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辩论赛的体会

辩论赛的体会

时间:2023-06-25 16:2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赛的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辩论赛的体会

第1篇

最近我们组织部刚刚举办了一项辩论赛比赛。这也是我们部的所有干事第一次自己亲手举办的活动。

这项辩论赛比赛从开始策划到结束经历了好几周的时间,这次比赛我们本着为我们信息技术学院里的所有同学提供锻炼机会展开的。我们部的所有干事都积极投入到了这次活动中。一边着手准备策划书,一边进行宣传工作。鼓励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经过几天的准备,辩论赛于11月初正式开始。

从开始策划这个活动,我们组织部的干事们就花了很多心思。大家也都很努力,我们部大多数干事们都认真阅读了比赛流程和评分标准,以便能更好的组织好这个活动。

接下来就是活动的开展了。初赛留了几天的时间给选手们准备。在比赛期间我们将相关工作人员如正方计时,反方计时,计分等安排到了个人,将工作落实到位。比赛的每天大家都早早的来到赛场,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我很遗憾辩论赛的决赛因为有事没能到现场,但大家都体会到了组织部以及整个学生会内部的团体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虽然,我对最后比赛的结果并不是很满意,也许评委们的想法和我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但我真的从组织这项活动中学到了很多。

第2篇

近些年,辩论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文科具有不明确答案的学科特点,便于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因此辩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文科的教学领域。例如,历史课上以是否成功了作为辩题展开讨论,政治课上提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还是人性的丑陋这一辩题等。然而在理科的教学领域,辩论式教学在近些年也已被提出,但多为伪开放性的辩题,即答案仍然唯一确定,而让学生在未了解答案前进行辩论。除此之外,辩论式教学模式在理科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其在文科教学领域的应用相比,也还是相对少见的,而将辩论赛引入到理科教学当中至今还未见报道。

二理科教学引入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下,老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固定答案的知识,而学生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和一定程度的理解,接受的是明确答案的培养,也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已久,虽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2015 年7 月的第56 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得了4 金2 银的好成绩,其实自我国1985 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位冠亚之列。然而,直至27 年后的2012 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30 年后的2015 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何标准化的竞赛成绩如此之好,而创新研究性的诺贝尔奖来的却如此之晚?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原因很简单,奥林匹克竞赛是有标准的,有唯一明确的答案,而诺贝尔奖却是开创思考,发散性的。中国人所欠缺的正是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更是要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所以对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对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将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入理科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数学分析、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部分,以此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答案的确定性导致知识系统刚性边界,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性思维,故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1 主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前,老师给出一个开放式课题作为辩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按照前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选择持方。在比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是课外的自学过程。整个辩论过程自由而开放,只有在这样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因此此项活动可以实现对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 次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这种特殊的形式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成长。例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老师可以间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老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让学生产生误解的地方,因此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

四实践效果

此次对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电气专业正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在老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向大家提出了进行学术辩论赛的想法,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参与的热情也是格外高涨。本次比赛的辩题为模拟技术是否会被淘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持方,其中正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终将被淘汰;反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是学术辩论赛,所以会在经典辩论赛形式和流程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辩论双方各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人组成,组成环节为一辩陈词、双方攻辩、一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六个环节。辩论赛有两周的前期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上网搜索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资料,例如: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优势及缺陷;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等,从中摘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当天,担任评委的为两位研究模拟技术的老师、两位研究数字技术的老师以及一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老师,辩手双方各4 人,主席1 人,工作人员3 人,观众(在读学生)30余人。比赛进行过程中,双方辩手几乎完全脱离了事先准备好的纸质材料,展现出自己十足的热情和信心,根据自己理解和体会,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自由辩论环节了,双方辩手各执己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可谓是一方攻守兼备,一方滴水不漏。精彩的自由辩论也将比赛推向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后,观众们也参与其中,对刚刚比赛中辩手们的观点及论证提出问题,辩手针对观众的提问予以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辩论赛的辩论部分就告一段落了,评委老师根据双方团队在比赛中的表现(陈词、攻辨、攻辨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回答观众提问)和综合印象(语言风度、团体配合、临场反应)给出团体分,根据辩手的表现(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综合印象)给出辩手个人得分,以此判定获胜团队及各队最佳辩手。最终,正方以他们完善的知识储备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获得了辩论赛的胜利。赛后,评委老师们对本场辩论赛以及此次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也在比赛当中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不曾展现出的专注和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

五学生反馈及改进方向

第3篇

部门建设

1、部门例会

交流日常工作意见,布置活动任务。且在学年初,新干事初进学习部,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感到无法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怯于表现自我,较少与他人沟通的情况。部门内部须及时找其沟通,鼓励干事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说出来,分享解决的经验与方法,培养整个部门成员对学习部的一种归属感。

2、活动总结会议

在每个分活动结束后,及时思考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关总结,通过总结不足与优点,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及时完善下场比赛工作。如在上学期,学习部实行的轮流体验岗位制度就使得干事对各个工作岗位都有所熟悉,在活动总结会议上分享经验。

3、部门文化

本部门以“胆大心细,严肃活泼”为座右铭,注重部门成员在工作时不忘细节,严肃严谨的态度。生活中互相沟通,亲切温馨似家的氛围。本学年,学习部将会更加着力于建设部门文化,打造精英团队。

协助兄弟部门工作

各个兄弟部门同属于学生会大家庭,在历年的演讲赛和辩论赛中,各兄弟部门给予我们大力的帮助。对于各兄弟部门的工作,我们也尽自己的努力协助。相信通过兄弟部门间的互助,学生会成员关系将会更加亲近融洽,学生工作会越做越好。

一、传统活动

新生演讲赛和大学生辩论赛这两项是学习部具有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的赛事。

(一)新生演讲赛

“浙江师范大学新生演讲赛”是由共青团浙江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会学习部承办的20xx级新生第一个重要赛事。是大学生跨进大学校园的第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大舞台,是新生让广大师生认识自己的平台。这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使大一新生更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等方面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演讲赛工作:

1.争取比赛中每一个环节的到位

一场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态度与工作过程中的零失误。因此,在赛前,我们将根据任务的分配进行多次的模拟,例如计时组的按表训练,计分组提前设定excel计算表格并用上年分数进行演练等。

2.规范比赛的每一个细节

细节决定整场比赛的流畅性、完整性,所以注意对比赛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赛前我们将根据每个分工区制定详细的细节检查方案。例如,要制定详细的规则说明计时起于何时、终于何时,ppt的制作上是否有纰漏,文件上是否有错别字等。

3.吸取往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往年演讲赛工作中的难点制定新的方案。

(1)入场方式:由于校新生演讲赛的参与度很高,观众进场及比赛秩序维护是历年来的工作中最难掌控的一部分。针对这个问题,今年的入场方式仍保持上年的三个入口,分别进出工作人员,选手和观众。(2)主持人沟通:往年与主持人的协调工作仍然不够充分,在初赛与复赛中都出现了主持人念错评委名字及报错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制定一系列方法。例如:在赛前主持人提早到场进行开场彩排;统分工具及方式进一步完善,减少算错分的可能;增加在沟通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数量,寻找更优的沟通方式等。

(3)人员调度:为了维护好观众秩序,比赛很多部门人员的帮忙,但是工作人员过多工作席缺少也因此产生,对此我们将所需对工作人员数量通过模拟安排来确定,并适当增加工作席的数量。

4.即兴演讲

(1)为了提高即兴演讲的质量,本学期拟召开选手会议,通过对即兴演讲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讲解,让选手更加注重即兴演讲的质量。

(2)延续上届演讲赛决赛给予选手半小时左右的即兴演讲准备时间,在给予选手更多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为工作人员争取更多的统筹时间。

第4篇

一、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品读细节

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如我在教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曾特意就细节描写展开品读活动。

我要求学生把文中老妇人掩埋英雄尸体的相关段落找出反复诵读,并圈出一系列塑造主人公老妇人人性之美的动词。如“跪”(地)、“舀”(水)、“抄”、“拖”(尸体)、“画”(十字)、“吻”(遗体)、“捧”(浮土)、“堆”(坟墓)等,引导学生认真赏析这些动词,学生就能从中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动词反映了老妇人对烈士的崇敬与悼念,反映了她由一个普通的老妇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反法西斯斗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就这样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通过语文综合活动观察细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语文活动为主要内容,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等方面融为一体。开展多种各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每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会留下很多真实、精美的瞬间,只要我们捕捉到它并将其真实细腻地再现、打磨,就一定能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细节情景,而这就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八年级上学期,我根据教学安排在班上组织一场主题辩论赛。学生选的辩论题是“克隆技术的利弊”,全班同学民主选出正反辩论手,然后,我指导他们查阅、整理各自材料,熟悉辩论赛程序,为辩论赛的精彩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辩论赛正式开始后,我特意带好摄像机把整场辩论赛实录下来,然后将正反方经自由辩论的镜头剪辑下来,在作文课上通过大屏幕用慢镜头播放出来,让学生找出辩论中最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细观摩。一位同学讲到反方三辩的细节最为精彩:只见反方三辩左脚一跺,一个猛地站起来,腮帮鼓起,眼睛射出两把利剑,嘴里的话像弹珠一样迸出,时不时还濺出一些小唾沫星花,左手食指有力地敲着桌面,右手时时扶着眼镜框,讲到激动处右手一挥,眼镜框也瞬时滑下鼻梁,“嘭”的一声砸在桌面……”

你看,一个神情专注、激情澎湃的辩论者形象正是在同学们的细心观察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的。

三、利用多种技巧点缀强化细节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细节描写,并能灵活运用,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来对细节描写进行强化训练,我想可以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锤炼词语,精雕细琢。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孔乙己》中,鲁迅写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几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的。”一个“摸”字这一特定动作正是孔乙己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真实写照。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然后仔细推敲词语,从而找到最传神达意的那个词语,而这种磁性极高的词语往往能如闪亮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巧用修辞,生动传神。

成功的细节描写都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为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到内心的动情点。而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也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3.烘云托月,避正就侧。

高明的作者应想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写人,对其人不作直接描摹,而通过有关的人或事侧画烘托。这样也能让作文产生抢眼的感染力。《口技》一文无疑是典范。作者写到部分——失火救火的表演场面时,用一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将口技表演者搁置一边,大肆铺陈宾客的慌张恐惧神情,不正是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么?这一烘托用法,若是放在我们作文中,一定会为文章添色不少。

4.想象联想,跨越时空。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课程改革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实现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其中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合作”,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需求的各种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历史合作学习可以运用课堂讨论、辩论赛、历史板报式的第二课堂成果展等不同形式开展。教师围绕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目的及学生特点,设计不同形式。

一、课堂讨论式

讨论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活动方式之一,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一次成功的讨论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否则可能使课堂陷入哄闹之中,不能达到活动效果。有效的课堂讨论组织方式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步骤:第一,选定适合开展课堂讨论这一学习方式的教材内容,确定课堂讨论主题;第二,布置资料的搜集;第三,分组并开展讨论;第四,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

案例1《美国南北战争》课堂讨论活动设计:

教师选择《美国南北战争》一课,在教材讲解中穿插学生的课堂讨论,与课堂教学相契合。

(一)把全班学生分为3组,第1组同学代表南方经营棉花种植的奴隶主,第3组代表北方经营棉纺织厂的资本家,第2组同学代表历史发展的观察者。

(二)第1组和第3组同学先展开组内讨论,讨论的主题可由教师提供: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如何经营手中的产业,从中赚更多的钱?

(三)第1组和第3组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代表南方奴隶主和北方资本家,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尽量完善答案。通过南北方代表主要观点的阐述,即体现双方在利益方面的冲突。同时第2组历史发展的观察者一定要仔细听取双方代表的主要观点。

(四)教师提问第2组同学:从刚才第1组和第3组的组内讨论及观点阐述中可以发现,双方北方资本家和南方奴隶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之间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中什么比较难解决?(第2组同学根据南北方阐述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回答,不难发现双方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所在,与教材观点相对应)

(五)教师对第2组同学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因势利导,再次提问,切中重点:北方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大批劳动力,但南部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劳动力,请问北方资本家,你们认为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学生经思考回答要废除奴隶制)

这样通过全体学生的分组讨论学习,不仅引出南北矛盾的焦点,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目标,而且通过讨论,学生深刻体会到南北方各自发展存在的矛盾,理解废除奴隶制问题,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和理解,再以此为切入点过渡到对南北战争的学习。

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使讨论始终围绕教材内容,最后达到解决难点问题的目的,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及时总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二、开展竞赛式的合作学习

竞争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课堂活动中,只有小组成员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最终胜利,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竞赛式合作学习常用的是辩论赛的形式,主要是在课堂中围绕教学某一主题采用辩论赛形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辩论赛成功开展,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有效控制辩论赛的过程,使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取得成功。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步骤:第一,选择和确定用辩论赛式合作学习主题;第二,分组并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按照比例搭配分组,并采取由教师指导组长,组长分配任务到组员的方式布置任务;第三,开展课题辩论赛;第四,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

案例2《》辩论赛式合作学习的形式:

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这是一个争鸣性的问题。教材一般都采用的胜利果实被窃取,所以是失败的这一观点,可以围绕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

(一)课前告知学生辩论的主题(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将全班学生分为2组,1组正方,所持观点为是成功的;1组反方,所持观点为是失败的。每组设1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分工,搜集资料,并选出辩手负责阐述观点。

(二)在讲完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并抛出辩题,为维持秩序和把握方向,由教师担任本场辩论赛的主持人。(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部分,如事先公布对获胜方和最佳辩手的奖励等,起到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尽力尽责,在竞争中为小组争荣誉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辩论赛开始,首先由双方辩手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同学轮流发言,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辩手。正方和反方在活动开展前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筛选、归纳和总结,最终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展示本组观点。教师可以及时对双方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通过辩论,学生对带来的结果和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双方无论所持观点如何,都要有理有据,要求史论结合)

(四)辩论赛结束后,先由教师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对所有参与这次辩论活动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指出辩论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法。最后由教师和同学共同选出获胜方和最佳辩手。

此次辩论赛活动以历史中有争鸣性的问题展开,且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辩论,掌握历史学习要史论结合,学会历史学习思维,通过辩论,深刻理解的成功与失败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可以为学生单纯机械的历史学习注入新鲜活力。

三、运用历史板报的形式,在活动中合作学习

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学习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调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搜集资料,如网络搜索、图书馆资料查找、拜访询问老师等,最后将调查成果以历史板报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共同学习,也是开展合作学习、开辟历史第二课堂的形式之一。

案例3《三国鼎立》历史板报活动设计:

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很多学生都看过“三国演义”,也玩过三国游戏,其中描绘的人物曹操也是阴险狡诈的,就连京剧里的曹操的脸谱白脸也是代表阴险的形象。教师就此抛出问题:曹操真的是一个阴险奸诈之人吗?而《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老师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又做了另一番不同形象的深刻剖析,与传统对曹操的认识诸多不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在此,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就此进一步开展调查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一)教师在考察了学生的情况(如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家庭情况、具备的能力等)后,将不同学生按“好差搭配”的办法进行分组,分组后,每组设负责人,由负责同学进行任务分配。

(二)教师提示考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提示学生可以分阶段进行,如搜集资料阶段、分类整理材料阶段、制作历史板报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教师指导每一阶段的工作。

(三)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可以适当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安排成果展示评比,可以采取班内和年级内展示,实现成果共享,学生共同学习,由民主投票选取结果。同学们相互学习并参与评比过程。

(五)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给予肯定,并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开辟第二课堂,让历史走进学生生活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对曹操的形象都有自己的认识,通过调查,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评价更深刻,使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考察和学习,学生对曹操的真实面目有更真切的认识,这种方式取代传统教学对人物的解说,更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

四、学科间的合作学习

在历史中寻找其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开展学科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授课之余,对教材有所钻研,适时发现历史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4《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科间的合作学习形式: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节中主要包含八个内容:“竞尚洋技”、“断发”、“不缠足运动”、“异味争尝”、“洋房与里弄”、“读报刊”、“看电影”、“礼仪的革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内容。

(一)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8组,分别对应8个不同的内容,小组阅读后进行讨论,总结8个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在讲授完后,教师可继续将原8组整合为6组,分别为语文组、政治组、历史组(也可根据需要和教师的理解添加)。

(二)各个代表不同学科的组分工合作,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搜集、整理、讨论和总结,在展示学科特点的同时,让学生发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微妙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语文组总结语文作品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写,政治组用政治理论看待社会生活变化,历史组则着重讨论哪些历史事件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等)

(三)各小组选出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其他组员可以补充,非本组同学作裁判,评判各科代表小组的成果。

(四)教师总结。历史教师可以先联合各科教师对学生考察的内容进行讨论,收集各科教师关于社会生活在不同科目中的体现,最后将教师们讨论的结果与同学们展示的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在给予学生学习成果肯定的同时,组织学生一起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定反思。

日常教学中,各科目一般都处于独立状态,学生学习各科知识认为它们是孤立的,但其实各科目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如果教师善于观察,能首先抓住其中联系,抓住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的趣味性学习,则会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节与生活联系很强的内容,通过学科间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乐学”历史,另一方面学科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受“大历史观”,学会全面看待历史,将历史与生活相联系,发现历史价值。

新课程的实施,学习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性学习模式的目标,也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并完善的重要课题。由于地区和学校具体实际不同,选择学生适合的学习方式应有所不同,需要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甄别和钻研,有赖于教师专业化素质提高。在探索学习方式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多样性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适合具体班级学情的有效学习方式,进一步实现历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核心理念,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天地。

注释:

①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9-1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北京:教育部,2001.

[2]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教育部,2003.

[3]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5.

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长学姐,以及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学习部的一名干事,我叫张姿。今天,很荣幸地能够站在这里代表2015年上半年优秀个人发言。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里生活了一年了,而我相信,我们大家的这一年都是生活充实,有许多收获的一年!一年前,我们都还是懵懂的新生,而如今,我们都已经成长了,我们能够处事不惊,能够开展成功的活动了,这都是学生会带给我们的,所以,在此请允许我向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学长学姐,以及我们自己说一声:谢谢!

对于学习部来说,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很繁重的,每双周的电子教学信息反馈表的收集和传达,每月思品考核本,考勤本和班级工作手册这三本资料的检查,以及每月学委工作计划与总结的检阅,这些都是我们部门需要做的常规工作,而我作为其中一员,我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因此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会干事要学会认真的完成自己部门的常规工作。

除了完成部门的常规工作之外,在本学期我担任过招聘会的志愿者,还参加了三月份学雷锋义务植树活动,与部门共同组织策划了演讲赛和辩论赛,而且还直接参加了演讲比赛,并担任了辩论赛决赛的主持人,在刚刚结束的创业大赛中,我也积极的完成我的工作任务。系部下学期的迎新舞蹈也在紧张排练中,我也很荣幸的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进行这些工作时,我真的体会到了累,但却是充实和快乐的累!各种活动的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赛过程的把握,过程中事都是很繁琐但却很重要的,所以需要我们一次次的确认,一次次的修改不足。还记得在进行辩论赛时,因为时间紧,任务杂,所以我们的工作人员经常没有时间去吃饭,但是,也正是这些活动带给我们的磨练才让我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成长,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去策划准备一个活动,也锻炼了我的电脑操作能力,办事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学会了遇事要考虑的更加周全,要关注细节!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要勇于担起责任,与坚持!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以及我们常规工作的进行,我明白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会干部很难,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更难!因为这就代表着我们需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例如寝室卫生,到课率,晚自习,晚未归,而与此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要能够策划、开展各种活动!而经过我自己的思考与各位老师,学长学姐的提点,我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不仅要认真的完成部门的常规工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积极的做好表率,也要有能力去组织开展一系列成功、精彩的活动。

2、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积极努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做事情要考虑周全,注意细节的把握,并且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4、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学生会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呵护它,而当我看到我们一起秉承着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原则时,我相信我们的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会越走越远,越来越棒!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各位小伙伴们天天开心,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第7篇

一.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活动之一。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适合学生水平和年龄特征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怎样科学合理的利用恰当的游戏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笔者主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唱宋词、演话剧、简笔画、辩论赛、导游式和抢答赛等多种恰当的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语文课堂的效率。

对此,笔者想结合以下六则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例谈谈看法。

二.游戏教学的有效利用

1.《水调歌头》――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到了一种新的诗歌艺术形式,那就是词。在刚刚学习《水调歌头》的时候,学生就向我抱怨,说宋词太长,完全背不出来。看着学生们很痛苦的样子,笔者也很无奈。偶然的机会,看到重播的《还珠格格》,小燕子用唱歌的形式将难背的菜名记了下来。顿时恍然大悟,宋词不也可以唱的吗?笔者立即从网上下载了邓丽君的《水调歌头》,然后在教室里播放了一遍。学生果然来了兴致,轻声哼唱了起来,听了几遍,有几个学生竟然会唱了。

分析:在学习的过程动力上,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这个案例将学生的兴趣和课文内容的学习结合在了一起,使本身乏味枯燥的诗词背诵变得生动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以唱为形式的游戏中了无痕迹的完成了让学生望洋兴叹的诗词背诵任务。

2.《皇帝的新装》――演

在讲到《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中各人物的形象,并在文中找到理论依据。学生的热情度倒也蛮高涨,但我总觉得不够。当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这个故事在学生童年时就已经听过,再复述一遍没多少意义。那么,到底能用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呢?笔者想到了话剧表演,于是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四个小组,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自编自演。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笔者总能在课间看到孩子们热烈讨论的情形,编排着一个个场景。展示的那天,无论是服装道具上的准备,还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都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的表演仿佛将我拉到了现场,让我看到了一个蛮横昏庸的皇帝和一群趋炎附势的官员。

分析:现在提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话本剧的编排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生成一种有声、有形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也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3.《童年的朋友》――画

高尔基在《童年的朋友》里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慈爱的祖母形象,对她的外貌的介绍也花了不少的笔墨。我觉得光让学生朗读有关外祖母外貌描写的段落还不能直观的展示她的和蔼慈祥。于是灵机一动,让四个学生根据原文内容上黑板画外祖母外貌的简笔画。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上黑板的同学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还适当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一张张外祖母的肖像图很快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座位上的同学也忙着给台上的同学提示,告诉他们这边少了个皱纹,亦或是头发画得还不够长等。看着黑板上惟妙惟肖的四张老妇人慈爱的脸,孩子们和我都会心地笑了。接下来的课堂氛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

分析:我们老师往往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生动形象,很精细透彻了。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来的结果才是真正内化了的知识,才能真正使他们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甜甜的泥土》――辩

在上《甜甜的泥土》这一课时,我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挖掘。在课前,我把学生分成了正方和反方两组,辩论的题目是“小亮的生活是甜的还是苦的”。学生在课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原文中找到了很多句子加以佐证己方的观点。在课上,正反两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举出了很有力的证据,最后很自然的得出了“小亮的生活是苦中带乐”的结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了文本,很自然的体会到了文章感人的主旨,并学会了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加紧脚步去生活,去学习。

分析:对于有些蕴含复杂感情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寻找能佐证自己观点的句子。这样在看似辩论赛形式的争论下,无形间深入了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文《柳叶儿》也是围绕“作者小时候的生活是苦的”这样的辩题而展开的讨论,最后也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5.《巍巍中山陵》――导

第8篇

一、注意力及其维度分解

(一)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是一个成熟的概念,它最早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现代注意力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将注意力比喻为心灵的门户,任何意识中的一切都要通过它才能进来;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 和约翰·贝克(JohnBeck)(2004)[1]认为,“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关注其定的一条,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可见,注意力是行为主体在众多事物中对某一个体的行为偏好,由于人类大脑容量储存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选择一个事物的基础上,必定以放弃其他事物为代价。当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常常会伴随某些特定的表情,如:托住下巴、凝神远望等动作。注意力的外部表现可以作为判断注意力的客观指标,但不一定一一对应,因此可能产生错误的导向。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因素主要有:(1)教师的讲课模式。教师讲课内容是否丰富有趣、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热情。(2)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3)学生的身心状况。身体状态不佳、心情不好、睡眠质量不好等都会影响上课质量。(4)课堂秩序问题。好的氛围能够感染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相对来说,课堂混乱、手机铃声、嬉戏说话等都会影响上课效率。

(二)学习金字塔与注意力的关系

学习金字塔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在 1946 年首先提出的,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也曾做过类似研究:即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如下图所示。

在学习金字塔模型中,从塔顶依次往下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程度提高,平均学习保持率增加,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在听、阅读和视听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与学的天平完全倾向于教师那边,学生主体意识未得到充分发挥。单一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所以注意力的程度也很低。而在金字塔下边四种学习模式中,学习效率逐渐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增加,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由角色扮演到讨论,再到学生动手制作和教别人,学生参与程度依次增加,学生在思想上开始发生强烈的碰撞,教师与学生教学任务发生改变,学生更多地承担知识的扩散工作,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者和指挥者,而是引导者。

二、研究的意义

(一) 注意力角度的研究适应了当前学习方式的转型

不同于以书为核心的“精读时代”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时代,当代本科生教学必须转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此,一些学者,如李永安(2013)的大学课堂质量改革的策略,李培根(2011)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战略转变等。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充分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充分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必要的前提。

(二) 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助于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具有鲜明的应景性和应用性。其中,应景性主要体现为学科的艺术性,如,相同的原理在不同的案例中即具有不同的应用结果,学生应该掌握的是理论的适用性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本身,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有一个好的理解和掌握,以权变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具备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应用性表现为学科性质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工商管理学以工商为基础,即以活动为基础,对活动的处理能力直接反映学生运用能力,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创新者,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三)提升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科之间的界限缩小,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学科领域,同时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熟知。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可以充分在学习中选择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研究。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多重性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经过质疑、提问、观察、研究、讨论、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一些创新观点。

(四) 提升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师赋予学生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学生学习质量的保证在课堂,而保证课堂质量的原因在于注意力。

三、基于学习注意力提升的工商管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 强制要求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主干课程教学中引入

辩论式教学内容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指导,为了某一特定主题或教学目标进行积极互动和激烈辩论的形式。辩论式教学一般要在学生有了一定课程理解力的情况下进行。辩论式教学的题目可以在向学生征集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次或者两次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辩论式教学的准备。辩论赛的一周前向学生宣布辩题。在辩题公布后,学生采取自愿原则决定是加入正方还是反方,按照正方反方各 8 个人来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共同商量并做好分工协调,为辩论做好充分的准备。班长负责联系教室和布置场地。辩论赛的考核方式通过学生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来计入平时成绩,期末汇总计计入整个课程学习成绩。

2.辩论赛教学模式的实施。比赛进行时,教师在班内选两位同学,分别为辩论赛主持和计时员。正反两方各在组内选择 4 位同学来参加正式比赛,其他同学负责查找资料。

辩论式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回合双方开篇立论,由一辩来阐述两方不同观点,正方二辩针对反方一辩进行攻辩(驳论),其次反方二辩对正方一辩进行攻辩(驳论);第二回合为攻辩阶段,正反双方三辩分别对对方一、二、四辩进行质询;之后由正方和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第三回合双方自由辩论,双方各自针对另一方所提观点进行反驳或者陈述自己意见;最后由双方四辩总结陈词。

整个辩论赛进程中,教师不可置身事外,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防止学生偏题太多或是冷场。

3.辩论赛教学后的总结。比赛结束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学生总结自己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收获的知识、团队矛盾的处理情况等,教师整体评价此次活动的效果,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同时指出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提示学生进行调整。课堂辩论赛的目的不在于分出胜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至关重要。

(二)强化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一般一门主干课要有 1-2 个案例教学,专门性和综合性强的案例各一个,最好应用教师自编的案例。

1.案例实施过程。案例课堂实施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组织形式,二是案例的问题设计。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也可以是班级内部讨论。个人思考的形式只针对一些难度较小、内容不多的情况。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适合班级人数较多、提倡每个人参与的情况,小组讨论的案例应具有一定难度,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班级内部讨论适用于提建议、找问题等形式,大家通过集思广益形成初步解决方案。案例组织形式确定后,教师要充分深入了解案例,明确教学目的,形成案例问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在案例中要充分准备,如,案例讨论的时间控制问题、每一步要提出的问题、讨论的时间长短、讨论到何种程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达到初始的教学目标。

2.案例总结与考核。案例分析完成由教师在班级点名学生进行总结,不到位的教师进行补充。对于案例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分析的步骤、论据的充分性、判断问题的能力、结论推导的逻辑性等,教师进行点评,同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案例分析完成后,每个学生提交一份案例分析心得,教师计入平时成绩。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与学生任务的互换

将传统意义上学生与教师的任务与角色对调,学生站上讲台组织教学内容的开展,向老师及其他同学授课;教师充当听课者的角色,同时对学生的授课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无法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在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老师一直在讲,而是不同的同学以不同的风格讲授不同的内容,这种“新鲜感”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注意力。

教师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首先,作为一个听讲者,教师需要在听讲时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科的认识与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便于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其次,作为一个评价者,需体会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重难点的体现、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对授课内容的推进度与清晰度的把握等情况,在学生授课结束后进行简要的总结,一方面对学生的讲授点评与指导,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授课中重难点不清晰的部分进行点明,某些未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最后,作为听讲的“学生”中的一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交流的形式进行交流互动,激发学生思考求知的欲望、激活课堂热烈讨论的氛围、激励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四)游戏、角色扮演教学

游戏、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参与,教师对于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情景应恰当选择,使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者接受知识,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开放教学 教学策略 素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缺乏互动、实践与创新,无益于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精神。新课程背景下,我汲取了“学习即生活”开放式教学理念的精髓,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进行了深入尝试与探索,达到了理想的课改效果。

一、辩论赛,发展思维

辩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观点,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在辩论中,针对问题来回答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通过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政治素养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苏教版高二上学期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学习重点是希望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化的含义,我运用了辩论赛的形式,就文化方面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如“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有哪些”等。针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文化,让学生发表想法。在辨析有疑问的概念时,我会与学生共同讨论,如“我们的行为修养是不是文化的一种”,就此我会开展一个“修养属于文化行为的一种”主题辩论赛,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并布置任务:“同学们,针对这一主题,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在辩论中,切忌听取对方的观点,而应分析其陈述的理由。”辩论赛中,正方学生认为:“行为修养就是文化的一种,文化是一个大的名词界定,在这个概念里,凡是有关民族特有精神和物质的都属于文化。”而反方学生则认为:“行为修养是文化的一种边缘化的概念,它只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文化是一种思维上的概念、思想上的升华,并不包含行为修养。”学生各持己见,辩论得十分激烈,这种激烈的辩论正是讨论教育的成功之处,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真正实现智慧的碰撞。

讨论过程既是智慧的碰撞,又是交流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学生应针对教学活动来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以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挖掘出自身的政治灵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将知识融入灵感和想法之中,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

二、讨论会,沟通思想

开放性教学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讨论政治观点能使学生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思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好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开展了以“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为主题的讨论会,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他们在讨论中思如泉涌。

例如,教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这是关于民族精神的话题,是对学生思想的一种教育。众所周知,民族精神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理论。因此,在讨论前,针对话题选择,我会创新讨论会的话题,如“你眼中的民族精神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有什么联系?”“你曾经做过什么弘扬和捍卫民族精神的事情?”针对这些话题,我先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话题讨论的最后,我会针对每个话题,请1~2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对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学生认为:“民族文化代表着民族的思想,是一种综合体,对民族文化了解了,就能领悟整个民族的精神了,从而对民族上升为一种崇敬之情。”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讨论话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会,可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针对性地选择话题,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以实现沟通思想、锻炼思维的目的。

三、定方案,强化应用

在开放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教学方式,来制定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在课堂讨论中,提问可起到导向作用。教师应根据方案来教学。讲课中,我经常会运用一些提问技巧,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地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例如,在对苏教版高一上学期《多彩的消费》一课讲解时,我让学生根据问题来思考,从而形成缜密的思维,通过一步步的建构,整理出完备的思维结构。我在备课时就精心制定了方案,如对学生由浅入深地提问。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我根据方案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讨论式的引导:“同学们,大家是怎样理解‘消费’的?你眼中的消费具备哪些因素?”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比较轻松,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消费是一种货币与物品的交换。”有的学生说:“消费应该具备两个交易对象,交易的物品或者其他的东西。”我继续问:“很好,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消费而言,影响它的因素又有哪些?在你的眼中,消费水平指的是什么?”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提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方案的制定对于教师而言有很大难度。一方面,在方案的制定上要突出效果;另一方面,又要在问题的设置上张弛有度。通过认真推敲、反复思考,制定的方案必须难易适中、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知识。

四、开论坛,深度分析

开展论坛属于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说,它是一个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接触了,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在表达观点时,才会更丰富、更有层次。为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利用多媒体连接大量的论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和理论,亩丰富政治思维。

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我在备课时,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大量的世界文化影视论坛,其中有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以及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在课堂上,当讲到丰富多彩时,我带领学生浏览了一些比较有名的文化论坛,在学生接触到论坛内容后,我再引导他们思考。在课余时间,我会根据所学知识开设一个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上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如“论坛内容中都有哪些文化的体现?”“你从中能总结出怎样的道理?”这类问题都比较开放,学生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为此,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会鼓励学生,让他们更自信、更真实地表达思想、剖析问题。

通过开展和浏览论坛,整个教学活动十分活跃。学生能体会到思想政治内容的道理,从而会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应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合理运用知识,全面提升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兴洪.高中政治开放式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15(10).

第10篇

关键词:遵循原则;培养方式

一、培养学生口才应该遵循原则、规律,切不可急功近利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必须教授学生的四大基本技能,其中和口才有关的就有两项“说和读”,学会组织语言还有识字读书自然简单,但是要把这种能力升级成一种才华,那就是一项长期的且艰难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时,应该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一)递进性原则

学习应该分层次,才容易出效果。凡事先难后易、先简后繁,先低后高。如:最基本的就应该从较好学生学好普通话做起。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一样,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有农民工子弟在说普通话上对他们进行辅导,翘舌、卷舌、前鼻音、后鼻音都是难点,教师要有耐心。学好普通话以后再让学生学习组织语言,注意逻辑性、简洁性。慢慢的让他们先从说好一句话,再到说好一段话。

(二)交互性原则

学生后才的培养自然离不开语文课,二者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在教会学生造句的时候也会逐步的教授学生学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这些技巧对学生以后出口成章是很有帮助的。要加强与听说读写练习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三)示范性原则

跟写作一样,练习好口才也是从模仿开始,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所以教师就是做好的榜样。座椅教师在平时也应加强自身语言修养,磨炼自己的语言功夫,在课堂教学上多多使用清晰流畅、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口才能力的一些创新方法

(一)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步

每个学生的口才能力都不一样,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能力低一点的学生应该注重抓基础,如练习普通话、加强组织语言学习,教师在面对这类学生的时候也应该多点耐心和鼓励。对于那些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机会多参加学校或者更高组织级别的朗诵比赛、辩论赛、讲故事等语言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适当指导即可,同时还可以推荐他们到学校广播站去长期锻炼。

(二)课堂上设置角色、情景为背景,加强指导练习

口才的锻炼也应该有一定的情景依托,怎么样讲话得体,什么场合应该讲什么话,教师如果单单用嘴巴讲学生可能印象不深,如果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角色或者场景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印象。比如让学生模仿售货员、记者、主持人、警察等等不同的角色,这种形势既新颖有趣又能达到训练效果。又如给学生设置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等情景模式,让大家相互联系。

(三)M织小型竞赛活动,刺激学生加强练习

有比赛,自然就有一、二、三的排名,教师的目的虽然重在过程,而学生难免会在乎结果,在乎结果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在准备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更加努力练习,争取好名次。练习口才最好的的比赛活动应该就是诗词朗诵和辩论赛了,辩论赛的氛围尤其激烈,对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安排轻松一点的比赛活动,如比较有趣得小品、相声、笑话、歇后语、幽默故事等表,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甚至是创作素材,然后再试汇报表演、比赛。

(四)举办主题丰富多彩的“分享会”

每月或者利用课堂闲余时间不定期举行分享会,分享会每次都可指定不同主题,长期举办下来越丰富越全面越好。如:分享一本好书,让那些读书有心得体会的同学主动跟大家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讨论时事热点,对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事件各抒己见;分享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学生本来就爱看电视,这个主题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组织分享会比起竞赛类活动氛围自然要轻松很多,二者是松紧结合。营造有趣氛围,鼓励同学天南地北或是发挥想象力的畅所欲言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现如今社会对口才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社会人际交往中,口才能力都是展现个人文化素养与魅力的重要方面。学生在校掌握好了这项能力,出到社会才会有竞争力。口才能力的提高是要以语文课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基础,又要立足于其他综合能力的提高。怎么样让这些联系不过于呆板,教师们是要花费很多心思的,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学得快乐,乐于学习。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应该力求形成与语文全方位、多触角、多形式的练习体系,最终相互促进。

第11篇

分团委

9月份:

1.配合各部做好20xx级迎新工作。

2.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表彰工作。

10月份:

1.做好组织部、青协的建章立制工作。

2.做好团员注册、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等日常工作。

3.搞好团会建设活动。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座谈和讨论活动。

11月份:

1.配合学生会各部做好金秋艺术节、110年校庆活动。

2.做好新生辩论赛的各项工作。

12月份:

1.做好团员评议、自查的各项工作。

2.加强学风检查和考风建设。

秘书处

9月份:

1.制定分团委、学生会各部职责条例,以便于做到各部职能明晰,有利于院学生会顺利开展工作。

2.协助、协调各部做好迎新工作,以使新生尽快了解武大,了解我院的目标。

3.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新生情况。做好新生与院学生组织的交流活动,加强双方沟通,发掘人才,为院学生会各部招新做好充分的准备。

4.招新,吸纳一批细心、耐心、有责任心的新生作为秘书处干事,为秘书处日常工作的开展准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5.协助文艺部做好迎新晚会工作。

6.协助学术部做好奖学金的审核、评定工作。

10月份:

1.设立“主席信箱”,及时反馈同学们对学生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分团委、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2.协助体育部做好院、校运动会的各项工作。

3.出一期学生工作简报。

11月份:

1.协助各部做好金秋艺术节的各项工作。

2.协助各部做好110年校庆活动。

12月份:

1.出一期学生工作简报。

2.做好分团委、学生会各部的档案管理工作。

学术部

9月份:

1.监督、协助各年级、各班搞好学风建设。

2.做好奖学金的评定工作。

10~11月份:举行院内辩论赛。

12月份:组织好学院的期末备考工作。

04年3~4月:推出第二届樱花论坛。

宣传部

9月份:

1.通过海报、宣传板的形式搞好迎新工作。

2.招新。

3.做好中秋节、国庆节的宣传工作。

10月份

1.宣传军训风采。

2.搞好运动会的宣传工作。

3.举行一次校园板报设计制作大赛。

11月份

1.搞好金秋艺术节、110年校庆的宣传工作。

2.政管院宣传周,搞好我院的宣传工作。

生活部

9月份:

1.配合学工组,摸清03级新生的住宿安排情况。

2.配合学生会各部,搞好迎新工作。

3.指导03级生活委员的工作。

4.安排学生会的主要成员及奖学金获得者有新生见面。

5.搞好招新工作。

10月份:

1、开展一次全院卫生大检查活动。

2、搞好运动会的后勤保障工作。

3、配合学工组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名额分配工作。

11月份:

1、配合文艺部搞好金秋艺术节的后勤保障工作。

2、与实践部、外联部合作,在校外寻求工作机会,帮助贫困

生解决生活困难。

3、开展全院寝室文化大赛。

12~1月份:帮助同学搞好假期定票工作,安排留校生的住宿,检查宿舍安全防火、防盗措施,保障假期安全。

体育部

9月份:

1、举行院足球选拔赛。

2、进行院队集训。

10月份:

1.协助举行校级足球联赛。

2.举行院运动会。

3.协助校运动会的各项工作。

11月份:

1.举行院乒乓球赛。

2.举行大一新生拔河比赛。

3.

学生会年度工作计划第2页

协助校毽球比赛的各项工作。

04年3月份:举行院篮球选拔赛

4月份:协助举行校篮球联赛

文艺部

9月份:

1.四院联合举办迎新晚会。

2.本院举办迎新晚会。

10~11月份:

1.协助校合唱大赛的各项工作。

2.协助校舞蹈比赛的各项工作。

12月份:举行校风采之星大赛之学院选拔赛

通讯社

9月份:

1.通讯社的领导班子。

2.面向全院进行学生通讯社的招新工作。

3.对所有社员进行建档,并完成记者证的办理及发放工作。

4.召开学生通讯社全社大会,对全院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动员。

10月份:

1.出版一期以大一军训为主要内容的报纸。

2.积极筹备校庆工作,举办以爱我珞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3.对征文进行评审工作。

11月份:

1.出版一期院报的金秋特刊。

3.邀请校外编辑或新闻人员对通讯社及学院里对新闻工作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讲座。

网络部

9月份:建设网络并进行维护,在网上开辟专栏介绍大一新生军训活动。

10月份:通过网络宣传校运动会的各种情况。

11月份:

1.通过网络宣传110年校庆活动。

2.创办院网页。

3.举行图片制作大赛。

4.在论坛上开设专栏,组织同学对本院工作进行投票。

5.创办定期的院刊电子版。

6.开展电脑知识竞赛。

联络部

9月份:

1.招新。

2.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活动经费。

10月份:创办勤工助学联系中心。

11月份:联合其他部做好金秋艺术节等各项工作。

实践部

9月份:协助院团委做好全院学生的各项工作。

10月份:积极配合外联部联系校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收集大量可供学生使用的社会实践信息。

11月份:建立和发展本院学生人才信息库。

组织部

9月份:配合分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做好迎新工作。

10月份:做好新一年度团员团籍注册、团费缴纳工作。

9~12月份:开展团会工作,监督各团支部召开团会。

12月份:年度团内推优、评比、总结工作。

青协

9月份:

1.在新生军训期间单独召开本协会招新会,招收若干名下属各部部长。

2.完善本协会章程、机构建构等各项组织制度。

3.与其他部门联合召开招新会,招收下属各部副部长、部委。

10月份:

1.完成全院新生的志愿者登记建档工作,扩大本协

会会员队伍。

2.组织“爱我武大,向校庆献礼”横幅收集武大学

子心声活动。

3.校运会期间发动协会会员开展“一帮一”运动员定点服务活动,为我院运动健儿取得佳绩做好后勤护理。

11月份:

1.参与武汉晚报“阳光行动”系列活动,扩大我院声

誉和影响.

2.组织部分会员开展本协会传统的“珞珈山环保行动”.

第12篇

汉代史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即读书可以医治愚昧,启蒙心智。“书”就是知识的海洋里源源不断的活水,读几本好书,不仅可以修心养性,更可以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书何其多,名著就是这浩瀚书海里最璀璨的明珠,更值得我们去读。下面我将就名著阅读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学会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阅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我摸索出的“以导促学”教学模式,旨在推动教师引领和学生阅读互动的开展。教师引领重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避免“放养式阅读”的低效。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与文中人物对话,与文本互动,撞击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二、教学规划及路径

1.统筹安排,制定长远计划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篇目有: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等等。

这些读物呈现篇目多,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读完读好如此多的名著不可一蹴而就,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一新生进校时就必须要制订好整个高中阶段的名著阅读计划,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参照课程标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也需考虑语文高考备考的实际,名著阅读的时间只能放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每周2节晚自习的时间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可自由安排,我所带的班级就是用来阅读名著。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名著阅读唯有细化目标,落实任务,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教师首先要把这些名著分解到各学年各学期进行阅读教学,例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可以阅读中国的现当代作品,如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等,第二学期学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鳌返韧夤作品;高二学年有了一定的文学储备,可以阅读一些难度大些的名著。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论语》、《孟子》等。整个名著阅读计划编排呈现由短到长、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特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以导促学,加强阅读指导

当前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是“放养式”教学,名著阅读课成了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读书课,效率十分低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教师的适当引导不是指强加自己的阅读体验,旨在指导学生实现有效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泛泛而读。

教师的导首先是方法指导。此种教学模式秉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原则,针对名著中的人物、环境、情节、手法、感情等确定每篇名著的侧重点。根据作品体裁特点灵活选择阅读方法,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所突破。例如《红楼梦》侧重对人物的把握,分析人物性格就要用精读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细节等去揣摩。而《西游记》则侧重对情节的了解,就可用速读法、跳读法,熟悉每一章节的主要情节即可。

其次是内容指导。每节阅读课都要有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设置适当的思考题。例如阅读《三国演义》时可设置问题“在曹操、刘备、诸葛亮三人中,你最崇拜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会下意识地关注相关情节,也会加深对人物的理解。类似问题的设置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并增强他们的质疑意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3.成果展示,激发兴趣

“以导促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成果展示,没有督促检查的阅读流于形式,难有实质成效,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环节检查同学的阅读情况。

①表演法。例如在上《雷雨》节选时,让同学们去读原著并利用课外时间选自己喜欢的片断编排话剧。大家积极踊跃,从定片段到选角色、排练,忙得不亦乐乎,这个过程就是对原著的再创造。通过观看话剧表演,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又深一层。这种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既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也激发了大家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辩论法。针对某些篇目设置一些多角度的思考题,开展辩论赛。例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最终胜利了吗?这题答案本就多种多样,没有定论,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个性化解读。各小组拿到论题后首先分工明确,每一位辩手去利用课外时间准备自己的辩词。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想赢,他们除了读原著以外,还需要去读一些评析的文章,以期在辩论赛上找到充足的理由辩倒对方。辩论赛的开展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组织能力。

③观影法。观影法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到作品中去,但观影前要求先读原著。看完影片后两相比较,以期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描绘的就是一幅湘西风俗画,但单靠文字阅读学生的感受不强烈,当影片中的白塔、小河、渡船、黄狗等呈现在眼前时,就对民风淳朴的湘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因备考时间紧张,所选篇目有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把寒暑假列入名著阅读时间,每个假期开出具体书单。开学后教师组织类似活动,既是对暑期内容的温习,也可起到督促阅读的作用。

三、教学效果

遵照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名著阅读课显得更为重要,探索一种高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