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的笔记

信息技术的笔记

时间:2023-06-25 16:3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的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的笔记

第1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 有效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受诸多观念、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困难,使教与学脱节,既不能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的奥秘,又不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中,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有效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误区及问题

1、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对于高中学生,电脑操作并不陌生,他们乐于网络游戏,经常在线聊天,发微博,转帖子,进行网上评论,甚至还网上购物,他们只关心自己常见的、感兴趣的操作。这也导致学生们对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误以为上信息技术课只是文化课余的一种调剂,一门放松且具有娱乐性质的课程,完全背离了提高信息素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合格公民的最初目标。

2、教材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

教材是为教师备课、上课、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但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的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能紧紧跟随信息时代及时调整相关内容。

3、信息技术课课堂实效性不够。

日常教学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课后却不能进行独立操作;在“照猫画虎”的模拟操作后,学生却对接下来进一步操作内容不能活学活用,运用自如;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浏览,却迷失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中,被它淹没了,最终忘记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说明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性不足,导致直接后果是学生们的脑海中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数学生在老师讲过之后再问起时,会以否认的态度说,这些知识老师并没有讲过。

针对以上分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学生陷于繁杂的操作步骤为目标,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对策。

一、对有效学习的含义的理解

有效学习是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更加注意学习的迁移,帮助学习者达到不仅尝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能对自己的思维加以思考的境界。“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我们的教学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二、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1、学习动机的激发: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在研究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时指出,动机可以影响有效学习的发生。信息技术课既有实际操作性强的章节,也有枯燥无味的内容,在课堂中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有效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信息的表达”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有口难言做动作,心有灵犀猜词语”这个小游戏,瞬间将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在同学们的笑声与掌声中结束游戏,得到日常生活中形体动作是信息表达的方式之一,从而引出在信息技术课中是如何表达信息的呢这一问题,自然引出课题。这样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有劲,教师教得顺心,课堂开展合情合理,自然有效,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及怎样思考;指导学生概括材料;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思考力。

①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探索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我在进行“信息的表达”一节教学过程中,两个模块都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参与教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都有哪些,是如何表达的?”“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哪些?”“以前学习过的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例子有哪些?”等等,逐步深入,有目的有阶段的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更好的锻炼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多元化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合理的问题、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恰当的模拟场景等。课件内容的深浅将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定,课件媒体表现形式,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选择的学习策略而定。

③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进行有效学习,确保课堂学习成效,还要求教师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发展 概述 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11-01

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的,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近代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人们获取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它们的出现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每个时代的最新发展。帕特里斯・费里奇的《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从光学电报、电报、摄影、唱机、电话、电影、电视到互联网,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书中从技术的来源到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如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都给出了详细的阐释。在横跨两个世纪信息交往的历史中,以技术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勾勒出其中的精彩篇章。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传媒文化方面的著作影响极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体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思想深刻之作。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信息时代新概念,如“媒介即是讯息”、“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地球村”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上面两部著作是信息技术的历史,那么威廉・J・米切尔的《伊托帮――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则为我们展望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书名采用了一个新造的词“伊托邦”(E-topia),明显是与“乌托邦”(Utopia)相呼应的。本书的作者威廉・J・米切尔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的现任主席。他对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回味。

在以事件为主线的书籍中,还有一类对我们系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有帮助的书籍,就是年表。年表通常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年表中,由利萨・罗斯纳任编撰顾问的《科学年表》毫无疑问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信息技术发展史时手头理想的参考用书。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在男女老幼都逐渐熟悉了手机、电视、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并不等于就都懂得信息技术了、就可以不学了。“会用”和“真懂”不是一回事。如果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仅会用信息技术,而且会创造发明新的信息技术,甚至引领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光是会用是远远不够的,何况,信息技术不等于就是手机、电视和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要把学生放在未来生产力的主人公、生产主体的位置上来看,他们必须要挑起社会发展这个重任。

如果问到“信息技术课程会不会消亡”?那要看是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程。那些不符合认识规律和不能反映知识认知层次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循序渐进(因而教学效果不好)的“信息技术课程”肯定应当加以大力的改造,代之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信息科学技术认知层次而且教学方法上能够循序渐进和引人入胜的“信息科学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

2. 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第3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效果

留心观察整合课堂,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融入学科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透过来自课堂教学的场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绚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让一些老师迷醉其中,忘记了教育的本源。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我们着实要静心思考,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期间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主要如下:

1、误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为新型教学环境下的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等同于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替代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缺乏科学安排,并忽略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等现象,结果不但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并且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和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等也都丢失殆尽了。而适合的教学结构应该是即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两者同等重要,不可一轻一重,否则将达不到课程整合的目的。

2、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用一般的PowerPoint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使用共享资源来完成教学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其实这偏离了课程整合的初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要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校中的不少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它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实验有一定的毒性、危险性、操作的复杂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师往往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其实这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也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媲美。而且这样做也失去了实验的“过程”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用实验展示的现象或实验不适宜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替代。当然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如化学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等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模拟和展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拟和真实毕竟是有区别的,前者不能代替后者。

4、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无形中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板书逐渐被计算机投影代替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的常见现象。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记笔记,问其原因,比较一致的回答是“来不及记”。因为屏幕上信息画面的转化非常快,不少学生记了笔记就耽误了听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扩大课堂的容量,把本来准备板书的内容如化学方程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的结论、方法等都事先输在了微机里,上课时直接投影显示出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记录,其效果事与愿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内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删。此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显得重要,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日了然。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惟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

5、课件太呆板或太“花哨”。些学科课件只有简单的文本,只是“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这就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如能增加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就能更加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使教学更直观化、形象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收到较好的效果,也才能真正体现多媒体的作用。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花哨”,希望多媒体课件好看一点、“档次”高一点,片面追求“技术含量”,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仅仅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环境和认知方式,引发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新变革,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对CAI的应用而停滞不前,没有达到优化教育发展的目的,是无法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真正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相信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中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第4篇

随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变为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学习思维的闸门。可以说信息技术给高中数学课程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然而,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当前,部分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课改意识不强,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缺乏心理和技术的准备,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很多教师只有在开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信息技术,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需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使用。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远远不够,在制作CAI时费时费力,有时候因为怕麻烦就不使用信息技术了,在学校硬性要求用信息技术时就带上信息技术老师当助手。

1.2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与数学密切相关的软件几何画板、Z+Z智能平台、Advanced Grapher、TI图形计算器等,教师能够熟练掌握的并不占多数,能熟练制作课件并能在教学过程经常运用的教师也只有参加课题实验的几位骨干教师。

1.3 信息技术的运用被简单化 : 首先,部分教师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完全用投影屏幕代替黑板,结果影响了学生视觉感知的一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的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领会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而且也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实验证明,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7倍。因此,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在教学辅助方面优势的发挥。

其次,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使用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看做对电脑的使用,用PowerPoint来呈现教学的内容,罗列信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被预先制作的课件拖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学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

1.4 偏重多媒体,忽视教师的教学风格: 一些教师在注重多媒体所带来的优越性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其实,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对于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亲自创作,把自身的教学风格融入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不能违背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的本意,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5 信息技术的运用目的不明确: 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是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一味地将教学内容全部搬上屏幕,并没有按既定教学目标积极地依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甚至是别人做好的现成东西,并不符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不具有时代精神,甚至违背了课程改革初衷和教学原则。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1.6 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受经济条件的约束,目前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可能教室里的多媒体演示器就是仅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而这个演示器的清晰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差,影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效果。往往做不到教师人手一机(电脑),每间教室一个多媒体平台,想全面展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只是句空话。

2 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策略

2.1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做好自身准备。对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如几何画板、Z+Z智能平台等),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

2.2 观摩借鉴整合的典范: 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分析他人整合成功的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作用。这样,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又具备了现代的教育思想,就能够摆正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等教学要素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

2.3 创设有利于整合的教学情景: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并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点,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多种情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且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数学课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得到培养。

2.4 明确整合中师生的角色: 数学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和师生间的交流。因此,整合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合作、探究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整合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层面的优化,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5篇

[关键词] 大一学生; 网络应用行为; 网络学习行为; 网络娱乐/交往行为;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相关研究综述

自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之始,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大学生网络应用行为的实证调查就一直在进行着,这些调查一般都将重点放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倾向、网龄、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动机等方面,典型的相关研究概述如下。

在皮尤基金会赞助的“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项目中,研究者专门调查了大学生的网络应用问题,研究者借助于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的方法调查了美国27所高校的2954名大学生,并于2002年了《互联网进入大学:大学生如何使用今天的信息技术生活在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与普通的美国公众相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信息技术的早期采纳者,①而且是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方面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但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仍处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的地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会生活。[1]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于2004年发起了“大学生与信息技术”的年度调查,[2]至2010年时该组织已连续了七份研究报告:2004至2010年间,美国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含台式机和笔记本)拥有率一直很高(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没有这些设备),笔记本电脑已经非常普及(占到近85%),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高速互联网(占到98%);有六成多的大学生都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持设备;大学生群体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PPT、电子表格、在线图书馆资源、课程管理系统(CMS)、②即时通讯(IM)、社会网络(SNS)、维基(Wiki)、网络购物、计算机游戏等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大学生在网页制作和视音频制作方面的应用有限(占三成左右)。另外,大学生正在从“看他人到网上的内容”转变为“自己创作的内容”及“和他人交换内容”;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在逐年增加,其中有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0小时,相当于全职工作的时间投入。

2006年,澳大利亚学者对2120名澳大利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的网络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台式电脑拥有率为89.5%,笔记本电脑拥有率为63.2%,手机拥有率为96.4%,有72.9%的学生在使用宽带接入;有63.6%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活动是下载音乐;博客文化在这些大一新生中相当流行;有23.8%的大学生经常使用社会网络(例如MySpace),但很少使用Wiki。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行为呈现出非常多元化的倾向,大学生在交往、娱乐和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在学习上的依赖,如何将互联网从大学生的“生活技术”转变为“学习技术”,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3]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迄今为止,社会科学领域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包括网络使用方式、时间、频率、地点等进行实证调查与定量研究;二是对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行为模式、行为类型与行为逻辑进行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4]本研究属于第一类研究,即“网络应用行为”的实证调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调查和总结、分析大一学生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网络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行为、网络娱乐与交往行为和手机应用行为。在问卷具体内容的编制方面,本研究部分参考了EDUCAUSE的“大学生与信息技术”年度调查问卷和澳大利亚学者的相关文献,并着重选择了一些关键类目,便于开展中、美、澳对应数据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四所高校的2010级学生,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其中“985高校”1所、“211高校”1所、省属重点高校2所。调查时间为2011年4~5月(即大一学年下学期),采用了班级集中发放、回收问卷、手工输入的方式,共收到有效问卷772份。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1)性别:男生50.9%,女生49.1%。

(2)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为30%;理工科为49.5%;医学为20.5%。

(3)生源地:有15.1%的学生来自发达城市,32.8%的学生来自中小城市,24.7%的学生来自县城,27.4%的学生来自农村。

三、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的网络拥有、接入条件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

本次调查显示,有81.8%的大一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低于2010年美国高校大学生98.6%的拥有率[5]和2006年澳大利亚大一学生99.4%的拥有率[6])。其中有58%的学生有笔记本电脑(低于2010年美国大学生83.8%的拥有率和2006年澳大利亚大一学生63.2%的拥有率);③有98.8%的大一学生有电子邮件,学生常用的电子邮箱为QQ邮箱(89.7%);92%的大一学生在宿舍可以上网,84.5%的大一学生在校内可以上无线网,35.6%的大一学生在宿舍可以免费使用校内数字化资源;④大一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99.3%(高于澳大利亚2006年96.4%的对应数据[7]),其中有56.7%的大一学生拥有普通手机,有42.6%的学生有智能手机,97.3%的手机开通了上网功能(远远高于2010年美国大学生62.7%的对应数据[8])。

大学生通常的上网地点为学校宿舍(77.5%),还有很多同学选择用手机不限地点上网(60.5%)。另外,学校机房(47.4%)和学校图书馆/自习室(31.2%)也是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地方,有23.1%的大学生会去网吧(与2011年全国青少年网民27.9%的比率相近)。[9]

(二)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且娱乐性是目前吸引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

(六)网络学习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调查发现,61.2%的大学生所在学校(或院系)为学生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美国高校的对应数据为9.3%左右)(还有34.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有66.6%的大学生会经常使用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的网络资源;有62.4%的大学生会经常关注互联网上的名校公开课;另外,大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手写作业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81.5%),其他还有打印(39.6%)、电子邮件(39.2%)和网络教学平台(25%)。

(七)在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方面,大学生的态度比较保守

在信息技术对学校学习的具体作用方面,“扩大知识面”排在第一位(77.8%),其他分别为,开阔视野(75.1%)、提供了学习辅导材料(73.1%)、给学习带来了方便(60.4%)、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47.1%)、增加了和同学交流的机会(37.8%),而在“增加了向老师请教的机会”一项上的认同度最低(24.1%)。关于手机对大学学习的作用方面,11%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及非常有帮助,有23%认为没什么帮助,有11%表示说不清。

随着大学生拥有的各类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大,一些学生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信息技术也会干扰课堂学习的效果。有77.5%的同学上课时会经常带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能上网的设备)到教室,其中有36.9%的同学上课时会经常上网从事一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活动,但仍有23.3%的同学在上课时会经常上网从事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活动;有32%的大学生上课时会经常用手机发信息,有9%的学生在上课时会经常用手机从事一些和课程学习无关的活动。

(九)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和娱乐

(十)大学生网络应用中的“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成为中国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大学生在网络应用中的“数字鸿沟”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1)在信息技术的拥有方面:仍有近18.2%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电脑,有8%的大学生在宿舍不能上网,有15.5%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无法使用无线网络。

(4)在学习和娱乐/交往方面: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类似,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要远远低于娱乐/交往领域,大学生在交往、娱乐和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在学习上的依赖。

第6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所构建起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人机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减轻了教师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在现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了整合过程出现了以下误区,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变得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效果。

1多媒体信息技术代替了教师的作用

现代化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而如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却出现了不分析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良现象。许多教师不再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而是随手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找到一个课件,下载后在课堂中播放,这样教师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了缺乏活力的“观众”,一节课上师生都围着“屏幕”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好的多媒体软件固然引人入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应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学教并重”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计算机更好地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2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盲目滥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用来解决教学中所有的问题的,也不是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的,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去寻找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过程、提供范例、创设情境、探索规律、强化训练、启发思维。

但是在课堂设计和教学时,一些教师却盲目地放大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很多时候为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联系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低下。

因此,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选用多媒体,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看看其对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4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改变的程度有多深。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3多媒体信息技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却大大减少甚至取消了学生的这种思维训练过程。教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结构制作课件时,惟恐学生理解不够准确,总是在课件里将自己的理解做成标准答案。学生则随着课件的展开进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甚至有时根本不用思考,直接去看教师展示出的标准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严重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尽量运用信息技术的指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绽放思维的火花。

4多媒体信息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板书

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所展现的内容多是本节教学任务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形象地展示出板书,于是部分教师完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传统的板书。一节课的教学中,看不到教师书写一个字、一个符号。

教师认为这样的替代无可厚非,却不曾想到过这样替代的弊远远大于利。由于屏幕上所显示的信息量大,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电子板书很快消失,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需要做笔记时,往往来不及,缺少记笔记强化思维为记忆的过程。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本节课中的板书内容没有深刻印象,忘得很快。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还是不应完全替代传统的板书为好。

第7篇

这一学年,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配合柯城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工作,促进全区教育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学科教学整合和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在全体新星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可观的一步。

1、加大投入,完善条件。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战略。为此,区教文体局和学校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我校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环境,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以最优质的信息技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20*年9月,学校鼓励每位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同年10月,学校在原有的“班班通”的基础上,再在全校区范围内构建无线网络,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灵活性。

11月,学校耗资3万多购置了两套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增添了新兴元素。

20*年9月,学校投资30多万元,改建了原有的微机教室,配备了50台学生机和1台教师机,以及两套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五套多媒体电教讲台和液晶投影仪。

10月,学校又提供补贴,为10多位新进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

一系列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投入给学校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为教育教学的腾飞插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

2、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方面,我们致力于健全管理机制,走规范民主之路,创务实高效之风。

首先,修订考核标准,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去年《新星学校教师考核条例(试行稿)》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教师进行讨论,将笔记本电脑的应用作为教师日常教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同时,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运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充分发掘学校网站的潜能,为信息化管理创设良好的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2006年11月,学校网站全新改版,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具体运作情况,新增了部分栏目譬如教师博客、校本教研、电子书库等,由宣传办的毛洪星老师总负责,另外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承担了学校网站的各板块。各教师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积极充实网站内容,及时更新,优化校园网站建设,实现网站在教育宣传、交流、管理、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五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建管用并举,使学校网站切实有效地为学校的管理服务,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在班班通、教师电脑和校园网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积极筹建信息资料库,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本学年末,我们结合教师成果奖的申报工作,认真做好资源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把本学期教师撰写的优秀论文,设计和制作的优秀教案、课件集中起来,建立完善学校网站资源库,统一管理。

第三,坚持履行检查制度,使信息技术教育媒体的运用更趋规范。组织各信息技术教师实行机房包管责任制,校园信息化建设分管制。信息技术小组定时进行微机教室使用情况检查——机器设备的合理操作、卫生情况以及相关的记载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分配各个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运用教室三机(计算机、数字投影机、实物投影机),规范记载,满足了日常教学的需要,促进了信息化设备使用的效率,同时还确保了信息化设备的完好率,确保信息技术教育系统的优化运转。

第四,在维护方面,我们坚持实行维修制度。信息技术组及时地给各位同事提供帮助,解决大家的难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如果信息技术组的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联系供货商。尽我们所能,努力提高维修工作的效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五,制定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将教师合理运用校园办公系统纳入教师考核条例,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由于认真执行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器材的管理和使用效益等得到显著提高,设备的损坏率明显下降,各方面的关系协调有序,信息技术教育系统运转高效,充分显示了整体效益。

3、深化科研,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是信息技术教育向深入发展的先导。本学年,我们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开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经验互学的良好局面,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素养,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查小打造“数字化校园”的品牌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年11月,我校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认真组织,每位信息教师都参与其中,为上课教师进行反复听课、评课。*年3月,区里举行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教导处牵头认真组织初评,严格把关,从而确保选送教师的优质。同年在区20*年度电化教育研究课题评比中,由我校毛洪兴老师执笔,王贵兰、刘健老师共同参与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研究》课题,荣获区一等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有了这样强大的信息科研的队伍,这样执著的钻研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重视培训,提高效能。

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齐全的设备还需要人的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因而,要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向纵深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先由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技术。再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和人才资源,组织教师培训班,先后举办了电脑操作培训班、课件制作培训班、笔记本电脑管理培训班等等。为普通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提高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使用频率,优质高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实行全额培训,从而达到整体提高。

二、存在不足

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园网安全维护问题需要有关教师进一步接受专业培训;学校网站还要进一步积极创建班级主页、部门主页、学科主页等一些特色栏目等。

积跬步而致千里,怀豪情而绘宏图。我们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为平台,以特色建设为方向,高质量、高标准地、积极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铸精品,创特色,进一步开创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局面,真正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学校发展、教学实践和教师需要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内涵,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星学校2009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和思路

我校在20*年里提出了在2009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我校的大部分教师能够使用学校网站的课程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开展网上教研活动,部分教师能参与到丰富、完善、系统的新课程标准资源库的建设,所有行政和老师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中心的各大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了我校与教育系统之间方便、快捷、安全的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新的学年里,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以“应用引领”为指导,以技术的安全保障和有效支持为基础,认真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抓好教育信息化各项应用推广,提升技术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和效能,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个学年重点工作:

一、保障网络安全畅通,支持应用的正常开展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着网络安全、系统维护、设备更新等全程技术支持问题。在当今数字化校园中,保障网络安全通畅,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极具挑战的工作,它有利于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层面的不断扩大,切实保障校园网的安全畅通,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保障学校门户网站、资源库、FTP服务器、图书馆数据库等多个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做实后台支持、数据备份等技术支持工作。每周定时对各服务器进行杀毒,杜绝病毒对系统的影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责任制,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增加专业维护人员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把网络的安全畅通与专业人员的工作成绩相挂钩。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应用的综合效能

1、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化队伍自身建设,形成专业理论扎实、信息技能过硬的教育信息先进团队。学校的信息化队伍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富有进取心的队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一个学年里,更要重视这支队伍建设,加强这支队伍建设。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各科室信息化能力的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治理结构,充分建设以业务需求为中心的信息化组织;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懂技术、熟教学、会管理、善协调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三是要加强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处理好小学部与初中部之间、各科室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信息化建设良好氛围。

在2009年工作要点中将加强信息化队伍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建设,意在提高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强全员信息化素养,主要分3个层面进行:

第一层面:校领导和全体中层领导干部,每年举办1-2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理念的讲座。

第二个层面:各部兼职信息员,每学期进行1-2次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第三个层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采用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培训,安排中期检查,开展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其中一些具体的安排如下:

对部分制作课件仍觉困难的教师进行继续培训,力求使我校40周岁以下教师人人会做ppt和flash课件。保证全校教师人人会上整合课,凸现信息化特色,确立我校信息化的整体优势和领先水平。然后要求每位教师上交一个高质量课件充实资源库。在青年教师中形成赶、学、比的精神,充分挖掘一批有潜力的新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2、推进校校通平台的使用

2009年我校将在全面启动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校校通平台的使用与推广工作。下个学年将细化项目分管人员,熟悉项目操作流程,更加充分合理运用好平台。

3、充分利用好现有电教资料

为配合区电教馆将电教工作实到实处,下个学年学校将利用现有的设备,将现有的电教资料适时合理地运用起来,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将积极培训教师,学会下载、整合、使用远教资源,尽快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正确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督促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电教资料,并按要求填写、整理有关的归档资料。

4、有序开展、落实信息化常规工作

(1)加强各部门主页的建设

学校主页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是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好坏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也是学校信息化工作具体的落脚点,关系到学校信息化的形象。目前有些主页内容长时间未更新,页面缺少内容,特别是教师个人博客。下学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主页的建设与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加快网页更新力度,提高各部门主页质量要求。对原各部门的主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进行更新及改进。

(2)为再次迎接省里优秀网站的评比做准备,适当调整学校主页设置;积极提交学校教育教学新闻信息,每月向宣传中心提交的信息量不少于1条。

(3)落实学校信息化基本要求:

A、45周岁以下教博客管理:每学期发表文章不少于6篇,其中自己创作的文章不少于3篇。(创作文章包括参加各类讲座、听课等教研活动后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论文等)。

B、40周岁以下的教师于暑假中、下学期开学前上交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件。

C、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比赛。

D、教师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得缺席。

E、班级主页、学科主页都要着手建设,并且保证每两星期更新一次。

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生;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1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它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视野更加开阔。现阶段,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以往单一而枯燥的方法与手段已无法跟上教学形势,无法适应教育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工作中,为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在班主任工作及教育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信息带给自己的益处。下面笔者仅就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一简单介绍。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现在不少学生已不大愿意面对面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他们总是喜欢将事情闷在心里,或者只与同学在私下里讨论并尝试着解决,以至于教师及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是我发现班上几乎每位学生都有QQ号,而且他们也喜欢聊QQ,有什么事都乐意在QQ上诉说。我便建立了班级QQ群,让学生在上面畅所欲言。于是曾消失的学生声音再一次冒了出来,通过对他们平时聊天的内容,我也能及时了解班级状况,了解他们的内心。而学生看到老师也参与到了他们的QQ交流之中,觉得无形中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多了一份信任,多了几许亲近感。有不少学生还经常在QQ上与我私聊,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么好的效果可以说很是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设置了QQ群,每一位学生的上网动态都一目了然,这让一些以前网瘾较大的学生受到了约束,在不知不觉中便缩短了上网时间和次数。另外,我们在QQ群里也经常对网络上的不少热点及其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正确认识与处理网络问题,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实证明,我的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师与家长交流平台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异地工作的,有的一年有数月都不能回家,只剩下爷爷奶奶在家带小孩,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但却又让人有些无可奈何。虽然都开通了“校讯通”,但不少家长还是觉得“校讯通”所获内容不够详尽,不能真正满足他们想多了解孩子近状的需求。我考虑到现在大部分家长也都使用了智能手机,他们经常上网,于是就采用了微信与QQ的形式与他们沟通。班上有什么事情都及时地上传到QQ,或者通过微信信息。当然这样做也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有不少家长凌晨还在发微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虽然工作很累,但看到家长们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并能提出建议,对学生管理有不少好处,且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我就觉得自己做的这些很值得。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管理档案

在我刚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口袋里面总是少不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将学生的点滴成长与变化记录在笔记本上,力求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详细信息。但实际情况是,不管自己再如何细致,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也无法将全部学生的三年成长全部记录在案。近几年,我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电脑上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份档案,这些档案的内容包括他们每次的考试成绩,每次的思想波动,甚至是每次的出勤情况都详细记录在案。当然,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了许多,但是这样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下来,我发现手头的档案更系统,更完善了。我还将他们进校的照片传到了网上,每次班上的活动也都尽量地保存在电脑上,让他们在两三年后再翻看自己的成长经历,显得惊喜万分。

因为详尽地建立起了学生成长档案,所以当某一位学生出现问题时,我就能根据他以往的表现,尤其是一些细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较好的解决方法。有的学生成绩出现不稳定情况时,我会调出他最近几次各科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有的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我会将他近期表现的细节调出来,查找问题的根源。这些做法无疑使我的班主任工作顺利了许多。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班会课更加精彩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践生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37-0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协议结构、数据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局域网、广域网等几个方面,它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金融领域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电影制作方面等等相关的方面,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许多产业因为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而提高了产量,许多的服务业也因为应用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缩短了服务时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力于经济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它也促进了经济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人们日常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1]。

1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

1.1 覆盖性广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覆盖性广主要指的是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当前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无论是制造业、金融业还是服务业都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甚至是农业都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各行各业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方便了本行业的发展,而且提高了本行业自身的技术水平还有生产力,在服务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服务者更是提高了自身的服务质量,不断的满足了社会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行各业已经离不开它,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

1.2 资源共享

所谓的资源共享指的就是信息资源通过一定的媒介被他人所熟知,并允许他人所使用。其中这个媒介指的就是计算机网络,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查到我们想要的讯息,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讯息分享给别人,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快速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我们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通过网络这个终端我们可以收集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正因为资源共享我们从网络上学会了许多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促进我们生活的发展变化。

1.3 对信息存储采用二进制编码形式进行存储

所谓的二进制指的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系统,当基数为2时,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计算机采用统一的二进制编码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将不同形式的信息数据归结为统一的信息存储起来,就比如各国不同的文字信息还有各个地方的需要文化,还有不同的图像信息以及各种图书资料信息等等,通过统一的编码将他们存储与电子设备当中,有利于进行统一的处理还有网络传输。

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1 应用于金融领域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银行业方面,以前如果我们要办理银行业务,比如存取款,我们都需要到营业厅去排队等候办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够离开,这样的办事效率很低,特别是遇到高峰期的时候,有时候排了一个早上的队才轮到自己办理业务,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利于促进金融银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银行业的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在办理一些基本业务时可以不用到银行大厅去排队,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各大银行设置在不同网点自动存取款机办理存取业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业务,我们可以通过网上进行转账业务,可以在电脑上登录各大银行的网站然后及时的了解一些银行的信息动态,也可以直接在银行的官网上购买一些金融理财产品。

2.2 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没有建立以前,传统教育的形式主要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课,我们在下面听讲,老师通过板书展示自己要讲的知识点,我们自己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就是买一些习题书然后自己做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枯燥而且效率不高,比如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讲一道题就可以写出一个黑板的板书,讲到下一个题目时要先把之前的板书擦掉再继续讲课,这样不仅浪费课堂的时间,而且不利于我们充分的做笔记,也不利于我们听课因为板书擦掉了就看不见。有的时候我们注意力不集中,只顾着做笔记没有认真的听课,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去之后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多媒体进行教学,将讲课的内容先制作成PPT,然后在课堂一边放映一边授课。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方面,不仅在老师上课方面,还有其他方面,比如一些教育软件上,一些英语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仿真的技术,将单词、句子的发音用真人发音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英语发音,并且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将一些图形呈现出立体影像,不仅直观而且形象,就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老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立体几何的图形变化、图形切割还有图形上点的移动通过网络技术动态化的展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对题目的整体把握和体会,方便了我们的学习。

2.3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医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给医学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当前许多医学设备都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不仅使得仪器设备更加的精密而且使用起来更方便,更有利于看病检查。其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运而生,电子病历可以将病人的病历都网络化,以后当病人再就诊时,医生可以直接从医院的检查系统中自动的读取,不仅方便快捷节省就诊时间,而且提高了就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表现在医学成像方面,医生通过X射线照射病人,并形成一个二维图像,医生通过计算机将图像进行分析,最后生成三围场景,这样就更有利于医生对检查结果的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进而方便医生就诊。最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利于远程医疗,比如医疗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当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时,医生可以通过将病人信息和一些检查Y果传送给医疗设备、技术较先进的医院,让他们对病人进行会诊,甚至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指导当地的医生对患者实施手术,这样不仅有效的诊断出病人的情况,而且能及时的给病人实施诊疗,给病人争取了治疗时机,也避免了病人来回的奔波[3]。

2.4 在影视方面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是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的影视作品都运用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影视作品通过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还有图像压缩技术还有高速网络技术等等相关的技术完成了作品的制作,特别是我们现在看到许多3D影片都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制作出来的,比如之前很火的《速度与激情》这部影片,里面的许多场景都是通过后期计算机技术制作加工后形成的,不仅只是这部影片,还有其他的影片也都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合成了一些镜头,并制造出一些电影场面最终制作出来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给影视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视觉上的变化还有听觉上的变化,在没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我们看到的电影场面没有那么的壮观,许多镜头都需要1:1的原物拍摄,并且有些场景无法拍摄出来。这就给影视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是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影视业制作后,我们看到影视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场景通过后期的制作完美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使得以前许多无法拍摄的镜头都可以通过后期的制作呈现在我们面前。

3 结语

科技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从其诞生到广泛的应用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它却带动了我们整个社会极速的前进,在许多行业领域正是有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才使得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的上升,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子,无论是在金融业还是在教育行业,就算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电视剧都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有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也开阔了视野。才使得各行各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霍正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13):89-90.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初中英语课堂要活跃起来,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主动地学起来。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到底该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呢?

一、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即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推动英语教学,这是现代科技发展和教育创新的产物。正因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是时展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正视信息技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1.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对于老师来说,要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就要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知识,还要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跟上时展的步伐,如果一成不变,迟早会被淘汰。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师不仅要学会自学研究,必要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投资,报一些学习培训班,以期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带动周边的同事一起学习,大家互相探讨,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2.学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早已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或者网络教学时,应该注意尺度的把握。比如,在最初教学时,少量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当学生逐渐开始接受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时,再慢慢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当然,学生自身也需要主动探索,自觉学习计算机基础,让信息技术为自身的学习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探讨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利用传统模式,难免会使课堂生硬、枯燥,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如此,它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播放优美的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片段,以此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提到异域风情。但是,在学生眼中,异域风情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心中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异国图片或是介绍相关电影来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全方位接触到与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一手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如果把课本上的知识比作海洋,那么信息技术中囊括的知识就像浩瀚的宇宙。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可以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相关知识。比如,一堂课中我们学习了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知识,课本上举了一些例子,但是如果教师还想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加强学习,那么可以让学生根据网络上海量的资源,分小组一组一组轮流上台进行演练。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不仅自己演示了一遍,加强了学习参与感,而且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演练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教学

多样化教学即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丰富有趣。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初中英语老师可以通过视、听、看等多种途径丰富课堂内容。

比如,在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笔记同步。教学时,师生互动,将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找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重要的字句进行标注,帮助学生做笔记。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在线教学,与国外师生互动等。这都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

4.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门语言的学习,重要的就是培养听和说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在听力训练方面,教师播放一首英文歌或是一个英语片段,让学生将歌词或句子写下来。网络上海量的英语音频、视频资源都可以成为学生听力练习的资料。

在英语口语练习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经典的英文电影或戏剧的片段,现场表演。还可以分小组展开竞赛。此外,还可以与国外的学校结成教学联盟,进行在线对话,开设专门的口语课堂。

总的来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灵活运用,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11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生产与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互联网全球化的普及,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质的飞跃。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逐步走进教育领域,为人类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靠保障。从设备配置来看,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已经实现了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生电脑配备生机比已达10∶1以上;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从设备运用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人喜欢运用智能手机获取知识信息,“碎片式学习”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从目前信息技术所能实现的功能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不只是运用现代媒体改变教学方式,最关键的是,它对整个人类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目前,信息技术只是改善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音、图形、影像等形式再现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当下,“云”技术平台已经开发,“云教育”在教育领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应该说,“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的边界,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它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分享、互动交流于一体,让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身份的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学习和交流;尤其是每个人都可利用“云服务”,建立个体学习空间,通过“人人通空间”“在线学习平台”“互动网校平台”,学习能够在任意时间、地点得以实现。

“人人通空间”,让每个人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这个空间,既可以用于自己学习,又可以提供给他人学习,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当教师,又可以做学生。教师可以查看个人直播授课表,上传点播课程,开设直播课程,与学习者互动交流,查看学习者动态;学习者也可以查看个人直播课程表,记录学习信息,还可以个人动态,参与点播课程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让每个人可以进行在线课程学习、课程作业、课程讨论、课程答疑辅导、课程考核、成绩记录等各项学习交流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体验的平台。“互动网校平台”,建构名师互动课堂,实现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可以有上万人同时上课,破解了名师资源共享的难题,实现了区域教师共享。

总之,当下的信息技术已为人类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让信息技术改变人的学习方式。

(作者系江苏省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主任、洪泽县教育局副局长、洪泽县实验小学校长)

第12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想真正的实现教学中的突破,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来改变当前落后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技术的突破。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差

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硬件问题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很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比较低,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一些教师不仅缺乏教学经验,而且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也是缺乏相关技能的。学校为了节约资金,不会聘请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教师,会选择一些具备信息技术技能的教师来教学。因此,在高中,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是很多的,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有可能是语文教师,也有可能是数学教师,也有可能是英语教师。尽管这些教师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但是,他们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能解决一些实用性的问题。

2、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在平时接触的计算机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使比较熟悉的,有的使用是比较生疏的。因此。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信息技术水平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对于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可以改变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整合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利用微课开展分层教学

高中生接触的计算机的机会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接触的计算机是比较多的,因此对各类软件的安装使用是比较熟悉的。而有的学生接触的计算机是比较少的,因此他们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因此,这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困难,教师在课上是无法统一使用一个教学计划的。每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上不可能一一对应的解答学生的疑问,而对学生如果进行统一的解答就会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制作成一个个知识点的微课,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微课中学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来查询一些需要的知识,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2、促进教师之间交流

微课的运用使得传统的课程有了新的表现能力,这意味着通过微课程的展示,可以清晰地了解课程内容的分布,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道的难点。可以说,微课程课件是一部生动的备课笔记,这个备课笔记,展示起来是比较直观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课件互相的测评,互相的交流经验,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到时候也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能减少备课的一些错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给学生通过展示动画传授知识

高中生比较喜欢动画的。教师就可以投其所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来给学生通过展示动画,让学生在动画中学习到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产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容易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影响了信息技术成绩的提高。而微课的融入,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先发制人,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