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

时间:2023-06-25 16:2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

第1篇

一、我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

1.当前我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之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基础政府部门没有足够地重视农村文化的建设。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要搞好农村的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也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文化部门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与我国其他行业的建设力度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具体的实施上来看,我国乡镇政府没有积极研究上面的文化建设文件,理解不够充分,在行动上没有配合文化部门的工作,而且有的乡镇政府只重视经济建设,对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搞好经济建设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而进行文化建设回报率低,所以乡镇政府在进行文化建设的宣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只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进行文化政策的实施。而另一方面,乡镇群众对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够,把文化的形式当作了文化建设的内容,认为文化建设仅仅是组织一些群众活动,大家在一起进行一下娱乐活动而已。这就造成了乡镇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误解,忽视了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2.我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形成固定的体系,活动的频率和规模比较低下。在进行乡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有的乡镇在平时没有注重文化活动,而只是在过年期间举行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大家一起看幕布电影或者唱歌等,没有形成应有的影响力和规模性。偶尔有点乡镇群众活动会组织进行一些比较具有深度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以及棋类比赛,但是一是没有正规性和组织性,二是没有固定的活动频率。乡镇群众对这些群众活动也没有兴趣,很多时候都是看电视或者打麻将,对其他活动关注度很低。

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全面达小康的几点建议

1.要使我国的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必须要对乡镇文化活动进行发展的规划。要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注入到乡镇文化活动的体系内,提高乡镇文化发展的意识,创新乡镇文化活动的理念,从思想上和态度上转变对乡镇文化的认识。要脚踏实地的规划好乡镇文化活动的方案,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到政府考核指标中,并且要对文化建设的任务进行具体的分工,实行责任制,完善量化考核机制,体现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另外,可以建立和创新乡镇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积极创新乡镇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乡镇的一些文艺团体以及民间艺人来进行乡镇文化活动的创作和知道,使文化活动更贴近群众的生活现实,更具有时代的特征。

2.搞好我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必须要站在乡镇群众的角度上来进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使乡镇群众的文化需求转变到符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上来,必须要从乡镇本身出发,从乡镇文化的根基出发,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乡镇文化建设的方针能够有的放矢,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在乡镇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新的文化领域和阵地,大力建设群众文化的场所,既要保持原有的文化特色,又要积极开发新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培育新型的文化。除了加强文化场所的建设之外,乡镇政府还需要经常举办文化发展培训班以及各种文化讲座,争取的对群众进行文化上的积极引导,提高他们学习文化的热情。

3.对我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良好的建设离不开乡镇文化人才的培养。我国各个乡镇政府要严格履行选人用人的标准,积极吸收那些德才兼备的文化人才,积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文化的人才队伍。具体来说,首先要提高文化站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相应的门槛,把握优选精选的原则,建立完备的考核准入机制,同时提高这些文化人才的各方面的待遇,保证他们在进行文化建设当中的积极性。然后要积极抓好对这些文化人才的各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进行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定期举办培训讲座,促进他们知识和理念的更新,增强文化方面的技能。另外还要在各个乡镇积极做好文化建设的实践工作,加强宣传力度和组织力度,给乡镇文化活动带来新的活动。

4.要搞好我国乡镇文化的建设,创新和发展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文化建设深入到每个群众的心中,离不开我国各级政府的投入。我国各级政府要给予乡镇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从多个层次和方面进行投入,保证我国乡镇文化建设具有充足的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政府资金的保证,我国乡镇文化建设就会陷入到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我国政府要设立专门的资金投入工作机制和部门,保证乡镇文化建设的资金基础。在进行文化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文化经费更多的投入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方面,尤其对那些具有高度基层文化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应该充分保证其活动经费。从乡镇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要保证财政方面的文化支出,可以安排专项的资金投入到乡镇文化中心的建设中去,保证各个乡镇能够建立并完善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体系。除了乡镇文化硬件的建设之外,还要搞好乡镇文化的软件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和文化人才的培养,注重文化精神的发展。

总之,在我国进行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带给乡镇群众更多的文化活力,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乡镇群众对文化的各种需求,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要加强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视度,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促进我国各个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才能提高我国人民群众整体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韩丽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站创新工作几点新思路[J].群文天地,2012(8).

[2]郑国金.浅谈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23)

第2篇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思考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和农民对科学文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部分农村牧区文化馆、图书馆不健全,乡镇村级文化站名存实亡,即使形式上存在,工作处于长期瘫痪状态。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设施、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有的则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严重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文化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缺乏高学历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没有形成梯形结构;文化专职干部兼职过多,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从而造成了一些地区有了图书馆无人来看,有了健身器材无人健身,打击赌博禁而难止的现实状况。

3、资金匮乏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农民读书难的现象依然存大,首先是真正需要的图书往往看不到或买不到;其次是虽然很多乡镇和村办起了图书室,但无专人管理不能正常开放,其图书只是作摆设和装饰,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健康有益、贴进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馈乏,很多人在劳动和工作之余只能靠打麻将、玩扑克牌来打发时间,导致一些家庭问题出现,给农村社会安定带来隐患。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赌博风气盛行,且形式多样化;除此之外,封建迷信及群众信教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败坏了淳朴厚重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罪恶,给不法之徒提供活动载体,农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侵害。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领导重视不够。领导重视与不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决不是有钱无钱的问题,而首先是个思想观念问题。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职责所在。但是在一些地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理念被片面地理解,忽视群众的文化需要,农村文化工作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对基层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没有将文化建设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中,有的虽列入考核但所占的比例太小,文化工作好坏对整个考核无足轻重,不能引起基层政府足够的重视,使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重经济、轻文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已经成为影响群众文化生活的制度障碍,不提升政绩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的比重,仅仅依靠基层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正确认识,要从根本上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是不现实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认识到位,文化工作才会有位置,才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从而解决好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其次,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县、乡两级投入严重不足。有的乡镇把“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文化建设”仅仅是“写在纸上、念在嘴上,贴在墙上、印在书上”,而实际投入很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常常面临两难之景: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却为必要的活动经费一筹莫展,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政府,本身财力有限,更缺少文化自觉。虽然各级政府都要求加大对文化的经费投入力度,但基层政府为了追求短期内的政绩,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最后,基层文化站体制不顺畅。当前,许多文化站干部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各乡镇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大多数文化站工作人员从事的是乡镇中非文化站业务的工作,无暇从事文化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不少乡镇文化站的组织管理职能相对弱化,文化站干部不能很好地履行组织引导和文化辅导的本职,出现“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难堪状况。熟悉乡镇文化情况、有文艺方面一技之长的文化站干部,本该可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大显身手,但乡镇领导对文化站建设的忽视,导致文化站对农村文化组织辅导职能的丧失,直接影响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巩固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与城市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扶持力度。树立农村文化工作的阵地意识、服务意识,把文化工作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文化 建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19-01

无论从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还是在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据的位置来看,文化建设都显得极其重要。

一、文化建设使思想文化层面经历巨大改革

30多年的改革让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在社会层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今天的转型阶段,各种观点、各种思潮会出现相互的碰撞,这样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中国目前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缺乏诚信的问题,还有价值观的混乱,等等。追根到底其实还是中国人在思想层次、精神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从文化上来讲,现在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必须有一个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与此同时,我们在文化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新的现象,就是随着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延长,文化消费需求方面不断提高。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消费水平仅仅是同等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根据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我们国家每年的文化消费需求呈现6.7%的增幅,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很重要的土壤。总的来说,在转型期,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引发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总的来说文化研究是一个短版,它是落后于经济发展的。

人的精神需求呈现出多元趋势,异常的旺盛,这样总体发展的现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继续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富有活力的文化,来为当前的改革奋斗,文化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文化建设使文化理念正在影响世界

全球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关键词,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迅速地拉近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如果你想关起门来把自己和世界隔开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世界一个小角落发生的一件事情都可能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全球化的浪潮应该说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际竞争已经演化成以经济为先导、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和渗透贯穿全局的全方位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单凭军事、经济这样的硬实力很难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而文化的积淀、人文的魅力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受到普遍性的关注。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主要是指通过软性的影响力而不是通过硬性的方式,或者国际交流中实力的概念。我们看到在当今的国际上,权力之争很大程度上是对思想的争夺。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被其他国家所吸收或者融合到其他国家文化当中去,那么这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就多几分理解,少几分敌意。我们看到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前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试着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着世界人口总量四分之一,再加上最近几十年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他国家很容易会产生庞然大物的威胁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通过文化的交流来减少摩擦,来消除误解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行的方式。面对当前各种行行的“中国”,如果说我们要树立大国形象,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有跟大国地位相称的文化方面的内核,必须用文化的理念去影响这个世界,所以,大发展大繁荣应该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真正崛起的标志。

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第4篇

悄悄起步的“汕头海事文化根植工程”将汕头海事精神“尚学、精进、乐业、争优”灌输到每位汕头海事职工,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全员共同遵守和风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守则,以文化感召力提升执行力,以文化活力带动创新力,实现了文化软实力助推汕头海事科学发展。如今,“种”出来的文化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呈现生机勃勃的满园春色。

文化要自己“种”出来

“汕头海事局对文化的需求异常强烈。”一说起汕头海事局与文化的渊源,陈凯滔滔不绝:“汕头海事局是国务院批准在汕头设立的全国20个直属海事局之一,监管、检验等主要业务辐射整个粤东。管辖区域既有沿海,又有内河,海上搜救区域约占全国海域面积的1/10。再加上我们的辖区是中国沿海重要的南北航道,同时还承担对台贸易保驾护航的重任。而与之对应的是,全局只有一艘60米级的海巡艇,薄弱的硬件和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由此决定了汕头海事局必须努力以文化软实力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海事文化建设是个大题目,落到汕头海事局应该怎么做?汕头海事局党政班子不断求解。他们一致认为,文化不能搞一锤子“买卖”,光靠“拿来主义”也不行,重要的是要自己“种”:汕头海事文化既要传承本地文化的精华,又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并突出海事的行业特色,确保海事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

定计划、制“蓝图”,汕头海事局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如果你想以文化来优化原有的人文环境,那就看你自身的文化底蕴了,这可不是举手之劳,也远非朝夕之功。”陈凯说。

“种”文化全局总动员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机关干部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文化建设相对投入精力不足,这已经成为普遍现实。如何提高全局职工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确实是一个难题。

“你认为汕头海事精神应该是什么?”2010年,汕头海事局发起了全局大讨论,作为文化建设突破口,请每位职工对“海事核心价值”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汕头海事精神的见解。

这是一场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的大讨论,经过网络讨论和三次全局投票,“尚学、精进、乐业、争优”八个字的汕头海事精神从2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紧随其后,“根植工程”又推出了“我能为汕头海事文化建设做什么”大家谈活动,全局总动员,结合个人岗位实际和辖区监管特点,谈认识、谈体会、找差距、谋思路,为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他们还从软件着手,制定了完善的学习制度,通过“文化大讲坛”、“你讲我讲大家讲”等载体,进一步推进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全局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全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工积极参与海事精神提炼活动的过程,不仅培养出了对文化建设的热情,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随着“根植工程”的不断推进,如今在汕头海事局很多职工都对汕头海事精神有着独到理解,并自觉将汕头海事精神融入到海事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汕头海事精神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感情深厚,当然不能止于注目欣赏,而是从注目欣赏开始,到心领神会去践行、去传递!”通航处副处长廖红东说出的是汕头海事局很多人的心声。

让“种”出来的文化开花结果

文化本无量,但通过“根植工程”虚功实做,实工细做,汕头海事局让文化有了沉甸甸的重量,让文化建设有方向、有目标、有衡量尺度。价值引领方向,文化凝聚力量。“人人参与文化建设,人人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氛围日渐形成,文化成为提升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在汕头海事局说起文化、说起海事精神,没有人谈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讲的都是朴实的身边事。

“讲‘尚学’就要学老廖,别看人家学历低,但无论是在船舶登记还是在水工审批岗位,都干得顶呱呱;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突飞猛进的英语水平,最近参加广东海事局履约论文英语演讲比赛还获得了优胜奖??”

“要说‘精进’就学黄盛贤,他工作总带着十二分的细致,帮助不会写字的船员抄写申请表、提醒证件即将到期的渡工及时换证、耐心劝告不重视办证的渡工、给渡工做义务安全辅导??”

“‘乐业’就要像陈俊明一样,他30年都在认真做科员,在待遇上永远知足,在工作上永远不知足;应急抢险他总是第一赶到现场,随海巡艇警戒护航他总是彻夜不眠;他已过知天命之年,仍然坚守在一线??”

第5篇

一、当前社保单位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充分认识到单位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树立起了单位文化建设的鲜明旗帜,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发展和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涵。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窗口,帼国文明岗等活动,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爱岗敬业,服务奉献。同时开展新春团拜活动和送温暖活动、读书活动、登山、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体育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文体活动培育了单位的文体骨干力量,既达到了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又很好地展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由于单位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不断探索的时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尚未形成品牌

有的单位还没有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认识和重视,没有把单位文化看作是促进单位发展的文化支撑和持久动力,仅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普通工作任务加以完成,缺乏单位文化品牌建设的观念和意识。有的单位搞文化建设热热闹闹,文化标语牌板和专栏画廊随处可见,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注重表面和形式,脱离单位实际,单位文化建设没有入脑入心,尚未形成文化品牌。

(二)实践过程中文化建设规划性不够

表现在:一是单位领导对文化品牌的建设缺乏宏观设计,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根据单位和工作实际对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二是很多单位没有形成基于品牌的工作和服务理念,单位各部门、层次的员工都不关心自己的所作所为对本单位品牌建设有什么影响,品牌文化价值观没有深入职工头脑;三是由于习惯于过去的做法,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设的责任轻率地下放到基层单位,上级单位对对下级单位的文化建设全局缺乏力度。

(三)文化建设缺乏有效运作机制,无具体的统一行动口号

各地区社保文化运作机制不一样,有的单位成立单位文化部具体操办有关事宜,有的则由党群工作部(宣传群工部)具体负责,有的则由各职能部门自主执行,所以文化建设形式百花齐放,千秋各异。由于文化建设涉及社保部门的各个层面以及各条各块,缺乏统一的运作机制和具体行动口号导致协调不力,整体推进的部署难以实现,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急功近利,文化建设投入少

有的单位领导在重视单位文化建设的同时,以急切的心态对待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以图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现明显的文化建设的效果。我们知道,单位文化建设是有一个长期积淀的漫长过程,没有持久的耐心、专心、细心,没有细致的推动工作,是不可能实现良好效果的。

二、社保单位开展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健康和谐的单位文化有利于整体形象的全面提升

社保部门的职工,既有大量的社保机构的相关工作需要管理、监督,更要面对本地区数十万的参保职工。特别是在一线的筹资人员和社保费用报销结算人员,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常常要在严格执行政策和各方人情招呼的夹击中作出取舍。在繁杂琐碎中日复一日地机械操性工作,这些因素的叠加,就会给人员队伍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社保经办机构的管理者,必须尽最大可能发挥单位文化建设的功效,将单位文化建设作为管理者的一种追求贯穿于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但要总结适合自己单位的服务宗旨、管理理念、职工精神面貌的特质,及时上升为全体员工行为准则和一致要求,而且要由此发扬光大,在管理者和职工以及单位之间形成相互理解、共存共荣的良性关系,才能全面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

(二)成熟的单位文化有利于与服务监管对象的沟通

社保部门面对的是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体,各项政策执行的主动权常常在社保职工的手中,相对于明显处于弱势的参保职工而言,行为规范、服务至上的理念就显得尤其突出。良好的单位文化建设及业已形成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约束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尽自己的最大可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高尚的单位文化有利于增加职工队伍的认同感

单位文化是社保部门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每一个职工都希望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是个健康、和谐、高尚的环境,只有通过良性氛围的营让职工产生一种对单位的依存和认同感,增强员工社保事业的忠诚程度,愿意为单位的一切正确行为作出自己的努力,才能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四)社保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先进的单位文化是单位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和单位是人的集合体,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先进、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对单位的经营管理、生产方式以及员工的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社保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实施文化品牌建设战略,促进社保文化建设

(一)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加强社保队伍建设,提高社保队伍整体素质,树立社保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利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保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引导社保人继续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坚守社保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社保服务水平。从而讴歌社保人精神,展示社保人的精神,使社会各界了解社保、关注社保、支持社保和正确应用社保;才能使社保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促进社保文化的建设。

(二)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提供物质和制度上的保障

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工作制度不仅在组织内外传递社保组织文化信息,而且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保组织文化,形成与时俱进的社保文化。从基础做起,建立健全基层社保机构和部门社保机构,使社保文化得以延伸,建立健全社保工作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实施办法及操作流程,使社保文化建设得到保障。同时改善和提高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基层社保工作者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中高效地完成社保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使得社保品牌能真正名副其实。

(三)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作为社保主体的社保人,不仅是社保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保精神文化塑造者。只有最大限度发挥社保人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工作优质高效开展,推动社保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社保文化建设活动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个体除了按照国家政策给予经济上的关照外,还应从精神上给予关照。重视保障对象的思想动态及内心真实的需求,及时给予辅导及满足。只有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促进社保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社保人真正做到“奉献社保”,真正把社保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把社保的品牌打响。

(四)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要加强宣传

加强对社保品牌的宣传,首先,要充分发挥传媒的作用,以当地的主流报刊、杂志、电视作为传播社保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加强社保文化的宣传;其次,利用社保信息、分析报告、内部刊物,进步加强社保文化宣传;再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社保文化和社保知识的平台:最后,通过各种培训或会议,进一步向单位、基层传达什么是社保组织,使社保的价值深入人心,并由此指导和规范社保人的行为。

(五)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必须不断开拓创新

第6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多重功能;实现机制;构建

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似乎更多时候是从理论层面进行着探讨,而未能在实践领域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关于这一点,可能归因于学校管理层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问题。然而,在增强学生体质的传统认识下,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还承担着构建校园文化方面的重任。根据文化建设的圈层理论可知,行为文化建设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高校职能相结合的行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从学生行为操守上进行塑造,还应在精神面貌上给予提升。惟有这样,才能全面支撑校园文化的形成。

从上述阐述中不难看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存在着多重功能定位。此时便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如何将文化建设功能引入到管理创新之中呢。问题的回答实则仍须从组织和制度两个方面展开。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多重功能的理解

根据本文主题所要表达的意图来看,多重功能可以从主导功能和衍生功能两大部分来进行理解。

1.1主导功能

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来看,其承担着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并使其获得体育人文精神熏陶等任务。因此,主导功能可具体表述为:(1)提升身体素质。提升身体素质依赖于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支撑,这不仅需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工夫,还应在师资素养和场地配置上做文章。不难看出,只有通过三者的高度融合,才能满足高校数目庞大学生的需要。(2)获得人文熏陶。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也是内含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浓缩于体育人文精神之中。将这种人文精神灌输到学生思想中,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岗位上不断开拓和进取。

1.2衍生功能

关于衍生功能实则就是开篇所提到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包括思想文化,还包括行为文化。其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够满足大学生勇于章显个体的心态。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出,衍生功能主要就指向行为文化建设方面。然而长期以来,受到体育教育管理只针对课程教学,而学生活动受团委和学工部管理的割裂状态影响,管理活动很少涉及这一衍生领域。为此,在多重目标的实现上应积极解决两大版块的融合问题。

2.理解基础上的实现目标定位

理解基础上的实现目标定位可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2.1针对主导功能的目标定位

(1)提升身体素质方面。不可否认,受到课程设置要求的限制,高校体育教学只在低年级中开设。这就意味着,每周两次的体育教学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当学生处于高年级之后也就更无法从体育教学中获益了。为此,此处的目标定位应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自觉相契合。通过学生体育锻炼自觉的形成,来推动自身今后的体育锻炼实践。(2)获得人文熏陶方面。体育人文精神的释放与接受无法单纯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而需要在学校体育活动氛围下来逐渐吸收。关于这一问题似乎与下面的衍生功能相接近,实则不然,其更需要从正式的体育活动安排上下工夫。可见,这正是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点之一。

2.2针对衍生功能的目标定位

本文的衍生功能主要是指行为文化的建设,而这中建设可以通过正式程序来开展(如,运动会),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程序来实现(如,班级体育活动)。目前,正因存在着正式与非正式间的割裂状态。因此,目标定位可归纳为:(1)跨部门联动方面。应在高校管理层的亲自关心下,建立以体育教学部门为核心的跨部门联动机制。通过联动团委、学工部来更好的推动高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最终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2)体育活动协调方面。体育活动协调方面主要涉及到体育器材的供给,以及裁判人员的配备与培训。其中对于后者,主要仍承担对系、班级成员的培训工作,从而促进他们在非正式程序下能够充分开展体育活动。

3.目标驱动下的实现机制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目标驱动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机制构建:

3.1主导功能方面

(1)基于学校现有的组织资源。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考察“组织资源”范畴,实则是指:师资与教学设施设备。其中,师资处于关键地位。为此,大学体育教学在探析与创新中应基于这两个前提。师资之所以处于“关键地位”,在于:1)课程教学创新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推动;2)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性,需要他们在实践中来检验。(2)植根于学校的教学实践需要。大学体育教学包含于大学学科教学的体系中,本身具有明确的教学大纲的指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其目的与结果评价指标是统一的。为此,植根于学校的教学实践需要,则主要体现在:通过构建具体的教学实施手段,来实现与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与结果。

3.2衍生功能方面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这里需要高校管理层来牵头。或者可以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下,推动三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这里笔者只是强调,应充分进行非正式程序下的体育教育管理创新,因为这中基于系、班级的学生活动,具有很强的学生基础,并在组织管理上的难度也较小。因此,这值得以后进一步去思考。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本文从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展开了有意的探索。

4、小结

本文认为,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意图来看,多重功能可以从主导功能和衍生功能两大部分来进行理解。机制构建应围绕着:基于学校现有的组织资源、植根于学校的教学实践需要,以及发挥非正式程序下的体育管理功能来展开。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李汉桥.高校体育创新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1,(7).

[2]丁勇江.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12).

第7篇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作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着积极作用,笔者多年来从事基层农村文化工作,感触颇深。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在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村中,文艺活动、公益电影放映、图书借阅、科技种植养殖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同时,人们的文化消费档次和品位更高,心情也更加迫切。而农村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形式、农村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等等,不能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形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供需矛盾难免发生。

例如:我县农村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依然占有相当比重。一是农村文化大院稀少而简陋。如我县17个乡镇的503个农村文化大院中,70%以上的大部分村文化大院硬件设备简陋陈旧,配套内容稀少,服务功能有限;阅览室书籍古老、数量有限,新刊物、杂志廖廖无几,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以科技求发家致富的需要。二是建设“新农村”不是建“新村”。有的地方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解为建设新村运动,急迫地要把价值无穷的古村落、古建筑等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柝除,使这些农村丧失了地域性、民族性、个性和艺术特性,乡村文化生活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因此,保护农村文化的根脉。注重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变成完全城市化的“新村”。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凡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接受文物部门的评估,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三是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长期缺乏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相当一部分乡村文化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文化事业的发展滞后且不平衡,乡村文化设施已不能维持开展正常文化活动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更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文化局面,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摆在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面前应当深思的重要课题。在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文化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推动城乡“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之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是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乡村文化设施陈旧落后的现状,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农村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原有的已不适应要求的文化设施,进行扩建、改造和修缮。与此同时,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等公益文化设施要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服务,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多方筹措财政建设资金,积极鼓励社会、企业、个人等各种力量投资办文化,拓宽文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改善文化阵地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培养他们文化建设主体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觉出资、出力、出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新农村文化阵地。

二是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文化主管部门要始终把“文化下乡”作为一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任务来抓,鼓励各文艺团体在农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使文化在农村生根、开花,增强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流动舞台“送戏下乡”、“千村千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艺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感受到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表达他们拥有富裕生活的喜悦之情和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农村文化专业户、文化热心人、文化纪经人等不断涌现,且日益活跃,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从而使广大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转移到建设美好家园上来,乡村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不见了。干事的人多了,闲散的人少了,干成事的多了,无事生非的少了,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广大农村的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争取资金,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要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制定详实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在广大乡村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普查和历史文化名村、民间文化之乡的申报工作。会同宣传、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一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

四是以人为本,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如采取以会代训、实地辅导、相互交流等形式,对乡镇文化站及村级文化专干、文艺骨干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与乡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制订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法措施。对农村文化大院常年进行业务辅导,以点带面,从活动开展、场地建设、人员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方位开展服务,从而使村级文化大院的档次和服务功能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团体组织,壮大和稳定民间文化人才队伍,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各专业门类的人才群体。

五是典型引领,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文化的要求,宣传、文化等部门要把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为重点,适时创新形式和内容,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农民、贴近新农村建设的文艺作品,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俗,逐步形成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貌。注重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宣传,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六是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建设文化强国,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文化等部门全力以赴,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自觉地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把文化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发挥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同时,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幅。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文化经济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文化建设资金,以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七是培育新风,着力提升公民素质。深入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推进先进文化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课堂、进社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全县干部群众自觉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学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第8篇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58-01

乡镇文化站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具有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推广技术、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所以,乡镇文化站应因地制宜,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广大乡镇干部责无旁贷的职责。

一、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急待解决。一些农村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无文化活动场所,无娱乐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黄、赌、毒文化残渣死灰复燃,致使刑事案件的增加。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薄弱,精神空虚,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不理解、不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投入匮乏。文化活动与经济紧密相连,离开了经济,农村文化无从谈起。由于经济薄弱,制约了农村文化活动,即使一些经济较好的村屯,他们也首先考虑修桥、铺路、盖房、办学,文化经费根本贴不上边。

2、文化设施短缺。我的家乡在农村,上学时村部与学校在一起办公,那时操场上还有一些简单的活动器材,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人口稀疏,学校停办。原来的校舍卖与个人,现在连最起码的活动场所也没有了,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老年人谈天、喝茶、打麻将,青壮年除了农忙之外,闲暇时就是刨幺、打扑克、掷骰子,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村风、民风。

3、文化队伍失散。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是否红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但目前的一些农村缺少这样的一批“领头羊”。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一部分有头脑、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从而导致村民自发的文化群体失散。

二、乡镇文化站对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乡镇文化站是推广农村小康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唱好农村文化小康这台戏的主角。它对于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1、乡镇文化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文化站的发展历史,就是对人民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作用的历史,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今这种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乡镇文化站更是我们党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沿阵地。

2、乡镇文化站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乡镇文化站通过开展种种文化活动,调动了农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信念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抵制了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3、乡镇文化站为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乡镇文化站为广大农村去服务,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广大乡镇文化员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人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

三、乡镇文化站如何推进小康社会

1、要稳定文化队伍。乡镇文化站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政府要顾全大局,增加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干的文化站专业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因地制宜抓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在当今有些乡镇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现象,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根据乡镇农村人口的布局、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3、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网络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和自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年才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说自演,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建设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文化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农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第9篇

关键词:微信;校园文化建设;公众平台

众所周知,微信软件是在2011年由腾讯公司创建的。据不完整统计,截止2013年10月,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可以说微信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大型社交软件是毋庸置疑的。公众平台得以构建,有赖于微信软件具有提供图像和文字的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了一个能够进行信息传播的阵营。高校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校园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共享性以及便捷性,它推进了高校各个学院,学生会以及社团信息的以及文化精神的传播工作,以及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促进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走进大学校园我们发现大学的生活是绚烂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各种各样的。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才会将院校的精神发扬光大。

二、公众平台的信息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选题策划工作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公众微信平台上创建了订阅号,高校公众平台管理者定期定时的向微信用户的学生群体群发消息。就的信息而言,要求它具有丰富性以及权威性,正因为公众平的信息资源满足了以上的特点,才打通了高校传递校园文化的渠道。

例如重庆工商学院的新闻媒体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抢先了《重庆工商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章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对外介绍了本院校的创建以及发展征程,各项办学形式,在本年度的招生范围和招生对象。另外利用公众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的属性,该工商学院对外单独计划招生2000名,并且以图文的形式展示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机械加工类等专业的招生人数以及各个专业各学年学费的收取金额。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有效的应用了本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宣扬了本校优良的校风校貌以及悠久的校园文化,使2016届的考生的该院校专业的选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帮助考生成长的同时,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也具有推动的作用。

二、公众平台利用社交的关系链,掌控校园舆论的话语权

微信软件中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建立在切实的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微信用户可以将微信公众平台上看见的信息转发给好友,也可以通过在朋友圈分享的快捷方式,使自己全部微信好友对信息实现理解的目的。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国高校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趋于同一水平,他们乐于通过微信平台自己对一些热点话题或者是事件评论,相互平等的交流自己的观点。因为微信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该积极避免甚至是消除舆论的产生。在文化建设中,高校构建长期的微信舆论检测机制,这样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能够做到及时的把握和掌控了,微信公众平台对已经的舆论言辞及时的做出引导,这样就有利于我国高校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工作了。

例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2015年10月份面向在校大学生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活动公告,使学生知道了该活动的主题是“青春自强・励志华章―我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代言”,并公布各个称号的奖金数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学生可能会萌生胜利者是通过“走后面”,“托关系”的渠道在竞赛中获得优势的想法,这样校园舆论就会产生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观念可能会传得沸沸扬扬。此时工商职业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能够将其自身的效果彰显出来,它明确指出此次活动严格的报名条件,并公示活动的寻访层次小到报名者所处的院校的寻访阶段,大到国家的寻访阶段,该活动的任何一个点滴的细节都是公开的,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只有通过工商职业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对活动的规则以及流程进行,才会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心理的疑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彻底铲平院校校园舆论的风波,构建竞争力强,和谐宁静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增加了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从文章的开端我们就介绍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向微信用户推送图像以及文字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个平台的建立明显的增加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它这一性质在很大成都市,提高了人们对微信软件的使用频率,有利于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对微信平台使用的依赖性,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欲望,树立他们构建优美校园文化的信念和决心。

例如,去年“文章出轨”的事件给社会青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满足高校大学生释怀的要求,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开展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对文章的行为呈现唾弃的态度,而有的大学生可能真正的理解文章的所处环境,依然支持文章日后事业的发展。所以说,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实现了对外交流的梦想,提供了他们想说就说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偶像或者名人的最新资讯。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构建丰富了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从广义上讲,平台的打造丰富了院校的校园文化,促进了院校全面发展的工作进程。

结束语: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它散发的能量是极为强大的,促进院校优良的校园精神面貌的形成。正因如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应该积极的抓住官方微信对文化信息的传播功能,对信息资源的交流功能,以及对学生健康思想培养和引导功能,向师生推送高质量的信息资源。长期坚持下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会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它推动着校园精神文化传播的速[2],全面的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优良的校风校貌。

参考文献:

[1]刘敏斯,陈少波.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韶关学院学报,2015,

第10篇

关键词:文化馆发展;职能作用;发展路径

一、文化馆的职能与工作原则

文化馆的建立对于文化的基础建设,对于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对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宣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化的普及;第二,文化的展示、宣传;第三,文化的创作;第四,文化工作的指导。文化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开展文化的建设工作的。

正所谓任何事物的展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对于文化馆的职能作用发挥上也同样需要依照相应的“规矩”予以开展,因此,发挥文化馆的职能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而展开,只有在工作中遵循这些必要的原则,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起来,才能让人们真正的从中受益。有三个主要原则是文化馆工作开展中不得不遵守的:第一条,与现今社会的经济基础相互适应,文化馆的开展只有与经济相互辉映,才能够展现当前的时代需要,才能够保证其开展符合社会机进步的特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条,坚持责权统一的原则,权责相当于手心手背的关系,两者保持统一,才能够让其工作的开展更加明确,才能够让问题的产生有人负责,才能够让每个人铭记自己身上的重担,在工作中予以重视;第三条,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这是文化馆开设的最终目的,也是文化馆的基本职能,只有与人民的利益相符合,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文化馆的建设才能够持续进行,才能够让文化馆的正面形象得以树立。

二、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的路径

1.文化馆要把握好先进文化的方向

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就是公共文化,而公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主要组成文化就是群众文化。文化馆存在的意义就是使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使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充满意义,使得其文化素养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来。所以说,掌握当今先进的文化的大方向是文化馆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在此过程中,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与方针是文化馆必须时时关注并作为前进方向的依据。同时,“老百姓的文化馆”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去。文化馆的工作要时时刻刻以党和国家的领导要求为具体依据,要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契合,始终坚持改革与创新;文化馆的工作要紧贴民生,让老百姓真真正正体会到文化馆的好处所在,要让文化馆做到形式、内容丰富完整有趣多样化,让文化馆对人们的生活真正的起到作用,真正的服务于人民,充分的发挥文化馆的作用,对文化的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良性作用。

2.群众文化馆应当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中国社会坚持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依据这个原则。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文化艺术工作就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当今的社会主义而服务存在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当然也必须依据这些原则。要真正的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对服务的对象――人民群众,在人群中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个人理解能力的不同等等因素,使得每个人对于文化的需求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文化工作时,就有依据这些不同元素,开展多样性的、不同的活动。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活动对策。在开展工作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出最适合人们的活动形式,最好的方案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总而言之,文化馆的根基就是群众,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活动都有以群众为根本。在开展工作前,要充分了解人们的需要的文化内容,真正喜欢的文化形式,以人们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文化建设能深入人心,让文化向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3.群众文化馆要加强人才机制建设

群众文化馆作为重要的“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却存在着一些与公益性机构相悖的行为,与文化无关的事业在经营,而文化事业本身并没有发扬光大;在人员的构成中,存在着人员重复设置,而主要文化专业人员缺失。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文化馆职能的发挥。因此,现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强人才机制的建设。在此方面,重要通过以下工作要点对其予以改进。第一要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第二要点:进行职位规划,聘用真正技术过硬有用的人才。同时,要对这些人才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他们的才能为根本要素。经过有效的改革手段应用,逐渐建立起能与现今的文化、社会相适应,有市场竞争能力,对文化建设有帮助的高效机制,使文化馆更加稳定的运行,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4.推进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增强其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馆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做到为人民服务最好的做法就是对人民免费开放这些场所,所以,文化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加速这些免费开放行动的落实,尽快的将其资源用之于民,让人们真正得到福利。群众文化馆的开放可以说是使人们生活更好的一项活动,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受到各个阶级的关注。要做好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首先要走出旧思维的枷锁,敢于创新,要考虑到人们对文化的具体需求,做到“以人为本”, 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需求,因地制宜。对无偿服务的人群做进一步的开发;其次要做到:其次,要把服务的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在文化建设不断变化的今天,各种新型文化的开展,都对文化馆的社会公益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最后,要学习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他文化场所免费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对于免费开放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的进行改正。让人们真正的享受到免费开放带来的益处,让文化馆发挥更大的社会公益性,发扬文化自信精神。

三、结语

文化馆做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更好的方式方法,挖掘文化馆的潜在职能,让文化馆的职能作用得到最好的发挥,让文化馆更好地推动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泽. 试析如何充分发挥群众文化馆的职能作用[J]. 大众文艺,2016,10:23.

[2]陈芳,居大伟. 论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J]. 才智,2014,25:260-261.

第11篇

一、实施组织文化宣贯的必要性分析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包括收费、养护、监控等多个部门,职责较多,要想使各个岗位的员工心齐气顺,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来进行引导和规范。在此情况下,高速公路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势在必行。文化宣贯,顾名思义,就是对文化理念进行宣传贯彻。高速公路组织文化的宣贯工作开展得如何,对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有力的文化宣贯举措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宣贯形式,使员工对文化理念由认知认同逐步发展为自觉践行,最终成为指导自身工作的准绳,从而使组织文化建设融合贯穿到日常运营管理行为中。

二、组织文化宣贯面临的难点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的特殊性质,需要进行野外、夜间、倒班作业,加之人员数量多,年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时间不固定,身体和精神疲劳度高,职工对各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因此,在组织文化的宣贯和落实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一是认同感不高。组织文化宣贯的基础是所有员工的认同,只有职工对文化理念接受了,才能自觉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综合素质的差别,一些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知存在着欠缺和许多误区。有些员工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员工则是“跟风族”,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没能认清组织文化建设的开展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从而造成对文化理念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

二是执行力不够。一些单位在组织文化宣贯的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当的做法,经常以时间不够、人手不够来推托;有的单位重宣轻贯,有的宣贯不一,有的只宣不贯甚至是不宣不贯;还有一些单位则是“一阵风”主义,初期工作落实较好,后期跟进却不足,最终导致文化宣贯工作不了了之。三是实效性不强。对于高速公路来讲,组织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文化软实力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有的单位只注重文化宣贯形式,而忽视了文化宣贯的内涵,他们把文化宣贯仅仅停留在会上、纸上、墙上,却没有与具体的收费、养护、监控实际工作相结合,只做表面文章,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更造成了组织文化的本末倒置。四是创新力不强。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同样需要不断总结沉淀、创造提升,实现宣贯与发展的有机结合。而有些单位在进行文化宣贯时容易照本宣科,生硬模仿,没有结合到行业特点,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在基层单位,而在于文化宣贯的管理部门。

三、“超级团队”竞赛形式及效果评价

高速公路组织文化理念的确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组织文化更加深入广泛地传承和推广下去,使其渗透到运营管理和服务之中,深植于每名员工的心中。下面,笔者结合河北省高速公路京沪管理处(以下简称京沪处)两年多的活动实践,推荐一种以“超级团队”竞赛为主的文化宣贯形式。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1公里,2000年12月11日建成通车。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破除发展瓶颈,2011年,“正气、荣誉、快乐”的京沪文化组织体系应运而生。文化内容有了定义,如何宣贯更为重要。为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充分体现京沪文化各项理念,2012年,京沪处创新形式,突出特色,创造性的开展职工团队竞赛,并命名为“超级团队”主题竞赛。京沪处连续两届“超级团队”主题竞赛都设六关比赛,涉及工作、生活多方面内容,星级考核模拟检查、宣传展板、主题辩论赛、科技创新、主题圣诞节、智力闯关、“五节约”从我做起、“我来找茬”、视频制作和大联欢等等,内容涵盖了业务技能、理论知识、百科常识、科技创新、京沪文化、才艺展示、组织策划等多个方面。参赛队员包含全处各单位、各岗位职工,处机关、2个直属单位、9家基层单位共编成6支参赛队,每队12人。各队确定自己的队名、队旗、队徽、团队口号和队长。通过每一关的排名进行积分,最终确定排名。下面笔者以其中的两关比赛项目为例进行阐述。第一届竞赛中的星级考核模拟检查关节,各参赛队按照《京沪管理处星级收费站考核办法》规定,对各收费站进行模拟检查,设置裁判组,对模拟检查组织形式、程序、方式、真实性、全面性、队员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本关得分和排名。在比赛中,曾经的被检查对象现在转换为检查人员,这就需要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更加细致的考核标准。同时比赛规定模拟检查结果占星级收费站季度考核现场检查项目的30%,这就又要求被检单位准备全面充分。

在这一关的比赛中,不仅对各个参赛队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各单位工作情况也进行了考察。第二届竞赛中的“添砖加瓦”关节,每个参赛队本着促进本单位或本部门管理进步、优化管理方法、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本关采取全体员工满意度投票、单位领导班子评价、专业评委会评判、费用评分等进行得分累计、确定名次。在这一关的比赛中,涌现出了一些符合工作实际、切实起到节能减耗作用的优秀设计作品,部分作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不但激发了职工的钻研创新潜力,还大大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两届竞赛中“主题辩论赛”都是一大亮点,它以尖锐的辩题、精彩的赛制、激烈的现场气氛,受到了全京沪人的推崇。辩论内容广泛,从收费工作到管理方法,从团队建设到文化建设,从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到当今社会的公众话题。例如“保证畅通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管理与收费哪个重要”、“好员工责任意识更重要还是技能水平更重要”、以“超级团队”为主的组织文化宣贯形式探讨“团队是否会限制个性发展”、“中国式过马路该不该以罚为主”等等。辩手们以严谨的逻辑,犀利的论据,为自己的观点找出强有力的支持。

每一次针锋相对的盘问,每一次精彩纷呈的驳击,都展现了队员思辨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风采,在辩论中指引着职工对工作态度、责任的思考。超级团队”主题竞赛活动两年多的实践,活动效果也逐渐彰显:一是提高了管理水平。“超级团队”竞赛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拓展训练,它以业务工作为依托,将行业特色融入比赛,不但提升了广大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促进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选拔了优秀人才。“超级团队”竞赛覆盖面大、内容丰富,既锻炼了员工的能力,又扩展了知识面,真正为员工搭建起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空间和平台,使更多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凝聚了人心力量。“超级团队”竞赛发挥团队中每一分子的聪明智慧,充分体现团队合作、做好身边每一件事的思想,让员工既参加了活动,又增进了交流,增强了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文化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完善的过程。2014年,京沪处继续举办了第三届“超级团队”主题竞赛活动,不断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创新,人员参赛范围也拓宽到全体职工。高速公路组织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只有不断创新形式与内涵,高速公路行业的软实力才能不断实现质的提升,组织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董辉 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京沪管理处

第12篇

1、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价值观、处事方式等因素构建的企业特殊文化现象,是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活动而逐步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并严格遵守的特色价值观念,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准则、作风、精神等,是企业战略经营的内在驱动力,是支持新时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的引导下,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推动作用。

党的十报告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明确阐述,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对文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将其作为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并促进企业文化的阶段性成果。

(2)企业文化对丰富企业发展理念的重要促进作用。

目前,企业发展理念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步伐,紧跟时代,树立全新的企业发展观念,才能更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定企业整体向前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企业理念,对丰富企业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企业文化对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推进作用。

在新时期的引导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样也有新的机遇,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成是企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手段,直接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所以,企业必须经过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增强企业文化建设质量,以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

(4)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完善文化体系、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加大文化建设质量,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新时期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结合新时期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合理定义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来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目前我国现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分析,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收获良好效果,体现了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转变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指路明灯,指明了企业房展方向,使企业对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了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

2、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企业在生存发展中会面临种种阻碍和困难,而企业文化是消除企业发展阻碍、摆脱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措施。通过长期有效的开展文化活动,企业建立起了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充分满足了企业发展需要。因此,企业要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思想。

3、企业文化是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质量。因此,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发展总体质量的重要指导。

企业文化是属于企业宏观精神层面,不仅为企业指引发展方向,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因此,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要理解到在新时期的局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把握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企业文化,主要包括4个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成分。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团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念,只有被员工所认同,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激励作用,促进团体之间凝聚力。

(2)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是企业各项经营及管理活动有章可循的必要保障,以制度文化约束人、激励人,是企业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约束力以及可执行性,将民主管理贯穿于企业制度建设全过程,把尊重、理解以及关心员工,作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促进员工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

(3)企业知识文化建设。

知识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动力。因此,企业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以员工岗位学习为载体,做好在职培训以及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员工公平进行岗位竞争。

(4)企业活动文化建设。

企业活动文化对于营造生动企业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融洽。因此,企业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推动员工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增进感情、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交流。

2、把握企业先进文化,推动团体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发展的众多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共同建设。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级领导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各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培育企业团体文化。

3、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强全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企业在解决诸多文化建设问题时,要着手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对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的导入,通过对企业文化宣传,普及,以及更新员工思想观念;以员工思想教育为载体,加强员工目标利益共同体的宣传教育,推进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引导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个人利益、个人把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激发其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推动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4、凝聚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部学习和交流。

企业文化的“流动”性对于增强企业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推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向其它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树立新颖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