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31: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 不足 应对之道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因而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校管理,针对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进小学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见。
一、当前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不足的探讨
当前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二是只加强学生的管理而忽视对教师的管理;三是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软实力跟不上;四是采取强制性的管控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就小学学校管理目的来看,很多学校的管理重点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力度却严重缺乏,其表现主要就是对一些主课的教学安排明显比音体美等副课的注重程度要高得多,导致学校管理重心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核心严重偏离。
(二)只加强学生的管理而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就学校管理对象来分析,学生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对教师的管理却被忽视,因而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主要是针对学生,而在教师的管理方面只是依靠教师的自律和教研组的管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落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软实力跟不上
很多学校将管理重点放在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而对学校的软实力的提升却极度缺乏,尤其是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良好的师生精神方面的管理则严重不足。甚至当前很多学校的管理就只注重硬件、教学以及行政三方面的管理,这对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采取强制性的管控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就管理方式而言,强制性的管控模式仍在一些学校中盛行,而对如何提高师生民主意识却忽视,在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之间形成障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二、分析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不足的应对之道
(一)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
新时期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必须着力改善传统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人本原则,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首先,为广大教师服务,努力搜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以便于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给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为广大学生服务,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最后是着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当代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并对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二)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
首先作为管理者应转变自身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师的物质保障必须充足,确保其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其次是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再次引进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广纳建议,开展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将小学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促进我县素质教育的改革和不断深入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讲民主、做表率、重廉洁
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领导班子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学校管理人员,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讲民主、做表率、重廉洁,与广大师生一道共同努力来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学校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氛围、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教职员工素质、学生行为习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诸方面都有良好表现,以实现教育目标。其具体表现为:学校拥有办学自,家长与社会广泛参与学校教育,校领导机构有较高的管理效能;教师态度积极,齐心协力,学校有高度的凝聚力;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和经验;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学习,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学生寄予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期望,对老师寄予成长的期望,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可以从许多方面促进学校管理的高效能,为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开辟了新的渠道,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效能具有显著的效果。使用我们学校的办公管理平台后,校领导的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先从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估方面来说。现代教育已要求从单一的学科质量转向多元的质量评估。特别是在建立管理的高效能过程中,这一评估尤为重要。而常规的统计方法存在着费时、易疏漏等弊端,校园信息平台可以更快、更及时、更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
2、运用信息技术为家长与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构建环境
当今人们已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能否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是学校管理高效能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和特征。“家校论坛”栏目,缩小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实现了学校与家长快速交流。家长及社会人士可以提出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校长和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这些建议,并且通过论坛及时解答访问者的疑惑,取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通过这样一种新的信息传输渠道,使之自然地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了。
通过“教育动态”栏目,家长可及时了解校园动态、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校内外教育信息,从而更主动地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学生工作。
“家长园地”栏目,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学校网站定期更新家教资讯,推荐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家长的家教心得。推荐好书,好的影视作品,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而又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他们制订家庭教育计划且实施,为提高学校管理的高效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开通的“家校路路通”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老师能够将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短信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它向老师咨询相关的问题。
3、运用信息技术为促进学生快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信息时代,获取和交流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开设信息技术课,90%已能熟练运用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掌握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也因之得到提高。
校园网上“精品推荐”栏目,让学生从小体验到成功。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图画、书法、小制作、小论文等在网上展示,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网上开设的“成长日记”栏目,供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爱好、作品等多方面的内容上传。同学们也可以浏览这些内容并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教育。
现代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作为学校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个别化学习的空间,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信息技术就为学生实现个别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我校所有学科的老师,将搜寻到的教学资源、自制的课件放在网上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以重复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学得更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实施网络办公,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学校的管理最需要的就是人的参与,这也是展开管理活动最基本的因素。学校的管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在学校的管理理念当中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作为核心。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教育理念创新还是管理理念创新,其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人。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将学校中的人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出来,促进学校建设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做出具体的论述。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论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最先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其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激励方法,使人的潜能和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激发,其主要的管理对象和活力资源也是人。更加深刻地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就是将人在管理汇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将人的品质进行提升,促进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遵循关心人和解放人以及发展人的根本原则,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将人作为主体,将学校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进行挖掘,将和学校利益有关的人员进行充分考虑,无论是学校的集体目标,还是个人的目标,都要得到实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思想应该做到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渗透。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1.学校的管理者要走向基层。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首先做出创新,要从办公室内走出来,走向校园。在校园内部认真地进行观察,将学校管理的核心找出来,将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要及时找到对策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对待学校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及时发现,并且要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查访,搜集到更多的有效的反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于那些不良的现象要尽力阻止,找出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得到增强,减少管理盲点的出现。
2.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不断得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程度,对学校管理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十分有效的办法来完成。学校可以组织具体的科研活动,让所有的教师进行观看,或者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这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起到影响。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得到创新就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理念。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存在距离感,激发出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这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
3.打造学生活动的平台。将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还应该考虑到学生这一群体,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主体,无论是他们的行为还是思想都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要充分进行考虑,为学生的发展设立文化发展平台,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学校中找到精神寄托,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接触,可以通过读书活动来净化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辨别是非。学校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不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应该将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将过去被动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深入进来,将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出来。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学校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促进其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坚定人格品质,形成好的习惯和行为。通过以上论述,对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管理要不断进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在学校中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本文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出发,对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做出了具体的论述,为其创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其创新工作起到有效的帮助,促进学校管理可以朝着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赵永忠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小学
关键词: 教师 评价制度 教学 完善
一、 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认识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办公室、教室外边的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教师的参与。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与强项在哪里。
(四)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及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二、 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首先,必须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导向、激励、改进教师的工作。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教师评价的正确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预期的教育目标、社会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要具有管理学生群体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以上几项评价依据中,尤以师德和教学能力为重。
三、 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表。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也可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三)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改进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 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一)正确的导向。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励功能。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
(三)鉴定功能。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活动。
(1)财务数据前后期口径不一致或刻意粉饰报表数据,使财务分析失去了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的数据基础。财务分析大多是基于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原因使得财务政策和账务处理方法不连续,影响数据的可比性,比如学校财务人员的更换致使账务处理方法不统一,或者同一个财务人员对不同时期的同类支出归类口径不一致。极端的情况是主观故意对报表数据进行粉饰,严重损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致使财务分析出现偏差。
(2)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片面的注重相关指标的计算,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尽管财务分析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校财务人员的常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指标计算层面而不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学校管理者理解,也不能发挥财务分析的真实效用,从而使得财务分析变成走过场。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财务人员与学校管理者日常沟通不足,致使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目标不明确,泛泛而谈或者只是按部就班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第二,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不重视,挫伤财务人员积极性,或者财务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应付了事,从而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3)分析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将各个指标割裂开来,从而错过了发现问题的机会。财务分析是一个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过程,不仅要求就各项指标单独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对比,也要求对一系列关联指标进行分析比对,更要注重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很多时候,从单个指标本身来看并不能发现问题,而把有关联关系的一类指标放在一起比对或者从整体上来看待,就能发现端倪。
(4)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效用。财务分析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发挥的效用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包括:第一,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局限于对自身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同规模学校间的比较,忽略了与预算数据的比较,使财务分析本身具有缺陷性。第二,财务分析始终停留在事后分析的层面上,抑制了其加强过程控制、进行预测谋划的效用的发挥,使得分析对管理层的帮助大打折扣。第三,缺乏有效的追踪机制,使得财务分析中提及的问题未得到重视,或即便得到重视但是未改进落实。
二、财务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效用的关键点
(1)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及时落实改进措施,提高财务分析利用率。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是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中指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分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财务分析的效用,还能对财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人员重视对财务分析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当从根本上予以重视,使财务分析不但能够总结过去、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能够立足当下,对正在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强化事中监管,同时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预测、推进超前谋划,从财务分析本身的角度不断改进完善,为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夯实基础。
(2)规范财务操作,保持政策和处理方法的连续性,统一口径,确保数据可靠、可比、有效。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要保障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且可比,一方面,学校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办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获取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操作,使账面上反映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当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连续性,通过建立备案表等方式,对不同期间的同类业务进行归类口径的统一,这里应当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判别是否属于同类业务时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对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逐步统一,进而实现地区范围内的财务数据可比性,为财务分析提供新的对比参照。
(3)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确保财务分析益于理解,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对策切实有效。第一,做到计算与分析并重,统筹兼顾。简单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而不加以诠释,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不易理解,更难发现问题。可以说,分析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计算的重要程度,甚至远比后者来的重要。一份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业的建议,让学校管理层在阅读时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分析中获取可以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建议。第二,点面结合,系统性、综合性地看待各个指标,挖掘各项指标背后的关联关系。各项指标间往往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就单个指标来分析能够就某一个角度来了解学校运营的一个方面,只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看待各项指标,才能全面了解学校运营状况,也不容易遗漏潜在问题的细微表现。第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相结合,建立财务分析循环体系。财务分析是一个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部分的完整体系,只有改变传统的只重事后分析的观念,突出事前、事中的功能,才能够精准到位地指出问题,科学有效地提出对策。第四,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力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问题。除了常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方法之外,尤其要充分利用图解分析法。尽管图解分析法并不算一种独立的财务分析方法,但是毋庸置疑,它是将其他分析方式表达的直观生动、简单明了的有力工具。
(4)学校管理层要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并逐步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保障财务分析切实发挥效用。财务分析的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沟通程度,这不仅是因为财务人员是财务分析的提供者,最了解财务分析所要传达的意思以及措施落实后所要达到的效果,还因为在措施实施后,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发生的变动,为财务分析对策的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后续跟踪机制,对财务分析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如有执行不力的情况应当追究责任,如果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层、财务人员反馈。
三、结语
关键词:教师;一日值班制;学校管理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很多教师觉得工作得不到认可,有很强的职业倦怠。教师往往会面对来自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来自家庭中的矛盾、来自同事间的竞争比较等等都会让教师感觉职业的辛苦,在学校管理中又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的稳步发展。
下面以s小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学校的民主管理,满足教师的存在感。
一、S小学的教师现状
(一)老龄化现象严重
s小学在岗教师51人,平均年龄42岁。学校原来实施的是单一纵向管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教师年龄看,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工作量不大,但是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专业素养不强
从教师现状和课堂教学现状看,课堂多循规蹈矩,教师对教材的研发不够,仅停留在对教材的使用上,缺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更新慢,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生态课堂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更没有形成教师个体独立的学科教学风格,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理论研究水平都亟待提高;从学生参加区纸笔测试的成绩和常态课堂教学看,教学质量还需大幅度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比较年轻,缺少一定的管理经验,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思想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比较被动,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工作动力明显不足。
(三)管理制度单一
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垂直管理,只把管理看成是领导的事,教师只是被动参与。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心理、感情、潜意识等因素对管理效果的影响,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学校管理“一日值班制”的实施过程
作为校长同时也作为带班领导,巡视班级或教研室时,发现老师是被动地在接受这种检查,认为学校领导在监督老师做什么,老师也做给校长看。而且,新校长、新领导班子和教师之间并没有更多的情感沟通,教师对领导并不了解,也不会主动和领导沟通,更多时候只是在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就这一问题,校长带领中层以上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了多次讨论,为什么不让老师也加入到带班管理的队伍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在每天领导带班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一日值班制,让每位教师都能体验一日领导的滋味,让老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学校领导带班及教师一日值班制,是每天由两位中层以上领导和一位普通教师组成值班小组,每天管理和巡视教学常规及师德情况、卫生清扫情况、课间纪律情况、学生学习及活动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学校当日重要记事、师生好人好事等,形成《s小学领导带班及教师一日值班制记录单》。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值宿教师,每天记录八个方面的内容,并将每天记录情况于第二天在学校公示板和网站上进行公示,第二天师生都可以清楚看到各项情况的记录和总结。每周进行总结,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校长每天检查记录情况,并及时写下校长建议。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用《s小学教师一日值班制反馈单》,让当日值班教师从教学常规情况、学生纪律卫生方面、学校特色活动、学校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留下值班建议和值班感悟。
教师在一日值班的反馈单中说:
“一日值班制,搭建了教师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检查督促别人的同时,反省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一天的值班,了解了自己以前不注意的事项,比如电源、电灯及时关闭,提高了安全意识。”
“学校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早上师生间亲切的问候,提高了学生文明的程度。”
“一天下恚楼上楼下的奔波很累。从今天起,要把自己放在学校主人的位置,凡事无论大小,都主动去管理,为学校发展出一份力!”
“今天是新生家长取入学通知书的日子,学校的纪律卫生,教学常规都能按要求做好。尤其是学生对待客人有礼有节,文明礼貌已经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希望我们一直坚持下去。”
“学校特别重视安全工作,保安人员安全设备配备齐全。领导、保安、值班教师认真负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教师值班一日相当于当了一日领导,换角色能从领导角度去考虑分析问题,对学校的工作有更多理解。”
“值班这天,正值学校秋季趣味亲子运动会,全体师生以及家长齐聚。并不宽敞的操场无论从会场秩序到进行过程都井然有序,热闹非凡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合作、竞争、团结。幸福感在那一刻油然而升。会后操场纸屑杂物全无,令人惊讶之余也彰显出曙光小学从领导、教师到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精神。”
“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早早到校,最后离开,并向每位到校的师生问好,值得学习!学校各项制度有序执行,领导教师互相关心、爱护,让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我非常幸福。”
“把你摆在这个位置上了,你才会站在这个位置上去思考问题,教师值班制正是给老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增强老师的主人翁意识。学校是我家,我们都爱她,何愁学校不能绽放出炫目的光芒呢?”
从教师的反思单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教师通过参加管理了解了学校每天的大事小情和发展状况。
2.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对学校领导的理解。
3.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对学校的感情,能够向着学校愿景共同努力。
4.教师通过参加管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的发展。
5.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团队间的情感沟通。
6.教师通过参加管理增加了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师“一日值班制”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充分树立起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更加尊重教师个体,建立起更多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教师也更加了解到管理者工作的辛苦,对管理者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更加认真对待,教师和领导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亲密,更像伙伴,像朋友,彼此间更加关心、支持。
(二)为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一日值班制”的基础上,学校相继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方面放权,全部由教师讨论制定,满足了教师的需求,缓解了不必要的矛盾。学校领导的共识是,学校的事就是教师的事,教师的事要让教师参与,从民主再到集中。例如在教师职称评聘的敏感问题上,曾经出现过教师不满的情况,领导和教师间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教师往往从个人角度出发,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就会引发矛盾。但是,学校将方案的制定权下放到教师群体中,由教师分成学年组进行讨论,很多个人想法在组内就会被其他老师化解。层层讨论制定的方案,充分考虑了全体教师的意愿,得到教师的认可。既缓解了干群矛盾,又让每个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为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了自主、向上的教师团队
通过经常参加学校管理,密切了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之间更加尊重和支持,相互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团队间良好的情感沟通促进了学校愿景的顺利实施。
四、教师“一日值班制”的分析与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他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指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发展的高级需要。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指出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等,能对人产生更大的激励。校长是学校教育的践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这所学校教育的模式。如果在教师管理上,校长能关心关注每一位教师,充分投入情感关怀,从日常学校管理的改革人手,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就一定能提高管理的效能。作为校长,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细节中,实现“教育的双主体”思想。
(一)体现了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一种封闭守f、意识落后、手段单一的管理,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新的时代需要教育者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变“堵”为“疏”,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传统的强制管理,严重压抑着师生的个性发展,不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服务管理不仅要求管理者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更要创设和谐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二)教师参与民主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环境,学校制度设置是否人性化,是不是充满了温暖和关爱,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爱,更需要在学校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是受到学校尊重的。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管理环境是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管理中需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将人的管理放在首位。
行政管理方法是为完成行政管理目的而实施的一种方法,它以上级部门对管理者提出的行政意图或者行政命令而存在。在学校系统中,条例、规定、命令以及计划等都是其具体的表现方式。稳定性、针对性、强制性以及权威性等是行政管理的一般特点。行政管理有着诸多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有利于加强集中管理,能使学校各成员保持步调一致;第二,能促进学校行政管理职能的实现,提高了决策和计划的执行效率;第三,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突发的、特殊的问题。我们在看到其优点的时候,也应看到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第一,对学校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夸大了行政管理的作用;第二,信息传递过程缓慢,且易出现失真状况;第三,主观随意性较大。所以,学校管理者在运用行政管理办法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取长补短。
1.遵循运用行政管理方法的客观要求
在选用行政管理办法时,学校管理者要实事求是,确定具体的行政管理办法和施行程度,要将行政管理办法的实施范围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同时,学校管理者要不断解放思想,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学校管理者以及师生的行为。此外,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决策的民主性。
2.建立并完善学校的组织机构
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除了必不可少的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以外,还应有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和咨询机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括教育科学研究室、校务委员会以及教代会在内的各项机构的职责和作用。要明确划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保证各级组织的分工明确。在管理方面,每一个管理层都应确定具体的下属人员数量,加强组织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递。只有这样,行政命令才能够顺利实施,各组织机构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充分调动起来,扩大行政管理方法的受影响面。
3.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承载着学校管理者的权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只专注于上级的授权和自身的职位,在决策过程中就易出现独断专行的情况,师生之所以服从此项决定,仅仅是出于畏惧心理;但是,假若学校管理者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人格魅力或者某项特殊技能,那么就会在师生间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师生就会自觉服从并执行某项决策。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实现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地运用行政管理方法。
二、经济管理如何有效实现以人为本
经济管理方法的有力杠杆是物质利益,管理者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措施,不断激励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而激发管理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罚款、奖金、津贴、工资、预决算等都是经济管理方法的直接体现。经济管理方法具备辅、多样性、短时性以及利益性等诸多特点。管理者在选择具体的经济管理方法时一般基于人性的自然法则,较为忽视人性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由此,经济管理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能以经济杠杆的形式调节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将大家的意志集中起来,不断激发和调动人的潜能;同时,能对经济效果进行量化管理,将人们的权利和职责统一起来,保证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但是这种方法的持续效力毕竟是暂时的,极易导致拜金行为的出现,运用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学校管理者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这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并完善工作责任制,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反对平均主义,允许教职工存在利益上的差距,在确定报酬分配标准时应参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成效以及具体的工作量。其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学校管理者要进一步密切与教职工的联系,共同制订出大家公认的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坚持有法必依,提高考核的可信度和公平性。再次,要将经济管理办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与工厂企业不同,学校是教育场所,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职工的工作质量和数量难以简单地以数字进行考核。所以,学校管理者只能将经济管理方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努力培养起教职工健全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三、思想教育如何有效实现以人为本
思想教育方法是管理者以思想宣传和教育的形式,不断改进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而顺利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话、辩论、讨论、谈话、报告以及学习等都是其存在的具体方式。思想教育管理方法具备广泛性、长期性、启发性以及强制性等诸多特点。管理者在衡量是否使用该方法时,主要将人性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着眼点,重视人主体功能的发挥,强调人的自觉选择和主动发展。思想教育管理方法存在着诸多优势,主要包括:第一,能建立起师生间平等的关系,和谐校园气氛,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第二,适应性较广,能运用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第三,发挥其作用,持续时间特别长。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对被管理者的约束性较差,难以快速、有效地解决特殊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作用,管理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职工除了具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坚持实事求是,针对教职工的具体需求制定各项激励措施和手段。在涉及教职工生活压力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时,学校管理者要切实履行其职责,多为教职工谋福利,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只有做到这一点,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要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艺术性
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启发式教育,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方法。由此,学校管理者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坚持平等、民主,实现行政措施和说服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工作中做到表扬和批评并举,适当多给予教职工正面的鼓励和表扬。
3.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小学教师表现出如下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 事业心、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普遍增强。一些教师认为工作不能马虎,加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一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施的自觉性,有的学校单纯以分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与奖励绩效挂钩。这些都是构成这种现象的因素。
2 好学上进,渴望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方法,但往往缺乏求实精神。有的教师不愿苦练“三字一话”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教学能力提高、改进不快。这是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经济改革的深入,知识量急剧增加,新信息层出不穷等原因造成的。作为教师,不学习就要落伍,而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既是一种时尚,也是自身适应形势和工作新要求的需要,但“三字一话”和课堂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和掌握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如果心态浮躁,其结果什么都学不好,工作也干不好。
3 竞争意识强,不服输,但往往缺乏协作意识。社会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就不能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竞争的负面影响导致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教师中的上述现象除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外,与教师评价体系的偏差也不无关系。
4 勇于改革,积极探索,但往往缺乏科学态度,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许多教师的教改、科研往往停留在“个体作战”,停留在发表一些论文上,而不能进行较全面的课题研究。这与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许多地区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有关,也与学校领导对教育改革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抓得不实有关。
5 追求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值高,急于求成,想一鸣惊人,但忽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遇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这与“教育周期较长,需要长期努力,教育产品具有不可废弃性”的要求是相悖的。
二、与时俱进。对症下药――找准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着力点和新方法
1 方向管理――引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实施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的方向管理不力,其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普遍对“应试教育”嘴上反对,心里认同,而对“素质教育”口头上认同,但理解不透,措施不力。这样做不仅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而且容易陷入“增负――学习情绪低落――低效――进一步增负”的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是要引导教师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精髓;二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开设环境课程;四是引导教师学习把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课堂,而不是甩到课外;五是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六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每个要素都达到“优质”,同时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帮训管理――组织教师结对帮带,严格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名师工程”是学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学历过关、教学基本功过关以及“双过硬”(教学、科研)教师的培养,是造就一支合格教师队伍的三个主要环节。针对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严格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状况,学校管理者要组织中老年教师与他们结对子,开展互相听课,共同研究活动,以老带新,严格“三字一话”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学历过关的基础上,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适当给中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组织教案评比、讲课比赛、上公开课、论文竞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等活动,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演的机会,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对于一些教学、科研已有相当成就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向外宣传推广。
3 竞争管理――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教师和谐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加强教师竞争管理,最根本的是努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引导教师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促进其和谐竞争。为此,学校管理一是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二是明确竞争规则;三是要切实加强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建设;四是通过评选、奖励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来鼓励教师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五是提供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教师知识视野;六是改革教师工作成绩评估方法,引导教师自觉遵守竞争规则,全面育人。
4 常规管理――培养教师遵章守纪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更多的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更多的教师成为有个性、一专多能的人。然而在强调发展教师个性的同时,切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忽视对教师必要的常规管理。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教,必须建立一整套必要的教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在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加强教师的时间管理、集体办公、教学环节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以集体办公为例,根据教师劳动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既不能限得过死,也不能撒手不管,以保证备课、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再如对教师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双休日教师值班都必须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否则,优良的教风就无法形成。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弹性管理,绝不意味着可以放弃行之有效的刚性管理,以法治教。恰恰相反,以此为基础,以人为本、弹性管理才能真正奏效。
5 民主管理――开通教师表达心声的渠道,热情鼓励其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模式应由权力模式逐步向合作模式过渡。所谓合作模式,就是主要依靠学校各主体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协作,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管理学校的模式。其特点是民主平等,主体参与,群策群力,上下协作。学校管理者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领导比教师高明的思想,树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甘当小学生的观点;其次,要努力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学校管理者要虚心听取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从善如流;再次,要定期召开教代会,重大事情要由教代会通过;第四,要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广开渠道让教师表达心声。学校管理者要定期研究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的建议要及时采纳,即使是不合理的建议,也要注意保护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能打击报复。
6 激励管理――满足教师多层次需要,充分发挥其多方面潜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而激励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激励的核心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教师的需要。教师的需要不仅有其时代性、社会性特征,更有其层次性和特殊性。如物质需要的迫切性,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创造成就需要的强烈性等等。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学校管理者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1)信任重用与教育引导并重的精神激励。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用人所长,推荐中青年教师挑大梁,让他们在公开教学、观摩课比赛、教育论文比赛等活动中显身手;关心教师进步,吸收优秀教师入党,评先选模做到公平公正,并向有教学实绩的同志倾斜等,都有助于创造一种人人力争上游的氛围。(2)总体目标与个体期望相结合的目标激励。在制定学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制定适宜的个体目标,将自我实现与学校发展和奉献于教育事业统一起来。(3)“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交流式的信息激励。通过登门取经、求教来宾、校际挂钩、互通情报、信息交流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师的信息源,使他们开阔眼界,精神充实,增强工作动力。(4)改善条件和落实奖惩同步的物质激励。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子女上学、生活福利等实际困难;改革奖励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师评价体系,把对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师德的考核与奖励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按照教育局党委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案例剖析阶段工作安排,我校党支部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各项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认真组织,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1、学校召开党政班子会议,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握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学校案例剖析阶段工作安排。
2、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对对照检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安排案例剖析阶段工作,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燕在大会上进行了动员部署。
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学校设立宣传专栏、悬挂了标语口号,及时补充完善专题博客内容,各种宣传信息已经达到70条,访问次数达到了17000多次。
二、广泛开展了献计献策活动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案例剖析阶段动员会以后,我们又专门组织会议对献计献策活动进行专门发动,讲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对改进学校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献计献策活动中来。为此,我们要求每名党员认真对待献计献活动,不能走过场。
为了使献计献策活动更有实效性,学校党支部对党员献计献策的内容进行了细化,使党员做到心中有数,更有针对性。要求党员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设施设备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了使党员同志更广泛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一是下发合理化建议反馈表到每个党员,针对学校重点提出建议;二是组织召开座谈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三是校长、副校长和个别党员进行交流,单独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在专题博客上开办建议栏,随时听取党员的意见。
对党员同志通过不同渠道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党支部非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汇报、汇总。
献计献策的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内容针对性强,对改进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内容全面,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的建议可操作性强。建议起点高,具有前瞻性。建议内容涉及到5个方面,9大项专题。最后学校党支部形成了《献计献策专题报告》。
三、认真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
1、确定调研专题内容。学校党支部根据副校级以上领导分工情况,在班子成员认真讨论、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党支部和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分别确定了调研专题。
2、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对党支部的调研工作,主要由党支部书记负责,其他支部委员按照调研专题的细化内容分别开展调研,并随时汇报调研情况,最后听取汇报,安排专人汇总。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根据个人调研内容,深入到教师、学生、家长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翔实的资料,做好调研记录。
3、认真撰写案例剖析报告。学校党支部书记听取支委成员调研情况报告,进行汇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安排专人撰写调研报告。4名副校级以上领导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考,认真撰写了案例剖析报告。
四、认真做好学习教育活动的管理工作
1、建立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习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高中;教育;管理
教育工作内容庞杂,结构多元。传统理念下的职业高中教育工作片面重视教学工作的开展,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具体情况的把握,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组织工作。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现行组织管理模式下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你笔者立足多年实践,为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做出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如何有效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1对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
在传统的职业高中工作模式中,教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管理。管理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锻炼组织能力的平台,也是和学校加强交流沟通的一大方式。然而,学校通常把管理当做一大手段,忽略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平衡,缺乏对教学和管理实际进展情形的具体考量。本文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个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为考虑对象,综合学生素质与个人发展的实际,做长远打算,为高效改善当前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提升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做打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应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职业高中需要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这里的技能,专业知识是一部分,专业知识之外的个人能力,诸如管理、策划、组织、执行能力也是一大部分。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知识能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个人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大的平台。然而,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模式却疏于对学生管理、组织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真正进入就业岗位时面临很多的尴尬。在我们的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集中。学生缺乏能够提高自己管理能力,锻炼自己组织水平的平台,学校未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自己个人组织水平的空间。我们的教学缺乏实际的内涵,教学单方面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片面忽略对学生知识外素质的培养。管理模式缺乏系统的体系,条理的规范,学生组织活动缺乏具有普遍性,尊重活动的组织规律、发展规律的条例标准,导致学生即使好不容易得到辅助老师组织活动的机会,也因缺乏具体的参考标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而错过更多的平台。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具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建立科学的标准,帮助学校管理工作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以在以后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成长。能够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要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传统的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素质的考量,导致我们的体系凌乱,也导致学生在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时的表现参差不齐。单一的管路体系使学校缺乏有对学生的有效评估标准,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向老师汇报工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工作情况、工作状态缺乏全面的把握。因为学校长久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努力提高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要能平衡好教学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传统的职业高中管理模式中的教学机构和管理机构数量不统一,标准不平衡,导致学生处理学校管理工作时容易混乱。除此之外,基于职业高中学校长久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未能对学生做出严格的规范,具体的行为标准,导致学生态度不端正,作风不正气,影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2对改进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建议
2.1加强制度管理:建立系统、条理的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处下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研究先进的学生管理模式的优点,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我所用,保证自身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进步性。建立上下相连,相互沟通的条级体系,建设“校长信箱”为学生和学校交流的有效平台,通过上下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自身模式的不足,在探索中前进。
2.2关注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职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工作要有条理,办事谈单要有合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要有具体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是针对学校的发展,也是针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参考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自己不断发现不足,解决问题,不断成长。
2.3提高学生能力:职业高中学生相比于普通中学生,他们需要更早地面临更多的社会就业压力。对此,职业高中学生要有紧张意识,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和基础设施充分锻炼自己迈入社会中所需的各项技能。要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具有长远眼光。如讨论式、座谈式、访谈式、报告式、案例式、情景式、表演式、辩论式、演讲式、体验式、调研式等,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方面,拓展教育途径,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在思想道德教育考核方面,形成“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践考核”三结合的模式。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3结束语
专业课教学、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三件大事。本文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为视角探讨了职业高中在这两项工作中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上述工作,职业高中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职业高中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作者:张洪文 袁业凯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职业技术学校 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高中学校来说,要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做为立校之本,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家长感受,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积极性,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发展人的目标,全面构建和谐有序、持续进步的校园氛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教师,都有意无意地围绕升学这个“中心”,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面,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家长以能否把孩子送进理想院校定优劣,而忽视了和谐氛围的创建,其结果往往难以如愿。实际上,高升学率与构建和谐的校园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书育人才更加富有成效;只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升入理想院校的梦想才能成真;只有家长主动配合的实效性增强了,家校合作的潜力才能够充分挖掘出来;只有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
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对象,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更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应当把服务学生放在突出位置,从办学理念的提出、管理措施的制定、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给予关注、关爱,全面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开心学习、学有所得。首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办学为了什么?这是关系到每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尽管很多学校都归纳提炼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或者类似的口号,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摆脱“一切为了升学”的影响,片面认为“头悬梁、锥刺骨”才是高中三年生活的应有之义,忽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忽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做的结果,也许能够在短期内达到提升升学率的效果,但其负面作用更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难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应有的成就。可以说,打造“百年名校”是每一个高中学校管理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这就必须真正坚持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保障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和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学习做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分数高低,甚至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另眼相待”。其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对一所学校来说,秩序非常重要,但和谐的氛围更重要。在实施管理措施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学生在理解学校规章制度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而不宜过多地“强制执行”。特别是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非主观故意违反制度的,尽量以批评教育为主;对于严重违反学校制度的,要给予学生申辩的机会,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再进行严肃处理。最后,要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在基本建设投入方面,要向学生倾斜,配齐教学设施,方便学生生活。
二、以教师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教师群体的敬业奉献,很难教育出优秀学生,学校也就很难发展。要做到以教师为本,必须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关注教师发展。学高为师,教师群体本身就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动力,有加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最大限度地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教育、职称教育、教学方法培训,为教师学习交流创造机会,从经费、时间等方面提供便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迫切要求任课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握教学重点。教师往往利用节假日参加学习活动,甚至需要外出参加学习,学校应当在这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如安排交通工具、发放生活补贴、调整教师工作时间等等。二是讲究管理艺术。每个人的秉性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处理事情能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问题当仁不让、有错必纠,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形成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三是实行民主管理。教师不同于学生,有些教师甚至几十年在一所学校里工作,以校为家成为很多教师的共识。因此,在学校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发放、住房分配等重大问题的处理上,要切实维护教师群体的利益,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四是为教师搞好服务。教师群体同样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琐事,同样要为孩子入学、就业这些人生大事累心,但教师做为一个特殊职业,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人际交往的空间很小,学校管理者应当把帮助教师处理这些事务当做教育管理的一项任务来对待,想在前头、做在前头,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只有学校管理者把教师当成知已、当成亲人,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三、以家长为本,形成家校合力
长期以来,一些高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学校管理者认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减弱。实际上,这不仅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也在无意之中失去了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大动力。有学者对中外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美国,高中学校委员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高中学校委员会通常由6名家长代表、2名社区代表、2名教师代表、1名学生代表和校长组成,并明确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责,包括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审核学校教育计划、审核学校财政预算、聘任和解聘校长;在英国,学校理事会通常由家长和教职员组成,其权限包括学校财政、人事、教育课程及评价、信息管理等决策性工作。而在我国,家长在高中阶段大有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之势。这其中有文化、制度方面的差异。家长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证明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良师益友,即使在高中教育阶段,也应该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实现因材施教、增强教育针对性的捷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坚持家长学校制度,及时通报学校重大决策,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实行家长开放日制度,邀请学生家长定期考察学生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三是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动态,与家长一起制定教育计划,加强家长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以人为本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教育管理者作为学校前进的领路人,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引导家长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构建起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目标。
一、校园听证会概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国家管理模式由“管理”到“治理”的一次进步,是充分激发各方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同时,全会也倡导“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学校运营模式由“管理”走向“治理”是各个学校需要进行的一项关键改革。
所谓校园听证会制度,是指学校在做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决策之前,通过召开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保证同学们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学校的决策更加合法、合理与科学而实施的一项制度。
关于听证内容:可以将校园将听证会分为决策听证会、校务公开听证会和处罚申诉听证会三种类型。决策听证会,是对与同学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政策进行听证,比如,学位授予规定听证会、奖学金制度制定听证会、评优制度修订听证会、基础建设听证会、招生政策听证会、人事配置听证会、食堂管理听证会、水电费价格听证会等。校务公开听证会,是学校在学年末就学校相关计划的实施情况向同学们公开,比如对学生团体工作情况、教务教学情况、学校财务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等和同学们相关的管理通过听证会向大家公开。处罚申诉听证会,是在某些同学或老师对学校处罚不服时可以申诉举办听证会。
听证程序:听证前:选定议题―正式通告―广泛发动―选定人员―全校调研;听证中:开场导入―情况介绍―代表发言―自由讨论―投票表决―记录审核;听证后:报告公开―学校回应―满意度调查。
二、校园听证会的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学校管理的认可度。学校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与管理的,为学生服务是学校的工作核心,学校进行的决策也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真正得到贯彻与拥护。而认可是建立在了解与参与基础上的,校园听证会无疑为学生了解与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平台,通过校园听证会,学生能过更好了解学校政策制定的依据、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促进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对学校管理的认可,进而促进对学校政策的遵守与执行。
2.有利于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的决策至少要包含两个方面:合理性与可行性。传统的学校管理依靠少数人决策,随着信息化发展与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为继,一方面学校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变,仅依靠学校少数管理者来收集、处理信息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们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不满足仅充当决策的遵守者与服从者,日益渴望参与管理,发挥自己的智慧来改善管理。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思考角度的学生如果参与学校管理,无疑会给学校管理注入巨大的智慧活力,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
3.有利于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当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无疑存在着巨大的腐败风险;没有完全理性的人,即便是在学校这一方净土上,每个管理者也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由此形成了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追求者,相对于掌握学校决策权力的管理者,对决策知之甚少的学生就成了“弱势群体”,为了防止少数人滥用权力,必须让受其权力影响的相关人―公众来进行监督。通过对学校校务进行听证来对学校管理进行监督,让校务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学校管理的廉洁行政。
4.有利于学生权利的实现。学校的决策特别是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决策往往会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如果学生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没有发言权,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比如学校无线网与食堂饭菜涨价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发言权,仅仅是政策的被动服从与接受者,那么就会因为涨价而付出过多的生活成本。反之,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听证会来表达自己意见,就有可能促使政策的调整或受到其他补偿。校园听证会不仅仅是学生发挥智慧的场所,更是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平台。
三、校园会听证会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组织上的可行性。校园听证会可以由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生团体承办比如校学生会来承担,校学生会是在学校领导下的学生自助团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承办学校管理的必要职能,也会自主开展多元化的学生活动满足同学们需求。基于这样性的特点,校学生会可以充当纽带桥梁,发挥其沟通作用把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和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发动学生参与。同时,校学生会往往有自己健全的组织结构与管理运行机制,比如办公室负责财务管理、宣传部负责宣传策划、组织部负责活动筹备、外联部负责外部援助、文艺部负责艺术筹备、实践部负责活动执行等,每个部门分工明确。
2.资金方面的可行性。一方面校园听证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少,从组织宣传到活动举办都可以利用学生组织的现有人员来完成,只有会场布置、资料发放、海报宣传会需要些费用。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培养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生活、锻炼学生能力往往会对学生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学生团体可以根据活动举办所需向学校申请。校园听证会是一项由学生参与的学校管理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向学校申请。
3.人员参与的可行性。这是一个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活动,关系到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也是一次很好能力的锻炼,大家都不会有抵触情绪,相反参与人会因为自己代表其他同学的利益而会更加努力地把事情做好。另外,关于学校领导,学校领导都希望学校的各项政策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受到大家认可与执行,这正好是一个听取大家意见的平台,可以很好地获得同学们的反馈,会在思想与工作开展方面给与重视与支持。
四、校园会听证会可能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1.学校角色定位问题。听证会应该是一个平台,一个双方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和学校应该是平等的,双方是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互相探讨协商的。学校应该摒弃之前高高在上管理者姿态,把学生当作学校管理主体一样去尊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和想法。学生在听证会上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甚至就某些问题与学校辩论以主人翁姿态来发表自己对于学校管理的看法。
2.听证会参加人代表性问题。因为听证会的时间和场地有限不可能给所有同学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也就产生了代表。听证会代表要求能广泛吸引不同意见团体的利益,能有责任心去收集自己所代表群体意见,能有思考分析能力并流畅正确的表达观点,能够坚决地维护自己所代表的同学的利益。按听证会程序,代表一般是自愿报名,随机抽选。但是这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对听证会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报名去为同学们服务。二是报名同学很多,但是所代表的群体的不全面,影响所制定政策的合理性。这些情况也就要求听证会在提前准备阶段时充分利用各个渠道宣传发动同学们来报名参与听证会,或者鼓励大家有意识地去组织团队,去为一个议题充分收集意见,以真正起到代表的作用。
3.听证会主持人问题。听证主持人作为格听证会现场的组织者、协调者,控制着听证会议题的讨论与进程的把握,如果听证会主持人是由校方听证相关部门指定的,在听证过程中不给同学们表达意见的机会或避重就轻规避关键话题交锋,就会让同学们对本次听证会的公正和中立存在质疑。“如果程序操作者和决定制作者与主持或做出决定的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那么他实际上就成了自己案件的法官,人们也无法期望通过这样的程序而产生的结果能够客观公正。”为防止听证主持人因利害关系而产生偏私从而丧失公正性,必须赋予听证主持人以中立、客观的地位及相应的权利,以保证听证的公平与公正。从根本上解决听证主持人的中立性问题,应该从与听证事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中挑选适当的人选来担任听证会的主持人,比如选取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的教授,以期改变校方某些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