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

时间:2023-06-25 16:2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质量统一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

第1篇

1.1地基基础对于建筑整体的重要性分析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底层结构,其对建筑物整体起到了支撑作用,是确保建筑物基本安全的可靠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质以及负载分布都和地基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到了地基基础的多方影响。地基基础对建筑整体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1)地基基础存在的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2)地基基础存在难以预见的复杂特性;3)地基基础的造价昂贵,通常占据了建筑工程整体造价的很大比例;4)地基基础引发的问题难以防范且后果严重,可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5)建筑物的诸多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地基基础的问题造成的。总的来说,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整体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筑施工的先决条件。

1.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基本概念

勘察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还会对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形成影响。勘察设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定测和补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各自的目的意义。可行性研究就是对建筑工程整体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地基岩土层条件、具体施工技术以及投资方资金量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地对工程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可行性。初步勘察就是对地基环境进行初步勘察,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1)初步勘察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2)查明岩溶洞隙的形态、数量及分布;3)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以及对地基岩层的影响;4)评价地基场地的稳定性和宜建度;5)对地基各土层进行样本测试。定测就是根据既定的标准和目的对地基工程进行专项勘测。补测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进行某些项目的补充测定。

1.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对于地基勘察设计而言,是规范其行为、严格其标准、提升其质量以及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方式。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管理。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地基基本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地基地下水环境、地基岩溶洞隙以及地基基场稳定性等。因此,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对地基勘察设计的对象进行适当选择。2)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地基勘察设计的技术标准是实行地基勘察的基本保证,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选择不同的勘察技术,应用对应的技术标准,是做好地基勘察的基本前提。3)对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的环节进行管理,结合相关要求设计勘察环节,明确详细步骤和职责分工。4)对建筑地基勘察的结果审核进行管理,强化各项审核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相应结果能够作为施工依据。

2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勘察设计对象选择缺少统一标准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建筑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取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在三个方面形成了直观的后果:1)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不全面,经常会出现漏选或多选等情况,造成勘察设计数据支持不完整。2)地基勘察对象数量选择不恰当,相关人员往往是按照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数量选择,其可能与实际需求数量存在一定误差,致使结果不严谨。3)地基勘察对象选择范围不恰当,存在勘察对象对地基整体的影响较小或局部特性明显难以对整体进行分析。

2.2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缺少统一标准

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是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重要环节。技术标准决定了勘察设计思路及方案,也决定了实际施工过程环节和质量。目前对于勘察设计相关技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统一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基勘察环节技术选择缺少技术选择统一标准,对于不同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对于地基勘察的技术选择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监管单位的管理难题。2)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对于地基勘察实际环节来讲,缺少明确的使用标准就可能造成施工与设计存在不符。3)地基勘察设计技术缺少明确的评估标准,在地基勘察设计过程中,一项技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发挥多大作用,都需要通过评估进行确认,而在这方面尚缺乏有力的评估标准。

2.3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及结果缺乏管理

地基勘察设计环节主要是进行勘察环节设计、步骤确定、职责划分以及人员配置等内容。对于该环节来讲,管理工作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地基勘察环节设计不合理、步骤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人员配置不科学等方面。除此之外,对于勘察设计结果的管理也较为缺乏,缺乏明确的结果审核标准与制度,审核流程不完善等。

3建筑地基勘察设计管理的改进措施分析

3.1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管理

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标准,是加强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管理的有效方式,其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1)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选择标准,明确勘察设计对象的选择类别、范围以及数量等。2)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勘察标准,即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明确其所需勘察的基本内容,诸如地形地貌、物理特性以及稳定特性等。3)制定地基勘察设计对象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其所需勘察的内容均存在不同,因此需要制定出对应的评价标准指导相关管理工作。

3.2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

加强地基勘察设计相关技术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进行:1)制定统一标准。制定统一标准主要是指制定统一的技术选择标准、技术使用标准以及评估标准。只有具备了各种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才能确保相关技术能够在地基勘察设计中发挥其自身作用。2)规范相关技术人员操作。实际操作决定了相关技术的体现水平,因此制定相应的操作准则,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程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3)加强对技术更新的管理。技术更新可以确保地基勘察设计走在行业的前端,使相关单位或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3.3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和结果评估的管理

加强对地基勘察设计环节的管理,可以大大提升相应勘察方案的适配性。1)加强对勘察环节设计的管理,全面评估各个环节对整体建筑的影响程度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调整。2)加强对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的管理,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以及人员自身素质进行科学的安排,并做好相应的管理。3)加强对勘察设计结果评估的管理,明确相应的评估方案、流程和标准,严格勘察数据审查,确保其真实可靠,能够为地基勘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4结语

第2篇

1.1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工程预算的主要对象是单位建筑项目,通过计算施工环节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规格,分析所需机械加工设备的种类,以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内容,这样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合理规划人员调配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工程预算是由企业的相关劳资部门管控,由该部门定时期向确定工程施工的进展,再配合原料部门的配发货物以及组织部门的采购工作来加以完成的。由此不难发现,建筑工程预算是施工部门与财管部门共同协调完成的经济实施活动,只有相互配合,及时沟通,才能为后期的工程造价提供重要依据。

1.2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编制依据

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编制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说明书,说明书必须经过企业以及建筑单位共同审批,以免出现不符合要求而反工的现象。工程说明书还需要拥有全部的设计图纸,便于设计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二,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也成为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中的重要编制依据。第三,施工地点的实地考察,其中包含对建筑工程地质情况的监测、对水位线指示的测量以及对工程占地面积勘察等等。

2.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2.1工程预算人员自身素质普遍较低

通过对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预算人员自身素质的检测,发现许多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并不重视,这一问题在中小型企业里体现的较为明显。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环节时,往往是为了临时工作而建立起相关预算部门,其成员更是对自身工作内容缺乏充足的了解,久而久之在实际工作当中便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不仅于此,大多数建筑工程预算人员对市场的未来走势又缺乏必要的认识,不能及时作出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以及开展预算工作,从而无法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进行。

2.2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工程施工环节和最终的验收阶段,而对于工程造价的工作内容并不重视,所以导致在这一方面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许多的弊端和漏洞。我国正处于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起步阶段,许多管理理念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尤其是在子项目的处理方式上,无法有效的开展工程预算工作。工程预算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自我,处理问题不够及时,并且组别之间的工作分配也较为混乱,十分不明确。

2.3建筑工程预算的统一标准不明确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根据实际的预算方法计算,最终使得获取的数据信息不够准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非直接费用预算的环节上,由于技术人员只对目前使用过的建筑材料进行预算处理,而忽略了未来将会引进的其他类型建筑材料,从而预算记录中便会出现非直接费用内容,并且监管人员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发现该数据信息,而导致预算统一标准出现差异。总而言之,施工期间所使用多类型的建筑材料会产生众多非直接费用,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预算统一标准的明确性。

3.针对目前问题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措施,首先,不断完善建筑工程预算机制,一个科学、有效的工程预算管理机制是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完善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从协调多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内部结构的建设以及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等方面着手处理。其次,企业通过定期开展工程预算相关讲座,来提升该领域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使员工们具有符合时展的创新意识,便于在工程造价工作中发挥出重大作用。与此同时,还要统一工程预算的标准,统一标准不但利于预算人员的实际操作,还有助于加快企业建设,促进建筑工程预算质量的提升。

4.结论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加固;改造;风险;设计;施工;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各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环保性能、使用功能等各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许多既有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等已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需求,面临着重新加固、修复、改造等一系列难题。同时许多涉及这一领域的新材料、新产品、新的施工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也为从事这一行业的科研、生产、施工等单位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机遇。

一、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风险分析

近年来,既有建筑频频出现恶性坍塌事故,其加固和改造工程也存在较多问题。为规避风险,需要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建设法律

建设法律包括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制定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我国的建设法律主要适用于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没有覆盖到房屋建筑的使用阶段,也就是说,建设法律的各项规定不适用于既有建筑的鉴定、加固改造的设计和施工。缺少了国家和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既有建筑的鉴定和加固改造工程所进行合法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这些工作存在较多不规范行为。缺少建设法律的保护,从事既有建筑鉴定、加固改造工作的技术人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例如,同样是执行了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并出现了的事故或问题,既有建筑的鉴定和加固改造设计人员受到的处罚可能要重于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规定:只有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情况才会受到处罚。言下之意,只要设计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房屋建筑出现严重的坍塌和破坏,设计单位也是没有责任的。这种优厚的待遇肯定不会拓展到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改造设计。

1.2强制性标准

符合现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房屋建筑也会出现坍塌和严重的破坏,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有:不可抵御灾害影响、偶然作用问题、承载力设计考虑问题不全、作用取值过低等。

1)不可抵御灾害《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附录G有规避建筑不可抵御灾害的规定,但现行强制性标准中,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有类似的规定外,其他标准均未规定。建筑不可抵御的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森林和草原火灾、河道的洪水灾害等。

2)偶然作用《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规定了结构抵抗偶然作用的设计原则。但强制性标准中,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外,其他标准均无相应规定。造成既有建筑坍塌或严重破坏的因素有爆炸、严重的碰撞和火灾等。

3)承载力设计《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包括:材料破坏、变形过大、刚移、结构形成机构和丧失稳定等,但强制性标准主要针对的还是材料破坏,关于刚移、稳定等的规定相对较少。

4)作用问题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房屋建筑在雪灾中发生坍塌、围护结构在阵风中出现破坏、楼梯及栏杆等发生破坏或倾覆等均与作用取值偏小有关。

1.3加固改造施工

欧洲古老的建筑法典规定:房屋建筑发生坍塌并使房屋的主人死亡,房屋的建造人也要处死。我国虽然没有执行这样严酷的法律,但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罚也是很严格的。即便如此,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依旧比较多,建设工程的安全事故也不在少数。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的施工难度要比建设工程的难度大,且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加之没有主管部门的监管,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显然,要想规避加固改造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事故,必须采取严于建设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二、规避加固改造风险的对策分析

2.1加固改造前的鉴定

建筑工程质量的鉴定是评价其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鉴定是评价其与强制性标准规范下限要求的符合程度,这种鉴定工作的风险较小。

既有建筑的鉴定是对其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环境性等做出评定,因而其风险较大。目前对于既有建筑的安全鉴定,采取的是照搬现行设计规范的设计规定并允许一些作用的取值降低,或允许可靠性指标降低。由于完全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的房屋建筑也会出现坍塌或严重破坏的问题,这种鉴定方法必然会给鉴定机构带来较大风险。

严格来讲,照搬现行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方法并不适合既有建筑的鉴定。《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指出:以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为基准,对结构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可以利用设计规范的不确定性储备,也要弥补现行规范的不足。所谓弥补现行规范的不足就是要进行不可抵御灾害和抵抗偶然作用能力等的评定。

2.2加固改造设计

按照建筑行业的规则,房屋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一般应由原设计单位承担,如由其他单位进行加固改造设计,原设计单位不再承担任何责任。加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承载力,包括构件和结构整体。有时也要通过加固措施提升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改造的目的是提升房屋建筑的功能。房屋建筑的改造工程应综合考虑房屋建筑的各项基本性能和功能,当采取提升部分性能或功能的改造措施时,不应降低房屋建筑必备的其他功能和性能。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应使建筑具有一定的抗倒塌能力,其加固措施如下。

2.2.1抵抗偶然作用能力

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①使构件具有一定的抵抗偶然作用的能力;②使锚固连接的承载力不低于构件的承载力;③增加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④将部分构件改造成在碰撞和爆炸作用下不完全丧失承载力的构件等。

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减小偶然作用的发生可能和降低作用效应的技术措施,如:①限制房屋建筑中的火灾荷载,或增设烟感报警和喷淋设施;②设置泄除爆炸作用的装置;③设置防爆炸墙体;④设置防碰撞设施;⑤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和栏杆等的承载力等。

2.2.2屋面结构抗雪载坍塌

屋面结构抗雪载坍塌的加固改造设计除应采用较大的雪荷载之外,还应采用下列技术措施:①避免屋面局部积雪过厚的改造措施;②增加轻型钢屋架平面外稳定性的技术措施;③增加屋面构件与支承结构之间的锚固承载力的技术措施等。

2.2.3围护结构抗风加固与改造

围护结构抗风的加固改造除应使用阵风或瞬时风的设计值,轻钢屋面板与凛条之间的连接承载力要大于屋面板的承载力,擦条等要有足够的刚度并使其与结构之间连接的承载力大于凛条的承载力。外门窗与结构之间的锚固承载力应能抵抗按瞬时风确定的风荷载的作用。关于瞬时风速可向当地气象部门查询。

2.3加固改造工程的施工

加固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可按现行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并与业主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由于加固改造工程施工条件的特殊性,加固改造工程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格外注重防倒塌、防火灾、防坠落、高空作业、减少扰民以及防污染等的安全措施。

2.3.1防倒塌措施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宜采取下列措施防止建筑倒塌。

1)建筑和围护结构在施工全过程中均宜具备在频遇地震和瞬时风影响下不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的能力。

2)建筑外部的脚手架应具有在频遇地震影响下不出现严重破坏的抗力。

3)临时房屋和围墙在瞬时风的作用下不发生倒塌或破坏。

4)承受室内施工荷载的构件,承载力的可靠性指标不应小于结构设计规范限定值的0. 9。

2.3.2防火灾措施

由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的特殊性,应该采取特殊的防火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施工现场应有足够且有效的消防措施;②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使用明火;③施工前应充分了解所用材料的可燃性和燃烧后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情况;④高温施工操作前,应清除作业区及作业影响区的可燃物质;⑤设置必要的防火隔断等。

2.3.3防高空坠落

由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有时要在人员较多的地区实施,防坠落不仅要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还要保证其他人员的安全。防坠落包括塔式起重机等起吊物的坠落、室内脚手架上重物的坠落和室外脚手架上重物坠落等。

2.3.4高空和临空作业

高空和临空作业人员要有特殊的安全措施,且要注重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所有临空作业区都应该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确保无关人员不宜靠近的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本身是保障业主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的技术工作,若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有关当事方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业主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加固改造的设计要确保加固后建筑的安全。加固改造的施工企业除应保证施工质量外,还要特别注重施工阶段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S].2000.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竣工验收;监督

正 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建筑、住宅工程、工业厂房等新建工程此起彼伏,经久不衰。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以下简称工程竣工验收)作为房屋工程质量验收的最后一道关是否能把好,直接关系到房屋最终产权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量监督机构)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期印发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的通知(建质〔2013〕171号)(以下简称新规定),对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以下简称原规定)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新形式下,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对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都是正在或即将面对的问题。

对照新规定与原规定,在关于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中删除了“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并出具认可文件”和“有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的条款。也就是说今后质量监督机构在受理建设单位申报的工程竣工验收时无须核查也不应核查申报的工程是否已取得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这是这次规定调整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进步,避免了常期因建设单位无法及时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而无法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的情况发生。也彻底解决了政府不同部门之间规定的冲突,重新让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回归到本位,规范了行政文件规定的规范性,避免了越权越位的情况发生。

新规定在关于工程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中增加了“对于住宅工程,进行分户验收并验收合格,建设单位按户出具《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的条款。近几年以来,通过政府监管,住宅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但随着老百姓对房屋质量的意识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加上因多方面原因一些住宅工程在房屋在交付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工程质量缺陷和有关单位处置不当,导致全国各地购房业主因房屋质量问题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并处于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同时也给政府有关部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有效遏制此类情况的发生,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住宅工程通病控制和分户验收的相关规范和管理办法。2009年住建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对分户验收内容、验收依据、验收程序、验收的组织实施等作了具体规定。这次新规定关于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条款的添加,是住建部进一步响应社会需求,加强政府监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

认真研读以后,我认为在今后如何继续做好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宣传,正确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新规定。充分利用媒体和学习培训等各种渠道,加强新规定的宣传,通过利用日常监督工作的便利及时向有关单位宣贯,做到突出重点,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作为新规定的传播人和直接执行者,我们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全体人员首先要提高认识,正确领会,详细解读,严格执行。以此次颁布的新规定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理清各有关部门的专项验收与工程质量验收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和统一竣工验收监督申报应提供的材料,避免出现一部分质量监督人员认为有关专业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收集越全越好的错误思想,避免出现把各有关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当作竣工验收申报的必备材料和组织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避免出现同一地区各质量监督机构要求不统一的现象产生。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有关部门出具的验收通过证明文件的错误做法,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不该做的事情绝不越雷池半步,应该审核的资料绝不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受理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申报时,在原有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对建设单位出具的《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责令整改的问题的整改完成情况的核查。

二、进一步明确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的范围。长期以来,工程竣工验收实际监督的范围各地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除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外还有其他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在把关,认为各专业主管部门更专业,导致部分监督机构将由他们负责监督的验收内容从工程竣工验收的范围内分离出去,不管不问或疏于监管,在这一点上,消防工程等尤为突出。依据新规定第五条中第㈠款等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工程竣工验收的范围是房屋建筑各专业设计文件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包括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中的内容,所以上述内容都应该纳入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范围。

三、进一步规范工程竣工验收内容和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各方主体行为。工程竣工验收实质上就是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依据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下简称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应包括对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各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而不是片面的对房屋建筑专业设计内容进行检查验收,这就必然要求除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各有关单位各专业项目负责人参加验收外,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各有关单位各专业人员也应参加验收,验收过程中对各自负责的部分进行检查并最终汇总到项目负责人处。最终由各单位项目负责人发表工程竣工验收意见,并当场签署有关文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大部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不清楚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什么样的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及管理工程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项目注册建筑师应担任民用建筑的工程项目负责人,项目注册结构工程师有资格做以结构为主的工业项目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另外有些质量监督机构存在要求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的做法存在,导致参加验收的勘察单位相关人员在验收的过程中无所事事。依据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勘察单位虽然亦是责任主体,但已参加了地基验收,故单位工程验收时可以不参加。

四、切实履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督职责。目前,全国各地绝大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的具体工作都是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来实施。长期以来,由于部分质量监督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过多地参与或干预了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并且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甚至本末倒置,导致质量监督机构无形当中被当成验收的主体,并且被误认为是具有否定参建各方验收意见和决定验收最终能否通过或房屋质量是否合格的政府权威机构。最终导致被广大人民群众误认为所有的房屋建筑工程尤其是住宅工程在交付使用之前都是由当地的质量监督机构亲自验收通过的,房屋质量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向质量监督机构问责,讨要说法,政府与百姓之间如是产生了矛盾,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过程监督,淡化竣工验收监督抽查或抽测,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正确履行监督职责,从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各方中真正脱离出来,让他们积极发挥在验收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发表验收意见,最终形成书面的结论性意见。质量监督机构只要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改正即可。

结 语

以上这些观点是我从事房屋质量监督工作以来结合这次学习新规定之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尤其是广大奋斗在质量监督工作一线同仁们能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产生一些共鸣,为新规定实施后的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建质〔2013〕171号)

[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标〔2001〕157号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72-01

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形成了政府监督、参建单位对质量负责的机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技术标准,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持续改进的建设工程有关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还应包括质量检验控制以及工序质量等。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质量的紧迫感和不提高质量就不能生存的危机感。因而,各个国家及企业都在努力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图采取有效的对策,使自己的产品达到世界一流的质量。

一、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的建设工程企业绝大多数均按照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但各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实施的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其突出的问题是不能覆盖到所有的工程项目,这必然影响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是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相配套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检验批是最基本的验收单元。该标准还给出了主控项目为建筑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为一般项目。在各专业验收规范中均给出了分项工程的划分和主控项目与一般项目的设定、合格质量的标准及抽样的数量。关于建筑结构与构件的尺寸偏差的抽样和结果的评价,是采用双百分数的方案。在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也有几种材料进场验收、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的要求,但是大量的规定都是实体检验的项目、数量和合格标准的条款。有些评价指标特别是建筑材料强度与构件混凝土强度指标均是以大于设计要求为满足,这就导致了建筑结构的有些部位、楼层的材料和构件强度超强,在实际中某个构件或楼层超强会造成局部结构薄弱,这将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

2、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操作工艺

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促进了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施工技术和操作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例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北京建筑工程集团公司等。针对我国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没有力量制定本企业施工标准的情况,一些省、市制定了推荐性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操作工艺规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是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而搞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从一道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做起,若建筑工程所包含的施工工序都达到了优质标准,整个单位工程就成了优质工程。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建筑材料进场验收。对于建筑材料进场验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非常重视,除了要查材料合格证、查验外观质量和数量外,还要对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主要功能的建筑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样检测,只有经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才能在工程中使用。分部工程的抽样检验。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采用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验收有较具体的指标要求。同时,对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重要功能的分部工程还要进行抽样检验。这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和梁、板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抽样检测等。

4、建筑工程的验收组织与管理

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建筑工程的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由项目监理部的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验收由项目监理部的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而建筑工程的单位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进行。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和统计过程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在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首次规定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制度”。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包含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其施工质量水平的控制难度就更大一些。即使这样,也有先进的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逐渐探索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预控、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当然也建成了不少精品工程。

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控制是目前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这也是我国施工企业所缺乏的。由于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不全面和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水平重视不够,使得部分工程虽然满足验收质量合格的要求,其抗震性却达不到设计者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控制和考核制度之所以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中没有很好地实施,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控制和考核制度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其与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联系和提高工程质量的意义认识不够。

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相配套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控制和考核制度缺少系统的评价指标。

③多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施工工艺标准,还没有制定出各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要求、指标和方法。

2、统计过程控制

利用统计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变异进行测量和分析,这种方法不仅仅对生产过程中的参数适用。在质量管理中通过对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正常波动与异样波动,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及时提出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异常,进而分析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不仅对某时刻的质量控制有用,而且对该时刻以后的质量控制更加有效。统计过程控制在质量管理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好的质量管理方法,其统计过程控制都是贯穿于过其在桥梁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如北京国贸桥、上海南蒲大桥、上海杨蒲大桥、深圳彩虹大桥等。

第6篇

1中国建筑工程质量基本评价标准的启示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包括施工过程评价与工程管理方面评价。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1条的规定。施工过程控制则应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八章要求的规定,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国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由现场质保条件、检测、质量记录、实测及观感功能等项目组成。评价分为A、B、C三级或A、C两级。A为100%的标准值;B为80%标准值;C为60%标准值。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对建立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启示。(a)现场质量保证条件检查项目的基本评价标准:具有相关规章制度、方案、措施等文件,有审批程序,方案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能认真落实,出现偏差能及时纠正的为A;具有相关文件、审批方案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实施一般的为B;具有相关文件并有审批,内容及针对性、执行一般的为C。(b)检测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检测项目一次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有均质性指标的均差值达到优的为A;经补救后检测或扩大二次检测达到要求,有均质性指标的均差值达到规定值的为C。(c)质量记录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材料、设备、构配件合格证、进场验收记录、试验报告、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资料、质量验收记录标准及质量试验报告等资料真实、有效、完整、内容填写正确,分类整理规范,审签手续完整的为A;资料真实、有效、完整、整理基本规范、审签手续完整的为B;资料真实、有效、内容审签基本完整的为C。(d)实测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检查项目实测值都达到规定值,且有80%项目的实测平均值小于规定值的80%时为A;全部项目实测值达到规定值得为B;当80%项目实测值达到规定值,其余20%值不大于规定值1.5倍(钢结构工程为1.2倍)的为C。(e)观感功能检查项目基本评价标准:将观感功能项目每项的评价分为好、一般、差三级。各项目都达到好的为A;80%及以上项目达到好,其余项目为一般的为B;50%及以上项目达到好,其余项目为一般,或个别项目经返修后达到一般的为C。

2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越南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参考中国标准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经验,结合越南现行的建筑法规,以一般建筑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作为基础,采取以下步骤来评价越南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a)建立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清楚地规定各种评价方法,列举各种有关评价质量的准则。工程质量评价应按照工程建设特点,评价工程的各主要部位,列出主要质量指标,评价则按分值来表达结果。(b)评价体系建立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质量给予评分,并专门为这项工作设计1套评分方法。通过该体系的评分系统可以对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客观地比较各工程之间的质量。优质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92分。优良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85分。统计相关资料,作为以后分析相关内容的数据基础。(c)该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内容与意义:第一,评价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评价范围含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包括基础设施等,要求承包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施工。评价结果以百分法显示。该评价体系主张对工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每次检查结果,留作档案。检查后的所有不合格部分都将不被验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目的是要让承包商提高警惕,从头到尾要把工作做好,不可怠慢。第二,评价体系的运作。评价体系主张独立运作,客观地实现检查工作,不可与项目的其它部门拉拢关系,例如设计组、考察组、施工组、监督组、项目管理组等,以免影响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的专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有相当认识。评价单位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有合法身份才可以依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和取样抽检流程:在对工程各部分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先确定评价方法,诸如取样法、统计法等。取样法必须前后一致,根据设计图和施工进度,在该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阶段选取样本。所检查部分必须具有代表性。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内容开展,要保证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是完善、合理、公正的,并且符合评价流程。

3结语

综上所述,越南建设领域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定义是较为明确的并留有西方管理定义的影响。在如何进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问题上,需要落实一个组织机构体系,对于评价单位的性质、评价人员的职业资格、技术培训以及职业道德、自身素质等问题也还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定位模式和管理方法[6-8]。

作者:君 徐伟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绘制;AUTOCAD;问题;措施;方法

一、建筑CAD施工图绘制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于2011年3月开始实施,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中增加了“计算机制图文件、计算机制图图层和计算机制图规则”等新内容,但目前在实施中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人员执行标准不够严格,导致别的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使用CAD图纸时,存在诸多不便;二是没有从工程造价角度去考虑CAD数据共享问题,广大造价人员在算量软件中导入识别CAD施工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1、CAD中使用字体样式没有一个标准和统一,不同的设计院以及设计人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CAD字体样式,其他人员也必须安装这种字体,否则打开这个CAD文件时,文字内容显示不完整或显示为乱码,这样既不利于同行之间或者相关业务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不利于与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之间进行数据共享,这就为信息交流与沟通造成不便,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沟通成本,算量软件也不能识别出这些丢失的信息,同样,施工方、监理单位以及凡是需要使用该CAD电子图的人员都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中“13.0.1中规定:图层命名应符合下列规定:“图层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设计阶段、属性和使用对象等进行组织,但在工程上应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便于识别、记忆、软件操作和检索;”并且在附录B-3和B-4中给出了常用建筑专业图层名称列表。但实际上目前图层的组织和使用仍不规范。(1)多种构件类型共用同一图层。在CAD制图中,图层是一种特殊透明的“画板”,图层可以控制线条的颜色、线宽、样式等,绘制复杂图形使用“图层”可以提高我们绘图的准确性和修改的便捷性,在建筑绘图中,由于建筑构件种类和个数繁多,位置交错复杂,为每种构件类型分别建立图层并按照所建立的分类图层来绘制和编辑图形,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基础操作,同时算量软件对这些按照图层分类的建筑构件进行批量提取和识别,能大大提高算量软件识别建筑构件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算量软件的建模效率,但现在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对图层的组织和使用往往随意性比较大,使用同一种图层来绘制不同的建筑构件,在CAD图中,所有建筑构件图元均是由某个图层下的CAD线构成,它们有自己的颜色、线宽和样式等属性,算量软件在提取和识别图纸中的CAD线时,通常是按照图层进行批量处理的,这就导致算量软件在提取和识别设计图中的建筑构件时,找不到完整的构件CAD线,产生识别错误。(2)一种构件类型使用多种图层。这和上述第一种情况道理类似,如果设计人员建立图层时,图层种类数量不与构件类型种类数匹配,而是采用一对多模式,图纸设计人员绘图可能会“便捷”一些,但是预算算量软件在识别图纸信息时,就会张冠李戴,把本该属于这种构件的CAD线识别成另外一种构件的CAD线,这样导致两种构件都识别不正确,虽然可以采用手动识别方式一条线一条线地识别补救,效率会非常低,这样也就失去了采用CAD识别方式建模的意义了。(3)标注尺寸与实际CAD测量尺寸不相符,没有一个一致的绘图比例,任意标注,算量软件在导入这些CAD图纸时,数据就会识别错误,因为算量软件的识别原理是根据设计人员所绘制的CAD线进行构件类型判断(当然这当中需要人工去判断构件类型,然后通过软件功能去批量执行这种命令),然后对所绘制的CAD线进行长度测量,而测量出来的实际尺寸却不是图纸标注的尺寸,这样所引发的计算就发生一连串的错误,显然也失去了数据共享应有的价值,而修改这些错误会很花时间。

二、建筑CAD施工图绘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虽然国家在2011年颁布实施了新的《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和《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 50001-2010》,但很多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还没有严格认真执行,相关单位和部门需要继续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制定制图质量考核办法,严格按照两个国家颁布的两个标准进行制图,笔者认为对现有标准需要强化几点:

(1)针对字体样式使用,建立统一标准;(2)图层组织和使用,强化严格区分图层,图层不能相互混用,甚至可以将《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 50001-2010》中附录B-3、B-4列为标准条款;(3)标注尺寸严格按照绘制比例进行标注,不得随意绘制,随意标注;图纸中图样的测量长度应与标注数字一致。(注:在《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 50001-2010》中第11.2.1条规定“图样上的尺寸,应以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本条款并没有考虑制图软件和算量软件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4)图上构件涉及到文字或尺寸标注的位置,用统一的规则进行表示,比如引出线的位置以及长度,并对标注注写的位置进行统一规定;(5)绘制每一个构件均要有完整连续的CAD线、填充等信息;

三、建筑CAD施工图绘制的方法

根据AutoCAD与工程制图的特点,在绘制工程图样,创建工作环境后,即可开始作图了,由于AutoCAD的多样性,作图方法也很多。绘制简单图形时,在确定完比例与图纸大小后,先做出各个视图的基准线,并依据投影关系画出各视图。如果使用手工在图纸上画图,画好的图形则很难改变,因此,手工制图要根据形体的复杂程度和视图数量来布置图形。计算机绘图虽然也可如此效仿,但却无需如此,不必像手工绘图那样先选择比例再定图纸幅面,再布图。这是因为计算机作图在打印前并无图纸大小限制,更无需考虑能否容下的问题,而图形布局是否合理,也可根据相对位置做出及时调整。因此,计算机绘图常以真实大小来避免尺寸换算,采用1:1比例。此外,计算机绘图强大的编辑功能,布局功能也能将模型空间所作图形和图纸分开,因此,是先布局再作图,还是先作图再布局已无关紧要。设计作图的重心,要放在构图上,所以,计算机绘图只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开始就好,可省去手工制图所必须的部图等准备工作。此外,还应注意利用AutoCAD强大的图层功能和三维造型功能,在绘制较为复杂的图时进行分层着色,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还可通过三维实体造型技术设计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编辑生成所需的视图。

四、结束语

施工图设计作为建设实施环节的起始点,它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如果在使用CAD软件绘制施工图时,做一些规范和约定,在算量软件中进行数据共享,有效地利用这些设计数据,就能使工程计量这个繁琐的过程变得更加快捷和准确。

参考资料: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 2010》

第8篇

关键词 土建工程;结构验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073-02

1 土建工程结构验收的内容

土建工程结构验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体分部验收前,墙面上的施工孔洞须按规定镶堵密实,并作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验收不得进行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对确需分阶段进行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时,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质监交底上向质监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质监站同意;2)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应拆除并对其表面清理干净,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处应整改完成;3)楼层标高控制线应清楚弹出墨线,并做醒目标志;4)工程技术资料存在的问题均已悉数整改完成;5)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分部工程施工的内容已完成,检验、检测报告应符合现行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6)安装工程中各类管道预埋结束,位置尺寸准确,相应测试工作已完成,其结果符合规定要求;7)主体分部工程验收前,可完成样板间或样板单元的室内粉刷;8)主体分部工程施工中,质监站发出整改(停工)通知书要求整改的质量问题都已整改完成,完成报告书已送质监站归档。

2 土建工程结构验收的控制要点

2.1施工技术资料

在主体工程完成之后,能看到的仅仅是工程的外在实体结构,一些项目是看不见的,为了全面对工程主体结构的掌握并验收,应该结合检查一些施工技术的相关资料,把资料列入分析判断主体工程结构质量的依据。

在检查施工技术的相关资料时,主要是检查一些对个项目质量的控制资料以及检验功能接安全性的资料。概括总结之后,主要包括:1)一些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证明和试验报告。2)有关施工试验的资料;3)见证试验的相关资料;4)一些隐藏工程的验收记录。5)建筑物的一些相关高度记录;6)有关建筑物沉降的测量记录。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核查,在保证各项资料都有签名盖章的情况下,将统一施工部位同一时间的施工资料进行对比,检查看有没有不相符的地方,依据检查测量的时间、次数以及结果有没有问题,来判断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检查各项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相关资料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一些相关的规定。

2.2对主体结构实体进行抽样检测

工程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保证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实体的质量。在《健筑工程施工质薰验收统一标准》中,第八条以强制性条文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在进行抽样检测工作时,要根据施工的进度和不同的结果形式要有侧重点和区别。由于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抽样检测工作是和主体结构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的。主体工程是整个工程中相当重要的分部工程,其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以及网架和索膜等,而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是最常见的两种结构类型。下面将进行对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实体抽样。

1)抽样的项目。对砌体结构的工程,主要抽样检测的项目是主体结构中的钢筋的规格、位置、数量以及保护层,砌筑砂浆的强度,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的强度等;对混凝土结构的工程,抽样检测的主要项目就是主体结构中有关梁、板、柱、墙的混凝土强度,受力钢筋规格、位置、数量以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

2)检测单位和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第九条以强制性条文规定:“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在进行主体结构的实体抽样时,检测单位应该持有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合格证书》等相关证书,同时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检测人员也要持证上岗。在现场检测时,可以采取回弹法接回弹超声综合法等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如果采用回弹法时,要对混凝土表面的碳化深度要进行测试。可以采用雷达法或者电磁阀测试钢筋的位置和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测试时尽量选择钢筋较稀少的区域。如果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局部破损的方法,但在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以及事后修补措施。一般才有回弹法或者是贯入法检验砂浆的强度,要对砂浆的碳化深度进行检测;

3)检测结果。检测的结果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如果抽样检测的结果和设计规范要求不相符时,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分析。如果抽样检测的最终结果最终确实存在问题时,应该根据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规文件进行处理。

3 土建工程结构验收控制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按图施工,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按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施工。 技术交底必须有书面资料,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均应签字齐全。对重要和结构复杂的部位必须坚持做到有施工方案。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加强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考评工作。制定质量奖罚制度,按考评结果实行质量奖罚。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偏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或控制;

3)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堆放材料,防止材料混淆,及时准确的做好各种材料的标识和试验状态标识。严格执行对原材料的验收和抽样检验制度,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真实、齐全、有效。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中;

4)落实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制度:明确本工程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的内容及部位,认真按程序进行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并填写相关记录,做到记录与工程进度同步;

5)实行“三检”和“三严”制度:按照内控质量标准认真落实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内控标准严、材料检验严、外观质量控制严的“三严”管理制度;

6)加强产品保护:制定交叉施工的产品保护措施和产品保护奖罚制度,对已完成的产品。采取覆盖、防护、维护等有效措施,必要时设专人看护。

4 结论

建筑工程首先要满足的是安全和使用功能,而建筑结构则是满足这一基本功能的根本所在。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工程的基础和主体结构。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努力做好工程验收的工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验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圣山.论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的验收方法[J].科技风,2011(18).

[2]秦尚松.筑主体结构实体检验的讨论[J].山西建筑,2004(15).

第9篇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墙体质量;问题

前言

人们在选用、使用建筑时,先关注的是建筑的安全性。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亦在快速地提高,建筑业无论是工业建筑或者是民用建筑,建设规模愈来愈大,同时工期又普遍缩短,所以质量问题应格外地重视,工民建施工中的墙体质量作为工程施工中的一个细节项目也应予以重视,只有控制好每一个细节的质量,工程的整体质量才有保障。

1 工民建施工中常见的墙体质量问题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愈来愈大,加上业主对建筑周期要求愈来愈短,所以,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频频涌现,对于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墙体质量问题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砖砌体工程纵横墙没有同步实施砌筑,内墙的阳角的方正度和阴角的顺直度明显不够,观感上的不协调,实施过程中临时间断处产生比较多的直搓流量,拉结钢筋漏放或是长度不够,没有遵守相关要求布设脚手洞,填堵基础脚手眼出现遗漏等等。

1.2 钢筋成形绑扎存在着操作上的错误,在柱与横梁或楼层、梁与柱的交接处区域箍筋没有加密,圆梁转角处和构造柱钢筋搭接处箍筋没有加密,或箍筋间距不相等,箍筋弯钩形式与抗展要求存在着矛盾,这种问题在圈梁、构造柱中比较频繁。、

1.3 砌筑砂浆没有按照配合比严格设计,或拌制时执行重量计量不严格,灰缝砂浆不饱满,设置的含水率不恰当,砌筑砂浆或者砌体材料的强度偏低,砼离散性偏大,空心板没有按照规定实施堵孔甚至不堵孔,设置的板缝嫌小,嵌缝砼灌密实度不够。

1.4 成品砼构件有缺陷(例如蜂窝、露筋、麻面等等),处理上过于简单,甚至有的还存在砼强度不足的现象,对于养护时间不够等现象那是屡见不鲜。

1.5 外墙水泥砂浆抹面龟裂或空鼓掉皮,饰面砖没有进行过抗震、冻融试验,施工时没有细致地选砖,嵌缝不能做到完全对应,面砖与基层连接的牢固度不够,容易出现脱落现象,腰线、滴水线、窗台四周细部处理较为粗糙,容易产生细小的裂缝,致使渗水现象较多。

2 建筑墙体问题成因分析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建筑墙体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因素,或者本地的施工工艺标准没有形成体系,施工时,参照的是其他地区的施工工艺标准;或是本地有标准,但是不同企业其技术标准不同,施工技术标准难以统一;又或者是本地有统一的施工工艺标准,可是在实际施工时没有能做到严格地执行。

2.2 使用的建筑材料日异月新,新材料与以前材料相比,技术指标、质量标准、建筑规范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但是这里的差异没能引起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没有能够对进场材料验收很好的把关。

2.3 没有重视自然环境(如气温和降水)给施工带来影响,气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场区的降水越多,越容易造成工程质量的缺陷。

2.4 施工管理水平低下,质量管理与技术指导很不到位格,对成品的保护意识薄弱,是造成工程质量缺陷的主观原因。

2.5 设计部门与施工企业之间相脱节,设计时没有对施工现场做足功课,没有能够全面且准确地考虑工程实施的条件、地基土质、地理气候、技术标准、装备设施及可能性等诸多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3 提高墙体质量的措施分析

3.1 强化管理

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是由人去完成的,人的因素主观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要强化对其质量意识的疏导,通过教育促使提高工程质量转变为全体从业员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关键工种的技术型专业人才确保配齐配好。

3.2 统一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新型材料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不过为了更好的使用,必须制定一套适合当地的统一的施工标准,确保工程的实施过程有章可循。在统一标准设置的时候,相关部门一定要将新、老材料的特性、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当地的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后制定。

3.3 严格控制原材料

建筑材料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工程的质量。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无论施工方法是如何正确,施工措施如何给力,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因此,把好材料关对于工程质量来说尤为重要。建筑工程原材料,不外乎钢材、木材、水泥、砂、石、砖及一些工业制成品、半成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3.3.1 向厂家索取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仔细核实实物与质量证明材料是不是相符合,确认无误后才允许其进场。

3.3.2 施工以及监理规范要求采集样品必须迄选择正确的方式。按见证送检程序把样品送到试验部门实施二次检验。

3.4 优化施工技术

目前,因为温度应力导致的墙体裂缝问题无法做到完全杜绝,不过借助技术上的优化来控制和减少墙体裂缝的发生。

3.4.1 优化屋面和墙体的保温隔热措施,能够实现对温度的有效调节,有效地减少因为外界温度应力导致的墙体开裂问题。

3.4.2 在设计多层混合结构住宅时,适当地增加构造柱根数,借助构造柱促使建筑物整体的抗剪强度得以有效地提高,墙体开裂的可能性得到有效地降低。

3.4.3 将圈梁移至门窗洞口上方同时兼作为过梁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门窗起开裂的斜裂缝产生。

3.5 加强检验程序

现在,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加强检验程序控制,即施工单位在完成每项工程后,在其内部首先开展自检、互检和交叉检,待检验合格后,再报监理人员实施验收检查,确保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分项工程施工都受到严格控制,杜绝不合格工序延续至下道工序。特别是隐蔽工程,只有在组织相关人员完成验收检查,方有隐蔽资格,防止质量隐患的产生。

严格的检查措施和得力的检查手段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上面都建好了,却发现地基基础出了问题,那么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和浪费,又会造成多大的环境污染。所以,质检人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实时跟踪检查。当然实时检查不能流于形式,检查方式、质量控制要有科学性,具体的评价应以具体的数据为依据,针对不同的工序从业人员应该非常熟悉对应的具体检查方法和检测工具。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亦在快速地提高,建筑业无论是工业建筑或者是民用建筑,由于工期的普遍缩短,所以质量问题值得堪忧,建筑的安全性是人们选用、使用建筑的首先关注的问题。因此,搞好工程质量是对工程负责,是对业主负责,亦是对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负责。我们在工民建施工中,要重视墙体的质量,同时对于每一处组成建筑整体的细节问题均要作为重点来设计并施工,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整体建筑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政宇.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10篇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计算机管理;信息化水平

中图分类号:U16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城镇化的需求也为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的需求,现今建筑项目的设计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由于自身的缺陷使得其在协同性、数据重复利用、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方面都有着不小的缺陷。BIM云技术在吸收传统设计方式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云技术服务,从而能够为建设设计提供一个协同设计能力强、设计效率高的一个有效的平台,促进建设设计的发展。

1 基于云技术的BIM的基本的结构和发展

在建设设计中,传统的二维CAD设计主要是二维平面上的设计,因此在各种复杂面的表述上需要使用大量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图,在涉及立体图的设计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表述,使得在设计的过程中各种机电管线的碰撞、错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建筑设计的质量与效率。BIM云技术主要指的是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商所提供的基于云计算的BIM服务平台,用以实现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各种专业、各参与方的BIM模型的集成交互和协同的管理,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各方之间的信息交互,便于各方对建筑设计的实时查看、评注和修改,通过将各方的信息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各方参与的协同设计的模式与机制,从而使得相对于原先的垂直设计方式转变为扁平化的设计方式,便于建筑各方能够在云平台上对设计中的同一模型进行设计,增强了各方之间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从而使得各方都能够及时对建筑设计进行了解和修改,同时增强了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所带来的难题。通过应用BIM云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云平台计算能力强、信息传递共享较为方便的特点,能够使得BIM技术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BIM云技术通过将云服务平台与BIM技术相结合,使得建筑设计的数据共享和管理更为方便,同时应用于云平台的技术能够使得BIM获得更多的图形设计所需要的高性能的计算资源以及云端存储服务,便于在不同的终端对设计图进行实时的查看与修改,同时通过将BIM模型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实时的存储在云端,用户通过个人终端是爱你对于模型的制作和修改,减少了个人终端的硬件需求,而无需安装专业的BIM软件和强大的硬件来进行运行。通过利用云端服务可以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数据集成和设计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促进建筑设计的进行。

2 BIM云技术在工程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BIM云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现今已经有多家服务商提供了其的BIM云计算服务,BIM云技术在工程协同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项目各方之间的建筑设计数据共享与设计文件的实时批注和修改,通过在云平台上建立建筑项目的模型,使得项目各方能够方便的通过各种不同的终端来方便的进行模型的查看、修改与批注,同时通过使用云平台可以使得建筑设计的整合和优化设计更为方便,项目各方通过在云平台上对所需要修改的模型内的建筑构件等进行标记,可使得文档和任务动态等能够在云平台上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使得设计方能够对各方的设计要求进行实时的整合,同时通过实时的查看能够使得项目各方能够对建筑项目的设计进度、设计质量等有一个实时的把控。

(2)BIM技术与云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得用户各方能够方便的通过各种终端设备来对建筑设计进行实时的查看与预览,项目各方通过使用各自的终端设备进行云端登录,通过对项目设计进行一定的批注与预览,并将信息存储在云端,同时可以通过使用云端服务方便的对工程文件、设计信息与模型等进行实时的查看修改,通过运用云平台可以使得建筑设计各方都能够参与到项目各方在规划、设计、招标、建设等的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与设计协作中,确保了项目设计效率与质量。

(3)通过BIM云技术在工程协同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充分的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建筑设计模型进行图形渲染和模型的建立等,BIM在设计时的建模等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计算,尤其是一些大量的建设项目其设计数据十分庞大,其设计数据量往往多达几百个G的数据量,一般的建筑设计企业的服务器不论是在运算能力还是在数据存储能力上都无法满足BIM技术应用的硬件需求,从而使BIM技术在应用时的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与效率方面都大打折扣,通过将云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强大的计算与存储能力,快速的实现对于设计模型的渲染和仿真等,同时通过云平台能使得建设项目各方方便的实现对于BIM模型数据的修改与显示,从而真正的实现各方对于建设设计的管理。

3 BIM云技术在工程协同设计中的应用中所存在的不足

3.1 BIM模型数据存储格式无统一标准

第11篇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评定;异常

【Abstract】Concrete specimen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bnormal intensity or fail,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presence in almost al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When a problem occurs, managers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there is a lucky rebound hinges on concrete in situ detection of reach qualified. When a failure is detected it is still a loss.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engagement "concrete strength test evaluation standards" GB/T50107-2010 and work practices, summed up the approach and methods of concrete specimen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strength or fail when an exception occurs, the emphasis on strengthening the systems management is the solution of concrete projects fundamental issues.

【Key words】Concrete;Strength;Assessment;Abnormal

混凝土作为建设领域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从原材料生产到混凝土生产,再到建筑成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近些年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高标号高强度混凝土技术是建筑领域面临新的课题。这就使得混凝土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使得预拌混凝土(通常称作商品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综合质量相比现场拌制有了较大提高,尽管如此,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引起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高标号混凝土28天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不合格。那么,当我们在工程施工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笔者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混凝土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总结了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 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不合格原因分析

1.1 混凝土生产阶段。

(1)用于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中地材往往受地方垄断,原材料品质不易得到保证,原材料价格不完全由市场定价。

(2)预拌混凝土起步初期,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商家为了追求更好的利益空间,大量游资转入预拌混凝土行业,使得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价格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混凝土搅拌站为了获取一定的利润,采取了一些降低成本的方法,如减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备,用底标号水泥拌制高标号混凝土,使用低廉的劣质砂石料等,使得某些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不够稳定。

(3)由于大量的搅拌站设置,使得有经验的试验员相对较少,试验员素质参差不齐,配合比设计不尽合理,并且在生产中未及时掌握含水率、含泥量等指标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4)混凝土搅拌站为了减少损失,对于本应该废弃的混凝土,稍加处理后急送入工程中继续使用。

(5)搅拌站为了加快生产运送速度,往往采用了比设计配合比更大的水灰比,塌落度超过理论上限值。

1.2 混凝土施工阶段。

(1)各专业院校专门设置土工试验专业较少,项目部试验员未经正规培训就开始上岗,加上目前建设项目管理很不规范,因此很难保证试验员按照规范规定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导致混凝土试件无法代表混凝土实体质量。

(2)施工现场没有建立标养室,使得混凝土试件在自然环境中搁置时间过长且未做任何养护措施,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出现了虽然试件不合格,实体却没有问题的情况。

(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租赁搅拌站提供的泵车,为避免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发生堵管,双方达到某种默契调整水灰比达到调整塌落度以便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4)现场试验员擅自在混凝土中添加水泥使得试件强度过高而异常。

2. 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判定标准和不合格试件分析

2.1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每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按以下原则确定:

(1)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2)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0%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3)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间之差均超过中间值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依据。

2.2 因此可以看出:单组试件强度低于强度设计值,为不合格试件;符合(3)条应判为无效试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3.0.5条的规定,生产方风险和用户方风险均应控制在5%以内。《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第3.0.2条规定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概念,要求混凝土强度检验值低于标准值的概率应为5%。所以对于不合格试件仍然应参与混凝土综合评定,作为无效试件不应作为评定依据。

3. 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及评定不合格对工程验收的影响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原材料和工序验收是否合格决定检验批验收是否合格,检验批合格与否决定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是否合格。混凝土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因此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4. 探索混凝土试件强度出现问题的处理途径

4.1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混凝土龄期。

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将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最初7~14d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逐渐缓慢,28d达到设计强度。28d后强度将趋于稳定,但后期强度增长的空间有限,其增长过程可延续数十年之久。也就是说,在28d至数十年间,强度变化的速率可以忽略。实际操作时,少部分试验室将略超28d试件拒之门外,可能会对评定结果产生影响。

4.2 明确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多数混凝土中掺合有矿物掺合料,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试验表明,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其强度与纯水泥混凝土相比,早期强度较低,而后期强度发展较快,在温度较低条件下更为明显。所以,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可以在混凝土强度评定时采用大于28d的试验龄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第4.3.1条对此作了规定,但具体龄期由设计单位确定。因此在开工之初,施工单位应与相关单位协商确定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试验龄期,一经确定,应认真执行,不能随意更改,以免影响评定的可靠性。

4.3 制作不同条件的试件作为参考依据。

(1)根据规范规定,在制作标养试件的同时还应该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作为结构实体检验用,但就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说,许多工程的同条件试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也就无法代表工程实体,这就给标养试件出现不合格后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应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对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施工前由监理、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进行同条件试件的制作。

(2)同条件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认真制作,放置在靠近实体结构的部位并采取与结构实体同样的养护方法。为了保证同条件试件的真实性,制作时由监理人员见证取样,并拍照留存编号备查。一旦出现该批混凝土标养试件不合格,可以用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强度作为实体质量的判断依据。

4.4 区别混凝土试件强度和检验批强度评定不合格。

(1)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主要是指混凝土单组试件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而这并不能直接判断该批混凝土不合格。所以,我们在收到单组试件不合格报告时,应根据取样试验方案查看该批混凝包含几组试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第5.2.1条、第5.1.2条规定:如果试件的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则单组试件最低不得低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95%;当试件的样本容量为10~14组时则单组试件最低不得低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90%;当试件的样本容量为15组以上时则单组试件最低不得低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85%。而不是只要低于100%设计强度即为不合格。尽管如此,不低于最低限值但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试件组数也不能过多,否则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规定的统计法或非统计法最终的评定也是不合格的。

(2)所以,只要出现了单组试件不合格的情况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入手到混凝土成形的各个环节查找原因,找出症结,加以改进,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否则将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给施工企业增加大量的检测费用、设计验算费用、工程加固等经济损失,费时、耗费金钱、负面影响大。

4.5 混凝土检验批强度评定不合格后的最终处理方法。

4.5.1 试件的强度仅仅是实体质量的代表,试件强度不合格甚至评定不合格也不能完全否定工程实体本身。对建筑工程这种耗资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推倒重来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因此当检验结果评定为该批混凝土不合格时,可以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5.0.6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1)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不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3)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4.5.2 工程实际案例中,出现混凝土评定不合格的情况,需经实体原位回弹检测和碳化深度检测;如果仍然达不到合格要求需进行钻芯取样检测;钻芯取样检测仍然不合格,需请结构工程师进行验算,如果验算后不能保证结构安全,则进入结构加固程序。

5. 混凝土实体强度不合格的预防措施

5.1 搅拌站要加强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搅拌站要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专职人员对搅拌站设备、料场要经常检查、及时维护,使计量准确可靠,严格按配合比的要求进行投料生产。

5.2 严格控制浇筑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尤其是梁、柱和剪力墙的混凝土施工,切记不可一次浇筑到顶,这样气泡无法有效排出,混凝土表面不够密实,致使混凝土碳化深度过深,影响混凝土的实体质量。

5.3 保证混凝土养护质量。

(1)混凝土拆模时间不宜过早,拆模后要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混凝土养护必须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的养护时间,一般情况下,结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d,大体积混凝土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d。冬期施工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应进行热工计算确定。切记不可在拆模后不及时养护,或者在浇水养护时不能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在喷涂养护液时不满涂甚至养护液自身质量不符合要求,使养护流于形式。

(2)混凝土受扰动时间不得过早,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3)混凝土分项是主体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发展规律,参建各方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不能互相推诿,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才能有效避免混凝土工程的各类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的发生。

6. 结束语

第12篇

TU8 U26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2-02

1.建设工程质量验收体系、程序

1.1工程质量验收体系构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这样几个规范构成:第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的验收要经过条例中统一的标准验收,条例中提出了事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控制要求,一个合格的建设工程应该符合施工控制和验收合格控制的范畴,通过验收实现最终的施工质量把关。一个专业的验收标准必须纵贯于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既有约束作用,又有督促作用。第二,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标准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对于施工工艺标准中的具体规定,必须能对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起到规范作用。第三,监理规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派出建立代表,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过程后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要有明确的监理规范,并依据规范执行质量控制。

1.2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依据有:(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在工程内容包括有外墙内保温及保温饰面层装修工程内容时,还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国家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执行的标准,主要是施工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

1.3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

施工质量的验收主要包括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就建筑节能来讲,建筑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的几个分项工程,若保温材料和工艺不同,还能划分为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根据楼层、施工段、变形缝对外墙保温分项工程,可分为多个检验批检验批的验收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性工作。

1.4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工程验收的顺序是:先验收检验批,后验收分项工程,再验收分部工程,最后验收单位工程。如: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是在所含墙体、屋面、地面和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要在包含节能分部在内的所有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

2.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控制

2.1要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变更

建筑节能工程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要严格根据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变更,变更要以不改变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就是严格遵循审批通过的变更方案执行,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的最终验收也难以通过。第二,变更内容必须不影响原设计图纸的节能要求,也就是说施工设计图纸要求的节能效果,不论过后怎么进行设计改动,节能效果不能降低,只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动,并且设计图纸进行内容改动时,要经过原单位的审查和统一,并且要具备完善的设计变更手续,才能进行。第三,设计变更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审查同意,只有得到建设或者监理单位的认可,才能进行设计变更,并且变更的内容要对照原图纸检查,并确定有无办理审批手续。

2.2采用“四新”要经过评审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通常会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它们简称为“四新”,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实现,要对具体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要对整体方案进行评估,并由技术人员联合制定。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鼓励使用“四新”,但是“四新”不能以牺牲时间和效率成为工程试验,虽然它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节能环保,提升工程质量,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新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正确的解决问题将会降低节能效果,降低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要盲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要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工艺,避免将不成熟的材料或工艺带入工程,让建筑成为试验品,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要认真评估、鉴定,确保采用的施工工艺安全、高效,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

2.3施工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建筑节能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进行节能施工,而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过硬的本领,施工经验不足,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建筑节能施工前开展培训,对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考试,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掌握施工技能的人员,要颁发岗位培训证书,不然难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不能结业,最后在施工现场检查时,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有无批准,证件是否齐全,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要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控制

建筑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除了与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过程息息相关,还与施工企业的相应资质有关系,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要检查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出示的资质文件、见证手续等,施工现场要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检验制度,具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资质管理是建筑节能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标准,只有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才能进行建筑节能施工工作,企业除了自身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于工程材料、建筑工艺、验收标准、检验标准等都有据可依,这个标准也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