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25 16:2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思考

在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祖国未来的希望属于下一代,而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属于下一代的,只有将下一代教育好了,这个家庭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这个国家才能够更有希望。随着人们对学生教育关注的提高,现在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渐改变,而且随着人们对于教学的研究,现在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全面学习、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对德育工作做到正确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学生仅仅是在学习上优于他人早已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做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而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地基打得好,才能够盖好楼房,对于孩子同样适用,因此就要求小学的负责人员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虽然德育的理论实行至今,但在一部分农村小学中尚未得到重视,因此小学的负责人员正确地认识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在学校中进行德育工作。学校的领导对德育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可以通过许多的方式对该学校的工作人员普及德育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发宣传手册,开会或是先进的工作人员进行讲座的方式来让更多的职工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二、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

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而儿童爱好模仿,喜欢向亲近的父母或是老师学习,而在小学期间,老师与学生会在较长时间内待在一起,因此加强教师的德育是很重要的。而现在,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落后,同时信息也不太发达,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一些小学中存在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不一致对待,不认真授课的情况,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对小学生的德育一样,教师的道德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需要经过长久的教育才能够形成的。同时,社会的所有行业都处于一种状态,那就是常常会出现新的员工,所以对教师进行长久的教育,包括新老教师一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并且,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愈加提高。当教师具备合格素质时,学生会自主地向教师学习,同时教师在平时授课的时候,融入德育,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融德育工作于平常的教学中

“教书育人”一词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应把德育工作融于平时的授课中,当然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教师对自身所传授的知识一定要相当的了解,同时教师本身的素质一定要好,并对德育工作有一定了解。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中的课文都是较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文章中作者所想要赞扬与批判的进行思考,并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优秀品德来达到德育的目的。英语亦然。而数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背后的事情,了解数学家们的美好品德,并鼓励他们学习。当教师将德育工作融于自身的授课中时,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一定会有很好的成效。

四、应开展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仅仅通过学校是不够的,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家中的,因此做好家庭中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很重要。学校应及时与小学生的父母沟通,并为他们普及德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无可厚非,父母在小学生的德育中起到领头人的作用,父母是小学生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他们最崇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会不自主地向父母学习。因此父母做好自身的德育工作很重要。

总之,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困难的,同时也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在小学做好德育工作是对孩子做得最负责任的事情之一。学生的个性和性格在小学期间并未完全成型,在此期间树立良好的个性和性格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好德育工作,不是简简单单的,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断地思考与改进。当然,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儿童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总之,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

[2]刘德义.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2).

[3]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4]王雅芝.运用学生思想矛盾斗争 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S1).

第2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有效性;策略

我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与之相伴随的德育教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德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会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学目前虽然在很多学校得到了开展,但是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给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第一,重视不足。一些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单纯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主要给学生安排的都是主科科目,对于德育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在学校内部就很难进行合理开展,教学时间不够使得德育教学的教师无法顺利进行教学。

第二,形式单一。很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德育教学难以产生兴趣,代入感不强。还有的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单纯给学生讲解德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没有将德育教学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第三,针对性不强。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能力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出现严重的脱节。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要想保证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需要学校及教师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以此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的具体效果。

(一)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是首要策略。学校及教师只有认识到德育教学自身的重要性,才会树立德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德育教学有条件和环境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

(二)丰富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与创新。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不能只是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理念与知识,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教师除了要应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之外,还可以应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教学课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德育教学相关的影片和动画。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德育教学的生动性与活泼性,改变对传统德育教学枯燥、单调的认知,将自己完全代入到德育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帮助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等,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德育教学的内涵及意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只有丰富教学形式,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提高。

(三)增强教学针对性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在教学中增强针对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实际进行紧密结合。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除了要考虑教学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具体的学习情况。教师针对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可以让其学习德育教学中的深化理论,还可以让其参与到德育实践中去;对于学习情况相对一般或者较差的同学,教师要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让这一类学生在学习中强化基础能力的养成。这样一来,德育教学就具备了较强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还要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要将学生在德育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之中。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评价,对于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当前的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应当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及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策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卫新忠.浅析职业中专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三维目标在德育课堂中的实现[J].现代农村科技,2010(22)

[2]刘列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2)

[3]涂晓琴.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问题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08)

第3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加地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所以在德育教育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传统文化。

一、目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现今很多学校都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对于学校教师的评级来说,主要与自身所带学生文化成绩有很大关联,因此这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重视,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并且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德育不在意,仅仅是学生分数高即可。并且很多小学都缺乏一个专业的思想道德教师队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仅是一些其他文化课教师担任,这使其他文化课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最终严重地影响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仅是形式工作,简单地进行书本内容的概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想法不够了解,无法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思想道德认识不够。很多小学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实际德育网络系统相互脱离,要想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那么必须要充分的做好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利用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网络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目前来看,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氛围不够全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腐朽的文化影响学生的成长。其次,就是学校对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视不够,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最后就是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关途径

1.明确指导思想以及教育内容

各大小学教师在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首要做好的便是明确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教育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并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优秀文化精神,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要建立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德育教育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德育精神。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来说,教师要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我国属于一个文化大国,在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操等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德育教育。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是伟大民族精神,其中有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品格、爱国敬业职业操守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等。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仅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教育,同时在其他学科中也包含着一些德育思想。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做好各个学科德育的渗透,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德育教育方式的合理设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在教《悯农》这首诗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伯伯的辛勤劳苦,这样使学生了解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并且教师针对这个课程也可以直接引入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一些其他关于节约粮食的诗词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粮食的重要性。

3.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性格十分好动,充满好奇心,因此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德育素质。例如:班级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以及乱涂抹的状况,这属于一种破坏班级环境以及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教师仅仅是惩罚学生是无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历史故事,并让学生换位思考,若是每个人都是这样胡乱的破坏公共财物,那么社会将是一种十分混乱的状况。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所在,以此来逐渐地改正自身的错误,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传统文化,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传统文化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力婧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思想行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基础科目,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都同小学语文教学分不开,道德内容丰富、思想指导性强的小学语文教学更适合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日常教学当中传递给学生相关思想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从而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我国小学生整体素质,使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全面的发展下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让语文教育教学发挥更为强大的指导性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思想,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养成,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流露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在语文课程中较多,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时,就应该加强对爱国主义思想的阐述和引申,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将学生情感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联合在一起,建立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在讲《中国卫星飞太空》一课时,我们不仅仅要达成课程目标,更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老师在讲课时,可以搜寻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们展示太空魅力以及中国卫星在外太空的运行场景,使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强大,使学生充满民族自豪感。同时,老师应该注意在课堂上对爱国主义概念进行展开论述,比如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实际体现,从而真正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

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避免不良思想意识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思想意识和社会公德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在达到教学目标后,老师应该就教学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奉献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的影响力,为学生真正去了解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能够遵守社会道德、爱护公共财物,遵纪守法以及文明礼貌意识的养成。

三、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理想情操教育渗透

理想情操,是人们成功的动力,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拥有理想树立目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理想是要从小树立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加强理想情操教育工作,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理想情操教育渗透。比如在《我坐上了飞船》一课上,老师应该通过对主人公的讲述来讲明理想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理想需要如何制定,理想对人生的影响,理想对生活的影响等等,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建立自己的理想,如何遵循理想轨迹去实现理想,并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去认真记下自己的理想,加快学生的成长步伐,促进优秀人才的教育培养。

四、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行为规范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辨别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到《我为你骄傲》一课时,要诠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以诚待人,不能够言而不信,勇于承担责任,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当学生真正养成了诚实守信的良好思想规范,才能够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确保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伟大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固然重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行为道德的养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端正学生行为,树立良好的爱国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1,(08)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困境;对策

德育已经成为教育中的重点,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都非常重视,而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业负担不断加重,德育的评分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从而使德育失去重视。每个初中生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从而出现了德育发展上的个体差异初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阶段,思想和性格比较叛逆,加上社会、家庭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德育工作遇到很多阻碍。所以,在对初中生德育重视的同时,要对在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为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其影响下,成绩不佳的学生就会被定义为“差生”。在教学中成绩是教学的重点,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同时就淡化了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发展失衡,与时展的要求产生了差距。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学生今后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教育上的缺失,无法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促进社会更大进步的人才。

2.缺少德育的认识

在应试模式的影响下,为了让更多学生得高分进高校,教师就过分追求应试考试的成绩,而忽略德育,长此以往,对德育的认识逐渐降低。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无非就是政治教育、思想品德,从而模糊了德育的方向性。而从目前来看,有些学生人生理想、信念、辨别是非的能力、抵抗错误思潮的能力缺乏,缺乏集体观念,崇尚个人享乐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教师和学生对德育都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对德育重要性认识的不够所造成的。

3.环境的负面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环境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是极大的。多媒体的普及和娱乐软件的不断开发,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难以辨别,这些对于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讲危害极大。因此,杜绝社会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加强重视德育,减少社会环境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健全和德育素质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必要问题。

二、初中德育的对策

1.全面重视德育

把德育作为核心,放在教育的首位,并真正落实。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面执行的自觉性。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教书育人为原则,提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校要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加强研究具体的德育目标,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硬化德育的任务和指标,促进德育有效开展。

2.将网络教学融入德育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初中教师要正确对待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观看时下热门的新闻或社会性质的视频,通过让学生发表看法,从中及时发现有极端思想的学生,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此外,教师要给学生普及一些网络使用协议,让学生正确、绿色地使用网络;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高质量德育网站,吸引学生主动浏览,从中受到教育;开辟网上论坛,对共同关心的道德话题进行交流、辩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认真制造精神产品,满足学生的心理渴求,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德育教学

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德育素质,因此,德育不单纯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具体的事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所学的德育内容,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拒绝学习。多开展生动有趣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德育理论知识,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对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初中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德育素质也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想尽办法排除干扰,加强初中德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巍.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读与写,2016(6):273-274.

第6篇

[关键词] 全球化;高校德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07-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6.01.004

[本刊网址] http://

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全球化环境密不可分,教育需要根据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从而才能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在讨论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胸襟,结合目前全球化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论述了全球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最后提出了如何解决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问题的重要策略。

一、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众多教育理念中,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来讲,不仅要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所以说,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

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是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首先,高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自身能够健康成长,并得到全面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优秀人才,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后继有人;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入侵,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的精神,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到底。

(二)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工作

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高校中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在大学中的时光,从而不断激励自己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培养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受到良好文化氛围的渲染,学会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协助高校行政工作的开展。

二、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全球其他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因此更容易受到全球化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高校德育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德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实

尽管做了很多工作,可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评价高校教育成效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就业率等等,因此高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将精力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这是很多高校德育工作的普遍现象;第二,高校对于德育工作的投入不够,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显示,部分高校仍然是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不仅占据的课时比较少,而且没有足够的资源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这就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实施,从而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高校德育的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高校德育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仅仅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远远无法满足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德育都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佳;第二,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都开始进入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但是高校德育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使得学生无法重视高校德育课程的学习。

(三)高校德育的内容需要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的德育教学内容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德育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很多高校德育工作仍然沿用很多年前的教学内容,无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第二,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无法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完善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人才的重要条件。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得知,目前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必须要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环境,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高校德育与全球化环境相适应

为了在全球化环境下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要使得高校德育与全球化的环境相适应: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全球化提供的环境优势,全球化环境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中,能够使得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更加广阔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第二,要充分利用好全球化提供的各种资源,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因此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必须要紧抓这一有利时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

(二)高校德育要融入到生活当中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高校德育离不开生活的土壤,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需要让高校德育工作更好地融人到生活当中,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在高校中接受德育教育,是大学生群体生命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德育时,需要重视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引导其参与各项积极的生命活动;第二,使得高校德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所以必须要将高校德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改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式

为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改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式,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促进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方式,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来讲,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第二,要积极发展高校德育的实践课程,开展高校德育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需要开展高校德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和生活当中。

(四)要充分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不仅仅需要高等院校进行完善的教育,而且还需要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家庭和社会中都能够接受相应的德育教育,真正成长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家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第二,社会可以积极提供各项道德教育实践场所,从而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不断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欺凌行为;德育有效性

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我国学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在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当事人中,初中生占有很大的比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密不可分,同时也说明我国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有效性,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没能进行良好的引导。本文从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入手,对德育在初中生培养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阶段,同时,相比小学,初中阶段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理,而学校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将导致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发生扭曲,甚至养成语言和行为暴力的习惯。这部分初中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会对同学有一些欺凌行为,对同学的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我们在加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德育的有效性,确保初中生能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德素养。

一、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有所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在传统教育当中,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文化知识课程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却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的多起初中生欺凌事件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面。学生道德素质水平较低,同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克己的思维品质紧密相连,也与学校忽视德育实效性有重要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初中德育,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良好的行为和心理为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新时期,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智育的培养,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并且学校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展潮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

二、初中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

经调查发现,在多起初中生欺凌案件当中,双方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这是导致其思想状态异常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缺乏同情心。据有效调查显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施欺凌或被欺凌的学生,更习惯以沉默的态度来面对此事件,但那些未接触这些事件的学生却拥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同时,女生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尽管拥有积极的态度,但在事实面前,这些学生仅有少于65%的人愿意出来制止。这充分说明学生消极对待欺凌事件的比例较大。其次,较大的情绪波动[2]。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没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影响,自身又无法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思想和情绪变化会很大,在面对某种逼迫的情形时,很容易因激动的情形造成行为失控。

2.行为习惯不良。

在最初发生初中生欺凌事件时,由于被欺凌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教师对这方面问题预防的疏忽,部分欺凌行为实施者会避免被追究责任,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尽管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也没有受到惩罚,同时,那些被欺凌的学生也会更加害怕自己,这种现象将导致他们欲望膨胀,会继续实施欺凌行为,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不良行为的恶习。言语欺凌是整个欺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表现,言语中的欺凌最初都不会受到欺凌事件双方的重视[3]。这样一来,实施欺凌行为的初中生就能感受到欺凌过程中自尊心和欲望的膨胀,同时,这种行为并没有被家长或教师进行严格的惩罚,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更加严重的欺凌行为,如殴打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二)学校原因

1.不健全的德育管理。

新时期,初中学校在进行正常学习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初级中学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不健全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有效监管隐蔽地点。在对多起初中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事件普遍发生在校园内学生和教师很少出入的隐蔽场所,而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些位置设置监控或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巡逻监视。不严格的监管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初中学校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4]。近年来,多起初中欺凌行为存在二度伤害发生,这指的是校方和教师在掌握了相关事件的情况后,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促使欺凌行为实施者再次更严重地实施欺凌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及教师不希望事情扩大影响自己事业等。

2.德育体制存在缺陷。

在总结欺凌行为的具体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德育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此来有效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尽管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但部分初中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以学生成绩为重点教学目标,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其次,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基础上,我国初中教学开始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比例,但却没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并没有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没有遵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只一味地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发挥德育的有效性的,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也无法得到确立。

三、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在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证自身的行为同自身信仰的准则保持一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提升自己判断和处理恶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6]。反思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是提醒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和行为面对明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应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消除实施欺凌行为的欲望。

(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首先,教师在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道德发展进行严格的遵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在面对道德考验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其次,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还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7]。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这样一来,未来在面对多种诱惑时,学生就能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是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有效对策。

(三)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初中学校在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应构建起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积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对校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使道德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是基础。在民主精神下,保证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德育制度。学校方面应加强这方面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应在严格控制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享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去维护它,从而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例如,在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比赛当中,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对生活也就更加热爱,道德教育就能更加顺利地实施。其次,转变德育观念。我国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应积极转变这一观念,实施文化与道德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8]。因此,新时期我国初级中学可以通过完善德育教学体制,转变传统的教师考核标准,增加德育教学效果评估,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欺凌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视。尽管我国始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对德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有所忽视。因此,在新时期中,我国初级中学应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促使德育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6):22-29.

[2]曾琬雅,张高宾.现实治疗团体对受霸凌青少年忧郁之辅导效果:以台湾某初中为例[J].青年探索,2011(3):23-29.

[3]朱家安.学校德育矛盾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5所中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142-144.

[4]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名单[J].浙江教育科学,2008(1):59-64.

[5]徐永胜,张克新.传承与创新: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4):23-45.

[6]凌绍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配合的研究报告[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2):1-6.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目录[J].浙江教育科学,2013(1):53-59.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课程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1-01

引言

探究小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思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特点,寻求开展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独立、健康的思想品格。

一、探究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下,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进步,用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对于人才的品德也越发的重视。能够良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不仅是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过关的个人素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形成自身思想品德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小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1]。应用合理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爱护同学,尊师敬长,热爱国家,从而才能够真正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保证德育教育能够真正的取得教学成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低,自制力和思想集中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必须专注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不照本宣科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是从小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从而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播放“大阅兵”之类的视频,激发小学生身为祖国工民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绪。同时,教师可以在小学课程中适当的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2]。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对于我国的文化的讲述能够引起小学生的聆听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在感受国家的强大的同时产生身为祖国公民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绪。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性的提升小学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可以通过要求小学生在上课前做好课前的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努力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且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良好的规范学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律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

(四)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

教师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学时,应当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榜样。教师是小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德育过程中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以身作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肢体动作以及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一名合格的教师的标准[3]。才能够在开展小学课堂的德育工作渗透过程中,引导学生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人格。

结语

试论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明确探究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通过思考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秀娟.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8:43-44.

[2]201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A].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河南科技大学,2015:217.

[3]邵青松.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21:300.

第9篇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对其心理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政治应该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从而来更好地保证初中生的德育素质。本文通过对于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探究,从而找到了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旨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目的。

关键词:

新课改;政治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通常所说的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主要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初中教育阶段。尤其是政治学科教育,因为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德育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重点,进而来选择教育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效率。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综合型极强的学科,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学科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其主要的教学特点就是通过理论知识与情感相结合的方式来来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努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感为基础,通过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来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与教师产生一定的共鸣,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授课。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有着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严密的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于政治所学习知识的认同感。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很好的政治教学效果。

(二)适应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水平下滑的情况,学生受到了错误的道德观念和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引导,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尽管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深入,学生受到了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重视理论培养,忽略实践指导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保证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使学生受到积极思想的引导,逐渐形成争取的价值观念,很好地保证了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这样能够在心理和思想上对学生形成很好的影响,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背景下,想要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就必须要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使教育变成一种用心交流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想要实现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能够采取鼓励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的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承担责任和服务社会的理解,经过学生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同又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参与到德育渗透过程中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德育渗透的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情感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环境中,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与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这样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师应该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建立好朋友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世界,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给与有效的指导。例如在学习《我与老师交朋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来让学生对于师生关系有更好的理解,使学生更加原因去拉近师生的距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想要更加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提高教学效率,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强化德育教育。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其自身的道德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品格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熏陶。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使命感,强化自身的审美功能。在日常教学和生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不能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按照教学大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能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就需要教师应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肖艳春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矿山学校

参考文献:

[1]周丽.论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学周刊,2012,29:59.

第10篇

【摘 要】德乃人之根本。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于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的人生导师,对小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工作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文章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习生涯的启动时期、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时期,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打好人生基础的第一步。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促进者,是学生们人生发展的启蒙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保证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小学班级管理的本质不是一种规范约束,而是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创设。如果每一位小学班主任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综合性的协调活动,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班集体,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那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不断有新的进步性发展。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乃Y仪之邦,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德育是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除了家长以外的人生第二导师。班级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特定社会要求和道德教育规律,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德育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让学生们成长成完整的、健全的新人。作为班主任应做好普法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规范言行举止,培养明礼新一代;发掘优良传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注重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律精神。

3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想要和班级管理相融合,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将德育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好的融合,需要不断地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发现德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

3.1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目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表现在形式化、教条化和口号化上。这种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也很难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德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班主任老师在传授德育知识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喊口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很难达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

3.2班主任注重学生成绩管理,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很多学校当中,一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往往不会关注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德育方面的素质。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是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甚至有些班主任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班主任在教学过程当中,严重地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严重地忽略了成为人才的准则是先做人后做事。

4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4.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在小学生进入校园的时刻,班主任以及老师作为学生权威的存在树立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许会不假思索的践行在自身的行为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小学生的心灵上造成影响。这样的榜样效应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其终生。所以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改造下一代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水平,积极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以自身的影响力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

4.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对:“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教师,只有像太阳那样永远把温暖爱心奉献给学生,才会使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才会使得无视纪律的学生产生犯罪感与忏悔感,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使教育产生奇迹。”每个人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璞玉,需要用心去雕琢,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每个“璞玉”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的放失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沟通,多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多了解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是指单纯的思想建设工作,更是要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做正确的引导。小学班主任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后,对于每个学生在照顾的时候应当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当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心理,如叛逆、自卑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对班主任本来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放低姿态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他们接受,进行赏识教育是一个成功谈话的重要保障,一味地批评教育,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有一点闪光之处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其作用远远超过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严厉的批评。

4.3加强与家长之间交流,实行全方位合作教学

家长和班主任与小学生接触时间都是有限的,双方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身心发展,班主任和家长都应站在各自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家长的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就不同,根据这些信息,班主任在与其沟通时,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人而异。

4.4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共同完成的,班主任应对任课老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到相辅相成,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每个老师管理班级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遇到棘手的小学生加强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分享各自对于该学生的教育技巧,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薄弱环节,有利于对小学生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发展长处,改善短处,使孩子得以全面发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在校园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小结

班主任的工作繁琐,其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应积极探寻如何将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火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5):426.

第11篇

1.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多数学校可以按照其实际情况展开道德教育活动,同时在人际关系处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与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首先,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始终停留在成绩上,明显忽视了德育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非常深,一些地区为了学生可以考入重点初中,为学生留了大量的课业负担,教师和学校领导均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其次,当前德育教育手段十分单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得到衔接,因为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说教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这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很大差距,根本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加上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少,无法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形成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断层,这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非常不利。

2.创新人才培养是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挑战

当前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联系,实际上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创新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充分关注德育教育工作,有效衔接家庭与学校的同时,找到培养创新人才与小学德育教育二者的契合点。从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情况来看,创新人才培养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1积极展开德育教育内容改革

从理论上来说,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及品等方面教育的结合,还有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的范畴之中。随着近年来现代教学手段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小抓起,而德育教育在小学的实施正好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平台,德育教育应秉承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创新人才的职责,使学生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准,这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2.2在生活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该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更加容易被接受。传统教育都是以课堂为主,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实际上生活会对人产生直接的、深远的影响,每个人的道德素质也会受到生活的影响,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冲突过程中逐渐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现实生活中主要是因为生活实践而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最终形成个体道德。因此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最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

2.3德育目标应贴近生活

人置身于整个社会之中,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其目标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轨迹相接轨,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真实感,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同样的,将德育目标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就可以切实看到教学目标,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该目标,体会到这个目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德育教育本质的还原不是教学任务,但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实际思想问题,因此德育教育中应该秉承这种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富意义。

2.4及时转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通常利用“大满贯”的方式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自然不高。实际上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和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例如《祖国妈妈,我爱您》教学中,笔者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讲了一些小典故,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教学课堂之中每个小组都要经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经过一番探讨与分析之后,老师针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现出来,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过程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最终以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加大力度培养创新性人才。

作者:张梅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5-7.

[2]马文敏.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小学德育工作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9,12:10-11.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在认识与实践的活动中对自身主体地位、主体价值与主体能力的一种意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现代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重视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实现德育工作最实效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置的现状

当前德育模式是以开设德育课程与教学为主,在我国中职学校中德育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德育课程是学校事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展德育工作最主要的渠道。当前对于德育工作多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老师只是一味的进行教学,学生听不听的进去又是一回事,教师只是单纯的将课程传授完成,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课程教学为主,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想法。德育课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德育教学的改革。德育课教学缺乏对教学功能的认识,只知道教书育人却懂得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导致学生的个性无法发挥。德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总是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二)传统德育模式阻碍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传统的德育模式将重点放在教材的教学上,德育教师努力备课,付出了劳动,但却不被学生接受,部分学生对德育工作的内容不理解,感觉乏味,缺乏兴趣。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教学讲解的内容似懂非懂,在课堂上因缺乏兴趣就自己干自己的事,对于德育工作的内容根本不去思考,无法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

(三)无法突破原有教学法考核模式

当前的德育课程采用的是陈旧的考核模式,阻碍了德育教学课堂的改革。在进行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水平的评价中,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笔试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无法更深层次的体现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对教学考核法加以创新。

三、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思想和工作体制。

1.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自信心。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懂得赏识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教师不能简单的用理论进行教导,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于问题加以讨论,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从而认同教师的观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不能单纯的加以否认,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在中职德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措辞,要注重引导,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与缺点,在批评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运用,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批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进行改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2. 创设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主体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要注重民主与平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师生之间要平等的进行交流,要相互的认同与理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会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商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的。在教育的工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与需要,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等,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个性发展符合教育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民主的氛围下学习,确保学生能够在心情愉悦下学习知识,主动接受知识,自觉的在教学活动中领会教育的内涵。

3. 创新职业生涯教育。中职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不安,缺少完善的择业观,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学习习惯与学习的动力不足。学校要创新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更为客观的认识自己与社会,以实现更好的就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开展职业生涯的教育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重点,依据一定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如新生的教育上,就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上,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在实施的方法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入学教育,或者是进行新生的军训,为学生介绍专业,提供一些专业的咨询。学校可以让学生填写职业生涯规划表,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树立学生为目标而努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