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34: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安全教育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安全教育 意义 现状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095-03
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立足点,如何有效做好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各地高校都在探讨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专门在“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将“学校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防范应用性研究课题”作为一个重点课题,面向全国征集论文。说明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安全教育的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安全教育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高校的安全教育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建议。
一、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伴随人类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社会发展,相同和类似的安全问题不断重演和再现。高校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缓冲地带,即将脱离父母、师长独自应对社会问题。在学生的这个关键转型时期,学校应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问题,感知处理安全问题的思想,掌握处理安全问题的方法,依靠现有的社会和法律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社会、自身的各项合法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和伤害。
1.高校安全教育的概念。高校的安全教育是指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所以,高校的安全教育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使学生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自己遇到的新情况,用安全的方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非安全的新问题。
2.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群居式的生活中环境相对封闭,环境相对安全,秩序相对规范,价值取向相对统一。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个性化的生活追求,带来大学生安全意识不高,对社会冲击的抗冲击能力不强,遇到安全问题没有处理头绪等等严重问题。所以,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在于向大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由此可见,安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产生安全行为。
3.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等院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办学模式多元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国家社会的进步。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身,扩招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新问题,尤其是作为重中之重的安全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高校已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造成了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做好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要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2011年5月,全球最大的中文调查网站——问卷星网站,对6所高等院校的280名在校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应用问卷星的部分调查数据来说明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问卷星——高等学校安全问卷调查相关内容(2011年5月):
14题:在校期间,您获取安全教育的途径; [单选题]
15题:在校期间,您参与的安全教育以何种形式; [多选题]
第16题:在校园内开展安全教育,您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排序题]
18题:认为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有必要吗? [单选题]
19题:对以下哪些安全教育内容感兴趣?按感... [排序题]
23题:对学校安全教育情况满意程度?[单选题]
24题:认为贵校安全教育哪些方面做得不足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 [排序题]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82.5%受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治安的复杂性和不安全性,另一方面说明了身处象牙塔中的同学对自身安全的渴求和得到指点的迫切心情。而受调查者表示大学生在校获取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自学,这暴露出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安全教育形式还是比较多样的,但课堂教学、宣传板报、走廊标语、校园网络等传统方式成了绝对主力,而模拟演练等教育方式开展太少,有待加强。受调查者一致认为在校园开展安全教育是最好的方式是逃生演练模式,其次是视频教学。而我们经常使用的讲座被列为最无效的教学手段,这是对从事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一次警示和提醒。
在对哪些安全教育内容感兴趣的调查中,排名最高的是人身安全,而排名最低的是国防安全。如果说人身安全排第一是可以理解和无可厚非的,那么国防安全排在最后,则是惊讶和不可思议的。这个结果让我们了解了90后学生的心理,但同时也给我们的整个教育敲响了警钟,国防安全竟然被列为当代大学生最不被关注的一个方面。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存在重大缺失和不足。今后,有必要反其道行之,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这个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未来的国家、民族才有生存的支点。
在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个问题上,多数学生认为一般,但也有近20%的同学不满意。依据调查结果,在学生对安全教育需求很迫切的情况下又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很不满意,这只能说明是安全教育方法的问题。在你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哪些方面得的不好的方面,调查者认为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流于形式、有限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多样化安全教育形式的占了大多数,这说明我们的安全教育形式确实不够吸引大学生。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安全教育改革和硬件建设,使得安全教育真正成为学生需要、学生喜欢、实用有效的教学课程。
根据这个全球最大的中文调查网站公开的数据综合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的需求十分强烈,但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质量不高,学生满意率低下,在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上,满足学生需求上处于供求不平衡的局面。
三、高校安全教育方法探索
尽管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列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但由于对安全教育存在理解上的单一性、片面性,以及教育观念、内容和方式的滞后性,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了,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往往是人到耳不到、耳到心不到,听了记不住,记住不会用,效果不理想。基于此,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各高校安全教育从业人员研究和探索的一个主题。在此,笔者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借鉴。
1.实行小班制安全教育模式。传统的安全教育,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全体新生几千人坐在一起听讲座,在人员众多的情况下,教学气场小,效果不佳。而且这样仅靠新生进校时的有限时间进行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开始按学院分别实施安全教育,尝试以学院为单位的小班制教学,人数多的学院还分批进行。这样,首先从教学环境上确保了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院的特点设计教学重点,如男生多的学院,着重讲述酗酒、打架斗殴的危害;女生多的学院则侧重诈骗防范、身体侵害防范等问题,使安全教育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效果自然较好。
2.安全教育过程中多种参与式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参与教学的师生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融听、看、做、教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有目标和要求的思维环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参与式教学法的方法,主要有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
在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参与式教学法成为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依托多媒体技术,采用互动游戏,情景模拟、小品表演、案例分析、安全措施提问、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将在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安全事件贯穿其中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和角色体验,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气氛热烈,学生记忆深刻,收到了很好效果。
3.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安全教育。为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云南农业大学保卫处组建了一个部门下属的学生社团——“军事爱好者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成立几年来,已成为保卫处力量的有益补充。近期,还根据安全形势的需要,保卫处与相关学院合作组建了另一个学生社团——消防志愿者(益公馆)。依托这两支学生社团,吸收积极分子参与校园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人力资源和学生社会网络,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信息收集,并利用学生社团成员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宽广持久。
4.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在实施安全教育活动方面,云南农业大学借鉴省内外各高校的成功经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如消防运动会、消防文艺晚会汇演、冬季消防安全宣传启动仪式、春冬季、节假日安全知识宣传、收缴的危险用品展示、校园安全案例宣传、校园每月案情通报、校园安全简讯,邀请交警、派出所、消防部门到校讲座、消防技能表演等方式,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关键
做好高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学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于安全教育结合校情,在于安全教育突出重点,在于安全教育效果持久有效,在于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真正建立学校安全教育机制,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落实学校安全教育的责任;(2)设置学校安全教育的时间;(3)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设计;(4)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5)学校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开展。
总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关键场所,高校学生的安全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我们只有深入研究高校安全教育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才能使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使高校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方案
2.东北石油大学保卫处.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个问题
3.蔡正奎,谭寿能,王柳如.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的安全教育.华南农大学报,2010(1)
4.问卷星——高等学校安全问卷调查.2011,5
5.董振寿,吴星旭.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6.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
在高校,安全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首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增多,高校应着眼于新时期校园安全特点,从整体安全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增强整体安全意识,不断拓宽和丰富安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整体安全;安全教育;高校
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安全工作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节点,也是保证大学生个体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部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思想、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保障校园内部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要求全面覆盖传统安全领域[1],对非传统安全,高校也不可忽视,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水平,赋予安全教育工作新内涵,形成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以及个人安全于一体的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理念。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特点
高校是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育青年的重任,有其相对封闭性,高校校内人员也有其人员结构、社会地位和基本素养等与外部社会不完全相同的独特性,因此高校校园安全具有以下特点。
(一)多样性
高校校园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地方,同时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由于内部个体各方面素质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必然导致校园安全问题多样化的特点[2]。
(二)阶段性
校园安全具有十分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类型、各类安全问题在不同阶段出现的频次都具有相应规律性。
(三)突发性
高校整体安全环境优于社会,在校师生素养也普遍较高,瞬时矛盾不容易产生,但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由于长期压力的积累,矛盾的升级,当达到临界状态时,矛盾会突然爆发,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
(四)破坏性
高校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待塑造阶段,当出现安全问题而得不到妥善处理时,则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冲击日益严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看法仍局限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受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冲击,近年来涌现出一些高校大学生凶杀案件、重要机密泄露事件、网络攻击事件等严重安全问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重新审视。
二、整体安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整体安全教育理念是在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传统”安全,政治安全、法律安全、道德安全、声誉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整合并有机统一起来的新的安全教育观念。整体安全教育旨在全面系统地教育大学生群体,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国民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水平[3]。高校应在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下逐步推行新的安全教育内容,养成在校大学生新的安全意识,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有机结合,提升高校安全教育的水平和增加其内涵。结合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指将国家政治系统置于不稳定状态的安全问题。政治安全所包括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执政党、、国民意识形态等。本质上来说,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有交叉的地方,但是结合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际,在整体安全框架下,包括影响国家稳定、损害国家、怀疑抵触国家政治制度、影响国家政治秩序的各项不稳定事件。
(二)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社会基本生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民族语言符号系统、民族知识传统、民族等。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西方文化、普世价值的渗透宣传,对国家传统文化安全的冲击不可小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文化安全也是思维活跃、意识先进的大学生受侵蚀影响的一个方面。
(三)社会安全
社会安全即对社会个体、社会组织安全有影响的各类安全现象的总称。在高校安全工作范畴内主要分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名誉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妨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以及个人人身安全、个人财产安全和个人生活安全等都属于传统安全领域范畴。涉及高校大学生的主要有:违反实验室设备管理规定;违反校园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违规明火作业、违规驾驶机动车;参与极端事件、故意伤害事件、非法社团活动,赌博酗酒、寻衅滋事等一系列违法行为,以及食品安全、疫情传播、校园施工意外伤害等其他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整体安全教育内涵下,名誉安全也是社会安全的一种,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新的安全环境下极易造成个人及他人的名誉损害事件。
(四)科技安全
高校是国家高科技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随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大学生泄露科技秘密问题,科技安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科技安全从国家安全的视角,其内涵主要是保护国家科技视域免受侵害,国家科技利益得到维护,国家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从高校实际来看,科技安全应该定义为与院校科技生产管理活动相关的科技失密、科技窃密、知识版权侵害等科技不安全事件[4]。
(五)信息安全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高校大学生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高校信息安全可以分为公共信息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包括网络攻击、信息破坏、信息内容安全、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等,个人信息安全则包括个人信息泄露、诈骗、敲诈等涉及个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
(六)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在整体安全教育理念下的新要求,结合校园实际主要包括校园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事件,主要现象有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校园自然景观人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校园生态灾害等。
(七)心理安全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校园安全事件呈现出阶段性、频发性的特点,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稳定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安全问题成了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心理安全纳入高校整体安全教育体系必要且迫切。
三、高校开展整体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安全教育水平,系统化安全教育内容不仅是外在要求,对大学生个人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走向社会以后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一)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完善拓展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高校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传统”的安全教育领域,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等,而对“非传统”的安全教育领域,如法律安全、信息安全、声誉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安全等关注非常少。根据的新安全观,整体安全统筹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构建了全面的安全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安全教育内容,拓展了安全教育内涵,形成了高校新的整体安全教育观,有利于高校安全教育向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其他非传统安全因素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大学生群体的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心理安全等安全因素息息相关。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是一项全面的、长期的、动态的工作,系统的整体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三)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安全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以生为本、安全育人”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加强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管理,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淡薄、思想单纯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安全教育不仅重视大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对非传统安全也有涉及,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产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实现健康发展。
(四)整体安全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安全稳定
总体来说,我国的安全形势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新形势下各类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也日渐增多。高校是构建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之一,系统的整体安全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减少外部不确定因素对校园冲击的重要条件。
四、整体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教育途径和方法
在整体安全教育体系框架下,高校安全教育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根据高校校园安全的特点,通过国家、社会、校园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高校可以从显性教育和隐性培养两个方面加强整体安全教育工作。
(一)加强高校安全制度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的指导下,以及高校自身的要求下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制度。但是相应的安全制度宣传教育却没有跟上,高校安全管理人员不重视,学生不在意,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屡见不鲜;另外,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许多高校还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对安全教育敷衍了事,对新的安全形势认识不足,没有对新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因此,高校需要真正将整体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必须认清形势、革新思想,深刻认识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将其汇编纳入新的高校校园安全制度、规定以及预案演习中,同时加强宣传,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使全面的整体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为师生熟知,并被自觉遵守和应用[6]。
(二)加快高校整体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全面推动整体安全教育进课堂
其一,要构建和完善整体安全教育体系,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融于一体,形成全面的整体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其二,要认真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在教材中增加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及时关注国际动态与国家安全建设整体要求,做到将最新的安全信息实时有效地传递到高校校园。其三,要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化的整体安全教育队伍,使他们成为整体安全教育的典范。其四,要将整体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在专业化的整体安全教育队伍的引导下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规范化地进行整体安全教育。
(三)逐步加强高校整体安全实践教育
整体安全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同时还必须逐步加强实践教育,增强高校师生在面对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危机时的实际应对能力。一方面,高校应以大学新生军训为切入点,在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融入非传统安全教育内容,为以后的整体安全教育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开展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模拟演练。要加强对于高校校园各类事故灾难、暴力恐怖、极端事件、生态食品安全、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病疫情等非传统安全事件的演习管控,加深学生的切身感受,提升高校师生应对突况的能力。
(四)加强安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学大纲中的必修课程,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安全意识也是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个方面,高校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特别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观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用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方法来认清判断解决整体安全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五)加强安全教育在高校第二课堂的灌输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教育意义深远。高校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教育与校园第二课堂中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党建活动以及专家讲座和知识竞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将非传统安全意识培养,整体安全教育理念逐步根植于师生的平时生活中。
(六)加强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培育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生产生活、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创造形成安全行为习惯与安全思想意识为一体的活动结果与活动方式的总称。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校园内与校园安全文化相关的活动无处不在,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渗透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培育整体安全意识对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一方面,整体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中的培育凸显了整体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非传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整体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文化中的培育是高校整体安全教育框架体系的必然要求,将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化安全教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将整体安全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整体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高校应在国家安全稳定工作的整体部署下,提高政治敏感度,转变安全概念意识,从全局出发,从学生个体安全意识培养出发,将整体安全教育理念,特别是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心理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教育理念根植于高校全体师生心中,逐步建设整体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国家安全稳定建设最为坚固的一环。
作者:雷玉江 王英国 闫亮亮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大安全’视域下高校安全育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BJSZ2016YB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水库,刘伟,满园春,王晨.校园安全及其特点分析[J].安全,2015,(3).
[2]蒋利平.国家安全视野下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刘义.高校安全稳定下分类指导工作探究[J].求知导刊,2015,(11).
[4]李旭,谢友平,周而明.基于安全防控网建设的高校安全问题内涵与分类标准[J].教育评论,2015,(12).
[5]陈志辉.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146-02
近年来,大学生被害的新闻经常被报道,造成一个个家庭的不幸。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为此,高校需要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但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
一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上,缺乏必要的重视,致使很多教师在上安全教育课时,只是走形式,并没有起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作用,大学生在生活中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高校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建设。
2.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由于工作量大,涉及的范围广等因素,在建设中不能及时对自身的安全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使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管理较为宽松,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安全留下了潜在的危险。为此,需要高校跟随时展的脚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3.教学模式落后
一些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此外,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内容上不能体现时代的特点,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4.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
由于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重视,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体现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需要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宣传安全教育等方式,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校园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性。
二 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
当前高校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这其中包含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第一,引起校领导的重视。校领导是高校的决策者,对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以后,可以获得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此,安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递交书面报告的方式,引起校领导的注意,并将其作为高校的日常活动,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第二,引起教师的注意。在获得领导的支持以后,高校可以通过开会议等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从而增强教师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要使其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重视程度。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分发宣传册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重视程度。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教育机制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基础与依据,机制的健全程度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教育机制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高校内部的管理条例。高校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条例,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的消防、住宿、交通、巡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完善,并制定符合当前时展的规范和要求。第二,加强岗位责任制。高校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制定明确的岗位制度,并通过岗位责任制,增强在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进而尽职尽责,提升工作效率。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将在职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从而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加强落实的力度。高校需要加强教师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制度落实的程度,通过建立监督机制等方式,对教师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督促其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拓展,从而让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更加深刻且明确的认识。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教学的内容:第一,更新教材。当前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使用的仍是较为传统的教材,不具有时代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为此,高校需要根据时展的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具有教学意义。第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些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讲解国家层面的内容,给学生一定的距离感,致使学生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实现高校教育的目的。第三,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事件融入安全教育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的讨论,加强学生对安全教育深层认识的同时,对当前社会有全面的了解。
4.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联系社会热门事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新奇事件、与大学生有关联的事件进行联系,从而让大学生感觉到学习安全知识的必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联系前段时间女大学生失踪、死亡等事件,让大学生讨论遇到该种情况时需要怎样做,怎样预防,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从而让大学生对安全教育有深刻的认识。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当前高校几乎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为教师进行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为此,教师应积极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防身时,就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几种易学又有效的招式,为学生进行展示,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第三,进行模拟训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通过课堂模拟的方式,为学生讲解遇到危险时需要采取的措施,然后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其保护自己的能力,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
5.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教学理念的体现,而且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有重要影响。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第一,加强校园安全建设的宣传。高校需要积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宣传,通过拉横幅、贴安全提示等方式,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增强安全意识。第二,开设安全教育讲座。高校可以聘请专家为学生开设安全讲座,从而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第三,开设相关课程。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技能与方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期,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为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建立完善安全体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使其更好地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春梅、刘晓杰、石绍成.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9~113
[2]葛冬冬.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基于对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4):77~80
【关键词】安全教育;意义;措施;大学生
1引言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对大学生而言,安全是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同时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前提。要想保证大学生的安全,使其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就要在校园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实施的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及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2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意义
2.1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说,安全是保证其生活与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但是其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本已经定型,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再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需求,但是缺乏足够的经验;最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自我防范能力不高。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仍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避免安全事故的侵袭,从而对其顺利完成学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还有利于学生安全学习环境的创建,对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
2.2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与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增大了高等院校的开放程度,使得后勤管理制度逐渐趋于社会化。在这一时期,社会问题与学校内部问题愈加突出,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逐渐凸显,这些因素都对高校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预防与消除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高校内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安全问题,尽量降低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对校园治安秩序、教学秩序与工作秩序的有效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校园的和谐、稳定。
2.3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大学生来说,对其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逐年增长,对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通过调查与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校园缺乏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学生与校领导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十分必要。在校园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学生经历的挫折都比较少,一般都是在家庭的温室下长大的,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学校内开展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能促进其抗击打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3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就要求国家制定完善的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高校校园来说,其并不是一个具有绝对安全保障的地方,其中包含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将会给家庭、校园与社会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建立具有安全防范作用的法律制度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以“通知”“办法”“意见”等形式呈现,这种法律形式不具有权威性,约束性不强。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对学校、家长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进行明确,使校园安全问题的处理有法可依,为校园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3.2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就要努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学生与教师的长期创造与传承中逐渐形成的,对校园安全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增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校安全设施的检查与维护,并注重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大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校园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文化建设中来,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中国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并对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2]。
3.3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中。此外,高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逃生和急救等演练,并让学生对常见的人身损伤紧急救护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必要的救护技能,还要对生活中的安全知识进行普及,教会学生健身与防身的方法。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向大学生讲解必要的防诈骗知识,使其掌握防诈骗的本领,避免被骗。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同,安全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讲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应急与急救演练,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校园内部进行讲座,从多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防范技能的提升[3]。
3.4建立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
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高校要想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就要建立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如果辅导员的思想陈旧、管理水平不高,就无法很好地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了解,也就无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层应当对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4]。首先,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鼓励辅导员进行创新,使其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其次,学校应提高辅导员的准入标准,从根源上解决辅导员队伍素质低下的问题;最后,学校应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使其掌握足够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保障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然而,现阶段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给校园与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崔常铭,刘伟,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03):119-121.
【2】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1):189-190.
【3】潘静.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2(04):50-52.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机制 体系化构建
[作者简介]林坚(1973- ),女,浙江丽水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建。(浙江 宁波3152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宁波市高等学校保卫工作研究会课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甬高保字[2012]9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2-02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营造和谐稳定校园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日益突出,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但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安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从大学生成长过程来看,“90后”大学生思想单纯,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社会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最终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创建平安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教育主体,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呈现一种平稳的态势,这样师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才能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大学生群体等,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社会人心的安定、社会的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从单一的范畴演变成了相对综合的概念,由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已经扩展到了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诸多领域。当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需就业创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因素
1.“90后”大学生本身因素影响。“90后”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较强,辨别力弱,安全意识淡薄,自我控制力较弱,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一直以来,他们受到学校和家长的保护,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应付突发事件心理准备不够,抗挫折能力不强,经济、就业、情感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事件的发生,他们社会认知和应对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价值观等不稳定因素影响,成为各种不安全稳定问题的受害者。
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经济迅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近几年,全国高校普遍扩招,校区急剧扩大,校园逐步成为较为开放的区域,这种状况造成学校与社会的接触更为频繁,很多高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外来人口成分较为复杂,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
3.新媒体因素影响。近几年,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90后”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发展而成长的一代。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播的信息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复旦大学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新媒体在许多不良风气方面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给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90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尚不定型,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
1.坚持安全教育理念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针对“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变走形式的安全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当中,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效果显著的安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在校内营造浓厚的安全育人氛围,将校园文化环境与安全文化环境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构建宣传阵地。全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安全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2.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措施。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议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编写相关教材。学校应成立安全教育教研室,从师资、课时和经费上给予一定保障。安全教育应贯穿学生生活始终,方式方法可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在校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层次、有重点、有区别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把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实验课、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完善安全教育真实体验,进行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加强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和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等。学校可以成立安全协会,以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为宗旨,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安全协会,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可以让大学生参与护校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规范安全管理保障机制,强化管理育人力度。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院、系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法规,安全管理相应制度落实到学生个人和班级。可以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融入社会保险机制,落实和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入对其人文素质的考核中,可以设立安全单项奖,与学生的奖学金直接挂钩,可以利用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实行安全工作考核体系,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与教师评先选优、晋升工资、评定职称、年度考核等挂钩。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学校用于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处置等经费从学校行政事业费中单列。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管理,进一步规范技防设施和物防器械的管理与使用,积极推进校园安全的数字化管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水平。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安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条件,从源头上提高教师质量。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授课教师的内涵。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以及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高校教师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学生共成长,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智、科学地利用新媒体,让新媒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研究,调研其他高校安全教育好的做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教育理念和措施,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5.抓好新媒体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充分运用微博、微信、E-mail、QQ群等新媒体交流载体,改变教育方式。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便捷性、共享性的特点优势,利用网络阵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加大正面教育引导和宣传力度。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特点,高校可以通过校内课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新媒体素养,让他们能全面正确认识新媒体,增强信息分辨意识,增强信息处理能力。高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与新媒体有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视频欣赏、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论坛等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接受。高校要针对大学生易发的敏感问题,通过网络、手机等平台广泛收集信息,要关注积极网络舆情,努力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处置能力,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工作。高校应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抓好思想阵地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高校要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营造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宋鹄,周德贵.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
关键词: 高校 安全教育 时间节点选择
世界著名的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这种联系起初应用于航空领域,现在已被各个领域所接受。高校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安全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锻炼自救自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勇敢机智地面对和处理各种危险。因此,如何及时、有序、高效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形成安全心理意识,就成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一、安全教育的时间维度考量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从时间上来看,良好的大学安全教育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良好的安全教育,具有较高的安全心理素质,那么对于以后的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都会大有裨益。所以,管理者要在学校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时间单元(比如:课堂、课外、各种假期、整个学期、每学年、整个大学期间)加强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法律课、安全课等形式,向全体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不涉足违法犯罪活动。
其次,从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安全教育具有阶段性特点。所谓阶段性,就是高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与发展时期,会面临一些不同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本身都含有潜在的危险性或不确定因素在内,教育者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环境或空间场所的变换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提前告知学生某项活动的危险性所在或教育学生处置各种事情的办法,使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把危险、损失、不好的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
再次,安全意识的存在具有终身性特点。安全教育的终身性是指安全教育的效果,即安全意识的存在具有终身免疫效果。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在校读书期间平平安安,不出事情,而是要达到具有终身保持危机的意识的目的。换句话说,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上都得到发展,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自我保护、如何处理和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安全教育也要终身提倡。
最后,客观地说,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时间度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意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题与时间度分析
上述我们简要分析了安全教育的时间度意义,对于教育者或高校的管理者来说除了要看到安全教育时间度的意义之外,还要掌握在特定时间段内需要把握的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一)临时性安全教育
1.新生入校安全教育。新生入学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对于刚刚离开家门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容易相信陌生人,上当受骗。因此,对他们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大一学生银行卡钱被骗取,所带物品被盗,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如果能对大一新生及时地进行教育、引导,那么许多案例都是可以避免的。
2.学生外出及旅游安全教育。学生外出是指学生暂时性离开学校到其他较近的地方进行购物、访友、旅游、郊游参观等各种活动。这种看似比较近的地方,很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危险性。老师要提醒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钱包、手机、银行卡等各种物品;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同学结伴骑车或开车外出旅游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也不要随意在不确定的地方玩耍,尤其是到山区等旅游景点旅游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旅游准备。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发生危险时要及时报警。2010年12月12日,发生在黄山景区的18名复旦大学生被困;2011年4月4号,北京理工大学的师生39人被困在山上。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但与其事先认识不足、准备不足都有一定的关系。
3.学生回家和返校安全教育。在学生放假回家和返校的途中也存在着各种危险性。学生放假回家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完全必要的。首先提醒学生,放假后,除特殊情况留在学校外,其他人要及时回家;实在不能回家的要跟家里说明情况。其次,提醒学生回家或返校要到正规车站买票,乘合法交通工具,不要非法联合包车。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学生群体包车而出现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最后,回家或返校途中不要中途停留、玩耍。携带的学费、生活费要存入银行卡,不要携带大量现金,以保旅途安全。
(二)阶段性安全教育
1.课堂、课余时间和假期的安全教育。首先来看课堂安全教育,所谓课堂安全教育是指在学生上课时间内,老师要教育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要按照实验室、实训场所、模拟车间、模拟工厂等教学场所的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生化类学生要注意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物品的使用规则,以防发生危险。另外要提醒的是即使是坐在教室内正常上课(理论课),也要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2011年6月苏州地区某高校,老师正在上课期间竟有社会人员冒称“外校转学的学生”混入教室把学生的多部手机骗走。真是危险无处不在啊。其次,学生在操场、食堂、图书馆等场所时,既要注意人身安全又要留意随身所携带的物品,以防手机、钱包、银行卡等贵重物品都被不法分子顺手牵羊拿走。最后就是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假期往往是大学生意外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节假日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户外运动时,比如游泳、溜冰等事先要有个准备,有预防措施。社会交往不要过量饮酒,不吸烟,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员交往,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外出要跟家人打声招呼,也不要在外留宿。上网时间要适度,注意网络安全、网络道德。
2.恋爱与人际交往期间安全教育。大学生恋爱虽是甜蜜的但有时也是危险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爱情,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的学生恋爱期间不能正确地看待爱情,有的因爱生恨,有的单相思,有的为爱伤害自己。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及时教育、引导,使他们走出感情误区。女生恋爱更不要爱慕别人钱财和地位,要能够自觉抵挡住物质、金钱、满足就业等条件的诱惑,以免陷入深渊。
3.家教、打工、校外实训及就业期间的安全教育。学生平时外出家教、打零工、校外实训,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行业企业规则,不要轻信外人防止上当受骗。大三或大四时候,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老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就业和创业知识,防止学生陷入非法公司。在找工作时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正规的网站,通过正规的渠道应聘。投简历也要有目的,慎重,不要全面撒网,以防个人信息外露。在与公司企业签订劳动协议或书面合同时,事先要对企业有个全面了解,不要急于求成而草率签订协议。
4.心理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也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等管理者平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教育的对象往往是个别学生或部分环境不适造成心理不适的学生。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刚入学时不适应新生活、新环境,考试、毕业设计、失恋、就业等产生心理压力。班主任要做好心理疏导及防御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地帮助、开导,个别有心理疾病的要及时带领学生看望心理医生。
5.季节性变化安全教育。季节性变化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因为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潜在危险性的安全教育。春天是各种疾病萌生的季节,要预防类似非典、甲流这样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夏天注意预防中暑,食物中毒,以及洪涝灾害所产生的潜在危机。学生宿舍内,使用蚊香等易燃物更要注意安全。秋季,天气渐渐变凉,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暖。冬季主要是提醒学生使用取暖设施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以免发生火灾。极个别在校外租房住的学生更要防止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长期性(永久)安全教育
1.生命安全教育。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也不能无辜地损伤或剥夺他人的生命。对于一个具有成熟理智的大学生来说,不要因一时的失意、失恋、绝望或失败而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因为对别人轻蔑、憎恨、嫉妒或相互几句口角就发生冲突。学会宽容理解,不做出格的事情。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例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大学里的教育者要时刻提醒学生在各种场合都要注意人身安全。
2.消防安全教育。常言道“水火无情”,做好消防工作既是学校建设的需要,又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防火安全教育,从时间上来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安全教育者除了教育学生要有防火意识外,还要教会学生逃散、自救、他救、报警、消防器材的使用等消防知识。教会学生这些知识要分步骤、分阶段、分项目实实在在地进行,最终达到让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目的。
3.财产安全教育。财产安全教育是分布在大学生活各个时段的安全教育。教育的时间具有长期性。财产,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主要是银行卡、手机、电脑、衣物、书籍等物品。保管好钱物虽说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也离不开教师长期的引导和教育,教会他们如何防诈骗、防抢劫、防盗窃,以及事情发生后如何处理应对,是有必要的。
4.国家公共安全教育。上述的安全教育内容涉及的多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宏观上来说,还要对学生进行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要从新生一入校时就对他们进行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教育。学生在互联网上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西方的敌对国家、和不法分子企图利用互联网、游戏、等网络媒体侵蚀青年学生的心灵,达到颠覆中国、扰乱社会和混淆视听的目的。教师要从维护大局出发,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世界、国家、政府、社会、大学生就业、贫富差距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理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不因一时痛快“跟帖”或“言论自由”制造出有损国家形象有害社会公德的事情。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从根本上看,是一切安全教育的根本,当国家不安全了,个人也就没有安全感了,所以国家安全教育具有永久性。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与时间度的选择
把握了上述带有时间段特征的安全主题教育内容之后,高校教育者管理者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安全教育的主题,按照安全教育时间段规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下面通过表格对上述分析做个简单的总结:
三、短暂的安全教育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高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所追求的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高校有个平平安安的校园环境?是为了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是为了班主任教育学生不“惹是生非”?所有这些目的都只是安全教育的片面的、临时的、短暂的目的。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内心产生永久的安全意识,是对安全知识、安全措施与安全技能的永久运用。有人说社会太复杂,即使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到了社会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干扰,也难免出差错。“安全的获得是不会自然产生的,也不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行为,安全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行为所追求的结果。”①总之,安全教育应是目的时间的短暂性与安全意识永久性存在的辩证统一。
注释:
①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卫学研究委员会编.大学生安全教程[N].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1.
参考文献:
[1]王智新.关注大学生之安全教育―[J].知识与创新,2009,(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正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事关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事关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至关重要的前提要件。
(2)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搞好学校治安工作的现实需要。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对学校、社会有关各方在安全教育管理中的职责、权利、义务进行了确认。当前校园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校园治安管理偏弱、治安漏洞较多及大学生思想单纯、防范意识差等特点,把大学校园及大学生作为作案的主要对象,在校园中盗抢滋事,经过“严打整治”,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形势正在好转。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不能作理性的认识,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同时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时期,乘虚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受主义,对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社会经验、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二、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重视不够,认识滞后,体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在认识水平方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深刻认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安全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在体制建设方面,领导机制不健全,学校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系列,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
(2)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 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 而现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3)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烦躁、抑郁、性格孤僻、交往障碍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并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校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需做到以下:
(1)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一是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逐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采取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系列安全活动、知识竞赛、播放纪录片、广告宣传等形式,向学生普及交通、消防、饮食、财产、人身、心理健康、传染病常识及医疗知识,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敲诈勒索、防交通事故、防害教育等,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是重点时期、突发事件,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在安全事故多发的特殊时期,如开学、放假、平常节假日、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与兼职、毕业前夕、学校集中施工期等,要提前做好安全预警,尤其是交通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多发地段。针对校内外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时,要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和思考,一方面,要求客观面对安全问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恐慌和扭曲、夸大突发事件的现象;另一方面,抓住事件的本质,开展深入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加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危机应变能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需从学生自身做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的生活互助活动,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减少对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家长的依赖性,逐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教育者更要重点培养大学生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一定的危机判断能力,要注意培养大学生面对危机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大学生要保持冷静和镇定的态度,要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危机判断能力,很多大学生都经历过被骗被偷的事件,要学会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增强自己的危机判断能力。
(3)整合教育力量,实现齐抓共管。首先高校要把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纳入学生教学课程和学分管理体系,改变目前学生安全教育课余化的状况,要加强学生安全管理教学的教材体系建设,结合各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 组织有经验教师编写高质量的融教育性、常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学生安全管理教育教材,以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落实。其次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 调动各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利用教学工作岗位的优势, 从不同角度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 渗透安全知识内容, 实现学生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同时, 除本校各专业教师外, 要结合教学实际,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专业知识较高的师资队伍。除本校教师外, 通过建立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协作网的办法, 在公、检、法、司政法部门、武警消防部队、医疗卫生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聘请有关专业兼职教师,赋予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最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及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理顺学生安全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式的安全教育管理网络, 形成社会、家庭、院校各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全员推进”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新格局。
总而言之,学生安全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以及教育成败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的义务,更是教师的天职。尤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更重,更要积极配合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本文以国内已有的安全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当前存在的新型的、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所遇的特殊问题,本着预防为主,灵活应用的理念,提出基于预植入型免疫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设想,以期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体系构建
(一)核心概念解析
1.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良事件不能作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遇到感情、人际、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由于心理认知能力不高,常常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加之,大学生群体个性可塑性较大,所以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增强其对不良言论的甄别能力。
2.预植入型安全免疫防范教育
生理学中的免疫是指机体系统为保护自身而对一切异物或抗原性物质进行非特异或特异性识别和排斥清除的一种生理学功能。而预植入型安全免疫防范教育即指,针对高校内外的安全问题、大学生容易陷入的安全事件等,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未雨绸缪、提前认知的理念在学校内采用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和心理教育,使大学生在必要时能够自我保护,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安全防范。
(二)基于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如前所述,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能够提前知会各类安全问题,以便学生对不良事件能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免疫能力,因此,要求安全教育要全面有效。笔者认为,校内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应当包括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两大方面。
1.安全教育内容
(1)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根据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普遍比较淡薄,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大多仅限于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学生很少能将其所学知识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更不用说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了。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价值、意义,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各类安全免疫防范知识教育。作为安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客观内容部分,各类安全免疫防范知识教育至关重要。高校需知会学生各类传统安全常识,引导他们随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随时在其教育中加入新的有关人为事故、自然事故等安全问题的教育内容。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各类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对知识,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应对知识,各类身体受伤救护及危险救助常识。而新型安全教育则要引导学生从四方面加强辨别能力与防范意识:一是非法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希望经济自主的迫切愿望,采用各种隐蔽的手段欺诈大学生加入传销团体等;二是组织利用大学生防范心理薄弱、思想辨析力不强的弱点,采用各种欺骗言论诱骗大学生加入组织;三是黄赌毒危害时刻潜伏于校园周边,打着游戏厅、歌舞厅的旗号诱使大学生陷入犯罪陷阱;四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谣言,实施欺诈,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3)心理健康安全免疫防范教育。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稳定成熟,很容易被外界言论思想所左右,做出非理。目前仍有许多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存在误解,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敢求助他人,以至于发展出极端行为伤人伤己。因此,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注意大学生健康人格、情绪调节、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
2.安全教育途径
(1)传统课堂传授。此种方法适用于普及型教育,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全面覆盖性安全教育。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量公共基础课,如“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等,而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开设社会实用安全防范等课程,以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2)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虽然没有课程传授的安全知识广泛,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例如针对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可开设安全教育的知识讲座,侧重讲人身安全、传销、辨识网络信息、辨识工作信息等方面内容。此外,还可邀请各方面专家,针对校园安全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举办讲座。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此种方式涵盖面及知识深度不如课堂传授和举办讲座,但它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能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理解接受安全知识。高校应努力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感召大学生的心灵,教育广大大学生。
(4)设立各类校内安全帮扶机构。此种方式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当学生个体遇到身体伤害时,可迅速前往校医院求助;遇到人身财产危害时,应及时联系校内安保人员;遇到心理问题及伤害时,可前往校内心理咨询室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综上所述,在基于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体系内,授课教师首先要提前知会学生各类安全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其次,做到教育内容尽量全面,时新时进;再次,综合各种教育方式的优点与缺点,互相补充,全面推进,将学校和个人均纳入体系关注范围之内,建成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安全成长做出努力。
三、实践初探
理论构建初步完成后,笔者为了解理论内容的有效程度以及可操作性,进行了小范围的探索性实验测试。抽取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和土木学院2011级全体学生657人作为安全教育样本,采用课堂教育、主题讲座、校园活动、个体咨询等交叉结合的安全教育方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抗挫折教育,传统安全常识,社会新型不良现象、思想观念、恶性组织、犯罪事件等的宣传讲解,以及案例剖析等。在安全教育开始前,采取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问卷包括:“大学生安全常识测试”、“大学生风险认知状况调查”、“SCL-90心理健康测验”、“大学生应激能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等。教育结束后,仍采取问卷法调查两个学院学生的安全常识掌握状况、危机处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研究问卷同教育开始前。结果如下:(1)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时,仅有32.6%的大学生具备基本意义的安全常识,有近30%的学生安全常识问卷的得分低于40分,整体安全意识水平偏低;接受安全教育后,大学生的安全常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得分为78分。(2)在风险认知状况方面,大学生对于诸如消防问题、传销问题、、黄、毒、赌博、网络欺诈等安全问题认知低于中等水平;参加心理培训及讲座后,这些方面的风险认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意识到事件危险性并远离风险源。(3)在心理健康测验方面,前后变化程度较小,90%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正常及以上,原因可能是他们刚从高中毕业,未接触过多挫折及社会阴暗面,心态普遍比较积极健康。(4)在应对方式方面,57.8%的大学生不能够理性处理问题,多采取消极方式应对生活不良事件,不能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来减缓心理及现实压力;在接受心理帮扶及教育后,人数比例降低至23.3%。(5)在应激能力方面,有将近37%的学生平时未接触过应激情境,对于各类灾害不具备处理能力,很容易从众及恐慌;在接受安全教育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应对灾害,易恐慌人数比例降至6.8%。由此可见,预植入型免疫防范安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能够有效运行,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对水平及心理抗挫折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基于预植入型免疫防范机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之要义,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各类安全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各类不安全信息和事件的“防火墙”,提高学生的甄别、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尽量减少和杜绝人身、财产安全问题。此外,本研究经过小范围实验测试,证实该理论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建议
(1)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的教育层次,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校安全形势的要求。为此,高校要对当前安全教育工作重新审视,寻找差距,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在高校大学生安全这个问题上,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是:高校安全=制度管理+安全教育。如果片面强调安全教育,而不重视管理的作用,则会犯“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本研究主要讲述了乌兰察布市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从当前地方院校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深入分析校园治安环境、网络安全、安全教育以及学生心理,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从而提高乌兰察布市高校安全管理水平,使高校安全管理走向高效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校安全管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全与危机意识是现在社会越来越迫切的需要,而高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要进行安全管理。对于地方高校,安全管理的基本就是大学生。地方高校须从各个方面,如食品安全、住宿安全、教学安全,保障学生的正常教学活动和人身心理安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离不开高校的稳定与安全,深入分析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地方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居安思危”,此乃古人圣言,告诫世人要在现有状态下,预防和排除危险。另外,从哲学角度来看,安全是一种免于危险的客观状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是社会人才集中的地方,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地方高校的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地方高校安全管理,就是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预防各种事故和案件发生和发展,从而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正常教学活动[1]。高校安全管理不仅是地方教育机构和高校的基本职责,而且是高校长久发展的基础,更是地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
2.地方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地方高校治安环境复杂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乌兰察布市高等院校逐渐地扩大其地理空间,校园周边除了餐厅服装店,大多分布在网吧,及其他消费场所,形成一个小型经济消费带,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同时,院校存在多校区办学,虽然显示出院校教学取得良好结果,但也导致高校治安环境越来越难以有效管理[2]。上述两种环境下,高校中人员参差不齐,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威胁着在校师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同时部分危险信息很容易引起学生慌乱,冲击着大学正常教学和求学文化气息。
2.2网络安全和信息传播难以管理
目前,我国正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而大学生是网民的中坚力量,更是互联网时代的推进者。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快、广和效率高的特点下,非法分子借助网络想学生传播不良和不真实的信息,企图引起学生恐吓,甚至挑动学生参与或组织非法活动。另外,网络上存在大量黄色信息,大学生过多接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学习,扭曲学生正常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阻碍高校的素质教育。
2.3师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笔者在多个高校实地调研发现,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内心却多数把它当做一次课堂实践活动,而且专业人士开展的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和应急处置指导活动,参与的学生是硬性安排来的,而非自主愿意,人数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从此可见大学生安全意识缺乏,高校没有形成安全文化,安全教育机制存在严重的漏洞。高校管理者未从根源上对大学生安全进行管理,而且多数教师自身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3、地方高校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完善校园治安制度
我国当地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针对高校安全制定安全法律,详细划分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界限。同时,政府应该规划好校园周边的经济带,加强保安精彩的巡逻力度,打击不法犯罪现象,尤其是加大对传销的打击。从高校和教师方面,建立由由安全主管领导、安全责任部门、学校师生等组成的长期专项安全管理志愿服务小组,由安全保卫部门牵头、主管领导督促开展定期不定期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变被动发现解决问题为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确保地方高校的安全发展。并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认识和财产安全。校园治安双管齐下,逐步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制度。
3.2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对于上述阐述的网络安全问题,乌兰察布市高校必须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校园网络监控体系、网络安全人才队伍。高校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准则,采用校园网络监控软件,限制外来非法信息的传播。同时,院校建立几支专业的网络安全监察队伍,监管、收集、分析本校内的网络不良信息,并和当地政府的网络安全部门合作,保障校园网络安全和学生健康上网。安全管理系统的健全还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学校的管理者联合学生会、校广播,利用校园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的学生管理子系统,促使人人参与网络安全,使校园成为一个安全的学习堡垒。
3.3完善安全教育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乌兰察布市高校来说,完善安全教育机制,除了讲座,实习演练这类各种安全教育的手段,安全文化建设才是核心。高校需要营造一个安全氛围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形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大学生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家庭的因素,家长往往从大学开始与孩子的交流相处出现断层,这个时候学校需要把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反馈给家长。同时,家长也相应地将孩子在家庭的状况如实反应给学校。如此一来,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不良趋势,学校和家长都能共同来引导学生,使之迷途知返。
4.结语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从古至今追求的主题,而安全是和平的前提,更是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我国地方高校以往的安全管理漏洞百出,不再适应现有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因此分析现有问题,改革地方高校安全管理,完善现有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地方高校如果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以大学生为本,从学校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安全管理,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象牙塔。
作者:康永琴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政史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文化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当前,高校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知识匮乏造成的。有些给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加强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安全管理
高校主要依托保卫部门和保安来进行安全管理,排查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管理,防止和处理校园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通过宿管员加强学生宿舍门卫监管,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学生寝室。为保护高校各类重要设施及人员安全,保卫部门在采取人员监管的同时,也配置了摄像头等装置,这对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的侦破很有帮助。
(二)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目前,高校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创建平安校园。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等作为一种教育契机,这种教育内容及形式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内容贴切等特点。目前,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各类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由于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高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依然较多,如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等。高校有关部门将这些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传,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进行安全教育,也只是借助活动日和典型事例,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二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因此,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变化,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迫切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在安全教育中,大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群体,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如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安全上,应该向大安全的层面上拓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进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到经常进行、经常落实,努力推进常规化进程。具体讲,第一,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月”、“消防教育日”、“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节假日期间和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变校园安全为社会大安全。第二,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和传统的课堂不同,在安全教育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学生们可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利用这些道具和学生可以开展角色游戏。游戏中有的学生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还可以举行以安全话题为中心的主题晚会,学生自行设计丰富多彩的节目,准备节目素材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
(二)加强舆论引导,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大学生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大安全观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安全舆论气氛。大学生一般对安全知识了解的层次较低,对实际的安全技能知识了解得太少,大学生获取的安全知识信息主要是来自图片、影视、安全教育活动等途径,其内容除了交通、火灾、环保等内容外,其他多数大学生并不能感知安全事故正走向学校,因此,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大学生安全“忧患”应急意识教育,形成由院系治保部和班级治保委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培养好学生干部,不失时机地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有意识地引导舆论的方向,优化育人环境,逐渐形成大学安全文化。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那些心理有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更要多加关心。除了必要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辅导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任教的教师,以及同学,都要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帮助,在其周围形成互助、关爱的氛围,让其在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获得温暖,感受到生命的感动,帮助他们及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建立“心灵家园”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社区,心理老师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四)加强安全防范基础知识的灌输
要使大学生们真正懂得和实践大学校园的“三防”。“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为了真正做到“三防”,必须做到“三懂”和“三会”。“三懂”就是懂得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盗窃、自然灾害的措施,懂得灭火、处理盗窃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三会”就是会报警、会逃生、会处理初起火灾、盗窃和面对自然灾害。通过成立“大学生安全俱乐部”的方式,让这个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安全知识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常识。如交通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的安全、饮食卫生的安全、外出活动的安全、上网的安全等等,都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同时,将安全事件作为案例,深入进行剖析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让同学们学习和深入领会。只有这样,校园安全防范才落到实处。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教育和自我安全管理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治保部的学生干部开展必要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巡逻检查活动和宿舍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校园巡逻检查和宿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如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设立学生宿舍安全文明监督岗,制定学生治保委员月汇报制度等,这些都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全体学生可以每月参与校园安全检查活动。首先是个人自查,就是检查自己的物品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的保管使用情况,有哪些疏漏需要改正等。个人自查别注意人身安全的检查,自己是否遵守了学院各个项制度,是否遵守了法纪法规,比如,自己是否外出深夜归来,是否有违反规定在校园喝酒行为,自己是否参与了打架斗殴,宿舍内是否违反规定收藏有管制刀具和酒瓶等等。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榜样模范的影响带动,真正使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讲安全,讲文明,守纪律,懂法律,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校园治安和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预案的演练,如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更是实施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对增强校园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孟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措施和建议[EB/OL]..
2、张振东,陈永亮,黄迎乒.河南省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3、王智新,冯时林.论大学生法制教育[M].中国国际广播出出版社,2002.
1.1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高校在校学生承受着竞争日益加剧、人数不断增多、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等多方面压力,这无疑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心理负担肖这些心理压力不能有效释放时便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为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空虚心理、挫折心理、性心理问题、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团青春期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庸年期是人“心理上的断乳期”.是人生中一个不安定的过渡段.是一个“狂风暴雨”的阶段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引起的自杀、凶杀等案件时有发生并呈现增多的趋势.典型的案例有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以及发生不久的复旦投毒事件等等.
1.2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无疑让人扼腕叹息,那么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1.2.1学习的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随着高考的结束而迅速减小.大学校园中也充斥着学科考试、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各类资格考试等等.面对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父母的期望,大学生们只能继续承受着学习的压力.
1.2.2人际关系问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个“小社会”六际关系也较之于小学、中学变得相对复杂.如何和老师相处、如何和共处一室的室友或同学相处、如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和社会人士进行很好的相处都是大学生们要独立面对的问题.在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时她们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加果处理不当都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2.3依赖感的缺失.在中学阶段学生多数离家较近父母成为他们依赖的对象,即使是住校生也能从老师那里获得依赖感和安全感加之多数在本地区就读中学相似的文化背景、口音、生活习惯和熟悉的环境也给学生带来精神慰籍.一旦进入大学后庄活和学习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大学集体成员来自于五湖四海语言也多种多样,生活和学习习惯也各自有异,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较之于中学阶段相对减少,失落感的产生和依赖感的缺失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发生畸变.团
1.2.4情感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感情较为敏感、易冲动池对异性充满好奇,当他们在感情问题上出现挫折或者矛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适当的疏解内心的失落和愤恨,长此以往便内心郁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做出冲动的举动.
1..25家庭原因.很多实例证明很有具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家庭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离异家庭、或是父母不和等等家庭的不圆满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孩子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即使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也需要家庭的温暖,而不圆满的家庭给予不了正常家庭能够给予孩子的更多关爱和精神支持,与孩子沟通也相对较少,种种的原因使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美好、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2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无论是对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刻影响.随着独生子女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悲剧的发生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学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和伤害.而如何阻止或是预防这些悲剧的不再发生成为社会、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洛个高校也已经逐渐开始行动:
2.1心理安全教育现状
2.1.1心理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随着近几年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增加,高校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池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而心理安全教育便是其中一部分.然而高校安全教育过程却存在落于形式化的现象裸堂上的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不能深入到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将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从为通过课程考试就算是结束了这使得教育效果不能够深入人心,学生也很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还是选择自我逃避,不能勇敢的面对现实而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2.1.2心理安全教育设施不够完备.在师资队伍上面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是由某一职能部门或者辅导员来担任的这一人群很少是科班出身池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这无疑会对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心理安全教育多停留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只是对现实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则需要相关的仪器或设施来完成心理测试等工作,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引用这些工具作为教学用品.
2.1.3心理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进行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浓厚兴趣.自从高校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逐渐进入课堂;高校内学生社团也经常采用展板宣传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但是仅仅靠这些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大多数学生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将此种宣传的真正意义所在,即使有学生有心理问题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予以解决这将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形式大多大于实质.
2.1.4心理安全教育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段有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教育机制理论教学结束后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分析,只是教学而没有成果检验这使得课程设置成为一种虚构.
2.1.5心理安全咨询工作开展效果不佳.即使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安全咨询中心,然而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主动去进行心理咨询,学生们的心理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到位面对问题时还是选择自我承受这使得心理安全咨询中心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更是望尘莫及.
2.2心理安全教育与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融合
鉴于当前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将心理安全教育融合在高校基层学生管理中成为一种必要的并且将会是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很多高校正是在这样做.
2.2.1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多、距离感小.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主要是指辅导员,离开了父母的大学生们突然失去了依赖感,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迅速找到感情的寄托而除了同学之外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比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多一些.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得学生减小戒备心理、放下心理负担更容易坦诚相待、敞开心扉.当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他更愿意跟有亲和力的辅导员诉说这也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者通过劝诫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2.2.2高校基层学生管理者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更详尽.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对问题了解的程度大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解决速度,因为这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益友措助于他们工作的方便性他们可以通过寝室走访、班长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到每个学生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对于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他们能更快掌握情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这详尽的了解迅速找到问题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而这些恰恰都方便于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
2.2.3基层学生管理者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心理教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管理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因为人类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早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经验总结为基础的不管中外都是如此.在教育管理工作迅猛发展的今天经验总结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克服了自身许多缺陷或局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层学生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的问题,这使得他们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管理经验.而很多心理问题是具有相似性的对待相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利用经验来更快捷、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2.2.4基层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开班会、谈心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这使得对这个敏感话题的提出没有那么突兀和尖锐,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不会让他们感觉这种教育是遥不可及的、不关乎于自己的问题.谈心等这种带有关心色彩的方式可以去除课堂教育、展板宣传等方式的生硬感和距离感她们也可以参用开展文化活动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欢乐和交流对于平时内向、自卑、自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的利器.
随着高校培养方式不断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应对就业寒流的目标应经迫在眉睫,大学生活已经不仅局限在学校,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宽交流领域。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就一定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出现,为减少活动外出的安全风险,谨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安全教育,尤其是普及安全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广泛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学生防范意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火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等。它涉及每个人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现在普遍存在落实不全面、不及时、不奏效等问题,主要围绕在学校内外,包括安全出行、网络交通、社会生活、财产饮食、水电的隐患等。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安全的能力刻不容缓。
一、强化大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
强化大学生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如交通法规知识竞赛、以安全为主题的小品大赛,在寝室内举办安全教育海报大赛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出行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且将曾经发生的事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警示,呼吁同学对本校以及周边学校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进行讨论并采取防范措施,使大学生切实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此外,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演练,从实际出发,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各种安全常识,学习安全知识。
二、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
进行心理培训是为了让大学生在安全问题来临之际能够更加快速地反应以及迅速作出应变措施,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学生可以马上作出反应,以避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会公布落实各种安全制度,如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事实证明,这些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人生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学生权利,保障学生利益。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在学校的培养下进入竞争机制,冲击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也需要引起关注,因此,各高校应加速建立完善的心里咨询体系,如心理咨询室、专职心里咨询师等,使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减少心里压抑造成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漠视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的安全教育迈上新台阶。
三、加强对大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在面对很多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时,并不能果断理智地采取正确方法来保护自己,导致自己变得很胆怯。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的强化,提高大学生在面对危险时的自我防卫能力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如何自我保护的法律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鼓励并教育大学生合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不可惊慌失措,应沉着冷静应对,用智慧脱离危险后应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警。在遇到抢劫、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努力实现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安全教育在高等学校应该是常态化的工作,从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开始贯穿到毕业,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学生安全教育强化的过程中,在全面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更要有重点的进行。如对不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的同学,要通过抓重点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降低因为违反校规校纪造成安全事发生的可能性。应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应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观察好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的位置,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想做好高校安全教育常态工作,不能流于形式,仅侧重于宣传口号,而要将工作落到实处,深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地接受。
四、结语
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是一时问题,学校要做好长期准备,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也应该认真深刻地接受安全教育,尽可能避免不理智的行为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未来,为生活与学习营造更好的环境,创建更和谐的校园。