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

时间:2023-06-25 16:2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元考核评价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元考核评价方法

第1篇

大数据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变革。文章围绕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借鉴大数据的思维,通过调研和实践探索,提出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新思路,以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

大数据思维;艺术设计;考核评价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数据不再是“静止和陈旧的数字,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①,并且从最初的商业和科技领域,逐渐走向医疗、教育等领域并产生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②方针指导下,就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和探索是其中具有导向作用的重要一环,是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时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借鉴引发社会变革的大数据思维,围绕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和课程目标等,针对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科学的改革,是一个值得实践和探索的问题。

一、考核评价方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调研,发现当前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第一种,即时考核的评价方式。在规定的数小时考核时间内,要求学生根据考核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创作或实践操作,依据学生完成的程度进行评价。时间短、小品化、目的精炼是其特点。这种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快速创作能力和操作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第二种,作品考核的评价方式。在相对长的一段规定周期内,要求学生根据项目、课题及要求,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设计创作,之后根据艺术设计作品成稿的质量进行评价。周期长、精品化、综合性是其特点。这种评价方式重点考查学生专业设计和创意能力。这一现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考核评价内容片面化。无论即时考核,还是作品考核,考核评价的主要对象均是设计作品成果,而设计过程中责任心、事业心、全局观、质量观等职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得不到重视。这两种评价方式简单粗略、片面化,并且无法杜绝如抄袭、代考等作弊现象。其次,考核评价主体主观化。上述两种考核评价方式中,授课教师是考核评价的主体,由于其个人喜恶偏好等因素,容易导致考核评价不全面、不客观甚至不公平的情况出现。第三,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有责任心但基础弱、有创意但执行力弱、用功有进步但作品效果弱的学生,在现有考核体系中很难得到全面的评价,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同时,这样的考核方式对于学习态度不认真但又能在考核时提交作品或完成实践操作的学生缺乏约束力,考核评价的引导性大打折扣。

二、大数据思维对考核评价方式的借鉴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考核评价方式主观化、片面化和单一性的现状。在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两个核心的大数据思维值得借鉴。

(一)全体数据取代“小数据”

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收集的信息量比较少,细微的错误在有限的信息中会被放大,错误率会提高,以至于可能影响整个结果的准确性。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中,单一、片面的量化的评价标准,无法保证评价结果没有偏差。因此,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中,量化的评价标准只能是所需数据和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增加数据和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在较为全面的、多元的数据和信息中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促使考核评价更加全面。

(二)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

艺术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甚至多元到这个标准是每个人定的”③。评价标准因人而异,所以考核评价与艺术设计作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一定能客观的反映艺术设计作品的优劣。在大数据时代,捕捉良好的关联物并通过整体相关的、交叉复现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即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分析法,“更准确、更快,而且更不易受偏见的影响”④。因此,在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中,将与艺术设计作品相关的人、物、现象等多元关联物进行交叉统计分析,弱化因果关系产生的主观意志或标准,促使考核评价更为客观。

三、多元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主要围绕整体相关的、交叉复现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考核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一)考核评价的内容多元化,考核评价更加全面

艺术设计作品创作的方法、思想、创意和表达等专业能力是多元的,所涉及的团队协作、再学习、抗挫折等职业能力也是多元的。这些能力都是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应当重视和着重培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锻炼和呈现的。注重学习和设计过程,分阶段针对相应的能力点进行实时考核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充实在更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明确学习和实践的目标,提高主动性。同时教师深入到学生学习和设计的整个过程,依据对学生学习和创作过程的观察、能力点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补充或强化相关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此外,艺术设计作品离不开人文的土壤,例如美学、哲学、国学、历史、法律等等,都可以为艺术设计创作不断提供养分。因此,对人文素养的考核评价应成为艺术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考核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更加客观

第一,在课程考核评价中,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多名非授课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降低单一教师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促使课程考核评价更专业、客观和公正。第二,在课程考核评价中,推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协同评价。自评的学生,就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阐述和评价;同学之间就自评的阐述进行答辩,即互评;授课教师参考自评和互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学生需要努力的方向。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环节中,所有学生都是自主学习的主导者和考核评价的有机参与者,学生通过反思找到自我提升的方向,为之后的创作引入了新的视角和活力,这有助于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提高。第三,在课程考核评价中,邀请学界和业界专家对学生进行即时考核,不仅从第三方的角度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对课程教授情况进行检验,促进教学相长。第四,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引入专业竞赛元素,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获得考核评价。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含金量高、受众广、具有指标性的大学生专业竞赛,并依据学生和课程作品在专业技能竞赛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竞赛平台来锻炼和考核学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并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逐渐与市场接轨。

结语

综上所述,借鉴大数据思维,考核评价主体和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中出现的主观化、片面化和单一性等问题,让艺术设计课程考核评价不再是课程结束后的工作,而是学生必须参与其中的课程教学的一部分。通过运用考核评价主体和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的方法,不仅让考核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作者:江明磊 单位:广东东软学院

注释:

①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

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北京: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1(5).

③张浩.当代艺术标准难有共识[J].杭州:美术报,2009(3).

④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5.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28.

[2].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北京: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1(5).

[3]姜淑荣.对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2).

[4]李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94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就业需要的会计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决定了中职会计教学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更要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如何在教学理念上突破传统“学科教育"思想,在教学结构上要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界限,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会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设计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实施流程

增强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营造工作过程知识为载体的学习领域是职业教育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实施流程的核心环节。职业教育设计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实施流程时坚持由浅入深原则分三个教学模式进行:第一个教学模式是学习过程,其主要致力于手工、电子模拟实训;第二个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过程,其主要致力于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第三个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其主要致力于会计事务所现场实训。

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组织和安排

职业教育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组织时应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础之上,紧密结合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推进教、学、做三者有效融合,力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一)在实训室模拟实训

实训室模拟实训是职业教育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环节将以实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为例,对实训室模拟实训进行全面分析。实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划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期初建账、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期末清查和报表编制,并且设立相应的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对于职业教育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而言,其主要分为9个技能单元:存货核算、资金核算、出纳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金核算、职工薪酬核算、往来核算、销售核算以及总账报。每一个技能单元可视为一个教学项目,并将其交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实训过程中,需依据技能项目大小、技能项目难易程度给予学生设置完成时间,当遇到困难时,教师需鼓励学生自主解决,结合互联网搜寻更多的相关资料,以此,在研究中完成实训项目,此行为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实训项目研究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抗压能力大大提高。

(二)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

职业教育校园应为会计仿真实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即加大软件、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构建校内实习、实训真实工作场景,从而,使学生在职业教育校园内顺利高效开展会计仿真实训。例如,基于学校超市是学生相对较熟悉且流动较大的场所,因此,可在职业教育校园内建立校园模拟超市,将其作为会计教学实训基地,号召和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轮流担任超市会计员、收银员、核算员等相关会计工作,并由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工作状况做出评价和指导。以此,不仅能够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其职业素养,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三)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

中职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需建立“学校+会计事务所”或“学校+企业”,由其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平台,同时,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稳定的校企关系,学校派遣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期间,自身便是企业的职工,必须承担工作职责,并且,还需要虚心向企业会计职工学习,接受其指导和教育。以此,不仅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岗位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其树立起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三、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综合考核评价

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综合考核评价是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为推进职业教育会计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一体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七多、七结合”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七多”是指多考核评价内容、多考核评价方式、多考核评价方法、多考核评价标准、多考核评价目标、多考核评价时段以及多考核评价主体;“七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校内教师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闭卷、开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其中,并为相关考核内容进行赋分:课堂出勤考核10分,自学笔记考核10分,平时大作业40分,课堂提问10分,期末技能考核30分。

(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评价主要特征

1.考评内容多元化,注重会计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下,职业教育会计实训一体化考核评价内容呈现多元化,即技能分、态度分、团队分等,教师往往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项目设计能力等方面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3篇

关键词: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改革探索;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54-02

目前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较多,但还有相当部分高校还是以考试为主,考试又往往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终结,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同时它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

近些年来,尽管很多高校在考试改革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考试形式上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依旧比较单一、陈旧,大致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考试普遍存在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综合评价少”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怪现象。期末考试成绩往往在学生各种考核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机械地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循规蹈矩、缺乏活力,没有积极性;也迫使教师在教学上追求大而全、满堂灌,严重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

2.从考试内容上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知识点的考核而忽略了对能力的考核。考试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现象。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如论述题等主观题基本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答案在课本中可以一字不漏地找到,不需要学生作任何发挥。这样容易造成“划范围、圈重点”现象。因而一些平时不认真学习甚至连课都不上的学生,有可能通过“临时抱佛脚”这种短期突击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弱化了对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3.从考试计分方式上看,思政课考试基本上采用百分制,注重判分,甚至每题要点过于细化,如大量的单选题、多选题,基本上考的是一些比较死的知识点。这种考试和中学时期没有多大区别,也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仅限于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笔试,如闭卷笔试、开卷考试或写论文形式。最终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比重少,期末成绩比重多,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的高低决定课程的成绩。

4.在评价形式上看,传统成绩考核评价普遍存在评价较为片面、单一,对平时成绩和品行表现考核力度不够甚至处于空白的状态。学生只要卷面考试成绩过关就万事大吉,平时品行表现、学习态度、组织纪律等未完全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故学生的品行难以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改革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的的基本原则

上述思政课对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决定了这种考试的功能是不健全的。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无论如何改革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思政课考试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考试模式,从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出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需要在考试这一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去更加贴近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与接班人的精神,倾注爱心,尽职尽责。

2.坚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思政课考试的改革要始终坚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就是考试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的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考试的价值,更好的保证教学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坚持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原则。考核应该是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之外,必须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即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4.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当代大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行脱节”。知识是教育得以进行、价值得以传递的必要前提,教育目标的实现必然以知识作为载体,这既是教学本身的要求,也应成为考核的对象之一。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思政课的考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一方面要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关注现实;另一方面要考查学生是否在实践中把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为实际表现。理论和实践两者相辅相成。

三、关于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的几点思考

尽管很多高校在考试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依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也无法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取代单一的考试模式,多层面的评价学生,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趋势。

1.考试内容多元化,注重应用性。第一,考核的命题不能局限于课堂讲授及课本的内容,适当拓展内容。除考查学生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学生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第二,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知识是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因此,考试内容可以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能力。第三,重点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在命题类型上进行创新。选择以主观题为主的考试内容,增加材料题,案例分析,问题综合探讨,命题写作,课程论文等的分值和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总之,通过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理论知识考核要多样化。

2.考试方式多元化,注重过程性。改变过去以闭卷和笔试为主“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与开卷并举,笔试与口试、答辩并举,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并举等,综合利用多种考核的形式。考试形式上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等。把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考核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平时教学过程的考核,将考勤、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阶段小测、小论文、写心得体会、技能训练、查阅资料各阶段的成绩记录到平时成绩中。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激发学生平时学习动力与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实效性。评价方式要多样性的统一。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把成绩评定和个人品行表现相结合,把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情况相结合。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内容活泼有趣,如讲解、讨论、看录像、演剧、唱歌、辩论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讲演、辩论、案例分析,并根据学生参与的情况和次数,做好评价。提升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实行能力考评方法。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考查和辅导员评价、班级评价和学生自身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根据课堂表现、日常操行、社会调查能力、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和阶段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评定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更深内容。这种具有创新性的评价机制的实施,必将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对于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关注转向对整个学习环节和过程的关注,将结果与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注重针对性。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情况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成为考核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青年自愿者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考察等活动,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善于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认识社会、体察民情的自觉性。

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如,我校——长江师范学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艺术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对2011级音乐专业学生进行了联合期末考试。这是长江师范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一种改革创新举措。联合考试由“屈辱·探索、爱国·战斗、独立·希望”三部分组成。这是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根据历史知识、历史题材和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三个阶段的典型历史事件符合课程内容的艺术作品,用舞台演出形式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内容展现出来。在创作、展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起到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音乐专业课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各门课程以此形式可以作为参考借鉴。

总之,考核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既要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原则,又要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努力改变思政课考核模式中长期存在的只注重知识层面考核的问题,形成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统一在一起的既注重全面考核又注重过程考核的全面、多样、合理、科学的考核新模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行业英语;实训教学;多元化

教学评估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Leung & Mohan 2004:336)。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很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高职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

1.实训性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由于行业英语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如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因此,考核评估更多地注重理论教学方面,对实践性教学评价还未形成体系。

2.评价主体单一化

基本上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与学生平时成绩往往凭教师的主观经验给出,依据经验式的评价作为决策的基础,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缺乏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更缺乏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致使评价信息来源单一,评价结论易丧失客观性与公正性。

3.终结性评价(Summa

-tive Assessment)的层面上还占主流

我国高职英语课程评价在即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的评价方式尽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它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最终结果,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惟一依据,而忽略了教学过程这一重要环节。

二、加德纳多元智能的评价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衡量智能的高低,要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标准,而非像传统智能观以言语、数理和逻辑推理能力为标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不同的,学习个性是差异的,所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理解也应该是多元的。

三、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1.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课程考核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总体评价体系,教师据此做出符合学校总体部署和各专业对英语不同要求制定出评价计划。具体说,通过调查各行业英语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方法,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和小组互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评价项目中的表现,对照评价标准,给自己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互评,对该组每位同学在项目中的表现比如出勤情况、完成项目情况、与同学合作是否融洽、对小组贡献、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做出评价,给出成绩,并写出评语。师评。教师要给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和学生一起审视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不足和可取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并听取学生的反馈。

(2)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除一次性的闭卷考试外,还可采用口试、访谈、讨论、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各种技能竞赛表现评价,如函电拟写竞赛、商务谈判比赛;参加各种活动表现性评价,如模拟广交会、企业专家讲座、担任展会志愿者等;加强实践性环节考核的表现性评价,如引入实训、实习、调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评价系统不能只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其他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建立学习日志、电子档案、访谈等形式,分别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态度、学习效率、学习中的长处及不足、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Rea-Dickins,P. Evalu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考核评价;职业资格鉴定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既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检验,也直接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不仅是影响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一直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其改革的重点是: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一、总体思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考核评价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主线,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多元参的立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通过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激励学生进取,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改革措施与内容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加强平时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反馈机制等基础上,注重校企合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与国家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结合的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借助学校“三通一专”考试,建立了机电专业核心技能考核试题库,将专业技术工种职业能力分解成多个“综合能力”,每项综合能力又可以分成若干个“专项能力”,并聘请校内外企业专家参与研讨评分细则及评分标准。初步建立了涵盖典型机械构件加工工艺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线路的组装与调试、机械零件测绘、零件数控程序编制与操作等课程的考核试题库。

(二)弱化期末理论考核,强调过程项目考核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既要打破单一的理论考试,也要打破单一的闭卷形式和“一卷定乾坤”的传统模式,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的专业课程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开展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部分课程采用项目考核的方式代替理论考核成绩,突出过程考核。其中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考核的方式,直接由平时项目考核成绩汇总得到总成绩,CAD软件应用、Pro/E软件应用两门课程强调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能力,采用的是技能考核的方式。课程分项目清单如表1所示。通过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和项目考核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尤其是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减少期未考试比重,增大平时考核比重,建立了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业改革,学生普遍赞成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机电专业相关实训室利用率也居学校前列。

(三)引入职业资格证,强调职业能力培养

就业准入制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劳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需要贯彻国家关于“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学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与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如CAD证、维修电工证、电工操作证、车工证、钳工证、电气设备安装工证,引入教学与考核中来,不仅将职业资格证内容与课程内容对照教学,而且在考核时,将职业资格证成绩量化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如表2所示)。

(四)课程教学和评价中引入企业元素

依托“厂中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欧宝学院,让学生进入“厂中校”参加实习和就业,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现代生产管理》、《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考核,同时完成《传感器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相关知识的认知。依托“校中厂”欧宝实训室完成《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有关课程教学及其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完成。依托“校中厂”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完成《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操作与编程》等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机电专业超过50%的专业课程已经走出教室,走进实训室,走进工厂车间,通过在考核中引入企业元素,加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的效果

考核评价改革的过程,也是学校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两年的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价模式改革制度、文件和过程材料,为学校考核评价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全程参与课程试点教学,积极参与学生任务书的设计、评价表的设计、课程标准的修订等工作,使教师团队的教研水平、创新思维、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了较大长进,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专业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和锻炼,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习惯为目的,建立了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结合的试题库,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技能训练和融入职业资格考核,通过校企合作与互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改革的理念及课程考核项目设置等对职业教育课程均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淑新.试述高等学校学生学业考核[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3):24-26.

[2]郭恩棉.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学业考核评价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1(10):111-113.

[3]廖迎春.对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94-95.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51-02

学生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中心问题,但长期以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常被理解为理性、逻辑性和线性化的过程, 放弃了对学生发展中非理性、个体化和多元性的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想体现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即是“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专业、行业的差异性带来的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教师创新教学组织、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把传统的学业评价理性回归到评价本义上,即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学业评价既要有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系,更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处理好严格、规范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职教学生学业评价的理性回归

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学业评价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传统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过分夸大了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个性发展等方面水平的考核,尤其在考核职业能力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业评价原则 标准化的学生学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标准化学业评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评价考核过程的统一性要求忽视了个性差异,学生学业评价既要反映学生的共性,又要注重个性发展;而传统的学业评价过分要求统一,不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从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把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学业成绩的精确性,一般都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很少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评分方法。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学业评价原则,就是要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坚持评价内容多维性的学业评价原则 传统的学业评价命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往往只是根据指定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考核评价一是过于侧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知识的再现水平;二是题型不合理,大多数考核评价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而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观题很少,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业评价原则 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的笔试形式考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但难以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在学业评价考核环节上的创造性;大多数教师在评卷时完全按书本知识点给分,而对学生自主发挥的有创意的见解不够重视,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不利于培养有真才实学、有独立思维、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业评价原则,就是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原则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的职业特征,因此,学生学业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原则,即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否则无法真正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无法从考核评价的结果中找出职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使学生真正由“校园人”成为“职业人”。

职教学生学业评价的理性回归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学业评价观,考核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树立“以人为本、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学业评价观念,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素质教育内化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建立现代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核心。通过课程考核与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职业综合能力。

构建多种形式、突出职教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做到考核评价形式多样化,并能反映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社会性的特征,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要综合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应用性、实践性、动态性、生动性、有效性紧密结合的灵活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建立现代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制度的关键。

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为评价主体多元化提供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向深层次、紧密型方向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校企合作可以由校企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校企双方共同编写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做到一线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行校企轮岗工作制度,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使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技术发展前沿接轨;更可以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和企业员工,并逐步实现校企联合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评价,这是校企合作能够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

职教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形成了冲击,引入柔性管理思想,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达到“以柔促刚”的目的。既要有严格、规范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体系,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专业、行业的差异性,把刚性学业评价管理和柔性学业评价管理糅合在一起,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下,充分发挥柔性学业评价的优势,处理好严格、规范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培养职业化人才营造良好的教学内在环境。

(一)基于学生个性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差异的学生学业评价

基于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分类教学与考核 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源结构校为复杂,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单招的三校生(中职、职高、技工学校毕业生);三是“3+2”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段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普高生基础知识相对较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对较弱;而三校生恰恰相反,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基础知识较薄弱;同时,即使同一类学生其个体基础和自身要求差异均很大。这是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要适应这一状况,就必须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材评价。所以,我院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类考核评价。一是针对三校生和普高生实行分类教学和分类考核评价,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部分专业课程;二是针对不同专业实行分类教学和分类考核评价;三是同门课程、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采用个体差异考核评价,如应用文写作和部分专业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形成性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项目课程,基于课程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教学组织过程与形式,给予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留下足够的个性空间。学生的学业采用柔性、多样化的评价与考核,营造一个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学生学业评价氛围;教师针对不同课程性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学阶段自主采用项目考评、产品考评、团队协作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考证考评等各种形式的考评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考核与评价,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职业资格、能力的学生学业评价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院实行了以考证替代课程成绩与学分、各类竞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着力提升技能竞赛等的实践育人价值,使大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不断拓展。

考证替代考试 学院考证替代考试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可通过考取高校大学英语或国家公共英语相应等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替代校内设置的对应课程成绩,同时以计算机考级试题代替校内原来的考试试题。第二类,每个专业要求学生必须考取一个以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与毕业资格相挂钩。第三类,合作企业内部要求的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与一些专业课程成绩直接替代,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适应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上岗。

竞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 学院实行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竞赛主要有:一是官方或民间组织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二是企业组织或赞助的各种大赛;三是各类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类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取得规定要求成果的可以替代相应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让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较全面地检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能力。

(三)基于学院“校企全程合作”开放式教学的校企合作评价

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 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是我院“校企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健康发展;校企合作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是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共同组织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校企合作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 针对学院“校企全程合作”环境下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一是学校参照行业企业相关标准制定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考核,如对一般专业课程的考核;二是由企业参与制定课程学业评价标准,以学校为主组织实施考核,如对专业核心重点课程的考核;三是由企业提供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和实施考核的客观条件,以企业为主,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考核,如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顶岗实习考核;由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或提供的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可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注入评价内容,使学生把诚信、勤奋、吃苦耐劳等企业品质、企业精神贯穿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缩短由“校园人”成为“职业人”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张旭翔,王钧铭.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袁定明.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

[3]王军华.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4]李相佑.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4).

[5]仲丽娟.回归教育智慧——基于均衡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第7篇

摘要: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已难以满足当前实践教学的需要。文章通过对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和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和应用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互动化等新的模式与方法,把评价运用于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以评价促进学习与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思考与改革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

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分析(1)考核内容片面,对学生评价有局限性。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简单,且不全面。实践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实践期间的出勤、活动设计和实结等内容。这种方式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很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考核主体唯一,考核成绩可信度不高。目前的实践评定主要由指导老师单独得出结论,没有将学生自评、他评、师评有机结合。这样在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中,被评价者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评价,没有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这种情形会导致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也会直接导致考核成绩的可信度、全面度下降。(3)考核形式单调,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目前,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往往是指导老师先确定课题,然后再由学生进行相关活动设计,最后提交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考核,实习期间的行为表现和自我认识主要以学生实践总结报告为考查依据。此种形式无法杜绝学生利用网络下载抄袭,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实习过程懒散,不按规定完成各项任务,而在实习快结束时应付了事。

二、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1)及时转变观念,倡导实践教学新理念。要力求在评价的方式与评价的功能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教育与自我提升功能,改变评价过分注重区分与选拔的功能,倡导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促进实践方案完善和促进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评价应该让被评价者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是为了促进个体发展,被评价者能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2)评价内容多样化,形成规范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学生实践中的行为表现、知识能力、实践效果、能力提升等作为考核因子,并且给各评价因素赋予相应的权重值,设计比较完善、全面、科学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由单一转为多样,成绩评定由主要依赖卷面到综合全面,以便更准确地检测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3)重视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评价只重结果的做法,重视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师要关注学生日常表现,做到关注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评价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把“每个学生追求发展,追求每个学生发展”作为实践的目标。(4)采用多元互动,开展综合评价。实践教学不能仅仅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而应采用学生个人、实践小组、幼儿园指导老师和校方指导老师的多方评价相结合,注重各教学主体间的多向沟通,开展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多方互动,注重评价的全面性,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在进行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寻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互动化,让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学生提升。通过对比实践发现,改进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后,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2).

[2]郑林影.对中职学前专业学生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作者:李君俐 何曙光

第8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 考核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4-02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和考核评价是保证实训质量的三个重要方面。X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是按照“2+1”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进行校企合作的综合实训。在实训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考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一、“多元考核”模式的理念

在实训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心态积极工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多元评价是指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分标准多元化等。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是考核评价的参与者,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网络。[2]

二、“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念,构建了“多元考核”模式。以X校高二年级电子商务专业的校内实训为例。学校把校企合作作为一次单独的课程,邀请多家企业进校园,学生3人或4人为一个小组对接1家企业,结合企业项目,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

1.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是由校企共同制定,主要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实训成果和其他表现,再根据内容制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1)职业素质考核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制定了五个二级内容: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实训态度,基本可以对学生的责任心、沟通合作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职业素养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职业技能考核

该考核分为实训任务和工作业绩两部分。前者根据学生每天完成任务情况评分,后者根据学生的业绩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评分,主要包括网络推广的素材、、存货、收录数量,图片制作、视频制作的数量,关键词排名数量等。该考核基本能对学生的网络推广、软文写作、美工、SEO关键词优化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技能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训成果考核

该专业设定三个实训成果:实训日志、实训心得和实训报告。实训日志是对每天实训情况的总结;实训心得是对一周实训情况和收获的总结;实训报告是对整个实训作全面的总结。该考核是对学生的刚性要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效率。

(4)其他表现考核

从实践经验来看,制定了奖励处罚作为辅助考核内容,考核主要围绕学生出勤和纪律进行加减分。该考核内容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训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考核主体及考核方式

(1)教师考核

在实训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工作状态,同时教师能够把握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训态度、实训成果和实训表现等内容。教师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观察、调查、现场演练,小组讨论,实训日志、实训心得等,力求对学生的考核做到客观全面。

(2)企业导师考核

企业导师由企业选派实干型员工来担任,企业导师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其中工作业绩是主要考核内容。

企业导师每周来学校一次指导学生工作,其余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训中X校采用了傲马网络运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实时管理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每天通过系统查看企业导师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在系统中记录工作内容。企业导师利用该系统实时查看学生工作情况,并且根据工作项目每月对学生进行考评。

(3)学生组长考核

学生组长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出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学生组长主要考核组员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在实训中,学生组长对组员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质量都比较了解,因而学生组长在考核中起到督促的作用。

(4)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参与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学生自评能够透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自我改进和增强自学能力;学生互评是指同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能够以别人作为借鉴,深入了解自己,寻找差距,促进自身的进步。

3.评分标准及分值

(1)评分标准的制定

校企合作背景下,实训评分标准应由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商讨,根据科学合理、具体明确、易于操作的原则进行制定,力求能对学生实训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3]

(2)分值比重

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式,每一项指标都有指定的考核人,每一项评价的分值大小依据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由于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因此职业技能占据45%的比重;用人单位把应聘者职业能力等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职业素养占据35%的比重;实训成果和其他表现分别占据15%和5%的比重,虽然比重较少,但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

“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校企共同制定统一的考核制度、考核标准、考核项目等事宜。

第二阶段,培训和对接阶段。首先由企业导师培训学生专业知识;紧接着企业进行路演,让学生了解各个企业的情况;最后企业与学生团队双向对接。

第三阶段,实训阶段。前期学生到对接的企业参观学习;后期学生在学校进行实训,企业导师负责进行技术性指导,并傲马系统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学校教师负责过程性考核、反馈和指导工作。

第四阶段,考评阶段。分为期中考评和期末考评。考评内容包括优秀团队评选、实训成果考评、学生工作考评、学生实训奖惩考评和总评成绩评定,实训优秀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四、结语

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训考核模式,对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该“多元考核”模式成功的运用到我校与某电商产业园多家企业的校企合作中,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传鸿.校企订单教育中“x+y”教学模式的“y”环节学生就业实训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62-63.

[2] 陈红秋.“多元考核、企业评价”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5):57-58.

第9篇

中职卫校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多元化中职卫校班主任考核评价,是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班主任工作职责和形成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一个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励班主任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增强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对班主任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对推动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中职卫校班主任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评价的目标看,现阶段的班主任评价主要为奖惩性评价

奖惩性评价,一般是指一种规定性的、有一定范式的评价制度,重点在于发挥评价的鉴定、监督功能。它以工作为中心,评价侧重于对班主任工作情况的考评,以加强教师绩效管理为最终目的,运用奖励和惩处的手段,以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的留任、晋升、职称评定、解聘、奖金等的依据。评价目标明显,在某种意义上能促进班主任工作改进。但是,由于班主任评价过多关注奖惩,考核结果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在这种考评制度的引导下,部分班主任为了满足考核分数的要求,缺少了创新管理,甚至会消极地一味地应付考核,因此班主任评价被异化为追逐成绩的功利化行为,忽略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及专业发展水平,导致班主任评价达不到提高实效的目的,也难以促进班主任的成长与进步,违背了班主任评价的初衷。

2.从评价的形式看,当前班主任评价采用的是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水平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是对班主任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表现的总结。这种评价的时效性差,评价结果常常是用总结性评价,来衡量班主任教育成果的好坏,评价结果明了,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表象,不重合作,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忽略了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能力过程中的工作分析评价,也不能给予班主任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可能得不到解决,其结果会导致某些班主任责任心下降,或不完全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或降低育人质量,或很难有效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建设和班集体的发展,不利于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忽略了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表现,忽略了对班主任的发展性评价。

3.从评价指标设置看,评价指标设置不规范

在现阶段的中职卫校班主任评价体系中,评价系统还存在着很大不足:其一,评价指标不全面,且锁定在班主任到岗、到位等方面,使班主任忙于应付或不屑为之。其二,评价指标的设置未能有效说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质量,有的指标过空,班主任们难以把握,有的指标过细,忽视班主任的个性特长,缺乏科学的论证,指标权重不能突出重点。其三,评价指标不够全面,评价指标的内容多数是对班主任显现工作的考评,而忽略了对班主任潜在的或隐性工作的评价。

4.从评价结果看,缺乏信息反馈

评价班主任的目的在于提高班主任整体的综合素质,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评价中,中职卫校的德育管理部门更多注重的是班主任考核的分数,关注的是评价之后利益相关的因素,而不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有效反馈。较少在评价之后组织班主任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没有切实根据考评结果来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忽视了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处理,这是一种静态的、滞后的做法。

二、完善中等卫校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的措施

1.实施发展性班主任评价

班主任发展性评价是指向未来,用以改进和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形成性评价。这种形成性的评价,其一,表现在评价指导思想上,我们提出班主任发展性评价应是能激励老师发展的评价,应该是能够认同并欣赏老师在发展中的创造力,应该是能将班主任个体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真正协调起来,使个体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其二,实质上是把评价从一种单纯的管理手段提升为一种专业指导,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就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其三,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是一项事业,因此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评价制度。班主任评价的实施,以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为本,站在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促进班主任成长的高度,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教育科学、提高中职卫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水平。因此,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各级指标体系,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发挥其重要的导向、鉴定、改进、调控、服务等功能。

2.实施班主任评价多元化

班主任评价的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内容的多元化、标准多元化、方法的多元化等。

主体多元化,是指将班主任自我评价、管理者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等相关人员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班主任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内容多元化,是指对班主任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个性心理品质)、履职行为(班主任的专业行为、组织行为)、工作绩效(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教育科研成果)等班主任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多元化,是指不同年级和不同性质的班级班主任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甚至不同个性的班主任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总之,评价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班主任,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技能、行为习惯提出不同的标准。方法多元化,是包括书面与口头、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

多元化评价考虑到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发现班主任的优势和可能发展的领域,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发现评价对象的不足之处,找出根源所在,有待将来改进和提高。

3.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发挥班主任评价的积极作用

反馈评价结果,是对过去工作的评价,是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及时向被评班主任反馈信息,使班主任总结经验和教训,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评价结果的反馈上学校管理者更应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既要对班主任理解和宽容,承认班主任的劳动成果,又要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同时也帮助班主任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既要横向比较,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对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管理及德育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又要纵向比较,奖励进步,鼓舞士气,让每位班主任都能体会到成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班主任的全面发展。

中职卫校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

因此要充分考虑班主任工作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研究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及时调整评价内容,并吸取广大班主任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完善班主任考评机制,从而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作用,提高中职卫校管理和德育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促进中职卫校班主任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2\]黄正平.我国班主任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0,(03).

\[3\]邵军.让评价作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导航\[J\].新班主任,2011,(09).

\[4\]申继亮.问题多多的教师评价体系亟待重构\[N\].中国教育报,2009-7-14(06).

\[5\]张世辉.浅谈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体系\[J\].班主任之友,2009,(O7).

第10篇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只是口号喊得响亮,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形成一个成熟的考核评价体系更是重视不够。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没有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无法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及教育教学质量。很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习手册、实践教学操作规程等制度,重要的是缺少实践教学技能的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规范。

很多高职院校的考核主体仍然是学校的任课教师,缺乏社会、企业及自我评价,很难真实的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时间教学质量的考核内容为实习日志、总结、鉴定等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缺少对学生顶岗实习及工作适应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考核。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的成绩多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体系,难以准确表达考核评价质量的准确差异性。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信息采取简单的传统的表格式管理,缺乏高效的软件分析平台,难以全面掌控成绩,存在信息沟通迟缓、不畅,也存在实践教学监管困难的问题。

二、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应当考虑以下原则:系统全面性、评价多元性、可行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一个全面性的系统工程,在制定指标体系、操作程序时要全面、多层次考虑设计、组织、管理等环节,结合人才培养计划、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全面反映实践教学质量;实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校管理评价和企业考核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自我评价可以评价自我实践技能效果和学校与企业对实践技能的组织与管理效果;学校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实习表现、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实践效果;企业评价侧重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专业能力等;考核评价指标要简单、易操作,指标数量合适,方法明确,数据获取容易,管理方便。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是由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也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教学环境,通过课程与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做出适当评价的过程。例如,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素质;选择和编写优秀的实践教学教材;进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完善和使用模拟、仿真软件及系统,打造确实有效的专业发展的模拟、仿真软件平台等等。

三、实践教学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并整合实践教学项目课程。结合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需求,把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模式分为技能素养训练、任务分解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岗位能力实训。分析各类项目的特点及相互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实训模式的特点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从课程章节的基本技能要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去探索。

(二)优化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建议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收优惠,并且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耗损和现场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调动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指导与考核评价中来。

(三)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机构。学校应当与其他合作单位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例如,可以在学校校企合作处下设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由学院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院系和实习企业、班组等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的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工作人员承担。

(四)学校与企业共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文档。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中的工作职责和项目任务,做好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的相应记录,确保公正客观。

第11篇

【关键词】量化考核 设计原则 KPI考核 制度支持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1-2]。精细量化评价要求对评价奖励指标精细量化,由粗放定性转换为精细定量,提高群体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尝试将精细量化评价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追求以精确、定量、客观为目标的管理评价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1.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评价的内涵

精细量化评价以规范化、责任化为前提,通过科学有效考核和激励导向机制,以规范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将学生发展指标明确量化,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大学生精细量化考核是指以具体量化指标为依据,借助一定计量方法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比较、衡量与评价。从学生层面,量化评价是个人获得认可的实现方式,关注点在于考核结果所决定的个人利益[3-4];从高校管理角度,量化考核可提升学校学生发展实力,激励学生多元发展,关注点在于考核的有效性和导向性。

2.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评价设计原则

考核的设计原则应遵根据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学生考核评价设计应该具备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是指学生评价量化考核过程(包括考核指标确定、赋分权重、考核方法选择和实施)各个环节都符合科学要求。贯彻这个原则应做到:遵循学生发展客观规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数值量化指标;科学选择考核主体及实施途径;客观性原则要求量化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都应当有明确规定、完全公开,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性和感彩,做到用事实说话; 可行性原则是指考核方案实施得通,考核指标和标准符合实际,并能被理解接受。考核方案的确定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应做到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3.大学生综合素质精细量化评价设计内容

高校学生精细量化评价应包括考核对象、考核原则、考核指标、考核实施方法、管理支持制度等内容的综合有机体,并相互作用形成完整体系[5]。

3.1考核对象与管理制度

量化考核主体是指具体实施量化考核评价的组织群体,是高校管理基层工作者牵头、学生本身为主的群体;对象是受考核评价的客观主体,是全部高校学生,分为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等。考核主体接受考核对象监督,秉公办事,严格按照细则操作,坚持联评审议、及时公开、大事上报制度,确保实施细节公平合理;考核对象具有申诉权利;考核目标坚持纲领基础不大改、细节可调整,保证制度稳定性。

3.2考核方法与程序

量化考核实施方法采用KPI考核方法,通过对学生发展关键指标设置、赋分、分析,一般过程是将学生发展成果量化,然后根据得分值与目标比对,确定考核结果与评价。实施中成立专门学生考核小组,以班级为单位,由班内选举产生的考核委员负责每天记录、每周总结、每月上报,年级考核小组对考核档案月月更新总结,逐级上报;月报结果公示、统计、存档;保障学生申诉权利,保证结果易查阅、难修改;考核结果双向交流,考核主体(考核小组及学生工作管理者)就考核方法、结果向考核对象(全体学生)公布;考核对象对于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或建议向主体反馈,经过双向交流、沟通及时修正考核制度,使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3.3考核评价框架内容

学生考核评价以综合素质为原则,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科学素质、文体素质、拓展素质等部分,具体包括:思想素质、学习情况、自我管理、科技实践、自我服务、新闻宣传、创业培训、文体发展及其他等模块,打破学生评价考核单一的局面。各模块具体细化,设有基础分、加减分项目,各指标赋分以均衡为主、重点突出为原则,例如科技创新与文体发展相等,让不同类型学生得到公平相等评价,对于高校学生发展薄弱项或重点推动素质,赋分有所侧重,真正做到精细量化管理。

3.4考核评价意义

考核结果不仅仅是一个表格或者一个分数,应为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奖励挂钩是必然选择。通过规范化与导向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通过相关鼓励措施,营造积极环境促进学生自身完善。具体来说, 1)量化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身表现得到积极认可,真正实现学生自我自觉自信管理;2)量化考核评价是高校审视认可学生的有力来源,观察学生细微有形,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和工作纰漏,因材施教,用“数据”说话,避免“靠直觉办事”,更加科学合理。

4.小结

高校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应该注重考核对象与考核原则的确定、考核指标确定、考核实施方法、管理制度支持等内容在内的一个综合有机体,并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高校学生评价考核精细量化管理,积极推进学生工作的规范科学化,更进一步落实了素质教育,充分积累学生多元发展土壤,实现学生自我科学管理,自觉成长为有责任、综合素质高、创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月娥,孔繁繁,张天晓,苏文. 以学生评价量化管理的尝试谈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2(9),21-24

[2]徐秀秀. 我国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研究―基于学生评价的视角[D].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3]邱祖民,胡萍,陶秉莹,万金宝. 学生量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型化初探[J]. 化工高等教育,2007(1),38-40

[4]陈少华. 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 交通教育管理,2001(2),32-35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考核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62-02

课程的考核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考核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职业学校,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考什么、怎么考依然影响着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因此,考试不仅是手段,还是一个把学生引向何处的方向性问题。如何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能?笔者结合《哲学与人生》考核的探索和尝试,谈谈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考核评价方式应由单一方式变为多种方式

(一)传统测试方法仍有存在的必要

试卷试题类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和开卷两类。职业学校德育课要不要闭卷测试?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原理,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培养学生情感和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必须了解和掌握。考虑到职校生的实际,闭卷测试的广度和深度都要严格遵照课标,题目不宜大,题量不宜多,难度要小。

开卷考试是职业学校德育课常用的考核形式,其惯常的做法是把一些题目比较灵活、需要理解的解答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的考法,既解决不了平时学习态度和兴趣的问题,也实现不了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闭卷考试重在让学生记住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开卷考试则要检查学生独立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所以试题宜以选择、判断、分析为主。

(二)灵活运用多种形式

除试卷试题类考核外,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策划专题小报、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表演、面谈等都可以成为德育课的考核形式。如对以知识检测为主的考核,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紧张、热烈、充满挑战的氛围中完成测试;对思想觉悟、情感体验要求较高又难以量化的"人生观"部分,则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面谈的方式进行考核;若要全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综合采用多种考核形式。

二、考核内容应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向注重能力培养

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必须围绕考查能力及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个根本来展开。

(一)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充满了哲理,生活是开放的哲学教学资源。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考核,教师都要有意识地把现实生活引入书本当中,使五彩纷呈的生活成为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背景材料。教师既可以选取案例让学生分析、也可以例举是非让学生判断,还可以结合事例让学生选择。类似的由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具体事例构成的情境题不仅考查了知识,而且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德育课考核由"知识立意"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二)结合专业实际,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提高

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只考虑年级、层次的不同,而很少考虑专业类别。事实上,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力各有侧重,不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也有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不仅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还要"因材施考"。实践证明,凸显专业特色的考试融通了专业课和德育课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而且强化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三、评价主体应由单一走向多元

(一)学生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可以成为考核评价的主体。如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每次非试卷类测试前,都要围绕测试的主题,根据学生专长,成立由5--7位学生组成的考核小组,教师给出指导性意见,小组成员商量打分,分数以一定的权重计入总分。学生作为考核主体,对他人的作品、表演进行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参与考核,增强了主体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促进了相互提高。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不仅指德育课教师直接给任教班级学生成绩,而且邀请其他科任教师给学生的表演或作品打分。更多教师参与集思、写、说、演等于一体的开放性考核,既体现评价的公开性,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从而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准确、公正;而且有利于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服务。

考核是整个德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没有考核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就不完整、不彻底,如果这一环节的改革滞后,也很有可能使整个改革流于形式。当前,德育课教师不仅需要知道考核形式要多样化,考核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考核内容要淡化机械识记,突出能力培养;更要创新实践载体,使改革由理念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