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笔记

初三化学笔记

时间:2023-06-25 16:3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三化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三化学笔记

第1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

当今社会,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力保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快了创新教育的步伐,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切实落实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创新教育。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

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只是关心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应树立积极的教改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做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师。

二、尝试情境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初三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零散、繁杂,比如,关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反应现象等,学生很容易混淆。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通过引进情境教学法,设置合理、有趣的化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来,进行意象化、生动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去,而且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初三化学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往往是抽象、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乏味,效果极差。再如,对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为什么PH≠9,理论讲述,计算推导都十分复杂,但如果让学生思考“甜水无限稀释,能变成苦水吗”这样启发,学生就会在哈哈大笑中迅速理解。

教师应根据初三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通过类似的情景模拟、创设,改革过往单纯的授课模式,生动展示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活动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心理学家克拉克研究表明:讨论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和主动发展的最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讨论式教学的氛围,当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马上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每个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经常处于学术讨论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四、开设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等特点,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一般都有按部就班的详细实验步骤,虽然熟记这些实验步骤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熟练操作程度,但是不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三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课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把实验内容设计得巧妙灵活,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中,教师准备好食盐晶体、蒸馏水,启发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试验两种材料的导电性,结果有些学生直接测试食盐晶体、蒸馏水的导电性;有些学生把蒸馏水缓慢倒入食盐晶体中测试导电性;有些学生则把食盐晶体缓慢加入蒸馏水中测试导电性,教师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如氯化钠,在干燥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呢”?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比较并总结出溶液导电的原因。

五、创新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纯依据一张试卷的成绩高低来进行,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性评价方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大部分学生因成绩排名不靠前而失去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极大地打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他们长期无法感受化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久而久之,索性就不愿意再努力学习化学了。新课改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要多几把衡量的尺子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总而言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已是国家、社会和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决摆脱以往那种“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田,王俊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

2.景成文.论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途径[J].高等函授学报.2006.S1.

第2篇

一、在初中化学预习环节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针对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初中生加强课前预习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加强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具备基本的了解,明确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学习的方向性,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预习效率。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初三学生学业压力大,各个学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繁重,每个学科分配的时间都极其有限,因而在预习环节需要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高价值的学习成果。引入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后,化学教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初三化学课堂的丰富性。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学由于知识点烦琐,而课堂时间又极其有限,常常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教师将精力花费在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而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思路。引入思维导图后,教师将重要知识点放入图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讲解,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将多余时间用来进行发散教学。

2.利用思维导图生成课堂笔记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较多,学生通常会进行必要的课堂笔记,然而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堂笔记大多缺乏内在逻辑性,在后期复习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课堂笔记的规范性、实用性,通过向学生揭示知识结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课堂记录效率,提高学生课堂笔记的质量。

三、在初中化学复习环节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如上文所述,化学学习既需要加强课前预习,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尤其对于初中化学,学生正处于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清楚,不能存在盲区,而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应用思维导图无疑能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复习效果,强化化学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内容时,通过前期的教学,学生大致掌握了空气中的成分、氧气的制取等知识,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理解地还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复习,消除知识盲区。在复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点置于图中,通过各种具有不同意义的符号和线条将其串联起来,能够清晰地看出彼此之间的联系。

四、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

1.提炼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虽然知识点较为繁杂,但每个单元都有其主题,通常每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单元名称,围绕这个主题再提炼相关知识点,便是这个学习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依据此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每个学习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再将其有效组织在一起,便形成了涵盖性广的思维导图。

2.依据反向论证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力求多样性,传统的平行设计思路缺乏活力和创新力,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反向论证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就是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依次推断出满足该结论的相关条件。初中化学利用思维导图将每一个结论的推演过程进行逆向展示,学生只有摸清了该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只有掌握了反向论证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核心。

3.延伸教材内容,拓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构思和设计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突出主题,又要注重延伸教材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拓展,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设计思维导图,利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选择延伸内容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水的净化”内容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水在净化过程中液化、汽化等状态进行描述,与此同时,教师还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了蒸馏水的制作流程,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比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及其要求认识得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证明:思维导图遵循学生思维的基本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入思维导图中,依据学生思维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体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当然,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郁磊.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1(08):63-64.

第3篇

触控电视一体机的优势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多媒体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交互式电子白板需要联接不同的设备,PC、投影机、展示台及各种电缆杂乱无序;普通电子白板要配合投影机使用,投影图像不清晰,投影机灯泡使用寿命有限,而且投影需要“暗室”环境,学生无法观察教师的动作及表情等;前置投影仪光线刺眼,对教师眼睛易造成伤害,且会在屏幕上出现阴影,使师生情感交流受到制约。

触控电视一体机集成度高,安装简单。它集电脑、投影、幕布、显示、音响、多点触控于一体,具备高清显示屏,图像清晰,无前置投影仪光线刺眼的问题,也不受外界光源影响;内置的电脑具备HDMI的高清晰多媒体接口;整体操作简单,互动性强;省去了笨重的大铁皮设备柜,拓展了教师的讲台空间。

我校教师认为,触控电视一体机和实物展台相对传统的多媒体系统,在性能、效果、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性能方面。它既可以通过自带软件直接在电脑上作图、书写板书、留下笔记,方便教师教学,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流畅地在幻灯片、实物投影、视频播放之间切换,易学易懂,操作极为简单。

效果方面。相对原有投影幕布,触控电视一体机视觉效果更加清晰,色彩鲜明、亮度高,突破了原有只要使用投影就需要关灯、拉窗帘,制造“暗室”环境的情况,还给学生明亮的课堂。实物投影清晰度高,颜色、形状不失真,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清晰、完整地通过实物投影呈现给学生,直观生动。

例如,化学课堂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红色—紫色—蓝色,学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清楚地看到完整、连续的过程。

操作方面。(1)开关方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操作,充当了教师的小助手;(2)设备占用空间小,把原本就不大的三尺讲台还给了教师。(3)相对比原有的幕布,由于采用推拉式黑板,书写板书的面积不但没有缩小,还略有增大。

交互方面。触控电视一体机无线连接到教师备课笔记本上,笔记本上的教学课件会直接显示在智能触控一体机上。同时,在专业的白板软件支持下,可直接进行触控书写替代传统的粉笔,非常环保。

在触控电视一体机上书写的内容能在计算机上同步显示,并在智能触控一体机上修改,也可直接备份到计算机保存,实现完美无缝的交互性。

触控电视一体机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一】将化学实验中颜色的变化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在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中,紫色的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遇碱性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教师演示实验时,因为试管小,距离远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如果利用传统的实物投影,远处的学生虽然可以看到,但是紫色与蓝色的差异学生根本看不出来,得不出想要的实验结论。改用新的实物投影装置后,画面清晰,颜色真实,学生可以清楚地通过画面观察实验结果。

在高二有机化学苯酚的性质实验中,因为苯酚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不适合做学生实验。但是演示实验中学生也看不清教师手中的苯酚浊液的现象,传统的多媒体实物投影,根本呈现不出来,即使呈现了也是模模糊糊;改用新式的实物投影装置后,学生可以通过镜头清楚地看到苯酚与水形成的浑浊状态,以及苯酚的其他实验现象,气泡清楚,现象明显。

【案例二】教学互动平台增强师生交流,学习效果显著

在教授初三化学第五单元中有关化学方程的计算时,利用新式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边讲边练,学生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展现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共同评判,并在评判中通过电脑进行清晰的修改或备注。并且通过软件的遮挡功能,可以把想呈现给学生的部分展示出来,而不想呈现的则遮挡住,随时调整呈现范围。这种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同时也方便了教师教学,真正地达到了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案例三】语文《钱塘湖春行》

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利用触控电视一体机,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设置,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图像色彩清晰,学生不仅从书面上了解了作者思想、创作背景,而且从画面中体验到了这首诗“景中寄情”的艺术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的审美愉悦。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利用触控电视一体机,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

触控电视一体机除了可用电子笔等输入工具进行操作之外,还能利用手指或普通教鞭操作。

数学教师说,现在学校配置的触控电视一体机,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非常受老师们和学生们欢迎,在于它能够把很多复杂、抽象、难懂的公式定理,用很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迅速地理解并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更加专注于对学生的教学掌控;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和教师同时操作,互动性很强,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物理教师说,由于触控电视一体机可以记录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回忆知识及概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课堂实践表明,利用触控电视一体机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专注听讲的现象大大减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触控电视一体机功能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学生由传统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让学生在触控电视一体机上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触控电视一体机的投入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课堂结构已经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

第4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一直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工作,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很是担忧和难以理解。总结起来大体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1.缺少学习兴趣。化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实验现象千变万化,丰富多样。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爱好,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校在上学期组织的一些测试中,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化学的成绩并不突出。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或者只对实验感兴趣而不喜欢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随着老师一步一趋的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2.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去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测试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化学成绩悬殊很大,同一考场内有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满分60分),整体情况也是如此。从阅卷后返回的我校学生的化学成绩来看,大体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约占1/6左右。

3.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我参加考核评分工作。在考试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一开始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在实验中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有一次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食盐和面碱,酱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这是一道将教材中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所以,我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方面进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等素质教育观才是最关键的。

一、激发兴趣,注重实验,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化学实验大都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等特征,通过实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将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特别是初中化学,它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实验教学,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关于用什么药品制二氧化碳最理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如下信息:碳酸钠粉末,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究竟哪种药品最理想,请同学们自己做分组实验。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就积极主动地实验,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实验中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此时,教师指导学生从碳酸钠,石灰石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快与慢,反应持续的长短,原料的来源,经济价值等方面考虑,并加以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二、以疑激思,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并不是说忽略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相反,主体性教育正是为全体性的渗透与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改变了传统的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而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允许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教师必须在设疑激思方面下功夫,要巧设疑问,问在问题的关键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在提问用词及方式上都要讲究,要照顾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信心,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否则学生即使有参与的热情,也摸不着门道。所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程度的针对性问题,使各类学生都有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的机会,各有所获,这种教学模式体现着提高全体学生的特点。

总之,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广大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更好。

第5篇

摘要:化学入门教学主要是指初三学生通过对化学学科特征、知识体系、学习特点的了解,懂得化学学科相异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进而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初步形成化学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入门课

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上好初中化学的入门课呢?

1、根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完成元素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化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几乎没有学习障碍。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给学生10/1、元素符号,要求第二天就完成记忆。当然在给出元素符号时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每种元素符号后面都会有它的相关的有趣的信息帮助记忆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附笔。例如,在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铜,铁,铝时这样讲到:我国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然后是铁,最后是铝。但是你知道吗?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哦,那它为什么最后被利用呢?那是因为它的冶炼技术的问题,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多有名气,你猜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给他的最高奖赏是什么吗?一只铝制的杯子!(学生哗然)但是目前铝及其铝合金普遍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其轻便和不生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人体过多的摄入铝会影响身体健康,把铝列入了食品污染源,铝制品不能直接与食品接触,所以我国的铁锅从那时候起远销国外了,铁锅不但无污染,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一两分钟讲演式的语言教学,学生听了,记了,增长知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三天后元素符号记完了,然后我又给了元素符号的两个顺序,一个是1―20号元素符号顺序,一个是金属活动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后默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通过这样强化记忆,达到减轻课题《元素》和《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中的记忆难度。

2、学会课堂笔记,注重知识的理解

在初三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补充一些课外的内容,或对学习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我们不作好课堂笔记,仅靠上课听听,是很难学好化学的。课堂笔记要详略得当,应把老师讲课的重点,自己的难点,以及不明白的、未听懂的知识点及时的整理出来,要简单、清楚、快速、高效的把老师讲解题的思路、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记下来,这样有利于课后的复习和问题的解决。课上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任何一个知识点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容易掌握,才能学以致用,才算学会了,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了。因此在初学化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一些内容,不要死记硬背,若学习中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成堆。

3、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精就是要突破重点,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的条件,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4、培养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一旦现有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信息或经验进行比较,就会产生理解,化学知识就会被同化于现有的结构中,变成系统化的知识。尽管初三化学是一门新开设学科,但学习化学的现有知识结构已初步具备,这些知识结构除了语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和数学的运算与推理能力外,还有小学自然课中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化学常识。当然,以后的化学知识也会被以前的化学知识同化。知识同化的同时,只需找出知识结构中的差异,就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如果不能同化,学生就会尝试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学习材料,这一过程就是理解与记忆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原子、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一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决定了其理解水平的高低。理解和记忆失调的学生,虽然能学到化学知识,但不能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进行有意义的记忆,他们在整理、加工和思考化学知识方面出现了理解和记忆失调障碍,表现为对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难以领会。对于这类障碍学生,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难点加以分析,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的、细小的、易理解的分项知识点,然后将这些分项知识点根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教授给学生,最后将这些分项知识合成完整的化学概念。对于能够同化的新知识,教师可以选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对于不能同化的新知识,教师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描述,将理解知识的起点降到他们能够达到的高度。

第6篇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1一、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它有许多化学的专用语言,比较枯燥,弄不好学生有当作第二外语,因此充分利用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的密切联系。通过一个个实验,既让学生们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又让学生有所思考;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几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一些在其它学科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同学,由于能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其化学成绩可以达到中上。

作为初三新增的中考学科,我们没有很长的复习时间,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在听课、笔记、作业、改错等方面必须树立必要的学习规范,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同时梳理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社会实际的情况,如:战事、医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二、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三化学特点始于初三,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中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在这几年中我们的新课结束时间都是最后一门,且基本在三月底,复习时间较短。

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教学手段上和教学效率上还有待提高。

3、往年的中考中发现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严谨正确的书面表达。

4、存在的问题:就化学科来说,上学期的化学实验开展得较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没有充分得到训练;

再加上由于赶着要把新课上完,没有更好的组织学生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训练,考试下来的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较重,多数时候忙于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时间复习、预习,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内容,因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

三、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2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以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提高及格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几条经验: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中考最关键的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 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进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没有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要好的课堂效果。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部分的力度。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竟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3__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区里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__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4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上学期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习,借助已有知识和互联网等媒体,主动探究学习所需知识。同时再把对知识的考核评价生活化,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取材,构建生活化的考核题。就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的不错。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学校化学学科工作总结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氯化钠 和碳酸钠 的鉴别方法。

第7篇

关键词:偏科生;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1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6

在十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生涯中,几乎每年都会遇到三四个或五六个数量不等的化学偏科生。别以为他们是差生,其实他们基本是班级的中上等生甚至是优等生,这些学生其他学科都不错,化学成绩却不理想。对有着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瘸腿”严重影响了中考的总成绩,影响其能否顺利升入普通高中或重点高中。因此,切实解决好化学偏科生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偏科生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化学作为初三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们是造成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或学不好的重要原因。

借助语言体系表述的抽象的化学概念和解释,让学生觉得理解有困难。对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不注意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去关注他们的直觉思维,学生就难以将抽象的认知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很难建立认知理解[1]。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表述:“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这种跨越了宏观和微观的抽象化学概念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具体的载体进行教学的话,学生是很难理解并领会的。

枯燥无味的化学用语让学生望而却步。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在开始学习化学的半学期内就全部出现了。不少学生开学初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可到学习化学用语时就逐步失去兴趣,当教学进行到化学式、化合价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测试成绩就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化学偏科生也就从这时出现了。

2.主观原因

造成初中化学偏科的主观原因有多种,根据历年来的观察与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化学存在畏惧心理、畏难情绪。生活中对化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使得化学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与“毒”分不开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早已臭名昭著,“红心鸭蛋”、“染色馒头”等又让他们觉得化学之毒无处不在。因此偏科生尤其是女生,对化学有一种畏惧感和排斥感,化学实验室不愿进,化学实验不敢动手做。待学到化学用语时,更觉得枯燥无味、难以记忆,产生畏难情绪,以后就更不愿意接触化学了。

(2)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无主动参与的意识。初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习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应试痕迹,缺少学习的能动性,在学习上更倾向于以传统的接受型为主,较少主动参与到个人的知识建构中。调查显示不少偏科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授知识、自己记笔记这种课堂模式,在分组讨论中只愿意做听众,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喜欢看别人动手,至多勉强做一些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在他们看来,这些比较轻松的学习方式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得知识。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却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久而久之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从而造成了自己学习上的困难[2]。

二、避免偏科生出现的对策

1.激发学习的兴趣,亲近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借助故事、魔术、谜语、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可通过完成家庭小实验、办化学小报、进行化学辩论赛或比赛编顺口溜、打油诗、小故事、口诀等形式来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我用烛台上的大红蜡烛做“点燃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实验,将去掉乳胶头的胖肚滴管大口朝下倾斜30°伸入蜡烛焰心,从尖嘴处冒出大量白烟。待气流连续时点燃,白烟燃烧,当看到胖肚滴管移离蜡烛火焰,白烟还能持续燃烧时,学生惊呼:“哇,太神奇了!”顿时情绪高涨“再来一次”的喊声此起彼伏。此时我乘胜追击,“想亲手试一试吗?”同学们异口同声:“想!”“自己回去试试吧!”“行。”就这样不露痕迹地把家庭小实验布置下去了(每人发一支胖肚滴管,用完后归还实验室)。让我欣喜的是不仅该实验完成率很高,而且在以后的几节课上发现,平时不喜欢动手的几个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了。毫无疑问,学生对化学已产生了兴趣,有了亲近感。

2.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

偏科生通常都是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觉得无趣,后来就不断懈怠,一步步成为该学科的后进生。避免化学偏科生的出现,要不断让学生尝到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例如:对家庭小实验进行必要的指导,可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率,从而确保家庭小实验的高完成率;学习“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有什么不同”之前,让学生先在家里练习用水盆、玻璃杯、吸管等收集呼出气体,这样课堂上实验做起来就得心应手,学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就不再有畏难情绪了。教材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相对集中,既是难点也是分化点,若采取分散教学的方式进行,效果会很好。开学初的序言课上,我通常先向学生介绍2~3个简单的化学符号,一般是元素符号或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碳C、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等),然后试探性地问“能不能记住它们”,学生会很爽快地答应“能”,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做到了。以后每天介绍1~2个新的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并让他们记住,这种积少成多的方式容易成功,学生也乐意接受。这样等到开始学习元素符号时,学生已记住初中阶段所需掌握的全部元素符号和部分化学式,对化学用语的学习也有了信心。

第8篇

关键词:酸碱盐的复习;构建高效课堂;反思与总结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8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3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初三化学的课时在不断少了,而教师肩头重担却丝毫没有减轻,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最终达到教学目标高度达成的目的,构建出一个自主平等并激情燃烧的课堂——高效课堂。

本节课《酸碱盐的复习》作为中考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全体同学牢固掌握以单元为单位的知识点,并更加注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零散知识的整合能力,促其将知识结构网络化,并能做到合理灵活地运用。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实现复习课堂的高效化,笔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做了以下几点探索和尝试,并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总结。

【教学环节1】知识网络的构建(课前梳理)

到了总复习阶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但在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通过观察,发现不少学生仍旧习惯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记住了知识点,却根本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更别提如何灵活应用去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笔者进行以下尝试:

教师:投影片上所展示的《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都是我们早已熟知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分类方法。你能开拓一下思路,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不同,将它们的化学性质重新进行分类吗?

学生:(课前通过独立的知识回顾、查阅资料以及小组内合作,完成学案。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成果)

本环节教学反思:课前准备精心到位,“有的放矢”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前梳理》部分的精心设计,较好地将复习重心前移,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突破一贯的以“酸、碱、盐”的物质分类为依据,对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改为以“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依据,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重新进行分类。

本活动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原本固定甚至僵化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并在头脑中将零散知识点整合形成网络体系,非常有利于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查阅学生的《课前梳理》情况情况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这样课堂教学就更容易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对于早已牢固掌握的知识不再重复讲解,做到淡化处理;而对于学生普遍反馈出的困难,课堂上则需重点突破,有利于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化,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学环节2】酸碱盐化学性质知识网络的应用

酸碱盐的知识内容多,反应多,现象多,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经常反映学起来很难,小部分同学甚至已经失去了信心。复习课中若继续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知识体系的讲解,无异于“炒冷饭”,枯燥无味。根据初中生求新、求趣且乐于竞争的心理特点,在本节复习课中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的趣味环节,具体如下:

1.竞赛环节

教师:请设计4种方案制备硫酸镁,并填写在学案的第一页。半分钟构思,一分钟内完成。完成之后,小组间交换,相互批改。本次竞赛,我们不仅比策略,比速度,还要比正确率。(学案设计如下)

[小组竞赛1] 总分

学生:1.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氧化镁与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3.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Mg(OH)2+H2SO4MgSO4+2H2O

4.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Mg+CuSO4MgSO4+Cu

2.游戏环节

教师:喜羊羊接受委托,运送实验样品H2SO4和NaOH穿越山谷,而它的死对头灰太狼此时却已做好了埋伏,企图将H2SO4和NaOH给毁掉(即发生化学反应),你能帮助喜羊羊成功躲避障碍,将实验样品运出山谷吗?(学案设计如下)

学生:入口

学生:入口

本环节教学反思:课堂氛围打破沉闷,“妙趣横生”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必然是要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人欲罢不能的课,才有实现高效的可能。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非“主角”,将舞台还给学生,并采用有效形式激活反馈,例如:把课堂练习的形式激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本教学环节,成功地将对于酸、碱、盐化学性质的考查融入游戏中,既掌握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3】离子大量共存问题的探讨——微粒观的培养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而判断两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既是是初中化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和测试卷,发现他们最容易出错的是酸和盐、碱和盐以及盐和盐的反应。由于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理解不透,就会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盲目地“交换成分”,写出根本不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微粒观的培养,以及离子大量共存问题的探讨,恰好能帮助他们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过多的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和归纳,也有如下的不足:(1)过多的小组合作,有时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养成依赖小组中能力较强成员的不良习惯;(2)划定讨论范围的小组探究会使同学对本组课题十分了解,但对其他小组负责的内容无暇顾及,导致掌握很差;(3)学生受知识面、能力及课堂给定时间的多方面条件制约,讨论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做到举一反三。基于这些经验,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教师:请试着总结和归纳:下列离子不能与Ba2+、Ca2+、Cu2+、NH4+、CO32-中的哪些大量共存?请务必先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内互相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请展示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先独立进行知识回顾,可查阅笔记等资料,再将已完成好的成果与小组内成员进行探讨,查漏补缺。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成果,如下:)

教师:现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通过理解去记忆这些常见的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然后我们进行一个“看谁眼尖手快”的大比拼,能大量共存的打“√”,不能大量共存的打“×”。(投影片图片滚动,每张约停留2秒钟,图片如下)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完成学案,结果如下)

本环节教学反思:合作探究突破常规,“有效多维”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必然离不开有效且到位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样多维的合作支撑起了整个课堂的探究活动。当下,通过让学生多讲、多练、多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似乎已成为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然而,这样的合作是否真的有效,仍然值得商榷。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新生;学习化学;困难

Abstract: The high chemistry is the student study chemistry elementary knowledge important component, because receiv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to teach the law and other factor influence, caused them to study has the difficult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several spots, for everybody reference.

Key words: high school new student; study chemistry; difficult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她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上一蹶不振,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

1学习困难的原因

1.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1.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学生抵御不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诱惑,不专心学习。

2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她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2.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

2.2转变观念、钻研教材、更新教育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和方法。

2.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另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2.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提高效率;兴趣;多媒体;精讲讲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204-01

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讲,化学作为一门新开的课程,面对它,很多人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因此就产生了畏惧感亦或是困惑。很多学生认为化学难,是因为这是初中阶段接触较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的适应这一学科体系,就学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究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课作为一门初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学科,老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对这一课程感兴趣。任课教师要主动的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化学的学习就不会像学生想象的那样困难了,化学的学习也就会变成一种享受。

化学是很神奇的。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节课堂,老师就要让学生能感受到神奇的化学世界。比如说,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大可不必急着进行新的课程,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组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感受到化学的魅力。1.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例如:白纸显字,水中生血等。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让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去动手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化学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实世界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而现实世界中的很多现象也要考化学来解释。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用自己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从而思考更实际的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课的一个基本环节,化学的一些基本的框架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因此,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单纯的依靠学生去听和记笔记,这样学到的东西很容易忘掉。但是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那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二、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要以老师的主导为前提。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还是以前的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任学生自由行事,这些都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在老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初中化学课程其实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等能力的培养过程。这各种能力的培养,关键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一节课就45分钟,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就学要老师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老师不仅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上课前,老师还要对教材上的知识吃透,并且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瞄准教学目标,深入浅出的讲授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让学生在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保持思维的最佳状态,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具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多媒体广泛应用以前,大多老师都用一些传统的挂图、实物等来为学生演示,这样的教具只准学生看,学习的过程都是靠想象来完成。而多媒体能够将图像、声音、文字和动画等集于一身,能将抽象的物体变为生动,将静态的变为动态,由此而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教师备课时写教案的时间,而且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到分子的运动一节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三维动画的分子运动模型,从而模拟氮分子的运动使得酚酞变红变红,从微观上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总之,老师应当努力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这样即能更清晰的教学,也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相得益彰,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11篇

( 2019.7)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快结束了,在本学期我们理综组始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落实开展校本教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科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理化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现将我们理科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们这个组现有18位专职老师,两名兼职教师,平均年龄40岁以上。尽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但老师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团结协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而且能把这些优秀品质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始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研方面:能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为老师创造发展空间”,以“学习使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理、化、生实验为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既 “定时”教研,又 “随时”教研。

所谓“定时”教研,就是每周三下午按时组织开展学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寻找确实可行的教法学法,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具体体现在:

1、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各备课组长都认真把关,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每个人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好的建议,编写教研计划和导学案,为有效备课和有效上课发挥了集体智慧。

2、在教研活动中,传达落实学校领导的讲话精神和教学的常规管理要求,认真学习了新课改有关教育理念, 不仅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而且增强了理化生学科教学改革的意识。

所谓“随时”教研,具体体现:

1、在平时的教学中,组内教师的课堂随时公开,这样通过相互观摩听课学习,取长补短;遇到问题,随时探讨、及时解决。特别是初三物理、化学,初二物理,彻底消除“关起教室门来上课”的现象,加强了同事间团结协作。

2、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消除了同行之间原有的隐形墙,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组内的老教师,他们都能以大局出发、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带好头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这学期初我们理综组组织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备课组赛课。先进行备课组内的初赛,再进行备课组间的决赛,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备课组内的和谐与发展。其中初三化学和物理表现尤为突出。

2、组织了赵永明、陈长寿和何猛三名骨干教师参与的高效课堂示

范课展示,为组内教师引领示范。

3、组织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参与的高效课堂赛课,并及时组织进行评课,总体效果良好,能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要求,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式的教学模式。涌现了以杨杰、赵永明、郭亮、陈长寿、刘登银等大批优秀教师。

4、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我组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导学案、课件规范,课前准备充分,课后反思深入;组内教师听课主动积极,也都达到学校要求任务、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听课笔记做的非常好。理化生实验课基本能按照新课标要求如期完成。

5、搞好本校课外特色。本学期根据校本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合理安排,尽量增加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机会。为此,在教研组内各位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根椐学生兴趣特长,积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在期末命题大赛中,各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完成相关工作,所命试题针对性强,规范,水平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1、存在的问题: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我们虽然能按照学校要求如期举行,但由于有个别教师常有这样那样的特殊事情,来得不及时,甚至有缺会现象;有些工作安排下去有推、等、靠等现象。特别是校本教材的使用,不能落实。

2、今后的打算:

(1)将把教研组作为一种创新型学习平台,建立在反思性对话与研究之上,将每个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借住教研这个平台充分表达,更好发展。

(2)继续落实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科质量。教学、教研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不断学习,积极钻研,继续进步。各种资料的保管、积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第1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兴趣;沟通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培养学习兴趣,才能打造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高效性。

1.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

如“清水变牛奶”、“水火相容”、“魔棒生烟”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或物质间相互反应,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很多课时没有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怎么办?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课还是可以想法设计实验。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教师先演示“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U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本实验对没有此知识的学生来说必充满无限的神奇,如果以此实验引入本课,势必会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们也会顺利的把学生带人课堂。

2.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巧设实验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潮湿柴草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物质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铁生锈就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由此,又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鬼火”,也是由自燃引起的,使学生们进一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3.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化学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化学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适当拓宽化学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时,在本课之后补充关于火灾时如何自救的阅读材料。材料中,有详细介绍火灾的分类,面对各种火灾,人们应如何自救?如何灭火?有了相关的阅读材料,我想这种灾害的损害不会消失,但至少会降低。再把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事件,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们遇到了火灾,应该怎么样去逃生、自救。通过这样的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既达到拓宽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

4.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溶液”一节时,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做过‘酸辣汤’吗?”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了溶液的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中和老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情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造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情感沟通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细心人,在教学中注意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最细微的眼神,一个最细小的动作,也不要轻易放过。在课后交流时,要把课堂捕捉到的信息用个别交谈、课外活动、集体交流等方式发送给学生,与之进行坦诚对话,使学生觉得教师可信、可亲,这样,在学习当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由喜欢老师转而喜欢老师上的课,学习兴趣就会不请自来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与交流基础之上的。

教师应该首先尊重、理解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绪上的变化,给与相应的关心,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良好的感情上的沟通,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让上课既紧张又松弛,有张有弛,使学生不但学到化学知识,而且得到愉快的心理满足,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提高课堂效率,是打造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保证化学教学的高效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

1.教学准备包括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比如:提醒学生在课前将本节知识浏览一遍,将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也可以弄几个思考题,帮助和督促学生做好预习。

(2)“备学生”:即在确定上课思路及内容前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原有的知识基础,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学内容有效地贯彻实施。

(3)“浣滩摹奔幢缚问毖细癫握栈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拓展实用性和探究性。

2.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把学生要学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且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

先把课标上强调的基础知识点让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或合作解决,使学生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态进入到后续学习中,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遇到比较难的章节,先下发学案,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被动的做听众;鼓励学生的笔记要有“个性”,既不要求学生的笔记按照板书一字不漏的照抄,而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随时标注出难点和体会。

3.教学的评价应围绕教学的有效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