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

时间:2023-06-25 16:2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课题的研究申报

第1篇

XX年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建设和校外教育场所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德育研究,培养树立典型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和谐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一、以系统培训、开展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在全市推广宁江区教育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的经验,协调各县(区)全面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训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市每所中小学(包括村小)至少有一名经过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举办第二届全市中小学德育干部职业技能竞赛、全市中小学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大赛。

二、以“十心”教育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讨论活动。筹备召开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出台《松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

三、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抓好“建设幸福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我读书,我文明”主题道德实践征文活动。

四、以家长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深入落实《全国家庭教育“xx”规划》和《松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活动,继续开展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0所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

五、以建立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与学校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通过开展调研活动,举办校外教育论坛、开展校外活动场所优秀课程评选等活动,积极推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六、以德育课题研究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开展全市中小学“xx”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审活动,做好“xx”德育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等工作。力争组织全市100所中小学校、XX名中小学德育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营造浓厚的德育科研氛围,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2篇

本学年德育工作将依照《中学德育大纲》,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0至2020国家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突出“立德、高效、卓越”的学校工作目标,践行有生命价值的珊中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纲要》培育有良好“品行、健康、兴趣、习惯”的学生为指导,以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规范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构建珊中“优质+多元”的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及高效课堂教学深化研究”为途径,以强化学习小组文化建设为手段,推进珊中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践行更有价值的珊中教育,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珊中教师,培育具有优良素质的珊中学生。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公民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整合德育资源,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争创南岸区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构建优秀珊中班级学习共同体,营造积极和谐班级氛围与校园文化环境。

2、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培育有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学习共同体。

3、增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规范管理班会课,扎实开展《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的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工作,努力培育珊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长及综合品质。

4、提高家、校合作教育的力度,开发利用优秀家长的教育资源,让优秀的家长深入课堂,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5、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加强心理咨询和团队辅导,开发校本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6、让德育回归生活,从细节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育具有诚信、责任、关爱等良好职业素养的德育队伍。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明确“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继续加大年级组自治管理力度,让年级组参与到班主任、副班主任常规考核、文明班级及优秀班级创建评比、特殊学生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学业负担控制等活动中来,提高年级组管理的实效性。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推行每两周一次的班主任校本培训,结合当前社会上的教育热点话题和学校实际开展“班级文化论坛”、“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方法艺术化、教育多样化,整体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4、加大副班主任的培养力度,30岁下的青年教师均应担任副班主任,副班主任与指导班主任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配对,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提供副班主任练兵和实践机会,学年进行副班主任岗位合格考核。

5、健全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行教育的体系。(激活课堂育德)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学科渗透教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二)、增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培育珊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长及综合品质。

1、规范的开好班会课课程。每个年级有专门的参考班会设计,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德育干部、年级组长每周听评班会课,每周一值勤学生会干部学生进入各年级各班听、评班会课。编写各年级《班会课课程》,七年级侧重于习惯、集体主义教育,八年级侧重于青春期、感恩教育,九年级侧重于责任、理想教育。

2、进一步提升“科技领先、两球(篮球、乒乓)见长、多元发展”的特色课程质量。以学校的“体育周”、“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抓手,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常年开展乒乓球队、篮球队、田径队、跳绳队、合唱队、指挥队的训练活动,切实提高各训练队的成绩。扎实推进体艺特色学校的建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特长教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艺”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艺”自我教育意识。

3、扎实开展课间操、眼保健操的形象课程: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着力打造学校的德育形象工程,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4、高质量的开展仪式教育、节日教育课程,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精心设计开学典礼、入团仪式、毕业典礼课程,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

5、开展好专项教育活动课程:梦想与团队活动、服务社区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为孤寡老人和班级特殊生送温暖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环保教育系列活动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防治、远离毒pin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实践活动等。

6、深化“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主题教育课程。学校对“表”“言”“行”等行为文化要求强势宣传,大肆造势,深入人心;德育处和年级组检查引导、规范考核,及时通报;学生进行学习培训,自查自纠,互帮互助;要做到值周干部引导常态化、不文明曝光常态化、班级考核常态化、礼仪之星表扬常态化、学生监督常态化,力争做到地面没有纸屑、地面没有香口胶污迹、桌椅没有划痕、墙面没有污迹,希望通过文明礼仪的提升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7、继续开展好校报校刊《珊瑚树》《红珊瑚》校本德育课程,多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真正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

(三)坚持班级文化建设、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构建优秀珊中班级学习体,形成积极向上进取的班集体。

1、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养班级精神。

努力争创班级文化建设示范校。开展“教室美”评比活动,美化教室环境,教室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发挥教育功能。健全班级制度,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班旗,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用精神文化影响学生成长学习的动力,用集体风范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继续推行学月文明班级评选和学年学校优秀班级的评比活动,进一步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调动班主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3、提升班级学习效益,推进高效活力课堂(五环三位教学法)有效性建设的探索,培育有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班集体。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要共同研究学生在预习自学、学案使用、小组合作、释疑与拓展、评价与激励等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加强学习小组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德育处组织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干部搭建成高效活力课堂学习小组督导小组,指导各班的小组建设,加大课改工作的舆论宣传,及时表彰课改优秀班级和突出学生,推进课改工作的纵深发展。

5、我校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希望在创建的过程中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一批有特色专长的老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特色的创建,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各班的申报名称和创建目标由各班根据班主任自身特长,结合原班集体在日常管理或活动中形成的优势内容,经全体学生讨论确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班应重点安排好讨论环节的活动,各班主任首先填写表格,提请学校审批,由德育处对各年级以及各班的申报内容进行协调,对项目过于集中或存在其他问题的年级或班级做出调整建议,各班重新调整内容并讨论后正式确立“特色班级”名称。建议名称有:“卫生管理样板班”、“经典诵读特色班”、“作文特色班”、“演讲特色班”、“科技特色班”、“诚信特色班”、“课间操示范班”、“课间活动示范集体”、“眼保健操规范班”、“语言文明示范集体”、“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样板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级”等等。

(四)、抓常规德育教育,促进规范管理(增强管理育德)

1、加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知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2、着力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网络,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安全常识、安全制度,增强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邀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加强应急演练的训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楼道安全值班的管理,提高值班教师的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学生的安全。学校将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3、加强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标率、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优秀率,学生近视和肥胖率新发病率每学年控制在5%、3%以下(发展中再降低)。坚持推行“礼仪珊中,洁净校园”的清洁卫生评比活动,坚持清洁卫生定期评比,定时公布制度,力争学校卫生工作更上一层。

4、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定期开展两操规范、仪容仪表、学生抄作业等专项整治,重视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每日常规检查,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对新生要集中进行入校课程系列教育,强化军训、政训,增加入校誓词课程,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5、加大学生自治管理力度。现在,大课间操,清洁卫生,自习课检查、文学社团,教室评比等德育活动学生已经参与,今后更多的德育活动将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建立学生议事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学生们的亲身参与,让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内化为自觉行为。

6、提升心理咨询教育的功能及作用,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辅导、青春期教育讲座。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力争心理健康教育有层次、有序列、有实效。

7、扎实进行德育科研,积极组织班主任参与到市级德育课题《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实施小组分工,分成礼仪微行为、仪表微行为、小组活动微行为、社会公德微行为、人际交往微行为、自我反思微行为,从三个方面的性质加以关注:积极微行为---肯定、固化;中性微行为---保留、关注;消极微行为--预防和矫正,实施德育课题研究。

8、切实搞好减负提质工作。德育处和年级组加大监管力度,控制班级作业量,严格执行按时上下学的时间规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提高家、校、社区合作教育的力度,开发利用优秀家长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质量。

1、开展密切联系群众活动。要求各位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按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家访要本着关心学生,沟通理念的目的,提高家访质量。让家访成为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三者关系,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2、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和管理。

3、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小升初衔接教育”、八年级分化阶段教育、九年级学生家庭教育讲座,发挥指导功能,构建良好的家校网络,形成了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的局面。

4、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每学期各班邀请2名优秀学生家长进课堂进行德育生活技能的主题教育,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让孩子从不同侧面认识父母,密切亲子关系,加深家校互动。

5、组织优秀学生到社区进行服务、参观、生活实践,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到学校深入课堂,参加艺术节,社团活动等,做到区域内教育资源和力量整合。

(六)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关注特殊生

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强化考核。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严格控制学生流失。对贫困生、单亲生等特殊生给予关注,认真做好“爱心营养餐”的拓面工程。

新学年,新起点,新目标,新希望,新要求,新跨越。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新学期德育“落实常规,突出重点,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力争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精神引领行动:狠抓学生精神面貌的提升,如,借争创区班级文化示范校的契机,下午第一节课前,要求各班齐唱班歌,借以凝集班级力量;借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达到新的精神层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德育关口前移:教育在先,预防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要经常走进教室,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踪教育学生。在对学生的跟踪教育中,用真诚之心去关爱和凝聚学生,降低德育平台,努力把思想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细节,由“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三是常规工作有突破:各项德育活动力求效果、减少形式,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各学月活动安排

九月:“行为规范月

1、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培训;

2、学前教育;

3、报到注册前全校学生仪表,服饰,发型检查;

4、七年级新生军政训练、班级内务检查、会操表演、优胜班集体和优秀学员评比;

5、各班级高效活力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6、新生家长家庭教育培训会、小初衔接家庭教育指导;

7、建立各级家长委员会;

8、开学典礼、表彰上学年优秀班级、四好学生;

9、一帮一活动、副班主任下班安排;

10、班会课程主题确定(学期15个,包含2个家长主题教育);

11、尊师重教促学活动(板报、宣传栏、集会);

12、“教室美”评比(年级组负责,学生参与);

13、<<基于城市初中学生“微行为”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工作推进会;

14、德育领导小组专题会,上学年优秀班级评选;

15、学生干部培训;

16、开展学生保险工作;

17、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星级学生评比。

18、校本德育课程的申报

19、开学应急演练

20、德育特色班级申报

21、创卫工作推进会

22、楼道值班、行政值班安排

23、读书征文演讲比赛

24、广播操训练

十月:爱国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月

1、庆国庆,爱我校(爱我家)主题活动;

2、学生议事会;

3、关工委读书征文演讲推优工作;

4、课间操自编操比赛;

5、体育周、运动会、体育节活动;

6、学生干部常规培训;

7、团课辅导活动;

8、“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主题班会;

9、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检查工作;

10、青春期卫生专题讲座;

1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

12、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星级学生评比。

13、《珊瑚树》编辑工作会,文学社活动

14、家长进课堂培训会

15、学生手册编辑

16、德育科研课题推进会

十一月:家校共建月

1、法制教育活动;

2、小能人展才华活动;

3、11.27烈士陵园扫墓;

4、半期考试考风考纪教育;

5、半期家长会;家庭教育培训会

6、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7、艺术节活动;

8、班主任帮带活动阶段总结;

9、节能减排环保活动或讲座;

10、“立德、修身构建学生行为文化”活动阶段总结;

11、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及星级学生评比;

12、课间操阶段总结;

13、传染疾病的预防;

14、学生家长论坛;

15、班级文化示范班级迎检准备;

16、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17、教育教学开放周

十二月:帮学共进月

1、“12·9”宣传教育活动;

2、德育班级网页评比;

3、“励志·成才”专家专题讲座;

4、德育课题申报活动;

5、辞旧迎新文娱活动;

6、迎春耐力长跑;

7、健康检查;

8、互帮互学经验交流;

9、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团员;

10、文明班级、文明示范班级及星级学生评比。

11、班级文化建设的验收;

12、《红珊瑚》报的出刊;

一月:奋发向前月

1、辞旧迎新活动;

2、期末复习方法指导、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教育;

3、操行评比,学期总结;

4、散学典礼、家长会;

第3篇

一、基于学生学的校本课程体系的形成

学校秉承“以德为帅,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摆渡文化,渡人成功”的校园文化。“摆渡文化”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摆渡到成功口岸,帮助每一位教师摆渡到幸福口岸。

通过总结归纳近年来校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知识、技能与个性发展为基础的校本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育人、年级德育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完善的公民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知识、技能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在统一规划下,教师通过选择、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加工、创造,使之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个性发展课程体系包括艺体课程和科技课程,是依托地区历史文化和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是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开发的特色课程。

二、基于学生学的校本课程的建设路径

根据校本课程体系的要求,通过对教师的培训、问卷调研、申报课程、课程审议、课程实施等过程基本形成了一系列校本课程。

1.以学生需求为前提

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充分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通过分析整理形成校本课程框架。一部分校本课程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也要随着不同的需求进行改变,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2012年11月到2012年12月对133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压力问卷调查,发现有49.62%的学生是没有学习动力的,他们完全是在社会、学校、家长的监督下学习,所以往往是抱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习,更有3个学生明确坦言讨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年级德育课程”中,该阶段重点不仅要进行“心理调适教育”,更要加强“目标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2.以内修外联为保障

校本课程建设的主力是广大的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校本课程的建设。“内修外联”进行是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来加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对部分主导校本课程建设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聘请专家进行带教,聘请杨四耕教授等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指导。同时,与几所相关学校和单位建立“牵手合作”关系,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水平。

3.以项目实施为载体

知识、技能课程体系中的国家课程校本化,我们采取了“项目研究”的方式来推进。2012年,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五环节为切入点”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项目研究,共立项了《英语助学提纲》《初中化学实验导读与练习》等十四项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项完成了部分必修课程校本化这项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初中化学实验导读与练习》项目的研究补充了国家教材中一些实验知识,导读与练习形成后,在一些实验中就采用了学习、探究、讲解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2012年,学校龙头课题《基于学生学的课程构建及教学策略的研究》成功立项为嘉定区重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建设,通过研究过程将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品德、技能、知识三方面素养的目的。

5.以文化建设为平台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摆渡文化,渡人成功”的校园文化。通过现代民主管理打造学校制度文化;通过“乐舟课程”“心”行动在黄中、爱心工程打造学校精神文化;通过习刻文化、知心工程、启航工程打造学校形象文化;通过建设书香校园和花园校园打造学校物质文化;通过幸福365工程、汽车之科技梦打造学校行为文化,使“摆渡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波,成为提升办学品质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为校本课程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

自2011年起,我校开始了校本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在拓展以往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年级德育课程、学科育人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为支持的德育课程体系;创建了《民族文化赏析》《茶文化》等十九门拓展课程;建立了小木屋合唱团、网球队、车模队,并开发了相应的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第4篇

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抓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发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研究,加强学科基本功竞赛,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强化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形成“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2、完善校级小课题申报、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3、深入宣传学习推广教研组建设阶段成果“三员、三查、三评、三识”尽可能把研究行为转化为相应部门的管理行为。

4、借助网络教学随笔的形式,以评价和展示教科研成果为核心,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三、工作要点及思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师“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到校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带教”。

具体措施:

1、每月随堂听同组教师的课或同科其他教师课4节以上,(含教研组教研活动课)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听青年教师课每月1节以上,根据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定带教的主题。听课记录及心得交教科室每月检查一次。

2、认真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课活动,同组教师关心指导。

3、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教学随笔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及教学问题。

4、每期结束前一个月,通知教科室上1—2节汇报课(所在组教师、 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分管校长参加)

5、统一考学科青年教师承担月考、半期试题命题工作。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审核修订保证试题质量。

6、制定“团队带教”考核办法,对团队带教成绩突出的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予备课组物质奖励。

第二、进一步强化市区级骨干教师在学科领域的辐射引领作用。

具体措施:

1、   开学后落实市区骨干教师承担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任务。

2、   根据自愿和学校确定的形式落实对学科团队建设指导任务,签定责任书,落实具体责任。学年末召开学科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考核市区骨干教师辐射引领效果,推广成功经验。

3、   按照市区骨干教师对非规范级学校的要求,加强对骨干教师过程管理(示范课2节/年;网络教学随笔、调研报告、课题申报等)组建考核队伍,并真正落实考评职责。

第三、完善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机制。

具体措施:

1、在学校新领导班子面前,重新梳理修订校骨干教师考核评选指标体系和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再审订通过后加强宣传,提高知晓度。

2、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师科研评价指标,形成相应与评职评优相关联的系列制度。

第四、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

具体措施:

(1)强化各学科“集体备课”研究

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备课组长自行组织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同时派专人进行本学科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学年末展示学科资源包建设情况。

(2) 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适应新课程,真正走进新课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学习,重视培训,提升理念。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学习,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   1  

学习方式主要有:

其一、通过教科室博客blog.sina.com.cn/cjqzzx校本培训栏目,个人学习。

其二、通过教研活动时间观看有关课改的优质课录像、交流体会等方式集体学习交流,提升教育理念。(每月1次)

(3)关注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将研究深入。

具体要求如下:

(1)研究课备课组首先应该集体备课,准备好相应听课资料(人手一份),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提出观课建议,让听课教师明白观察点是什么?教研组长事先应该安排教师录像,要安排好观察任务,评课教师围绕自己承担的观察任务评课。

(2)会后教科室把录像上传,上课教师反复回放,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博客上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

第五、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1)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课题的过程管理。并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以“校级小课题申报”为重点;做好德育课题和校级课题的开题工作以及农村教研组建设的深化研究。

(2)积极展示教科研成果,继续做好教师教学随笔和教科室博客的网络管理工作。

四、月度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工作重点,清晰工作思路。

2、制定本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绘制电子表格,报教师进修校审核批准。

3、做好三评工作(新骨干教师评选、上届骨干教师考评、优秀学科团队考评)

4、校级小课题启动。

5、校本培训

10月

1、  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左右)

2、  校本培训

3、  讨论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计划

 11月

1、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后)

2、校本培训

4、  校级小课题的研究过程检查

12月

1、   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2、校本培训

1月

1、陈中教师教改科研成果登记、汇总、通报。

2、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第5篇

一、班主任工作,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条古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应做到。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时刻注意从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比如,同学们要到专用教室去上课,临出教室时,我悄悄地把灯关掉,把门关好。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几次下来,同学们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开无人灯,教室没人要关好门窗。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安心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班集体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尽自己的力量为学校出一份力。对待学生,我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与家长作为服务的对象。我在平时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都很高,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情况,我知道这一信息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首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留住学生,使学生能安心在这里读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着想。

二、学科教学工作,走进新课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科研工作,争做得力助手。

自担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员以来,我在教科研工作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阅读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了许多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弄清了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包括课题的选择与申报,主要研究环节与方法,以及成果总结与发表。我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

按照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我积极协助教科室主任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师个人成长的认识,实现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教科室印发了一些教师理论学习的记载材料,把教师参加理论学习作为教育科研的一项日常工作,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没有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实施新课程也就没有实质的变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注入了活力。

第二、加强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的评价研究》已完成了前测工作进入构建阶段,为此,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了新的评价表,并构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评价表》。我校的常州市级电教课题已完成了结题工作。

第三、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6篇

论文摘要:通过借鉴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管理的做法,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管理和指导的有效模式,在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大量申报课题中抽选出若干课题作为重要课题予以立项,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这·有效模式的建立对发挥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就是要不断研究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方式、方法,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2005年以来,笔者在总结以往社会实践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科研项目管理的做法,尝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保证社会实践取得

实效的一种有效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开展了20多年,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效果越来越明显,因而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某些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在内容上缺乏深度,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上不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差距,社会实践中高校师生高知识层次的特点体现不明显,社会实践的功效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对社会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是研究社会实践发展的趋势。

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借鉴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管理的做法,提出创新的一种对社会实践进行管理和指导的有效模式。其基本点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大量申报课题中抽选出若干课题作为重要课题予以立项。对立项的课题,学校给予重点支持,选派指导教师,划拨必要的活动经费。实践活动的组织由学生自主进行。社会实践结束后,学校对课题进行系统的评估,并评选出优秀课题给予奖励。

在项目管理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具体步骤为:

(1)选题和申请。学校社会实践项目办提供部分社会实践课题供学生选取,同时学生也可以自行选取题目,填写统一的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表,上报学校项目办统一审批。

(2)立项。学校项目办根据课题申报情况,按照社会实践评定标准,对所有课题根据其内容的完整性、实践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预定成果的可靠性等进行统筹的选拔并最终确定立项项目。

(3)选派指导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教师·股由参加实践学生所在系的任课教师担任。在学生立项同时将指导教师情况随立项申请一起报送校项目办,也可由校项目办帮助实践课题组选派指导教师。

(4)社会实践的开展。假期开始后,各立项课题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日程安排开展实践活动。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保留证明信、宣传单宣传册、活动照片、音像资料等等,以备评估时进行查验。

(5)实践报告的撰写。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情况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新学期开始后两周内各课题组向校项目办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打印版,电子版各一份)及相关实践成果。

(6)评估。学校项目办组织相关专家对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分两个阶段:一是对实践报告及相关实践成果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的评定;二是评估专家听取各课题组负责人对实践内容和实践情况的报告,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分析论证最后根据评估情况给出相应得分,从而确定最后的结果。

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

(1)管理严格。从立项、开展到评估都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实践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和细节都在方案中明确标明。

(2)立项资金批次化。对于立项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申报情况给予不同档次的项目以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资金采取分批次支付的原则,即活动开展初期支付一半资金,待评估后根据答辩情况确定剩余资金是否支付,评估中被评为差的项目将不再支付剩余资金。

(3)引入科研工作量。根据项目开展情况以及评估情况,对立项社会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计算科研工作量,工作量的多少以评估后的结果而定。

(4)评估环节指标化。评估环节不仅仅要求立项课题组提

交实践报告,同时要提交各种实践成果,而且评估标准中对每一项成果都给定了相应的得分,保证了实践成果的完整性。

二、运用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在项目管理模式下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分步实施的系统工程。要把整个社会实践工作做好,达到预期目的,应该紧紧把握以下几点:

1.选题要充分

选题是社会实践开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采取给定题目与自由选题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学校积极准备,从社会实践的各方面、各领域圈定一定数量的、适合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题目,并将题目下发到学生手中。参加实践的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适合的题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专业特长提交其他题目,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由度,有利于调动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立项要精炼

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确定为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的课题是有限的。因此,为了重点保证立项课题的开展,必须要对项目进行精选。精选的原则为:一要着眼于当前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二是要着眼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三是要着眼于涉及学生利益的热点问题;四是要着眼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提高。

3.学生是主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更加自由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项目化管理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具体步骤中要有充分的体现。首先,在选题阶段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交课题。其次,在社会实践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体现要更为明显。由于指导教师对社会实践只是起到全面的把握,所以具体实施都是由学生进行,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其思路和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中,落实八荣八耻对构建和谐唐山的影响的调查》课题组的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网站,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为其他课题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借鉴。最后在评估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经历、取得的成绩以及自己对社会实践课题的想法、建议,充分地进行讲解和表述,通过自身的表现赢得评委。

4.评估要科学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实践活动的评估。评估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真实开展,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真正深入社会,贴近生活。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估不单纯是对实践报告、研究成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和过程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这样做可以既检验学生实践成果的水平,同时也可以将其中好的方面作为经验保留,为今后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5.成果要拓展

对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后,要最大限度地对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进行拓展。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将社会实践报告编印成册下发给学生,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成果展等宣传形式让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谈体会,讲感受,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社会实践的真谛;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实践成果交流,取长补短。

三、实施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立项与非立项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

立项的社会实践项目与没有立项的社会实践项目同等重要。被列入立项的社会实践项目不是社会实践项目的全部,它只是整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立项的社会实践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重点选择的项目,不能以立项的社会实践项目代替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应该在抓立项的社会实践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来。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

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成效的取得是有益的,但必须强调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为学生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还是素质的提高、思想的转变,都要通过自己积极思考和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其他人不能代替也不能强制。让学生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教育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J陛,绝对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起到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选题,设计实践方案,督促学生和指导学生进行评估的准备。

3.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学和实践都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因此要注意两者密切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在教学中培养实践的能力。因此,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德育课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解决学生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四、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后的结果:社会实践效果显著提高

1.实践报告水平高。社会实践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报告信息量大,数据多,对问题描述有理有据,具有很高的说服力。报告图文并茂,运用了大量实例,并辅以声音和音像资料,更印证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

2.学生锻炼效果好。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了社会,贴近了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厂矿社区、企业、农村等地,与当地的居民和群众进行了密切的接触,体会到了工人的艰辛、农民的劳苦,经历了严寒酷暑的洗礼,从而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7篇

一所小学,用六年时间,勾勒出孩子一生的幸福轮廓。

这就是重庆一所名校――蜀都小学大胆践行的“办阳光教育,做幸福师生”办学理念。

我们叩问心灵――幸福是什么?

是孩子的微笑?是得到金牌的喜悦?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责任?是孝敬父母的情愫?是报效祖国的归宿感?

都是。

其实幸福不分大小。

幸福并不容易,有时甚至很奢侈――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竞争的日益激烈,渴望幸福,追求幸福感,是人类对生命质量的终极关怀和终极追求。

我们透视蜀都小学的“办阳光教育,做幸福师生”理念不难发现,学校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与人们对教育的追求来了个“完美结合”,为了孩子幸福地成长,为了孩子幸福的一生――将教育这个终极目标诠释得如此动人与美丽,并为此勤耕不息,奋斗不辍。

让孩子幸福,一生幸福。朴素的愿望,人本的关怀。

当今社会,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横亘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引发思索: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更加优化,但仍有不少学生没有幸福感,少数教师的幸福指数却不升反降。究竟办怎样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受益一生,幸福一生呢?

蜀都小学校长陈戈亮在思考这个问题,学校每个职工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向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之路,才能为学生幸福快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是,“办阳光教育,做幸福师生”这个独特而先进的办学理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学校以申报全国养成教育实验校为契机,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大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探索“课题引领――活动体验――优化环境――提升形象――家校合校――科学评价”的育人之道。通过建立机制,抓良好的政风、教风、学风、班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

课题引领 “引擎”动力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自“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申报批复以来,蜀都小学领导班子就确立了新时期养成教育理念体系的内涵,从而引领老师构建先进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质。学校成立了以陈戈亮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德育主管具体负责,各班主任为主要骨干的研究队伍。在实践中形成了“专家引领、骨干指导、科组教研”的研究机制,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步骤地开展。

校内,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德育课题组成员每月以座谈会、辩论会、研讨会的形式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教师们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校外,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和反馈机制,如:设置家校联系册、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等。这些制度与措施,促进了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

活动体验 促进养成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学校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制定了目标: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基础性的、浅层次的良好习惯;中年级侧重于生活有节制,有规律,自我约束,自我调节;高年级则提升为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等,培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近年来,学校坚持“一月一主题,一周一重点”的养成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围绕三月份 “学雷锋、树新风、促和谐”这一主题,学校确定了第一周为“雷锋就是你我他”,号召学生从捡起脚下的一片纸,为老师送上一杯热茶等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第二周为“懂得奉献,学会感恩”,结合开展“感恩母亲”系列活动,为母亲写一封感谢信,制作一张心意卡,洗一次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并结合“3・12”植树节开展“爱绿护绿见行动”活动。第三周结合“3・15”维权日,组织学生观看“食品卫生讲座”,让孩子们懂得怎样鉴别食品的真假,如何选购食品等系列知识。第四周结合全国安全教育周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行为有了很大改进。如今,学生中主动捡纸、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行为层出不穷。

优化环境 感染熏陶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文明、人文、和谐的环境。基于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在狠抓校园绿化、美化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随处可见师生创作的精美文明礼仪图标,教室里有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走廊里有“绿色人生”文化长廊,校园里有关爱生命的景物文化……师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心灵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升华、行为得到了引领、素质得到了提升。

提升形象 感染学生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为此,学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

学校要求教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遇到学生有困难、有问题时,要热情地帮助解决。校园中,经常看到老师主动向学生询问并帮助解决困难。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无形的教育中学会了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了文明交往,学会了尊重理解他人。

经典诵读 深化内涵

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小学会文明处世,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遵规守纪。

学校利用每天晨读时间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学生的基本言行抓起,进行思想道德的渗透,培养学生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宽容忍让,谦虚谨慎的道德品质。同时,学校还结合《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教育学生“敬老、助老”,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自觉尊敬老师,关爱同学。

科学评价激励养成

完善而科学的考评制度是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上,学校以《养成教育成长袋》为载体,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日常行为、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特长发展、学业情况、社会实践等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目的。

学校探索开展了“五语连心”式评语活动,变以往评语由班主任一锤定音,为个人、同伴、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引导学生从小正确评价自己,引导同伴互相鼓励真诚帮助,引导教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和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正确分析评价。

养成教育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成就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在养成教育的带动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养成教育实验校”、“重庆文明礼仪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书香重庆・和谐教育市级示范校”、 “重庆市绿色学校”等荣誉,学校因此充满着健康向上的氛围。

第8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社团活动;课程;综合素质

一、学生社团建设的背景

素质教育在全国推进,倡导课程必须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必须注重人文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以此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一轮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改变了原有“大一统”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如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通过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郫县最早合并成立的九年制学校,我校的校园硬件条件无法与县城及周边农村学校媲美,在各校都强力推进学科课堂改革,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之时,我们将如何突围?于是,我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聚焦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成了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多元课程、多元发展的特色。

二、社团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

1.社团活动是德育课题的活动载体

2008年6月,我校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成立了11个学生社团,同年开始参与郫县政府国家级哲社课题《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子课题与学校市级课题《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

(1)对学生社团逐步实现规范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龙头的领导小组,其中既有行政班子的领导、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既有在组建学生社团、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者,又有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大家通力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学校学生社团管理细则》,并按照要求定期对各社团的计划、活动进行检查、通报,制定出了对社团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案,保证社团活动能按计划有序开展。每一个社团在建立初期,也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我校的11个学生社团就都制定了相应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广播站的《“青青校园”广播站管理制度》、《广播站考评细则》、《广播站会议制度》、《播音员职责要求》等,通过这些制度来约束、规范、奖惩成员,从而使广播站更加健康地发展下去。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解决师资不足

在学生社团活动逐步走上正轨的同时,却凸显了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硬件和软件的不足。如,教师们在组织社团活动时,难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难以协调和学生不同的角色关系;随着活动范围的拓宽,学生们已不满足于教师教的活动内容,想探究更多样的活动;学校的教学及其他工作经常影响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觉得活动时间不固定、次数少;学校无法进一步开辟更为专业的活动场所……社团活动的发展陷入了瓶颈。

我们发现周边许多高校的不同科系与我们的社团“师承一脉”。学校迅即与各高校的院系领导沟通,希望他们能鼓励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扎实、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的大学生参与我们的学生社团活动,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起初,只有理工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系与编导系的大学生参与广播站的活动;后来,川师成都学院心理协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我们的心理社团,计科系的大学生走进了科创社团;现在,在学校与高校志愿者总队的大力支持下,每个社团都有志愿者参与指导活动。

对大学生志愿者这一重要社区资源的利用已成为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亮点。志愿者们带着知识、技能和身后强大的高校资源走进了学生社团,借助社团活动的平台,他们弥补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分享经验、传授技能和榜样示范,保障了社团活动的丰富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市级课题《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研究在学校、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美术社团的黄潇同学,在参加2009年中国环保绘画大赛中,作品《圣诞老人的无奈》获得全国少儿组一等奖(全国仅有10名),于同年8月与指导教师万莉受邀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加颁奖典礼;2009年科创组的陈子豪发明的电筒笔,获成都市科技比赛二等奖,学校原创节目《社团伴我成长》获县艺术节一等奖,并代表郫县参加成都市学生艺术节……社团活动给学生实现自我搭建了平台,成为学校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重要渠道。

2.社团活动尝试列入课程计划

经过三年多的学生社团活动实践以及课题研究,社团活动向纵深发展。学校各种竞赛活动的捷报频频传来,让我们再次尝到了学生社团建设带给学校的硕果:2010年9月,舞蹈社的唐恬等八位同学参加四川省舞蹈比赛获儿童组金奖;美术社团的陈儒敬同学参加成都市中秋小报设计比赛获得中学组唯一的特等奖。更值得高兴的是,2011年6月10日,我校作为“四川省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研讨会”的展示现场,学生社团活动得到了省市专家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基础课程八门学科的成绩并没有想象中的“滑坡”、“脱轨”,学校教学质量总体稳步上升,如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数双科成绩、调考科目美术、英语成绩均在全县的前列;五年级美术、四年级数学学科能力测试分获县一、二等奖……虽有部分年级的部分学科出现“考试分数”不太理想的情况,但我们认为那是改革行进过程中正常的现象,而且“分数高”绝不等于素质高。

教学成绩的稳定消除了我们心中的疑虑、坚定了我们的信念,学校开始大胆尝试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2011年9月,我们尝试将社团活动列入课程计划,初步实现了社团活动由德育向教学的转型。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

(1)扩大社团规模:在前期社团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增设了小天使英语、日语、快乐阅读、田径等社团。现在学校共成立了17个学生社团,开设32个班,小学部13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到了社团活动中。

(2)增加师资力量:学校有48名教师、5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团活动。学校引进美籍教师Isaiah、Colin与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教育学研究硕士、现川师成都学院日语教师廖莹指导英语和日语社团。

(3)解决活动场地:社团规模扩大了,参与人数增多了,对活动空间的要求也随之而来。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九年制学校,我校已没有一间多余的教室了,怎么办?学校将教室、功能室与社团活动室进行整合,实行“双班牌”:在社团活动课时,平时的一间间班级教室就成为了一个个社团活动室。

(4)调整活动时间:在前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管是学校的指导教师,还是大学生志愿者,因为各自学习、工作的问题,很难协调一致的活动时间。因此,从2012年2月开始,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是社团活动课时间,其余各社团活动时间则由指导教师与志愿者进行协商。

(5)尝试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学校首先制定了《社团活动进入课程计划方案》,聘请专家指导教师将过去两年多的活动方案再次梳理,结合本社团的发展目标,制定出阶段计划与实施措施,编撰出了《我们的社团――学校校本课程活动指南》。

3.学生社团活动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2011年11月,学校承担的两项课题顺利结题。社团活动并没有因课题的结题而戛然而止,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课题的优秀成果得以承续和推广。经过前半期的尝试运行,2012年2月,学校正式将社团活动列入课程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不断深化,规划着社团活动课的未来。

(1)规模再扩,不断延伸。2012年3月,学校小学部社团增开书法社团三个班,社团活动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2012年9月,中学部七年级开始开设社团活动课,开设篮球、排球、棋类、阅读与写作、快乐英语、科创、国画等9个社团。现在,七年级300多名学生和小学部1300多名学生,60名学校教师,6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都参与到了活动课程中。今后,学校将逐年在八、九年级开设社团活动课程,到2014年,学校将实现一至九年级的社团活动课全覆盖。

(2)有效评价,激励导向。在教育局“评价倒逼发展”的思想指引下,2012年3月,我校本着激励、导向、诊断的目的制定《学生社团课堂活动评价意见(试行)》,对社团教师的采用“双向评价”,即此评价既作为拓展课程的单项工作评价,设置专门的津贴,同时,评价的结果也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影响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

(3)打造精品,走向国际。学校小语种日语课程开设较好,成为学校社团课程的后起之秀。学校正以此为依托,率先在拓展课程中走教育国际化路线,通过教育局、外事办协调、积极尝试与国外适合的中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与他们一起共建、共享适合两校儿童学习的国际理解教材。与此同时,学校成功申报立项了“2012年省资助金重点课题”――《依托小语种社团开展农村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将在之前“课程+课题”成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社团活动课程与课题研究有效结合、发展师生、提升学校。

社团活动以拓展型课程的身份呈现,真正实现了课题与课程的有效融合,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拓展课程“双轨”并进的格局,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初步成果

1.学生成长在社团活动中

社团活动课程构成了培养学生的“立体场”。在社团内,学生发展了兴趣、爱好,扩大了交往面,很多学生找到了情感的归属,社团对学生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闲暇时间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孩子们从最初思想散漫、闲暇、无所事事到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社区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2)个性化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学习,社团则让学生习得一些特殊技能。技能是个体个性化中的重要内容。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特殊技能,习得不同的特殊能力。

(3)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社团活动开展近四年以来,孩子们在与社团指导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社团伙伴的接触、交流、学习中,体验到了社团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教师成长在社团活动中

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提高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途径和方法上,变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为“小”、“近”、“实”、“有趣”,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学校教师先后有成果《思想之花在社团绽放》、《与绿色共成长》等多篇论文、案例在国家、省、市、县级发表、获奖。学校社团教师万莉,辅导员黄潇参加“2009年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荣获一等奖,也受邀前往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接受了联合国官员的颁奖,并逐步成长为省级美术骨干教师;武术社团的黄昆老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社团实践中不断提升,参加2011年“成都市体育教师技能大赛”获得说课、技能展示一等奖。

3.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发展

在社团活动课程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教师都喜获成长,学校的变化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一方面,学校社团建设的多项成果获得省、市评选一、二等奖,学校文化特色初步建成;另一方面,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县教育局综合评估第一名。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五年保持合格率100%、升学率95%以上,稳居全县前五名;小学部教学质量更是稳步上升,2011年毕业班成绩首次名列全县前茅。学校工作连续五年获得教育局表彰。

社团活动由一种活动变为一门课程不是换字游戏,而是对学生社团活动的规范、调整和提升,是对德育和教学的有机整合,是学校践行与深化素质教育、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是“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郫县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有利推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灵动地推进国家课程与拓展课程建设,“双轨”同步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四、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建设的困惑

团结学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建设,收获了喜悦。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思考。

1.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保障机制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开展社团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需要解决安全问题。学校在有限的资金中努力去解决,但是有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我们希望政府在这方面能给学校更多的支持。

第9篇

2012年7月初,笔者来到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担任校长,到学校参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准初三学生的家长作讲座。在这个家长会上,当笔者说到“相信在座的不少家长都像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了解处于心理断乳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是……”时,在旁边主持会议的副校长下意识地朝我笑了一下。会后我问她:“刚才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她说:“校长,我估计我们家长中不仅像你这样有研究生学历的一个都没有,即使有高中学历的也不多。”她的话让笔者清醒了:必须基于这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这所学校的建设!没过几天,教育局来学校调研,告诉我们过去的一个学年,我校的教学质量考核位居全区倒数第一,希望我们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就这样,我们全校教师从正视问题出发,自觉地走上了“弘毅课程,思维课堂”的课改之路。

一、我们的优势和问题

通过观察、问卷和访谈,我们逐渐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和问题。

(一)优势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的前身是杭州市九堡中学。杭州市江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九堡区块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区教育局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引进杭州师范大学教育资源平台,并于2009年成立了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九堡中学异地新建并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2012年,九堡镇出台“腾飞计划”,扶持东城中学发展,杭州师范大学专家引领、名师指导、教师培训等项目的效能逐渐体现。集团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已经明晰,社会声誉日益提升,优秀生源不再严重流失,新生素质逐步提高。

(二)问题

问题之一是:学校位于江干区九堡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基础薄弱。根据2012年的调查:80%的学生家长学历是初中及以下,本科及以上不到2%;学生的成就动机、自我期望水平显著偏低,尤其缺乏远大的理想,因而多数学生学习状态比较被动。2012年前,学校在区教育局组织的教育质量评价中一直位居后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问题之二是:学校教师敬业爱岗,但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还是放在拼时间上,不少课堂停留在讲练结合的应试水平,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在集团成立初期,部分教师对集团的办学理念“人格为先,五育并进”心存疑虑,担心“五育并进”会挤占考试学科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对集团要求每一个教师能够开发建设一门社团活动课程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对集团提出的共同愿景“幸福校园,优质教育”信心不足,认为既要师生幸福又要优质,与“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有得一比。

二、我们的对策与行动

针对教师心中的疑虑,2012年,学校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提出“教育质量观的植物模型”(如图1):以植物之根虽在地下却是植物茁壮生长之“本”为比喻,引导教师重视学生人格素养这一“隐性质量”,只有“五育并进”,只有学生人格发展了,才有分数、升学率等“显性质量”,优质的教育一定有高升学率(显性质量),但只有高升学率的教育一定是非优质的教育。通过广泛讨论,全校教师对此质量观达成了共识。

同时,以集团要求每一个教师撰写自己教育工作中的幸福故事为契机,学校引导全校教师在阅读每一个幸福故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属于我们教师的幸福公式:付出+收获=幸福。全校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唯有让我们的付出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我们的教育人生才有可能是幸福的!“倒数第一”无情地告诉我们:曾经的付出是低效的!我们要幸福,我们必须课改!于是,“让我们共同创造教育的幸福”课改行动纲领迅速在全校教师心中扎根。

要课改,那么改什么?课改的目的地在哪儿?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回答如下问题:怎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对此,我们开始寻找理论依据建立课改假设: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外驱力)和内部动机激发(内驱力),内驱力的激发着眼于心理因素,例如信念、意志、自信、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外驱力的激发应着眼于优化学业评价。其中“信念、意志、自信”这些品质需要用校本德育课程来落实,“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要通过课堂改进来落实,并需要建立相应的学业评价来推动。

于是,我们启动了以“弘毅课程,思维课堂”为特色的课改行动,改进课堂,改革学生评价,重构以“立德树人”为主旨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开发弘毅课程,培育学生六大素养

学校从集团“人格为先,五育并进”的办学理念和“低自我期望被动学习”的生源实际出发,确立了“合格公民、弘毅少年”的育人目标,明确了重点培育“合格公民”与“弘毅少年”的6方面核心素养――习惯良好、心理阳光、遵守规则、持诚求真、理想远大、勇敢坚毅。为了培育这6个核心素养,学校进行了“弘毅”课程的顶层设计:开发了“我的责任”“我的快乐”“我的生活”“我的梦想”“我与社会”五个课程模块,并通过师生国旗下演讲、班队活动、主题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弘毅大讲堂等途径加以实施。学校从“爱运动、善表达、懂生活”三个维度开发了学生社团19个,每周五下午的2节课为社团活动课,七年级、八年级学生100%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社团课程。学校引入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志愿者和巨星科技技术骨干参与社团课程建设,3年里向重点高中输送了40多名特长生,其中“创意工场”社团被评为省优秀社团。学校积极探索综合实践课程,每个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如“垃圾与文明”“艺术与成长”“水与生命”“雾霾与发展”,并精心设计,将学科拓展与德育活动相整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期末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围绕主题开展社会考察、专家讲座、师生讨论、展示交流成果等活动,以期在增长学生才干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二)建设思维课堂,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启动了课堂改进行动:用问题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现真理,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讲练课堂”为主动求索的“思维课堂”。

为了保障“思维课堂”课改行动,在集团支持下,学校开展了“思维课堂节”和“思维课堂学术节”等大型研讨活动,邀请省内外名师名家来集团上示范课、作报告,与台湾高雄师大附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集团内部举行赛课活动,促使全校教师对“思维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学校以“先听后上、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为抓手,建立了“四备三思”校本教研机制,并依托“腾飞计划”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全校教师成为主动研究者。

(三)进行评价改革,关注学生健全人格

评价改革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是课改的“内燃机”。学校结合“红绿卡”制度确立了“弘毅少年”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评奖评优主要看成绩、只重结果不关注过程、只看个体努力不关心集体引领的弊端,逐渐形成了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评价体系。学校确立了“静心学子”“阳光学子”“文明学子”“诚信学子”“奋进学子”等5个基础性的评价项目,由学生每个月自行申报,并经班级考核,年级认定。一个学期达成3个项目及以上的可以申报校级“梦想少年”,“梦想少年”人数不封顶;达成4项并被评为“奋进学子”的可以申报校级“弘毅少年”,“弘毅少年”全校每个学期评10名。学校每学期末举行“梦想盛典”,给全校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学期一次的“弘毅少年”和学生会干部的竞选演讲更是发挥了优秀学子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我们的收获与感悟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建设思维课堂要比建设弘毅课程难很多。根据学校课改的顶层设计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易于立竿见影,弘毅课程的建设更多的是依靠学校行政的执行力,而课堂改进在每一个教师的每一节课里,让教师们理解为什么要建设思维课堂、思维课堂是什么已经很难,要让教师创造性地建设思维课堂则更难。在思维课堂建设过程中,学校没有给教师建立固定的模型,而是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因为给模型虽然易于操作,但模型也会禁锢课堂、禁锢教师。3年的课改行动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佐藤学的主张:课堂变革只能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13年底,有一位曾在我校交流工作一年的外校教师在笔者的QQ中留言:

陈校长,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对一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我在现在的学校用的都是你们东中的课件和导学案(因为这里没有你们那样规范的教学资源管理和集体备课),并且我在东中远比在现在的学校努力,例如我现在下午4点半准时回家,但在东中,你也知道的,我几乎都是6点半后走,因为不个别辅导不行啊,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取得的成绩远比去年在东中的好!尤为气恼的是在东中有的学生连个别辅导都要逃!这是为什么?把这报告给你,以期引起你的思考。

看了留言,笔者很受刺激,把它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分享,并提出:“不变的是教师的教法和资料,变的是学生和教师付出的时间,结果却是没有个别辅导的质量高。这是为什么?”教师们说,其实答案就在“尤为气恼的是在东中有的学生连个别辅导都要逃”这句话里,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一事件让全校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正在推进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改正是我们走向教育幸福的必由之路!而这也将我们的“静悄悄的革命”往更理想的方向推进了一步。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校的3年课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教师专业发展成果丰硕

学校关于思维课堂的教研课题获省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研究后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关于弘毅课程研究建设的课题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学校连续两年被区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优秀学校;学校有3位教师的课入选杭州市名师公开课,14位教师在江干区、杭州市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1位教师获得各类比赛二等奖或三等奖,9位教师成长为江干区三层次以上骨干教师。

(二)“弘毅”课程成效显著

学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健美操社团连续两年进入省团体锦标赛前三强,排球队近两年分别获得杭州市比赛冠军和亚军,演讲与口才社团的课本剧获得杭州市课本剧大赛一等奖,有93名学生在各类文化学科的比赛中获区级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底的期末学科质量校际联合抽测中,学校初二年级有3名学生名列全区总分前茅,这3名学生正是全面发展的“弘毅少年”,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而且都是校学生会干部,都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10篇

按照区教育局普教科德育工作部署及学校工作安排,德育处继续以“德育 为首、安全为重、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理念为指导,以打造霍元甲 文武学校“以文睿智,以武养德”的思想教育为目标,以秩序校园建设为抓手, 做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不断创设有利于培 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一.德育处的工作目标

1.加强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的 “三 有”原则,创设“公正,公开,公平”的“三公”平台,加强年级组的团结协作, 进一步调动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年级组工作的积极性, 落实 “让主动成为一种习惯, 让创新成为一种目标”管理。

2.规范“秩序校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发挥班级督查,值勤老 师监督记载的作用,并用活动和实际体验,增强感恩思源、励志意识,逐步营造 “国际精品校”的创建氛围。

3.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增强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安全工作责 任,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确保校园无责任事故发生。

4.加强小学部与家长的联系,争创让家长满意,让学校满意的文明,积极向 上的小学部,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5. 强化少先队工作,努力提高道德培养的实效。

二.德育处工作重点

(一)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1、加强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年级组、班级先进典型,引导年级 组、班主任 “比、学、赶、超”,继续落实“爱、靠、严、细、实”五字方针。

继续细化班主任、班级常规工作考核。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的“三有原 则”及“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差”不一样的原则;创设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 “三公”考核平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推动了年级组、班 级各项工作、活动争相开展的良好局面的形成。

采取班主任例会、理论学习、经 验交流等多种形式, 重点做好校内培训的同时,努力为班主任争取走出去学习的 机会,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落实主题班会课,继续坚持推 门听课、先周备课制度;根据区教育局普教科工作安排,引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 研究,深入研究学生、研究班级管理,营造一种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 下研究的良好育人氛围;做好班主任、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使常规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2.加强全员育人工作力度, 提高师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德育 工作的根本保证。

结合教育局德育工作部署会提出的以科研推动德育教育,全体 老师要让主动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新成为一种目标,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我们 也将通过规范、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工作实效;引 导全体老师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 理上疏导”,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生 活等各方面需要,营造 “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创建学生 健康成长的温馨和谐家园。

(二)以养成教育为重点,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细化学生习惯要求,抓实秩序校园建设;增强并激发学生感恩励志意识、 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结合学校秩序校园建设,在上学期的基础之上,继续从卫 生、纪律、礼仪、安全、等几个方面细化各项常规要求。

通过细化处室人员、年 级组长和值勤老师监督任务, 发挥更大的督促作用; 引导全体老师树立大局意识, 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使学生例规成习;通过宣传动员周、规范周、强化周、达 标周,逐步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在主题活动教育中重言传身教,以爱换爱,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自主意识, 进而把崇尚良好行为习惯、 感恩一切, 善待帮助自己的人, 转化为自我励志行为, 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发挥校园小喇叭功效,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每周实时播报,时时播报, 从学生的思想根本出发,鼓励学生多做好事,多做对的事,加强学生思想规范。

3.落实主题班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实施德育课程和完成德 育任务的主阵地、主渠道。一方面要加强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有意识地找准结 合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上好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在校园内开展“弘扬健康文明、争做阳光学生”的系列实践活动,帮助 学生讲究公共卫生、树立公共道德、规范公共行为。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开展“讲 卫生、讲礼仪、讲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爱清洁、讲文明、重礼 仪”的传统美德。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 。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 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习惯。

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大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

学校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 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 充分利用班会,升旗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 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 任感,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四.完善三位一体网络体系,建立开放德育新体制

(1)、定期开展好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工作,充分发挥家校通的对学校教育、 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价作用,推进民主管理的进程。 (2)、积极开展电话回访活动。每位班主任一学期的家访率力争 100%,并做 到“勤、诚、实” ,使电话回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间的桥梁作用。

五.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力功效,培养优秀少先队员

1.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员思想道德建设。

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载体,继续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 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在少先队员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让少先队员在活 动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要通过板报、班队会、演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革 命传统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 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法制观念。让未成年人的思想 道德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广。

2.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 貌、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发挥少先队作用,加强队员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 教育,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通过国 旗下讲话、班队会进行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讲究卫生。开展如“使 用礼貌用语” 、 “给老师献上一杯水” 、 “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活动。适时 举行《守则规范记我心》演讲和班会活动。

3.推进少先队实践活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利用清明节、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 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化 “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 。深化拓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 ,开展以学习自护 知识、培养自护能力为主题的体验活动。

4.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

(1)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以中队为单位,以“我是少先队员” 、 “我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 、 “我为少先队添光彩”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

(2)开展少先队辅导员责任感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以“做少年儿 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感教育,全面提高辅导员的思想 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引导他们以自身优势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独特 作用。

【2017德育处工作计划二】

一、工作思路:

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加强对学校德育、体育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努力帮助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促进我县中小学德育、体育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二、工作重点:

1、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人员素质:德育干部“新学校”岗位培训,读书交流;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素质大赛;体育会课及课标培训;合唱技巧培训等。

2、继续推进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通过 “养成强化月”、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师生对习惯养成重要意义的认识,努力探索中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途径。

3、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创新研究,联系我县实际,初步探索发展性德育模式的构建,以新学校行动研究为切入点,逐步推动德育活动课程化,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

4、继续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社团活动建设,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场地和氛围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艺术节,开展“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5、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1-2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为师资基础,在全县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知识,协助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

6、定期调研,及时掌握学校体育工作总体情况,继续协同相关股室工作,确保完成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7、承办**市20xx年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8、继续推进落实“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

(1)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评价研究。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及学校常规体育工作评

估标准》,通过评估进一步增强体育工作的实效性。

(2)组织优秀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薄弱校、潜力校的进行帮扶,到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的现场实地指导。

(3)指导各校开好校级运动会。小学阶段组织和参加校级、乡镇级运动会,中学阶段组织和参加校级、县级运动会。指导各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确定比赛项目,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相结合,尽量扩大学生参与面;趣味性和竞技性相结合,小学阶段适当增强趣味性,中学阶段适当加强竞技性,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指导各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各类小竞赛活动。

(5)组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

德育工作具体安排时间表:

(1)3月初中小学“养成教育强化月”,进行“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专题调研。

(2)3——7月份:全县中小学以“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为主题组织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艺术节活动、庆 “六一”等系列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升旗活动、征文>演讲活动、办板报、合唱、文艺汇演等形式,学习榜样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理想信念,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复兴梦做出贡献。

(3)4月中旬组织合唱技巧培训。

(4)3—5月份组织并指导首批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选取个人兴趣点,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形成40分钟至3个小时的专题讲座,5月底前上交讲稿和PPT。

(5)暑期进行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发展心理学理论及实践的培训,德育干部和优秀班主任的业务培训。

(6)7—9月份开展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活动。

(7)9月份结合中小学“养成教育强化月”活动,进行“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专题调研;征集德育工作创新案例;选取试点校,在北京专家指导下建设首批学校心理咨询室。

(8)10月下旬举办中小学班主任素质大赛。

(9)12月下旬组织德育工作交流会:专题1---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3----德育工作课程化(含社团活动的开展)

体育工作具体时间安排:

(1)3月中旬召开全县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会暨大课间操颁奖总结会,做好**年总结,布置2015年计划。

(2)3月份开展季节性疾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和健康校园创建工作。

(3)3至6月份、9-11月份将不定期对全县中小学大课间操进行质量抽查,并将抽查情况纳入大课间操评估体系。

(4)4-5月份指导各中小学举办学校春季运动会,举办春季运动会的学校及时上报活动时间和方案,并注意留存影像资料备查(照片、视频均可)。

(5)4月上旬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篮球赛,选派优胜学校参加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

(6)4月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报名工作。5月上旬组织初中升学体育测试工作。

(7)5月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市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

(8)“一校一品牌,一生三爱好”市级示范校申报工作。

(9)7月份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

(10)9月上旬召开全县中小学体育工作会。

(11)9月承办**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12)9月中旬举办中学生异程长跑接力赛,组队参加市中学生异程长跑接力赛。

(13)10月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工作,完成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

(14)10月举办全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跳绳比赛,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跳绳比赛。

(15)10月组织全县体育教师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16)10月-11月份指导各中小学举办学校秋季运动会,举办秋季运动会的学校及时上报活动时间和方案,并注意留存影像资料备查(照片、视频均可)。

(17)11月迎市教育局关于“一校一品牌,一生三爱好”检查督导工作。11月迎市局督导检查各县(市、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18)11月下旬组织中小学大课间操评估活动。

(19)12月中旬举办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

(20)做好20xx年全县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

第11篇

   2022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具体行动,以质量效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拟定本期学校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指导下,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工程,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谐同步,继续加强行风和廉政建设,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实现学校教育的新腾飞。

   二、工作思路

   坚持走依法治校、德育为先,教学为主,以学校和课堂为主要阵地,以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走以德立校、以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师生综合素养,丰富师生学校生活。

   三、主要工作资料及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

   1、班子建设

   本期,我校经原翁义、清新、红岩三所小学合并并搬入新校区,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主动关心教职工,在育人、教研,科研等方面给予教师切实的帮忙与指导。加强对新任班子成员的培养,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

   2、师资队伍建设

   以教工学习为平台,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规范评价、零起点教学等,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理论素养、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进一步强化教师职责意识,严肃工作纪律。开展全员培训,进取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教师学习与实践,认真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队伍的打造。发挥现有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力争对内示范,构成风格,对外辐射,扩大影响。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职责感。加强师德师风的考评工作,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形象。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改经验的学习,扎实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经过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教学竞赛课、学习汇报课等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信望,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队伍。深入开展小继教工作,完善相关档案资料,迎接小继教工作验收。

   (二)树立创新意识,推进德育工作

   1、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开好班主任工作例会,有效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加强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经过对于中队辅导员的少先队知识、主题班队会等技能的培训,提高中队辅导员的辅导员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中队辅导员的育德本事。加强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继续经过培训、实践研究等形式提升专业化素养。

   2、加强养成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在活动中落实、在实践中检验;一学期养成一行为,逐步提升我校学生的行规素养礼貌习惯。要切实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落实《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规范》各项规定;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职责制;各项检查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检查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继续加强礼仪常规教育。努力做到“五无”、“五有”:地上无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放学有队伍、语言有礼貌、举止有礼节。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礼貌用语、礼貌用餐等行规训练工作,并以“不乱扔垃圾;弯弯腰,伸伸手,垃圾不见影”活动为行为教育的突破口,经过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等载体,加强宣传教育;经过有效的训练与指导,加强行规的养成;经过“流动红旗”等评价机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三者有效结合,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多渠道地开展法律、交通、卫生、消防、防灾等生命专题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职责感,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4、进一步加大对家长、社会的开放力度,经过校迅通搭建起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构成由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新格局。认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家委会在学校教育活动开展中的进取辅助作用,从而加强发挥家委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专题讲座和报告,推广家长教子经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问题学生教育。针对孩子的不一样特点,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艰苦朴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管理的本事,增强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本事。倡导课间十分钟谈心活动,要求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课间多进教室,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抓好随班就读工作,以高度职责感关心需要关心、帮忙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留守儿童之家”,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健康欢乐地成长。

   (三)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学校将以抓常规教学为基本,以抓教研为依托,从细从实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过程管理,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重抓“有效课堂教学”,夯实“教学五环节”,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中心校的要求,规范课堂教学程序与行为,强化教学过程,重视教学细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组织好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

   2、切实抓好“教学五环节”工作,在教学“五认真”上下功夫,从备课有效性、上课高效性、作业精选性、检测考查发展性、培优帮困及时性入手,落实每月一次检查制度,写好检查情景并及时与教师反馈。教学常规检查本着严谨治学、精细管理、科学规范的原则,继续坚持定期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教导处检查与领导检查相结合,注重教学指导和质量评价,为教师的年度业务考核供给详实的、可靠的依据。

   3、继续贯彻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向40分钟要质量。突出学科特点,努力构成富有学校的特色学科教学。

   4、加强教学档案及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对各项教学活动、教师业务档案、教研成果、获奖情景等进行详实记载,统一归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评价表彰供给真实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好教学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学籍管理,当好调度和调控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5、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法指导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认真听课、课后及时作业的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进取思考、勇于探索、合作学习、质疑问难、规范书写、注重积累、乐于自学、勤于操作的本事及品质。

   6、进取开展教研活动,强化向教研要质量意识,强化学科组整体质量意识,构成教育合力。各课题研究绝不轻言放弃,让学校成为研究的基地,让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对象,让教师个个都是研究的主体,让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目的。认真抓好校本课程的建设,各教研组要根据教研计划做到校本课程研发人员落实、活动资料落实。教师每周参加一次团体备课活动,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强化工作执行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1、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优评先等规章制度,构成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的工作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学工作量、考勤、业绩等方面的考核,构成规范化、制度化。

   2、实行“四项”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是坚持全员管理。号召全体教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关注学校事务,关心学校发展,进取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二是坚持目标管理。各项工作职责到人,层层落实。全体教职工根据各自岗位任务,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之而不懈努力。三是坚持制度管理。本学期继续坚持分级、分层负责的管理方法,建立“校长布置任务——副校长、各科室带头——各班级教师履职”的线性管理机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模式;关注细节、重视过程,进一步将管理的视野深入到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的全过程,力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全面性的考核和评价;四是坚持工作问责制。按照“理解任务不讲价钱,落实任务不需督办,完成任务不拖时间”的要求,对认准的事,确定的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实行工作职责追究制。

   3、加强特色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本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身体健康。培养富有创新本事、求异思维本事、敢于质疑的学生。

   4、全面完善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各相关部门要对照《指导要求》对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音像、建设资料等进行查漏补缺,收集整理,按统一要求建档,迎接国家、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小组的验收工作。

   5、加强环境卫生教育及管理,深入开展创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创模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凯里创模迎接上级技术评估打下基础。

   (五)深化科研改革,引领内涵发展

   1、进取申报各类课题,根据课题进程有序实施推进,将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2、各项常规全面落实。完善科研工作制度、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规范过程管理、落实好科研活动等。引导和帮忙教师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立项研究的课题,要认真做好开题论证、中期汇报、结题论证等工作。

   3、开展好论文评比活动。继续鼓励教师撰写课改信息、教学心得、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举办好学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优秀的科研成果参加区、州、省评选。

   (六)强化后勤管理,增强服务意识

   1、继续零收费工作,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

   2、加快推进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网站、学校教师群等信息平台。

   3、加强专职管理员的职责意识和主动服务本事,图书室、资料室、仪器室、档案室要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及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提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自觉性,进取主动地为配备教学仪器、资料出谋划策,并不断提高图书、资料、仪器的使用效益。

   4、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使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制定完善各项制度,联合各个部门开展好各项常规工作的管理与检查,加强教室的消毒措施,加强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管理,并落实专人定期利用学校广播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进取向学生传授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常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提高学校的卫生工作常规管理水平。

   5、继续做好饮食饮水管理工作,听取和反馈师生们的意见,加强食堂管理,确保师生饭菜质量和用餐安全、营养、可口。

   6、建立建全宿舍管理制度,建立留宿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宿舍卫生、安全管理。

   (七)突出法制安全教育,打造平安学校

   1、加强法制教育,坚持依法治教。密切警校联系,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邀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到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法纪、卫生、消防、禁毒、国防等专题教育。协调多方力量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运用校会、班会、宣传栏、手抄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环保、社区的联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教育,加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并注意发挥其作用。

   2、加强安全工作,建立安全职责制度,做到警钟常鸣。加强值周、值日教师工作,落实班主任、值周教师提前到校的制度,强化职责,高度重视安全隐患的排查,健全安全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学校及师生安全。

   3、坚持以人为本,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课和法制教育课。开展平安学校创立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防震、消防等各类避险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本事。切实加强春季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防汛、防溺水和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努力创立平安、礼貌、健康、和谐的学校。

   4、大力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门卫值守工作,做好学校信息的报告制度,消除和化解学校内部的各种矛盾,认真落实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职责制,加强检查,狠抓落实,维护学校的稳定。

   (八)抓好学校文化建设,美化学校环境

   本学期大力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成立以校长为领导核心的、全体职能部门负责的、全体教师参与的学校文化管理委员会,完善、创新我校学校文化的建设,体现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凸显我校教育教学特色和亮点。

   (九)统筹各项工作,创立和谐育人环境

   1、充分发挥教师代表会的桥梁作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进取开展礼貌健康的文体活动,是全体教师凝心聚力谋发展,构成校荣我荣的良好氛围。

   2、进取做好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充分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进取性,提高工作绩效。

   3、做好开源节流、节能减排工作。学校后勤管理厉行节俭,开源节流,管好用好学校的财力、物力。经过各种方式,促进学校的节俭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4、统筹后勤、财务等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加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开支的`计划性。加强经费管理,认真做到帐目清楚收费合理有据,经得起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查。严格购物申报审批制度,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5、认真、高效、优质、安全做好学校建设工作。进取配合上级做好学生宿舍楼工程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成使用。进取协调各部门搞好学校体育活动区未拆迁农户的思想动员工作,争取学校体育活动区早日启动建设。同时,参与建设过程管理与协调工作,做好建校工程所需相应的工作。

   总之,新学期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只要全体教师以学校工作为重,增强职责意识,团结奋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我校各项工作将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2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空中课堂”开播以来,承担讲课任务的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是很有效。学生的地区差异太大,尤其是农村小学。现在正处于春耕时期,我校的学生家长每天奔波于田间地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大部分家长不识字,更是无处下手,家长监督这一块就等同于零。所以作为任课教师,我每天的工作几乎都是催作业、催上课,然而学生在家的听课状态五花八门,无法监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这也决定了网课终究代替不了课堂。

   二、英语教学工作

   在本学期我担任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教小学低年级英语,始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我班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本学期的英语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计一个富有仪式感的班级内部“复课礼”。班级以小组进行展开研讨会,总结这段时间的所学情况,构建知识体系。

   2、分模块制定问卷调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有针对性的梳理复习,查漏补缺。学生掌握好的内容开学后先让学生讲,我最后总结。掌握不好的内容,师生共同建立知识图谱,独立安排课时突破重难点。落实好学生对课文的听说读背,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好学习之友的讲练。

   3、本学期实践“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备课,使各个环节都紧密的衔接。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采用集体、个人、同伴、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对于小组的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将每节课的评价要及时的总结和记录,起到一个长期激励的作用。

   4、作业的内容要形式多样,而且体现分层作业,加大读背的力度。利用微信群,加强学生语音语调的提高。作业做到人人面批,及时改正,以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

   5、课堂上照顾好“两头”,采用“一帮一”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学习方面

   多读书,读好书,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研究“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随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积极听课,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并做好笔记。

   四、教研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教研室的各项教研活动,并认真学习和记录。主动参与讨论,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加强学习希沃课件以及教学助手的学习,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希沃以及教学助手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

   2、通过听、说、读、写、玩、演、唱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根据“备、教、批、辅、考”的基本要求,每堂课结束后进行检测,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使我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2022上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全面搭建培训平台,切实提高队伍素质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教育原则。巩固、深化、维护和发展“心齐、气顺、劲足”的学校工作氛围,推进和谐温馨校园建设。

   2、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利用校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示范课、观看名 师课例等教学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执行能力。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班主任岗位职责,适时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汇报、工作经验交流、校外参观学习等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素质。

   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活动育人特色,融入“中国梦”大熔炉

   1、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突出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中华传统美德、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同时广泛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诵读实践活动。通过诵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菌柄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弟子规》等形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3、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月”活动,安全教育课、班队活动、国旗下的演讲、学科教学渗透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教育,以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4、坚持开展“课外访万家”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开展“报喜式”家访、“指导式”家访、“送温暖式”家访、“解困惑式”家访、“探究式”家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加强对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行政人员巡课、听课工作,加强对教师教学动态过程的管理以促使全体教师作好教学日常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夯实常规检查工作。做到定期检查,详细记录,真实反馈。把好教师备课关、批改作业关,确保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3、优化素质教育课堂。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学习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

   4、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诗韵飘香”古诗词吟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作业展评、书画作品比赛等赛事,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加强课题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1、开展常规教研。做到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教研组每周都以专题学习、集体备课或教学研讨为主题安排教研活动。推选教学经验丰富,集备中有独到见解的教师上课,以优质课带动老师的教研积极性,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2、继续开展镇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多元学习方式和有效性的研究》及校内小课题的研究。首先,做到有方案,有阶段性总结。其次,在日常的教学教研中不断渗透课题知识,把课题理念与教学教研紧密结合。此外,鼓励教师多撰写经验论文。

   3、学校对已立项研究的课题,加强指导,督促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用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牢树安全第一意识,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1、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层层负责原则,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

   2、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坚持值日护导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各班级,明确班主任、任课老师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良好环境。

   (二)广泛宣传,强化教育。

   1、利用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课、广播(放学前五分钟安全教育)、班会、板报等途径,根据季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防火、防溺水、防骗、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户外活动安全等。

   2、利用家长会、电话联系、分发《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与学生家长签定安全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来,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3、通过开展消防安全、预防地震等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师生自救、自护方面知识和能力。

   (三)加强防范,狠抓落实。

   1、严格执行校舍设施安全检查,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做好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2、细化安全监护,监护学生活动行为。实行护导师、“校园小警队”值日制,落实好教师的护导工作和学生的值日工作,督促检查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做好对学生的活动监护工作,保证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工作。严格对学生的课间午间活动、上下楼梯、集会集队、体育课、活动课等安全的指导与管理,尽可能地杜绝追逐、打闹等现象的发生。

   3、高度重视保安员监管工作。规范保安员执勤管理,落实好外来人员入校登记制度,并加强上学、放学期间安全管理。经常观看校园监控系统,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4、做好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教育光盘,使学生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

   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营造书香校园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菌柄村委会、老人会、校董会的支持下,对校园进行后继改造。

   1、对学校篮球场进行橡胶铺设。

   2、学校跑道进行橡胶铺设。

   3、创建班班多媒体,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为多媒体教室重新换置投影设施。

   5、增添一块led显示屏。

第12篇

从某种程度讲,远离学生心灵世界和生活世界,是导致学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致命原因。

践行“人本关爱”教育思想,探索“育人育心,育心养德”的学校德育新路径。四川省华阳中学从“人”的教育入手,以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为出发点,力图通过优化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方式方法,实现知情结合、知意结合、知行结合,走出了一条“育心”为魂的学校特色路线:从心理诊断辅导、心理教育活动课、心理教育活动,到心育与德育融合、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进而展开“育人育心、育心养德”德育特色文化建设,既有效提高了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开启了新方向。

摘要:“育人育心,育心养德”是华阳中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践行“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寻求德育新路径的实践尝试。学校从“人”的教育入手,以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为出发点,力图通过探索优化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方式方法,实现知情结合、知意结合、知行结合,有效提高了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育人;育心;养德;学校德育特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3-0067-07

得益于区域教育改革开放的优质环境和学校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短短十年,我校从成都优质教育的夹缝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四川省高中样本学校,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不折不扣实践“人本关爱”教育,跳出了扭曲生命个性和素质发展的应试教育藩篱,探索了一条以“育心”为魂的学校德育路线:从心理诊断辅导、心理教育活动课、心理教育活动,到心育与德育融合、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进而展开“育人育心、育心养德”德育特色文化建设,既有效提高了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开启了新方向。

一、实践主张:“育人育心,育心养德”

“育人育心,育心养德”,是从学生生命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入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活动,将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充分开发学生心智潜能,培育健康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为生命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里的育人,是指学校德育着力于“人”的教育,把提高生命价值、发展主体精神和判断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努力开发生命潜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自主发展空间。这里的育心,是在学校德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活动等,在“心育”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培育和发展健康心理。养德则是在学校德育活动中,通过育知、育智、育情等活动及其体验、感悟,培养德心、润养德情、习养德行、修养德性。

我校展开的“育人育心,育心养德”德育创新性实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以“人本关爱”为指导思想,以开发学生心智潜能为出发点。在这里,“人本关爱”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师德核心,更是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单一追求应试的教育必然约束人、控制人、扭曲人的发展。

第二,心是德育的基础,心理因素必然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存在不健康心理,则很可能会产生不良品德甚至违法行为。

第三,人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就身体素质而言,不仅人的体能和运动水平与心理素质有关,而且体质和健康状况也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联系。道德素质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都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联系。在科学文化素质中,认知的过程就包括了动机、兴趣、感知、表象、观察等心理过程。每个人的劳动观念、态度、习惯的形成,也离不开心理活动。

第四,育心育德,融合是关键。德育活动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将心育与德育相结合。这种结合既是中学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求。

第五,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内化过程,内化需要做到知行结合、知情结合、情行结合。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它是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反思等过程的认识,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培养、润养、习养和修养。

“育心”“育人”“养德”结合,构建“实践、体验、内化、感悟、升华”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机制,是我校十年德育实践探索的重要特色。它明确表达了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就是培育健康的心理,德育的主要内容是育知、育智、育情,德育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培养、润养、习养和修养,德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会生存,善于学习,心智健全,理想崇高,视野开阔,富于创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学生。

二、实践动因:基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

(一)破解学校生存发展之困

1.绝地求生的学校现状

十年前,在优质高中林立的成都天府大道,新建华阳中学刚出世就置身于近乎白热化的高中教育竞争绝地:成都三环教育带已见雏形,紧邻成都拥有87万人口的双流县高中教育也是强手林立:两所“国重”、一所“省重”、三所市级示范性高中,稚嫩的华阳中学要从中切割一块蛋糕,谈何容易?学校起步时的全部家产,仅是原双流师范学校留下的50亩校舍,包括一栋旧教学楼、一栋学生楼、一个300米炭灰运动场。加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双流两次创办华阳中学的失败阴影,更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所无文化底蕴、无历史传统、无骄人业绩的“三无学校”,华阳中学要在三到五年内,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成“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效益的示范性高中”的发展目标,更是难上加难。这就决定了,学校必须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

2.处于劣势的生源现实

十年前,华阳中学招收的首届480名高中新生和180名初中新生,仅在一夜之间就走了四分之一。面对家长、学生失望的眼神,我们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把能请到的学生家长都请到学校,祝长水校长在屋顶漏水、四面透风的阶梯教室,站着与家长、同学苦口婆心的交流两个多小时:讲政府创建华中的初衷和“愿景”,讲办学思想和发展规划,讲过去成功的办学经历,终于止住可怕的“灾难性生源流失”。

2001年8月31日,667名新生走入修葺一新的校园,其中464名高中新生符合条件的只有176人,中考成绩排在全县前500名的仅有两人。即使到现在,我校每年新生的入口成绩绝大多数依然在全县靠后,而且这种生源结构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更为严峻的是,我们通过对每年入学新生的心理素质测试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习惯、信心、学习适应性、耐挫力、自控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个性鲜明的教师团体

华阳中学初创时期,教师主要来自四部分:一是从全国各地选聘来的优秀教师;二是原双流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教师;三是原双流师范学校的教师;四是选招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从年龄看,教师队伍呈“哑铃型”;从职业角度看,我校教师的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发展需要强烈;从性格看他们是个性女青年和性格男青年的集合;从专业发展看:老师们具有学科教学优势,但教育专业能力薄弱,“眼中有分数,心中有知识”的教师多,而“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的教师少。总之,教师队伍能教善教知识者多,能育善育人者少。如何改变老师们“教书不育人”的状况,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面对学校发展的困境,是借鉴其他学校成功办学经验,寻求一条“一夜成名”的办学捷径,还是另辟蹊径,趟出一条独特的学校发展新路?

面对生源劣势,是不顾学生身心健康,迎合时尚“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还是脚踏实地抓素质教育,将生源劣势转变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优势?

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弱势,是选择新知识、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师德全国整齐划一的培训学习方式,还是结合实际注入新的培训内容,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坦诚地说,面对学校巨大的生存和升学压力,面对学生健康发展的责任担当,我们确实经历了一个从矛盾、困惑、痛苦到明晰、探索、实践的过程。

生源结构的定位,学生心理的现状,教师专业发展的明显缺陷,学校生存发展的艰难,使我们萌生了对“人本关爱”教育的朴素追求:学校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每个生命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从开发心理潜能入手,发掘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就能唤醒、激发、孕育生命成长的本质力量,肩负起奠基生命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而背离教育本质和生命成长规律的应试教育,必然走向衰亡。

教育的诉求不仅是升学,还有学生身体、能力、心理、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只求表面的分数,舍弃的必然是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根本。必须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开启学生的美好未来,赢得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力量。

基于此,我们选择了从“人”的教育入手发掘素质教育的根本力量,确立了“育人育心,育心养德”的德育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

(二)应对学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华阳中学仅用四年时间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后,各种品牌纷至而来,学校社会影响也逐步扩大,但我们又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

一是争创全国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009年,国家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启动“全国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验项目,我校成功申报教育部“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研究》,并成为全国100所实验示范学校之一。

二是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示范。作为全省首批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改变旧的不合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起到优质教育、特色示范的作用,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且这里面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国家级示范学校评审停止,创建学校品牌初告结束,我们中的一些人表现出了一些松懈、自满情绪,有了一些沾沾自喜的感觉,但是教育形势的急剧变化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日益临近,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与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是成都城市南移和天府新区建设带来的成都教育形势巨变。成都四、七、九等名校外迁扩容,本县双流中学、棠湖中学的集团化发展,天府新区规划的出台和启动,既给我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使我校面临巨大挑战。

有人说:愚蠢的人等待机遇,聪明的人把握机遇,智慧的人创造机遇。怎样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改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全省高中课改样本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基于这些决定学校前景问题的持续追问,我们在用“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乎师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行为方式的全面变革,意味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向特色学校的学校文化再生和重建。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心理潜能的有效开发,前提则是忠实践行“人本关爱”教育思想。

做出“育人育心、育心养德”德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决策,我们还基于一个基本判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仅仅依靠教师观念、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和方式的相应转变。要使学生在学习观念、态度、习惯和方式上,摆脱被动学习和依赖心理,就需要在德育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采取相应的德育跟进措施。这也成为我们转变德育理念、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方式和德育工作习惯的现实动因。

(三)改变中学德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2008年国家推出的首届《开学第一课》,是基于“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背景,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对全国孩子们进行应急避险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去年,国家实施的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从“我的梦”、“梦想需要坚持”、“梦想需要探索”和“中国梦”四个篇章对“梦想”进行阐述,李连来、马云、试飞英雄李中华、袁隆平等社会知名人士都积极参与了节目录制。

这些活动的开展启迪我们思考:什么样的学校德育才是有效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观念、德育方法、德育教材、德育内容、德育评估标准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学德育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第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简单行为的机械练习。对中学生的各种道德标准、行为标准要求很多,德育的教材、书籍也不少,但仅用这些条条框框进行灌输,要求学生要如何做,实际是在让德育远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要,使德育成为了一种空谈,即使是让学生去“做”了也是过于形式化、机械地的操作。

第二,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造成德育效果不理想。有学者作过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随着社会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界对学生的影响因素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在用十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从老师那里、从书本上学到的德育工作方法和经验,去对待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学生,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他心中在想什么?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很多老师既不关心也不去研究这些问题,这也是造成德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第三,过多的成人化,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德育中,老师们常常是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成长经历,凭借自认为是“千年不变”的德育法宝,去教育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使学生成为了等待加工的“产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等都是由老师决定的。

这样,学校德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做法的潜在逻辑就是学生需要成人的道德,学生就是要按照社会和成人们设计的路线前行。

第四,德育与心育脱节,造成德育的途径、方法单一呆板。虽然历经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原有的德育政治化倾向得到了一定改变,德育的规律受到了尊重和重视,但是学校德育仍然未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起来:不能很好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优良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德育方式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德育方法也只是对一些行为规范的简单学习和操作,或者就是集中学生课堂学习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样的学校德育,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并进而排斥,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从某种程度讲,远离学生心灵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德育,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致命原因。

三、实践探索:“育人育心,育心养德”的路径选择

(一)育人育心――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1.确立德育“心”理念

德育“心”理念的确立,源于我们对“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内涵的不断深化,对“人本关爱”教育思想的实践内化。

建校之初,我们从“人”字解读入手发掘素质教育的动力之源,明确了“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核心价值和力量取向,确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渐发展为“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人本关爱”教育思想。

“人本关爱”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眼前和未来两个阶段、教师专业和学生身心两个发展。在动态生成学校教育教学新思想的过程中,我们鉴于学生生源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实际,确立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健全人格,优良品德”的德育理念,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进行方向导航和动能培育,并以此激发、聚集、释放师生自我发展的力量。

2.学习德育“心”知识

由于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学生的个体需求尤其是心理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对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论等现论的学习,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更充分地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帮助学生缓解各种心理压力或心理烦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影响,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培养,常常采取“唯本”“唯书”“唯分”的教育行为,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人,使教育越来越背离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使教育回归本源,我校将掌握并运用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充分借助中国教育学会丰富的专家资源,创建华阳中学教师发展学校,举办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聘请全国知名的心理学专家卢家楣、杨鑫辉、陈安福、张大均等来校举办心理教育讲座,不定期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专家讲座、经验共享、个案交流等校本形式,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较好地改变了教师“眼中只有分数,心中只有知识”的片面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3.建构德育“心”机制

要将“心育”融入学校德育中,就需要建构德育“心”机制。

(1)构建学校“心育中心”。在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我校聘请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著名心理学专家陈安福教授为心理健康教育首席专家顾问,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主持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心理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师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心理活动的开展等。

(2)构建教师“育心”机制。一方面,我校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及由班主任、年级专职心理教师、年级兼职心理教师等组成预警监测队伍,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特别是情绪方面、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及时救助。另一方面,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多渠道增强学校安全管理中的心理安全预警意识等。

(3)构建学生“育心”机制。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学校醒目处设立心理信箱等,定期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出版心育报,开展心连心活动。我们通过这些措施,对师源性的不良心理影响和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发挥了较好的预防作用。

4.拓展德育“心”内容

德育活动要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拓展德育“心”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人本关爱”教育。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人本关爱”教育活动,通过“人本关爱、铸造师魂”讨论和交流,将办学理念和师德建设相结合,促进教师知心、懂心,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适度宽容学生。通过“知爱懂爱、感恩关爱”活动,让学生感受关爱,接受关爱,感恩关爱,进而学会关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己,关爱生命。

(2)坚持“心理教育”。十年来,我们根据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对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了年级心理教育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一年级着重“人生激励辅导”。迈入高中以后,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学业进入一个新起点;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适应更快,大多数同学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高一年级是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关键期,因此人生激励和成长心理辅导就成为这一阶段的主题。围绕主题,我们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为:步入高中生活;规划人生目标;我健康,我快乐;友情与爱情;跌倒了,爬起来;利用学力优势优化学习;时间助手;活在当下等。

高二年级着重“自我修养辅导”。进入青年期,随着认知和性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情绪情感更加丰富多彩,情绪向内隐和自制发展,理智感增强,对伙伴和知己的渴求上升。因此,这一阶段心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气质,增强人际吸引力和自我修养,进而完善自我。围绕主题,我们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为:增强自信,走向成功;塑造良好的性格;气质对你的影响;心晴―雨晴,雨晴―心晴;顺境与逆境;悦纳自我,开发潜能;嫉妒,心灵的府蚀剂;性别角色认同―男生女生。

高三年级着重“升学与择业辅导”。进入高三,升学与择业问题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中之中,伴随对未来的憧憬和人生道路的抉择,学生产生了兴奋、紧张、担忧等复杂心理,因此,考试焦虑、应试技能和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高三年级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围绕主题,我们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为:透过那扇“窗”;为谁读书;走出学习高原期;学习焦虑的调节与控制;学会减压;学校与专业谁更重要;考前心理调适;考后心理调适等。

(3)开展“三维教学”与“三维学习”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相继开展了学科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学习心理辅导训练、课堂教学“育心”管理、优化学习心理环境、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实践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核心指向“教学育心”,变“师本课堂”为“生本课堂”,“教本课堂”为“学本课堂”,“知本课堂”为“育知、育智、育情”结合的“三维课堂”,创建了充满生命灵气与活力的高效课堂。

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人际等心理发展状态,向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心理援助,是我校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经过十年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心理课堂、心理活动、心理辅导、心理组织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较好地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了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使教育从“重知轻能”“重知轻情”“重知轻德”,逐步转向“知情结合、知行结合”。

(二)育心养德――内化品德,外化行为

1.课程“育心”培养“德心”

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潜入心灵的才是教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把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知识来掌握,其结果可能导致他在内心不愿意接受规范要求。道德观念的形成,不仅要求学生首先了解知识,掌握道德概念,还要在获得道德知识意义的基础上,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道德观点,用于指导、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道德认知能力出发,开发相应的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获得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认知能力。

我校依靠2名心理教育专家和7名专职心理教师、152名心理课程研修班毕业教师、100多名获得心理咨询C级证书的班主任队伍优势,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全校性的学生心理教育活动课、编写《心路导航》校本心理教材、举办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班、心理教育课程学习班、课堂教学心理课程学习班等,较好地整合了学校“心育”资源,开发了德育“心”课程。

育心课程体系的建构更好地适应了学生个性差异,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应强化了教师“育心”意识,提高了“育心”能力,使老师们的课程观、教育资源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教育评价观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充分体现了我校“人本关爱”“育人育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为以“育心”为魂的特色学校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

2.活动“育心”习养“德行”

“德行”即道德行为,它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具体表现,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社会舆论和教育等影响,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方式,就必须创设良好行为习惯的情境,向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采取行为模拟、情境训练、角色扮演、道德实践、自我评价等行为训练方法,让学生学会在社会情境中,克制自己的某些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符合自己内心的价值观、信仰,并形成无需要努力的道德行为习惯。

(1)开展“四情”教育活动。我校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和国庆节、教师节、母亲节等现代节日为载体,开展以祖国情、师生情、亲子情、友伴情为主线的“四情”教育。将情感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知情、懂情、移情,从而习得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自主教育活动。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养成自主教育的能力,将外在的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学生群体的自主管理实现思想道德的自我修养,设置从校长到班主任的各级学生助理,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学生在接受管理、学会管理中实现自我管理,实现育心育德的目标。二是通过学生个体的争创“学生之星”活动,让各种层面、有各种潜能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有所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发展的坐标,体验“成功在华中”、“成才在中华”。三是通过班级“争先创优”活动,培育集体荣誉感,树立自信心、责任心和爱心。

(3)开展适应性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学,我校各年级、各班都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针对本年级、本班学生实际,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学习、心理、环境、人际关系适应性教育,让学生心理安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状态良好。

(4)开展“心育”主题班会活动。我们坚持每月一次“心育”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及时的心理援助,减少和克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预防新的心理问题产生,减少学习障碍,维持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这些活动把育心、育情、育德、修行有机结合起来,将德育目标和内容指向培育和发展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通过活动体验,学生体验了人生的价值与成长的快乐,感悟做人的哲理,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3.环境“育心”润养“德性”

在希腊语中,“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作为现实中的具体的人,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的判断,即“德性”,都“是在他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下,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的过程……它必须在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中,在某种物化形式中,也就是说,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得到传递。”实践证明,在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过程中,环境的熏陶和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置身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学生就会形成健康的个性。

(1)精心设计和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我们从学校环境的整体规划到教室设计,从绿地设计到墙砖颜色的搭配,从楼道、走廊到学校道路、树木、房屋、石头的命名,都渗透“育心”思想,体现“育人”理念。

(2)精心设计和建设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我们用温馨提示替代处罚,让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中接受爱的教育和行为修正。建立校园背景音乐系统,从校歌《青春华章》中选取主体旋律取代过去作息单调的“铃声”。精心设计校园各种展板、教室黑板内容以及阅览室、图书馆、体育场地,定期出版《华中心育报》等。

(3)建设“多向人际互动交往”环境。我校实施“师生导师制”“学生互助制”、小组合作学习,从生活、心理、学习、习惯等方面,减少影响学生的师源性心理因素和其他干扰因素,唤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的能力。

通过营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让同学们在“育心”环境的陶冶中深化道德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我,正确监督自己和调控自己,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4.文化“育心”修养“德慧”

“德慧”也即理性,指蕴藏于人体中的道德智慧。“理性是人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潜意识中善恶兼存,要扬善抑恶就需要一个‘过滤器’,这个‘过滤器’就是理性。”如果说道德教育目的定位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那么,开发人的心智潜能,启迪人的智慧,彰显人性的光辉,则主要依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实现。基于此,我校根据陈安福教授提出的“十心”教育理论,遴选传统文化中忠心、爱心、孝心、诚心、信心、雄心、恒心、勤心、专心十个方面积极的心理教育内容,与现代德育有机结合,编写出版了《“十心”教育》校本教材;建设“十心”文化走廊,花园草坪放置“十心”石刻,楼梯楼道悬挂“十心”名人名言,教室、寝室布置融入“十心”元素,营造“十心”校园文化;加强学生中英文广播站、华中电视台、学校校园网、气象观测站等校园媒体文化建设,使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

由于这些文化现象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的,它能给人以亲切向上的感觉,也使师生在这种优美而又充满热情的校园环境中,自觉地认同和接受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