缺乏操作性的条款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二)建立相应的内部控评价体系

要想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相应规范有效的评价体系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提到的评价体系应该在与具体的实施环节保持原则上的独立性。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性质、职责范围、风险大小等进行合理的确定。同时,在内部评价体系的制定中还应该体现充分的奖惩性。对于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中表现卓越的部门和人员应该予以相应的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而对于一些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表现不佳的部门和人员应该予以严格的批评甚至是惩罚。只有奖惩分明的评价制度才能让所有员工的工作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并避免犯错。

(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内部控制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生的事项。这就要求单位建立起相应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制度,以确定单位内部的各个事项符合事先预定的目标。同时,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一些工作中的偏差也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都是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达到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变得更加有序和和谐。同时,通过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能够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外资,2013(05).

第7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速度的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很多环节上都表现的十分落后,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加强对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是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能否顺利运行。财务管理系统是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发动机,是机器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处于社会经济体系变革中的不仅仅只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存在主体,它的发展也面临着强大的外界压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这方面来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与监督体系有利于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将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任何时候都必须强抓不放,通过严抓财务管理,将其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疏漏进行有效的弥补,进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运行的顺畅,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造福更多百姓。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体制结构不完善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不佳的关键因素。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将财务管理制度与其日常的管理制度混为一谈。部分地方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其着重点仍然放在行政资金及资产流动管理等方面,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政管理的内容却非常少。根据相关调查评估的显示,在我国,全年只有不到50%的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完整地对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披露,而其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关系行政事业运营管理方面的财务缺陷信息的披露却缺乏主动性。

此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过于关注单位内部流动资金的控制,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等方面的控制却比较少。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针对财务状况核算审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财务人员对相关的财务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导致财务报告以及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流程等出现各种疏漏,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中多个财务审计科目的准确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位置、格式不统一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资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差距,财政预算规模大多而参差不齐,这是导致其在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也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运行等都不可能达成一致,财务预算管理的位置、格式等都无法得到统一。从整个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单一、薄弱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它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认定等环节的执行形成了阻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标准得不到统一。此外,没有建立起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行资金以及其他实物资金、固定资产等的控制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位置、格式不统一,使得财务预算以及其他实物资产与财务报告所记录的数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标准不统一的差异所导致的。

(三)资金管理及使用程序不当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也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目前一些单位存在资金管理及使用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对资金的使用不规范。未经批准就将单位资金进行随意调拨甚至外借,外借资金长期挂账,有的资金很难及时回收,造成呆账、坏账,致使国有资金流失。其次,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低下,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部分财务人员对部门经费几乎都是采取事后核算的方式,缺乏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流向、用途以及资金效能等方面内容的审核、事中及事后监控。这就使得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有对单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三、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积极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以及其对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了解状况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动力源泉。如果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一直墨守陈规,不采取措施加强自身对市场环境以及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学习和更新,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整个单位财务管理结构落后。因此,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来考虑,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应该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相关能力素养的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外派人员培训来增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的从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以此来达到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充分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执行和监管职能,利用财务管理的机会来正确评价单位内部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资金、资产管理及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应的建议来不断完善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位置、格式加以统一

目前,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的评价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更为真实的反映,这不仅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广大社会公众负责的表现。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方面来说,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具置、格式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评价报告等更加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资金、资产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关键就是要确立以财务风险防范为依据的会计审计制度。具体来说,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且独立运行的会计审计部门,并给与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工作权限和自由度,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体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财务风险防范、预算评估等环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资金、资产管理体系。其次,积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单位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控制,将过去对各部门资金使用的事后核查模式改变为全过程跟踪核查及控制模式。最后,还应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的建立,以此来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总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应该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及控制过程的基础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通过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来避免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不当而引发更多财务问题的发生,以此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良好地运转下去。

参考文献:

[1]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03).

[2]付毓姣.浅谈地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9).

[3]李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

第8篇

摘 要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发挥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 措施

当前国家正深入开展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也逐步推行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以及国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些对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这些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等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形势的发展,调整自身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度的缺失势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困难。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布实施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及时结合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新财务规则的要求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因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对当前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制度条款形同虚设,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预算管理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重视不足,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预算的执行管理力度较差,预算的分析与调整工作不及时,缺乏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其应有的约束性,并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方面,由于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管理机构属于平行部门,而且内部审计的执行需要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规范以及核查义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较弱,违纪违规的财务活动时有发生。

(4)财务管理意识较差,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单位自身属性,决定了单位的财政收入以及支出基本上是稳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支出则按照预算执行,因此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片面的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较低,重视程度不足。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由单位内部的其他科室人员调任,而且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因而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结合国家法律以及政策要求,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是财务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并将其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其次,应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应该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障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避免各项制度缺乏实效流于形式。此外,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预算计划的编制上,应该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往年资金收支情况,统筹安排资金管理计划,并注重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的支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在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上,为了避免预算编制计划与预算执行的脱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对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特别是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更应该强化支出使用监管,并通过总结分析财政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预算计划,进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3)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与教育培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执行者,其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上,应该注重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的多方面考察,选择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同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在财务理论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以及财务政策等方面,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合规合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财务监管工作,而财务监管的主要技术手段辨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在单位内部开展全面内部审计,及时总结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整改措施,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效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语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总结分析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重点,并通过强化制度、人员以及监督管理,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来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社会的变化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改革,才能长久发展,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财务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改革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内部控制来加强财务管理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的。 

(二)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逐渐显露。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己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为了改变以往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不够公开、不够透明的现象,就会通过会计信息和开展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调节,以避免财务流程出现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但是这并不影响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来加强财务管理。否则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就会降低,同时,财务信息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自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否则将不利于自身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在此期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必须通过内部控制来有效的改善这种现状,才能避免财务管理出现更大的漏洞。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通过内部控制来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所以导致这一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财务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例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违规挪用资金,内部控制就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合理的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会计基础工作中,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对会计核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规定对会计科目进行设置,这样才能避免会计核算出现问题。但是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重视这方面的问题。除了会计科目不规范之外,记账凭证也存在不规范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完整的会计记账凭证是反应经济业务内容的有效依据。会计记账凭证的完整性不仅需要内容完整,而且更需要设置规范且完整的会计账薄。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不重视,导致单位在记账凭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此外,清晰明了的总账是反应单位内部业务往来最直观的依据,但是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未重视总账的设置。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编制人员就能够根据这种标准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由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一味的追求利益,忽略了预算编制程序的完善。与此同时,项目在支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让资金和项目实际支出内容相符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在发展阶段,导致其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缺失。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时间也设置的不合理,预算项目指标需要及时的得到充分的认证,才能确保预算编制的可信程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控制支出,减少超支浪费的现象。在执行期间,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 

(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一般而言,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会潜在的影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4]。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某些条件的制约,导致其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效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也会影响单位内部的成本意识。在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中,加强成本控制意识是企业或者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就需要在支出管理方面进行严格地把控,这样就能减少铺张浪费的现象。但是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加上财务管理人员不按规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导致这方面的问题频频出现。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来加强财务管理,首要的条件就是需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包含两方面,其一是指业务素质;其二是指道德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保证。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间接地影响到财务信息质量,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还需要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者指导等方式来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执行考核制度。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这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财务人员应该严格遵照相关政策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是整个内部控制的责任人,所以需要了解和树立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与意识。

(二)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是任何企业单位都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内容。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同样如此。缺少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就缺少有效的控制[5]。缺少约束财务管理工作会出现混乱,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套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而制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就不能忽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制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缺少票证和货币资金的管理要求。在这个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资金的分类进行会计核算。第二,在制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有相应的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这样会计工作的流程就不会出现问题,财务人员也有相应的职责权限。第三,在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需要进行明确,管理方面也不能混为一体。第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对于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所负责的是监督和评价的功能。通过以上这四点,就能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三)充分发挥审计和监督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来加强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有效的执行。执行不到位或者执行力度不够都不能有效的加强财务管理。因此,必须通过审计和监督的约束力来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设置财务管理的专项机构来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内部审计和外部监察的结合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由于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就能加强财务管理。面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性,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等问题,就需要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充分发挥审计和监督的作用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欢.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144-145 

[2]刘鹏举.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建议[J].中国外资,2012,09:161 

[3]张燕冰.从优化内部会计控制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01:75 

第10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来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从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目前,相比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少漏洞。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认清现实、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才是最具有实践意义的。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到位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抱着有没有无所谓的态度,或是对组织结构中经济责任人的责、权、利不明确,风险意识不强;而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二)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实际运用中相当数量的单位预算控制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预算没有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经常有年度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

(三)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弱,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工作作为支撑, 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显薄弱,急需强化。有的单位迄今还没有专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靠惯例,缺乏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后果是谁也说不清应该怎么做,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常表现为:财物岗位职责认定不详(无法制衡与监督);会计处理程序不顺畅(无法规范化与标准化);内控制度缺乏或不完善(缺乏管理依据);有章不循,制度流于形式(缺乏管理效力)。

(四)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资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在单位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目前,普遍是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后果是单位不知自己家底多少,何谈资产的利用与效益。常表现为: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知家底多少);未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未发挥资产效用);未建立资产监督体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

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控制的目的。许多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比如: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精髓,现实中却有部分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流程,或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资产处理、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缺乏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机制;经济事项的决定权、审批权、执行权集身于一人,重大经济决策不经领导班子讨论;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动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 往往是行政命令代替制度政策, 只强调上下级行政关系, 忽视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素质主要有能力、知识和品质三个方面。有些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有些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这些知识结构或职业道德因素均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二)客观因素

目前,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由于没有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没有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行政单位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还有,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管理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依法依程序处理,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很难触及到失职、渎职者灵魂深处,起到警醒的作用,相反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立场不坚定的观望者加入此阵营,引发内部控制的更大问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责任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单位,尽管规模大小不一,性质特点不同,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具体措施:一是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单位内部推行责任到人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二是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使每个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免疫力,促其从思想意识中不想为之。三是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

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是确保业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保障。应该做到: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要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结合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处室职责和工作任务等,编制内部分处室的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全面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职责明确,并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规范会计处理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基础会计信息真实、明晰。强化会计工作基础,还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力保障―财物管理制度,各本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认真抓好落实,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行为,用严格的制度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四) 完善资产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内部控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相应的措施:一是建立国有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内部监管上,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建立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三是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损坏和浪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区别情况进行追偿与处理。另外,对流动性强的贵重资产,如:照相机、摄像机、便携式计算机等严格责任到人,防止被个人长期占有。

(五)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涉及:建立授权和分配的责任控制制度,以划分各自责任,强化内部牵制;建立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对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严格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建立采购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原则是不能有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的全过程,防止暗箱操作、;建立内部审计规范制度,强化其权威性与独立性,发挥审计作用。

(六)加强审计功能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除了严格的内部审计外,还可以借助必要的外部社会性质的审计控制,外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可以改善会计控制环境,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

参考文献:

[1] 迟福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M].外文出版社,2000

[2]周圆、宗新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2006.1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4] 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l 83-84.

[5]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财政监督 2008/16

[6]《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课题组.内部会控制制度讲解[M] 北京

第1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也称制度基础审计,是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以确定其可信赖的程度,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审计程序的一种审计方法。目前,在地方行政事业单位,首先、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且每年招录的公务员分到基层的又相当少,上级单位缺会计人员就从下级部门调人,年老的又在不断退休,所以各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出现只出不进的现状。其次、很多基层单位无专业会计。但是各单位的财务工作又不可能停下不办业务,所以很多单位的领导就找自己的心腹或聘熟人或亲戚来担任会计工作,很多人都是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使得财务工作混乱,这样也就埋下了贪污的火种。由于,人员安排是人事部门的事,人事部门又不无指标安排具备资格的人来工作。所以对上述这种情况人事部门也无法阻止。并且现在搞专业技术的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又无政治前途、很难得到提拔重用,且工作量大责任又重所以很多人不愿干这项工作。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建议缺财务人员的单位,且属同一财政部门控制下单位,由当地财政部门统一委派专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业务,会计人员所须工作经费由用人单位自行解决,也就是说一个专业会计可以同时在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多拿工资报酬。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存在,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杜绝违纪腐败等现象的产生就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审计做一下分析。

    一、审计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真实、合法

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收支活动审计时,应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性审计的基础上,重要查明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状况,即首先要查明被审计的行政事业单位有无健全的会计机构和核算体系,有无必要的会计制度或会计管理规定,有无建立完善的账簿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有无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组织,或者有无专门从事复核与审查的人员。其次,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各种作业(包括会计业务处理)有无健全的操作程序和规定应办理的手续,特别在经济收支程序中有无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有无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包揽重要经济收支的全部过程。第三,检查各项财政、财务收支业务处理是否符合制度的规定,有无不按制度规定或绕过控制处理的现象。第四,检查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地反映了经济收支事项,所记录的收支事项是否合理、合法,有无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第五,检查财政补助收入是否按国家规定并按预算级次反映;各项收费有无报批,是否按核定的标准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与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分开核算;应“财政专户”的未来性收费收入是否按规定缴存,有无坐支挪用现象;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按税法规定缴纳各项税费;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完整地记入各收入类账户,有无用“应付账款”类账户截留收入或私设小金库。第六,检查各项支出是否属实,有无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有无无据支付或白条支付现象;对于有专门用途的收费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利用收费资金给职工滥发钱物或违规建房、购车等问题,结余是否真实反映;对于支出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应重点查明,视其是否真实、合理与合法进行处理。

二、资源节约与工作效率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用各项资源的结构上要复杂得多,在对其资源节约审计中,要重点审计主要物资使用的节约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使用情况审计,首先要检查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是否合理,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比例是否适当;其次是检查各技术岗位人员的适应情况,查明有无不适应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再次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出勤情况,各类人员是否出满勤,出勤时能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应做完的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力使用情况审查,一是要检查其财力来源情况,即通过单位资金拨入率、自筹率、自给率检查资金来源结构;二是要检查其财务使用情况,即通过单位资金使用结构,包括固定资产率、流动资产率、资产利用率,检查资金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三是检查财力资源节约情况,即通过实际拨入或筹集额,与实际支出额相对比,查明财务节约程度。对于事业单位物力使用情况审查。同时,还要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利用情况,即通过固定资产和设备的利用率、维修率、完好率、新旧程度等指标评价资产使用情况。

总之,随着人们对内部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会对地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也必将有新的认识。在当前的真实性效益性审计实务中,自觉、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科学的审计手段对地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也必将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向更完善、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M]﹒2002年第1版

[2]黄明郁﹒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J]﹒2006年第9期,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造假;内部控制

财务控制措施是相关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而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内部的财务防控一直是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所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大部分单位如果没有采取良好的财务控制措施都会使得国家的经济利益不断的降低,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混乱的现象。

一、现有财务造假情况

当前社会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出现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个别单位通过财务信息不真实、票据不完善等造假手法,来实现自身获得大量利益或达到某些目的;个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预算、集中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从而使得国家资产没有充分利用,甚至还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工作。

二、财务造假手段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之下进行财务工作的造假,其造假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收入的违规记录上,还包含了虚报资产、、虚报支出等等情况,或者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以及评估数据等文件来隐瞒资产,造成实际与账面不符,国家资产流失的情况。通过造假而得到的财务报表,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欺骗相关财务监督部门的行为,而在这一造假行为中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①发票取得的手段不合法,通过买卖虚假发票或交纳税费多开发票造假。②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谎报;③对原始凭证、原始要素进行造假。④对银行对账单等重要单据进行造假。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1)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的机制不像企业那么灵活,一个收益管理制度应该能够高效的管理所在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财务造假,其制度控制机制必须要包含以下几项主要因素:

①收益管理制度必须要有能够完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参与到会计的所有工作人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管理层也必须包含在内,任何在财务的处置权利上,都不能超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权利。

②整个财务的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受到极大的重视,从而促使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执行。

③必须要贯彻不同职务不同区分开的思想,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授予一定的权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要设立相应的财会制度及工作岗位以及会计工作机构,并且对该机构的每个成员进行责任的明确划分,并将不同职务之间的事物区分开来,最大限度的保证财务运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责任分明,从而起到互相监督以及互相约束的作用。

而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来进行造假预防工作的核心就是将造假职责进行严格划分,将控制范围内的职责划分之后,能够极大的增强各级管理者的责任态度,提高财务造假难度,让有心人望而却步。

(2)内部审计制度

围绕服务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重大财经决策和经费物资分配等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优化投向投量,确保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科学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完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下延伸出的有效防治措施,制定严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造假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要不断完善运用这些制度,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造假的出现,还能及时的发现造假的情况,以最灵敏的方式应对变化,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2.外部审计监督

外部审计监督就是指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对财务报表上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财务意见,从能使得财务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

三、现有对防范财务造假应采取的措施

1.健全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

(1)会计法规可以说是会计信息工作能否保证其质量的一个极为核心的环节,是整个会计管理工作中所必须要配备的基本规范制度。

(2)提高对违法违纪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处罚程度,起到较好的警示效果,防止更多财务造假出现的可能性。

2.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最大限度的增强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其监管力度对于防止财务造假工作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介机构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并且能够准确的发现会计信息中的问题。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要以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统一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制定不同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在财务管理的内部建立严格的防止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在财务造假发生之前就进行控制,并且在财务造假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这也就极大的降低了财务工作发生造假的可能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够健康的运作,更好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